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2024-06-11

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精选14篇)

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第1篇

小学语文“以读为主、自主学习”

教学课堂模式

教 师:倾听——引导——点拨——启发——归纳

学 生:听——说——读——写——思

模式的运用说明

以人为本,以读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阅读的全过程中自读自悟,读出自己的情感体验,读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教学环节:

激趣导入创设情境这一环节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他们参与本节课学习的欲望,形成阅读期待,为学好本节课的内容打下情感基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学生读通课文,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是教学的基础。因此,初读时,要让学生直接面对课文,进入课文。即,一开始就要让学生静下心来,充分地读书,自由地读,根据自己的习惯与速度,边读边初步感知语言,在读中咬准字音,在读中感知字形,在读中理解部分词义,一直读到正确、流利。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找出精读课文的切入点。

精读体验品味语言这一环节旨在引导学生采用“读”、“悟”的方式,品味课文的语言文字,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学生读的过程 1

要有目的、有层次,默读思考和动笔圈画结合,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思考,读出自己的见解。在精读的基础上,教师加以点拨,引导学生感悟-----感悟课文的人物形象,感悟文本的语言,感悟蕴含的道理。对于重要词语的理解和认识,需要循序渐进,从词语的品味,到课文的理解,到体会作者遣词的妙处,对课文的语言魅力,让学生从读中充分地揣摩。引导读懂课文的内容,品味课文的语言;有时候还要引导学生关注、揣摩文本的表达顺序。

美读成诵掌握学法这一环节目的是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促使学生入情入境,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使学生与文中的情感产生共鸣,并把自己喜欢的句段背诵下来,逐步内化,成为自己的语言,为学生今后语言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领悟、掌握读书的方法。比如: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用笔圈出关键的词语或句子,有感触的地方在旁边写出自己的理解的感受,透过文字的表面意义想象背后的蕴意。

延读创新拓展运用这一环节目的是运用语文,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把语文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真正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延读的内容可以是课文中知识的迁移,也可以是课外阅读。迁移的内容可以是读写方法,也可以是课文的语言材料,形式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还可以是语文实践活动。教师要利用一定的时间组织交流、评议,以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大张卜学校王新毅

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第2篇

一、研究背景现状分析:

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教师与学生是课堂的两大主体,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大形势下,课堂教学中暴露出教师已有教学理论的不足,以往的教学研究过多地关注多变的教学方法,缺乏对语文课堂教学作为一项整体的、动态过程的研究。课堂教学改革在心课程推进中的重要地位,为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多样性提供了理由。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对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其目的是改进课堂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素质化。从教学的实际出发,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探究便于教师掌握和操作的教学模式,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水平,提升教学效益和质量。

三、研究内容:

1、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就是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化。如果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方式不改变,课程改革就无实质性的变化。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倡导“以学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因此积极探索教学模式,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事在必行。

2、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

课堂教学模式是联系教师与学生的纽带,教学模式的选择与确定

掌握在教师手中,教师不仅从目标的实现、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差异来确定教学模式的取舍。而一旦确定了何种教学模式,就必然关系到教与学的优劣成败。在教学模式的应用上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同化与异化。通过同化和内化吸收新信息丰富原有的认知结构,建立适合具体学科的教学模式。教学工作是多种教学模式的集合。从教师自身来讲,掌握一些常用的教学模式,以完成教学所赋予的任务。一般得心应手地运用几个不同的教学模式,这是完成教学任务不可缺少的。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利用学校图书馆、网络等查阅文献。

二、行动研究法

课堂教学实践,案例分析研究,调查访谈,教学日记随笔等。

五、课题研究读书计划和具体安排:

研究时间:2010年3月——2011年3月1、2010年3月起读书,并开始写读书笔记,读书书目参考: 郭景扬.练丽娟.陈振国.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学林出版社。冯新瑞.杨莉娟.聚焦小学课堂反思与评价.北京师范大学。小学语文教学案例.福建教育出版。

探究型课程教师实用手册.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优质提问教学法.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2010年6月在课题研究阶段撰写教学案例。

3、2010年7-8月利用暑假期间继续加强相关理论的学习,随时做好

读书笔记及时上传。

4、2010年9月搜集整理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并完成读书笔记。5、2011年1月写教学个案分析及相关论文。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初探 第3篇

一教师的启发和点拨

在进行阅读分析时,首先要让学生读课文,使其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对于一篇课文的学习并不是简单的了解课文内容就够了,它需要我们带领学生从某个有价值的角度进行深入挖掘,但至于从哪个方向入手必然需要教师对学生有启发。

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明确了思考问题的入手点,教师就可以用提问题的方式将知识点引出来,让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再读课文。学生回答问题时不可能一下子就能说出最贴切的答案,那么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对回答的内容进行点拨。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举一反三,总结方法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特别是语文课堂的开放式、特殊性决定了语文知识的无穷性,因此教师必须教会学生举一反三,使知识迁移运用。也就是说,通过前两个步骤的启发和引导,要让学生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例如分析人物性格,可以教会学生从该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以及他所做的事情考虑,这样才能更全面地概括和分析人物特点。

四小组合作探究

前面的环节主要是完成课文的基本要求,还需要学生继续向深处探究。我们学习语文的目的是要提高语文素质和能力,小组的合作和探究就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在对课文的内容有了基本的了解和掌握之后,教师可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设置具有开放性的、有讨论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根据课堂剩余的时间教师具体安排讨论的时间,最好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讨论的结果,再让学生对各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比较和综合。

五回顾评价所学内容

这是“启—承—转—合—评”这种教学模式的最后环节,在此环节中应该让学生自己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这一步看似不重要,其实它可以让学生在进行自我评价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回顾,加深印象。

六预期效果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通过对“启—承—转—合—评”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希望能够真正地实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发散思维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潜能,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语文课堂的自主学习和谈论中来,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希望通过该教学模式的实施能够达到预期的课堂效果和教学目标,实现三维目标的贯彻和落实。社会在不断进步,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与社会有着密切关系的语文课程的学习模式也应该不断地更新和完善。语文是开放式的学科,应该用更为活跃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开拓创新的思维能力。

摘要: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 教师与学生是课堂的两大主体,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 在课堂教学中暴露出教师已有教学理论的不足, 以往的教学研究过多地关注多变的教学方法, 缺乏对语文课堂教学当作一项整体的、动态过程的研究。本文拟探究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以改进课堂教学, 实现课堂教学素质化。

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第4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学模式;情境创设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不断引进,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这就对小学语文教师的综合能力带来很大考验。怎样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成为现阶段语文教学活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下面对小学语文教学相关问题谈谈我的观点。

一、注重教学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只有处在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才能积极对问题进行思考和深入研究。通过教师引导或是教学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来进行教学情景的创设,需要学校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进新的教学手段,把传统的讲授教学方式逐步转变为运用多媒体、电子教程、投影仪等现代化教学方式,摆脱以往学习的枯燥乏味,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对于所学课程的学习兴趣。

二、以合作为手段和基础,探求自主学习途徑

科学的学习方法能够产生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针对语文学习的特点,仅仅依靠机械练习的学习方法远远不能满足学习要求,而且还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教师应积极发挥引导作用,注重学习方法的讲解,并不断培养学生使用科学学习方法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交流,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促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究、自主思考问题、合作交流的习惯。

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融洽的学习氛围和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探究式教学能够顺利展开的关键,探究式教学模式要求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尊重、互动的关系,通过问题的交流探讨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提高语文教学的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教师能够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师生的探究、交流,实现教学水平的有效提升。例如,在进行写作知识讲解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探究生活中的小素材,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广泛阅读,积累语言素材,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达到自主探究学习、提升创新能力的目的。

注:课题名称:小学语文“五四三”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类别: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GS【2013】GHB0599。

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第5篇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理念、方式及目的发生巨大的变化,传统的“灌输教育”模式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因此,教师应转变观念,努力构建和谐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高效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作为母语教育的载体,语文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学得最得心应手的学科,学习效果应该是令人满意的。理想的语文课堂应显现生命的灵动,触动学生的心灵,这样学生才会全身心地沉浸在学习语文的氛围之中。然而,当前小学语文课教学中仍存在一些不能忽视的问题,值得引起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然而,很多小学语文教学的侧重点一般都停留在学习基础知识及考试成绩的阶段;上课形式呆板、枯燥。学习应该帮助学生学习很多基本技能,学会逐渐树立自己的价值观,通过读书提升自我,但现今的教学方法只关心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关心学生是否真正学到知识,是否将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

(二)教学方法不灵活。

良好的教学方法,是顺利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条件。然而,很多语文教师教学模式呆板,上课只是单纯地将课堂知识板书出来,再进行简单的教授,将教学重心放在让学生单纯学会书本知识;课堂上很少有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缺少独立的思考,思维方式也得不到锻炼。

(三)学生学习热情不高。

因为小学生的自控能力不强,一旦教师教授的速度稍快,学生的注意力就易分散,那么以后就很难再跟上教师的上课节奏,多次累计之下学习成绩就会慢慢下降,学习积极性也会降低,教学效率自然受到影响。另外,教师只是将课本知识单调地讲授出来,不注重学生情感、兴趣的培养,学生与课本知识没有交集,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自然不高。

二、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活动。真正的语文课堂应该是高效的课堂,是探究的课堂,要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以新课标为导向,转变观念。

小学生是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最活跃的主体部分,也是推行高效课堂教学目的的中心。相应地,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理论素质需要得到加强。教师首先要吃透新课标,弄清课本的知识要点、重点难点及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还要编制科学实效的导学案,在编写导学案时,将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要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二)开展合作学习,增强责任感。

全班学生按照成绩、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等分为若干个小组,这样既可以增强小组合作成员的多样性,又可以增强合作学习小组间的竞争。组内每人都有分工,如由谁组织、谁作记录、谁承担小组发言的任务等。小组成员必须明白自己应承担的责任,明白各自该为小组做什么。角色可以适当轮换,这样能让小组成员有机会担任不同的角色,为学生创造多种尝试的机会,以此增强合作者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同时,小组各成员应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和有战斗力的群体,确保每一次探究学习的质量。其次,要引导学生对课文提出质疑,发现、思考并解决问题,强调学生要有主动的、积极的学习状态,强调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和创造。

(三)恰当多媒体教学,创设高效课堂。

电教媒体以一种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显示出它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打造高效课堂,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现代教学媒体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色彩鲜艳、声音清晰的感知材料,产生愉悦的视听效应,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受刺激,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如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时,利用电教媒体,给学生创设一种特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一边听着优美的音乐,一边欣赏五彩缤纷的海底世界,在教师范读的引导下走进神秘的海底世界,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萌发“我要读”的强烈欲望,朗读兴趣随之而生。

(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课堂的导入应该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具有形象美、情感美,使教学引人入胜,扣人心弦,让学生感受一种魅力和诗意。精心设计课堂导语,先声夺人,可以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教师应把自己的感情完全融入授课中,充分利用自己的形体语言配合授课内容。如在讲解《将相和》这一课时,让学生通过表演课本剧,打破传统的“教师讲问、学生听答”的常规教法。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把所有的学习任务放置于这样的情境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参与相应的学习活动。孩子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本剧的演出,在充满情趣的活动中感受语文学习的魅力,培养听说的能力,提升丰厚的语文素养。

(五)注重教学反思。

布鲁姆说:“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学习兴趣,并改善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自我概念。”教学反思是课堂教学再认识、再提高的过程,但现实中许多教师往往做不到,上完一堂课就认为任务完成、万事大吉。事实上,大凡优秀的教师都非常重视课后反思,这些教师都非常看重课堂反馈并在教学中长期坚持思考的习惯,不断地反思教学,即使是教学多年的老教师也一样,因为他们清楚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认识。只有在教学实践中学习大量先进的教学经验,经过教学不断砥砺和不断的探究,教学才能有所进步。

三、结语

高效课堂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虽然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目的有一致的地方,但它的具体要求已经远远超越传统;高效课堂无论是学习还是借鉴,都在于实际行动。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我们必须改变自己,与具体的实践教学工作联系起来,根据小学生的个性、知识层次的差异,进行系统性的教学资源整合和优化。“教无定法”是一直倡导的教学原则,我们要灵活地应用模式,探索出高效而又灵活的教学方法,把自己的课堂变得更精彩和高效。

参考文献:

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第6篇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音乐;

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鉴赏能力”

需要学生结合自己的“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功能,对音乐作品产生一定的情感感受和价值取向。小学阶段是学习的基础,也是教师教学的黄金时期。但是现在的小学生对“美与丑,善与恶”的鉴别能力不够强,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教学。面对这种现实,音乐教师要结合时代的教学元素,努力培养小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让学生从音乐学习中懂得是非,培养他们对音乐的艺术感知力。

一、注重音乐元素,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意识

音乐这门以往被定性为“副科”的课程,在新课改之后逐渐受到各大家长和学生的重视。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的好时期。教师要为他们打开音乐之门,注重音乐元素,培养学生的鉴赏意识。我们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启发者和领导者,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只有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音乐元素,才能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从本质上训练学生的鉴赏技巧。“元素”是一首歌曲的灵魂,不同“曲风、格调、形式”的音乐作品,都具有不同的音乐元素。教师要指导学生善于发现歌曲之中的音乐元素,让学生意识到音乐艺术知识对自身成长发展的重要性,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的作用。“唱歌”是每个小学生都必备的技能,对他们今后走入职场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好的音乐课程教学,可以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感染学生的心情,带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作为新时代的音乐教师,我们要注意不断扩展音乐教学题材,给孩子们提供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不能只停留在教会学生唱会“歌”的层面上。新时期的音乐教育,旨在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理解歌曲里的丰富内涵,唱出歌曲的情感和意境。教师毕竟比孩子们接触过更多的音乐作品,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推荐一些有价值的音乐元素,通过“图片、视频资料”等,让学生感受到音乐曲调的内涵,赋予音乐栩栩如生的形象。

二、引入时代乐器,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随着新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乐器”也是可以引入音乐课堂中的。特别是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教师应该给孩子们营造一种轻松的音乐学习氛围。“口琴、风琴、竖笛”等都有各自的特点,都是非常适合小学生的乐器。如果学生不知道怎样去演奏这些乐器,教师可以播放教学视频,开发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教师也能通过这个过程了解和掌握每个孩子的音乐学习基础,有效扩大音乐鉴赏教育的受众群,制定出更加完善的音乐教学计划。有的乐器演奏形式比较独特,而且受社会环境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艺术。比如“京剧”,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当前的小学生不知道这些历史悠久的音乐文化,甚至有陌生感和距离感,找不到学习的感觉。在讲授《京剧大师梅兰芳》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一定的乐器教学,让学生表演《唱脸谱》,帮助学生掌握每个音谱的发音特点和规律。有的电影里也有京剧的片段。比如《霸王别姬》和《贵妃醉酒》等,都可以激发孩子对音乐知识的学习兴趣,带领学生享受不同音乐之乐,感受到音乐元素的时代感。通过这种乐器教学,一方面能让孩子们获得更多的音乐鉴赏知识,还能为学生提供他们展示自我才华的舞台,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开展课堂表演,训练学生的音乐鉴赏技巧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离不开表演活动。尤其是低年级阶段的小学生,“光说不练假把式”,只有适当的开展课堂表演,训练学生的音乐鉴赏技巧,才能发挥音乐教学的作用,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和理解力。有的孩子喜欢静静地坐着听音乐,学乐理,但是遇到实际的音乐作品,却不知道怎样去感受其中的艺术情怀。音乐教师可以根据不同音乐作品的特点,组织学生进行歌曲演唱活动和表演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各种音乐形象。音乐历史源远流长,“善、恶、美、丑、爱、恨”等都可以通过音乐作品展现出来。通过有效的音乐鉴赏课,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对音乐作品的感知力,让学生在努力的同时发挥音乐天赋,把自己最好的一面表现出来。和传统教学课堂不同,这种“表演形式”的教学方法,能扩大音乐鉴赏课的普及面,让学生自主选择,自主表演,释放他们的音乐技能,让每个孩子都可以加入到表演的过程中,训练他们的胆量。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校园宣传栏或者音乐广播站,向学生介绍音乐鉴赏知识,为学生提供一个音乐互动的崭新平台。当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重要价值,便能积极主动的融入到日常的表演活动中,配合教师的教学进程。

总而言之,在当前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对小学生进行“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教学,是教学时代的发展趋势,同时也是新时代教师面临的新挑战。作为新时期的音乐教师,我们要立足于新时期的课堂,注重音乐元素,培养学生的鉴赏意识。小学阶段是孩子们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最关键的时期,只有不断完善音乐内容,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才能让“素质教育”的理念“深入学生的心”,从本质上训练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第7篇

摘 要 新课改背景下,教育部要求教师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内涵品质。如果教师依然沿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不仅会加重学生的负担,更无法适应目前的教育目标。下面,笔者将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为例子,针对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而作初步探讨,以期为广大教师带来一些启发。

关键词 生本教育模式;互动教学模式;游戏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1-0002-01

数学这门学科带有一定的灵活性、抽象性,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地讲解数学公式、原理、规律、习题,学生不仅无法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而且还会失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生本教育模式、互动教学模式、游戏教学模式这三种教学模式结合了数学学科特色,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教学目标,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的人才培养体系。

一、生本教育模式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生本教育模式是郭思乐教授提出的一种激发学生潜在生命力的新型教?W模式,它是建立在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之上,其转变了传统的师生角色关系,即从教师授课变为了学生自主学习。笔者建议采取三个步骤来开展这种教学模式:第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第二,小组合作共同探究问题;第三,采取三位一体评价机制。

首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在学习“位置与方向”时,笔者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将他们引入到具体的情境中,即我们每天从家到学校都轻车熟路,但是大家知道家与学校的具体位置和方向吗?然后让他们利用身边的一切资源就此问题寻找答案;

其次,小组合作共同探究问题。在学习“三角形”时,笔者将学生划分成以5―8人为单位的学习小组;然后,让各小组针对三角形的特点、性质、规律等进行探究并得出结果;再次,当各小组得出结论后,集体选派一名代表上台发言,笔者则在一旁耐心倾听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最后,当学生表达完自己的看法后,笔者就三角形的重点内容进行补充、说明,以便让他们巩固知识。由此可以看出,笔者将课堂的话语权与学习权完全交给了学生,给予了他们充分思考的空间,以此培养其内在的探索精神;

最后,采取三位一体评价机制。在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时,笔者让各组学生就小数学习的具体过程进行相互评价,以便让他们充分地了解自己;其次,在下课前抽出三到五分钟时间让学生针对这堂课以及笔者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自己的意见,以使得笔者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最后,笔者针对学生所完成的关于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作业进行评价,以便让他们更加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二、互动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互动教学模式是指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平等交流的一种教学方式,旨在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从而使他们投入更多的情感与精力融入到学习中来,笔者建议从三个方面来着手落实这种教学模式,即课前、课堂、课后。

首先,课前与学生就将要学习的知识内容进行互动。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推广,教师便可以在课前利用线上方式为学生布置一些预习作业,以此加深师生之间的沟通,从而打造出质量更高的课堂。在学习“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时,笔者利用微信、QQ等社交软件建立学习群,并在群里为学生布置一些简单的运算习题,并就他们的做题情况进行及时反馈,针对其遇到的问题给予一定的指导;

其次,课堂与学生就具体问题进行讨论。教师不应该只顾自己侃侃而讲,更应该注意学生是否将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吸收、消化。在学习“平行四边形”时,笔者一边传授给学生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性质等知识外,一边询问他们哪个知识点还不清楚,并与其进行讨论,以便使得学生充分掌握所学的内容;

最后,课后与学生就作业问题进行交流。在学习“统计”时,笔者让学生针对各自家庭的月消费情况制成统计图,然后将作业发到笔者的邮箱,以便及时了解他们对统计知识的学习情况,并与其进行沟通。

三、游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部分教师认为游戏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他们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想法,是因为部分教师对游戏教学模式产生了误解,认为游戏本身就是一种消磨时间、产生不良风气的事物。其实,如果游戏教学模式运用得当,不仅会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而且还会加强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笔者认为要想恰如其分地发挥游戏教学模式的效果,教师就要遵守三项原则:第一,根据具体的教学任务与范围制定教学计划;第二,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与宗旨制定教学目标;第三,根据上述两项原则制定贴切的教学方法。下面,笔者将以具体的教学案例来为大家展开分析,旨在供广大教师进行参考与借鉴。

在学习“大数的认识”时,笔者想到了“猜七令”这个游戏。于是,便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后,笔者制定了一个具体的游戏方案,即让全班同学按照顺序、依次类推地从万开始计数,当数到含有“7”的数字时,学生只需要拍掌即可,无须说出来,说出来的学生就要表演一个节目。通过这种有趣味的游戏教学方式,笔者发现不仅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让他们在潜移默化的状态下对大数进行了认识。

以上就是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就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所作的总结。当然,由于笔者自身能力有限,还需要广大教师提出批评的建议,以此不断严格地要求笔者。

参考文献:

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第8篇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对小学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全新教学理念给我们一线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教学导向, 那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从学情出发, 改变过去教师完全主宰课堂的旧模式,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让原先枯燥单一的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但是, 传统的东西往往是很难丢弃的, 特别是我们很多教师都从事语文教学很长时间, 对新的教学手段感到陌生, 所以好多教师在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 选择所谓“新模式”完全是被逼无奈的选择, 从而课堂上流于形式, 导致教学效果较差, 不能够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那么, 新课改下的小学课堂教学应该朝那些方向努力呢?下面, 我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学习新课标, 理解新理念

新课程改革刚刚开始时, 省市有关部门和学校针对新课改的要求, 组织了多场关于新课标解读的培训会, 很多教师也得到了不少关于新课改的学习资料。比如, 最常见的《小学语文新课标解读》基本上人手一册, 但好多教师没能静下心来好好研读, 所以会存在对新课标要求把握不到位的情况。

首先, 在教学观念上必须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关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要强调教学的过程, 也就是教学的方式方法, 能够使学生在适合他们的教学中有收获, 在收获的基础上有提高。不能在不熟悉学情的状况下搞满堂灌, 或者只注意课堂设计的形式而忽视了教学效果。

其次, 新课标下的教学强调学生是主体, 教师是主导。具体来说, 那就是教师不像以前那样单纯地在课堂教学中灌输知识, 而是注重创设情境, 通过各种方式巧设教学环节, 联系学生实际,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一过程中, 我们可以通过直接的课堂演示或用实物、多媒体资源来给学生直观印象, 加深理解, 也可以旁征博引, 充分利用学生已知来探讨未知, 让学生直接质疑, 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二、从学情出发, 合理安排教学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强调的核心就是学生的主体地位, 所以语文教学必须摆脱一切为了学生分数这一单一目标, 应该以学生的全面发展、长远发展为出发点。所以, 在新课改的理念下, 语文教学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和谐、温馨的大环境, 给予每个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燃起学生们心灵的火花, 使其感悟学习语文的快乐。要想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 我们必须要尊重学情, 尊重学生的实际。

比如, 在不同的年级, 学生的知识积累程度、理解能力都是有差距的, 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要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获, 尽量减少两极分化, 还要结合学生状况, 合理安排课时。

三、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多途径传授知识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我们教学中的普遍应用, 我们语文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运用的手段越来越丰富。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可以根据所学内容, 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最大的优势是表象直观、形式丰富, 可以避免旧课堂中教师讲的太多, 让学生感觉过于枯燥, 从而学习兴趣下降的弊端。如《赵州桥》一课, 课文让学生通过了解赵州桥的结构特点, 来认识当时中国建筑艺术领先于世界, 从而激发民族自豪感。而现实生活中, 学生们见到桥的状况很少, 更不用说赵州桥这样典型的桥梁建筑了, 给学生读、讲三五遍课文, 学生可能还会觉得茫然, 因为很多知识对于他们太抽象了。在这课教学过程中, 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 从河北著名民歌《小放牛》入手, 从学生相对感兴趣的歌曲入手, 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教学过程中, 用我们现在常见的桥梁建筑和赵州桥作比较, 用图示的方法, 直观地展示赵州桥的建筑特点, 再结合当时时代背景, 突出其领先于世界的重要地位, 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很多时候, 我们教师是在矛盾冲突中进行教学的, 原因是自己本身想完全贯彻新课标的理念, 把课堂还给学生, 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但是又担心学生的能力、基础, 担心他们可能完成不了教学任务, 从而影响教师的教学规划。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 并不是说教师的作用就完全淡化了, 而是要担当好主导的角色, 即要激发学生潜能, 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通过亲自感悟, 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目的。这样情况下的语文教学, 实际上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 教师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 作用是隐性的, 但准备的要求更高, 这时的课堂环节设计, 必须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要为学生的学习创设独立思考、独立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五、提高教师自身修养, 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新课改下的教育教学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作为一线教师, 要想在这样的形势下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 我们绝不能墨守成规, 要经常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坚持集体备课, 不仅仅是备教材, 还要备学生, 每天及时与同组教师交流学情, 及时完善自己的备课内容, 同时要经常听一听其他老师的课堂, 互相学习, 取长补短。

在新课改的大形势下, 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温馨、和谐的学习氛围。在教学的过程中, 我们教师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引领他们学习知识, 领略人类文化的恢弘气势和神奇美丽, 充分享受人类文化之中的无穷乐趣。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模式 第9篇

关键词:营造氛围;时间空间;教学活动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长久以来,传统的教育方式都是以知识为根本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都是想尽办法让学生把课本上的知识学习好。但是,时间久了之后就会变成灌输式的教育,在客观上给学生带来一种沉重的课堂气氛。如果想要让学生喜欢上课堂就一定要创建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以学生为出发点,注重学生的感受,并且让学生可以亲自参与到课堂的互动当中。

二、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

学生的主动性以及创新能力在他们主体地位还未实现的情况下,受了非常大程度的压抑。而学生的创新能力、主动性又正是实现小学互动教学所具备的必要条件。如果学生没有办法参与到教学当中,在客观上会造成教师与学生之间无法进行正常的交流与互动。所以,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应该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鼓励学生多去创新和思考,保护好学生的求知性。而在小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站在师生平等的角度,促使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可以表明自己的观念,培养他们的表达方面的能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也是需要教师适当引导的,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努力的创新并以创新来带动学生,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由此可见,在课堂中要留给学生充足的空间以及时间,培养创新能力和思维,让学生想并勇于表达,以这种方法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

三、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测评体系,以此来激发起学生的互动学习的主动性。教学的测评不单单只是检验学生对知識点的掌握与理解,其最重要的目的是让教学测评发挥激励学生的作用,让学生可以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互动中。小学生因为年龄、心理等方面的因素影响,在得到激励的情况下可以产生非常大的调动作用,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综上所述,小学教育是教育阶段一个特点,也是学生学习的起始阶段,所以一定要采用科学的方法以及方式来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学生未来的学习打下良好、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刘丹丹.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模式浅析.教育现代化,2013(1)

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第10篇

随着社会转型的持续深入,我国的经济、文教、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都面临着调整转型,这也对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已经颁布多时,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创新却没有稳步跟进。时代呼唤新的教育,而我们教师作为教学中的主体,有义务也有能力从教育理念、教学策略、教学模式等方方面面进行尝试和创新。我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为目标,积极能动地进行了课堂教学改革,在提高自己作为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的同时,也对“新课标”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出于应试教育需要,传统小学语文教育大多以填鸭式教育为主,授课时强调大量知识的灌输,缺乏师生互动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可以说,传统的小学语文教育是典型的“单主体”模式,即:在课堂中,老师不仅是教学的主导,更是教学的主体,学生仅仅作为课堂教学的组成元素之一,并不具备主体地位。为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就应深刻认识到,创新是教育的灵魂所在,语文教学不应遵循固有的模式,而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因势利导,同时,应深入领会“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以“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过程与方法”的教授、“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塑造为主要教学目标,遵循“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积极探索具有创新意义的课堂教学模式,具体来说就是:

第一,坚持“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应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树立起与时俱进的、具有创新意识的教育观念,并在此指导下优化

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和各个因素,从而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教师应摒弃以教师为主体和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重视学生的地位和作用,变“教师中心”为“学生中心”,无论是教学内容的安排还是教学环节的设计,无论是教学方法的选择还是教学策略的改革都应本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从学生的视角出发,解读学生的需求和意愿。“以学生为本”需要教师真正从思想上、从认识上进行转变和调整,而不仅仅是“装装样子”、“做做门面”,应真正地理解和认识到,学生乃教学之主体,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放下架子,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感悟,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并以此为基础,适时的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关注学生的学习感触,还要求教师拥有敏锐的双眼,善于捕捉和发现学生的独特想法和观点,并充分尊重学生的新奇想法,绝不断然地否定或给予消极的评价。总之,坚持“以学生为本”不应只是一句口号,它需要我们真正入眼、入脑、入心,并在日常的教学中加以体现。

第二,营造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构建师生互动的双主体教学模式;人是生活在一

定环境中的人,“环境造就人”,好的环境能让人“不扶自直”,坏的环境却也有着“近墨者黑”的负面影响。可见,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样的道理,教学环境也是教学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它对教学质量同样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其乐融融的教学环境往往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高效掌握知识,而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则会给学生如坐针毡、如履薄冰的痛苦感。教师在教学中应认识到教学环境的重要性,并积极创设活跃轻松的课堂互动氛围,激发学生畅所欲言、相互交锋与争鸣,本着“赏识教育”的理念,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大胆提问,同时,在新课导入环节,多动脑筋,利用教学挂图和多媒体演示等方法,吸引学生注意,激活课堂气氛。在授课时,教师应积极与学生互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宗旨。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对于一切情况,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是学习的关键,教师应放下居高临下的架子,以和蔼可亲的姿态走近学生,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交流,通过引导式提问的方法鼓励学生思考,并在思考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第三,探究合作式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现代社会并不提倡“个人英雄主义”,具有团队精神,善于合作学习才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引导学生建立合作式学习模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在日常教学中,可鼓励学生自发结成小组学习团队,课上共同讨论,课下一起学习,教师在节假日或寒暑假时还可布置一些小组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沟通、交流、学习,并在互助合作之中完成指定的任务。这种合作式学习的方法有助于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起优良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并通过在小组交流中发表自我观点展现出个性和价值。合作式学习模式还能帮助学生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常言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生没有“问题意识”,缺乏“质疑精神”,这样的品质显然是不利于学生后期发展和进步的,而合作式学习方法则可充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有助于学生课堂交流讨论的圆桌式教学,老师在新课导入或其他环节,可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具有讨论空间或存在疑问的命题,号召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搜集资料的方式证实或证伪,在搜集资料、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质疑”精神,并且经过这种学习方式的磨炼,学生也会慢慢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并逐渐建构起个性化的知识体系。在合作中互动,在互动中进步,这种教学方法上的创新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有利而无弊。

小学语文教育应在新课改的理念下努力做到“基于学情,以学定教”,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自主能力等为主要目标,力争做到“授之以渔”。著名的教育

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第11篇

大桥中心校且住岗小学熊珍玉

近几年来,我区进行了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也积极地加入了课改的大潮中。在教育教学中也有不少的收获,现将 自己在新课改模式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个人体会简单的谈一谈。

一、课前必须充分预习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要“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习惯”,就“非教他们预习不可”,“上课以前,学生必须充分预习”学生预习以后熟悉了课文,上课时老师的“启发”就不会局限在枝节问题上。对那些贯穿全文的线索,涉及整篇的要旨,可以重点点拨。预习,是上好课的前提,是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了解课文的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学会读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必由之路。在教学中,我指导学生采用了“一读、二查、三思、四提”的四步预习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读是疏通句子,读通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教学新课前,让学生读通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其中包括文章的体裁、主要人物、主要事件等。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对课文留下了总体印象,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二查是借助工具书,查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查课文的背景资料。如果他们善于利用工具书,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扫除生字的障碍,为进一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低年级的学生查字典,把重点放在查字的音、形上,高年级的学生则要求他们通过查字典了解词语的本义,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如果学生在课前对生字新词的预习较充分,教师在课堂中就可少讲或不讲生字词,集中精力抓住课文重点进行教学,课堂效率就可得到提高。

三思是指学生思考课后的练习题以及教师的导学案或预学案中的习题。以此来帮助学生抓住思考重点,明确目标。帮助学生把握教学的重点,为进一步讲解课文作铺垫。

四提是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这是预习的最后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发现问题。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过程正是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训练的过程。因此,不管学生提出怎样的问题,教师都应致鼓励的态度。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对课文理解各有不同,他们提出的问题往往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教师能正确引导,对个别简单的问题,教师可以、当堂解答,对有代表性的问题,教师可以把它放到讲读课文是重点解决,而不要急于肤浅的回答,免得一知半解。对那些提出高质量问题的学生,教师应大力表扬,从而鼓励学生不断去发现,去探索,去创造。

二、要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交流,怎样才能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科学的分组

科学的分组对合作学习活动非常重要,它是有效合作的前提。常见的分组方式是采用异质分组的原则,也就是将全班学生按照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合理搭配,优化组合。这样的分组有利于学生的优势互补,使每个小组的学习资源相对均衡,同时能较好的发挥优秀学生在组内的作用,对学习困难学生有较大的帮助。另一种是把学生按照学习程度分成优良、中等、学习困难这些等级开展小组学习,这种分组方式常在分层教学时进行。

(二)有序的组织

合作学习是相对于个别学习而言的。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要完成共同的任务,就必须与其他成员互相协助,有效沟通。要使这些沟通与合作取得效果,教师在课前就要进行有序地组织。我常常看到一些课,光有小组合作的形式,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既没有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也未曾注意解决小组学习中每个成员机会平等,一些优生频频发表自己的意见,其他学生只有旁听的份,在热热闹闹地课堂氛围中,仍然掩盖不了“少数学生争台面,多数学生作陪客”的事实。

(三)合作之前先独立思考

合作学习之前必须先独立思考,独立思考一般可在预习中进行,也可在课堂中进行。这样才能求得最佳的效果。如在合作学习之前,没有独立思考,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与认识,那么在合作学习中只能是观众和听众。有的教师先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在此基础上再开展合作学习。这样才能求得最佳的效果。个人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机会,很大程度是来自于不同看法之间的相互碰撞,但不同的看法来自于个体的独立思考。任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都必须强调独立思考。教师必须给一定的个体学习时间,而且还应要求学生当自己的思考有了一定的结果时,要整理自己的思维,从心理上做好与人交流的准备。在小组合作交流后,进行全班的交流汇报与评议,也能更好的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

(四)恰当的评价

制定小组学习评价体系,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及时恰当的评价,能大大提高小组成员的整体意识,增强合作,提高学生合作的积极性和实效性。在课堂中,教师的评价往往侧重于对个体的评价,即使是在小组的汇报时,有的教师也往往只对小组中心发言人给予评价,而忽略了学生表达的结果是小组整体合作努力所得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组内成员的积极性。教师应明确对小组中心发言人的评价不应是对其个人的评价,而是对这个小组的评价,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小组的整体感觉。

(五)教师的指导

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必须深入到每个小组,认真倾听大家的发言,适时地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这样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成效。

三、课堂上必须反复读。读中品、读中悟、读中体验、读中提高。

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整个教学全过程,“没有书声琅琅的语文课是失败的语文课”,读是理解的前提,读训练分为“默读、阅读、朗读、诵读”四个阶段,然后明确每个阶段要达到不同的目的。

默读、感知,阅读、领悟,朗读、体验,诵读、提高,由浅入深、由点及面,体会作者感情,引起心中共鸣,以达到提高朗读水平、阅读理解能力、以及作文能力的目的。

(一)、默读中品。词是最小的语言单位,理解词语是理解全文的基础。默读这个阶段主要是品味词语的感情色彩,是朗读能力培养的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

课堂上我经常指导学生在默读的时候,用“换词”的方法品味词语。把句子中需要推敲的词语,让学生换一个词试试,两相比较让学生品味出哪个词语好,并说出理由,如《开国大典》一课,“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我让学生思考“投向” 可不可以换一个词,为什么?培养了学生对语言文字丰富感情色彩的感知。

(二)、在阅读中领悟。句子是构成篇的直接单位,往往能表达相对独立、具体的情感。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句子的赏析,指导学生去领悟作者的独特情感。在这个阶段,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弄清句子中有深刻含义。

(三)、朗读中体验。品词、析句是对语言的局部把握。要通过朗读把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在这一阶段,要利用不同的训练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朗读,如:范读、领读、趣读、分角色读等。范读可以是教师读也可以是学生读。范读的目的不是让学生模仿,而是听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以引起学生的共鸣。

分角色朗读对于对话较多课文是必不可少的朗读手段,如《草船借箭》一文,情节生动,对话丰富,是非常有利于分角色读的。可以几个同学为一组,在反复练习的基础上演出课本剧,对于学生来说既是练习又是提高。

(四)、诵读中提高。古人曾说:“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如何才能使学生达到“乐之”的境界,不仅是朗读教学,对于其它学科来说也是一种需要不断探讨的问题。

在课堂中我经常启发学生:“你就是这篇文章的作者,文中所写的每一个文字都是你亲身所见,内心所感。你要通过诵读把内心的感受传染给别人,这样你的文章才有价值。”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当学生读到“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学生把自己当作主人公,自然而然流露出心中的渴望:“啊,哪怕是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通过这样的诵读,学生朗读水平必然会显著提高。再加上教师、同学及时肯定,学生必然会把朗读当作一种表达内心感受的方式,不仅是课文,久而久之,在读自己的作文时,也会流露出真情实感。这对学生来说是终生受益的。

时代在变,教材在变,人的观念也在变。在新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适应新形势下语文教与学的要求,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新课改“362”教学模式 第12篇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以新课改理念和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为指导思想,借鉴课改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创建一个开放、互动、活泼高效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教育模式;构建师生相互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和平等对话的崭新教育平台。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学习潜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造就一支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新型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改革的措施必须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改革过程必须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理念。

2.实效性原则:必须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评价改革措施的最终好衡量标准。

3.主体性原则:改革的过程必须保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

三、课堂教学模式

1.基本要求

(1)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主要目的,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自主学习的、合作探究、展示自我的时间和空间,重精讲、重启发诱导,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教学。

(2)教学过程中要贯彻和渗透“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2.基本模式——“三六二”模式(三个时段,六个环节,两个梳理)。

(1)自主学习阶段(两个环节:自主学习指导环节,自学效果落实环节)自主学习是高效课堂的前提,高质量的自主学习是高效课堂的重要保证。

①自主学习指导环节,是搞好自主学习的前提。教师要充分利用上节课或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指导;要求教师课前将学案下发给学生;明确学术目标,并指导学习什么,怎么学,达到什么目标;对重点、难点及易混问题进行思路点拨。

②自学效果落实环节,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基础。要求教师充分利用本节课前重申学习目标,要半数并解读学习目标;进行学情调查,通过课前抽查学案或课堂采取有效措施检测自学效果等方式及时掌握学情,发现问题;对问题进行归类,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

(2)合作探究阶段(三个环节:分组合作环节,展示提升环节,链接巩固环节)合作交流时实现高效课堂的核心模式在自主学习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

①分组合作环节,要求学生交流讨论过程要围绕学习目标进行讨论,做到要求明确,任务具体;针对自主学习种反馈的问题,合作探究中设置的问题或依据重点难点而创设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

②展示提升环节是对合作交流讨论结果的展示。要求教师要依据班级学生似的实际情况关注不同类的学生,成果展示要认真组织,省时高效;对展示结果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评价激励到位,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位学生互动、参与的积极性,让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师生有效点评,教师点拨和引导恰到好处,强化薄弱,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③链接巩固环节,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进行相关链接,达到拓展巩固的目的。

(3)成果展示阶段(一个环节:达标检测环节:两个梳理:知识框架梳理,收获与疑惑梳理)成果展示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通过检测、梳理等不同手段,巩固提升学习目标。①课堂检测要求独立思考,自主完成任务。检测内容要切合实际,通过学生讨论、教师点拨解决检测中发现的问题。

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第13篇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体现数学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教学内容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但传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基本处于被动接受的角色,主观能动性受到限制,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不大并造成课堂教学质量不高。新课程背景下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能够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并注重教师和学生间形成的互动,这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一、教学前创设情境以培养学生兴趣

学生若对数学产生兴趣则会更容易激发学习热情,然后积极参与教学,从而有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而小学生是处于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实际爱好,通过选取学生熟悉的日常事例作为数学素材,并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导入情境,以便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二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内容为例,教师开展教学前可先在讲台上随意摆放一些学生喜爱的课外书籍,然后组织学生以买书者的角色进行“买书”活动。由于书的陈列杂乱无章,所以学生在活动中发现找到想买的书籍有些麻烦。此时教师及时提出问题:“书店的工作阿姨也是这样找书的吗?”学生回答:“不是,书店的书整整齐齐。”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书籍整齐的原因,进而向学生导入“分类”的概念。之后教师还可以提问学生将书分类的方法,既能够使学生理解生活中分类的重要性,又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促进教学内容的深化。

二、教学中师生互动以提升教学效果

传统小学数学是以教师教、学生学为主要课堂模式,不仅影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且易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势,不利于解决实际数学问题。因此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适当转变教学方式,如利用小组合作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及探究的学习精神,教师则在学生需要帮助时提供指导并与学生保持良好的互动交流,以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九册第一章《小数乘法》中“小数乘整数”内容为例,教师首先提供思考题:苹果每斤2.5元,买3斤多少元?因为学生之前没接触过小数乘法的知识,所以教师可将学生分若干小组进行合作讨论。然后学生推选一位代表说明所属小组的解决办法,其他学生认真听完后可提出疑问。教师则肯定学生积极探讨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列出表明2.5的3倍或3个2.5的算式“2.5×3”。课程结束前教师需要和学生共同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即先将小数扩大成整数得出乘积,然后根据乘数中小数的数量从乘积右边往左数,最后点上小数点。

三、教学后课外拓展以增强实践能力

由于课时限制、课程计划或者教学环境的限制,造成教师可能无法及时解决学生的全部问题。而数学是实践性较强的科目,教师教授知识的目的在于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结束学校课堂教学后,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延伸拓展,促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并且能够将所学知识内化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能力。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六册第三章《统计》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将日常生活中的零花钱作为学生的统计主题,学生通过调查同学、朋友或邻居等人零花钱的使用情况,主要从零花钱的来源、用途、管理方法等方面进行统计,并绘制出数据统计表。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一方面能够加强学生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树立勤俭节约的良好意识。

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第14篇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为主,促进学生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也应顺应教育改革的要求,树立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學模式,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语文教学中,为学生留出足够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逐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

在传统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就是课堂的权威,教师把握和操控整个教学任务的始终,学生要绝对服从教师的观点和意见,这种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不利于学生实现良好的发展。小学阶段是学生各种形成和培养的关键时期,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并在教学中不断调动和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主动能动性,主动接受语文知识,提高语文学习效果。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强调的是教师的主体地位,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根本无法得到展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教师所讲解的知识的机器。这种教学方式下的语文课堂根本就没有乐趣可言。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激活语文课堂,则需要对语文教学模式进行改变,以便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为了充分展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起到的主体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开展语文教学活动,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保证语文课堂能够得到有效的激活。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则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在唱独角戏,学生也应该积极地参与到语文教学中去,并且教师可以利用合作型教学方式去开展语文教学活动,以便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为激活语文课堂奠定一定的基础。此外,語文教师还应该在教学活动开展中充分的考虑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便采用适宜的方式来激活语文课堂,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目的。

二、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小学生对于事物的学习是以兴趣为出发点的,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多设计让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和内容,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从而使学生主动的投入到语文教学中,感受语文知识的魅力,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多种教学情境,例如故事情境、问题情境等,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实现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

例如在学习《长征》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利用讲故事的方法导人新课。中国工农红军为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翻越五岭,突破乌江天险,四渡赤水,翻过气势磅礴的乌蒙山,接着又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然后爬雪山,过草地,最后越过岷山,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在这短短的一年的时间里,红军战士开动每人的双脚,长驱两万余里,纵横是一个省,完成举世无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通过故事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求知欲望的驱使下,快速的投入到文章的学习中。

三、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

多媒体能够为语文教学提供丰富的图片、影像、动画等内容,能够使语文内容更加生动、形象,也有助于吸引小学生的眼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教学中。多媒体通过刺激学生的多个感官,有效提高学生对语文教学的关注度,使学生融入在生动、真实的教学氛围中,更有助于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例如在《老人与海鸥》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海鸥对老人去世的悲伤之情,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图片与音乐。听着泛着哀思的音乐,看着老人遗像前一群群拍着翅膀的海鸥。这一切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翠湖湖畔,肃立在老人的遗像前,目睹着海鸥送别的场景,那悲伤的心情,那对老人的深切思念及为海鸥的行为深深感动之情便油然而生。通过形象、生动、活泼的图片展示以及音乐的运用,让学生更加真实的感受故事情节,促进学习效果的实现。

四、强化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探讨,最终对小组的整体成绩进行评价。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能够增加他们自主学习的时间,通过小组成员互帮互助,达到解决语文问题的目的,对于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具有积极的意义。

例如在学习《草地夜行》时,教师可以设置问题:①在茫茫的草地上,走着一个什么样的小红军?②迎面走来的老红军是一位怎样的人?⑧“我”为什么会立刻对他产生敬佩的感情?④老红军是怎么被草地夺去生命的?⑤最后一节,你觉得哪一句话最重要?将学生分为小组对问题进行分析和交流,获取问题的答案,并向全班进行交流,从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五、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心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转变自己的教学态度,以一种轻松、自然地方式投入到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从心里接受和喜爱教师,保证师生关系的平等,使教师得到学生的信任,从而形成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提高整个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也是极为有利的。

六、结语

语文是小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基本的语言、汉字等能力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作用,教师应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促进良好教学效果的实现。

上一篇:优秀后勤工作总结下一篇:作风教育整顿个人剖析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