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市生猪产业发展浅析

2024-05-18

儋州市生猪产业发展浅析(精选8篇)

儋州市生猪产业发展浅析 第1篇

儋州市生猪产业发展情况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省农业厅畜牧兽医局的指导下,儋州畜牧局按照“调优做精第一产业的工作思路,认真履行工作职责,落实发展举措,狠抓重点项目、组织实施农民养猪增收和“百千万”畜牧养殖工程、创建本市自主品牌”的发展思路,使全市畜牧业生产保持着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

一、生猪产业发展现状

2013年全市生猪饲养量204.3万头,出栏量131.6万头,能繁母猪存栏量9.55万头,全年外调生猪75万头,出岛38万头,供港6万头,生猪规模场(户)累计达到1468个,其中万头以上生猪养殖基地(场)28个,千头猪场318家,百头猪场1122家,连续七年获得国务院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获评中国儋州温泉黑猪产业之乡。

二、生猪产业发展的一些措施

(1)做好重点项目协调及跟踪服务。针对规模化养猪场重点项目,局领导高度重视,按照市委市政府“六个一”的要求,制定了重点项目推进方案,把任务分解到人,把责任落实到人,确保项目落户即刻建设,完工即刻投产,并积极协助企业解决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2010年至2013年我市共引进建设了10家万头以上猪场。

(2)利用财政支持政策,大力发展生猪产业。我们充分利用财政扶持农民养猪增收、生猪“菜篮子”、国家奖励资金、生猪良种补贴、能繁母猪补贴等项目资金,扶持和引导养殖场(户)扩大生产规模,在数量、质量和效益上实现新的突破,其中2011年-2013年利用现代农业发展资金,补贴全市符合标准的新建猪舍,共新建标准化栏舍面积达50万平方米以上。

(3)完善“无疫区”项目管理。在全面完成了我市无规定动物疫病区项目建设后,不断加强、完善无疫区项目管理。一是全面落实动物防疫责任制,确保疫情零发生。二是加大行政执法力度,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抓好检疫和监督环节,做到检疫率、出证率、票证回收率全部达到100%,加强对出岛生猪、生猪屠宰环节的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检测,从源头上杜绝不安全食品进市场、进餐馆,确保上市畜禽产品卫生安全,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安全肉”。

(4)打造生猪养殖品牌,扩大市场份额。

加快全市畜牧业结构调整步伐,狠抓特色畜牧,打造有儋州特色的生猪产品品牌,通过挖掘、培育,我市目前已经打造了一批具有儋州特色的生猪品牌: “旱露温泉黑猪”(被评为海南农产品著名商标品牌)、“儋耳洛山黑猪”、正清源

野猪等,通过市场的宣传和推广,大大的提高我市生猪产品附加值,扩大市场份额。

(5)完善生猪产业链条。在抓好生猪产业发展的同时致力于 “两端延伸”,不断完善生猪产业链条,积极引进了福润20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厂、双胞胎饲料有限公司、港翔饲料有限公司、新希望饲料有限公司等,使我市形成了从饲料加工、生猪养殖、到生猪屠宰、肉制品包装、深加工的完整循环产业链,实现农业化向工业化的迈进、低效益向高产值的质变。

(6)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提高产品认知度。积极联系新闻媒体,对我市的黑猪进行了多方面的宣传,特别是中央七台的致富经栏目,录制我市黑猪节目播出后,对我市黑猪产品的销售推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连续两届的生猪交易会,不但提供了场所让国内外客场认识我市生猪产业及产品,更解决了企业的猪源供应及产品销售问题。

三、存在的一些问题

1、生猪产业投入不足,特别是政府对生猪产业的投入较少,而且个别政策缺乏连续性。

2、生猪生产发展后,给环保带来压力随之增大,有待加大投入,分期分批加以解决。

3、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力度不够。

4、品牌意识、品牌打造、品牌促销不够。

儋州市生猪产业发展浅析 第2篇

前言:养殖户由于受到自身文化素质和资源条件的限制,很难接触到关于疫病防治方法,饲料价格和生猪价格波动预测等方面的消息.成立养殖作社可以利用资源优势了解到这方面的信息,为养殖户防治疫病提供指导,为养殖户的养殖决策提供所需信息.合作社可以聘请养猪专业人才,为合作社成员随时提供养殖技术指导,不定期的进行养殖技术讲座.合作社可以集中采购饲料和疫苗,优化销售环节,扩宽销售渠道,与大型加工企业签订合同,形成产销对接,稳定养殖收入。建立完善的生猪产品价格信息体系,加强生猪市场监测和信息发布,认真做好市场调研,建立健全生猪产销信息网络和预警预报体系,全面掌握产销情况,提醒合作社成员防范市场风险。尽可能的掌握更加全面的价格信息帮助合作社成员对生猪生产形势做出准确判断,以降低价格预期的误差,获得稳定的收入,规避市场风险。

一 生猪养殖合作社的启示

浏阳南川河生猪养殖合作社目的在于使浏阳地区生猪生产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改善农村养殖环境与生活环境,提高畜禽养殖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使养猪业向规模化养殖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养殖业与国际接轨,代表现代化养猪业发展模式的养殖合作社相继出现,养猪合作社的出现说明了时代发展的需求以及生猪养殖方式的发展方向,其规模优势、管理优势、技术优势开始呈现。养殖合作社是生猪养殖的理想模式,介于农户散养和规模养殖场之间,是生猪养殖业由分散向集中发展的过渡类型。各地发展生猪养殖合作社已经成为一种流行趋势,但是究竟一个区域内发展多大规模,多少数量的生猪养殖合作社才适宜,才能与当地环境、社会、经济条件相匹配,却成为一个有待研究的问题。对养殖合作社的研究、特别是对养殖合作社因地制宜的发展适度规模的研究,对推动生猪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生猪养殖业形成规模优势

近年来生猪养殖行业迅速发展,传统的家庭散养户已积蓄了一定的资金,同时还拥有了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这部分养殖户迫切需要寻求新的生猪养殖模式,使自己的养殖生产获得更大的利益。从一个区域内生猪养殖合作社数量来看,数太少,规模效益难以实现,过多,容易造成资源紧张,影响经济效益。因此,养殖户积极要求发展生猪养殖合作社,区域内的养殖合作社数量又是有一个极限值的。若生猪养殖合作社发展规模恰好能适应某区域内环境、社会、经济的承载能力,便可以最大限度的优化资源配置,挖掘资源潜力,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尽快形成规模优势和科学合理的发展格局。

第一,规模养猪能够一定程度的规避市场波动。能有专业的人员关心当前的生猪价格及后市走势,根据预期走势和合理调整存栏结构。

第二,规模养猪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强。规模养殖厂投入大,经济实力强,专业化,标准化,科学化水平高,生产设施设备先进,在亏损的时候能够顶的住,保持生产后劲,为盈利期抢抓机遇奠定基础。

第三,规模养猪是实现组织化合作经营的基础。通过合作社等形式发展组织合作经营,增强生产计划性,减少盲目性,是规避市场风险的基本组织形式。

第四,规模养猪是落实政府调控生猪价格周期性波动政策措施的载体。如政策性保险制度因散养技术水平低,生猪死亡率高,保险公司对其保险只能亏本经营,为此现行政策性保险都确定最低参保养殖规模。

(二)有利于生猪养殖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生猪养殖合作社是一个专业化很强的养殖方式,有其特定的养殖规模、养殖模式,生产的生猪在销售上有有其特定的门路。这使得与生猪养殖合作社建设配套的销售服务机构有着专业的服务能力,逐步使得合作社所在的地域逐步形成各种专业村、专业乡,形成具有区域优势和产业优势的商品生产基地,推进郊区和农村养殖业产业化的进程。在专业化形成的基础上,养殖合作社配套建设相关服务组织机构,使养殖企业、养殖户能对市场信息及时准确的掌握,同时具备一定的市场控制能力。

(三)有利于种、养结构优化

这种养殖模式变农户零星散养为规模集中联片饲养,使分散的养殖户把生猪养殖由家庭副业变成主业,使更多的农户投入到养殖业的生产经营中。生猪养殖业的大力发展,优化了畜牧养殖业生产结构。就目前看来,在建设生猪养殖合作社的同时,为保护环境各合作社都会配套建设粪污处理场所,一般为修建沼气池和种植作物、果树。这样的种植和养殖配合建设模式使与生猪养殖相关的粮食、蔬菜和水果等产业得到发展,优化了种植业结构,使农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

(四)有利于农民收入增加

生猪养殖合作社科学的管理可以使生猪换病几率降低、相关养殖资源得到充分运用,环境污染问题得到妥善处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同时,生猪养殖合作社的建设会带动周边相关产业的发展,例如:为保证粪污有效合理排放而建立的果林或相应种植作物,为保证生猪运输的运输业等。带动的相关产业能够吸收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农民的增收致富提供广阔的空间。当前生猪养殖业己经成为许多小城镇地区的主导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有利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为防止疾病的传播,生猪养殖合作社一般建设在距离村民生活较远的地区,这样的建设对环境同时起到了保护作用。另外养殖合作社一般都采用集中式的管理方式,区内同意的管理、规划、设计使养殖更加科学合理,同时污染也得到统一的处理,污染防治效果明显。目前国家提倡建设循环经济的节约型社会,因此,生猪养殖合作社的发展规模要结合循环经济的节约型社会来进行。养殖合作社拥有完善的配套设施,多数合作社区内都运用了循环原理,粪污能变废为宝,解决能源的紧张,减少农户的开支,使区域可持续发展。二 强化生猪养殖合作社专业生产,提高养猪效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规模养殖和养殖小区为载体,用先进的生产理念,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的生猪产业。

(一)规范科学化 搞好生猪养殖场的区域规划,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引导布局调整。充分利用当地的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发展基础,改变目前分散饲养,小规模饲养生产的格局。结合“十二五”规划的编制进行统筹规划,根据区域生猪养殖承载量,科学确定区域内,养殖场内的生猪养殖数量,并做到规划细化,实现生猪养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建设规范化 改造和完善养殖基础设施不仅是生猪规模养殖的基本要求,也是提升生猪产业素质的重要措施。生猪养殖场,要高起点,高标准,不能走过去低水平发展的老路。从场地选择,建设规模,建筑布局,生产设施,饲养管理,卫生防疫,排泄物处理等方面加以规范,要以统一防疫,统一粪污处理为重点,配套防疫,消毒,疫病诊断和无害化处理设施,配套沼气建设,实行集中供气,集中粪污处理,提高疫病控制和污染治理能力。

(三)管理企业化 必须按照现代化的管理要求,用规范化,企业化的制度进行经营管理。同一养殖场要做到“五统一”,即统一栏舍,统一品种,统一防疫,统一技术规程,统一销售。要严格产加销全过程的生产监督,严防瘦肉精,激素和恶劣饲料等进入生产环节,确保生猪产品质量安全。

三 整合生猪市场资源,落实生猪专业合作社优势

(一)落实经济效益,提高养猪积极性

根据国家商务部统计数据,猪肉占国民肉类消费总量的60%以上。人均消费量从1990年20千克上升到2008年的39.6千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个消费量还会继续增加。生猪消费一直是肉类消费的主体,生猪需求的不断增长,说明中国生猪市场空间巨大,生猪养殖行业是很有前景的,提高养猪效益,建立良好的激励制度,引导农民向农村专业合作社的方向发展,建立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能更自发的引发他们的养猪积极性。

(二)把脉生猪市场周期,合理调节生产

我国的生猪养殖行业一直存在一个市场周期。根据这二十几年的观察,即每3年左右为一个市场周期。每个市场周期又都可以划分为6个阶段:即成长期、高峰期、下滑期、衰退期、低谷期、回升期。而生猪出栏价格的波动是生猪养殖业面临的主要风险。由于市场信息缺乏,农户养猪投资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当期市场价格是决定农户养与不养、多养还是少养生猪的唯一指标,很少有人研究价格变化规律,行情好时一拥而上,行情不好就一拥而下,对市场形成强大冲击,引起剧烈的价格波动,造成难以承受的损失,价格发现与分析工具的缺失,扭曲了农户的养猪投资决策,进而影响着未来生猪供求关系的平衡,使养殖风险更趋于复杂化,其行为对市场的影响就是经济学中的“蛛网现象”,它的表现是:生产者根据上期价格作出本期的生产决策,当上期价格很高时,生产者增加下期产量;反之,当上期价格较低时,生产者会减少下期产量。而且从种猪到肥猪的饲养周期是3-4 个月,这进一步使猪肉的产量调整滞后于市场价格变化。同时GDP 对生猪市场有着重大的影响:每当GDP 增长速度超过10%时,生猪生产和市场价格都要经历一次大的高峰期,每当GDP 进入平缓增长状态时,生猪生产和市场价格都要进入低谷期。当GDP 高速增长时,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一方面农业土地、劳动力、资金急剧向工业和城市流动,生猪增产速度减缓;另一方面居民

收入快速增加,农村人口快速进入城市,城市居民户外活动增多,农产品需求急剧上升,国内猪肉消费呈快速增长。猪肉供需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价格也随之快速上升。

(三)合理利用金融工具化解生猪市场风险

面对这样的一个情况,一方面,生猪期货的适时的推出,为广大的养殖户提供了金融工具的保险,生猪期货能够为养殖户能够提供套期保值,规避风险,跨市套利等积极作用。另一方面,生猪专业合作社能够万千零散养殖户带来养殖方向。生猪专业合作社的标准规模化的生猪养殖能够获得国土资源部门的土地资源规划的支持,结合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布局;政府积极的将能繁母猪补贴,生猪保险等政策通过生猪专业合作社实施,这样既能发挥合作社的作用,又能将扶持政策落实到位,又能减少政府部门的硬性操作和工作难度,为农户带来生猪收益的保障;2008年,生猪养殖保险覆盖率已经达到52.4%;畜牧局搞好监管工作,要加强对生猪规模养殖建设进行技术知道,从场地选择,建设规模,建筑布局,生产设施,饲养管理,卫生防疫,排泄物处理以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加以规范;通过与农业院校及科研机构建立密切联系,对合作社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实施科技项目,举办培训班等方式,交流学习养猪经验,推广先进养猪技术;政府经济部门对于合作社更多的财政支持,加大对合作社农业财政补助和提供银行对合作社贷款支持,为合作社提供更多的资金保证;通过政府的大力支持,使得生猪合作社从用地,税收,项目等多方面受益,这将有利于生猪合作社进一步向成熟化发展。

(四)吸取国内外先进经验,整合产业链资源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为克服单纯市场经济带来的危机,国外生猪养殖同其它农产品生产一样,广泛推行了产供销一体化生产,除形成贸工农综合企业实行全链条纵向一体化经营模式外,多数肉制品加工企业、生猪养殖企业、饲料加工企业还普遍通过合作社等联盟方式形成合作关系,组成一体化经营组织。国内生猪合作社的成立能够带动饲料企业和兽药企业的发展,为他们带来商机,促进企业的规模发展与升级;此外和一批技术先进、自动化程度高、规模大的肉类屠宰加工龙头企业建立联系,实现基地对接,产销结合。同时生猪合作社要严格控制疾病和药物残留的基础上,积极创建生猪品牌,并通过广告宣传,产品推介等促销活动,提高生猪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使生猪产品能进入大型加工企业的同时,也能走进大中城市的高端消费市场。例如在发达国家,目前肉食品的销售渠道一般是屠宰者直接把肉制品提供给超级市场销售,肉品批发商和零售商的作用将越来越弱。四 生猪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

(一)标准化生产

1.影响生猪养殖合作社发展规模的因素

1.1环境方面因素

(1)自然气候

猪只有极少的汗腺可以在炎热的夏季进行体温调节,也只有极少的毛发抵御冬节的寒冷,它们自身调节温度的能力特别差,只有依靠外界力量来调节温度。所以,猪舍必须具有良好的温度保持效果,并且得用通风系统进行调控。温度要保持在适宜的范围,以使猪感到

舒适,这样猪的生产性能才能保持在最好的状态,在此温度之上或之下,猪将产生应激反应,饲料效率下降。

(2)饲料资源

饲料是生猪产业化发展的基础,养猪生产中最大的成本是饲料,它约占生产费用的70%,因而能否获得质优价廉的饲料,是决定养猪经营成效的关键,也是直接关系到畜产品安全的重要环节。养殖当地饲料的丰富与否是该地生猪养殖能否持续发展的前提,饲料丰富,养殖成本就会较低,饲料缺乏,当地养殖就需要从区域外购买饲料,增加饲料成本,增加养殖成本,发展受制约。

(3)场地面积

生猪养殖合作社的总占地面积应按年出栏1头育肥猪占2.5一4m,计算,在建设上区内要划分为饲养区、办公区、生活区和污物处理区,每个分区有严格的建设标准。特别建设,有后备母猪舍、妊娠猪舍、分娩哺乳猪舍、培育猪舍、育成猪舍、育肥猪舍、公猪、配种猪舍和装卸猪斜台。猪舍建筑形式可选用开敞式或有窗式2种。两种不同的猪舍其建设要求各不相同,这就对不同的猪舍在建设场地的选择上有了不同的要求。另外在在合作社区内还要利用绿化带隔离清洁道与污染道,使其互不交叉。以上建设要求对建设生猪养殖合作社的场地面积有了一定的要求,因此场地面积也是影响其发展的因素之一。

(4)粪污处理

规模化生猪养殖所产生的大量粪污会给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挑战。农田、桑果园、蔬菜地、鱼塘是粪尿就地消纳利用的最有效途径,根据周边环境决定合作社选址与规模对实现粪便的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意义重大。

1.2社会方面因素

(1)场址选择

生猪养殖合作社应当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规范管理、节约用地”的原则,选择生态环境优良、地势高燥、通风良好、排水便利、易于组织防疫,没有“三废”污染,与居民点、工厂及其他畜牧场应保持IO00m以上的距离,且处在下风向,地下水位2m以下,避开屠宰、交易市场的地方。合作社周围应有围墙和其他有效屏障,内部要符合国家规定的动物防疫条件要求。场址的选择关系到生猪养殖病防疫、生猪屠宰、猪肉加工运输等问题,选址不好将导致运输、防疫成本增加,因此,对整个养殖合作社的建设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建设是生猪养殖的物质基础。生猪养殖合作社建设包括饲养区、办公区、生活区和污物处理区设施建设,还包括场区清洁道、污染道、绿化隔离带,以及配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关系着生猪养殖产业是否能够顺利发展,是生猪养殖产业发展的物质保障。

(3)技术、管理水平

生猪养殖涉及大量的技术,因此生猪养殖合作社的建设需要一定的技术作为支撑。一个地区人均受教育年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地区的科技文化水平,同时也反映了一个地区养

殖从业人员的科技掌握能力。人均受教育年限高的地区,其养殖合作社发展,规模相应也越大,合作社规模化养殖所带来的效益就越明显。养殖合作社的管理分内部和外部管理,即内部组成、相关事物管理和外部相关联系管理。从管理的角度出发,管理水平的高度直接影响合作社的内部生产和外部发展。

(4)生猪屠宰、加工能力

我国对生猪的屠宰实行了严格的管理,屠宰有专门的屠宰场所,一个地区的养殖合作社通常都是在某个或者某几个固定的场所进行屠宰,因此屠宰厂的屠宰能力就制约了合作社的发展规模。另外猪肉的加工企业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一个地区生猪养殖合作社的发展规模。

(5)相关组织

合作社运作的基本方式是将分散的农户家庭养殖变为适当集中的规模化生产,实现养殖方式的集约化。合作社发展的根本途径是依靠合作社内的龙头企业、协会、专业养殖大户、技术服务机构等,形成产销一体化的经济实体,以此来降低养殖成本、减轻市场风险、提高猪肉质量、实现规模效益,提高合作社生猪及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与合作社发展密切相关的组织还包括政府,政府应当充分运用政策,积极引导合作社的良好发展,为合作社发展提供保障。

1.3经济方面因素

(1)经济基础

生猪养殖合作社的建设是一笔大投资,不仅涉及圈舍的修建,还涉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完善,需要大量的资金。因此合作社的建设规模也受到资金这个重要因素的制约,如果想要发展合作社的养殖规模,首先必须解决资金的问题。这里的资金不仅是政府、企业的经济实力,也包括农户、协会等的投资能力。

(2)养殖合作社发展基础

生猪养殖合作社的发展应当建立在已有的合作社建设规模的基础上,通过借鉴以往的建设经验,可以降低建设过程中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改变不合理建设方案,从而使养殖合作社更加科学与适宜。

(3)猪肉市场消费需求

市场是决定生产的场所,因此猪肉市场的消费需求决定了生猪养殖的养殖规模。根据需求供给原则,养殖规模的扩大有赖于市场需求的扩大,只有当有了好的市场需求,生猪养殖业才能蓬勃的发展。肉价格

猪肉价格是影响猪肉需求了重要因素。只有较高的价格才能刺激养殖企业及农户的养殖欲望,才会提高他们的养殖积极性,因此养殖规模才会等到发展。如果价格不理想,或者没有利润,那么就会影响养殖积极性,不会扩大规模,更甚将资金转入其他行业,不在从事生猪养殖。

2.规范化管理

2.1环境管理

大规模的集约化养殖每天都有大量粪污产生,处理利用难度大,环境遭到严重的污染。在这个时期,许多国家开始慢慢意识到污染带来的严重后果,许多发达国家迅速采取措施,并通过立法进行规范化管理,以保证养殖业的持续发展。

2.2规划及政府政策

生猪养殖合作社规划设计要求较高,有的距离公路太近,噪音大、灰尘细菌多,影响生产不利防疫;有的场地过大,周围没有足够的农田、鱼塘、果园、林地等配套基础设施吸收其粪污;有的场地过小,不利于以后规模发展及规模优势的形成。具体要求为,按当地特点、优势与发展目标,指导养殖合作社建设,对养殖合作社用地、供电、供水、交通、防疫、物质供应、生产布局等方面进行统一规划;根据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大政策方针,建设合理的粪污处理配套设施,种植适当面积的作物吸收粪污。对合作社的选址、建设规模、畜舍建设标准、生产区和管理区的布局等邀请专家进行多方面论证,对审定不符合要求建筑设计图纸或场址不符合动物防疫条件规定的,应及时纠正。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应严格按照《动物防疫法》等规定,抓好养殖合作社内企业、个人或动物防疫条件的审核发证工作。不管是农户、企业还是政府部门,对生猪养殖合作社的关注多是集中在对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注上,忽视其对环境的污染,因此,政府部门应当在提高自我认识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当地农户、企业及生猪养殖合作社相关组织提高污染治理意识,改变其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观念,同时政府部门还应该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条文,编制适合当地的确实可行的养殖合作社污染治理法规,为合作社污染治理提供适合的技术和方法,积极研究新的技术与工艺。此外,相关环保部门及社会组织还应该就各个生猪养殖合作社对环境的影响定期做出评价,对污染严重的合作社进行处罚并限期提出整改和提升,使之健康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政府还因该制定相关的污染治理补贴政策,鼓励农户在养殖合作社积极使用沼气池处理粪污,对粪污处理妥当的农户给予宣传及表扬,促进全县生猪养殖业的发展。3.品牌化经营

合作社成员响应国家号召,每头猪均记录进生猪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数据库,防止病死猪流入市场,给广大民众安全,可靠,放心的猪肉。在保证猪肉安全的基础上,合作社投入资金开发自己的专用品种,在饲养良种猪的基础上,去开发适合大众口味的生猪品种。合作社在拥有自己的品牌知名度以后,可以将自己的品牌打入大型超市,连锁店以及大型企业,形成自己的专有的销售渠道。

4.降低养猪风险

4.1生猪行情监控

合作社通过与大宗农产品交易所建立合作关系,可以根据交易所预测发布的未来6个月的价格信息来合理的安排养殖生产,适当调整出栏结构或先行卖出生猪.同时,合作社也可以通过与本地龙头企业建立稳定的合同关系和利益联合机制,走联合发展之路,共同承担生猪市场的风险.4.2生猪预警监控,防范市场风险

根据生猪产业的行业特点, 加大对种猪生产的监测, 为分析判断市场变化提供较科学的依据;围绕生猪重点销售市场, 发挥养猪行业协会的作用, 突出生产 流通和市场销售三

个环节的价格监测 ,建立产销之间的价格联动网络;引导社会舆论, 加大对广大消费者的正面宣传力度, 努力维护生猪生产的正常发展环境, 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生猪生产的大起大落;探索生猪生产政策性保险制度, 增强农户的抗风险能力, 大力开展生猪生产政策性保险试点, 将具有一定生产规模 有一定养殖经验的养猪大户纳入合作社保险体系中, 化解疫病风险, 促进生猪生产稳定发展.4.3生猪防疫监控

鉴于疾病现已成为影响种猪, 商品猪生产能力的重要因素, 因此, 加强生猪生产各环节的疾病防控便显得尤为关键.坚持生产发展和防疫保护并重的方针, 切实加强生猪疫病的防控, 加大监督力度, 加强对饲料 ,兽药生产经营的管理, 认真治理畜禽环境污染, 加强检疫和重大传染病强制免疫.建立生猪免疫档案, 加强生猪流通环节的检疫和监管, 防止疫病的流行 ,积极推行动物疫病综合防治技术, 深化兽医管理体制改革, 建立健全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定期发布畜产品质量安全, 生产标准, 生产状况和检测结果.同时, 建立和完善生猪生产的可追溯制度, 合作社成员要按规定使用饲料添加剂和兽药, 并如实做好记录, 以备查验, 并为打击滥用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以及使用有可能造成畜产品安全问题的投入品的违法者提供法律依据.附:浏阳市南川河生猪专业合作社未来发展理论(提纲)—— 甘元田

一. 根据国情分析,合作社需提高农民养猪积极性,增加农民养猪效率,转变养殖方式,进行专业化的生产,规模化的经营,为专业化发展奠定基础。

二. 背景分析:GDP的增长对生猪养殖的影响以及生猪周期的分析;合作社的与相关关系的建立,包括国土资源局,保险公司,畜牧局,科研院校,政府管理机构;合作社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包括饲料企业,兽药企业,与生猪屠宰加工龙头企业以及终端消费市场超市。

三. 散户养殖亏本因素分析:饲料,运输,养猪成本上涨等

专业合作社让农户增收的因素分析:实现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规范化管理;此外建立节能减排,高效环保的发展模式,猪肉质量安全信息化追溯管理系统,提高农名组织化程度,农超对接,质量打假,大学生专业人才的加入以及物价的调控

四. 合作社实现生猪养殖规模化,专业化的措施:(1)生产模式包括技术优势,管理优势,信息优势(2)降低养猪风险包括生猪行情监控,预警监控,防疫监控

五. 浏阳市南川河生猪专业合作社文化宗旨

一(1)选准一个好的带头人,以专业人才创社

(2)选准一个好的专业产品,以强化服务兴社

(3)培养一个专业的技术队伍,以科学技术壮社

(4)制定一套好的制度,以规范管理强社

(5)建立一个好的利益分配机制,以发展增收促社

二(1)观念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战略创新,市场创新,技术创新

(2)统一生产标准,技术服务,品牌经营,产品认证,市场开拓,销售全面

一 浏阳市南川河生猪专业合作社文化宗旨:

(一)选准一个好的带头人,以专业人才创社

(二)选准一个好的专业产品,以强化服务兴社

(三)培养一个专业的技术队伍,以科学技术壮社

(四)制定一套好的制度,以规范管理强社

(五)建立一个好的利益分配机制,以发展增收促社

二 浏阳市南川河生猪专业合作六大创新:

观念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战略创新,市场创新,技术创新

三 浏阳市南川河生猪专业合作六大体系:

儋州市生猪产业发展浅析 第3篇

关键词:温州市基地生猪产销合作社,现状,对策

温州市基地生猪产销合作社于1999年组建, 至2010年底已发展社员105名, 注册资金186.4万元。社员遍及温州各地, 几乎囊括了温州地区最大的几个猪场, 是温州市目前首屈一指的专业生猪产销合作社, 具有较大的影响。合作社现有栏舍饲养面积约10万㎡, 存栏生猪5万头, 每年可向社会提供无公害商品猪10万头, 产值达1亿元以上。合作社先后被评为“浙江省十佳畜牧合作社”、“温州市示范性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荣誉称号, 合作社的“自产自销品牌肉建设项目”被列入浙江省2006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项目。

1 合作社组织和运行情况

1.1 合作社的股份结构

合作社社员必须认购股金 (2000元/股金) , 单个社员 (含团体社员) 的股金不得超过总股金的20%。认购股金不满一股的社员要联合认购股金, 从事生产的社员认购股金应高于合作社股金总额的一半以上。

1.2 组织机构

合作社设立社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社员大会由全体社员组成, 是合作社的最高权力机构。理事会下设总经理、办公室、财务部、技术部、销售部、运输部、采购部。

1.3 财务管理

合作社严格依照《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核算办法》和有关财经法规、政策, 制定财务、会计制度, 进行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合作社资金来源有五种, 分别为:社员股金, 公积金、公益金和风险金, 借款、银行贷款, 政府扶持、捐赠, 其他。

1.4 收益分配

1.4.1 收益来源。

合作社目前的收益来自四类, 具体如下: (1) 生猪运输、屠宰和销售。包括生猪的运输费 (5元/头) , 屠宰和销售服务费 (5元/头) ; (2) 预混料的生产和销售服务。每1t预混料在成本价的基础上加200元的加工费用, 除去房租、水电费、装卸费等, 结余部分作为合作社的收益; (3) 合作社承担着温州市的生猪活体储备, 收取活体储备服务费5元/头, 结余作为合作社的收益; (4) 政府的奖励和项目的结余。

1.4.2 收益分配。

合作社根据章程的规定, 将每年的收益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公积金、公益金、风险金:每年政府的奖励和补助以及提取每年的盈余的15%作为该部分收益; (2) 运费补助:由于预混料加工的地点在永嘉县, 仅永嘉县以外社员的预混料的运输费补助25元/t; (3) 二次返利:根据每年的利润的结余情况, 结余的50%用于社员的对预混料使用的返利; (4) 提留:由理事会讨论决定提留的金额, 用于明年的服务和生产。

2 合作社的绩效

2.1 搞好培训, 提高社员养猪技术水平

从2005年至今, 合作社在温州市副食品办和杭州华瑞、美国辉瑞等公司的支持下, 组织不同规模的技术培训多场, 合作社猪场的养殖技术及疫病防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培训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按季度培训和重点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和个别场培训相结合、技术培训和管理培训相结合、培训和外出参观考察相结合。通过培训, 合作社社员及时了解外地疫情, 提前做好预防措施。

2.2 开展预混料加工销售, 降低社员成本

饲料是广大社员生产成本支出最大的一项, 预混料则是饲料中技术含量和利润最高一项。合作社利用自身的技术、信息和规模优势, 坚持“为社员服务, 为社员增收”的宗旨, 按照成本价销售, 每个品种的预混料比市场上同一档次的产品售价低1000~2000元/t。

2.3 统一用药, 实现安全生产

肉食品的安全是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内容。合作社在温州市副食品办公室的领导和支持下, 与杭州华瑞饲料有限公司合作, 统一采用低毒无残留、高效的兽药, 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社员场 (户) 进行培训。合作社统一采购的兽药和疫苗比社员采购的价格一般低5%~10%。按年存栏1000头生猪生产规模的社员计算, 每头猪每天平均兽药和疫苗的费用为50元, 1000头则需5万元, 通过合作社采购则可以节省成本2500~5000元。

2.4 统一的免费疫病监测

疫病是目前困扰养猪业的头等大事, 直接关系到社员的生产和效益情况。合作社与温州市农科院合作, 定期免费为社员提供主要疫病的抗体监测。按年存栏1000头生猪生产规模的社员计算, 每年需监测40份样品, 每份样品的监测费用在200元左右 (包括蓝耳病、猪瘟、口蹄疫等) , 则可以节省监测费用8000元。

2.5 统一屠宰, 解决卖猪难问题

合作社在温州市菜篮子集团屠宰场有自己的2条屠宰加工线为社员提供屠宰加工和白肉批发。合作社通过各社员报计划的方式为社员提供屠宰和批发服务, 合作社收取管理费用5元/头用于人员工资等支出, 多余部分返还社员。

2.6 给社员发放贷款, 提高股金利用率, 缓解社员资金紧张问题

2006年上半年生猪市场处于低谷, 大部分社员生产和周转资金严重不足。2006年下半年, 经理事会讨论决定将部分闲置的股金按照“资金安全、内部互助、低息、手续简便”四原则发放给社员。如2006年11月池某借款14万元, 购买母猪80头, 种猪2头, 增存栏仔猪2000头, 并遇上2007年的好行情, 每头仔猪平均价格在800元左右, 增收100余万元。2007年5月陈某借款12万元, 扩大生产规模, 兴建猪场1000余㎡, 年增加商品肉猪存栏1100头, 增收22万元。通过近年来的资金互助 (借贷) , 合作社共发放生产性资金互助和短期周转资金776.2万元, 收回利息79010元。这一措施既解决了社员的生产和周转资金的问题, 为社员谋得了较好的收益, 同时又增加了合作社的部分收入。

3 合作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建议

3.1 在收益分配上, 应进一步明确分红的比例和金额

目前, 合作社章程还未明确社员分红的比例和金额。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 合作社需要在章程里进一步增加这一部分内容, 提高资金分配的透明度和社员的积极性。

3.2 吸纳更多的养猪场加入, 进一步提高合作社抗风险能力

合作社虽然涵盖了温州较大的规模猪场, 但目前社员仅为105名, 数量还偏少。据温州市农业局2010年统计, 温州市年生猪需求量约350万头, 猪肉自给率仅33%左右, 生猪市场存在巨大的缺口和发展空间。因此, 要争取更多的养殖场 (户) 加入合作社, 有条件还可以吸收温州周边的县市 (如台州、丽水、福鼎) 养殖户加入, 不断增强合作社对温州市生猪生产引导和带动作用, 为温州生猪的自给做出贡献。

3.3 进一步扩大合作社的服务范围, 提升服务水平

为社员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本任务。目前, 合作社主要为社员提供运输、屠宰和销售等方面, 养殖技术和标准化生产等方面服务较少, 不能适应进一步发展要求。因此, 必须按照合作社章程宗旨和要求, 切实扩大服务范围, 重点是组织开展社员生产经营中的技术指导、咨询、培训和交流等活动, 向社员提供生产技术和经营信息等资料等, 以提高社员的饲养技术水平、管理水平, 增加养殖业生产效益。在有条件的情况下, 可以进一步扩大合作社的服务合辐射范围, 如为非社员单位有偿提供猪场规划设计、疫病防治等服务, 提高合作社的收益来源。

3.4 提高产品质量, 形成自主品牌

在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实施农业名牌战略, 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 是我国农业十分紧迫的战略选择。此外, 农业标准化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但是, 合作社目前还未注册商标和形成自主品牌。因此, 合作社应该大力推行生猪标准化生产技术, 严格控制药残和病残, 尽快形成自己的品牌, 创建著名商标, 通过行业相关认证, 打响合作社生猪产品的品牌。加快在市区主要菜市场开连锁销售点, 增加猪肉产品的附加值, 提高合作社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周辉、苏国崇、张士梁, 等, 加强菜篮子工程建设, 提高副食品供应能力[EB/OL].http://www.wzagri.gov.cn/html/main/zthdView/95227.html.

[2]张伟萍, 加快我国农业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性及对策[J].农林科学苑, 2008, (25) :322.

[3]林向红、莫鸿芳, 农业标准化作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6, 34 (5) :1025-1026.

[4]郑龙、方加龙, 农业标准化生态效果的评价内容和方法研究[J].中国标准化, 2007, (3) :53-55.

儋州市生猪产业发展浅析 第4篇

关键词:儋州市;城镇居民;体育消费水平;体育产业

体育是城市休闲文化的高度体现。于是体育必然具有“业余”和“休闲”性质。体育的意义,也恰恰在这里。劳动是人类的主体活动,人类只有以支付体力与脑力劳动方式才能换回生存能量。同时,人类在支付体力和智力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各种疲劳甚至疾病。因为所有的劳动都不符合人类的“自然”天性。

如何消除劳动中所伴生的疲劳与疾病?最佳方式当然是对“劳动”进行“反动”,最佳途径自然是在“工作之余”到体育场进行休闲和体育。体育运动之所以越来越受到文明社会的高度重视,本质原因就在这里。体育相对于绝大多数社会成员来说,就是消除劳动带给劳动者疲劳与疾患的最积极方式。据笔者所知,日本新日铁公司非常重视员工的体育与健康,但公司却明令规定不许员工上班时间体育锻炼,下班之后再要求大家进行1小时锻炼,并提供最好的体育场地;上海宝钢公司借鉴日本与德国经验,明令员工上班时间不许体育锻炼,甚至不许看书看报听音乐,下班之后任其自由,鼓励锻炼。以上这些都是管理严格效率极高的公司范例。劳动就是劳动,并不能中途进行体育,尤其是当今高科技的精確时代,绝对不能一边工作一边体育。想体育,那要等到“业余”。目前,我国大中型企业那种工作期间进行体育比赛的做法,作者不敢恭维。我想,未来的改革可能会扭转这种局面,让体育进一步回归它的“业余”本性。如果一个人群乃至一个民族的主体活动就是体育,业余活动则为其他,则完全背叛了体育的性质。既不能充分保证劳动,也会使体育发生畸变。

儋州市城镇居民体育人口基本情况:体育人口是决定一个地区体育锻炼、体育消费的重要指标,是反映本地区全民健身运动开展的重要指标。1998年8月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公布了我国体育人口为35.6%,并将体育人口定义为:每周参加体育活动3次以上、每次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体质具有从事的体育项目相适应的中等负荷强度者。儋州市城镇居民体育人口基本与全国持平,但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体育人口与经济收入不相符。

儋州市城镇居民生活消费结构:一个地区的经济收入决定这个地区人们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方式。儋州市城镇居民体育消费有一半以上是用来购买运动服装和体育彩票,用于体育健身、精神消费的所占比重较小,这意味着体育产业市场有待加强和开发。

在目前的体育消费结构中,体育实物消费的比重远大于体育劳务消费。这其中主要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等经济因素的制约,也受到居民消费心理、消费习惯、社会文化背景和体育传统、体育社会文化程度等社会、自然因素的影响。

儋州市体育产业与国内其它经济发展地区相比差距较大,儋州市体育用品生产企业数量小,并且品种单调,很多企业规模小,品种单一。高档体育用品市场占有份额几乎为零,体育产品市场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体育产业的经营管理人才严重匮乏,大部分是体育专业的人士。由于人才链的封闭,其他领域的人才很难进入体育产业领域,严重影响了体育产业的发展。传统计划体制和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也是体育产业结构单调、规模小、产品档次不高、发展速度不快的重要因素。儋州市城镇居民体育人口数量,大多集中在青年和老年人这个年龄段,中间年龄段人数较小。要加强宣传教育,使中间年龄段积极参加体育运动。

儋州市城镇居民体育消费仍然以实物为主,虽然居民体育意识有一定提高,但花钱买健康的观念还没有真正深入人心。体育消费水平仍处于较低的层次,且内容单一,需要引导。体育产业市场刚刚起步,还处于较低阶段。市场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体育服务业竞争将越来越激烈。

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全民健身这一系统工程,在政策和物质上给予必要的支持和保障。加大全民健身活动的宣传力度,特别是加大对中青年、中老年及高学历、低学历人口的宣传,使他们能更多的参与健身活动和体育消费。体育场馆应全方位向大众开放,吸引更多的人来参加体育锻炼;为基层比赛提供场地服务,努力开拓适合不同层次的体育消费活动,以满足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不同收入的个人及家庭参加体育活动与消费。

广州市生猪养殖管理办法 第5篇

(穗府[2010]15号

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广州市生猪养殖管理办法》业经第13届111次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自2010年8月1日起施行。施行中遇到问题,请径向市农业局(市畜牧兽医局)反映。

广州市人民政府 二○一○年六月十三日

广州市生猪养殖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生猪养殖行为,预防控制生猪疫病,保护生态环境,保障生猪市场供应和质量安全,促进生猪规模化生产、标准化饲养、产业化经营、规范化管理、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生猪禁养区域划定、养殖场建设、养殖管理和规范养殖业发展,适用本办法。

法律、法规对作为观赏、实验和宠物饲养等生猪饲养管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 市和区、县级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本办法。

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生猪养殖过程的监督管理,会同相关部门编制生猪生产发展规划并负责组织实施。

发展改革、公安、财政、国土、环保、水务、农业、卫生、规划、城管、工商、林业、质监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对生猪养殖的相关行为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条 本办法所指生猪养殖是指常年存栏生猪100头以上的养殖场,生猪养殖户是指从事生猪养殖但规模小于上述标准的单位和个人。生猪养殖场、养殖户统称生猪养殖场户,其划分标准的调整,依照省人民政府相关规定执行。

第二章 禁养区域

第五条 以下区域为生猪禁养区域:

(一)越秀区、海珠区、荔湾区、天河区、黄埔区和西二环、北二环、东二环高速公路及金山大道、105国道至钟林收费站所形成的环内其他区域;

(二)饮用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文物和历史遗迹保护区;

(三)城市和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区、医疗区、游览区、商业区、工业区等人口集中区域;

(四)在前三款规定区域以外,有关区、县级市人民政府依法划定的禁养区域;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养区。

第六条 有关区、县级市生猪禁养区域具体范围的划定和调整,由所在区、县级市人民政府按照本办法第五条规定提出,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区、县级市划定和调整生猪禁养区域时,应当听取有关部门、行业协会、专业团体和公众的意见。

第三章 建场要求

第七条 生猪养殖场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符合当地生猪生产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的要求;

(二)有与其饲养规模相适应的生产场所和配套的生产设施;

(三)有相应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

(四)场区布局合理,场容场貌整洁;

(五)具备法律、法规和国务院畜牧兽医部门规定的防疫条件;

(六)具备法律、法规规定的环境保护条件,达到国家、地方规定的强制性污水排放标准;位于已运行的城镇污水处理系统纳污范围的,应当具备污水接入市排污管网的条件;

(七)具备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八条 生猪养殖场兴建(包括新建、扩建、改建)前,应当向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交有资质的环评单位编制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申请办理有关报批手续。

需要办理投资项目备案的,应当在此之前向发展改革部门申请投资项目备案,需申请农业产业化项目的,应当按照规定向区、县级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交材料和申请;需占用林地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林业主管部门办理审批手续。

完成上述手续后,应当向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用地手续。

第九条 生猪养殖场应当按照规定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领《排污许可证》,向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申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在公共污水管网覆盖地区的生猪养殖场户应当向水行政主管部门申领《排水许可证》。

本市鼓励生猪养殖实行企业化管理,办理工商登记注册。

第四章 养殖管理

第十条 生猪养殖场应当按照规定,将养殖场的名称、地址和饲养品种、规模等材料报所在区、县级市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备案,领取畜禽标识代码。

第十一条 生猪养殖场应当按照规定建立全过程的养殖档案。养殖档案应当真实、完整、及时,至少保留2年。

第十二条 生猪养殖场户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国家强制性技术规范的要求,使用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禁止使用违禁药物、原料药、人用药、假冒伪劣兽药和其他非法添加物,禁止使用未经高温处理的餐饮、食堂的泔水饲喂生猪,禁止在垃圾场或使用垃圾场中的物质饲养生猪。

第十三条 生猪养殖场户是生猪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人。生猪养殖场户出售的生猪必须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禁止出售未经检疫或检疫不合格的生猪,禁止出售有违禁药物、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或兽药残留超标的生猪。

本市实施生猪产地违禁药物的自检制度。生猪出售前,生猪养殖场户必须做好生猪违禁药物的自检和记录,并提前2日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当及时对生猪检疫,检查自检记录,必要时抽样检测。

生猪产地违禁药物自检制度由市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

第十四条 生猪养殖场户应当做好消毒、免疫等动物疫病预防工作,建立免疫档案,对免疫生猪加施生猪免疫标识。

第十五条 发生生猪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时,生猪养殖场户应当及时向当地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报告疫情,不得瞒报、谎报、迟报、漏报或阻碍他人报告,不得自行发布疫情。

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经初步调查认为是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应当及时向当地卫生部门通报疫情。生猪养殖场户要服从、配合相关部门实施防治措施和卫生部门对有关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

第十六条 发生生猪疫病时,疫区或受威胁区域内的生猪养殖场户应当及时做好隔离、消毒等工作,防止疫情扩散,服从所在地人民政府依法采取强制性控制、扑来措施。生猪养殖场户应当对染疫生猪及其排泄物、垫料等污染物,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生猪尸体,按照规定无害化处理,不得随意处置。

第十七条 生猪养殖场户应当加强环境保护设施的建设、管理和维护,排放污染物应当符合国家、地方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的要求。

第十八条 从事种猪生产经营或生产商品代仔猪的生猪养殖场户,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的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第五章 规范发展

第十九条 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应当对本办法实施前禁养区域内已经建成的生猪养殖场户实施限期关闭或搬迁;对非禁养区域内不符合规划、用地、环保、防疫要求或有关手续不完备的生猪养殖场户,责令其限期整改。

第二十条 本市鼓励发展大型现代化生猪养殖场,逐步减少生猪养殖场户总量。

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大型生猪养殖场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优先保障、落实年出栏万头以上大型生猪养殖场用地(包括生猪栏舍用地和附属配套设施用地)。

第二十一条 各级财政应当加大对大型生猪养殖场的资金扶持力度,重点扶持年出栏万头以上大型生猪养殖场的养殖设施、环保设施建设和标准化改造。本市鼓励本地大型生猪养殖企业在外地建立供应本市的生猪养殖基地,扶持生猪粪尿生态还田还林、沼气生产和有机肥料资源化利用,突出发展科技含量高的种猪产业。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五条规定,在生猪禁养区内养殖生猪的,依据《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件》等有关规定,由区、县级市人民政府依法责令其限期关闭或搬迁,并拆除相关设施;逾期不拆除的,依法组织强制拆除。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一)未按规定取得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而生产经营种猪或商品代仔猪的;

(二)未按规定建立、保存养殖档案或伪造养殖档案的;

(三)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家强制性技术规范的要求使用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医的。

第二十四条 生猪养殖场户使用盐酸克仑特罗、莱克多巴胺等在饲料和生猪饮用水中禁用的药品或者使用含有该类药品的饲料养殖生猪的,由公安机关联合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查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依法予以处罚:

(一)未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的;

(二)不按规定实施强制免疫或免疫后未加施免疫标识的;

(三)不按规定处置染疫生猪及其排泄物、垫料等污染物,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生猪尸体以及其他经检疫不合格生猪的。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一)未按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办理有关审批手续,擅自兴建生猪养殖场的;

(二)未按规定领取《排污许可证》的;

(三)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地方排放标准或总量控制指标的。

第二十七条 未按规定领取《排水许可证》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第二十八条 生猪养殖场未依法办理用地手续的,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依法予以处罚;未依法办理征占用林地手续的,由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第二十九条 擅自在市区饲养生猪,以及乱抛弃病、死猪,由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第三十条 违反本办法的其他行为,法律、法规已有规定,按照相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七章 附则

儋州市生猪产业发展浅析 第6篇

永州市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工作考核办法

为建立健全我市生猪定点屠宰监督管理管理体系,全面提高屠宰管理工作质量和水平,实现全市生猪屠宰管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经研究,对2010年各县区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工作实行目标管理考核。

一、考核内容

(一)生猪屠宰工作组织管理(20分)

1、生猪定点屠宰工作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责任制,定期研究工作出现的问题和矛盾。6分

2、设立了屠宰管理工作班子和专门的执法机构和执法人员。4分

3、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4分

4、与相关部门建立联系制度。4分

5、组织企业人员培训。2分

(二)生猪定点屠宰行业监督管理(50)

1、建章建制的文件是否完善。2分

2、屠宰企业管理、责任制度是否到位。2分

3、执法队伍管理制度、执法程序、案卷等情况是否完

备,是否公正执法。5分

4、执法人员、屠宰技术人员、肉品品质检验人员的培

训制度和管理制度是否齐全。5分

5、举报投诉制度、举报投诉电话公布是否设立。5分

6、对所属各屠宰企业的肉品质量责任状和承诺书是否

签订。5分

7、各类上报、下达的文件、材料、报表等综合性材料

是否清理归档。4分

8、屠宰环节无害化处理补贴资金是否到位和按规定使

用。10分

9、对病害猪、病死猪、瘦肉精事件的发生是否真正按

规定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到位。(12)

(三)生猪定点屠宰有关信息和数据上报(30)

1、编印屠宰管理简报或信息。共15分,根据质量好坏视情加扣分。

2、生猪屠宰企业信息督报和审核,及时准确上报有关生猪定点屠宰工作数据。共15分,差错一次扣0.5分,扣完为止。

二、考核方法与奖惩

考核评比工作由市屠宰办具体组织实施。市屠宰办根据各县区屠宰主管部门的日常工作情况和相关考核内容,采取适时

浅析广州市番禺区城市区域发展 第7篇

一、自然与历史发展过程

地理位置

番禺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中部河网地带,在北纬22°26′至23°05′、东经113°14′至113°42′之间。东临狮子洋,与东莞市隔洋 相望;西及西南以陈村水道和洪奇沥为界,与南海市、顺德市、中山市相邻;北隔沥(教)水道,与广州市区相接;南滨珠江出海口。区人民政府设在市桥街,距广州市区17公里。

历史沿革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南海郡,番禺为南海郡属下首县,并为南海郡治所在地。2000多年前,番禺就是重要的港市,《史记·货殖列传》曾称 “番禺亦其一都会也”,列为全国九大都会之一。番禺建县之初,境域广阔。北隔洌江与中宿(今清远)相邻,东与博罗(今博罗、惠阳一带)相接,西与四会(今四会、鹤山一带)相连,南止于滨海之地,相当于现县境的十多倍。自汉朝建安六年(201年)至清朝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的近1500年间,先后析出增城、东官(东莞)、怀化、熙安、南海、从化、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等,并由这些县再析出龙门、香山(中山)、新安(宝安)、顺德、三水等县以及香港、澳门地区。在历史上番禺两度并入南海计有110年,三度成为南越、南汉、南明的小国之都,共148年。

历史上番禺大都为地方一、二、三级政权所在地,境处广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清代至民国前期,番禺和南海分东西两半管治广州。1921年广州正式建市,番禺县署于 1933年迁至新造,1945年复迁至市桥。1958年1月,划禺东、禺北为广州市郊区。同年12月,番禺与顺德合并为番顺县,半年后,恢复两县建置,并将中山县属的大岗、万顷沙、南沙、黄阁等地划属番禺。1992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市政府仍设市桥镇。2000年5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 番禺市设立广州市番禺区,区政府仍设市桥镇。2006年1月25日撤销灵山镇,将其行政区域分别并入榄核镇、大岗镇、东涌镇。

地理气候

番禺四周江环水绕,境内河网纵横,过去水路交通虽然发达,陆路交通却十分落后。改革开放以来,投资近30亿元建设公路、桥梁、港口。现在,番禺的水陆交通四通八达,已成为沟通珠江三角洲东西两岸和连接广州、深圳、香港、珠海、澳门等大中城市的重要交通枢纽。莲花山港和南沙港每日来往香港的客轮九进九出,航程一个多小时。南沙港是天然良港,已兴建1个万吨级码头和两个2.5万吨级综合货运码头。十多年来交通建设,使地处珠江三角洲中部的番禺,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逐步显现出来。

水文

市境珠江干支流21条,总长351.41公里,多自西北流向东南。其中境内干支流17条,共长221.21公里;边境干支流5条(内一条一段属境内),共长113.2公里。支流宽约100~250米,河深在-2米~-6米之间;干流宽多在 300~500米,河深在-4米至-9米左右。河流属平原河流,水流平缓,潮汐明显,潮差平均为2.4米。主要的河道为虎门水道、沙湾水道、蕉门水道和洪奇沥。

主要自然资源

水产资源:渔业捕捞和水产养殖业历史悠久。水产品养殖品种主要有鳗鱼、鳜鱼、加洲鲈、甲鱼、对虾、麻虾等。渔业捕捞品种主要有黄皮、马鲚、鳗鲡、蟹等。

矿产资源:矿物以花岗岩、红砂岩、玻璃砂等建筑原材料为主,储量达2.5亿立方米。

二、社会与人口发展状况

人口状况

全区96.2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80万人。全区人口出生率9.94‰,比上年下降0.67个千分点,净增人数462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4.86‰,比上年下降0.76千分点。

在总人口中,占61.1%;非农业人口、自理口粮人口和未落常住户人口占38.9%。据调查统计,在农村的从业人员人中,从事农业生产的占42.7%;离开农业转到第二、三产业的占57.3%。另有已登记暂住的外来人口266354人,比上年减少80709人。他们在工企业、建筑、商饮服务业工作,也有少数受雇从事季节性的农业劳动。此外,仍有数以万计的未办理登记暂住的外来人员。

社会发展状况

一、交通:

番禺区水陆交通便利,客货运输发达。通过京珠高速、南沙港快速、105国道、华南快速、新光快速可便捷通往广州其他区、市以及周边地区;通过陆路、水路可快速到达港澳地区;广州地铁3号、4号线可方便到达广州市其他地区

二、生活保障: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年末参加基本社会养老保险人数43.20万人,增长1.1%,养老金发放率达100%;全年城镇登记失业人数5348人,下降20.6%;城镇登记失业率为0.5%,与上年持平,维持在较低水平;全年安置失业人员4293人,失业人员就业率80%,提高2个百分点;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5.49万人,下降0.9%;年末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人数9.18万人,增长4.5%。年末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达52.20万人,覆盖率达100%

三、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欣欣向荣。各种文化设施不断完善,广场文化丰富多彩。现有区级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间,藏书21.3万册,博物馆1个。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广播覆盖人口率100.0%,电视覆盖人口率100.0%。医疗卫生事业有新的发展,大力整治医药市场,卫生行风有新的改进,有效地减轻了群众医疗费负担,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全区共有各类卫生医疗机构109个,其中医院24间;医疗病床3590张,增长21.9%;各类专业卫生技术人员4283人,其中医生2005人。

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竞技体育再创佳绩,取得可喜的成绩,为番禺争了光。2002年,番禺籍运动员参加国际赛获金牌12 块,银牌2块;全国赛获金牌39块、银牌20块、铜牌7块;省赛获金牌77块、银牌44块、铜牌30块;市赛获金牌50块,银牌31块、铜牌31块

四、旅游业:

番禺有不少旅游景点,分别有:莲花山,宝墨园,大夫山,长隆欢乐世界,长隆水上世界,香江野生动物园,鳄鱼公园,余荫山房,祈福新村。2008年全区接待游客1208.5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6.76亿元。近两年来,获得:“中国县域旅游品牌百强县(区)”、“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区”、“中国旅游文化示范地”及“2008中国最佳旅游品牌目的地”、“中国生态旅游百强区”、“国际旅游名区”称号。

五、教育:

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全年投入教育经费16.33亿元,增长14.4%。2009年,全区共有幼儿园325所,普通小学174所,普通中学64所,省市一级中小学校77所,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学校6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共24个班,在校残疾学生325人。

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均达100%。普通高校上线率达83.8%,录取率达83.1%。

广州大学城云集了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州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药学院、星海音乐学院、广州美术学院等十所名牌高校,为广东的高等教育作了重大贡献。

三、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状况

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据初步统计,2009年番禺区生产总值863.83亿元,增长12.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9.81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353.84亿元,增长9.4%;第三产业增加值470.17亿元,增长15.6%。在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301.85亿元,增长8.4%。第三产业比重由上年5.33:46.60:48.07调整为4.61:40.96:54.43。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86887元,合12721美元(人民币兑美元按1美元折6.8302人民币元计算),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56833元,合8321美元。

各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至2009年底,全区工商注册登记个体、私营企业10.21万户,从业人员33.39万人,注册资金198.36亿元,分别增长18.0%、10.0%和17.2%。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年末参加基本社会养老保险人数43.20万人,增长1.1%,养老金发放率达100%;全年城镇登记失业人数5348人,下降20.6%;城镇登记失业率为0.5%,与上年持平,维持在较低水平;全年安置失业人员4293人,失业人员就业率80%,提高2个百分点;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5.49万人,下降0.9%;年末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人数9.18万人,增长4.5%。年末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达52.20万人,覆盖率达100%。

电力供应平稳增长。全社会用电量72.46亿千瓦时,下降1.0%;工业用电47.06亿千瓦时,下降5.2%;生活用电量15.94亿千瓦时,增长13.9%。

改革开放以来,番禺的各项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总量快速增长。1978年,番禺地区生产总值只有4.82亿元,到2008年达到727.6亿元,增加了160倍,年均增长18%:人均GDP由1978年的730元增加到2008年的74083元,年均增长15%。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占GDP的比例从1978年的36.17:37.11:26.72到2008年变为5.33:46.06:48.07。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2008年全区职工年平均工资29257元,城填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3103元;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11070元。

四、番禺区经济社会发展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30年来,珠三角地区承接全球产业转移,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区域,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存在不少粗放型、高消耗、低效率的工业企业。面对能源、土地等资源制约,如何走经济内涵式发展之路是各级政府的当务之急。为重整产业布局,广州市政府发布《2008年广州市外经贸白皮书》,逐步形成12区(县级市)错位发展格局,番禺区将“建设为广州市现代化新中心城市和珠三角客运交通枢纽,以及先进制造业集群,商贸、旅游、资讯综合服务中心、知识与创意产业基地和适宜居住的生态城区”。

一、番禺的城市规划晚,起点低,执行中缺乏权威性。

番禺市规划局成立于1996年,1996年以前番禺的规划工作由番禺市建委内设的科室负责。由于当时中央编委规定,县以及县级市不设规划局以及番禺各级领导普遍缺乏规划是龙头的意识,镇村规划标准低,建设随意性大。番禺市规划局成立后,规划工作开始走上正轨,但由于机关编制人员较少,缺乏高水平的规划专业人员,城镇建设历史遗留问题多,积重难返,各级领导的规划意识不够强,没有把城镇建设与其功能定位,产业结构以及经济与社会长远发展目标紧密结合起来,发展方向不明确;城镇虽有规划,但立意、起点、标准不高,缺乏超前意识,系统性不强。此外,由于社会普遍缺乏规划意识和法制意识,城镇规划在执行中缺乏权威性,随意性大。

二、城镇建设缺乏统筹考虑,乡镇数量过多,工业布局过于分散。

广州市政府确定“南拓”战略以后,番禺尚未根据《纲要》把番禺建设成为适合居住的休闲生活区的精神,规划新的大型、超大型房地产开发区域;番禺全区特别是华南板块等房地产土地投放量过大。镇政府是我国最基层的一级政权,为了保证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各镇均修建中小学、医院、敬老院、影剧院、图书馆(室)、文化中心、公园、体育场(馆)、骨灰楼、垃圾填埋场、水厂等。由于番禺乡镇数量多达21个,各镇人口少,大多数镇的人口在3至5万人之间,这些公共设施很难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三、由于粗放型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不断推进,环保问题日趋严峻。

1978年以来,番禺的工业快速增长,但以粗放型增长方式为主。由于各级环保意识不够强,在经济发展的综合决策以及发展工业的过程中,对环保重视不够,工业及生活污染日趋严重,至2002年8月为止,番禺区、镇一级还没有一间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

四、城市化水平相对偏低,不利于服务业多层次发展。

服务业的发展与城市化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城市化的集中生产、集中供应、集中消费、集中流通和集中信息交流,是服务业发展的强力支撑。城市化水平越高,服务业所占的比重也就越高。去年番禺区户籍人口97.5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4.93万人,占46.1%。大量的农村人口尤其是沙田区农村人口散居在广阔的农村区域,难以达到服务业发展所需要的人口聚集程度和服务业的起点规模。

五、商品交易市场数量少、规模不大。

去年番禺区超亿元的商品交易市场6个,仅占全市(118个)的5.1%,总成交额21.94亿元,仅占全市(1388亿元)的1.6%,平均每个亿元市场成交额约3.66亿元,仅为全市平均水平(11.76亿元)的31.1%。商品交易市场数量少,规模不大,商业辐射能力相对不强。

六、现代服务业有待加强。

番禺区现代服务业虽有一定基础,但发展水平仍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一是信息服务行业单位数量较少。全区信息行业法人单位约90家(不含网吧),营业收入1亿元左右,户均收入仅110多万元,从事计算机及软件服务的个体户仅100多家。二是科研及其推广行业技术含量有待提高。在全区科研及其推广应用行业中,法人单位约200家,其中不少是镇街农业推广和兽医技术服务站,从事工业生产服务、高新科研推广的单位并不多,整体科技含量并不高。三是法律服务、咨询与调查、广告、职业中介、市场管理类尚待进一步发育。全区此类法人企业210多家,吸纳从业人员2000多人,营业收入2亿元,营业额最大的公司收入仅1700多万元。

七、新建社区的配套行业有所不足。前几年,番禺区房地产业市场比较兴旺,满足了不少本地和外来购房者的需求,也创造了可观的税收。但是新建社区的配套服务却跟不上入住居民的需求,普遍房地产 开发商提供商品房后,把教育、卫生、社区服务、周边环境的开发等负担留给当地政府,而地方政府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解决新建社区的配套服务,导致新建社区的服务行业相对薄弱。

八、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妨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镇。

由于番禺和全国一样仍实行严格的、歧视性的户籍管理制度,人为的阻隔了城乡人口平等、自由交流,阻碍了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其结果一方面使农村人口人为地束缚在土地上,影响了城市化的正常进行。另一方面影响了农村规模经济,使农业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五、番禺区发展对策建议

与珠三角众多地区一样,工业化正从中期向后期过渡,这一阶段工业将向资本、技术密集型工业转变,服务业将进入快速增长期,但并不意味着服务业增加值份额将远远超过第二产业,与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不同的是,番禺属于广州市“南拓”区域,是城市开拓区,而且工业经济有相当的基础,更加适宜工业与服务业共同推动经济发展,因此,大力发展服务业与工业优化升级应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一、根据《广州城市建设总体战略规划纲要》精神,科学确定番禺总体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

根据广州中心城市的战略取向,跳出番禺看番禺,把番禺的总体发展目标放进大广州位置来考虑和进行规划,突破原来番禺市自成体系的局限,围绕广州城市空 间布局建设广州大学城、广州(番禺)新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珠宝产业,高起点、高标准进行规划,把番禺区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环境优美、交通便捷、适合创业和居住的现代化的广州新城市中心。适应广州产业调整,发挥区位、产业优势,摒弃小而全的产业体系,大力引进外资,不断优化产业结构。

二、以广州市“南拓”发展战略为依据,调整城镇建设结构体系,大力推进番禺区城市化。

要围绕将广州建设成为“最适宜创业和生活居住”的目标,着重规划好大型、超大型房地产开发区域。近年来广州市为了充分发挥华南经济中心的作用,高起点、高标准改造和建设广州航空港、海港、铁路及枢纽,优先发展城市快速轨道线,建立以南北快线为核心,常规线路为基础,市郊铁路、城际快轨为辅的都会区轨道交通运输网。

番禺区政府应加大对土地投放量与商品房开发量的宏观调控。番禺目前开发的居地产以住宅为主,买家82%为广州市民。要保持番禺区房地产持续、平稳发展,就必须根据广州居民的收入以及居住面积,各区房地产开量、销售量等情况,通过土地公开招标拍卖,适当控制用地规模,同时,番禺区政府要利用经济手段,适当控制房地产总量,以实现既增加区财政收入,又保持番禺楼价平稳的目标。

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环保工作,促进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番禺区在实施城市化的进程中,必须坚持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使“人-城市-自然”三者和谐共生。在发展经济中坚持“经济建设、城市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对产生严重污染的项目实行“环保一票否决”,淘汰资源消耗高、污染严重的装备和产品,加大环保的执法监督力度。区、镇各级财政应增加对环保的投入。进一步保护番禺良好的生态自然环境。

四、高标准建设有特色的商业项目,提高商业竞争力。

经过几年的建设,番禺区商业中心区已成雏形,但发展规模仍要提高。一是加大商业大项目建设力度,重点推进罗家等商业项目建设,在商业中心建设的同时,注意周边道路、交通等配套设施建设。二是发挥客运枢纽站场作用开发商业区。做好新火车站外围规划,建设配套的交通、购物、餐饮、住宿等设施。三是积极培育有特色的商业交易市场。

五、突出发展信息产业。

以应用需求为导向,突出集成和创新,依托广州大学城,加快推进“数字家庭与数字电视产学研孵化基地”建设,优先和高标准做好信息传输网路、电力供应、交通等硬件建设,支持和鼓励各部门、各单位信息系统和数据库联网,扩大网络资源的共享范围。积极发展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网络广告等信息业务,鼓励成立各类协会,承担行业管理职能。

六、加快物流园区建设。

按 照客运快速化、物流现代化、管理智能化的要求,加快物流业的发展。在规划的总体框架下,重点做好物流园区的规划以及相关政策的出台,主管职能部门应着力搭 建平台,引进外地客商来番禺区建设物流园区,发展一批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配送公司,完成物流网络体系基本框架,逐步形成高效、成熟的现代物流网络系统。

七、加快城镇建设步伐,促进农村服务业发展。

城镇是农村服务业发展主要载体。城镇建设要抓好发展定位和建设规划,增强配套功能,适度增加城镇人口容量,带动城乡人流、物流和信息流,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转移,进一步抓好“万村千乡”工程延伸,开拓农村市场,使农村服务业的发展由盲点变为亮点。

八、加快旅游业的开发与建设,带动相关行业发展。

在广州市各大旅游景点中,番禺区旅游景点优势比较突出,去年接待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要把发展旅游业及与之配套商贸餐饮业作为发展服务业的重点,充分发挥旅游资源和文化底蕴,启动民间投资,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旅游配套设施,以旅游业促进社会服务行业的发展。

九、培养和引进服务业专业人才。

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对于新兴服务业来说尤其突出。为此,要把加快服务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提上议事日程:一 是要构建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储备的良性机制,创造一个爱才、识才、举才、求才、用才和护才的良好社会环境;二是要建立和健全适合人才流动的人事、户籍、福利、保障和住房等政策,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向本地区流动;三是要建立健全服务业的教育培训体系,为发展服务业奠定人力资源基础。

十、争取广州市在广州(番禺)新城高标准规划、建设“广州市行政中心”。

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广州市委、市政府以及各部委办局的办公地点分散在广州市区,因土地资源紧缺,绝大多数机关的办公条件较差,办事人员前往有关部门办事 十分不便。为了提升广州的总体形象,加快番禺的城市化建设,番禺区应积极争取广州市在广州(番禺)新城高标准规划、建设“广州市行政中心”。

儋州市生猪产业发展浅析 第8篇

在钢材、稻谷期货被“金融30条”点名后, 生猪期货也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里, 首次明确提出采取期货交易等措施稳定发展生猪产业。这是中央文件中第一次提及采取期货交易稳定发展生猪产业的说法。业内人士表示, 推出生猪等在国民经济中作用显著的期货品种, 已成为实现我国农业发展的头等大事, 中央政府对于期货市场在生猪产业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态度明确, 生猪期货的前景将十分光明。

“从宏观经济看, 生猪期货对国计民生有着重大意义;从市场角度看, 生猪期货将大大推进相关产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现在推出非常有必要。”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说。

下面分析生猪期货对于我国生猪产业的重要影响:

1 有利于促进广大养殖农民稳健增收

生猪价格波动具有周期性特点, 众多农民往往在生猪市场价格上涨阶段盲目扩大生产, 结果在供大于求、价格下跌时陷入亏损困境。通过上市交易生猪期货, 充分发挥期货发现价格、规避风险的功能, 可以帮助广大生猪养殖者通过期货交易行情, 及时了解未来的生猪市场价格走势, 合理调整养殖规模和饲养周期, 利用期货市场“先卖后养”规避风险, 从而降低生产经营的盲目性, 实现稳定增收。

2 有助于提高生猪产业的整体收益水平, 促进猪肉产业链各环节的和谐

生猪期货能够帮助现货企业合理组织生产, 促进生猪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 一定程度上提高生猪产业的整体收益水平。通过期货价格反映市场供需信息, 引导养殖者满足市场需求, 促进整个产业的技术进步。美国推出生猪期货后, 现货市场生猪养殖者收益率分别提高了0.4% (考虑通货膨胀) 和0.5% (不考虑通货膨胀) 。对我国而言, 若减少生猪4% (考虑通货膨胀) 的价格波动, 则四川、湖南、河南、山东等8个生猪大省在1999~2001年期间提高的生猪产业效益将近20亿元;若减少5% (不考虑通货膨胀) 的价格波动, 则生猪产业提高的效益超过245亿元。

3 降低生猪养殖成本, 实现农产品和畜产品市场共赢

据统计, 饲料在养猪生产中占总成本的75%左右。生猪价格受饲料价格影响, 并影响饲料价格的变动, 而生猪饲料主要以豆粕、玉米等产品为主。目前, 我国农产品期货主要以种植业的粮食品种为主。上市生猪期货, 有利于逐步形成我国的畜牧业期货品种体系, 并与粮食期货形成有效互补, 从而有利于形成较为完整的涵盖主要农畜产品的农产品期货体系。而且, 我国以玉米、豆粕为代表的饲料原料期货市场运行稳健, 功能发挥良好, 上市生猪期货, 将形成饲料原料和生猪期货的养殖套利关系, 促进市场价格的稳定和合理, 为产业和市场提供更完善的风险管理工具, 降低生猪养殖成本, 提高养殖效益, 实现畜产品和农产品市场的共同发展。

4 为生猪现货企业提供有效的避险工具

生猪产量和价格具有周期性波动的特点, 现货价格对供求的引导具有滞后性, 这种周期性波动是现货市场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生猪期货上市后, 养殖者、加工企业和贸易商可以在期货市场中选择合适的时机卖出或买入期货合约, 将销售或购买价格事先锁定在相对理想的水平, 通过期货市场规避现货价格周期性波动的风险, 保证收益的稳定性和增长的可持续性。

5 为国家生猪市场调控提供有力手段

生猪期货的主要功能是提供了一个供需均衡的远期货价格, 当猪价低的时候, 投机者和贸易商购入期货, 自然会将生猪价格抬高, 而当猪价高的时候, 这些投机者和贸易商又会将期货抛出, 生猪价格自然有所回落, 如此往复的效果是不用政府补贴, 生猪的价格也会因此而减小波动幅度。积极发挥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 生猪期货可以成为国家生猪市场调控的有效工具。通过生猪期货, 政府可以根据期货市场情况, 及时了解市场未来供求关系变化趋势, 防患于未然, 注重事前调控和微调, 使市场调控更为有效, 调控成本更低。

6 有助于推进我国生猪产业化进程

从国际经验来看, 产业化是生猪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 我国生猪产业化程度不高, 严重制约了生猪产业的发展。上市生猪期货, 有助于引导生猪产业化生产, 促进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模式的形成。大中型企业生猪产品具有品质优势, 在期货交易中可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通过推行“期货+订单”的新模式, 龙头企业联合养殖场、农户共同经营, 统一供种、供料、防疫、销售, 不断发展壮大。

7 提高我国生猪产业整体标准化水平, 促进猪业的技术进步

期货合约是标准化合约, 用于交易的商品在质量、规格、数量等都有明确规定, 并对不同等级商品明确规定价格升贴水。期货交易可以充分体现“优质优价”的市场规律, 利用生产者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特点, 加快品种改良和科技养殖的进程, 从而促进我国生猪产业整体标准化水平的提高, 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

摘要:随着我国生猪产业的迅速发展, 以及生猪价格的大幅波动, 日益要求迅速推出生猪期货, 以保障养猪户的积极性和生猪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本文主要分析生猪期货推出后, 对我国生猪养殖产业的影响。

关键词:生猪期货,生猪产业,影响

参考文献

[1]紫薇.推出生猪期货有益于生猪产业链的发展[N].期货日报.2008年2月期.

[2]周成利, 何永涛, 石继超, 林广宇, 刘莹.生猪期货—养猪产业的期盼.现代畜牧兽医;2009年10月.

上一篇:集团党委书记述职述廉下一篇:卫生法学试题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