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声》名师教学设计

2024-09-16

《心声》名师教学设计(精选8篇)

《心声》名师教学设计 第1篇

心 声 【教材分析】:

黄蓓佳的小说《心声》发表于 80 年代初期,是反映中小学基础教育问题的一篇小说。小说通过刻画感人肺腑的学生李京京形象,借主人公之口表达了众多受教育者的心声——呼唤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呼唤珍视学生的美好情感和独特体验。

【学生分析】:

学生刚学完小说《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孤独之旅》,对小说相关常识已有初步了解;本课反映的是当代的基础教育问题,学生们身处其中,对故事中的情节哟一定的生活感受。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简要复述小说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积累词语; 能力目标:

理解“心声”的含义,分析和评价小说人物形象。

情感目标:

学会成长,学会坚强,学会争取平等 【教学重点】:

弄清“心声”含义,熟悉小说情节,分析小说人物形象进行归纳。

【教学难点】:

理解有关人物的心理描写。

【过程设计】:

(1)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整体感知; (2)课上速读课文,掌握故事情节;课中精读课文,理解人物形象的刻画;(3)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理解文章主题和细腻的心理描写; (4)联系自己的生活与学习经历,明白小说所反映的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与点拨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大家在生活或学习中碰到的苦恼大都是什么?这是你最想的是怎么做?(由学生自己回答) 【板书课题】:

心声 黄蓓佳 二、检查预习,简单复述故事内容及相关人物。

三、整体感知(学生快速回答):

1、小说场景变化:

明确:教室——树林里——教室——公开课上。

2、一句话概述每个场景所发生的事情:

明确:

⑴ 公开课前,李京京非常渴望朗读课文,可程老师怕影响公开课的效果,执意不让他读。

⑵ 回家路上,李京京偷偷地在树林里读起课文,并深情回忆起乡下的爷爷和妮儿。

⑶ 第二天放学后,李京京听被指定的赵小桢读课文,勇敢地指出她的不足却反遭嘲笑。

⑷ 公开课上,在被指定的同学不举手的情况下,李京京勇敢地举手并深情地朗读课文,以至打动了程老师和同学们。

3、请你根据这四个场景把本文分成四部分! 明确:

情节结构:公开课前→ 回家路上→ 次日放学→ 公开课上 (想读课文) (偷读课文) (听读课文) (终读课文) 四、分析人物形象:

1、谈谈对故事中的程老师和李京京的形象的看法,并说出理由。

2、人物形象归纳:

程老师:认真、好强,又有点自信,对工作认真负责;也存在不足。

李京京:朴实真诚、善良而宽容、自信而勇敢、执著追求不轻言放弃、铭记亲情友情并渴望表达。

2、研讨刻画李京京形象的描写方法。

本文在塑造李京京这个人物形象时,作者运用了多种人物描写方法,请大家举例说说。(语言、动作、神态、心理,举例略) 教师点拨:这些描写刻画细腻、真实,让人感到亲切自然。特别是文中的心理描写,更让人觉得真切,请同学们找出认真体悟,分析它的作用。

⑴ 京京垂下头。他多么喜欢这个故事啊!他真想念一段,哪怕是几行字的那么一小段呢!他准能念好 ⑵ 他真想站起来。可是,如果举了手,程老师会喊他吗?课后赵小桢会不会嘲笑他? ⑶ 他想跟程老师道个歉,请老师原谅,可是心理难受得要命,什么话也说不出来。这个小小的可怜的“凡卡”,不知不觉中把他的魂儿都抓走了。老天爷,写故事的人真有本事! ⑷ 京京在坐位上不安地扭动着身子,眼巴巴地望着老师,仿佛想说什么。

⑸ 京京站起来,结结巴巴地说:“老师,我能┈念一段吗?” ⑹ 他咬紧了嘴唇,郑重地举起右手,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程老师。

教师点拨:文中有直接的心理描写,如上面 1-3 句及“树林里对爷爷,对妮儿的思念”;有间接的心理描写,如 4-6 句中希望自己得到朗读机会。这些描写,细腻而真切地写出了李京京的心理历程,使人物形象刻画得真实、丰满。

五、理解主旨:

1、讨论:李京京的心声是什么? 明确:李京京渴望得到锻炼机会,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渴望父母和谐,家庭温暖;渴望亲情和友谊而想念爷爷和儿时玩伴;渴望情感的倾诉与宣泄。这些愿望都建构在“想朗读课文”这一表白上而动人心魄。总而言之,李京京的心声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也体现了他作为成长中的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2、你对程老师公开课的做法有什么看法? 明确:程老师“认真、好强,又有点自信”,区教育局公开课交给她完成,说明他水平不低,特别是为了上好这节课,她绞尽脑汁。她不让李京京朗读课文,是因为李京京的嗓子沙哑,怕影响了学校荣誉。这种对工作负责的精神应当肯定。但程老师为求得领导好评,采取急功近利的办法,把公开课上成表演课,只追求形式,甚至弄虚作假的做法应当摒弃。

3、李京京和程老师,一个想读课文,一个不让读。是不是小说就是为了给我们讲一个简单的故事呢?李京京的心声就只是想读读课文吗?本文以心声为题到底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呢?

1、 品味下列段落,看看分别表达了李京京哪些心声? (1)范读片断一。讨论:表现了什么心声?(渴望亲情) (2)齐读片断二。讨论:表现了什么心声?(友情) (3)分角色朗诵片断三。讨论:表现了哪些心声?(渴望锻炼、表达自己,渴望尊重、信任与平等的对待!) 2、程老师不让李京京读课文,难道真的仅仅是因为他嗓子沙哑吗?如果平时他成绩、表现都特别的好,故事会是怎样的呢?其深层的原因是什么呢?选读对程老师的描写,抓住关键词句分析程老师平时是怎样对待像李京京这样的同学的? (对李京京另眼相看不信任、不尊重他。只关心个人的表现和学校的荣誉,忽视学生的需要和发展。在学生的心目中她便是绝对的权威。) 3、师生一起总结小说的主题思想。

(小说通过写李京京的心声来呼吁社会、家庭给予青少年更多的关爱,呼吁教育工作者要尊重、关心每个学生,使他们能够幸福地生活,健康地成长!) 引申(板书):

教育关心 家庭 心声 学校 青少年 社会 【作业布置】:

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也以《心声》为题写写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人物:李京京(沉郁、执著、倔强) 朗读要求被拒绝(开端) 情节 用真情和体验练习朗读(发展) 朗读声情并茂 (高潮、结局) 【教学反思】:

通过对文章的学习,学生走进了京京的心里,与京京产生了感情共鸣,利用课堂上的读、研,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也能够借鉴一些写作技巧来表达自己的心声了。同时培养了学生评价和判断能力。

《心声》名师教学设计

《心声》名师教学设计 第2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会梳理小说的情节,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2、过程与方法:教师激趣,学生探讨,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地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平等待人的品质。

重点:理解“心声”的含义,在熟悉小说情节的基础上,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难点:小说在塑造人物时主要运用心理描写,侧重引导他们体会心理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经对小说的体裁特点有了初步的认识,初步学会了分析和评价人物形象,品味小说语言。不同的是本文更能给学生的现实生活以启发,即在人生的道路上,当美好的愿望遭到拒绝嘲讽、受到不公平待遇时,该怎样正确面对。教师应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从沙滩中捡拾并珍藏一颗颗精美的珍珠,来充实他们的头脑,让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少些困惑,多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和能力,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教学内容:

《心声》是发表于80年代初期的反映教育问题的一篇小说。小说通过刻画感人肺腑的学生李京京形象,借主人公之日表达了众多受教育者的心声──呼唤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呼唤珍视学生的美好情感和独特体验。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根据文章的特点,我们在引导学生自读的基础上要遵循学生认知的原则:要研讨小说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要在把握小说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基础上,重点探究小说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今天和同学共同上一堂公开课。对这堂公开课,作为学生,你们个人有什么想法吗?谁来说说你的心里话?刚才,同学们坦诚地表达了自己对今天公开课的真实想法,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下面,让我们走入另一堂公开课,去听一听一位叫李京京的男孩在课上课下的心里话,倾听一下他的心声。

1、出示教学目标:

2、生字词

二、理清故事情节

请问,同学还记得小说这种文学体裁吗?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 非常正确,小说正是通过一段段精彩的故事情节,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经典的人物形象。前一课时我们已经初步阅读了这篇短篇小说,这节课我们来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者以“心声”为课题的深刻含义。首先,我请两个同学来复述一下这篇课文。

在复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文章内容。这篇课文主要围绕一件什么事来写的?(读课文)整个故事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大体经历四个相对独立的时间段,变换了四个地点(大家能找出标志性的文字吗?)——公开课前(教室)、回家路上(小树林里)、次日放学(教室)、公开课上(教室)。

1、速读课文

了解心声(复述课文,理清情节。)

板书:公开课前 → 回家路上 → 次日放学 → 公开课上

(想读课文)

(偷读课文)(听读课文)

(终读课文)思考:

2、小说中作者表达了京京怎样的心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声?

3、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刻画李京京的形象?谈谈作用。(有示例)明确:李京京是一个朴实真诚、善良而宽容、自信而勇敢、对生活有着美好愿望、执著追求真善美的少年。

1:是李京京想要在公开课上锻炼和展示自己的心声。

2:是李京京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的心声。3:是李京京想念爷爷、渴望父母和谐、家庭温暖的心声。

4:是李京京渴望得到友谊、亲情的心声。

5:还应该是全体学生的心声,是渴望老师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的心声。

李京京的心声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也体现了他作为成长中的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是呀,同学们,人生的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遭逢逆境,当你纯真美好的愿望,被人拒绝、甚至招致嘲讽和奚落,你是选择放弃追求,从此灰心丧气,还是怀恨在心、伺机报复?李京京同学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我真诚的希望同学们在你未来的人生旅途上,在挫折和挑战面前,不气馁,不抱怨,以自己顽强的毅力和乐观向上精神为自己赢得成功的掌声。

三、精读课文 感悟心声 设计提问:

1.李京京读《万卡》的心愿终于实现了,他的朗读成为了这次公开课的亮点。《万卡》为什么那样拨动李京京的心弦? 你从中得到有关小说阅读和欣赏方面的哪些启示?

学生精读课文,共同探讨,分组交流。(充分让生读,说,议)

李京京想在公开课上朗读这篇文章,是因为李京京与“万卡”经历相似,在感情上产生了共鸣,李京京理解“万卡”的内心感受,“万卡”想念爷爷,他也想念爷爷。李京京觉得文中的“万卡”就是自己。读《万卡》,李京京可以找到“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觉。

师:你是根据什么得出这个结论的?

生:我是根据课文第19—24段中的叙述得出这个结论的。事实证明:带着自己对生活独特的经历与体验的京京在公开课上出色地进行了朗读。出色的朗读是用情感,而不单用声音。

启示一:要融进小说中去,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才能深入理解作品。启示二:要从小说中出来,从生活中发现小说,从小说中理解生活。

2.程老师最终让李京京把《万卡》读了个够,你能把《心声》读个够吗?请把你理解比较深,情感把握也比较确切的某一个文段,带着感情朗读出来。提示:这段文字中,什么地方最能打动你?为什么? 师生评议。

四、拓展延伸,诉说心声

李京京借读《万卡》宣泄了他的心声,读了课文,你是否也有了同李京京一样的宣泄欲?请你也来一次真情的表白。假如你是李京京,你最想对程老师说什么?

假如你是程老师,你会如何对待李京京这样的同学? 假如你是李京京的同学,你会如何对待他? 小结:

教育者(尊重、关爱)、社会与家庭(关爱)、孩子(不要轻易放弃 要自信勇敢执着追求)

当我们带着对李京京的无限留恋与课文说再见时,也许细心的你会发现,在自己的心中又多了一面镜子,一面反射自己人生道路的镜子。作为老师,我从“程老师”这面镜子中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此刻,我的心里萌生了一个愿望:让我们师生用理解和爱架起一座真诚沟通的彩桥,携手迎接属于我们的精彩的明天!同学们,你们说好吗?

作业:假如你是程老师,当你在 公开课上用发颤的声音说:“李京京,请你„„把课文全部读完吧.”时,她的心理如何?用你的笔把它表达出来(100字左右)。

板书:

心声

黄蓓佳

公开课前 → 回家路上 → 次日放学 → 公开课上

(想读课文)

(偷读课文)

(听读课文)

(终读课文)“心声”: 渴望亲情友情

呼唤平等

《心声》名师教学设计 第3篇

一、丰富生活积累,储备写作素材,做到选材个性化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原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没有生活的积累, 作文就如同花朵失去了肥沃的土壤,没有存活的根本。因此, 教师要培养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让学生明白观察生活不仅仅是用眼睛看, 还要用耳朵听、用鼻子嗅、用嘴巴尝、用手脚触、用心灵去体验,在多姿多彩的日常生活中广泛取材、归类整理、典型记录、取舍自如。另外,教师还应鼓励 学生养成 记日记的 习惯,把每天的轶闻趣事、所感所想整理成文字,这样,丰富生活中的朵朵浪花才不会轻易干涸, 写作文时才能在琳琅满目的“存货”中, 选择出最适合作文要求的素材,避免千人一面、异口同声。

二、开展个性阅读,形成个性思维,实现理解个性化

阅读是作文的根, 根深才能叶茂。学生只有大量阅读,才能间接接触到更为多彩的世界与现实生活, 才能有效地提高对生活的认知。所以,教师应提倡学生在阅读后大胆畅谈自己真实的看法和见解, 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真实想法,各抒己见、众说云云。久而久之,学生对于生活也好,对于文字也罢,就会有独立的思考和个性的理解,能够在“读文读人、读事读物”时做到独具慧眼、敢想敢说、知无不言,写出的文章也能百花齐放、异彩纷呈,个性化理解自然倾泻笔端。

三、拓展练笔形式,提高写作技巧,促进表达个性化

好文章都是以厚实的生活积累为基础,以独到的见解为精髓,借助于熠熠生辉的文采, 丰富多样的表达形式, 将真实的生活与真切的感受合二为一, 跃然纸上而栩栩如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笔力苍劲、游刃有余,此境界非练而不达。教师应该想方设法拓展学 生的练笔 方式与写 作空间。首先,以作“读书笔记”为抓手, 引导学生广泛地读、耐心地记。从字、词、句、段、篇多层面积累, 让学生能够在遣词造句时信手拈来、得心应手。其次,进行随文练笔。与课文学习同步进行扩写、缩写、改写、续写、补白以及读后感等练写活动, 让学生的写作功夫随课文学习而增长, 掌握不同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最后,专项练习,切入重点、纵深延展。针对说明方法、修辞手法、结构方式等有侧重点的内容进行片段练习,着重强调 学生对写 作方法的 掌握,让学生大胆实践、趁热打铁,不拘泥于一个文题, 不受限于一种结构, 不雷同于一种文风。这样, 学生写出的文章才能鲜活迥异,表达才能富有个性。

四、实施多元评价,增强写作信心,实现兴趣个性化

孔子说 :“知之者不 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才能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而兴趣来自成功的体验, 来自于大家的肯定和褒奖。因此, 教师在学生习作之后,应让家长写评语,让小组成员写评语,让小作者自己写评语,最后由教师写评语。写评语时,要求真实反映作文中的亮点, 提出作文中的不足。这种评价方式,能够使学生知不足而后努力, 并在大家的鼓励与期许中, 提高写作兴趣与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将成为一种习惯, 糅合在学生的个性中。

总之, 写作本身就是个性化的创造,学生只要认真观察生活,以真情实感为内容, 以写作兴趣为诱因,以个性表达为特色,才能把心底斑斓的世界展现笔下。只有这样, 一篇篇鲜活的个性化作文才能不断涌现。

《心声》学案设计 第4篇

[学习目标]发散性思维训练;把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及主旨;通过本文学习,初步掌握小说欣赏的一般方法。

[学习重点和难点]结合问题探究,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结合小说特点,探究小说的主旨。

[学习过程]

第一板块:课前预习

1.阅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读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并将它们抄在笔记本上。

棱角恍惚沉浸发窘

祷告抽泣发颤抽噎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结合复述的要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情节。

3.小说塑造了几个人物形象,请结合人物分析的一般方法,用几个词语对他们进行评价。

4.根据个人阅读体验,结合课本P.259所附的知识短文《谈谈小说》以及自己对小说的认识,探究对本文主题的理解。

第二板块:人物分析

(一)速读课文,思考如下问题:

1.文中写到了几个人物,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谁?说说自己的理由。

2.文中的李京京一定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结合小说中的情节,从不同角度说说自己对李京京的看法。

(二)细读课文,思考如下问题:

1.作者是用什么样的手法来刻画李京京这一人物形象的?结合小说内容,说说自己的观点。

2.结合小说的特点,说说作者刻画李京京这一人物形象的目的?

(三)小组交流,同伴互助。

四人小组互相交流各自的阅读体会,针对以上问题,说说自己的看法。回答时要能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并言之有据。

(四)再读课文中关于程老师的片段,思考如下问题:

程老师在小说中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你觉得她是个好老师吗?请依据程老师的言行,简述自己的理由。

第三板块:主旨探究

1.通过多次阅读,你对本文的内容有了很好的了解。请结合小说中的具体内容,谈谈李京京的“心声”是什么?

2.作者对李京京遭遇的描述,其目的是否就是表达作者对他的同情?说说自己的理由。

3.这篇小说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问题?和同学们讨论一下,然后思考你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第四板块:学习总结

1.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总结一下小说在人物刻画以及主题表现方面的特点。

2.古人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于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会得出不同的结论。通过对本文所列问题的思考,说说自己对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认识。

3.发挥想象,假如你是小说中的程老师,会如何对待李京京这样的同学?

第五板块:知识链接

1. 阅读小说《万卡》片段,说说自己对万卡的认识。

2.小说中作者安排了《万卡》作为公开课时的朗读课文,结合你的理解,从不同角度说说它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

[设计意图]本课是一篇自读课文。小说情节简单,人物形象鲜明,学生对内容的理解难度不大,可安排一课时学习。依据阅读训练的基本规律,针对学生在解答阅读题过程中所存在的思维过于集中问题,选用本文作为发散性思维训练的范文。在设计过程中,突出以下几方面:一是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在老师的指导下,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直接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进而形成情感体验,促进能力提高。二是围绕人物形象分析、写法分析、主旨探究等问题,由浅到深,由小说形象到小说主旨,让学生结合阅读经验来探究讨论。三是在各个问题的设计上,充分考虑到这一教学目标,并借助具体的问题,通过思考和交流,不断强化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训练。(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宁海中学分校)

□责任编辑:罗贤良

《心声》教学设计 第5篇

邵阳县黄塘乡初级中学 孙海娟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小说;

2、整体把握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3、分析小说人物形象;

4、领会“心声”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分析小说人物形象;

2、领会“心声”的含义。

课前准备:

学生熟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第一次来到咱班,目的是和同学们一起上堂公开课。看着教室里突然多了这么多的老师,想问问咱们同学,此时心里在想什么?谁来说说?(学生发言)

刚才,同学们已经坦诚地表达了自己对今天公开课的真实想法,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另一堂公开课,去认识一些与你们有着此时相同感受的同学们,听听一位叫李京京的同学在课上课下的心里话,倾听一下他的心声。(出示课件:心声)

二、速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领会“心声”含义。

(学生速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可分角色朗读,或相互复述故事内容。)

1、说说本文的体裁。(出示课件:小说常识)

2、理清课文情节。

(以电视连续剧的形式,师引导,生讨论交流,赏析课文。)(出示课件:第一集)

问:(1)李京京在公开课上,想干嘛?文中什么地方表现他的强烈愿望?

(2)李京京的愿望得到满足了吗?为什么?

(3)程老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师过渡:在第一集中,一个“结结巴巴”想读,一个“干干脆脆”不让读,构成了小说的矛盾冲突,作为观众的你们,是不是很想知道:后来会怎样?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出示课件:第二集)

问:(1)李京京为什么渴望朗读《凡卡》这篇课文?(2)读课文时,他想起了什么?找出相关的语段。(3)为什么他不喜欢现在的生活?

师过渡:偷读课文,李京京发现自己是多么喜欢凡卡,想读课文的愿望越来越强烈,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广告之后继续收看。(出示课件:第三集)

问:(1)第二天放学后,发生了什么事情?

(2)李京京指出赵晓祯读课文的不足之处,从原文中找出,同学们的反应如何?

(3)在被同学嘲笑时,你认为李京京此刻他是怎么想的?(4)如果你是李京京,你会怎样?

师过渡:此时,李京京心里一定很难受,因为同学们都嘲笑他。那么,赵晓祯的这种读法,程老师会让她“过关”吗?那在公开课上,赵晓祯还是这样读的话,肯定达不到老师的要求。

究竟公开课上到底会发生什么情况?敬请收看大结局。(出示课件:第四集)问:(1)公开课上,是不是就像程老师安排的那么顺利呢?(2)程老师慌了,铤而走险的走了一步什么棋?结果如何?(3)李京京的表现如何?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4)你认为怎样才能读好课文呢?

3、师小结:李京京终于得到了机会,在公开课上声情并茂地朗读了《凡卡》,尽情地释放了自己的感情,我们也听到了李京京的“心声”。(出示课件:李京京的心声)

三、分析人物形象,说说“心声”的现实意义。

师点拨:塑造精彩的人物形象是一篇小说的主要功能和魅力所在。就如当年四五六岁的你们,也许你并不知道《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但你一定能脱口说出其中的人物:孙悟空、猪八戒;三四年过去了,也许还是会说出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中的小燕子、紫薇;若干年以后,也许你不一定记得有部叫做《家有儿女》情景家庭喜剧,但那个生性顽皮捣蛋、爱以“新新人类”自居的初中生小子——刘星。同样,这篇小说也塑造了精彩的人物形象。通过刚才重温故事情节,哪个人物给你印象最深呢?

假如,文中的主要人物明天就来到我们身边,对他们,你有话要说吗?(师创设情景)

1、班会“李京京明天要转入咱们班,你会欢迎他吗?为什么?”(出示课件)学生自由发言。

师归纳:李京京是一个朴实真诚,善良宽容,勇敢执着,天真率直,对生活有着美好的愿望的少年。

2、师生面对面——程老师,我想对你说……(出示课件)

师归纳:程老师“认真,好强,又有点自信”,区教育局的公开课交给她完成,也就说明她水平不低,特别是为了上好这节课,她绞尽了脑汁,做好充足准备。为求得领导好评,采取了急功近利的办法,将公开课上成表演课。但在公开课上,程老师却能随机应变,勇于改正错误,至此才会有了李京京一读课文之快,也算是名出色的老师。

3、小结:这节公开课,年轻的程老师也经历了一次考验,李京京在遇到困难时也没有放弃,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到了在公开课上朗读课文的机会,取得了成功。同时,李京京也用自己的行动无声的告诉了我们:要给每个孩子以平等的关爱,不要让每个人消失在被爱遗忘的角落。(出示课件:心声的深刻含义)

四、结束语

当我们带着对李京京的无限留恋与课文说再见时,也许细心的你会发现,在自己的心中又多了一面镜子,一面反射自己人生道路的镜子。作为老师,我也从程老师这面镜子中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此刻,我心里萌生了一个愿望:让我们师生用理解和爱架起一座真诚沟通的彩虹才,携手迎接我们精彩的明天!同学们,你们说好吗?

五、课外练笔

《心声》教学设计 第6篇

1、初读课文,扫除字词

2、再读课文,概述情节

3、速读课文,复述情节

4、细读课文,解读心声

5、跳读课文,感悟心声

6、结合课文,倾诉心声

第一课时

一、作者简介:

黄蓓佳(1955-),女,江苏如皋人。1973年中学毕业,后发表处女作《补考》。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82年毕业后在江苏省外事部门工作。1985年调江苏省作协任专职作家,现为中国作协会员。写小说,也写散文。著有长篇小说《夜夜狂欢》,中篇儿童小说《唱给妈妈的歌》,短篇小说《在水边》等。

二、清字词障碍:、棱léng角

斩钉截jié铁

恍惚huănghū

桢zhēn

过瘾yĭn 揽lăn 蜷quán 狡猾huá

咽yàn 唾tuò沫

琅láng琅

痒yăng痒

发窘jiŏng 嘟囔du’nang 撇piĕ 眯缝

抽噎yē 抽泣qì

呵hē斥

圣诞dàn

三、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1、我们说,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呀?---人物、情节、环境。

2、哪位同学能给大家把主要情节讲一下?

3、本篇小说,共换了几个场景?

教室——树林里——教室——公开课上。

4、请用一句话概括每个场景所发生的事情。

5、那么,就请你根据这四个场景把本文分成四部分吧!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遭遇,不同的想法,不同的人生,当你遭受困难和挫折时,你会怎么办?当你看到一篇文章,文章中主人公经历跟你类似是,是否很容易就引起你的共鸣呢?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新的一篇课文〈〈心声〉〉

一、速读课文,复述情节

1、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请几个同学用简练的语言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们的复述是否完整,是否有疏漏。

学生复述

(小说写了李京京班上要上一节公开课,老师预先指定了六个她信任的学生朗读课文。李京京很想朗读这篇文章,因为李京京和课文《万卡》中的主人公有着许多相同的经历和感受。可老师却因为他声音沙哑,毫不客气地拒绝了京京的请求。李京京只好躲进小树林里去读这篇深深打动了他的文章;他情不自禁地为同学纠正不正确的朗读却遭到同学无端的嘲笑。公开课上,老师预先指定朗读的同学由于f去场没有站起来,京京却勇敢地举起手朗读了这篇文章,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强调:在复述时要主要情节,即包含四个情节: 板书:

要求朗读

(遭拒绝)(开端)

林中练读

(感悲伤)(发展)

情节

纠正误读

(遭嘲笑)(发展)

深情朗读

(吐心声)(高潮、结局)

师---小说,可以将小说情节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哪四个阶段?

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本文的开端是„„区教育局要在“我们班”组织一次公开教学课,李京京想朗读课文,可是遭到了程老师的拒绝。

故事的发展是„„李京京躲在小树林里朗读课文;

李京京纠正同学的朗读遭到嘲笑。

师---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往往联系在一起,本文呢?

本文的高潮和结局是:李京京勇敢地举起手,在公开课上用真情朗读课文,打动了在场的每个人。

二、细读课文,解读心声

⒈京京为什么这么想读这篇课文呢?他们有那些相同的经历?

(凡卡的命运和李京京非常相似,使他产生情感共鸣,才萌生出了朗读课文的强烈愿望。)(读《万卡》,李京京可以找到“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觉。)

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

心声

渴望亲情

渴望友情 ⒉程老师为什么不同意李京京读课文?真的是因为他嗓子沙哑吗?

⒊作者借这篇文章是要表达什么心声呢?(公正平等对待差生)

三、跳读课文,感悟心声

1、本文在塑造李京京这个人物形象时,作者运用了多种人物描写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这些描写刻画细腻、真实,让人感到亲切自然。特别是文中的心理描写,更让人觉得真切,请同学们找出认真体悟。

2、学生选读精彩的段落,用句式:

“我从

段中读出了京京的心声”说一句话

例如:

1:课文15段中“京京站起来,结结巴巴地说:‘老师,我能„„念一段吗?’表达了李京京想要在公开课上锻炼和展示自己的心声。

2:课文32—41段写李京京纠正同学错误的朗读遭到同学嘲笑,表达了他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的心声。

3:课文18—2l段,写李京京在小树林里读书,表达了李京京想念爷爷、渴望父母和谐、家庭温暖的心声。

4:李京京与文章中的万卡有着相同的经历,而《万卡》正好道出了李京京渴望得到友谊、亲情的心声。

师:大家都能从阅读文本出发深入挖掘,形成自己的观点,很善于阅读。

四、走出课文,倾诉心声

请结合课文,发挥想像,从下面两个问题中任选一题,用一句精练的话回答:

1、假如你是李京京,你最想对程老师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心声 教学设计 第7篇

1、选用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初级中学实验版教科书九年级上册。

2、本文是反映教育问题的一篇儿童小说。它通过李京京的故事,表达了众多孩子的心声:呼唤教师平等关爱每一个学生;渴望 有一个和睦温暖的家庭。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但含蓄深刻、令人深思。由于本文篇幅较长,课前应让学生做好预习。

二、学生分析

三、教学目标及对应 的课程标准

1、知识目标

学习本文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教学重点)

2、能力目标

⑴ 继续培 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⑵ 通过复述故事梗概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

⑶ 通过对标题含义的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文章重难点问题的理解分析能力。(教学难点)

3、情感目标

⑴ 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平等待人的良好品质; ⑵ 培养学生对理想目标执着追求的精神;

⑶ 通过 师生互吐心声,让“心声”架起师生之间爱的桥梁。

四、设计理念和教学方式

本课借助多媒体出示图片,创设情境,在复述故事梗概,有感情朗读精彩语句的基础上,采取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理解文章的内容和写法,并通过师生互动、平等对话让学生主动参与,达到感情的升华。

五、评价维度

1、课堂教学时师生互动、小组交流生生互动,真正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

2、在师生的平等对话中,营造积极主动、民主快乐的学习氛围。

六、教学及活动流程

1、教学准备阶段

⑴ 在设计好教学思路的基础上,搜集相关素材,应用信息技术,制作本课的多媒体课件;

⑵ 指导学生预习,包括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等。

2、课堂教学活动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多媒体出示契诃夫《万卡》中万卡的图片,并配有《万卡》中的相应文字,提问学生。

2、导入:契诃夫的《万卡》曾感动过许多人,一个小男孩儿读了《万卡》,勾起了他对往事深深地怀念,也由此引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故事,同学们想深入了解这个故事吗?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黄蓓佳的小说《心声 》(出示课题)。

(二)检查预习,理解故事梗概

1、读准字音,注意字形

发窘

抽噎

撇嘴道歉

琅琅

过瘾簪子

窸窣

恍惚

2、指名2人复述故事梗概,教师根据复述情况,指导学生复述的技巧。

3、师生共同总结。(出示行文脉络)

公开课前(读课文)→回家路上(读课文)→次日放学(读课文)→公开课上(读课文)

1、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心理描写的作用。

2、与学生共同总结李京京的“心声”是什么。

(三)精读课文,巩固心理描写写法,理解“心声”的含义。

1、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心理描写的作用。

(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最能体现京京心理的各种描写语句,感情朗读并在小组中加以讨论分析,在班上交流。)

2、与学生共同总结李京京的“心声”是什么

(心理描写:

1、人物直接表露自己的心声;

2、作者直接描述人物的心声;

3、通过行动描写揭示内心活动。)_科_网](四)结合师生实际,倾诉“心声”、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倾诉“心声”,教师随机点评。

2、教师倾诉自己的“心声”: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每位同学都能像李京 京那样在课堂上勇敢地回答问题;也希望每位同学都拥有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作为教师,我也将努力做到公正、平等地关爱每一个学生,尤其关注像京京这样特殊家庭的孩子。

(五)布置作业

出示作业:以李京京的身份给他乡下的爷爷写一封像凡卡写的那样富于感情的信。

七、教后记

《心声》名师教学设计 第8篇

师:这节作文课,我们讲评上周同学们写的话题作文“赏识”。在批改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如下问题,请同学来读一下。(幻灯片打出)

生:1.文章立意不新颖,论证时所举事例不鲜活,陈词滥调较多;

2.写议论文时文体特征不明显,论证不充分,缺少辩证性;

3.结构混乱,过渡勾连不自然,缺乏整体性;

4.语言拖沓琐碎,生硬拗口。

师:请坐。(微笑)大家现在一定想,那我们的作文一无是处了?事实上,除了问题之外,我还欣喜地发现了很多亮点。正如这个话题作文所说的“学会赏识”。(有些学生暗笑)好!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作文要求。

(幻灯片打出)

“任何看似愚蠢的东西,它一定也有值得喝彩的地方。”

———克雷尔特

意大利著名的雕刻家兼画家米开朗琪罗曾完成了一件旷世杰作“大卫像”。但是据说雕刻大卫像所用的这块大理石,曾被多位雕刻家批评得一无是处,有些人认为这块大理石采凿得不好,有些人嫌它的纹路不够美,用它绝对雕不出好的艺术品,总之它是一块不受人赏识的普通石头。但是,当米开朗琪罗以独特的眼光,和这块人人都认为无用的大理石相遇后,它就成为举世瞩目的“大卫像”了。周围一些不起眼的人、事、物,或许都隐藏着不同凡响的美。让我们成为别人的米开朗琪罗,使一些平凡的事物,因我们而截然不同。

要求以“赏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二、聚焦文本、审题明义

师:大家看看它是由几个部分构成的?

生:三部分。一是引入克雷尔特的名言。二是概括性地描述了意大利著名雕刻家兼画家米开朗琪罗慧眼识珠。三是这篇作文的具体要求,以“赏识”为话题。

三、思路点拨、升华立意

师:同学们,我们再来读一遍题目,你还能从材料中挖掘出什么信息来,或者有什么新的立意?

生:我觉得克雷尔特的那句名言:“任何看似愚蠢的东西,它一定也有值得喝彩的地方。”告诉我们事物尽管外在丑陋愚蠢,但在本质上同样有值得我们赏识之处,还暗示我们万物是复杂的,世界的精彩不单单体现在那些外表华丽光鲜的事物上,往往也蕴藉在那些丑陋不起眼的人和事上。比如煤和石油,尽管看起来黑乎乎的,但它们却是重要的物质资源,它们开启了工业化时代,让世界变得光彩夺目。比如《巴黎圣母院》中的“撞钟人”卡西莫多,尽管长相丑陋不堪,却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再如史铁生笔下的地坛,尽管它荒芜被废弃,却成了作者独立的精神家园,使作者获得了生存的勇气。

师:回答得很精彩!克雷尔特的那句名言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是多元的,审美的参照物决不仅仅是那些华丽光鲜的外表。还有吗?

生:我认为米开朗琪罗慧眼识珠的故事还告诉我们,赏识不仅需要非凡的魄力,过人的胆识,更需要有一双能够去伪存真的慧眼!试想一下,如果米开朗琪罗没有过硬扎实的挑选石材的独到本领,我想他是不会一眼相中这块看似无用的奇石的。即使这回瞎蒙选对了,下次一定会栽跟头!赏识二字,重在识而不在赏,只有识才能正确地赏。

(台下有些学生暗笑,有些学生会意地点头。)

四、佳作赏析、案例点津

师:在批改同学们作文的过程中,老师也挑选了一些较为典型的文章来供大家探讨交流,我们先来看两个文章片段,分析它们是从什么角度来阐释话题“赏识”的。

(幻灯片打出)

片段(一)

赏识,指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和赞扬,同义词有欣赏、赞赏。赏识的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如我们可以欣赏自己,也可欣赏别人;还可以欣赏多彩的生活、多彩的自然;欣赏永不言败的人生等等。同时,赏识也是一种理解和信任,包含了肯定与欣赏,也是一种激励和引导。

片段 (二)

人人都应该学会赏识,威廉杰姆斯曾说:“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而且,随着阅历的增加这种渴望会变得更加深层而强烈,你的一个信任的微笑,一个肯定的点头,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激励的话语,可以为他人驱散积聚在心底的自卑阴影,可以为他人找回失落已久的宝贵自尊,可以为他人矫正迷失的人生方向,可以为他人唤醒早已尘封的潜质,可以为他人诱发创作的冲动。

生:片段一是从“何为赏识”的角度来阐释话题的;片段二是从“赏识的意义”这个角度来阐释话题的。

师:很好。这两个角度也是大部分同学在作文中的思路,也是常规的套路。还有同学补充吗?

生一:关于“何为赏识”,我认为:赏识并不是单向的施舍,是人与人思想的主动交流;赏识也不是对别人的有意维护,而是对相对价值的一种肯定;赏识绝不是满口夸奖的低俗奉承,而是对他人的真诚接纳;赏识更不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而是要在知道别人的优点的情况下认识自己的缺点,并加以改正。

生二:关于“如何赏识”,我还认为:赏识需要一个人磊落的心境,宽广的胸怀;需要一个人敏锐的才智,从容的气度;需要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豪情,更需要人生的大智慧!

五、总结述要、画龙点睛

师:同学们,今天的作文课,我们围绕话题“赏识”探讨了有关写好话题作文的一些共性问题,比如如何提炼文章的观点,如何提升文章的立意,如何优化叙述语言等等。当然要写出美文、妙文,除了要掌握技巧外,更重要的还是要多观察、多阅读、多感悟、多练笔。正如南宋诗人陆游曾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教学反思】本节课重在引导学生在话题作文的写作中寻找思维的亮点。教学过程突出了讲练结合。在课堂上出现了这么一幕:在我的启发式提问下,有一个学生归纳出了“深识之,而后慎赏之,这才是赏识二字的真谛所在”这样精辟有深度的结论,我当时也很兴奋,很明显学生的思维在我的循循善诱下产生了瞬间的灵感,就当我满怀欣喜地让该生为他刚才的论点找出一些事例加以论证时,该生沉默了,很明显他的思考还不成熟,还未形成系统,于是我顺势而为,干脆让所有学生都拿出纸和笔来,耐心思考一番后把想要说的话列提纲写下来,这样既避免了“冷场”的尴尬,又能让所有学生都有动笔练习的机会,毕竟“嘴上说的”和“动笔写的”所起到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当然从学生的练习情况来看,效果还是不错的。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我着重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教学尽量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在课堂的设计上,主动积极地给学生创造了宽松和谐的探讨环境,留下充足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尽情地体验“言为心声”的快乐。

细细回味,这堂课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反思和改进。比如,在第四部分“佳作赏析案例点津”的环节中,我设置了四个作文片段作为论证材料集中展示,但是却匆匆总结收尾了,没有让学生仔细点评。课后细细推敲,其中有些论证素材也是陈词滥调,需要让学生继续思考并加以补充。

摘要:本节作文评讲课,我通过设置“聚焦文本审题明义,思路点拨升华立意”等主要教学环节着重解决如何提炼文章的观点、提升文章的立意、优化叙述语言等问题。本次教学,除了要教会学生相关写作技巧,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善于从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体味出美的东西,从平凡中发现不平凡。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心声》名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心声教案教学设计08-06

学生心声07-28

倾吐心声作文05-22

心声作文60006-23

心声课后习题06-28

心声一范文05-17

代表心声范文05-18

读者心声范文05-18

心声作文范文05-20

学生心声范文05-20

上一篇:开早餐店创业计划书下一篇:浅谈法语基础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