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春节童谣教学设计

2024-08-02

人教版春节童谣教学设计(精选8篇)

人教版春节童谣教学设计 第1篇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童谣》教案

设计理念:

“童谣”是流传于儿童中间的歌谣,以儿童的视角和语言来描述对事物的认识,大多表现儿童对社会生活现象的观点和感情,形式活泼,用词简练、韵律响亮,有儿童自编的也有成年人的拟作。童谣充满孩子童趣的天真、纯朴、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学生通过学习童谣巩固学过的各种音符和节奏,并且掌握简单创编童谣的方法。针对四年级的小学生好奇心强,模仿性强,喜欢玩,爱唱爱跳,活泼好动的特点,并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根据音乐《新标》指出“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将音乐基础知识、技能技巧有机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方法、示范法,现代化多媒体演示法、互动法、自主探究法、参与创造法等教学方法,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体验的音乐学习氛围,结合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学生感受、体验、探究、创造等学习过程达到教学目的。指导学生运用的学法有:表演法、练习法、欣赏法等。通过教法与学法的和谐统一,使学生在轻松、活泼、兴奋、愉快的状态下,进行自主的音乐学习,提高审美情趣。

型:综合

教学内容:

一、发声训练

二、F大调音阶学习

三、学唱新歌《童谣》及处理

四、表演创编童谣

教学目标:

一、通过发声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的歌唱姿势和习惯,并培养学生良好的气息支持为歌曲演唱作准备。

二、通过F大调音阶学习,是学生加强“流动d”的音调概念。

三、通过歌曲演唱及游戏,使学生感受“童谣”这类民歌质朴、稚气的风格特点,并懂得爱护小动物的道理。

四、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表演、创编童谣,通过“说”“唱”“演”

等多种形式表现童谣。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使学生体验共同完成活动的过程和分享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一、F大调音阶了解,了解“流动d”的音调概念。

二、用多种形式感受、了解“童谣”的民歌风格特点。

教学方法:

听唱法、启发式教学方法、示范法,现代化多媒体演示法、互动法、自主探究法、参与创造法

教具:钢琴、音阶图、录音机、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在音乐中问好。

二、发声训练:、哼唱《摇篮曲》,要求:哼唱时,下颌骨张开,嘴唇微闭,加上鼻腔哼鸣,可以用手摸耳垂后,检查下颌骨是否打开。

2、发声练习:2

|

|

0

0

|

||

要求:节奏轻快有弹性,舌尖灵活不僵硬,用急吸急呼的气息,小腹有弹性地进行扩张运动。

三、F大调学习、复习G大调音阶:学生拿出“手指五线谱”,跟琴模唱g大调的音阶,记住先找准“d”的位置(二线)。

2、由G大调引出F大调:让学生了解G大调是一个升记号的调,而F大调是一个降记号的调,调号不一样,d的位置也发生了改变。使学生进一步懂得五线谱上的每一个位置都可作“d”。

板书:

F大调:d

re

i

fa

sl

la

si

d’

3、学生找出F大调中“d”的位置(第一间),然后用“手指五线谱‘跟琴模唱,边唱边用手指出该音相应的音阶位置。

4、板书歌曲中两条旋律片断,学生视唱,并说说它们区别与联系。)2

|

|

|

||

2)2

|

|

|

||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G大调是一个升记号的调,而F大调是一个降记号的调,调号不一样,d的位置也发生了改变。使学生进一步懂得五线谱上的每一个位置都可作“d”。并在练习中以加强对F大调的实践学习。)

四、学唱新歌《童谣》、导入:请学生说说自己小时候所知道的童谣,2、教师讲述“童谣”这类民歌的特点:从孩童的视角来选取题材,以天真、朴实的语言来反映自己的思想感情,内容单纯稚气,饶有童趣;旋律平稳流畅,朴实无华,通常为孩子在游戏时听唱,有时也用作哄孩子入眠的催眠歌。

3、今天我们也来学一首《童谣》初听范唱,请同学们跟着哼一哼。问:歌曲属于音乐中哪一类?(民歌)

4、分段拍击歌曲中节奏,注意附点音符的复习。

、用听唱法学会歌曲,学生能完整流畅地演唱歌曲,特别是一字多音的地方,要唱得连贯、流畅。

6、学生根据民歌的特点(质朴、生动、短小),分组讨论处理歌曲,应该用什么样的力度、速度、情绪演唱:歌曲旋律平稳流畅、节奏宽松,全曲易用从容的中速歌唱,唱时要做到气息均匀、连贯,不要有过多的强弱变化,以符合“童谣”的特点,衬词与前后4小节连成一起的句法形成对比,应唱得稍有弹性,好像是在提醒羊儿注意提防恶狼,并为它们鼓劲。

7、学生按讨论的练唱几遍。

8、复习2/4拍的律动:●

强(可拍手)○

弱(可拍腿、拍肩获摊手)

9、学生随音乐律动,比一比谁的律动最符合音乐节奏,最有创意。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观感受歌曲节奏与情绪。)

五、表演创编童谣、(师)学习了童谣这首歌,你们还想不想多了解、学习其他童谣?

2、教师讲解活动规则:

首先请同学们自己推选出8名评委,评委必须是能遵守公平公正的原则的同学,然后开始进行比赛。比赛规则:学生分成4组,每一组挑选一个童谣,然后组员一起讨论,学习这首童谣,可以设计各种方法来表演童谣也可以进行改编或创编;时间到了以后,请每组派代表到前面表演,创编的同学一起齐声朗读本组改编或创编的童谣,最后评委投票选出优胜组。

3、学生分组挑选童谣进行讨论、创编。

4、学生分组展示、表演。

(设计意图:小学音乐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在音乐中,主动参与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学生通过活动学习到了不同类型的童谣,从“分组讨论”

到“创设环境”

到“表演展示”体现了学生创造的过程,由教师教授到从旁指导再到学生自己表演,整堂体现了教师“教”“扶”“放”

的教学原则,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在创新的天空中自由地翱翔。而且,本的音乐活动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群体性的活动,这种相互配合的群体音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以音乐为纽带进行的人际交流,它有助于养成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对群体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将使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得到锻炼和发展。音乐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本的音乐活动重视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通过集体合作学习童谣、创编童谣、表演童谣这些音乐艺术实践活动,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小结

同学们今天的收获特别大,知道了好多有意思的童谣,还自己创编表演了有意义的童谣,增长了不少知识,祝贺你们!希望你们在下继续通过观察与思考编出更好的童谣。

人教版春节童谣教学设计 第2篇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童年的游戏》中的活动课《童谣说唱会》。

教学目标:

1、学唱《小老鼠上灯台》,进一步熟悉童谣歌曲,了解什么是童谣。

2、通过唱、读童谣,感受童谣的趣味性。

3、以童谣说唱会的交流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体验音乐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关注本土(多元)童谣文化。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唱《小老鼠上灯台》感受童谣歌曲的韵律美(节奏、音调、标准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了解童谣。

2、请学生说一说自己会说、会唱的歌谣。

二、学习童谣。

1、学习《小老鼠上灯台》

(1)按节奏读歌词。

(2)教师用听唱法教唱歌曲。

(3)学生随伴奏录音,完整演唱歌曲。

2、学习《跳皮筋》。

(1)学生自己尝试读《跳皮筋》。教师总结(关注节奏、音调、标准的语言)。

(2)教师范读后,学生再读。

(3)跳一跳:模仿跳皮筋的动作,边跳边读童谣。

(4)师生总结:童谣的节奏与跳皮筋的节奏、音调、语言的关系。

3、拓展学习海南童谣《数字歌》

学习关注点:童谣的的韵律感和地域方言,体现童谣的趣味。

4、小结:

收集学习更多的童谣,下节课举行班级童谣大赛。

板书:

小老鼠上灯台

人教版二下《雷雨》教学设计 第3篇

1.会认“压、乱、垂、虹”四个生字, 会写一个生字“垂”。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充分感受雷雨前的情景, 初步感知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3.联系生活, 培养学生观察天气变化的意识。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 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文中用词、造句的准确与生动。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探索大自然的愿望。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所描写的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关于自然景象特点的语句。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在上课前, 播放歌曲《夏天大雷雨》, 会唱的可以跟着唱。)

一、激趣导入

1援播放雷雨的视频录像

刚才我们听了一首欢快的歌曲, 歌曲中唱的什么呀?今天, 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雷雨的录像。 (播放雷雨的录像)

2. 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刚才我们看到了雷雨的画面。有位小朋友也看到了这场雷雨, 并把他看到的、听到的都写了下来,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第18课———《雷雨》。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 整体感知

请三位学生按1~3 自然段、4~6 自然段、7~8 自然段的划分接读课文。让学生知道本文的写作顺序, 理清课文脉络。 (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2.识记生词

(1) 自由读词语。

学生自己先读读词语。

(2) 学生领读。

小老师领读词语。引导学生发现第三行的词都是“越来越……”形式的词语。

谁还知道这种形式的词语?学生自由补充“越来越……”形式的词语。再来一起读读词语。

3. 识记生字

(1) 同桌互读生字。

出示带有生字的雨滴形卡片, 互相读一读。

(2) 讨论识字方法。

小组内说说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生字的。

(3) 偏旁识字。

屏幕上出现的字最后一排是带虫字旁的字。看最后一行, 有什么发现吗? (最后一行都是带虫字旁的字。) 你还知道哪些带虫字旁的字?

(4) 从“虹”字的演变中, 体会中国汉字的趣味性。

(课件出示“虹”字从小篆到楷体的演变过程) 看彩虹的“虹”字为什么是虫字旁呢?古人根据虹总是出现在雨后这一现象, 就认为虹是一种能够呼风唤雨的龙, 经常悬挂在高高的天空, 弓着身子, 把头伸进黄河里喝水。所以, 古人就用了虫字做了偏旁。

三、课文细读

1.雨前:1~3 自然段

(1) 自由读第1 自然段, 看看雷雨来前自然界有哪些变化。

(2) 出示句子“:满天的乌云, 黑沉沉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 蝉一声也不叫。”个别读, 说感受。

说一说读了这一句, 有什么感受。满天的乌云向我们压下来了, 都快喘不上气了, 怎么读?

这么炎热的夏天, 一丝风也没有, 感觉怎么样?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 蝉一声也不叫。带着刚才的体会再来读一读。

(3) 自由读第2 自然段, 看看还有哪些变化?

(出示学生找到的句子:“忽然一阵大风, 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 逃走了。”)

(4) 对比句子, 体会用词的准确。

(出示句子:

“蜘蛛从网上滑下来。”

“蜘蛛从网上垂下来。”)

读一读, 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想一想哪个好, 为什么?

播放蜘蛛从网上垂到地面的视频, 让学生仔细看小蜘蛛是怎样垂下来的, 说说自己看到的。 (顺势讲解, 垂下来是这样直直地下来, 而滑下来是这样斜斜地下来。) 小蜘蛛真灵敏啊。作者用一个“垂”字把小蜘蛛写得活灵活现。用词是多么巧妙啊。齐读句子。

(5) (出示闪雷画面, 播放雷声。) 引导齐读“闪电越来越亮, 雷声越来越响。”就要下雨了, 小蜘蛛也逃走了。

2.雨中:4~6 自然段

(1) 自由读第4~6 自然段, 讨论:这是一场怎样的雨。小组合作读第4~6 自然段, 读完后讨论。

(2) 小组汇报这是一场怎样的雨。

汇报这场雷雨的特点:大。 (板书:大)

(3) 为画面配音, 练习4~6自然段的朗读。

播放画面, 观看。试试为这段画面配上自己的朗读。

找三位同学来配音, 大家一起评一评谁是优秀的小播音员。

(师生合作读。教师读第4自然段, 男生读第5 自然段, 女生读第6 自然段。)

3.雨后:7、8 自然段

(1) 请班里的同学推荐两位朗读小能手来读第7、8 自然段。听一听他们读得怎么样, 我们来评一评。

(2) 采访学生们的感受, 读出感情。

读读这一句 “天亮起来了, 打开窗户, 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仿佛闻到了什么, 又看到了什么。

如果你是小蜘蛛, 这时你的心情怎样?如果你就是小青蛙, 这时你的心情怎样? (采访学生:此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带着这种感受读读吧。

(3) 教师引导, 配乐美读。

在这炎热的夏日里, 一场雷雨为我们送来了清凉。呼吸着新鲜的空气, 欣赏着美丽的彩虹, 耳边传来声声蛙叫, 孩子们在水上嬉闹, 夏日里的雷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多少乐趣啊。让我们配上音乐一起美美地夸一夸这雨后的美景吧!

四、拓展实践

“印度”教学设计(人教版) 第4篇

“印度”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的第三节,教材从印度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出发,在阐述印度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了解印度经济发展的障碍所在。印度是中国的邻国,和中国一样都是文明古国,学生对它并不陌生。印度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学习印度有利于了解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可教会学生辩证地看待印度的发展。国家的学习总是相同的课程结构:位置、环境、工农业等,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学习和了解各个国家,是地理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印度的自然环境和风土人情,联系生活;了解印度的人口压力,使学生认识到印度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初步学会分析南亚地区旱涝灾害频繁的原因及其影响,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结合图片、录像等资料,利用合作学习、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分析推理能力和地理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观察力与归纳、总结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合作讨论,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意识和自主研究探索的精神,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印度的自然环境,印度经济发展的包袱,印度水旱灾害与西南季风的关系。

难点:印度水旱灾害与西南季风的关系,辨证看待印度的发展。

四、教学媒体

多媒体教学课件,多种图片、音乐和数字资料。

五、教学方法

讨论法、总结法、合作学习法。

六、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古老的印度音乐,展示一组独具特色的印度图片(服饰、舞蹈、蛇表演等),你能猜出这是哪个国家?

(课件播放)出示本节课标题——印度。

(提问)你知道印度吗?是否能说出一些你所了解的印度相关知识?

(教师总结)从图片和音乐,可以明显地感受到这是一个古老的国度,今天我们将走进这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领略它的风采。

(进一步了解)展示多幅印度人生活等方面的图片。

(学生活动)请学生上讲台,将收集的关于印度传统服饰——纱丽、世界奇迹——泰姬陵的故事和资料,介绍给大家。

印度的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

(提问)出示世界地图,答出印度在世界中的位置;读图7.34“印度的地形”,回答印度主要的邻国有哪些?它们分别位于印度的什么方位?(引导学生读图回答,提醒学生——邻国分为陆上邻国和海上邻国两类)

(教师总结)印度位于亚欧大陆的南部,西临阿拉伯海,东濒孟加拉湾,南到印度洋。陆上西临巴基斯坦,北临中国、尼泊尔、不丹,东邻孟加拉国和缅甸,南与斯里兰卡隔海相望。印度与巴基斯坦共同控制克什米尔地区,其在北部和东北部两处与中国陆地接壤。

点睛:学生在学习邻国时,容易忽略或忘记隔海相望的海上邻国,通过此处的活动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读图能力。通过比较找到的7个邻国,可以轻松地得出结论——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2.地形和河流

(提问)读图回答印度有哪几种地形?各类地形是怎样分布的?

(教师总结)印度的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分3个主要的地形区:北部的喜马拉雅山与恒河平原、南部的德干高原。

(学生活动)印度附近的主要河流有几条?请学生在地图上描出其流向。

(教师总结)印度附近的河流有两条:恒河——发源地在喜马拉雅山,流经印度、孟加拉国,注入孟加拉湾;印度河——发源地在西藏自治区,流经巴基斯坦,注入阿拉伯海。

(知识补充)展示恒河的图片(教徒沐浴),介绍印度圣河;简单介绍印巴冲突、克什米尔地区。

(知识巩固)检验学生对第一部分知识学习的掌握,并且运用所学的地形知识解决问题,学以致用。

(合作探究)从中国西南边陲进入印度,你将选择怎样的交通工具与线路?

点睛:因为喜马拉雅山脉的限制,轮船是理想的交通方式。路线:孟加拉湾—印度洋—阿拉伯海。

印度经济发展的包袱

(导入)印度的国土面积居亚洲第二、世界第七。印度拥有世界第二大科技队伍,其软件业发展迅速,在发展中国家位居第一。印度的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但是其经济要迅速步入现代化社会,还有着不少难以逾越的障碍。在印度的发展过程中有哪些障碍?

1.人口

(课件播放)图片“印度众多的人口”。

(提问)读图7.35“印度人口的增长”,回答问题:①目前印度人口已经超过多少亿?(10亿)②50年间印度人口增长了多少倍?(约2倍)③从1950年开始,每间隔10年,印度净增人口数的变化趋势如何?(增长数越来越多)读表7.1,讨论众多的人口对印度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压力。

(学生活动)①比较印度和中国人口对经济发展压力的差异。②印度人对于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持有不同的意见,你对此有何看法?将全班分为两大阵营:印度组和中国组,根据各自意见,展开小组辩论。

点睛:培养学生学会辨证地看待问题。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对于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印度人口的快速增长,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其经济发展。

2.水旱灾害

(联系生活)你是否了解印度的饮食?你能说出印度的哪些著名的菜名?(咖喱饭等)印度的传统服饰是什么?有什么样的特点?(纱丽,轻、薄等)为什么印度人喜欢吃咖喱等香料,妇女喜欢穿纱丽?这和当地气候有着很大的关系,印度的气候有什么样的特点?

(复习应用)读图6.10“亚洲气候分布”和图7.38“孟买各月气温和降水量”,思考:①印度属于哪一种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②印度的气候特点是什么?(全年高温,旱季炎热干旱,雨季高温多雨)

(教师总结)印度这样炎热的天气,会令人食欲大减,也会令食物变坏及滋生细菌。在食物中加入咖喱这样的香料,既能增加食物色香味,也能促进胃液分泌,令人胃口大增,同时能令食物保存更久,正适合印度的天气。

点睛:将生活和气候联系起来,将地理知识生活化,是初中地理教学的目的所在。地理知识中关于气候的内容令很多学生都头疼,如果能将生活和气候联系起来,并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会欣然接受。

(学生活动)读图7.39“南亚1月风向”和图7.40“南亚7月风向”,要求学生合作完成表1。

(知识迁移)苏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受东南季风影响较大。印度的气候受西南季风影响较大。帮助学生分析并总结印度的水旱灾害与西南季风变化的关系(表2)。

(教师总结)印度的气候受西南季风异常的影响,降水量过于集中,且年际间变化极大,导致了频繁发生的水旱灾害。水旱灾害给印度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为了抵御灾害,印度修筑了很多水利工程(出示印度的水利工程图片)。但是,严重的水旱灾害还是成为了阻碍印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六年级人教版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第5篇

1、播放《春节序曲》。

能猜出这是什么曲子吗?或者在哪儿听过?随着欢快的春节序曲,我们再次走进老舍先生《北京的春节》。板书课题。出示课件,学生一起读春联: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声中迎新春。

2.让我们来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

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春节的三个高潮分别是什么日子?.

3.现在,我们就直接走进课文,让老舍先生带领我们走进老北京,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走进除夕,感受年味。

1指导读“除夕真热闹”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北京人过得是这样热闹、开心,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

反复读一读,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在空白中批注。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

(1)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

A.爆竹的声音,是春节特有的声音,文中都有哪些地方写到?

B.整个春节都弥漫着爆竹的味道、烟火的味道,过年的热闹、火爆气氛尽在其中。真可谓:

(2)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

A.找读文中描写有关饮食的语句,说说体会(充足、丰盛)。

B.人们一年辛苦劳动之后,对自己劳动所得的展示与享用,洋溢着幸福感与满足感。在香味四溢中,将年过得有滋有味。

(3)年的味道是团圆的味道。

抓住“万不得已”、“必定”教学,一年的辛苦都放下,一年的汗水没白撒,香味四溢的氛围中,此时此刻,年的味道还是亲情的味道、满足的味道、幸福的味道……

(4)守岁,老人守岁是珍惜光阴;年轻人守岁是为了给自己的长辈增寿。

5、体会除夕的热闹。这是一种普天同庆的热闹,请学生接读:“家家赶做年菜……..这又是一种通宵达旦的热闹,读“家家灯火通宵…..”,这到底还是一种团团圆圆的热闹,读“在外面做事的人……”我们一起感受到了“热闹”。) 除夕夜可以说是春节中的高潮,在热闹、喜庆、团圆的气氛中,有多少人今夜无眠。

试着用你的朗读来把它表现出来。

三、走进初一感受拜年,逛庙会。

此时此刻,年的味道是什么?

年的味道是开心的味道

A.正月初一逛庙会,体会人们的轻闲、娱乐、高兴的心态。

B.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文中大人、小孩的快乐。

C、人们的表演。体会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

(4)总结,在整个春节的系列活动中,虽然有些繁文缛节,但地道的民俗中所包括的五味杂陈,蕴涵着最丰富的传统,是耐得住咀嚼的味道。

师过渡:春节过后,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节到了。元宵节最主要的活动,当然是赏灯。正如一首诗中所写的那样:

四、走进元宵节,赏万家灯火

1.如果说除夕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热闹,那么元宵节的灯会则是全民同庆的狂欢。认真默读第11.12自然段,你能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灯特别的多。

(灯的数量多: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要挂出几百盏灯来。

灯的种类多:“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

2.想象一下,如果你走进了老北京的元宵灯市,都会看到什么灯。(请学生结合已有经验,尽可能展开想像,如牛角灯、纱灯、玻璃灯、彩绘灯、走马灯、纸灯、冰灯等,来体会老北京处处张灯结彩,灯市如昼的热闹景象。)

3.通过朗读,把灯的多和人的高兴表现出来。多少灯啊,数也数不清;多少灯啊,看也看不够;多少灯啊,都饱含着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一起读一读,预备起。

4、指导读“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五、孩子的年味

快速找孩子过年的表现。体会孩子的眼中年的味道是什么?

六、结尾和开头照应。

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初旬就开始了。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前前后一个多月,为什么说一眨眼就结束了?对幸福美好生活的留恋,沉浸在欢乐氛围中,中希望这样的日子再长些,再长些……

七、总结全文

过年,讲究的就是热闹、火爆、祥和。这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凝聚。除夕之夜,天涯海角的炎黄子孙都会吃团圆饭、守岁、拜年,带着美好的心愿去辞旧迎新。

最后,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本课,祝望我们的春节越过越热闹,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播放歌曲《好日子》。

八、拓展总结,布置作业

1.拓展阅读:春节各地的习俗

2.请你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所过的春节,写一篇短文,谈谈感受或希望。

人教版春节童谣教学设计 第6篇

课前准备:

课前批改预习纸的抄写部分,找出学生容易出错的生字。

板块一:谈话导入,明确学习目标

1、复习单元学习目标。

2、谈话导入新课。

3、简介老舍,了解其作品特点。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春节话题引入本文的学习,让学生关注本地过春节的传统习俗。】

板块二:检测预习,整体感知

1、字词检测,纠正易错字。

(1)讲解课前批改时发现的易错的字词,读一读。

(2)范写:麦

2、提取信息,了解课文内容。

(1)快速浏览课文,对照预习表格,四人小组讨论、修改,要做到语言简练、不缺漏。(出示表格)

(1)学生汇报,集体校对,对的打“√”,错的改正。

3、读表格。

这张表格告诉了我们一些信息,你能读出来吗?

【设计意图:六年级学生已完全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包括独立识字、从文章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有效地设计预习能使得课堂效益翻倍。课堂上,以小组讨论修改、集体校对等方法检查预习,既体现了学生的能动性,也体现了年段目标。引导学生读表格,提升其概括、分析能力。】

板块三:把握文章结构,学习详略有致的写作方法

1、把握写作顺序,学习表达时间的方法。

(1)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有哪些表示时间的语句呢?快读默读课文,用直线画出相关的语句。

(2)PPT出示,你们都找齐了吗?一齐读读这些介绍时间的语句,看看老舍是怎样巧妙介绍的?

(3)学生汇报:这样介绍有什么好处?

(4)小结:老舍这样巧妙地运用不同的方式过渡,避免了重复,过渡自然,层次分明,值得我们学习运用。

2、把握文章整体的详略,学习详略有致的写作方法。

(1)如果让你来写春节,从腊八写到正月十九,这么长的时间你会每个日子都写吗?

(2)小结:要选择重要的、有代表性的、特殊的、影响深刻的节日详写。请大家找一找:老舍先生对哪些日子进行了详写?请在表格中打上“Δ”(引导学生看表格)。

(3)学生汇报。

【设计意图:本文叙述的时间跨度很大,内容详略得当地安排十分重要,学生在五年级已经习得按篇章长短来区分详略,而本文出现了“一句一场景”这样的按内容区分详略的文段,所以在这一板块,学生更重要的任务,是揣摩作者整体详略安排的意图。】

板块四:品读文段,进一步学习详略有致的写作方法

腊八

作者是怎么详写腊八的呢?默读第一、二自然段,看看课文介绍了腊八的哪些习俗?是怎样介绍的?把你的发现批注下来。

1、腊八粥

学生朗读句子、汇报,老师点拨。

重点写了煮粥的材料,感受材料的丰富。

品读比喻,体会感情。

2、腊八蒜

学生朗读句子、汇报、体会。

色味--喜爱之情;作用--特殊作用,为年夜饭的饺子特别准备。

除夕

1、除夕可是个大日子的。如果让你来写,你会写什么?为什么?

2、老舍先生是怎么写的?齐读第七自然段,说体会。

3、这是怎样的热闹呢?一句一句出示,师生合作读。 发现有什么特点了吗?

4、学生汇报:一句一场景。

5、师生合作有感情朗读。

6、对比阅读

(1)快速默读第28页的首篇“阅读链接”,看看同样是写除夕,梁实秋和老舍笔下的除夕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小结:他们都写出了当地特有的过节风俗,都写出了自己的情感。但是两位作家对除夕的情感态度截然不同,写作的角度也不同。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也要选自己印象最深的风俗内容来写,也要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文章越真实,越能打动人。

【设计意图:本文的语用目标是引导学生从关注文章整体结构的详略安排,到关注文章片段描写的详略安排,学习详略有致的学习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在品读文段的同时思考作者“写了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这三个问题,感悟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习在片段中怎样详略得当地描写。并通过“阅读链接”的文本对比,让学生明确写作可以根据自己的真实感受选择不同内容、不同角度进行。】

板块五  小练笔:我家的除夕

1、想一想:写什么,怎样写?写出真情实感,注意详略安排。

2、说一说。

3、写一写。

作业:1、 阅读老舍的《北京的春节》原文。

2、搜集广州过春节的资料,了解广州过春节的风俗。

人教版春节童谣教学设计 第7篇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一、教材解读及学情分析

1.课文简说。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过春节,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北京的春节》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是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的作品,作者用他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赞同和喜爱。

选编本文的主要意图,一是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引发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二是学习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2、学情分析

进入六年级以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高了一个层次,拥有了比较强的语感,对文章的理解也不再局限于一个段落,学会了前后贯通的方法。据此,在本课教学中,我计划采用“联系生活  自主阅读  合作交流  小队汇报”的方法进行教学。

3、设计理念:

课堂教学是一个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发现和不断创新的过程,而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教师和教材提供的现成观点与结论。这也诚如教育家普鲁塔克所说:“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生活是唤起学生真实情感体验最好的老师。贴近生活、联系生活、体验情感便是本课教学的宗旨。

二、教学目标、方法及准备

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自觉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灯火通宵、日夜不绝、截然不同、万不得已、各形各色”等词语。

(2)能力目标:学习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3)情感目标: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引发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有顺序、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及品味作者的语言风格。

2、教学方法:联系生活实际感悟法

3、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课件(北京春节习俗的文字、图片以及视频资料)

(2)学生准备:收集各地有关春节的习俗

4、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歌曲导入,共话春节

1、播放歌曲《恭喜恭喜》

2、教师谈话:“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声中迎新春”, 伴随着一首欢快的旋律《恭喜恭喜》,我们又走进了新春佳节,寒假里我们刚刚过完中国最隆重的节日--春节,我想春节的场面大家还历历在目吧,谁来说说你是怎样过春节的?(学生自由发言)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随着地地道道的北京人、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去北京过一回春节,开心吗?(板书题目)

3、简介作者

二、放手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检查课文自学情况:

⑴同桌互查读文情况。

⑵出示本课需会写的生词集体认读。

⑶对这些生字你有没有想提醒大家的地方?引导学生从生字的音、形、义三方面需注意的地方做相互交流。

3、默读课文,思考: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4、选自己印象最深的或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其余同学一边听一边想,作者写了哪些天中人们的活动?你可以用笔画下来,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概括:腊月→小年→除夕→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5、分清详略:思考围绕春节的热闹,作者都写了哪些重要日子?(教师根据回答板书:腊八  除夕  初一  十五)

三、课后作业:(选择喜欢的日子查找有关资料进行研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课

二、组建小队、合作交流:喜欢同一日子的同学组成小队,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

三、小队汇报,感受春节

(一)腊八队

1、指名小组代表汇报,其他成员补充。

2、指导理解重点句子:(课件出示图片以及文字)

句子一:“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1)这到底是不是粥,为什么又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用了什么修辞?

(2)资料补充:腊八粥起源于北宋年间。最早的发源地是我们河南开封,当时称为汴梁。一些寺院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会熬一种“七宝五味粥”赠给百姓。这种七宝五味粥被公认为是腊八粥的起源。腊八粥谐音腊八祝。在民间有祝福农业生产的意味。

(3)引导朗读:

教师创设情境:对,正是由于腊八粥是由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材料丰富品种众多,所以,作者说-----

腊八粥里面包含了人们辛苦一年的劳动成果,将五谷丰登的景象浓缩的展示出来,所以老师说--

腊八粥包含着人们丰收的喜悦,新年的快乐,以及对来年农业生产的美好祝福,所以大家说--

句子二:“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1)翡翠是什么?句中把什么比作翡翠?

(2)指导朗读:怎么才能读出色味双美?

(二) 除夕队

1、指名汇报。

2、其他补充(比如年的传说)。

3、重点理解:(出示课件)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1) 读了这个句子,你有什么感受?

(2) 知识补充:如果真的有家人不能回家,人们通常回给他留下一个座位,摆上一副碗筷,象征着已经团圆了。

(3)感情朗读全段。

(三) 初一队

1、课件出示汇报内容:

(1)课文主要讲了初一的哪些风俗?通过合作交流,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2)老北京和我们现在过春节有没有不同呢?虽然还在拜年但是方式有没有创新呢?

2、重点理解:正月初一的光景和除夕截然不同,铺户都上着扳子,门前堆放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

(1)你从“铺户都上着扳子”体会出什么?(老舍先生生活的时代有很多生意人为了和家人团聚过春节是要关门停业的。)

(2)对比感悟:

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店铺春节不放假。比如说很多超市,就是全年无休,方便了老百姓的生活。让人们在春节也能购物逛商场,心情也就更好了。所以,那些坚持工作的人牺牲了自己的春节,他们是多么可敬。让我们齐声向他们道一声谢谢:“叔叔、阿姨、哥哥、姐姐:你们辛苦了!”

(四) 正月十五队

1、指名汇报:课文主要讲了正月十五的哪些习俗?

2、谁能读一读写花灯的句子?

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水浒传故事。

3、出示课件,展示图片

4、教师谈话:走在这样的大街上,看到这喜庆的场景你有什么感受呢?

5、朗读体会。(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四、比较阅读,领悟写法

师:从腊八到正月十九,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作家却仅仅用了一千多字就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作者正是抓住每个节日最突出的特点,用极其凝练的语言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幅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春节画卷。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去用心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1、先默读课文,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⑴课文有详有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⑵再读腊八一段,思考:腊八的活动很多,为什么单写腊八粥、腊八蒜,这又是为什么?这种抓主要特点描写的方法文中还有很多,你能再举一例吗?

2、自主阅读“阅读链接”中的二篇短文,比较:同是写过年,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课件出示)

五、全文结束:

我们中国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五十六个名族的生活丰富多彩,习俗独特,这些历史悠久的节日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反映出中华民族独特的民族心理,每一个节日都积淀了太多的民族文化,民族情感,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力量。这正是作者写作的目的之所在,我们可以用这样一幅对联表明(课件出示对联,全班齐颂)

关注热爱民俗文化(上联)继承发展民族遗产( 下联)继往开来(横联)

最后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播放《欢乐中国年》)

六、作业设计

1、课外拓展:搜集我国其他民族春节的民风民俗,并做好记录,为本单元口语交际和习作准备。

2、小练笔:家乡的春节

人教版春节童谣教学设计 第8篇

书是人类文明的载体, 作为学生的学习用书更是肩负着重要的使命。

一、书籍装订比较:

装订也是一门艺术, 不同书籍由于内容的不同装订形式也就有了不同的选择。如较薄的杂志期刊等适合用骑马订, 书页较厚需要装订非常结实的可采用锁线订, 一些精装书籍会采用锁线订和胶订相结合的装订方式等等。

但是各种装订的方法又有不同的利弊, 如骑马钉, 又称骑缝铁丝订, 是将配好的书页, 包括封面在内套成一贴后, 用铁丝订书机将铁丝从书刊的书背折缝外面穿到里面, 并使铁丝两端在书籍里面折回压平的一种订合形式。这种装订法加工速度快且成本较低, 它能达到页面的最大利用率, 书打开后可以平摊在书桌上。但是由于是双页相对所以排版时书页必须是双数, 骑马钉的书籍牢固度较低容易从内页散落。人美版的美术教材采用骑马订, 人教版的美术教材采用无线胶订的方法, 此种装订方法是用胶水粘合书页的订合形式。常见的方法是把书帖配合页码, 再在书脊上锯成槽或铣毛成单张经过撞齐后用胶水将相邻的各帖书芯黏连牢固, 再包上封面。它的优点是订合后不占书的有效版面空间, 翻开时可摊平, 成本较低;缺点是书籍放置过久或受潮后易脱胶, 致使书页散落。

虽然都有缺点, 但相比较而言, 骑马订更容易脱落, 在新课改后倡导教材回收使用, 就这一点, 笔者认为人教版的胶订更结实一些, 回收使用的次数会更多一些。

二、封面设计比较:

一本书籍的设计重点自然是它的封面设计, 设计者的立意需要通过有启示、有寓意、有联想的图形或文字编排来体现。要在视觉上和心理上用能引起学生学习的艺术语言来传递教材的内容和思想。由于是面向初中学生, 他们还是青少年, 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征, 设计的颜色及图案应该更具有特色和吸引力, 这样才能抓住学生的视觉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

封面设计的基本方法:1、构思。构思是造型的灵魂;2、表现手法。有具象手法和抽象手法两种。具象手法是运用写实的手法, 使读者从直观形象中了解书籍的内容和性质, 给人的印象是真实的、立体的如少儿类、通俗类书籍用此手法较多。抽象手法用联想、象征等方法间接地体现书籍的内容、精神, 给人的印象是广阔的、深远的、无限的。

人美版教材的封面采用具象的表现手法。它主要结合的是电脑制作。整个封面背景采用冷色调深蓝色带有底图的图片, 结合矢量图软件制作了绘画当中使用的工具如彩笔、铅笔、调色板、刮刀等等。在这些元素之上使用渐变色块来辅承书名《美术》。书名使用的是书法繁体字。人美版一系列的初中教材封面都是这幅图, 不同学期变换不同的背景颜色。笔者觉得, 人美版设计的封面元素更为新颖, 只是使用电脑制作时却过于流俗的一些手法不是很好。并且创新元素配合书法繁体字这样的新旧搭配效果也不是很好, 不过笔者已经看见2012版本的教材上已经将书名改为粗黑体的简笔字这样设计的效果更为统一。

人教版教材的封面采用具象和抽象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封面的上三分之一处是采用体积不同的色块排列与一些线条的穿插结合, 为了打破直线条给人硬实的感觉, 设计者增加了圆形这样的曲线, 达到视觉得平衡并将书名放在圆形之中。下半部分采用水彩画的形式描绘了一个远景有学生在大自然里写生画画的场景, 近景是一个长发与裙摆被风吹动坐在高台上的一个女孩, 旁边放着她的画作, 还有一只表情生动的猫。女孩坐的高台以斜线分割画面, 又使整个版面设计灵动而不拘谨。另外封面的颜色以暖色调为主, 结合画面中青春的主题, 真是应用的恰到好处。

三、其他书籍设计元素比较:

除封面之外, 平装书籍设计元素中还包括护封、环衬页、扉页、版权页、目录页、序言页等等。当然不同书籍由于考虑成本, 内容等多种因素不一定所有元素都包括, 可以有目的的选择。

人美版翻开封面直接进入书籍正文第一页, 在看过七年级和八年级教材后发现第一页都选择的是西方名画, 介绍作者和画作内容。这样的好处可以先声夺人, 但是如果对于那些对西方文化和西方名家没有认识的学生可能也换不起他们的兴趣。尤其是紧接着就进入到了单元学习, 设计者将目录页、版权页、和出版说明及编者设计者等放在了封三上 (封底的内页) 。可能是设计者基于成本的考虑将这些元素压缩到一页, 但笔者认为版权和编者等可以放置书籍的最后, 但目录页在书籍的前面会对学生的导读及查阅起到便利的作用。就这一点人教版排版的就更为人性化和循序渐进。翻开书籍封面, 设计者将版权和编者名放在封二上 (封面的内页) 。紧接着是一页序言页, 标题是《写给同学的话》, 他在文中讲解了美术课程特点与重要性, 让学生学会用美的眼光去观察世界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人们常常用建筑去形容书籍设计, 序言页就如同房子的门径一样有一个引导且循序渐进的感觉, 这样的安排让人们有回想的余地, 尤其是设计者在编排这一篇《写给同学的话》时, 并没有全篇通排, 而是在整篇文字的左侧保留了三分之一留白, 使这一页的设计简约干净, 同时文字排版舒展, 让人即使只看到的是文字也有阅读的兴趣。

序言页后是目录页, 为一个对页, 五个单元内容, 每一单元以长方形图片在左文字内容页码再右的排版。设计者用心的地方是将每个单元主要内容用问题形式提出放置在每个单元下方, 让学生看了以后可以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和观察图片。这种思索的形式结合课后思考题等, 能更好的让学生理解和识记内容。笔者认为这样的设计很人性化。人教版的封三上是《后记》及一个教材循环使用登记表格, 要求登记使用学生的班级、姓名、学号。我认为这样的安排既是一个使用情况说明更是对学生的一个监督, 由于登记了自己的学号姓名, 学生在使用的时候就会更加爱惜, 这样才会达到教材重复利用的最大限度。

四、美术教材之我见:

一本好的书籍应该有视觉美、听觉美、嗅觉美、触觉美及阅读美这五感美的体现。一本好的教材更要有这些传达, 让书籍整体统一且简约的设计排版、让翻阅时书页哗哗的脆响伴随着油墨纸张的自然气息, 去吸引学生享受书籍中美的知识的传达, 这才是我们设计工作者最高的追求。

摘要:新课改后, 人们通常对于教材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它的新理念、新内容。新教材集中地体现了现代先进的美术教育思想和成果, 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深入探研, 做到很好地运用。再经过实践检验不断调整、改进和完善。但在强调书本内容的同时是否应该针对青少年设计更适合他们品味的教材排版设计也同样重要。

关键词:书籍设计,美术教材

参考文献

上一篇:行政助理具体工作下一篇:会计助理的工作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