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五大伤害事故防治措施

2024-07-26

预防五大伤害事故防治措施(精选8篇)

预防五大伤害事故防治措施 第1篇

预防五大伤害事故措施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和机械伤害、坍塌在建筑中随时威胁着职工的生命安全,把它统称为“五大伤害”。

为了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根据“建筑法”第五章第36条规定,“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和群防群治制度”。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的核心,是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根本途径,也是我们预防“五大伤害”事故的根本途径。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施工现场存在实际情况,公司编写了“预防五大伤害”事故的措施,作为公司内部安全管理法规,望各项目部在施工中,认真按照本措施贯彻执行。

一、预防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措施

(一)项目管理层

1、项目领导和管理层要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重视安全,对存在的各种隐患,一经发现,都要认真按“三定一落实”要求,组织整改。同时,要选派工作责任性强的同志负责项目上安全管理工作。

2、项目上除正常“三级安全教育”以外,同时抓好职工的法制教育,使每个职工能认识到:安全生产法规是施工客观规律的科学总结,是用鲜血换来的宝贵经验,是人人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二是对工人进行遵章守纪教育,施工中服从指挥,按规范要求和操作规程作业。三是认真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使工人在施工中增强安全意识,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也不被他人所伤害。

3、搭设外脚手架、爬架、吊蓝架、挑架等架子前,必须编制单项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有关部门审查,经技术负责人批准后,要详细向参加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架子搭设完成以后必须有公司安全科参加验收或分段验收合格方准使用,架子工必须持证上岗。

(二)各类架子搭设的防护

施工外脚手架

1、作业层外侧必须设双层防护栏,架子外侧用密目安全网全封闭,接口封严。

2、作业层脚手板必须满铺,没有探头板,扭曲的木板不能使用,架子离墙间距不大于20CM。

3、钢管脚手架首层第一步要满铺,一层用木板或用竹笆封严,随着施工架子上升,每隔四步在架下设一层安全兜网或用竹笆满铺,防止物体坠落伤人。

4、使用毛竹外架,每步架必须满铺竹笆,毛竹架按三步四跨,钢管架按垂直四米、水平七米设连墙点,毛竹架连墙拉结铁丝不小于12#,双股拉结。

5、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贫血病、癫痫病、色盲的人员,不准进行架设作业。

6、架子工必须经专业安全技术培训,持证上岗。不准攀爬上下架子,不准酒后作业。

爬模架

1、采用爬模施工,必须选择有资质的专业化施工队伍。

2、爬模架的组装,必须满足方案计算要求,要用密目安全网封闭。

3、爬模架各层的脚手架要满铺,铺严密牢固,作业中下层离墙的孔隙,要用密目安全网封盖,防止作业中物体坠落。

4、升降爬架的手拉葫芦,要使用5吨以上的,架子到位后,要把卡了卡死。

5、固定爬架的穿墙螺栓,必须是双螺帽,并且螺栓要冒出螺帽不少于2MM。

6、爬架上不能过多堆放工具、设备和材料,以防止超重或滑落伤人。

7、每升一次爬架,必须由工长、爬模队长、项目安全员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继续进行施工。

8、要经常清理作业层的建筑垃圾,以防止坠落伤人,清理的垃圾不能向下倾倒。

自制吊篮架

1、采用自制吊篮架进行外装修,架子的组装必须严格按方案要求进行组装,外侧用密目安全网兜底封严。

2、升降吊篮的手拉葫芦和手把葫芦,不能少于3吨,吊钩有保险。

3、吊篮作业人员必须系挂安全带,上下吊篮不准从窗口攀爬。4、吊篮使用前,必须有超倍的试压资料,安全系数为3-5倍。

5、升降吊篮时,要把安全带系在保险绳上,其他人员撤离吊篮,升降吊篮必须同步。

6、对钢梁和钢丝绳的受剪部位要有保护,预埋吊环,要经常检查,发现有裂纹,有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吊环严禁使用螺纹钢。

7、要随时清理吊篮架上的建筑垃圾和剩余的废料,防止被风吹落,伤害地面作业人员。

挑架

1、挑架的斜立杆要支撑在牢固的基础上,并与主体结构拉结牢固,每层要设拉结点在斜立杆上,横杆间距不大于1.5米。

2、挑架底部要用脚手板或其它木板铺满封严,外侧用密目网兜底封严,每层要满铺竹笆,防止物体滑落。

3、挑架搭设较高的,中间要采取分段卸载的措施,架上材料不能集中堆放。

4、作业层外侧和两端必须双层防护栏杆,密目安全网的接口要束紧。

(三)“三宝”、“四口”、五临边防护

“三宝”防护

1、进入施工现场任何人必须正确戴好安全帽,以防止物体打击头部。2、2米以上(含2米)的各种高处作业,周围又无安全依托的,必须系挂安全带,安全带要高挂低用。

3、无外架的多层建筑首层,必须支搭3米宽的绵纶安全网,安全网外高内低,网底距地面不小于3米,网底下不能堆放材料、设备和其他杂物。

4、高层建筑首层必须支搭双层6米宽绵纶安全网,外口高于里口,网底离地面不小于5米,网下不能存放设备、材料等杂物,随主体升高,每隔四层,增搭一道3米宽的安全防护。

5、高层建筑的电梯井内,首层必须设一道安全网,并随主体升高每二层再设一道安全平网,或用其它材料作封闭。

6、严禁在吊物下穿行或停留。

四口防护

1、楼面上200×200㎜至1000×1000㎜的预留洞,一般可利用结构钢筋网进行防护,也可采用木板严密封闭牢固。

2、楼面预留洞口大于1米以上,周围用双层钢管护栏,中间兜设安全平网。

3、框架结构的首层周围用防护栏杆封闭,留出专用人行通道,并搭设宽于通道两侧各1米的防护棚。高层建筑必须搭设双层防护棚,用5㎝木板封严,不留孔隙。

4、楼梯口采用双层钢管防护,如能利用结构护栏防护更好。

5、电梯井口应采用自制焊接钢筋网自动门,既能并关,又固定牢固。

临边防护

1、深基础临边、楼梯口边、屋面周边、采光井周边、转料平台周边、阳台边、人行通道两侧边、卸料平台两侧边的防护,必须统一用双层钢管防护,并在钢管上涂上红白标记。

预防五大伤害事故防治措施 第2篇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和机械伤害、坍塌在建筑中随时威胁着职工的生命安全,把它统称为“五大伤害”。

为了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根据“建筑法”第五章第36条规定,“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和群防群治制度”。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的核心,是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根本途径,也是我们预防“五大伤害”事故的根本途径。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施工现场存在实际情况,公司编写了“预防五大伤害”事故的措施,作为公司内部安全管理法规,望各项目部在施工中,认真按照本措施贯彻执行。

一、预防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措施

(一)项目管理层

1、项目领导和管理层要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重视安全,对存在的各种隐患,一经发现,都要认真按“三定一落实”要求,组织整改。同时,要选派工作责任性强的同志负责项目上安全管理工作。

2、项目上除正常“三级安全教育”以外,同时抓好职工的法制教育,使每个职工能认识到:安全生产法规是施工客观规律的科学总结,是用鲜血换来的宝贵经验,是人人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二是对工人进行遵章守纪教育,施工中服从指挥,按规范要求和操作规程作业。三是认真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使工人在施工中增强安全意识,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也不被他人所伤害。

3、搭设外脚手架、爬架、吊蓝架、挑架等架子前,必须编制单项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有关部门审查,经技术负责人批准后,要详细向参加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架子搭设完成以后必须有公司安全科参加验收或分段验收合格方准使用,架子工必须持证上岗。

(二)各类架子搭设的防护施工外脚手架

1、作业层外侧必须设双层防护栏,架子外侧用密目安全网全封闭,接口封严。

2、作业层脚手板必须满铺,没有探头板,扭曲的木板不能使用,架子离墙间距不大于20CM.3、钢管脚手架首层第一步要满铺,一层用木板或用竹笆封严,随着施工架子上升,每隔四步在架下设一层安全兜网或用竹笆满铺,防止物体坠落伤人。

4、使用毛竹外架,每步架必须满铺竹笆,毛竹架按三步四跨,钢管架按垂直四米、水平七米设连墙点,毛竹架连墙拉结铁丝不小于12#,双股拉结。

5、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贫血病、癫痫病、色盲的人员,不准进行架设作业。

6、架子工必须经专业安全技术培训,持证上岗。不准攀爬上下架子,不准酒后作业。

爬模架

1、采用爬模施工,必须选择有资质的专业化施工队伍。

2、爬模架的组装,必须满足方案计算要求,要用密目安全网封闭。

3、爬模架各层的脚手架要满铺,铺严密牢固,作业中下层离墙的孔隙,要用密目安全网封盖,防止作业中物体坠落。

4、升降爬架的手拉葫芦,要使用5吨以上的,架子到位后,要把卡了卡死。

5、固定爬架的穿墙螺栓,必须是双螺帽,并且螺栓要冒出螺帽不少于2MM.6、爬架上不能过多堆放工具、设备和材料,以防止超重或滑落伤人。

7、每升一次爬架,必须由工长、爬模队长、项目安全员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继续进行施工。

8、要经常清理作业层的建筑垃圾,以防止坠落伤人,清理的垃圾不能向下倾倒。

自制吊篮架

1、采用自制吊篮架进行外装修,架子的组装必须严格按方案要求进行组装,外侧用密目安全网兜底封严。

2、升降吊篮的手拉葫芦和手把葫芦,不能少于3吨,吊钩有保险。

3、吊篮作业人员必须系挂安全带,上下吊篮不准从窗口攀爬。

4、吊篮使用前,必须有超倍的试压资料,安全系数为3-5倍。

5、升降吊篮时,要把安全带系在保险绳上,其他人员撤离吊篮,升降吊篮必须同步。

6、对钢梁和钢丝绳的受剪部位要有保护,预埋吊环,要经常检查,发现有裂纹,有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吊环严禁使用螺纹钢。

7、要随时清理吊篮架上的建筑垃圾和剩余的废料,防止被风吹落,伤害地面作业人员。

挑架

1、挑架的斜立杆要支撑在牢固的基础上,并与主体结构拉结牢固,每层要设拉结点在斜立杆上,横杆间距不大于1.5米。

2、挑架底部要用脚手板或其它木板铺满封严,外侧用密目网兜底封严,每层要满铺竹笆,防止物体滑落。

3、挑架搭设较高的,中间要采取分段卸载的措施,架上材料不能集中堆放。

4、作业层外侧和两端必须双层防护栏杆,密目安全网的接口要束紧。

(三)“三宝”、“四口”、五临边防护“三宝”防护

1、进入施工现场任何人必须正确戴好安全帽,以防止物体打击头部。2、2米以上(含2米)的各种高处作业,周围又无安全依托的,必须系挂安全带,安全带要高挂低用。

3、无外架的多层建筑首层,必须支搭3米宽的绵纶安全网,安全网外高内低,网底距地面不小于3米,网底下不能堆放材料、设备和其他杂物。

4、高层建筑首层必须支搭双层6米宽绵纶安全网,外口高于里口,网底离地面不小于5米,网下不能存放设备、材料等杂物,随主体升高,每隔四层,增搭一道3米宽的安全防护。

5、高层建筑的电梯井内,首层必须设一道安全网,并随主体升高每二层再设一道安全平网,或用其它材料作封闭。

6、严禁在吊物下穿行或停留。

四口防护

1、楼面上200×200㎜至1000×1000㎜的预留洞,一般可利用结构钢筋网进行防护,也可采用木板严密封闭牢固。

2、楼面预留洞口大于1米以上,周围用双层钢管护栏,中间兜设安全平网。

3、框架结构的首层周围用防护栏杆封闭,留出专用人行通道,并搭设宽于通道两侧各1米的防护棚。高层建筑必须搭设双层防护棚,用5㎝木板封严,不留孔隙。

4、楼梯口采用双层钢管防护,如能利用结构护栏防护更好。

5、电梯井口应采用自制焊接钢筋网自动门,既能并关,又固定牢固。

临边防护

1、深基础临边、楼梯口边、屋面周边、采光井周边、转料平台周边、阳台边、人行通道两侧边、卸料平台两侧边的防护,必须统一用双层钢管防护,并在钢管上涂上红白标记。

2、绑扎钢筋大梁柱用的临时架子外侧,必须架设双层防护栏杆。

3、井字架提升机和人货电梯卸料平台的防护门,必须用钢筋焊接的开关门,不准使用弯曲钢筋作防护门。

二、预防触电事故的措施

1、新开工程项目必须编制施工用电组织设计,实行三相五线制,三级配电,二级保护。使用标准配电箱,动力箱与照明要分开。

2、支线架设要架空,不准把支线架在钢管脚手架上和其他导电体上,现场照明不准使用花线。

3、砼振动器的电源线,严禁在钢筋网上拖拉,以免钢筋丝穿进电源线,造成传电在钢筋上,发生重大触电事故。

4、按规范要求,现场值班电工,每班不少于2人,特别是夜间值班。

5、未经专业安全技术培训,不准操作电工作业,电工必须持证上岗。

6、施工现场不准使用无箱家用电器的塑料插座,三角型塑料插座,必须使用末级配电箱。

7、地下室和潮湿的作业场所的照明,必须使用安全电压。

8、现场电源接头用绝缘胶布包扎良好,不准用塑料包扎,接头不能放在潮湿地上和水中。

9、配电箱内的破损电器要及时更换,接线不能搭设或采用线头直插,不准把出线直接接在漏电保护器上。

10、在施工工程外侧与边缘有外高压电线,安全距离小于最小规定要求的,要加屏障遮护,用围栏或防护网进行防护,防止塔吊、脚手架以及长钢筋等触及高压线发生事故。

三、预防机械伤害的措施

1、现场上固定的加工机械的电源线必须加塑料套管埋地保护,以防止被加工件压破发生触电。

2、按照《建筑施工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要求,做好各类电动机械和手持电动工具的接地或接零保护,防止发生漏电。

3、各种机械的传动部分必须要有防护罩和防护套。

4、现场使用的圆锯应相应固定。有连续二个断齿和裂纹长度超过2公分的不能使用,短于50CM的木料要用推棍,锯片上方要安装安全挡板。

5、木工平刨口要有安全装置。木板厚度小于3公分,严禁使用平刨。平刨和圆锯不准使用倒顺开关。

6、使用套丝机、立式钻床、木工平刨作业等,严禁戴手套。

7、砼搅拌机在运转中,严禁将头和手伸入料斗察看进料搅拌情况,也不得把铁锹伸入拌筒。清理料斗坑,要挂好保险绳。

8、机械在运转中不得进行维修、保养、紧固、调整等到作业。

9、机械运转中操作人员不得擅离岗位或把机械交给别人操作,严禁无关人员进入作业区和操作室。作业时思想要集中,严禁酒后作业。

10、打夯机要二人同时作业,一人理线,操作机械要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鞋。严禁在机械运转中清理机上积土。

11、使用砂轮机、切割机,操作人员必须戴防护眼镜。严禁用砂轮切割22#钢筋扎丝。

12、操作钢筋切断机切50CM以下短料时,手要离开切口15CM以上。

13、操作起重机械、物料提升机械、砼搅拌机、砂浆机等必须经专业安全技术培训,持证上岗。坚持十不吊。

14、加工机械周围的废料必须随时清理,保持脚下清,防止被废料拌倒,发生事故。

四、预防坍塌事故的措施

1、坑、沟、槽土方开挖,深度超过1.5米以下的,必须按规定放坡或支护。

2、挖掘土方应从上而下施工,禁止采用挖空底脚的操作方法,并做好排水措施。

3、挖出的泥土要按规定放置或外运,不得随意沿围墙或临时建筑堆放。

4、基坑、井坑的边坡和支护系统应随时检查,发现边坡有裂痕,疏松等危险征兆,应立即疏散人员采取加固措施,消除隐患。

5、挖孔施工应按照“人工挖孔桩安全管理办法”执行。

6、各种模板支撑,必须按照模板支撑设计方案要求,立杆、横杆间距必须满足要求,不能减少和扩大,特别是采用木支撑施工法,防止模板砼施工时坍塌。

7、施工中必须严格控制建筑材料、模板、施工机械、机具或其他物料在楼层或屋面的堆放数量和重量,以避免产生过大的集中荷载,造成楼板或屋面断裂坍塌。

8、距临时围墙2米内不能搭建宿舍、仓库等设施。考试大二级建造师

9、安装和拆除大模板,吊车司机与安装人员应经常检查索具,密切配合,做到稳起、稳落、稳就位,防止大模板大幅度摆动,碰撞其他物体,造成倒塌。

10、拆除工程必须编制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经上级部门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动工,较简单的拆除工程,也要制定有效、可行的安全措施。

11、拆除建筑物,应该自上而下顺序进行,禁止数层同时拆除,当拆除某一部分的时候,应该防止其他部分发生坍塌。

12、除建筑物一般不能采用推倒办法,遇有特殊情况必须采用推倒方法的时候,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a)砍切墙根的深度不能超过墙厚的三分之一,墙的厚度小于两块半砖的时候,不许进行掏掘。

b)为防止墙壁向掏掘方向倾倒,在掏掘前,要用支撑撑牢。

c)建筑物推倒前,应该发出信号,待全体工作人员避至安全地带后,才能进行。

浅谈体育伤害事故以及预防措施 第3篇

一、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概念及产生的一般原因

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是学校在校学生伤害事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即在学校体育范畴内的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体育竞赛中发生的一切伤害事故的统称。随着各级各类学校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方针指导下, 学校体育在学校工作中的被重视程度日渐提高, 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情也日益高涨, 学校体育活动内容、方式也更加丰富多样, 体育由于其竞争性、挑战性的特点, 本身就具有潜在的危险性, 学生在学校体育行为中发生意外伤害事故是一种不可能完全避免的客观现实。导致产生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原因, 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教师动作不规范, 教材选择不合理, 学生的心理素质不过关, 场地器材不达标, 组织管理松懈, 医务监督不力, 活动的强度和密度超过学生承受能力, 学生自身身体方面的原因, 其它学生的影响, 其它外界或场馆、器材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所导致的错误或过失等。

二、预防体育伤害事故发生的措施

1、抓好安全宣传避免伤害事故发生

对于我们处在教学一线的体育教师, 是决不可以在外看热闹的, 理应更在宣传发动的第一线, 进行安全教育的宣传, 营造好的体育气氛, 潜移默化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防止一系列伤害事故的发生。进行有效的安全宣传可以通过开展知识竞赛、组织演讲比赛与征文活动、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等多种手段, 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拓宽知识面, 增强学生自觉性及协作精神, 减少体育伤害事故的产生。

2、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采取的安全措施

(1) 重视思想教育

学生与体育教师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安全教育, 以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为目的;认真以预防为主, 切实开展体育教学。同时体育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 爱岗敬业, 切忌课中擅自离开教学区。。

(2) 认真做好准备活动

体育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 要充分估计哪些动作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做到心中有数, 有相应的预防措施。体育教师课前应对场地、器材进行细致检查, 排除安全事故的隐患。在安排准备活动的内容时, 要根据教学内容而定, 要有一般性的准备活动, 也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专项准备活动, 对运动中负担较大和易伤的部位, 要特别注意做好准备活动。

(3) 加强纪律教育

体育教师要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 要求学生上课穿运动服, 身上不能带有锋利硬物, 上课要听从指挥, 遵守纪律, 严禁学生嬉戏, 任性蛮干, 动作粗野, 违反运动规则的行为。

(4) 注意气候环境的变化

一年四季气候不断的变化, 夏天气温高, 易引起疲劳与中暑;冬天气温低, 易导致肌肉僵硬, 身体协调性差, 所以安排运动量和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到气候因素, 以免受伤。

(5) 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现在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 抵抗挫折能力较差, 自我保护意识比较薄弱, 要对学生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 对控制能力差、身体素质弱的学生进行重点保护与帮助, 切实做好预防安全事故的工作。

三、建议

1、建议各院校管理层能从维护学

生权益以及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角度, 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工作, 加大学校体育场馆的建设与完善工作力度, 严把学校体育器材质量关, 建设健全学校体育管理制度和具长效性的体育工作监督机制。2、加强体育教师的队伍建设工作, 搞好体育教师业务学习及培训的工作, 提高体育教师业务能力, 把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安全监督具体落实到每一学期的体育工作计划和每一个课堂教案及训练教案中去, 确实使每一个教师都能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每一次的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3、加强医务监督工作, 对每一年的新生都认真做好仔细的身体检查工作并建立好学生的健康档案, 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与身体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工作力度, 加强对典型学生的跟踪管理与服务, 针对部分身体情况较差或异常的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特别群体学生, 开设以康复、保健为主的体育课程特别辅导教育。4、提高学校体育场馆、器材管理人员的素质, 提高其专业技术能力, 使其做到能发现问题并能及时解决问题。周期性的针对这一部分人员进行必要的专业知识培训, 并加强与相关的专业器材生产商的联系, 以便其售服务的跟进。5、建立学校各部门的体育工作联动机制, 切实做到给在校学生运动锻炼提供尽可能完善的安全保障条件, 把外界第三者伤害因素控制在最低限度。

四、结语

近几年来, 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及其它与学校有关的伤害事故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 事故发生后, 学校往往处于十分被动尴尬的状况。所以在学校体育行为中一旦出现较严重的意外伤害事故, 对学校、家庭、教师、伤者来说都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由于后续处理的麻烦, 导致许多学校出于安全考虑而因噎废食、尽管知道体育运动对学生的教育非常有益, 但因为可能存在发生意外伤害的风险而不敢放手开展, 致使校园里体育气氛日益浅薄, 体育教学法变得单调、枯燥, 严重阻碍学校体育工作功能的正常发展。因此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找出真正的原因并加以有效的防范, 有利于保护学生和学校的权益不受损害。同时学校更好实施素质教育, 开展更多形式的体育活动, 丰富学校校园文化, 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也促进了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事业正常、有序、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峰、王勇、闫军、吴敏:《大学生体育运动伤害事故调查分析与预防》, 《四川体育科学》, 2006年02期。

预防五大伤害事故防治措施 第4篇

一、高校大学生伤害事故的内涵

国家教育部在2002年9月1日实施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明确规定的:“在学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因此,高校学生伤害事故是指高校注册有学籍的学生在校期间由于各种内因或外因而造成的身体、心理、财产的损害。其中内因主要是大学生自身的社会生活、心理、情感因素等。外因则是各种人为故意或过失引发的伤害事故及非人为因素的自然灾害和意外事件引发的伤害事故。

二、高校学生主要的伤害事故的类型、特点及原因

(一)目前高校常见的学生伤害事故表现类型有以下几种:

1、人身伤害事故。是大学生伤害事故中最普遍的现象。主要起源于口角。造成矛盾激化进而动手打架斗殴。

2、盗窃、抢劫。盗窃是大学生伤害事故中常见的现象,特别是宿舍被盗较为严重。抢劫主要发生在学校周围。

3、身体疾病及意外损伤。有些学生自身患有某种疾病和运动意外引发了学生伤害事故。以及包括某些自然和社会现象等带有不可预见性、偶然性的不可抗力引发的意外事故。

4、诈骗上当。是近年来大学生伤害事故中常有发生并有增加趋势的现象。犯罪分子利用大学生思想单纯,缺乏社会经验,变换各种手法、骗术,骗取大学生财物等。特别是近年来新出现的网络诈骗犯罪。使更多的大学生受骗上当。受到伤害,后果严重。

5、火灾事故。大学校园里。火灾也是威胁学生安全和学校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主要是由于学生吸烟、私拉电线、使用违规电器等引发火灾。

6、出走、自杀。由于有些学生心理素质差、心理承受能力低,加之身体、情感、学习、家庭、经济和就业等多重原因,导致了学生出走与自杀的事故发生。

7、食物、药物中毒。指学校食堂提供的各种食品或校医室提供的药物引发的学生伤害事故。

8、交通事故。这是一种突发的学生伤害事故,一般多发生在校外,因学生不守交通规则或司机违章驾驶,而发生交通意外。

(二)学生发生的主要伤害事故的特点

大学生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具备能够判断自己行为的性质和后果的能力的特殊群体。研究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自身特点,有利于总结规律,制定科学、有效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1、受损害的对象是学生,这个主体是特定的。高校学生伤害事故中,受损害的主体只能是在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他们受到的人身损害事故这个范畴是特定。

2、受损害的时间、地点是特定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明确规定了学生受到损害必须是在校学习、生活期间。在高校校园内以及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的特定场所。在时间、地点上已经做出了明确规定。其它是时间、地点发生的事故均不在学生伤害事故的范畴内。学生离开学校时的非学习、生活期间除外,如学生在法定的节假日、寒暑假期间到校外自行活动,或在规定的作息时间内未经批准擅自离开学校外出活动而受到的人身损害,则不属于学生伤害事故。

3、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发生较为频繁,且种类明显增多。现在的学生伤害事故不仅仅表现在以往由于口角引起的较多的打架斗殴事件上。小的伤害事故更是不断出现。也出现了许多甚至包括爆炸、杀人、自杀等在内的意想不到的恶性事故发生。

4、学生伤害事故给学生、家庭和学校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损害。事故的发生给受伤害的学生带来精神、肉体上的痛苦,甚至残疾以致生命。给学生的家庭带来了精神和经济上无尽的痛苦。给学校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经济损失和不稳定因素。

5、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理过程复杂。事故的处理不仅涉及到学生、家长、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责任的认定还涉及到复杂的法律关系,比一般的人身伤害案件复杂的多。

(三)学生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

大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原因是复杂多样的。主要来自学校和学生本人,及校园周围社会一些不利环境因素的影响。一方面随着高校扩招开放办学和后勤实施社会化管理,学生人数迅速增加,有些学校在安全防范措施制度上还不健全。校园校舍、相关设施建设、检查和维修上跟不上,在治安、防火、交通等方面留下了隐患。加上一些教师特别是负责学生工作的相关教师责任心不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没引起高度重视,疏于管理,缺乏与学生本人及家长的必要沟通。致使学生伤害事故时有发。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受年龄、阅历、教育自身素质及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对法律、安全意识淡薄,思想麻痹,自我防范能力较差,生理、心理不够成熟,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较弱。也导致自己受到伤害。

三、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发生的预防及相应处理措施

1、建立健全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发生的管理和防范、处理制度

建立健全完善的校园安全管理和防范制度是预防和处理学生伤害事故的首要工作。各部门在此指导下才能有条不紊的开展工作。对校园场地设施、生活设施、消防保卫、食品药品卫生及等可能存在隐患的地方要集中排查,坚持定期定时检查、自查,责任到人,防患于未然。加大力度整治校园周边社会环境,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尽量避免造成伤害事故的发生,把校园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率降至最低。同时也要建立完善的处理制度和机制,一旦发生学生伤害事故,有关部门能够及时介入,正确处理,有效防止事态的扩大,减少损失。伤害事故发生后,校宣传部、学工部、团委要加强对校园网络和广播、校刊、宣传栏的校园媒体管理,正确引导舆论,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以免引发其他意外事件再发生。

2、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工作

大学生尽管是社会高知识群体,但由于种种因素,特别是心理承受能力差,自身安全意识薄弱,在面对社会、生活时还是非常脆弱,还是不断出现伤害事故。因此,加强学生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向学生宣传有关的安全法律法规知识,对学生进行安全防范及自我保护知识、自我救护常识教育,使学生树立和增强安全意识。同时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减压,培养其健康的心智。重视辅导员、学生党员、干部的优势和积极作用,及时了解学生的心态,对一些可能出现问题的学生及早发现,及时与本人、家长沟通联系。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帮助,避免恶性事故的发生,进一步保证大学生的人身安全。

3、制定学生伤害事故的相关法律法规

在处理高校学生伤害事故上,有很多难题困扰着高校,给最终妥善解决事故带来麻烦。

国外一些国家专门针对学生伤害事故有立法,一旦出现伤害事故,可以有法可依,按章办事尽快妥善解决事故。因此我们国家也要吸收国外的成功经验,根据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有必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之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就形成了从上到下的完善的学生伤害事故的法律保障体系,为有效预防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并为及时准确处理事故、追究相关者法律责任、实施赔偿等提供了充分的法律依据和重要的运用机制,保障学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

4、完善学校责任保险和大学生的意外伤害保险机制

五大伤害及预防措施 第5篇

五大伤害:高处坠落、坍塌、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

高处坠落

建筑施工高处坠落事故,发生频率高,死亡率大,因而高处坠落事故被列为建筑施工五大伤害之首。

1.高处坠落事故的特点

从发生事故的主体看,由于违反操作规程或劳动纪律及由于未使用或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而造成坠落事故的占事故多数。从发生事故的客体看,原因多方面,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好,安全经费投入不足,安全检查流于形式,劳动组织不合理,安全教育不到位,施工现场缺乏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与生产秩序等。

从发生事故的结果看,作业离地面越高,净击力越大,伤害程度越大。

从发生事故的类型看,高处坠落事故最易在建筑安装登高架设作业过程中与脚手架、吊篮处、使用梯子登高作业时以及悬空高处作业时发生。其次在“四口五临边”处,还有些坠落事故是在拆除工程时、和其它作业时发生。2.高处坠落事故成因

(1)人的不安全因素:a.作业者本身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贫血,癫痫病等防碍高处作业的疾病或生理缺陷。b.作业者本身处于二重或三重临界日或情绪临界日。处于二重或三重临界日或情绪临界日,反应迟钝,懒于思考,动作失误增多,而导致事故发生。C.作业者生理或心理上过度疲劳,使之注意力分散,反应迟缓,动作失误,思维判断失误增多,导致事故发生。d.作业者习惯性违章行为,如酒后作业,攀爬横立杆并在上面行走。e.作业者对安全操作技术不掌握。如悬空作业时未系或未正确使用安全带,操作时弯腰、转身时不慎碰撞杆件等使身体失去平衡。走动时不慎踩空或脚底打滑。f.缺乏劳动危险性认识。表现为对遵守安全操作规程认识不足,思想上麻痹,在栏杆或脚手架上休息打闹,意识不到潜在的危险性。

(2)物的不安全状态:a.脚手板漏铺或有探头板,或铺设不平衡。B.材料有缺陷,钢管与扣件不符合要求。c.安全装置失效或不齐全。如人字梯无防滑、防陷措施,无保险链。d.脚手架架设不规范。如未绑扎防护栏杆或防护栏杆损坏,操作层下面未铺设安全防护层。e.个人防护用品本身有缺陷。如使用三无产品或已老化的产品。F.材料堆放过多造成脚手架超载断裂。g.安全网损坏或间距过大,宽度不足或未设安全网。h.“四口五临边”无防护设施或安全设施不牢固、已损坏未及时处理。

(3)方法不当:a.行走或移动不小心,走动时踩空、脚底打滑或被拌倒、跌倒。b.用力过猛,身体失去平衡。c.登高作业时未踩稳脚踏物。

(4)环境不适:a.在大风、大雨、大雪等恶劣天气从事露天高空作业。b.在照明光线不足的情况下,从事夜间悬空作业。3.高空坠落事故预防(1)控制人的因素,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

a.经常对从事高处作业人员进行观察检查,一旦发现不安全情况,或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消除心理压力,或调离岗位。禁止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癫痫病等疾病或生理缺陷的人员从事高处作业,应当定期给从事高空作业的人员进行体格检查,发现有妨碍高处作业疾病或生理缺陷的人员,应将其调离岗位。b.对高处作业人员除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外,还应加强安全态度教育和安全法制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身防护能力,减少作业风险。c.运用行为科学理论对违章行为负强化,对遵章行为强化,从而提高遵章守纪的自觉性。d.组织从事高处作业人员对有关规程、标准进行学习。

(2)控制物的因素,减少物的不安全状态。a.把好材料关,施工中所搭设的脚手架必须坚固、可靠,满足有关规定的要求。b.根据不同的施工条件设置合格安全网。c.坚持“四口五临边”防护措施d.从事悬空作业或具有危险性的高处作业的人员应挂好安全带。(3)控制操作方法,防止违章行为。a.从事高处作业人员禁止穿高跟鞋、硬底鞋、拖鞋等易滑鞋上岗或酒后作业。b.从事高处作业人员应注意身体重心,注意用力方法,防止因身体重心超出支承面而发生事故。

(4)强化组织管理,避免违章指挥。及时根据季节变化,调整作息时间,防止高处作业人员产生过度生理疲劳。

(5)控制环境因索,改良作业环境。

a.禁止在大雨,大雪及六级以上强风天等恶劣天气从事露天悬空作业。大雪、大雨、六级以上强风天过后,应当对脚手架进行检查和清理。b.在脚手架上进行撬、拨、推拉、冲地、冲击等危险性较大的作业,应当采取可靠的安全技术措施。c.夜间施工,照明光线不足.不得从事悬空作业。

坍塌

类型:土方坍塌、脚手架坍塌、模板坍塌、拆除工程的坍塌。1.坍塌事故原因分析

与土方工程边坡坡度、施工方法、土质均匀程度及外荷载等情况有密切关系。(1)工程结构设计不合理或计算错误;

(2)脚手架、模板支架、起重设备结构设计不合理或计算错误;

(3)施工前没有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未做具体技术安全措施交底,特定施工项目未经专家评审论证;

(4)施工现场管理松弛,各项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流于形式;(5)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偷工减料,施工质量差;

(6)施工队伍素质差,不执行法规、标准,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思想上存在盲目性、冒险性、随意性;

(7)现场作业环境不良,安全防护设施缺乏。另一方面,结构失稳也存在多种个性问题,例如:

(1)脚手架及高大模板支架坍塌:多因架体结构搭设不符合设计与规范要求,整体安全稳定性差;超载或严重偏心荷载;遇外力冲击或振动;不按程序拆除架体等因素造成结构失稳。(2)基坑(槽)土方坍塌:多因挖土时土壁不按规定留设安全边坡(甚至负坡度),缺乏支护或支护不良:土质不良或出现地下水、地表水的渗透;土壁经不起重载侧压力或遇外力振动、冲击等因素造成土壁失稳、滑坡坍塌。

(3)起重设备倒塌(尤其性质严重的是塔吊倒塌):多因设备技术安全性能差,结构强度不足;安全防护装置不完善;垂直起重设备与建筑物拉结差:出现超载、碰撞、阻力;塔吊升降顶升过度或违章操作等原因而造成起重设备失稳倒塌。

2.预防倒(坍)塌事故的措施

(1)加强对职工的培训教育,提高队伍素质,强化质量安全意识:(2)周密进行工程技术设计、审查和交底工作:

(3)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技术方案及监控、应急方案,做好特定施工项目专家评审论证及技术安全交底工作:

(4)切实贯彻执行相关质量安全法规、规范、标准与规定:

(5)强化工程质量报验与检验、签证制度,不经检验合格,不准进行下道工序施工:(6)施工单位加强现场管理,监理单位加强检查监督,督促整改,清除隐患。

物体打击

1.物体打击的分类

常见物体打击事故主要有六类:a.在高空作业中,由于工具零件、、木块等物从高处掉落伤人。b.人为乱扔废物、杂物伤人。c.起重吊装物品掉落伤人。d.设备带病运转伤人。e.设备运转中违章操作。f.压力容器爆炸的飞出物伤人。

2.预防措施:a.必须认真贯彻有关安全规程,克服麻痹思想。b.高空作业时禁止投掷物料。c.吊运工作时要保证物料捆绑牢固,不能超吊。d.禁止操作故障设备。e.合格的人员才能操作或施工。f.做好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

触电

1.发生事故主要原因:(1)临时用电线路乱拉乱接;零线相线接错或设备外壳未接保护零线及保护接零和保护接地混用;没有采用三级配电二级保护措施和设置漏电保护开关等。(2)手持电动工具、临时性设施触电事故多,或伪劣电气产品通过不同渠道进入市场直到施工现场使用导致触电。(3)错误操作和违章作业触电多;高温、潮湿,有导电粉尘或腐蚀性介质、现场混乱、现场设备多的作业环境中的触电事故多等等。

2.触电事故的预防措施

(1)努力提高职工素质。

电工应经培训考核审查合格后发给操作证,持证上岗。对一般电器设备操作人员也应进行岗前教育培训,让他们懂得电气设备的性能及触电的危害。

(2)做好防触电保护。

a.采用TN-S供电系统,认真做好重复接地。TN-S系统中将工作零线N与保护接地线PE分开,设备外壳与保护接地线PE线直接相连接,为防止断线,应在PE线接近施工现场的起端、中端、末端做不少于3处的重复接地。

b.正确安装使用漏电保护器。采用TN-S系统后;当发生漏电时,保护零线为漏电电流提供了通路和起到降低设备外壳对地的电位的作用。当漏电较严重时,如果短路保护器不动作,则PE线仍将流过较大漏电电流,设备外壳对地电位仍较高,当人体触及时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为克服TN-S系统的不足,在技术上构造一个可靠的触电保护系统。即装设漏电保护器,其必须设置至少二级漏电保护,一般要求在一级或二级配电处设置第一级漏电保护,要求单机设备在开关箱接近设备端设置第二级漏电保护,其漏电动作电流应<30mA,动作时间应<0.1s。

机械伤害

1.机械伤害事故原因

形成机械伤害的事故其主要原因有:

(1)检修、检查机械、处理隐患忽视安全措施。如人检修设备、检查作业或处理安全隐患,不切断电源,未挂不准合闸警示牌,未设专人监护等措施而造成严重后果。(2)缺乏安全装置。如有的机械传动带、皮带轮、飞轮等易伤害人体部位没有完好防护装置;人一疏忽误接触这些部位,就会造成事故;(3)电源开关布局不合理,一种是有了紧急情况不立即停止;另一种是好几台机械开关设在一起,极易造成误开机械引发严重后果;(4)自制或任意改造机械设备,不符合安全要求;(5)在机械运行中进行清理活动;(6)任意进入机械运行危险作业区(干活、借道、拣物等);(7)不具操作机械素质的人员上岗或其他人员乱动机械。

2.防止机械伤害事故的防范措施:

预防五大伤害事故防治措施 第6篇

高处坠落事故的原因分析和预防措施

高处坠落事故在建筑行业“五大伤害”中居首位,据2007年全国建筑施工伤亡事故分析:全国发生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建筑施工事故859起,死亡1012人,事故类别是:高处坠落、坍塌、物体打击、触电、起重伤害等。这五类事故的死亡人数共915人,分别占全部事故死亡人数的45.45%、20.36%、11.56%、6.62%、6.42%,总计占全部事故死亡人数的90.42%。发生率最高,危险性极大,减少和避免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是降低建筑行业伤亡事故的关键。

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失去了控制,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安全防护用品佩戴不符合安全要求,冒险蛮干,以致发生灾变。如从洞口坠落、从设备上坠落、从脚手架上坠落、从电线杆上坠落等造成人身伤害。举例脚手架坠落的主要原因:脚踩探头板、走动时踏空、绊、滑、跌,转身不慎碰撞杆件等失去平衡,坐在栏杆上或脚手架上休息、打闹,脚手架没满铺或铺设不平稳,防护栏杆没绑牢或损坏,操作平台下没有铺设安全防护层,脚手架超载断裂等。间接原因:由于安全管理不严,没有行之有效的制约手段,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不能做到及时发现和及时改变,形成了自然发展,从而为高处坠落事故发生提供了量变的过程。

根本原因:安全生产责任制没有落实到人,安全规章制度不健全或流于形式,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和安全技能、身体条件差,以及各种与高处作业相适应的安全防护设施有缺陷等,为高处坠落事故发生提供了条件。

常见原因:“四口、五临边”防护设施不齐全导致坠落;脚手架搭设不规范,防护设施不全,脚手架板材质或铺设不符合要求而坠落;拆除脚手架、塔吊、施工升降机、物料提升机时坠落;起重吊装时坠落;梯子上作业时坠落;轻质材料断裂导致坠落;吊篮架、提升架、挂架坠落或失稳而坠落;倒塌脚手架、模板支撑条、塔吊时坠落;随楼板坍塌而坠落。预防措施:

1、安全生产主要负责人必须提高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树立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观念,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加大安全投入,完善安全管理机构的配置,是安全生产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2、抓好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增强从业人员的自觉性、主动性和法制意识;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安全专业技术素质,做好督促、监护和检查工作。

3、切实做好新进人员、特种作业和劳务分包企业人员的三级安全教育,使教育培训工作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杜绝违章作业和冒险行为。

4、严格按照《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审核施工组织设计和高处作业的专项施工方案,并现场监督、检查安全防护设施落实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交底,作业人员做到“三不伤害”,相互提醒和相互监督。

5、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及时制止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在洞口、临边等明显处悬挂安全警示标志,提醒每个操作者时时、处处重视安全。

6、在恶劣的气候(雨雪天、大雾、大风六级以上)和环境不良的情况下,禁止从事高处作业。

7、高空作业人员必须进行身体检查,有高处作业职业禁忌(高血压、心脏病等)的人员禁止从事高处作业。

总之,各项预防措施,都要做到“有计划方案,有布置落实,有检查改进,有经验总结”,并要结合实际,有始有终,不断提高,不断完善,才能取得良好的预期效果。

坍塌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和预防措施

在施工中发生的坍塌事故主要是:现浇混凝土梁、板的模板支撑失稳倒塌、基坑边坡失稳引起土石方坍塌、拆除工程中的坍塌、塔吊等起重设备的坍塌、施工现场的围墙及在建工程屋面板质量低劣坍塌。这些坍塌事故给人们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分析事故原因,总结经验教训,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同类事故重复发生。

坍塌事故原因分析:多数事故是由于结构失稳所致。

1、工程结构设计不合理或计算失误。

2、施工前没有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未做具体技术安全措施交底,特定施工项目未经专家评审论证。

3、脚手架、模板支撑、起重设备结构设计不合理或计算失误。

4、施工现场管理松弛,各项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流于形式。

5、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偷工减料,施工质量差。

6、施工队伍素质差,不执行法规、标准,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思想上存在盲目性、冒险性、随意性。

7、现场作业环境不良,安全防护设施缺乏。

建筑物坍塌的原因:结构质量低劣,安全性能差,地基不稳定,不均匀沉降;结构支撑连接(焊接)不牢固,超载、外力冲击、或严重偏心载荷给结构造成失稳等。

脚手架及高大模板支架坍塌原因:架体结构不符合设计与规范要求,整体安全稳定性差、超载或严重偏心荷载,遇外力冲击或振动,不按程序拆除架体等因素造成失稳等。

基坑、土石方坍塌原因:挖土时土壁不按规定留设边坡(甚至负坡度),缺乏支护或支护不良,土质不良或出现地下水、地表水的渗透,土壁经不起重载侧压力或遇外力振动、冲击等因素造成土壁失稳滑坡坍塌。

起重设备倒塌原因(尤其是性质严重的塔吊倒塌):设备技术安全性能差,结构强度不够,安全防护装置不完善,垂直起重机与建筑物拉结差,出现超载、碰撞、阻力、塔吊升降过度或违章操作等原因,造成起重设备倒塌。

通过调查分析事故原因,任何事故的形成,都是在主因和诱因相互作用下发生的,而且都存在一个演变过程:

1、从无形到有形;

2、从量变到质变;

3、从渐变到突变;

4、从屈服到极限;

5、从失稳到破坏。

举例说明:当现场某项结构(设备)存在隐患情况严重。破坏力超过安全临界值时,事故即将发生前的一些异常现象,如结构(设备)局部损伤、变形、扩大性裂缝或实物表面剥落,或者产生异常音响、振动、摇晃、颤抖等现象,这都是显示事故即将发生的先兆和信号。用力学原理来分析,在失稳产生演变过程中,由于结构受力大于于结构强度因而受到破坏,或因结构受力产生重心偏移,且无抗拒失衡的约束力时,若由此产生的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本身的稳定力矩,结构就会迅速失稳而倒(坍)塌。

预防坍塌事故的措施:实践证明结构受力情况下的安全状况,决定于结构本身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这三个条件也是防止倒(坍)塌事故物质措施的基本要素,必须设法满足。

1、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提高队伍素质,强化质量、安全意识。

2、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技术方案及监控,应急预案,做好特定施工项目专家评审论证及技术安全交底工作。

3、切实贯彻执行相关质量、安全、法规、规范、标准和规定。

4、强化工程质量报验和检验、签证制度,不经检验合格,不准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5、施工单位加强现场管理、监理单位加强检查、监督,督促整改,清除隐患。

6、发现坍塌事故的险情,要认真分析原因,会同有关人员积极研究提出排除隐患的整改措施,并监督执行,必要时可由总监下达暂时停工整改令,并同时报告建设单位的主管领导,直至险情排除方可批准复工。

7、协助与配合施工单位总结推广预防坍塌事故的经验,认真汲取事故教训,积极督促整改,防止类似事故的再发生。

安全来自警惕,事故出自于麻痹。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任何不安全隐患或未遂事故的偶然出现,如果不能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消除,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形成必然的事故伤害。因此我们必须要有超前的安全管理,居安思危的预防意识,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对存在的隐患认真彻底整改,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预期效果。

物体打击的原因分析和预防措施

在建筑施工中,各种各样的物体打击事故对工人的危害十分严重,占建筑施工“五大伤害”事故的11.56%。针对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进行了统计和分析,提出预防事故的主要措施。

主要原因:

1、违章操作或者误操作。由于安全教育培训不够,安全管理和安全防护设施不到位;随意抛丢料具,地面没设安全禁区,也没有专人监护。

2、材料机具缺陷。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设备、工具附件有缺陷。

3、施工组织不合理。操作平台无防护栏杆,立体交叉作业无隔离安全设施,防护网不严密,未戴安全帽。

4、施工环境差。光线不足,工作地点通道不良情况。

结合建筑施工实际情况,最大限度避免和减少物体打击事故的发生。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1、提高认识。采取多种多样的安全教育培训,不断提高项目经理、施工技术负责人和各级管理干部、从业人员,对防止各类物体打击事故重要性的认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只有人们安全意识、管理水平提高了,才能做到“三不伤害”,杜绝和减少事故才能有坚实的基础。

2、做好安全防范。坚持先防护,后施工的原则,严禁使用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吊具和索具等设施;通道上方设置坚固密封的防护棚,以免落物伤人;临街、临边、洞口设高1.2米的防护栏杆,18cm高的挡脚板,外脚手架用密目网封闭。

3、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排劳动力,尽量避免立体交叉作业,确需进行立体交叉作业时,应先采取隔离防护措施。

4、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和安全预定。搭设和拆除井架、脚手架、塔吊垂直升降机、物料提升机等及危房拆除作业、吊装工程等应设立安全禁区,并派专人现场监护,禁区应有明显的安全标志。

5、加强对工人个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制定奖惩制度并严格执行。严禁随意抛丢料具,进入工地必须戴好安全帽,扣好帽带;高处作业的人员应佩带工具袋,使用的小型工具、小型材料配料等必须装入工具袋内,防止落物伤人。

6、施工现场的施工材料,堆放要整齐、平稳,作业场地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清除高处的施工垃圾应集中放进斗车内,及时吊运到地面,严禁从上往下乱投物料。

触电事故的原因分析和预防措施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所有触电事故中,无法预料和不可抗拒预防的,还是少数,大量事故还是可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预防的。

触电事故的主要原因:

1、私拉乱接造成触电事故。非电工安装、操作电气设备,安装无标准,操作无程序,管理无规章,运行无制度等的不安全局面。置国家电力技术规程制度不顾,私拉乱接各种电气设备,导致人为触电伤亡及电气火灾事故的发生。

2、违章作业造成触电事故。安全意识不强,缺乏安全技术培训、遵章守纪的教育,思想麻痹大意,存在侥幸心理,管理人员对各种不安全因素缺乏了解,安全措施不到位,没有严格按规范要求执行工作。

3、设备安装不合格造成触电事故。违反电力有关规程,没有按规程要求进行作业和质量把关,采用不合格电气材料,缺乏对电气安全知识的了解和认识。

4、设备失修造成触电事故。维护管理不善,线路、设备带病运行,没有及时处理缺陷,工作责任心不强,缺乏安全用电认识。

5、缺乏安全用电常识造成触电事故。文化素质低、缺乏安全用电常识,安全意识淡薄,因无知而引起的事故。预防触电事故的主要措施:

1、加强人员管理。从事电工作业人员必须取得相关资质,并经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严禁非电气专业人员操作电气设备。

2、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必须认真贯彻执行施工用电规范要求有关规定,确保工作人员人身及设备的安全,并使电气设备始终保持在良好、安全的运行状态。

3、加大安全教育培训和宣传的力度。除了对从业人员及电工进行思想教育、并通过技术培训以外,还要大力开展安全用电宣传、普及安全用电基本知识,使所有从业人员掌握安全用电的基本方法。

4、用电管理和安全检查。定期对现场所有电气设备设施进行检查,对查出的缺陷、隐患及时处理,及时纠正施工现场用电中的不安全因素和违章行为,严格把好“三关”,投运质量关,操作技术关,安全维护关。

5、自然灾害造成的触电事故的预防措施。了解避雷常识,雷电时不要靠近高大建筑、电杆,雷电时尽量不用电器设备;大风期间应注意观察有无电杆倒塌,不要接触断线和电器设备,发现倒杆、断线及时采取措施,并派人看守,并及时报告电力部门派人处理。

起重伤害事故原因分析和预防措施

在目前的各种项目施工过程中,起重机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是减轻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益的重要手段。起重机械的频繁使用,也带来了作业伤害事故的增加,特别是流动式起重机械发生的死亡事故较多,因此对起重吊装作业中的风险进行分析,制定防范措施,强化安全管理,是保护作业人员生命财产安全,降低起重伤害的有效手段。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常见的起重伤害事故的原因:

1、吊物坠落。所吊物件捆绑不牢,挂钩不当,起重机械机构的零件出现故障(制动刹车失灵,钢丝绳断裂等),主要表现有脱绳、断绳、脱钩、断钩、脱轨等。

2、起重机械失稳倾翻。由于操作不当或者违章操作(如超载、臂架变幅或回转过快等),支腿未找平或地基沉陷等,坡度或风载荷作用,使起重机沿路面或轨道导致脱轨翻倒。

3、金属结构的破坏。起重机的金属结构组成不同,破坏程度和形式也不同。如桥式和门式的下挠度超标或支腿垮塌,塔式和门座坠臂、倒塌等。

4、挤压。运行的起重机械或回转与周围固定物之间发生挤压伤害事故,误操作或刹车失灵引起溜车,造成辗压伤害等。

5、高处坠落。起重机械拆除与安装、维护和检修,需要登高的作业环节都存在高处坠落伤害的危险。

6、触电。起重机械与带电体距离过近或触碰带电体、触碰高压线等。

7、作业环境不良。采光设计不合理,照亮度不足,通风效果差,噪音、粉尘、有毒气体的影响都是可能成为事故发生的潜在隐患。

主要预防措施:

1、加强管理、加强教育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遵章守纪,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其他安全管理制度。如起重机司机和司索工应进行上岗前安全教育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方可上岗作业,加大安全检查和考核力度,及时纠正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

2、加强起重设备设施管理。从安装、维修、拆除等环节严格把关,及时消除隐患,定期检查、检测安全附件装置是否有效齐全。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台账。

3、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做好作业前安全交底,班组长讲解作业中应注意事项,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及采取预防措施,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和“互联保”制度,强调行车工和信号工严格执行起重作业“十不吊”的安全规定。

4、建立合格的储存地点放置吊具、索具,防止错拿吊索、吊具而发生事故,定期检查吊具、索具的磨损情况,并做载荷试验,在吊索与被吊物的棱角处加衬垫,确保设备吊装安全。

5、起重设备设施检修应设置危险区域,悬挂安全警示标识,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检修人员按规定佩戴个人安全防护用品。

6、信号工、司机、司索工在作业时要统一指挥,协调配合,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保持联系,共同做好作业安全工作。

7、天气恶劣(5级以上大风、大雾)和作业环境不良的情况下禁止起重吊装作业。

安全是人们最基本的需求,只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强对从业人员、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会同相关部门人员认真做好防范,共同抓好源头管理、过程控制,做好超前管理工作,就一定能降低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确保一方平安,确保建设项目如期竣工。

机械设备伤害事故预防技术措施 第7篇

1)对于作旋转运动的零部件应装设防护罩或挡板、防护栏等安全防护装置,

2)超压、超载、超温、超时间、超行程时会发生事故的零部件,应设保险装置。如超负荷限制器、行程限制器、安全阀、温度继电器、时间继电器等。

3)需要人们进行警告或提醒注意时,应安高信号装置或警告牌等。如电铃、喇蜂鸣器等声音信号,各种灯光信号或各种警告标志牌等。

4)对于某些动作,顺序不能搞颠倒的零部件应装设相互连锁装置。使某一个动作必须在前一个动作完成之后才能进行,否则就不可能动作。

5)机械设备的电器装置必须符合电器安全的要求。

6)供电的导线必须正式安装,不得有任何破损或露线的地方,

7)电机绝缘应良好。其接线板应有盖板防护。

8)开关、按钮等应完好无损,其带电部分不得裸露在外。

9)应有良好的接地或接零装置,连接的导线要牢固,不得有断开的地方。

10)局部照明灯应使用36V电压,禁止使用110V或220V电压。

2、机械设备操作者

学生伤害事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第8篇

学校是人群密集的场所, 也是安全隐患比较大的地方。为此, 学校应特别注重学生的安全教育, 严防对学生的伤害, 全面分析学校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和类型, 采取有效措施, 有针对性地预防和应对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

一、学生伤害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1. 教学设备及学校生活设施存在安全隐患造成的伤害事故。 学校的教学、生活设施包括学校的楼房、墙体、运动器械、实验器材、道路、场地、电力、消防设备等设施。如果以上设施存在安全隐患, 极易引发人身伤害事故。

2. 因意外事故、 突发性疾病、 严重疾病引发的人身伤害事故。 如, 由于学生自身的健康原因及异常心理状态等健康方面的特殊情况造成的学生伤害, 这类事故在学生伤害事故中占有极大的比重。

3. 因教师体罚学生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 教师或学校员工在教学或管理工作以外与学生发生冲突, 直接实施侵害行为, 造成的学生人身伤害。

4. 自然因素及不可抗力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 如, 地震、洪水、泥石流、山体塌方、台风、海啸、冰雹等自然灾害引发的学生伤害事故, 其中也包括其他不含人为因素的意外伤害事件。

5. 由各种突发性偶然性事件或其他侵害事件引发的学生伤害事故。

二、学生伤害事故的预防与应对措施

1. 从思想上增强教师的法律意识和保护学生的安全意识。 学校应长期对师生开展法制教育、纪律教育和安全教育。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广泛宣传, 使教师清楚地认识到伤害事故的严重性及防范的重要性。号召广大师生、家长重视安全, 严防事故的发生, 树立时刻注意保护未成年学生安全的习惯。

2. 学校应注重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和生活设施的质量安全。 通过增加教育投入的方式, 改善学校设备和办学环境, 建立相应的安全保障制度, 对相应房舍、体育器材、学生活动场所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安全排查, 及时发现问题, 迅速解决问题, 防止事故隐患, 有效避免事故的发生。

3. 学生是学校人身伤害事故的受害主体, 要使学生树立起自我保护和防范伤害事故的意识, 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学校应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请专业人员来学校做法制报告, 使学生自觉遵纪守法。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身体发育水平, 按照其认识和接受能力, 结合教学实际, 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 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定期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讲授, 使他们自觉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自觉形成防范事故的主动性和警觉性, 树立起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

4.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学校通过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 疏导不良情绪, 及时解决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 使他们能够经受得住压力、挫折、失败和困难, 消除引发伤害事故的主观因素, 避免学生因心理障碍而导致的学校伤害事故的发生。

5. 开展学生紧急救护和安全避险、 逃生教育, 增强其抗拒灾害的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课外活动、专题讲座等各种形式组织学生学习和掌握紧急救护的基础知识和方法, 邀请公安消防部门的干警到学校为学生们讲解和模拟如何预防火灾, 以及发生火灾时如何安全逃生的方法。通过理论上的教育和实践中的训练, 培养学生应对意外伤害事故的能力, 从而有效地保护自己。

6. 注重家庭管理教育。 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 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凡是品学兼优的学生究其背景, 绝大多数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默契配合的结果。因此, 家长要及时了解学生在学校的情况, 不仅要明白孩子在做什么, 更要感悟孩子在想什么。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帮助孩子充分认识学生伤害事故的危害性, 掌握一定的防范事故的方式方法, 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

7. 学校要加大安全常规检查督导力度, 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学校领导是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应随时率领各部门检查各种教学设备及师生的安全行为, 迅速纠正各种安全问题, 确保师生身心健康。

8. 制定周密可行的安全紧急预案和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 签定各类安全责任书, 做到分工合作, 责任明确。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紧急预案, 并与相关部门签定有关责任书。增强各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 维护学生的人身健康。

上一篇:楼面部长工作流程16下一篇:高中语文阅读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