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教师学习体会文章

2024-07-25

思品教师学习体会文章(精选10篇)

思品教师学习体会文章 第1篇

暑期教师思品培训心得体会

非常荣幸,我的一生能由学生直接成长为教师,因而能够持续地学习。作为教师,学习的机会比较多,思想境界的提升也快些。

从毕业到现在,我参加过或长或短的一些学习培训,不管什么内容,都对我的思想产生过影响。对于学习,我一直是虔诚的,总觉得自己的知识太少,所以每次学习都有不少感悟,并且常把这些感悟应用于教学实践和生活之中。我暗自庆幸,自己没有辜负历次的培训学习。我的感情也由最初的欣喜渐变为对授课教师的深切感激:感激他们指给我们明路,感激他们的无私奉献!

这次科学、思品培训,我一如既往地认真学习和笔记,由于我已经有了相当的知识和阅历的积淀,所以听起专家的讲授感觉是那么亲切,心中的共鸣是那么强烈。感动之余,想到他们精心准备讲座所付出的艰辛劳动,心底不由升起由衷的敬意!

在我年轻的时候,常困惑于为什么听了讲座后最初兴致勃勃,跃跃欲试,但在教学实践中去应用的时候,却往往捉襟见肘,难以较好实施专家传授的教育技术和教育理念。现在终于明白了:一种理念,一定是建立在一个相对完善的支持系统上的。这个支持系统,就是他为了实现这种理念所做的大量基础工作。讲座时,也许我们听懂了理念,也了解了为实现这一理念的一些具体做法,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掌握了它。因为大量平凡的基础工作被专家略去了,所以我们很难将专家的理念真正学到手。用个不恰当的比喻:专家呈现给我们的是艳丽的花朵,我们如果仅仅是直接摘取花朵,生命也就短暂。有教师说:“这正是专家和常人的区别。”我要说的却是:专家也是人,他之所以能干,也许并不因为他特别聪明,而是因为他比别人付出了更多努力,大脑里有了很多知识储备的缘故。当他坐在讲坛上时,底气十足,妙语连珠,游刃有余,自然使听者产生敬畏感。我由此产生一点思考:当学习了一种理念后,不要急于去照搬它的形式,而是应该更周全地想一想,为了更好地实施这一理念,我应该先做哪些准备工作,针对实际情况还可以采用哪些较好的方法?

这次学习,我的感想也很多,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刘良华教授所说:有梦想才有追求,我追求的人生才有意义。

我们现在的生活比较富裕了,安定了,教师由于职业的特殊性而显得更稳定,不少教师都把这一职业当作谋生的手段,而不是事业的追求,所以感觉工作单调而无聊。其实,教师真正的乐趣是在课堂内,在和学生愉快的交流之中。思想在交流中升华,智慧在互动中生成,教学的.至高境界是师生共同的身心愉悦。一个教师的最大梦想是让所有的孩子喜欢,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而要做到这点,首先要有爱心,并且让学生知道你在爱他们;其次要有情趣,用教师的激情去点燃学生的激情。反观自己,爱心不缺,情趣却不够,所以课堂教学不够生动,不够幽默。让我的课堂生动起来,是我今后的努力方向。不过我比较注重自身的修养,课余时间看看书,练习中国书法,领略艺术的魅力,感觉生活虽平凡却有意义。如果我们再深究什么样的生命最有意义?我觉得,专家为我们讲课,把自己的经验和智慧无私地贡献出来与我们分享,我们因学有所得而快乐,他因学有所成也快乐;我们为学生讲课,学生因学有所进而快乐,我们因教有所得也快乐。简而言之,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生命的个体在给予中融进生命的群体,生命的概念得以升华:作为个体的我生命是短暂的,作为群体的人生命是绵长的。

写到这里,《周易》里的一句话浮现在我的脑海,并越来越清晰起来:上善若水,天下为公。

思品教师学习体会文章 第2篇

假期培训的重要一环就是培训团队结合自己日常教学的细节对初一到初三的五本教材思想品德教材进行细致梳理,培训团队全县中学的优秀老师组成,对他们仰慕已久,这次培训实现了我的愿望,从教材的重点、难点突破到知识点的详细点拨,对于我这个整日忙碌在教学第一线,上着八个班教学任务的一线老师,又是一次知识的洗礼。

期间,我发现了自己在处理教材方面的许多不足之处,工作的忙碌,让自己对学科教学缺少了激情,多了些功利。而寨郝中学的年轻的穆老师的两次主动登台“献艺”,教材解析让我汗颜,他身上的对工作的热情、认真、执着不是在自己作为一个老教师身上渐渐消逝的吗?不知从几何起,认真的研读教材、备课、上课已慢慢的远离,生活的忙碌也让自己的工作充满浮躁、喧哗。而年轻教师的激情敬业让我重新找回了自己。

培训之后,由教研室的鲍老师牵头,纯化中学张志浩老师具体负责,筹建了专属于博兴县思品老师的QQ群,群号4515221,进一步充实了博兴中教育星教研平台和博兴县思想品德优秀教学资源库,资源库采取了共建共管的方式,只有主动为该资源库的建设服务者方可得到资源共享。

二、培训方法耳目一新

本次培训采取各单位和个人主动展示、轮流坐庄的主题谈话的方式,不断呈现的主题让交流变得新鲜、宽容与博大。学科教材培训不等于报告。对于思想品德这样的学科,对于教材重难点的认识与把握即使是年轻的教师也能通过对教参的阅读理解能掌握,关键的是如何突破。所以本次的培训不单单是对教材的梳理,而是拿出自己教学中最亮的一点与大家共享。各学校的老师们纷纷争相登台,从不同的侧面、角度对自己几年来的教学心得呈现给大家,无一不竭尽全力,没有保守、没有保留。

初始,鲍老师让我主持八年级上册,心中充满忐忑,不知怎样才能完成好这项艰巨的任务。很快,我便找到了感觉。做好主持并不难,把大家的疑问教给大家,充分发挥老师们的智慧,再难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只要做主持的老师把握好时间,及时做好总结即可。

三、教师奋勇争先,眼界大开。

真是“江山辈有人才出,总有新人换旧人”。这是众多中年教师的感慨。无论是语出惊人的王翠萍、郝丽丽老师,还是扎实奋进的穆俊州老师、张志浩老师,还有一大群老当益壮的中青年教师,他们的活跃、激情也无时不刻的感染和带动着我们,作为乐安实验学校的仅有的两位代表,在培训的最后一天,我和刘学军老师也做好了精心的准备,登台献艺。

培训结束的最后一天,鲍老师搭桥,有缘与博兴思想品德行业的巅峰,高居云端的王云华老师近距离接触,让我再次感觉到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仅仅是天赋所致,厚积才能“厚发”。急功近利的人很容易过分看重眼前的短时间能取得的利益,也很容忽略自己能经过长久的努力所能取得的成就。我的职业的巅峰会在哪里?我的长久的努力方向指向哪里?心中慢慢的有了答案。

思品教师学习体会文章 第3篇

一、传统体育教师教育模式与个体专业化发展的脱节

体育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化, 更加深刻地引发人们对体育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的思考。新课程改革伊始, 新的课程理念、新的课程标准等, 一时间令人无所适从, 有些上了一辈子体育课的老教师也感到现在的体育课不知道该怎么上了。

导致新课程改革种种不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比如在课程改革过程中, 可能忽略了教师的“话语权”, 因而限制了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 新课程方案本身可能存在某些与教学实践的脱节, 或是可能有些问题表述不够清晰, 易产生歧义等等。但这里有一个问题是不能回避的, 就是长期以来体育教师教育系统对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的忽略, 导致了体育教师群体能力结构与知识结构的不完整, 以及受传统教育观念与习惯的束缚, 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新课改的顺利深入发展。

虽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 与之相适应的教师培训计划也相应地全面展开, 但效果远未达到人们的预期。反思个中原因:一是, 就体育教师培养而言, 课程设计脱离课程与教学实践。如果仅从课程设置而言, 不仅为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体育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课程, 同时也提供了有关教育理论、教学技能等方面的课程, 但那些专业却呆板的课程内容、系统却乏味的讲授、规范却无效的学习评价, 并不能让学习者将其与未来的职业发展建立起认知上的联系, 学习者缺乏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二是, 就体育教师培训而言, 大量的培训依然充斥着喋喋不休的课堂讲授。在培训中邀请专家就新课程改革进行解读、释疑和纠偏是必要的, 但不应是全部。体育教师通过培训, 还希望获得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操作技能。而当前众多的教师培训多半难以实现这一期望, 许多培训都徒有形式, 少有实效。

因此, 本文认为, 实现体育教师的个体专业化发展, 必须改革体育教师教育模式。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许多合理的内核, 对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无疑具有许多可借鉴的意义。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体育教师教育的适应性

建构主义认为, 学习的要素是由情境、协作、交流与意义建构构成, 而这种通过个体意义建构获取知识的学习, 更适宜于结构不良领域的学习 (即所谓的高级学习) 。通过前面系列文章的分析可知, 建构主义大量的教学主张, 并不适合大部分动作技能学习;而对于那些经验稚嫩、学习能力不足的中小学生来说, 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策略也需谨慎。实践证明, 建构主义很大程度上会导致教学效率下降和教学质量下滑。但这些问题对于教师教育来说, 却都不被考虑。因为, 教师学习属于高级学习, 如对某一课程理念的理解、对新型学习方式的认识等问题的学习, 带有非常鲜明的个体主观思维特征, 不同的人可以结合自身的不同经验, 予以不同程度和角度的理解, 并最终形成不同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特别是针对具有一定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培训而言, 这一特征尤为明显。

另外, 教师学习的结果具有开放性和个性化特征。我们期望教师通过教师教育获得良好的个体专业化发展, 如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理念、获得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等。因此, 培训者对学习者的预期学习结果只能是模糊的、开放的, 而无法用行为化或规格化的结果来界定, 这也使“教师”的学习不同于“学生”的学习。教师通过学习与培训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将被创造性地应用于各自的职业行为中, 因此许多国内外的教育家都把教育、教学称之为“艺术”, 而不愿简单地称之为“技术”。而作为充满创意的艺术性行为, 更需要教师不断从中进行反思与个人的意义建构, 从而提升其个人的教育修养, 实现个体的专业化发展, 并从中体验成就感和幸福感。

不断地自我反思、学习与探究, 以及自我建构, 构成了体育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螺旋式上升的基本轨迹。那么, 如何实现体育教师的个体专业化发展呢?目前相关文献大多围绕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的制度层面进行探讨, 如建立与完善教师资格认定制度、构建教师培训的管理模式等。但, 教师个体的专业化发展除了要在制度层面上获得有力的保障之外, 还应注重培养与培训过程中的学习方式变革, 使体育教师的学习成为一种有意义的合作与交流的过程。在此过程中, 教育理念得以升华, 教育思想与教育智慧得以迸发, 教学技能的发展成为教师个体的意义建构……

三、借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培养建构主义体育教师

建构主义对于学习四要素的主张, 有助于传统教师学习模式的改变。事实上, 无论教师培养还是教师培训, 都需要针对问题解决来进行。就体育教师培养而言, 学习者从未来职业需求出发, 需要获取对教师职业角色的认知, 因此也就需要以“教师”的身份 (而非“学生”身份) 进入真实有效的教学情境, 获取对教学的意义建构;就体育教师培训而言, 由于学习者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教学实践经验, 因此他们自身的经验就可以被开发为培训课程, 通过学习者相互的探究与对话, 更新旧的认知结构, 建构新的意义。为此, 在教师学习中有必要引入建构主义学习四要素, 使体育教师的学习方式有新的拓展。

(一) 真实情境:体育教师学习的有效方式

区别于中小学情境教学中的“情境”。在教师学习中进行情境教学, 不是要培训者通过场景、音效、语言等为学习者提供模仿的“情境”。而是通过对真实教学中可能出现或遇到的问题, 进行有的放矢的分析和解决。通过真实情境中的教学案例分析, 不仅有助于学习者较快地进入教师的职业角色, 而且可以较为顺利地实现知识的迁移, 将所学的概念、原理、技能与解决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在教师培训中, 由于学习者不仅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 同样也在实践中遇到过诸多的挫折和困境, 真实情境中的学习就更具有现实意义, 借鉴建构主义常用的手段,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为学习者提供相应的“情境”。

1.体育教学录像

这种方法适用于任何阶段的教师教育。所选择的体育教学录像应具有典型性或概念化, 即体育教学录像不一定是完美的、成功的教学案例, 也可能在录像中暴露了许多人们经常犯的错误却不自知。通过分析录像中教学行为提升自身的认识。比如, 近年来在全国体育教学观摩活动中涌现了许多优秀的教学案例, 但也不乏一些典型性的错误, 如过分渲染教学情境而导致教学偏离主题, 教师为激发学生的热情而过于煽情, 以及在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时出现的一些错误理解等, 培训者可以根据学习主题, 选择相应的教学录像, 并引导学习者针对录像中的精华、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2.提供真实的体育教学案例

有时受限于教学条件, 也可以选择一些真实的体育教学案例, 案例的选择同样要具有典型性。通常案例由教师搜集和提供, 但也可以引导学习者 (特别是对于教师培训来说) 根据所选的主题, 自行收集和呈现, 比如一些来自他们各自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或问题等。

3.学习者自行设计体育教学。

还有一些主题, 可以让学习者通过自行设计教学方案来实践所学的原理或技能, 或者通过这种方式呈现出真实的问题。

(二) 合作与交流:体育教师学习的基本途径

在真实情境中的学习, 是通过合作性学习来实现的。在团队的合作学习中, 学习者针对典型性的案例或案例中呈现的问题, 进行分析和交流, 当然也可以在合作过程中分享各自的执教经验与体会。通过这种合作与对话的方式, 不仅可以实现信息共享, 而且也有利于学习者在思维认同和冲突中巩固或重建自己的认知结构。此外, 教师的合作学习, 还可以很好地满足教师的社会情感需求, 从而激发其学习与工作的热情。因此, 美国学者提出, 应在学校生活中或教师培训中建立所谓的“教师学习共同体”[2], 甚至有的学者认为是否具有某种形式的教师团体, 是确定教师职业是否实现专业化的重要标志之一[3]。可见, 团队文化、学习组织对于教师职业成长的意义。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方式有很多, 比如, 培训课堂上的合作团队、网络学习平台等。

(三) 反思性实践:体育教师自我发展的关键

美国建构主义代表人物凯塞琳·福斯纳特指出:“一个被赋权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在学习和研究教学的过程中发现乐趣的反思型决策者。”[4]我国的新课程改革也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各种知识与经验, 不断修正原有的目的与方法, 以切合情境的变化和具体需要, 解决具体的问题。这种对实践的反思能力, 正是体育教师面对新课程挑战所需的重要素质。在体育教师培训中, 可以引导学习者联系已有的经验、联系自身的教学、联系体育学科的特性、联系学校的实际, 用科学的理论和新课程的理念, 通过教学日志、同事 (或学习者) 之间的交流、网络平台等方式来省察、反思和评议;采取“行动研究”、“自主设计”等活动形式, 将理论导入课程实践。也就是说, 教师要不断通过“理论—实践—反思-理论”的反复循环, 促进自身教育认知结构的重建, 实现自己专业素质的发展。但是, 在引导教师进行反思时, 首先, 要强调反思的事件应是真实的问题, 正如杜威所言, 只有当个体面临着一个他需要去解决的真实问题并且寻求以一种理性的方式去解决那个问题的时候, 真正的反思性实践才会发生。其次, 引导教师反思应从三个递进的层次展开:一是在课堂教学中是否选择和利用了适切的教学策略;二是在教学实践中运用一些教育标准来就某个真实的问题做出独立、客观、理性的个人决策;三是要求教师对直接或间接与课堂相关的道德、伦理的以及其他类型的常规标准进行质疑、批判和重构。[4]

(四) 自我建构:体育教师学习的理想与归宿

情境、合作、交流最终的目的是要指向学习者对意义的自我建构。由于教师培训的对象是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储备和教学经验积累的成年学习者, 因此在培训中他们具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 对培训内容有主动的需求, 对所接收的信息有自主整合的能力, 在培训前, 原有的经验会对培训过程产生“投射”等等, 所有这些特征都使得教师学习带有自觉或不自觉的“自我中心”倾向, 这也使得教师学习实现“自我建构”成为可能。从这个角度说, 对教师的培训可以适度采取“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模式, 依据学习者的经验、需求、心理特征来设计培训过程。

参考文献

[1]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院校.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2]谭静.建构教师批判反思的平台[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5.

[3]陈永明.教师教育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做一名“四有”新思品教师 第4篇

【关键词】思品 教师 师德 师才 师心 师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2.054

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就是说教师肩负着开启人类灵魂的重任。作为一科专门培养学生思想和品德的学科,作为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师,我们就应该对自己的师德和业务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教师自身的修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的职责就不仅仅是传道、受业、解惑那样简单。那么,我们教师又该怎样去开启学生的灵魂呢?又该用什么开启学生的心智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体悟来具体的谈谈这个问题。

一、应具有高尚的师德

这就是说教师应注重自己的思想、品质、人格,应该以更高更严的标准去衡量自己,去要求自己,去加强自身的修养,去净化自己的灵魂,去塑造自我的形象,去打造自己的品牌,从而使自己的思想、品格,境界比常人更高、更优秀。

2000年,胡忠放弃在成都市区教书的优越条件,告别妻子和仅8个月大的女儿,远赴藏族山区支教,300多元生活补助是他每月的报酬。3年后,谢晓君在丈夫的感召下也辞去公职,抱着3岁的女儿也来到了这里支教!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倾注满腔的热爱帮助山区孤儿。胡忠在高原上坚守了12年,仅仅回过5次家,他经常这样说:“如果学校需要我,我会继续呆下去。”为了这份坚守,他们无法好好照顾他们的女儿。刚刚6岁的女儿就要自己洗衣服,冬天手被冻得又红又肿也只能躲在被窝里一个人默默的哭。在学校,143个孤儿都叫胡忠“阿爸”。12年中,胡忠不仅教会了他们知识,给了他们一个家,还以自己的经历感染着这些孩子。毕业的学生中,44人考上了大学,10多个孩子已经跟胡忠约好,毕业后回到藏区工作!

“对这一重大决定,我至今没有任何遗憾和失落。相反,我的内心拥有了从未有过的满足和幸福。我坚信我在履行一名教师应尽的职责!”胡忠说。这就是一个平凡教师不平凡的奉献!只有抱有无私奉献的精神,他才能够如此坚守并以此为幸福!作为思品教师,我们难道不应该要求自己具有这样的奉献精神去教好自己的学生,去面对自己的教育工作吗?

二、应具有精湛的师才

这就是说,教师必须具备当教师的才能,即就是要有深厚的文化功底,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这正是作为一名教师最起码、最根本、最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因为教师的职业就是要为学生“传道、受业、解惑”,教师的使命就是要为祖国为人民不断培养出各种各样的人才。虽说教师的阵地没有硝烟,只是三尺的讲台,但是民族的振兴,国家的繁荣,人类的进步,靠的确实是科学技术。而科技的源泉则是教育,教育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我们的教师的素质。由此可见,一个教师,必须具备坚实的专业文化知识,必须与时俱进,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的科研成果,不断地关注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不断地加强自身的知识修为,用丰富而坚实的文化知识、社会知识武装自己,让自己在教给学生书本知识的同时,也把社会知识、人生理念教给学生。让他们能够身在校园,心系他人,心系社会,心系世界,真正体会到“家事、国家、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深层含义。

三、应具备火热的师心

这里所说的师心是说教师必须有一颗爱心,一颗责任心,巴特尔说“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教师,面对的直接对象是学生,更是祖国、人类社会未来的建设者。家长把子女送学校,是对我们教师的信任,学校把学生交给我们教师,更是对我们教师的高标准要求。学生离开父母,来到学校,他们所需要的除了书本知识以外,更渴求能够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心、爱心。因此,教师在交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也应把自己的爱交给学生,时时刻刻深入到学生中间去,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身体,了解他们的思想,排解他们的疾苦,研究他们的心理,用自己的爱心去换取学生的一片真诚;用自己的爱心去温暖学生,去感化学生,去让学生们感到,虽身在学校,却就像在家里一样,充满着爱,充满着和谐,充满着温馨,充满着浓浓的人情味。

张平宜,两个孩子的母亲,在台北有个温暖的家;她曾是一位不错的新闻记者,而且已打算辞职回家相夫教子。然而十多年前,这个中国台湾的女人却一脚踏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麻风康复村,义无反顾地在那个外界曾深感恐惧的“山乡孤岛”陪护着一群特殊的孩子一路成长。为了让健康的下一代走出麻风康复村,为了让教育成为唯一的机会去扭转他们的命运,为了有人替他们打开一扇希望的窗口,张平宜坚守了十年。

坚守十年,她把只有两间破败平房、木窗上没有玻璃的大营盘小学改造成了两层宿舍楼和三层教学楼的新学校。坚守十年,她把仅有一个老师的大营盘小学变成了有12位教师的新学校。坚守十年,她把一群衣衫褴褛的孩子变成了这里的第一届中学生。为什么她能够如此坚守?那就是爱,那就是奉献!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就是对这类可敬教师的最确切的写照。

四、应具有规范的师表

俗話说“为人师表”这也就是作为一名教师的人生准则。它要求教师,应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力争为人表率。因为思品教师的工作,有其特殊性,面对的又是身心都正在发展、人生观正在形成的学生,所以说教师就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渊博的知识,高尚的人格品行,去作学生的表率,去作社会的表率,让他们看到的是一个个高尚的灵魂,接触到的也就会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改变自己的行为,规范自己的行为,就会树立起自己美好的人生信念,就会建立起自己正确的人生理想。

推荐的小学教师思品培训心得体会 第5篇

一、[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学不了“学无止境。新课程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把不断学习作为自身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其次,教师应把学习贯彻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将学习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再次,在丰富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广泛涉猎多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从而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要,通过总结经验,提高自身,向更完善的目标努力。最后,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不断扩大学习资源和学习空间,及时了解专业领域以及其他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注重与其他教师和专家的合作探讨,教师要秉承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浪潮。

二、合作共享、探究发展理念成了我终身理念

学院为我们提供了一桌桌色香味俱佳且丰富多样的[自助餐”,经过专家的[这一桶水“精心选择和设计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一滴水”,满足了我们所应该有的[半桶水“。小学骨干教师思品培训心得。[课件的制作与使用”的培训,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了信息技术已成为教师提高品德教学实效的重要手段,它有着其他教学手段无可比拟的生动形象及趣味

性,能强烈地刺激学生的感官,同时还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小学品德课教师的备课与上课“和[小学德育化课程活动化教学思考与实践”,新的思品课程改革使课堂充满了活力,充分调动了各个层面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教师层面上看,思品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具有开放性和生成性,这就有渊博的知识,熟练的技能,良好的思维品质„„特别是思品教师,更应当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如多元智能理论、网络互动学习方式等),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从学生层面看,小学生对思品充满兴趣,是学生喜欢的学科之一。因为各种各样的活动材料,都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他们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必然要开口说,参与活动,产生参与活动的冲动,在缺乏自制力的前提下,使课堂出现难控制的局面。但仔细分析这很正常,那怎样把握好课堂的调控艺术,让学生既动起来,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就显的很重要。

怎样在思品教学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呢?首先是想方法,做计划,即通过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的计划,包括制定的步骤,选择方法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应付的措施,然后开展探究活动。大致的思路是这样的: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方案--实施探究--展开交流--拓展创新。其次要着眼[三探"--探究活动的引入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对任课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思品教师,探究活动的过程要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探究的结论要能促进学生原有认知向良好方向发展。

教师读书体会文章 第6篇

好老师的常识结构应当由三块构成,即精深的专业常识,坦荡的人文视阈,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这些个又是从何而来?是读书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自我成长、进步,更大的得益于读书.这在他的第二条提议中指出“天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如潺潺小溪,每一日不断,灌注思惟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心田的需要和对常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暇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枯燥乏味的死抠教材,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教师通式培训体会文章 第7篇

——听魏耀发《新课程我们该怎么做》讲座体会

新课程改革,极富挑战性。教育的改革、发展、建设,关键是教师。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我们怎样做教师,这是困扰人的问题,而听了魏耀发《新课程我们该怎么做》讲座后,我恍然大悟,新课程标准下做称职的体育教师有很多途径,而体育教师自身具备良好的素质更是一个重要的途径,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爱岗敬业的品质

爱岗敬业是体育教师的首要素质,是高尚的思想政治品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具体体现,是教师的灵魂。体育教师必须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对体育有浓厚的兴趣,这是他们立志终身当体育教师的原始动因。只有热爱自己从事的工作,才会有光荣感和自豪感,才会有敬业精神,乐业不倦,才能挚爱学生,诲人不倦。只有对体育有浓厚的兴趣,在工作中才会有执着的追求、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以及崇高的献身精神。

其二,有耐挫心理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即使是在科学文化高度发达的今天,偏见体育的现象依然存在,学校体育资金投入少,教学训练条件差,工作十分辛苦,鄙薄甚至歧视体育教师的现象仍然存在。面对这般处境,体育教师不能满腹牢骚,撂担子,混日子,一蹶不振,而应该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不怕困难的耐挫心理及百折不挠的精神。

其三,强烈的求知欲望

知识是永久的财富,是无穷的力量。在知识的山峰上攀登得越高、眼前展现的景色就越壮阔。要成为一名胜任工作、得到学生尊敬的好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体育教师必须掌握和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其中包括:解剖学知识,生理、生化理论知识,运动生物力学知识,运动训练学知识,心理学、教育学知识等;必须经常学习田径、体操、球类、武术等专项理论知识,不断提高专项理论水平;学习体育相关学科知识。如体育管理学、体育情报学、体育经营学、体育比较学、体育未来学、体育与健康知识等;在全面提高自身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从中得到思想启迪,进入更高的精神境界;认真接受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训,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以促进体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及时了解和掌握教育、体育信息,丰富教育、教学手段。

其四,有全面的实际工作能力

全面的实际工作能力是自已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的强有力保证。体育教师应该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的能力;指导学校业余运动队训练的能力;组织早锻炼、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竞赛的能力;从事体育科研的能力。

其五,有良好的体态和健壮的身体

良好的体态和健壮的身体,这是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前得,也是体育锻炼效果在体育教师身上的体现,这本身就具有很重要的教育价值,因此体育教师不但要坚持在课堂上与学生同学同练,而且还要长期进行课外自练,保持较好的体态,稳定、提高运动技术、技能。

让思品教师成为德育的先锋 第8篇

一、 教师自身要提高思想觉悟, 道德修养, 所谓“育人先做人”

学生在学校最直接接触的是教师, 教师个人的思想觉悟、道德风貌、文化修养、言行举止和业务能力对初中生的成长都有直接影响。因此“身教”更胜于“言传”。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关爱学生是最基本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但这些绝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 它包含了很多具体的内容和实际的行动, 体现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中。

例如, 我经常会在办公室的抽屉里准备以下东西:纸巾、针线、小刀、双面胶、订书器、笔, 甚至梳子, 以备在学生在需要时及时提供帮助。每天早晨或课间到教室里走走, 发现地上有粉笔及时捡起, 发现笤帚倒地及时立起, 把没来同学的椅子摆放好, 把放得乱的桌面整理一下……我不仅是想拉近和学生彼此间的距离, 还想用我的一言一行影响学生, 让他们知道什么该做, 什么不该做, 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会爱, 爱自己、爱老师、爱同学、爱班级, 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一个爱教师的学生能向教师敞开心扉, 接受教师的教诲。

其次, 教师自身还要具备优良的业务素质, 教师自身扎实的基本功和优良的综合素质, 会让学生产生敬佩之情, 为此教师要经常为自己充电, 以开放的心态不断吸收知识,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让课堂更精采, 用自己的智慧和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如果教师对于学生是一个磁场, 他们就会愿意听教师的唠叨, 我们对学生的德育工作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充分利用课堂, 把课堂作为德育的主阵地

( 一 ) 利用思品教材本身的特点 ,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阵地 , 也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最直接的渠道。特别是思品课的主要目标就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 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 为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因此, 充分利用教材,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尤为重要。

例如, 利用七年级的教材, 对学生进行良好心理品质、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学习方法的教育, 使他们严格自律, 以积极的心态、乐观的态度、坚强的意志去对待处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 培养健全的人格。八年级的教材, 要让学生学会学法懂法用法, 学会和他人进行交流, 从而树立法律意识, 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处理好自己与社会的关系。九年级我们要利用教材知识, 帮助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 树立远大理想, 做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的接班人。

(二 ) 在课堂上 , 充分利用小故事 , 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教育

在思品教材中, 涉及很多小故事, 如寓言、名人事迹、学生身边的小事等等, 我们可以把它们作为德育的切入点, 让学生在认真聆听故事的氛围中领悟一些人生的哲理。

例如, 在学习七年级下《坚强的意志》一课时, 我为学生介绍了蚌病成珠的成语小故事:一只河蚌, 不小心被一粒沙嵌入身体, 不适和疼痛刺激得它不断地分泌粘液, 试图溶化这粒沙子, 分泌的粘液层层包裹沙子, 天长日久, 这粒沙子就不再是沙子, 而成了一粒光彩照人的珍珠, 而蚌也不再是普通的河蚌, 它成了渔人们梦寐以求的珠蚌, 这就叫“蚌病成珠”。因为有了痛苦和磨难, 终于有了傲立于世的成就。在大家听得非常入神的时候, 一个特别调皮的男学生站了起来, 说:“老师, 我也想要一颗珍珠, 我能孕育出珍珠吗? ”我灵机一动, 这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最好的机会, 于是我认真地说:蚌之所以能成珠, 是因为他有坚强的意志, 有遇到困难不退缩的精神, 我相信, 只要你培养这种品质, 你一定会实现自己的理想, 一定会是一颗最值得珍惜的珍珠。

学生在我们以后的人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但困难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在困难面前认输。虽然近两年这课已不作为中考的内容, 但我上得很认真。现在的学生家庭条件都比较优越, 备受父母宠爱, 遇到一点挫折就不知所措, 有的甚至采用极端的做法, 因此我们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战胜挫折的意志, 养成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 为他们今后走向社会, 开始自己的校外生活积累经验和财富。

(三 ) 充分发挥思品作业的德育功能

思品的作业可以灵活多样, 我们可以把课堂上的言传延伸到课后, 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做人的道理, 感受做一个品德优良的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与幸福, 感受自尊, 感受自己的价值。

例如, 学习《难报三年春晖》一课, 我留的作业是: 每天至少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如倒垃圾, 洗脚, 收拾桌子, 擦地板等, 看谁坚持得最长久。在学习《两代人的对话》时, 我们可以让学生给父母写一封信, 在班级上读给大家听。这样的作业不但不给学生增加负担, 也会使学生在知识与能力的互动中,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断碰撞中健康成长。

总之, 校园是净化学生心灵的殿堂, 是一块纯净圣洁的天地, 只要我们每位教师都行动起来,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从一点一滴做起, 我们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一定会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让我们一起为创建和谐的育人环境而努力吧!

参考文献

[1]陈莉.浅谈如何加强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科技创新杂志.

教师学习十九大心得体会文章 第9篇

扬州市邗江区运西小学 王玉军

今年十九大胜利在京召开,会议结束后,全国各个部门都兴起了学习十九大精神的热潮。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自己也有一些收获。作为一名教师,我也有着自己的感想。

习近平同志在报告中明确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十九大中,涌现出了许多先进的思想,需要我们去理解,去学习。作为一名教师,从爱岗敬业开始,做学生的引路人,提升自身的素质,勤学勤练,师生共同建立学习型,创新型的课堂。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把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做孩子真正的引路人,就从充实自己开始,学高为师,用知识引领,用责任充实自己。

作为一名教师,也作为一名党员,我会用心去应对每一个学生,用我的全部热情来浇灌我的教育事业。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世界,要想成为每一个学生的朋友,要想得到每一个学生的信任,需要付出很多的心血。和学生一齐成长,心灵的沟通是师生交流最美的方式。一个教师真诚地热爱每一位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是必备的职业品质,也是学生健康发展的心灵养料。

在教学工作之余,我用心参加政治理论学习,撰写心得体会,把平时的学习点滴记录下来,并进行用心地反思和总结,在理论上提升自我,在学习中提升自我,我们就应像热爱生命一样热爱工作。所以我在工作中要有坚定的意志,任劳任怨地干好每一件事,做一个真正敬业的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就是这样的博大无私的爱,它包涵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职责感。

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付诸行动,才能茁壮成长。教师的教学反思就应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从以下几点入手:记成功之举;反思“败笔”之处;记教学机智;及时对教学行为进行记录与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重新设计;透过“说课”、“听课”、“评课”等日常教学活动,与别的教师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发现自己或别人在教学设计中的优缺点,取长补短。在这样的不断地磨砺中,我不断成长。今后我要更用心地阅读与教学有关的书籍,用心从理论学习中获取丰富的给养。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文章 第10篇

新课程编写的理念之一,就是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改变和提升师生的生活方式。这种改变,将使我们的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这是因为,教育不仅仅传授知识,更孕育着一种源源不绝的人文资源。所以说,人文修养、人文情怀是一个智慧型教师的必备素质。一句话,时代呼唤“有智慧的教师。”

最近读了肖川教授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我不禁为肖川教授的率直而肃然起敬。再联系他在前文中谈到的“素质教育”,我们可以清晰地触摸到一位有胆识的知识分子对于当前中国教育现状的思考与忧虑:“为什么应试教育早已成为众矢之的却能大行其道,素质教育虽然千呼万唤却难觅踪迹?”“一个民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培养不出世界一流的思想家、科学家和艺术家、在某一领域引起结构性变革的大师,那么,其教育一定存在某些严重的问题。”扪心自问,自己工作了近三十年,是不是在这其中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也许有人会说,一个普通的小学教师能改变什么?是的,我们的力量太微小,改变不了应试教育“滚滚洪流”,但我也可以说,我们的力量很大,足以对自己的学生的养成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式、确立人生目标起到巨大的作用,甚至自己的一举一动会深深地、长久地留在学生的记忆中。

文中还提到“眼界决定境界,方向决定方法。”方向对了,怎么走就得看每个人自己了。如今教育界流行的“填鸭式”,“应试型”的教育方式,已经成为遏制孩子们个性化发展的枷锁。作者有一句话是非常令人警醒的“如果我们没有教孩子们任何她真正需要知道的东西,譬如:如何快乐的活着,如何与不同的人相处,如何面对冲突和挫折,如何有个人价值感和自尊心,而单纯教给她如何读、写、算,那又有多少意义?”如今的许多教育方式所培养出来的很大部分是只会读、写、算,的学习机器,而要出些人才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状元”很多,然而其未必是“人才”,但是状元的出现,很有可能埋没一些真正意义上的可塑之人才,因为大家的目光都被状元所吸引了。这是在现行教育制度下所不可避免的事实。人人呼吁改革,但是又没有人知道该由谁来改革。其实能改变这些现状的,只有我们这些教师 ——基层的教育工作者。

“教学中的交往使学生间的合作与竞争成为可能,而无论是合作还是竞争均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个体之间面对面的交互作用,因而使及时反馈成为可能;交往使师生间的视界融合成为可能,使课堂生活生动活泼、多姿多彩成为可能——生动活泼、多姿多彩的课堂生活是学生的学校生活之所以值得过的重要原因。”带着智慧与真情和学生交流,是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必需途径。作为小学教师,我们是学生人生的启蒙者;我们肩负着的不仅仅是要他们学会说话、写字更重要的是要将他们引导成为一个高级趣味的人。人生来就是具有自己个性的独立体,每个人都有不同于其他人的一面,因此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和真情来感悟每一个孩子的心灵,只有真正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才可能正确而合理的引导他们。交流便是进入他们内心世界的最佳途径。怎样才能使每个孩子都认为“学校生活值得过”?其实谁都知道,那就是让孩子们觉得上学很有趣。与孩子沟通可以知道孩子们的兴趣,也可以了解他们的性格,当对每个学生都了如指掌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找到孩子们都感兴趣的教学方式了。如果每个孩子都是带着兴趣来学习的话,那么我们的课堂就真正成了孩子们的课堂了。也只有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学生也就有了学习动力和求知欲。对于小孩子来说动力和求知欲就是新鲜感。这样的新鲜感,恰是形成“生动活泼、多姿多彩的课堂”的必要条件。

作为学生内心世界的窥探者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者,老师又该如何修炼?引用书中的一句话“作为教师,只有学而不厌,才能保持内心的开放和鲜活,才会有不断增长的与人分享的内在需要。”教师本身就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自身的成长是教育力量的源泉。学生需要学习,老师也需要通过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使自己更具文化眼光。庄子云: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只有多读,多想,多交流,多实践才能丰富自身底蕴。这是一个需要持之以恒的学习之道,因为丰厚的底蕴是靠长期积累而形成的个人素养。大量的阅读是我们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在阅读中不断思考才能将知识化为己有;拿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与别人交流探讨,是对自己的又一次提升;最后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传播给我们的学生。这便是真正意义上教学!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教师的重要品质,其实,前者是后者的必要条件。

上一篇:武术伴我茁壮成长下一篇:两会安保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