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兴起的政治意义及局限——以微博为例

2024-05-30

自媒体兴起的政治意义及局限——以微博为例(精选2篇)

自媒体兴起的政治意义及局限——以微博为例 第1篇

自媒体兴起的政治意义及局限

——以微博为例

摘要:微博作为网络时代下自媒体的最新代表,具有如下特点:传播主体平民化、自主化,传播内容简短化、碎片化,传播力量强大。它的兴起不仅深刻改变了我国公众的社会生活,也在政治参与、权力监督、议程设置、政治沟通和政治社会化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政治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然而必须注意到,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在公众意见的取得、商谈政治的实现等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微博对于促进民主政治发展和推进政治文明进步的作用,必须辩证看待。

关键词:自媒体;政治功能;商谈民主

一、前 言

“自媒体”是一个新兴的概念,它被定义为:“一个普通市民经过数字科技与全球知识

①②体系相联,提供并分享他们真实看法、自身新闻的途径”。在网络传播中,基于Web.2.0技术应用的博客、播客、个人空间、个人电子杂志及微博,都是常见的自媒体形式。其中,微博以其准进门槛低、随时随地、操作简便、传播范围广等优势后来居上、急剧扩张,成为目前最具代表性的自媒体。国际上最知名的微博网站是Twitter,目前月独立访问用户已超4亿。而在我国,自“微博元年”2010年始,一场“微博热”以裂变式的速度大范围蔓延。一份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2010年网民的微博使用率仅占13.8%,而截止2013年6月该数据猛涨到56.0%;从数量上看,2010年微博使用人数仅有6311万,③到2013年6月则达到33077万人,暴涨400%。

微博在数量上、规模上如此爆发式的增长,引起广泛关注。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的兴起,也被看做一场媒介革命。它开启了媒介的“民众化转向”,带来了“传播个人主义”的崛起。这不仅为传播学领域带来新的关注,也迫切需要透过政治学的视角来研究。这是因为:

首先,从大众传媒——更确切地说是从“媒介”——自身的属性和发展历史来看,它与政治系统从来就是密不可分的,政治过程总是与传播过程相辅相成。在当代社会,大众传媒被西方学者习惯地看作是相对行政、立法、司法三大权力而言的“第四权力”,在批评学派兴起后被视为社会公共领域的代表。而在中国,传统媒介难脱权力控制的色彩,新媒体乃至随后兴起的自媒体便在推进政治民主中被寄予更多的期望。

其次,从现实效果看,微博的广泛应用近似地实现着表达与传播的自主平等,这恰是形成公共领域的首要条件。这得益于微博自身的传播特点:

(一)传播主体的平民化、自主化,降低了公众政治参与和意见表达的门槛,为传统媒介条件下“沉默的大多数”打开了麦克风,削弱并分享了传统“喉舌媒体”的媒介权威,拉近了精英与平民、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 ① 该定义援引自美国新闻学会媒体中心于2003年7月出版的“We Media”(“自媒体”)研究报告。在该报告中,学者谢因•波曼(Shayne Bowman)和克里斯威理斯(Chris Willis)联合提出“We Media”(“自媒体”)的概念。Shayne Bowman,Chris Willis:We Media,How audiences are shaping the future of news and information.The Media Centuer at the Amreican Press Institute.2003. ② Web2.0是相对Web1.0的新的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Web1.0的主要特点在于用户通过浏览器获取信息,Web2.0则更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③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13年7月在北京发布的《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载于http://.

七个之多,其中包括公益慈善论坛、免费午餐、宝贝回家、壹基金、爱心衣橱、爱之家动物救助中心,另有“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这样的公益事件上榜。

从公民个人的角度看,政治参与是公民表达自身意愿、实现公民政治权利的重要手段,还是公民自我教育重要手段;从政治国家的角度看,公民的政治参与是政治社会化的必要工具,也是推动政治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变量。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政治参与,就没有民主。微博的兴起拓宽了民意表达的渠道,也为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拓宽了视野。

(二)加强权力监督 权力之所以要被监督,是因为权力意味着对资源的占用和支配,天然带有一种腐败的倾向。不论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历来重视媒介工具对权力的监督作用。现阶段行政监督机制低效,传统媒体舆论监督功能弱化,新闻的“异地监督”受到遏制,互联网也就成了弱势群体表达利益诉求的几乎唯一的顺畅通道。微博重要的政治功能之一便是代表舆论行使对政治权力的监督。

通过微博进行舆论监督的方式可以概括为两种。一种是“围观”式的。通过表1可以看

⑧出,2011年的网络热点事件主要集中在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围观上。从发帖的数量上看,在众多自媒体平台中,微博汇集了数量最多、规模最为庞大的“围观者”,事件的热度也取决于微博的发帖数量。

表1:201120件网络热点事件

“7•23”动车追尾事故中,官方在动车事故发生仅十几个小时之后就罢免了上海铁路局 ⑧

⑨该数据中,“发帖”指的是天涯社区、凯迪社区、强国社区为主帖数,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为主贴和转帖总和。

⑨ 表1数据来源:祝华新,单学刚,胡江春:2011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人民网舆情监测室,2011年12月19.

的最高官员,随后又迫不及待地公布一个被普遍认为伤害生命尊严的的赔偿方案。为急于恢复通车而出现严重的事故处置不当,不仅引起公众的强烈愤慨,更使事件背后的权力关系和利益锁链遭到严重质疑。刘志军贪腐案和“局长色情日记”这类官员丑闻也是在微博中最先被曝光。2012后,微博反腐可谓更加风生水起。继重庆官员雷政富后,多地“表叔”、“房叔”也接连被曝光并接受查处。微博的强大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纪检部门的查处力度。自2010年10月全国首个官方“防腐微博”——重庆市丰都县检察院的微博开通以来,各地党政机关、公安司法机关也纷纷加入了微博反腐的队伍。

微博的另一种监督方式是“压迫式”的,即网络中所说的“倒逼式”。这种监督对公共事件的介入程度更深,对政府和官员的影响力更大。“9•10拆迁自焚案”就是一个典型案例。面临政府强拆,宜黄一家三口愤而自焚后却依然没能讨回公道,并遭遇“抢尸”;女儿钟如九上访和接受媒体采访竟受政府阻挠和监禁。随着事件的进展,微博上指责批评的呼声愈演愈烈。最终,迫于强大的舆论压力,宜黄县委书记和县长双双被免职。如此严厉的问责尚无先例。

诚然,并非每一例有损于公民利益的事件都能上升为舆论洪波,进而影响政府的行为和决策。但“监督权力”作为一种意识、一种政治行为和过程,通过具有微博对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进行揭露和批评,本身已起到“社会排气阀”的作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使公众的不满情绪得以宣泄,这对维护政治稳定也是十分有利的。

(三)改变议程设置 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也就是说,大众传媒通过其对信息内容的选择和传播,能够决定什么能被讨论,什么不能;什么是热门话题,什么会被排斥出讨论议程。谁能够设定议程,谁就能掌握政治活动的主动权,故而政治议程设置对于政治过程来说非常重要。微博的兴起,在网络时代进一步打破了议程设置的传统模式和效果,消解了国家权力机构的话语权威。

首先,通过微博公民个体可自主设置议程。传统媒体中的传播主体以“信息把关人”的角色出现,对信息进行筛选和加工,同时不可避免地受到政治或资本权力的掌控。而在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中,公众的自主性加强。简捷的技术操作,使他们可以遵从自身偏好,对某些议题尤其是官方和新闻机构设定好的议题自主地决定“关注”还是不“关注”,选择“精读”还是“略过”。

更重要的是,通过微博公众可以实现对公共议程的设置。由于微博强大的传播力量,个人议程开始影响社群,并在与其他媒介的互动过程中形成公共议程。知识分子、社会精英等意见领袖往往介入其中,借助他们在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中的优势,配合议题形成的过程,提高公共议题的显著性,并最终影响政府行为和决策。上文中提到的“宜黄拆迁自焚案”中,在小女儿钟如九被政府机构“控制”从而引起广泛关注之后,抚州市委已决定对宜黄县县委书记、县长等8名官员做出立案调查的处理,对一名组织拆迁的副县长免职,意图以此压制公众怒火、转移公众注意力。然而网民并不买账,认为官方这种“救火”措施,是在责怪下级处理突发事件不力,而并非对宜黄拆迁导致自焚进行问责。本应成为当天舆论热点的“九一八国耻日”,完全被“宜黄事件”铺天盖地的信息盖过“风头”。政府设置议程显然是失败的。

可见,在传统媒体依然占主导地位的今天,微博为公众自主设置议程开辟了更宽阔的领地。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公众在大众媒介中的失语问题,同时也促进了政府机构和公众线上线下的沟通联动。

(四)增强政治沟通

英国学者戴维•米勒、韦农•波格丹认为:“政治沟通不只是精英对其民众发送信息,而

且还包括社会范围内以任何形式„„影响政治的整个非正式的沟通过程”。政治沟通对于现代国家的政治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得以实现的基本工具就是大众传媒。而在社会主义国家,传统的大众传媒作为政治沟通的主要渠道,被普遍要求置于执政党的直接领导或控制之下,因此有了大众传媒的“喉舌论”。微博在网络时代的异军突起,一方面打破了传统政治信息传输障碍,即传统模式下,政治系统的信息输出往往通过法规、“红头文件”、政治学习等形式,公众对其知之甚少。另一方面,微博令包括弱势群体在内的各种声音都得以即时表达,使得民意得以有效上达。微博搭建起政治对话的桥梁,在双方互动的过程中改善官民关系、营造宽容的政治环境。

政治沟通首先体现在“上情下达”,使政治行为和政策获得理解与支持。自2010年起,我国党政机关和各级官员纷纷开设政务微博。“微博问政”已渐成政府信息公开的新趋势。政府机构主动应用微博发布政务信息和工作实情,取得良好效果。在上海“9•27”地铁追尾事件中,交通管理部门和救援人员利用手机微博传播现场信息,赢得了公众的信任,未给谣言留下生存空间。上海申通地铁集团在第一时间致歉的诚恳态度、较强的舆情应对能力,在官方微博上及时的信息通报,受到了公众认可,给事故的善后处理解决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其次,政治沟通还表现为民意的上达。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公开自身实名微博,通过与公众的互动交流,考察、收集、分析、汇总公众意见,通过制度化的渠道将民意带到政治讨论环节。除此之外,公民个体也可以通过微博这个非制度化的渠道来表达诉求。例如,江西抚州“5·26”爆炸案肇事者因了解微博的威力,在新浪网、腾讯网、凤凰网和天涯社区同时开通四家微博客,倾诉遭遇、寻求帮助,从而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

微博,作为上下沟通的新渠道,不仅保证了公众对政府行为和公共政策的知情权、参与权,也促使政府部门提升工作效率、转变工作思路。最重要的是,在我国,良性的“政治沟通”起到了“政治润滑剂”的效果,对于拉近官民关系、缓解官民紧张、赢取相互信任以及提升政策的合法性大有裨益。

(五)推动政治社会化 政治社会化,指的是一定的政治体系为了维护其政治统治,通过一定的渠道将政治文化传授给社会成员,进而塑造合格的政治人的过程。政治社会化与政治社会相辅相成,并贯穿人的一生。大众传媒在传承政治文化、习得政治知识、塑造政治人格、建构政治价值、维持政治体系等方面起着重要的影响,在社会成员由自然人、社会人转变为政治的过程中发挥着实际作用。微博作为目前传播速度最快、覆盖内容最全面的媒体形式当然更不例外,其政治社会化功能同样表现在内化作用和外化作用两个方面。

从“内化”过程看,微博的发展拉近了公众和政治生活的距离,在很大程度上消除政治冷漠,激发民主意识和参与热情,促使作为“政治动物”的公民从“反应型”向“参与型”转变,从“低级参与”向“实际参与”转变,并逐步加深公众自身对这种转变的认同。同时,官方微博、政务微博的大量出现没有使官方意见在传播的“新阵地”上陷入劣势,政治观点和政治价值同样被广泛地传达,并且更注重同公众的沟通互动,产生良好的效果。从上文的《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中也看到,深圳大运会、神舟八号发射升空这样的在以往容易被网民看作带有灌输意识形态色彩的大事件同其他的公民维权问政事件一起,位于网络热点事件之前列,通过微博的传播威力极大提升公众的民族荣誉感、国家自豪感。

从“外化”的角度看,微博中所容纳的主体广泛、内容全面,为人们呈现出全景式社会

11生活的图景,成为“模式化社会期待的重要来源”。也就是说,微博的内容描述了当今社 ⑩

⑩11 戴维•米勒,韦农•波格丹: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 547 张昆:政治传播与历史思维.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141.引自(美)梅尔文•德福勒,桑拉德鲍尔-洛基奇:大众传播学诸论.杜力平译.新华出版社,北京:1990.251

会生活中所知的各种群体的规范、角色、等级,从而影响着公民的行为取向。

有人认为基于网络技术进行传播的微博,正在消解公众对传统的核心价值理念的坚守。微博中主体的多元化造成价值的多元化,微博的自由自主也导致了一部分人极端化、暴力化的政治参与行为。但事实上,如果简单地将媒体视作是政治生活健康状况的晴雨表,而忽略其他大量起作用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力量,无疑会给人以误导。也就是说,笔者认为,如今在讨论微博的政治社会化功能时,问题的关键不再是微博作为一种大众媒介如何改变了公众的政治生活,使他们更多地成为了“顺民”还是“暴民”,而是在微博兴起的新型媒介环境下,是什么东西让公众意识到自己是民主政治里的一个公民,是什么东西激发了他们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来。这本身便是微博在政治社会化功能上超越于其他媒体之所在,对进一步研究我国政治民主化的进路和策略也是最为关键的。

三、微博的民主局限性

微博使公民的独立自主得以实现,并在影响公共治理和政治决策方面卓有成效,由此或被看作是带来了“民主的春天”。关于民主,尤以“民主斗士”哈贝马斯的理论最具代表性和优越性。他的理论抱负是找到一条通达无强制的民主生活的道路,在批判的基础上实现对现代社会民主的重建。他的“商谈民主”理论,对自由主义民主和共和主义民主进行扬弃,被构建成为现代社会下最优的民主。商谈政治得以展开,必须以公共领域为重要条件。也就是说,公共领域是商谈政治的必要生成空间。简单说,公共领域是私人领域(接近“市民社会”的范畴)中关注公共事务的那一部分,且具有理性批判精神。公共领域的发展、商谈政治的实现是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与衡量指标。因此,在探讨微博的民主作用时,笔者将不离“公共领域中商谈政治的形成”这个线索。

商谈政治的实现要经过一定的过程。也就是说,若要使商谈政治具有可操作性,务必遵循一定的程序:即商谈政治首先应从个人做起,使个人具有独立的批判意识;其次,在公共领域中通过交往所形成的公众意见也要具有自立性;最后,这种公众意见要对当今的政权体系有所影响,才算是完成了商谈政治的最后一步。基于这样的理论去衡量微博中的个体意见、公众意见及其影响力,就会发现,通过微博形成的网络公共领域只是契合了民主政治的某些特征,其民主作用尚有较大局限。

(一)个体意见理性不足 商谈民主,首先要求个人必须具有独立的批判意识,这是使独立一致的公共意见得以形成的前提。在微博中个人享有自由发言的权利,哈贝马斯关于主体间交流的设想在微博上得以实现,交往的“主体间性”恰是形成公共领域政治话语权的必要前提。然而要注意到,微博上的“主体”难以有效覆盖进而代表线下的真实的公共主体,个体意见的质量也难以保证。

首先,交往的主体是残缺的。如表2和表3所示,截至2013年6月,我国微博用户数

12达到3.3亿,网民使用率为56%,而同期,中国的互联网普及率是44.1%。粗略来看,全体国民中只有大约24%的人使用微博。即便将其他自媒体形式全部考虑进来,也依然有约八成的国民在自媒体媒介中是“无声”的。网民结构受年龄、学历、职业、地域等因素差异的影响也非常大,带有明显偏向中青年、高学历、学生及白领、城镇人口等特征(如表3所示)。不论从数量还是从群体特征、阶层特征来看,尚有为数极多的公众无法通过网络媒介表达观点,他们的利益诉求被边缘化。交往主体只能是对话着的主体。“沉默着的主体”在商谈民主过程的第一个环节遂已“缺位”,交往无法实现,交往权力更无从谈起。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13年7月在北京发布的 《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表2 中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

表3 2012年12月-2013年6月 微博网民数及使用率

13表4 2012年12月及2013年6月 网民结构图

其次,个体意见理性不足。由于门槛低和匿名性的特点,微博中鱼龙混杂,时常出现虚假信息,严重混淆公众视听,引导错误舆论。另外,受自身篇幅短小、内容碎片化特征的影响,微博难以清晰完整地表达个体的态度和观点。比如,微博中存在着大量赚人眼球的“标题党”和具有煽动性的口号式话语,回复和评论的内容经常是只有一个表情符号或者一个“顶”字。再比如,在药家鑫杀人案审理过程中,由于其父曾是部队派驻军工企业的军代表,因而他被贴上“官二代”、“军二代”的标签。网民唯恐药父干预司法,故不分青红皂白对其进行咒骂,甚至扬言“药家鑫与法律,药家鑫与中国,只能活一个”。这些都有损于公众意见形成的效率及合法性。

诚然,哈贝马斯的商谈民主理论恰是在允许公众多样化和承认公众的有限理性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微博却时常在这个过程中助长个体意见的非理性倾向。

(二)理性共识难以形成 公众意见即为“共识”。共识是普遍接受的意见,是共同利益的体现。商谈民主中将共同利益这种一致性作为目标,并使其理性化,从而进一步参与制度化的、面向公共权力领域的商谈。也就是说,公共意见的取得是前提,公众意见的理性和合法性是其交往权力效力的保障。然而,微博在这两方面都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障碍。

首先,微博信息的碎片化和去中心化使个体意见易表达、难聚合。微博中,公众意见的取得是偶然而非必然,往往须借助“意见领袖”的力量,形成“舆论波”。微博中充斥着海 1表

2、表

3、表4数据均来自: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13年7月在北京发布的《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载于http://.

量的信息,一般性的话题难以聚拢公众的交往。取得“共识”的必经过程是主体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即相互“理解”,其基础是立足于充足理由的相互信服。而在微博中,沟通行为只是形式上的,如对信息进行评论、转发,而从效果上和本质上看,尚无法称其为“理解”。

其次,商谈民主理论的讨论方式——即批判性论辩与商谈——可能导致某些意见在实践中或者被贬低,从而不能切实接近民主的目标。这种失语现象既包括未被纳入讨论的人群,也包括那些声音最微弱、利益最得不到照顾的群体。依照“沉默的螺旋”理论,这类群体的声音变得越来越微弱,从而可能引发“群体极化”或者“多数人的暴政”。

另外,具有独立的批判意识的个人在交往时,形成的公众意见也要具有独立性,尤其是不要受政权和组织的操纵。2012年4月发生的“护舒宝”**(微博运营商在演艺公司强势的公关压力下,被迫阶段性屏蔽微博的评论转发功能),赤裸裸地向我们展示出,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在交往活动中依然具有支配性、压迫性的地位。

要保证公众意见的合法性,就要求政治经济的强权者能在公共交往中自觉自律,话语强势一方应更加博爱、理性,主动扶持意见弱势者。然而,道德的约束力在利益面前总是显得那么薄弱。

(三)对行政和政权影响力有限 微博的兴起,显然有效地扩大了公众在社会生活中的主体间交往。而把目光从生活层面上升到系统层面之后,仍可以发现,网络上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的繁荣对于行政管理乃至政治格局的影响是有限的。而哈贝马斯认为,公共领域所形成的公众意见要对国家政权一方形成影响,这恰为话语政治的最后一道程序。也就是说,公众意见能否完成从舆论向政策、法律乃至制度安排的转变,才实际上检验着“民主”的纯度。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形成于网络公共领域的公众意见成为一种舆论压力,对政府部门进行监督和刺激,促使其从“管制型”向“服务型”的转变。然而,作为大众媒介的微博所进行的权力监督,只有与法律监督和行政监察协同运行,才能真正形成有效的权力约束机制,否则这种监督只能造成民意的“虚假繁荣”,无异于隔靴搔痒。

其次,公共舆论必须最终形成法律,才意味着民主的落实。这是商谈民主的第二个也是最高的“商谈层次”。公共领域中的公开商谈具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并能感受和辨认影响全社会的问题,以此为前提而产生的交往权力是具有合法性的。而经过立法商谈的法律才具有针对全社会的普遍约束力,才能使公共舆论达到实际的效力。非正式的政治意见必须经由规范的、体制化的途径,带入正式商谈环节——例如在我国需经由“两会”机制——才有可能转化成法律法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另外,必须注意到,不论是在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体系通过控制大众传媒来支持有利于自身的政治文化传播,以实现社会控制,都是普遍的做法。当今,传统媒介在社会生活和公共舆论中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公众也往往更信赖传统媒介的消息及意见。微博上所形成的“公共领域”,对政治体系的影响力只能体现在局部微调。

总的来说,微博的兴起使我国公共领域得以生长和拓宽。民主政治所要求的平等、自由、独立、自主等基本理念在这里确有体现。在西方学者的理论中,民主制是分层次的,可以依次概括为:社会生活的民主、作为管理层次的民主和政治民主。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民主政治的理念必须外化成政权和政治机构的组织形式,必须依靠民主体制的支撑,才能够运行并持续下去。在我国的体制框架下,仅仅依赖微博的作用推动民主,作用可能是十分微弱的。

四、结语

作为社会系统的一部分,媒介的发展一方面会受到社会系统、政治系统的制约,另一方面,也会深深地影响到社会的发展和政治的进步。从根本上说,在我国自媒体的兴起激发并强化了公众的公民意识,使自由、平等、法治、责任等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宽容的政治态度

和理性的政治思维正在公共领域中被孕育,理性的政治参与得以被培养和训练。被另外,自媒体的发展也带动了整个政治系统的自我完善。公共管理的思路和模式正在发生着从“官本位”向“民本位”转变,从“重管理”向“重服务”的转型。经过商谈的政策和法律也拥有了更多的合法性基础。自媒体的迅猛发展全面影响到了政治意识文明、政治行为文明、政治制度文明三个方面,有力地推进了我国政治文明的建设与发展。

但必须意识到,尽管自媒体的发展带来了民主政治的新气象,但较之真正的民主还有很大差距。通过民主机制、运用商谈原则所形成的公意,必须被转化为政治权力,并被正确地

14执行,才算得上是公共自主的真正实现,从而真正贯彻“一切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的民主原则。这就要求商谈民主必须被建制化和法制化。只有这样,民主才能变得长效、持久,才能不流于空谈。

此外,西方学者在探讨民主的落实时,大多强调或暗含了一个基本的前提,就是政治民主必须处在一个崇尚法治的国家以及习惯自由的政治文化当中。如哈贝马斯说过:“具有政治功能的公共领域不仅需要法治国家机制的保障,它也倚赖于文化传统和社会化模式的合15拍,倚赖于习惯自由的民众的政治文化。”尽管我国在民主制度建设和法制建设方面已取得很大进展,但作为正处于改革开放关键进程中且面临着剧烈社会转型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政治文化仍属于“家长控制型”。我们距离真正的民主和高度的政治文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诚然,自媒体之于民主的进步、之于政治文明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的自身局限性。但无论如何,只要网络上还存在着未受控制的交流,公共领域便有了它的立足之地,民主便始终在前进。

1415 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童世骏译.上海:三联书店,2003.168.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刘北成等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1990版序言.

自媒体兴起的政治意义及局限——以微博为例 第2篇

(一) 自媒体的定义

自媒体 (We Media) 是学者在分析博客发展时所引入的一个新兴概念, 美国新闻学会媒体中心所出版的自媒体研究报告中将其定义为:“自媒体是一个普通市民通过数字科技与全球知识体系, 提供并分享他们真实看法、自身新闻的途径”。 (1) 而美国互联网知名作家丹·吉尔默 (Dan Gillmor) 于2001年9月28在其博客上指出, 博客代表着新闻媒体3.0。其中, 1.0是指传统媒体或者说旧媒体, 2.0就是通常所说的新媒体或者叫跨媒体, 而3.0就是以博客为趋势的自媒体或者被称为“个人媒体”。

(二) 自媒体的特征

(1) 自主性强。人们想在传统媒体表达声音或意见的愿望往往难以实现。然而, 互联网的出现对原本的局面有所改变, 论坛、个人主页、空间和邮件等都成为公众直接表达意见的平台。相较于传统媒体, 自媒体凸显了其极大的开放性和互动性。这无疑对传统媒体是一种巨大的冲击, 导致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开始降低公众参与的门槛。而自媒体就是公民手中的发声器, 其自主性和开放性是无可比拟的。

(2) 发展速度快。自媒体的迅猛发展大家有目共睹。其“低门槛”的特性伴随的是参与度提升, 同时是其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据2014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目前我国手机网民规模已达50亿人, 占整体网民的70.2%, 这成为拉动中国总体网民规模攀升的主要动力。越来越多的手机用户俨然成为直接的传播者甚至扮演着影响民众的“媒体人”或是“意见领袖”。

(3) 应用范围广。毋庸置疑的是, 自媒体已经与传统媒体的各方面进行了全面融合, 即时通讯中包括了除文字外的语音视频应用, 博客内容从文字图片到视频, 手机作为接收和发出信息的重要工具更是融合了各种媒体的功能, 从电子报纸到各类图片视频的即时分享与传播, 各地区、各阶层的民众无论在自觉或不自觉间已经逐渐受到了自媒体的影响甚至与其发展相互影响。

(4) 操作便捷, 传播及时。正因为应用的广泛性及发布的及时性, 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新闻信息的发布者。不可否认, 现实生活中有太多即时性的重大事件都是由自媒体的平台第一时间发出, 在下面的微博事件讨论中将会详述, 在此不做赘言。另外, 如国外的脸书 (Facebook) 、中国的开心网、人人网等平台, 已经发动或分享了相当多对社会有益的互动, 这也是以往众多传统媒体所未能达到的效果。

(5) 管理难度大。正因为自媒体的广泛性、便捷性和极大的开放性加大了管理的难度。由于自媒体门槛低, 大众有了更为自由的表达平台, 这也使得信息处理和分析的过程极大地复杂化。在现实中个人的素质与表达水平良莠不齐, 而对于受众也并未区别年龄或信息分辨能力, 这就使传播媒介的管理部门及相关的教育部门工作量在无形中加大了。另外, 网络虚拟化的特征对自媒体的管理产生了更为重要的影响。就意见发表者来说, 匿名发表的形式使其更有胆量表达自己想表达的意见。无论是情绪化的表达抑或是出于某种目的发表的趋向性意见均可能对受众和决策者产生误导;另就意见收集者而言, 很难判断某种意见主体的状况, 也正是由于情绪化或歪曲的意见, 极大地增加了其收集和取舍的难度, 也往往会引发信任危机。

(三) 什么是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 (media literacy) 又称为媒体素养。关于媒介素养的定义, 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心在1992年的界定如下: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媒体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生产能力和思辨反应能力。也有很大一部分学者将“媒介素养”定义为“存取、分析、评价和传播 (交流) 多种形式信息 (包括印刷与非印刷的信息) 的能力”。这两种表述都比较准确地概括了媒介素养的内涵。

具体来说, 媒介素养的内涵可以从四个维度进行理解:一是媒介使用, 即使用者基本处于单向、被动的信息接收过程。二是媒介认知, 使用者对媒介的性质及功能有大致了解。三是媒介评价, 使用者对所接收到的信息能进行主动思考和分析, 做出评判。四是媒介参与, 使用者不仅能接收、处理信息, 而且主动参与信息的生产。

(四) 自媒体时代的背景

数亿的手机用户中大部分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个人媒体平台, 他们掌握了一定的话语权。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这些自媒体正蓬勃向前发展。

就微博而言, 微博兴起于国外, 推特 (Twitter) 是较早出现并最具代表性的微博运营商。2007年, 微博在中国初露端倪。国内首批上线的微博, 如叽歪、饭否等, 引用了推特的基本模式, 吸引了一批年轻用户、媒体及知名人士, 但总的来说用户一直局限于比较小众的范围。2009年8月, 四大门户之一新浪推出微博服务, 之后搜狐、网易、腾讯也相继推出了微博产品。新浪微博的推广与迅速崛起使“织围脖”成为当下流行, 2010年也被称为中国的“微博元年”。

QQ和E-mail都是点对点的架构, BBS以话题为中心, 博客以个人为中心, 而微博则以人的关系为中心, 它把博客、论坛、即时通信等功勋模块集结到一起。微博具备内容丰富、即时传播、病毒传播的“媒体属性”, 这在极大程度上符合了网民对于资讯获取的“高频率”、“碎片化”要求。同时, 微博不断强化的“社交属性”吸引网民驻足, 形成自己的“圈子”。

自媒体的开放性和便捷性加速了自媒体时代的到来, 但同时又衍生出了管理难度大、公民素养参差不齐等负面问题。

二、自媒体时代公民媒介素养现状——以微博为例

在自媒体时代, 因为用户的自身素质、文化修养良莠不齐和操作的便捷性广泛性导致了现今自媒体素养的百态。

(一) 公众无法分辨信息的真实性

就微博而言, 由于发布的随意性, 让一些信息的真实性无法得到保证。微博客观上改变用户使用模式的同时也是对用户本身素养的挑战。

2013年11月13日傍晚起, 多家媒体新闻客户端以及官方微博纷纷发布据称来自中国政府网的“2014年放假安排时间表”的消息。按照这条放假消息, 2014年元旦放5天, 春节放9天, 元宵节放假2天, 清明节放假3天, 劳动节放假5天, 端午节放假3天, 中秋节放假3天, 国庆节放假9天。这一方案中含有多个长假, 瞬间引发网络“疯转”。

经核实, 中国政府网目前并未发布过“2014年放假安排时间表”, 按往年的做法, 放假安排时间表要到12月份发布。12月11日, 官方正式发布2014年放假安排时间表, 与往年相比并无异常。实际上, 从10月份起在网上流传的这一放假版本源于网民自制, 而且其中故意留下“新闻发言人胡周称”之类明显恶搞的破绽, 但还是被网络媒体转载后当成新闻。

在这一起关注率极高的网络事件当中, 许多微博用户充当了盲从的受众和盲目的传播者。在这个事件中, 本身作为传统媒介的微博用户都已加入传播该虚假信息的大军中, 微博时代对用户的媒介素养明显有了更高的要求。

(二) 公众热衷于血腥、暴力、色情、隐私等低俗信息

一些暴力、色情、猎奇的新闻信息总能迅速引起轰动效应。自媒体时代由于其“低门槛”特性, 更加速了这些信息的传播, 人们的猎奇、窥探他人隐私的欲望得到了进一步满足。

娱乐八卦媒体抓住了公众的“口味”和自媒体传播的特点, 就地取材导演了“文章出轨事件”、“锋菲复合”等一出出经典的娱乐圈事件。大家一定还记得去年一句“周一见” (2) 在微博上引发了一系列的骚动, 让文章的不轨行为遭到了众网友的唾弃。所有指责和骂名一股脑地涌向当事男女。明星出轨自然是不道德行为, 但在自媒体疯狂的传播中就会有意无意地放大这种行为甚至侵害个人隐私, 以满足公众的窥私欲。纵观现今的自媒体的热门消息, 很多都是倾向于暴力、色情等低俗趣味信息。

(三) 公众易受煽动, 盲从自媒体信息

在面对敏感性事件时, 公众的情绪很容易受到煽动。提到城管打人, 网上必定是骂声一片;弱势群体总能博得网民的同情, 以至于公众无暇去冷静思考引发诸多问题的真正原因和事件的经验教训。这也近一步给了假消息可乘之机。

2013年12月2日中午, 网上一组图片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这组图片的标题为“老外扶摔倒中国大妈遭讹1800元”。该组图片一经贴出就被《人民日报》《环球时报》《广州日报》《燕赵晚报》《半岛都市报》《钱江晚报》等平面媒体报刊疯狂转载, 另外, 网易、国家在线、新华网、人民网等网络媒体都在官方微博上对该事件进行了转发, 更有甚者还在转载、转发的同时配发了一些不贴实际的评论, 使对于该问题的讨论变得愈发激烈。当时, 全部的网友纷纷对图中的大妈进行了严厉的批评, 甚至对其进行人肉搜索, 使问题进一步扩大。但是, 在12月3日事情发生了转变, 据新京报记者调查, 此组图片所表述内容与事实有所出入, 该大妈的确被老外撞倒, 但是并无意讹诈。目击者称, 老外驾驶无牌摩托车撞人后不断用中文辱骂被撞者, 自始至终, 事件的受害者都是这位被网友批评了上万次的“大妈”。 (3) (据《中国艺术报》12月13日报道) 而当真相大白之后, 网友们都渐渐散去, 只有少部分网友发表了道歉声明。

(四) 公众对自媒体抱有不信任感

相对于传统媒体的权威和专业, 自媒体的信息显得过于随意和“碎片化”。自媒体的信息是由个人发布, 缺少把关人, 因而可信度比较低。自媒体假消息频出, 易引发公众的信任危机。

微博赋予公众更为自主的传播权利, 越来越强的主动参与性使微博成为了促进社会发展和保护民众权利的新舞台, 特别是在法制民主等方面有待加强的中国, 更为自由广阔的舆论平台显然成为了政治体制建设和提高公民权利保护的助推器, 同时, 约束性的减少也就在客观上暴露出普通用户在使用中相关媒介素养的问题, 正如理论分析中所提及的, 媒介技术与媒介素养相互依存且相互作用, 也就是说, 对于媒介素养的良好培养才是保证微博有效利用的前提和根本。

三、提高公民媒介素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 良好的媒介素养促进社会和谐

随着自媒体的兴起与发展, 信息传播主体多元、传播手段多样、传播内容丰富、传播价值多元, 单一的信息传播方式已被多维信息传播方式所取代, 受众渐渐改变了被动接受信息的角色, 逐步成为了既是信息传播者也是信息生产者的双重定位。

在自媒体传播时代, 受众可以通过交互式的信息传播平台, 从自身需求、个人利益、价值与信仰出发发表对社会问题的观点与看法。然而, 通过观察与研究发现, 自媒体带来言论自由的同时也出现众生喧哗的舆论风暴。这种舆论风暴的产生固然有其消极影响, 但是很多问题都是最后通过辩论形成民意表达, 这样的民意表达“来源并不是单纯的个人偏好, 而是私人对公共事务的关注与公开讨论”。 (4) 只有如此, 才能加速理性化、和谐化的媒介素养的形成, 促进社会价值统一、社会共识与文化认同。

(二) 提高媒介素养可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如今, 信息已经成为一种战略资源、一种财富和生产力要素, 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信息的重要性。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信息资源的支持与保障, 必须以信息资源为依托, 以信息资源共享为抓手, 核心在于要求人们准确、全面地掌握和利用信息资源, 协调好人口、资源与发展的关系。正确的信息的获取可以使各门类信息及时有效地交流与传播, 加速物质、资源、人员的合理流动, 促进生产、科技与商贸的增值, 实现社会、经济、资源的协调发展。互联网高速发展, 自媒体传播手段的凸显, 受众根据自己的学习、工作与生活目标实现随时随地获得、发布和分享信息资源, 将网络公共资源转换为个人信息, 为自己所用。

(三) 媒介素养的高低已成为衡量公民自身素质的标准

媒介素养是处于信息时代的公民的基本素养, 是传统素养能力的一种延伸。

QQ聊天、电子邮箱、短信、微博等媒介逐步成为了民众制造信息和传播信息的基本途径和手段。我们应当合理运用, 进行愉快的、有益的信息传播。我们在媒介信息的制作和传播过程中要保障其具有健康的思想内涵和一定的艺术水准, 这些不但是现代公民的一种基本的素养和道德要求, 更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义务和责任。

当今社会迫切需要提高公民的媒介素养是毋庸置疑的, 同时, 媒介素养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公民自身素质的重要标准。在自媒体时代的今天, 媒介素养已经逐渐成为公民的基本素养, 人们应当努力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 为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 公民擅用媒介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

媒介的演变与人类社会进步是相互作用的关系。其中, 人类社会的进步 (突出表现为生产力的进步) 是主导原因, 媒介的进步受人类社会的进步程度决定, 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作用于人类的进步, 二者的关系就像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人类文明的发展史, 其实就是人类使用传播媒介的历史, 也是媒介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历史。人类通过使用、控制传播媒介, 使文化得以延存下去;而传播媒介又以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对传播的信息加以缩减或扩大。” (5)

在自媒体时代, 大众传播媒介无处不在。我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 只要使用智能产品就能迅速接触到信息, 同步获知发生在这个星球上的所有大事, 甚至借助智能终端发布信息。在这种情况下, 人人都可以成为记者, 并且由于发布信息的便捷与低门槛, 使其备受青睐, 人们通过这种方式寻找到了一种载体发布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也正因为如此, 在现代社会, 媒介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已经上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换一种说法, 即公民媒介素养的提高正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四、如何提升公民的媒介素养

(一) 微博用户个人媒介素养的自主提升

社会公众是媒介的受众, 也是媒介素养教育的动因。要想提高全社会公众的媒介素养水平, 需要每一个公民的积极参与。受众必须从被动接受的角色中走出来, 积极主动地参与互动, 促进自身媒介素养的提升。社会公众需要健全自身的知识体系, 对信息具有更强的分析判断能力, 尽可能摆脱媒体的控制, 形成自己的观点;同时还需要社会公众了解媒介行为、积极主动参与媒介行为, 学习使用媒介, 发出自己的声音。多数微博用户尚未认识到自己可以通过微博形成的影响力, 对公领域和私领域的划分尚无明确的概念, 在媒介使用过程中处于一个既不明白自己的权利也不明确自己的义务的阶段。微博名人具有成为“意见领袖”的能力, 但需要加强对其媒介素养培育, 使之成为合格的意见领军人物。首先, 要树立其作为播者和受传者的双重责任意识, 坚守真实性原则传播信息。其次, 要拓展其自身新闻传播知识水平, 了解传播规律, 提高信息传递水平。最后, 要加强自律, 自觉丰富知识层次和社会认知力, 培养理性判断, 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 加强国民素质的基本教育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对学生的基础教育时期媒介素养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学校教育特有的制度化、强制性以及良好的持续性可以保证媒介素养教育的理念和内容得到较好的贯彻。家庭是青少年绝大部分媒介行为的发生地, 也是青少年受媒介影响的主要场所。要提高青少年的媒介素养, 让青少年成为独立的媒介使用者, 就离不开家庭的素养教育。家长应该在未成年人接触微博的过程中, 合理地督导和管理。家长和学生可以共同学会选择媒介、筛选信息, 建立应对信息流的批判反应模式, 提高对负面信息的觉察能力。

将微博媒介素养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互相渗透, 媒介素养教育可以在各个学科教育中渗透, 二者可以相辅相成。尤其微博的技术手段可以将文学、艺术等课程的范围扩大, 微博热点公共事件的采用可以使思想道德课更吸引人, 还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自我学习中更深、更广地积累学科知识。

(三) 加强对公众的专业素质教育

自媒体时代, 人人都是“记者”。我们要注重加强对公众的专业教育。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时, 我们应该如何取舍。在热门事件中, 我们要学会理智思考。注重培养自媒体人的专业素养是提高公众媒介素养的重要方法。可以充分利用自媒体的传播优势来提高公众的专业素养。利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 多渠道传播媒体的专业素养知识。营造良好的专业氛围。自媒体的发展速度迅猛, 国民的专业素养自然也不能落后。而如今正是两者脱节, 自媒体发展过程中才涌现出了诸多问题。

(四) 政府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提高新媒体的权威性

(1) 提升专业媒体、社会机构等权威部门微博媒介素养。我国的主流媒体尤其是各级党报及电视台作为党的“喉舌”, 应当积极承担起这一有益于社会前进发展的责任, 主动利用自身的传播优势和公信力推广这一教育, 充分调动自己拥有的媒介资源, 大力推广媒介素养的概念和内涵, 促成全社会对媒介素养重要性的认识。可以在微博中开设专门板块, 介绍和普及媒介素养知识, 一些专业媒体可以加入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展示媒介素养教育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 推广媒介素养教育实践的成功经验。例如, 新浪微博上的“人民舆情分析室”账号常常就微博舆论热点做出比较专业的解读, 为用户理性看待热点事件提供了专业视角。社会机构在微博中也很受社会关注, 如一些NGO组织的官方账号。社会机构要提高自身网络舆情的反应能力, 及时在微博反馈信息, 廓清事件, 展开互动, 为媒介素养教育提供一个可能的现实环境。

(2) 政府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为媒介素养教育提供政策支持。政府部门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担任“调解”的角色。各级政府应该为媒介素养教育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在法律法规中加入引导媒介素养提升的内容, 同时完善各项相关法规, 约束媒体及个人的传播行为, 保证媒介素养提升所需要的良好的社会环境。其次, 媒介素养教育的成功需要政府的持续关注和支持, 包括政策、资金支持及人才支持, 并积极推进社区的媒介素养提升活动, 使媒介素养走向大众。一是规范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微博应用的法律法规建设。二是提高政府公务人员的微博服务意识。三是建立微博的舆情监控与引导机制。四是对公务人员进行微博媒介素养的定期培训及纳入考核。

摘要:提高公民媒介素养, 已成为当下学界和社会普遍关注的新课题, 尤其是随着自媒体时代的来临, 网民面对微博上铺天盖地的信息冲击, 公民媒介素养的匮乏更是凸显无遗。自媒体时代的来临使受众不再是单向的信息接收者, 也成为传播者, 甚至承担起一个媒体的角色。自媒体平台的这种优势, 同时也是劣势, 对受众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也对媒介素养教育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

关键词:自媒体,媒介素养,微博

参考文献

[1]尼尔·波滋曼.娱乐至死[M].章艳, 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2]张彬.对自媒体的概念界定及思考[J].今传媒, 2008 (8) .

上一篇:给水管道施工难点分析下一篇:战略合作协议书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