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课堂教学设计

2024-06-01

信息课堂教学设计(精选8篇)

信息课堂教学设计 第1篇

《信息与信息处理》教学设计

一、学习者分析初一年级学生,经过小学信息技术的学习,已具备使用计算机进行简单的信息处理的技能,但是对信息这个概念理解模糊,对信息的处理过程了解得还不是特别清楚。

二、教材内容分析

1、本节的主要内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本节的主要内容为信息和数据,信息处理的过程以及计算机在信息处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学内容较少,作为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第一课,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信息和数据的含义信息处理的一般过程。难点:信息和数据的概念。

3、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信息与数据的含义(2)了解信息处理的一般过程

(3)了解计算机在信息处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

能分清信息与信息载体的区别及各种信息处理过程中的基本环节。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计算机在信息处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四、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内容全是理论性的知识,作为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第一课,在本节的教学中,应多引用实例,结合图片、视频的观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本知识,同时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本课以游戏引入新课,利用实例说明信息处理的五个基本环节;再通过视频的观看,使学生对计算机在信息处理中的地位、作用及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有了更感性的认识。

2、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引导学生观察“特警实用手势图”(学生看1分钟),1分钟后,教师关闭图形,用手势表达“我听到”,让学生说出手势中所包含的信息;然后教师在黑板上写下如下文字:“我看到你”,让学生根据黑板上的文字作手势。观察“手势图”并根据教师的要求用语言或手势将所接受的信息表达出来。用游戏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与数据引导学生说出刚才活动中师生之间使用了什么方式进行信息的交流(手势、文字、语言、声音、图形),由些引出信息的含义,“信息是特定的载体所承载的消息。它可以是手势、语言、文字、图像、声音等内容。”教师需强调信息是内容,而不是指传递方式。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包含“信息”和“数据”含义的内容,要求学生找出数据与信息的相同点与不同点。阅读教材,回答问题通过游戏,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了信息的含义。学生在理解了信息含义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很快就能理解数据的含义。

信息处理的一般过程

以“天气预报怎样得来”为例,结合相关图片,对从收集气象信息到形成天气预报的过程进行讲解。归纳实例中气象信息处理的过程。通过实例,让学生自我归纳出信息处理的一般过程。

计算机在信息处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播放一段关于信息技术的视频 观看视频通过视频的观看,了解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结识点学生回顾

3、教学评价填空题:信息的获取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教学资源

特警实用手势图、“天气预报怎样得来”的相关图片、视频

六、教学反思本课作为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第一课,要设法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需对学生已有信息技术水平进行调查,为后续教学内容的安排做好准备。

信息课堂教学设计 第2篇

这节课的内容为课本“信息技术入门”中“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初步认识,教材以两个活动主题为基础,然后以“知识与技能”的形式详细介绍了关于信息与信息技术的相关问题,旨在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充分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了解信息的采集与处理方法,这部分内容在全书中占据了主要地位,是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兴趣的基石,是引导学生走进信息技术殿堂的一块敲门砖。

信息技术的宗旨是让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去获取、加工处理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所以本节不仅是简单的将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教学内容与其他学科及爱国主义相结合,将一些世界名曲、名画、名作放于多媒体教学中,用一些相关的活动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获取信息,亲自体会信息的传递及获取,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增加了常识。

二、教学对象分析

初一新同学在小学已接触到计算机,并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操作,学习兴致较高,但基于他们年龄的特点,他们对理论性强的知识点不易理解,认识较为直观,另外由于个性差异,也使他们的认知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知识水平各不相同,形成了不同的层次。

三、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含义,了解信息的呈现形式,主要特征及信息的发展与应用。

2、技能目标:通过对信息的了解,能掌握信息的采集处理方法,并能以简单的方式获取和加工信息,提高个人的分析、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使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

五、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分层推进教学模式

六、教学手段:采多媒体教学网

七、教学策略设计:

根据教材分析及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分析,在教学中应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索,在任务的驱动下启发、引导学生主动触摸知识,教师总结指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以鼓励为主,分层教学,激发其学习兴趣。

1、情境设计:乐学、想学

生动、直观的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醒记忆中的有关知识、经验、表象,提高学生积极性,使学生想学乐学。

实例:学生在宋祖英的“爱我中华“歌曲旋律中走进课堂,不仅是一种享受,同时会产生疑问,声音从哪里来,为什么计算机会播放出声音,这样不仅会产生一种想学计算机的冲动,同时也会在歌曲的旋律中产生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产生一种爱国感,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

2、任务设计——使学生会学

通过任务设计,诱导学生思维,启发学生观察思考,促使学生自学教材,解决问题。任务分层设计,由浅及深,先易后难,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并注意与多学科的整合。

3、学生学习设计

(1)分组:教师按知识水平将学生分为4人一组,各组中有不同层次的学生 ,这样可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完成不同层次的任务。

(3)交流:小组之间,师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汇报自己任务完成情况,相互评价。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生交流、讨论、总结——教师归纳总结——巩固练习——师生评价——作业

八、教学设计

模式结构设计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导入新课

问题:

1、同学们听到了什么?

2、同学们看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听到了“爱我中华”的歌曲

看到了一张讽刺漫画,对学习产生兴趣

为什么上课会这样,我们要学什么?

导出本节课的任务是:信息与信息技术

设计意图:采用任务驱动,明确学习目标

明确学习目标:

1、理解信息、信息技术含义

2、学会收集、处理信息的方法

激发兴趣分组、分层自学

信息的含义(多媒体显示图片)

自学课本活动1,并思考:

1、你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些它们?

2、它们能告诉人们哪些内容?

3、这些内容可划分哪些方面?

4、这些内容是以什么方式表达出来的?

5、信息的含义是什么?

巡回观察,启发学生思考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情况布置不同层次的任务,要求学生自主学习,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体双主教学策略。

分组完成任务

以四人为一组,分层自学,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归纳总结

对学生的总结给予肯定和表扬,同时加以引导得出对信息的正确理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学习成果,使他们有一种成就感

每组代表发言

回答以上不同问题

模式结构设计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继续分层自学

信息的传递及获取

自学课本P5页,结合实践活动完成以下问题:

1、信息可通过哪些方式传递?

2、你是怎样获取信息?

3、什么是信息的载体?刚才的活动中,信息的载体分别是什么?

4、同一信息的传递方式唯一吗?不同的信息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传递吗?

5、信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同学们的实践活动,耳濡目染,亲身体会信息的获取与传递

实践活动:

1、看手中的一份关于2004雅典奥动会的一份新闻报道;

2、看一段关于2004雅典奥运会的资料片(女排决赛胜利时刻);

3、放一段关于奥运会的录音报道;

3、让学生现场发挥表演一些小品,表示一些体育运动并表达获得奖牌时兴奋

看课本并思考完成以上所提问题

归纳总结

1、对学生回答加以评价,并加以引导,使学生得出更准确的结论

2、以多媒体方式展示不同的信息传递方式,同时给学生严格区分信息与信息载体的区别:信息的表达方式本身是载体,它们所表达的内容才是信息。

3、信息的特征:载体依附性、共享性、时效性和可处理性等

设计意图:在同学们身临其境的感知抽象的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增强了对中国奥运的认识,并立志把女排顽强不息的拼搏精神用到自己的学习中。

通过自己的思考,回答以上问题,表达个人不同观点,得出总结

(1)信息是各种不同信号的集合;

(2)信息的传递必须依赖于载体;

(3)获取信息的不同途径(个人举例)

加深巩固

同步训练一(附)

在多媒体网络中出示同步训练一的内容

在学生得出结论后,进行纠正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同学们所学的理论知识

看课本,认真总结,分组讨论得出答案

层层推进

信息技术及利用

看课本P5—6页,并完成以下问题?

1、什么是信息技术?

2、思考自己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了信息技术?

3、知识提高:

阅读课本活动2,思考格林用到了了哪些信息技术,我们是不是也可以用到?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学习,由浅及深,从自己到格林,理解信息技术的运用,并增强为熟练使用信息技术而努力学习的计算机的信心

认真阅读课本内容,根据理论知识联系实际,思考总结自己在实际生活中看到用到的信息技术。

总结格林的信息技术运用

设想自己将来对信息技术的运用

模式结构设计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加深巩固

同步训练二(附)

网络显示同步训练二

设计意图:巩固理论知识,加深印象

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答案,加深理解 小 结

多媒体网络出示:

1、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

2、信息的特征

3、信息技术的运用

设计意图:使整节课,有序的呈现在同学们面前

通看课本,回想所学知识,形成一个理论框架

九、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小组成员相互评价各人完成任务情况,协作学习时对本组作出的贡献。

2、自我评价,对照本节课知识点,将自己的学习情况填写在表中,并交给老师,使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表格如下:

知识点

概念理解

是否掌握

通过什么方法掌握的 信息含义

信息传递、获取方法

信息技术含义及运用

十、课后作业

1、搜集传递信息的方法并举出实际运用的例子。

2、寻找自己生活中的信息技术运用实例。

3、将以上结论填入下表:

表一:

序号

设备名称

信息课堂教学设计 第3篇

关键词:新课改,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1. 前言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我国的教育改革带来了新的视野,为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新课标指出,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沿着本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学会如何获取、处理信息以及综合运用信息技术来分析、解决实际的问题。

2. 新课改理念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下面结合案例《信息及其特征》,具体分析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

2.1 三维目标结合

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要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在案例《信息及其特征》的教学设计中提出了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在知识与技能目标中提出了让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以及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中提出了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提出了让学生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三维目标的结合,是学科课程目标的框架,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

2.2 创设良好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基于信息技术的特点,学生容易对信息技术课产生兴趣,作为教师应抓住时机,加以引导、扶植、培养,使学生形成学习兴趣。在《信息及其特征》的教学中设计了学生朗读表演“海上求救故事”和“感觉剥夺实验”为学生开设了情景课堂,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情景课堂的开设,促进了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的愿望,让学生不再被动地学习,而是主动进行想象和思维,从而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2.3 选择教学方法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实施及学校计算机硬件设备的逐步更新,信息技术教师应利用好这些有利的因素,在秉承已有的教学方法上,进行有益而可行的教改探索。在所有方法中的任务驱动式是最受大家所喜爱的,我省的信息技术课教材就是基于这种教学模式所编写的,实践证明用这样的教学模式教学所达到的教学效果也较好。

在《信息及其特征》的教学设计中把学生分为了百战百胜队、真假难辩队、永不退色队、千锤百炼队、百变一身队,让学生通过完成不同的任务从而发现信息的不同特征。学生在生动具体的任务驱动下,积极地进行查阅、思考、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之间积极开展了相互协作,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真正培养了学生利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诸方面的素质。这是新课改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符合新课标要求的。

2.4 设计教学策略

2.4.1 在交往中快乐学习

快乐学习一直是学生最渴望的梦想,也是家长和社会所期待的。而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上的合作交流,给教学带来了清新的空气,给我们的快乐学习带来了希望。在《信息及其特征》的教学设计中“海上求救故事”、“感觉剥夺实验”、讨论信息的载体依附性和价值性特征时无不体现了师生的交流与合作,体现着快乐学习。

2.4.2 开展课堂多元评价

积极开展课堂多元评价是新课程所要求的,也是促成快乐学习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案例《信息及其特征》的教学评价中,不仅有对学生搜集信息这一任务的评价,还涉及了对小组的合作与交流的评价;不仅有对搜集信息结果的评价还涉及了对搜集信息过程的评价;不仅有教师评价还涉及了自评、互评等多种评价形式。这样的评价让每位学生成为了评价者和被评价者,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的同时又检测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2.5 优化媒体手段

作为一个在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较领先的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把自己的技术应用到教学中。在《信息及其特征》案例中使用了投影、课件、学校BBS论坛、在线提交学习网站等多种媒体手段。同以往的单一、枯燥的课堂教学相比,媒体手段的使用,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优化了课堂教学,形成了快乐学习。

信息课堂教学设计 第4篇

【关键词】新课改;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1.前言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我国的教育改革带来了新的视野,为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新课标指出,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沿着本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学会如何获取、处理信息以及综合运用信息技术来分析、解决实际的问题。

2.新课改理念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下面结合案例《信息及其特征》,具体分析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

2.1三维目标结合

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要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在案例《信息及其特征》的教学设计中提出了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在知识与技能目标中提出了让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以及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中提出了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提出了让学生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三维目标的结合,是学科课程目标的框架,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

2.2创设良好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基于信息技术的特点,学生容易对信息技术课产生兴趣,作为教师应抓住时机,加以引导、扶植、培养,使学生形成学习兴趣。在《信息及其特征》的教学中设计了学生朗读表演“海上求救故事”和“感觉剥夺实验”为学生开设了情景课堂,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情景课堂的开设,促进了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的愿望,让学生不再被动地学习,而是主动进行想象和思维,从而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2.3选择教学方法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实施及学校计算机硬件设备的逐步更新,信息技术教师应利用好这些有利的因素,在秉承已有的教学方法上,进行有益而可行的教改探索。在所有方法中的任务驱动式是最受大家所喜爱的,我省的信息技术课教材就是基于这种教学模式所编写的,实践证明用这样的教学模式教学所达到的教学效果也较好。

在《信息及其特征》的教学设计中把学生分为了百战百胜队、真假难辩队、永不退色队、千锤百炼队、百变一身队,让学生通过完成不同的任务从而发现信息的不同特征。学生在生动具体的任务驱动下,积极地进行查阅、思考、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之间积极开展了相互协作,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真正培养了学生利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诸方面的素质。这是新课改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符合新课标要求的。

2.4设计教学策略

2.4.1在交往中快乐学习

快乐学习一直是学生最渴望的梦想,也是家长和社会所期待的。而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上的合作交流,给教学带来了清新的空气,给我们的快乐学习带来了希望。在《信息及其特征》的教学设计中“海上求救故事”、“感觉剥夺实验”、讨论信息的载体依附性和价值性特征时无不体现了师生的交流与合作,体现着快乐学习。

2.4.2开展课堂多元评价

积极开展课堂多元评价是新课程所要求的,也是促成快乐学习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案例《信息及其特征》的教学评价中,不仅有对学生搜集信息这一任务的评价,还涉及了对小组的合作与交流的评价;不仅有对搜集信息结果的评价还涉及了对搜集信息过程的评价;不仅有教师评价还涉及了自评、互评等多种评价形式。这样的评价让每位学生成为了评价者和被评价者,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的同时又检测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2.5优化媒体手段

作为一个在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较领先的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把自己的技术应用到教学中。在《信息及其特征》案例中使用了投影、课件、学校BBS论坛、在线提交学习网站等多种媒体手段。同以往的单一、枯燥的课堂教学相比,媒体手段的使用,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优化了课堂教学,形成了快乐学习。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第5篇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内容为课本“信息技术入门”中“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初步认识,教材以两个活动主题为基础,然后以“知识与技能”的形式详细介绍了关于信息与信息技术的相关问题,旨在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充分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了解信息的采集与处理方法,这部分内容在全书中占据了主要地位,是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兴趣的基石,是引导学生走进信息技术殿堂的一块敲门砖。

信息技术的宗旨是让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去获取、加工处理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所以本节不仅是简单的将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教学内容与其他学科及爱国主义相结合,将一些世界名曲、名画、名作放于多媒体教学中,用一些相关的活动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获取信息,亲自体会信息的传递及获取,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增加了常识。

二、教学对象分析

初一新同学在小学已接触到计算机,并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操作,学习兴致较高,但基于他们年龄的特点,他们对理论性强的知识点不易理解,认识较为直观,另外由于个性差异,也使他们的认知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知识水平各不相同,形成了不同的层次。

三、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含义,了解信息的呈现形式,主要特征及信息的发展与应用。

2、技能目标:通过对信息的了解,能掌握信息的采集处理方法,并能以简单的方式获取和加工信息,提高个人的分析、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使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

五、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分层推进教学模式

六、教学手段:采多媒体教学网

七、教学策略设计:

根据教材分析及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分析,在教学中应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索,在任务的驱动下启发、引导学生主动触摸知识,教师总结指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以鼓励为主,分层教学,激发其学习兴趣。

1、情境设计:乐学、想学

生动、直观的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醒记忆中的有关知识、经验、表象,提高学生积极性,使学生想学乐学。

实例:学生在宋祖英的“爱我中华“歌曲旋律中走进课堂,不仅是一种享受,同时会产生疑问,声音从哪里来,为什么计算机会播放出声音,这样不仅会产生一种想学计算机的冲动,同时也会在歌曲的旋律中产生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产生一种爱国感,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

2、任务设计——使学生会学

通过任务设计,诱导学生思维,启发学生观察思考,促使学生自学教材,解决问题。任务分层设计,由浅及深,先易后难,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并注意与多学科的整合。

3、学生学习设计(1)分组:教师按知识水平将学生分为4人一组,各组中有不同层次的学生 ,这样可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完成不同层次的任务。

(3)交流:小组之间,师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汇报自己任务完成情况,相互评价。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生交流、讨论、总结——教师归纳总结——巩固练习——师生评价——作业

八、教学设计

模式结构设计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导入新课

问题:

1、同学们听到了什么?

2、同学们看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听到了“爱我中华”的歌曲

看到了一张讽刺漫画,对学习产生兴趣

为什么上课会这样,我们要学什么? 导出本节课的任务是:信息与信息技术

设计意图:采用任务驱动,明确学习目标

明确学习目标:

1、理解信息、信息技术含义

2、学会收集、处理信息的方法

激发兴趣分组、分层自学

信息的含义(多媒体显示图片)

自学课本活动1,并思考:

1、你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些它们?

2、它们能告诉人们哪些内容?

3、这些内容可划分哪些方面?

4、这些内容是以什么方式表达出来的?

5、信息的含义是什么?

巡回观察,启发学生思考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情况布置不同层次的任务,要求学生自主学习,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体双主教学策略。

分组完成任务

以四人为一组,分层自学,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归纳总结

对学生的总结给予肯定和表扬,同时加以引导得出对信息的正确理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学习成果,使他们有一种成就感

每组代表发言

回答以上不同问题

模式结构设计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继续分层自学

信息的传递及获取

自学课本P5页,结合实践活动完成以下问题:

1、信息可通过哪些方式传递?

2、你是怎样获取信息?

3、什么是信息的载体?刚才的活动中,信息的载体分别是什么?

4、同一信息的传递方式唯一吗?不同的信息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传递吗?

5、信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同学们的实践活动,耳濡目染,亲身体会信息的获取与传递 实践活动:

1、看手中的一份关于2004雅典奥动会的一份新闻报道;

2、看一段关于2004雅典奥运会的资料片(女排决赛胜利时刻);

3、放一段关于奥运会的录音报道;

3、让学生现场发挥表演一些小品,表示一些体育运动并表达获得奖牌时兴奋

看课本并思考完成以上所提问题

归纳总结

1、对学生回答加以评价,并加以引导,使学生得出更准确的结论

2、以多媒体方式展示不同的信息传递方式,同时给学生严格区分信息与信息载体的区别:信息的表达方式本身是载体,它们所表达的内容才是信息。

3、信息的特征:载体依附性、共享性、时效性和可处理性等

设计意图:在同学们身临其境的感知抽象的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增强了对中国奥运的认识,并立志把女排顽强不息的拼搏精神用到自己的学习中。

通过自己的思考,回答以上问题,表达个人不同观点,得出总结

(1)信息是各种不同信号的集合;

(2)信息的传递必须依赖于载体;

(3)获取信息的不同途径(个人举例)

加深巩固 同步训练一(附)

在多媒体网络中出示同步训练一的内容

在学生得出结论后,进行纠正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同学们所学的理论知识

看课本,认真总结,分组讨论得出答案

层层推进

信息技术及利用

看课本P5—6页,并完成以下问题?

1、什么是信息技术?

2、思考自己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了信息技术?

3、知识提高:

阅读课本活动2,思考格林用到了了哪些信息技术,我们是不是也可以用到?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学习,由浅及深,从自己到格林,理解信息技术的运用,并增强为熟练使用信息技术而努力学习的计算机的信心

认真阅读课本内容,根据理论知识联系实际,思考总结自己在实际生活中看到用到的信息技术。总结格林的信息技术运用

设想自己将来对信息技术的运用

模式结构设计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加深巩固

同步训练二(附)

网络显示同步训练二

设计意图:巩固理论知识,加深印象

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答案,加深理解

小 结

多媒体网络出示:

1、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

2、信息的特征

3、信息技术的运用

设计意图:使整节课,有序的呈现在同学们面前

通看课本,回想所学知识,形成一个理论框架

九、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小组成员相互评价各人完成任务情况,协作学习时对本组作出的贡献。

2、自我评价,对照本节课知识点,将自己的学习情况填写在表中,并交给老师,使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表格如下:

知识点

概念理解

是否掌握

通过什么方法掌握的 信息含义

信息传递、获取方法

信息技术含义及运用

十、课后作业

1、搜集传递信息的方法并举出实际运用的例子。

2、寻找自己生活中的信息技术运用实例。

3、将以上结论填入下表:

表一:

序号

设备名称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在这里,“事物”泛指一切可能的研究对象,包括外部世界的物质客体,也包括主观世界的精神现象;“运动”泛指一切意义上的变化,包括机械运动、化学运动、思维运动和社会运动;“运动方式”是指事物运动在时间上所呈现的过程和规律;“运动状态”则是事物运动在空间上所展示的形状与态势

从认识论视角看,信息是物质在相互作用过程中表达出来的内在逻辑的时空序,表现为实体态信息、运动态信息、基因态信息、反应态信息和思维态信息等五个层次。从本体论视角看,信息是标志物质间接存在的哲学范畴。信息与物质具有对等性,信息是全面的、浓缩的,是潜信息与显信息的统一。

信息化教学大赛信息化教学设计 第6篇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推动信息化教学不断发展,为了促进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信息化教学大赛应运而生。通过比赛,促进教师结合多种信息技术手段,改革教学模式。本文以高职护理专业内科护理课程中———糖尿病治疗为例,从教学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 4 个方面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并反思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高职护理;糖尿病治疗;教学设计

为了落实《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推动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自2010 年起,教育部开始举办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通过比赛,促进教师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同时更好地激发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本文以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教学设计赛项三等奖作品《糖尿病治疗》为例,从教学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 4 个方面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并反思存在的不足。教学分析

1.1 内容分析

本次比赛选择课程为护理专业核心课程———内科护理学,此为四大临床护理课程之一。选用的教材为“十二五”全国职业教育规划立项、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内科护理学》,内容选自第七章第四节:糖尿病病人的护理。结合执业护士资格考试大纲和实训指导内容,依

据人才培养方案,确定本次课程教学内容为糖尿病治疗,俗称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即血糖监测、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和健康教育。

1.2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护理专业二年级学生,他们已掌握了无菌操作技术和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对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十分感兴趣。但由于“五驾马车”中关于饮食运动量计算复杂、药物不良反应容易混淆、血糖监测注意事项多,而高职生计算能力差、操作马虎易出错,导致学习难度大、记忆困难。好在他们爱动手操作、喜社会实践、精通手机电脑、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可以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信息化手段,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掌握本次教学内容。

1.3 教学目标

1.3.1 知识目标

掌握根据血糖值进行糖尿病的饮食运动及用药指导。

1.3.2 技能目标

学会检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掌握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1.3.3 素质目标培养无菌操作观念,提升关心关爱患者的职业素养。

1.4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血糖监测的步骤和注意事项。教学难点:根据血糖值进行饮食、运动、用药指导。教学策略

基于临床护理工作岗位需求,采用案例教学法,以临床实际案例

为主线,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在师生共同讨论过程中,逐步明确糖尿病治疗的内容。将课堂设置为课前启化、课中深化、课后转化 3 个环节。课前启化:学生通过学习通平台、微课视频、动画等信息化手段进行自主学习并检测学习效果。课中深化:将理论与实训相结合,按“五驾马车”的顺序,利用同屏系统、手机 App、连连看小游戏等信息化手段依次完成“五驾马车”的学习。利用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凸显学生主体地位。课后转化: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梳理所学知识,并组织学生进入社区,服务老人、对接岗位,培养学生临床思维,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教学过程

3.1 课前启化

课前,将学习资源上传至学习通中,并通过学习通发布课前预习通知。学生接到预习通知后,下载观看血糖监测微课视频,并完成预习测试。学习通的使用拓展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丰富了学习的形式和内容。

3.2 课中深化

(1)案例导入。上课后,首先通过一个临床实际案例引入新课,学生边看视频边提取视频中的病史信息。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该病例为一糖尿病史 7 年的患者,因眼底出血拟手术治疗,术前测血糖高致手术暂停,现来内科控制血糖,既往口服二甲双胍治疗,效果不佳。教师设疑:对于该病例下一步该做什么?发起投票,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应该先进行饮食控制,这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不知道血糖

值高低,如何进行饮食控制?从而引入任务一:血糖监测的学习。

(2)任务一:血糖监测。首先观看血糖仪和采血笔使用动画,了解到使用血糖仪前要查看血糖仪与试纸是否匹配,采血笔要按正确方式组装采血针,使用完毕,应正确丢弃试纸和采血针头。接着教师利用手机同屏,将示范操作放大,学生可以细致观察操作的每个步骤,初步了解操作中需注意手指消毒并晾干,挤血从指根部开始等注意事项后,再让学生分组练习,熟悉整个操作过程,同组学生利用学习通进行操作互评,成绩计入总成绩。至此,已突破重点,达成技能目标。继续观看病例视频,教师设疑:现患者空腹血糖 8.6mmol/L,下一步该如何治疗?从而引出饮食运动治疗。(3)任务二:饮食运动。传统教学中,我们需根据患者身高体重计算 BMI,再根据 BMI 利用公式计算饮食运动量,本次课我们利用手机软件,输入血糖值,可自动分析血糖监测结果;输入患者病史资料,可生成个性化饮食运动方案,列出每日可摄取的主食量和运动推荐,还可根据每日可摄取的总热量推荐不同种类的食物份数,这样大大降低了学生计算的难度,解决了本次课的前两个难点。学生练习使用软件进行饮食运动指导,熟悉软件操作,并观看病例视频中护士如何对该患者进行饮食运动指导,与软件方案进行对比。(4)任务三:药物指导。教师设疑:患者经住院调控血糖,现血糖稳定可出院,如何进行出院带药指导?学生共同讨论之后,继续观看出院指导视频,了解到进行出院指导时,护士需向患者讲解出院带药的服用时间及不良反应等注意事项。这部分记忆内容较多,学生讨厌死记硬背。课上我们利用手机同屏请学生上台进行药物连连看

游戏,课后学生可在手机和电脑上进行游戏闯关,巩固这部分内容。如此解决第三个难点。(5)巩固总结。为了达到巩固提高的效果,大家一起观看课前录制的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血糖监测的视频,并与示教视频进行对比,找出患者操作中的错误之处,并进行讨论。总结出血糖监测易错之处:手指未消毒、消毒未晾干即采血,挤血位置错误,采血针处理错误,从而加深对操作注意事项的理解。接着,观看医院专家访谈视频,总结医院工作中进行血糖监测的注意事项以及饮食运动用药调整方案。让学生在校学习的同时,能联系临床实际,缩短进入临床实习的适应时间。最后,利用学习通进行在线测试,即时检测学习效果,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知识掌握情况,成绩计入总成绩。

3.3 课后转化

通过学习通发布作业,“五驾马车”中的最后“一驾马车”———健康教育,即为本次课的理论作业,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结构,为视频中的患者制定合理的健康教育方案,并将导图上传至学习通中。另一项为实践作业,学生跟随学校志愿者团队,走进社区,通过学习通直播为患者测血糖进行健康教育的过程。教师在线评价,学生在线观看并点赞。对于点赞最多的小组,给予“最佳团队”称号。最后将正确测血糖的视频上传至优酷,帮助更多人了解如何正确测血糖。

3.4 教学评价

本次课我们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形成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预习测试占 10%,操作及同组学生互评占 30%,课堂测试占20%,作业考核占 40%。4 部分成绩汇总生成本次课的最终成绩。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将理论与实训相结合,将学校、医院、社区及网络相结合,构建了一个理实一体、四位结合的信息化课程。达到预习可视化、操作可细化、计算可简化、记忆可趣化、拓展可深化的教学效果,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成绩,大大提升了学生学习满意度。使教学不仅面向学生,更是面向患者、面向社会、面向科技。但是,也暴露了一些不足之处,如数字资源库建设不完善,临床案例更新速度慢等,这些都是今后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参加此次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笔者认识到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能很好地达成“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目的,信息化教学并非信息技术手段的强行堆砌,而是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精心设计,精用及巧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和资源辅助教学,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信息化教学比赛推动了职业教育改革与创新,促进教师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主教学理念的形成,从而提升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

信息课堂教学设计 第7篇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生活在信息时代——信息》是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七年级《信息技术》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

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

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

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生:(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音乐依附于光盘,?? 师: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

生:(讨论)找不到。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齐)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而存在,信息依附的物体多种多样。师: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信息是必须依附某一媒体进行传播的,所以不能独立存在;文字既可以印刷在书本上,也可以存储到电脑中;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下来和传播出去,供更多的人分享,而“分享”的同时也说明信息可传递、可存储。

师:(课件演示)

1、载体依附性

(1)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2)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体。

(3)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特点。师:老师讲课中传授的信息能增长同学们的知识,广播传出的音乐能给大家带来快乐,下课的铃声能给大家带来兴奋。还有很多的信息,他们的存在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作用呢?

生:(齐)信息的存在有一定的价值性。师:(课件演示)2.信息的价值性。

(1)信息不能直接提供给人们物质需要,体现在两方面: ① 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

②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2)信息可以增值;

(3)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有价值。

生1:(疑问)信息可以增值,怎么理解呢?

生2:(回答)人们在加工信息的过程中,经过选择、重组、分析等方式处理,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使原有信息增值。

师:商场上某种产品供不应求,而产家知道信息后他们会大量生产该产品,说明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师:台风“维达”给我们带来的伤痕依然存在,有关台风“维达”的天气预报当时对我们十分有用,但是现在对我们还有用吗?

生:(讨论)信息的价值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就如:今天来讲,神六的圆满成功远比神一给我们带来的兴奋多。今天的报纸总比昨日的报纸好卖? 生:(疑问)书本中的科学知识会随时间的流失而变得贬值吗? 师:如果是理论知识几乎不会贬值,但如果是技术知识同样会随时间而变化,但所花的时间会比一般的信息长很多。

师:(课件演示)3.信息的时效性(1)信息的时效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有长或短)。(2)信息的时效性必须与价值性联系在一起。

师:(补充)因为信息如果不被人们利用就不会体现出它的价值,那也就谈不上所谓的时效性。也就是说信息的时效性是通过价值性来体现的。

师:老师讲课的声音只是一位同学听到吗?电视台播出的新闻只会被一位观众知道吗?

生:(齐)不是。

师:大家想一想,我们的周围还有那些信息是能够被大家所共同知道的?

生:(讨论)每位同学的相貌、教学楼的形状、树叶的颜色、汽车的形状? 看来所有的信息都是可以共享的,除非它不为人所知。师:(课件演示)4.信息可以共享 萧伯纳名言

(1)信息资源共享。

(2)信息可以被一次、多次、同时利用。(3)信息共享不会丢失、改变。思考:

1、师:同学们对以上的信息形态分析得很透切、独特。下面我们一起来思考:信息除了上面的特征之外还有没有其它特征;

2、信息的众多特征中,相对于物质能源,哪些是信息;实践题:课本第5页,作完后把答案上交到教师机:网;教学反思;这节课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参与讨论活动,教师引导;

一起来思考:信息除了上面的特征之外还有没有其它特征?(传输性、无色无味、概括性、可以识别、再生等)

2、信息的众多特征中,相对于物质能源,哪些是信息独有的?(共享性)

实践题:课本第5页,作完后把答案上交到教师机:网上邻居——>teacher——>所在班级文件夹。

信息集成教学设计 第8篇

《信息集成》是教育科学出版社高中阶段教材《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六章中的第一节。第六章内容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总结, 有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 本节内容操作性强, 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学生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学习, 知道了信息集成的一般过程, 并能使用Front Page制作简单网页。但学生的整体规划能力较差, 因此以小组合作形式制作主题网站, 让学生体验信息集成的一般过程, 也可让弱者参与到教学中, 加强参与意识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体验信息集成的一般过程;

掌握使用Frontpage布局、制作网页的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能够利用素材准确表达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分析设计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主题制作加深对乡情、亲情等情感的理解, 提高学生使用多媒体信息表达情感,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增强学生自信心、成就感。

【教学重点难点】

主题网页的设计与制作。

【教学方法】

学案导学、任务驱动与分组合作探究结合。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活动:通过大屏幕展示电脑作品比赛获奖作品。出示问题: (1) 网站制作目的是什么? (2) 每个网页的作用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总结:所有这些作品都有自己的主题, 而这些主题就是我们亲身经历的事或经常接触的。

学生活动:观看作品展示, 思考并分析讲座教师提出的问题, 自主回答。

设计意图:对要展示的网站进行精选, 使用主题明显的网站, 如表现亲情、介绍家乡、环境保护等, 让学生从这些网站中得到启发, 同时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2.教师活动:师生共同分析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主题网页, 找出网页的LOGO、导航栏、版权信息、文字和图片等, 了解网页的构成, 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观看网页展示, 并对网页构成进行讨论分析, 自主回答。

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网页的基本构成, 为制作网页打下基础。

◆订正学案复习巩固

教师活动:安排部分学生回答, 并通过网络教室展示答案。

学生活动:回答教师的提问, 展示复习成果。

设计意思:通过订正答案掌握学生暴露出来的思想和理论上的偏差并及时纠正, 为本节课的上机实践奠定基础。

◆讨论分析选定主题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确定本节课要制作网站的主题, 掌握选题时遵循的两个原则:从自己熟悉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从学习需要或当前发生的热点问题出发。主题选择要满足以下要求:

选题健康、富有朝气, 对学习和生活有帮助。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自主回答, 提出自己感兴趣的主题。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分析让学生体会主题的选定过程, 体验选题立意过程。

◆师生合作规划网站

1.教师活动:与学生共同分析, 确定网站的内容, 同时划分模块, 做到一个小组一块内容, 并在黑板板书网站结构图。

学生活动:针对主题进行思考讨论, 自主回答, 展示自己对主题网站的内容划分。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讨论, 使学生明确要制作的这个网站的整体结构和内容, 掌握规划网站的方法。

2.教师活动:分配任务, 让学生明白自己要做什么。

以小组为单位, 每个小组的所有成员都制作同一主题的一个网页, 组长负责协调, 具体要求:

每个网页都要有网站LOGO、导航栏、图片、文字、版权信息、超链接等。

页面元素布局合理, 主题突出, 颜色的搭配协调, 美观大方。

学生活动:观看黑板, 识记本节课的任务。

设计意图:通过任务分配让学生明白自己这节课要做什么, 提出明确要求, 使学生在做的过程中知道要达到的目标。

◆合作探究一小组讨论实现网页框架设计制作

1.教师活动:通过大屏幕投影任务: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确定网页结构, 并使用Frontpage软件制作出框架图:提出要求:页面素材布局合理、主要素材主体地位突出。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要巡视指导, 帮助学生解决难题, 纠正偏差。

学生活动:组长组织小组讨论, 确定本组所制作网页的结构, 并在学案上画出草图。然后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协助下, 根据学案操作提示, 用Frontage完成网页结构图的绘制。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确定网页框架结构, 可以达到以强带弱的目的, 强化学生对网页设计的理解, 而以小组为单位既可以加强学生的组织管理, 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能力。让学生去探究, 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2.教师活动: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己小组设计并制作的网页结构图。并统计每个小组完成的人数, 折合成完成率记入小组评价表。

学生活动:组长组织组员进行组内评价, 选出制作最佳的作品, 被选出组员展示自己制作的网页结构图, 演示自己的制作过程, 并介绍各部分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和教师点评, 达到统一网站风格的目的, 锻炼学生的组织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去当小老师, 向其它同学讲解探究结果,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合作探究二小组协作完成主题网页的制作

教师活动:通过网络教室下发课前准备好的素材到学生机桌面, 提出网页制作的要求:主题突出, 颜色搭配和谐, 页面美观。

学生活动:在组长的组织协调下, 根据学案合作探究, 将网页素材插入到页面内, 完成网页的制作。

设计意图:通过网页素材的插入, 使学生掌握网页的制作要领, 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作品展示评价提升

1.小组评价

教师活动:安排组长进行小组评价, 统计每个小组网页完成的人数, 并折合成完成率记入小组评价表。

学生活动:各组组长组织各组组员对本组作品进行评选, 根据素材与主题的切合度, 颜色搭配是否合理, 所选素材能否准确体现主题等几个角度, 评选出本组最佳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评价, 使教师了解每个小组对相关内容的掌握情况、组长了解各个组员的掌握情况, 而通过与别人的作品相比对使组员了解自己的不足和长处, 实现信息素养的共同提高。

2.班级评价

教师活动:班级优秀作品展示, 教师通过网络教室全班展示每个小组的最佳作品, 每个小组的组长给作品打分, 计入小组评价表。

学生活动:由各小组选出的最佳作品作者介绍自己的创作意图和体现主题的方法;其余小组的组长给展示者打分, 评选出本节课制作最好的作品。

设计意图:以班级展示的形式, 让学生了解优秀作品的设计意图和方法,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3.自我评价

教师活动:要求学生根据学案的自评表, 结合展示的优秀作品, 进行自我评价。收取最佳作品并进行整理, 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网站。

学生活动:学生结合学案自评表进行自评, 并根据本小组最佳都展示的作品, 修改自己的作品。最佳作品的作者根据小组长打分评选出的最好的作品修改自己所制作的网页, 使所有网页风格统一, 然后通过网络教室将自己制作的网页上交。

设计意图:通过自评找出自己与别人的差距, 找到努力的方向。将所有的最佳网页收集, 使之成为一个网站, 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巩固练习

教师活动:通过大屏幕出示本节课的巩固练习。

学生活动:学生完成学案巩固练习部分, 回答提问。

设计意图:强化对知识的理解, 将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落到实处。

◆课堂总结

教师活动:展示合成后的主题网站, 然后根据小组评价表总结各个小组的表现情况和学生总体表现情况, 提炼升华:网站的作用是从不同的方面全方位的展示主题, 使浏览者对网站主题有明确和切身的感受, 体会并理解作者的感情。

上一篇:思想汇报-2011两会思想报告下一篇:店铺转租合同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