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nss课程作业论文

2024-09-10

gnss课程作业论文(精选7篇)

gnss课程作业论文 第1篇

课程作业、论文要求

A.《连锁与超市经营》:作业、讨论、调研及论文、课程案例收集40%、大论文40%

1)实训:走访参观当地一家连锁经营企业,利用互联网了解其发展的历史,并分析该企业的经营现状,以及在经营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据此完成一份不少于800字的调研报告。

要求:按照所给出的毕业论文格式写(不需要写英文摘要部分)、打印版; Ps:10月20号之前交

2课程论文:《试论连锁经营企业的物流竞争力》40%

要求:按照所给出的毕业论文格式写(包括英文摘要部分),不少于3000字、打印版、ps:第10周交

要求:两人一小组制作ppt并进行报告,每组大概20到30分钟的报告时间

B.《毛概》:按照之前给的模板、要求,以小组合作形式接着完成大二第一学期做过的那份社会调查。Ps:第8周交

C.《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写读书心得体会。可选书籍:《活法》、《解读中国经济》、《马云说》、《李开复自传》……

要求:个人上交一份手写版的读书报告(心得、体会),再以小组形式制作一份ppt;

Ps:国庆后交

D.《质量管理》:

1.前言 2.公司简介 3.产品介绍 4.战略管理 制作ppt 5.竞争优势 6.客户群 7.质量管理 8.财报分析9.结论

gnss课程作业论文 第2篇

(二)学习目标:

1、要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不能只从个别词句

来理解,而必须从整体上去获得完整的理解。

2、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思想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区别开来。

3.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应当坚持全面的观点并准确把握、评价大学生价值观的原则,不能让其变化脱离于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念与发展方向。基于这样的观点,透过复杂的大学生价值观现状看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本质和主流,我们可以得出基本结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在对待国家利益、个人利益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原则要求上,既有符合的一面,又有不符合的一面。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功利主义倾向,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客观反映。非功利价值观与功利价值观都是人类本质需求的两个方面,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借助功利价值的调节与杠杆作用,承认功利价值观有其合理的、符合社会发展的、进步的一面;又要克服张扬功利价值观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和不符合社会主义精神价值的一面,克服与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主导价值观相矛盾的一面。正因如此,决定了我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去把握和调控大学生价值观的变化,使其变化与社会主义的原则和社会主导价值观相一致。这是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

(三)学习内容:

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毛泽东思想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这一过程大体上可分为开始萌芽、初步形成、走向成熟、继续发展和曲折发展等多个时期。

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开始萌芽。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

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发展而达到成熟。解放战争时期和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毛泽东思想继续得到发展。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思想也在曲折中得到发展。2.毛泽东思想发展的特点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人在如何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来解决中国革命实践中的问题上,曾出现过两种错误倾向: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毛泽东思想是在同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的;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使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的民族特点和民族形式,成为指导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3.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主要包括:(1)将中国资产阶级区分为买办资产阶级〈即大资产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指出前者是革命的对象,后者是革命的动力。前者以不同的帝国主义集团为背景,后者具有两面性。

(2)科学分析了中国农民阶级及其各个阶层,指出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和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确立了工农联盟的思想。

(3)指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内容,农村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基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

(4)指出“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加上中国共产党的自身的建设,就成为中国革命的“三个主要的法宝”。

4.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依据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所造成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治条件,从中国实际出发,形成了关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1)创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学说。

(2)制定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采取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制定了逐步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具体政策。

(3)提出了走中国自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想,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

(4)创立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为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对经济体制改革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思想观点。

(5)提出了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

6、确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和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任务,提出了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以及一整套“同时并举”和“两条腿走路”的经济建设方针。

此外,毛泽东还提出了社会主义可能分为不发达和比较发达的两个阶段的设想,提出了“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的思想与和平解放台湾的倡仪。

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在革命军队建设上,毛泽东规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规定了党指挥枪的原则,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强调实行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实行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的原则;在军事战略上,毛泽东提出了以人民军队为主干,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建立农村根据地,进行人民战争的思想。他还提出了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并总结出著名的“十大军事原则” ;新中国成立后,他又提出必须加强国防,建设现代化革命武装力量和发展现代化国防技术的重要指导思想。

5.关于政策和策略的思想: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是革命政党一切实际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必须根据政治形势、阶级关系和实际情况及其变化来制定党的政策,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实现自已对同盟者的领导,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 一是率领被领导者向着共同的敌人作坚决斗争并取得胜利,二是对被领导者给予物质利益,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给予教育。

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 : 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基于这一基本观点,毛泽东提出过许多具有长远指导意义的重要思想。如 : 关于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它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要实行政治和经济的统一、政治和技术的统一、又红又专的方针;关于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实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关于知识分子在革命和建设中具有重大作用,知识分子要同工农相结合的方针。

6.关于党的建设的学说 : 着重强调了从思想上建设党,经常注意以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概括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并把这三大作风作为我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提出了“团结—批评—团结”、“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等正确处理党内矛盾的方针;创造了“整风”这种进行思想教育的形式。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又多次提出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反对官僚主义

(四)学习重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和内容

(五)学习疑难以及处理方法:毛泽东思想的内容比较难以理解.处理方法,在课下问问老师,同学们之间的交流讨论,到图书馆借阅书籍,同时上网上查找资料。

(六)学习方式及其交流方式:课堂老师讲解,课下完成课余作业,同学之间讨论完成。

(七)学习方法:

一、要准确把握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基本

二、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思想《概论》课程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思想性的特征。我们在学习《概论》的过程中,一定要有严肃认真的态度,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和观点,坚持把坚定正确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放在首位。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学习《概论》课的基本方法。

三、要切实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概论》课还具有鲜明的理论性和知识性的特征。理论联系实际不仅是学风问题,而且是学习本课程必须遵循的基本方法和根本要求。

四、要将书本知识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概论》课还具有较强的现实性或实践性的特征。学习《概论》课,不但要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而且还要重视社会实践活动。

五、要坚持社会教育与自我修养相结合的原则。《概论》课是一门思想政治教育课,其目的在于帮助大学生理解和掌握中国革命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总的方针政策,确立科学社会主义信仰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立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因此,一方面我们需要接受社会教育,如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日常报刊杂志影视作品方面的宣传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另一方面,更要注重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社会教育、理论知识学习和他人的帮助,只有通过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相互促进,融为一体,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才能真正成为自己思想的组成部分和行动指南。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自我修炼、自我教育,理想信念才能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

六、要勤于思考,经常讨论多做练习。在学习《概论》课的过程中,要勤于思考,经常讨论,就是要求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对不懂的问题,对社会上各种各样的问题要多动脑筋思考,多想想为什么;通过相互间经常讨论,可以取长补短,弄清是非,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八)学习资源书目推荐: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毛泽东思想文集

(九)学习评估:在其中学到了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有三个方面

第一: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实事求是的第一项内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第二项内容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第三项内容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路线 :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这是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包括 :

1、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觉地为人民谋利益,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出发。

2、一切向人民负责,把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当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3、相信群众能够自已解放自已,根据群众的需要和觉悟,团结、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自已的利益而奋斗,而不是少数人发号施令或包办代替。

4、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群众路线的又一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共产党最基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在贯彻群众路线的过程中,必须实行领导与群众相合,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

实践课程作业之

学习

学院:体育学院学号:姓名:刘亚专业:体育教育

gnss课程作业论文 第3篇

GNSS-RTK作业时需避免外界的影响, RTK传输数据链本身是一个影响。RTK的作业距离受到周围电磁环境等的影响。RTK定位时需要通过功率为25W的电台将基准站接收机的实时观测数据传输给流动站接收机, 这就要求基准站与流动站之间不能有大的障碍物, 所以基准站要架设得尽量高。对观测站的位置也有要求, 具体如下所述: (1) 空间部应无障碍物 (截止高度角10°以上) 。 (2) 附近不能有手机信号发射天线、电视发射塔、雷达电视等强电磁辐射源, 这些强电磁辐射源距离接收机要大于200m。 (3) 为了利于电台的作业距离, 基准站最好选在地势相对较高的点上。 (4) 测点选在地面稳固, 易于点保存的位置。

2 导致RTK测量发生粗差的原因

2.1 初始化错误

(1) 发生原因:未能正确确定模糊度。

(2) 产生后果:导致所有观测结果发生较大偏差。

2.2 模糊度未保持错误

(1) 发生原因:未正确探测或修复基准站及流动站载波相位数据中的周跳。

(2) 产生后果:导致保持失败后的所有观测成果发生较大偏差。

3 RTK质量控制的方法

整周未知数是在RTK野外通过初始化过程实时计算出来的。因为初始化过程会产生各种误差, 实际观测中有可能会导致解算出来的整周未知数结果不可靠或不正确, 致使观测的整个RTK测量全部偏离正确的位置。实际工作中只有进行质量控制才能确保实际观测的RTK成果的正确性。

3.1 重测比较法

这种方法要求初始化成功后, 先对附近已测过的1~3个RTK点进行重测, 根据现场比较结果来判断这次的初始化是否可靠。确认正确后, 再开始RTK观测。因为采用在已测的RTK点上进行重测比较, 所以应该测1~2个快速静态点来对第一条RTK测量链进行质量控制。也可以对附近其他已知点采用重测比较法来判断本次初始化是否正确可靠。

3.2 快速静态比较法

这种方法是在外业采用GNSS-RTK测量, 再采用快速静态观测的方法采集一些特征点, 对这两种不同作业方法的成果精度进行比较, 通过比较分析来判断RTK成果是否可靠。快速静态观测需要基准站和移动站同时记录观测数据 (RTK作业基准站不记录数据) 。根据基线的长短确定的观测时间通常为5至10分钟, 采样间隔可以采用RTK的采样间隔。

使用这种方法进行内业处理, 并对快速静态观测的成果和RTK的成果进行比较, RTK测量成果质量控制的资料包括△X、△Y、△H坐标差等要素。

在外业测量时, 可以每条测量链观测1~2个快速静态点也可以每天测3~6个快速静态点。

3.3 电台变频法

电台变频法要求每个基准站都用各自不同的频率发射差分改正数据, 并在测区内建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准站。通过电台的变频开关来选择接收不同的基准站发射的差分改正数据来完成流动站的RTK观测, 达到通过电台切换在同一点得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准站的RTK成果。电台变频法的质量保证就是通过比较多个RTK成果来进行判断。

这种方法要求流动站的电台能够换频或有多个不同频率的电台备用, 并且基准站的数量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优点是可以实时地对某个RTK点进行质量控制。

3.4 穿线比较法

这种方法不同于重测比较, 是通过重新布测一条RTK测量链来完成某一部分测区的RTK观测, 通过重测一条RTK测量链来对成果进行质量控制。新布测的这条RTK测量链贯穿整个作业区 (该作业区内每一条RTK测量链上取一个RTK点, 组成新的一条RTK测量链) 。判断该测区内全部的RTK测量链是否有质量问题是通过比较这条测量链的RTK成果。

与重测比较法比较, 穿线比较法的优点是一次可以检查多条RTK测量的成果质量, 缺点是实时性不高, 所以穿线比较法一般适用于对RTK测量成果进行质量检查。

4 GPS-RTK测量成果的检验

随着RTK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 对RTK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 在外业工作时也需加强对RTK成果的检核力度。常采用的方法如下: (1) 测量已知点, 进行比对检验; (2) 多次测量同一点来检验; (3) 测量已知基线长度, 进行比对检验; (4) 设两个或多个基准站对同一点进行比对检验。

摘要:不同类型的GNSS接收机RTK定位都有各自的出厂精度, 可据此估算RTK定位的精度。作业时应该选择精度高的控制点来求转换参数, 并且保证被选择的控制点均匀地分布在整个作业区, 这样才能保证流动站的测量精度, GNSS-RTK作业的精度与测区内已知控制点的等级和个数有关。本文对RTK质量控制的方法和导致RTK测量发生粗差的原因进行分析。

关键词:GNSS-RTK,测量精度和可靠性,质量控制粗差

参考文献

[1]中国行业标准.全球定位系统 (GPS) 测量规范[S].北京:测绘出版社, 1992.

[2]高小六.GNSS定位测量[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 2013.

[3]李天文, 等.GPS原理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4]魏二虎, 黄劲松.GPS测量操作与数据处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

[5]周建郑.GPS定位原理与技术[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 2005.

[6]周立.GPS测量技术[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 2006.

gnss课程作业论文 第4篇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导师制;项目导向;教学体系

一、前言

测绘专业实践性强,与各行业基础建设工作联系紧密,在人才培养上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以适应现代社会对高职人才培养的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引进现代学徒制的教育模式。现代学徒制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的深化和创新,它将传统的学徒培训方式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由企业和学校“双元主体”共同承担教育责任,学校教育为企业教育提供理论基础、训练行业通用的基本技能,在教学内容体系设置上应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理论和实践的融合性。

二、高职院校GNSS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GNSS测量原理及应用》课程是高职测绘专业的核心课程,包含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目标是培养学生在大地测量、工程测量、地籍和房产测量等诸多专业领域的通用、实用型技术能力。由于多种原因目前高职教育《GNSS测量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

1、《GNSS测量原理及应用》课程理论较深,是一门多学科相互渗透交叉的学科,而高职学生基础较差,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内容整合的课程,理论知识过于繁杂、理论和实践教学间的衔接不够缜密,导致教学重点不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2、虽然现在很多高职院校都进行了项目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改革,但由于师资力量不足、班容量超标课程体系构建不够完善等因素,使学生的实践能力依然不足。

三、实施性教学计划与开放性课程体系的改革

基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的《GNSS测量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在理论教学上以“适度、够用”为原则,尽可能通过实践教学带动理论知识学习;设置来源于测绘生产企业的典型项目并细化各项目的具体任务,训练可迁移的基本技能和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依托导师制教育模式,在课程教学中合理运用“一对一、多对多”的“师傅式”培训教学可使学生“身临其境”测绘典型生产项目和工作过程,理论教学更加有针对性和实践性。具体课程设计思路如下:结论:本文结合导师制和项目教学法探索《GNSS测量原理及应用》课程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体系和课程设计,培养了学生依托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实践中训练了可迁移的基本技能;在课程教学中合理运用“一对一、多对多”的“师傅式”培训教学可促进现代学徒制教学达到实质性效果,解决了因班级容量大、师资力量不足而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的状况。

学术论文写作课程作业要求 第5篇

1.认真查找、收集、阅读资料,拟定学年论文选题及提纲。

2.要求选题恰当,观点鲜明,思路清晰,并提供中英文选题、中英文摘要、英文提

纲、及国内外参考文献。

3.格式规范,默认字体,小四字号,打印并装订。

4.作业于第9周,即4月25日下午课后交齐,请各班学委清点作业并按学号排序。

逾期做缺考处理,不予学分。

范文如下:

A Study of Irony in Pride and Prejudi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eech Act Theory

言语行为理论视角下《傲慢与偏见》中反讽的研究 级号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pragmatics, many linguists begin to focus their attention on a new discipline—literary pragmatics, in which speech act theory enjoys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This thesis is intended to make a detailed analysis of irony in Jane Austen’s Pride and Prejudice, on the basis of Speech Act Theory.It reviews approaches to irony in both literary and linguistic fields,elaborates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irony and speech act theory, presents previous literary criticism on Jane Austen’s irony in Pride and Prejudice,and finally makes a case analysis of the feature in the fi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eech act theory.In the light of the studies mentioned above, this thesis draws on Austin and Searle’s speech act theory in the case analysis of irony in Jane Austen’s Pride and Prejudice,to affirm the feasibility of applying pragmatic theories,speech act theory in particular, in literary studies.

Key words:Speech Act Theory, irony, Jane Austin, Pride and Prejudice

【摘要】

随着语用文学的快速发展,许多语言学家开始将其研究目光投向一门新兴学科一文学语用学,在该学科中言语行为理论得到广泛的运用。本文以言语行为理论为理论基础,就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的使用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本文回顾了从文学和语言学角度分析反讽的理论研究,详细阐述了反讽与言语行为理论之间的关联,回顾了关于简·奥斯汀的反讽艺术及其在《傲慢与偏见》中的运用的文学研究和批评,最后本文就《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运用进行了言语行为理论视角的个案研究。鉴于以上几点,本文运用Austin和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对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进行了个案研究,以求验证语用理论,特别是言语行为理论,在文学研究方面的可行性。

【关键词】

言语行为,理论反讽,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

Outline

Introduction

1.Irony

1.1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Irony

1.2 The Classification of Irony

1.2.1 Verbal Irony

1.2.2 Situational Irony

1.2.3 Dramatic Irony

2.Speech Act Theory

2.1 Austin’s Speech Act Theory

2.2 Searle’s Speech Act Theory

3.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AT and Irony

3.1 Indirect Speech Act and Irony

3.2 Sincerity Principle and Irony

3.3 Illocutionary Force and Irony

3.4 Perlocutionary Effect and Irony

4.Analysis of Irony in Pride and Prejudice

4.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Pride and Prejudice

4.2 Jane Austen and Her Irony

4.3 Irony in Pride and Prejudice

4.4 Speech-Act-Theoretic Analysis of Irony in Pride and Prejudice

4.4.1 Macro Ironic Speech Acts

4.4.1.1 Literal Irony(Ironic Narration)

4.4.1.2 Structural Irony(Dramatic Irony)

4.4.2 Micro Ironic Speech Acts

4.4.2.1 Assertive Irony

4.4.2.2 Directive Irony

4.4.2.3 Commissive Irony

4.4.2.4 Expressive Irony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Bibliography

Amante,D.1981.The Theory of Ironic Speech Acts[J].Poetics Today,V01.2,No.2,Narratology III:Narration andPerspective in Fiction, PP.77-96.

Austen,J.2003.Pride and prejudice [M].New York:Bantam Dell.

Austin,J.L.1962.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Brown, R.1980.The Pragmatics of Verbal Irony [A].In Shuy, R.& Shnukal,A(ed.).1980.

Clark, H.&Gerrig,R.1984.On the Pretense Theory of lrony [A].In Gibbs,R.W.&Colston,H.L(ed.).2007.

Copeland,E&McMaster, J(ed.).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Jane Austen [C].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Cuddon,J.A.1 998.A Dictionary of Literary Terms and Literary Theory[M]. Blackwell Publishing.

Hancher,M.1 977.Review:Beyond a Speech-Act Theory of Literary Discourse

[J].MLN,VoL 92,No.5,Comparative Literature,PP.1081-1098.

Haverkate,H.1990.A Speech Act Analysis of Irony[J].Journal of Pragmatics,14,pp.77-109.

朱小舟,2002,《傲慢与偏见》中的微观反讽言语行为[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第4期,第15-18页。

gnss课程作业论文 第6篇

【摘 要】作业应该成为孩子巩固知识、快乐实践、创新的园地。教师应该引入现代教育理念,构建人文交互性作业评价机制,形成一套适合新课改的作业设计理念与方法。

【关键词】语文作业 设计 新课改

作业设计是教学工作中的基本环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主要载体。教师布置适当的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语文作业设计的探索对于教学实践的深化和教学理论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作业数量过多,形式单一,机械重复,往往是抄写生字词,解词造句写作文,反复写写要求背诵课文的篇章或段落,甚至连课后一些供理解课文内容之用的思考题也让学生抄抄解答。这种陈旧的作业设计和练习,虽然在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方面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弊是远远大于利的。

第一,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爱玩,可大量的作业充斥了他们课外活动和自由生活的时间与空间,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有的甚至造成精神萎靡不振,产生厌学情绪。第二,学习的兴趣被埋没。大量机械重复的作业包袱使学生个性得不

到发展,特长得不到培养,智能得不到及时的开发,势必对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潜能和创造智慧造成极大影响。第三,作过多的作业造成学生疲于应付,结果是书写越来越潦草,形成作业习惯、书写态度与作业质量的恶性循环。多年来,语文课外作业单调枯燥,缺乏弹性,偏重书本,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这种封闭、僵化的作业模式,严重违背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极大的伤害。

针对以上情况,改革作业结构、方式、内容,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势在必行。现阶段,我们提倡的“减负增效”的内涵不应只是减少作业量,而更重要的是学生的独立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为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作业设计,为学生长远考虑,让学生愿学、乐学,学有所值。

二、新课程理念下语文作业设计的原则

1、提升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实效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这是基于语文作业设计的基础性上提出的更高一个层次的要求。因此,作业的效果不仅是体现在对于基础性知识的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发展,进而为他们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

好的作业不仅能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激发学生的探索激情。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作业设计的趣味性和生活性

在作业的形式上下工夫,增加语文作业的趣味性和探究性,让学生体验乐趣,感受成功。

3、注重作业设计的实践性,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课程改革的目标也做出了规定:要改变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语文作业设计的几个类型

经过教学实践,我设计了以下几种学生感兴趣的、符合素质教育需要的、以促进学生能力发展为主的多元化作业类型。

(一)阅读与写作

1、模仿写作。借助范文指导小学生进行仿写,能激发小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发展创造思维能力。在仿写时,要精心选择具有明显特征且具有价值的精彩片断。

2、联想写作。要求小学生根据原文的叙述,合理推敲故事的发展趋向,这样形式的练笔,能够培养小学生想象的完整性和完美性,把小学生的想象引向纵深。如《滥竽充数》

结尾写南郭先生只好偷偷地逃走,像这种滥竽充数的人逃跑后又会怎样呢?这就给小学生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对此,可让小学生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续写。

(二)课外阅读

新课标强调:培养小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注重课内和课外的有机结合。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立足课内,注目课外,拓展性布置课外阅读作业,开阔小学生视野,帮助小学生积累语言,提高小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1、开展预习性的课外阅读。让小学生围绕课文内容查找相关的资料,进行探究性的阅读。这样既可以提供背景知识,帮助小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认识,又在阅读、加工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参与了阅读实践。

2、与课文内容结合开展课外阅读。这种阅读是在小学生学完课文后,延伸性地阅读有关资料,参与语言实践。这些教学环节的设计,是从小学生心理特点入手,将语言文字,内化为自己的言语表达需求,使小学生在阅读中产生强烈的表达欲,从而实现语言与精神共生的目的。

(三)体验探究

《新大纲》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

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因此,我经常设计做做类型的作业,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学生看重的并不仅仅是结果,更看重的是体验的过程、探究的过程和从中悟到的创新学习的原理和科学的精神。

(四)再现情境

对于那些意境很美的课文,教师可以采取画图的办法布置作业,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动手画一画,再现课文的情境,让学生从画图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小学生直观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对色彩鲜艳的事物特别感兴趣,教师布置一些涂涂画画的作业,让学生在画中学,学中玩,无疑会有好效果。再现情境作业不仅加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还充分运用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实际画图的能力,达到了身心互动、手脑并用的训练效果。

(五)进行表演

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表演,通过表演,再现课文情景,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表演类型作业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表演能力。

语文教学只有超越课本、超越课堂,引导小学生走向现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作业1 第7篇

摘要: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本文在分析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选择主要因素建立中国城镇居民消费计量模型。通过EVIEWS软件的实证分析,可以看出城镇居民的消费性支出与其收入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同时居民的储蓄对消费也有很大程度的影响。据此,并提出了相关促进重庆市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的一些政策取向。

关键词:居民消费;可支配收入;储蓄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今世人瞩目的成就,国内生产总值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随着改革的深入, 特别是1998 年以来, 政府机构精简, 行政事业单位缩编, 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增多,使人们感觉到收入的持久性受到了威胁, 与此同时, 实际消费支出负担结构也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未来的住房、医疗、子女教育费用将大部分由个人负担, 而且, 住宅价格、医疗费价格、教育费用上涨速度之快超过多数家庭收入增长速度。消费市场疲软,这种状况已制约了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要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必须找出影响消费的关键因素,才能对症下药。重庆市作为中国最年轻的一个直辖市,重庆直辖和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力地推动着重庆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一个地区的消费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扩大城镇居民的消费也不可避免的成为推动重庆经济增长的一项重要手段。因此,通过对影响重庆市城镇居民消费的因素的分析,作出相关政策建议,刺激消费促进重庆市的经济增长。

二、文献综述

经济学中关于消费理论的分析主要有绝对收入假说、相对收入假说和恒常收入假说。绝对收入假说理论的提出者是凯恩斯,他在《通论》中关于消费函数的论点主要有:消费支出取决于收入的绝对水平;平均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即收入越高,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越小;边际消费倾向大于零而小于一"。凯恩斯谈到的消费函数是截距型:C=f(y)=a+by,其中y表示收入,a表示自主消费,b表示引致消费。a是同收入无关的的必须的消费,b表示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的消费,作为边际消费倾向在通常情况下b的值小于1。这种建立在心理规律基础之上的绝对收入假说是以偶然的观察为判断的依据,凯恩斯认为他的假说与理性的消费者行为是一致的。

詹姆斯·杜森贝里提出了相对收入假说,认为人的消费行为具有强烈的模仿性和追求更高生活水平的倾向,人们在消费方面总是力图向别人看齐,收入在长期内是不断增长的,消费与收入的基本关系是成比例的,即长期消费函数为c=b*y。杜森贝里认为,短期内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是c=a+b*y,如果经济在长期趋势中稳定地持续增长,消费支出将按一个固定的比率稳定增长,即c=b*y。但由于在经济增长的长期过程中,国民收入会随经济周期而相应地出现大起大落,人们对消费的态度也会变动,消费与收入的函数也会在长期、短期和稳定中变化。

米尔顿·弗里德曼在1957年出版的《消费函数理论》一书中提出了恒常收入假说,认为消费与收入的基本关系是恒常消费Cp取决于恒常收入Yp,二者之间存在着固定不变的比例关系:Cp=b*Yp。恒常收入假说不包含与长期相对应的短期消费函数,因为这一假说中恒常收入与恒常消费之间存在着固定不变的比例关系。但现实收入与消费同恒常收入与消费并不一致,存在着暂时收入与暂时消费,所以,可以从恒常收入消费函数推导出描述现实的消费与收入之间关系的周期的消费函数。即恒常收入假说也是提供了一种能把经验的短期消费函数和经验的长期消费函数协调起来的假说或理论。

三、理论分析

在现实生活中,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如收入水平、商品价格水平、利率水平、收入分配状况、消费者偏好、家庭财产状况、消费信贷状况、消费者年龄构成、制度、风俗习惯等等。但考虑到样本数据的可收集性和重庆市经济的实际情况,选择了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人民币储蓄年末存款余额、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作为影响消费的主要变量。GDP 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也是世界银行划分高收入、中等收入、低收入国家的主要标志,一般来说,人均GDP 高的国家,表明该国经济实力强, 人民消费水平高, 同时在中国,居民消费是在国内生产总值经过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后形成的, 由此选择了人均GDP;储蓄是指可支配收入中未被消费掉的部分, 两者之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过度储蓄会直接减少市场上的有效需求,并在货币市场上产生收缩效应,使商品市场长期低迷,可见储蓄和消费息息相关;根据日常观察和统计研究都表明, 当前可支配收入水平是决定一个国家消费的核心因素 , 因此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入选毫无疑问;商品的价格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促成居民消费心理的因素。

四、模型的设计与数据来源

根据上述分析,选择人均消费水平(Y)作为被解释变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X1)、人均人民币储蓄年末存款余额(X2)、人均可支配收入(X3)、商品零售价格指数(X4)作为解释变量。以重庆市1985年到2005年的来源于《重庆统计年鉴2006》的指标数据(见附表)为样本,根据样本数据作出被解释变量(Y)和解释变量X1、X2、X3、X4之间的 散点图:

于是得到以下一般模型:

Y=aX1+bX2+cX3+dX4+Ut(其中Ut为随机扰动项;a、b、c、d为待估参数。)

五、模型的求解、检验

利用EVIEWS软件,用OLS进行初次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得方程如下:

Y = 0.1112*X14.6572*X4 + 541.1243(0.6032)(-2.4603)(6.1044)(-1.4088)(1.4547)R2=0.9981 F=2591.563 DW=1.6811(一)经济意义的检验

从经济意义上来说居民消费会随着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即与之呈正相关;同时会随着商品价格和储蓄的增加而减少,即与之呈负相关;截距项说明不受 其他因素影响而发生的必要消费。各参数值意义明确,除X4不符合凯恩斯经济理论中边际消费倾向在0与1之间的绝对收入假说外,其他三个指标大小和符号都符合实际,没有明显的错误。

(二)计量经济的检验

1、多重共性检验

(1)通过经济意义的检验和统计推断的检验,可以认为解释变量间存在多重共线性。建立相关系数表

相关系数表

从表中数据可以发现X1、X2、X3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2)找出最简单的回归形式

Y = 0.8785*X1 + 686.4273

Y = 0.9568*X2 + 1686.2959

Y = 0.8572*X3 + 136.8570

Y =-156.8597*X4 + 20532.8942

可见,居民消费受可支配收入的影响最大,与经验相符,因此选Y = 0.8572*X3 + 136.8570 为初始的回归模型。(3)逐步回归

将其他解释变量分别导入上述初始回归模型,寻找最佳回归方程。

第一步,在初始模型中引入X2,模型拟合优度提高,参数符号也合理,变量也通过了t检验;

第二步,再引入X1,拟合优度仍然很高,但X1的参数不能通过检验。

第三步,去掉X1,引入X4,虽然拟合优度略有提高,但X4的参数未能通过t检验。

第四步,去掉X2,引入X1,拟合优度仍然很高,但X4的参数还是不能通过t检验。

从第二、三、四步表明X1与X4是多余的变量。同样还可以继续验证,如果用与X3高度相关的X1替代X3,则X1与X2、X4间的任意线形组合,对X4来说也一样不能达到以X2、X3为解释变量的回归效果。因此,居民消费函数应以Y=f(X2、X3)为最优,拟合结果如下:

Y =-0.1135*X2 + 0.9507*X3 +11.2616

2、异方差性的检验 残差图形分析法

E2不随xr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不存在异方差。

3、序列相关性的检验

自相关检验,设定模型为:lnYt=a+blnX1+clnX2+dlnX3+flnx4+u 判定时间序列是否存在自相关现象。

采用D-W检验,检验U的自相关性。由Eviews软件分析得:

DW值为1.100418。在a=0.05下查表得Du =1.37 Dl=1.10。dw>dl,所以不存在自相关。

4、单位根检验及协整

Lny序列的ADF检验

由检验结果可知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t检验统计量绝对值小于临界值,表明lny序列是非平稳列。

Lnx1序列的ADF检验

由检验结果表明lnx1序列是非平稳列。

Lnx2序列的ADF检验

由检验结果表明lnx2序列是非平稳列。

Lnx3序列的ADF检验

由检验结果表明lnx3序列是非平稳列。

Lnx4序列的ADF检验

由检验结果表明lnx4序列是非平稳列。

为了得到lny、lnx1、lnx2、lnx3、lnx4的序列单整阶数,用Eviews软件做ADF检验,结果如下:

Lny调平稳

Lnx1调平稳

Lnx2调平衡

Lnx3调平稳

Lnx4调平稳

由上式调平衡结果可知在5%显著性水平下单位根检验的临界值大于t检验统计量的值,表明lny、lnx1、lnx2、lnx3、lnx4序列不存在单位根,是平衡序列。为了分析lny、lnx1、lnx2、lnx3、lnx4是否存在协整关系,对它们做回归,然后检验回归残差的平平稳性,以lny为被解释变量,其他为解释变量,用ols回归方法估计回归模型,结果如下:

估计和回归模型为: lny=-0.0681+0.069lnx1-0.069lnx2+1.012lnx3-0.039lnx4(-0.09445)(0.4004)(-0.8287)(4.3312)(-0.2281)R2=09975 DW=1.1004 检验回归残差的平稳性,DF检验结果:

从结果上看,残差序列不存在单位位根,旧平稳序列,存在协整关系。把回归式中误差项e看作均衡误差项。误差修正模型为:

△InY=a+b△InX1+c△Inx2+d△InX3+f△Inx4+jE+z 分别得到Y、X1、X2、X3对数的差方序列

DY=InYt-InYt-1 DX1=InX1t-InX1t-1 DX2=InX2t-InX2t-1 DX3=InX3t-InX3t-1 DX1=InX4t-InX4t-1 以DY为被解释变量DX1,、DX2、DX3、DX4、E为解释变量,回归结果如下: 利用Eviews软件可:

得到误差修正模型为: DG=-0.0306++0.3040df+3.8e+m(-1.1957)(6.0811)(0.0446)R2=0.7830 DW=1.9283 得到误差项估计和系数为3.80。

六、政策建议

在上述模型建立与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重庆市经济实际,提出如下刺激消费、推动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一)提高居民收入是关键

经济理论和居民消费模型都表明,要刺激消费, 最重要的是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从而增加人们对未来的信心。

10(二)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从企业保障制度向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目的是为居民建立更为安全、规范、覆盖面更广的保障制度,特别是个人帐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的社会保障资金管理办法可以使居民更好地解除住房、医疗、养老、失业救济等问题的后顾之忧。(三)扩大社会投资

在经济不景气、市场疲软时,适度扩大投资, 不仅直接增加对投资品的需求, 而且有部分的固定资产投资将转化为消费资金, 间接扩大对生活消费品的需求。(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重庆市目前新的经济增长点主要是指住宅业、教育产业、信息通讯业、旅游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社区服务业等无污染、低能耗、低物耗、适合重庆市生存和发展的产业。(五)积极开拓农村市场

占人口70 %的农村居民所拥有的市场潜力是不言而喻的。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构成的差距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根本无法消除的,这种消费差距就蕴育着巨大的市场空间。

(六)合理调整市场利率

市场利率的调整必须与心理预期相结合。中华民族一直崇尚节俭, 所以时间偏好率的值比较高, 导致以往的降息对刺激消费的作用并不大, 只有在降息的同时, 辅以其它的措施(如前所述), 调整居民的心理预期, 才会增加即期消费。

参考文献:

[1] 李恩辕,商有光.计量经济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 李春艳,张景富.影响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因素分析及对策.当代经济研究.[3] 重庆统计年鉴2006.[4] 董锐, 黄漫宇.论收入分配结构调整对扩大消费的影响.商业时代.[5] 杨天宇.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影响消费需求的实证研究.消费经济.[6] 刘江丽, 赵峰.消费函数理论的新发展.教学与研究.[7] 张圣兵.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与中国的消费和就业机制.南京经济学院学报.[8] 孙艳, 蔡杰.中国消费函数理论研究综述.统计与决策.[9] 任天飞, 肖彦花.消费函数理论的发展及在中国的运用.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1 [10]百度网站 [11]中国知网 [12]维普咨询

[13]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附录:

年份

人均消费支出

人均GDP 人均人民币储蓄年末存款余额 人均可支配收入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上一篇:把字句改被字句下一篇:中小学美术教学的基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