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写作教学范文

2024-09-10

小学写作教学范文(精选9篇)

小学写作教学 第1篇

小学作文教学,不知什么时候,流于形式。教师没有系统的讲解与评价,学生抄袭蔚然成风,没有自己的观察,没有自己的思考,没有自己独特的感触,疲于应付作文,简单机械。背范文成了小学生作文的终南捷径,以至于写了几年作文之后仍然不会写作文,一写作文就头疼,内心打怵。针对小学生作文难的现状,以下是一点关于小学作文教学的点滴思考,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更希望老师们,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实际,不断学习借鉴,不断反思,探索出适合自己的一套作文教学的路子。

一、以读促写

没有阅读就没有写作,写作好的学生往往都是喜欢读书的学生。所以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对喜欢读书的学生进行鼓励。

一是精读课本,二是泛读或精度部分课外书。精读课本,也就是我们平时的阅读教学,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课外阅读是阅读教学的延续,获取知识、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升华情感,无形中提升语文素养,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对于课外阅读,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学段及学生年龄特点适时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要充分利用好读书笔记。三年级以上写读书笔记,每周至少两次,一定要提高质量,每次必须批阅。笔记的内容要丰富,可以是好词佳句、精彩片断、读书心得等。家庭作业适当布置读书内容,低年级家长陪读,每天不少于十分钟;中高年级家长监督阅读,每天不少于三十分钟。在家里家长签字并简要写上读书评语,学生到校后,教师要及时检查与反馈,多表扬,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加强国学诵读,通过家庭作业、双休作业、寒暑假作业等形式,时时做好国学诵读,充分利用好“国学经典系列校本教材”,按周次安排,步步推进。

上好每周一节的阅读课,老师要充分备课,教给学生阅读的知识,及时评价、鼓励,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由教师逼学生读转化成读书是学生的一种学习习惯。

阅读课上,可以是读书方法指导,可以是必读书目赏读,可以是学生读书感悟交流,可以是学生推荐自己喜欢的书,可以是师生共同朗读或背诵精彩段落,可以是学生静静的或出声的自由朗读。总之,阅读课是抛出去的一块砖,引来遍地翡翠;是春天的一缕风,吹绿整个读书的原野。

二、以说促写

上好“交流评说”这一作文环节,鼓励学生多说,说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获,写作素材首先直接来源于自己的生活。例如说观察到的景物,要从形状、颜色、动态等方面去说。例如说熟悉的人,要从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入手,关键是做好启发、引导、点拨。

三、以改促写

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所以我们要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从审题立意、选取材料、布局谋篇,从字词、句子、修辞以及新鲜的富有创意的语言等方面进行提炼、修改。作为修改,可以自己修改、同桌互改、教师评改等方式有机结合。

每个学期,要有那么几节修改作文课,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能学习借鉴同学们作文的优点,亦能指出同学们作文的不妥之处。并且使学生作文能够常态化的互相交流。

四、以评促写

通过自评、互评等方式,扬长避短。通过评价,既发现自己的缺点,又发扬自己的优点,同时树立写作的信心,教师要以鼓励为主,增强学生写作的兴趣,自愿作文、自能作文。

五、小学生作文体裁归类及其简要特点

(1)写人叙事:写人重点是写出人的品质、特点,注意外貌、语言、心理、动作等方面的描写引导,把人物写活写丰满。叙事重点是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人与记事的文章要注意一点,都会写到人和事,但是侧重点不一样,所以布局谋篇也不一样,例如开头,写事的一般要点出事,而写人的一般要点出人。)

(2)写景状物:重点是抓住景物的特点写。

(3)读(观)后感:读后感由读和感两部分,“读”要抓住要点,简洁概要;“感”要独特丰盈是重点,详细具体,并且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有理有据。行文上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前半部分是读,后半部分是感,一种是读和感交叉进行。

(4) 想象:想象不是胡思乱想,而是要有一定的根据,这个根据就是实际。想象,是理想中的而眼前又不能实现的合乎科学规律的未来。

小学写作教学 第2篇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对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写作水平是集中体现小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能否让小学生通过写作表达出对某件事情的真情实感,是检测其语文教学成果的重要标准。笔者就小学语文写作技巧教学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一、小学语文写作技巧教学现状

1.重视写作技巧却忽视写作材料的收集。

新课程标准改革之后,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内容上更加开放,教学模式也逐渐由教师主导转变为学生主导,开放的学习内容和环境给了学生更大的空间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从而写出更加生动形象有活力的作文。然而教师在交给学生写作技巧的同时,却忽视了对写作材料的收集,虽然学生懂得如何将写好一篇作文,但是由于没有更多生活经验、知识和资料素材的积累,真正写作起来却面临着非常大的困难,这成为当下语文写作技巧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

2.学生仍然不适应开放式的写作技巧训练。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小学语文写作技巧的教学逐渐趋于开放,小学生能够在开放的环境下自由的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是这种开放式的,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却无形中对小学生的写作技巧提升形成的压力。因为开放式的教学环境,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学生的写作技巧训练模式更加抽象,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起来非常吃力,无所适从,就会出现“谈文色变”的情况,因此很多学生不爱写作,甚至惧怕写作,对整个语文水平的提升形成很强的负面影响。

二、提高小学语文写作技巧教学水平的途径

1.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写作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在有限的认知水平和自控能力之下,兴趣就成为吸引他们学习和进步最重要的因素。对于小学生来说,任何新鲜事物都可能会引发他们的好奇心,教师应该懂得利用这一点,通过向学生展示多种多样的事和物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来提高他们的写作技巧。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多样课内课外活动,让学生对写作技巧教学形成良好的印象,再通过将教学内容融入到游戏活动中,帮助学生自然而然的吸收知识和营养,可以在活动过程中设置问题,例如,怎样准确生动地表达出整个活动的过程,按照什么顺序写,有没有达到各种逻辑的统一等等,通过不断的练习达到由表及里的影响作用。

2.重视写作技巧与写作素材的双重积累。

目前小学语文写作技巧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师注重对技巧的传授,对于如何从现实生活中收集更多的写作素材方面的教学却很少,学生不懂得如何将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和生活的真情实感融入到写作中,就算懂得再多的写作技巧也是徒劳,而只有辅助以日常写作素材的积累,才能促进学生写作技巧的不断进步,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为了帮助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教师可以通过日常活动中学生行动的细节,进行重点强调,引导学生的思维路线向周围环境中的小事物转变。其次,对活动中细节的描述应与写作技巧联结起来,例如,可以让学生复述整个活动中的某个部分,询问学生复述的逻辑思路,是按照空间顺序还是时间顺序,是采用倒叙还是插叙更加合理等,学生有了兴趣,懂得观察日常的生活,才能够积极地学习写作技巧,才能提高写作质量,达到两者的相互促进,和谐统一。

3.教师要在写作技巧教学上起主导作用。

新课标虽然倡导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但是对于小学生的写作技巧教学上,一味地放任学生自由发展,学生自身难以形成整套的逻辑系统思维,虽然懂但却不会运用写作技巧,会对学生的整体发展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依然需要教师的主动引导,需要教师对写作技巧与素材的融合进行指导,在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下,给予学生想象力更大的发挥空间,同时指导学生形成整套的完善的写作技巧,学生写作技巧体系的完善,也是教师写作技巧教学水平提高的体现。

三、总结

小学语文写作技巧教学是改革新时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关系到语文整体教学水平的高低,关系到学生未来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通过对小学语文写作技巧教学的改革,改变部分学生“谈文色变”的心理状态,提高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整体思想文化素质的提升,才能为小学语文教学做出更大的贡献。

小学写作教学 第3篇

一、注重英语词汇的积累

常言道,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词汇是英语写作的基础, 没有丰富的词汇积累便无法进行写作教学, 教师首先需要重视英语词汇的学习和积累, 丰富学生的词汇量。词汇积累的方法有很多。最为普遍的是看图记单词。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些图片, 然后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学习和记忆单词。例如, 教师拿出了一张小姑娘唱歌的图片, 指导学生学习girl、sing、happy等词语, 并且让学生针对这一画面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进行组词造句, 很多学生经过思考便写出了诸多句子, 如“The girl is singing. She is good at singing. She is very happy. She has long hair and big eyes. She is my best friend, I always like playing with her.”等等。通过图片教学, 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 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 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

二、鼓励学生进行课内课外阅读

英语教材是练习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等最好的教材, 但是仅仅通过课本向学生讲解和传递的知识十分有限。除了教材之外, 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课外阅读, 向学生推荐一些比较好的课外读物, 例如《疯狂阅读》、《小学双语周刊》、《英语角》以及《小学英语周报》等等, 从而帮助学生积累词汇、优美句型, 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 开阔学生的视野, 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使学生能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西方文化和风俗习惯。每个学生的喜好和兴趣不同, 他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选择课外阅读书籍和作品。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适当辅导和帮助的基础上, 还可以鼓励学生养成独立阅读的好习惯, 并针对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和个性特点设置一些课外阅读作业。例如,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 应该减轻学生的阅读压力, 要求学生在一周内尽量选择200个单词左右的课外英语文章进行阅读, 而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 则可以适当地提高阅读要求, 将一周阅读的词汇量增加到400字以上。阅读书籍和内容可以不做限制, 无论儿童读物, 还是期刊杂志都可以当做阅读材料。同时, 为了督促学生完成阅读量, 教师还可以制定阅读表格, 让家长帮忙进行进行监督, 并签字。另外还可以鼓励学生专门准备一个小本作为阅读笔记, 记录和摘抄一些优美的句型、文章等, 并运用英语来写出自己的读后感, 从而间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三、提供写作案例要求学生进行仿写

小学生英语水平有限, 对于写作格式和结构也缺乏了解, 在这种情况下, 仿写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最为基础和有效的途径之一。在小学英语写作的课堂上, 教师可以以教材的文章为范本, 对课文结构和内容进行详细讲解, 然后要求学生以教材文章为范例进行仿写。要求学生模仿课文的写作样式, 不仅能够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加深印象和理解, 而且还能够向他们提供写作素材。例如, 以译林版新教材英语5A Unit 4 Hobbies为例, 文本是以Mike为叙述者, 先介绍了自己的兴趣爱好, 然后介绍了朋友们的兴趣爱好, 呈现了“like doing...”, 这样也引出了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的不同形式。在学完这个文本之后,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模仿文本, 写两篇小作文:My hobbies及My friend’s hobbies。这样很多学生就能够充分借鉴并引用文章中的句型进行遣词造句, 并合理安排自己的文章, 对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的使用有更深入的理解。这种仿写模式极大降低了学生的写作难度, 减轻了学生的写作压力, 深受学生的欢迎, 容易使学生产生自信心, 提高对英语写作的兴趣和热忱。

四、引入情境教学法

把情景教学法引入写作教学, 不仅可以创设生动的课堂, 同时还可以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这对语言的学习极为有利。教师可以从细微入手, 如通过对一幅画、一则寓言、一个故事的描述, 激发学生的童真、童趣, 创设这样的情境有助于学生对语言材料的理解, 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五、构建完善的写作评价机制

学生在完成英语写作时, 教师需要对其文章进行批改和评价。构建完善的写作评价机制, 对学生的文章进行合理评价, 能够使学生及时认识到自己写作中的不足和优点所在, 帮助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文章, 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值得注意的是, 教师对作文的评价和评语能够对学生的写作产生很大的影响, 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评价, 多采取鼓励性语言, 对于学生的进步表现予以表扬和肯定, 以便强化学生的成功体验, 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写作中去。

小学写作教学 第4篇

一、写作前的准备

叶圣陶提出动笔之前准备得充足与否,决定着写作的难易。准备功夫够了,要写就写,很是自然,无所谓难。准备功夫一点儿都没有,或者只有一点儿,拿起笔什么都得从头做起,写作当然就难了。那学生在写作之前要做些什么呢?

1.要有所积蓄。写作是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积蓄,充实的生活是好作文的源泉。学生要想写好作文,必须要有所积蓄。叶圣陶为学生发现生活的美,提供了两个方法。“在实际生活里养成精密观察跟仔细认识的习惯,是一种准备功夫。在实际生活里养成推理下判断都有条有理的习惯,又是一种准备功夫。”学生在写作之前,应学会认真仔细地观察和有条理地推理,进而为写作准备所需的积蓄。

中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写作的起步时期,让他们凭空就写出一篇文章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我在教学中年级孩子写作前会事先布置孩子们去做一做这件事或者提前观察要写的事物,做到心中有数。这样第二天教学作文的时候,孩子们就不会觉得无从写起,无话可写了。例如我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的习作一时,就提前布置孩子们回去做一件事,可以是第一次洗碗,第一次煎鸡蛋等。三年级开始,孩子们就要正式写作文了。这对孩子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特别是想象力和语感比较差的孩子。因此,事先做过一遍这件事,第二天在老师的指导下再开始把这件事写清楚就会简单得多。事实证明,第二天在我的指导下,回去认真做事的孩子都能把如何做这件事写清楚,这是一个好的开头。

2.形成正确的语言习惯。写作是说话的延续,所以一个正确的语言习惯对写作有着重要的作用。叶圣陶认为正确的语言习惯包括两个方面:语言和自己的心思一致;遵从约定俗成的语言规则。怎样才能形成正确的语言习惯呢?

首先,学生“锻炼语言习惯要有恒心,随时随地地当一件事做,正像矫正坐立的姿势一样,要随时随地坐得正立得正才可以养成坐得正立得正的习惯。”学生在了解语汇的含义和掌握语句的脉络,熟悉语汇和语汇意义上的搭配之后,要坚持自觉地要求自己,不说一句不完整的话、一句让人不明白的话、一句乱加虚词的话,慢慢地形成正确的语言习惯。

其次,“听人家的语言,读人家的文章,对于锻炼语言习惯也有帮助。必须特地留意人家怎样用词,怎样表达意思,留意考察怎样把一篇长长的语言顺次地说下去。”学生吸取别人的长处,避免别人的短处,无形之中形成正确的语言习惯。

二、写作中的方法

1.想清楚了再写。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想清楚了再写,总比写完之后,大量修改来得好。那“什么叫想清楚呢?为什么要写,该怎样写,哪些必要写,哪些用不着写,哪些写在前,哪些写在后……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有了确切的解答,这才叫想清楚。”又因为写作思路与思考的思路差不多,所以学生在写作之前,要养成列提纲或打腹稿的习惯。

2.从短小文字练习,有感就写。叶圣陶在《木炭习作和短小文字》这篇文章中,用美术学生的基础练习——木炭习作练习引出学生写作应多注重短小文字的练习。短小文字可以是小品,随笔,速写,特写等等。其练习的要求很简单:学生看到什么,心中有什么,就把它写出来,能够让人家看明白即可。这样的练习不仅能提供大量的写作素材,还可以培养学生写作手感。

3.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修改文章不是什么雕虫小技,其实就是修改思想,要它想得更正确,更完美。”学生要养成写完一篇文章之后,看几遍,读几遍,并自觉修改的好习惯。其中的“读“也可以是默读。写作是说话的延续,如果学生读自己的文章读得顺当,则语言文字就使用得流畅妥帖,也就是意思流畅妥帖,这就是一篇“通”的文章。

三、命题以学生为主体

叶圣陶认为写作如说话一样,其根源是发表的欲望。命题作文虽稍违背这一原则,但一方面为了防止学生虽有欲望而懒得发表,或者打算发表却又懒得在技术上用工夫;另一方面,为让学生养成自觉发表自己积蓄的习惯,他认为定期的命题作文虽不自然,但还是要用它的。

但对于命题,叶圣陶要求“教师命题的时候必须排除自己的成见与偏好;惟据平时对于学生的观察,测知他们胸中该当积蓄些什么,而就在这范围之内拟定题目。”教师在平时要注意观察学生,多和学生沟通,确定学生都有什么积蓄,进而选定写作题目。学生在看到教师出的写作题目时,能有写作的欲望,甚至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然后利用阅读课上和以前写作课上教师讲授的表达技巧,自然地写出文章。

四、注意评改学生作文的方法

对于批改作文,叶圣陶向来主张要“多就少改”,以增强学生写作的信心。关于教师批改作文的具体方法,叶圣陶提出了以下几种方法。

1.当面改作文,即教师当着学生的面批改。叶圣陶先生非常赞赏这种方法,他说:“给学生改文,最有效的办法是当面改。”面批既可以“提起笔来就改”,还可以跟学生共同念文稿,遇到需要改的地方就停住,向学生提问,如“这儿怎么样”之类,让学生自己去考虑。

2.常态批改法,即平时使用较广泛的批改方法。当面批改作文虽有效,但由于班级人数太多,不能经常使用。叶圣陶就提出“把全班的文稿改好,按期给学生评讲指导。只要评讲得当指导切要,而且能使学生真正领会,深印脑筋,当然也是有效的办法。

小学写作教学 第5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055-01

写作能力是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但传统写作教学效率不高,弊端甚多,却是不争的事实。传统写作教学的弊端之一是认识上的模糊。将小学生写作等同于作家文学创作,盲目地追求所谓“写作方法和技巧”,这样教出来的学生能写比较规范的文章,但文章大多缺乏灵性、缺乏创意,且造成部分学生“望文生畏”、“弃文不学”。针对传统写作教学的弊病,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关于写作”中明确指出“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天空,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主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甚至对一些必要的写作知识的教学与写作能力的培养,也被视为“旧传统、旧观念”,简直到了“谈虎色变”的地步。小学写作教学中是否需要适当渗透写作知识?笔者在写作教学改革实践与研究中形成如下看法:

1.激发写作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年来形成的教师出题,学生写作的模式,使学生的写作变成纯粹的被动应付。没有创作热情,哪里有好的作品!文学作品的故事性强,学生读后有创作冲动。教者教读课文时,利用学生的创作激情,抓住有“写头”的地方巧妙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进入作品中去,去推断事情的发展;进到人物内心世界,去揣度人物心理;鼓励学生进行大胆表述;激发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

2.观察是写作的基础

2.1注意平时积累,做生活的有心人。生活的积累是写作的源泉,就象罗丹所说的“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缺少发现。”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到大中去陶冶美的性情,到生活中去发现美的事物。只有生活丰富多彩,热爱生活的人,他的思想才会活跃,感情才会丰富,才可能写出感人的文章。

2.2留心观察,善于捕捉事物特征。正如毛泽东指出的:“一棵树的叶子,看上去是大体相同的,但仔细一看,每片叶子都有不同。有共性,也有个性,有相同的方面,也有相异的方面。”因此,要注意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使他们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善于找出同类事物千差万别的个性和特征。

2.3注重阅读,丰富间接生活积累。生活的直接积累对写作是十分重要和有意义的,但人的精力和经验总是有限的,而且往往受着时间、空间的限制,不可能任何生活都直接参与、直接体验。因此,要培养学生善于阅读的好习惯,因为大量的知识要从书本中来获得。同时,使学生养成写阅读笔记的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只要大量阅读,善于积累,同样可以从中获得对生活的丰富感受,提高生活的认识。

3.分析题意,提炼素材

没有材料或材料不足,自然写不好文章。但有了材料如果不精心选材或选材不当,仍然也写不出好文章。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的能力。

3.1审明题意,选取材料。材料是为主题服务的,因此,在选择材料前,必须要明确文章的体裁及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我们有些学生往往不舍得割舍材料,有用没用一起上,这样就会造成“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结果。所以,在写作文章时,首先要明确主题。在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注意分析课文题目,培养审题技能以外,还可采用一些具体,培养学生概括、提炼的能力。如,让学生把自己作文的中心思想浓缩为一句简短的文字,即提炼出“主题句”。采用这种浓缩法,对提高学生审题立意的技能,是十分有益的。其次,要选取典型材料,即那些反映事物本质、有代表性有说服力的材料。同时,还应注意材料的真实性和可信性。

3.2立意要深刻,创意要新颖。无论何种体裁的文章,都需要通过材料烘托主题。因此,看一篇文章是否成功,首先就要看作者是否是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对生活是否有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见地,即立意要深刻。其次,在立意深刻的基础上,还要看作者的创意是否新颖,即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见解,所抒发的感受,不落俗套,否则人云亦云,则没有新意。因此,在写作训练中,应拓宽学生视野,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在文章中体现自己的独特性,这样就会抓住读者,给人一种新鲜醒目的感觉。要做到创意新颖,关键是写作的角度要新。因为现实生活丰富多彩,客观事物纷繁复杂,人物千姿百态,即使是同一生活现象,同一人物或同一景物,只要是观察者的角度不同,就会表现出不同的侧面。因此,角度新也就是立意要新,观点要新,构思要新。

4.张开想象的羽翼。想象力是学生阅读和写作中不可缺少的能力。阅读中,有想象的积极参与,可更好地发掘作品中的美,可增加文章的深度,丰富文章的神采,加强文章的感染力。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与写作训练的分割,使得学生的想象力受到禁锢,值得一读的文章极少,学生习作没有实实在在的内容,不是不切实际的虚构生活,就是依样画葫芦地翻版范作;很少能读到鲜活的东西。教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在有“写头”的地方,用“续貂”的形式激活学生思维,启发学生联想,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5.注重表达能力的培养

作文能力应包括认识生活和反映生活两方面的能力。认识生活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能力,而反映生活则需要准确的表达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方式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5.1课堂上进行口头表达能力训练。学生表达能力的体现,首先表现在是否有敏捷的思维和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训练口头表达能力是不能忽视的。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是多种多样的。

5.2采用多种方法,训练学生书面写作能力。写作训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无论哪种方法,目的都是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它包括观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小学生口头作文写作教学 第6篇

口头作文有其独特的优势,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对这种形式加以重视。

首先,口头作文具有“复合学习”的优势,它将语文学科的基本要求听、说、读、写融为一体。“说文”的过程,也是“听文”的过程,要听出说文的“关节”,听出审题、立意、选材、构思、语言驾驭等等“机窍”,这能培养学生听的能力。而“说文者”边想边说,边说边想中所体现的“说文”水平,也处处显示了平时“读文”的功底。因为“说文”的章法与“文章”的做法同出一辙,口头语言亦潜移默化地表现出“文章”语言的熏陶影响。同时,口头作文也是“书面作文”的前提和“操练”,诚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彼时同人之意,以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废,故合言之。”这里简扼地说明了二者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

其次,口头作文有强化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优势,口头表达能力即用简明、有序、准确、周密、规范的口头言语表现思想的能力。这种说话能力是一个人社会交际必不可少的工具,是综合衡量一个学生语文能力及创造性智力的重要标志。传统语文教学重视书面表达而忽视口头表达是一大弊端,无论就社会需要或培养智力而言,都是一种“失策”。

再次,口头作文具有较高的效率优势。这体现在口头作文兼有快速思维、迅捷表达的`特点。心想口说,言随意至,因而同一单位时间内其数量必然超过书面作文。用口头作文辅助书面作文,能大大减轻学生由于单一的书面作文所造成的沉重负担及枯燥感受。同时口头作文使学生之间能相互启迪思维、扩展视野,使其积累素材、集思广益,从而碰撞出创造的火花。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初探 第7篇

【关键词】 写作教学;以读促写;观察生

活;练笔

【中图分类号】 G6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

08―0097―01

《?Z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实践应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实践,这里的“写”包括写字、写话,更重要的是写作。因此,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写作实践,应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汲取语文写作素材的营养,从而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多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写作实践,使写作教学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一、以读促写

语文实践中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实践,读的功效不可小觑。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因此,学生掌握书面表达的能力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正如有些学生虽然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却无法“文从字顺”地表达出来,这就是缺乏足够的阅读积累。为了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笔者充分发掘语文课本的教育功能,课堂上引导学生多读多背。当然,这远远不够。课后,教师还应建立班级图书角,鼓励学生多阅读中外名著,如《伊索寓言》《上下五千年》《鲁滨逊漂流记》等,以丰富学生的阅读,达到以读促写的目的。以读促写是指学生积极涉猎书海,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储备大量材料,从而文从字顺地写出优秀的作文来。实践告诉我们,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阅读其他相关书籍,既可以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扩宽知识面,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其鉴赏能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

二、观察生活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句话透露的真理就是:优秀的作品都是在实践中创作出来的,都是人们对生活的感受。所以,优秀的文章自然也是来源于人们对生活的领悟。教师要想引导学生写出优秀的作文,就必须加强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亲近自然、观察自然、了解大自然,体味生活,进而用语言描绘自然,展现生活中的美。观察是引发写作欲望的源头,人们在观察的过程中很享受观察对象带来的刺激和触动,从而激发大脑的写作欲望。因此,教师平时要多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如,在春天来临之际,学校应组织学生们去郊游,学生在郊游中观察自然的美好,闻闻花香、听听鸟语,游玩于山水之间,亲近自然万物,观察花草虫鱼的样貌,认识一下波光粼粼的河水,感受大山的宏伟。这样,学生就可以在与自然交际的过程中积累写作素材,丰富写作语言,培养写作思维,从而加强写作训练。如想要进一步加强训练,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即兴写一篇郊游感受,以《小池》这首诗为例训练学生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这有利于学生写作思维的开拓,使其写作得到有效的训练。事实证明,往往是参加了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后,学生写出的作文要好多了,具有文采,也显生动。

三、狠抓练笔

有了生活素材和阅读积累还不够,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光靠一学期七八篇大作文是远远不够的,还须辅以各种各样的小练笔,来积累学生的写作经验。1.鼓励学生写日记。笔者要求学生每周写一至两篇日记,内容不限,可以摘抄名人名言和优美的词、句、段,也可以记录一天中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人、事、景、物,还可以发表对一些社会现象的看法,等等。2.充分挖掘课文中的小练笔资源。课文中蕴含着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创造性练笔的资源。如,学习《早》这篇课文,文中有一段介绍了三味书屋内的陈设,是按方位顺序介绍的。课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写个小练笔,按方位顺序、有重点地介绍自己房间的陈设或教室的布置。3.要求并指导学生写读后感、观后感。如,读完《鲁滨逊漂流记》后,可以问问学生:你感受最深的内容有哪些,受到什么启发和教育?假如把这本书传给你将来的孩子,会在扉页上题什么话等等,都可以写。如果学生看到有意思的电视节目或电影,可以要求学生写观后感,谈自己的感受、评价影视中的人物等。教师要利用一切资源,让学生多练笔,以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

总之,以上几点,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只要教师切实抓好各个环节,努力创造条件,在实践中加强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就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小学写作教学漫谈 第8篇

都说言为心声, 心声即学生内心的所思所想, 这些东西是无法用眼睛去直观的。但通过简单的笔头文字, 学生便可以将自己清新纯洁的内心世界呈现在我们老师面前。对小学生的作文, 教师要尽量布置一些直观性强, 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让他们围绕自己熟悉和喜欢的内容来写, 将自己想说的话语化作稚嫩但不乏真情的文字, 呈现出来即可。所写内容贵在一个“真”字, 不造作, 不掩饰, 所写的东西都是自己的亲历亲为。传统的语文教学常常是从小学三年级才开始进入作文教学, 如果机械地按照这一清规戒律去进行作文教学, 其实有一点太过于保守了。其实从小学一年级开始, 一些优秀的语文教师就打破常规, 自觉开始重视学生的语言训练, 为以后的作文教学在打基础了。从学说通顺完整的一句话, 到书写简单句式的造句, 一些看似简单但又是刻意的语言训练, 都是作文入门的开端, 也是为以后的作文教学在打基础。现在的小学生的语文功底差, 观察能力低, 更没有组织和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作文时经常是无从下笔, 无话可写, 或者是茶壶煮饺子———有话吐不出。即使是东凑西拼勉强完成一篇习作, 也是内容空洞, 条理分不清, 或者是词不达意, 语言逻辑混乱, 让教师修改时苦不堪言。所有这一切正是小学生从一年级一入学, 便缺乏来自课堂教学充分的语言训练, 导致语言素养不高所致。那么, 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

我们抱怨学生懒, 不愿意写作文, 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无写作的兴趣。激发兴趣是小学作文教学的关键。有了兴趣, 学生自然也就爱上作文了。小学生作文的兴趣应从阅读习惯的培养入手, 这是因为小学生生活阅历浅, 对社会生活的认识不够深刻, 只有让学生借助阅读, 从别人的生活经历中帮助自己来发现生活, 理解生活, 认识生活才是一条写好作文的捷径。走好这条捷径使学生将作文与生活尽快地建立一种有机联系的思想通道, 正是学生进行作文的关键之所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引导学生从课外的自由阅读中发现、认识和感悟生活, 以此来积累作文的素材, 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首先要将作文教学的内容融入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其次, 要根据不同的文体, 采用不同的形式, 根据不同的学生, 提出不同的要求, 分类指导, 分层次训练,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的层面上学有所得, 练有所获, 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另外, 要打破传统的作文教学格局, 让学生走出课堂, 走向社会, 通过自己的眼睛去发掘写作源泉, 从而使目前的作文教学实现由封闭走向开放的突破, 解放学生的大脑。跳出书本, 走向生活, 这样学生就会在灵动而丰富的生活中不断汲取来自生活的营养, 涵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久而久之, 内心世界丰富了, 也就有了写作的冲动和欲望, 这样, 写作自然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作文教学也应该像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一样需要积累, 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 这些东西积累多了, 学生写作的欲望也就强烈了。因此培养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很重要。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来积累: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学的优美所在, 在摘抄和背诵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 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 在教完《桂林山水》这课后, 就让学生为以后写熟悉的景物作铺垫。

2.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让学生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 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 写起来相对自由一些, 比如可以写听到的, 可以写看到的, 也可以写想到的。比如:每当学生学完一篇课文, 每搞完一次大扫除, 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写日记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通过背诵来积累。

让学生背诵一些古典诗词, 用优美的文学意境来陶冶学生的心灵。心灵是不断需要打磨的, 那些经典的东西之所以传承不衰, 为人们津津乐道, 自有它独特的精神魅力所在。作为语文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持之以恒引导学生与这些经典的东西接触, 不要认为学生年龄小, 按照由浅入深, 由简入繁的原则, 循序渐进, 用这些充满灵性的内容, 引燃学生的思想火花, 不但是对学生的写作, 对学生的做人也是大有益处的。

现在小学生作文一个主要的弊端就是教师喜欢命题作文。同题作文的最大不足就是不尊重小学生的自由选择权, 因为教师布置的作文题目可能是学生不熟悉的内容或不感兴趣的话题。小学生作文贵在培养兴趣, 要给他们充分的自由, 让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话题有感而发, 要充分尊重学生作文的自主权, 鼓励学生说自己的话, 抒自己的情, 写自己独特的见解。我们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鼓励学生创新。作文教学不妨把命题权还给学生, 引导学生选择新颖的、动人的、深刻的材料, 让学生懂得“处处留心皆学问”的深刻道理, 关注现实生活这个巨大的写作“资源库”, 从而让学生写出自己满意的好文章来。

谈小学写作教学 第9篇

关键词:小学    写作    教学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8.125

一、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学知识感觉味同嚼蜡,那么就很难对其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充耳不闻,视而不见。作文教学也是如此,如果学生对写作这件事中的读和写都有兴趣,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笔者认为应采取“两手抓”的做法:课内作文训练和课外练笔相结合。课内作文起到一个定期训练和提高巩固的作用,相比之下,课外练笔对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当让学生每天练笔一次,从国事到家事,从风雨阴晴到点滴心得,都可以进行训练。学生在读书看报时勤做笔记,随时记录有用的知识,品评文章的结构、语言,评论内容情节、人物形象。无论是对课文的感悟,还是受到书籍中的启发,或是自己的所见所闻,只要有灵感的火花闪现,学生都应该及时地把这种灵感用丰富的语言形式生动地表达出来。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素材丰富了,写作也就成为一种习惯。而当学生有了写作兴趣后,对于写作就会乐此不疲、笔耕不辍。

二、在阅读中学会积累写作素材

只有不断学习与进步的人才能适应社会发展,但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跟不上科技和信息迅猛发展的步伐,而习作与阅读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方法,因此,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很有必要。因为缺乏思考的阅读过程单纯停留在形式和表面上,很难领悟课文的主旨,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思考,同时提倡用笔记录,深化感悟。只有这样,小学生才能够真正消化语文知识,更深层地掌握文章的主旨,这类型的阅读过程才真正是有效的。在阅读中训练习作可以让学生养成一个记录所见、所思、所感的良好习惯,推动小学生更高效地阅读,从而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受益终身。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阅读对习作具有重要意义。事实上,小学生只有多读好的书籍,才能够积累丰富的习作素材,进而巧妙运用,最终提升语文素养。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经典的课文,既有文采又富含人生哲理,其表达方式、写作手法等都是小学生学习的典范。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在朗读和阅读过程中使学生将无声的课文转变成有声的语言表达。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学生可以提高自身的語文理解能力、布局谋篇能力和灵活运用语文素材的能力,既可以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又可以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进而可以巧妙灵活地运用素材进行习作。

对小学生而言,词语的积累始终是学习的重点。学生如果词汇贫乏不可能写出优秀的作文。指导运用课文中的成语、词语写句子、写片断应始终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中。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对词语变得敏感,能够在自己的作文中自觉地进行推敲。

三、学会分析作者的写作思路。

文章就是一面镜子,能够映照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每一个人物的酸甜苦辣,每一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们都能从文中去感受。《月光曲》就是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著名音乐家贝多芬从盲姑娘的琴声中受到了感触,从而走进这个家庭,看到了善良而热爱音乐的盲姑娘,因此深深感动,亲自为盲姑娘弹奏了一曲,又为觅得知音而最后灵感迸发,现场弹奏创作了一首曲子,后来谱曲,成了传世名作《月光曲》。在这个故事中,有一条很明显的主线,即按照故事的发生(听曲)、发展(弹奏)、高潮(创作)、结束(谱曲)来叙述的。因此,教师在分析文章的结构以后可以让学生细细体会:文中的贝多芬是这样被深深打动的,那么盲姑娘呢?她的哥哥皮鞋匠呢?他们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又会有怎样的表现?如果把叙述的主角换一换,这个故事又该如何构思、如何布局谋篇呢?这样的作文训练让学生有了全新的视角,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因此他们愿意去尝试,愿意去写作。在充分与文本进行对话之后,学生也能够创设情境,融入角色,写出一篇篇生动的文章,不管贝多芬的自传体,还是盲姑娘的奇遇记,或是皮鞋匠的兄妹情,都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回味无穷。

四、讲好习作例文

在教学实践中,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补充课文中的一些空白地方,进而训练小学生的习作能力。比如,教师在教学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的时候,要引导学生进行想象,领悟文章的主旨,感受孩子与父亲间的浓浓亲情。接着,教师要鼓励学生补充父亲救孩子时候的迫切心情,从而使学生在这样充满激情的表述中提高自身的阅读领悟水平和习作水平,提升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和语文素养。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仿写课文。比如,教师在教学《落花生》这一篇课文的时候,要让学生明白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主旨是教育我们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不能只看表面;然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以“话说西瓜”为题目,采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深挖西瓜脚踏实地、不忘本的品格,引导学生想象,悟出做人要学会踏踏实实做事、知恩图报的人生哲理。

上一篇:2024六一班学生评语下一篇:给心灵洗个澡优秀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