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教学调查报告

2024-06-30

留守儿童教学调查报告(精选9篇)

留守儿童教学调查报告 第1篇

“五个一“实践总结

暑假期间,我有幸参加了“五个一“社会实践,我主要参加了留守儿童帮扶。留守儿童人数众多,已经形成一个需要予以高度重视的群体。半数以上的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这种状况,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心理发展等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如何在留守儿童中加强和巩固教育,是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留守儿童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是关注的重点对象。而我在与李同学相处的过程中,感受着他们的生活与心理,有着不一样的感受。

一、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留和心理状况

家境好一点的留守儿童,被送到了当地的寄宿学校,有相对安定的学习环境。与祖父母住在一起的留守儿童,虽然在生活上能够有所照顾,但是在学习上,年迈的爷爷奶奶给予不了任何辅导。留守儿童遇到学习问题时,采取向老师求助,自己解决的人数只占到25%。家境好一点的留守儿童,去父母的约束后,往往容易受到祖父母的溺爱,失行为散漫。一些寄宿在学校的留守儿童,情绪忧郁低落。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自闭,对他人漠不关心,不接受他人善意关怀等心理。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缺乏与父母沟通,从而导致留守儿童在心理、行为上产生了严重的缺陷。诸如他们性格孤僻,情感相对冷漠;进取心不足,学习成绩不理想;生活习惯和人际交往能力差,违纪违法行为时有发生等。

二、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状况

由于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出现漏洞,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不能实现有效对接,再加上当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问题还没能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导致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普遍低于其他学生,健康成长状况也令人堪忧。大多数教师也认为留守儿童大都是“双差生”、“问题儿”。他们的学习状况令人担忧,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缺乏热情,进取心、自觉性不强,有厌学倾向。还有的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说谎打架,小偷小摸,花钱大手大脚,沉迷于录像、游戏,具有破坏性。

三、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一)亲情缺乏、心态失衡

71%的留守儿童经常会想念在外打工的父母,14%的留守儿童有时会想念父母。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间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这些留守的孩子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差。

(二)习惯不良、学习较差。教育单调、安全难保

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其行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他律阶段,自律能力很差。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行为偏激。调查中发现34%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他们不听监护人的教导,目无学校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撒谎和欺负同学等行为发生。

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外,临时监护人重养轻教,教育的责任就全部落到了学校的身上,而学校教育是需要家长配合、社会支持的。然而,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常常得不到监护人的配合。如家长会无人参加,学生违纪或者受到侵害后无监护人配合处理。留守儿童是弱势群体,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没有父母的直接监护,容易成为不法分子

侵害的对象。侵害后又无亲人倾诉,往往得不到及时的发现和处理。加上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衔接上的断点,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无处不在。

(三)道德滑坡、价值扭曲

家长外出打工,可以改善孩子生活和受教育的条件,但部分家长忽视了对孩子的伦理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特别是部分父母长期在外,因无暇照顾子女而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给孩子物质和对孩子放任的方式来进行补偿,使得一些留守孩子拥有过多零花钱,极易形成功利主义价值观、享乐主义人生观和好逸恶劳、奢侈浪费等陋习,甚至导致了一些“读书无用”的错误思想的产生。

由此,为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帮助他们,我觉得:

1、各级党委、政府应进一步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工作。

2、家庭应给予农村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

3、学校要给予农村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护。

4、社会要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怀。

留守儿童教学调查报告 第2篇

亲爱的小朋友,下面有一些问题,请你看后如实发表你的看法。

性别:年龄:年级:

1.家里外出打工情况

A 父亲外出打工B 母亲外出打工C 父母都去打工

2.你在家由谁照顾

A爷爷奶奶B亲戚C其它监护人

3.父母在外打工,多久回来一次

A 一个月B半年C一年D.一年以上

4.你是否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原因及情况

A不了解B稍微了解,别人问起的时候知道C不了解

5.你平时学习或生活上是否有困难

A 有B 没有

6.如果有,通常会有什么样的困难

A资金B学习环境C其他(请填写)

7.如果遇到困难,你通常会采取什么方式解决

A 求助老师B 求助同学C 求助亲戚D 自己解决

8.你多久跟父母联系一次 A一周一次B 一月一次C经常,不定时D很少

9.你没有去父母务工地上学的主要原因: [多选题]

A打工地学校的收费太贵 B父母打工没有时间照顾C你自己不愿意去D你在家过得很好,没有必要去 E担心你在务工地不适应或受歧视F务工地学校不接收务工人员的子女 G其他

10.在家照顾你的人对你的态度

A非常关爱B一般C冷淡D粗暴

11.你对父母外出打工的态度是

A 支持B 不支持C 无所谓D 不表态

12.你是否喜欢呆在角落,害怕陌生人

A 喜欢,害怕B 喜欢,不害怕C 不喜欢,害怕D 不喜欢,不害怕

13.你的学习动机是

A没有学习动机 B报效父母的养育之恩 C升学 D学好本领建设家乡 E充实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F不甘人后 G成绩都超越他人 H对学习有浓厚兴趣 I对付每天的课程安排 J为了不因考试不好而丢面子 为了以后赚大钱 K其它

14.父母不在身边,你觉得自己性格是否会有所变化

A变化很大B 没变化C变化很小

15.你觉得学校,社会对你们的关心程度如何

A很关心B很少关心C不关心

16.你在什么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希望怎样解决?

留守儿童教学调查报告 第3篇

一、留守儿童基本情况

据统计, 曲堤镇留守儿童人数达1657人, 男性925人, 女性732人。其中, 0-3岁儿童有297人, 4-6岁儿童有521人, 小学生462人, 占总人数的77.10%;初中生221人, 占总人数的13.43%;高中生156人, 占总人数的9.47%。留守儿童中单亲打工的有885人, 双亲在外打工的有772人。双亲外出务工留守儿童中, 由祖辈监护的802人, 占总人数的48%;由亲友监护的368人, 占总人数的21.81%;学校监护的458人, 占总人数的27.61%;其他的占29人, 占总人数的3.35%。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观察留守儿童, 走访他们所在的幼儿园、学校和家庭, 了解到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父母关爱无法真正到位。据调查了解, 外出务工的父母会定期打电话回家, 一般是半月一次, 也有一月一次的, 更有甚者为节约电话费达半年一次电话, 至少半年才回家一次。由于长期分开, 父母虽有关爱心、关爱情, 却无法体现在留守儿童身上。

2.教育问题日趋明显。一是监护人教育难有实效。留守儿童多是隔代监护, 祖辈与孙辈之间年龄相差大, 思想观念和文化背景不一样, 加之祖辈多数受教育的不多, 难以引导孙辈进行正常的学习。而亲朋监护的指导思想是管好吃、管好穿、管好安全就行了, 无法考虑也无能力考虑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二是学校教育无法到位。现在的乡镇因为适龄儿童较少, 基本上不会达到一个村一个学校, 往往是几个村一个学校, 学校与家庭几乎没有沟通。因此, 大部分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差。

3.心理素质不健全。留守儿童因为亲情缺失现象突出, 身心容易受到伤害, 思想道德素质等方面发展不是很全面, 一种为攻击性的性格趋向, 表现为自控力差、好冲动、甚至有暴力倾向;一种是畏缩型性格特征, 情绪冷漠、畏惧、抑郁、自卑、优柔寡断、害怕交往。另外, 缺乏父母关爱和正常家庭氛围熏陶, 留守儿童往往缺乏安全感, 反映了留守儿童内心的压力。

4.行为习惯欠佳。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行为乃至心理等方面的问题较同龄儿童要多, 这些孩子中50%以上不同程度存在生活无助、学业失控、道德失范、心里失衡、生病得不到及时照顾等困难和问题。在受调查的留守儿童中, 行为习惯好的占25%, 中等占45%, 其中, 说谎、打架、好吃懒做、沉迷于看电视、游戏、网络, 抽烟等不良现象的约占30%。

三、对策及建议

(一) 要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引导作用

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就是父母, 孩子的模仿能力强, 对父母的言行举止会不加分辨地学习和吸收。因此, 首先家长要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 不能认为读书无用, 认为打工同样挣钱, 还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正面引导不够。他们往往将自己在社会上受到的一些不公正待遇不加甄别的讲给孩子听,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给孩子带来了错误的教育观念, 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不利, 必须切实转变。其次, 家长要加强与子女的交流和沟通。家长要多找机会返乡与子女“零距离”接触, 要多打电话与子女交心谈心, 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家庭的温暖。第三, 家长也可适当改变外出务工方式。尽量避免双方同出打工, 可让一方选择本地务工, 使自己能不隔太长时间回家一次, 增进与孩子的亲情交流, 关心其成长。

(二) 政府和社会各界要加大对留守儿童关注的支持力度

1. 加强舆论宣传。

特别是加大对《未成年人保护法》《幼儿教育发展纲要》等的宣传力度, 强化外出务工家长对子女成长的监护责任和教育责任, 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打工致富与子女教育的关系。

2. 大力发展区域经济, 搭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桥梁。

农民工出去打工是为了挣钱, 而现在他们的孩子却又因为钱而得不到好的发展。为此, 各级政府要在本地加强老公密集型企业的开发和扶植, 尽量解决本地劳动人员的就业问题, 以减少外出打工的现象。

3. 强化社会关爱。

学生也是社会的人, 社会的关爱能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有利的环境。因此, 学校、机关干部、社会热心人士等应与留守儿童结对子, 让富有爱心、责任心的成年人在一定程度上扮演父母的角色, 引导他们成长。

4. 农民工流出地政府和学校可建立儿童

托管中心和心理咨询机构, 推进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建设, 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支持和学业指导, 立体营造这些孩子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其实是“三农”问题的衍生物, 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 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要求。全社会应对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社会群体给予更多的关心、关注、关爱, 别让“留守儿童”成为家庭教育的空档。

参考文献

[1]范先佐,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5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第4篇

[关键词]留守儿童调查报告存在问题意见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20097

调查对象、内容:合山市实验初级中学留守儿童学习生活情况。

调查时间:2012年1月—2015年4月。

调查目的:通过对我校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对问题的分析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调查地点:合山市实验初级中学。

调查方法:教学工作参与、家访、座谈会、电话交谈、个别谈话。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出现了一个新的特殊儿童群体——留守儿童,这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据调查显示,我校2012年春季学期留守兒童有203人,秋季学期留守儿童有205人;2013年春季学期留守儿童有207人,秋季学期留守儿童有222人;2014年春季学期留守儿童有225人,秋季学期留守儿童有230人;2015年春季学期留守儿童有239人。他们失去父母庇护,由此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这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这个群体的关注。现对我校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对策,提出如下调查意见。

一、基本概况

我校现有34个教学班,学生总人数为 1678人,其中就有239个学生是留守儿童。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偏差,作业常常不按时完成,有孤独感和失落感的倾向,不愿与其他同学交流,他们的品德、心理健康成长方面存在的问题正日益增加。我校针对这一特殊群体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还需要社会各部门的高度重视。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呈两极分化。据调查,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优秀的不到15%,有60%以上学习成绩中等或偏下,甚至有一小部分学生分数出现个位数,经常逃学、厌学,上课纪律很差。如何将留守儿童的不利处境转化为积极因素,这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2.留守儿童的生活习惯较差。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顶撞老人,不服管理,说谎骗人,吸烟、打架、骂人等成了“问题儿童”的不良行为。

3.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问题很多。我校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他们在生理、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心理失衡。据调查,留守儿童十分想念父母,部分留守儿童的父母每年回来一两次,有的几年回来一次,部分留守儿童很少与父母电话联系。他们表现出失落自卑、自私冷漠、孤僻任性、暴躁,性格极为内向。

4.对留守儿童监护管理力度不足。由于临时监护人对孩子的防范防护能力比较弱,导致许多不该发生的事发生。

5.监护人自身素质问题,家庭教育缺失。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学方法方式发生了很多变化,而监护人在教育态度、方法上还停留在以前的经验。留守儿童会继续保持现有状况,甚至增加,如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直接给学校教育带来很多影响。

三、学校对留守儿童教育现行的一些具体做法

1.成立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管理机制。工作主要是从思想、行为方面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结对子,一帮一,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等;发动教师对留守儿童进行定点、定人的帮扶;定期召开座谈会;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能力;建立《留守儿童突发事件处理预案》等。

2.学校积极开展一系列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活动。(1)利用校讯通等联系方式,使孩子可以定期向父母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并了解父母在外工作、生活情况,加强父母子女间的情感沟通,消除留守儿童对亲情的心理饥渴。(2)建立帮扶机制,倡导社会各界共同关心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通过对特贫困生、贫困寄宿生补助等办法对贫困留守儿童进行救助。(3)开展结对子活动。学校组织学生与留守儿童结对子,对其进行不定期的家访和生活上的关心与照顾,做到定点、定人联系。

3.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开展充满人文关怀的活动,定期进行家访,定期与留守儿童的父母、监护人进行沟通,根据每一个留守儿童身心发展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

4.给予留守儿童特殊的关爱,坚持启发的疏导原则,强化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在亲身体验中受到教育,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

四、下一步对留守儿童教育的意见建议

1.请上级有关部门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全社会共同关注。

2.学校从生活上和心理上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和关爱,帮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保护。

3.针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社会各方面应大力宣传普及家教知识。引导家长和临时监护人真正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

4.学校通过家长会等多种方式,引导家长把孩子的生活和教育事情安排好,让他们真正感到全社会都在关心他们。

5.建立社区帮扶中心,切实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实际问题。

总之,关注留守儿童就是要建设全面和谐的教育环境,全社会共同关心,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这一重大的社会问题。

留守儿童教学调查报告 第5篇

众所周知,城市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劳动力,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所需要的人力都相应增多,因此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为了生计涌入城市。年轻人离开农村而老人和儿童就留在家乡。此次我们的社会实践就是调查农村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的状况。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我所调查的村庄是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紫湖镇土城村。该村人口总数大约为3500。该村的年轻人大多去苏州温州等城市打工,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人数较多。留守儿童一般分为两种情况,父母一方外出打工和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父母一方外出打工,子女则由另一方照顾。而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子女则由亲戚照顾,大多靠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照顾。我走访了几户留守儿童家庭,从交谈中我能感受到这些留守儿童对在外打工的父母十分思念,长期的缺乏父母的呵护,有的孩子性格也随之变得内向。我将自己调查所了解到的问题做以下总结:

(1)对儿童的监护不能落实到实处。单亲照顾的情况相对好一些,那些由亲戚照顾的儿童由于本身与监护人存在代沟,缺乏沟通更加不能得到好的照顾。问题得不到好的解决便一直积压,产生更多更棘手的矛盾。对孩子的发展很不利。经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百分之七十的留守儿童性格内向。很多孩子内心自卑,因为父母不在身边,因此在有的时候会受到其他孩子的欺负和歧

视,这对他们的身心发展都十分不利。

(2)学校方面对留守儿童的关心不够。孩子们的学校条件都比较简陋,乡村教师在对孩子们的生活方面关心不够。很多留守儿童不愿多交流,平时遇到学习方面的问题爷爷奶奶不能解决,也没有意识要主动请教老师,于是越来越多的问题积压导致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不够理想。另一方面,我们之前说了留守儿童中很多存在心理上的问题,因为长期与父母分开,缺乏交流导致内心较为封闭。学校方面对于开导孩子们的心理还是十分欠缺的。首先,老师缺乏相对的专业知识,没有经过专业的心理知识培训。其次,对心理辅导这一观念的淡薄,认为这并不重要。

(3)留守儿童的生活较为艰苦。调查的几十户留守儿童家庭中,大部分留守儿童都是由爷爷奶奶抚养的。家庭条件比较差,爷爷奶奶仅仅依靠自己的田地满足日常所需。虽然在外打工的父母会定期寄一些生活费回家,但是仍然没有很大的改善。

在农村中,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的问题一样存在。一个家庭中的年轻人几乎都外出打工闯荡,年迈的父母则留在家中。我们队这些留守家中的老人的生活状做了一番调查。我们首先向村长颜大叔了解了大概的情况,然后颜大叔带我们走访了一些留守老人家庭。经过调查我们做了如下总结:

(1)留守老人的生活条件普遍处于中低下水平。老人们没有其他的经济来源,除了子女逢年过节送一些钱以外,其他的只能依靠自己种菜获得很少的经济来源。在农村,老人们也几乎没有享

受到任何的医疗福利保障。生病了就要花很多的钱,政府的补助也非常少。

(2)留守老人的精神风貌较好。我们所调查的村庄是一个民风淳朴的村庄,村子里的人大多都姓颜,平时家家户户的联系都很多。农闲的时候老人们会经常互相串门谈论农务,生活过的还是很精彩的。但是留守老人中也存在一些生活很艰苦的,在我们的调查走访中就有几位老人,因为身体不好没有能力去耕作,孩子们又不在身边,生活很不容易。

经过这次暑期社会实践关于对农村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的调查,我们感悟颇多。看到那些留守儿童孤单落寞的眼神心里总是感觉很难过。父母为了生计不得已离开,这些孩子这么小就没有父母悉心的照顾,童年就变得很孤单很寂寞。我们希望社会各界对这些留守儿童能多一些关注、关心,让他们的童年不会因为缺少父母的呵护而产生阴影。对于那些离开自己的孩子外出工作的父母,我们也希望能够偶尔抽出时间回家看看孩子,至少要常常给孩子们打电话,关心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要知道,一个人的童年时期对其将来的人生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决不能因为赚钱而忽略孩子的身心健康。

关于留守老人,我们也想借此发出呼吁,老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应该得到社会更多的关注。他们为社会奉献了大半辈子,当他们老了,干不动了,应该是停下来享受天伦之乐的。但是,农村中很多老人却没有享受到这种天伦之乐,他们甚至要一边务

农一边帮外出打工的子女照顾小孩。而且,此次调查我们发现一个问题。政府对这些农村留守老人的补助很少,几乎没有,其他社会福利比如医疗卫生福利都没有享受到。我们希望为这些留守老人争取一些福利改善他们的生活。当然,我们的力量是微乎其微的,我们能做的就是通过我们的调查能真实地反映出农村留守老人的现状,希望社会各界能对这些现状多一些关注,希望大家能奉献出自己的爱心,给他们多一些关怀。不管是留守儿童还是留守老人都需要我们奉献出自己的爱心,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留守儿童教学调查报告 第6篇

随着农村地区外出务工人员的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成为留守孩子。由于长期缺失父母的关心与呵护,这些孩子在多个方面走向了极端,甚至产生了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留守孩子需要社会的关注,有效疏导才是引导他们走出心理阴影,培养健全人格的一剂良方。

以刘寨中学七年级二班为例。全班共有学生53人,男生24人,女生29人。据学校数据显示,全班共有留守儿童16人,包括单亲儿童。这些孩子的父母,大部分在外地打工,一年中只回一到两次家。对于孩子的关心,最多的只是电话上面的寥寥数语。有一个孩子的父母在新疆打工,从小到大只见过父母四次,父爱母爱的缺失可见一斑。七年级的孩子,年龄尚小,心智也不成熟,父母爱的缺失对这些孩子的成长与学习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尤其在孩子的性格塑造方面影响尤甚。

缺失父母管教,形成了不良的生活习惯。为了弥补对孩子缺失的爱,这些孩子的父母往往在生活补助方面给予孩子最大的补偿。据我了解,一个学生一周四五十块钱的生活费用非常普遍,一百块钱以上的也不在少数。多余的生活费用,这些留守孩子并不把它花在学习方面,而是用之培养了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麻辣垃圾食品的消费成为多余生活费的主要花销之一,一些孩子甚至学着去抽烟。这些不仅给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埋下了巨大的隐患,也为孩子种下了一些难以改变的恶习。

缺少父母监督与辅导,留守孩子学习成绩不佳。以七年级二班为例,全班成绩靠前的学生悉数是父母在家或父母一方在家的孩子,父母的监督与辅导成为这些孩子学习进步的重要因素。留守孩子往往成绩靠后甚至集体垫底。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父母因素的缺失。这些孩子学校学习之外无人督促,再加上学习问题长期无人辅导,久而久之,往往放任自流,将学习抛在脑后。

长期缺失父母呵护,性格偏于内向,心理问题日益严重。这是留守孩子最严重的问题。一次语文作文要求以父母的爱为主题,孩子们都以自己的表达方式书写了对父母的爱。留守孩子的作文尤其引人注意,思念至深,令人怜悯。一些孩子对父母的思念甚至已经转变成失望与“恨”。有一部分留守孩子性格偏于内向,不喜欢与其他同学交流,将自己的心事深深埋在自己心里。久之,性格更加孤僻内向,进而产生了一系列的恶性循环。这些孩子,最需要的是学校的帮助,老师的疏导。可是,学校的关注远远不够。

农村中学留守儿童问题是当前学校工作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虽然问题由来已久,却没有得到基层教育部门的重视。我实习所在刘寨中学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①一位老师联系3至5位留守儿童,一个学期和留守儿童谈心1至3次。②正在建设留守儿童之家。这些举措对解决学校留守儿童问题有一定作用,但远远不够。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根源在社会,关键在家长,疏导的主体是学校。因此,只有社会、家长、学校等各方面都行动起来,留守孩子才会走向阳光,健康快乐成长。

留守儿童的成长关乎祖国、社会未来,关注农村中学留守儿童成长,全社会应该树立起关注农村教育,关爱留守儿童的意识。每一个人都为农村留守儿童献出一份爱,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表达关爱的方式有多重,不一定用金钱去衡量。只需一个书包,一个文具盒,一句亲切的问候,就可能点燃留守孩子的希望。

学校应该制定详细的留守儿童工作计划,把留守儿童问题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来抓。学校、班主任要定期联系这些孩子的监护人,及时了解这些孩子的具体情况。对于这些孩子的一些不良生活学习习惯要及时予以纠正;任课老师要给予留守孩子一些额外的关注,例如找这些孩子谈心,为他们进行功课辅导等;引导留守孩子积极参加体育文化艺术活动,培养他们阳光的心理。总之,学校、老师都要有明确分工。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第7篇

在我们身边,存有着一群这样的孩子,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而他们被迫留在家乡,留在爷爷奶奶身边,对于这些孩子来说,父母己蜕变为一年两年才露个脸、见个面的符号和概念。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留守儿童。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涌向大中城市,因而形成了“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由此便产生了“留守儿童”问题。因为这些“留守儿童”长期缺少亲情,导致其安全、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日益突出,其状况令人担忧。

一、基本情况

我校共有学生

人,“留守儿童”

人,占总数的%,其中在外住宿生

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 %,这些“留守儿童”主要由隔代亲人或其他亲戚代为教育管理。

二、问题与现状 1、“留守儿童”存有严重的“亲情饥渴”

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孩子绝大部分下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和理解,同时也面临很多方面的问题和烦恼,需要有渠道倾诉,有亲人安慰,但因为“留守儿童”的父母长年累月在外务工,有的半年、一年、甚至几年都难以给孩子打一个电话、写一封信、见一次面,以此维系亲情很难勾通思想,倾听烦恼,给孩子予以充足的关怀。有的父母多年不与孩子见面,至使孩子遗忘了父母的相貌,更谈不上有何亲情。一位留守学生在老师布置的作文《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中写到:“爸爸妈妈,我恨你们,你们抛下我几年不回来,我己经记不起你们的容貌和声音。我过生日时你们在哪里,被别人欺负时你们在哪里。。。”。在长期亲情缺失和心理失衡的影响下,很多的农村“留守儿童”因“亲情饥渴”而产生厌世自闭、社会逆反、拜金主义等不良心理。这几年我校违纪学生中有 70%以上就是“留守儿童”,他们内心抑郁,经常上网、打台球、吸烟、打架、相互攀比,用外在的厅特行为来补充内心的情感饥渴。

2、绝大部分“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中等偏下

即使有很多“留守儿童”也表现出了强烈的求学愿望,不过,“留守儿童”实际学习成绩却不容乐观,从总的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只有 2%的成绩优秀,10%的成绩中等偏上,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和相当差的却占到了 88%!究其原因,一方面,打工父母对子女期望值过低,部分农民工潜意识里认为,农村孩子学业有成的几率不高,对孩子的学习缺乏硬性约束,将孩子的学业定位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上,将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打工上。而另一方面,90%的留守子女与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等祖辈生活在一起,作为一个特殊的监护群体,这些老人普遍年龄大,身体差,特别是文盲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协助和辅导,而且与“留守儿童”思想观点差异较大,存有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管理上弊端较多。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注重孩子的学习。

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有绝绝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反映无人督促学习,这反映出监护人本身的态度和水平减弱了原有家庭的监督作用,影响了他们自控力的形成。

3、心理封闭和情感世界问题。

据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注重不够。因为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这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上的“病症”:一是性格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在调查中发现,有 16%的儿童在学校里的朋友很少,甚至有 4。4%的儿童在学校中没有朋友;二是脆弱、脾气暴躁、冲动易怒。这个现象也有规律性,即随着孩

子的年龄增大表现越来越明显。

4、监护人缺乏保护意识导致的意外伤害比例较大

因为绝大部分“留守儿童”属于未成年人,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水平,对突发性事件也缺乏应变和自救的水平,没有父母的直接监护,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和利用。加上学校与家庭之间存有安全衔接上的“真空”,学校不可能面面俱到,而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少年儿童对危险缺乏识别水平,所以车祸、溺水、触电、煤气中毒、被拐卖等危险事故时有发生,很多“留守儿童”上学路途较远,经常起早摸黑赶路,如遇暴风骤雨天气,天黑路滑,留守子女的安全问题怎么能不让人担忧呢? 三、对策与建议 “ 留守儿童”问题己经不但仅的一个教育方面的问题,它已经逐步变为一个社会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有待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各方面共同努力,协调合作。对此我有以下建议:

1、家庭方面

当前多数农民文化和水准不高,他们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当好“后勤部长”就能够了至于读书是学校老师及孩子的事情,家长是没有什么责任的,他们一般认为儿童学习成绩的好坏是由儿童个的素质决定的。家长理应改普变这些不准确的思想,树立“子不教,父之过”教育责任观,蛤确教育孩子是自己的应尽义务。即使在外地打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应主动与子女的任课老师、村主任联系,增强沟通。向老师说明自己的情况,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这样才不致于使“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方面出现盲区。家长还应增强与“监护人”的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即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实行指导,要求“监扩人”一定要保证孩子充分的学习时间,一定要嘱咐其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增强生活和学业的监护。

另一方面,应采取多种方式,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沟通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保证熟悉孩子的生活、教育情况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沟通内容力求全面、细致。沟通中父母要明示他们对孩子的爱与厚望,希望孩子能理解他们的家境与现状,通过沟通以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感变化,沟通的方式能够多样化,除电话外,可采作书信等实行交流,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无暇的“翡翠”,只要心里装有父母和亲人的爱,他们就有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就会学得更棒,做得更好。

2、学校方面 (1)建立健全的“留守儿童”档案。即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其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老师应承担起家长或监护人的部分责任,多与“留守儿童”交流谈心,提升亲密信赖水准,给予更多关爱和正面引导。

(2)为与“留守儿童”沟通提供方便。可开通亲情电话,为外出务工家长与子女沟通提供优质服务,权衡利弊,最好能建立起封闭式教育。

3、社会方面

净化社会环境,增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监督管理力度,尤其是网吧、游戏厅、录像厅等,这些不良社会环境对自制力比较差的儿童存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容易误入歧途。

总来说之,“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既牵涉到教育方面,也关乎心理、社会、法律、经济等方面。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即时的解决,影响的不但仅是孩子的成长,同时也影响到他们的父母能否在外安心的工作,更远的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全和稳定。所以,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及成长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全社会能理解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从而使大家自发自觉的来关爱、协助、支持“留守儿童”,提升农村教育水平,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让祖国的花朵饱含着生机,期待着怒放和那一天。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第8篇

(一) 背景介绍

目前, 媒体高度关注“性侵害”事件, 其中农村留守儿童成为最大的受害群体。由于远离父母、生活无人督促、行为欠规范, 农村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性侵少年这种兽行刺痛了公众的内心, 对受害者今后的人生将产生恶劣的负面影响。

暑假是很多留守儿童的快乐时光, 可以与父母团聚。但也有部分留守儿童与父母见面的次数屈指可数, 他们留在乡下家中陪爷爷奶奶, 但留守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存在很大隐患。很多留守儿童在缺少监护人的陪同下, 独自去河边、池塘游泳, 发生危情致多个家庭破碎。

2013年5月妇联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 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6万人, 占儿童总数的比例为21.9%。与2005年全国抽样调查估算数据相比, 5年间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约242万。

泗洲头镇被蜿蜒的山水围绕, 村与村之间相隔近半小时的路程。泗洲头初级中学是泗洲头镇唯一的中学。附近几个村的孩子读完小学后可升入中学就读, 但交通颇具不便多需乘公车。该中学共有教学班10班, 学生数416人, 教职工总数32人, 专任教师26人。据统计, 该镇留守儿童人数多年来居高不下。

自2009年7月该校与宁波大红学院合作签订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协议书并挂牌起, 每年暑假都有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此进行军事夏令营计划。校方提倡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基础, 全面提升学生的两项体育技能, 一项文艺风采即“2+1”模式。团队将以国防、安全教育、行为规范为主, 辅之以文化课程并专门准备一系列针对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资料及教案。

(二) 调研目的

中国梦是汇聚每位国人梦想的代名词。象山泗州头中学承载了两代人的梦, 使少年学会感恩、青年懂得回报。“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时期, 一个极其不稳定的成长阶段, 初中生正处于学习文化知识, 培养道德情操, 提高身体素质的重要时期, 也正是青春期叛逆期最为严重的阶段之一。尤其是对于留守儿童而言, 缺乏学校有效引导, 缺少家庭温暖、社会关注及政策支持容易致使其成长受到不良影响, 不利于他们今后的发展。

通过军训夏令营, 学员懂得约束、提醒自己改掉陋习, 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 独立克服生活学习上出现的困难, 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学会团体协作。本次调研以支教团队开展支教活动所在的学校“泗洲头镇中学”学生作为主要调研对象。根据支教团队的实践总结, 结合问卷调查的形式, 力求明确当前留守儿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缺失。并依此有针对性地得出更好地解决留守儿童所存在问题的对策、方法。

(三)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 并采用概率抽样的方法确定样本。此次调查, 实际发放问卷100份, 回收问卷100份, 回收率为100%。问卷分发到泗洲头镇附近村子及参加军事夏令营活动的学员, 进行随机抽样调查。除了问卷调查之外, 我们还通过文献查询对留守儿童现象作更深一步的了解, 其次对儿童、村妇女主任进行访谈, 以获得第一手资料。

二、问卷分析

通过问卷分析, 我们了解到监护人知识水平对留守儿童现象的影响占40% (如图1) 。父母多为改善生活条件、给孩子一个满意的未来而远走他方谋生计, 并多将孩子托付给家中老人, 隔代教育存在很大隐患。从计划生育开始实施起, 老人过于溺爱孩子已是普遍现象, 致使很多留守儿童自控能力、明辨是非能力差。父母不在身边使留守儿童内心存在缺失、形成不属于他们这个年龄的成熟。这些都将危害孩子健康发展, 家长应引起警示。但该地政策辅助及经济发展对留守儿童现象形成的影响不容小觑。当家庭收入与支出不对等时, 家庭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取舍失衡, 造成农村剩余年轻劳动力大规模流动, 剩下老幼。

超过一半的有效问卷即72% (如图2) 认为父母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很大。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好的习惯极易言传身教给孩子。父母应重视与孩子的交流, 教给他们为人生处世的方法。

已有12% (如图3) 的留守儿童表示当爸妈不在家时不会想念, 48%的孩子表示偶尔会想爸妈。这个现象的出现应引起社会警示, 再好的物质条件也替代不了亲情的重要性。当学习过程中出现困难只有28% (如图4) 的学生会请教老师, 还有12%的学生选择沉默。“师者, 传道授惑解惑也”, 这让很多教学工作者反思除了教给学生知识外, 还应多注意他们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增强沟通能力。学校课程设置时应注重素质教育的开展, 规避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的课程。

三、留守儿童现状及支教效果

(一) 留守儿童现状

1. 逆反心理严重。

走访村妇女主任朱桂娥同志得知近几年升学率降低后, 村里加大了对学生成绩的关注, 现在村里留守儿童出现的各类问题正在逐渐好转。她不赞同隔代教育, 两代人的思想观念存在代沟且现在独生子女较多, 老一辈特别溺爱。村里有实例, 父母外出打工, 孩子留给老人带。孩子十多岁时, 性格叛逆、接触社会上的人学会抽烟、不听劝, 去年上半年该孩子的父母将其带去上海读职高。实例告诫我们, 父母不在身边会造成孩子过于早熟, 有时他们会因存在自卑心理而羞于言表。且留守儿童在性格发展上会因自控能力、叛逆期、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及隔代教育的不到位而走上“邪路”, 加上心理封闭、渴望亲情, 极易走上不归路。

2. 父母“只出钱、不出力”的错误观念。

大部分父母认为只要满足孩子物质需求就尽到了为人父母的责任。但其实不然, 这是父母因长期在外务工无法照顾孩子的愧疚感而衍生出的逃避培育引导孩子职责的体现。“物质皆放养”错误的观念, 致使很多孩子成为享乐主义者, 存在拜金主义思想, 养成好吃懒做的陋习。

3. 沟通交际能力差, 遇到问题无法寻求解决。

在军训夏令营活动中, 出现学员因口角之争而打架事件。在场的人很多都无人劝架, 显现了现代人的冷漠。当沟通出现障碍则认为武力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二) 支教效果

该社会实践团队为短期支教, 由教师带领包括学生党员及军训教导队成员组成的21人支教队伍, 分两批开展的多方位教学实践。注重实践教育, 侧重于学校相对缺乏的身体素质及德育方面的教育。开展形象生动的演习活动, 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学生可以通过近距离接触学习, 提高学习效率。但由于其为短期实践, 只能起到入门作用, 缺乏点对点的互动, 对学生的长久关注度不足。

为响应国家关爱未成年人思想素质的“春泥计划”, 阳光假日学校是针对留守儿童开设的学校, 旨在将留守儿童聚在一起统一教学, 避免发生“假日悲剧”。象山镇宣传部陈主任表示, 该团队目前的支教形式很符合“春泥计划”, 希望能与我校结成帮扶关系, 定期组织学生到村里对未成年人进行专题教育。这是对暑期社会实践的升华, 具有很大的价值。

四、对策

(一) 社会方面

加大关注留守儿童的力度、整合资源, 面向全社会, 全面推进“春泥计划”, 基本保证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 政府方面

发展本土经济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泗洲头农业开发特色明显呈现万亩围塘、万亩杨梅生产基地、万亩滩涂、千亩药材、千亩桑园、千亩苗林、灵岩山脚的百亩桂花林、杨家桥溪旁的十里桃花沟的新格局。政府应采取有力措施引导农民工返乡就业。

(三) 学校方面

首先健全留守儿童档案与联系卡并根据学生特性两两结对, 让他们除学习外都能互相帮忙健全留守儿童结对政策。其次, 注重择师标准, 对在职教师进行月考核;多开展校园活动, 如科学小发明、文化节、手工制作等, 增强学生动脑动手能力;制度化家访, 根据教学需求对留守儿童进行定期家访。加学生强思想道德建设, 学校应配备一两名专业心理老师, 每班设一名心理委员定时反映班里学生思想的变化。最后, 重视寄宿管理制度, 合理规划学生时间引导他们独立自主生活。

(四) 家庭方面

多元沟通, 体现在孩子、老师、家长三方的有机结合。老师根据留守儿童档案与联系卡, 可将每天的作业短信形式发至家长手机以便家长及时督促孩子完成作业;孩子将家校联系本交给家长签字, 家长可以及时了解孩子学习情况。注重对孩子的感恩教育, 适当对其进行磨难性教育。

五、结语

留守儿童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 社会理应对其高度关注, 但在舆论监督上尤其是新媒体应当适可而止, 过多揭发社会阴暗面易引发社会恐慌, 同时不利于受害人身心健康的恢复。

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希望通过社会、政府、校方、家庭的有机结合, “多管齐下”地为农村留守儿童创造美好未来。留守儿童应秉承“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信念, 努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少年。

参考文献

[1]李强.影响中国城乡流动人口的推力与拉力因素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 2003 (1) .

[2]叶敬忠, 杨照.关爱留守儿童[J].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

[3]王捍政.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成因及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 2007 (21) .

[4]叶敬忠, 杨照.关爱留守儿童[J].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

毕节留守儿童调查 第9篇

自从爸爸妈妈去年外出打工后,张以海每天都要做饭给弟弟妹妹吃,有时还要带着他们到地里做些农活。每天放学回来,兄妹3人都呆在家里看电视一直到深夜。

像陈婷、张以海这样的留守儿童,毕节市就有1.6万余名。

两名儿童在家误吃了涂有老鼠药的食物后,不幸中毒死亡;某学校一名六年级的学生,放学回家在水塘边玩时,不慎落水溺死;织金县某乡镇中学学生,由于受他人引诱,过早辍学走上了抢劫杀人的犯罪道路;大方县某乡镇一村民家的3个女孩多次遭到他人的奸淫,其中最大的11岁,最小的只有5岁……

这些发生在贵州毕节的事件,主人公都是留守儿童。

父母去打工他们守着家

今年正月十五,太阳早早地爬上了山头。在毕节市海子街镇长征村,一栋栋贴着瓷片的房屋在阳光下格外耀眼,可整个村庄却给人一种冷清的感觉。春节过后,返乡回家过春节的打工一族又像往年一样,匆匆离开了。

陈婷的爸爸妈妈已经3年没回家了。上午起床后,9岁的陈婷和11岁的哥哥陈双福每人带着55元的学费来到学校报名注册。

前一天,团省委的叔叔阿姨来到村子里举行“手拉手一起走·关爱留守儿童”新春送温暖活动,陈婷和村子里其余19名留守儿童分别得到了200元的慰问金。

从学校报名后,陈婷和陈双福把这学期的新课本丢在家里就走出了家门。屋子里,除了桌子上放着半碗舍不得吃的油渣外,再也看不到任何好吃的东西。15岁的大姐陈丽琼低着头,独自一人坐在门前。邻居家正忙着杀鸡宰鸭,准备丰盛的晚饭。

走出家门,陈婷和陈双福谁也没和谁说话,兄妹俩悄悄来到了村口。每当想念爸爸妈妈的时候,他们都会来到村口守望。

3年前,陈婷的爸爸妈妈外出打工时,把他们托付给年迈的爷爷奶奶照看。体弱多病的爷爷奶奶都已近80岁,几乎已不能下地做农活,陈婷和陈双福主要靠姐姐陈丽琼照管。爸爸妈妈每月寄给3个孩子200元生活费。

“买了粮食、煤炭和盐后就所剩无几,很少吃肉。”陈丽琼说,他们也知道爸爸妈妈在外挣的钱不多,况且还要寄些给爷爷奶奶。所以,平时吃的蔬菜都是他们自己种的。

面对记者的采访,陈婷怯生生的,陈双福蹲在地上一言不发。记者摸着他的头问:“想不想爸爸妈妈?”话还没问完,他就捂着脸伤心地哭了起来。

“除了陈婷外,她姐姐和哥哥的成绩都不好。”陈婷的爷爷说,“村干部和她妈妈都打电话来劝说了几次,丽琼就是坚持不再去上学。”

“为什么不想继续上学?”记者问。

“我想去打工!”陈丽琼的态度很坚决。

离开陈丽琼家,记者来到毕节市大新桥办事处魏家屯村。13岁的张以海、11岁的张以发和10岁的张春燕兄妹3人正坐在家里看电视。他们身上的衣服已经脏得发出了异味,张以海的裤子后面竟磨出了两个大洞,屁股都露了出来。

自从爸爸妈妈去年外出打工后,张以海每天都要做饭给弟弟妹妹吃,有时还要带着他们到地里做些农活。每天放学回来,兄妹3人都呆在家里看电视一直到深夜。

在途经毕节市大新桥办事处天桥村时,记者正好遇到8岁的陆玲玲和6岁的妹妹陆爽与爷爷奶奶在地里种洋芋。5年前,爸爸妈妈外出打工后再也没回来,也没寄钱回家,姐妹俩一直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还学会了干不少农活……

据了解,像陈婷、张以海、陆玲玲姐妹这样的留守儿童,仅毕节市就有1.6万余名。

富了家庭却“负”了孩子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地处黔西北的毕节地区仍有许多群众尚未脱贫致富。为了摆脱贫困,不少人纷纷外出打工,其中有不少家庭夫妻双双一起外出务工。

如今,毕节地区共有外出务工人员130余万,占全地区720万总人口的18%,成了贵州省名副其实的劳务输出大区。

大新桥办事处魏家屯村有3900多人,近几年来,村子里80%的青壮年都已外出打工,平时,村子里空荡荡格外冷清。

这些外出务工人员,对家乡的经济发展和改变家庭的贫困作用是非常巨大的。据毕节地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估算,该区外出务工人员每年寄回家乡的钱达39亿元,几乎是全区地方财政收入的两倍。

“我们镇有5.7万人,外出打工人员就有1.37万人,他们每年寄回来的钱有3500万元以上。”毕节市小吉场镇镇长邵昌明说,“这些年来,打工收入成了全镇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每个村子里新修建的房屋几乎都是村民们用打工挣来的钱修建的,外出务工成了村民们目前脱贫致富最有效的路子。”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有的乡镇外出务工人员每年寄回来的钱竟是当地乡镇财政收入的数十倍。由于外出打工人员的不断增加,全区乡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外出打工的村民家的土墙房、茅草房都变成了砖墙房,彩电、洗衣机、电话等电器已不再是什么稀罕物。

然而,由于父母都外出打工,大量的孩子被寄托在爷爷奶奶家、外公外婆家或远亲近邻家,有的孩子甚至独守门户。这些留守儿童由于缺少与亲人的沟通和交流,长时间在一种畸形的环境中成长,于是,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品德、行为等方面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日益凸显。

“每次离开家,我都会感觉心痛,作为父母,没有谁忍心把几个孩子长期丢在家里不管,可如果不出去打工,一家老小连吃饭都成问题。”大新桥办事处魏家屯村村民张以群无奈地说,“平时也想回家来看看孩子,可两人回来一次车费就要花1000多块,哪有这么多钱啊。”

让留守儿童在关爱中成长

共青团毕节市委曾作过一次全面的统计,全市有18万名外出打工人员,因父母双双外出打工而留在家里的留守儿童已占适龄入学儿童的10.6%。

在毕节市亮岩中学的800多名学生中,留守儿童就有480名。由于父母不在身边,这些学生失去了成长中家庭的关爱和教育,许多学生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厌学情绪严重。

受打工潮的影响,不时有学生相互邀约离家出走。“学校的大多数精力都用在了对这些留守孩子的管理上。”亮岩中学袁武刚校长无奈地说。

“学校教育需要家庭配合才能较好地完成,可这些孩子的父母长期不在家,家庭教育的配合根本无法谈起。”班主任叶老师感触很深。由于许多留守学生都不同程度地有心理缺陷,老师给他们传授知识和进行管理教育时,常常是事倍功半。

据了解,许多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都不好,他们中有30%以上是“双差生”。面对留守儿童给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教育部门也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毕节地区教育局副局长章剑平说,由于长期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这些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亲人的关爱,容易产生孤独感、失落感和自卑感。不少孩子会表现出任性、孤僻、冷漠,学校教育相对就承担了很大压力。

“最让人担心的是,一些有性格缺陷、是非观差的孩子,一旦被人利诱后,就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章剑平说。

“这些孩子今后都要踏进社会,现在如果不设法引导、帮助他们迈入健康成长的道路,今后的结果是难以想象的。”毕节市妇联主席阮友茂对此也是忧心忡忡。

去年9月,共青团毕节市委副书记李永红曾配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高文斌、刘正奎两位博士对毕节市留守儿童现状进行调查。

李永红认为,造成留守儿童问题突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家庭功能缺失。由于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对留守孩子的监管不到位;第二,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不够,学校借宿制未能普及;第三,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不够,以及社会不良风气对留守儿童的影响。

日益突出的留守儿童问题,已引起了毕节市有关部门的重视。

目前,共青团毕节市委等部门已开始在全市展开摸底调查,着手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配合学校发挥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动员全市基层团员和团干部对留守儿童进行帮扶,定期与他们开展交心谈心活动,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上遇到的困难;聘用当地有知识、德高望重的老人及派出所民警对留守儿童开展法制教育;动员城区学校学生与留守儿童开展“手拉手、结对子,交朋友、看朋友”活动,帮助他们克服心理上的缺陷。整合社会力量,新建、改扩建借宿制学校,设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他们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加大预防犯罪和维权工作力度,为留守儿童营造出健康的成长环境。

上一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下一篇:学习共产党宣言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