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军队政治工作的创立和发展

2024-08-21

第二章 军队政治工作的创立和发展(精选5篇)

第二章 军队政治工作的创立和发展 第1篇

第二章 军队政治工作的创立和发展

学习这一章,主要是帮助大家了解我军政治工作的创立发展过程,了解我军政治工作的基本实践、优良传统和基本经验,使大家对我军政治工作有一个总体的把握。

大家知道,我军的政治工作是党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实践中创立和发展起来的。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的理论、原则和方法,并形成为一门科学,即军队政治工作学。军队政治工作学作为一门科学,是对军队政治工作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政治工作实践经验的理论升华。我军政治工作从形成至今,主要经历了四个时期:萌芽时期、创立时期、成熟时期、发展时期。这一章就按照这四个时期给大家作一个概括性介绍。

一、萌芽时期,党在国民革命军中的政治工作(1924、1——1927、7)

1924年至1927年,中国共产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结成了统一战线(史称第一次国共合作),共同组织和领导了反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北洋军阀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称北阀战争)的第一次大革命。

1924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召开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改组了国民党,吸收共产党加入国民党,结成了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1924年5月,在广州黄埔创立了陆军军官学校,培养建军人才,着手建立一支以军校学生为骨干的国民革命军。我们党在同国民党合作建立国民革命军的过程中开展的政治工作,就是我们党在军队中开展政治工作的开端,也是我军政治工作的萌芽时期。

当时我们党在国民革命军中所进行的政治工作,基本上是以苏联红军为榜样,仿效苏联红军政治工作的基本做法。早期苏联红军政治工作的做法主要是:

1、在红军中建立党的组织和政治机关。苏联红军中的党组织是从1918年春天开始建立的,在这之前,军队中的共产党员登记在地方党组织里,执行地方党组织的委托和指示。1918年开始在军队中建立党组织,当时是在集团军、师建立党的委员会,基层建立党支部。苏联红军的政治机关是1918年夏天建立的,主要是在集团军、师建立政治处。

2、委派政治委员和政治指导员。在十月革命准备初期,由列宁领导的红军军事委员会就向卫戍部队、海军舰队、军事机关、兵工厂、军事院校委派政治委员,1918年4月,在苏联红军中建立政治委员制。1919年10月14日,苏共军事委员会规定了政治指导员这一职务。

3、对官兵进行政治教育。十月革命胜利后,由于军队中大量吸收沙皇军队的军事专家,军队官兵的思想受到影响,所以他们非常重视政治教育,苏军认为,政治教育是培养军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共产主义信念的重要手段。

4、开展群众工作。群众工作在苏军建军初期是非常重视的,1918年2月23日建军时,苏军只有19、6万人,经过发动群众,10月底达到80万人,1919年底达到300万人,1920年底达到550万人。可见群众工作做得是很有成效的。我们党仿效苏联红军的政治工作经验,在国民革命军中开展政治工作,主要体现在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中政治工作两个方面: 黄埔军校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产物。他从1924年5月至1927年4月15日期间是一所革命的军校,这期间每年招生,我们党都要派一些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到校学习。先后派出周恩来、恽代英、肖楚女等重要干部到军校创建革命的政治工作。周恩来等同志到黄埔军校后,在军校建立了党的秘密组织,中共黄埔特别支部。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军队中建立的最早组织。黄埔军校建立当年,以军校学员为骨干组建了两个教导团,1925年2月10月,国民政府在中国共产党的倡议和支持下,开始了讨伐陈炯明的两次东征。国民革命军东征胜利后,1926年5月挥师北伐,开始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北伐战争。东征和北伐是国民革命军的两次主要军事行动,其间的政治工作显示了强大威力。在军内外也有重要影响。

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的政治工作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1、建立党代表和政治部。建立党代表和政治部是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的一个显著特点。军校第一任党代表是国民党著名左派人士廖仲恺。党代表的主要职责是,指导政治工作,监督所属人员执行革命政策,所有的文件和命令,没有党代表附署一律无效。政治部是国民党的政治工作机关,受党代表的命令和指导,主要任务是培养师生的国民革命意识。周恩来、熊雄先后担任过政治部主任,包惠僧代理过主任,鲁易担任过副主任。政治部设有宣传科、组织科,科长、干事大都由共产党员担任。东征军设立总政治部。周恩来任主任,各军设立了各级党代表和政治部。北伐军也设立了总政治部。邓逸达任主任,各军都设立党代表和政治部,北伐军下面有八个军,其中四个军的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由共产党员担任。

2、有计划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黄埔军校,周恩来主持制定了《政治教育大纲草案》。大纲规定给学员讲授帝国主义、社会进化史、社会主义运动、苏联研究等二十多门政治课,并把军队政治工作作为一门课程来讲授,共产党员肖楚女、张秋人、高语帘、熊雄但任过政治教官,恽代英担任过主任政治教官。在系统教育的同时,还定期进行政治讲演,讲形势、任务和政策,毛泽东、刘少奇张太雷、吴玉章、鲁迅等应邀到校党内演讲。政治教育的中心内容是反帝反封建,主要研究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除了课堂讲授之外,还经常组织讨论会,开设政治问答箱。军校政治部编辑出版多种刊物,其中《黄埔日刊》、《中国军人》影响较大,《黄埔日刊》发行点3000多处,发行量50000多份。黄埔军校崭新的政治工作,丰富的政治教育,吸引着广大的革命青年。他们唱着“以血洒花,以校作家,卧薪尝胆,努力建设中华”的校歌,以“不要钱、不要命、爱国家、爱百姓”为口号,校门上贴的是“升官发财行往他处,贪生畏死不入斯门”的对联,横批是“革命者来”。显示出一派朝气蓬勃的英雄气概。黄埔军校经过革命的政治训练,培养了大批政治军事人才。其中许多人成为工农红军的创建者和骨干。俆向前、左权、刘志丹、陈赓、黄公略、周士第、陶铸、郭化若等都毕业于黄埔军校。

3、开展广泛的军内外政治宣传。东征和北伐之所以能顺利进行,主要是政治宣传发挥的效能,当时的政治宣传形式也比较多,经常对部队进行政治教育,宣传革命的主张和战争的进步意义,提出响亮的革命口号,比如,东征军提出“为拯救东江人民而战,为保护东江 2 人民而战”。北伐军提出“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铲除土豪劣伸,铲除苛捐杂税”。为了加强政治宣传,东征军总政治部从黄埔军校、农民运动讲习所、政治训练班调来237名组成宣传总队,总队之下设支队、分队,分别随各师出发,沿途进行宣传。

4、维护群众纪律。东征中,总政治部一直把维护群众纪律作为区别革命军与军阀的重要标志。当时黄埔军校编有一首爱民歌,“扎营不要懒,莫走人家取木板,莫拆民房搬砖瓦,莫踏青苗和田产,莫打民间鸭和鸡,莫借民间锅和碗,莫派民夫来挖壕。”东征军除了学唱这首歌外,还明确提出:“不拉夫、不筹响、不占民房”三大口号。北伐军也明确宣布,革命军不拉夫、不筹响、不派款、不打骂百姓、不奸淫妇女、不强占民房、不争权夺位等纪律。所以部队所到之处,都受到群众的广泛支援。

萌芽时期军队政治工作总的特点是:仿效苏联红军政治工作的基本做法,结合国民革命军的组建和基本任务,开展以改造旧军队和动员民众为中心的政治工作。政治工作的任务是为了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保证国民革命军命令的贯彻执行,保证东征和北伐的作战胜利。

二、创立时期 从南昌起义到古田会议(1927、8——1929、12)

我军政治工作是伴随着我军的诞生而创立的。大家知道,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我们党开始了独立领导革命的武装斗争,建立新型人民军队的活动。这期间,我们党借鉴大革命时期在国民革命军中开展政治工作的经验,开始了具有全新内容的政治工作。如,南昌起义部队党中央成立了四人前敌委员会(周恩来任书记、李立

三、恽代英、彭湃),在全委领导下,各军建立了军党委,各师成立了师党委,各团都成立了党总支或党支部。军师两级设立了党代表和政治部,团营连三级设立了政治指导员。南昌起义军还把向军内外开展政治宣传作为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

这个时期,在我军政治工作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是毛泽东同志在秋收起义部队所进行的著名的三湾改编和红四军召开的古田会议。

三湾改编的背景是这样的:秋收起义部队最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我们党所掌握的原武汉政府警卫团,团长是共产党员卢德铭,另外两部分是平江、浏阳的农军和安源的工人武装,总兵力8000人左右。在起义军中,一部分是贫苦的工农子弟,但也有相当数量的散兵游勇、旧军阀和游民无产者,部队组织成份不纯,加上战斗多次失利,生活艰苦,许多人对离开城市,走向井冈山的意义不理解,甚至悲观动摇。有的串通逃跑,造成部队大量减员。9月29日,部队转战到达江西永新县三湾村时,已由8000人减员到不足千人。面对这种情况,毛泽东主持召开了前敌委员会,决定整顿改编部队,这就是我军建军史上著名的“三湾改编”。

三湾改编首先是调整组织,缩编部队,毛泽东在对部队进行思想教育和整顿的基础上,把原来一个师缩编成一个团,命名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下设两个营,每个营三个连,团一个特务连,另设军官队、卫生队。经过整编,部队纯洁了战斗力有了提高。

三湾改编在我军政治工作发展史上创造性的贡献有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党对军队的领 3 导制度。规定支部建在连上,营、团成立党委,连以上设党代表,班排建立党小组。把党领导军队的组织形式第一次作为制度规定了下来。二是确立新型的官兵关系。规定在连以上各级建立士兵委员会,进行宣传、组织群众的工作,组织领导士兵的文娱活动,监督部队的经济开支和伙食管理。上至各级首长,下至伙夫、马夫都有充分发表意见的权利。

古田会议是1929年12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召开的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它是为了总结红四军建军以来的经验,解决党内出现的争论,纠正各种错误倾向而召开的。当时四军中的新成份很多,许多军政指挥员政治上不成熟,相当数量的干部对正确的东西不能很快接受和习惯,对一些错误的东西不能识别和抵制。这种情况在前委机关也比较突出,一些建军的基本问题意见分歧很大。古田会议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召开的。会议形成了一个决议案,就是《古田会议决议》。这个决议比较系统地提出了我军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和理论观点,主要是:

1、规定了我军的性质和任务。决议指出:“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红军“除了打仗消灭敌人军事力量之外,还要担负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任务。”要求在部队中进行“红军宗旨”教育,使官兵“认清红军与白军的根本区别”。

2、阐明了党对军队领导的组织原则和制度。决议强调,党委要成为部队的“领导中枢”,“党对军事工作要有积极的注意和讨论,一切工作,在党的讨论和决定之后,再经过群众去执行。”决议要求各级党组织,“要厉行集中领导下的民主生活”,实行集体领导。要求建立健全党的各级组织,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加强党员的组织性、纪律性。强调政治委员要做党的工作。

3、阐明了政治与军事、政治系统与军事系统的关系。决议批评了军事与政治二者对立、军事领导政治、把政治机关隶属于军事机关等错误观点和做法,明确指出“军事只是完成政治任务的工具之一”,“红军的政治机关与军事机关,在前委指导下,平行地执行工作。”

4、强调用马克思主义和党的正确路线教育党员和部队。决议强调:“红军党内最迫切的问题,要算是教育的问题”。指出“红军第四军的共产党内存在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这对于执行党的正确路线妨碍极大,若不彻底纠正,则中国伟大革命斗争给予红军第四军的任务,是必然担负不起来的”。强调要“对党员作正确路线的教育”,“加紧官兵的政治训练”“是党的重要任务之一”,并对教育内容、方法作了具体规定。

5、确立了正确处理军内外关系和瓦解敌军的原则。对于官兵关系,决议指出:红军官兵政治上平等,官长应爱护士兵,士兵要尊重官长。要保障士兵的民主权利,坚决废止肉刑,纠正打骂士兵等旧军队的管教方法。对于军民关系,决议重申红军必须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和六项注意,尊重和支持地方政府,爱护人民群众。决议同时还确立了瓦解敌军的原则。

6、论述了红军政治工作的作风和方法。决议指出,要“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去做政治形势的分析和阶级势力的估量”。要注意实际情况的调查和研究,“由此来决定斗争的策略和工作的方法。”要反对主观主义,指出对政治形势的主观主义分析和对工作的主观主义的指 4 导,其必然结果不是机会主义,便是盲动主义。强调要防止主观武断和批评庸俗化,说话要有证据,批评要注意政治。

总之,古田会议决议,在我军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全面总结了我军初创时期军队建设和政治工作经验,正确地解决了军队建设的一系列根本问题。它不仅解决了红四军内部争论很久的原则性问题,统一了建军思想,而且对全国各地红军的建设都起了重大作用。决议的基本精神现在和将来仍然是我们做好政治工作的基本依据。

创立时期我军政治工作的特点是:我党在建立工农红军的过程中,从中国革命和红军的实际情况出发,侧重从组织制度上、思想原则上,形成了我军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路线,为我军政治工作的成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成熟时期 从古田会议到抗战胜利(1930、1——1945、8)

土地革命战争中、后期(1930年1月——1937年7月),我军政治工作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既有很大的发展,但也受到挫折。这里所说的发展,主要是从1930年开始,古田会议决议先后在全国各地红军中贯彻执行,政治工作在保证红军建设和反“围剿”作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30年冬,我们党颁布了《中国工农红军政治工作暂行条例(草案)》。使红军政治工作更加条理化了。这里所说的挫折,主要是因为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领导造成的。其表现是:

1、发展了教条主义,废除了优良传统。以王明为代表的教条主义分子,照搬外国经验,在1931年11月召开的赣南会议上错误地作出了取消党委制的决议,以政治委员的个人领导代替党委集体领导,废弃了军内民主制度。

2、执行宗派主义的干部政策,开展过火的党内斗争。王明在党内军内排剂持不同意见的干部,以我划线,任人唯亲,打击了大批政工干部。1933年,在福建开展了反对“罗明路线”的斗争,(罗明当时是福建省委代理书记,因为接受了毛泽东的正确意见,因而被批斗,撒销职务)不久在中央红军中开展了反对以肖劲光为代表的所谓红军中的罗明路线,撤消了肖劲光闽赣省军区司令员职务,并作出处罚,下放到炊事班当伙夫,直到遵义会议才恢复名誉。

3、犯了肃反扩大化的错误,陷害了党内、军内许多优秀干部。当时国民党反动派不断派遣特务打入红军内部和苏区党政机关,进行肃反是必要的,但严重犯了扩大化的错误。把我军许多政治干部当作A、B团,改组派加于处理。使红军政治工作受到很大破坏。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路线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正确路线,我军政治工作才重新走上正确发展轨道。长征途中,在粉碎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斗争中,我们党创造和积累了战时政治工作、宣传群众和正确开展党内斗争的新经验。

进入抗日战争时期,我军政治工作有了新的发展并进入成熟阶段。政工史作过这样的概括:我军政治工作萌芽于北伐,奠基于古田,成熟于抗日战争时期。成熟的标志是谭政 5 1944年春天在中共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上所作的《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这是继古田会议决议之后我军政治工作的又一个重要历史性文献。其基本精神是:

1、科学地论述了我军政治工作的地位。指出“政治工作是我们军队的生命线,无此则不是真正的革命军队。”并强调,政治工作在任何一部分军队中,都应有其适当的地位。对于政治工作地位的过分强调是不对的,但是没有必要的强调,没有必要的地位,也是不对的。

2、指明了确定我军政治工作方向和任务的原则。指出:“整个军队的方向,就是政治工作的方向。”政治工作的任务,只能根据我军的基本任务与当前具体任务去规定,“不能在我军基本任务与当前具体任务以外再有所谓政治工作的独立任务。”“如果在这方面强调政治工作的独立性、特殊性,把政治工作任务与整个军队任务分离起来,那便是不对的,那便会产生政治工作与军事工作目标不一致,使政治工作脱离实际”。

3、阐明了我军政治工作总方针和正确处理军内外关系的原则。明确地把我军政治工作总方针概括为“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强调要严格区别对待敌人与对待同志、朋友的两种态度。对敌人采取革命的“霸道”,对同志、对朋友则采取革命的“王道”。

4、明确提出了“在一定物质基础之上,思想掌握一切,思想改变一切”的著名论断。并指出:“思想的进步过程,就是工作的进步过程”,“干部思想的进步是一切工作进步的枢纽”。还强调,对于犯有错误的军官、士兵,应着眼于改造其思想。对于落后分子的工作,也应主要采取耐心引导的方法,禁止用单纯惩办的办法。

5、论述了政治工作的组织形式、工作制度、作风和方法要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而变化的原则。指出:“一切组织形式与工作制度,大体都有基本的和临时的两种,带基本性质的应当使之固定起来;带临时性质的则不应当固定,而应当依据具体工作的性质去选择,依据环境与任务的变更而变更。”并且强调要以是否有利于组织和发扬战士群众的积极性、完成任务为变与不变的原则。报告分析了政治工作中作为主观主义、教条主义表现的四个毛病:形式主义、平均主义、空喊与孤立主义的作风。并深刻阐述了改进作风的极端重要性,提出要发扬联系群众与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

报告共三个部分,25000字,涉及到政治工作的许多重要问题,对我军政治工作的一系列理论原则、方针政策、制度和方法都作了科学的论述。这个报告不仅标志着我军政治工作的成熟,也标志着政治工作这门学科的基本形成。

成熟时期我军政治工作的特点是:我军政治工作由经验上升到了理论,由做法上升到了原则,形成了一整套政治工作的理论体系。可以说以后的军队政治工作都是在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在这个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

四、发展时期 从解放战争至今(1945、8至今)这个时期,我们按照历史发展顺序,分四个阶段作介绍。

第一阶段:解放战争时期我军的政治工作(1945、8——1949、9)

这一时期,我军政治工作在继承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又有许多新建树。主要是:

1、恢复和健全了党委制,加强了党对军队的集中统一领导。抗战初期,为适应抗日统一战线形势需要,我党在师以上及独立行动的部队建立了军政委员会,作为共产党的集体领导机关。解放战争时期,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1947年2月,党中央发出了《关于恢复军队中各级党委制的指示》。同年7月,总政治部颁布了我军第一个党委会条例。条例明确规定:党委会“是军队之一切领导与团结的核心。”1948年9月,毛泽东为中央起草了《关于健全党委制》的决定,强调指出:“党委制是保证集体领导,防止个人包办的重要制度”。规定一切重要问题均须交委员会讨论,由到会委员充分发表意见,作出明确规定,然后分别执行;并明确“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二者不可偏废。”从而使党委制更加健全和巩固。

2、开展团结互助和杀敌立功运动。1946年底,在全军普遍开展了“王克勤运动”,即团结互助运动。其主要形式是,老战士、新战士和“解放战士”按先进、中间和后进者合理搭配,建立战斗小组,互帮互学,互相督促,共同提高。与此同时,又在全军普遍开展了杀敌立功运动。当时的口号是,“战场上比比看,为人民立功劳”,“有功报功,论功行赏”,“人民功臣,个个尊敬”,一些部队还建立了三证:个人的功劳证,连队有个功劳薄,给立功者家中发个功劳状。逐步形成了一套报功、请功、评功、庆功和树立英模、学习英模的制度和方法,使政治工作的内容、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3、开展新式整军运动,健全军队内部民主制度。1947年7月至9月,全军先后开展了以诉苦(诉旧社会和反动派给予劳动人民之苦)、三查(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为中心的新式整军运动。1948年1月,毛泽东总结新式整军运动的经验,第一次把我军的民主生活概括为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并把放手发动群众,实行三大民主作为“军队内部政治工作方针"。1949年2月,总政治部发出了《关于在连队成立士兵委员会的指示》,使1932年被取消的士兵委员会又恢复起来。1949年12月,士兵委员会统一更名为革命军人委员会。

4、重新颁布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1947年10月,党中央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训令的形式向全军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把三大纪律统一规定为: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切缴获要归公;八项注意统一规定为: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不打人骂人;不损坏庄稼;不调戏妇女;不虐待俘虏。同时,还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新解放地区和城市的政策,对部队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政策纪律教育。

5、创造了大规模瓦解敌军和改造投诚、起义部队的新经验。解放战争后期,我军采用天津方式(军事打击为主,不投降就歼灭)、北平方式(用军事压力和政治争取,使之起义)、绥远方式(在军事、政治压力下,争取站在我方一边,接受改编),加速了敌人的彻底崩溃。同时,抽调大批干部对成建制的起义部队进行和平改编和改造工作。其间,我军共俘虏敌人459万人,争取敌人投诚、起义,接受和平改编达170万人。

第二阶段 建国后十七年我军的政治工作(1949、10——1966、5)

这个阶段我军的政治工作在排除各种干扰中不断前进,取得了一些建设现代化革命军队的初步经验。

1954年4月我军正式颁发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草案)》,这个条例对政治工作的性质、任务、职责、组织形式、工作作风及各方面的关系,都作了明确规定。

根据我军革命化、正规化建设的需要,1955年我军实行义务兵役制、薪金制、军衔制和颁布勋章制度,1955年授衔时,元帅10名,将军1603名,其中,大将10名,上将57名,中将177名,少将1359名。

在这十七年中,我军还大力加强了基层建设,在政治工作的推动下,我军涌现了许多像雷锋、王杰式的英雄人物和南京路上好八连、等先进连队。钱全军部队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在这十七年中,我军还取得了抗美援朝和中印自卫反击战的胜利,并积累了现代战争条件下战时政治工作的经验。

从总体上看,这十七年中我军政治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从五十年代后期开始,由于我们党在工作指导上出现严重失误;我军政治工作也受到左的思想影响,产生了一些偏差和失误。比如,1959年7月,庐山会议错误地发动了对彭德怀所谓右倾机会主义的批判,把党内认识上的分歧说成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两大对抗阶级的生死斗争。并在全军批判彭德怀、黄克诚的所谓资产阶级军事路线,把许多对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不理解、对彭、黄表示同情的人,打成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全军共划定右倾机会主义分子1848人,掀出所谓阶级异已分子和坏分子388人,对这些人不仅进行了错误的批判,还进行了错误的处理。1959年9月17日,任命林彪为国防部长。林彪开始主持军委的日常工作。

第三阶段 “文化大革命”十年我军的政治工作(1966、5——1976、10)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使党和国家遭到建国经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我军政治工作经及军队建设也受到严重破坏。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鼓吹突出政治,篡改我军政治工作的方向和任务。林彪大肆鼓吹“一定要突出政治”,“政治可以冲击一切,代替一切”。把政治工作凌驾于一切工作之上,制造军政对立,使政治工作严重脱离部队实际。

2、制造现代迷信,破坏我军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作风。林彪大肆鼓吹天才论,因而在政治工作领域现代迷信盛行,这集中表现在无论学习和工作中,都要引导官兵去培养对毛泽东个人的忠字上,大搞“三忠于四无限”当时流行的说法是,在日常工作中脑子里要印上忠字,心坎里要刻上忠字,嘴里要宣传忠字,让忠字统帅生活的每一分钟。于是乎,陆军有的部队提出打仗要带着忠字冲锋,海军有的部队提出要带着忠字出海,空军有的部队提出要带着忠字上天。有的甚至提出要用精神原子弹打败敌人的物质原子弹。

3、煽动踢开党委闹革命,破坏我军政治工作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机构。林彪、江青一伙在文革初期,就煽动群众踢开党委闹革命,接着又提出了打倒带枪的刘邓路线,1967年7月25日林彪、江青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你们要战斗、要突击、要彻底砸烂总政阎王殿,紧接着在总政大院就出现了打倒肖华、解放总政的大字报。他们污蔑总政领导是阎王,各部部长是判官,广大干部是小鬼,他们还把在总政工作的广大干部污蔑为污泥浊水,百分之三 8 十是坏人,有不少特务。并以所谓军委政工组、文艺组、军报组,完全取代总政治部。1968年10月,林彪一伙宣布对总政实行军管,总政机关和直属单位767名干部被立案审查,共17人被迫害致死。1969年11月11日,任命李德生为总政治部主任,总政才恢复正常办公。

4、大搞阶级斗争扩大化,破坏我军政治工作的方针原则。林彪一伙大搞以人划线,对凡是不符合他们心意的干部就罗织罪名,大批大斗,甚至整死。据统计,文革期间,全军被污陷迫害的干部80000人,迫害致死的1600人。这对我军建设造成了重大损失。

第四阶段 新时期我军的政治工作(1976、10至今)

1976年10月,我们国家和军队建设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国家进入了全面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军队建设和政治工作也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

这个阶段,军队政治工作制定了一系列重要文件。1978年4月,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恢复和发扬我军政治工作优良传统,提高我军战斗力的问题进行研究,形成了《中央军委关于加强军队政治工作的决议》,这个决议从22个方面对加强军队政治工作作了具体的规定。

1987年1月,中共中央转发了中央军委《关于新时期军队政治工作的决定》,这是我军政治工作发展史上又一个历史性文献。《决定》系统总结了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军队政治工作的基本经验,对新时期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方针政策和基本方法作了一系列正确阐述和规定。对加强政治工作,保证各项任务的完成具有长远的指导作用。

1988年我军开始实行三个重要条例,《中国人民解放军官服役条例》、《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干部暂行条例》使军队干部队伍建设有了明确规范。

1990年以后,我军先后制定和颁发了《军队基层建设纲要》、《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等重要文件和法规。

1999年7月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又形成了《关于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军队思想政治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这是新时期指导我军政治工作的又一纲领性文献。《决定》,系统地归纳梳理了邓小平和江泽民关于新时期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并以此为指导,集中回答了新时期军队思想政治建设若干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新时期我军政治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其基本精神是:

1、规定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历史使命。指出,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对我军建设提出了两个历史性课题:一个是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我军能不能跟上世界军事发展的趋势,打赢未来可能发生的高技术战争;一个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条件下,我军能不能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本色和作风,始终成为党绝对领导下的革命军队。根据这两个历史性课题,提出我军思想政治建设的使命是:“为打赢未来高技术战争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本色和作风提供可靠的政治保证。”

2、提出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出发指导思想政治建设。指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党在现阶段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的客观依据。”强调要正确把握初级阶段我国国情的本质特征,把用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统一思想和行动,作为新时期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根本任务;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关系的变化,用不同的方式处理不同性质的矛盾,是思想政治建设的经常性工作;正确把握初级阶段工作对象的特点,坚持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结合,使思想政治建设更好地引导群众、掌握群众。

3、提出思想政治建设必须突出拥护和支持改革这个时代性课题。指出:“军队思想政治建设必须把拥护和支持改革作为历史性任务,引导全军与党同心周德,与改革共命运,切实担当起在改革、发展和稳定中肩负的政治责任。”并要求从根本上坚定对改革的信念,正确对待改革中利益关系的调整,积极为推进改革贡献力量。

4、提出思想政治建设要坚持不懈地强化革命军人的精神支柱。指出:“当代革命军人的精神支柱,主要是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和自觉的牺牲奉献精神。”“强化精神支柱,最重要的是帮助官兵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培养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相适应,与革命军人特殊使命相一致的人生观、价值观。”并要求坚持用正确的思想理论教育官兵;用昂扬的革命精神激励官兵;用良好的政治环境熏陶官兵;用严格的组织纪律约束官兵。

5、提出把思想政治建设的着眼点放在全面提高官兵素质上。指出:“官兵素质是军队建设水平的基本标志,是我军履行职能、完成各项任务的决定性因素。”要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需要,培养造就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军事专业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官兵。”并强调全面提高官兵素质,必须把正确的思想理论武装和现代科技特别是高科技知识的武装作为基本途径,把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作为重点。

6、提出在思想政治建设中必须正确认识和运用物质利益原则。指出:“能否引导官兵正确认识和对待物质利益,关系到能否保持我军政治优势和部队的凝聚力。这是新形势下部队思想政治建设必须正视的重大现实问题。”要求贯彻物质利益原则,必须充分考虑到我军的特殊要求;不能简单照搬经济领域调节利益关系的具体做法;必须努力实现和维护广大官兵的切身利益,千方百计为官兵排忧解难。并强调,重视和关心官兵的切身利益决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和放松思想工作,更不能简单地用给钱给物代替思想教育和引导。

7、提出在思想政治建设中必须重视发挥法规制度的作用。指出:“必须转变思想观念,拓宽路子,把法规制度的建设和运用作为新时期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必须充分发挥法规制度的功能,巩固和增强思想教育的效果;必须运用法规制度规范和引导军队的民主生活,维护和保障官兵的民主权利;必须重视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部队中涉法问题;领导机关要增强依据法规制度指导工作的自觉性。

8、提出搞好思想政治建设必须切实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指出:“加强军队党的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既是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又是推进新时期我 10 军思想政治建设发展的组织保证。”特别强调,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首要的是讲政治;必须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强有力的集体领导;必须切实解决思想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必须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的干部必须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

9、提出政治工作必须在继承优良传统基础上积极进行探索和改革。规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保持优势,创新发展”的军队政治工作改革总的原则。指明了军队政治工作改革的基本内容和途径:探索优良传统的新发展;拓宽服务保证的新领域;形成政策制度的新体系;运用科学先进的新手段。要求政治工作改革,把领导机关的积极性与部队的积极性结合起来;把整体谋划与重点突破结合起来;把理论上的探索与实际工作的改进结合起来;把学习借鉴与保持我军特色结合起来。

整个发展时期我军政治工作的特点是:适新形势和新任务的需要,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和改进政治工作道路曲折,教训深刻,成效明显。

思考题:

1、《古田会议决议》有哪些基本内容?

2、《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有哪些基本内容?

3、为什么说1987年《决定》是我军政治工作发展史上的又一个历史性文献?

4、我军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5、1999年全军政工会《决定》确立了哪些政治工作的指导原则?

第二章 军队政治工作的创立和发展 第2篇

摘要:当前形势下,应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推进军队基层政治和后勤工作的创新,只有充分发挥科学发展观的作用,才能够推进创新,并且在创新过程中也有利于军队政治生命线作用的发挥。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军队基层政治 军队后勤

在当前新世纪新阶段,我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样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成果,它是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科学发展观不仅应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针,同时也应成为国防以及军队建设的指导原则。因此在军队基层政治和后勤工作的创新中应坚持科学发展观。

一、坚持“三个贴近”

(一)创新应贴近实际

这样可以使军队基层政治和后勤工作的创新具有针对性以及生命力。将党的方针政策,将科学发展观结合本单位的具体实际,应该是军队基层政治和后勤工作者的基本素质,二者之间的结合愈是紧密,其思路就愈是清晰,而工作起来也会更踏实,并可以得到良好的效果。然而,一旦政治工作与实际相互脱离,也就是高谈阔论,却空洞无物,最终难免会丧失其针对性以及感召力。

(二)创新应贴近官兵

创新军队基层政治和后勤工作应树立并牢固群众观点,使官兵之呼声成为第一信号,让他们带着深厚感情投入到工作中。应在军队大力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将心思与重点真正地放在基层,放到官兵中间,从而对了官兵实际情况有深入的了解与把握。

(三)创新应贴近生活

军队基层政治和后勤工作应结合现实生活而开展,要对官兵在实际工作中创造出的新事物以及得到的新知识进行及时的总结,于官兵的生活中不断吸收实践经验,以激发创新灵感。当前,贴近生活的方法有许多,而其中最为直接,也是最为有效的途径就是深入军营生活,对那些群众比较关心的问题,如实际生活问题以及时事政策,各级领导应耐心据实地讲解,讲客观情况告诉大家,并说明党与政府的努力,从而将群众反映出不合理的现象予以及时纠正。

二、坚持“三个改进”

(一)改进内容,使其丰富多彩

陈旧的内容会对基层政治和后勤工作带来直接的影响,使其丧失吸引力以及感召力。创新军队基层政治和后勤工作应紧跟时代脉搏,明确思想现状,掌握好现存的突出问题,以富有时代气息并鲜活大量的内容来创新基层政治和后勤工作,依靠这样的素材,可以使据对基层政治和后勤工作更具说服力。

(二)改进方法和手段,使其形式多种多样 首先应加强载体组合,也就是说不仅要有大会或者大课等一些传统教育载体,也要有又网络化教育,并结合讨论交流等方法,以使教育更具新鲜感,给官兵一个轻松的氛围,让他们在愉悦中去统一思想并提高认识。其次应加强全程融合,树立全程理念,坚持参与到军队三化建设中去,使得军队建设不断取得新成绩,并保护好基层政治和后勤工作的良好发展态势。一旦军队建设出现了困难,政治工作就应立即鼓劲加压,军队应具有一种难中求进积极的精神状态。最后应加强正反结合,即在军队基层政治和后勤工作中同时结合正反案例进行教育。正面典型相当于一面旗帜,可以起到较好的示范作用,而一个反面典型案例正相当于一面镜子,可以引起官兵的反思,发挥警醒之效果。因此,军队基层政治和后勤工作的创新应进行正反典型教育,从而加强军队政治工作。

三、营造节俭效能局面

军队的后勤服务是一项比较具体的工作,其具有加强的事务性,很广的服务面以及多样性等特点,创新后勤工作就应从实际出发,对于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根据实际情况来抓工作:第一,要进行分管副职的指导,并严格把关。首先强调按级负责,各司其职,责任到人,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管一级,抓好后勤工作的落实;其次,培养了深入细致的工作作风真抓实干。一是顺利完成了会议室的使用管理、文件交流、机关食堂的管理服务、办公大楼冬季供暖、机关大院安全保卫等方方面面的工作。还应该精心组织机关各种大型活动;围绕中心工作完成了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积极协调理顺各方面关系,开拓思路,明确服务目的和方向,保障了大院的用水、用电和目常修缮;用严谨的规范制度及耐心的思想工作,最大限度地节省财政支出,取得了各方满意;自己积极扶贫救困一名贫困学生和一位孤寡老人,这一事迹被河北电视台录制播放。二围绕“服务、节俭、效能”的原则,统一整合现有资源,优化人员配置,合理利用有限资金,特事、急事先办,实现了办公节俭效能化,杜绝了燃油方面的跑、冒、滴、漏,降低了车辆的修理费用。杜绝了浪费现象的发生。

四、严于律已,遵守廉政规定,做廉洁自律、勤政为民的表率

(一)军队的领导干部应发挥带好头的作用,即“管人又管钱”,尤其是从事军队后勤服务的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要带头执行党内廉政建设各项规定,用共产党员的标准和党性纪律约束自己。例如,在采购后勤物品时,应严格按照国家《物品采购管理制度》的规定,尽可能避免公款招待的现象,在工作中应做到严格从政操守,慎独自律,不贫、不奢,公平理财,透明人事,管住管好自己的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努力做实践“三个代表”的模范。

(二)一旦发现问题问题,就应加以及时的制止与纠正,不能放纵或者迁就。还应强化责任,做好军队的党风廉政建设以及反腐工作,严格遵守一岗双责要求,加强军队后勤服务工作的监督与指导,认真贯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民主生活制度,大力加强廉政教育和党的宗旨教育,积极推进单位党风廉政建设的深入开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军队基层政治和后勤工作是辨证统一的关系,二者之间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此,必须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好军队基层政治和后勤工作,对当前新形势有一个很好的掌握,摸清军队政治和后勤工作的规律与特点,真正做到解放思想,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以形成新思路,将时代性、规律性以及创造性均充分地体现出来,为军队基层政治和后勤工作提供坚实基础和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军队政治工作的创立和发展 第3篇

一、把以人为本作为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立足点

首先, 军队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表现在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应有作为上, 还应体现在教育人、培养人、发展人的主动作为上。以人为本的基本要义是确立人的主体地位, 肯定人的价值和意义, 重视人的权利和需求。以人为本, 体现在军队思想政治工作上, 首先则表现在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这一应有作为上。因此, 军队思想政治工作应自觉地把官兵呼声作为第一信号, 把官兵需求作为第一选择, 以官兵利益为第一考虑, 以官兵满意为第一标准。

其次, 军队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立足于平时对人的主体作用的发挥、充分激发官兵的创新活力, 还要着眼未来战争中人的精神潜能的挖掘、始终强化官兵的战斗精神。毛泽东同志早在抗战时期就精辟地指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 但不是决定的因素, 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毛泽东这里所讲的“人”, 有两层特定的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人力与人心合成的人的因素;第二层含义则是指通过进步的政治工作在广大官兵中贯注了革命精神启发了革命觉悟而形成的人的因素。因此, 以人为本, 军队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立足平时, 还要着眼战时。并且, 军队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军队战斗力的构成因素, 在把政治优势转化为战斗力优势的现实难度不断增加的情况下, 尤其要把官兵战斗精神的培育和强化作为日常工作的实践主题。一方面, 要把培育战斗精神纳入官兵全面发展的范畴, 实现战斗精神培育的平战对接直通。另一方面, 要党员先进性教育为牵引, 不断造就战斗精神培育的新优势。

第三, 军队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着眼于军队内部的官兵主体、搞好为兵服务, 还应放眼社会大格局、拓展到全球视野。对于军队来说, 以人为本中的“人”, 既包括全体部队官兵, 又包括广大人民群众。早在革命战争时期, 我党就明确我军是人民的军队,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军的唯一宗旨, 规定了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的政治工作三大原则。由此可见, 坚持以人为本, 作为我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是把军民视为一体并将人民看作是军队最可依赖的力量。所以, 以人为本, 军队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只局限于军队内部的官兵主体, 同时还要放眼社会大格局, 充分发掘蕴藏于人民群众中的巨大力量。并且, 针对未来战争中要面对世界舆论和交战国民众的可能, 军队思想政治工作要未雨绸缪, 尽可能把人的工作做得更好更完美一些, 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作战功能。

二、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路径

首先, 要把坚持战斗力标准作为军队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全面发展观的根本出发点。全面发展观, 落实到军队思想政治工作上, 就是要坚持以战斗力建设为中心, 全面推进部队的各项建设, 为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的历史使命发挥服务保证作用。具体讲, 一是要抓住根本, 确保方向正确。政治工作要在保证“不变质”的基础上, 不断提高部队“打得赢”的能力;要处理好中心和首位的关系, 在结合渗透上下功夫, 一切以提高战斗力为根本, 使军队成为未来战争中的精兵利剑。二是要扭住龙头, 实现以点带面。军队思想政治工作要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 做好战斗精神准备。同时, 要加大心理战、舆论战和法律战的研练力度, 以此增强政治工作在战斗力因素中的构成比重, 带动部队整体战斗力的提高。三是要盯住问题, 着力固本强基。政治工作要紧扣部队建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多做纠偏调差的工作, 不断夯实部队谋打赢练精兵的思想根基。

其次, 要把推动和谐军营的构建作为军队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协调发展观的主要落脚点。协调发展观的精髓就是统筹社会整体中各个部分的协调发展, 使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军队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必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有所作为。这就要求政治工作在坚持协调发展的过程中, 必须把推动和谐军营的构建作为主要落脚点。第一, 要促进党委支部内部关系的和谐。火车跑得快, 全凭车头带。只有以一个和谐的班子为统领, 才能带动和谐军营的建设。第二, 要建立良好的内外关系。官兵关系的和谐、军民关系的顺畅, 不仅是构建和谐军营的重要内容, 同时也是军队保持安全稳定的基础工程。第三, 要营造风正气顺的良好氛围。风气正则人心齐, 人心齐则事业兴。

再次, 要把加强自身信息化建设作为军队思想政治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点。军队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我军的生命线, 并不是短促一击式的发展, 而是一个长期渐进、循环提升的可续过程。当前, 关于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作用已无可争议, 但面对新军事变革大潮的冲击和信息化战争的挑战, 军队思想政治工作也面临着一些尴尬, 如果不能在军队信息化建设中尽快找准自己的位置并发挥应有作用, 就可能有被边缘化的危险, 这并非危言耸听。因此, 保持可持续发展, 军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加强自身的信息化建设。一是要尽快突破目前政工信息化建设步履蹒跚的现状, 统一组织领导, 加大经费投入, 真正形成全军统筹一体、分层实施的军队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化协同攻关体系。二是要切实处理好指挥自动化系统中军事工作指挥模块与政治工作指挥模块之间的关系, 建成军政一体的信息化作战指挥平台。

三、把求真务实作为军队思想政治工作对其自身的必然要求

首先, 军队思想政治工作要在理论联系实际、改进工作作风上下功夫。求真务实的过程, 就是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因此, 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军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在理论联系实际、改进工作作风上下功夫。一是要下功夫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理论素质。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认识规律、把握规律, 继而运用规律去改造主客观世界。因此, 军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加大各级领导干部对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力度, 使他们能够学会运用理论思维, 形成对事物本质规律的理性认识。二是要下功夫转变各级干部的工作作风。求真不能停留在对事物外部特征和表面联系的认识上, 必须改进工作作风, 深入调查研究。不能靠拍脑袋作决策, 也不能光靠会议、文件抓落实, 更不能做表面文章, 搞“形象工程”, 甚至弄虚作假, 这些都与求真务实的要求背道而驰。三是要下功夫提高各级干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有些领导干部在主观上也想求真务实, 但总是抓不住问题的本质和要害, 致使所作的决策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政治工作就是要在提高他们理论素质的同时, 帮助他们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军队思想政治工作要在强化法制意识、依法开展工作上求进步。法制是对部队建设经验的总结和客观规律的反映。严格按照法制办事, 既是坚持求真务实的具体体现, 又是提高求真务实能力的途径。军队思想政治工作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抓落实, 就必须不断强化法制意识, 真正依靠法制开展工作。首先, 要依据法规制度谋划工作。特别是条令条例和《政工条例》、《基层建设纲要》等军内法规制度, 要成为军队思想政治工作谋划建设、开展工作的重要抓手。其次, 要按照法规制度履行职责。不同的党委支部、政治机关和政治干部担负着不同的职责和任务。这些在各类法规条例中都有明确具体的要求, 关键是要按照规定职责抓落实, 自觉养成依法从事政治工作的习惯。再次, 要运用法规制度加强监督。军队思想政治工作要把法规制度作为衡量单位整体建设水平和各项工作成败得失的最高标准, 建立健全监督检查、考核评估、责任追究等各项制度。

第二章 军队政治工作的创立和发展 第4篇

【关键词】 军人;思想政治工作;时代发展

在国际战略格局和国家安全环境深刻变化的今天,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军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创新发展,以适应新的时代发展。

一、新的历史时期对军队政治工作提出挑战

新的历史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影响国家安全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增多,我国的安全环境错综复杂。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加大实施“西化”、“分化”战略的力度。思想政治建设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官兵头脑,奠定学习创新理论的深厚感情基础;分析国内外形势和部队建设的现状,从对现实的思考中领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紧迫感,真正把思想认识统一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上来。

工作中必须解决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现实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上坚定广大官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抵制“军队非党化”、“军队非政治化”、“军队国家化”等谬论,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始终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提高我军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等。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重视这些问题,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始终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官兵

全军毫不动摇地把创新理论武装作为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紧跟党的创新理论步伐,确保高举旗帜、听党指挥、践行宗旨、履行使命。着力把科学理论转化为推进军队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转化为官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转化为官兵正确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转化为官兵立身做人、成长进步的行为准则,紧紧抓住各级党委班子和团以上领导干部这个重点,带动创新理论武装的不断深入。大力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大党的创新理论研究力度。适时开展主题教育,不断提高对创新理论的认识水平。把学习创新理论与军队担负的使命任务结合起来,用创新理论促进各项重大任务的完成,在完成各项重大任务中加深对创新理论的认识和理解。

2.切实尊重官兵健康的个性特征,培养官兵良好的心理品质

官兵思想活动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是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反映,是官兵思想水平和文化素质不断提高的结果。青年官兵思想尚未定型,思维方式、心理性格尚未完全成熟,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时也难免会产生一些片面的、偏激的思想认识。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官兵的个性,针对不同的人、不同的性格和不同的心理采取不同的工作方法。要善于团结不同个性的同志,要强化官兵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意识,培养宽阔的胸襟,自觉克服嫉妒、自私等狭隘心理。要加强挫折教育,引导官兵正确认识挫折,理智对待挫折,遇到挫折不灰心丧气,不被挫折所击倒。要通过实践锻炼,培养官兵良好的心理品质,不断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

3.切实关心官兵,加强思想沟通

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善于同官兵进行思想沟通,在沟通中增进了解,掌握官兵的思想动态。谈心交心是了解官兵思想的基本手段和方法,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经常与官兵促膝谈心,摸清官兵在入党、考学、选取士官和晋职(级)等方面的思想底数。要在“零距离”贴近官兵中实现与官兵的思想沟通。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与官兵同劳动、同训练、同生活,与官兵“零距离”接触,这样才能在动态中把握官兵思想变化的轨迹;要做好思想形势分析,对官兵的思想情况进行预测分析,明确任务分工,切实把官兵的思想状况搞清楚,把影响官兵思想变化的诱因搞清楚,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要加强与官兵家庭的联系,与官兵家庭互通情况,及时掌握官兵的思想波动和情绪变化,弄清其思想波动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工作。要帮助官兵解决家庭的实际困难,解除官兵的后顾之忧。

4.贯彻科学发展观,建立官兵科学的思维方式

科学发展观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在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既是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政治工作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不仅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在日常工作中要贯彻科学发展观,也要培养官兵树立辩证的思维方式,学会辩证地分析和思考问题,善于从事物发展的两个方面看问题,既要看积极影响,又要看消极影响,防止和克服以偏概全、只看一点不及其余。要树立与时俱进的思维方式,始终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始终坚持以创新的思路,探索新方法,开创新局面;要树立实事求是的思维方式,不抱有侥幸心理,不心存幻想,始终坚持着眼实效,一切从实际出发。

二、结语

第二章 军队政治工作的创立和发展 第5篇

本文旨在从企业文化的角度, 分析我国的家族企业文化利于创业而不利于发展的原因。同时, 从研究家族企业文化的现实意义出发, 分析突破企业文化瓶颈的途径, 给中国家族企业群体以借鉴。

一、中国家族企业文化的创业优势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德·德鲁克说:“管理是以文化为转移的, 并且受其社会的价值观、传统与习俗的支配。”要了解中国家族企业的文化, 就不能忽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任何企业在创业之初都会面临资金、技术、信息等资源极为匮乏的难题。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下, 中国家族企业文化的某些元素有效地弥补了这些不足, 甚至还帮助家族企业在创业之初拥有了比较优势。

1. 高度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与西方文化以自我为中心不同, 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在于家庭。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 国之本在家”。中国几千年依靠家国一体的宗法制度维系社会的稳定, 家庭是中国社会最基本的单元, 也是中国文化和社会组织的核心。血脉亲情在中国人心中是超越任何资本的, 家庭的利益和声誉远远高于其他组织形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家族利益为中心建立起来的家族企业, 由于其任用的成员多是有血缘关系的亲人, 因而与其它形式的企业相比, 家族企业有着更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当家族企业在创业阶段和发展过程中面临困境时, 亲情的纽带便会将企业员工团结起来, 低成本地完成资本和劳动力的集聚, 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2. 集权的“家长式”管理效率高

我国家族企业多采用“家长制”的高度集权化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形成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家族企业本身就是由其创立者投资创办, 而更为重要的方面则在于受儒家文化尊卑有序、贵贱有位的家庭伦理关系的影响。在儒家思想中, 所有家庭成员一分为二:家长和家属。家长管理着整个家族, 家属必须尊敬家长, 服从家长。因此在家族企业中, 血缘关系赋予家长至高无上的权威, 家长会得到家族其他成员绝对的尊敬和服从。

这种管理模式有利于保证领导权威、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一方面, 决策权力的高度集中避免了企业因决策层意见不一而导致的决策效率低的问题, 增强了企业的快速决策能力;另一方面, 核心人物的高度权威能够大大增强企业的执行力。此外, 这种相对扁平的组织结构使得企业内部信息传递更加流畅, 减少了信息失真, 有利于领导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3. 勤俭持家, 节约成本

古人云:“成由勤俭败由奢”, 勤俭持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一个企业来讲, 勤俭节约不仅仅是一种美德, 更是节约成本的重要方法。与其他形式的企业不同, 家族企业私人财产和企业财产在创立之初没有明确界限, 加之成员对企业的忠诚度较高, 因此不会无谓地浪费资金。有利于企业减少浪费, 节省开支, 使企业能够在资金紧张的创业阶段以较低的成本运营。

4. 重视企业信誉, 讲究诚信

中国的传统文化非常注重仁义与诚信。孔子强调“民无信不立”, 墨子强调“言不信者行不果”。家族企业作为家族的延伸, 其信誉会与家族的名誉相联系。出于对家族名誉的维护, 大多数家族企业成员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也都十分注重诚信, 注重对企业信誉的维护。这种荣誉感往往使家族企业在创业初期就获得极高的信誉, 从而拥有更多的商业机会。

二、中国家族企业文化的生存劣势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中国的家族企业在受益于企业文化有利元素的同时, 其不利元素也极大地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壮大。

1.“差序格局”对于家族企业发展的不利影响

对于中国以家庭为核心的传统社会格局, 费孝通称之为是“差序格局”。他认为, 中国的社会结构强调的是自我主义, 一切以己为中心, 从己向外推而构成的社会关系像水的波纹一般, 一圈圈推出去, 愈推愈远、愈推愈薄, 与他人的关系也越来越疏远, 信任程度逐级递减。

因此, 中国的家族企业文化中带有浓重的人情关系色彩, 形成了其独特的“用人圈”。如图所示, 核心圈是家族企业的领导者, 由创业者或其继承人组成, 核心圈以外是有血缘关系的近亲所组成的小圈子, 小圈子之外是远亲和朋友们组成的圈子, 再之外才是一般雇员。

基于血缘关系远近而形成的用人制度就会带来一系列管理上的弊端。

(1) “族内人”和“族外人”的不平等

“差序格局”最明显的后果就是把员工分为“族内人”和“族外人”。“族内人”是有着血缘关系的亲人, “族外人”是非家族成员的一般雇员。由于深受家庭观念的影响, 大多数家族企业主对“族内人”持有偏Y人性假设理论, 信任度高。对“族外人”则持有偏X人性假设理论, 信任度较低。

这种信任程度的差异导致了企业主对两种员工的区别对待。“族内人”可以凭借血缘关系把持企业的重要岗位, 参与重大决策, 并享有优厚的待遇。对于“族外人”, 他们的努力往往不能换来职位和待遇的提升。领导者往往不愿意重用“族外人”, 有的企业甚至还尽量压低一般雇员的待遇。此外, 管理者对于“族内人”往往是“情大于法”, 犯错误时不予追究。而对于“族外人”则会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处理。

随着企业的发展, 这种严重排外的管理制度会使家族内成员渐渐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降低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生产效率, 同时会降低企业外来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信任度, 限制外来人才能力的发挥, 使员工生产效率降低, 离职率过高, 造成人才的浪费和过高的员工流动成本。

(2) 家长集权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弊端

当企业进入发展期之后, 家长集权制管理模式的消极面就凸现出来。由于中国许多家族企业是由个体经济发展而来, 一些管理者的自身素质不高, 在决策时难免过于随意和主观, 缺乏科学性。同时家族企业的管理层次又过于简单, 创业者独自拥有决策权, 缺乏权力制约。因此创业者一旦决策失误, 就会将企业带入困境。此外, 这种下属要对领导绝对服从的管理模式会压抑员工的创新意识。企业的生命力在于创新, 而创新仅仅依靠最高管理者一个人是远远不够的, 还需要企业所有成员的一起努力。

(3) 子承父业的所有权继承方式有可能给企业带来生存危机

以父辈为中心, 嫡长子继其位的宗法制度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 这使家族企业家倾向于以血缘为纽带, 在企业所有权上采用家族世袭制。然而实践表明, 所有权能否顺利交接是中国家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挑战。

首先是接班人素质的问题。一个成功的家族企业如果交到一个不合格的管理者手中, 就会迅速走向衰亡。比如曾经在美国赫赫有名的华人电脑品牌“王安电脑”。其创业者王安在引退后执意将公司传给自己劣迹斑斑的儿子王列, 最终这个电脑帝国因经营不善, 于1992年宣布破产。其次是接班人对经商是否感兴趣的问题。每个子女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并非都愿意投身商业。这就是某些企业在创业者过世后无人接管的原因。最后, 还可能因为继承人的不确定而引发财产纠纷。

2. 固步自封, 安于现状, 缺乏创新

正如前文所提到的, 家长集权制的管理模式使得企业创新的任务全部落在了管理者一个人身上。在这种缺乏企业全体员工参与的情况下, 一些管理者思想的局限和目光的短浅就会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家族企业能够在创立之初迅猛崛起, 却在几年之后很快便销声匿迹。

三、中国家族企业的发展启示

由于受传统观念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中国家族企业传统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在短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所以我们要立足于传统的家族企业文化, 并对现有的企业文化进行必要的改进, 这样才能在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1. 以诚信提高品牌竞争力

许多家族企业家在创业之初都较重视诚信, 也因此得到了消费者的信赖。然而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 一些企业的管理者开始被不正当利益所蒙蔽, 偷工减料、生产劣质产品、服务态度恶劣, 使整个家族企业的信誉受到极大的损害, 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也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一个有着良好信誉的企业不仅可以拥有较高的顾客忠诚度, 而且还能吸引更多的合作者和投资者, 从而保证企业的不断发展。百年老店同仁堂三百多年来坚守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 并将其升华为了世代相传的文化精髓。“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 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同仁堂对其产品质量的负责迎来了社会的尊重, 也因此一直拥有良好的信誉, 长盛不衰。

所以, 家族企业应在发展阶段继续重视发扬诚信意识, 并将其发展成为企业的核心文化。首先, 企业要注重对员工的诚信意识的培养。要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使诚信成为员工与企业、顾客之间的心理契约, 并建立相应的赏罚制度激励员工践行诚信。其次, 企业的领导者要严格要求自我, 做好表率, 不能只图眼前利益而放弃对诚信的追求。虽然西方经济学理论指出企业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 诚信已经成为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石。企业只有真正做到了对消费者诚信、对社会负责, 才能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2. 改善用人机制, 拓展人才渠道

由于排外心理的存在, 家族内成员把持企业关键岗位的现象普遍存在, 这就造成了所有权和经营权同时掌握在家族成员手中的两权合一的现象。随着制度环境的改善、企业规模扩大、企业主观念的改变、家族内人才匮乏等现象的出现, 两权合一的家族企业的弊端将会显露出来, 两权分离必将成为家族企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充分发挥家族外成员的力量将成为家族企业发展的关键。彼得·德鲁克指出:在家族企业中, 越来越需要在关键的位子上安排非家族成员的专业人士, 而这些非家族成员的专业人士必须受到平等的对待, 他们必须在公司有“完全的公民权”, 否则他们根本就不会待下去。因此, 家族企业应当改变当前的用人机制, 变“任人唯亲”为“任人唯贤”, 建立科学的人才选拔机制, 吸纳有能力的“族外人”进入企业的管理层, 并给予他们与“族内人”平等的待遇。温州人民心中最成功的老板南存辉, 对正泰集团的人力资源招聘事必躬亲, 亲自挑选人才。1991年被他提拔的工程师过润之, 现在已经是正泰集团的副总裁, 为正泰集团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人才是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只有不拘一格的选拔人才, 才能培养家族外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才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3. 提高管理者自身素质, 建立民主的决策机制

在家长集权制的管理模式下, 领导者拥有决策权, 因此他们的自身素质对家族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保证企业的发展, 领导者就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包括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道德品质、优秀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管理才能、技术业务能力等。在此基础上, 领导者还要不断接受新的观念和信息, 打破自己现有知识能力和思想观念的局限, 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同时, 领导者要意识到决策的正确与否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在做决策时慎重考虑, 改变过去独断专行的做法, 建立民主决策机制, 在调查研究和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合理决策, 避免因管理者个人的素质局限给企业带来风险。

4.灵活处理企业接班人问题, 重视对接班人的培养

由于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以及中国当前职业经理人的信用度问题, “子承父业”仍是多数家族企业的首选。事实上, 如果创业者的子女有能力承担好企业的管理责任, 该种模式对于企业的发展是有利的。因为创业者的后代能得到企业成员对其身份和地位的认同以及充分信任, 有利于企业的稳定。同时, 选择子女作为接班人可以避免外聘企业经理人对股东利益的损害, 还可以降低相应的监督成本和代理人成本。重庆力帆集团总裁尹明善指出:任人唯亲是为了稳定, 任人唯贤是为了发展。如果能将“亲”“贤”两者结合为一体, 何乐而不为?

然而, 创业者在将企业交于子女管理之前, 要考虑子女是否有志于经商并具有相应的素质和能力。如果答案是肯定的, 那么要尽早对接班人进行专门的培训, 以便其在接手企业后能够更好地管理。比如万向集团的创业者鲁冠球, 在卸职后任命了自己的儿子鲁伟鼎为总裁, 女婿倪频为副总裁, 分管国内和海外业务。他很早就把儿子送到新加坡学习企业管理, 又亲自教授管理知识, 女婿则是浙江大学MBA毕业, 又在美国深造。两个人都具有理论知识和实战经验, 对万向集团更为了解, 任命为左膀右臂, 无疑会帮助企业更好地发展。

如果家族内没有合适的接班人, 创业者也可以考虑在保证家族拥有对企业控制权的前提下, 聘用职业经理人帮助管理企业。

5.建立学习型组织, 实现创新

学习型组织要求所有组织成员都积极参与到与工作相关问题的识别与解决中, 从而使组织形成持续适应和变革能力[2]。它强调企业和员工拥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和机制, 运用各种方法引进知识, 开创多种学习途径, 形成知识共享与互动的组织氛围, 注重加强组织文化建设。

市场是在不断变化的, 家族企业要想在变化中求发展, 就必须建立起崇尚学习的文化, 建立学习型组织。要提高员工学习力和创造力, 使员工在组织范围内跨越职能专长的限制, 自由、充分地交流、共享信息, 以最佳的方式合作学习, 更有效率和效果的完成工作。同时, 要致力于建设统一的价值观, 组织内每个成员都具有统一愿景, 充满团体精神, 人与人之间关爱信任。只有所有组织成员都能持续学习, 自由交流, 大胆分享, 才能使家族企业能够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1]李亚:《民营企业企业文化》[M].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4

[2]费孝通:《乡土中国》[M].三联书店, 1985

[3]林之芳牛春巧孙小强:我国家族企业文化渊源探讨[J].商业时代, 2006.9

上一篇:未成年人服务工作方法下一篇:关于读书小学生六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