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作文指导方法

2024-08-07

五年级作文指导方法(精选6篇)

五年级作文指导方法 第1篇

作文常见“死穴”

无名穴:漏写标题,文章无名

脱轨穴:或内容与话题无关,或内容与标题无关,或违背字数校名人名等要求

僵尸穴:没有思想,没有灵魂

笼统穴:叙述笼统,描写粗略

空洞穴:议论、抒情空洞,没紧扣材料

模糊穴:中心不集中,潦草穴:开头就有,书写潦草,笔画逾格,涂改满篇

错字穴:开头就有,繁体字,胡乱“行草”

病句穴:常识错误,“白话”句,又臭又长句

长头穴:大头怪胎,不会分段

侏儒穴:字数严重不足,自取灭亡

无尾穴:来不及结尾,或过于草率

审题的重要性:

审题是决定作文成败的第一步。在考试时,审题定位准确,是作文获得高分的重要保障,如果审题出现偏题或离题现象,作文的得分就比较低。

我们在审题时,要在找准题目中好的关键词句的基础上明确自己“写什么”。因为在应试作文是确定“写什么”远比确定“怎么写”要重要的多。“写什么”一指题目要求写什么。二指根据题目要求,“我”可以写什么。

我们在审题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1、审清题目的限制。

要仔细阅读题目以及相关的话题、材料、写作要求、提示语等,作文的限制就在这些“部件”中有所体现。一般包括:字数(600字以上)、文体、话题、保密性(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人称、数量、时间、空间、中心等。

[审题训练]

说说《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趣事》这个作文题目有哪些限制?

这道题限制了写作对象:事

这道题限制了写作数量:一件事

这道题限制了取材范围:我身边的事

这道题限制了文章中心:趣事

这道题限制了文章体裁:记叙文

还必须继续思考第六个更重要的问题哦:

什么是有趣的事?所谓有趣的事,就是指能给人以新鲜感的事情,也就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事情。这样的事,一般说来有点出人意料之外,情节比较曲折,甚至有点戏剧性。但是光有趣还不行,还必须有意义,能给人以启迪和教育。

同是叙述一件事,《一件有意义的事》和《一件难忘的趣事》这两个文题的写作重点是不同的:《一件有意义的事》的写作重点是突出这件事的“意义”所在,把这件事“有意义”的地方描写出来,而《一件难忘的趣事》的写作重点是所叙之事之所以难忘是因为它有趣,要把趣之所在描绘出来,以突出其难忘。

因此说,找准了文题所写的重点,也就把握住了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选材也就有了范围,组材也就有了目标。

2、审清题目的重点:捕捉、推敲题眼。题眼:就是揭示意义,体现中心,点明重点或表现感情色彩的词语。

a.文题是句子的,句中的动词往往是“题眼”。如《我最喜欢的一个人》题眼是“喜欢”。

b.文题是一个短语的,在短语中起形容修饰作用的词语,就是“题眼”。如《暑假里的一天》,题眼是“暑假里”,限制了所写事件的大的时间范围。

c.文题是一个词的,这个词本身就是“题眼”。

[审题训练]1:《他(她)真美》的题眼是

是“美”,我们在写作时必须抓住“美”,写出体现“美的”事件或细节,明确“美”在文中的含义,揭示“美”的本质。

[审题训练]2:《战胜自卑》的题眼是

是“战胜”,写作时就必须交代是什么使主人公“战胜”的,“战胜”的过程如何,在“战胜”的过程中获得怎样的感受。

审题训练3:《不寻常的考试》的题眼是

是“不寻常”,说明这个“考试”是与众不同的,并非一般意义上的考试,也可以指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考验,因此要选好写作的对象和材料。

审题训练4:《师生之间》的题眼是

这个题目不应分别在“老师”和“学生”这两个因素上动脑筋,而要写出一种新型关系,老师和学生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民主平等,教学相长等。

审题训练5:《他也是我的老师》的题眼是

题眼是“也”这个虚词。“也”字说明“他”不是我们通常所指的学校里给自己传授知识的老师。而是指在生活中或社会上给自己教诲、技能、处世的道理的人。因此,我们首先要选准对象,然后重点写出“他”不是老师,却像老师一样教育了我。

3、领会题目的隐含意义。

审题训练1:《在阳光下成长》的题眼是“在阳光下”。写作前就必须思考这里的“阳光”指的是什么。很显然,这里的“阳光”不是指自然界中的阳光,而是指像阳光一样使人感受到温暖的人或事等。在思考“阳光”如何是主人公成长,在成长中“阳光”给予了什么。这样写文章时才会紧扣题目,立意深远。

审题训练2:《我的梦》这个题目关键在于对“梦”的理解。如果只是把“梦”理解为睡觉时做的梦,就很容易写成一篇想象文章。其实,这里的“梦”还指“梦想”、“理想”。如果从这个角度去理解,立意更深,选材范围更广

4、围绕题意,找准写作的空间。

审题训练1:《掌声响起来》这个题目可以写什么?

“掌声”在何时何地响起?是谁给谁“掌声”?“掌声响起来”的原因是什么?“掌声”表达的是怎样的思想感情等等内容。

审题训练2:释迦牟尼问他的弟子;“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弟子回答不出,释迦牟尼说:“把它放入大海试试。”根据这则材料,请以“一滴水与大海”为话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联系生活思考,我们可以发现“一滴水和大海”的关系就像“个人与集体”、“家庭与国家”、“个人与社会”等之间的关系一样。“一滴水”在“大海”中永不枯竭,那么一个个体也只有融入到集体、社会、国家之中,才会永存。有了这样的思考,写作文就不会感到太难了。

审题方法:

(1)推敲法。

就是逐字逐句推敲题目规定的范围和要求。有些题目在时间、空间、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或说明事理等方面都有明确规定,要通过推敲,准确地把握。以命题《我了解的一个人》为例,该题是要求写人的文章,抓住“了解”“一个”等词,我们应当明白该文要求写“我”熟悉的、了解的人,不能写偶遇的人,而且在写作时必须突出描写“一个人”而不是多个人。又如《暑假趣事》,要求我们写发生在暑假中的一件事,而且这件事必须是一件充满趣味的事。

(2)引申法。有时我们碰到一些文题含义比较深刻,除了本义之外,还包含着引申义、比喻义或象征义等。如《明灯》一题,该题并不是要求我们来写一盏灯,而是要我们写出具有明灯一样作用的人,即能在别人遇到挫折时给人指引道路、排除困难的人。根据这个意义,我们在选材时就要努力回忆在自己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谁帮了你,或者谁用他美好的品行指引你成长的道路,这样选材就合题了,而且中心也容易阐明。

(3)比较法。所谓比较法就是找几个与要写的作文题相似的或容易相混的题目,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从而准确地理解题意。如:我的启蒙老师我的好老师教师,辛勤的“园丁”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这三个题目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是要求写老师的,但它们又各自有自己的特点。第一题是要求写刚入学时的启蒙老师。第二题要求写在所有老师中你认为好的一位老师。第三题要求突出“辛勤”二字,这位所要描写的老师应当是一位辛勤的、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爱着学生的老师。

(4)补充法。有的作文题只给我们一个词或是词组、短句,它的意思并不完整,限制的条件也少,选择的余地很大,所以可以采用前拓后补的办法,使题目范围变窄,题意更具体。如《在放学路上》《午后》等文题,只限制了时间、地点等,至于什么人、干什么都没有明确要求,所以我们可以把它们补充成《(我)在放学路上(帮人推车)》《我在午后(给交警送水)》等,这样文题变得具体明确,写起来就容易多了。

(5)自问法。就是拿到作文题,对题目设计几个问题,通过解答这些问题,审清题意。如:①这个命题属于哪一类作文?②写作的对象是什么?③中心思想是什么?④写作的重点是什么?⑤以第几人称来写?

(一)

以“带着微笑出发”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体验,不得抄袭;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6以)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⑤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审题指导:

这是江苏南通市中考作文题目。“带着微笑出发”是一道能够拨动考生心灵的命题。它从社会生活中来,从人生体验中来。注重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表达真情实感,鼓励学生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自由地、有创意地表达。

由于学习任务重,升学压力大,使得部分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产生严重的畏难情绪.甚至是对生活和前途的无望。作文“带着微笑出发”,启发学生回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见闻,总结自己的生活经验,自信乐观地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带着自信上路,带着微笑写作,对学生具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要写好这篇文章,可以从以下儿个方面着手:

审题要准确到位文章标题为“带着微笑出发”,属偏正短语,但“偏”与“正”的两个词语都不可偏废,如果只关注“出发”难免莽撞,如果只把“微笑”当作一种表情,更是注定落俗。

《带着微笑出发》,题目中的“微笑”不仅指一种看得见的面部表情,更是指一种心态,一种涵养,一种品性,一种信念,一种胸怀。所以写作时我们不能就“微笑”写微笑,必须“由外见内,寓内于外”,表现“微笑”的深层意义。题目中还有一个概念“出发”,这给我们什么信息?“出发”强调的是开始或重新开始,它总是与“目的”连在一起,从“出发”到目的的实现总有一个过程,所以“带着微笑”不仅在“出发”时,而且要关联或影响全程。只有这样把握,构思才有了创新的基础,文章才能凸现“微笑”的魅力。

(二)

经常想起你对我的种种呵护,经常想起你对我的不断叮咛,经常想起你对我的时时牵挂,经常想起你对我的关心照顾。如今,业已长大的我仍然时刻铭记着那种呵护的温暖,耳边时时回想着那些叮咛的温暖,眼前时常浮现起那些牵挂的身影的温暖,时常记得那对我的悉心照顾的温暖……

请以“想起你时很温暖”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可以记叙,可以抒情,要倾诉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

审题指导: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文题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话题提示语,第二段为作文题目。第三节为作文要求。

考场作文一般就由这三个部分组成:一是提示语,而是作文题目,三是作文要求。

审题时,我们要密切注意这些作文提示语和作文要求,有的情况下可以充分利用好这些提示语,这样我们就可以写出一篇高质量的作文。

就本次作文来看,我们首先审读提示语:

经常想起你对我的种种呵护,经常想起你对我的不断叮咛,经常想起你对我的时时牵挂,经常想起你对我的关心照顾。如今,业已长大的我仍然时刻铭记着那种呵护,耳边时时回想着那些叮咛,眼前时常浮现起那些牵挂的身影,时常记得那对我的悉心照顾……

这段提示语内容丰富,为我们展示了四个方面的情境:呵护、叮咛、牵挂、照顾……我们写作时可以就其中的某个情景展开叙事,叙事“你”对我的那次无微不至的呵护,悉心的照顾,我外出时你对我的牵挂,和耳边的时时的叮咛,这些提示语其实已经为我们考生提供了较为丰富的作文素材。当然,我们还可以顺着提示语的思维展开来思考,选取其他的一些作文素材展开写作。

审读题目“想起你时很温暖”。这个题目由这样几个词语组成:想起、你、时、很、温暖。我们要对这几个词语逐一落实。“想起”是事情的缘起,“你”是本文倾诉的对象,“时”表明时那个特定的时刻,是“想起你”的特定的时刻,“很”表明程度,是“非常”、“十分”的意思,“温暖”是本文的情感的落脚点,是文章感情的基调。

因此,老师建议,写作本文,要在下列方面狠狠着力:

1.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是在什么情况下“想起你”的,为什么会在那种情况下“想起你”,起因要交代清楚。

2.为什么感觉“很温暖”,这个尤其要叙写清楚。

3.要对那些感人至深的场面作深切的描绘,要描绘出特定的感人的画面,要对画面作具体细致的描绘,最好要安排特写镜头,写出来的文字要给人画面感,要亲切感人,给人留下温暖的感动。

4.对“温暖”这个词语要浓墨重彩地加以渲染。“温暖”是我自己的主观感受,是“想起你时”的那种特定情境下的感受。写作时,应该用一定的文字加以表达,加以抒情议论。

(三)

题目:总有一个理由让我们微笑

这是一则命题作文。有这样几个关键词“总”、“有”、“一个理由”、“让”、“我们”、“微笑”。

“总”表明无论如何都会有这样一个理由,表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有”表明客观存在,只是可能我们未必能发现,能知道这个理由。“一个理由”,表明肯定有这样的理由,但不是几个理由,而是一个理由。“让我们”表明这个理由让我们微笑;“我们”是微笑的主体,是“微笑”动作的发出者。“微笑”本文的主体情感,是一种对事物充满信心的坚强信念,是一种从容和坦荡,是大度和乐观。

本文宜写记叙文,可以记叙自己亲历的意见感人的事情;可以记叙自己看到或听到的感人的情景,可以描写一个感人的场景,叙述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讲述一个令人荡气回肠的动人的场景。

就选材来说,可以选取身边的素材,就亲情、友情、师生情、邻里情等角度选择材料,比如记叙自己逆境中老师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同学对我悉心周到的关怀,顺境中老师对我善意的提醒,父母与我一次深入的交流,同学对我一次力所能及的帮助。

就立意来说,可以正面陈述使我微笑的事情,也可以侧面讲述令人感动的故事。

要有点睛之笔要。不少同学随处情议论,以为这样的笔墨能吸引阅卷老师的兴趣。其实不然。抒情议论性的语句要巧妙地安排,要安排妥当。可以在叙事过程中增加议论的成分,可以运用名人名言,增加议论的力度,让文章思想感情有深度;在文章倒数第二段,要点题,抒情和议论是文章情感得到升华,抒情和议论要很明确,要有独特的体验,抒情议论不能大众化,要有自己个性化的理解,要注意自己的身份是中学生,不能混同于小孩子(过于幼稚),也不能混同于成人(过于成熟)。

段落安排要巧妙。文章的段落不能太少,那样不清爽,太满。精彩语段要独立成段,标志性的语句也要独立成段,给阅卷老师一目了然的感觉。要合理安排段落,精彩的对话描写和提示性语句可以独立成段。

语言表达要有文采。不少考生作文语言单薄,没有文学味道,吸引不了阅卷老师的兴趣。在中考最后的复习阶段,考生要努力锤炼自己的作文语言,可以大量摘录优美的文学性很强的语言,背诵一些精彩的描写议论抒情的语句,在考试中能巧妙地嫁接到自己的作文中来。也可以选择几个重要的参考话题如“团结”、“亲情”、“责任”、“财富”、“感动”等尝试让学生自己去表达着去写,努力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提高学生作文的文采。

[作文审题方法指导(五年级)]

五年级作文指导方法 第2篇

我最擅长的是写作,因为我可以在作文中表达我的内心。但是说到我的写作方法,有一个小故事。

以前我最讨厌的就是写作。每次写作文,最多七分钟得六个字。我妈为了我的作文报了很多补习班,但是我的作文成绩拿不出来。最后影响我的是一个小故事:有一天,当我走在街上的时候,我看到一个地方有很多人。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进入了人群。原来是自己写作文。我心想:别人写的东西有什么好的?但是当那个人写完一篇文章,人们鼓掌一次。我仔细一看,原来那人右手只有两根手指。你能想象他写一个字有多难吗?不仅如此,他写的字不仅漂亮,而且构图也不错。他写的几篇作文马上拿到围观者手里仔细阅读。我的手也很痒。拿一篇文章来说,题目是我的《我的手指》。这篇文章写得好,顶多是我的无数倍。自从看了这篇文章,我整个上午都没有说话。我想的都是那个人说的话:“我只有七根手指,但是我的写作能力是七分以上,因为我爱写作。”这句话彻底改变了我,我成了写作。每个周六或周日,我没有像往常一样四处闲逛,而是花了大部分时间阅读名著。我很喜欢模仿作家的写作风格,有时候会在写作中加入一些搞笑的句子。阅读让我获得了很多知识。经常看完一两本书,却不知道书店是关门时间,尽管每次走出书店,眼睛都是藏着的。久而久之,我养成了做笔记的习惯,从书上摘抄漂亮或者非常好的句子,经过几次修改,终于把作者的`东西变成了自己的宝贝,用在了作文上。虽然我的作文进步很大,但我还是不知道“的”、“的”、“的”的用法,试卷上的作文扣了那么多分,连“的”、“的”、“的”这几个字引起的七个小错误,一篇作文都是错的。耶稣基督!我什么时候才能不犯这样的错误?

我在写作方面也有很大的优势,想象力非常丰富。一篇超级难的作文,经过十分钟的深思和沉默,就像泉水流过山谷,雨水落下一样简单。用上虞话来说就是“小菜一碟”。我没有吹。在我的写作生涯中,真的有类似的事情。人不做坏事,不怕鬼敲门。我真的不吹牛,不怕鬼上门。不,我应该是怕人家上门。如果真的鬼来了,我可受不了。我有自己的写作方法,但我怕写不好文章吗?不过,我想提醒大家不要学我的学习方法。第一,有句话:“一千个人读一千本书,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第二,嘿嘿,你做好我的工作,我就不失业,失业了我就没有饭吃。然后我得想想以后怎么在班里混。

五年级作文指导方法 第3篇

1. 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

生命教育的宗旨就在于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成全生命,敬畏生命”则构成生命教育的目标。生命教育重要的是要培植学生的生命情怀。生命情怀是个体对自我生命的确认、接纳和喜爱,是对生命意义的肯定、欣赏和沉浸,以及对他人生命乃至整个生命世界的同情、关怀与珍惜。有如下三个层次的涵义:

生命教育的第一个层次是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价值追求存在于我们的教育之中,是真正人道的教育,不仅要对学生的升学考试负责,更要对学生一生的生命质量负责,要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生命教育旨在帮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确立起生命质量与生命尊严的意识,使他们能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总的生命质量领域应包括生活体验的全部。生命质量是代表一个人全部生活的术语,不仅仅是个人生活的部分,而应该是个人生活的全部内涵。生命质量是一个包含有终极关怀在内的概念,包含有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的概念,是人作为精神的存在内在关照,因而更多地与文化设计和文明的内在品质相关。

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价值追求,首要的意义在于对人的尊重,必须落实在对于个体生命的尊重,个体生命的独特性、唯一性的尊重。一切以牺牲个体生命为代价而换取的所谓“大业”,所谓“圆满”,不管它冠以何种美妙的名字,其正当性都是值得怀疑的。把人从相互敌视、相互防范中解放出来,从心灵之间永无宁日的战争中解放出来,从狭隘的功利和世俗的羁绊中解放出来,把人从依附、盲从和定势中解放出来,把人从习俗、传统、群体压力以及本能欲望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这就是教育的使命。任何教育无论它处于什么层次,以哪一方面为侧重点,致力于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都应是其安身立命之所,都是其根系所在,人的解放、自由、超越、完善都应是其根本性内涵。

生命教育的第二个层次是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存在形态。生命教育就是为了生命主体的自由和幸福所进行的生命化的教育。生命教育应该是真正充满活力的人的教育,是引导人生走向美好和完善的教育。让课堂充满关注生命的气息,让生命的活力充分地涌流,让智慧之花尽情绽放,应该成为所有教学的自觉追求。生命教育强调用生命去温暖生命、用生命去呵护生命、用生命去撞击生命、用生命去滋润生命、用生命去灿烂生命。在生命的根基上确立起人的内在的不可让度的尊严,树立起生命神圣的观念。而在我们的社会中,漠视生命,轻贱生命,甚至是践踏与摧残生命的事时有发生,让人感到生命教育的必要与迫切。生命教育,其现实途径就在于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把握;给学生一些困难,让他自己去面对;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些条件,让他自己去创造。高扬生命的价值,反复吟唱生命的礼赞,让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生命积极的存在状态,积极投入,热力四射,兴味盎然。“贴近生命的需要,揭示生命的真相,引领成长的方向,探寻生命的意义,成全生命的价值”应该成为全部教育的自觉追求。

生命教育的第三个层次是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实践领域。让学生远离意外伤害的教育,如熟悉安全防护标志、火灾和地震演习;意外伤害的救护和自我救护;了解个体生命的成长历程,如青春期教育;艾滋病和毒品预防教育;珍爱生命与预防自杀;自尊、自信与直率性格的培养;生命情怀的养育;终极关怀与死亡教育;人权教育,包括公民的人身权利、文化与社会权利;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目的的生态环境教育;国防与世界和平教育等等。生活是人的生命赖以表征展开与充实的形式。在生命教育中,儿童的生活,应包括这样几个层面:自然的、自发的生活,表现为学生内在冲动、童真与童趣的活动;非强制性和组织化的生活。教育情境中的生活化。教育者自觉创设的情境与活动,服务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不论是自然的、自发的生活,还是教育情境中的生活,都应努力做到:远离危险与意外伤害,确保学生的安全与健康。

感知生命的复杂性、偶然性和神秘性,培养学生对于生命的庄严感、神秘感与敬畏感,是我们关注学生生活的意旨所在。让我们构筑一道保卫童年、守护童真的坚固防线。没有人能阻止你更多地爱自己,爱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使自己变得更加完美。我们期待着通过生命教育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提升师生生活的质量,并进而树立起生命神圣的观念。

小学五年级“三生教育”生命教育的主要为以下4方面的内容:

(1)认识生命。认识自然界的生命现象,了解身体的生长情形;认识人的出生和死亡、人的社会生命。

当下,物质追求的迷失和生命意义的缺失,使人们陷入了深深的精神迷惘和意义危机;生存压力的增加和生活意义感的消失,使个体产生了“为何而生”的困惑;人际关系的淡薄,使个体产生了强烈的孤独感。因此,个体变得越来越脆弱,塑造完美而健康的人格成为学校、社会追求的目标。了解生命的有限性,珍爱生命、体验生命,确立以人为主体,找到一种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并寻求积极向上的人生意义,最终实现生命的超越和教育的升华。人作为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存在于世界上,是不能脱离社会单独存在的。

要教育学生认识到个人之生命源于父精母血,首先与父母家庭相系为一体;且人们生命之成长必扎根于社会文明、文化与传统的土壤中,故而与他人、与过去现在未来之一切人的生命亦相系。

许多小学生只知有生而不知有死。教师和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也有意避讳死亡。就算不得不提到死亡时,也往往用把死亡描写得非常“优美”的童话、寓言来说明;或者告诉他们死去的人是去了很远的地方,暂时不能回来;抑或告诉他们死去的人其实是去了天堂、去了西方极乐世界……这样,就向孩子传递了一些关于死亡的不正确信息,使不少孩子误以为死亡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人死去了还会活过来,结果导致一些孩子视死亡为儿戏。

在小学五年级生命教育中渗透死亡教育,让学生从小就知道“生、老、病、死”是自然界包括人在内的所有生物的必经历程,死亡是一切生物从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了的必然的最终归宿;人的生命历程中不仅有必然的正常死亡,也有因各种变故造成的非正常死亡。使他们明白个体生命是短暂的、有限的,要能够正确面对死亡,正确面对生命中出现的挫折与磨难,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确立正确的生活态度,不断赋予生命以新的内容和价值。

(2)尊重生命。尊重自己和他人的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劳动成果、人格等);尊重自然界的生命,懂得关心家人。

200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发布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实施纲要里,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尊重。这个“尊重”,不仅仅指一般意义上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包括了尊重他人、尊重我们生活的地球、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当然也包括尊重自己。21世纪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关键在于尊重教育。

尊重他人,并不是失去自己,是基于平等,在彰显个性基础上的对他人的人格尊严的尊重,实际上是“开放的我”,“自立的我”的延伸。尊重他人的教育内容是平等待人,诚实守信,善于助人,不窥探、干涉他人隐私,宽容大度等。尊重他人,强调平等:尊重自己,强调自立;尊重他人,强调平等;尊重社会,强调责任;尊重自然,强调和谐;尊重知识,强调创新。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与欣赏。在传统的认识中,尊重往往是对上的,如尊老爱幼、尊师爱生等。教育中让学生首先明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道理,任何人都不可能尽善尽美,我们没有理由以高山仰止的目光去注视别人,也不能用不屑一顾的神情去鄙视他人,更不应该用含沙射影的语言去中伤别人。“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假如别人在某些方面不如自己,我们不能用傲慢和不屑的表现去伤害别人的自尊;“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假如自己在有些方面不如他人,我们也不必以自卑和嫉妒去代替应有的尊重。只有诚心的尊重,才会有不耻下问的心态,才会有共同的进步。一个真正懂得尊重别人的人,必然会以平等的心态、平常的心情、平静的心境去面对所有生活中的强者与弱者,所有人生中的幸运者和不幸者,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赢得别人真心的尊重。

人们常常说:“劳动是最伟大的,是光荣的。没有劳动,就没有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然而,劳动也是最辛苦的,要付出心血和汗水,有时候就得献出生命。因此,我认为,任何人的劳动都应该得到称赞,任何人的劳动都应该得到尊重。劳动,不仅是伟大的,而且还是非常神圣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劳动创造了人类,创造了历史,创造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任何一种劳动,都能创造财富,对人类都有贡献。所以,任何一种劳动都应该受到尊重,劳动果实也应该加倍的珍惜。

(3)珍爱生命。珍爱自己、他人的生命,远离烟酒和毒品,预防溺水;珍爱野生动植物的生命,不捕猎野生动物,爱护野生动植物。

尊重自然的前提是认可人与自然的平等地位;既不对自然顶礼膜拜,也不把自然视为自己的臣民和征服对象,而是把自然视为人类的合作伙伴。尊重自然的基本要求是尊重并维护自然的完整性与稳定性,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从另一个角度讲,就是不破坏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不大规模地毁灭物种,不过快地毁灭其他物种的栖息地。尊重自然并不意味着无所作为,更不意味着人类不可以利用和改造自然。它只是要求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时要尊重自然的基本规律;在满足人类生存需要的同时,适当关注其他生命的生存和延续。

现代系统科学和环境科学已经告诉我们,人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系统的各个部分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人类的命运与生态系统中其他生命的命运是紧密相连、休戚相关的。人类对自然的破坏最终会返回来伤害人类自己,所以,人类对自然的伤害实际上就是对自己的伤害,对自然的不尊重实际上就是对人类自己的不尊重。这里的问题已经不是人类应不应该尊重自然的问题,而是人类实际上能不能够尊重自然、或是否还可以选择不尊重自然的问题。人类既然不想伤害自己,他就只能选择尊重自然,选择不伤害自然。

(4)发展生命。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使自己的生命更加精彩,树立生活的信心,学会感恩。

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德,一种对社会的责任感。不仅儿童、青少年需要培养,任何一个人都应当具备。心存感恩,一想到大自然,就会珍惜生态环境不要被破坏,关心大气和水源别被污染;心存感恩,一想到赐予自己生命的父母,孝敬之情就会油然而生;心存感恩,一想到提供自己衣食住行的广大劳动者,就会对他肃然起敬。感恩之心能使人时时感到愉悦与温馨。心存感恩,你自会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才能知足常乐,少怨气与烦恼,心灵便获得平静与安宁。人人都以感恩之心回报社会,那么我们社会就将拥有更多的善意与爱心,更多的和谐与公正。人的本质就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生命是相互依存的,每一样东西都依赖于其他事物的存在。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处处受到社会的“恩赐”,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爱人的关爱,他人的各种服务,大自然的赐予等等。但对于社会的恩惠,有些人麻木不仁,熟视无睹,浑然不知。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现在不少孩子认为家长的付出与关爱理所当然,天经地义,对父母不尊重、不关心;有的人对社会相当冷漠,认为这个社会与他毫无干系;有的人接受别人的资助,也不知道感恩。例如,某地有个年迈的老人,曾无偿资助80多名贫困大学生,但那些大学生毕业后,竟没有一个人去看望她,甚至连封问候、感谢信也没有。

“感恩”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也是现代社会成功人士健康性格的表现。让小学生学会感恩,需要通过家庭、学校的教育,从小学会知恩、学会感恩他人。

五年级“三生教育”教材中,这部分内容由“我记住了你”、“表达感谢”、“献出你的爱”三部分组成。使学生学会感恩,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使自己的生命更加精彩。教材第15页组图就是一个受到资助的同学怎样感恩的故事。

2. 生存教育

虽然,当今社会的物质产品越来越丰富,人们的生活条件在不断地得到改善,我国也正行进在奔小康的路上,“生存”,似乎本来不应成为一个令人特别关注的问题,但是人们却并没有减少生存方面带来的忧虑。因为人类社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始终存在着生存的隐忧、危机。形势发展的需要和现实的差距,要求我们必须重视生存教育,把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当作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来抓。许多发达国家均较重视对学生生存能力的培养。如美国的教育十分重视“生涯指导”和“生存训练”,各大学都有生涯职业指导办公室,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身心特点的生涯发展道路。美国一些亿万富翁还特意让孩子去擦皮鞋,打工挣钱,让孩子学会通过自己的劳动和智慧谋求生存和发展,避免依赖父母。美国的教育专家经常建议家长用以下问题考考自己的孩子:陌生人敲门怎么办?回家时有陌生人尾随你怎么办?发现家里人猝发疾病,人事不省怎么办?突然发现家里失火了怎么办?朋友失足落水,自己又不会游泳怎么办?独自在家时不慎被利器划伤身体怎么办?陌生环境迷路怎么办?等等。这些做法,典型地体现了“学会生存”的终身教育思想。日本更是个重视学生生存能力训练的国家,日本的中小学十分注重生存常识教育和能力训练,经常组织一些诸如地震爆发或火灾发生时的逃生演习训练,帮助学生树立生存意识,提高生存能力。

从小学起,日本的学校每年都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参加“田间学校”、“孤岛学校”、“森林学校”等活动。通过到田间、海岛、森林等自然条件较为艰苦的地方生活来锻炼自身,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有的学校甚至别出心裁,给小学生们吃“忆苦饭”。面对当年艰苦岁月中人们用以维持生命的那种糠菜,学生们嚎陶大哭,有的甚至会绝食三天,但校方、教师、父母毫不动摇,决不迁就。到了第四天,饥肠辘辘的孩子们终于咽下了特别的饭菜,在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在日本的大学生中,勤工俭学的现象非常普遍,就连富裕家庭的孩子也不例外。他们通过在饭店做服务员、在商店里售货、在养老院照顾老人等,挣取自己的学费,并学会适应社会。在教育孩子方面,日本人相信一句话:“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的赐予,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来获得。”

意志力所要求的是自我克制和自我约束。从童年起,日本的父母就会对子女灌输这样的思想———“不要给别人添麻烦”。比如,全家人外出,不论多么小的孩子,无一例外地都背着一个自己的包,因为日本人认为,这是孩子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日本人不仅把“不要给别人添麻烦”看成是一种行为规范,而且还将其视为一种道德修养,良好的意志力正是个体长大成人后正确履行生活职责的基本条件。

在德国的小学里,学生们轮流值日时,有一项特别的值日内容,那就是负责节约能源。比如,值日生只有在教室光线不足而影响上课时才会开灯,而且最先开的总是离窗口最远一边的灯,如果光线仍然不足,才会开临近窗口的灯,这样做的目的是尽可能地利用自然光来照明。同理,冬天供应暖气时,教室的气窗一般不打开;为了通风换气,窗户会在课间休息时开启五分钟。当教室温度足够时,暖气就会被关掉。为了鼓励青少年积极节约能源,汉堡市政府设立了一个名叫“50·50”的节约活动。该活动的含义为,如果一个学校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通过节水、节电、垃圾分类等举措,使相关开支有所减少的话,那么,省下来这部分钱的50%由政府出资奖励给学校,而学校往往还会通过在班级之间展开节约竞赛,让不同的班级得到数目不等的奖金,这笔钱将由学生自己支配使用,用于开展他们喜欢的活动。“50·50”节约活动由汉堡市政府组建的专门机构负责具体运作。该项活动开始启动时,只有20个学校报名。而现在,全市420所公立中小学全部都参与了这项活动。在德国,虽然水资源十分丰富,但是人人不忘节约,节水意识深入人心,并且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在德国人看来,浪费水和其他资源是一种没有修养,不讲道德,甚至是很可耻的行为。德国的节水教育是从儿童抓起的。中小学教师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有关水资源的讨论,引导他们逐步形成节水的意识。围绕着“德国的水是不是很多”的话题,孩子们积极发言,他们会为纵横交错的河流、星罗棋布的湖泊和它们提供的充沛水量而感到自豪。然而,当教师拿出一份事先准备的材料,向学生们介绍一组数据后,比如全国有多少工厂,每个工厂每天要消耗多少吨水;全国有多少公司,每家公司每天需要多少吨水;全国有多少学校,每所学校每天要用多少吨水;全国有多少家庭,每个家庭每天消费多少水;而每天用的水又会产生多少吨污水……这笔账算下来,孩子们感到十分惊讶,纷纷开始思索起来。在讨论结束作总结时,教师会适时指出,德国的水资源之所以丰富,全在于每一个国民对水的珍爱有加,处处节约。因此,每个人从小就要养成节水的好习惯。

这样的节水教育课深入浅出,朴实具体,富有人情味。它以理服人,用数字说话,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孩子们节约用水的自觉性高涨,他们从小处着手,关好水龙头,用水时不大手大脚,尽可能循环利用。在德国中小学校园内外,节约用水已经蔚然成风。

相对来说,我国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比较严重,生存教育一直就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现在,大多数的学生都是独生子,他们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是爷爷奶奶的心头肉。由于有长辈的操劳和宠爱,在家他们大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上”生活,独立生存能力没有得到锻炼,一旦他们在生活中碰到困难,他们就会叫苦不迭,依赖他人;在学习上缺乏钻研精神,碰到困难就会望而却步,畏缩不前,不会去想办法解决困难。也许他们的智力是相当不错的,但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却存在不少弱点。有的学生任性,唯我独尊;有的学生懦弱,胆小如鼠。学校里,那些强调实用和学生动手的课程,执行起来往往会打折,甚至形同虚设。

在五年级“三生教育”中的生存教育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学习生存知识。让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

对国家和社会来说,法律法规就是规矩。对学生来说,学生守则和规范就是规矩。遵纪守法,是对每一个公民的最基本要求。作为国家的小公民,社会的小主人,同样应该学法、懂法、守法、护法,人人守纪,事事依法,在保护自己权利的同时,不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能否遵纪守法是一个人素质高低的外在表现。

把法律法规看得更加神圣,从小为创建和谐的法制社会出力,重规则强调责任,尊重人格强调权利,遵守法律法规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是维护良好社会秩序的基本前提。

(2)掌握生存技能。学习必要的自我保护技能,初步掌握危机情况下的自救技能;避免不安全因素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避免被侵犯;具有合作意识和会合作的能力,具有责任意识;当地震来临时能正确逃生。

小学高年级学生,相互影响、相互模仿的广度和深度会有新发展,如果说少儿早期模仿和交往的对象主要是家长和教师构成的群体的话,那么到少儿中、晚期模仿和交往的对象就会逐渐发展为以友伴群体为主了,友伴榜样的作用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模仿有正面积极向上和反面消极落后之分,通过树立正面典型,进行积极教育,才有可能使儿童的模仿朝着健康方向发展。

每个人都渴望被人赏识,因为人人都有缺点和脆弱的一面,赏识像一道灿烂的阳光,会照亮一个人的心灵,会打碎自卑的枷锁,会鼓起人乘风破浪的风帆,会使整个世界为之改变。有幸得到赏识的人,会爆发出惊人的潜力。欣赏别人其实就是真诚地分享对方的闪光之处,他会带给我们非常单纯的满足、愉悦和欢乐。我们不见得喜欢我们所欣赏的人,但一定喜欢赏识我们的人。赏识最基本的行为就是认识并肯定别人的成绩,赞赏别人的成绩。有效地赞扬常常能够改变人的一生。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越来越需要具备与人合作、分享的品质。善于与人合作、分享是时代的需求,是小学生适应社会,立足社会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或许你的能力很强,人际交往技巧也不错,但你仍然要懂得团队中互助合作与分享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毕竟组建团队就是为了高产出,只有每个成员积极参与、共同解决问题,才能保持上乘的生产率和产品质量。就发展团队而言,增进交流和改进工作方法同样重要,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必须认真对待。

责任感是做人的基础。要教育学生成人,成为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就应当教育他们成为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对国家负责和对自然负责的人。人自身的发展,对社会的贡献,以及人与人的交往,都靠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人的道德自律、遵纪守法靠的也是责任感。责任感是一个真诚人的标志。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是一个人受到别人尊重和信赖的基本条件。陶行之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真人一定是有责任感的人。责任感更是成才的基础。进取精神、科学态度、创新能力是优秀人才的可贵品质,这些都离不开责任感,只有建立在强烈的责任感的基础上,才可能迸发出耀眼的火花。

一个没有责任感的孩子,会因为找不到自己的生命在社会中的地位与重要性,而感到迷惘,而失去向上的动力。今天的在校学生,享受着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成果,独生子女的优越生活条件使其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加重。虽然我们不断地教育孩子,自己的成长关系着国家的命运、民族的盛衰,但由于没有用更现实可能的目标与体会来鼓舞、激励他们,这些长远的目标就显得空洞,缺乏实际意义。因此,在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让学生从自我为中心的小圈子里跳出来,走入以利他为中心的广阔世界中去意义重大。

责任心是一个人对其所属的群体的共同活动、行为规范以及他所承担的任务的自觉态度,它不仅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影响到儿童的学习与智力开发,同时,它是一个人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的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

儿童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他们的安全更多的是依赖于成年人给予的保护。当受到来自儿童所信赖的成年人的性侵犯时,可能会造成部分儿童的安全感的缺失。而且儿童心智发展尚未成熟,一旦受害者内化了许多与性侵害相关的痛苦和恐惧,使其自我认同及认知能力受到伤害。她们会因此对他人失去信任,并且经由一些外显的行为表现出来,对于一部分受害者甚至会产生长期的影响,影响她们的学习、成长和人格发展。

由于儿童没有性意识,也有一些受害者,在受到性侵害的当时并没有对她们产生太严重的影响,但是,当她们进入青春期后,伴随性意识的萌动,遭受性侵害的记忆重新被唤醒,被害儿童很可能会认为自己与同辈群体不同,自我价值感降低,并因负面事件而提高了自我责难,从而产生了不安、自责和恐惧等心理压力,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因此,五年级的生存教育增加了防止性侵犯的内容。

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四川汶川的强烈地震让人类震惊。云南近几年来地震频发,正确认识地震、树立防震意识、掌握逃生技能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在小学五年级的生存教育中,对进行防震逃生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3)保护生存环境。认识环境的变化,树立环保意识;有关注气候变化、环境短缺等环境变化的行为。

全球变暖是目前全球环境研究的一个主要议题。根据对100多份全球变化资料的系统分析,发现全球平均温度已升高0.3~0.6摄氏度.其中11个最暖的年份发生在80年代中期以后,因而全球变暖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全球变暖将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如冰川消退,海平面上升,荒漠化,还给生态系统,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臭氧层是地球最好的保护伞,它吸收了来自太阳的大部分紫外线。然而近二十年的科学研究和大气观测发现,每年春季南极大气中的臭氧层一直在变薄,事实上在极地大气中存在一个臭氧洞。通过不断的科学研究,人们发现人类社会活动释放的物质严重的破坏了臭氧层,当然这种现象还受到这一地区独特的气象状态的影响。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发表报告说,如果全球变暖的趋势得不到有效遏制,到2100年全世界将有1/3的动植物栖息地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这将导致大量物种因不能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而灭绝。

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已成为当今社会人们关注的焦点。来自全球95个国家的1360名科学家通力合作,历时4年完成的《新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报告警告说,由于人类活动的干预,2/3支持地球生命系统运转的自然资源已被严重破坏,几近耗光。地球上任何一种自然资源都是有限的。据有关资料显示,地球上尚未开采的原油储藏量可供人类开采时间最多不会超过百年。煤炭在300年左右也将消耗殆尽,矿物燃料供应面临枯竭。因此,在五年级学生生存教育中,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4)强化生存意志。从小立志,能正视自己的缺陷、不要轻言放弃。

有些人认为小学生年纪小,不着急,长大了再立志也不迟。这种想法是不对的。中国有句古话“有志不怕年纪小,无志百岁也枉然。”其中讲的道理很对,有志气的人年纪小就能建功立业,无志气的人活上一百岁也将一无所成。我国当代最杰出的桥梁专家茅以升,11岁那年看到文德桥压塌的悲惨情景,就立下了大志,要为人们造一座结实的桥。为了实现愿望,他无论走到哪里,都认真观察桥;读书读到桥,就把内容摘抄下来,看到报刊上桥的照片,他就搜集起来。15岁他就考入了专门学习造桥的学校,继而走上了桥梁建筑的道路。后来他实现了自小的理想,造了著名的钱塘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

许多的仁人志士,就是从小开始选定目标,立志成为有用之才的。深受我国人民爱戴的周恩来总理,十三、四岁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国建国的高级领导人朱德,青年时便追求远大的革命理想,摈弃高官厚禄,放弃师长不当,千里迢迢找到共产党;数学家陈景润上初中时,就想到“数学是什么事也少不了它的。”立志在数学方面为祖国作出贡献。所以说,目标产生使命感,使命感产生动力。动力的源泉是目标。

你可以去追求完美,但你一定不要做完美的奴隶。正视缺陷,你就会发现你失去的只是一点点,你将得到的却是很多很多。让小学生正视自己,对学生进行立志教育是很有意义的。

3. 生活教育

儿童的生活,是儿童自己的生活,是自由自在的生活,理当没有禁锢、没有恐吓、没有强制、没有苛严的规训;它远离功利、拒绝媚俗,服从兴趣,关注当下。儿童的生活激情有余,而理智不足,容易冲动,常常将幻想与现实混淆,是其心理活动的主要特征,让高年级小学生学会计划、规划、设计活动,学会合理地期待和对活动结果的想象是理智生活品质的要求,这样才可能使高年级小学生学会有责任感的生活。

引导学生有创意地生活,不满足于现状,总是试图去改变。不满足于单调的、简单重复的生活,穷尽可能性,换一种方式,在寻求改变中体味生活的乐趣。

生活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使学生认识生活的意义,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树立正确的生活观。要使学生理解生命的终极意义就是追求幸福生活。要帮助学生确立为个人、家庭、国家和人类的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的理想。要让学生理解生活是由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职业生活和公共生活等组成的复合体。要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学习生活技能,提高生活能力。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要帮助学生形成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的生活追求。

(1)了解生活常识。了解友谊的意义,乐于与同学交往;学习与他人合作,能与异性友好相处。

一位心理学家说:“如果一个小学生不是经常与别的同学保持接触,那么,友谊就不可能建立起来。”朋友,就像黑暗中的明灯,照亮了人生的道路;朋友,就像失意时的一缕阳光,给你光明和力量;朋友,就像天空中明亮的北极星,在你迷茫时为你指明人生的方向。朋友,就是人们精神的寄托,世上没有比朋友的情义更美好、更愉快的东西了。没有了友谊,世界仿佛失去了太阳,我们要广泛地交友,同时也要学会交友,学会与人交往。

益友,会成为你走向成功的阶梯,会给你前进的动力,也可以认清自己的不足,并且改正。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与益友的交往中,可以扬长避短,完善自我,可以随时调整自己人生的方向,使你少绕弯子,更快地实现目标,实现人生价值。如果交友不慎,不仅会成为你的绊脚石,而且会诱导你误入歧途,甚至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对于青春期的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学会与异性交往,学会与异笥友好相处都是应该加强的内容。

(2)具有创新的能力。

人们往往习惯接受已存在的事实而不愿假设新的现象会发生,这种习惯性的思维方式会让人遇到事物尤其是熟悉的事物时,主观上做出判断,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往往来自于固有的经验和阅历。

在生活的旅途中,我们总是常年累月地按照一种既定的模式运行,从未尝试走别的路,这就容易衍生出消极厌世、疲沓乏味之感。所以,不换思路,生活也就乏味。对五年级学生进行生活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很重要。

创造性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后天培养与训练的结果。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中的核心成分。创造性思维是在创造性活动中发生发展和表现的思维过程,它是一个载体,把先人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结晶,通过奇妙的思维形式及方法的运用,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东西,无论是科学发现、技术革新、创造发明,都离不开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和作用,所以创造发明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过程。对五年级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3)实践生活过程。具有积极的心态,丰富自己的生活,美化自己的生活,提升生活品质。

心态是人生态度的具体化,是人生态度的现实反映。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决定了人的心态环境,一个人需要有积极的心态。

积极向上的心态是成功者最基本的要素。对于那些具有积极心态的人来说,每一种逆境都含有等量的或更大利益的种子。有时,那些似乎是逆境的东西,其实是上升的好机会。积极的心态不是天一下雨就躲进小屋抱怨,而是纵有泥泞也要前行。“积极的心态,使我很会让自己感动。我知道无法摘取月亮,于是我在池塘边的林中细细的享受着月光的沐浴。我知道自己现在不能随便在空中遨游,于是我登临大山,放远了视野,也宽阔了胸襟。我知道自己不可能攀上参天大树,于使我学会了跳起来去摘那能到手的果子。”

生命的进程必然是曲折起伏的,所以培养小学生承受各种挫折与失败的气度和能力也很重要。人之生命的过程都要经受无数的风风雨雨,必须教育小学高年级学生正确地对待生活中的挫折、痛苦与逆境。我们要从生命的意义上去理解生活中的感觉。如果我们仅仅从生活的视角来看待与对待诸如挫折、痛苦与逆境,则往往无法超越,总是觉得生活太艰难,自己太不幸。

(4)获得生活体验。能热爱生活,感受生活中的快乐、寻找生活中的快乐、与别人分享快乐。

追求心灵快乐是人类的天性,但生活中的很多人并不能感受本来就属于他们自己的快乐与开心。生活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乐趣,像繁花一样多。注重小事的完成,感受生活的乐趣,享受结果性的成功,次数寥寥,体验过程性的成功,则遍布日常生活,使人轻松而从容。生活本身就充满快乐,帮助他人是快乐,阅读书籍是快乐,做饭烧菜是快乐,你去寻找过它们吗,在单调乏味的生活中,你是否寻找过充实你生活,放松你的心灵。寻找快乐不难,唯一需要的,就是你对生活的热情。

当你快乐的时候,如果这快乐没有人共享,你就会感到一种欠缺。譬如说,你独自享用一顿美餐,无论这美餐多么丰盛,你也会觉得有点凄凉而乏味。如果餐桌旁还坐着你的亲朋好友,情形就大不一样了。同样,你看到了一种极美丽的景色,如果唯有你一人看到,而且不准你告诉任何人,这不寻常的经历不但不能使你满足,甚至会成为你的内心痛苦。

看到周围人的需要,如果你能将自己所拥有的东西与人分享,也分担他人所缺的,那么,真实的快乐和满足就会充裕在你的心里。

有人说:如果你把快乐告诉别人,你就会得到两份快乐;如果你把烦恼告诉别人,你就会减少一半烦恼。如果一个小学生不懂得与人分享,那他以后就很难与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让小学生学会分享,将使他受益无穷,才有利于他们将来在社会上立足。

(5)确立正确的生活观。追求个人、家庭、团体、民族、国家和人类的幸福生活。知道幸福来源于生活中有意义的、有目的的追求。在其他条件一样时,幸福的人有着更好的人际关系,在学习或工作上表现得更好,更长久。

生活本身的目的就是获得幸福。生命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幸福,一个高于其他所有目标的总目标。我们生命的每一个举动,都是在往幸福之路前行的。生活教育的核心应该是快乐与幸福教育。要让小学生生活中有快乐,生命里有幸福,这样才能让他们重视生命的价值。

幸福是社会中的个体满足了某种需要后产生的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人作为社会中的个体,只有当需要的满足符合社会准则和价值标准时,这种幸福感才能持久和稳定。因此,道德与幸福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离开了幸福,道德就成了绝对律令和法典,丧失现实性;离开了道德,幸福就成了空中楼阁,丧失真实感。因此道德教育与幸福教育必须相互促进,才能更好推动个体的发展。

幸福是人生意义实现时的积极的心理感受,具有积极性、动力性、意义性等特征。幸福不等同于单纯的快乐,快乐更多的是指感官欲望的满足带来愉悦。这种愉悦大都伴随着生理意义上的满足,是短暂而不持久的。幸福是一种比较稳定持久的情感体验,会让人体验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增加对他人或自我的认同,使人乐观、积极、接纳、珍爱。因此,幸福不仅仅停留在自然生命的层次,而是一种向上的生命力量,同时也是人生的追求目标。

幸福就像一个玻璃球,一不小心掉在地上摔碎了,碎片到处都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去捡,但是无论你怎么努力,都捡不完,但只要你努力了,你总会捡到一些的。我们就是要培养小学生多“捡玻璃碎片”。

二、教学方法

有些学校错误地理解“三生教育”,“三生教育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因此,学校、教师要正确认识“三生教育”,理解“三生教育”内涵,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三生教育”。从实验学校得出的经验来看,下列途径和方法,能够有效开展“三生教育”,提高“三生教育”的质量。

1. 落实“三生教育”课堂教学

云南省教育厅组织专家编写的“三生教育”教材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和肯定,教材中提供的案例、活动、知识等,都能充分让学生等到体验、感悟。现在,关键是落实“三生教育”课堂教学的问题。落实“三生教育”课时,落实“三生教育”师资队伍,补偿教师的生命、生存、生活知识,让教师真正领会“三生教育”内涵、“三生教育”理念。如昆明市五华区先锋小学结合教材内容,采取“选定主题———集体备课———代表上课———集体议课———集体反思———再次上课(打造成功的课例)———展示课例———教师论坛”活动来推进“三生教育”的做法值得推广。

要提高“三生教育”课堂教学质量,必须使“三生教育”课堂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喜爱“三生教育”课,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要让“三生教育”课生动活泼,从小课题中懂得大道理和大学问,对教材进行再度开发是很重要的,教师要大胆地挖掘教材以外与教材知识紧密相关的东西,大胆地对活动、案例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课堂变得更加的生动活泼,通俗易懂。例如,曲靖市麒麟区东关小学在大力弘扬珍惜生命、学会生存、快乐生活、自立自强、乐观向上的人文风气的同时,积极挖掘师生中的典型案例,开发学校“三生教育”案例。学校在“三生教育”一开始,就积极开展“三生教育”案例征集活动。各班通过深入走访、调查,发现有生存、生活方面的较典型的学生,采取走访家长、任课教师、本班同学和本人对话等形式收集素材,编成真实案例。又如,沾益县西平小学李娟老师执教《编织童年的梦》一课时,就没有照搬教材原有内容导入主题,教材原有内容是桥梁专家茅以升的故事,考虑到本校五年级学生的认知与心理特点,教师换成了周杰伦的故事,教师大胆地将课本上的名人案例做了调整,课前就给孩子们播放他们耳熟能详的“周杰伦”的《稻香》,孩子们并不知缘由,很自然的和着音乐唱着,上课铃声响了,教师揭示周杰伦的故事,当学生听完周杰伦成名之路的艰难和不易后,每一个孩子都深切的感受到,原来他们如此熟悉的明星成功是因为他坚持了自己的梦想,这样一来,学生对自己的梦想也有了新的感受,学生的感受非常活跃,都理解了原来理想是可以支持你前进、并成功的原因,在这样的情形下,学生们大胆的说着自己的梦想,教师相机安排学生在提前准备的信签纸上用心记录自己的梦想,当时学生们写得格外认真用心。

2. 开展“三生教育”主题活动

“三生教育”的许多内容,不是一节课、两节课就能完成的,许多内容需要中长期的教育,需要形成一个氛围。通过活动,把“三生教育”内化为学生在成长中的自觉行动理念,帮助学生快乐成长。除课堂教学外,还可以结合少先队活动、年级活动、社区活动,等等,开展“三生教育”主题活动。例如,昆明市五华区先锋小学让学生在“校本节日”里享受快乐,结合“三生教育”及学校自身的特色,学校为师生设立了10个“校本节日”。二月亲子节(构建和谐家庭);三月服务节(增强学生对学校、家庭的服务意识);四月科技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五月英语节(提高学生的视野和语言交流能力);六月艺术节(接受艺术熏陶);七月表扬节(学会赏识);九月爱心节(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十月读书节(赏析经典与经典同行);十一月体育节(强健体魄、健康身心);十二月感恩节(感恩家庭、社会、大自然)。在富有学校特色的节日里,学生在活动中明理、导行,健康、快乐的成长。又如,玉溪市第一小学抓住减负契机,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五彩缤纷的社团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自主选择,每天都有30种活动轮番登场。

又如,昆明市高新一小引导学生过好值得纪念的世界范围内的重要节日。“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为妈妈、爸爸分担家务;“重阳节”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献花;“感恩节”感谢给予我们帮助的人,让学生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感受长辈的辛苦和伟大,树立孝敬长辈,服务他人的意识,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在活动中,注意引导学生在家去发现父母的爱心,体会父母爱心背后的艰辛,以父母对自己的爱心为榜样,学会去爱父母,体会父母在自己爱心面前的喜悦,享受付出爱心带给自己的快乐。在世界地球日和国际环境保护日、世界粮食日、世界动物日,引导学生关注赖以生存的地球变化,关注大自然,关注身边的物种,关注生存环境,引发学生思考,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如2009年的国际环境保护日,学校开展了“大家齐行动,地球需要你”的系列活动。通过访(到高新区企业可口可乐公司参观,了解了水循环利用的原理)、听(请高新区天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环保专家到学校为少先队员作《环境保护知识》讲座)、写(撰写保护地球科技小论文)、画(“地球需要你,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为主题的环保宣传画)、做(利用身边的废弃物制作精美小制作美化生活环境),唤起学生以我所能,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关注全球气候问题,关注美丽家园,同心携手,让地球更美丽,让生活更幸福。又如,云师大附小开展国旗下的讲话活动。每周一升旗仪式后,在“良习修美德好好做个人”讲坛上,由优秀教师讲传统美德故事,学生讲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如何落实。在升旗仪式上,良习小标兵,文明小使者还将作为光荣的国旗护旗手,宣讲他们身边的故事。开展岗位轮值活动。如安全卫士、节能卫士、执勤队长、纪检委员等则负责监督师生的行为。

又例如,大理州巍山县紫金乡中心学校针对小学生寄宿制学生比例高,特别是低年级寄宿制学生,生活能力、自理能力差,不会照顾自己的实际,为使这部分学生在校生活、学习,使其在学习阶段学会生存、学会生活、能关心照顾自己,开展了“提高自理能力”主题活动,通过开展叠被、铺床等最基本的生活常识评比,在教授和帮助过程中逐渐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 在学科中渗透“三生教育”

各年级、各学科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寻找教育切入点,对学生进行“三生教育”。如语文课中的人生哲理文章、体育课中的“生存训练”、音乐课中的“情感陶冶”、美术课中的“美的欣赏”、英语课中“感恩节”、科学课中的“生命世界”,每一个学科都可以挖掘出“三生教育”的素材,渗透“三生教育”。例如,昆明市五华区先锋小学以教研组为单位,分析1~6年级各学科教材,结合学校、学生实际,提炼出“三生教育”素材,编写教育方案,然后进行整合。例如,昆明市五华区韶山小学要求每一位教师深入挖掘所授学科中的“三生教育”内涵,并因地制宜地在传授学科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理解生命、生存与生活,形成“三生教育”人人参与,全校师生共识“三生”的良好局面。

4. 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

“三生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科学,不能把“三生教育”窄化为一门学科课程,定位于唯一的课堂上,也不能把“三生教育”落实为一项活动,定位于课外。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建设是“三生教育”的主阵地,班级文化是班集体的生命。一定要结合民族文化、当地文化开展“三生教育”。在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要充分挖掘“三生教育”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内涵,结合学校办学文化积淀与特色,挖掘和打造“三生教育”文化,让其深深植根于校园这块沃土中,引领学校的内涵发展,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例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让会说话的墙壁、流动的园地、灵活的阵地来促进“三生教育”工作。让学生乐学乐做,融入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中,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规范行为,为感恩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以精神文化为核心,以物质文化为基础,以制度文化为保障,以行为文化为重点,大力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以传承中华美德,传承西南联大精神,树中华名校形象为重点,开展以“三生教育”为主题的班级文化建设。开展少儿民族操舞、少儿小博士评审、现代书香之家、明星工程等主题鲜明、特色显著的校园文化活动。2008至2009学年,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建设围绕以“三生教育”为切入点,开展“良习修美德,好好做个人”活动。如六(10)班把班级文化定位为三大板块:传承中华美德,滋润生活之根,营造生活的乐园;传承中华美德,浇灌生存之本,创建生存家园;传承中华美德,培育生命之树,成就生命树林。

又如,红河州个旧市金湖小学通过组织学生观看激励人成长的影片,如《暖春》、《和你在一起》、《阿甘正传》、《当幸福来敲门》等进行“三生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们开始把课堂教学的内容,吸收成为自己生命、生存、生活过程中的认识,

5. 加强家校合作

“三生教育”不仅仅是教育系统的任务,也是全社会的事,是全社会长期的系统工程。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应该一起努力,重视“三生教育”。“三生教育”一定要联系社区、家庭,形成合力。通过家长学校、明星工程、校报、网站让家长了解“三生教育”,家庭、社区、学校达成共识。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举办专题讲座、研讨会、交流会,通过书香之家的活动提升家长素质,整合教育力量。从而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形成1+1>2的教育合力。

家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具影响力的环境。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第一责任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其他任何组织、任何人不可替代的。而“三生教育”,是家庭教育中最原始、最基本、最直接、最普遍的教育项目,任何家长都无法回避对孩子的教育,尤其是孩子在生命、生存、生活方面所遇到问题时提供最为有效的教育。随着现代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家庭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目前,许多家庭教育还存在和青少年成长需要不相适应的方面,相当一部分家长不了解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忽视青少年渴望得到理解与尊重的需求,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对孩子的期望值或者过高,或者漠不关心,或者过分包揽,或者放任自流。加剧了部分青少年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如厌学、离家出走、自杀等,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就需要引导家庭开展科学、正确的生命教育。每一个家长有必要从孩子健康成长的角度,思考对孩子进行“三生教育”的问题,承担起“三生教育”的责任。学校应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资源优势,把“三生教育”的范围扩大到每一个家庭,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到“三生教育”的行列中来。通过举办家长培训班、家长论坛、家庭教育研讨会等方式,不断密切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可聘请家庭教育专家、儿童心理教育专家,对全校家长开展“赏识教育专题讲座”等以“三生教育”为内容的培训,向广大学生家长宣传实施“三生教育”的意义、目的和内容,让学生家长理解、支持、配合、参与“三生教育”。让每位家长清醒的认识到对孩子进行“三生教育”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为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只有家庭的“三生教育”与学校“三生教育”和社会“三生教育”契合,目标一致,力量趋同,才能实现让每一个孩子懂得珍惜生命,学会生存,热爱生活的目标。可结合学校情况,结合“三生教育”的开展情况,开展优秀家长的评比工作和优秀家长经验交流会,并把优秀的家教经验论文收录整理成册,作为家庭教育教材。例如,玉溪市第一小学通过建立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长信箱、家长热线电话、家校联系制度等,密切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开办家长学校,举行家长交流会和个案分析会,召开家长教育咨询会、研讨会,推介家庭教育书籍和家庭教育影视片,通过开展家访、与家长交心等方式,形成有利于实施“三生教育”的家庭氛围。

又如,丽江市玉龙县福惠学校,要求班主任每个学期与学生家长联系一次;每个学期末,让班主任给学生写评语通知书;每个假期,让学生给学生家长写一封信,回顾过去的学习生活,制定新的学期学习计划。假期作业中,要求学生必须在家做12件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等行为的培养和倡导,使学生逐渐懂得感恩父母,懂得感知生活。

又例如,昆明市盘龙区盘龙小学建立“三生教育”信箱,开展“赏识教育对家长,感恩教育对学生”的活动,让学生、老师、家长同时参与的体验式家庭教育讲座,通过《让生命充满爱》等讲座的学习,让家长学会赏识自己的孩子,促使家长与孩子生命和谐、成为朋友、共同成长;使学生真正懂得感恩才能长久、珍惜才能拥有。为把家庭教育搞得更扎实有效,积极表彰和推广成功经验,学校每年都要评选文明家庭和优秀家长。此项活动深受家长的欢迎,调动了家长参与学校工作的积极性,也极大地促进了校家协作,提高了家庭教育水平,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极大地促进了“三生教育”工作,有了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合力,使学生的生命、生存、生活意识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6. 注重学生的体验活动

小学五年级的“三生教育”教学,不能采用说教式,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说在嘴上,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最后不能落实在行动上。“三生教育”是心灵的教育,要能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让学生心灵得到震憾,得到撞击,从而改变学生行为。因此,教学中应充分让学生体验、感悟,引导学生在体验活动、实践活动中养成正向行为。

浅谈小学五年级数学学习方法 第4篇

关键词:充分重视;兼顾所学;着手复习

一、充分重视

五年级的数学学习为什么如此重要,以至于需要引起学生的充分重视?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它是学生进入总复习的前期准备。更关键的是,在这一年中学生往往会产生一种错觉,即学生经过四年的不断学习,对于心智还不够成熟的孩子来说,非常有可能会产生疲劳感,进而开始放松、懈怠,而五年级处在进入总复习的前一年,因而学生会倾向于认为自己在这一年可以充分放松,然后以充沛的精力来面对六年级的总复习。就像已经升入高三的学生,总是以为自己在最后一届秋季运动会之前都可以放松,运动会过后就立即投入到学习当中。然而,不要忘记一点,放松的时间过长,或者使自己保持在一种不紧张的状态,再想紧张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了,可能要克服的障碍比想象的多得多。所以在这里反复强调,学生一定不要异想天开觉得自己可以在五年级放松懈怠、平稳过渡,反而应该比之前更加努力学习,为下一年的升学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礎。

二、兼顾从前所学

学生在足够重视五年级的学习后,一方面需要认真学习该学期的新知识,另一方面,也要对之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从一年级的数字分类到四年级的各种图形等,都要有所复习。学生可以采取如下两种方法进行回顾。(1)粗放式复习。顾名思义,就是指复习从前所学知识的大框,可以翻阅教材,着重看教材的目录,梳理所学知识的前后顺序,将知识串联起来,同时要思考,为什么某些知识要在另一些知识之后或之前讲等。通过这样的方式,便可以在心中构建起一个比较模糊、初具形态的知识框架,重复进行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整理越发清晰,非常有系统性,对于学生日后复习有着极大的帮助。(2)精细复习。主要是通过做习题的途径来进行,具体的做法就是在做综合题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一些忘记的或已经生疏的知识,在做完题之后,就从这些遗忘了的知识点入手,翻看教材的讲解部分,加之自己曾经做过笔记等,把这个知识点重新学精学透。此外,由这个知识点所延伸出的其他知识点,也按照上述方式进行学习,就像树枝一样逐渐扩散开来,这样复习也许会耗费大量的时间,但是一个突出的优点就是可以使学生在将知识点复习通透的同时又兼顾知识之间的联系与连续性,这对于学生科学地复习是非常关键的。以上两种复习所学知识的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自行选择,也可以有机结合起来,总之,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就好。

三、准备小升初考试复习

可以说,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数学、英语这三门主要课程中,最能拉开差距的就是数学,而且复习难度比较大的也是数学。对于学生来说,面对激烈的竞争,都想去一个更好的中学学习。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数学的差距还表现得不是很明显,但是到了六年级总复习的时候,尤其是考试的时候都是对知识的大综合,学生之间的差异立刻就显现出来。所以,在小学五年级阶段,就应该为小升初考试进行一定的准备,具体包括提前了解考试题型,适当进行综合训练,在做综合题的过程中不断查漏补缺。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并且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这对于中国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往往同等水平的学生之间,就是心理素质高低的竞争。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学生要接受大大小小无数的考试,面对考试,心理素质非常关键,考前紧张或考试的过程中慌张,都会直接导致考试的失误甚至失败,而且出现几次类似情况,将会使学生产生心理阴影,进而在将来的考试中形成消极的心理暗示。所以学生应该尽早锻炼,以应对未来考试中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超常发挥。

总而言之,对于小学五年级的数学学习方法,笔者归结为以下三点。首先,要对这个特殊阶段充分重视,务实学习,不懈怠,不放松神经。其次,要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兼顾之前所学,为六年级总复习打好基础。最后,在该阶段就要开始准备小升初考试,还要主动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使自己的状态逐渐趋于稳定,以期在未来的考试中获得正常甚至超常的发挥。

参考文献:

[1]王小扬.谈数学课堂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0(6):22.

[2]唐德山.对中小幼学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几点认识[D].延边大学出版社,2005-11.

[3]夏时琨.科学编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小学数学,2006(7):76.

[4]李彤.转变教师角色,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99.

五年级 学生批改作文的方法 第5篇

第一条:格式正确不正确。批上:此文格式正确。

第二条:看卷面整洁不整洁。

第三条:看标点符号是否基本正确,有没有一逗到底的情况。

第四条:看有多少个错别字。

第五条:找病句。看哪些句子有毛病,写得不通顺,碰到不好批、拿不准的句子,小组讨论。

第六条:看作文的中心。

一、是否鲜明。

二、是否集中,要求紧紧抓住主题。怎样辨别作文的中心是否鲜明和集中,通过一两篇作文的实例指导一下,学生一般就能掌握了。

第七条:看作文的选材是否围绕中心,是否真实。

第八条:看文章的结构、层次是否清晰,开头和结尾是否相互照应,过渡是否自然。

第九条,看表达方式是否符合要求。如:记叙文,是否做到了以记叙为主,老师要求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作者结合没结合。

我的妙方法五年级作文 第6篇

第二天放学后。在回家的路上,突然一个妙计涌上我的脑海,我打开家里的电脑,进入了爸爸的电子邮箱,用爸爸的口气给妈妈写信,我在邮件写上:亲爱的,都是我的不好,我向你道歉。然后把信发送到妈妈的邮箱中。我又进入妈妈的电子邮箱,用妈妈的口气写上这些字,也发送到爸爸的邮箱中。果然,这个办法起了作用,不几天他们就和好如初了,家中散发着快乐的气息,传出幸福的笑声,还不时传出我们欢快的歌声。总之,我们家又恢复了幸福和快乐。

一天中午,我说:“妈妈爸爸,你们收到的电子邮件是我写的,你们不要生气呀!”妈妈和爸爸拍了拍我的肩膀笑了笑,还竖起了大拇指,他们说:“我们的儿子真棒!”我听了十分开心。

上一篇:房屋租赁登记备案下一篇:学校开学第一天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