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一个月常规培养反思

2024-06-15

小班一个月常规培养反思(精选12篇)

小班一个月常规培养反思 第1篇

小班一个月常规培养反思

时光飞逝,转眼间小一班的孩子们园生活已经有一个月了,常规培养成效初见端倪。从刚到幼儿园的哭哭闹闹,不会自己做事情到会整理图书、举手回答问题,一系列的转变记录着孩子们常规形成的轨迹。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常规培养尤为重要,良好的常规会伴随他们升入中班、大班、小学……如何培养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呢?

首先,要引起幼儿的活动兴趣,喜欢老师组织的活动。

兴趣是一切活动的开始,孩子会对老师的话、手中的玩具感兴趣,自然不会再哭闹,不会让自己变得无聊。而此时,教师的职责就在于寻找幼儿感兴趣的事情,例如刚开学时,我们播放欢快的音乐,在老师的带动下游戏、活动,每一个孩子都被音乐、老师感染,自然而然的配合教师的各项活动,能够学会认真倾听,学会“我坐好”。

其次,不厌其烦,时刻提醒。

常规养成的初级阶段,孩子们基本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做,随着时间推移我们发现,对于老师的话孩子大多数是左耳进右耳出,必须要老师时刻提醒,帮助幼儿记忆,形成一种习惯自然也就成为了常规。提醒也是需要技巧的,呵斥与鼓励是两种不同的常规养成方法,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我们选择了“鼓励”,在班上有的孩子听到老师的指令,便能很快的做出相应的动作,例如,每天的排队散步,动作较快的宝宝,我就会让他当小队长.第三,为幼儿树立榜样,以身作则。

孩子喜欢模仿教师的各种动作形态,老师说话的语气,动作 表情等等,可见榜样作用多么重要。我们总是要求孩子在教室里能够安安静静的讲话,可是我们自己能做到“轻声细语”吗?我经常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老师和孩子们总是在吵吵闹闹中度过每一天。孩子进入幼儿园在一个新的集体里,极度的缺乏安全感,所以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克制住自己的情绪、声音,用优美的声音与孩子对话,纪律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出自教师行为对幼儿的影响。一个月过后,我们会很欣慰的看到孩子们的进步:大部分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常规,喜欢参与各项活动,并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做。

相信良好的常规会让幼儿受用终生,不仅是对孩子,也是对教师的一种教育,让我们学会包容、学会理解、学会与孩子心与心的对话。

小班一个月常规培养反思 第2篇

小班上学期的前半学期:以适应、熟悉为主;后半学期:以初步遵守为主。小班下学期的前半学期:以巩固、适应为主;后半学期:以乐意遵守为主。作为教师都希望把自己的班级常规抓好,但是每班幼儿的特点是截然不同的,要培养千万不可以“一刀切”,更不可急于求成,常规培养不能只追求即时效果,应循序渐进。

我们班的幼儿不能很好的、自觉的爱护和收拾玩具,对丢在地上的玩具不能主动的捡起来,目标定位为懂得玩完玩具后要放回原位,学习收拾玩具的方法。幼儿的注意力容易转移,对他们感兴趣的东西,他们就容易接受,并且接受很快,反之,幼儿就注意力不集中,因此,在这一学期中,尽量保证幼儿能从游戏中获得教育。

教师在活动中要多注意一些细节部分,情感交流与肢体语言相结合,创造愉快、宽松的心理环境,使常规管理生情并茂。如多用一些身体的语言如:抱抱他们、亲亲他们、与他们握握手,通过这些与孩子情感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孩子们会越来越喜欢你,有了感情的基础,这是建构良好常规的基本前提。

小班新学期常规培养 第3篇

一、重配合:三位老师协调一致

1.你唱“白脸”,我唱“红脸”

一个班级细化完善的常规不是靠一位老师就能轻松建立的,而是班级三位老师共同配合的结果。人们常说人生就是一场戏,我却要说新学期小班常规的培养也是一出戏,要想唱好这出戏,老师间要默契配合,换言之就要有的老师唱红脸,有的老师唱白脸。在这里强调“红脸”“白脸”是为了考虑幼儿的心理,老师们尽量做到让幼儿既敬又爱又有“怕”的时候!

2.“宝贝找谁都一样”

常规建立之初,班级三位老师的要求一定要一致,要求不统一孩子就容易钻空子,在家庭还是在幼儿园都会出现类似的现象。您是否感觉孩子们很聪明,当你很严肃地批评一个犯错误的宝贝时,他的小眼睛不会盯着你,而是在看班上另外两名老师,都是求助的眼神啊!这时候我们要想一想平日班上三位老师要求是否做到一致呢?我们应该明确地告诉孩子:“犯错误看谁也没用,哪个老师都应该批评,做错事情没有关系,要敢于承认,改正了还是好孩子!”

二、讲原则:遵循幼儿年龄特点

小班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主要通过感知、表象来认识事物,考虑到这一特点,我们可以通过给不同孩子设立固定标记来培养幼儿的生活常规。

一张多彩小动物贴画会解决所有的生活常规问题。自从我园采用了这种方法别说小班幼儿就连托班幼儿也没有出现拿错水杯甚至争抢小椅子的现象。

三、找方法:游戏化的重复

重复是培养幼儿良好常规的有效方法,若再以游戏化的形式开展,幼儿会更感兴趣且会取得更好的效果。比如小班舞蹈队形的排练,我们可以利用固定小贴画的形式让幼儿找到自己的点子,我们可以尝试第一遍数10个数宝宝找到小点子,第二遍提高要求数5个数宝宝,第三遍数3个数宝宝,当速度的激趣用了几次后,我们可以尝试原地转几圈,跳一跳,加些孩子喜欢的动作,前期营造开心又神秘的气氛,然后再告诉幼儿快速找到自己的点,这时你会发现幼儿既能快速地找到点子,又玩得很开心,让常规练习不再那么枯燥。

四、抓细节:关注消极等待时间

消极等待时最易发生安全事故,那么如何细化这类时间的常规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以餐后常规培养为例:孩子们用餐时间不同,有的孩子吃得快,有的孩子吃得慢,为此我班餐后投放了图书和玩具。为了避免争抢玩具的现象,我们通过讨论共同制定了餐后游戏常规:一人拿一个;不能争不能抢;想玩别人手里的可以换一换、等一等。每周注意调整投放的材料,及时规范提醒,过一段时间你会发现幼儿会形成良好的餐后常规,减少更多消极等待的时间。

五、多指导:及时评价指导、适时练习巩固

良好常规的建立离不开老师及时的评价指导和适时的提醒回顾!以区角游戏材料收放的游戏常规为例:

1.发现问题及时讲评

当孩子们开心地进入区角游戏时,请老师们一定不要忽视材料收放的环节。如果发现孩子们收的不是很好时,老师一定不要觉得没关系,随手帮孩子收啦,这样害了孩子后期也将麻烦自己,我们可以集中讲评,让孩子们通过认识分类标记,知道什么材料应该放在什么地方。抓住讲评的时效性,发现问题当时解决,如果过一段时间没了这个情景老师再去讲材料的收放,孩子便没有了兴趣,我们所达到的效果也不会很好。

2.适当地练习巩固

当然及时指出孩子们的问题还不够,我们还要让孩子们通过真实的体验去巩固这项常规。同样的材料收放常规,讲评完我们就可以利用几分钟的时间让孩子再去整理材料,适当地控制收放的次数,提高收放的时间要求。

小班幼儿常规的培养 第4篇

关键词:幼儿园;师生关系;引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137-01

对一个幼儿园班级来说,是否有良好的常规,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如果常规没有建立好,幼儿就不易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师也会因总要花费精力来维持秩序而觉得十分劳累,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对小班而言,建立良好的常规会显得尤为重要。幼儿从家庭步入幼儿园,由于环境的变化和心理上的不适应,刚开始幼儿会出现哭闹现象。这时,我们要教会幼儿如何在幼儿园生活、学习,就要建立良好的常规。我认为,在小班的常规培养中,教师的管理工作应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幼儿园的各项教育目标,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地发展。同时,还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注意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以下是我在带小班的过程中的一点体会。

一、要爱幼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老师要和幼儿建立深厚的感情,这是培养良好常规的前提。自从带了小班之后,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教师对孩子的爱。小班幼儿年龄小,自理能力差,如大、小便不会脱裤子,提裤子,老师要不厌其烦地帮助他们一个个脱,一个个提。吃饭时有的幼儿不会用匙子,老师要一口一口地喂。遇到情绪不稳定的幼儿,要想办法哄。有的幼儿大小便在身上,还要毫不嫌弃地帮助他们换衣服、洗衣服。教师的爱还不仅仅是这些,还要体现在了解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和幼儿的教育规律上。要通过老师的关心和体贴,使幼儿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情感上得到满足。在此基础上,把关心热爱孩子与耐心教育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从而使教师和幼儿之间形成一种深厚的感情基础,有了这种感情基础,教师就可以科学地管理幼儿,灵活、有效地对幼儿进行教育,培养良好的常规。如我班朱子瑜小朋友,胆子很小,刚入园时老师组织的活动她不愿参加,甚至连吃饭、喝水也不愿意。我了解到这种情况后,经常耐心地帮助她,刚开始给她喂饭、喝水,后来慢慢引导她自己吃饭、喝水。在组织活动时也特别注意她,经常提问她。渐渐地,她对我不再害怕,还把我当成了朋友,对我提出的要求也会积极、认真地完成,性格也变得活泼、开朗多了。是她让我明白了爱孩子是对他们进行常规培养的前提。

二、要创设情境,用拟人的方法引起幼儿的兴趣

幼儿的思维具有拟人化的特点,因而具体的模仿比抽象的要求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午餐后的散步是有利于幼儿身体健康的活动,但幼儿活泼好动,常发生追跑现象。我经常提醒,但收效甚微。于是,我试着换了一种方法,对他们说:“咱们来学小乌龟走路好吗?”幼儿特别感兴趣。之后,我又引导他们模仿小蜗牛走路、小猫走路、小猴踩钢丝等动作,幼儿都非常高兴地慢慢走着。

三、要坚持耐心说服和表扬为主的教育方法,正面引导幼儿

小班幼儿年龄小,思维能力和自控能力还不完善,因此,即使老师讲的对,幼儿也不可能完全接受,接受了也不一定按要求去做。所以,对幼儿的管理应体现在耐心说服和引导上。对幼儿的正面行为和点滴进步,我们都应积极鼓励、充分肯定并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

小班幼儿在吃饭时,桌上、地上全是饭粒,这一直是不好解决的问题。为此,我在幼儿吃饭时经常表扬那些吃饭较干净、讲究卫生的幼儿。“宝宝吃饭吃得真干净,桌上、地上一个饭粒也没有,他一口口地吃得多香啊!今天我们来请吃饭干净的小朋友当值日生。”这时,幼儿们都一口口慢慢地吃着,生怕饭粒掉在地上、桌上。吃完饭的幼儿还主动跑过来跟我讲:“老师!我吃得可干净了,没有把饭掉到桌上。”所以,我觉得,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因为事小而吝啬你的表扬和鼓励,幼儿会因为你的赞许而更加努力地做好每件小事。

四、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来引导他们理解常规

对于幼儿来说,空洞的说教是无用的,理解必须建立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如幼儿洗手后经常不擦干,针对这个问题,正巧前段时间感冒生病的幼儿较多,我就把洗手说成给小手洗洗澡。我说:“小手洗过澡,不擦干会生病的。”由于有了关于感冒的生活经验,幼儿对我的话理解很快,有的幼儿边擦手边对我说:“不擦干,小手就该咳嗽了。”

常规培养建立在幼儿充分的自身体验上,便于幼儿理解并自觉地遵守,理解之后更有利于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五、教师为幼儿做好榜样

教师是幼儿心目中极有影响的人,一举一动都能发挥巨大的感染作用。因此,教师一定要成为幼儿学习的楷模,为幼儿做好示范作用。例如,我们要求幼儿在喝水时排好队,这时老师口渴了也要排队,不可以插到前面直接就接。要求幼儿在午睡时要安静、不讲话,老师这时也不可以大声讲话,更不可以在午睡室里聊天。因为幼儿听到老师讲话,也想和旁边的小伙伴讲话。午睡室里安安静静,想讲话的幼儿也会打消讲话的念头。

六、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

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过程实际上也是引发幼儿思考的过程。午睡前要脱衣服,小班的幼儿有的坐在地上脱,很不卫生。对于这个问题,我组织幼儿讨论,应该在哪儿脱?怎么脱?由于是幼儿熟悉的事情,他们纷纷发言,有的说在桌子上,有的说在床上……其中小玉小朋友的意见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在椅子上脱,脱好后就把衣服放在自己的椅子上。当天中午,所有的幼儿都坐在自己的椅子上脱衣服(有的需要老师过去帮忙),并把衣服放在自己的椅子上。如此看来,幼儿自己出的主意比老师提的意见更有影响,更容易遵守。

七、重视家园配合

培养幼儿常规要重视家园配合。特别是小班,初入园时,家长担心幼儿的生活起居。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利用家长早、晚接送孩子的机会,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对家长提出有关教养幼儿的具体要求,如初步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等,让家长在家中也要培养幼儿饭前洗手、饭后漱口、擦嘴、洗手等习惯。做好了家园配合,才能培养良好、稳定的常规。

小班常规培养技巧 第5篇

培养良好的班级常规,首先要制定明确的班级常规训练目标。在进行常规训练应对本班的孩子进行了全面的了解,根据本班孩子的情况,制定本班的常规训练目标。目标可分类,活动组织常规:听铃声回教室、上课不到处乱跑、坐姿端正、离开坐位后把凳子放在桌子下面、排队进出教室、听信号迅速站早操队。生活卫生常规:进餐后学擦桌子、擦嘴、排队用自己的杯子喝水、大小便入厕、果皮、纸屑丢在拉圾箱内、排队洗手、洗脸、不用蜡笔乱涂墙壁。礼貌类常规:来园时主动与老师问好、问早,离园时说“再见”、不在教室内大声喧哗、正确使用礼貌用语等等。

目标制定了,在实施中一要与配班教师密切配合,同步前进。良好班规的形成,与本班两位教师的配合有很大关系,两位教师的要求一定要一致,切不可一人一个样,让孩子们不知遵照谁的要求。因此两位老师要共同参与拟定目标,商讨教育方法及工作思路,尽量使方法保持一致,形成合力对孩子进行教育。二要全面计划,点滴前进。在进行常规训练时,不可一下子给孩子提过多的要求,一是孩子无法一下子接受,另一方面老师也没有精力来观察和监督孩子的情况,因此,在训练的进度上,一周最好重点抓一个常规内容。三是要利用多种方法。小班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因此在进行常规训练时难度较大,如果采用成天跟在孩子旁边喋喋不休:“洗手要排队”,“吃饭不要讲话” 的方法……这种方法会出现老师嗓子讲破了,孩子却会充耳不闻,依旧违规,于是老师又会责备“你真不懂规矩”……甚至于要挟“你再不听话,老师就不喜欢你了”……这样老师和幼儿之间的情感被破坏了,良好的气氛没有了,恰恰没有好的效果。因此在训练时一定要讲究技巧。

1、线的提示。

对小班的孩子进行排队训练是一个难题,如果叫他们排队出教室,可能会一出教室就跑散了,叫了这个,那个又乱跑了。这时可以在进出教室的地方用粉笔画一条线,告诉幼儿:这是小桥,我们走桥上。这样孩子们就会自然有序的进出教室了。还有,幼儿喝水时常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纠纷。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在距离饮水机一米的地面画上醒目的“一米线”标志。一米线上有两个可爱的小脚印,小脚印中间画了一条带箭头的垂直线。在这形象的标志中,幼儿非常自然地接受了规则暗示,通过自我约束,在等待喝水的过程中建立了良好的秩序感。

2、内化孩子的自我约束行为,充分发挥孩子间相互监督的效力。在每一桌设立一个小组长,把监督小朋友执行常规的权力下放给他,如:有人离开座位后没有放小凳子,小组长可以把他的凳子收放在老师旁边等等。同样每一个幼儿都有监督别人的权力。内化孩子的自我约束行为。约束孩子的艺术在于设法把成人的要求内化为孩子内在的需要,这种民主的约定方式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4、巧用标记对孩子进行管理。小班孩子不认识自己的名字,可以为他们设置学号,孩子的每一样东西都是这个标记,便于认识。比如说我们班吴秋阳小朋友的标记是小青蛙,那么,她的杯子、毛巾、晨检卡的袋子都是小青蛙。通过一两周训练,新入园的孩子都可以很快的找到自己的东西。

5、持之以恒必有效。面对这么小的孩子进行系统的常规训练只靠一天一日是不行的,必须长期坚持。

小班常规习惯培养计划 第6篇

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将会受益终生。我们深深的体会到,好的常规习惯一定要从小班养成,否则以后抓起来就会很费劲。本学期我们依据《指南》精神,结合我园幼儿实际,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共同制定出以下常规习惯培养计划。

一、培养目标

1、不把手指和不干净的东西放在嘴里。

2、知道爱护公物,用两手轻拿轻放椅子。

3、在成人引导下不偏食,不挑食,安静进餐,不东张西望,不玩餐具。

4、在提醒下,按时睡觉和起床,并能坚持午睡。

5、在成人帮助下,能把玩具、图书等放回原处。

6、不独占玩具,玩玩具时,能做到轻拿轻放。

7、洗手时不玩水,在成人的提示下,不拥挤,有秩序地洗。

8、别人对自己说话时能注意听并做出回应。

9、乐意用普通话进行交流。

二、培养方法

1、要让幼儿认识习惯的重要性,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让孩子分析案例等各种方式来进行,使他们切身感受到习惯的重要性。

2、要家长、教师、幼儿园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3、建立一日常规,进行系列化教育。

4、用多种教育行动进行榜样教育。

5、要及时评估、表扬,用多种方式表扬,引导。

6、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持久的训练,需要不断地观察、分析、评估、引导。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必须贯彻落实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成人严格要求,反复抓,抓反复,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小班幼儿剪纸课程计划

剪纸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之一,我国民间剪纸艺术具有一定的特有的艺术性和观赏性,以其特有的剪纸手法和趣味性,深得小朋友的喜爱,剪纸对孩子们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可以发展孩子们的右脑,锻炼幼儿手眼协调及小肌肉精细动作,通过动手动脑操作,培养幼儿做事认真细致的态度,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和语言的发展,萌发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思维。所以我们将我国独特的剪纸艺术作为我园的特色课程,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征,特制定出以下方案,从而循序渐进地开展剪纸艺术活动。

一、总体目标

1、增强幼儿对民间剪纸艺术的热爱,培养幼儿对剪纸活动的兴趣。

2、欣赏剪纸作品,引导幼儿从剪纸作品中感受中国剪纸艺术的形式多样和丰富多彩。

3、认识剪纸工具,学习剪刀的正确用法,教育幼儿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安全使用剪刀。

4、能在老师画好的样稿上剪出纹样。

5、按轮廓线剪纸,保持边缘光滑不毛躁。

6、学习剪左右对称的花样,巩固对折方法。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常规 第7篇

张家口市宣化区幼儿园 王莉楠

俗话说:“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加上幼儿园的小班幼儿年龄小、依赖性强、对一切都感到陌生、新奇,也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顽皮,一旦整天生活在一个班集体里,势必很不习惯、很不适应,在幼儿园中对于一个班级来说,有了良好的常规,幼儿才能建立良好的习惯,教师也不要用太多的精力来维持秩序而感到十分的劳累,也促进了教学的质量,对老师组织的一日活动也会有所提高。所以说幼儿园幼儿常规培养是教育活动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也可以说幼儿园一日常规是幼儿成长、学习的基础前提。常规不仅是幼儿一日活动正常开展的保证,更是幼儿健康成长的保证。因此要求我们教师在一日活动中工作一定要做精做细,不能有一丝马虎。

小班是幼儿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进行常规教育的关键期,其一,幼儿进入小班改变了在家原有的生活习惯,在新的环境中建立新的规则,培养习惯相对容易。其二,小班幼儿无论在生理、心理上都处于个体发展的低级阶段,这一年龄特点决定了教师进行常规管理的有利条件,并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其三,小班常规建立好了,为以后中班、大班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常规, 通过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法进行:

1.常规的制定首先要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尊重幼儿的要求。幼儿一日常规的培养,要注意趣味性,例如:认识小水杯、毛巾的标志时,如果由教师指定,幼儿就不容易记住,效果就极差。我们要注意从幼儿兴趣出发,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喜欢的图案贴在小水杯、毛巾架上,再经过教师平时检查、询问进行强化,幼儿便能在很短的时间里认识自己的物品,因此常规的制定从兴趣出发很重要。

2.让孩子形成一种规则意识。首先让孩子明确自己应该做什么,一些小细节不能忽略掉了,例如要教育幼儿玩活动区。我们有特定的时间去玩,不能想玩就玩,玩具玩完了要把它们送回家;排队有先来后到,不是说你想站哪就站哪,要有秩序;大家都是好朋友,遇到问题解决不了可以找老师,你总是打小朋友,以后你就没有好朋友了,就没有人和你玩了。让孩子慢慢形成一种规则意识,久而久之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

3.运用榜样示范法,让幼儿自觉遵守常规,富浅显的.道理于榜样事件中,为幼儿提供正确范例,引起幼儿模仿,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为主,生活经验有限,只有具体生动的形象提供给幼儿才能引起幼儿的注意,激发幼儿学习模仿的兴趣。要大声地批评一个人还不如笑着表扬另一个人。

4.儿歌的妙用。儿歌是儿童文学作品中的一种体裁,它极其短小精悍,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容易记忆,在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培养时, 可以使用一些小儿歌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帮助幼儿掌握生活常规的要领。我们可以编一些常规儿歌有:《洗手歌》、《睡觉歌》、《吃饭歌》、《喝水歌》等等,让幼儿在进行各个活动时,边做边说儿歌,加深常规意识的培养。例如:我班编的《洗手歌》:小朋友,来洗手,

洗手先要挽袖口,洗手心,洗手背,洗手指,洗手腕,再用清水冲一冲,抱起小手甩三下,看谁洗得最干净。儿歌把洗手的步骤都包括了,通俗易懂,易于理解操作,幼儿很快通过儿歌学会了正确的洗手方法。

5.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逐步形成规则意识。就拿角色游戏来说吧,教师可以以一种角色的身份参与在幼儿的游戏中,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之间的互动对幼儿的游戏规则进行指导。另外,可以让幼儿通过相互间的讨论来解决在游戏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需充当一个参与者、发问者、倾听者和解决问题的帮助者。充分体现幼儿的主动性。6.发现问题及时与幼儿进行讨论,让幼儿明确自己的不足,集中突破。有相当一部分幼儿在某一具体行为方面出现问题。有的是不讲礼貌,有的是午睡习惯不好,还有的是吃饭挑食……这就需要针对具体问题来解决。通过对他们的问题讨论加强幼儿对常规的巩固。

7.家园联手,争取家长的理解、配合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幼儿巩固在幼儿园形成的良好习惯,不要在园、在家两张皮。

常规的培养是从一点一滴开始的,一日各个环节都要进行渗透的的:

一、早来园环节:

1.教师要用饱满的精神迎接幼儿,热情地和幼儿打招呼,并要求幼儿主动问好。

2.结合本班幼儿年龄的特点创设早来园的主题墙饰。

3.利用晨间活动进行简单地晨间谈话,提示幼儿要有序做事。

4.安排一些操作方便的晨间活动。

二、进餐环节:

1.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进餐环境。

2.让幼儿安静进餐。

3.教师应随时提醒幼儿的进餐习惯,如坐姿、饭菜搭配吃、对于个别幼儿的问题应蹲到他们旁边去说。

4.用照片或图式的形式提示幼儿餐后按顺序做事,如:进餐完,擦桌子、再插椅子、送餐具、擦嘴、漱口。

三、盥洗环节:

1.利用儿歌或步骤图提示幼儿洗手、入厕的要求。

2.教师要有检查,对于小班幼儿洗手、喝水、入厕还要有指导,逐渐养成好习惯。

3.对于小班幼儿要创设情景来进行,让幼儿感觉到洗手、喝水既有意思又很必要。

四、午睡环节:

1. 让幼儿按顺序脱衣服(找拖鞋―换鞋―脱裤子―脱上衣)并叠整齐,小班可用短小的儿歌进行。

2.教师可以放轻音乐或讲故事,使幼儿尽快进入梦乡。

3.幼儿午睡的时候,教师要巡视(给幼儿盖被子,纠正幼儿不良的睡姿)。

4.对于不爱睡觉的幼儿,可以用游戏的形式来吸引,如:把自己快快藏起来;或给惊喜:当谁睡着了,就悄悄的在枕头下放个小贴画或贴脑门上。

五、起床环节:

1.教师拉开窗帘,在音乐的伴奏下,幼儿做起床操。

2.幼儿按顺序穿衣服和鞋。

3.通过激励措施,让幼儿抓紧时间做事。

4.教师检查,幼儿鞋是否穿反,扣子是否系错等等。

六、吃加餐环节:

1.教师可以根据加餐水果的特征,来让幼儿边吃边讲解它的形状、味道。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将水果吃完。

2.吃完加餐后插椅凳,把果皮倒到垃圾桶,把加餐盘放好后去盥洗室洗手。

3.洗完手后,要安安静静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坐好。

七、离园环节:

1.开展”赞美时刻”:表扬幼儿在园的一日表现。

2.可以组织幼儿看电视或看书。

3.为第二天做计划。

4.教师要检查幼儿的衣服,看看幼儿的脸是否干净,有鼻涕及时擦干净。为幼儿抹油。

5.要求幼儿在家长来接时,没有被叫到的幼儿不能随便下座位。

小班新学期常规培养 第8篇

一、重配合:三位老师协调一致

1.你唱“白脸”,我唱“红脸”

一个班级细化完善的常规不是靠一位老师就能轻松建立的,而是班级三位老师共同配合的结果。人们常说人生就是一场戏,我却要说新学期小班常规的培养也是一出戏,要想唱好这出戏,老师间要默契配合,换言之就要有的老师唱红脸,有的老师唱白脸。在这里强调“红脸”“白脸”是为了考虑幼儿的心理,老师们尽量做到让幼儿既敬又爱又有“怕”的时候!

2.“宝贝找谁都一样”

常规建立之初,班级三位老师的要求一定要一致,要求不统一孩子就容易钻空子,在家庭还是在幼儿园都会出现类似的现象。您是否感觉孩子们很聪明,当你很严肃地批评一个犯错误的宝贝时,他的小眼睛不会盯着你,而是在看班上另外两名老师,都是求助的眼神啊!这时候我们要想一想平日班上三位老师要求是否做到一致呢?我们应该明确地告诉孩子:“犯错误看谁也没用,哪个老师都应该批评,做错事情没有关系,要敢于承认,改正了还是好孩子!”

二、讲原则:遵循幼儿年龄特点

小班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主要通过感知、表象来认识事物,考虑到这一特点,我们可以通过给不同孩子设立固定标记来培养幼儿的生活常规。

一张多彩小动物贴画会解决所有的生活常规问题。自从我园采用了这种方法别说小班幼儿就连托班幼儿也没有出现拿错水杯甚至争抢小椅子的现象。

三、找方法:游戏化的重复

重复是培养幼儿良好常规的有效方法,若再以游戏化的形式开展,幼儿会更感兴趣且会取得更好的效果。比如小班舞蹈队形的排练,我们可以利用固定小贴画的形式让幼儿找到自己的点子,我们可以尝试第一遍数10个数宝宝找到小点子,第二遍提高要求数5个数宝宝,第三遍数3个数宝宝,当速度的激趣用了几次后,我们可以尝试原地转几圈,跳一跳,加些孩子喜欢的动作,前期营造开心又神秘的气氛,然后再告诉幼儿快速找到自己的点,这时你会发现幼儿既能快速地找到点子,又玩得很开心,让常规练习不再那么枯燥。

四、抓细节:关注消极等待时间

消极等待时最易发生安全事故,那么如何细化这类时间的常规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以餐后常规培养为例:孩子们用餐时间不同,有的孩子吃得快,有的孩子吃得慢,为此我班餐后投放了图书和玩具。为了避免争抢玩具的现象,我们通过讨论共同制定了餐后游戏常规:一人拿一个;不能争不能抢;想玩别人手里的可以换一换、等一等。每周注意调整投放的材料,及时规范提醒,过一段时间你会发现幼儿会形成良好的餐后常规,减少更多消极等待的时间。

五、多指导:及时评价指导、适时练习巩固

良好常规的建立离不开老师及时的评价指导和适时的提醒回顾!以区角游戏材料收放的游戏常规为例:

1.发现问题及时讲评

当孩子们开心地进入区角游戏时,请老师们一定不要忽视材料收放的环节。如果发现孩子们收的不是很好时,老师一定不要觉得没关系,随手帮孩子收啦,这样害了孩子后期也将麻烦自己,我们可以集中讲评,让孩子们通过认识分类标记,知道什么材料应该放在什么地方。抓住讲评的时效性,发现问题当时解决,如果过一段时间没了这个情景老师再去讲材料的收放,孩子便没有了兴趣,我们所达到的效果也不会很好。

2.适当地练习巩固

当然及时指出孩子们的问题还不够,我们还要让孩子们通过真实的体验去巩固这项常规。同样的材料收放常规,讲评完我们就可以利用几分钟的时间让孩子再去整理材料,适当地控制收放的次数,提高收放的时间要求。

小班幼儿常规纪律的培养 第9篇

小班幼儿刚入园时通常不能适应幼儿园的群体生活,原因之一是他们还没有接受和掌握幼儿园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规则。如何帮助幼儿清楚、准确地理解规则要求,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常规习惯呢?

一、了解幼儿,建立融洽关系

小班幼儿大部分与教师都是从未接触过的,幼儿从各自的家庭进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总会出现胆怯,有些甚至有任性、倔强的情况出现。那么,教师就必须充分了解每个幼儿的家庭情况,了解幼儿的个性,并以宽容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位幼儿,在幼儿心中建立威信,同时尽量缩短师幼之间的距离。一旦教师成为幼儿的朋友,幼儿便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和指导,这对教师执行常规要求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制定规则,循序渐进

首先应拟定一系列卫生和自我服务方面的规则:让幼儿认识自己的标记图,帮助幼儿养成自己的物体自己用的好习惯,同时学习正确使用杯子、毛巾的方法;通过各种游戏使幼儿认识小手,学习正确洗手的方法,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帮助幼儿学会用小手做有用的事,如“我会用双手搬椅子”,“我会自己擦手”,“我会自己吃饭”等;在玩玩具和做游戏的过程中,指导幼儿学习按物体特征和篮子标记进行分类和摆放,使幼儿养成玩后会收拾以及物归原处、不乱拿乱放的好习惯;指导幼儿进行操作材料的练习,让他们在操作中学习解扣、系扣、拉拉链以及有顺序地穿脱衣服,在认识鞋的过程中学习分清左右脚穿鞋。通过“听音乐找鞋”、“我会穿衣服”等游戏,巩固幼儿对这些规则的掌握。在小班下学期,还可以逐步让幼儿学习叠衣服、叠被子、擦桌子、互相帮忙擦汗等,在此过程中使幼儿学会讲礼貌,从而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提高,进一步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良好的纪律规则:

制定各种规则。与幼儿讨论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如“收拾玩具时要轻拿轻放”、“饭后不要乱跑”等等。在幼儿明确了要求后,还应把这样做的原因和结果告诉幼儿,如“在活动室乱跑容易撞倒别人,发生危险。”规则一旦公布,就必须不断重申,一贯执行,帮助幼儿逐渐形成习惯。

循序渐进地执行各种规则。教师可以通过语言、音乐、常识等系列活动,利用游戏的形式,帮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良好的常规,如《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教学中,幼儿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知道吃饭要专心,要保持桌面干净不掉饭粒,由于故事具体形象,引人入胜,幼儿很快掌握了这一规则要求。教师还要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时刻提醒幼儿遵循这一规则,并让幼儿学会饭后把掉落桌上的饭菜捡起来,装进盘里,使幼儿从中领悟掉饭粒的后果,从而慢慢改变这些不良行为习惯。

教师以身作则。如教师要求幼儿洗手时不要把水龙头拧太大,自己也必须按要求做。因为幼儿常常以教师作为典范,教师怎样做、便会对幼儿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执行和强化规则时,应多以鼓励为主。如果幼儿做得不对,教师可以说:“我知道你能做好”,或者“你能做到这点,老师就非常高兴”等。通常鼓励的言语更能激励幼儿按规则办事,而太多的惩罚、批评会带来反效果。教师要记住一点:“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小班第一个月评语 第10篇

2. 你是个懂礼貌的孩子,老师发现你入园后交了许多好朋友。平时你喜欢听故事,做游戏你更是喜欢,看着你眉开眼笑的样子,老师也开心!希望你在新的学期里能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

3. 可爱的小姑娘,还记得刚上幼儿园让爸妈都头痛而哭闹的孩子了吗?现在已经不见了,现在的你已高高兴兴地来上学了,还与老师小朋友一起参加游戏活动,老师真为你感到高兴。在新的学期里,希望你能大胆地和老师同伴交流。

4. 漂亮的小姑娘,入园以来你的表现还真不错,平时能大胆地与老师同伴交流,独立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本学期还交了许多好朋友,真为你高兴。在新的学期里,老师希望你能安静按时地入睡。

5. 看着虎头虎脑的你,老师打心眼儿里喜欢你!在我们班要数你最有礼貌了,每天都高高兴兴地跟老师说“早上好!”“再见!”平时,你能快乐地和同伴游戏,还喜欢听故事。在这新的学期里,老师希望你说话时声音小一点,并学会发言先举手。

6. 你是个懂礼貌的孩子,平时能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乐意参加各项活动,能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喜欢唱歌听故事,大胆地与老师同伴交流。老师希望你在新的学期里,能安静按时地入睡。

7. 漂亮的小姑娘,在我们班要数你最有礼貌了,每天都高高兴兴地跟老师说“早上好!”“再见!”听故事的时候瞪大眼睛看着老师,多专注呀!平时,能快乐地和同伴游戏,还喜欢唱歌。在新的学期里,希望晨晨做事要放快速度,不拖拉。

8. 你是个聪明的孩子,平时能大胆地与老师同伴交流,独立地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有时还添饭呢。老师发现这学期你还交了许多好朋友,真为你高兴。希望你在新的学期里能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

9. 你是个听话的好宝宝,老师可喜欢你了。虽然你不经常与老师交谈,可是老师从你和同伴间说话的神情看,知道你的小脑袋里有很多有趣的事。老师希望你能将这些有趣的事情用你响亮地声音大胆地讲给所有小朋友听,好吗?

10. 你是个懂礼貌的孩子,平时能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乐意参加各项活动,能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有时还添饭呢!老师真为你感到高兴。希望你在新的学期里,能与同伴友好交往,不争抢玩具。

11. 你是个懂礼貌的孩子,入园以来你的表现还真不错,老师发现你这学期交了许多好朋友,还大胆地与老师同伴交流。在新的学期里,老师希望你能加强自理能力方面的培养,不要依赖成人。

12. 你是个听话且有个性的孩子,老师从你和同伴间说话的神情看,知道你的小脑袋里有很多有趣的事。现在你已会自己穿鞋子,只是这个学期里你请了许多假,老师和小朋友可想你了。老师希望你下学期能天天坚持上幼儿园。

13. 你是一个又干净漂亮活泼大方又很有礼貌的小女孩,大家可喜欢你了!在我们班里,你总是声音响亮很大方地把自己知道的事情告诉大家,大胆地表现自己。你会主动关心同伴,热情地帮助同伴,玩游戏时,你会认真的记住老师的要求,愉快地和小朋友一起玩。老师想跟你说句悄悄话:上课时小屁屁不要经常离开小椅子,好吗?相信你是最棒的!

14. 经常听到小伙伴这样称呼你,喜欢老师这样叫你吗?你的进步可真不小,你生活自理能力很强,从来不用老师帮忙。你和小伙伴之间也能友好相处,还能主动热情地帮助同伴,所以大家都愿意和你做朋友,乐意亲近你。看你帮同伴穿鞋子叠被子的样子,真像个小大人。如果你上课时能再专心一点,大胆地表现自己,这样你会更棒!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常规 第11篇

常规就是幼儿必须遵守的日常生活规则。它是幼儿园为了使幼儿的生活内容丰富而有规律,调动幼儿在一日生活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自主性和独立性而采取的措施。它把一日生活活动中对幼儿的基本要求规范化、固定化、制度化,让幼儿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做、什么时候不可以做、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借以形成幼儿一系列神经联系,提高动作的自动化程度,减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不必要的紧张。

特别是对于小班幼儿,规范的生活常规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他们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基础和前提。同时,幼儿期也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幼儿园必须重视幼儿常规的培养,特别是从小抓起,从幼儿的生活常规抓起。那么?我们该怎样去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常规呢?

一、帮助幼儿了解“良好生活习惯”的概念

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得让幼儿形成正确的概念,了解什么是良好的生活习惯。小班幼儿年龄小,在家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会有家长包办或代办,根本不需要幼儿自己动手,因此他们不了解哪些是需要养成的生活习惯,哪些是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许多生活习惯的正确与否就更加没有准确的概念。

因此,我们教师就得先把有关生活常规的概念传授于幼儿,如吃饭前要洗手、睡觉时要把鞋子放整齐、小椅子要轻拿轻放、玩具玩好要放回原处等等。幼儿只有在明白了这些概念以后,他们才能学着遵守生活常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当然,在帮助幼儿了解这些概念时,我们教师也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如:故事讲述法、观察录象法、成人示范法、游戏活动法,让幼儿在有趣的活动中认识正确的生活习惯。

幼儿都具有爱 模仿的天性,在平时的生活中不管是电视里的还是现实中的,不管是人类还是小动物,他们有时候都会刻意的去模仿。在幼儿园里,老师在幼儿心目中的地位很高,因此幼儿是最爱模仿老师的,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很容易被他们模仿。

小班幼儿的年龄小,对事物的好坏分辨能力较差,所以老师的一些不良习惯与话语都会给他们的常规培养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老师平时的一些好的、坏的生活学习习惯以及平时所讲的话,和一些口头禅都在无形中被幼儿模仿并学会,由此可看出老师的榜样非常重要。(举例:教师的语言或行为“困死”/“累死”)所以,我们教师在面对孩子时,应该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该做到这一点,为幼儿树立良好的形象和榜样。只有这样,孩子的常规培养才会更加的严谨有序。

三、建立合理常规从幼儿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 教师在组织领导幼儿日常生活活动时,一定要从幼儿实际水平出发,循序渐进地实施《纲要》的有关要求,不能操之过急。在具体要求和指导方法上,也要从幼儿年龄特点出发。

在制订常规时,一要考虑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合理负担;二要考虑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三要考虑应有利于幼儿自主性和独立性的培养,为幼儿充分的、自由的活动创设条件;四要考虑幼儿的个别差异,从实际出发,针对小、中、大三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因地因时制宜。切忌规定过细、限制过多、管得过死、操之过急和一刀切的偏向。如对小班幼儿培养生活卫生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时,要着眼于“教”。教师要以极大耐心,不厌其烦地采取多种形式,示范并结合具体讲解指导,通过游戏进行练习,重点放在幼儿学会技能上。而中班,则在小班基础上,着眼于“形成行为习惯”,可较多利用语言进行督促、检查、表扬和批评。对大班,则要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要求其“自觉”。

四、随机教育,潜移默化

在组织领导幼儿日常生活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最容易观察到幼儿对周围事物、对同伴和对待劳动的态度,从而能有针对性地进行随机教育。例如组织幼儿进餐,使他们在整洁、安静、愉快的环境中吃饱、吃好,同时注意培养幼儿细嚼慢咽、不挑食不偏食等良好进餐习惯和独立进餐能力,以利于幼儿健康地生长发育,这些是最起码的、必须做到的要求。

然而,教师的工作不应当仅仅做到这一步,还应充分利用进餐机会,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例如结合具体事物,教幼儿认识餐具、食品丰富等相应的词汇,“今天炊事员阿姨给我们做的菜多香啊!多美啊!绿色的菠菜,红色的胡萝卜,黑色的木耳,还有圆圆的小丸子呐!”还可以结合幼儿行为表现,进行品德教育。例如当一个幼儿不小心把肉丸子掉在地上,为了怕老师批评,轻轻地踢到别的小朋友脚旁时。教师最容易洞察幼儿的内心活动,也最容易联系实际,富有说服力地进行教育。同样,在盥洗,入厕,饮水乃至自由活动的前前后后,幼儿之间是否友爱是否讲礼貌,对公物是否爱护,对成人劳动是否尊重等,教师都可以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保持一致性和一贯性

由于幼儿独立生活能力较差,为保证幼儿的健康,安全和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对幼儿生活予以悉心照料是完全必要的。但是,悉心照料不等于包办代替。过分“保护”,会影响幼儿自理、自立能力的形成,因此凡是幼儿自己能做的事情,教师不要代做。

当发现幼儿有困难时,应耐心地结合示范、讲解,运用鼓励、表扬,想方设法让幼儿学会,而不能由教师为他们一擦一洗了事。否则,会养成他们的依赖性。对幼儿的行为规范要常抓不懈,当幼儿出现违反规范要求的行为时,教师要及时提醒纠正。

六、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孩子遵守

生活常规的习惯 利用班级博客和家长园地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幼儿园活动的常规细则、幼儿遵守活动常规的重要性,并与家长联系,让他们在家也给孩子定一个在家常规,并督促执行。让家长也加入到培养良好的常规习惯的队伍中来,真正做到家园同步。

七、注重幼儿生活常规的培养方法

小班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差,他们不能像中大班的幼儿一样提醒自己遵守各项生活常规,因此根据小班幼儿的发展特点,可把幼儿分成三个阶段——小班I期、小班Ⅱ期和小班Ⅲ期。

在小班Ⅰ期(刚入园1—2个月)我们老师就要充当起“提醒者的”角色,采用“提醒法”,比如:每次吃饭前,我们就要告诉幼儿饭前要洗手,洗手时衣服的袖口要挽起,不能弄湿;吃饭时要注意保持“四净”(碗面干净、桌面干净、地面干净和衣服干净)。饭菜要吃完,不能倒掉等等,在吃饭时,还要多提醒幼儿该怎么做,同时教师还要加以示范指导。

到了小班Ⅱ期(入园3个月左右),幼儿基本已经适应了集体生活,对在园一日活动中各项生活活动的要求也有了一些了解,但他们却不清楚老师为什么要他们遵守这些生活常规,这时老师可通过一些“故事引导法”帮助幼儿了解遵守生活常规的重要性,如:教师可向幼儿讲述《漏嘴巴的大公鸡》的故事,再组织幼儿讨论故事中的不同角色,启发幼儿爱惜粮食。

在通过故事教育之后的进餐中,幼儿随便倒剩菜剩饭、乱扔饭菜的行为就会明显减少。为了强化教育效果,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模仿故事中的不同角色进行表演,使幼儿在游戏的模仿实践中学习和养成良好的社会性行为品质,促使他们自愿地去遵守活动常规,当然在这一期间,我们老师仍然需要提醒幼儿,只是次数应该减少。

到了小班Ⅲ期(入园4—5个月),这一时期幼儿已经通过幼儿园老师的教育,对一些规章制度有所了解,另外他们对荣誉也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所以我们还可以通过“比赛激励法”来让他们遵守游戏规则,我们老师在组织幼儿睡觉时,可以让幼儿比赛谁的鞋子放得更整齐、谁能最先睡着;在玩积木等玩具时,比一比谁的座位下面没有掉落的玩具、谁会送玩具宝宝回家等,再给表现好的幼儿给予表扬,使他们更积极更遵守各项生活常规。

另外,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控能力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因此,这时我们教师也可以让幼儿自己说简单规章制度,如:让幼儿自己说说我们应该怎么洗手,大家再根据自己说的要求一起执行,老师帮助提醒等方法,让幼儿更进一步地自觉遵守生活常规。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班是幼儿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进行常规教育的关键期。幼儿刚刚进入一个新的生活环境,在新环境中对小班幼儿进行良好的生活常规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也是小班的核心课程之一,所以我们必须认真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常规

小班幼儿常规培养心得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良好的生活学习常规对孩子的一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又重点指出:“幼儿园教育必须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主动地发展。”

回想我们班在开展生活常规培养的过程中,也是在不断地领会《纲要》中的指导思想,实践《纲要》中的一些好的教育方法。通过不断地尝试,反思及行为上的调整,我们班的常规培养更加成熟,孩子们就自身的能力发展也有所提高。下面,我就从观念到行为上是如何转变的来介绍一下我们班常规工作的开展情况。

转变一:由看到幼儿现有的问题急于指导见到成效,转变为,发现幼儿现有的自身优点,帮助其建立自信,鼓励幼儿主动地获得发展。

孩子们从家庭进入幼儿园,在生活自理能力上就要求来说,提高了一大块儿。所以,他们要掌握的新技能增加了许多。按以往我们的教育方法就是通过口头上的“你能行”,“你会做好”及一些游戏上的反复练习来进行指导,我们的教育目的还是急于看到孩子的进步。对于能力强的孩子来说,这种方法可能会很好,他们接受的快,掌握的快,能马上看到成效。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性格多虑,内向的孩子对于新技能的尝试有抵触情绪,不愿意去做,对自己没有信心。如果老师过多的关注,反而会造成他们的压力,使他们产生不爱来幼儿园的情绪,使我们的教育方法也无用武之地。现在,我们的教育方法是暂时忽视孩子们现存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找到自己的优势,建立起对自己的信心。对一个幼儿来说,他们对自己还未形成清晰的自我概念,往往要通过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己,特别是当他们面对新的环境,新的问题的时候,他们更会对自己没有信心,有害怕,抵触的情绪。那么,老师可以说是幼儿心目中最富有权威的人了。这时老师对孩子正确的评价及肯定、支持的态度对于孩子的发展来说是最为重要的,这样也才能帮助孩子敢于去面对困难的挑战。比如说我们班王婷小朋友,在开学初的一段时间,她早晨来园总有哭闹现象,但一天下来情绪都较稳定。在和家长的沟通中,我们了解到,她要老师拉着她的手一起进教室,总觉得老师不拉着她的手陪她一起坐在位置上就是不爱她们。在平日的幼儿园生活中,我们观察到,同样是新的技能,陈菲菲、黄译仪等几个日托班的幼儿园对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却相当感兴趣。如:擦桌子,摆碗勺,收碗这些活动。根据孩子表现出的这个特点,我们就特意让幼儿分组观察并学习她们的这一良好表现,并将她的优点进行稍夸张地宣传,既讲给小朋友们听,更重要的是讲给她听,用老师肯定的表扬,榜样的形象使她对于自己能够面对新技能不害怕,并能很好地完成任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促进每个幼儿相互学习,养成爱劳动讲卫生的好习惯。

转变二:由提醒、监督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转变为,为幼儿提供可操作,感知的材料,促进幼儿自觉行为习惯的养成。

主动饮水这一问题,一直是班级常规工作中老生常谈的话题。我们在以往的教育方法上也是通过正面的教育让孩子们感受到水与我们的密切关系。孩子们对于这些认知也掌握的很清楚,在平时,我们的鼓励、提醒、监督也都用上了,但主动饮水的问题还是没有根本解决。现在,我们的教育方法是,在正面教育的基础上,通过可操作,感知的材料激发幼儿要饮水的兴趣。于是,我们运用控制线,让幼儿根据控制线的进饮水区接水,然后按控制线出来排着队喝完,比比看谁喝得多,而且没有搞湿地面,就可以奖励一个小贴贴。且每天都按饮水量够的幼儿给予不同形式的奖励,带奖励的形式一下子抓住了孩子们的兴趣,他们变得爱饮水了。

一、注重营造接纳、理解、支持的精神氛围,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形成初步的自主意识。

在开学初,我们在班级环境上创设了主题氛围,通过我喜欢”“美丽的春天”“动物王国防大学”等活动,帮助幼儿进一步认识幼儿园的生活,找到幼儿园生活中的快乐,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们看到自己的优点,大家在相互学习他人的优点,使孩子们在这种尊重、平等、理解的环境里,找回自己的自信,从而增强幼儿的勇气。

二、注重教师指导语的正确运用,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行为习惯意识。

教师的言行,是幼儿学习的典范。但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往往会不经意的违背“幼儿教育要以正面为主”这一原则,习惯性的说一些幼儿听不懂的“反语”。给幼儿的正确行为指导造成一个错误的影响。比如说,在洗手这一环节上,孩子们有时会在盥洗室边洗手边说话。我们就会习惯性地说:“说吧!说完了再出来。”这时,当老师再离开的时候,那些说话的孩子真的就又说了起来,这就是老师“反语”带来的负面效果,没有解决掉想要解决的问题。如果我们换一种指导语:“老师听到哗啦啦用水洗手的声音了,小朋友都能安静洗手对吗?”,这样的语言给孩子们一个提示,一个指导,孩子们能马上意识到自己行为上的错误,会按老师的暗示去完成自己该完成的事情。

三、注重调整家园沟通的方法,达成育儿的一致性。

生活常规的培养,除了需要我们老师的指导外,家长的配合也是十分重要的。现在每个家庭都是一个孩子,家长们都是希望能够看到孩子更多的优点,往往容易忽视孩子的不足,这时,我们老师就要给家长一个正确的指导,和家长过多地说出问题,不如将问题呈现出来,更容易让家长一目了然,容易理解。比如说:我们将孩子们班级穿脱衣服比赛的过程及进餐的过程在晨间接待及放学时间向家长介绍正确进餐、穿脱衣服的重要性及方法,使家长了解我们的活动及教育意图,家长再配合做起工作就较为主动了。又如:我们班小朋友,在各方面能力都较其他孩子有区分,在班级工作中,我们比较注重个别指导,对他的要求较他人来说降下一格。平时我们也以帮助、鼓励为主,让他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但孩子的进步还是不太明显,了解了原因后,才知道是家长太溺爱了,孩子在幼儿园和在家里主动做事的差距较大,为了做好家长配合的工作,我们尽量多抽时间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自已孩子的优点及弱点,让孩子在家时多给孩子创造自主做事的机会,多鼓励孩子,好的行为就要让孩子形成习惯成自然。

常规的养成是一项长期的、琐碎的工作。幼儿良好的习惯需要在不断的反复和练习中逐渐养成并稳定的。作为教师,我们必须保持耐心的教育态度,运用灵活的教育方式、技巧,同时发挥家长的积极配合作用,达成共识、同步教育,树立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民主、和谐、自由的发展空间,保证幼儿主体性的发挥,使每个幼儿真正富有个性地成长。小班幼儿适应及常规培养心得

每年新生入园,解决幼儿的分离焦虑是教师的重要工作。为了使幼儿尽快熟悉幼儿园,喜欢上幼儿园,我园教师在历年经验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探索与实践,在深入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及家庭状况的基础上,尝试采用幼儿园教育趋于家庭化的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做好新生入园适应

1、标记——第一个属于自己的东西

我们将认识标记安排在幼儿与家长共同来园熟悉环境的时候。老师事先将每位幼儿的标记制成卡片,由孩子自己选择喜欢的标记图案佩戴胸前。标记成为幼儿来园后第一个属于自己的东西,孩子们非常喜欢。

2、床位、座位自选

入园幼儿可随意选择小椅子,和自己喜欢的小伙伴坐在一起。对于睡觉床位的选择则尊重家长和小朋友的意愿,将相识幼儿的床铺安排在一起。教师还根据不同幼儿的睡眠习惯,允许幼儿和自己喜欢的物品、玩具一同入睡。

3、小食品的安慰

年龄小的孩子,用小食品转移其注意力很有效。当孩子哭闹较厉害时,老师将事先准备的小食品分发给他们(量不能多,以免影响正餐),孩子吃着自己平时熟悉的“卡迪娜”等食品时,就像生活在家中一样,一个个喊着:“老师给我,我不哭了。”

(二):良好常规的培养

1、设立规则明确、要求统一。良好的常规是在不断巩固中建立的,两位老师的要求一定要一致,孩子们就有了标准,如搬椅子的姿势一定要两边手,听到哪种音乐就坐在哪种线条上。

2、要注意自身的演示和行动,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如小班幼儿收玩具,总是随便乱放,玩具筐里的玩具跟什锦菜一样,每一种都有,老师具体提出要求并做示范,不是把玩具全部推倒,而是直接一块一块地拿。幼儿学会轻放的方法后,我再逐步要求幼儿快,并学习收得快的方法:两只手同时收;将几块相同的积木叠在一起收;先收自己面前的,再帮别人收„„。

3、要注意常规设立目标的循序渐进。常规培养不能只追求即时效果,如培养幼儿穿脱折叠衣服的常规培养我实施的“序”是这样的。小班上学期的培养目标是:认识自己的衣服和正反,会脱衣服,知道放在固定的地方。小班下学期的培养目标是:在老师帮助下会穿脱衣服,初步学会扣纽扣,初步有放整齐的意识。小班幼儿的生活常规的培养我们提出的要求也是这样的,小班上学期的前半学期:以适应、熟悉为主;后半学期:以初步遵守为主。小班下学期的前半学期:以巩固、提高为主;后半学期:以乐意遵守为主。

4、采用儿歌等艺术形式培养良好的常规。在培养和训练孩子们正确洗手环节中,孩子们不是把先后顺序弄错,就是细节达不到要求。我和孩子们一起编了洗手歌:“吃饭之前要洗手,轻轻拧开水龙头。先把小手打打湿,再用肥皂搓搓手。搓手心,搓手背,甩甩小手真干净。”这样既可让孩子熟练地掌握要领又可把握动作的先后顺序。

5、不要吝啬表扬和鼓励。我很注重情感教育,经常与孩子谈“爱”,我们把“爱”融进一天活动当中,如吃饭好、睡觉好、来园不哭、有礼貌的孩子,老师经常会说:“宝贝,真乖,老师爱你”。我还注意捕捉幼儿在园一点点的进步,及时在孩子的父母面前表扬他,亲亲他的小脸或摸摸他的头以表示鼓励或奖励小贴贴。

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生活常规点滴 第12篇

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进餐、睡眠、上课、盥洗、穿脱衣服等十多个环节。幼儿生活习惯与自理能力是“动力定型”的建立过程。若一开始由错误的教养方式可得错误的动力定型,将会导致一生的不良生活习惯或生活不能自理。反之,若一开始建立良好的动力定型,无疑会终身受益。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加上小班幼儿年龄小、依赖性强、顽皮,一旦整天生活在一个班集体里,势必很不习惯、很不适应。众所周知,要搞好一个班级,建立常规是必要的。但绝不能限制孩子去遵守。小班一日生活安排有十几个环节,有几十条常规,要刚离开家庭的三岁的孩子去遵守这些常规是不容易的。且往往使孩子们觉得苦恼。我不去压制他们,而是用我的爱去催化他们,想方设法运用种种孩子能接受的方法,把常规转化为他们的自觉生活习惯。下面我结合自己实际的工作体会,就小班幼儿良好生活常规的培养,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供大家探讨。

一、分清阶段、把握重点。

从小班一开学开始,我就对小班幼儿一年中的常规培养做好定位,分成若干个阶段:

我把小班上学期进餐的培养目标制定为:

1、在老师帮助下,能安静地进餐。

2、在老师指导下,会使用餐具。(左手碗,右手拿小勺。)

3、在老师帮助下,坐姿自然。

4、在老师帮助下,能基本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不用手抓菜、不用汤泡饭、必须用手抓菜时,事后能用餐巾擦干净。)

5、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收拾餐具。

6、在老师帮助下,能基本不挑食。

7、在老师提醒下,能初步做到桌面干净、地面干净。小班下学期进餐的培养目

标制定为:

1、在老师的帮助下,能愉快地进餐。

2、在老师帮助下,学习吃各种饭菜。

3、在老师帮助下,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

4、在老师帮助下,知道“四净”。(桌面干净、地面干净、身上干净、碗内干净。)并能初步做到“四净”。

8、在老师帮助下,基本学会咽完最后一口离开座位,并收拾好自己的餐具。

9、在老师帮助下,按固定时间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

10、在老师帮助下,餐后学习收拾桌面。

我把小班上学期穿脱能力的培养目标制定为:

1、学会脱鞋袜。

2、在老师帮助下鞋袜放在固定地方。

3、在老师提醒下,学会解扣子。

4、在老师帮助下,学会脱衣服。

5、在老师帮助下,学会穿鞋子。小班下学期穿脱能力的培养目标制定为:

1、在老师帮助下学会正确穿袜子。

2、在老师提醒下,能分清裤子的前后。

3、在老师帮助下,学会按顺序穿衣裤。

4、在老师指导下,学习叠小被子。

5、学会把枕头放在叠好的被子上面。

我把小班幼儿上学期睡眠习惯的培养目标制定为:

1、按老师要求,轻声走进卧室。

2、按老师要求,临睡及起床时保持安静。

3、在固定的地方穿脱衣服。

4、能在30分钟内按时入睡。

5、午睡时能自己表示大小便。小班幼儿下学期睡眠习惯的培养目标制定为:

1、能保持卧室安静。

2、学习将脱下的衣裤折叠好,并放在固定的地方。

3、在老师帮助下,能按时午睡。

4、在老师帮助下,睡眠时,不玩其它物品。

5、午睡时能主动表示大小便。

6、睡醒后,不与同伴讲话。

小班上学期的前半学期:以适应、熟悉为主;后半学期:以初步遵守为主。小班下学期的前半学期:以巩固、适应为主;后半学期:以乐意遵守为主。

二、内容分层、循序渐进。

作为保育教师都希望把自己的班级常规抓好,但是每班幼儿的特点是截然不同的,要培养千万不可以“一刀切”,更不可急于求成,常规培养不能只追求即时效果,应循序渐进。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体会,我深深感到常规教育必须有一个“序”,即什么常规在什么时候教下去才适当,深入到什么程度才适宜,遇到问题,如何去调整,都应象会计做预算一样有一个统盘的考虑。

下面我就如何培养幼儿穿脱折叠衣服的常规培养为例,我实施的“序”是这样的。小班上学期的培养目标是:认识自己的衣服和正反,会脱衣服,知道放在固定的地方。小班下学期的培养目标是:在老师帮助下会穿脱衣服,初步学会扣纽扣,初步有放整齐的意识。我们做老师的都知道,幼儿间的差异性很大,其中存在多方面的因素。这是由于小班幼儿观察能力尚不够细致,动作也不够协调、灵活。因此,在小班时,要幼儿掌握正反翻转的要求显然是不适宜的。小班孩子衣服的翻转工作大多数的是由老师来帮助完成的。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南瓜娃娃不见了》这一活动中,幼儿通过阅读和操作活动,学会了分辨衣服的正反、前后。通过活动能力强的幼儿,能大胆尝试自己穿脱衣服。知道应将脱下的衣服及时翻转好,这样才不会出现香瓜娃娃把衣服前后反穿、里外反穿的错误。到了小班下学期,幼儿各方面能力都上了一个台阶,我采用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方法;结合幼儿穿着的衣服,从标志、缝线、图案等方面来教幼儿学会区分里外、前后,逐步让幼儿知道应该衣服应该怎么穿才是对的。这时候的幼儿接受能力逐步增强,学起来也快。

三、结合儿歌、培养技能。

在常规活动中,洗手、入睡、穿脱衣裤是最重要的三项。在培养和训

练中,孩子们不是把先后顺序弄错,就是细节达不到要求。在情急之中我想:为何不把它们编成儿歌,这样既可让孩子熟练地掌握要领又可把握动作的先后顺序。如在穿脱衣服这一常规的实施过程中,我和孩子们一起编了这样两首儿歌:《穿衣》、《扣纽扣》——

穿衣:

抓领子,盖房子。小老鼠,出洞子。吱扭吱扭上房子。扣纽扣:

小纽扣,要扣好。从下面,往上扣。一颗颗,要扣牢。

在午睡这一常规的培养过程中,我和孩子们一起编了这样两首儿歌:《睡前要小便》、《午睡歌》——

睡前要小便:

幼儿园,静悄悄。小朋友,要睡觉。

睡觉前,要小便。呼噜呼噜睡得好。

午睡歌:

午睡到,午睡到,小朋友们准备好,先放枕头后铺被,再把鞋子摆放好。

先脱裤,后脱衣,钻进被子睡着了。

在盥洗这一常规的培养过程中,我和孩子们一起编了这么两首儿歌:《洗手歌》《漱口》——

洗手歌

吃饭之前要洗手,轻轻拧开水龙头。

先把小手打打湿,再用肥皂搓搓手。

搓手心,搓手背,甩甩小手真干净。

漱口:

手拿小茶杯,喝口清清水,抬起头,闭上嘴。咕噜咕噜吐出来。

儿歌编好后,孩子们很快就学会了儿歌。特别是在洗手这一环节中,有的孩子忘记了动作的先后顺序。但只要在老师的点拨下,背一背儿歌,动作要领就掌握了,小手也洗的很干净。

四、家园配合,关键所在。

常规培养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家长要和幼儿园的老师一齐努力,形成合力,是幼儿常规养成的关键。

(一)首先,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能配合幼儿园的教育,进行辅导、巩固。其中关键是家长要放手让幼儿自己动手,许多家长因为怕孩子做得不好、嫌孩子做的太慢,就包办代替,使孩子失去了许多锻炼、巩固的机会。所以,做好这方面的家长工作十分重要。

(二)常规培养并不仅仅针对幼儿,教师也要对家长进行升班教育。例如,在小班学期结束前,我们将中班要建立的常规进行小范围的实施,初步了解幼儿可能产生的反应,然后利用家长学校,进行全面升班教育,并发放一些辅助材料。上面写清楚需家长在假期中巩固、丰富的常规教育,并介绍一些具体方法(如:折叠小被子、衣服等)。这就为中班开学时常规的建立与适应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例外,对于个别能力差的幼儿,教师与家长应个别联系,一同协商培养的措施,并让家长配合指导。

(三)利用家长园地,向家长宣传合理为幼儿穿着衣物的知识,并同个别家长联系,让他们注意自己孩子的着装、多考虑一些孩子的生活细节问题。现在,有的家长为孩子购买衣服只凭自己的审美观点,不考虑孩子

身心的特点。不是衣服太紧,不透气;就是衣服穿脱不方便,影响孩子的行动;有的衣服还不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要么太妖艳,要么太老气。孩子的穿戴应有孩子的特点,我们教师可利用家长园地和与家长个别交谈的时间提醒家长做到这一点。让家长也加入到培养良好的常规习惯的队伍中来,真正做到家园同步。

此外,培养好常规,我们还要注意具体培养的一些方法,要像设计教学活动一样精心地设计常规培养的各个环节。我在幼儿常规培养时经常采用一些游戏的方法,教会孩子怎样做,懂得遵守每条常规的道理。例如:我用木偶表演的方式向孩子介绍一日生活的常规,让孩子多次练习,他们就会做了。讲“小手真高兴”的故事给他们听,教孩子学习诗歌《洗手歌》、《两只手》,让他们养成常洗手的习惯。讲“皮球的好朋友”的故事,让孩子有收拾玩具的习惯。讲“小椅子生气了”的故事,让孩子懂得爱护公物。我每提出一个要求,都让幼儿懂得要求的内容。当他们能做到了就及时表扬他们。我对生活常规的要求是循序渐进的,一个时机突出一个重点。先抓吃饭、睡觉和盥洗,再抓上课坐端正、认真做操、有礼貌、友好相处等。对食欲差的幼儿就少些少些的添饭,使他们有信心吃完;对不愿午睡的孩子,先带在身边,等他们情绪稳定了,再陪他们睡。孩子能愉快吃饭、睡觉,情绪稳定了,他们在学习常规过程中保持愉快的情绪,常规也就成习惯了。另外,我还经常利用空余时间,让孩子开展一些穿脱衣服、折叠小被等小型的比赛,让孩子巩固一些常规技能。只要我们老师做有心人,平时加强检查,坚持不懈。幼儿在幼儿园这个大家庭中形成良好的常规是指日可待的。

上一篇:小关心下一代工作制度下一篇:甲醇燃料项目可行性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