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政策剖析范文

2024-07-09

扶贫政策剖析范文(精选6篇)

扶贫政策剖析 第1篇

“三支一扶”之扶贫政策剖析

中公教育研究与辅导专家 沈萍

“三支一扶”考试是国家选聘优秀大学生服务基层、促进基层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所谓“三支一扶”是指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了解相关的政策背景,对大家考试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就此,中公教育专家带领大家一起去学习有关扶贫方面的理论政策。

一、何为扶贫?

广义的农村扶贫是指一切以使农村中的贫困户摆脱贫困为目的的社会救助项目,基本上包括救济式扶贫和开发式扶贫两种。

狭义的农村扶贫仅指开发式扶贫,即对农村中有一定生产经营能力的贫困户,从政策、思想、资金、物资、技术、信息等方面给予扶持,使其通过生产经营劳动摆脱贫困的社会救助项目。

二、致贫的原因?

(一)环境因素

1.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的优劣严重制约着农民的生活水平。

2.社会环境。我国贫困地区大多由于大山阻隔、交通不便、通讯设施落后、信息不灵等原因,造成与主流经济、社会、文化的隔绝,缺乏发展商品经济的社会环境。

(二)人的因素

低下的文化素质不仅妨碍着与外界的沟通和交往,也导致了愚昧,制造着贫困。人口的不健康心理和不合理的经济行为又导致了贫困状况的持续。

(三)政策因素

从宏观上看:我国建国以来实行的以农业支持工业、以乡村支持城市的政策,强化了历史上原来就存在的二元经济结构。

从微观上看:由于我国在总体上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对贫困地区的救济、开发、投入毕竟有限,难以照顾到所有贫困地区的所有贫困人口,不可能使其全面、迅速地走出贫困。

三、农村扶贫的方式方法?

(一)劳务输入:通过劳务输入促进贫困地区的劳动者离农就业,缓解了劳动力的隐性失业问题,直接增加了经济收入,一定程度上促使了贫困地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并且贫困地区的劳动者通过异地就业可以学到新技术、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工作方法,从而开阔了眼界,增强了信心,提高了自我发展的能力。

(二)小额贷款:小额信贷是通过一定的金融中介为具有一定潜在负债能力的穷人提供信贷服务的一种特殊信贷方式。

(三)以工代赈:以工代赈是扶贫对象通过参加必要的社会公益劳动而获得赈济的一种特殊扶持方式,是我国扶贫方式由单纯救济转向贫困地区经济开发的一种有益尝试,不仅能够有效地改善贫困地区的基础建设,还可以使贫困地区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得以利用,增加贫困人口的收入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四)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即积极采取措施,动员社会各方力量,深入农村基层,为农民提供文化、科技、卫生方面的服务,全面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撰稿人:沈萍 初审人: 终审人:

扶贫政策剖析 第2篇

(一)河南省扶贫对象精准识别及管理办法 根据《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印发<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开办发〔2014〕 24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识别原则——坚持标准。严格坚持国家扶贫对象识别标准。——综合考量。综合考量扶贫对象的生活现状、家庭财产、致贫原因。——民主评议。坚持实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群众认可。坚持群众路线,尊重群众意愿,识别结果经得起群众的检验。

二、识别标准

(一)严格执行农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扶贫对象识别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即农民人均纯收入以上的国家农村扶贫标准为基本依据,对符合条件的农户整户识别。农民人均纯收入由年家庭各类收入总和扣除生产经营性支出后,除以家庭常住人口数计算得出(详见附件1)。

(二)统筹考虑“两不愁三保障”因素1.不愁吃。口粮不愁,主食细粮有保障。2.不愁穿。年有换季衣服,经常有换洗衣服。3.义务教育。农户家庭中有子女上学负担较重,虽然人均纯收入达到识别标准,但也要统筹考虑纳入扶贫对象。4.基本医疗。农户家庭成员因患大病(详见附件2)或长期慢性病,影响家庭成员正常生产生活,需要经常住院治疗或长期用药治疗,刚性支出较大,虽然人均纯收入达到识别标准,但也要统筹考虑纳入扶贫对象。5.住房安全。农户居住用房是C、D级危险房屋的,虽然人均纯收入达到识别标准,也要统筹考虑纳入扶贫对象。

三、识别方法坚持“公开、公正、透明”原则,推行“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六定”工作法。即一进:包村干部、村级组织和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对全村农户逐家进户调查走访,摸清底数。二看:看房子、家具等基本生活设施状况。拥有家用轿车、大型农机具、高档家电的,不得识别或慎重识别。三算:按照标准逐户测算收入和支出,算出人均纯收入数,算支出大帐,找致贫原因,对贫富情况有本明白账。四比:和全村左邻右舍比较生活质量。家庭成员有财政供养人员、有担任村干部的,家庭成员作为法人或股东在工商部门注册有企业的,在城镇拥有门市房、商品房的,不得识别或慎重识别。五议:对照标准,综合考量,逐户评议。拟正式推荐为扶贫对象的,必须获得绝大多数村民认可,必须向村民公示、公告。六定:正式确定为扶贫对象的,由村“两委”推荐确定,乡(镇)党委政府核定。

四、识别程序第一步:初选对象。在农户本人申请的基础上,对拟推荐的扶贫对象,按照党支部会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的程序,形成初选名单,由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核实后进行第一次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下同)。第二步:乡镇审核。经第一次公示无异议后,乡镇人民政府对初选对象进行审核。乡镇对初选对象必须逐户核查,做到不错不漏。对确定的扶贫对象名单,必须要有驻村第一书记或驻村工作队长、包村干部、村委会主任、村支书、乡镇长、乡镇书记“六签字”,并在各行政村进行第二次公示。

第三步:县级复审。经第二次公示无异议后,报县(市、区)扶贫办复审,复审结束后在各行政村内公告。

五、建档帮扶第一步:数据录入。在县(市、区)扶贫办指导下,乡镇人民政府组织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和大学生志愿者等将贫困户信息录入全国扶贫业务管理子系统,并进行数据审核。第二步:数据核查。省、市、县扶贫部门对录入系统的扶贫对象信息与行业部门进行分级比对,对疑似不符合扶贫标准的扶贫对象进行甄别、清退。第三步:结对帮扶。在省、市政府指导下,各县(市、区)应统筹安排有关帮扶资源,研究提出对贫困户结对帮扶方案,明确结对帮扶关系、帮扶责任人。第四步:制定计划。在乡镇人民政府指导下,由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认真分析贫困户致贫原因,结合贫困家庭实际和需求,制定帮扶计划。第五步:填写手册和明白卡。在县(市、区)扶贫办指导下,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和大学生志愿者对已确定的贫困户填写《扶贫手册》、《贫困户精准脱贫明白卡》。

当前农村精准扶贫政策简析 第3篇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 打赢脱贫攻坚战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就明确指出, 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 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指标。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也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发出了消灭贫困, 向美好富裕生活迈进的动员令和进军号。

1 精准扶贫的原因

减贫与发展是反映经济转型、社会进步的一面镜子, 认识和掌握贫困化发生机理、演化特征及分布规律, 是制定扶贫规划的重要依据。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 扶贫开发是我们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 是最艰巨的任务。自己花精力最多的是扶贫, 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日渐紧迫, “不容一个人掉队”的“全面建成”目标的实现与扶贫成败与否有巨大的关联。“精准扶贫”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迫切期待一系列“超常规”举措和政策“组合拳”取得看得见的成效。

有些地方扶贫投入不少, 但实际效果不佳, 主要原因在于扶贫对象的精准性、因贫施策的科学性不够。而精准扶贫正是扶贫工作科学性的体现。扶贫开发贵在精准, 重在精准, 制胜之道也在于精准。“六个精准、四个施策、五种渠道、十项工程”, 就体现出精准扶贫中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和更加快速的行动。贫穷是一种系统性弊病, 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都要提高精准度, 找到“贫根”, 对症下药, 靶向治疗, 扶到点上、根上, 才能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理解“精准扶贫”的要义, 用我们老百姓的话, 就是“对症下药, 药到病除”。

精准扶贫的背面是粗放扶贫。长期以来, 由于贫困居民数据来自抽样调查后的逐级往下分解, 扶贫中的低质、低效问题普遍存在。如:贫困居民底数不清, 扶贫对象常由基层干部“推估” (推测估算) , 扶贫资金“天女散花”, 以致“年年扶贫年年贫”;重点县舍不得“脱贫摘帽”, 数字弄虚作假, 挤占浪费国家扶贫资源;人情扶贫、关系扶贫, 甚至滋生腐败。表面上看, 粗放扶贫是工作方法存在问题, 实质反映的是干部的群众观念和执政理念的大问题, 不可小觑。

现行的扶贫制度设计存在缺陷, 不少扶贫项目粗放“漫灌”, 针对性不强, 更多的是在“扶农”而不是“扶贫”。以扶贫搬迁工程为例, 居住在边远山区、地质灾害隐患区等地的贫困户, 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 是扶贫开发最难啃的“硬骨头”, 移民搬迁是较好的出路, 但是因为补助资金少, 享受扶贫资金补助搬出来的多是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农户, 贫困的特别是最穷的农户根本搬不起。新村扶贫、产业扶贫、劳务扶贫等项目, 受益多的主要还是贫困社区中的中高收入农户, 只有较少比例贫困农户从中受益, 且受益也相对较少。

综上所述, 原有的扶贫体制机制必须修补和完善。换句话说, 就是要解决钱和政策用在谁身上、怎么用、用得怎么样等问题。扶贫必须要有“精准度”, 专项扶贫更要瞄准贫困居民, 特别是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务必重点用在贫困居民身上, 用在正确的方向上。扶贫要做雪中送炭的事, 千万不能拿钱去搞高标准的新农村建设, 做形象工程不能实现扶真贫。贫困区域的发展, 主要应使用财政综合扶贫资金和其他资金。

2 农村精准扶贫快速推进的原因

“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最早是在2013年11月, 习近平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2014年1月, 中办详细规制了精准扶贫工作模式的顶层设计, 推动了“精准扶贫”思想落地。2014年3月, 习近平参加两会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要实施精准扶贫, 瞄准扶贫对象, 进行重点施策。进一步阐释了精准扶贫理念。

精确识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前提, 推进精准扶贫, 加大帮扶力度, 是缓解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 也是全省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的一场攻坚战。

农村扶贫正向推进, 得益于党的领导和政府主导。以中央一号文件为例, 其就曾连续13年聚焦农业。在具体扶贫攻坚中, 党和政府还注重改革现行扶贫思路和方式, 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 变“输血”为“造血”, 变重GDP为重脱贫成效, 诸如向贫困村派出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印发《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等, 都帮助农村扶贫正向推进。

农村扶贫硕果累累, 也与社会积极参与密切相关。俗话说得好, 众人拾柴火焰高。中华民族素有扶贫济困、人心向善的传统美德, 诸如东西部扶贫协作, 东部率先发展的省市结对帮助西部省区市脱贫, 党政军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定点扶贫等等, 都推动形成了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积极参与的中国特色社会扶贫体系, 聚焦起了13亿中国人民的脱贫攻坚强大合力。

贫困地区人们踏实苦干, 更是农村旧貌换新颜的关键因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内因是变化的依据, 外因最终还须通过内因发挥作用。具体而言, 就是贫困人口的脱贫、贫困地区的发展, 需要党和政府的帮助, 需要各方面的支持, 但最终还是要靠自身努力。十八洞村就激发了村民中蕴含的内生动力,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致富、自强不息, 实现了脱贫攻坚大步推进。

3 结语

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的重要保障。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在于帮助贫困地区人民早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 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没有农村的小康, 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 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神山村, 习近平总书记对乡亲们说, 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 将继续大力支持老区发展, 让乡亲们日子越过越好;在扶贫的路上, 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 丢下一个贫困群众。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定地走精准扶贫之路, 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 让贫困地区人民情愿、主动、自信、坚定地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早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摘要: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 打赢脱贫攻坚战已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就明确指出, 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 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指标。精准扶贫, 正是扶贫工作科学性的体现。扶贫开发贵在精准, 重在精准, 制胜之道也在于精准。

关键词:精准扶贫,农村,政策简析

参考文献

[1]银平均.社会排斥视角下的中国农村贫困[J].思想战线, 2007 (1) :11-19.

[2]孙立平.切实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J].金融信息参考, 2005 (2) :18.

[3]杨国涛.中国西部农村贫困演进与分布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9.

[4]尹晓青, 李周.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机制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4.

扶贫政策剖析 第4篇

关键词:扶贫开发 ;区域政策;扶贫模式

一、扶贫开发政策的历史演变

扶贫开发作为一项全国性政策是在1984年提出的,在随后近30年中不断发展变化,其历史的演进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农村经济改革和小规模的区域扶贫(1978—1985年)。在这一阶段通过农村经济体制创新,实现全面经济增长和改善农业交易条件,减缓了农村贫困。第二阶段,大规模有针对性扶贫计划的展开(1986—1993年)。在这一阶段主要通过大规模的有计划的扶贫开发与一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相结合减缓农村贫困。第三阶段,“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第四阶段,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的实施(2001—2010年)。国务院出台了《2001—2010年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虽然还叫“扶贫开发”,但扶贫工作重点与瞄准对象已经做了重大调整。回顾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历程,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性成就。

二、扶贫开发政策实施的区域差异

( 一 ) 东部地区扶贫开发模式与政策特点

1、东部地区的山海协同模式。东部地区经济实力强具备内部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东部综合实力增强,沿海区域与靠山区域两之间差距拉大,从而提出山海协作。主要模式是促使发达地区企业和欠发达地区开展优势互补的经济合作,推动省直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从科技 、教育、卫生等方面帮扶欠发达地区。。

2、政策特点:山海协作模式主要是市与市间帮扶,而不是局部地区的简短脱贫以发展为终极目标。扶持方式强调市场,一市场调控为主,政府的帮助为辅,尽量避免行政行为带来的负面效应。

( 二 ) 中部地区扶贫开发模式与政策特点

1、中部地区贫困人口与区域相对集中从而提出整村扶贫模式。与传统扶贫开发模式相比,整村扶贫最大的特点在于对扶贫单元进行重新界定。过去以县为单位现在以村为单位,改变了过去扶贫资源浪费扶贫效率低下的弊端。

2、政策的特点:中部地区具有一定经济实力为整村推进工作奠定物质基础。中部地区贫困布局呈现大聚居、小杂居特点,整村推进瞄准特定区域针对性明显 。

( 三 ) 西部地区扶贫开发模式与政策特点

1、西部地区的国际合作模式。西部地区属于典型的地广人稀地域,贫困人口密度较低,资源严重匮乏,前两种模式并不适用。在西部地区缺乏操作平台并且金额成本较高。因此通过争取外资,既有利于西部扶贫开发工作开展,也体现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特点。

2、政策的特点:西部地区县乡财政困难,既无力开展内部帮扶,也难以实现资源大规模投入,寻求中央扶贫专款与外资介入成为政策制定的必然选择。

三、西部贫困地区扶贫的主要问题及政策建议

1、当前西部地区扶贫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扶贫政策被市场经济弱化或瓦解。主要表现有①政府计划性的扶贫缺乏足够的财力支持。②扶贫程序的官僚化、计划性扶贫机制不健全等使扶贫资金使用效率很低③政府的各级扶贫部门对扶贫款的挪用、贪污腐败现象严重。

(2)扶贫对象范围的划定缺乏动态管理,使扶贫效果大打折扣。

(3)小额信贷扶贫模式未与西部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主要表现在:①在西部贫困地区小额信贷没有与其他方式紧密结合起来;②在选择项目的过程中没有发挥项目受益人的积极性;③信贷体系设计中调动各级扶贫办的积极性因素不够,影响实施效果。

2、西部扶贫开发的政策建议

(1)建立政府主导下的市场经济扶贫模式。在西部开发扶贫工作过程中, 政府应把主要工作放在扶贫政策的制定和对实施过程的监督、管理方面,而不是亲自参与进去。

(2)改变享受国家贫困扶持的标准。将以县为标准改为以村为单位的划分标准,这样有助于更加有效、准确的把有限的扶贫资金投放到急需资金的贫困人口,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3)在开发式扶贫基础上,推进参与式的扶贫,。面向当地自然资源的开发式扶贫是我国过去扶贫工作的特点,这方面有许多经验可以总结,在此基础上逐步增加资源开发的技术含量,同时增加人力资源的开发,以提高开发效率,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4)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将扶贫开发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有机的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扶贫开发的伟大历史进程[N].人民日报, 2000-10-16.

[2]张磊.中国扶贫开发政策演变:1949~2005年[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227.

[3] 胡小晖,延军平.发展中国家开发不发达地区的经验及借鉴[J].世界地理研究,2000(2).

[4] 国务

扶贫政策剖析 第5篇

—XX村小学“百人宣讲团”活动

9月13日,在XX村大操场准时举行上饶县教育系统“百人宣讲团”教育扶贫政策宣讲报告会,参加宣讲有XX小学XX校长以及XX全体教师、XX中学XXX以及中学的教师。

(插入图片)

活动开始,由宣讲员xxx宣读《上饶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资助政策》、为保证不落下一个孩子,国家建立的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其中包括“学生资助政策、贫困特征的认定办法、申请评审办法、档案建立”等四大方面。

(插入图片)

宣读结束之后,全体宣讲员认真为每一位老百姓解读宣传内容,同时也仔细回答每一位父老乡亲的咨询,为每一位父老乡亲解除疑惑。做到扶贫政策落户,人人知晓。我校也充分利用宣传资源将教育扶贫政策撰写在宣传栏上。我校的目的就是要把教育扶贫各项工作做得更实、更细,让政策宣传落实到户。

(插入图片)

健康扶贫政策 第6篇

健康扶贫进万家

暖心服务你我他

健康扶贫政策好,合疗保险不交了。先看病来后交费,住院没有押金了。县内免除诊疗费,报销比例提高了。一站结算真方便,签约医生上门了。年年免费做体检,贫困人口笑开了。

1、一降两提三免:一降(贫困人口大病报销起付线降低到3000元);两提(贫困人口在各级医院住院报销比例提高10%,门诊慢性病报销比例提高20%);三免(免贫困人口合疗和大病保险个人缴费、免村卫生室和乡镇卫生院门诊一般诊疗费、免市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押金)。

2、报销比例:

门诊患者:贫困人口在村卫生室及乡镇卫生院(包括民营医院)门诊费用报销比例分别为80%及70%(报销封顶线为80元/人·年)。

住院患者:(1)县域内按90%报销;市内三级医院按70%报销;在省内二级医院按75%报销;在省内三级医院按65%报销;结核病在所有三级医院按80%报销。(2)贫困人口在县域内各医院看病时可享受先诊疗后付费政策。(3)贫困人口在省级新农合定点医院住院时,住院押金在现有基础上至少下降50%。(4)贫困人口在省市县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必须有转诊手续,否则不享受贫困人口报销政策。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扶贫政策剖析】相关文章:

扶贫政策06-05

金融扶贫政策07-27

政策扶贫范文05-20

国家金融扶贫政策09-18

扶贫的政策范文05-22

扶贫政策汇总范文05-30

扶贫惠民政策范文05-30

民政扶贫政策范文06-04

我国扶贫政策范文06-07

最新扶贫政策范文06-12

上一篇:仓库管理岗位工作职责下一篇:高中物理分层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