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汇报

2024-08-06

乡村振兴战略汇报(精选6篇)

乡村振兴战略汇报 第1篇

县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汇报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面对乡村振兴的新形势新任务,勇于扛起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的责任,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定位、高质量推进,立足资源禀赋和基础优势,聚焦“五大振兴”,用心用情用力破解乡村发展瓶颈,农田水利设施显著提升,农村面貌明显改善,乡村发展活力不断激发,农民参与积极性明显增强。现将工作总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亮点

我们坚持把示范创建作为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抓手,发挥样板的示范引领作用,以点带面,促进乡村全面振兴。*镇*村、*镇*村、*镇*村、*镇*村等*个村被认定为省级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示范村,*街道被认定为省级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示范镇;*片区以全市第一的成绩被纳入全省首批乡村振兴**样板示范区创建名单,*县被确定为*市唯一一个农业农村部和*省共同打造乡村振兴**样板示范县,成功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

二、工作成效

(一)围绕产业振兴奠基石。

今年完成了*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实施了*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疏挖田间沟渠长度*公里,修建桥涵*座,农业基础设施稳步改善;*留兰香列入《*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培育方案》;深化与科研院所合作,建设高标准留兰香试验示范基地*亩,建立留兰香种质资源圃*个品系;大力发展农产品储藏加工,**、**、**等一大批农产品加工企业扩大产能,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到*家;智慧农业、农村电商等新兴业态不断涌现,建成农业农村部定点市场*个,获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农业“新六产”的框架布局基本形成;前三季度,全县设施农业个数较去年同期增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较上年同期增长*%,全县生猪存栏达到*万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年的*元增加至*年的*元,增长*%。

(二)围绕人才振兴添力量。

创建了**科技孵化器、智慧产业园两处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累计孵化*名人才创业,带动就业*人,上半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亿元;今年以来,引进重点产业紧缺人才*人,开展补贴性技能培训*人次,培养高技能人才*人,分类培训高素质农民*人,培训农技人员*人次,农业科技示范主体*余人次,申报国家级重点人才项目*人;优先配置乡村人才,将事业单位人员招聘岗位向乡村倾斜,通过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人,“三支一扶”人员*人;努力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设立高层次人才服务窗口,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三)围绕文化振兴树新风。

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程,文明实践中心、实践所、实践站建设全覆盖;广泛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登记注册的志愿者达*万余人,举办集中性文明实践活动*余场次,*%以上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内新增并丰富了属地红色资源展示平台,开展各类活动*多场次,接待参观学习群众*余人次;全年完成放映公益电影*余场次、送戏下乡*余场次;为全县*余个村补充更新图书*万余册;建成县级公益性公墓*处,镇街(村)级公益性公墓*处,村村建立了红白理事会、修订了村规民约,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的不正之风进一步得到遏制。培育*户“最美家庭”典型,评选“好媳妇”,“好婆婆”各*名。

(四)围绕生态振兴美环境。

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五年提升行动,积极推进绿色农业发展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农村生态环境。截至目前,完成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万余户,完成*个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实行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市场化运作,全县镇街驻地、路域、村庄共设置垃圾桶约*个,保洁员*余名,配备垃圾运输车*余台,直运至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实现了日产日清,无害化处理率达到了*%。建成“四好农村路”*公里,完成路网提档工程*公里,改造危桥*座,建设公交站点*个。深入开展美丽庭院创建活动,全县创建美丽庭院示范户*户,创建率*%。美丽乡村省级示范村*个,市级示范村*个,大力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村容村貌得到了全面提升。

(五)围绕组织振兴筑堡垒。

圆满完成全县*个村“两委”换届工作,“一肩挑”实现*%,村级干部队伍整体实现学历、年龄、结构、能力“一升一降一优一强”;建立农村党组织书记分级管理机制,形成良性竞争格局;开展村党组织书记“敲农门、听农声、办农事”活动,共走访农户*万余家,累计解决民意诉求*个;扎实开展第二轮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培训软弱涣散村“两委”成员*人次,储备后备人才*名;推广“党支部+合作社+N”模式,全县集体经济收入*万元的村达到*%。全面推行“三本一册”模式,共印发“三本一册”*余册;完成“牌子多”集中整治清理*块。建设了“和为贵”社会治理服务中心,搭建起集信访接待、矛盾调解、法律援助、指挥调度和民生诉求服务等于一体的“一站式”矛盾纠纷综合调处化解平台;健全完善农村法治体系、治安防控体系,形成了高水平乡村治理能力和农村稳定和谐局面。

三、工作谋划

两年以来,我县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工作进展不平衡、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特色产业发展链条短等问题。对此,将继续坚持以乡村振兴**样板为统领,重点实施特色产业提升、生态品质提升、乡风治理提升、基层组织提升、人才引育提升“五大行动”,努力建设乡村振兴**样板示范县。围绕以上思路,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实施“三化一融”行动,推动产业振兴。

围绕**、**两大主要产业,推进种植规模、设施布局规划,扩大种植规模、提高加工能力、完善基础设施、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实现产业品牌化。推进标准体系、产业链条、人才体系建设,逐步提升产品质量标准、种植和管理规范标准。拓展销售渠道、加大品牌宣传,做好产业产品进城、进商超工作,并通过精准布局电商推介,持续推进产业活动推介,实现产业品牌化。同时,做好“产业+旅游”“产业+创意”工作,加快田园休闲旅游建设,实现产业融合发展。

二是实施“三大工程”行动,推动生态振兴。

实施“人居环境整治”工程,结合环卫一体化、残垣断壁清理、农村污水治理,认真对照国家级卫生乡镇创建标准,聚焦细节,清理角落问题,全面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实施“造绿添彩”工程,以河网、路网绿化为基础,结合留兰香产业,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加特色植物景观带,拓宽乡村绿色生态空间。实施“村庄入画”工程,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依托,持续加大投入,改善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景观小品,打造宜居宜游宜业美丽新乡村。

三是实施“文明新风”行动,实现文化振兴。

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好人评选、家风传承行动,启动民宿和乡村记忆馆建设传承民俗、留住乡愁,并推广垃圾分类、出彩人家、志愿服务等工作,增强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引导群众倡导文明新风。

四是实施“沃土提质”行动,实现组织振兴。

持续推进支部规范化、两新示范点、村务公开建设,强化对村支部书记管理,并充实后备干部队伍,不断加强头雁队伍建设;全面推行支部领办合作社工作,力争实现全覆盖,不断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增加村集体收入;以研判、解决“一肩挑”工作为抓手,扎实做好“村两委”成员筛选、村庄矛盾化解等问题,提前谋划好“村两委”换届工作。

五是实施“技匠引育”行动,实现人才振兴。

设立人才创业扶持基金,持续抓好高端人才引育载体建设,本土产业人才培育工作,吸引更多人才落户**、扎根**。

乡村振兴战略汇报 第2篇

*村有村民*户*人,辖*个村民小组,现有党员*名。近年来,村党支部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不断增强政治功能,积极探索出了“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农民富在产业链上”的党建引领农村发展新路子,有力推动了产业强、乡村美、农民富。

一、抓组织强功能,筑牢乡村振兴“主心骨”。

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村党支部按照“建好一个党组织、振兴一个好产业、致富一方老百姓”的思路,抓基本、补短板、强功能,充分发挥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一是推动组织设置最优化。村党支部依托“三会一课”、支部主题党日等制度,认真学习乡村振兴战略等中央政策精神,统一思想认识,找准发展方向。根据本村产业发展需要,及时成立政策宣传、技术培训、劳务输出、信息物流4个功能党小组,推动党的组织覆盖到产业发展的最前沿,把党建引领贯穿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二是推动阵地作用最优化。针对村级活动阵地服务功能不完善、功能室作用发挥不明显的问题,建设完善了“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增设了*馆、产业馆、电子阅览室、室内健身室和党风廉政教育基地。特别是创办的“村级党校”,采取内外联合、柔性引进办法,吸纳各级宣讲团、优秀村书记、致富能人等培训师资,打造党员家门口的“党性教育课堂”。三是推动资金使用最优化。积极争取为民服务资金项目,按照“服务党员、服务群众、服务产业”的要求,整合各类资金,先后投入*万元对村级功能室以及*市场进行升级改造,推动村级活动阵地和果蔬集散市场发挥好组织开展活动、产业发展辐射、新型农民培训、便民利民等综合性服务功能。

二、抓选育重引领,建强乡村振兴“先锋队”。

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党员看干部。我们始终扭住抓班子带队伍这个关键,示范引领,持续激发农村党员和致富带头人“两支队伍”内生动力。一是班子成员带头干。村“两委”年初确定生产目标后,每名班子成员带头认领,通过承包蔬菜大棚、开展技术指导、示范种植等,带动党员群众动起来、干起来。按照“定岗锻炼、动态调整、备用结合”要求,积极从本村优秀党员、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中筛选培养名村级后备力量,为村班子储备“源头活水”。二是党员队伍跟着干。创新开展“优秀党员”和“致富带头人”评比,在全村范围内评出优秀党员*名、致富带头人*名,设置了“村级优秀党员和致富带头人光荣榜”,用身边典型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在全村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三是精准培训鼓励干。组织包括村级干部参加大专学历教育,深化“党校+农家课堂+实践基地”教学模式,在村级党校开展“定餐式”培训,在田间地头开展“送餐式”培训,在党员之间开展“互助式”培训,着力解决村干部和致富带头人学历低、“双带”能力不强的问题。

东北经济振兴中产业集群战略分析 第3篇

关键词:产业集群,东北经济振兴,战略,科学发展观

勿庸置疑, 坚持科学发展理念, 东北经济振兴既需要国家政策的强力扶持, 又要制定和确定好经济发展方略。而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是提高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战略选择。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迅速崛起的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各种产业群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东北经济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当立足于现有工业基础和资源优势, 并借助产业集群发展政策体系的扶持, 尽快培育出具有一定优势的集群产业。因此, 培育和构建产业集群, 发挥聚集经济和规模效益功能, 成为东北经济振兴的不可或缺的战略平台。

一、产业集群理论发展分析

产业集群理论, 从主流经济学派来划分, 大致有古典经济学中的产业集群理论、新古典经济学中的产业集群理论、新贸易经济学中的产业集群理论和新增长经济学中的产业集群理论四种。其中古典经济学强调“空间异质性”, 即非流动性要素 (如矿业、某些生产要素) 的不均匀分布、独特的气候条件或存在运输枢纽 (如港口、码头或集市等) 。新古典产业集群理论注重地理邻近性导致的知识外溢以及静态和动态的空间外部性, 典型的传导介质是促使集群地域内劳动力 (一般是工程师、科研人员和熟练工人) 的交流。新贸易理论所揭示的专业化和贸易机制与传统经济地理研究中的聚集现象有很大的相似性。新经济增长论强调主导企业的技术创新对产业集群的关键作用。新增长经济理论认为, 内生经济增长是“边干边学”的过程, 无论企业、产业或地方区域经济都是如此。规模经济不再是一个外生的经济变量, 而作为内生经济变量被纳入区域经济增长模型。

国外关于产业集群的研究已经持续了近100年时间, 经过韦伯 (1909) 、艾萨德 (1959) 、巴顿 (1976) 等人的传统集聚经济理论, 马歇尔 (1890) 、克鲁格曼 (1995) 等人的产业区理论以及斯科特 (1992) 、波特 (1990) 等人的新产业空间组织理论的不断演进, 产业集群理论日臻完善。

国外集群研究主要集中在产业集群的机理、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社会资本以及经济增长与产业集群的关系研究、基于产业集群的产业政策和实证研究方面。产业集群的研究结论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制定产业政策的依据, 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绩效。国外对产业集群的研究逻辑关系可用下图来表示:

需要指出的是, 不同领域的专家和学者, 对产业集群的研究视角是有所差异的。如经济学家往往希望通过外部经济、专业化分工、交易成本等理论或概念来解释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机制;社会学家则强调非正式的社会关系网络和人际关系, 网络以及本地的社会文化环境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影响;地理学家则强调产业的柔性专业化基础上的空间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强调地理空间对产业的集聚和发展过程的影响。客观的讲, 众多学者对产业集群发展的解释比较合理, 有些结论令人信服。这些迹象表明, 产业集群已经成为人们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话语之一, 这也是国内外企业集群发展必然趋势。

二、东北产业集群的历史基础分析

东北产业集群由来已久。建国前, 东北已经初步形成了重工业地域的雏形, 但是这种雏形的建立是基于资源掠夺的目的, 具有典型的殖民地经济的特点, 建国后, 中国政府选择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赶超战略和计划经济体制, 根据东北的资源基础、工业基础以及与前苏联邻近的地理位置, 东北成为新中国的重工业基地, 建设并发展了众多的资源型工业产业集群和重型工业产业集群。

东北重工业基地的建设始于1950年第一个五年计划, 是在国家倾斜政策和巨额投资下, 采用地域生产综合体的模式, 自上而下建设的, 到1960年第二个五年计划末期基本建成。在东北的各大中型城市中, 围绕着国家和省、部委的重点项目形成了以资源型工业和重型工业为产业特征, 以国有大型企业为核心, 众多大中小型企业和相关机构的地理集聚体, 即东北最早意义上的产业集群, 包括沈阳铁西区的机械加工产业集群、鞍山的钢铁产业集群、吉林的化学工业产业集群、长春的汽车工业产业集群、哈尔滨动力机械产业集群、大庆的石油工业产业集群等, 它们为新中国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成为东北区域竞争力的源泉。

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 东北重工业基地和东北产业集群就已经呈现出衰退的迹象, 但是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并且也没有有效的发展办法。20世纪80年代,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制度变迁过程, 东北产业集群迅速衰退, 而被迅速崛起的东南产业集群所取代。

由于缺乏有效的改革路径使国有企业的改革改制艰难缓慢;资金短缺使国有企业技术改造能力、设备更新能力以及技术创新能力全面下降;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和计划经济思想则导致东北经济结构单一, 中小企业发育不充分等问题。以地域生产综合体为组织模式的产业集群, 诸如吉林化学工业区、沈阳铁西工业区、哈尔滨三大动力区等都陷入停滞、衰退的困境。即使不是依赖资源而是中心区位建设的长春汽车产业群也始终处于集群发展的初级阶段。如果没有激增的市场需求和强大的垄断地位支持, 集群是否能发展到今天也难以预测。伴随着市场需求的稳定和其他汽车企业的迅速崛起, 集群的未来令人担忧。20世纪80年代后期, 东北地区也出现并成长起来一批传统意义上具有活力和竞争优势的中小企业集群, 例如辽宁西柳的服装产业集群和通化医药产业集群, 但是集群内企业各自为战, 恶性竞争, 企业之间缺乏交流合作, 集群整体则面临着产业结构升级、缺乏市场竞争力等问题。

就目前而言, 东北经济区应根据区域的产业基础、企业状况与地域情况, 选定具有比较优势的制造业作为主导产业, 并结合国有企业改制与重组、工业园区的调整、老工业区的搬迁、招商引资等, 将一些相同、相关与相近的企业逐步集中到特定区域, 快速培育出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基地。为此, 首先, 应正确认识东北区发展产业集群的工业基础。东北是我国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汽车产量占全国的1/4, 造船产量占全国的1/3, 钢产量占全国的1/8, 内燃机车、变压器、工业锅炉等均居全国第3位。虽然东北经济区的一些行业已经拥有国内领先的企业和产品, 但东北经济区由于传统产业居多, 基本以“点”状经济为主;而且从形式上看一个区域内集中了大批同行业企业, 但专业化分工程度很低, 产业链条短, 这种形态是一种企业集中, 并未形成产业集群完型, 企业的发展也缺乏对地区经济的聚合力和拉动力。在东北经济区的下一步发展中, 装备工业仍然是基础较好、机遇较多、值得下工夫推动的一个产业, 因为装备工业是东北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诸多产业中技术含量较高的部分, 测算表明, 目前在辽宁省投资装备制造业新增1亿元投资, 可以产出4.16亿元的工业增加值和1.15亿元的利税总额。其次, 在某些产业比较集中的区域应引导企业之间的合理分工, 并强化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 以吸引新的同类或相关企业进入, 进而发展产业群。经过多年的发展, 东北经济区域内外的生产要素状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原有的产业布局结构应当也完全可能进行大的调整, 除了传统的装备工业和其他重工业外, 其他产业的发展空间也很大。因而, 东北经济区应通过政策导向, 由市场来对各类生产要素进行合理配置, 并鼓励和发展专业化配套协作生产体系, 从而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基地。大连的经验值得借鉴:目前, 大连的旅顺和金州等地都已建起为船舶生产配套的工业园区, 零部件本地配套率已接近70%, 大连市发展船舶制造产业群的基础已经具备。

三、东北经济振兴产业集群策略分析

东北经济区实施产业集群战略是在中央提出:“要用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新方式, 走出一条东北经济区振兴之路”的号召下的一项新探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通过培育与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 对于提升东北经济区的竞争能力, 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 产业集群有助于调动东北经济发展的“内生力量”。根据发展要素的来源, 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一般分为“外生式”和“内生式”两种。“外生式”发展模式是以依靠外地资本投入而形成的发展经济模式, 这种模式可以使区域经济在短期内快速发展, 但吸引外部资金需要良好的投资环境及较成熟的市场机制, 而且外部企业进入后还要提高其在本地的“根植性”。“内生式”发展模式则是以依靠本地力量为主而形成的创新发展模式, 浙江经济就是主要依靠本地产业集群而发展起来的典型“内生式”模式, 就东北经济区而言, 在其发展过程中, 除了要充分利用外部资金和外部力量外, 对内生力量的改造整合也不能忽视。可以说, 东北经济区要实现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 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是其现实选择。

第二, 产业集群有利于促进东北经济区中小企业的发展, 因为为集群生产不但可以铸就某一区域某一产品的品牌价值, 而且有利于不同区域、不同企业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 并在竞争与协作中产生学习与创新的冲动, 这极有利于不同区域、不同企业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 并在竞争集聚带来的外部经济性和规模经济性, 与孤立的企业相比还大大扩展了其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从而使企业家和中小企业都有了快速成长的基础和条件。而新企业的大量形成, 将使产业集群不断扩张, 而不断扩张的产业集群又将使上述利益倍增。

第三, 产业集群有助于东北经济区国有企业的发展。东北经济区要发展必须解决国有企业面临的种种问题, 而实施产业集群战略对解决国有企业的问题很有意义。区域经济版块的发展与成熟、产业集群的壮大与完型、规模经济效益与活力的展现, 这对于企业生产和运营成本的降低、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和企业创新能力的发展等大有裨益。这与党和国家所提倡的“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的发展思路可谓不谋而合。

为此, 必须明晰东北经济区发展产业集群模式的思路。

第一, 立足于现有工业基础和资源优势, 尽快培育出具有一定优势的集群产业。东北经济区发展集群产业可以从以下三个类型入手:一是有竞争优势的传统产业。东北是国家计划经济时期重点发展的地区, 建成了以机械、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石化、冶金等为主的支柱性产业。其间国家重点投资建立的企业多为行业内的骨干企业, 有些现在仍具有极强的生产、科研和人才优势;金属制品、普通机械制造、专用设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电气器械仪器制造等行业也具有很大的生产能力, 主导产品的技术和生产规模在全国机械工业中仍居于领先地位。虽然东北支柱产业在全国的地位有所下降, 但其大型装备企业的生产能力仍是“长三角”和京津唐等地区不可比拟的。因此, 加快这些具有一定优势的传统产业的集群发展对东北经济区的快速发展是必要的, 也是可行的。二是有资源优势的传统产业, 东北作为中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 应充分利用自身农产品的资源优势, 培育特色和绿色集群产业。如黑龙江省可以重点发展具有资源、品牌优势的乳制品加工业, 大豆、粮食的深加工及啤酒、肉类制品加工企业, 并逐步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集群产业模式。三是有竞争优势的新兴产业。黑龙江省的食品加工业、吉林省的玉米及土特产品加工业、辽宁省的新型钢材及造船业等都是在市场上有竞争优势的新兴产业。为调整和优化过分依赖资源和倚重传统重化工业的产业结构, 东北经济区应积极发展这些适应科技进步和市场需求的新兴产业, 力争以新兴产业的集群式发展促进东北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和高级化。

第二, 完善扶持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体系。目前, 要借助国家给予东北经济区发展的一些特殊政策, 对制约产业集群发展的经济政策进行调理与清除, 一是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 鼓励并引导各类中介组织参与集群产业的发展, 以加强集群内企业间的合作与自律;二是对已有的产业集群区要逐步加以整合, 并搞好分工与协作, 实行相对集中开发建设, 不断形成新的产业投资集聚优势;三是推行更加积极的资金扶持和金融政策, 其中政府技改资金及科技三项费用等扶持资金应有意识地向集群企业倾斜, 金融部门也应增大对集群企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四是通过贯彻产业集群战略, 将产业政策重心从大企业向中小企业适度转移, 从单个大企业的点的扶持向地方产业体系的面的培育转移, 在提升东北经济区具有比较优势的重工业的同时, 相应促进电子、信息、制药和食品等中小集群企业的发展。因为集群中的中小企业“由于地理接近、产业关联化, 在共同的产业文化和制度背景下, 形成区域的核心竞争力”。

2007年8月, 国务院正式批复《东北地区振兴规划》, 我国将经过10年到15年的努力, 实现东北地区的全面振兴。其明确指出东北“四个基地”的发展定位:即努力将东北地区建设成为综合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重要经济增长区域, 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 国家新型原材料和能源保障基地, 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和农牧业生产基地, 国家重要的技术研发与创新基地, 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区, 实现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是东北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契机, 如何树立资源、人口、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充分挖掘产业集群的优势潜力和功能, 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

参考文献

[1].李新安.产业集群战略与东北经济区发展研究[J].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6 (3)

[2].高连和.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创新、融资边界与竞争优势[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7 (3)

[3].陈剑锋.内外产业集群研究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2 (8)

乡村振兴战略汇报 第4篇

夏铸九:区域不均的问题是改革开放纳入全球经济之后都市化中国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在区域发展不均衡的结构性趋势下,广大乡村地区的首要课题是地方产业的振兴与地方社会的活力与自主性如何确立。面对地产资本、旅游投资与游客进入,地方能在规划上,由战略定位、保护与保育规划、到负责任的旅游,以至于草根小区营造上预做准备,可以将破坏减低,为乡村地方谋福祉。

海峡旅游:对于一个乡村而言,什么样的规划才是好规划?

夏铸九:规划的目标、规划的内容、执行的手段必须讲究,首先,认识地方村落的真实问题,从而,站在地方的立场出谋献策,以及,针对地方文化的活化保存与地方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未雨稠缪,而非放任造成不可逆转破坏。

海峡旅游:“乡村营造”的终极理想是什么?应该如何推进乡村营造?

夏铸九:乡村营造的理想是有自主性的草根小区与有自主性的农民的诞生,他们知道自己是谁,自己的真实需要,有自觉与自我组织能力的地方小区是乡村营造的条件,他们不但是自在的农民,而且是自为的农民。期待地方政府的角色能发挥关键的作用,对地方小区开放而包容,过程宜平等对话,对地方发展则避免短视,避免造成地方文化与生态上的破坏,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至于专业者则为提供技术支持的角色,而不符合地方水土、移植套用则是专业大忌,反客为主的专业者是装了半瓶子水的专家。尤其期待发挥“互联网+”的力量推动乡村营造,造就21世纪网络社会才可能发生的,结合电子商务与有机农业生产、深度文化旅游以及生态旅游,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海峡旅游:旅游被很多人看作是乡村在农业之外的重要新兴产业,您怎么看?

夏铸九:旅游无疑是有巨大市场的新兴产业,旅游产品提供与消费者的条件俱足,但是,大众旅游若是不经规划与引导,很容易造成地方文化与生态上的破坏。大众旅游本身经常造成“上车睡觉,下车尿尿”,高峰期间游客过多,人车船拥堵,廉价仿制地方特产一扫而空,留下遍地垃圾,不但旅游本身质量难以提升,旅游者自己不满意,对地方的冲击也是灾难。要经过有地方自主性的旅游规划与地方小区的营造,才能转往深度的文化与生态旅游,或是养生旅游,以及朝向负责任的旅游,才能形成旅游者与乡村之间的良性互动,既使地方受惠,旅游者也获得身心的满足。

海峡旅游:乡村要发展需要采用什么有效的产业模式?

夏铸九:使乡村产业的发展模式加入人的因素,地方的参与者具备自主性经营的能力,才可能形成有意义的产业模型。譬如说,养生产业中的养生旅游,地方首先要有懂得禅修养生之道的大和尚、大师父或是道长,然后,塑造适当的地方与时间,规范参与修习者,这是一种可以参考的个案。

(本文仅代表受访者观点。)

乡村振兴战略汇报 第5篇

各位领导: 按照调研安排,现就我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主要做法

(一)以发展农村经济为引领,打造“有产业”的新农村。一是做特做精现代农业。围绕培育特色产业,持续扩大硬质小麦、优质玉米、露地蔬菜农业种植优势,全镇高原xx种植面积达x.xx 万亩、硬质小麦面积达 x.xx 万亩、优质玉米达 x.xx 万亩。积极支持和鼓励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 x 家,培育县级示范合作社 x 家。进一步规范农村承包土地流转,全年土地流转面积达 x.xx 万亩。以xx华信高效节水生态农业示范园项目建设为带动,促进全镇休闲农业、观光农业、智慧农业等多元化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农业示范园建设项目计划投资 xxxx 万元,现已完成投资 xxx 万元,建成微滴灌、膜下滴灌工程 xxxx 亩、喷灌工程 xxx 亩。二是做强做优现代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力发展农副产品仓储、加工、配送等产业,完成xx瑞津x万吨高原xx恒温库储运二期项目和xxxxx万吨高原xx恒温库储运项目建设。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积极推进xx润 牧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反刍动物饲料加工生产线和xx县xx农产品包装有限公司农副产品包装材料生产线项目建设,xxx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反刍动物饲料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已竣工投产,xx农产品包装有限公司农副产品包装材料生产线项目建设已完成厂房建设与设备安装,全镇高原xx冷链物流和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 xx 家,全镇高原xx加工贮运能力达到 xx万吨,啤酒大麦加工能力达到 x 万吨,饲料加工能力达到 xx 万吨,农产品产业链条进一步完善。三是做大做活现代服务业。积极搭建商贸服务平台,先后建成xx市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基地、丰彩购物广场、xx镇东市场等商业网点,初步形成了以镇区三大市场为主体,以 xx 个村级零售市场为支撑,以 xxx 家个体商户和 xx 家餐饮服务经营户为补充的商贸体系,带动了农民就业,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二)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打造“有颜值”的新农村。一是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xxxx集中居住点续建项目,完成 x 栋住宅主体工程建设。抓好“一事一议”项目实施,xx村一社通社道路建成运行,xx村和新堡子村农民文化广场项目正在建设之中。完成金武路十字至镇区 xx 盏路灯架设。二是着力提升小城镇管理水平。不断健全完善小城镇管理长效机制,强化小城镇综合执法,集中整治车辆乱停乱放、占道经 营、乱搭乱建、城市“牛皮癣”等行为。同时,由镇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出资,筹备成立xx县xx物业有限公司,通过购买服务,将环卫作业、镇区绿化等服务外包,确保小城镇干净整洁有序。三是持续开展村容村貌整治。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攻坚行动,投入资金 x.x 万元,动用大型机械 xx 辆,人力 xxx 余人(次),拆除废旧棚圈、残垣断壁 xxxx平方米,清理“三堆”xxxx 立方米,村容村貌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四是扎实推进全域无垃圾整治。着力抓好秸秆禁烧、尾菜处理、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等面源污染治理,集中组织开展全域无垃圾清理活动xx 次,投入资金 xx 余万元,累计出动装载机、拖拉机等各类机械 xxx 余台次,出动人工 xxxx 余人次,清理垃圾 xxxxx 余方,全镇环境卫生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三)以加强社会治理为引领,打造“有秩序”的新农村。一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把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党内生活制度,教育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强化“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扎实开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行动,紧紧扭住“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三大任务,进一步做深、做实、做细基层党建工作,用党建引领各项工作、各种力量、各类资源和各项改革,真正把党建工作融入经济 社会发展、广大群众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二是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坚持自治为基,加强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和村务监督委员会职责,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先后举办“共筑中国梦·欢度幸福年”社火秧歌展演、“巾帼展风采·建功新时代”庆“三八”文艺汇演暨表彰活动、“迎新春送福送春联”志愿服务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 x 场次,配合xx大剧院演艺公司“红色文艺轻骑兵”演出小分队巡回表演 xx 余场,参与群众达到 xxxx 多人次,丰富了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扎实推进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六个一”工程建设,积极开展移风易俗行动,督促各村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引导村民摒弃陈规陋习,提高文明素养。三是建设法治乡村。深入推进普法教育宣传,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争取资金 xx.x 万元实施“雪亮工程”,在全镇重点路口、主要路段架设红外线高清探头 xx 个。依法开展反邪教“敲门行动”和惩治宗族恶势力行动,全面摸排各类不稳定因素,深入开展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着力抓好重点人群管控和反邪教工作,切实加强人民防线建设和国家安全工作,保障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二、存在的问题

(一)现代农业发展制约因素多。近年来,通过积极引导农户适度调减粮播面积,壮大露地蔬菜种植面积,形成了以硬质小麦、优质玉米、露地蔬菜为主导的农业种植优势。但种植模式依然以一家一户为主,耕地“细碎化”问题突出,高效节水灌溉等项目实施难度大,农业规模化经营、机械化种植的水平低。在农业品牌建设方面,虽然我镇露地蔬菜、硬质小麦、制种玉米等农产品品质比较优势明显,但农业品牌影响力不强,品牌对优质农产品效益的促进作用仍显不足。

(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欠账较多。近年来,全镇完成村社道路硬化 xx.x 公里,xx 个行政村全部建立了村级卫生室,x 个村建成了互助老人幸福院,农村人饮工程实现全覆盖。但由于全镇无财政收入,村集体经济实力薄弱,排污、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和管理投入主要靠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

(三)农村陈规陋习严重影响乡风文明。近年来,全镇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共带动创建国家级文明单位 x 个,建成村级乡村舞台 xx 个、村级文化广场 xx 个、农耕文化博物馆 x 个,虽然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但移山易,移俗难,据调查统计,全镇结婚支出平均达到 xx.xx 万元(其中:购建房屋 xxxxxx 元、交通工具 xxxxx 元、彩礼礼金 xxxxx 元、宴席支出 xxxxx 元、其他 xxxxx 元),殡葬支出平均达到 xxxxx 元,参加红白事宴请礼金平均达到 xxx 元,农村婚丧嫁娶事宜负担较重,群众有条件的讲排场、比阔气,没有条件的也要硬撑门面,甚至不惜债台高筑,加重了家庭负担,影响了正常生活,陈规陋习阻碍了乡风文明的进程。

三、意见及建议

(一)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强化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由县级统筹制定乡村规划,与城镇规划相衔接,推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全面覆盖农村,并突出农业生产、农村居住、生态环境保护和农耕文明传承等功能。同时,加大乡村资金投入,把农村土地出让金全部留在农村,做到取之于地、用之于民,保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支出,为彻底改善乡村面貌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

(二)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夯实农业持续发展基础。加大对农田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积极引导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结合土地整治项目实施,通过村组内互换并地等方式,实现按户连片耕种,抓好农田水利建设,大力推广管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乡村振兴战略汇报 第6篇

今年来,**街道结合实际深入贯彻落实我市市委、市政府文件精神,按照统一部署,齐心奋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各项工作的实施。现将我街道贯彻落实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以产业发展为重点,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一是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发展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按“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积极推进村域经济建设。二是大力培植壮大龙头企业。建设和平生物蘑菇基地二期项目,扩大蘑菇种植面积,增加蘑菇种类,加快建设杏鲍菇、平菇、香菇等各类蘑菇基地,大力推广蘑菇优质高产生产技术和采后商品化加工处理技术,畅通销售渠道。三是积极发展集体经济。发展嘉山街道柑橘种植项目,充分整合辖区各村居集体土地、荒山等1000亩,发展柑橘种植等集体经济。

(二)以生态宜居为关键,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

一是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场硬仗,也是当前推进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嘉山街道以人居环境整治为契机,开展村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实施“增绿补绿”,完成道路绿化5公里,铺设草坪面积36600余平方米,补植补造苗木15000余株。二是积极推行“绿色存折”制度。在各村村部或小区中心地带设立了废品回收站——即“绿色银行”,为每个农户配置“三桶一筐”,农民利用“三桶一筐”分类垃圾,然后上交“绿色银行”,在“绿色存折”上零存整取,兑换奖励。推动居民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风尚。三是开展生态示范户创建。按照“前花后果”模式,完成农户的生态示范户创建。实施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制定了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办法,定期开展卫生大扫除、卫生评比,推进垃圾分类回收,增强群众卫生创建的参与感。

(三)以文明和谐为保障,弘扬新时代新风尚。

一是突出抓好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在辖区内积极发动党员利用“学习强国”app学习新思想新知识。二是开展移风易俗工作。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大力宣传移风易俗政策,树立移风易俗先进典型,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办事处指导各村居调整充实村居红白理事会,研究制定符合村居实际的《红白理事会章程》。开展集中治理婚丧事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行动。将婚丧嫁娶规定制度纳入村规民约,已经形成了事前报告和办理登记工作机制,辖区群众对移风易俗工作满意率达98%以上。三是开展各类文艺汇演活动。我街道辖区内所有的村居都建设有文化广场,近年来开展了一系列文体活动,如春节送春联、秧歌比赛、社区广场舞大赛、文化艺术节等文化活动。通过开展各种农民喜闻乐见的活动,极大丰富的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有力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四)以有效治理为基础,推进街道和谐发展。

一是加强党组织阵地建设。提升改造4个村(社区)级组织活动场所。在各支部设立党群服务中心;提高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全年拨付村级组织、城市社区为民服务保障经费,确保各村“有场所议事、有钱干事”,严格按照标准发放村、社区干部工资,充分调动了各支部的工作积极性。二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街道严格按照换届选举要求,配齐配强村(居)支两委,积极宣传发动,吸引多类人才加入村集体班子,既有老党员、又有有本事、会干事、能带动村民致富的经济能人,也有带来新鲜血液的大中专生,极大提高了两委素质,打造解放思想、敢于担当乡村振兴干部队伍。三是建设平安和谐乡村。大力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雪亮工程”建设,实现了空中有监控、地面有巡逻、重点部位有技防的防控网络。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严厉打击黄赌毒盗拐骗等违法犯罪,全街道治安环境实现了进一步好转,在2018年全津市市民意调查中,嘉山街道综合排名第二名。

(五)以生活富裕为根本,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一是大力促进农民增收。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劳务经济、鼓励扶持农民就地就近自主就业、支持农民返乡创业、坚持把就业创业作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以推动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二提高农民职业技术水平。春节期间,组织辖区居民参加“春风行动”招聘会并进行宣传。街道全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多渠道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对辖区内的农民群体,结合市里人才就业中心进行农业培训50余人次。三是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根据上级政策和实际情况相结合,形成了包括产业分红、就业帮扶、危房改造、医疗保障、教育扶贫、社会兜底等一整套全方位的帮扶举措,助力乡村振兴,目前嘉山街道仅剩5户17人未脱贫。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激活内生动力不足,在争取社会资金投入、盘活村集体资产方法不多、经验不足;

就群众而言,受市场、资金、生产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对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新事物的接受等还是不够。

二是土地资源没有发挥出优势。

嘉山街道地处工业开发区,土地块承包到农户手上难以集中,制约了经济作物的推广和规模化种植。

三是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

我街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虽在增加,但总体规模篇小、产业链条短、市场竞争力不强,农业产业化进程需要加快。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继续开始思想教育,增强干部的自主学习性,提高为民办事的能力,增强群众的引导,培育村经济发展。

二是继续抓好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一方面巩固现有项目发展,另一方面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把各村的特色产品推出去,形成经济效益。

三是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工作,大力扶持致富能手、返乡创业青年等开展创业活动,带领更多群众共同致富。

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情况汇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今年以来,我镇紧紧围绕

“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大任务,努力推动我镇乡村振兴工作。

一、强化领导,成立组织,建立统一协调办事机构。

镇成立由镇党委书记、镇长任组长的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一名班子成员具体分管,镇农业、农经、水利、农机、财政等部门抽调工作人员联合办公。

二、着眼产业兴旺,努力建设经济强镇工作。

今年以来,全镇新成立农村经营主体11家;农业招商引资项目2家,引进资金1.5亿元,流转土地2000亩以上,其中流转800亩建立冬桃种植基地;产业扶贫持续发力,产业带动1105户

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271万元;农技部门积极宣传农技知识,提升农民秋种积极性。

三、强化人才振兴战略,培育新型农民。

加强新型农民、返乡农民的职业培训,努力培养照就一批致富带头人和高技能人才。今年返乡创业农民39人,到9月底全镇参加各类技能培训达63人次。

四、实施环境治理,营造生态环境。

制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今年以来已经完成改厕任务

900户;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积极推进河长制工作,建立一河一册档案,镇村河长巡河制度常态化,汲取河长制工作经验,建立林长制一林一册档案;与扶贫广场、文化活动中心高度融合,打照精品XX村。

五、着眼乡风文明,振兴农村文化。

近年来,随着**等文化广场的建成,健康的文化娱乐生活在我镇蓬勃兴起,共有腰鼓队、锣鼓队4支,龙狮队1支,广场健身舞队10余支,群众业余生活极为丰富,篮球队、乒乓球队相继组成,锣鼓队、篮球队还参加县级组织的活动,都取得了很好的名次。移风易俗落到实处,深化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六、着眼基层组织建设,打照一批“三农”队伍。

抓住今年村两委换届机遇,选优配强村支部书记,建好支部班子,积极输送年轻干部到市、县参加学习培训,充分发挥各村支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导、引导和指导作用,通过支部班子的以身作则、带头示范,营造你追我赶、不甘落后的生动局面;结合乡风文明建设,制定村规民约;发挥基层组织堡垒作用,不断壮大村级经济,继去年我镇消灭村级集体经济空白村后,今年各村积极稳步发展,9月底全镇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75万元;推进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8个村已经完成清产核资工作,建立台账,搭建集体资产管理平台,适时开展股权设置、成员身份界定工作。

乡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汇报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根据通知要求,现将我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贯彻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开展情况

(一)农业产业效益不断提升。

过去的一年,我镇“三农”发展问题平稳推进。一是农作物种植平稳发展。全年夏总产量797吨;秋收粮豆总产量0.76万吨,水稻总产量0.17万吨,大春玉米总产量0.59万吨。二是农业科技推广迈出新步伐。橡胶标准化抚育技术推广450亩;设立国家级病虫监测点一个、县级病虫监测点三个,开展农药使用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组织村委会干部群众开展5期割胶技能培训,累计参训人员403人。三是经济实现增收。在面对国内外橡胶价格大幅下滑的环境压力下,我镇配合县委、政府及县扶贫办,大力实施生猪养殖和魔芋种植、林下养殖、茶叶种植等产业发展项目建设,2017年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7831元,同比增长11.2%。

(二)农村基础设施不断筑牢。

一是交通方面。XX高速公路半幅征地已顺利通车,目前已征地2207.25亩,涉及金额1.23亿元;XX铁路征地1143.63亩,涉及兑补资金0.49亿元;国道XX线XX至XX段改造工程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二是农田水利方面。XX村小组51.7万元人畜饮水工程已通过验收;XX村小组16.01万元3400米饮水主管工程、取水坝1座已完成;XX村小组一台6.5万元净水器安装已完成。配合做好XXX水库建设征地相关工作。三是其他方面。投入106万元的XX边境一线活动场所建设工程通过验收;XX小学和XX村小组31盏太阳能路灯安装完成;XX村小组老年活动场所、XX村小组人畜饮水工程陆续开工;集镇区和XX山、XX、XX村委会公厕项目建设正有序推进。

(三)绿色发展理念不断践行。

加强登革热疫情防控机制,机关党员干部和村委会常态化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进村组“七改一清”行动、节能减排和非媒矿山转型升级工作,全面实施河长制工作;珍贵用材林种植11.64万株,涉及5个村委会37个村民小组386户;加大对外来有害入侵生物XXX的防控力度,灭除面积280亩;安装农户茶叶杀青炉、液化气300台,超额完成260台;调查出90余株古树名木。

(四)社会事业短板不断补齐。

一是教育均衡发展。全镇扫除青壮年文盲率100%;“两基”成果、“两免一补”3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和“营养餐”政策得到巩固和落实;中小学办学十项指标已达标,顺利通过国家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教育均衡发展已基本体现。二是医疗卫生工作有序推进。2017年建立纸质居民健康档案1.49万人份,其中农村居民档案1.44万人,建档率85.1%;7岁以下儿童1232人,建档率100%,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三是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2017年全镇参保率97%;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946人,新增贫困人员215人,参保率99.82%;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信息调查“一人一表”登记工作,云南省农村劳动力专业就业平台录入率100%。四是积极开展民族文化工作。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建设力度,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开展2017“文化惠民送戏下乡”文艺演出;成功举办XX新年节、2018年XX节、三八妇女节和“七一”建党节系列文艺晚会,群众文化活动不断活跃。

(五)精准脱贫成效不断体现。

镇党委、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成立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扶贫办公室,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压实工作责任,密切联系挂包单位,协调挂包单位发挥帮扶力量。全面开展动态管理,到2017年底已脱贫250户931人,未脱贫220户676人,2014-2016年脱贫户清退补录63户197人。扎实开展第一、二、三批安全保障性住房工作,共涉及495户1844人。精准脱贫项目总投资8056.96万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已完成项目资金拨付633.48万元。2017第一、二批省级专项扶贫资金整村推进项目总投资4288.08元万;2017第二季度涉农整合资金XX、XX、XX小组自然村整村推进项目投入资金58.83万元,已拨付资金35.3万元;2016年XX行政村整村推进项目投入资金100万元,已完成镇级验收并交付使用。

(六)乡村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不断深化平安建设,健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优化服务管理,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逐步提升。不断建立完善矛盾纠纷排查预警和调处化解综合机制,解决信访和矛盾纠纷问题能力不断提高。加强安全生产经营法规落实,主动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积极探索搭建诸如民情恳谈、村民代表大会等村民参政议政的民主协商平台。

二、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我镇乡村振兴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乡村振兴发展还存在一定困难和挑战:道路交通、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依然薄弱;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依然滞后;社会WW工作压力大;贫困面大,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尚未得到有效解决。

三、下步“三农”工作方向

(一)扎实抓好现代农业促进增收。

巩固提升橡胶、茶叶等传统产业发展,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对魔芋、蔬菜、芒果种植等新兴产业和辖区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深入推进扶贫开发项目扶持力度,落实XX村小组猪舍建设、推进XX村小组蜜蜂养殖项目。拓宽思路,围绕旅游和贸易合作两个关键,引导群众向5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冰鲜水产品、肉类产品新业务和边民互市贸易方向发展经济。

(二)扎实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XX村小组体彩公益金项目实施。争取XX、XX、XX、XX、XX、XX等村小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立项。加快推进城乡住房建设,继续实施好农村旧危房改造和抗震民居工程,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配合做好XX高速公路征地、兑补等工作;抓好XX铁路征地、XX高速改扩建收尾各项工作和加快XX高速公路的建设力度;抓好XX、XX小组各200万省级示范村项目建设;抓好XX村小组舞台、公厕和XX办场自来水项目建设;积极争取资金推进民族文化广场建设征地及相关工作;积极争取资金推进5个村委会集体经济项目建设力度。

(三)扎实抓好美丽关累建设步伐。

继续巩固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成果,着力推进旅游综合设施和景区景点的改造升级工作,由观光旅游向休闲、康体、养生旅游转变,依托XX仙境景区、XX和XX美丽乡村及芒果树“四位一体”项目建设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优化管理,壮大生态旅游项目。做好对外来入侵物种的预警与防控工作;大力实施人居环境环境行动计划,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环境和耕地保护、节约用地制度,全面落实“河长制”和退耕还林,让青山更青,绿水更绿。

(四)扎实抓好民生保障体系建设。

继续大力宣传、落实粮食直补、公益林补偿等强农惠农政策;稳步推进医疗卫生、计生服务等工作;进一步扩大医保、养老保险等各类保险的覆盖6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范围;继续落实城乡低保、困难群众突发性、临时性生活困难救助和高龄补贴等工作,健全城乡居民的生活保障体系;加强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体系,提高处置突发事件应急能力;依法依规、化解矛盾纠纷,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进度;全力以赴开展脱贫攻坚,努力实现2018与XX县同步脱贫摘帽。

上一篇:经典护士辞职报告下一篇:个人自述与职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