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连村远程教育情况汇报

2024-08-07

九连村远程教育情况汇报(精选11篇)

九连村远程教育情况汇报 第1篇

内江市东兴区太安乡九连村远程教育站点工作

情 况 汇 报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区委关于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会议精神和有关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开展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的规律,强化措施,克服困难,整体推进。今年以来,我村按照“务实创新,争创先进”的工作要求,坚持“服务大局,服务基层”的工作理念,以学促用、以用为本,使远程教育工作在我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绩,发挥了巨大作用,现将九连村远程教育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九连村总面积1060亩,耕地面积980亩(田550亩,地430亩)。有农户共283户,1325人。党员28人,其中妇女党员4人。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1个,九连村远程教育站点被评为了太安乡远程教育示范站点。远程教育站点设于九连村村级办公室内,面积20㎡,桌椅设备齐全,设施齐备,规章制度上墙,各项记录完备。为加强远程教育站点管理,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络资源,我村专门设立了远程教育办公室,并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其中办公室主任1名,由九连村村支部书记周方良同志担任,副主任1名,由九连村村主任巫菊容同志担任,站点管理人员1名。

二、工作方法及措施:

自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作开展以来,我村积极探索,创新机制,把现代远程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采取“四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远程教育阵地作用,把现代远程教育作为服务“三农”和提高农村党员干部、人民群众综合素质的重大举措来抓,成效显著。

一是把党员远程教育与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相结合,实现学习

资源共享,严格执行学习和播放计划,使党员干部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就能收看学习政治理论和政策法规。认真开展“党员联系点”、“党员示范岗”等形式的学习实践活动,把有热情、有能力的村干部、团员青年、科技示范户吸收到远程教育中来,以点带面,促进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是将党员远程教育与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相结合,使远程教育成为广大干群发展农村经济、带领群众致富的催生剂。一是在教学内容上贴近农村需求;二是教学方式上贴近农村现状,农忙时候尽量抽时间学,农闲时候多安排时间学;三是在教学组织上贴近农村实际。同时,做到典型引路、协会引导、项目带动有机结合,充分调动了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参与学习培训的积极性。在工作中,我村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的信息功能,坚持以信息化推进农业产业化,使基层党组织发展农村经济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明显增强。

三是将党员远程教育与提高基层党组织能力相结合,使远程教育成为强化党组织的润滑剂。以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契机,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的自身建设,使活动阵地得到进一步巩固、党员队伍得到进一步壮大,班子活力得到进一步增强,还为基层党组织增加了新的更有效的工作手段,使他们感到基层工作比原来好做多了,班子的战斗力也增强了。

四是将党员远程教育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升农民致富能力相结合。我村远程教育工作人员积极引导党员群众在远程教育网络上寻找市场致富信息,随时掌握市场动态,按市场需求变化,引导他们及时调整发展项目,扩大生产规模。老百姓可以通过远程教育站点随时查找信息、下载资料。远程教育为农村党员干部群众提供快捷的市场信息、实用技术、方针政策,为指导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增强农民群众致富,建

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辟了新渠道。远程教育站点发挥远程教育技术资源丰厚、开展教育活动便捷等优势,针对我村各村种植业、养殖业等实际发展情况的不同,播放相应的科教片,使广大农民群众了解掌握致富的科学技术,加快增收步伐。通过远程教育,广大农民能学习1-2门农业适用技术,内容涉及蚕桑养殖技术、农作物及蔬菜栽培技术,动物防疫技术等。

三、工作成效

我村通过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拓宽了党员干部群众的工作思路和发展思路,工作干劲倍足,工作热情倍增,服务意识增强,发展视野更宽更远。全乡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不断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具体实践中,形成了共识,“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群众长期得实惠”作为发展思路更为实际,符合群众意愿。为此,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凝心聚力,抢抓发展机遇,强化产业调整,高度重视民生,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四、下步打算

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我村实际,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强站点的内部管理,巩固好、运用好、发展好已有成果,确保远程教育充分发挥作用,努力在见实效上下功夫。进一步加强对各站点的管理,对管理使用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全面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对存在问题的站点进行检查维修,保持各站点正常运行。

总的来说,我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运行情况基本良好,能充分发挥教育作用。我们将进一步强化管理,强化培训,强化认识,克服困难,努力确保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切实在服务“三农”中发挥强大作用,让人民群众最大限度地享受到其带来的最大成果。

九连村远程教育情况汇报 第2篇

我村下辖()个村民小组,共有()人,村党总支下设()、()、()、()、()专业党支部,共有党员()名。我们村的主要产业是:

远程教育方面,设备完好,有专人管理、维护,建立了远程教育工作人员手则、远程教育设备使用和管理、学习管理、信息反馈四项制度,并认真执行。平时,根据农村特点和镇组织部门的安排,经常组织党员学习,做到晴天不学雨天学,农忙少学农闲多学。县、镇也多次组织很实用的活动,像致福工程培训班、网络大学、远程教育技术培训周等,去年9月份起市远程办又给我们编发了《新农民之友》,内容丰富,实用性很强,很受群众欢迎,特别是一些种养殖大户特别感兴趣,都争着要看,为此我们进行了传阅或集中组织学习。

通过远程教育,我们村的种养殖大户真的是一个接一个出现,比较突出的有:

一、举事例

二、举事例

九连村远程教育情况汇报 第3篇

1. 课题申报与结题

本课题于2007年8月15日由西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等五所高校联合申报,西北师范大学主持申报。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于2007年10月26日批准立项,批准号:DCA070186。

课题2007年11月20日开题启动,到今天(2012年8月2日)结题,整个研究过程持续了五年。

2. 课题申报的原因

当年为什么要申报这个课题?主要原因大致有这样几个:

(1)我们认为,任何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不能没有对自身历史的研究。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历史研究是一门学科建设的三大支柱。在我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领域,学人对历史的研究关注是很不够的,基本情况是:应用研究较多,基础研究较少,历史研究极少。检索文献,专门对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发展史进行系统研究的文章、专著,可说是凤毛麟角;相反,我国学人研究美国教育技术发展史,却有了一些文章和专著,如《美国教育技术发展史研究》、《美国教育技术的理论及其演变》、《美国教育技术学的历史与范式演变》等。人们对于美国教育技术发展史的关注,远远超过了对自己国家教育技术发展史的关注。应该改变这种状况,我们既要关注美国教育技术发展史的研究,更要关注中国教育技术发展史的研究,不研究自己国家的教育技术发展史,何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技术学科体系?

(2)我国的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科专业建设正在走向成熟,已经建成具有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的比较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这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一个成熟的学科专业,它的课程体系中,不能没有发展史课程的设置,而开设“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发展史”课程需要有专门的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我国的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人应该在这方面努力做点研究工作,为开出这门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

(3)我国的第一本“科技史”(《中国科学技术史》,科学出版社,1978年)是由英国人李约瑟编写的。我国的第一本“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史”,应该由我们中国人自己来编写。当代的我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人应该肩负起这个使命,我们相信,经过努力我们是可以完成这个使命的。

本课题研究得到中央电化教育馆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20多所高等院校的支持,一大批业内精英参与了研究,真的“中国电教是一家”。

二、研究目的、内容和方法

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以史为鉴,找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发展道路,加速我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2)为开设“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史”课程奠定基础。

2. 研究对象和范围

(1)对象:1915—2010年中国电化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历程、经验和教训。

(2)范围:本课题的研究范围是“大电教,非小电教”,是“电教事业+ 电教学科+ 电教产业”,是“学校电教+社会电教”。

电教是个大系统,由五个子系统构成(普通学校、高等学校、成人教育、广播电视教育、计算机网络系统)。

3. 研究的框架

本课题的研究框架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四个范畴、十三个子课题”。

(1)三个阶段:中国早期的电化教育(1915—1949),新中国初期的电化教育(1949—1978),新中国电化教育重新起步全面发展阶段(1978—2010)。

(2)四个范畴:电教事业、电教学科、电教产业、电教学者。

(3)十三个子课题:①中国早期的电化教育研究;②新中国初期的电化教育研究;③电化教育的组织机构和管理研究;④中国的学校电化教育研究;⑤中国的社会电化教育研究;⑥远程教育发展历程研究;⑦电化教育产业发展历程研究;⑧电化教育理论体系建设研究;⑨电化教育学科专业建设历程研究;⑩电化教育实验研究;{11}中国电化教育学术团体与学术活动研究;{12}电化教育学者与学术思想研究;{13}中国电化教育大事记要与文献选编。

4. 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取文献法、调查法和个案研究法。

史论结合,有史实有史观,史为主论为辅,以史立论,论从史出。

5. 预期成果形式

本课题成果形式有研究报告、系列论文、一本教材、一套丛书。

6. 组织管理

本课题按照总课题组和一级子课题组两级进行管理。

三、研究过程

1. 六次研讨会

本课题五年研究期间曾举行六次研讨会。

(1)2007年11月20日,兰州,主题:开题启动;

(2)2008年4月10—11日,广州,主题:讨论研究对象、范围、框架;

(3)2010年1月5—7日,广州,主题:中期研讨;

(4)2010年8月2日,兰州,主题:阶段性成果交流;

(5)2011年12月2日,广州,主题:检查进度,部署结题;

(6)2012年8月2—3日,兰州,主题:结题。

2. 曾经有过的几个争议问题

(1)关于电化教育的诞生和历史阶段的划分

我国电化教育是哪年诞生的?对于这个问题,学者们看法不一,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①1903年,南京汇文书院用电影教学;②1915年,金陵大学设校园电影放映场;③1918年,商务印书馆拍摄教育影片;④1920年,金陵大学用电影、幻灯推广良种棉花种植;⑤1923年,晏阳初用幻灯进行平民识字教育;⑥1936年,教育部电化教育人员培训班开班。

经过讨论,多数人认同第二种观点:我国电化教育诞生于1915年,其标志性事件是金陵大学设校园电影放映场。这种观点有文献可查,有照片为证,比较确切。

我国的电化教育是先有其事,后有其名,其事是1915年最早出现的,其名是1936年正式确定的。关于我国电化教育发展的阶段划分。学者们的意见也不一致,经过研讨,大家同意采取“三阶段论”,将我国电化教育发展历程划分为三大阶段:中国早期电化教育阶段(1915—1949),新中国初期的电化教育阶段(1949—1978),电化教育重新起步全面发展阶段(1978—2010)。各子课题研究,对此必须统一。重新起步全面发展阶段,如需再划分阶段,各子课题可以有不同。

(2)关于本课题的题目

有人提出最好将课题题目中的“(教育技术)”去掉,因为,许多人对“教育技术”概念的理解,都接受了这样的观点:“自从有了教育,就有了教育技术,教育技术的历史与教育同样久远。” 如果按照这个观点,教育技术至少有4000年的历史。再如果按照“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教育”的观点,那么,教育技术的历史就有了100多万年。本课题研究的不是这种教育技术的历史,而是有现代技术媒体参与的教育的历史,是电化教育的历史。“电化”包括前天的电气化,昨天的电子化,今天的信息化。经过讨论,大家同意这个看法:本课题研究的是电教史,不是教育史。研究的时间跨度是1915年到2010年,不是4000年、100多万年。但对课题题目中的“(教育技术)”,大家认为不好去掉,因为这是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规定的题目。

(3)关于本课题研究对象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要不要包括电教产业和社会电教?经过讨论,一致认为应该包括。因为,本课题研究的是“大电教”,不是“小电教”,是“电教事业+电教科学+电教产业”,是“学校电教+社会电教”,是“课堂电化教学+课外/校外电教活动”。

关于电化教育产业。电化教育产业是电化教育系统的一个构成要素。电化教育事业是一种公众事业,具有公益性,不应完全产业化,但不能没有电化教育产业。电化教育事业和学科的发展,不能没有电化教育产业的支持,电化教育产业是电化教育事业和学科发展的物质基础,电化教育发展史不能没有电化教育产业的篇章。

我国电化教育产业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20世纪80年代是形成期;90年代是快速成长期;新世纪以来,进入深入发展期。目前。对电化教育产业实践与理论比较系统地研究还少见到,这次确立“电化教育产业历程研究”作为一级子课题,进行较深入的研究,也只是起步的探索。

关于社会电化教育。我国的电化教育最初是在社会教育领域兴起的。20世纪20年代初期,我国的一些教育革新者陶行知、晏阳初等,利用幻灯普及民众教育,点燃了我国电化教育的火种。30年代到40年代末,我国的电化教育主要在社会教育领域实施,管理电教的政府机构是教育部社会教育司,高等学校电化教育专业培养的主要是社会教育工作人员。解放后,特别是70年代末电教重新起步后,我国电教实践和研究的重心发生了很大变化,由社会电教转移到学校电教,对社会电教的研究很少关注,除部队电教外,对其他社会电教进行较深入系统研究的很少。部队电教一直受到重视,研究成果累累,部队电教人对历史的研究走在了地方电教人的前面。2002年总参电教局组织编写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教育技术发展历程》一书,40多万字,记述了1978年至2001年我国军队电化教育的发展历史。

在讨论课题研究对象时,有人说,我国电化教育自20世纪90年代改名教育技术后,研究的领域扩大了、泛化了,由电教领域扩大到一切教育、教学领域;而功能缩小了,主要只是学校教育的功能,由大电教变成了小电教。这次电教史的研究,应回到大电教,使电教的功能得到扩展、延伸,从学校教育功能向社会教育功能延伸:向“三农”延伸,向社区延伸,向行业延伸。电教的服务对象不应该仅仅是大中小学生,而应是社会上所有需要接受教育的人。在这种认识基础上,确立了“中国的社会电化教育研究”这个一级子课题。

四、 研究成果

1. 研究成果

已发表论文37篇,专著7部。完成了13本丛书和一本教材《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发展史》的书稿。

2. 两点发现

(1)传承与创新:将外国的先进理论和技术拿来,按照国情使之本土化,为我所用,是我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发展的基本途径、主渠道。

(2)我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将近100年的发展,走过的是自己开辟的道路,这是一条既不依附西方,也不自我封闭,而是从国情出发,与国际接轨的自主创新之路。

3. 几点启示

从电化教育发展的历程中我们可以深切地体会到,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我们的电化教育几经周折,能够得到发展和壮大,以致有了今天的辉煌,是几代电教工作者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的结果。回顾历史、总结经验,它留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几点:(1)开放的视野;(2)包容的心态;(3)进取的信念;(4)独立的品格;(5)奉献的精神。

五、研究的不足与今后打算

1. 研究的不足

(1)由于时间久远,一些重要的史料还未全部收集到手,影响了一些事件的进一步落实。

(2)本研究只涉及中国大陆部分,未包括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的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发展状况。

2. 今后打算

九连村远程教育情况汇报 第4篇

2009-11-12工作汇报

河横村位于姜堰市沈高镇,先后获得“生态环境全球500佳”、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绿色小康村、部省共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等殊荣,现有人口3153人,党员107名。2005年11月,在市委的统一部署下,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建成了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点,并扎实做好“建、管、学、用”四篇文章,积极探索“让干部经常受教育,让农民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加强了党员先进性的宣传教育和农村党员实用技术教育,取得明显成效,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现将我村远程教育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以“建”为基础,构筑完善的远教平台。一是建立了工作机构。我村远程教育工作启动以来,村党委、村委会高度重视,及时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工作小组,15个村民小组均明确了联络员。二是配备了远教设备。投资10多万元建成了党员电教室,地面铺设了木地板,统一订购了桌椅,购置了投影仪、电脑、电视、音响等接收、播放设备,由专业电工和电脑维修人员调试了电路和电脑等设备,电脑接通了互联网,安装了正版瑞星杀毒软件,使“五防一配套”全部得到落实。三是安装了宣传专栏。在村部门口设计安装了远程教育宣传专栏,专门用于远教节目预告和科教知识宣传,每周进行一次更新。

二、以“管”为抓手,建立健全的工作机制。一是配备了管理人员。

抽调两名村干部担任远教接收点管理员,并组织参加泰州、姜堰和沈高镇三级远程教育培训班,提高操作水平和维护能力,在平时,还注重督促管理人员认真做好设备运行维护、远程课件下载、节目预告和组织收看等工作,按时向村党委反馈学习收看情况和群众的需求。二是制定了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了《教学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制度》、《信息反馈制度》等五项规章制度,并统一上墙公开,使站点运行和管理达到规范化要求。三是加强了督查管理。实行村党委书记、副书记定期坐班服务和轮流值班服务相结合的制度,既方便了群众办事,又解决了远教接收点的安全问题,并通过督查,保证了计算机不安装、存储与站点功能无关的软件和内容,设备及时维护保养,电脑运转良好,不发生因设备故障影响重要学习活动的事情。

三、以“学”为载体,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一是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根据本村党员干部群众不同的年龄、文化结构及产业发展实际,安排不同的学习内容,制订不同口味的“菜单”,组织从事不同经营项目的党员干部群众进行个性化学习,做到有的放矢,先后设计了葡萄种植、养禽等实用“菜单”,受到了党员干部的欢迎。二是严格规定学习时间。规定每月5号、15号、25号为党员干部集中收看学习时间,每次学习时间不少于2小时,同时要求村里每次召开党委会、两委会和党员大会,必先收看远程教育节目,形成了党员干部带头收看教育节目的良好氛围。三是制定学习考核制度。为确保学习效果,建立了《系统运行及维护记录簿》、《规范化收看记录簿》、《信息反馈记录簿》和《考

勤日记》等“三簿一记”,完善了考勤奖罚两项制度,确保了党员干部的参学率,现在党员干部的出勤率都在90%以上。

四、以“用”为目的,力求丰硕的教育成果。一是党员干部素质得到提高。我村把远程教育和党员日常教育培训相结合,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收看远程教育节目,广泛开展政策理论和实用技术培训,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得到明显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得到明显加强。目前全村55周岁以下有劳动能力的党员干部全部掌握了一项以上的实用技术,7名村干部有了创业项目,73名党员有了致富项目。二是农民增收致富得到加快。我村积极组织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活动,广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为群众致富搭起“致富桥”,使教育成果得以转化,加快了农民群众的增收致富。村党委还利用远程教育设施,在网上及时收集传递种养技术、病虫防治、供求信息、农业政策法规等各类信息,提高了农民应对市场的灵敏性,增强了农民的市场意识和致富能力,带动了本村特色产业发展。全村共发展私营企业31家、个体工商户110户、种养大户16户。2007年全村三业总产值达2.58亿元,村集体经济纯收入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240元。三是新农村建设步伐得到加速。通过开展远程教育,点播各地新农村建设典型经验,开扩了视野,提高了建设新农村的认识。对村组生产、生活道路进行了硬化、绿化,修建标准垃圾池30多个,成立了20多人的村级卫生保洁队伍,使村庄环境实现了规范化管理。制定《和谐河横村民手册》,出台和谐河横奖励办法,并组织开展创建文明村及评选“十星文明户”、“五好

九连村远程教育情况汇报 第5篇

一、学校基本情况

学校辖海源学校、三号地教学点、红圪塄教学点。海源学校设初中部、小学部。初中部有8个教学班,学生318名;小学部(招全镇4至6年级学生)有7个教学班,学生324名。本着就近入学的原则,三号地教学点:招九连城镇西片1至3年级学生,有5个教学班,学生178名。红圪塄教学点:招九连城镇东片1至3年级学生,有4个教学班,学生137名。共有学生957名。入学率 :,辍学情况,普及率:。教师115名,专任教师82名,高级职称13名,中级职称75名,初级职称21名,未定级6名。教师中党员37名,占教师总数32.2%。

学校占地80多亩,现有教学楼两栋,宿舍楼两栋,实验楼一栋,有可容纳近千人餐厅一个。学校配有化学、物理、生物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微机室等。2012年新建教师宿舍周转楼一栋,新建教师餐厅一处,新建教师学生厕所10间。针对学校现代教学设备落后的状况,自筹资金为海源学校15个班配置了多媒体,配备了10台电脑的电子备课室,并购买大量教学光盘供老师们观摩学习。为实现高效课堂奠定了基础。

中学开设课程有: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地理、生物、化学、思政、历史、音乐、体育、美术、微机。小学开设课程有:语文、数学、英语、品社、科学、法制、音乐、体育、美术、微机。

二、2012年学校投入情况:教师周转楼 万;维修暖气地沟 万;校舍防水 万;校园文化建设 万;配置多媒体15套,万。共计 万。

三、图书、教学仪器设备使用情况:

四、经费投入及经费保障

五、学校发展思路

(一)德育立校。以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开展系列主题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演讲和座谈等活动,举办青春期教育、赏识教育、同学交往知识等专家知识讲座,定期开展心理沙龙活动。在图书馆、校园网站等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学习资料,方便学生查阅。

2、国旗下演讲:对学生进行“五爱” 即: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爱家乡、爱劳动、集体主义、守纪意识、行为规范等教育。、以学生为主体,丰富活动内容,引领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3、办好校刊、班报。每学期出一期校刊,每月每班出一期班报。校刊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学们通过此平台,以我手写我心,不仅能很好的展示自我,而且还能带动其他同学的听、说、看、读、思、写的热情,大大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大大促进语文教学,从而形成“人人竞相为文”的好风气。班报能激起广大学生普遍参与浓厚兴趣。把关心、关注办报作为每位同学学习、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关心、关注、关爱生活。彼此间既是办报者又是读报者,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4、开展我读书,我快乐活动,让学生快乐读书,给学生以展示自我的舞台,让书成为全校师生的朋友,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审美情趣和人文底蕴。让每一位学生都想亲近书本,喜爱读书,学会读书,养成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并在读书实践活动中,评选出书香班级、读书明星。

5、在学生中开展“道德长跑日记”活动。“道德长跑日记”,是把被动的道德修行升华到主动的打造,学生写“道德长跑日记”,自己看是反思,是提醒,别人看,是承诺,也是渴望得到监督。学校设计一系列问题,如今天你捡垃圾了吗?今天你说脏话了吗?今天你做好事了吗等,晚自习前发给学生作答,将“道德长跑日记”展示在班级专栏中,以此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

6、抓好 “校园之声”广播站的建设。

本学期,团委根据学校的工作要求,每周一至周五下午的“校园之声”广播主要设有“校园新闻”、“写作园地”、“文学欣赏”、“心理疏导”、“学法指导”、“校园点歌台”、“有奖竞答”等栏目。“校园之声”广播正常开展,既活跃了校园氛围,又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校园文化生活,还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7、组织学生定期观看教育片;布置宣传橱窗,让学生及时了解了国际、国内及校园大事;开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努力营造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教育的氛围。

8、我们开设《弟子规》校本课程,以传授《弟子规》为平台,以学生为主体,实践为主线,心灵塑造为宗旨,从习惯抓起,促进学生养成教育的进一步升华。学校印发带有注释的《弟子规》260册到学生手中,并指派专人上课,每班每周一节。引导学生诵读中华经典,主动吸收传统文化中博大厚重的精华,提升道德修养。感受五千年文明智慧的熏陶,成为有经典、有文化、有道德、有理想、有希望的合格学生,承担起弘扬中华文明的历史重任。

(二)管理强校。坚持民主管理,体现人文关怀,践行制度第一,校长第二。

1、充分发挥教师的潜能,激发其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上。抓好教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如工资资金、福利待遇、聘任制度、财务收支等,增强凝聚力,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

2、强化教职工的民主监督意识;强化教代会的民主管理作用。民主管理要做到两个落实:一是制度落实,“权在校长,实在教师”,校长把管理权实实在在交到教代会手里,让教师自己管理自己,自己完善自己,校长成为教师现实利益、长远利益的代表者、操作者、服务者。二是工作落实,服务到家,服务到心,才能凝聚师心,才能使校长与教职工形成真实的权利义务关系。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的指导思想,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度,要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把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列为学校发展的指导思想之一。增强教职工参政议政的责任感,发挥聪明才智;充分发扬民主,讨论重大问题,集思广益,防止和减少失误。三是设立合理化建议奖励制度,为教职工发表意见和建议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四是聘任责任心强、能力强的教师兼任各种管理职务,使教师既不脱离教学一线又能够发挥特长,协助校长分担管理工作。实践证明,只有让教职工参与管理、决策,才能提高他们的主人意识、法制意识,增强参政议政的责任感,才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为学校的发展做贡献。

(三)质量兴校。

1、师资培训。(1)走出去。除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培训外,每学期再派出至少20名教师外出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回来后再进行二级授课,然后学校组织人员进行听课,主管校领导跟踪听课、评课。(2)请进来。邀请教研室教研员、名师来校作课,提高我校教师的上课水平。(3)加大对教学设备的投入。购买光盘,定时观看、定时研讨。打造出一支学习型、研讨型,专家型的教师队伍。(4)校本课程进课堂。(5)以课改为载体,以“陶冶学生情操,完善学生人格,提高学生生活与学习的实践能力”为宗旨,坚持 “科研兴校”与创建“特色学校”相结合,深入挖掘校本课程资源,扎实 有效地开展活动,积极构建第二课堂体系,打造人人学习、终身学习型学校。(6)拟开发的校本课程。根据上述目标,结合我校实际,拟进一步深化和开发以下校本课程。进一步深化我校已有的优秀校本课程。《走在阳光下》、《关注安全,珍爱生命》、《尊约守礼,传扬美德》、《心灵对话》、《弟子规》等心理健康、安全、礼仪、生活教育类的校本课程。

2、探索实现高效课堂。(1)严格规范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我校教师在下步课堂教学中,在自主互助高效课堂模式的前提下,必须使用我校的“自主预习——合作探究——达标提升”教学模式和 “一体四段式”实验教学模式;严格规范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达标检测等环节的教学,进一步规范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探究课、写作课等各科各种课型的教学模式,强化环节训练与提高。(2)深入开展问题行动研究。总结上学期课改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分析困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加强问题研究,学习和探索问题解决思路,做到问题找准,补救措施迅速得当,努力破解课改过程中的实际问题。(3)加大考核量化力度。对课堂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学校给予相应奖励,并将其作为申报评选教学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的重要依据。(4)录像课。有计划地开展“课堂实录”研究活动。进行随机抽查式的课堂实录,即录像前并不通知上课教师。录像课后,集中年级组教师进行观看、评议。同时做课教师可以看到自己上课的情况,感悟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从而积极改进教法。课后的议课,也实现了同伴互助,共同进步。

3、狠抓教学常规落实。

加强常规教学,提高教学成绩。

1.校长、主管教学副校长、教导处人员深入教学第一线。通过兼课、巡课、听随堂课、跟踪课等形式,掌握课堂教学的现状,作好指导,规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提高单位时间效益。

2.做好常规检查的反馈、评比、通报、跟踪工作,切实发挥常规检查对教学工作的推动作用。每个月组织一次对教师的常规检查,加强对教师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考试等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的动态管理,切实落实好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要当场反馈,根据评估细则,对教师个人进行量化,并进行综合评比,及时通报,奖优惩劣。过后,由校领导负责跟踪,进行督促,整改完成后再突击检查一次。同时,要按要求做好书面材料的记录和存档。

六、加强特色学校建设,创建校园文化精品。

新学期开始,我校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目标责任制和精细化管理为抓手,立足于学校发展,积极建设进取、和谐、快乐的校园文化,凸显特色办学的发展目标,突出成功引领的人文内涵,让师生共享特色教育的成果,促进办学水平的稳步提高。

(一)、工作目标:

突出特色办学,打造阳光教育 ——让每个孩子在阳光下幸福成长。

(二)、特色项目:

1、激发艺体教育活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2、抓环境,养习惯,提升办学品位。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孕育阳光心灵。

(三)、组织机构:

1、学校中心领导小组: 组 长:王志彬 副组长:张 斌、史春根

成 员:王 河、徐致霞、侯龙贞、杨勇、冯金宝、郑伟

2、艺体教育领导小组: 组 长:杨勇

成 员:祁艳霞、宋志堃、侯龙贞、郑 伟、郑亚男

3、养成教育领导小组: 组 长:冯金宝

成 员:李敏、刘小燕、李海江、王存多、任玉清、卢晓娟、李丽丽、4、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 组 长:侯龙贞

成 员:郑小英、许丽娜、郭晓敏、曹彦琼、韩启慧

(四)、具体措施:

1、激发艺体教育活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1)按照部颁课程标准,开足开齐音体美等学科课程。认真制定教学计划,要求做到目标任务到位,落实安排到位,方法措施到位,严格规范实施。充分挖掘并发挥学校艺体教育优势,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充分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和现有的电教设备,切实上好艺、体课程,做到专时专用,讲究实效。注重把审美教育渗透于其它各学科教学之中。

(2)各班成立音乐、绘画、体育等各种兴趣小组,因地制宜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艺体活动,组织学生自主选择活动项目,利用课余时间专门辅导,保证活动时间。开设兴趣小组活动课,分项进行强化训练:集中指导,分组训练,个别辅导,重点培养。

(3)积极开展艺体课外活动和竞技比赛,为学生特长的发挥,为学生展示才艺本领搭建平台。学校组建体操、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舞蹈、声乐、器乐、书法、绘画等中心活动队,并以点带面,引领学生全员参与,并利用小组、班级、学校等各种比赛活动,引领学生边学边练,以练促赛,以赛促练。通过体育游戏、竞赛,发展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通过艺术项目参赛参评,培养学生审美和创新能力。

(4)通过作品展示展览、音乐舞蹈、体育表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全面参与,在活动中乐于展示自我,大显身手。优秀生、特长生代表学校参加各级各类竞赛。

2、抓环境,养习惯,提升办学品位。(1)、师生共建绿色校园行动:学校在种植大量树木绿化校园的基础上,发动学生主动参与校园的美化绿化行动中来。向师生分发学习资料,组织培训,参与实践活动。学校的花坛、花园、绿化带,每片绿化树木,都是学生们的“领养地”,让学生们培育养护植物,在实践中发展身心,训练素质。

(2)、争做校园小卫士活动:继续扎实开展“垃圾不落地”和“处处无杂草”的活动。学校每天坚持晨扫,师生在打扫卫生时,将垃圾集中到垃圾桶,各班级组织学生将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分类处理,所得收入用于班级文化建设,不可回收的由绿色小卫士进行处理。(3)、绿色文化蓬勃发展:学校在走廊、在教室、在活动室里、在校园的每一处,让每一块墙壁说话。给校园里的花草苗木作鉴别,制作知识标牌,写上名称及所属科目,努力创设一种良好教育氛围,为同学们提供认识苗木、观察苗木、感受自然美的环境,让绿色文化对学生进行润物无声的教育。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孕育阳光心灵。

(1)、以课堂教学为阵地,精心组织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配备专门的心理健康教师,并积极参加各级学习培训。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由专门的心理健康教师任教,保证每位教师上好课程、上足课时。

(2)、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做好对学生的心理疏导。①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及时疏导、解决学生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咨询室面向所有师生,全天开放,做到有问 必答,有求必应。

②设立心理信箱,接收来自学生的心理疑问和来信,为学习提供 心理指导,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搭建良好的工作平台。

九连村远程教育情况汇报 第6篇

根据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会会议精神,X县村党总支周密部署,积极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现将村党总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现阶段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活动开展情况

1、积极筹划,全面动员。学习教育是开展好主题实践活动的基础,听取意见是推进主题实践活动的导向,为确保活动取得实际效用,村党总支高度重视,力抓提升党员干部思想认识水平这个中心工作。

一是积极学习贯彻动员会会议精神。在镇党委召开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会后,村党总支及时召开了支部委员会议,围绕会议精神,认真研究部署了各项工作任务。

二是认真制定主题实践活动方案。根据乡党委相关文件及工作方案要求,结合村级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本支部的工作方案,并组织全体党员学习,确保工作方案落实到位。

三是召开全体党员动员大会,切实将教育实践、听取意见环节的目的、意义进行有效宣传,确保党员干部在思想上和党支部保持高度一致,为开展各项工作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2、加强宣传,增强意识。为了确保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环节工作切实落实到位,达到预期效果,村党支部依托宣传栏、广播等宣传渠道,积极营造良好的活动氛

围。通过有效宣传,村党支部全体党员围绕该环节主要内容,积极开展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有效贯彻落实了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环节的各项工作要求。

3、统筹兼顾,扎实推进。一是积极开展学习交流,提升政治理论水平。村党支部采取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方式,认真开展学习交流。在党员干部前期自学的基础上,统一组织学习《各地联系服务群众经验做法选编》和《损害群众利益典型案例剖析》两本书。二是支部书记讲党课,提升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环节效果。支部书记以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为内容开展了讲党课活动,总结提炼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政治理论知识;梳理归纳了党员群众对本支部“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表现的意见;并对下阶段查摆问题、开展批评环节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二、下阶段主要工作

重点是围绕落实为民务实清廉要求,通过群众提、自己找、互相点,认真查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方面的问题。

1、进一步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要围绕指导思想、学习内容、工作要求、先进经验开展积极有效地宣传,确保在党支部内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积极推动查摆问题、开展批评环节活动的有效开展。

2、认真开好群众座谈会。依据我村的实际,适时组织群众座谈会。座谈会的面要广,要有主题。要通过座谈会,认真查找在

班子建设、重大事项工作流程、村级发展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寻找“病根”;要通过走访,认真听取群众对推动科学发展、实现增收致富、促进社会和谐的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听取群众对全村发展的建议和意见。

九连山上新长征 第7篇

首任中共江西九连山综合垦殖场党委书记刘达迎,是位参加长征、身经百战、屡立战功的老红军。他在新的长征路上,发扬老红军光荣传统,情洒九连山,许多感人的事迹,50年来一直在九连山区传颂。

深入基地绘蓝图

1958年元月,九连山下了一场大雪。在那冰天雪地的日子里,刘达迎像当年红军长征爬雪山一样,腰别手枪,脚踏胶鞋,带领总场机关干部,深入基地,钻山沟、爬悬崖、涉溪水、顶风冒雨,在很短的时间内走遍了九连山峰峰岭岭,掌握了第一手资料。根据山区蕴藏着丰富的竹林、药材、野生动植物资源和大面积可开垦的荒山、荒地、废圩、田园,刘达迎主持召开场党委会议,讨论决定实行场、社合并。另拨出一部分地盘,为江西共大九连山分校教学、生产基地。总场下面设三个分场、二个林场;兴建九连化工厂、古坑农牧场、上湖竹木加工厂、黄牛石云雾茶场、修公路、建电站。备配了一批得力的干部,担任各单位的领导和生产管理工作。老红军刘达迎精心描绘了一幅宏伟的九连山建设蓝图。

把思想工作摆首位

九连山地处赣粤边区,人烟稀少,交通不便,生活艰苦。刚上山时,少数上山干部和知识青年留恋城市生活,怕苦怕累,悲观泄气。刘达迎把做好职工的政治思想工作放在首位。同时,在全场举办学习班,党、团员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反对歪风邪气,树立革命正气。

初上山时,有少数中层干部搞生活特殊化。一天中午,总场食堂一间小木板房里,笑语喧哗,洋溢着香菇烧肉和白干酒的香气。刘达迎发现有5个干部在白吃白喝。他当即严厉地批评了这几位干部,要他们当场向食堂缴交饭菜票,并嘱咐管理员一定要搞好大家的伙食。管理员为难地说:“刘书记,要是大家都像您一样的大公无私,那就好办啊!”“为群众服务,就要大公无私,你呀,应该好好检讨自己才对。”管理员听了刘书记的教导,感动不已。

1958年4月,九连山披上了春装。省委安排福州军区152名转业军官上山参加建设,16日下午抵达龙南县城。当时有部分人直接找刘达迎书记,有的要求另行分配到八一垦殖场,有的要求调到离家乡较近的九江、上饶等地工作,有的请假回家探亲或接家属上山,并要安排家属的工作。当时刘达迎虽然感到压力很大,但是他尽心尽力做思想工作,说服他们留下来。直到深夜,还一个个与他们亲切交谈。同时也为他们排忧解难,按照党的政策和山区的实际情况,当即批准了3位军官回家探亲,并妥善安排他们的家属。刘达迎以一位老红军赤诚的情怀,温暖了大家的心。后来这批转业军官大多数长期在九连山安家立业,成为各单位的领导和骨干。

发扬红军优良传统

刘达迎是江西赣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10月,跟着毛主席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长期在我军某卫生部当领导。建国后曾任江西省卫生厅副厅长。他认为:开发建设山区,需要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但老一辈应该带头去改变它的面貌。刘达迎上山后,生活环境变了,职务变了,然而,他为党为人民的赤胆忠心没有变,老红军的革命本色没有变。他与职工同住茅草棚、土砖屋;同吃糙米饭、咸菜汤;同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文化科学知识。在繁忙的工作中,刘达迎不忘参加劳动生产。总场后面有座荒山,长满荆棘,地里很多老树蔸。他带领总场机关干部定期上山,披荆斩棘,开垦荒地,种上瓜果蔬菜,改善了大家的伙食。刘达迎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赢得了全场职工充分信任。

刘达迎在当红军时,就是一位好军医,解放后又负责全省的医疗卫生工作。因此对山区的医务工作很重视,时刻关心职工的疾苦。有一次在基地劳动时,发现职工常被一种俗称“麻鸡婆”的小毒虫叮咬,四肢红肿、溃烂、痒痛难忍。他立即召集全场医务人员和当地医生开现场会,研制出了一种土方药剂,使职工避免了被毒虫叮咬的痛苦。一天深夜,刘达迎得知高峰山基地有个女职工难产,危在旦夕。他立即带领场部医务人员,打着手电筒翻山越岭赶去接生,使得母婴安全脱险。他还亲自主刀,为患急性阑尾炎的职工做手术治疗。当时山区医疗条件很差,但职工群众都说:“刘书记和我们在一起,我们很放心。”

1958年大年初一那天,刘达迎带着总场机关干部高举红旗、敲锣打鼓,向当地干群拜年,给山区困难户发救济款和慰问品,并宣布:经场党委讨论决定,总场职工医院开门接治山区群众,并减免医药费。夏收夏种时,组织突击队支援,拨给良种、化肥、农药等,帮助当地公社、大队搞好生产。

九连山交通闭塞,影响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场部决定修筑直通龙南县城的“龙九”公路。为了方便当地群众,有利于龙南县发展经济,线路改为绕道经临东、南亨、大坝、柏村等公社大队再入总场,使线路延长20多公里。刘达迎亲自挂帅,筹集资金,组织队伍,日夜苦战,仅三个月就将一条长达68公里的山区公路顺利建成。崎岖山路变通途,山民们拍手赞扬。

艰苦创业抓生产

九连山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刘达迎常对大家说:“开发山区,资源丰富,我们大有可为。”建场之初,场党委坚决贯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林为主,以粮为纲,林、农、牧、工、竹、渔综合经营,全面发展的方针。一方面利用山区现有资源发展烧制松香、造纸、酿酒、加工竹木家具等传统手工业生产。另一方面因地制宜,搞科学试验,开辟新的生产门路。他们引进新疆绵羊、荷兰奶牛、安哥拉兔等良种开发养殖生产。在刘达迎的带领下,全场职工满怀豪情,掀起了开荒种粮、采伐竹木、植树造林、修公路、建电站等一个又一个劳动竞赛热潮。

1958年8月1日,垦殖场各基地捷报频传。据不完全统计:山上新植杉木幼林800亩、抚育幼林397亩;种植油桐、油茶、向日葵、茶叶、果树3000余亩;采摘香菇、木耳、松脂万余斤。山下种植的早稻、玉米、番薯、瓜果、蔬菜喜获丰收;引进的绵羊、奶牛、兔种经过精心饲养健壮成长;“龙九”公路顺利通车,总场水电站正式发电,共大九连山分校经过一系列筹备工作也正式开学。当时,省军区司令员邓克明、省委秘书长刘瑞森上山慰问转业军官和全场职工。九连山的建设事业,又一次得到省委领导的表扬和肯定。

然而就在此时,刘达迎接到省委组织部的调令,奔赴中央党校学习。面对大家的赞扬和难舍深情,他深情地勉励大家:一定要把九连山建设好。

1984年,担任省医药管理局局长的刘达迎专程上山看望全场职工。经过亲自考察,发现山区现有20多种药物资源,便支持九连山办了制药厂。这个厂就地取材,生产出“绞股蓝”降血压系列和“鱼腥草”消炎药等名牌药品,畅销国内外,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村创建卫生村情况汇报 第8篇

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强化规划,加大投入,狠抓管理,务实进取,踏实工作,我村的面貌得到了极大改观,广大村民的卫生意识、文明程度有了明显提高,走出了一条周边环境建设和村民素质共同提高的发展之路。现将我村创建卫生村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

加强领导,做好组织工作是做好创卫工作的基本保证,为此,村两委会十分重视创卫工作的领导。一是加强目标考核,我们把创建卫生工作列入党支部、村委会的议事日程,多次召开二委扩大会议,专题研究创卫工作,并把卫生村的创建工作纳入我村的社会发展规划。创卫工作书记、村长做到齐抓共管。二是健全组织网络。我们在成立村管理领导小组的同时,结合创卫目标并成立了创卫领导小组,爱卫会工作小组,对照创卫标准,目标管理,责任制落入到人,从而全面构筑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创卫工作网络,卫创卫工作的展开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加大投入,确保实效

近年来,我村响应乡党委政府的号召“创强村,争五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始终把我村的规划和硬件投入放到与发展经济同等重要位置。一是开展文化活动,提高村民素质,先后投资100多万元,建立村部综合大楼,并设有“农家书屋”、老

年人活动中心,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二是开展新农村建设,提高村民素质,先后投入20多万,用于路侧石配套、道路硬化、污水和垃圾整治、水沟清理;投入100万元完成村内道路硬化;投入200余万元对境内农地进行综合治理,提高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农民创造整洁、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引导农民逐步建设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全村呈现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气象。

三、督促检查,建立机制

创卫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抓好这项工作,需要我们找准突破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首先,我们采用齐抓共管的办法,使大家养成一种自洁自律的良好氛围。其次,对村主干道、环村绿化带及公园区域实行划片包干,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在落实责任的基础上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卫生检查。

以上是我村今年创建卫生村的工作总结,我们决心创卫工作引向深入,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常抓不懈。发动全体村民自觉行动起来,共同参与创卫工作。

九连村远程教育情况汇报 第9篇

一、村基本情况

石窑子村位于石窑子乡中部,是乡政府所在地,也是全乡最大的行政村。交通便利,坝场线贯穿于整个石窑子村,但村内道路均为土路、60%的房屋为土坯房,路灯年久失修,村容村貌较落后。全村共465户、1210人(其中贫困户386户、贫困人口1073人)、耕地面积2551亩,林地面积9854亩。石窑子村是一个典型的宗教聚居村,全村89户、265人信奉天主教。村民以农作物种植和畜牧养殖为主要的收入来源,2011年全村蔬菜种植面积达到720亩,大田作物1831亩;现有大牲畜503头、柴鸡38000只,2011年人均纯收入2340元。

二、石窑子村扶贫攻坚开展情况

紧紧抓住“新民居、基层建设年、扶贫开发”的有力时机,全力打造“设施农业、生态养殖”两大支柱产业,以建设有机农业示范村为目标,大力实施 “一村一品”战略,以产业扶贫带动农民增收,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和架豆种植,把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的蔬菜产业园区。

主导产业方面:2012年通过政府补贴的方式(注:每个新建大棚补贴2900元,每亩架豆补贴500元)来推动蔬菜产业发展,到目前为止:我村新增蔬菜面积800亩,其中大棚120亩、种植架豆500亩、露地蔬菜180亩,预计2012年销售收入达到320万元,人均可增收1900元。到2012年底,力争通过“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帮扶规划,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3540元。

生态养殖方面:绿色田园禽业科技有限公司和崇盛牧业有限公司

是我村养殖业发展的两大龙头产业,现年出栏鸡3.8万只,存栏肉牛120头。到今年年底,力争绿色田园年出栏柴鸡、种鸡达到5万只,由崇盛牧业带动农户养殖肉牛达到300头。

村庄建设方面:通过对村容村貌的改建及“四清四化”活动的大力开展,力求将我村建成环境优美、村容整洁、功能完善、生态宜居、社会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需省直帮扶单位帮助解决问题。

(一)产业项目方面

一是产业结构调整虽经过多年改革,但因为前期投资较大村民主动性不高,产业规模较小,发展速度也比较缓慢。该村现仍以传统农业种植为主,全村共计耕地2551亩,其中旱平地1351亩,比较适宜发展设施农业种植,以每个大棚需占地0.8亩计算可大约发展大棚1500个。需前期投资900多万元,除去县扶贫资金外,农户自筹能力低,希望帮扶部门协调金融部门加大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二是产业发展越来越大,需省直帮扶部门为农户拓宽销售渠道。三是为延伸产业发展链条,需省帮扶部门招商引资一处集销售,储藏为一体的蔬菜市场。

(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该村平地居多且气候温和,较适合发展大规模蔬菜种植,但因基础设施建设较差,落后的水利设施配备一直制约着蔬菜种植的发展。今年该村对水利设施建设经行了总体规划,计划投资174万元,新打机井4眼,管道4900米,完善水泵、井房等配套设施;进行水源维修,新建水塔一座,主管道4000米,支管道8000米,安装滴灌500亩。在县、乡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该村的水利建设已完成大半,现还

有21万元的资金缺口。

(三)村容村貌改造工程。

1、为了提升对外形象,我们对村委会进行全面修缮,改善办公条件,争创五星级(市级)基础党组织。该村计划修缮了13间村委会、配套办公桌椅12套、新建澡堂1处,修缮红白理事房屋12间,建成村民活动、为民服务的综合性场所。现还需硬化街道2600米,总投资46.75万元,利用2012年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14.5万元,还有资金缺口32.25万元。

村工作情况汇报 第10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北王村两委干部和全体村民,对各位领导在百忙之中莅临我村指导工作,热烈的欢迎!下面,我就北王村的其本情况和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做以汇报:

我村位于王村镇街道一公里处,有8个村民小组,516户,2014口人,5649亩耕地,现有两委干部7人,村组干部12人,支部共有党员56人,我于1999年任村委会主任,2002年任支部书记。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艰苦奋斗,不等不靠的原则,主动争取各级部门的支持和帮帮助,在集体经济困难的情况下,使基础建设和产业发展取得明显突破,2009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18元。跨入了升级晋档活动二类支部。在此,我对各位领导长期以来,对我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多年来,我们始终把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做好为两委工作的头等大事围绕校、巷、水、电、阵地等重点。先后克服各种困难,保障了项目设施如期完成。

一、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一是03年,多方争取投资80余万元,完成了标准化校建,校内基础设施条件一次到位;二是完成了村内自来水管网和电网的更新改造;三是先后投资90余万元硬化巷道3200米,绿化巷道4000米,硬化、绿化率达到98%以上;四是投资40余万元完成30余户的易地搬迁工程;五是先后平整土地1400亩,村砌渠道4800米;六是新建村级活动场所300平方米,修建了村中心广场和篮球场,配备了文化建才;七是新建了村级卫生室和老年活动中心,从而使村内各项基础设施条件充分改善。

二、健全规章制度,加强现代化建设。

多年来,围绕村级现代化建设,我们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努力营造“用制度管事”的良好氛围,是村务管理、议事决策、工程建设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一是按照决策十步规章的要求,健全了提事、议事、定事、干事的程序,使各级决策公开透明,调动了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参政议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成立了村民代表大会和监督委员会,主动吸纳他们参与决策和工作接受监督;三是建立了党员学习日制度,定期组织党员学习培训,不断强化党员的在党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党员的党性观念不断加强,在党员评议中,说真话,说实话,坚持原则已成为主体,党员的自觉行动。四是建立了“说事日”制度,坚持定期开展说事日活动,及时化解民间的纠纷矛盾,达到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协议解决的目的;五是建立了村两委会向群众报告工作制度,说一句,算一句,句句算数。坚持每年底召开群众大会总结当年工作,承诺安排来年工作,使两委的承诺始终置于群众监督之下,让干部优压力、有动力;六是建立了干部轮流值班制度,坚持每天由一名村组干部在村委会值班,接待处理群众和日常工作;七是建立了义务工制度,坚持年初预算,年终平衡,调到了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八是建立了村容村貌管理制度,用一事一议的办法解决环境卫生管理经费筹捞难的问题,使村内环境卫生有人管。保证了环境的整治干净。

三、狠抓党员干部带头,注重凝聚各方力量。

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要求群众做到的党员必须首先做到,在06年环境卫生整治活动中,要拆除巷内的厕所和临建,涉及户数较多,群众在等在等,为此,我们从重要干部开始带头拆除,随后党员干部带头,干部亲自带头,进行拆除,从而使村容村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在义务工落实和卫生经费筹措中,党员干部都给群众做出了示范,带动了全村工作的顺利进展,同时我们还成立了老年协会,资金互助协会等群众组织,坚持利用三八、六

一、重阳、春节等传统节日,组织文化娱乐和慰问,表彰活动,使正气得到弘扬,邪气得到抑制党群、干群在外干部关系空前融洽、融合,形成了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主动支持、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四、积极培育主导产业,大力促进农民增收

为了促进农民增收,培植主导产业,99年我任村委会主任期间,抓住退耕还林的机遇,建成了千亩花椒基地,目前已经见效,年收益130万元左右,人均增收645元,2008年为指导规范花椒产业的发展,成立了玄武花椒专业合作社;2007又栽植核桃1000亩;2008年抓住发展奶畜业的机遇,投资110万元对原旧机砖厂进行改造,建成了标准化奶牛奶植小区,现存栏奶牛100多头,年种植地膜玉米1000余亩;今年,我们又在多方考察的基础上,落实了百亩设施大棚,目前,水管已经安装到位,正在施工建设,预计8月中旬,可全部建成,初步形成了花椒、核桃、奶牛、设施大棚四大产业,同时,全村还有建筑队四个,从业人数200余人,50头以上的养殖户5户,在外务工人员630人,主要在南方、煤矿就业230 人,建筑200人,从事大棚产业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元左右,升级晋档的目标能够如期实现。

五、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的设想

尽管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主要是一是由于集体经营落后,基础建设负责较大,解决好债务问题已成为干部最头疼的问题;二是核桃产业由于缺乏指导,产业发展缓慢,一时难以实现增收;三是大棚产业由于一次性投资较大,群众资金短缺,资金已成影响发展的主要瓶经;今年,我们将继续发扬成绩,克服困难,抓好二方面的工作;一是完成巷道的路灯安装,二是抓好核桃、奶畜、设施农业产业的发展,尽快促进农民增收。

各位领导,回顾我们近年来的工作,离不开各位的支持和帮助,我们诚恳的希望各级领导能一如既往支持我们的工作,争取把我们北王村建设成为一个设施一流,环境整洁,产业发展的典型示范村。

谢谢大家。

村党支部 村委会

徜徉九连山 第11篇

绵延2000多公顷的原始森林,环绕赣粤2省9县,99座山峰相连。车行5公里,目之所及全是绿,再行5公里,也还是绿。山峦、石头、泥土……一切静默着的活动着的物体,尽皆覆盖在叠叠的绿色之下。这霸道的,不由分说的绿,绿到要将你的魂魄整个儿地摄了去。

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了车窗。空气中弥漫着的,是深浓的负氧离子。情不自禁地吸一口,再深吸一口,我已是醉了,晕眩、迷幻,被一种无以言表的惬意严严实实地包裹其间。我们所下榻的酒店,就叫做醉氧度假村。该是怎样的一种匠心独运,会让人想出一个如此奇巧的名字?按说,醉氧原本是一种病症,而把它放在九连山核心景区,与这林海莽莽的亚热带森林,与这纯净的天然氧吧融为一体。

自虾公塘入山,沿着光滑的鹅卵石路拾级上行,我一头跌进了各种珍稀物种的大观园。粗齿桫椤摇曳着风情万种的身姿,多么像披着绿纱巾翩翩起舞的美人。可是你若探究她的身世,一定会大吃一惊,原来这“绝世美人”竟是与恐龙同时代的古老孓遗植物。南方红豆杉与竹柏亦娉娉婷婷地错杂在常绿阔叶林中间,你看着它们自在舒展的样子,如何能够想象它们竟然是白垩纪残遗植物。被称为活化石的银杏,也是其中生命力旺盛的一员。气生根垂着深红色的胡须,犹如一个进入化境,拈须微笑的得道老仙。板状根插进泥土,生生地长成了扁平的样子,那光滑而平薄的削面,让人简直不敢相信它没有被刀劈过。

从资料上看,九连山上生长着高等植物2796种,鸟类226种,森林昆虫1404种。如此多样的物种,我无法一一分辨,譬如我现在遇到的一种植物,枝上长果,果上又长枝叶,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观,可惜我却叫不出它的名字来。它们的种子随意地落在地上,又随意地生根发芽。其中有一些,就在松松的枯叶上面扎了根,或许被雨水冲刷过,又松松地露出表面。只轻轻地用手一提,便拾起一株幼苗。孩子心疼这样的一个小生命,非要带回家去种,于是一直小心翼翼地捧在手心里。

漫步林间,随处可见古树老藤,以及横陈的朽木。山涧清溪顺着山势淙淙流淌,溪水至清至洌,时而泼辣地奔跑,飞溅起银白的水花;时而温顺地放缓了脚步,聚集成油绿的一潭。大大小小的涧石随意分布,石面上覆盖着厚厚的苔藓。枯枝、落叶、蓑草自然地散落在石径上,披挂在枝头间,俯伏在石缝里,一切都是未经人工雕饰的样子,一切都是生命原初的样子。它们是幸运的,没有人会更改它们凋落的路径,也没有人试图清除挪动它们的身体。除了隐匿在林间的小动物需要扯一些荒草做窝,或者黑木耳白木耳需要找一根朽木发芽。时间驻留在这里,是亘古永久的样子,是地老天荒的样子。

徜徉之际,耳畔密集着各种虫鸣鸟叫,与潺潺的溪水声一起,汇聚成一曲天籁之歌。虫儿隐匿在暗处浅唱低吟,鸟儿盘旋在高处清亮地啁啾,我看不见它们的身影,也叫不出它们的名字,我只是感觉到它们就在我的身边,用它们独特的语言,或欢迎或抗拒着我的到来。现在,整座森林除我们一行3人外,未见其余行人。小生物们热闹的交响,愈加让人感觉到丛林之静。而金猫、云豹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就潜伏在九连山的密林深处,还有蟒蛇、鹰隼,它们也许正躲在某一处发出低沉的叫声,但是它们显然各得其所,没有要来与人类发生争执的意思。

天空下起微雨,淅淅沥沥地洒在树叶间,让整座丛林更加油绿透亮了。空气纯净得如此奢侈,恨不能拿一个大罐子装回家去慢慢享用。山腰上,一座一座的小木屋零星分布。竹的墙,木的门,杉树皮做的瓦,让人恍惚间误入童话的世界。我轻轻叩动着眼前的这扇门扉,只听见低低的笃笃声在林间回响。我知道,有些门是我永远不能叩开的,有些童话只存在于幻想之中。而我却止不住一遍一遍地渴望一些不能企及的事物,和一种不能抵达的生活。

上一篇:内控风险报告下一篇:多份离婚协议书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