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民主决策与管理制度

2024-08-26

社区民主决策与管理制度(精选8篇)

社区民主决策与管理制度 第1篇

为进一步推进和深化社区建设,构建和谐社区,特制定本制度。

一、指导思想

以抓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发展社区服务为龙头,以方便群众生活、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宗旨,进一步健全管理体制,完善工作机制,强化服务保障,推进基层民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区建设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服务居民。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把为社区居民和单位服务作为社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扩大民主,社区自治。科学合理划分社区,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现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三)资源整合,共驻共建。整合社区资源,充分调动辖区单位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共驻社区、共建社区、共享社区资源的良好态势。

(四)责权统一,管理有序。健全社区组织,明确职责和权利,依法加强管理,寓管理于服务中,逐步增强社区凝聚力。

(五)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培育特色,树立典型,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社区建设的发展目标。

三、主要目标

今后的主要目标是:

(一)进一步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社区组织建设,构建以地域性为特征、以认同感为纽带的新型社区,完善新的社区管理体制。

(二)完善社区基础设施。按照政府的要求,搞好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和公益性服务用房建设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三)以社区服务为龙头,不断丰富社区建设的内容,发展社区服务项目10个,建立社区服务网点,使社区更多的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社区卫生计生服务站1个;建立1个社区图书室;使社区居民有文化体育活动场所;使社区达到绿化美化的要求;积极推进“社区警务”战略,加强社区治安,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保障。

(四)以转变政府职能、理顺社区管理关系为突破口,合理配置和利用社区资源,完善社区功能,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社区居委会主办、中介组织运作、社区居民参与、有关部门指导服务的工作运行机制。

(五)坚持扩大基层民主,完善居民自治,真正实现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提高社区居民素质和整个社区文明程度。

(六)坚持政府指导和社会共同参与相结合,动员各方面的力量支持社区建设,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现代化社区。

四、基本任务

(一)健全社区组织体系。

1、完成新型社区的构建。按照“便于管理与服务,便于开发和整合社区资源,便于社区居民自治”的原则。

2、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确立社区党组织作为社区组织和社区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地位,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有关规定,在社区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各项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社区党员在居民群众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联席会议和社区单位党组织共建制度,形成社区党建工作的合力。建立健全社区党员学习和参加社区活动制度,逐步把企业离退休党员、社区失业人员中的党员的党组织关系转移到社区,探索建立起一套社区党员管理的新机制。

3、加强社区自治组织建设。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建立健全社区居民会议、社区居民代表会议、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议事协商委员会等自治组织体系。规范和完善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特征的社区基本管理制度,健全社区居民自治机制,强化社区依法自治功能。

4、积极发展社区服务性组织。大力培育和发展公益性、服务性的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使其逐步承接从政府部门中

剥离出来的部分社会职能,承办各类社区服务,满足社区居民多层次需求。

(二)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

1、规范用人机制。加强教育,严格管理,积极探索建立社区居委会干部依法进出、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以适应社区工作者队伍向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发展的需要,积极推进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和社区居委会成员交叉兼职。

2、树立先进典型。积极开展争做“优秀社区工作者”活动,营造“热爱岗位、情系社区、乐于奉献、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广大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

3、搞好业务培训。将社区干部培训纳入各县(市、区)干部培训计划,通过学习座谈、工作研讨、经验交流、授课培训和外出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社区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三)拓展社区服务领域。

1、深化改革,健全体系,规范管理,拓展服务,加快发展。建立和完善面向失业人员的社区就业服务,面向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贫困户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服务,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和面向辖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网络,逐步实现老有所养、幼有所托、孤有所抚、残有所助、贫有所济、难有所帮、需有所应。

2、引入市场机制,实现社区服务管理和作业相分离。大力兴办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社区服务行业,积极引导医疗、金融、保险、邮政单位和大型商业、服务业企业进社区设点,鼓励辖区单位服务设施和服务项目面向社会开放,促进社区服务向网络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3、广泛开展科技、文体、法律、卫生、计生进社区活动,建立社区居民、辖区单位干部职工与志愿者参加相结合的社区服务队伍,促进社区服务的党员参与率、居民参与率和辖区单位参与率明显提高。

(四)繁荣社区文化、教育、体育事业。

1、结合城市建设,积极创办市民学校,不断完善社区公益性文化体育设施,形成包括舆论阵地、文化场站、体育场馆、休闲场所和青少年、老年活动室等在内的各种文化体育活动网点,不断满足居民群众学习、娱乐和健身活动的需要。

2、以社区党校、市民学校、家长学校为阵地,努力提高市民素质。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教育,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教育,形势政策、民主法制和维护稳定教育,不断提高居民思想政治素质和文明程度。

3、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发展广场文化、企业文化、楼院文化、家庭文化,利用社区和社区内单位的图书室、影剧院、文化馆、俱乐部等各类活动场所,经常组织具有社区特色的文化、体育、科普、教育、娱乐等活动,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反对封建迷信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4、深入开展社区共建活动。增强社区辖区单位、社区各类组织和社区全体成员的地缘意识、参与意识、公共服务意识,形成“共驻社区、共建社区、共享社区资源”的良好态势。

5、深入开展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把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放在突出位置,通过组织群众开展争做“文明市民”、争创“五好文明家庭”和“文明楼院”等活动,引导居民热爱自己的城市、社区,共同建设美好家园,自觉维护城市和社区的良好形象,推动文明社区、文明街道、文明城市的创建工作。

(五)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搞好社区计划生育工作。

1、做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划,调整、利用现有卫生资源,实行行业管理。引导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结构调整和功能转型,鼓励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个体投资者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构建城市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新体系。积极开展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六位一体”的综合服务,满足广大居民群众的基本医疗保健需求,努力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2、健全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体系。配备好社区专(兼)职计生干部,落实好计生工作责任制,开展经常性的计划生育和生殖保健咨询服务。建立健全社区计划生育协会和协会小组,组织社区群众实行计划生育居民自治。加强社区新型生育文化建设,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生育观。加强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

(六)加强社区治安,美化社区环境。

1、规范社区警务运作机制,健全专群结合的社区安全防范体系。加大社区警务改革力度,按照“一区(社区)一警(警务室)”的要求设立社区警务室,实现警务前移,警民携手,共创安全社区。加强以治保会为主体的群防群治工作,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流动人口和暂住人口的管理、服务,切实预防和减少案件的发生。

2、积极开展安全社区创建活动,提高创建水平。深入开展“四五”普法教育,落实普法措施,建立流动普法站,开展经常性、群众性法制教育,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的法律服务。

3、积极开展“美化人居环境,改善生活质量”活动,培养社区成员的环境意识、公德意识,逐步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

输、储存和无害化处理,广泛发动群众治理“脏、乱、差”,不断改善社区居民的生活环境。

4、加强市容、环境治理。落实社区环境绿化养护管理制度,扩大公共绿地面积,优化美化社区环境。

社区民主决策与管理制度 第2篇

一、居务公开

(一)公开内容:按《贵州省村务公开条例》规定的内容进行公开。具体内容是:

1.居民委员会的年度计划和三年目标规划、计划生育政策落实、救灾救济款物发放、宅基地使用,社区集体经济所得收益使用、社区干部报酬、土地征用补偿及使用,集体土地流转、社区集体债权债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种粮直接补贴等。

2.上级财政到社区到户的优惠政策和资金,社区各界支持的建设资金和项目。

3.重大居务、“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社区财务收支明细帐目要专项公开。

(二)公开的时效及内容

1.年初公开:居民委员会年度计划和发展计划,上年社区集体的收益及收益分配使用情况,年终资产和新型农村合作医

疗情况。(1月5日前)

2.每季度公开:公益建设项目支出情况,协助上级部门开展工作情况,土地、社区物业承包(租赁)租金收缴情况、居务公开监督委员会监督结果情况。(次季度前月5日前)。

3.及时公开: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情况,“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情况,居民申请宅基地建房情况,国家补贴农民、奖励集体的资金及发放,社会各界支持社区建设的资金项目,救灾救济扶贫助残、拥军抚属款物的发放情况等。

对公开的内容和时效规定,要及时听取居民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并根据居民的要求和实际情况,及时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三)公开形式

坚持实际、实用、注重实效的原则,因地制宜,以方便群众观看、有利于群众知情为目的,确定公开形式。

1.设立公开栏。社区在(办公楼下)处,设立一块固定公开栏,居务公开的所有内容都在这个公开栏里公开。

2.社区干部述职。每年年底(12月下旬或次年1月上旬),结合民主评议,社区干部向居民会议述职,居民委员会主任总结报告年度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及居务公开实施情况。

(四)公开程序

1. 提出:居民委员会根据实际情况对要公开的事项和内容,在进行充分调查分析研究的基本上,提出居务公开初步方

案。

2.审查:居务监督委员会对居民委员会所提方案内容进行审查、核对、补充和完善。

3.确定:社区党支部召集“三委”联席会议对经审核的居务公开方案进行讨论,表决通过正式公开方案。

4.实施:居民委员会对公开方案的内容,按规定的形式和时间实施公开。

5.跟踪:公开后,居民委员会和居务监督委员会要注意收集和听取居民群众对公开内容的意见,对有疑问的,居民委员会要及时作出解释和答复;对合理化的建设意见,要加以吸收和完善。

二、民主管理

(一)民主议事

民主议事主要有居民会议、居民代表会议两种基本形式。

1.居民会议。居民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有十分之一以上的居民提议或三分之二以上的居民代表提议,应当在5日内召开特殊情况或有重大事务时及时召开。居民会议由居民委员会召集并主持,居民会议是社区的最高决策组织形式,依照本社区居民自治章程规定,居民会议可委托居民代表代行决策权。

2.居民代表会议。居民代表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经三分之一以上居民代表提议应当在5日内召开;特殊情况或重要居务事项待议时应及时召开。居民代表会议的议事范围依照居民

会议授权确定。居民代表会议由居民委员会召集并主持。

居民会议、居民代表会议决定的事项,必须有会议记录,参加会议人员要签名存档,要在5天内在居务公开栏上公布。

(二)财务管理

1.建立健全社区财务管理制度。居民委员会要登记法人代码,开设居民委员会集体帐户,并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依章理财。社区的会计要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制度履行职责,使用统一票据,严格审核审批程序,禁止违章越权审批。

2.建立民主理财日制度。每月5日为民主理财日,社区监督委员会要对上月的收入支出情况进行逐单逐据审核,对符合规定的开支及核准的票据签字,对不合理的开支权提出质疑,并可以否决不合理的.开支。财务报表经社区监督委员会审核后及时由居民委员会在公开栏公布。

3.严格实行居帐镇管,按照规定时间报帐。

(三)考评奖励

1.居民委员会成员和居务监督委员会成员每年年底应接受居民民主评议。民主评议在社区居民党支部的指导下,由居民委员会召集居民会议进行,按上级制订的评议样式实施。年度考评为优秀、良好的居务人员,应进行适当奖励。

2.结合民主评议社区干部,对被评为不合格的居务管理人员,应向居民代表会议、居民会议作出改进承诺,是居民委员会干部的扣发1个月补贴;连续两年被评为不合格者,应提出

辞职,若不辞职,要启动罢免程序进行罢免。

3.在居务公开工作中,对消极对待公开或搞假公开的有关责任人,经监督委员会核实,是社区“两委”成员的,从当事人当月补贴中扣发100元;对不认真履行职责或弄虚作假的其他人,属初犯的,责成在居民代表会议上作检讨并作出改正承诺,故意重犯的,由居民委员会提请居民代表会议进行罢免。

(四)档案管理制度

要建立和完善社区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居民委员会的居务档案应包括居民委员会的民主选举、居民会议、居民代表会议、居民委员会会议、“三委”联席会议记录,文书(含通知、决议、政策法规文件、治安、民兵、计生、人口管理、居民管理等类型),会议(含财务报告、帐簿、凭证),基建(含报建手续、设计图纸、预决算表、验收证明等),经营(含各种经济合同),土地管理(含土地征用、转让、承包、买卖、交换、房屋租赁等)、地籍管理、科技信息、声像、实物设备、谱牒以及在社区经济建设和居务决策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各种门类、各种载体的档案。对有关档案资料实行分类管理、分册保存。居务档案由居民委员会分管文书的成员负责管理。设立专门档案资料保管室,用统一规格的档案柜存放档案,档案室和柜要防火、防潮、防蛀,确保档案资料完整安全。

三、民主监督

1.居务监督委员会依照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对居务

公开方案及各项内容进行审核签名。

2.居务监督委员会每月对社区财务的收支及财务往来中的票据进行审核签名;每季度对居民小组的业务财务情况进行一次审核。

3.及时向居民委员会转达居民对居务公开的意见和建议,并监督落实改进措施。

(二)居民代表及居民的监督

居民代表和居民可以随时向社区“三委”成员成员反映意见和提出质询,“三委”成员要认真听取意见并给予答复,对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要及时在居务公开栏上作出解释或答复。为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在居民委员会办公楼或社区主要道口设立居务公开意见箱,意见箱由居务监督委员会负责定期开箱收集。居民委员会要对居民的建议及时作出回应。居民委员会在居务管理中的工作失误要及时纠正,并在公开栏上公开。

本规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制定。是我社区居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操作依据,是今后一段时间指导我社区居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依据。

论协商民主与决策民主的有效结合 第3篇

这些问题表现在:

一是有的地方政府决定的大项目由少数人甚至个别领导拍板。公众批评的“形象工程”就是建造这类工程的决策不够民主, 信息不够公开, 公众的利益很可能因之受到损害。“形象工程”最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决策的过程是怎样的, 是否通过认真的调研, 是否提交当地人大之类的民意机构表决, 并允许全社会充分讨论, 预算是否受到人大及其常委会严格的审查, 建造过程和建成后的质量是否受到人大及全社会严格的监督, 如果不是这样的话, 就不符合决策民主的要求, 也就是没有在广泛考虑公共利益的基础上、利用公开审议过程的理性指导协商, 更没有注重公民这一角色。

二是决策民主的程序有时候被省略。近年来, 在一些地方发生的群体性事件, 发生的公共安全事件, 许多都是由于没有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缺乏到群众中广泛征求意见。有的领导长官意志作怪, 决定或处理事务凭想当然、凭主管臆断。在这样的情况下, 群众的诉求得不到解决, 就容易引发冲突事件。

结合当前社会实际, 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

一是由于受官僚主义思想作风的影响, 个别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习惯于一言堂、个人拍板。在一些集体讨论决定的场合, 有的副职或其他班子成员习惯于迎合“一把手”的观点和决定。这些情形影响了民主决策的效果。参与决策不是领导拍板的过程, 要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 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

二是在执行民主集中制时, 把民主与集中割裂开来。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把坚持党的领导同发扬人民民主、严格依法办事、尊重客观规律有机地统一起来, 坚决克服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个人独断专行和软弱涣散现象。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和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 凡属重大决策, 都必须由集体讨论, 不允许个人说了算, 不应存在个人主义。

如何进一步完善协商民主制度, 使协商民主与决策民主实现有机结合, 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话题。

民主协商、民主决策体制机制的建设与完善就是要进一步规范党政领导班子决策行为, 通过预定的程序、规则和方式, 确保决策能广泛吸取各方意见、集中各方智慧、符合本地区实际、反映事物发展规律的制度设计和程序安排。它主要是由制度设计、程序设定、规则设立、机构设置有机构成的一个完整体系。许多地方党委和政府不断完善决策规则和程序, 在决策事项的提出、论证、确定、执行、反馈和监督等方面进行了规范, 避免出现重大失误。很多地区普遍实行了政务公开制度, 公用部门和单位办事公开正在形成制度, 增强了政府工作透明度和人民群众的参与度。普遍开展了电子政务建设, 通过网上信息发布、政务论坛、新闻发布会等方式为公众提供信息。普遍设立了党政主要领导公开电话、信箱、接待日以及投诉热线等, 拓宽群众参政议政的渠道。

在民主协商程序上, 还应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原则操作, 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重要问题、重大事项的决策制度, 切实解决和防止一把手独断专行等问题。对决策方案的议事范围, 党代会决议、决定的程序, 在了解情况、充分讨论、沟通协商、投票表决、民主监督等方面逐步完善、做细做好。

参考文献

[1]林尚立.协商政治: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一种思考[J].学术月刊, 2003 (4) .

[2]代吉成.协商政治:多党合作与民主参与的实现途径[J].求实, 2006 (5) .

[3]虞崇胜, 何志武.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互动效应分析[J].学习与实践, 2007 (1) .

[4]李君如.协商民主是一种重要的民主形式[J].世界, 2006 (9) .

[5]孙秀民.中国共产党执政机制的构筑与完善[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6.

[6]胡锐军.社会冲突治理与网络政治培育和规制[J].长白学刊, 2013 (1) .

[7]郑永年.中国模式——经验与困局[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0.

民生、民主与科学决策 第4篇

民生的需求目录是要靠民主机制来表达的。改革之初,民生需求主要是解决温饱问题,解决衣食的问题;现在民生的需求层次提高了,需要解决的是医疗、教育、住房和社会保障问题等高层次的问题。因此,如果没有民主机制,政府官员就不知道老百姓真正需要什么。

民主是必要的,但也是有代价和成本的。

经济成本。民主讨论要开会,就要用会场,就要消费纸张,就要有人工费用,这是小的成本,不可避免。

时间成本。民主讨论需要花费时间,比如说,《物权法》起草于20世纪90年代初,2002年12月提请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到此次2007年3月8日提请十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前后已审议5年,但这是必须的,是民主机制所不可避免的。

出错的成本。民主有时也会出错,也要付出代价,也会有“民主失灵”的时候。

决策不仅要讲民主,还需要讲科学

我们不仅要讲决策的民主化,还要强调决策的科学化,以弥补“民主失灵”。

首先,“决策的科学化”,简而言之,就是决策的专业化,就是决策要依靠专业知识,依靠专业人士。

社会分工和专业化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在表达民生的需求方面,则更多地需要依靠民主机制;但是在解决民生的供给方面,在进行制度设计方面,可能更多地需要依靠科学,依靠专业知识,依靠专业人士。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不懂专业的人,是无法找到该领域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的。例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问题,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的模式是令所有人满意的。如果把这么一个极其复杂、极其专业的问题,不是向专家学者求助,而是向全社会征求方案的话,其结果必然是拿不出一个令社会所有人都满意的方案,因为令所有人都满意的方案根本就不存在。并且,向全社会征求方案,还会把老百姓的胃口都吊起来,从而加大改革的难度,结果正如德国前总理阿登纳所说的“期望越高,失望也越大”。

一些人喜欢把我们当前所做的事情与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约翰逊政府时期搞的“伟大社会”建设相比较。的确,我们现在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和提出的一些口号和当时的美国非常相似,诸如,教育公平、医疗卫生、人人有住房、社会福利保障等等,我们应当趁着当前经济形势比较好的时候,加快社会安全网建设。但这只是一个方面。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美国在建立“伟大社会”之后,虽然其中的一些社会目标在近期内得到了实现,但是其后遗症是“制造了一个大政府,压抑了社会的创造力”。其结果,在整个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都陷入了严重的“滞胀”危机。在此之前,要么是经济停滞,要么是通货膨胀;二者通常是此消彼涨的关系。而此时却变成了同时并存。人们的生活非但没有改善,反而陷入了更加严重的痛苦之中。此后,经济学界的一些分析认为,美国的“滞胀”危机与此前建设“伟大社会”不无关系,尤其是社会保障、工资上涨等都具有只能上不能下的刚性特征。

这一教训应当引以为鉴,在我们当前解决社会问题的时候,尤其是在制度设计的时候,千万别忘记了经济是基础。现在还有一种倾向,就是只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把二者对立起来,甚至相互排斥。其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而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这一点我们永远都不应忘记。

其次,政策制定还需要科学化分工。现代社会就是分工越来越细,其中一项重要的分工就是将政府政策制定的调研、决策、执行、监督等四个环节实现相对分离。

在国外,前期政策法规的调研工作通常是由审议会、研究会来负责;决策则是由专门委员会来负责;政府部门就是执行机构,最后是议会和社会的监督。我们现在的情况是,政府行政部门既管研究,又管决策,还管执行,还管自我监督。结果是问题越积越多。政府部门搞研究,带着部门利益去搞研究,结果是部门之间打架,打的都是部门利益,没有人去考虑国家利益和整体利益。

另外,我们现在提倡“科学发展观”,同样也应当提“科学决策观”,“科学改革观”。像过去那种“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模式早已过时了,现阶段的改革必须从一开始就建立起一套科学的决策模式。

要建立科学的改革观,当务之急就是要建立和完善六大机制。

一是要加强实地调研机制。要从实际出发,避免闭门造车、关门订方案的工作方式。二是要加强理论研究机制。没有理论支持的改革容易走弯路,甚至走回头路。三是需要建立协商机制,要建立广大民众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机制。四是要完善决策机制。要使有关改革的决策更加科学化、民主化。五是要建立补偿机制。对于改革中那些利益受损的人,尤其是弱势群体予以必要的补偿,以减少改革的阻力。六是要建立纠错机制。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要及时纠正改革方案中的缺陷和不足。

最后,提出几点建议:

(1)全国人大和政协,应当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供一定的调研费用,并且,鼓励人大代表和政协问题花钱聘请专业人士,进行政策、法律方面的咨询研究。这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提出的议案就能够更加专业化,质量更高。

(2)在人大和政协中,应当提高专业委员会的地位和作用,以便更好地发挥专业代表的作用。

(3)政府部门应当建立审议会和委员会制度,实行决策与执行分离。审议会作为半政府机构,应由监管者、被监管者、专业人士代表以及民众代表所组成。而决策环节应由专门委员会进行。

(4)应当在全社会提倡,尊重专业知识、尊重专业人才,并在各项决策中加以落实。

XX社区民主决策制度 第5篇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发挥民主,坚持集体领导,做到民主决策,建立科学、民主的工作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发挥群众参政议政作用,调动干部积极性、创造性,共同管理单位事务,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增强决策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推进我局工作规范化,制定本制度。

一、民主决策原则

(一)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民主集中制是党和国家根本的领导制度。政府部门实行民主决策,是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在部门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保证部门决策准确、科学的重要前提。要充分发挥民主,坚持小数服从多数、局部服从大局,坚决反对“一言堂”和“家长制”作风。决策形成后,局领导、各股室要坚决予以拥护、执行。

(二)坚持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原则。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基层了解实情、征求意见、寻求对策,坚持实事求是,说实话、想实招,立足实际,形成科学决策。

(三)坚持依靠群众、依靠社会的原则。决策过程中,充分听取广大干部群众、离退休干部和其他部门的意见,重视发挥信息咨询机构和专家、学者的参谋作用,集思广益,形成决策。要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依靠全社会的力量抓决策的执行。

二、议事决策的范围

(一)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县和镇委重要指示、决策的实施意见和措施。

(二)我社区工作计划、发展规划和各项目标任务的分解落实。

(三)本局规章制度,重大工作事项的组织实施;

(四)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五)干部综合考核、奖惩,先进个人推荐。

(六)组织市政府的重大活动,出台重大行政措施、重要的改革方案和政策,确定重要的奖惩事项。

(七)其他需要集体研究决策的重要事项。

三、民主决策和议事办事规则

书记、副书记和纪检书记组成决策机构,共同研究决定社区重大事项,对单位重大问题进行决策。不得以个人意见代表“三人小组”意见。

(一)领导班子会研究的事项范围

1、单位发展计划和建设规划;

2、向上级请示、报告的事项、工作总结;

3、工作变动和人员调整;

4、重要改革措施;

5、涉及干部切身利益的问题;

6、有关重要规章制度和奖惩规定;

7、干部考核及推先选优;

8、单位预决算;

9、一次性一万元以上的经费支出;

10、需要领导班子会研究的其他重要事项。

(二)领导班子会的决策程序

需要提交领导班子会研究决定的事项,由书记召集领导班子会,研究决定有关议题。研究议题时,领导班子成员应充分发表意见,表明自己的看法和主张,书记综合班子成员的意见,最后形成决定。对某个问题意见不一致时,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决定,不同意见可以保留。领导班子会形成的意见代表集体意见,不是个人意见,班子成员应维护会议决定,保留意见的成员不得在群众中发表保留意见的言论。在会议决定未形成文件或未在会议上公布前,不得在群众中公布会议内容。

研究决定问题一般采取个别酝酿、征求意见、会议决定的程序,召开会议应认真作好记录,不得以个别酝酿代替会议决定。领导班子会原则上不得缺席。书记外出期间,副书记和纪检组长研究处理某些重要问题时,事先应尽量与书记取得联系,向书记汇报情况;副书记、纪检组长因故不能到会时,能推迟的就推迟召开;不能推迟的,事后应将会议研究决定的事项尽可能向缺席成员通报。

(三)党支部会议研究的事项范围

1、对一些工作作出安排,布臵任务;

2、工作汇报、通报;协调处理单位内部工作;

3、学习传达上级会议、文件精神:

4、应在党支部会上研究的其他重要问题。

参加人员:书记、副书记、纪检组长。

每次召开党支部会议,到会人数不能少于4人。

(四)干部会议

1、向社区干部传达贯彻上级会议、有关文件和政策精神;

2、政治学习;

3、通报有关事项;

4、为完成某项全局性的工作任务进行号召动员;

5、应在干部会议上通报或通过的其他事项。

召开干部会议表决通过某一重要事项时,应有80%以上的人员参加,且到会人员中赞成比例达到80%以上,通过的事项才视为有效。

四、、监督检查

(一)领导干部应顾全大局,遵纪守法,维护党的利益,不拿原则作交易,不徇私舞弊。模范执行集体决议。

(二)集体的决议、决定,必须坚决执行,任何个人无权改变。如执行中出现新情况,须修正决议、决定内容时,必须提交领导班子会或党支部会复议,再重新决定。

(三)党政班子成员民主生活会,每位领导干部都必须自我检查执行集体决议的情况。对执行决议不坚决或不落实的个别班子成员,党政主要负责人有责任给予提醒注意,批评教育。

(四)对严重违反集体决议、决定造成重大损失的,要追究党纪、政纪甚至法律责任。

(五)党政班子领导成员要自觉接受党内外群众和社会的监督。

社区民主决策与管理制度 第6篇

一、社区组织机构健全,有效发挥作用。

1、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组织健全配套。按照《中国共产党党章》规定,社区党组织健全,并成为“五好”社区党组织。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民委员会组织法》,建立健全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小组及社区居民委员会的下属单位在内的社区自治组织体系。按照有关规定,共青团、妇女、民兵、工会等组织健全。

2、社区组织依法组成,其成员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

3、社区居民委员会能自觉接受社区党组织的领导,社区居民委员会依法开展社区居民自治工作。

4、社区民组织有健全的工作制度,并能认真执行各项制度。廉洁奉公,热心为社区民服务。

二、有完善的民主选举程序,社区民主选举制度健全。

1、选举工作制度健全,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体现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

2、社区居民能充分行使法律法规和政策赋予的民主权利,不受非法干涉。

3、选举程序规范、合法、公开,并严格执行,选举秩序良好。

4、选举结果群众满意,真正做到了把那些坚持依法办事、廉洁奉公、公道正派、勤劳实干、热心为社区居民服务的人选进社区组织。

5、对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的罢免,依法定程序和条件实施。

三、有完善的民主议事程序,社区级民主决策制度健全。

1、把坚持党的领导、依法办事、人民当家作主有机统一起来。建立健全社区事务,特别是社区重大事务民主决策制度。决策过程中,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2、社区民会议和社区民代表会议依法组成,制度健全,并能较好地发挥决策作用。

3、社区重大事务经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讨论形成统一意见后,再交由社区居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

4、社区重大事务的范围明确。主要是涉及社区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事项,尤其是与社区民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并能根据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及时加以调整。

5、社区重大事务的决策程序明确。作出的决议、决定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并能严格执行。

四、有完善的社区民自治章程,社区民主管理制度健全。

1、依法制定社区民自治章程和社区居民公约,内容全面、合法,没有与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相抵触,不含有侵犯社区居民合法权利的内容,并能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及时进行修改和调整。

2、严格执行以社区居民自治章程和社区居民公约为基础的各项民主管理制度,民主渠道畅通。

3、社区各级组织之间关系明确,工作协调。社区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自治功能发挥较好。

4、能组织群众参与民主管理公共事务。社区居民委员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社区民会议,并有不少于半数的社区居民参加;每季度至少应当召开一次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并有不少于三分之二的社区居民代表参加。

5、社区居民委员会印章的制发使用和管理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印章保管人的确定,须经社区居民会议或社区居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建立印章使用的审批、登记和备案制度。社区委会换届后能及时办好移交手续。

五、有完善的公开办事程序,社区民主监督制度健全。

1、社区干部的职责、权限、工作程序和行为规范公开化,能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

2、建立健全完善的社区干部管理制度,包括民主评议干部制度、离任审计制度、过失责任追究赔偿制度、干部引咎辞职制度和责令辞职制度。

3、建立健全规范的居务、财务公开制度。凡社区重大事项和与社区居民密切相关的事项,都按时公开。

(1)公开的范围应当包括:社区居民会议或者社区居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事项的实施情况;社区财务收支情况;优抚、救灾救济款物的发放情况;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情况;社区干部工作目标执行情况;以及涉及社区居民利益普遍关心的和群众要求公开的其他事项。

(2)社区事务、财务公开的时间应当固定统一,做到每月定期、及时公开。重大事项随时公开。时限长的事项,可以每完成一个阶段,公布一次。

(3)社区事务、财务公开的形式应当方便社区民实行民主监督,做到场所固定,面向全体社区居民。一般通过社区务、财务公开栏进行公开,必要时可通过社区居民会议进行公开。

4、建立社区民主监督小组。群众满意率达90%以上。没有发生因社区账目不清,社区务、财务不公开而引发的群体性上访案件。

六、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人员、有阵地、有措施。

1、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能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和社区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按照普法规划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实施。

2、成立法制宣传教育领导机构,有专人负责。社区有法制宣讲组,社区民小组有法制宣讲员。

3、法制宣传教育内容全面,能结合社区实际学习宣传与社区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

4、法制宣传教育形式多样,有固定的宣传阵地。

5、法制宣传教育做到与依法治理实践相结合,与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社区民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法律素质不断增强。社区干部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社区法治化管理水平逐步提高。

七、积极开展社区法律服务,社区能够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1、基层组织能正确引导社区法律服务工作的开展,采取有力措施,帮助、指导社区民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社区居民具有依法维权的意识,懂得寻求法律帮助的渠道。

八、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规范化、制度化,社区治安稳定。

1、治保、调解组织体系完善,人员配备到位,工作制度健全,能充分发挥作用。

2、社区居民遵纪守法。连续三年无重大刑事案件,无群体性上访事件,无违反计划生育的行为,无失学儿童以及无其他严重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3、连续三年无因民间纠纷激化转化为刑事案件、无因民间纠纷引起的非正常死亡。民间纠纷调解率和调解成功率不低于本镇的平均水平,做到一般民间纠纷不出社区。

4、安置帮教工作到位,连续三年无归正人员重新犯罪。

5、对本社区的暂住人口管理有效,教育有方,其合法权益得到平等的保护,违法犯罪占暂住人口总数比例低于本镇的平均水平。

九、社区经济发展、社会公益事业不断发展,社区民安居乐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1、干群关系融洽,政令畅通。

2、基础建设得到加强,社区风貌显著改变。

社区民主决策与管理制度 第7篇

筑牢基层和谐发展基础

创新社区民主决策机制

筑牢基层和谐发展基础

x社区位于x区汉口路中段,面积约x平方公里,由x个自然院落组成,共有楼栋x栋、x户、x人,共有党员x人,其中自管党员x人。x年x月以来,x社区以创建“四项机制”示范社区为契机,把基层民主科学决策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全力推进,针对近年来群众反映较为集中的小区整治、低保和廉租申请等热点难点问题,在社区全面推行“一征三议两公开”工作法,切实提升了社区的民主化、法制化管理能力,切实提高了社区党员干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升了辖区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具体做法是:

一、深入学习,掌握方法

社区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对“一征三议两公开”工作法进行专题深入学习,并组织模拟演练,让社区“三委”人员在学习讨论中找不足、理思路、明职责,在演练中掌握“一征三议两公开”工作法的决策程序、操作要领等,切实做好思想上和行动上的双重准备。除此之外,我们还利用会议、党务居务公开栏、社区中的广播等方式,广泛宣传推广“一征三议两公开”工作法的意义和方法步骤,为广大党员群众了解、接受、参与、运用好“一征三议两公开”工作法营造了良好氛围。

二、健全制度,阳光透明

在推行“一征三议两公开”工作法过程中,社区紧密结合辖区实际,以服务群众为中心,健全社区重大事项决策报告制度、“两委”联席会议制度、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居民代表联系户制度、民主监督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凡是重大事项均按照“一征三议两公开”工作法的程序决策实施,并对公开内容的全面性、及时性、真实性监督评议。完善了“社区干部坐班制”“党员责任分区”“社区居民代表意见公开”“党员承诺公开栏”等行之有效的监督制度,利于各支部和党员更好地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机制,充分沟通党员和群众联系渠道,及时了解和公开社区居民的意愿和要求,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积极参与社区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同时宣传、引导执行各项决议。完善党务居务定期公开制度,设立了专门的公开栏,至少每个季度对社区级事务集中公开一次,对于“一征三议两公开”工作法确定的事务随时进行公开,使群众及时了解社区里的大小事务。

三、落实责任,加强督导

一是明确责任。

社区党委书记作为主要负责人,时刻牢记责任担当,对制度落实要亲自抓、具体抓,抓住不放、抓出成效;社区党委副书记作为具体责任人,对决策事项具体抓;居务监督委员会作为监督部门,对实施过程和结果全程跟踪督查,保证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形成“党委书记亲自抓、副书记具体抓、监督委员会审核审查,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加强督导。明确由社区居务监督委员会负责对社区落实“一征三议两公开”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纳入“一征三议两公开”决策范围重要事项办理情况,实行全程跟踪督办;通过微信、电话、面对面等方式,向社区居民代表了解社区党员、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党员进社区的工作情况,督促引导党员积极参与到“一征三议两公开”工作法中,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持每月进行一次督导检查,检查会议记录、照片资料等,并将督导检查结果进行通报。

四、规范程序,探索创新

一是严格规范决策程序。

坚持决策前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决策中让群众参与、决策效果由群众检验,使群众的意愿得到充分体现、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如针对辖区破产单位电焊条厂家属院小区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社区党委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征求居民意见,经过“两委”提议、与业主代表协商、经全体业主投票表决,最终形成了小区环境整治方案,着重解决小区硬化、煤池改造、车位规划、绿化等问题。随后通过党风政风公开栏对实施措施和实施结果予以公示,使得电焊条厂家属院的环境得到彻底解决,小区居民满意度由不到x%提高到x%以上。二是细化简易程序,提高运行效率。对涉及不同问题的类似事件进行集中提议、商议,逐个进行决议,减少召开党员和居民代表会议次数。如每年x月份和x月份是低保和廉租房复核最集中的月份,每次复核都会有一些家庭出现是否符合条件的问题,社区都会统一征求意见,共同进行提议、商议、听证,分别召开居民代表会议进行决议,集中解决了一批问题,提高了效率。

五、突出实效,群众满意

x社区主要是单位型社区,除x家属区外,还有几个破产单位的小区,大部分小区建设年代久,基础设施差,水、电、气、暖以前基本没有配套到位,由于仅x元的垃圾清运费,物业管理基本形同虚设,社会治安问题较为突出,曾被市综治委定为高发案社区。x年底开始,x社区以区委区政府推进旧小区综合整治惠民工程为契机,将一些旧小区纳入政府整治范围,通过整治,现在社区各小区基本实现了物业全覆盖,一些破旧小区面貌焕然一新。在我们将一些旧生活小区纳入综合整治时,大多数的居民都很高兴,但意见却难统一。为把区委区政府拨付的资金用好,把好事办好,让群众满意,在街道党工委的指导下,我们采取“一征三议两公开”工作法进行操作,整治后居民十分满意,目前社区已经完成x个小区的整治。低保和廉租房审核也是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以前,社区干部为减少麻烦,只要居民提供材料,社区干部讨论商议就审定上报了,往往到区有关部门审核时会有一些家庭因各种原因被审掉,群众总是意见不断,到社区又吵又闹,有的甚至为提高标准把老年人留置在社区,社区干部夹在中间,工作实在难做。自从推行“一征三议两公开”工作法后,我们严格按照工作法办事。在每低保审核工作前,我们就针对一些可能存在争议的低保家庭提出议案,社区“两委”班子商议、党员议事会审议、居民代表会决议等环节都严格把关,必要时组织居民代表举行听证,认真审核,最后公示上报,接受群众的监督,不仅真正解决了需要帮助群众的疾苦,而且也赢得了社区居民的信任和支持。今年以来,社区共利用“一征三议两公开”工作法解决便民服务中心改造、小区水网改造、小区暖气安装、节日慰问品发放等问题x件,受到群众好评。

经过近半年多的“一征三议两公开”工作法推广与运用,现在群众对社区事务的关注度高了,同时对社区干部的信任度也明显得到提高。“一征三议两公开”工作法不仅让我们规范了社区事务管理,使社区财务透明化、议事程序规范化、决策依据科学化,使群众能广泛参与、监督到位,不同意见能得到及时反馈和化解,使社区里因社区事务管理不民主而引发的群众矛盾纠纷日趋减,少,而且也树立了社区“两委”班子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学习兄弟社区先进经验,进一步健全配套制度,规范民主程序,准确把握细节,完善监督检查,不断改进和加强社区服务,争取把x社区建成民主和谐示范社区。

“三类”模式“四项法则“五种”真心

营造和谐稳定新社区

x办事处x社区所辖区域位于x沿线,虽地处繁华地带,但辖区老旧小区、破产企业家属院占辖区总院落的x%。老小区,老问题,随着城市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对精神文化需求及社会服务需求越来越高,而居住环境短期无法改变,各种矛盾越发凸显出来,如物业矛盾、邻里纠纷等成了社区调解工作主要的重点。针对社区这一实际情况,近年来,x社区积极探索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新机制、新方法,以基础稳定、建章立制及创新举措为保障,以有效排查预防、减少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为目标,真正筑牢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努力打造“平安、文明、和谐、美丽”社区”。

一、夯实基础保稳定,网格排查打基础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基础是一切工作的支撑,只有打牢基层基础,各项工作才能健康有序开展。x社区为了确保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取得实效,成立了以社区书记为组长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社区网格长、格警、辖区单位的相关负责人以及部分党员、热心群众、五老人员等组成,将排查化解力量全面覆盖到辖区的每一个院落。自x年x月起,x社区以“四位一体,两级网格”为契机,以加强综治工作力量为抓手,进一步规范了社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在辖区x个院落中,建立x个矛盾纠纷排查网格,实行统一排查调解模式,利用各个网格的网格员、院落的信息员,最大限度地保障各类矛盾纠纷早排查、早发现、早处置,把排查出的各类矛盾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做到小矛盾不出院落不出网格,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

二、建章立制抓落实,“三三”模式显成效

没有制度,不成方圆。建章立制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抓好落实是建章立制的保障。除了常态化的制度,如《矛盾纠纷调解制度》、《定期报告制度》、《调解员例会与培训制度》、《领导干部包片包案制度》、《首问责任制度》和《考评奖惩制度》等x余条制度,x社区还把日常的调解小经验、小办法贯穿于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工作全过程,再结合实际,制定出了社区调解“三三制”,即在矛盾纠纷处理过程中,先由网格调解三次,若不能解决,则由社区综治办协调各方力量调解三次,调解不成功,再交由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再进行三次调解。这是真正体现社区工作人员在处理问题时的热心和耐心的工作模式,调解员只要尽心尽力真心实意,就没有解不开的疙瘩。通过这一方法,社区成功化解了x起几乎要诉诸法律的邻里纠纷,把烦琐变成了温暖,把矛盾变成了和谐。和法院相比较,判决是法官依法给矛盾双方划一条杠,而我们调解员则是心装这条杠,把律条变成家常话,达到平息矛盾的目的,也充分调动和发挥了网格、综治办、社区三级调解网络的源头维稳作用,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三、创新举措解矛盾,温情奉献筑和谐

辖区的破产院落、无物业公司管理院落较多,致使矛盾纠纷随时随地有可能发生,且大多数矛盾都是由小纠纷引发,并涉及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各个方面,头绪多、原因复杂,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化解,就有可能向民事案件、治安案件甚至刑事案件转化,有的可能发展成为缠访、闹访或集体访、越级访等大的社会不稳定事件。为此,x社区把着力点放在有效预防、减少和化解各种各类大小矛盾纠纷上,注重调解成效、强化调解创新、提高调解能力。我们总结出了“真诚”调解法,“五步”调解法,“疏心”调解法和“四两拨千斤”调解法。

“真诚”调解法。就是用一颗“诚心”,奉献一颗“爱心”,去感化一些“偏心”,纠正一些“私心”,温暖当事人的“伤心”o第二中医院家属院的一对母女,因为房产的归属问题,多次争吵,矛盾升级,最后甚至出现了肢体上的伤害,心理的伤痛严重的打击了老人,在母亲将女儿告上法庭期间,社区网格长、居委会主任及社区书记二十余次与双方进行了谈心和劝解,本着母女是世界上最亲近的人的话语来化开双方心中的疙瘩,用诚心和爱心感化了当事人,使纠纷远离法庭,母女重归于好。

“五步”调解法。就是真情相待,稳定情绪;加强教育,摆明事理;深入调查,摸清实情;协调各方,凝成合力;依法调解,维护权益。x年x月x日早上x点左右,x西苑小区居民给社区主任打来电话,称院内发生一起意外事故,一居民倒车时将一老人撞倒,社区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在将老人安排到医院后,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了解。因双方各执己见,认为对方的责任更大,无法达成调解。社区调解员则放弃吃饭和休息时间,坚持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德育人的原则,一股作气,最终使这起事故在第二天就得到圆满解决。

“疏心”调解法。就是在调解矛盾纠纷过程中要学会语言变通,不要把不利于调解的话相互传达,不要歪曲当事人意愿,做工作时说一些当事人心里舒服的话,从而减少双方的怨气和怒气,达成调和的目的。x年x月,威远公寓x号楼x单元的下水道堵塞,问题并不复杂,但因为过去在处理此类问题时,邻里关系因恶言相对而导致现在关系的恶化,以至于楼上部分居民不愿意承担相应的费用。网格长得知后,与调解员赶到现场进行调查,实地查看后,发现是因为管道老化而经常造成堵塞,为了解决问题,工作人员以执着的态度,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挨家挨户的拉家常,最终使该问题得到妥善解决,由每家出资对整个楼门的下水管道进行了改造,达到了每一户居民的满意。

“四两拨千斤”调解法。就是在调解同样的矛盾纠纷时,要根据当事人的性格特点、生活背景和社会交际等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方式方法进行调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换一句话说,就是有的人吃软不吃硬,有的人吃硬不吃软,有的人顾其颜面,有的人见风使舵,只要你对症下药,矛盾纠纷就能迎刃而解。

同时,x社区把“精心、细心、诚心、耐心、公心”作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精心安排工作。做到一周一排查、一旬一汇报、一月一通报。二是细心排查矛盾。网格员在日常入户工作时,耳听四路、眼观八方,善于及时发现各类矛盾隐患,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化解。三是诚心调解纠纷。在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中,工作人员设身处地为双方当事人考虑,对他们既讲共性也讲个性,既讲大道理也讲小道理,既讲原则性也讲灵活性,防止简单化、绝对化。四是耐心进行疏导。在调解过程中坚持法理、道理、情理相结合,对合理合法的,全力解决,对法度之外,情理之中的,理顺情绪,尽力解决,对不合情理不合法的,强化法制教育和心理疏导。五是公心解决问题。矛盾纠纷调解人员坚持做到公平公正,使当事人都能心满意足的接受调解结果。从而最大限度地把各类矛盾纠纷调解在一线、化解在社区,结合这些,x社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成功率达x%以上,最大限度地杜绝集体访、反复访和越级访现象。

总之,社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做到人员有保障,制度有落实,措施有创新,才能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从而确保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

提升服务惠民生打造精品树形象

扎实推进基层便民服务制度建设

x路办事处x社区位于x区建设路x号,成立于x年x月,占地面积x万平方米,居民住户x户,人口x人。社区现有工作人员x人,大专以上学历x人。社区先后获得了“国家级科普示范社区”“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单位”“省先进基层党校”“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城布示范社区”“市平安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市十佳志愿服务群体”等荣誉称号。

一、完善设施,强化自治

(一)打造便民服务平台,夯实社区基础建设。

一是本着“方便群众,便捷实用”的原则,打造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设置工作服务区、咨询查阅区、娱乐区等多个功能区。工作服务区设有党建、民政、社保、计生等多个服务窗口,做到有明显的指示标牌,有必要的办公设备,有固定的值班人员,有公开的联系电话,有健全的工作制度,有办事指南和工作流程,有咨询电话,有便民服务卡,为居民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二是为提升服务质量,便民大厅设有党员服务岗。岗位亮明党员身份,面向群众提供困难帮扶、政策宣传、纠纷调解、社区公益等十余项服务。社区党员发挥自身优势,认领服务项目,并签订办事承诺。从服务群众小事入手,让党员在社区建设中充分发挥带头作用。三是社区设有便民工具柜,柜中存放手锯、万能表、钳子、雨伞等十几种工具,方便群众借用,为生活提供便利。

(二)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文化生活。

办事处为给居民群众提供更便利更人性化的场所,经多方努力筹资建立了法律服务室、老年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爱心驿站、残疾人康复中心等多个服务场所,面积达到近x平米,为居民提供了诸多便利条件。如今,在社区你可以看到有借阅书籍的,有书法交流的,有科普小制作的,还有唱歌练舞的,服务场所的打造大大丰富了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赢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居民群众自发成立的老年合唱团、夕阳红舞蹈队、女子手工坊等组织依托社区打造的平台正在蓬勃发展。

二、立足群众,提升服务

(一)打造“爱心驿站”服务品牌,架起爱心传递桥梁。

“爱心驿站”通过“爱心物品互换”“爱心服务与爱心服务互换”“爱心服务与爱心物品互换三种方式传递爱心,探索创新出了开展社区服务事业的新方法、新举措。这些便民事项均围绕着“为社区弱势群体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为目的,结合社区特点与实际,充分调动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不断强化社区工作者服务意识,协调社会各界力量为居民解决实际困难,让居民切身体会到“惑时有人解,难时有人帮”。截止目前,“爱心驿站先后共接受爱心捐助x批次,收储各类总价值x万元的物品x件,组织“爱心物品置换活动”x次,交换物品x件,先后为x余人和x名困难党员发放爱心物品,无偿向x余名居民提供爱心工具,累计组织开展社会公益服务活动x多场次,帮助群众解决困难x多件,参与活动的党员群众达x多人次。

(二)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打造优质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也是我社区的一项品牌工程。近年来,社区弘扬志愿者“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奉献精神,先后组建了“党员家电修理志愿队”“党员义务巡逻志愿队”“党员文体志愿队”“党员文明督导志愿队”“党员矛盾化解志愿队”“学雷锋志愿维修服务队”“白衣天使志愿服务队”“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队”“大学生志愿服务队”等x支、x人的优秀志愿服务队伍。今年以来,先后组织志愿者进行义务劳动x次、开展文艺演出x场、义务治安巡逻x小时,为老弱病残孕等弱势群体解决衣食住行问题x例,服务企业x家次,服务居民x余人次,有效提高了辖区居民的幸福感指数。

(三)坚持三个到位,确保服务群众工作不留死角。

即:思想工作做到位、居民需要想到位、为民服务干到位。我们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居民,参与到社区各项活动中来。利用身边先进典型事迹,教育引导居民。x社区最大的特点是人口多,老人多、孩子多,做为社区居委会,就是要为居民想到位,才能服好务。在日常工作以及入户过程中,社区向x户居民发放了便民服务卡,一张小小卡片,方便居民的同时,也拉近了社区居委会与居民之间的关系。为居民排忧解难,采用多管齐下的方式,除了便民服务卡,还充分发挥社区网上居委会、居民微信群、社区微信平台的作用,为居民提供政策咨询、业务预约、纠纷调解等便民服务。社区的工作,可以说是包罗万象,我们对居民的承诺就是:对居民的承诺要做到位,对居民的服务要干到位。社区专干始终坚持学习制度,认真学习领会相关政策和业务知识,熟练掌握各项业务办理流程,做好为居民服务干到位的前期准备工作。在执行政策中,既不违反原则,又要尽可能多为居民解决困难。

三、完善监督,提供服务新保障

(一)自我督改。

围绕社区服务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采取个人自查、自我批评、邀人督促、短信反馈等方式,比先进,明差距,找不足,提能力,改作风,在自己改中提升服务效能。

(二)群众督诺。

全面公开承诺事项,跟踪检查践诺进度,通过问卷调查、发放征求意见卡、设置意见箱、与群众面对面议诺、集中评诺以及组建居民监督员队伍等形式,坚持督导结合,奖惩并举,创新监督模式,加强督诺力度。

(三)领导督查。

办事处针对社区建立一周一督查、一查一通报、一报一处理的常态化督查机制,采取明察与暗访相结合、定期检查和随时抽查相结合、全面督查和重点抽查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围绕工作秩序、工作态度、工作效能、工作作风等开展督查。

(四)活动督办。

在社区便民服务窗口积极开展“提效增能”活动,遵循特事特办、大事先办、急事立办原则,通过群众大座谈、民情大走访、窗口大排查、服务大评议等方式,查找服务不力行为,提升服务效率,激发服务窗口创先争优内在动力。

社区民主决策与管理制度 第8篇

5月4日青年节, 国家领导人习近平主席访问北大时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谈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 也对深化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现在, 关键是把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全国高等院校要走在教育改革前列, 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学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当好教育改革排头兵”[1]。高校的改革势在必行, 在加快高校改革的体质机制进程中, 要深刻认识高校内各类主体性重要性, 发挥各类主体的积极性。文中在协商民主理论视角下, 分析高校管理决策中的主要问题, 提出对策以期适应高校当前的改革需求, 推进高校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发挥各类主体的参与高校管理决策的积极性、创新性, 鼓励积极参与到高校改革进程中, 为高等教育改革的建设添砖加瓦。

一、协商民主视角下各类主体参与高校管理的问题

在十八上, 首次提出并系统论述了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确认了“协商民主”的概念。“在协商民主的制度下将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 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 广纳群言、广集民智, 增进共识、增强合力。”[2]

1980年约瑟夫·毕赛特的《协商民主:公共政府的多数原则》首次从学术意义上使用了协商民主, 他主张公民参与反对精英主义的宪政。1996年詹姆斯·博曼的《公共协商:多元主义、复杂性与民主》中力图表明, 当其他理论在现代社会的主要挑战面前手足无措的时候, 协商理论可以头头是道地令人信服地阐述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对协商民主论述最深刻的还是哈贝马斯, 1981年、1984年他的《交往行为理论》第一卷与第二卷以及21世纪中国翻译出版的《事实与规范之间》和《包容他者》使协商民主建基在深厚的理论基础之上。提出“协商程序对民主协商结果的认识合理性具有建设性的贡献。为了试图发现最合适的法律、原则和公共政策, 公共协商是必要的。假定缺乏解释这种根据的权威标准, 那么, 公民就无法了解最终形成共识的法律、原则和政策在认识上是否是合法的。”[3]

(一) 高校决策管理参与中各类主体缺乏积极性

2005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中都规定了教师、学生在学校中的管理主体地位, 但就实际情形来看, 对于学校的重大问题决策, 教师、学生参、行政人员、后勤人员等参与程度低, 缺乏积极性。2007年某高校内的进行一项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积极性不高的原因的调查。统计结果表明, 学生们认为“学校不会重视学生的要求与看法”选项排在了第一位, “学校不会重视学生的要求与看法”成为学生最为关注的问题, 说明学生认为学校一向不重视学生的声音, 忽视学生的存在[4]。而大部分的学生表示学校管理者仅把学生作为管理关系中次要、从属、被动的一方对待。学校不平等对待学生, 学生与管理人员之间难免会有矛盾, 导致学校组织的涣散, 学生对学校归属感淡漠。这都说明了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冲突是存在, 学生认为学校不把他们当回事, 也就没有兴趣参加学校管理。

而教师在高校里仅仅被看成是“协管”, 协助学校管理学生、教育学生, 在管理过程中没有重视教师在教学科研工作中的主体地位。从而阻碍教师在高校管理中发挥积极性和自觉性。更不用说后勤人员, 后勤是学校学生教职工在校内进行生活学习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后勤人员由后勤部门直接管理, 相对于校内其他主体更少地参与到高校的管理决策中。人员也大部分是外聘, 流动性大, 但在校内, 学生与后勤之间、教职工与后勤关系也并非融洽, 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学生和宿管、楼管之间, 教职工和后勤管理人员相处问题。

(二) 高校管理决策过程中少辩论、少协商、多妥协、多看齐

米勒认为“当一种民主体制的决策是通过公共讨论———每个参与者能够自由表达, 同样愿意倾听并考虑相反的观点———做出的, 那么, 这种民主体制就是协商的”[3]。由于中国高校管理模式是“金字塔”式的管理模式, 沿袭科层制, 在传统的组织机构中, 组员成员仅与其直接上级发生联系, 其行为完全服从上级的命令。在决策过程中, 对领导层提出的方案, 较多地限制于讨论问题, 沟通多方的想法, 一团和气、人云亦云。当提出有何意见时, 下属向上级看齐, 上级向领导看齐。即使有意见, 也是极少数人提出, 最后的结果就是少数服从多数。这样的决策过程出来的结果大部分都是妥协的结果。少数人的不认可的意见被忽视。没有激烈的辩论、没有辩论迸发出“淬炼”的观点、没有经过“淬炼”的观点的决策往往是脆弱的、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的。

(三) 决策结果缺乏公开、反馈、执行监督

高校管理决策的结果一般都是内部通告, 很少全校通告, 但是决策的本身一定是会波及到全校的方方面面。现在很多高校现在会设立校长接待日、校长在线、监督电话等、但这些措施往往是针对个人, 现实中也只是少数人员去提出问题。校内各类主体的代表机构, 如学生会、团委会、职工代表等在这方面往往是不积极, 因为他们大部分团体都即使上诉、反馈也不及时。从而影响他们的积极性。并且上诉的对象机构大部分都是校内人员, 在表达诉求时往往会考虑人际关系、职位高低等。从而使诉求的内容只达皮毛, 而不能深刻地切入问题。同时决策的执行过程也缺乏监督、谁来监督的权利、监督结果向哪里汇报、谁来处理监督结果, 这些都没有明确的细则。

以上问题归结起来, 是当前高校管理在决策上没有从根本上树立起协商民主的理念, 没有探求协商民主视域下的决策方式。而决策的根本目标在于展示决策的结果科学性和实效性, 从问题的根源出发,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式, 还是要从协商民主的视角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协商民主推进高校管理决策科学性和实效性的途径

协商民主从理论上为各类主体参入高校民主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持, 考虑到高校环境中各种复杂的现状, 如果没有具体规范的制度, 不能在实践中落实协商民主的理念的话, 那么各类主体的参与也仅仅是一种理想。

(一) 鼓励各类主体的参与、普及协商民主理论

在高校管理决策中应鼓励各类主体参与到高校管理中, 只有参与其中, 提高各类主体参与高校管理决策的能力, 普及协商民主理论, 是达成理想协商结果亟待解决的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首先, 为各类主体提供参与高校管理决策的平台, 让其有机会参入到与自身相关, 与学校发展相关的管理决策过程中。其次, 普及协商民主理论。这是最为关键的措施之一, 任何制度的形成都应有其理论依据, 而不是空口白话, 只有在理解了协商民主理论的前提下, 才能发挥协商民主的优势, 提出相应的措施。第一发挥校园文化优势, 在高校内的各类主体有先天的文化环境优势, 应该充分利用学校的丰富的图书馆资源、热烈的学术氛围、密集的网络资源。突出校园各类文化环境的特点, 对其发挥引导和培养的作用。更多的开展相关的活动、演讲、论坛等, 加强各类主体的协商民主意识。比如可以开展相关理论知识讨论, 各班级各学院各管理部门可以开展大学生、教职工、管理人员等协商民主相关的报告会和研讨会等。努力让其明确何为协商民主、协商民主的优势、协商民主的程序、协商民主的目的等。只有做到这些, 才可能让在高校内的各主体在为其提供的平台, 运用所学知识、发挥自身优势、维护主体权益。

(二) 高校管理决策中的引入辩论机制

决策中进行公开的辩论是有必要的, 辩论是我党的在决策中的优良传统和规范。在建国前, 毛主席曾在《为人民服务》说道:“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 所以, 我们如果有缺点, 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 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的对, 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 我们就照你的办。”在改革开放的十几年中, 在地方政府的立法听证、公共设施管理条例、民生等问题上听取公民意见, 采取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的多种形式, 在当前的国内立法、司法、民生等方面辩论机制以已具规模。

现今的高校改革中, 在管理决策中更应积极发挥辩论机制。大学生、教职工等具有知识优势, 同样也更具有接受新知识、新思想、新理论的热情。协商民主的特征之一是协商的过程中进行激烈的辩论, 这种辩论的过程中包括争论、巧辩、情感、陈述甚至是谎言。多方的辩论的是相互、观点是互相倾听的。经过激烈的辩论的目的是为了找到多方观点的共同点。这一点是辩论的目的, 也是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在高校管理决策过程中, 学生、行政人员的辩论相较于教师弱势一些, 但是辩论的机制可以弥补这个弱势, 辩论是给多个团体一定时间的陈述自己的观点, 并可以了解其他主体的观点, 对比自己的观点, 提出反对意见等。这些都可以在辩论中实现。因为“协商会鼓励持有冲突观点的人们去理解别人的观点, 减少道德不一致, 需求共同的基础”[5]。

(三) 公开决策结果、完善反馈程序、完善校内、校外监督机构

各类主体参与高校民主管理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公开参与管理决策会议, 实现参与管理、管理决策更加公开化、民主化、科学化、同时提升高校的公信力。第一, 公开决策结果。校内公开决策的结果途径非常广泛, 公告栏、校园广播、班会、校园论团等等。这些途径渗入全校方方面面, 学生、行政人员、后勤人员、教职工都能对决策结果有知情权, 在了解决策结果的同时也可以起到对决策执行结果的监督。第二, 完善反馈程序。任何决策的实施如同石子投入了校内的“湖泊”中, 必然会引起“涟漪”。在实现过程中应完善反馈程序, 虽然校内对某些情况设立了监督电话、监督办公室。但是这些仅仅是对皮毛问题的简单处理, 没有任何的书面报告、更没有持续的监督问题的行为。高校内决策的实施在各类主体参与其形成结果的前提下, 应对各类主体提供反馈程序, 不管书面的报告、全校通告等。都应让各类主体了解决策实施的过程、实施中遇到何种问题、实施的效果、是否有必要调整措施等。这些都是反馈程序的内容。反馈程序也是对管理层是一种制约和监督。最后, 规范监督机制, 建立校外监督机构。在中国校内还没有一个系统完整的校内监督机制或校外监督机构。目前的一些校内设置的监督电话、投诉电话等虽然在监督执行上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其对内容、适用范围、监督对象的规定并不明确, 很难达到系统化完整的要求, 严重影响了其在实际监督过程中主动性、权威性。因此完善校内监督机构同时, 可以鼓励建立校外的监督的体系。比如校外公共监督、媒体的舆论监督。这种校外的监督可以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校外的学者、专家可以建立一个专门监督机构, 他们有权利参与高校管理决策的过程, 对决策全程进行监督, 并对执行的结果进行回访, 对有问题的地方可以形成书面报告, 递交会议各类主体代表, 并限定在规定时间做出反馈。

高校管理决策关系到全校师生员工的利益, 并可能由此涉及到更多人的利益, 需要创造一种有效形式来回应高校广大师生员工乃至全社会对高校管理决策的需求。对此, 要尽可能鼓励各类主体参与高校管理决策中、保证管理决策的结果的公开性、引入辩论机制、制定出相应的程序规范, 努力实现决策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在此前提下, 保障高校改革进程在新时期的改革需求下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R].北京大学, 2014:5-4.

[2]胡锦涛.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R].2012:11-19.

[3]陈家纲.协商民主[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004:3.

[4]宋丽慧.转型时期高校管理的视界—学生参与[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124.

上一篇:宝宝满月对联下一篇:简短早安心语暖心的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