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地球教案

2024-07-28

大班科学活动地球教案(精选15篇)

大班科学活动地球教案 第1篇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认识、了解地球,知道地球是一个十分巨大的球体,是我们人类和其它动物共同居住生活的地方。

2、教育幼儿爱护地球,保护我们的家园。

3、初步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1、电视机、电脑、2个课件;

2、地球仪一个;

活动过程:

一、请你猜一猜中国人、日本人、美国人、法国人……都住在什么地方。

二、向幼儿介绍地球

1、提问:小朋友,你们认识地球吗?它是什么形状?(幼儿自由回答)

2、出示地球仪,请幼儿观察并讨论地球的形状。

小结:地球是一个非常大的球体,形状像球而略扁,地球仪就是缩小的地球模型。

3、通过看课件,让幼儿了解地球上面有什么?

(1)提问:地球是一个很大的球体,你们知道它上面有什么?(请幼儿凭自己已有的生活知识回答)

大班科学活动:吃奶的和下蛋的

大班科学活动?聪明的黑猫警长

大班科学活动地球教案 第2篇

1发现物体扔到空中会自由下落,初步感受地球吸引力的存在。

2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每人一份操作材料(各种小塑料玩具,糖纸,羽毛,纸偶,球,沙包)。

2老师作挂图两张。

3氢气球,普通气球各一个。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发现物体扔到空中会自由下落。

(1)游戏:幼儿运用操作材料,自由抛耍。老师同幼儿个别交流。

老师问:扔到空中的物体最后会怎么样?(掉下来)。

教师问:你们能让扔到空中的物体不掉下来吗?(鼓励幼儿运用各种方法)。

2初步理解为什么物体扔到空中会自由下落。

打开书第31页,教师讲述科学家牛顿爷爷的故事。

3进一步探索不同的物体或同样的物体其形状不同,下落的情况也不同。

(1)让幼儿自己选择两种物体做实验,发现物体下落的速度有快有慢。

如羽毛和沙包,并让幼儿想一想,为什么?

(2)教师出示两张同样大小的纸片。

教师:请小朋友想一想,老师一松手,这两张纸片谁先落地?谁后落地?(同时落地)。

教师与幼儿共同实验,将其中一张揉成团。(教师:我们现在来看一看,比一比,谁先落地?谁后落地?为什么?)

(3)教师出示两张挂图,并设计空气娃娃进行讲解。

教师:我们周围,有许多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它是什么?(空气)。

活动延伸:

教师出示两个外表接近的气球(一个是氢气球,一个是普通气球)。

1教师演示,并提问:

(1)这里有两个气球,你们想想看,如果教师一松手,这两个气球会怎样?(落下来)。

(2)为什么一个气球落了下来,而另一个气球却上了天呢?

(3)你们想一想,当我们坐着飞机去旅行,飞机会不会掉下来呢?为什么?

大班科学活动地球教案 第3篇

在认知科学活动中孩子们主要通过看、听、想、说等方式建构自己的认识。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运用使孩子们的看、听更加具体形象, 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将宇宙、卫星等宏观问题清晰地呈现在孩子面前, 使他们对这些事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在多媒体的运用上使用了视频播放、聚光灯创设情景、网络连接、放大缩小、拖拽、图片变换等功能。这些功能的使用对幼儿的学习起到了以下作用:

1.创设情景吸引幼儿。利用聚光灯功能使幼儿猜测地点, 幼儿增加了参与兴趣, 教师通过幼儿的猜测了解了幼儿的已有经验。利用透明度调节功能呈现地球内部结构, 进一步使幼儿感受到神奇。

2.幼儿学习形象直观。通过播放视频直观呈现幼儿不了解的地球风景, 丰富了幼儿的认知。

3.随时暂停方便讨论。通过播放视频让幼儿了解破坏地球的行为还有哪些, 随时暂停使师幼互动更及时, 幼儿讨论更有针对性。

大班科学活动《地球妈妈》说课稿 第4篇

新的学期开始了,我班的幼儿忽然对班里墙上的地图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惊奇地发现孩子们长大了,对新事物有了主动探求的欲望。在宇宙这个博大的空间里充满了人类许多不知道的各种奥秘,而地球作为无垠宇宙中银河系的一员,对于孩子们同样是充满强烈的吸引力和神秘感。“爱护地球、保护地球、善待地球”这既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又是我们的重要责任。同时也更应该让幼儿从小做起,因此我和孩子们共同制订了主题活动《地球妈妈》。

二、设计意图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保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通过《地球妈妈》的主题活动,不仅会让幼儿在主动的探索和尝试中领略宇宙和地球带给我们的神奇与奥秘,同时也让幼儿进一步了解了地球同人类之间的关系,既提高了幼儿的环保意识,又规范了幼儿的社会行为。

三、目标分析

1、本活动目标。①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幼儿对宇宙和地球的探究兴趣。②通过了解地球的简单知识,知道地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③增强幼儿的环境保护意识,使其有保护地球的愿望。

2、对目标的分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教育目标是教育活动的指挥棒、中心点,它不仅着重于幼儿的发展,更是教育价值的具体体现。因此,在制订教育目标时我既要围绕总目标,同时又要关注其教育的意义与价值。显性教育在于通过对“地球妈妈生病了”的了解,而教育幼儿要爱护地球、保护地球、善待地球,提高环保意识,同时隐性教育意在培养幼儿对事物探究的能力及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四、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地球仪、图画纸、彩笔等。

五、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师生互动、个体操作、有效提问等。

六、教学重点

通过了解地球妈妈生病的原因,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七、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让幼儿掌握几种简单易见的环保方法。整个活动过程既富有情趣,又环环相扣层次紧紧相连,让幼儿在一个宽松自然的氛围中积极地学习。教学中我也主张让幼儿自己在“寻疑——析疑——解疑”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八、过程分析

1、总述:整个活动过程,时间大约需要25~30分钟。基本流程:观察地球仪——观看多媒体课件《我们的家园——地球》——小组按要求讨论“地球妈妈生病了”的原因——师生互动“如何保护地球?”——争做保护地球的“小卫士”。

2、分述:第一环节为活动的开始部分(大约需要3分钟)用谜语引出地球仪,同时引出我们的学习内容。采用手段:个体操作。地球上有什么?不同的颜色代表什么意义?谁生活在地球上?最后教师提问:地球是怎样形成的?它究竟是什么样子呢?让幼儿带着问题进入下一个环节——观看多媒体课件《我们的地球》。第二环节:观看多媒体课件《我们的地球》,这是活动的基本部分,(大约需要20分钟)。这部分是解决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以及完成教育目标的关键部分,分为三个层次:①简单了解地球的形成、大小、自转及昼夜的产生等。②了解地球妈妈生病的原因(头发剪掉了—树木被砍伐;衣服弄脏了——水和空气被污染了;身体发烧了——臭氧层被破坏;)。③用分组讨论、师生互动、有效提问等进行集体性学习。同时让幼儿理解树木的砍伐、水的污染、空气污染和臭氧层的破坏是地球妈妈生病的原因。

3、让幼儿掌握几种简单易见的保护环境的方法。如:植树造林、废物利用、垃圾分类(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等。这个层面的安排主要是启发幼儿对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回忆、概括、总结,并在幼儿的交流探讨中实施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方式。在此环节中,我使用的教学策略是:①随时关注幼儿探讨的结果,并及时给予支持与帮助。②引导幼儿去搜索记忆中平日的生活景象,规范幼儿的社会行为:哪些是应该提倡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③因势利导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激发幼儿保护地球环境的愿望。同时,在此部分中我认为要体现《纲要》中提出的“教师是幼儿的合作者、支持者、指导者”的理念。为此在幼儿活动的基础上我尽量发挥一个教师在此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第三环节为活动的结束部分(大约需要5分钟),采取分组交流法,让幼儿5人一组,共同参与设计与交流。“假如我是地球小卫士”——让幼儿知道每年的6月5日是地球环境日,大家一起植樹造林,消灭垃圾,变废为宝,保持空气清新和清洁水源,共同建造美好的家园。并且请幼儿为我们的家园设计美好的蓝图,同时让幼儿在探索和尝试的过程中体验着成功的喜悦。这一活动的安排是让幼儿在自己的画笔与想象中,进一步提高环保的意识及对未来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美好的憧憬。

大班科学教案《爱护地球》 第5篇

大班科学教案——爱护我们的地球

执教:黄晓勤

时间:2014年6月4日

一、活动目标

1.知道地球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了解人与环境的依存关系。2.初步了解地球目前所遭受的人为破坏及其严重后果。3.了解垃圾分类的方法。4.进行环保宣传的行动。

二、材料准备

1.《爱护我们的地球》PPT、《水危机》视频。

2.环保宣传签名海报。彩笔若干。

3.供孩子分类的多种“垃圾”。

4.“环保小卫士”的爱心贴纸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欣赏地球美丽的风景。

1、欣赏电动地球仪和地球上美丽风景的图片。

2.看了这些图片你感受到地球上那些地方是很美的?

3.观看课件,了解地球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二)继续观看课件,了解地球正在遭受的种种危害。

1.地球怎么了?(土地、森林、海洋的变化)

2.生病的地球遇到的灾难。3.是什么让地球变成这样的?了解各种污染给地球带来的变化。(光污染、空气污染、土地污染、动物被滥杀、垃圾污染、水污染)

4.观看关于水污染的视频。

5.污染产生产生了地球的“温室效应”。

(三)介绍日常生活回收垃圾的方法; 1.可回收的。2.厨余垃圾的。3.有毒的。4.其他垃圾。

(四)接龙游戏:为地球治病的方法。

四、小结:

大班科学活动地球教案 第6篇

一、猜谜语引出课题 “不用发动日夜转,春夏秋冬按时换,一日行程八万里,满载人类千千万”。

二、地球长什么样 1.观察地球仪。2.观看录像。小结:地球是圆圆的,在不停地转动,自转的同时还绕着太阳转,因为地球很大,所以感觉不到它的转动。四季的交替,昼夜的出现就是转动的结果。

三、地球上住着谁 1.看录像,提问:企鹅、北极熊、熊猫、鲸鱼生长在地球的什么地方?地球上除了动物还生长着什么? 2.让小朋友在地球仪上找出中国和其他所知国家的地理位图置,知道全世界的人都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四、地球妈妈生病了 结合幼儿美术作品讲故事:有的人把地球妈妈的头发剪掉了;有的人把地球妈妈的衣服弄脏了,扯破了;地球妈妈的身体发烧了。让幼儿理解树木的砍伐,水的污染,空气污染和臭氧层的破坏是地球妈妈生病的主要原因。

五、争做地球的小医生 自由讨论:怎样保护地球妈妈? 人们为了保护地球,规定每年的4月22日为地球日,让全世界的人们一起行动来保护我们的地球。【活动延伸】 把地球仪放在科学角,让幼儿在自由活动时观察、互相交流。【活动评析】

一、设计意图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爱护地球也就是爱护我们的家园,但幼儿年龄小,如果只是以说教的形式向幼儿传授相关的知识,可能无法激起幼儿保护地球的情感,本次活动从幼儿生活经验及理解能力出发,运用实物,录像让幼儿从各个角度了解地球。活动以幼儿喜爱的猜谜引出,幼儿在理解谜面的同时对地球的特征有初步的感知。录像中的内容丰富,形象直观,促使幼儿从视觉、听觉等不同角度形象地感知地球知识。同时,也让幼儿深刻地感受到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大班科学活动地球教案 第7篇

在上一个主题网《我的生活》中,孩子们非常喜欢科学活动《灯的秘密》,对于电灯为什么能够亮起来十分感兴趣。在本次活动中,我借用了手电筒这个孩子们常见的生活用品,帮助孩子们通过操作探究和试验论证了解手电筒的结构和安装方法。了解手电筒的简单结构是本次活动的重点,运用集体活动和分散活动相结合的形式,采用情景法、提问法、操作法、探究法进行突破。活动的难点是认识电池的正、负极,通过引导幼儿进行比较观察、科学探究、操作论证等方法,同时配以多媒体课件引导孩子们突破难点。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激发幼儿参加科学实验活动的兴趣。

2、培养幼儿较敏锐的观察力和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3、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手电筒的结构及其安装方法,认识电池的正、负两极。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活动准备:

手电筒人手一个、小筐五个、多媒体课件一个

活动过程:

1、设置情景,提出问题“谁可以给我们带来亮光?”

2、操作探究:“手电筒里都有什么?”

这是活动的重点,引导幼儿在操作中得出结论。

3、设置疑问:“手电筒为什么能够发出亮光来?”

引导幼儿进行充分、积极的讨论。

4、操作验证:

(1)观察电池,认识电池的正、负极。

(2)通过观察,学习两节电池的安装方法。

5、知识扩展:初步了解多种高科技的手电筒和电池。

大班科学活动地球教案 第8篇

一、活动的设计与分析

活动内容:

根据加拿大歌手贾斯汀·比伯的歌曲《Baby》的音乐特点, 创编律动动作。

活动目标:

1. 根据故事情节和音乐旋律的特点 , 尝试用断顿式动作表现机器人的动作特点。

2. 在观察地球人连续式动作的基础上, 用机器人的断顿式动作进行创编表现。

3. 能根据音乐互换朋友 , 体验与不同同伴合作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幼儿了解机器人的动作特点, 知道体育馆、音乐厅等场所的功能。

活动过程:

1.情景故事导入:飞船降落到地球 , 从中走出几个机器人。

2. 幼儿观察机器人的动作特点 , 讨论地球人和机器人的动作差异, 创编机器人刷牙和洗脸的动作, 初步了解机器人的动作是由“程序”控制, 表现为断顿式动作。

3. 幼儿创编机器人动作 ( 先创编地球人的动作, 然后用机器人的动作程序加以表现) 。

(1) 创编机器人钓鱼动作。 (2) 创编机器人划船动作。 (3) 完整表现机器人在公园里的各种动作。

4. 幼儿创编律动游戏 : 机器人在体育馆和音乐厅的活动。

分析:

活动目标突出了对幼儿创造性表现机器人动作的要求, 活动的设计是紧紧围绕这一要求而展开的:1律动音乐《Baby》动感、时尚、节奏鲜明, 能够使幼儿产生身体动作的共鸣。2根据音乐特点和大班幼儿的兴趣, 将律动动作设计为机器人的有力、断顿而又滑稽有趣的动作, 不仅与音乐相得益彰, 更是激发了幼儿浓厚的创造兴趣。3在活动过程设计上, 教师为幼儿提供了较为充分的探究性创编动作的机会和情境, 设计了公园、体育馆、音乐厅三个具体的活动场景。4调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 如刷牙、洗脸、公园中的活动等, 为幼儿的自主创编提供支持与帮助。

二、探究性创编的过程和分析

探究性创编活动1: 创编机器人“刷牙、洗脸”动作, 提炼机器人动作的“程序”特点。

师:和我们地球人刷牙 (洗脸) 相比, 机器人刷牙 (洗脸) 动作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幼儿自主比较机器人与地球人动作之间的区别, 尝试表现机器人的动作。

师 : (提炼并示 范机器人 刷牙动作 ) 刷—刷—刷—刷—咔 (幼儿学习) 。

幼儿由机器人刷牙动作特点迁移得出机器人的洗脸动作:洗—洗—洗—洗—咔。

师:原来机器人所有的动作都是由一种“程序”控制的, 这些机器人动作的程序是“短———短———短———短———长”。

分析:

这个教学环节要求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创编出符合音乐要求的律动动作:机器人的动作, 这就要求幼儿创编的表演动作要具备两个特征:1.机器人的有力、断顿的动作特点;2.体现机器人的动作“程序” (即符合要求的动作模式) 。教师引导幼儿从熟悉的刷牙动作来迁移模仿, 尝试做机器人刷牙的动作, 教师根据多位幼儿的动作提炼出机器人的动作特点是断顿、有力, 用幼儿的话就是“一下一下”, 为了帮助幼儿学习和掌握机器人动作的特点, 教师游戏化地将机器人动作特点命名为“程序”, 而程序规 定了机器 人的动作 必须是“短———短———短———短———长”。

探究性创编活动2: 创编机器人在公园活动的动作。

片段1:创编机器人的钓鱼动作。

师:飞船降落在公园, 看到一个地球人正坐在船上钓鱼呢。地球人是怎么钓鱼的?

幼儿自由创编地球人钓鱼的动作。

师:那机器人会怎么钓鱼呢? 机器人钓鱼动作的程序是什么?

分析:

这是幼儿第一次的动作创编, 创编的难度较低, 重在让幼儿体验。创设公园场景, 并指定“钓鱼”的动作, 使幼儿无需自己想出动作场景和动作内容, 只需应用机器人的动作“程序”加以表现即可。

片段2:一部分幼儿扮演地球人“钓鱼”, 其他幼儿扮演机器人钓鱼。

师:地球人钓鱼的时候, 机器人在干吗? 机器人钓鱼的时候, 地球人干吗?

幼儿自由组合, 分别扮演角色, 合作表现地球人和机器人钓鱼或观看对方钓鱼的情景。

分析:

在这个环节中, 幼儿的动作表现有角色的分工, 教师要帮助幼儿明确不同角色的动作特点, 即地球人的动作是连续式的, 而机器人的动作是断顿式的。幼儿按照自己所扮演角色的动作特点做出相关的动作。除此之外, 教师还需引导幼儿知道两个角色采用轮流的方式进行表演:地球人做钓鱼动作时, 机器人做观看者的动作, 反之亦然。对“机器人看一看”的动作, 教师没有专门引导幼儿讨论, 而是重点表扬了能用断顿的动作特点表现机器人“看一看”动作的幼儿, 启发幼儿向同伴学习, 进一步激发幼儿自主创编的意识和行为。

片段3:自主创编“划船”动作。

师:地球人钓完鱼后就去划船了, 地球人是怎么划船的?

幼儿自由表现地球人的划船动作。

师:机器人看见地球人在划船觉得很有趣, 也想划船。我们试试用机器人的动作程序做出机器人的划船动作。

幼儿尝试创编机器人划船的动作。

师:现在, 有一个地球人要教我们机器人先钓鱼再划船两个本领。谁想扮演这个地球人?他要告诉我们应该先干什么, 接着干什么, 我们机器人要用自己的动作程序学习地球人的动作。

分析:

在这个环节中, 教师考虑到幼儿掌握机器人的动作程序是创编新动作的基础, 通过引导幼儿反复比较地球人和机器人的动作差异, 进一步帮助幼儿掌握机器人的动作程序, 进而自主创编出新的动作: 划船动作。

探究性创编活动3: 创编机器人在体育馆进行两个体育活动的动作。

师:机器人在公园玩够了, 准备换个地方看一看。飞船起飞了……飞船降落了。这是哪里?原来是一个体育馆的外面, 透过玻璃窗看一看体育馆里有哪些运动项目呀?

幼儿自由回答自己所知道的运动项目。

师:机器人要学习地球人的两项运动, 请你们帮他们选两个运动项目。

幼儿通过商议, 选出羽毛球和篮球。

师: 谁愿意做地球人教我们机器人这两个运动项目?

一幼儿做出打羽毛球, 运球和投球的动作, 其他幼儿将这些动作用机器人的动作程序创编出机器人的相应动作。

分析:

在此环节, 教师给予幼儿创编的空间放大了, 让幼儿积极调动已有经验, 说出体育馆中的不同运动项目, 并能用机器人的动作特点加以表现。

探究性创编活动4: 自主创编机器人在音乐厅的舞蹈动作。

师:机器人离开体育馆后来到了音乐厅, 音乐厅中有许多小朋友在跳舞, 机器人就跟在后面学习。谁愿意表演跳舞的小朋友? 谁愿意表演学习跳舞的机器人?

幼儿自愿选择后分为小朋友组和机器人组。

师:小朋友们可以自由跳舞, 机器人学习跳小朋友们的舞蹈。机器人们记住了:一定要把小朋友的舞蹈用机器人的程序跳出来噢。

地球人自由地做出各种舞蹈动作, 机器人根据地球人的舞蹈动作创编并表现出机器人的舞蹈动作。

分析:

教师在以上活动中设置了体育馆, 音乐厅两个场景。具体场景的设置是给了幼儿一个想象的范围, 并隐形地向幼儿提示了动作的创编线索, 使得幼儿的创编具有可操作性。在这一环节中, 机器人的“程序”是创编活动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 也正是通过活动中教师的反复提示, 引导幼儿在观察、模仿地球人动作的基础上, 根据机器人动作的程序, 想象并创编出较为丰富的机器人动作, 如钓鱼、划船、运动和舞蹈等等。

二、活动的效果及感悟

这个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幼儿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并且创编出了符合机器人动作特点的丰富多样的动作。反思活动的全过程, 不难发现教师在幼儿探究性创编活动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支持。

探究性创编活动对幼儿的经验和能力要求较高, 需要教师充分地支持, 这样才能帮助幼儿在音乐的行进中进行合理的想象和创造, 享受音乐活动本身的愉悦以及和同伴互动的快乐。活动中, 教师对幼儿的支持首先是引导幼儿提炼出机器人动作的“程序”, 帮助幼儿认识和掌握所要创编动作的特点。在创编过程中, 幼儿总是先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创编并表现地球人的某种动作, 然后再用机器人的动作程序表现出这一动作, 即是机器人的动作了。其次, 教师为幼儿创设了具体的动作场景, 如湖边、公园、体育馆和音乐厅等, 利用幼儿的生活经验减轻幼儿创编的难度。最后, 教师在活动中, 反复向幼儿提示机器人的动作“程序”, 以帮助幼儿逐步内化和固化机器人动作的特点和节奏型。

2.助幼儿理清创编的思路。

大班科学活动地球教案 第9篇

2011年8月12日,由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与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共同组织的西藏珠峰科学考察活动圆满成功。此活动也是俱乐部历时五年,先后组织的南极、北极、地球第三极珠穆朗玛峰系列野外科学考察活动的完美成功。

活动于2007年第一次考察北极斯瓦尔巴德地区。2009年第二次考察北极格陵兰岛西部,2010第三次、2011年第四次、第五次对北极格陵兰岛东部、斯瓦尔巴德群岛以及冰岛进行了考察。2011年初登上南极大陆。2011年夏到达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大本营。北京中学生的足迹留在了北纬81度45分、南纬66度55分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5600米处。

这项“探秘地球三极”科学考察活动是俱乐部科研实践活动——野外科学考察活动的精彩一笔,具有科学普及及科学考察的双重意义。对参加活动的俱乐部会员来说,是一生难得的经历。 □文/记者姚世春

院士候选人被质疑学术造假

一只人耳老鼠,竟然把今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有效候选人——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国内组织工程领域“头号人物”曹谊林推上了“学术造假”的风口浪尖。据了解,“人耳”其实是用牛软骨细胞培植的软骨。先制定设计图,再用一种高分子化学材料聚羟基乙酸做成模型支架,将牛软骨细胞“种”在支架上,繁殖生长出建造人耳所需的细胞外基质后,再植入老鼠体内。等完全降解材料制成的支架消失后,软骨组织与老鼠皮肤长在一起,就成了外观酷似真耳的“人耳”。这项研究很轰动,为曹谊林获得了一连串的荣誉,也得到了很多科研费用 。

质疑者称,曹谊林赖以成名的“人耳鼠”是维持了十余年的谎言,他因此获得众多荣誉和资金支持,之后却停滞不前,让巨额投入打了水漂——“一只假耳朵,骗取三个亿”。曹谊林的导师以及弟子都公开驳斥了这个消息。

民间科技爱好者望与“官科”良性竞争

由北京创造学会、北京相对论研究联谊会、天地生人讲座等单位、机构联合主办,北京创造学会承办的“第四届全国民间科技创新发展研讨会”于2011年8月20日至23日在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召开。本次会议以创造创新与社会发展及民间科技成果交流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各个研究领域的数十位民间科技爱好者参加。

会议组织者之一孙惠军教授向记者介绍,民间科技简称“民科”,又叫体制外科研,与“官科”相对。谈到“民科”的现状,孙教授十分担忧,他说国外很多国家都有发明家协会,但是我国的民间科技发展却面临着学阀压制、被称作“伪科学”、没有资金、研究条件不够、立项没人立、官方不承认等等很多问题,发展得十分艰难。尽管有一些人是因为想出名从事了民间科技研究,但是更多的民间科技研究者还是因为责任感和对科技的兴趣一直在坚持。他希望能模糊“民科”与“官科”的界限,两方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甚至是良性竞争,就像老教育家敢峰在会上所作的报告中说的那样,“科学殿堂里的科研和民间科研应是当代科技研究发展中的两个轮子”,共同为科技发展做贡献。

文/王昊

中国发现最古老的有胎盘类哺乳动物化石

大千世界,各类物种难以计数。而对于像包括人类和其他如老虎、狮子、大象、猪、牛、羊等等在内的、用胎盘繁育后代的哺乳动物,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祖先是谁呢?

2009年,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季强、袁崇喜两位博士和美国匹兹堡卡内基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罗哲西博士,还有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孟庆金博士一起组成的研究小组,在中国辽宁建昌县玲珑塔地区距今1.6亿年的髫髻山组发现了这件哺乳动物化石,并将之命名为中华侏罗兽(新属、新种),含有“来自中国的侏罗纪母亲”的意思,代表目前已知的世界最古老的真兽类(有胎盘类)哺乳动物化石。8月25日,这一研究成果被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

分析表明,中华侏罗兽是当今所有的有胎盘类哺乳动物的曾姑奶或曾祖母。据季强博士介绍,这件化石保存了长约2.2厘米的不甚完整的头骨、部分头后骨架以及残留的软体组织印痕,如毛发等。“其牙齿特征表明,它是一种食虫类的哺乳动物。更为重要的是,化石还保存有完整的前肢和手部骨骼,表明其具有攀爬能力,能够在树上生活,这使它在恐龙和其他脊椎动物统治的侏罗纪环境中得以生存下来。”季强说。 □文/记者 罗中云

5天不上链,国产腕表也能实现超长动力储备

喜欢佩戴机械表的人们往往最担心的是腕表偷停和发条动力储备不足。从手动上链到自动上链,是腕表的一次革新,而能够突破72小时动力储备则是考验制表师设计和灵感的关键。北京手表厂许耀南和石文礼两位独立制表师联袂设计的新品“儒迦”则实现了超过5天不用上链的动力储备。

“儒迦”的B24机芯有两个串联的发条盒,有两套相互独立的擒纵机构和摆轮游丝系统,是世上罕有的双盒双擒手上链机芯。两个发条盒共储存了17.5圈发条,可以为机芯提供不少于100小时的动力。机芯主传动轮系在秒轮组件实现动力的差动分配,发条盒的动力被均匀地传递给两套擒纵调速机构,同时将轮系按照两套擒纵调速机构的平均速度释放出来,带动指针系统工作,指示时间。实现力矩和速度分配的行星式差动轮组件由21个零件组装在一起,在6处支撑轴添加了6粒表钻,为配重需要行星轮夹板采用了钛合金材料。

B24机芯的夹板版路也很漂亮,通过硕大的透底玻璃可以看到一块左右对称的伞状上夹板,夹板上4个黄金套筒固定着红色的表钻。两套摆轮游丝系统均布在一隅,舞动着的摆轮上的微调螺丝时隐时现。游丝外端直接固定在外桩上,彰显出无卡度游丝的低调、奢华。

大班科学活动地球教案 第10篇

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马上要上小学了,为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做准备。

活动目标

1、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更好的认识时钟。

2、学习认识整点和半点。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5、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教学重点、难点

能正确的认识时间,并区分整点和半点。

活动准备

时钟模型一个。

活动过程

一、理解什么是时钟?

1、开始时老师先唱一首时钟歌,听一听时钟有什么用途?滴答滴答当当当,滴答滴答当当当,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出示时钟模型,看,我们认识它吗?

提问:我们为什么要认识时钟?

二、 认识时钟

1、 认识钟面,看时钟上面有什么?

有1—12个数字,两颗针,长针和短针;长针是分针,短针是时针,这两颗针都是顺时针走。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个数字。

2、 认识整点,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整。(指着1点、9点、12点的钟面提问是几点?并让幼儿试着拨几点的针。

3、 认识半点,分针指向6,时针刚过几就是几点半。(指着1点半、9点半、12点半的钟面提问是几点?并让幼儿试着拨几点半的针。

4,幼儿都到钟面上进行练习,试着拨针认时间。

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地球教案 第11篇

活动目标

1、萌发爱护环境、保护地球妈妈的情感。

2、了解关于地球的简单知识,知道地球是人类的家园。

活动重点

了解有关地球的简单知识,萌发护环境、保护地球妈妈的情感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搜集有关地球的资料

物质准备:地球仪,录像带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出课题

“不用发动日夜转,春夏秋冬按时换,一日行程八万里,满载人类千千万”。

二、地球长什么样

1.观察地球仪。

2.观看录像。

小结:地球是圆圆的,在不停地转动,自转的同时还绕着太阳转,因为地球很大,所以感觉不到它的转动。四季的交替,昼夜的出现就是转动的结果。

三、地球上住着谁

1.看录像,提问:企鹅、北极熊、熊猫、鲸鱼生长在地球的什么地方?地球上除了动物还生长着什么?

2.让小朋友在地球仪上找出中国和其他所知国家的地理位图置,知道全世界的人都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四、地球妈妈生病了

结合幼儿美术作品讲故事:有的人把地球妈妈的头发剪掉了;有的人把地球妈妈的衣服弄脏了,扯破了;地球妈妈的身体发烧了。.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让幼儿理解树木的砍伐,水的污染,空气污染和臭氧层的破坏是地球妈妈生病的主要原因。

五、争做地球的小医生

自由讨论:怎样保护地球妈妈? 人们为了保护地球,规定每年的4月22日为地球日,让全世界的人们一起行动来保护我们的地球。

活动延伸

把地球仪放在科学角,让幼儿在自由活动时观察、互相交流。

教学反思

一、设计意图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爱护地球也就是爱护我们的家园,但幼儿年龄小,如果只是以说教的形式向幼儿传授相关的知识,可能无法激起幼儿保护地球的情感,本次活动从幼儿生活经验及理解能力出发,运用实物,录像让幼儿从各个角度了解地球。活动以幼儿喜爱的猜谜引出,幼儿在理解谜面的同时对地球的特征有初步的感知。录像中的内容丰富,形象直观,促使幼儿从视觉、听觉等不同角度形象地感知地球知识。同时,也让幼儿深刻地感受到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二、效果分析

本次活动的几个环节设计合理,问题的设计由浅入深,尤其是最后环节的设计更为巧妙,以地球妈妈为什么病了展开,让幼儿自主地思考、讨论,搜寻答案。在这一环节中幼儿合作意识会有很好的体现,整个活动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幼儿参与积极性高,整个环节由易到难,层层深入,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大班科学活动地球教案 第12篇

活动目标:

1、了解有关地球的简单知识,萌发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情感。

2、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爱护地球也就是爱护我们的家园。

3、初步认识地球,简单了解其外形特征和运转知识,激发幼儿爱科学的情感。

4、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搜集有关地球的资料。

2、物质准备:地球仪,录像带。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出课题。

“不用发动日夜转,春夏秋冬按时换,一日行程八万里,满载人类千千万”。

二、地球长什么样。

1、观察地球仪。

2、观看录像。

小结:地球是圆圆的,在不停地转动,自转的同时还绕着太阳转,因为地球很大,所以感觉不到它的转动。四季的交替,昼夜的出现就是转动的结果。

三、地球上住着谁。

1、看录像,提问:企鹅、北极熊、熊猫、鲸鱼生长在地球的什么地方?地球上除了动物还生长着什么?

2、让小朋友在地球仪上找出中国和其他所知国家的地理位图置,知道全世界的人都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3、地球这么大,我们怎样才能清楚的看到地球呢?人们根据地球的样子做了个模型。叫地球仪。(出示地球仪)请幼儿在地球仪上找出我们的祖国---中国。

你还知道哪些国家的名字呢?

4、地球上都有什么呢?(人、动物、植物)

四、保护和爱护环境。

1、课件展示:美丽的风光图片。让幼儿了解地球地球上美丽的大自然,激发幼儿热爱地球的情感。

2、“地球妈妈生病了”课件展示:污染环境的种种原因与现象,让幼儿了解人们乱倒垃圾,大量砍伐树木,工厂排出的废气、废水、废渣等破坏和污染了环境。

3、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

五、地球妈妈生病了。

结合幼儿美术作品讲故事:有的人把地球妈妈的头发剪掉了;有的人把地球妈妈的衣服弄脏了,扯破了;地球妈妈的身体发烧了。

让幼儿理解树木的砍伐,水的污染,空气污染和臭氧层的破坏是地球妈妈生病的主要原因。

六、争做地球的小医生。

自由讨论:怎样保护地球?

人们为了保护地球,规定每年的4月22日为地球日,让全世界的人们一起行动来保护我们的地球。

七、活动延伸。

把地球仪放在科学角,让幼儿在自由活动时观察、互相交流。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设计是在师傅的`指导下完成的,也可以说我自己对这个教案也很熟悉,因为在师傅讲解的时候,我用心思考了每个环节的可行性(针对我自己)以及其中运用到的引导语,在我看来,这个活动应该是可以开展得比较顺利的。但是在开展过程中还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问题。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对孩子的反馈没有进行适宜地引导;第二,自身存在紧张感,导致在歌曲清唱时忘了一句歌词;第三,准备还不是真正地做到拿得出来,放得进去。其实,在这些问题中,主要还是第一点:对孩子的反馈没有进行适宜地引导。如,在引导孩子们说说这个音乐听起来怎么样?(是让人昏昏欲睡的温柔呢,还是感觉很神气,还是很忧伤,还是开心?)结果部分孩子都说想睡觉。这时我就无法对应出适宜的应答了。之后,在请教了师傅之后,我了解到,当时我可以再唱出“摇篮曲”,引导幼儿进行两者对比,再得出结论,这样可以很顺畅地将环节过度下来。

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影子 第13篇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以下简称《指南》) 告诉我们, 幼儿科学学习的方式是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 因此, 让幼儿了解光与影“近大远小”关系最好的方法, 就是让幼儿找一找、试一试。在反复操作、验证的基础上, 感知不同角度、不同距离光照后影子的变化, 继而获得光和影关系的直接经验。

活动目标

1. 在找一找、变一变、 试一试中 , 感知光与影“近大远小”的关系。

2.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光影的造型, 体验趣味光影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小手电6支, 动物剪纸6种, 光影照片, 光影造型图片, 光影造型视频。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了解幼儿对光影现象的经验

师:你们见过影子吗? 在哪里见过影子?你们见过什么样的影子?

教师梳理小结:光和影是一对好朋友, 有光的地方经常能看到各种各样奇妙的影子。

二、感知影子的变化, 获得光和影的感性经验

1.出示一组光影照片。师:这组影子有什么不同? 你觉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2.师 :刚才大家说了很多原因 ,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影子产生了不同呢? 要怎样才能知道?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 你们来试一试就可以知道真正的原因了。一会儿两个小朋友合作, 一个拿小动物, 一个拿小手电, 两人一起来试一试怎么让小动物的影子变大和变小, 你们要记住结果, 等我请你们回来的时候把结果告诉我。

3.幼儿合作探索, 试一试、玩一玩 , 什么时候影子大 (模糊) , 什么时候影子小 (清晰) 。

4.交流探索结果。师:找到小动物影子变大变小的原因了吗? 你是怎么做的? (根据提出的问题, 请幼儿演示实验方法)

小结: 小朋友都发现了影子变大变小的秘密, 光离小动物越近, 影子就越大;光离小动物越远, 影子就越小。

三、体验光影造型游戏, 进一步感知光和影的关系

1.欣赏光影艺术《奥斯卡艺术造型》。师:看了这段会变的、有趣的影子, 小朋友肯定有很多话想说吧! 你知道这些影子是怎么来的吗?

师:这些有趣的影子都是许多人一起合作变出来的! 今天范老师也给小朋友准备了有光的地方, 你们想不想也来变一变呢?

2. 出示光影造型图片 , 让幼儿根据图片上影子的造型来变一变。

个人表演:请小朋友积极动脑, 怎么改变自己的影子, 让影子变得大些、小些、瘦些、宽些。

小组合作:变出千手观音、桥等。

全体表演:变大树。

3.总结 :刚才表演的时候光没动 , 只是小朋友在动, 就变出这么多的大影子和小影子。如果光不停地动, 小朋友也在动, 那么会变出哪些有趣的影子呢? 以后有机会我们再来试一试。

活动感悟

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影子”经历了一次难忘的磨课研修过程, 使我在活动设计能力和现场教学机智等方面都获得了很大的进步。

第一阶段:解读教材, 重视环节。我在确定课题后, 开始对照《指南》要求设计教学环节,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物体成影的条件。同时, 在每个环节中设疑, 让孩子们不断地猜测, 结合生活经验的积累反复操作、验证、自由探索。之后, 我通过介绍、演示等方式帮助幼儿整理获取的有关光与影近大远小的关系, 最后总结的时候再次设疑, 激发幼儿再探索的愿望。

第二阶段:重构环节 , 微调教具。经过第一阶段对教材的解读和有效备课后, 我整理总结出比较完整的第一份教案, 为了了解该教案设计中的不足和教学的具体情况, 我进行了几次试教研课, 发现了教具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之前为幼儿表演准备的白色幕布太短, 影响影子的成形, 我对教具进行了微调, 把幕布加宽加长。同时为幼儿提供了小手电和剪纸动物, 让他们两两合作探索。

大班科学活动:茶叶 第14篇

1.观察、比较知道生活中常见的茶叶的外形特征,感知茶叶泡水后的细微变化。

2.了解茶叶制作过程和起源。

3.体验品茶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茶叶(白茶、铁观音、龙井、碧螺春、银针、茉莉龙球、苦丁茶、普洱茶),每组一份。

2.茶叶制作过程的录像。

3.记录纸人手一张、大记录表。

4.茶具一套,小茶杯每人一套。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对茶的兴趣

1.聊茶。

师:上星期老师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小朋友回家品尝爸爸或者是爷爷泡的茶,并了解茶的名称和茶的有关知识,有谁能把自己了解到的有关茶的知识,与小朋友一起分享。

请幼儿讲述,鼓励幼儿讲述越多越好,每位幼儿讲述完,教师记录在记录表上。

2.引导幼儿观察在桌面上的各种茶叶。

通过看看、闻闻、摸摸、说说、感知茶叶的形状。

师:有的小朋友为了和大家分享茶叶的知识,还特意从家里带来了许多茶叶,就放在边上的桌子上,请小朋友去看一看茶叶的形状、颜色,用鼻子去闻一闻味道,并完成一张记录表。

(1)边观察边与同伴交流并完成记录表。

(2)请个别幼儿交流,教师作记录。

(3)小结:

教师:茶叶的形状都不相同,颜色也不太一样,有深有浅,但是闻上去的味道都是非常清香的。

(二)幼儿观察用开水泡后的茶叶的变化,谈谈茶叶的作用

1.引导幼儿观察茶叶在杯中的变化。

师:茶叶到了水中,经过开水泡后,会发生什么变化,水的颜色有什么变化,我们一起来看看。

2.小结:我们看到的是茶叶经过开水泡后,又慢慢变回刚采下来的样子,茶水的颜色慢慢变红,茶水的颜色慢慢变绿,闻一闻真香呀。

(三)品茶

师:这么香的茶想不想品尝一下。

(四)了解茶叶的制作过程

师:这么香的茶是怎么制成的呢,我们张家港有一座美丽的山叫凤凰山,凤凰山上种植了许多的茶叶,前几天老师到凤凰山玩,特意去询问了当地的茶农有关茶叶的知识,拍下了一段录像,请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五)了解茶叶的起源

师:人们是怎么知道茶叶可以用来泡水喝的呢?

在古代的时候,有个叫陆羽的人,有一次到山上去采药,觉得口渴了,附近又没有什么水。突然发现附近有一棵树,有很多鸟儿都在吃树上的树叶,他也摘了一片放在嘴里,顿时感觉不口渴了,而且精神也变得非常好。于是就把这种树叶叫做茶叶,用这种茶叶泡水喝,效果会比吃茶叶更好。茶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饮料,是我们中国人最早发明。

师: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春天是采茶最忙的季节,我们一起去帮茶农采茶吧。

活动延伸:

继续探究“茶”知识。

游戏活动:茶馆。

活动反思:

活动一开始,为了激发幼儿对茶的兴趣,进行了聊茶这一环节。后来通过看、闻、品,让孩子对三种茶有了初步的认识:看——看茶叶在未泡水和泡了水以后状态、色泽的变化;闻——茶叶的香味;品——感受几种茶叶的口味,全面地让孩子感知了解。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浓厚,也调动了孩子的基础经验,看到过爸爸、妈妈喝茶,和今天的学习联系后也有一些自己对茶的认识。这里将茶道的展示添加并放在延伸环节是让孩子将对茶的认识的延续,激起他们新的学习欲望。

大班科学活动地球教案 第15篇

一、活动目标

1、能完整地讲述故事中几种动物清洁地球的本领。

2、知道动物可以保护环境。

二、活动准备

1、故事磁带。

2、给地球仪贴上棉絮作白眉毛,白胡子,打扮地球公公的模样。

3、海鸥,鲫鱼,乌鸦,蚯蚓的图片各一张。

三、活动过程

1、出示地球仪,让幼儿观察。

师:小朋友,今天这里来了一位客人想知道吗?

2、地球公公到我们这里有一个重要任务,他要招聘清洁工。出示海鸥,鲫鱼,乌鸦,蚯蚓的图片。通知刚一出你们瞧有这么多的动物来报名,可给地球公公出了难题,该招聘谁哪?地球公公听说小朋友最聪明想让你们帮他解决难题你们能做到吗?

3、小朋友帮地球公公分析一下,报名的动物有什么本领怎样清洁地球?幼儿讨论。

4、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幼儿倾听。

5、让幼儿说说故事中动物的本领。

6、比较故事中动物的本领与自己想的有什么不同?

7、师幼共同交流动物是怎样清洁地球的?

8、幼儿倾听配乐故事,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四、故事表演

师:“小朋友”地球公公成功的招聘了清洁工,但是还有许多会清洁地球的动物没有得到通知,他们也在每天为我们作好事,想想还有谁,赶快向地球公公推荐一下。

1、幼儿说出自己知道的动物,是怎样做的?

2、你喜欢这些动物吗?为什么?

五、教师总结讲述动物的清洁本领,教育幼儿爱护小动物。

大班环保教学活动:废旧报纸变变变

一、活动目标

1、使幼儿能合理利用废旧报纸做各种东西。

2、教幼儿学会废旧物利用,充分发挥想像力,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

3、培养幼儿的相互合作、协调的能力,并学会展示自己的作品。

4、初步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二、活动准备

1、足够数量的上报纸。

2、各色颜料、画纸、剪刀、抹布、胶水、画好轮廓的图案。

3、课前玩过使用报纸作玩具的体育游戏。

三、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提问:“我们用上报纸玩过哪些游戏,是怎样玩的?”

教师总结:“我们可以将报纸贴在胸前,玩跑报纸的游戏;把报纸剪两个洞,将脚放到洞内,玩走大鞋游戏;两人将报纸平放高出地面一点,玩钻电网的游戏;还可以把报纸卷成纸棒当孙悟空的金箍棒;将纸棒摆成小河,玩过小河等游戏。”

2、教师简单介绍一些报纸手工的制作方法。

师:“旧报纸可以用来玩游戏,锻炼身体。我们还可以用上报纸做什么呢?”教师可以用语言提示幼儿要和别人想得不一样,幼儿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

(1)可以将报纸当成一块布,自己做服装设计师,设计制作成一件美丽的花衣服。(2)用报纸折出一顶漂亮的帽子。

(3)将报纸捏成纸团,蘸上颜料进行拓错印花布。(4)用报纸卷成小纸棒,再将纸棒组合粘成物体造型。(5)将报纸剪成各种瞿秋白品形状,粘贴成一幅画。(6)还可以有报纸来折纸。

3、交待要求: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今天请小朋友按组来制作,每组做一样,先商量好要做什么,然后再到老师这儿来选材料,大家分好工,看哪组小朋友动脑筋做的东西最有趣。”

幼儿自由组织,教师了解每组幼儿的构思,并帮助有困难的小组,确定要做的东西。帮助幼儿分工,解决幼儿制作过程中的技术问题:服装设计时,报纸不够大可以将2—3张报纸用胶水粘贴起来做。做帽子时可以采用折的方法,也可以采用剪贴方法。印花布的可以选各种颜色来印。

4、评价作品,结束活动。

(1)听音乐,请各组幼儿将自己的作品以不同的形式展示给同伴欣赏,可以开展服装表演、帽子展览、布艺欣赏等形式。

(2)教师鼓励全体幼儿的创新合作精神,表扬合作好的小组,将自己的作品放到班级的表演角和手工角。

大班环保教学活动:散文诗——树真好

一、活动目标

1.知道树对人和动物有很多好处,知道要保护树,树立环保意识。2.理解散文诗内容,感受散文诗的语言美,意境美。

3.幼儿大胆想象,尝试仿编诗中的句子,并乐意参加角色表演。

二、活动准备

树桩及大树的背景图,头饰,图片。

三、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树的角色导入。

师:大家好,我是树妈妈,很高兴来到这里,孩子们,你们喜欢我吗?我也很爱你们。可是前不久,发生了一件令我很伤心的事情,你们想不想知道啊?

1、出示树桩及流泪的小鸟背景图。

提问:谁能告诉我,我的朋友怎么了?小鸟为什么流眼泪?

师小结:原来小鸟流泪是因为大树被砍掉了,它们无法在上面筑巢,没有家了,那我们要赶快行动起来,一起保护大自然,孩子们,我们可以怎么帮助它呢?

2、出示大树的背景图。

师:树桩经过人们的共同培育,慢慢的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有一位小作家也非常喜欢这棵树,编了一首好听的散文诗,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二、欣赏散文诗。

1、教师念散文诗《树真好》,幼儿欣赏。

提问:谁能告诉我诗中说了大树有什么用途?(幼儿说出一个,师出示一张相应的图片)

2、教师再次念一遍,引导幼儿用诗中的句子“树真好”来完整的说出它的一个用途。

3、师幼共同完整地念散文诗,同时可以边念边表演。

4、个别幼儿表演。

师:大树觉得你们念的真好听,想邀请你们到前面来表演,谁愿意的?

5、教师当大树,幼儿表演。

6、全班幼儿分组表演。三、创编散文诗。

1、师:大树还有很多用途,除了散文诗中说到的,你们还知道别的吗?

2、师:我想把你们刚才说到的这些,也来编成一首好听的散文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四、环保教育

师:树有这么多的用途,对人类和动物都有很多的好处,孩子们,我们可以怎么保护它呢? 师总结:树木是我们的好朋友,能给人们带来这么多的好处,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应该爱护花草树木,不乱砍乱伐,不摇树,不爬树,不着树枝,做个保护环境的小朋友,也要让爸爸妈妈,身边的其他人都来保护花草树木。还有我们要节约用纸,去超市时带上环保购物袋,出去吃饭时不要使用一次性筷子,也是保护树木的好方法,孩子们,你们能做到吗?

五、结束活动。

师:天气渐渐暖和了,幼儿园里面的树被太阳晒得火辣辣的,感觉到很渴,我们一起去给他们浇浇水,好吗?

大班环保教学活动:《我给鸟儿安个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幼儿认识到小鸟家的各种形态。

2、通过听、看、想、说、做等不同的活动形式,使幼儿能够较成功的表现出自己对小鸟的家的真实感受。

3、通过小鸟的家的综合活动教学,加强幼儿的爱鸟护鸟的意识,以增加他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幼儿对小鸟家的认识了解,也是对人类自身生存环境的理解。教学难点:组织好幼儿的各种表现活动。

二、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彩纸、剪刀、挂图等。(我是一只小小鸟|感恩的心)二只曲子。

2、家长自备制作鸟巢的材料。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欣赏:小鸟在森林里欢声歌唱。} 引出小鸟的家在美丽的树林里。

小朋友你们看到、听到了什么?小鸟家在哪?(在美丽的树林里,小鸟自由自在、开开心心地歌唱。)

二、新授过程:融入角色,启迪想象。

1、教师播放《爱欢笑的小鸟》课件,让幼儿观看小鸟在树林里快乐的生活。(同时让幼儿感受小鸟的欢乐)

2、我们来看看小鸟为什么会这么快乐?(有家:美丽的树林、温暖的窝;有爸爸、妈妈所以幸福、快乐)

3、教师插入被砍得光秃秃的森林课件。

讨论:“呀!小鸟的家到哪儿去了呢?”(转折,引出小鸟失去了家)

4、思考:“小鸟为什么会没有家?”“你,能为小鸟做点什么?” 结论:出示遭到破坏的树林。(引导幼儿找到帮小鸟解决痛苦的办法:重建美丽的家园。)

5、看课件小鸟的家,知道鸟类各喜欢什么样的窝。

三、提出创作要求

1、老师为鸟儿设计这样一间小窝,“你们想为小鸟设计一个什么样子的家?

师:在坐的父母和孩子们都有一双十分灵巧能干的手,能将废物变成漂亮有用的东西。现在小鸟有了困难(没有了家),相信大家一定愿意帮助它们对吗?好!我们一起到后面桌子上为鸟儿做窝吧。

四、自由结伴进行制作。老师参与其中,给予指导。放音乐《感恩的心》。

五、欣赏,交流作品。

教师随机采访:你想把小鸟的窝安在哪儿?小鸟最喜欢住哪儿呀?(引出喜欢住绿绿的树上)那我们怎么样才能让小鸟住在树上呢?(幼儿说出种树、保护树、给小鸟造一个树的家园等)

六、小结:绿绿的大树上小鸟们有了新家可高兴了,小朋友你们喜欢树吗?为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上一篇:袁隆平人物事迹简短心得体会下一篇:读书郎的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