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县地质灾害防治汇报

2024-08-18

陵县地质灾害防治汇报(精选7篇)

陵县地质灾害防治汇报 第1篇

关于贯彻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地质灾害

防治工作电视会议的情况汇报

德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1年6月28日组织召开了省政府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电视会议,会上许绍华副市长作了重要讲话,并就德州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关事项作了安排部署,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县委、县政府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高度重视,并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电视会议精神进行了认真贯彻落实,具体贯彻落实情况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

县委、县政府领导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非常重视,并于6月29日组织召开了县、乡镇、村三级干部及县辖机关单位负责人会议,会上县委、县政府领导先后就抓好今年的地质灾害监测防治工作,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全县社会经济稳定健康发展作了重要讲话,并对陵县2011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做了详细安排部署。

二、加强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全县地质灾害监测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更好地落实好地质灾害防御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了由 任组长、分管 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人员为成员的地质灾害监测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处理全县地质灾害防御应急工作,编制辖区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应急预案,落实完善上级要求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六项制度,提高对突发地质灾害的应对能力。

三、加强宣传,群策群防 广泛宣传地质灾害监测防治知识,提醒广大村(居)民随时提高警惕,常备不懈,做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人人有责,以达到群策群防的效果。

四、统一思想,落实责任

地质灾害防御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监控时间长,各级干部必须全力以赴抓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配合监测人员做好地质灾害预测预报,以确保本辖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辖区各单位要做好人力、物力等各项准备工作,服从县地质灾害防御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

二○一一年六月二十九日

陵县地质灾害防治汇报 第2篇

根据市局安排,我局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为局里的一项重要工作,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巡查,重点检查重要灾害点有无变异,各乡镇防治责任及监测责任落实情况、信息网络畅通情况,特别是集中性强降雨时期,更是集中力量加强防灾工作,做到领导带班日夜值班,信息畅通,确保灾害点万无一失,为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尽最大努力。通过近阶段的努力工作,我县截止目前为止未增加新的灾害点,原有地质灾害隐患点也基本平稳。现将我局2008年1—4月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我县地质灾害基本情况。

我县地质灾害类型发育比较齐全,主要有崩塌、滑坡、变形斜坡(潜在崩塌或潜在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等;县内发现地质灾害点545处,其中崩塌(包括潜在崩塌)和滑坡(包括潜在滑坡)分别有309处和204处,占所调查灾害点总数的56.6%和37.4%,为本县主要地质灾害类型,经调查发现有隐患点491处,按规模等级分:有大型(泥石流)隐患点2处,小型隐患点489处(小一型崩滑点15处,小二型崩滑点467处,小型泥石流3处,小型地面塌陷点4处),其中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55处,近年来,经过整治和搬迁,已有5个重要隐患点消除,另有赤兴、马步等5个重要隐患点的村民已搬迁13户,大大减少了受威胁对象,为我县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起到了示范作用。

二、工作措施。(1)做好宣传

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广泛宣传,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目的、意义和要求。我们围绕“善待地球,珍惜资源,持续发展”的主题,采取电视字幕、宣传车、现场咨询等方式进行宣传,做到家喻户哓,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做到人人明白。(2)、加强领导

每年编制了《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并报县政府发布,《2008年汛期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已报县政府发布。在“应急预案”中明确成立了XX县地质灾害防灾指挥部,总指挥由县人民政府分管地质矿产工作的副县长担任;县地矿局局长、县人民政府分管地矿工作的副主任担任副总指挥;指挥部成员由各相关单位负责人担任。统筹规范和指导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为对突发性地质灾害防灾救灾工作责任落实到位,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应急分队等工作机构。由于工作和人员的不定期变动,我们及时调整、充实各级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机构,配齐人员,各负其责,切实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日程。(3)、完善制度

完善了《地质灾害巡查制度》等相关制度建设。经常到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检查,要求地质灾害隐患点防预区建立相关制度、监测记录;地质灾害危险处建立了警示标志,做好群测群防,使地质灾害防患于未然。

(4)、责任到位 安排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并把宣传工作做到灾害隐患点农户,把灾害隐患点农户组织起来让他们随时监测各自隐患点险情变化情况,做到有情况变化及时上报,责任到人,发挥群防体系功能。针对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威胁对象发放“二卡”1000多份,制定了地质防灾避险措施等,以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5)、加大检查力度

在4月初对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一次全面清查,对地质灾害点是否转移,是否消失做了全面的调查了解,并整理备案,每个地质灾害隐患点我们都指定专人负责。(6)、加强山区宅基地地灾评估工作

山区宅基地地灾评估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这项工作开展与否,直接影响灾害点增减,所以我局拟定和土管一起在审批建房用地时,先要进行地灾评估,确保新建房屋不受地质灾害的威胁;另外严格控制山区农户切坡建房,以免地质灾害隐患点新增。(7)、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治理

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对我县滑坡等地质灾害点采取削坡减载、做挡土墙、建排水沟等;针对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受灾户实行集体搬迁,重建灾民新村,更好的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今年以来,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年初制定的“一个中心”、“两项活动”、“三项工程”等工作重心,不断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坚持依法治税,优化纳税服务,规范税收征管,强化队伍建设,落实党廉措施,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持“一个中心”,依法组织收入

今年XX县局收入形势依然严峻,税源不确定因素增加,重点税源增长缓慢,以双赢、鸿路、伊利为代表的重点企业税收有所下降。为此,我局加大了税收征管力度,中小税源取得一定增长,实现了税收总量平稳。1-10月份,我局共组织收入10.5亿元,同比增收9000万元,增长9.4%。其中增值税入库7.08亿元,同比增收2000万元,增长2.9%;企业所得税入库3.17亿元,同比增加6900万元,增长27.7%;车购税、消费税、个人利息所得税等有增有减,影响不大。累计完成出口退税1475万元、减免退税3038万元,免抵调累计达743万元。

主要做法是:一是加强税收预测分析。构建以收入核算、税源管理、其它相关部门的预测网络,运用市局重点税源预测平台、分局qq群,分层对145户重点企业和960多户中小企业进行测报,做到胸中有数。同时加强月度、季度分析,为征管选定主攻方向。二是强化稽查评估等手段。重点对金融、房地产业的税收稽查,1-10月份共查实入库1641万元。为切实加强纳税评估,针对近两年来基础税源管理薄弱的问题,我们筛选60户企业分批下达评估计划,评估追溯至2012年。三是开展序时考核、督促。从3月份起,将2014年收入总盘子分解到各相关部门,明确到各乡镇,并按序时进度进行考核。同时加强与地方党委政府的协调合作,县财政部门、各乡镇党委政府也都主动配合,发挥综合治税平台机制,开展辖区税户调查,解决漏征漏管等具体问题。

(二)开展“两项活动”,促进作风转变 1.有序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按照省、市局和地方党委要求,按部就班、切合实际抓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是细化工作措施。结合实际,制定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编排工作计划安排表,明确工作任务41项,参与活动党员78名,并将活动内容细化落实到每个周,统筹安排,有序推进。二是扎实开展学习。将集中组织学与分散分头学相结合,研读所有必学篇目。其中党组中心组集中学习五天,开展集中研讨;普通党员集中时间,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做到了入心入脑、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学习笔记本、学习记录和心得体会等内容详实,学习签到、讨论发言记录等齐全,市局督导组全程参加县局党组中心组专题学习会,领导班子成员和各科室负责人作讨论发言并留存书面发言提纲,党组书记、局长许建国还做了专题党课。三是广泛征求意见。结合工作实际,按照既定的征求意见工作方案,采用不同方式,面向纳税人、基层一线干部、地方党政部门、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建议。县局通过不同方式征求意见建议86条,并坚持把学习教育与查摆问题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边学边查,边查边改80条。2.扎实开展基层建设年活动。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是踏上税收现代化新征程的起步年,也是加强基层建设的启动年。为此,XX县局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按照市局深化征管改革要求,结合长丰实际,实行工作人员岗位双向选择,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二是加强组织体系建设。结合机关党委换届,根据征管改革需要,对所属支部进行调整组合,优化了党的基层组织,选优配强了支部负责人,强化了基层组织建设。三是加强业务基础建设。根据教育培训工作安排,有序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开展每周一考、每季一赛等活动,在XX市国防教育基地举办的所得税业务知识培训班取得了丰硕成果。四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在机关党委及基层党支部换届中,结合群教活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开展广泛的谈心谈话活动,推动领导班子建设。

(三)实施“三项工程”,推动效能建设

1.实施“扎根工程”。一是开展“意见大走访”:县局班子成员深入企业、乡镇,通过召开座谈会、调研走访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同时广发征求意见表等,对收集上来的意见建议认真梳理,深入分析,及时反馈给责任单位。二是开展“换位大体验”:注重角色转变,局领导亲自深入办税服务厅受理涉税事项,税务干部们主动进行角色互换,切身体验纳税人的感受,查找工作中的不足。三是开展“落实大检查”:县局分管领导高度重视,组织各部门对上级部署的检查项目进行细化分解,列出检查清单,对发现的问题全部整改到位,并积极抓好建章立制。四是开展“作风大扫除”:在全系统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全面排查税务人员在行政执法、办事效率、服务态度、廉政建设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破“四风之害”,立为民之制,固服务之基。2.实施“绩效工程”。一是成立组织,加强领导。成立县局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了绩效办,分管领导兼任绩效办主任,办公室、人事教育科、政策法规和征收管理科、监察室、纳税服务科、机关党办负责人及相关人员为绩效办成员。二是学习文件,吃透精神。安排各部门认真组织学习总局和省市局关于绩效管理的相关文件,使全体干部职工理解绩效管理的意义、内容和精神实质,增强支持和参与绩效管理工作地主动性。三是草拟方案,制订计划。县局活动办对照上级文件要求,结合县局工作实际,着手草拟县局绩效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制订2014年绩效管理工作计划,明确绩效管理工作的任务和目标。四是分解任务,落实指标。领导小组和活动办召开会议,讨论研究如何进一步细化分解市局下发的绩效考核指标,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确保任务分解到位,指标落到实处。

3.实施“通电工程”。按照总局王军局长全国税务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关于“纪律是高压线,关键要通电”的要求,实施“通电工程”,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一方面结合廉政文化进机关工作,进一步加强廉政教育。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纳入2014年县局宣传教育总体规划,更新宣教展板,组织参观警示教育基地,依托群教活动,巩固廉政教育成果;另一方面不折不扣完成税收执法考核、四个专项执法督察以及“红包风、吃喝风”专项整治等阶段性工作任务。通过抽调人员集中精力开展注销税务登记、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发票代开和委托代征税款四个专项执法督察,全面自查,积极整改,规范管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同时,机关效能建设和纠风工作也得以加强。上半年通过各级明察暗访,机关效能进一步巩固和提升;12345热线办理回复率100%,“执法回访”和“涉企检查备案”等工作均规范到位。

(四)推行“春风行动”,提高服务质量

按照“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实施方案要求,结合群众路线实践活动,加强组织领导,细化落地方案,优化便民举措,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各项便民办税措施落地生效。一是加强组织领导。高度重视,统一领导、周密部署,以办税服务厅为活动开展主要阵地,各税源部门密切配合,确保了“春风行动”有序开展,扎实推进。同时,积极开展宣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动员干部职工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马上行动,增强做好便民办税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给纳税人送去更好、更优质的服务。二是细化落地方案。坚持“便民办税春风行动”与群众路线教育相结合,牢固树立“最大限度便利纳税人、最大限度规范税务人”的工作理念,将推进征管改革与优化纳税服务相结合,有针对性地解决行政审批、办税效率、税收执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建立紧密的工作落实内控机制和持续改进长效机制,使制度安排更加优化,办税流程更加简化,服务方式不断拓展,服务平台更加完善,确保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春风行动深入开展。三是优化便民举措。结合市局“便民办税春风行动”方案,深入基层调研,统筹谋划,优化业务流程,进一步明确岗责体系和业务规程,全面整理公开“行政审批、执法权力、当场办结业务、涉税业务资料、纳税人信用状况、纳税服务渠道”等六个清单,落实首问责任,加强办税服务厅管理,切实保障纳税人权益。四是建立长效机制。将“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各项措施纳入绩效管理,同时加大督导检查和监督落实,并及时反馈纳税人的满意度调查,根据纳税人意见建议不断加强工作改进。通过定期督查,建立便民办税长效机制,确保了“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取得实效。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回顾今年工作,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内控制度需要完善。群教活动征求意见阶段发现的问题还需进一步整改落实,对应部门职能、岗位职责的风险防控机制还需改进和完善。二是征管基础有待加强。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人少事多,征管力量不足,纳税服务与税收征管等环节的衔接还不够紧密,对征管改革的认识还需进一步深化。个别人员工作的主动性不强,有待提高。三是组织收入任务艰巨。税源匮乏的矛盾在一定时期内仍很突出,部分重点税源企业的大幅减收对整体税收收入影响较大,新增税源难以弥补减收缺口。

三、2015年重点工作安排

一是狠抓组织收入。抓紧、抓实组织收入工作,重点是加强税收调研,统筹任务分配,严格进度考核,确保计划顺利完成。二是优化纳税服务。以便民办税春风行动为契机,完善服务考核标准,梳理优化服务流程,提升纳税服务质量。加大网上办税一体化平台推广力度,扩大网上办税覆盖面,开展个性化纳税服务,推广纳税服务qq群建设,帮助企业做大做强,构建和谐征纳关系。

三是加强后续管理。在做好纳税服务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后续管理,提升征管水平,堵塞管理漏洞,尽力挖潜增收,充分运用信息管理,不断夯实税源基础,确保税收收入与经济发展协调稳定持续增长。四是严格执法行为。依托税收执法考核和执法管理辅助系统、税收执法督查等,全面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严肃责任追究,规范税务人员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和质量。加强税收法制宣传,营造诚信纳税良好社会氛围,构建公平、公正税收市场秩序。

五是强化队伍建设。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加强税务文化建设,增强干部凝聚力和向心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反腐倡廉各项制度措施,坚决杜绝不廉洁行为发生,促进国税事业科学健康发展。

四、对县委、县政府的工作建议

我局全体人员一致表示坚决拥护并全力支持县委、县政府的工作,确保政令的畅通和坚决的贯彻执行。同时,在以后的工作中对领导班子充满信心和期待。本着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我局提出了如下建议:

1、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县各项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证明了县委、县政府制定的方针、政策的正确性,县委、县政府应继续坚持既定方针、政策,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园区建设应从扩大规模向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方面转变,凭借我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政策优势,增强产业集聚程度和发展趋势,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条,打响长丰品牌,进一步提升我县工业发展在中部地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陵县地质灾害防治汇报 第3篇

1 南陵县农业面源污染现状

1.1 种植业污染现状

1.1.1 化肥。

据普查, 南陵县有耕地、园地总面积3.85万hm2, 其中耕地面积3.73万hm2, 复种指数2.6。全县全年使用各种化学肥料8.59万t, 单位播种面积平均使用化肥量885.7kg/hm2 (其中, 纯N 203.2 kg/hm2、P2O573.3 kg/hm2、K2O 104.5kg/hm2) , 是发达国家设定水体污染上限 (225 kg/hm2) 用量的近4倍。据测算, 我国氮肥施用量中至少有50%在被作物吸收之前就以气体形态散失到大气中或从排水沟渠流失到水环境中, 总利用率只有30%左右。南陵县使用总氮1.97万t、P2O50.71万t, 通过地表径流和淋溶流失进入水体的总氮约1 350 t、P2O5约580 t, 流失的氮和磷污染了地表水和地下水, 造成湖泊、河流等水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 最终形成农业生产系统中水体、土壤、生物、大气的立体交叉污染。

1.1.2 农药。

全县常年病虫草害发生面积19.5万hm2。其中, 病虫发生面积14.0万hm2, 草害5.5万hm2。化学防治仍是南陵县防治病虫草害最主要的手段和措施。据普查, 全县共使用农药制剂485 t (其中, 杀虫剂215 t、杀菌剂120 t、除草剂150 t) , 平均12.6 kg/hm2, 高于全国和全世界的平均水平。据估算, 农药施用后仅有0.1%左右的药物可以作用于靶标病虫, 而其余99.9%将进入土壤、水体、生物组织和大气等生态系统中, 其中50%~60%残留于土壤, 30%~40%被作物组织吸收。虽然农药流失总量较化肥少, 但其有毒因子多, 污染能力强, 对环境影响大。

1.1.3 农用薄膜 (塑料) 。

由于种植结构调整和设施农业的发展, 农用塑料使用量逐年增多。据普查, 全县年使用农用塑料 (包括抛秧盘、农膜等农用塑料制品) 约215 t, 其中约有6.5% (14 t) 的农用塑料丢弃在农田。在自然条件下, 目前使用的农用塑料绝大多数可在土壤中残存数十年而不被降解, 由此造成土壤的结构被破坏, 土壤的通透性和保水、保肥能力降低, 水分和养分运移受阻, 影响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和对水分、养分的正常吸收[2]。同时, 农用塑料生产中添加的增塑剂和添加剂渗出不仅会导致地下水污染, 而且对农作物也有一定毒性, 从而导致作物减产, 品质下降, 影响食品安全。

1.1.4 秸秆。

据普查, 全县共有各种作物秸秆资源59.8万t, 其中39.6万t作为有机肥还田, 7.5万t用作各种原料 (种蘑菇等) , 12.7万t被丢弃或焚烧。秸秆污染主要是焚烧引起的烟雾, 不仅污染空气, 还影响车辆行驶、飞机起降。

1.2 养殖业污染现状

1.2.1 畜禽养殖。

据普查, 全县共有规模以上畜禽养殖户209户, 主要是养殖场、养殖小区和养殖专业户。其中, 养鸡户最多, 其次是生猪。据2010年农业污染源普查更新的数据, 全县年饲肉鸡639.4万羽 (出栏595.5万羽) 、蛋鸡19.8万羽;生猪3.8万头 (出栏2.7万头) 。全年粪便产生量约12.8万t, 仅利用4.77万t。产生COD总量1.07万t、总氮359.8 t (氨氮产重量188.8 t) 、总磷155.1 t, COD排放量0.87万t、氨氮排放量154.70 t。特别是近几年集约化经营, 养殖集中, 由于条件有限, 粪便、尿液等处理不及时或随意排放, 很容易造成污染。因此, 畜禽养殖是农业面源污染的一个重要方面[3]。1.2.2水产养殖。据普查, 水产规模养殖总户数221户, 其中养殖场7家, 主要是淡水池塘养殖。水产品总产量1.7万t, 产生COD总量2.55 t、总氮2.39 t、总磷0.42 t。主要污染物是残饵、鱼药及鱼的排泄物等, 虽然水产养殖污染物总量小, 但也是农业面源污染不可忽视的因素。

1.3 农村生活污染现状

除实施新农村建设地区外, 受生活条件和一些陋习影响, 南陵县农村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基本不经处理就直接排放。目前, 全县每年生活污水排放量约31.2万t, COD排放量222.1 t, 总磷排放量2.2 t, 总氮排放量22.6 t。生活垃圾产生量约5.2万t, 有1.2万t未经处理排放到环境中, 其中有机垃圾排放量4 500 t。这些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进一步扩散, 最终导致面源污染。

2 当前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

2.1 国家对农业面源污染投入不足

虽然国家每年对环境保护投入很大, “十一五”期间, 中国环保投资在13 000亿元左右, 但这些高额投资几乎全部用于城镇和工业污染的治理, 而农村环保设施建设、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的投资几乎为零, 这就从主、客观上忽视了农业和农村面源污染及其治理。

2.2 对农业环保工作重视不够

尽管我国早已制定了环保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农业法等法律法规, 但这些法律、法规、规章涉及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条款极少, 即使有所提及, 其规范力度也极其有限, 难以起到防治作用。各级领导对环保工作十分重视, 但由于农业环保工作涉及到千家万户, 治理难度大、见效慢。因此, 对农业面源污染也只停留于“口头治理”或“书面治理”的层面[4]。最能说明问题的就是各地的环保部门没有专门的农业环保科室。农业部门虽然有农业环保机构, 但也只能宣传、引导, 而没有治理的职能。

2.3 农民的环保意识不强

目前, 我国农民的环保意识普遍不强, 尤其是直接从事农产品生产和经营的农民, 普遍存在文化水平低、素质差、法律意识不强等问题, 生产过程中盲目追求农作物高产, 而不懂得如何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采取与环境非友好的掠夺式生产方式, 最终导致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农业面源污染的泛滥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危机。

2.4 生态种植技术落后

南陵县生态农业发展滞后, 生态种养技术推广力度不大。病虫草防治一直以化学农药为主, 很少采用生物、物理等方法防治。使用的农药一般都是以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为主, 农民基本不见病虫不打药。由于低毒化学农药、生物农药药效慢, 所以推广一直较难。用肥也是使用化学肥料, 一般以氮磷钾三元复合 (混) 肥为主, 而新型的控释肥、缓释肥、生物肥由于成本较高, 也没有全面推广[5]。虽然一直推广精准施肥、平衡施肥或配方施肥等, 但施用技术和方法的研发有待进一步深入。南陵县虽然进行了农业循环经济、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尝试, 但由于经费等因素, 推广速度还不够快, 目前还停留在“点”上。

3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对策

3.1 加大对农业面源污染资金的投入

各级政府应尽快将农村和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并付诸实施, 增加各级财政的支持力度。一是政府要加大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资金的投入, 特别是对养殖场排泄物的治理、大中型沼气的建设、农村清洁工程、农业节能减排、生态农业的投入等。二是争取社会投入。积极争取农业龙头企业、种养专业合作组织等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投入, 探索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三是争取项目及各项优惠政策。通过实施项目解决部分治污资金;对治污排污达标的企业, 通过免除一部分排污费等优惠政策, 鼓励企业自行治理污染。

3.2 加大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监测力度

农业面源污染具有广泛性、随机性、隐蔽性、潜伏性等特征, 致使农业面源污染监测难度大, 治理成本高。另外, 由于受长期以来“重生产、轻环保”的思想影响, 农民生产、生活中仍然存在许多与环境保护相悖的陋习, 且一时难以根除。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任重道远。一是要完善体系。南陵县农业环保站虽早已成立, 但人员少, 工作经费不足, 没有监测设备。乡镇几乎没有从事农业环保工作的专门人员。因此, 建立农业环保监测体系, 第一时间掌握农业面源污染动态非常必要。二是要建立土肥、病虫害、畜禽和水产养殖等监测点。加强土肥化验室建设, 为培肥地力、测土配方施肥提供基础保障。在不同地貌类型、不同种植结构的区域, 设置一批耕地质量、施肥效应长期定位监测点和动态监测点, 逐步建立、完善耕地质量信息体系, 及时了解掌握耕地地力变化状况, 为合理施肥、科学养地提供依据[6]。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病虫监测网, 充分利用现代传媒, 强化病虫信息传递能力, 实现病虫预报可视化, 为正确指导农户开展病虫鼠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减少盲目用药、过量用药。

3.3 加强农业执法力度

强化农业投入品的管理和畜牧养殖的达标排放, 依法查处各类污染农业环境的行为, 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提高农业污染监管和执法力度, 切实加强化肥、农药、渔药、兽药及添加剂等农资市场管理, 严厉打击制售和使用假冒、伪劣、禁用农牧业投入品的违法行为, 建立统一的生产、销售、使用档案资料, 有效实施农业生产全过程的管理监控, 保证农业生产安全。同时, 要根据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际, 制订并出台新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增强其针对性, 提高其可操作性, 真正为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保驾护航。

3.4 积极开展农业节能减排

2007年南陵县成立农业污染源普查领导组, 对全县畜禽养殖、农药化肥施用、水产养殖、秸秆产量和去向、农膜走向及农村生活面源污染等情况进行全面的普查。同时, 积极开展农业节能减排技术推广, 探索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技术体系。

在农药使用上, 要坚决执行“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的植保方针, 采取农业、物理、生物防治相结合, 化学防治与非化学防治相协调的综合防治技术, 大力推广抗耐病虫品种、杀虫灯、昆虫性信息素、防虫网等无害化防治技术。同时要加快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新品种和动物源、植物源、矿物源等农药新品种、新制剂的研发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 提高防治效果, 减少化学农药用量和次数, 减轻环境污染。

在肥料使用上, 积极开展测土配方施肥, 调优肥料结构、调全肥料品种、调准施肥时间。提倡化肥深施, 引进国内外先进施肥技术, 不断提高科学施肥水平, 从技术层面来控制化肥的使用量。同时, 要继续发展绿肥种植、秸秆还田和秸秆综合利用[4]。在开发农家有机肥的基础上, 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有机无机复合肥、作物专用肥和生物肥, 使肥料应用逐步走向复合化、专用化、高效化, 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提升土地基础地力。

在畜禽养殖上, 以防治畜禽养殖污染、资源化利用畜禽粪便、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 推广畜禽固体粪便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技术, 采用干清粪工艺技术, 干湿分离, 雨污分离, 暗管排污, 减少养殖污水产生, 综合降低污染物排放;推广畜禽固体粪便通过发酵、熟化、晾干等堆肥技术, 生产有机肥;畜禽污水通过建设氧化塘或生物塘净化技术, 实现养殖污水达标排放;推广沼气池处理畜禽粪便和沼液、沼渣综合利用技术。水产养殖要尽可能采用纯生态养殖模式, 控制养殖密度和网箱养殖规模。在养殖过程中, 尽可能减少人工投放饲料、肥料和药物。要根据不同鱼类的不同食性采用混养技术, 减少水体污染。

在农膜利用上, 要求农膜 (塑料秧盘) 全面回收利用, 提倡使用经济、适用的光解膜、生物降解膜等可降解塑料薄膜, 推广无盘育秧、硬盘育秧, 大力推广工厂化育秧和机插秧, 减少农用塑料对农田的污染。

3.5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是一条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 有效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和谐同步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是组建生态农业专家队伍, 研究开发本地适宜的生态农业成果, 提高覆盖面。二是推广发展生态种养模式, 发展“猪—沼—菜”、“猪—沼—果”、“稻田养鸭、虾、牛蛙”等模式。三是农药、肥料减量施用和新品替代, 逐步减少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的使用, 使生产的产品达到无公害标准。四是积极动员和鼓励广大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行业协会开展“三品”认证工作, 创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各有机农业示范基地。

3.6 开展农村清洁工程

开展农村清洁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在农村居民集中的地区建立污水排水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 生活污水达标排放。开展农村改水、改厨、改厕、改圈等措施, 生活垃圾按照有机、无机垃圾分类收集, 集中转运。田间建立废弃物收集池和发酵池, 建设生态拦截沟, 减少排水富营养化;硬化进村、入户道路, 进行村容村貌整治, 美化农村环境。

3.7 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

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农民是主力军。要深入广泛地宣传和普及农业环保的相关法律法规和知识。农业部门要深入农村开展“生态农业”、“无公害生产”等方面的技术和知识培训, 使农业生产者掌握相关的技术, 提高其环保意识和综合素质, 使其能够做到生产过程中自觉自愿地进行合理、科学的施肥和用药, 积极使用与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方法, 使环保意识真正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张青, 周国强.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及其防治对策[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20 (3) :4-7, 48.

[2]肖正权, 汤安莉.梁平县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与对策分析[J].南方农业, 2010 (5) :15-17.

[3]赵丽莉, 钟崇林, 李有.河南省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 2010, 37 (7) :186-188.

[4]韩红煊.余姚市种植业面源污染问题及解决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11) :323-325.

[5]孙皓, 刘淑梅.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对策研究[J].环境导报, 2000 (6) :32-34.

陵县地质灾害防治汇报 第4篇

【关键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情况;防治技术

龙陵县勐糯镇地处龙陵县西南部,属怒江流域低热河谷亚热带气候,具有北热带和南亚热带气候特点,属于边缘热带干旱河谷燥热区,素有“天然温室”之称。由于温光条件相对较好,种植的农作物种类较多,其中水稻是当地主栽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41.3hm2。近年来,随着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和流行,对当地水稻生产造成极大影响。摸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及流行情况,采用有效防治措施,对保证当地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1 龙陵县勐糯镇水稻生产的自然气候特点

龙陵县勐糯镇有国土面积20km2,最高海拔1720m,最低海拔600m,稻区海拔600~1100m,年平均气温20.6℃,≥10℃的活动积温8500℃,最冷月均温12.9℃,极端最低温2.5℃,极端最高温41℃,全年无霜期360d,年降雨量1200mm,年日照时数2457h,年相对湿度75%,具有热量充足,雨热同期,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相对湿度低的特点。土壤为砾质粘壤土、大燥红土,土层深厚,PH值5.5~6,有机质含量2.53~2.54%,碱解氮10.95~12.65mg/100g,速效磷0.527~0.824mg/100g,速效钾15.612~20.249mg/100g。

2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情况

勐糯镇于2010年发现有小面积发生,对产量影响不突出。2011年大面积暴发,发生面积400hm2,占水稻种植面积的97%,使水稻产量平均损失率达15%,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勐连坝张志强家,产量损失率达75%。 通过2012~2013年试验防治,产量损失率分别是6%和3.5%,起到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3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病症状

发病植株明显矮缩,根系不发达,须根少而短,严重时根系呈黄褐色;叶色深绿,剑叶或上部叶的叶面可见凹凸不平的皱折;叶背及茎秆表面有蜡点状、纵向排列成条形的瘤状突起,早期是乳白色,后期是褐黑色;病株节部有倒生须根及高节位分枝。该病在苗期、分蘖期、抽穗期均可发生。

4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规律

4.1 病毒初侵染源

一是越冬虫源的带毒白背飞虱、田间自发生及再生带毒水稻苗、杂草等。二是由外地迁入的带毒白背飞虱。

4.2 田间发生趋势与发病特点

该病具有发生范围广、暴发性强、扩散蔓延快、为害隐蔽等特点。随着病毒分布范围的扩大及越冬毒源大量的积累,病害逐年加重。田块间,发病轻重取决于水稻危险生育期是否与带毒白背飞虱迁入发生高峰期相吻合,田块间发病差异非常大。

5 防治技术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取“杀灭传毒害虫、切断毒源、治秧田保大田、治前期保后期,通过治虫达到防病目的的”综合防控策略。通过切断毒源、治虫防病、选用抗(耐)病良种、化学防治、加强栽培管理及采取应及补救措施等防治技术。

5.1 切断毒源

清除稻田周边杂草,减少白背飞虱的寄主和毒源;收割早稻时要随割随挑,不要将稻草堆放地稻田里,尽量挑走,减少稻草还田,如需要还田的要埋好稻草,防止带毒飞虱进入晚稻田;抓好冬防,晚稻收割后要冬犁晒田,清除再生稻和田边、沟边杂草。

5.2 治虫防病

5.2.1 采用防虫网覆盖育秧

在播种后用40目聚乙烯防虫网全程覆盖秧田,阻止稻飞虱迁飞到秧苗是传毒为害。秧田应远离感病稻田和玉米田。

5.2.2 施“送嫁”药

秧苗移栽前3~5 d,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 g加20%病毒A50对水60 kg喷施,或移栽时用25%吡蚜酮300~350倍液浸秧。

5.2.3 大田“治虱防矮”

秧苗移栽到大田后7~10d用药1次,5~10d后再用药1次,采取速效(速杀性好)药剂与长效(持效期长)药剂相结合的防治对策,防治药剂应交替轮流选用高效对口单剂,每亩可用80%敌敌畏EC15 mL加10%吡虫啉WP20g加20%病毒A50g,或48%毒死蜱EC80mL加25%噻嗪酮20g加20%病毒A50g,或20%阿维?毒死蜱EC100mL加10%吡蚜酮20g加20%病毒A50g,或51%毒吡EC50mL加20%病毒A50g等兌水60~75kg水均匀喷雾。喷药时尽量对准稻丛基部,田间保持3~5cm水层。

5.3 加强田间管理

5.3.1 加强大田肥水管理

对发病田要及时排水晒田,适当增施磷钾肥和农家肥,避免重施氮肥,增强水稻抗病抗虫能力。

5.3.2 加强田间检查

当大田已经严重发病,或发病丛率超过7%的田块及时拔除病株(丛),并就地入泥深埋,然后从健丛中掰出一半分蘖苗或将储备秧移栽到拔除病丛留下的空穴中,并及时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加尿素,促使稻苗恢复群体生长。

参考文献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汇报 第5篇

根据会议安排,现就阆中市20xx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做如下汇报发言,敬请批评指正。

【地灾防治基本情况】

20xx年4月,阆中通过对全市范围地灾隐患开展大排查,共排查出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332处(其中滑坡233处占70%、崩塌97处占29%、塌陷2处占1%)。涉及27 个乡镇(街道)、157个村居,受威胁1202户7000余人,财产1亿余元。涉及城市范围4处,景区景点3处,场镇及聚居点13处,学校医院11处。我市地灾隐患点主要集中在千佛(127处)、二龙(101处)、老观(34处)等地区,三片区约占全市的78.9%。

【地灾防治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贯彻落实中、省相关精神。认真组织学习李克强总理对防汛抗旱工作重要批示、王勇国务委员在全国防汛抗旱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彭清华书记在乐山市调研指示精神并制定了具体工作举措,确保上级精神贯彻落实。

二是层层压实责任。始终将行政首长负责制贯穿到地灾防治工作全过程,及时调整阆中市地灾防治指挥部组成成员,建立6名县级领导每两周一轮换的带班制度,及时下发《关于做好地灾防治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地灾防治工作职责,确保工作层层有人管、有人抓、能落实。

三是精准防范预警。针对排查出的332处地灾隐患点,逐一明确防灾责任人、监测责任人及专职监测员,并将防灾预案表、防灾工作明白卡、避险明白卡发放到1202户受地灾威胁的农户手中,喊醒叫明“三个主动避让”“三个紧急撤离”刚性要求,针对受威胁群众主要为老弱病残幼孕的空心村,严格实行“村组织领导+监测员巡查预警+骨干群众参与+接帮户支持+受帮扶支持”五位一体工作方法,建立健全县乡村点四级群策群防预警体系。

建立建全部门会商调度机制,气象部门负责雨情信息发布,地灾指挥部及时发布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短信(预警信息发布对象新增学校、医院安全责任人)。相关部门派专人驻守市防汛减灾调度室,及时搜集灾险情,科学研判灾情发展趋势,研究提出应对工作措施,保证防汛抗旱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灾害损失。确保大、暴雨来临各项防灾减灾工作高效、有序开展。

四是扎实应急演练。及时修改完善阆中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7月5日全市组织开展防汛抢险暨地灾防治等五个科目合一的综合应急救援演练。对28名地质灾害防御责任人、332名地灾专职监测员进行全覆盖培训,指导各乡镇(街道)在辖区内开展“一对一、点对点”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工作,确保熟练掌握逃生路线、避险方式、安置地点,切实达到以练为战、以演促训的作用。

五是应急值班值守。严格要求各乡镇(街道)和各有关部门实行领导带班制度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督促专职监测员在汛期扎在地灾隐患点一线,严格实行动态报告制度,确保万无一失。今年以来,成功转移受威胁群众26户74人(7月10日特大暴雨),坚决保住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地质灾害排查防治情况汇报 第6篇

为贯彻落实《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地质灾害排查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新教〔2016〕53号)的精神,有效的防范、杜绝地质灾害引发学校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强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确保我校师生人身财产安全,确保师生安全及学校的财产不受损失,严格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和“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的原则,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我校专门组织人力对全校及周边进行了拉网式的全面排查。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成立了**中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并组织了一次拉网式排查。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为了确保学校内不发生险情,安全领导小组成员对全校各处进行了安全排查。主要包括:

1、排查了各教室、办公室和门窗,房顶是否漏雨,对发现漏雨的地方进行了处理。现无漏雨现象;各楼门窗也完好,无隐患。

2、排查了学校用电设施、电源以及校内外的电器线路,结果都完好无损,无安全隐患。

3、组织人员排查了校园内的体育运动设施、排水道等,对排水不畅通的下水道也都进行了清理,排除了汛情隐患。

4、排查了学校周边环境,特别是校园周边的山体是否存在滑坡隐患,对现已滑坡并正在抢险的山体严密警戒、时刻关注,并严抓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

二、防范措施。

1、加强排查、严加防范。充分认识当前汛期地质灾害的严峻性,在思想上保持高度警惕,切实克服麻痹侥幸思想;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掌握灾情预测预报,注意可能发生的各类安全问题,一旦出现险情,及时向上级报告;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学校财产的安全;

2、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落实责任。明确带班领导和值班人员,确保责任到位。坚持汛期全天值班和昼夜巡查,如遇险情,要第一时间上报,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3、加强防汛等地震灾害安全方面的学习,并及时传达有关安全会议精,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提出新的要求,不断提高全校教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

4、利用“校园之声”广播,宣传栏和黑板报加强宣传。加强安全防范意识的宣传教育,做到防患于未然;

5、利用升旗仪式对学生进行防汛度汛宣传,时时做到警钟长鸣,严厉杜绝事故的发生;

6、利用班会课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要求学生注意假期间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三、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

1、划归我校使用和管理的县体育场的北面阶梯上方(即我校新教育办公综合楼前)山体,年前由于暴雨水流冲刷,山体滑坡约20米,现正建设挡土墙。2016年4月12日凌晨我县再次出现强降雨,水流冲刷又造成原有的挡土墙倒塌20米左右,泥石下滑到运动场跑道,倒塌的挡土墙仍然悬于运动场上方,造成运动场无法使用,影响学生上体育课,并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整改措施:县教育局卢局长、县体育局叶局长、县体育局李副局长、教育局校安办丘工程师先后会同学校主要领导,现场考察了该处滑坡情况,并安排施工人员实施清除淤泥和山石等初步排除险情的工作。下一步抢险工作有待上级部门和领导的统筹策划。

2、我校部分学生来自山区乡镇和县城周边农村,往返学校路途中可能存在落石、塌方、山洪等安全隐患。整改措施:加强预防及躲避相关知识的安全教育,特殊天气状况下,要求家长接送学生或学校派人派车接送学生,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2016

**中学

陵县地质灾害防治汇报 第7篇

市国土资源局:

7月5日,四川省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在成都召开,会议对全省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市国土资源局局长也对泸州市共同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会后国土分局认真贯彻省、市国土资源部门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精神和有关文件精神,针对近期出现强降雨天气的具体情况,积极采取措施,全力以赴做好全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和防汛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

1、及时传达上级会议精神。7月5日下午,国土分局在参与四川省汛期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之后,分管领导分局副局长对相关业务股市人员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及时专题学习和贯彻省、市对近期暴雨防范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上级国土资源部门地质灾害防治有关文件精神,并对当前我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研究和部署。分局将工作落实情况形成文字材料上报市国土资源局及区政府有关部门。

2、组建防灾机构和队伍。区分局把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成立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组,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中心所所长为成员,加强对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明确各自工作责任。另外前期区分局还成立了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部,由局长任指挥长,分管副局长任副指挥长,指挥部成员包括各股、室、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和应急分队。

二是落实防灾措施

1、建立预防和预警机制。在汛期各隐患点严格执行以预防为主的汛期地质灾害点监测、预防和预警体系,明确各地质灾害点监测人和负责人,建立群防群测网络,负责监测的单位和个人,广泛地收集整理与汛期地质灾害预防预警有关数据和信息,并及时逐级上报监测结果。

2、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在汛期国土分局将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汛期地质灾害检查和巡查工作,监督“地质灾害群防群测明白卡”的发放,建立汛期地质灾害速报制度,及时上报地质灾害险情和灾害等级。要求如果地质灾害发生后,各中心所及地灾监测点在30分钟内将灾情电话报告区分局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部,区指挥部1小时内电话报告市国土资源局,同时率领应急分队赶赴现场组织调查、作出应急处置,并在2小时内形成书面报告,报区政府及市国土资源局。应急处置结束后,5日内向市国土资源局报处置工作总结报告。

3、建立和执行汛期地质灾害汛期值班及险情巡查制度。区分局2012年汛期值班从4月15日起至10月15日止,实行24小时专人值班和领导带班、各中心所及地灾监测点均严格执行汛

期地质灾害汛期值班。地质灾害险情巡查制度:地灾监测点监测责任人(人员)非汛期半月巡查监测一次,汛期每天至少巡查监测一次,雨天随时加密巡查监测。区分局、中心所不定期进行巡查。

三强化督查考核

1、明确防灾责任。7月5日,江阳区国土分局在参与四川省汛期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之后,分管领导副局长对相关业务股市人员作出重要指示,根据研究和部署。对分局各股室、各中心所的工作责任、工作任务作了进一步的明确和要求、重申了地质灾害防治相关工作制度以及前期签订的2012年地质灾害防灾责任书内容。

2、加强督查考核。区国土资源局纪检监察部门、地矿股对各中心所人员在岗在位情况进行督查、要求国土资源中心所班子主要成员带领工作组深入灾情严重的乡镇现场进行检查指导和督查。

下一步,分局将继续抓好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和巡查制度的建设,汛期遇有险情及时处理,落实好汛期各项制度,最大限度减少人民群众损失。对落实责任不到位、发生地质灾害事故并造成损失的,要通报批评,取消先进单位评比资格,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对因人为诱发地质灾害事故造成重大损失的,要从严从重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上一篇:加强社会建设重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下一篇:论叶圣陶的培养习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