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民族小学教案

2024-06-21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案(精选8篇)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案 第1篇

我们的民族小学最新教案

我们的民族小学最新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读写“坪坝、穿戴、、摇晃”等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民族小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

2.通过反复地朗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及说话能力。

3.体会文章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体悟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反复的阅读能够掌握文中的生字词和体会小学的美丽。

【难点】通过理解文章内容,能够热爱祖国,热爱各民族。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探究讨论法、情境设置法

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教师播放《爱我中华》的歌曲并播放相应的视频。

教师引导学生简单介绍自己了解的民族。

同学们都了解一些民族,也知道我们的祖国有五十六个民族,那今天我们就走进民族小学去看一看那里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板书标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进行配乐范读,边听教师朗读边圈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老师在多媒体上展示今天所要学习的生字。师强调生字:“傣、昌、昂、跤”。

3.再次朗读课文,看看文章主要描写了哪几个场景?(上学的路上,来到学校,钟声,上课,下课,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

(三)再次朗读,深入体会(本环节大部分为学生讨论得出答案)

1.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找到表现“美丽”的词语和句子?

2.学生个别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重点引导体会“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和“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这两句的画面感,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把民族小学的“美丽”读出来。

3.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这里描写了什么?(板书:钟声)

4请一位同学阅读第三自然段,说一说这里都描写了哪些场景?(板书:上课——书声、下课——游戏声)

5.那上课的时候,民族小学的学生是什么样子的?窗外又是什么样子的?这些小动物为什么会如此安静?(小组讨论)

6.这时,如果我们就是窗外的蝴蝶、小猴、小鸟、树枝,我们会怎样想呢?

7.下课了,民族小学的学生又在做什么呢?同学们你们下课会做什么呢?

8.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本文的情感。(我们的民族很和谐。大家的生活很美好。学校的景色很美丽。)

(四)迁移拓展

让学生动笔画一画这所民族小学的人物和景色。

(五)作业小结

课下搜集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下堂课我们进行交流。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案 第2篇

《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第五课第一组教材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课文层次清楚,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再写课上和课下,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感情点题: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课文中词句的理解,以学习伙伴的口吻,以吐泡泡的形式,作了一些提示。目的是引导学生读到这里对所提示的内容要进行思考。

除对学校美丽与团结的描写是本文的特点外,在语言表达上也很有特色。作者把状语前置,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呈现画面的能力也更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以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难点是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学情分析

三年级是第二学段的起始段,本篇课文是本册教材的第一组课文中的第一篇,学生处于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段语文学习的接口处,要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中年级的语文学习,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的学习过渡,让学生初步养成较为稳定的学习习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语文积累,从而提升语文学习的能力。如何给第二学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则是我们作为教师应着力思考的问题。

在教学中,我们除了注重学生个性成长,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外,还应重视学生在写字姿势、读书习惯、发言的积极响亮等学习习惯方面的培养。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将字词教学的重心向词语过渡,将字典引入日常教学,重视对词语的理解,将段的教学不断加强,学会略读、默读等读书方法,引导学生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对读书进行积累,特别应以课内带动课外阅读的积累。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际!为此,我们要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主动地、富有个性化地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信心,增加积累,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同学们,经过两个月短暂而又漫长的暑假生活,你们又长高了,更懂事了。今天来学校时,你们细心观察过我们熟悉的校园了吗?

2.请同桌的小朋友交流一下:久别的校园如今给你的感受怎样?谁来夸一夸我们的校园?

3.总结:是啊,我们的校园处处充满了生机,明亮的窗户,宽敞的教室,美丽的校园花坛,还有我们在操场上留下的欢声笑语无不勾起我们对学校喜爱之情,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的民族小学》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和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联系生活谈对学校的印象及情感,无疑对学生的情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让学生说一说,夸一夸,主动参与,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学生与文本的有效对话奠定了基础,这也是学生进入阅读课文的兴趣起点之所在。]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学生自由读文。

师:下面请同学们立起课本,摆好读书姿势,自由大声地把课文读两遍,争取把每个字音读准确,每个句子读通顺。读书过程中,我就在你们身边,有困难,可以,也可以随时和我打招呼,我愿意为你们服务。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让学生自觉能动地学习,有个性地学习,创造性地学习,摆脱牵着学生走的课堂教学模式,让老师弯下身子,构建跟着学生走的课堂教学模式,同时又具体要求学生,实际上是告诉学生学习方法及培养孩子学习习惯。]

2.识字

师:请同学们找出款、傣、昌、昂、跤等字在文中所在的句子(通过找汉字所在的句子,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境,随文本内容识字)。

三、指导写字

1.观察:学生自主观察每个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书写:教师重点指导戴、舞、蝶、雀字的写法。

3.展示:小组内互相展示自己写的字。

4.评价:自评、互评

[设计意图:识字和写字在中年级仍然是一块重要的教学任务,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教给孩子们一些识字的方法,引导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适合的方法识字,尊重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逐步养成独立识字的能力。写字时,做到头正、身正、臂开、脚平放,手离笔尖一寸,眼离本子一寸,胸离桌边一拳,及时纠正写字姿势。]

四、归还时间,指导学生熟读课文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生字新词,接下来请大家再仔细地去读课文,用心去体会,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收获,一定能够把课文读得更准确、更流利。

[设计意图: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而真正要让每一个孩子都达到这一要求,则需要把课堂上的读书时间归还给每一个孩子,让孩子们在练习中逐步提高,做到不误读一字,不添加一字,不少读一字,不倒读一字,只有这样,才能把正确、流利、有感情这些要求细细地染在学生的心头,实实在在地把课文读好,并为读书习惯的养成奠定基础。]

五、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

师:老师听到你们读书的声音,感到一种幸福。我相信,我们每个同学经过练习,都有提高。全文共有4个小节,你们喜欢读哪儿就读哪儿,你们愿意怎样读就怎样读,比如,同桌互读互听,小组比赛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体现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这样孩子们就会乐于读书,主动参与到读书中去。而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对学生合作精神及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因材施教,有助于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差异众多学生的教学不足,从而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能得以发展的目标。]

2.读完全文,讨论: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读和互读,强化了对课文内容的感知,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打下了基础,这是顺势而出的提问。]

第二课时

一、直接导入,畅谈收获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推测:生字词,读课文,课文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让学生畅谈上节课的收获,旨在复习旧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交流中历练语言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把话说完整的习惯,树立自主学习的信心。]

二、自读课文,感悟语言

1、快速浏览课文,你对文章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为什么?

2、生自由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巴士卡里雅曾说:只有自由,才能学到知识。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自由选择学习方法,是对学生阅读个性的尊重,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主人,创造活力才有可能在学生身上迸发。]

三、细读品味,体会情感

A、师:作者是怀着什么样的感情来写这篇文章的?你是从哪些语句具体体会到的?

生找句子并品析。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案 第3篇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 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难点是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对增强课文表达效果的作用。

一、搜集资料, 预习课文

1.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少数民族的资料, 如我国有哪些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尤其是课文和“资料袋”中提到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纳西族、白族等少数民族服饰的图片及民族之间团结友爱的故事。2.预习课文, 读通课文,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初读课文, 感知内容

1. 通过朗读、默读、齐读、自由读等多种形式阅读课文, 了解课文大意。引导学生初读, 可提出以下思考题:

(1) 课题为什么叫“我们的民族小学”?课文中哪一句与题目相对应?

(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一个学校里学习。结尾段中“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句与题目相对应, 表达了自豪、热爱的感情。)

(2) 课文哪些地方描写“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

(“从山坡上, 从坪坝里, 从一条条……小路上”, “有傣族的, 有景颇族的……还有汉族的”, “那鲜艳的民族服装, 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 “欢唱的小鸟”、“飘扬的国旗”、“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 还有“凤尾竹的影子”、“洁白的粉墙”等。)

(3) 课文哪些地方描写“这是一所团结的学校”?

(“有……有……有……还有……”说明同学们来自不同的民族;“大家穿戴不同, 语言不同……但都是好朋友”, 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 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生活, 在快乐的校园里尽情游戏玩耍。)

2. 在学生大体理解上述问题,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之后, 要求学生边阅读, 边画出生字、生词, 给“坝、傣、昌、昂、跤”注上拼音;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等词语。 (注意“傣”字读dǎi;不要读成tài;“昌”字是翘舌音, 不能读成cāng;“戴、舞”笔画比较多, 要注意书写笔顺。)

三、细读品味, 交流感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细读课文中, 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品味语言, 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 对文章的思想、作者的表达说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可用讨论、交流的方式进行。)

1. 描绘校园美丽, 突出民族小学的特色。

文章开头用了两个排比句:“从……从……从……”“有……有……有……还有……”第一句写出西南边疆民族小学的学生来自不同地方 (山坡、坪坝) , 从不同小路来上学, 体现小学生不怕艰难不怕劳苦;第二句说明学生是来自不同民族, “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 “都成了好朋友”, 团结和睦, 友好相处。

(理解“绒球花、太阳花、穿戴鲜艳、服装、打扮、绚丽多彩、欢唱、招呼、敬爱、飘扬、敬礼”等词语所突出的校园环境优美, 民族服装使校园更有民族特色;理解“语言、好朋友、打招呼、问好、敬礼”等词语所体现的同学们热爱国旗、热爱学校、尊敬老师, 为学校美丽增添了人文色彩。)

2. 描写学生上课认真, 下课尽情欢乐, 体现和睦团结。

有感情地朗读第2~3自然段, 并观察文中插图, 思考:作者是怎么表现学生们上课认真的?

(用象声词“当, 当当……”描写古老的铜钟敲响了, 同学们走进课堂上课;“大家一起读课文, 那声音真好听!”这是正面描写学生们认真读课文。“窗外十分安静……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以“窗外”的反应, 侧面描写学生们上课认真, 读书好听。这里可引导学生仔细观看课文插图, 还可以用投影放大插图, 吸引学生。“树枝不摇, 鸟儿不叫了, 蝴蝶停在花朵上。”作者用拟人手法生动描写了读书认真, 读得入情入境, 娓娓动听, 吸引小动物来观看、欣赏的情景。下课了, “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看热闹。”用“跳、摔、做”三个动词描写同学们课间活动的欢乐愉快和自由自在, 引得小动物心生羡慕, 前来看热闹。第2、3自然段突出了这是一所团结、和谐的民族小学。)

3. 篇末点题, 直接抒发赞美、自豪的感情。

引导学生怀着自豪的感情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并思考问题:课文末段首句点题, 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 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篇末点题, 作者直接抒发了自豪的感情。用“古老的铜钟”、“凤尾竹的影子”、“洁白的粉墙”和一个省略号, 生动地描写边疆民族小学的特点, 使人联想到钟声悠悠不绝和影子绵绵萦绕, 自然会对民族小学产生一种难忘和怀想的情感。所以朗读最后一段时要边朗读边体会作者对民族小学的赞美和自豪的感情, 并读出这种感情。

四、完成练习, 拓展延伸

1. 按课文填空:这就是我们的_____小学, 一所_____的_____小学, 古老的_____, _____在大青树_____的树枝干上。_____的影子, 在_____的粉墙上_____……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 把描写窗外十分安静的句子摘抄下来。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案 第4篇

一、课文分析

本课是三年级教材中的第一课,写了小学的环境风貌和学生的活动,再现了美丽校园的场景,是一篇难得的写景和记叙相互融合的文章。需要我们反复的朗读和体会,学习优美句子的写作,对于校园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设计

1、知识目标。(1)读熟课文,了解文意,找出其中不认识的字,自己解决。(2)找出文中的比喻和拟人句,进行特点分析。(3)学会对于环境的描绘和分析,进行有效的仿写。

2、能力目标。(1)在阅读课文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能力当中进行情感抒发。(2)对于我们学校景物的描绘能力,对于环境衬托的描写,反映安静的句子。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1)体会对于学校和家庭的热爱,通过语句进行表达。(2)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周围人的情感。(3)教学设计。

三、教学过程

导入: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我们的校园是个什么样的景色,我们怎么样去描绘它?(学生积极思考,然后教师点名起来说和分析)学生积极发言,说自己学校的环境,花草、树木、教师。我们来学习这一课,请大家自由朗读(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发现自身周围景物,自然导入课文)。

1、初读课文,了解文意,扫清字词障碍。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了解文意,自己解决不认识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出其中的生字,自己通过查字典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解决。(1)教师进行字音的纠正:“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摔跤”,教师通过示范朗读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跟读,纠正读音。(2)小组合作讨论识字方法。将课文后的要求会读和会认的字,进行小组合作的讨论,找出有效的识字方法进行归类,“猜字谜识字、生活中识字、组词识字、说一句话识字”等,通过字体结构的分析进行分析,要求同学们说出两种以上的识字方法,不准重复。(3)多媒体出示课件,展示本课生字,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要求学生组内合作读生字,其次让学生开火车朗读,点名读,随时纠正和点读。(4)带拼音朗读,每个学生进行朗读和纠正;(5)去掉拼音朗读,进行点名朗读,教师随意点取一个字,要求学生朗读和分析。(设计意图:多种手段识字,提升学校效率,识字作为教学重点)。

2、二读课文,熟悉文意,分析课文段落。(1)教师或者学生领读课文,在课文中勾画出自己认为优美的段落,进行分析和感悟,每个学生可以勾画2-3句,然后自己进行点评,在班里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发表意见的方式,去交流对于句子的理解。(2)展示描写环境的优美句子,教师进行领读。仿写。“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的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根据以上段落的特点,进行仿写,“从——从——从——,有——有——有——”,将关键词融入文章当中进行仿写。每个学生选择一种景物进行仿写,描绘出优美的景色,放在一起比较和交流,通过比较和交流进行段落的选择。“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朗读课文”,教师出具句子,通过周围景物的衬托,来描绘周围环境的安静。教师可以出题,让同学们学着描绘一下周围环境热闹的句子,通过周围事物来衬托环境的热闹。(3)重点领读课文朗读的句子,作为作文的重要素材之一。(教师让学生倾听和诉说,我们自己周围举行活动的句子,平常在课外活动中和体育课中的活动,通过这种方式,来进行简单的写作,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情感,“下课了,大家在——在——在——”,这就是我们的课外活动,这个句子可以用于校园活动的写作当中去,进行有效的拓展和分析,这就是我们的课外活动。(设计意图:学会对于景物的描写方式,对于文章进行渲染,学会衬托的写法)。

3、三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1)三读课文,品味重要的句子和段落,“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这一段在段落中能够起到渲染色彩的作用,而且能够让全文进行升华,教师要求学生和写作中进行有效的鉴赏和分析,用于自己的写作当中去,给自己的文章渲染色彩。(2)找出文章中的比喻句和拟人、排比句分析句子特点,进行点评和仿写“鸟儿不叫了,树枝不摇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在听同学们读课文”,“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以上两句通过三种修辞的运用,提升句子的情感和感染力。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三种修辞的手法运用,通过三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让学生在作文里有效展示,提升我们自己的情感,或者通过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提升我们对于句子的理解。(3)学生自由讨论和分析文章的情感,领会文章中的中心思想,谈谈自己对于学校的爱(自由讨论,由学校拓展开去,联系到家庭和周围的景物,都可以进行自由的讨论和分析),写出自己的内心,进行有效的表达。(4)教师进行情感升华的提升,让学生自由思考和浅谈其中的感悟,让他们自己分析每个句子中渗透的思想情感。(教师进行鼓励和支持)。(设计意图:恰当的使用修辞手法,提升文章的写作水平)。

4、综合性学习的拓展。综合性活动的学习,“我们在学校过着快乐的生活,课余生活是怎样安排的?让我们开展一次活动,把自己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文字来叙述,可以填表格,可以画图画,边记录边整理资料,准备和同学们交流”。让学生进行一次综合性学习的拓展。

5、作业的相互展示和交流。课外拓展的作业相互交流,就是将自己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内容,有效的展示出来,通过组内评比和班内的评比,有效提升自己的作业水平,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想法,通过互相的比较,来反复提升自己的水平。每个同学去给对方找一个优点,将这个优点用于自己的文章当中去,然后将自己的优点教给别人,让别人也进行有效的运用。(设计意图:拓展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的自我创新空间,进行思维发散)。

6、板书设计的关键词。风景仿写的段落1“从——从——从——”。描写环境安静的句子2“窗外十分安静——”。比喻和拟人的修辞句子列出“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列举和仿写学生的课外活动“跳舞、做游戏、摔跤”。

四、教学反思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案 第5篇

学习目标: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第一课时

一、插图导入,读好重音(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这是一所边疆小学,在仔细看看这所小学与我们的小学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民族小学的课文。(生齐读课题)你觉得读这个课题,重音应该落在哪里?(前后均可,表达意思不同)师:请大家再带着不同的感受齐读课题。

二、出示自学提示,自学互助

自学提示:

1、自读课文2遍,注意要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自己认读生字,认识后同桌互相检查。

3、练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质疑

(出示自学提示帮着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要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师:好,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提示开始自学。(师巡视,指导)

三、当堂测试,师生互动

师:好,相信通过刚才的自学,生字我们一定都会认了,现在我来检查一下。(当堂检测,把最基本的字词做到当堂清,人人清。)课件出示:

傣族 汉族 景颇族 阿昌族 德昂族

坪坝 铜钟 凤尾竹

蝴蝶 穿戴 孔雀舞(1)指名读 生跟读 师:请看第一组:你发现了什么?(正音:昌、昂)我们国家一共有多少个民族?你还知道哪些民族? 师:第二组,“坪坝”看部首能猜猜意思吗?一般是指“平坦的场地”;看看插图,能了解“铜钟和凤尾竹”吗?请大家把“铜钟和凤尾竹”写在插图旁。师:再看第三组。(师范写、指导书写“蝴、蝶、戴、雀、舞”等字。生描红仿写)。

师:字词我们读准了,理解了,现在再来读课文相信同学们一定能把课文读的更加通顺、流利了。(开火车检查读文)

师:同桌两人互读课文,比一比,谁读的更有感情、更流畅。(1)同桌互读(2)指名读

师: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本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1)指名说(指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并学会在文中找到中心句。)师:请同学们再次读课文,想想民族小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找出文中表达作者深深喜爱民族小学的一句话。

师:请同学们再次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问题想问?(生质疑、提问,教师归纳总结)

四、总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的校园处处充满了生机,明亮的窗户,宽敞的教室,美丽的花坛,还有你们在操场上留下的欢声笑语,都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再一次走进《我们的民族小学》看看,请同学们齐读课题。(1)生齐读课题

师:昨天我们在这里结识了一些生字朋友,你们还记得他们吗?(记得)(出示课件:生字)

师:谁想来读读?(1)开火车跟读 师小结:同学们可真棒,把生字认读的这么准确,相信同学课文也一定读得通顺、流利了,咱们找4名同学读一读这篇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通过上节课的初读课文,民族小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可真会读书,走进民族小学,你都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相关词句。

(归纳文章的主线,抓住主线进行多层次的批注)(1)生自读(2)指名说

师:谁来说一说?(生汇报:远、美、民族多)

师:谁来接着说? 板书:穿戴不同,语言不同

师:是呀,你看你,真会读书,通过一个“都”字,让我们知道了虽然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但是在同一所学校里学习,能和平友好的相处,成为了好朋友。师:谁还来接着说

师:你是通过哪句话知道的?

师:是呀,多么鲜艳的民族服装,多么美丽的校园景色,用文中的一个词形容就是“绚丽多彩”

师:谁还想来接着汇报? 师:此时你们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同学们会跟小鸟说什么?跟老师说些什么?见到国旗同学们又会想些什么呢?(1)指名说

师:哎呀,早晨的校园多美呀!你喜欢这时的校园吗?(喜欢)那就把你喜欢的情感用朗读表达出来吧!(1)生练读(2)指名读(推荐一名好的)师:来到这美丽的民族小学,“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小学的孩子们开始上课了,板书:上课。那民族小学里的学生是怎样上课的呢?请同学们在第3段中找到相关的语句读一读,一会找同学来说一说。(1)生自读(2)指名说

师: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小鸟、蝴蝶、小猴子好像都在听同学们上课、读课文,你们看,山林里的朋友是多么的好奇呀!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窗外很安静?

师:假如此时,我们就是窗外的蝴蝶、小猴、小鸟、树枝,我们会怎么做呢?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窗外一切都是安静的,下面就带着你们的感受读一读这几句话吧!

(1)生自读(2)师生合作读

师:时间过得真快,下课了,(板书:下课)小朋友们又会做些什么呢?操场上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画相关的句子。(1)生自读(2)指名说 师:你中体会到什么?

师: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句话。(3)指名读

师:难怪作者说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师: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师:你为什么感到自豪呢?

师小结:是啊!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历史悠久的民族小学,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民族小学,去感受一下这里特有的景色吧!(1)生齐读全文

(通过不同层次的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三、指导书写

师:同学们课文学得这么好,相信生字你们一定能写的更棒!你看有两个生字在向大家招手呢!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要想写好这两个字,需要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呢?(生:“坝”最后一笔是点,“舞”字中间是四竖,上下写时别分家)师:那现在就来和老师一起写一写吧!我们先来看“堤坝”的“坝”字,同学们要注意,这是一个左右结构的字,“土”字做偏旁时,最后一笔要变成“提”,右半部分“贝”字最后一笔是“点”。好了,同学们可能清楚了吗?看清了就自己动手写一些吧!要注意写字姿势!(生自由练写)

四、总结

师: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一节课就这样过去了,这节课我们不但了解了民族小学,还结识了许多生字朋友,收获可真多,这篇课文这么美,希望同学们下课以后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并且把。

五、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

我们的民族小学

上课

板书: 穿戴不同,语言不同

下课

教学反思:

《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一篇抒情散文。课文描写了我国西南边疆一所美丽而充满欢乐的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同时,也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上学的路上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各民族的小学生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这是一所团结的学校:同学们来自不同的民族,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共同生活,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这也是一座充满了欢乐,祥和气氛的学校:孩子们课上认真读书,课下尽情玩耍,连小动物也来聆听读书声和看热闹,对孩子们的幸福生活多么羡慕!

教学本课,我用一个问题贯穿全文的教学——走进民族小学,你都看到了怎样的景象?例如:民族小学的学生是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来到学校的,同学们眼前仿佛出现这样的景象:早晨,民族小学的同学们欢快地走在上学的路上,空气多么清新,景色多么美丽。民族小学有古老的铜钟挂在打青树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曳,我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想象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上发出的声音是多么悠长,清脆,想象凤尾竹的样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又是怎样的美丽的画面,这样,同学们体会到了这所学校是多么美丽,读起来也就美美的。同学们也找到了“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都成了好朋友”,通过一个“都”字,让我们知道了虽然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但是在同一所学校里学习,能和平友好的相处,成为了好朋友。同学们还找到他们读书时有小鸟,蝴蝶和猴子在旁边好奇地听着;下课了,他们跳孔雀舞,做游戏,可以把小鸟,松鼠和山狸都吸引过来,此时你们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同学们会跟小鸟说什么?跟老师说些什么?见到国旗同学们又会想些什么呢?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案 2 第6篇

教学目标

1.通过认读、带读等形式,识记“坝、傣、昌、昂、跤”五个生字字形,读准字音。2.通过找规律、归类识字等方法识记“坪、坝、戴、招、蝴、蝶”等12个字的字形,正确书写。

3.了解我国多民族的国情。

4.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民族小学的赞美的情感,培养与少数民族的和睦共处的生活态度。

5.通过边读边想象的方法,品读重点词句,领悟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含义。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等。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认读、带读等形式,识记“坝、傣、昌、昂、跤”五个生字字形,读准字音。

2、通过找规律、归类识字等方法识记“坪、坝、戴、招、蝴、蝶”等12个字的字形,正确书写。

3、正确地朗读课文。

4、初步了解我国多民族的国情。

教学过程

一、看画导入

1、出示图片: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瞧,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德昂族的。谁能来为大家介绍介绍自己收集的民族?

2、相机出示相关词语:傣族 景颇族 阿昌族 德昂族

认读生字:领读、指名读

师:你们图文结合着,自己又认识了词语,了不起。

二、顺势切入、初读课文

1、过渡:清晨,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早早地起了床,迎着朝阳,踩着露珠,蹦蹦跳跳,高高兴兴地朝同一个地方走去,他们要去哪呀?(我们的民族小学)

2、引入:对,那可是一个充满欢笑,美丽而可爱的地方,今天咱们一起去走一走,看一看,保证你们去了就舍不得离开。

3、指导读好课题,注意“的”的读法

4、配乐范读课文: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选择具有云贵民族风情的乐曲,如《小河淌水》、《蝴蝶泉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等配乐。

5、提出读书要求,大声读课文: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读完课文,将你划出的词语读一读。

6、读读认认:坪坝、傣族、阿昌族、德昂族、摔跤

穿戴、招引、蝴蝶、孔雀舞、铜铃、粗壮、凤尾竹

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指名读。

7、日积月累:鲜艳的民族服装、绚丽多彩、欢唱的小鸟、敬爱的老师、飘扬的国旗、古老的铜钟、粗壮的枝干、洁白的粉墙 老师领读、自由朗读、齐读

8、分段朗读,检查正音

三、整体感知、初步了解

1、再读课文,思考:这所民族小学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美丽)你是从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2、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写的?(上学的路上——来到学校——上课——下课——文末点题)

四、指导写字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近些。“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构成。

“雀”字“小”字下边的撇(丿)要长些。

“舞”字中间四竖要写短小、靠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句话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节课我们要继续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美。

二、研读课文

(一)感受美丽、感受异同

1、默读课文第一段,思考:你读懂了些什么?

2、学生交流: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3、比较句子,体会描写的具体性:你喜欢哪种写法?为什么? 出示:早晨,从各处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通过简繁句的对比,体会描写要具体,而且抓住事物的特点,“山坡、坪坝、开着绣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突出西南边陲山区的特点。

4、比较句子,体会“的字结构”的运用特点。出示:„„走来了许多少数民族的小学生。

„„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小学生、有景颇族的小学生、有阿昌族的小学生和德昂族的小学生,还有汉族的小学生。

„„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得昂族的,还有汉族的。(第一句过于概括,第二句表述累赘、第三句运用“的”字结构,既具体又简洁。)

5、指导朗读:现在这句话,你想怎么读?(指名读——齐读)

6、过渡: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读着读着,你仿佛又看到了什么呢?

7、学生交流:我仿佛看到了„„(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随机解释:招呼,用手招,用嘴呼。)

8、指导朗读:我们仿佛看到了,来自不同民族的小学生们,穿着各具特色的民族服装,高高兴兴地向小鸟打招呼,向老师问好,向飘扬的国旗敬礼。这个学校美不美?

如果你是这所民族小学的一名小学生,听到这样的赞美,你有什么样的感觉?(自豪)指名读:谁能读出这样自豪的感情?谁还愿意来赞美一下我们的民族小学? 齐读:让我们一边想,一边读,用朗读表达对我们的民族小学的赞美之情吧。

(二)感受上课

1、自由朗读:“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画出描写民族小学的孩子们是怎样上课的句子。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

2、想象拓展:课文中没有具体去描写孩子们是怎么上课的,那你能发挥你的想象,说说民族小学的孩子们是怎样上课的吗?

3、语言训练:这时,如果我们就是窗外的蝴蝶、小猴、小鸟、树枝,我们会怎样想呢?用上老师给出的句式来说一说。如果我是一只(),我会()。

4、读读找找:课文中又是怎么样窗外安静的句子呢?请你用波浪线画出来。

5、指导理解:课文为什么不直接描写课堂内的安静,而是写窗外很安静呢?(体会间接描写的作用和情趣性。)

6、读读背背:这句子写得多美啊,请你把它背下来。回家以后,积累到你的采蜜本上,并且再从其他途径积累两句描写安静的句子。

(三)感受下课

1、朗读想象:当,当当。下课了,各个民族的小朋友们在操场上做些什么呢?自己读第3自然段,找一找哪些是描写上课的句子,哪些是描写下课的句子,用“//”隔开。理解:一段文字里面写了两部分内容,我们说这段话有两层意思。中间用“//”隔开。想象:各民族的小朋友在操场上做些什么呢?

2、体会民族特色:你觉得哪句更合适?为什么?

比较句子: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捉迷藏、跳长绳、做游戏„„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

理解:孔雀舞、摔跤是少数民族特有活动,这样写更能突出这所小学的民族特色。

3、体会间接描写:作者没有具体展开写小朋友是如何活动的,而是写了小鸟、松鼠也赶来看热闹,这样写又有什么妙处?谁能体会?(简介描写、与前面呼应)

4、指导朗读

(四)总结

1、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这所民族小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2、比较下面的句子,体会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然后读出相应的语气语调。出示:这就是我们的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

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

(第二句把一句话的意思分成两部分来说,强调了“边疆”特色,表达了作者对这所边疆小学无比喜爱的思想感情。朗读的时候要重读。)

3、品读加点的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

A、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

认真地朗读这句话,思考:从课文的什么地方表现出这所学校“民族”的特点? B、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

认真地朗读这句话,思考:从课文的什么地方表现出这所学校“边疆”的特点?

4、让我们把最后一段再有感情地朗读一遍。

三、课后练习

1、课后练习一:课文写得这么美,你最喜欢的是哪个部分呢?把你最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读出来,同桌两个相互听一听。看谁最快背出来。

2、课后练习二:背诵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并抄写在采蜜本上。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案 第7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2.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和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情感目标: 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感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教学重难点】

1.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以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2.难点是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课前准备】

1、课前上网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学生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预习课文。

3、教师准备好相关的图片、道具和生字词的卡片

4、制作多媒体课件演示。【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播放音乐(或视频)《爱我中华》片段:“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2、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请小朋友说说你找到的有关不同民族的图片,介绍一下你了解到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3、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4、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这样的小学,我们叫他民族小学,大家到民族小学去参观一下?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其中一所去看一看。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5、请大家读题。谁来说说课题该怎么读?我们再一起把课题读一遍。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这所民族小学有什么特色呢?让咱们就一起走进这所民族小学,去认识一群少数民族的孩子,去感受民族小学的魅力。

1、教师配乐范读。请小朋友们一边听老师读课文一边用笔画出有关民族的词语。

2、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1)、给课文标出自然段。

(2)、勾画出不认识的字,根据注音拼读,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3.学生试读。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自然段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出示让学生认读。

5、再次巩固字词:

(1)书写生字:坪 坝 戴 招

(2)把表示“傣族、景颇族、阿昌族、纳西族、白族”的图片和相应的词语连线。

6、同桌相互听读课文,在读中巩固识字。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顺序

1.小组合作,逐段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讨论:读了这一段知道了些什么?

2、学习反馈(填空):课文先写(上学的路上,来到学校);再写(上课,下课);最后写(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

四、自主品读。自我感悟

是啊,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采取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了解了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学习和巩固了许多生字新词;理清了课文的写作顺序。同学们和民族小学的小朋友一样,学得特别认真。“我们的民族小学”到底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呢?下节课我们继续探究。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和课文进行了亲密接触。这节课,我们要深入了解课文,和课文,和民族小学,和民族小学的小朋友成为最知心的朋友。现在就请同学们继续品读课文,思考:“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呢? 学生品读。

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一)品悟民族小学的美丽

1、刚才同学们再次品读了课文,那么,“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呢?哪个小朋友最勇敢,敢第一个站起来,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

2、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一所美丽的小学?(学生讲到哪句,教师就顺势指导哪句。视课堂生成情况灵活地驾驭课堂。)预设1:

(1)生:我是从这里看出的。“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各式各样的民族服装鲜艳夺目,使学校更加美丽。

(2)你知道句子里哪个词直接说明了它的美丽?(绚丽多彩)“绚丽”的近义词就是——美丽

(3)让我们一起读出它的美。

(如果此时学生不能准确地说出“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一所美丽的小学,教师可这样处理:(1)老师来读一句话:“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你们觉得这句话写出了学校的什么呢?(2)句子里哪个词直接说明了它的美丽?(绚丽多彩)“绚丽”的近义词就是——美丽。(3)让我们一起读出它的美。)

要尊重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历史 第8篇

然而, 人们对我国的语言文字政策和现状的评价存在不同的意见。持批评乃至否定态度的人士的主要观点之一是, 建国以来重要的语言文字研究成果和国家标准, 只是极少数文字改革积极分子在20世纪50年代闭门造车的产物。例如最近有一位政协委员认为:“上世纪50年代简化汉字时太粗糙, 违背了汉字的艺术和科学性。比如爱字, 繁体字里有个‘心’, 简化后, 造成‘无心之爱’。”①还有人发表文章说:“1956年, 从1月份起, 仅两个月时间, 《汉字简化方案》《汉语拼音方案草案》《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和《关于扫除文盲的决定》就倾巢而出……”因而是“文化冒进浪潮”, 等等②。

历史的真实是怎样的?笔者仅以《汉字简化方案》和《汉语拼音方案》的历史渊源及其制订过程为例, 简述如下:

一、关于汉字简化

在距今3400~3500年左右的商朝中期出现的甲骨文中已有繁简多体, 也就是说, 一有汉字, 就有简体字。现行简化字中的“虫”“从”“泪”“气”“云”等就始见于甲骨文, 是它们的繁体等的“古本字” (金文和战国文字中也有“网—”“弃—”等字) 。

在距今2230年 (即公元前221年) 秦统一中国以前的先秦时代, 除了“古本字”之外, 还有一些“古通用字” (例如“后—後”“谷—”“岳—”) 和“古异体字” (例如“万—”“无—”“礼—”) 等。

在公元前20年~公元220年的汉代出现了草书和楷书;其后的魏晋时代以来流行行书。这些字体又出现了不少简体, 例如“爱”字就始见于东晋的王羲之 (?~379) 的笔迹。据笔者统计, 现行简化字中有37%以上源自先秦至南北朝时期③。

距今约800年, 南宋史学家、文学家洪迈 (1123~1202) 在他的《容斋笔谈》中指出, “礼”“与”等“省文”源自“古文”, 应视为正字。

距今100年 (1909年) , 陆费逵发表《普通教育应当采用俗体字》, 这是现代第一篇明确提倡简体字的论文。

距今87年 (1922年) , 钱玄同、陆基、黎锦熙、杨树达联名向教育部提出《减省现行汉字的笔画案》。

距今74年 (1935年) 2月, 上海文化界200人和15个社团共同发表《推行手头字缘起》。同年8月, 国民政府教育部长王世杰签发《简体字表 (第一批) 》。这是中国第一个由政府部门制定的简化字表, 共收324字。据笔者统计, 其中有272字与现行简化字相同或相近, 约占84%。

距今59年 (1950年) , 中央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编印了《常用汉字登记表》;1951年修订为《第一批简体字表》。

距今55年 (1954年) , 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 (简称“文改会”) 成立;1955年, 在文教机构多年研究的基础上, 拟订出《汉字简化方案草案》。

距今53年 (1956年) 1月, 经过反复研究和群众广泛讨论之后, 国务院正式公布《汉字简化方案》;其后分四批推行。据笔者统计, 这些简化字的80%以上是在历代就“古已有之”的, 并非今人所杜撰④。

距今45年 (1964年) , 文改会编印出版《简化字总表》, 共收2235字。据笔者统计, 在现代汉语3500个常用字中, 只有1153个简化字, 仅占约33%;其余约三分之二均为传承字。因此, 把中国大陆通行的规范汉字统称为“简化字”, 是不准确的。

距今32年 (1977年) , 文改会发表《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 (草案) 》;1986年, 国务院批转国家语委的报告, 废止了这个草案。

二、关于汉语拼音

在距今约1800年前的汉末和三国时期, 我们的祖先就先后发明了两种给汉字注音的方法:“直音法”和“反切法”。

在距今约1000年前的唐朝末年, 守温参照梵文的拼音法, 创造了30个用固定的汉字来代表当时汉语声母系统的“字母”;后来经宋朝音韵学者的补充, 发展为“三十六字母”。

距今404年 (公元1605年) , 明末由意大利来华的传教士利玛窦拟订了第一个用罗马字母来拼写汉语的拼音方案。

公元1644~1840年, 即清入关至鸦片战争前, 又有一些来华的传教士和外交人员陆续拟制了多种拼写汉语的方案,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教会罗马字”和“威妥玛式拼音”。

公元1840~1911年, 即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期间, 中国面临深重的民族危机, 许多爱国志士要求变法维新, 普及教育, 开发民智, 并提出改革汉字, 形成清末的“切音字运动”, 主要倡导者是卢戆章、王照等。

距今96年 (1913年) , 民国政府教育部“读音统一会”通过了汉字笔画式的“注音字母” (后改称“国音符号”) ;1918年正式公布, 成为我国第一套得到政府承认的拼音方案。

距今81年 (1928年) , 国民政府大学院 (教育部) 以“国音符号第二式”的名称公布《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这是我国第一套得到政府承认的罗马字母拼音方案。

距今78年 (1931年) , “北方拉丁化新文字方案”在苏联获得通过;后传入国内。1940年, 陕甘宁边区颁发《关于推行新文字的决定》。

距今55年 (1954年) , 文改会成立后, 在研究300多年来各种拼音方案和海内外寄来的1200多个拼音方案建议的基础上, 于1956年发表了《汉语拼音方案草案》。1957年11月, 国务院全体会议通过了这个草案。

距今51年 (1958年) 2月, 经过全民空前广泛的讨论, 并经有关部门的反复研究和修改之后,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批准公布《汉语拼音方案》。

距今32年 (1977年) , 联合国地名标准化会议通过决议, 采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用罗马字母拼写中国地名的国际标准;1982年, 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通过决议, 采用这个方案作为用罗马字母在文献工作中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从此, 《汉语拼音方案》由我国的国家标准发展成为国际标准。

人们之间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观点并产生争论甚至论战, 这是正常现象;但是, 历史是不容许被随心所欲地涂改和曲解的。我们要尊重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历史, 反对截头去尾、各取所需、以讹传讹。

[附 注]

①?《全国政协委员潘庆林建议恢复使用繁体字》, 《南方日报》2009年3月3日。

②?朱大可《文化复兴当从汉字起步》, 《新闻周刊》2008年第3期。

③④?李乐毅《简化字源》, 华语教学出版社, 1996。

参考文献

[1]《全国政协委员潘庆林建议恢复使用繁体字》, 《南方日报》2009年3月3日。

[2]朱大可《文化复兴当从汉字起步》, 《新闻周刊》2008年第3期。

上一篇:《长袜子皮皮》读书心得600字下一篇:留置针应用家长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