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优化转型升级范文

2024-05-21

创新优化转型升级范文(精选6篇)

创新优化转型升级范文 第1篇

创新驱动 优化结构 助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

后白镇在推动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以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以自主创新作为关键环节,以集约发展作为重要取向,坚持“创新驱动、优化结构、外向拓展、做强做精”的发展原则,切实推进民营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实现了民营经济活力与实力的双赢,形成了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的后白企业家精神。

一、促进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必要性

(一)民营企业壮大的内在要求

民营经济要壮大发展就必须顺应形势发展,主动参与转型升级。民营经济本来就是顺应市场经济,顺应消费而兴起的。转型升级的重要转变就是转向市场拉动经济发展,转向消费拉动经济发展,这对民营企业是难得的好事。民营企业应当抓住机遇,借机而为,借势发力。民营企业率先进行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结构的科学调整,就会获得超额的社会回报和经济利益。

民营经济作为地方的重要经济形式之一,转型升级对民营经济来说是重要机遇和要求。一是民营企业产权明确,有长远打算,而转型升级必须有战略眼光和长期打算。二是民营企业对市场、环境的变化有着特殊的敏感性,转型升级就是对变化了的市场和环境的反映。三是民营企业家会自觉遵循一系列市场规则,比如投入和产出相比较的规则、经济核算的规则、规避风险的规则等,这有助于民营企业平稳实现发展壮大。

(二)民营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一是宏观上民营企业融资难,管理服务部门职能有待加强。除招工难、生产成本上升等影响民营企业发展的因素外,地方担保体系建设与发动地区相对滞后,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现象相对突出。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狭窄,上市融资、引进风险投资等门槛比较高,而且地方风险投资机构甚少。同时作为民营企业的管理和服务部门行政效能有待加强,对外的协调工作缺乏独立性,明显影响到其作为民营企业管理服务部门职 1

能的发挥。

二是微观上民营企业整体素质不够高,竞争力不够强。这主要表现为“五多五少”:一是民营企业数量多,但上规模的企业少。二是加工制造型企业多,具备自主研发能力的企业少。三是民营企业代加工品牌多,拥有自主品牌少。四是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五是传统管理式的企业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少。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企业内部缺乏严格的自我约束机制和监督机制等问题日益显现,影响了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影响了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后白镇民营经济的发展现状

民营经济是财政税收的重要来源,科技创新、技术进步的重要方面军,发展后劲的主要经济增长极。后白镇一直重视发展民营经济,促进民营经济转型升级,是确保社会稳定,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客观要求。

(一)民营经济对经济增长贡献巨大。后白镇2010年后白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1亿元,年均递增30%,是“十五”末的2.5倍。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8亿元,累计完成36.09亿元,是“十五”期间的2.1 倍。这些数据中间,民营经济贡献了主要力量。后白镇2010年实施千万元以上大项目22个,五年累计86个。后白镇拥有私营企业620家,个体工商户2300户,民营经济总量比“十五”末增加1.5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58家,比“十五”末净增28家。

(二)民营工业发展形势向好。累计投入3000万元建设后白和张庙两大工业园区。建成园区道路5公里,铺设污水管道6公里,架设高压杆线2公里,平整土方640万方,将后白园区框架扩展至3平方公里。在张庙园区实施绿化、亮化和下水道工程,完成土地平整面积200亩。高标准建设民营创业园。目前民营规模企业数量居全市首位,其中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近10家,超5000万元的近20家,形成以输变电、轻工机械、针织服装、工艺玩具为主的四大主导产业。

(三)科技创新成果显著。截止2010年末,后白镇各企业共自筹资

金2.9亿元用于新产品的研发和技术改造,高新技术产品的销售达18亿元。10家企业获句容市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项目,7家企业获科技三项经费项目,江苏省科技创新基金项目实现零的突破。2010年完成专利申请170件,发明专利16件,授权专利127件。后白镇现拥有省级民营科技企业4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

三、促进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策略探讨

挑战与机遇并存,在挑战中善于寻找机遇,就会赢得发展的先机。这一过程必须注重科技引导,创新驱动,创新是民营经济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企业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一)推动民营企业做强做精,促进民营经济创新发展。以强化规模优势、品牌优势、竞争优势为重点,积极进行上下游产业链整合,实现优势互补,成为行业排头兵。鼓励民营中小企业向“专精特优新”方向发展,提高进入大企业产业链的能力,提高在细分市场的竞争能力。发挥民营企业培育自主品牌的主体作用,不断提升其品牌内涵和价值,形成一批知名品牌群体。按照布局合理、特色鲜明、集约用地、生态环保的要求,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向集聚化、集群化方向发展。支持民营企业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增强持续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依托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大中型企业技术研发机构、行业协会、产业园区及其他专业服务机构,加快建立—批公共技术服务机构,为民营企业提供技术研发信息发布、成果转让、质量检测、人才引进、联合攻关等服务。

(二)加强载体建设,实现规模扩张。结合104国道改道工程,做好后白、张庙两大工业园区范围内土地规划调整工作。实施后白园区“南拓东延”工程,拟投入8000万元,新扩面积2平方公里,新建园区大道

3.5公里,铺设市政管网5公里,完善绿化、亮化、通讯、两水等基础配套设施,尽快使园区在开发上实现“整合、优化、扩容”三同步,在布局上实现“集聚、集群、集约”三提高,在功能上实现“商务、政务、服务”三配套。加强创业平台建设,新增标准化厂房5万平米,迅速把创业园打造

成民营经济先导区,确保五年内新开工工业企业建筑面积50万平米。

(三)坚持自主创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优化升级。创新能力转强,内生动力提升。以输变电、生物医药、机械制造、环保产业四个领域为重点,组织实施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扶持一批有竞争力的企业和产品,培育一批新兴产业。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帮助企业持续推进技改扩能,引导企业由家族经营模式向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转变,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到2015年末,新增企业研究生工作站3家,省级博士后工作站1家;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4家;完成技改投入10亿元以上。新增规模企业50家,培植千万元销售企业100家,亿元销售企业20家,其中超10亿元企业3家。输变电产业销售超20亿元,服装产业8亿元,机械制造产业6亿元,环保新能源产业5亿元。

(四)突出招商选资,积极盘活存量资产。以重大项目建设作为驱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努力抓好招商引资和招商选资工作。积极盘活闲置资产,利用一切条件使资产最大增值。主动对接南京,重点开拓常州、武进,突出苏锡常地区和上海的区域招商。把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物联网、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新兴产业作为招商重点,下功夫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大项目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大项目。

(五)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优化扶持方向,重点支持民营企业技术成果转化、技术改造、制定标准、创建品牌,以及面向民营企业的各种专业化服务平台与载体建设。各类财政专项资金在支持范围上要打破所有制界限,对民营企业一视同仁。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用担保支持力度,完善再担保机制,逐步扩大民营企业贷款担保规模。建立和完善对信用担保机构发展的激励与补偿机制,鼓励担保机构降低对民营企业的收费标准。

(六)提升对民营经济的服务水平。全面清理和规范各类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各类涉企收费的监督检查。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综合服务功能,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财税环境。加强

执法队伍建设,严格规范执法行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细化量化执法幅度,并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民营企业依法进行的生产经营活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预。依法保护企业主的名誉、人身和财产等各项合法权益,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提出的行政复议、投诉等,政府必须及时受理,公平对待,限时答复。

(七)弘扬后白企业家精神,激发全民创业热情。广泛宣传后白民营企业家积极向上、踏实苦干的创业精神和社会形象,树立一批白手起家、诚信经营、依法纳税的“创业领袖”,引导全民见贤思齐,鼓励全民自主创业,达到万众一心共谋发展的积极社会效应。制定激励引导机制,组建小额贷款公司,整合信用社、农行、信贷所等金融渠道,通过贷款贴息、小额担保贷款等优惠政策,鼓励群众投资创业,并鼓励担保机构对创业者的银行贷款提供担保服务,免收创业个体和私营企业办理营业执照费用。

后白镇在以后的发展中将努力为民营经济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和社会环境,为民营企业提供各种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碰到的突出问题和困难。通过树立转变发展方式、促进自主创新等方面的典型,以点带面,带动更多的民营企业健康发展,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作出更大贡献。

后白镇政府范 洋

创新优化转型升级范文 第2篇

http://

准确把握工业转型升级的内涵与实质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工业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 《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工业转型升级如能加快推进,就能推动我国经济社会进入良性发展轨道;如果行动迟缓,不仅资源环境难以承载,而且会错失面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规划》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刻阐述工业转型升级的基本内涵,对于社会各界统一思想认识,加快推动工业转型升级,促进我国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根本要求

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是坚持中国走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健全现代产业体系的根本要求。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等五个鲜明特征。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根据科技进步新趋势,发挥我国产业在全球经济中的比较优势,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规划》指出,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战场。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工业发展方式仍较为粗放,主要表现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主要依赖进口;资源能源消耗高,污染排放强度大,部分“两高一资”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规模经济行业产业集中度偏低,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和国际知名品牌,中小企业发展活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产业集聚和集群发展水平不高,产业空间布局与资源分布不协调;一般加工工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过大,高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这些矛盾和问题已严重制约工业持续健康发展,也事关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大局,必须尽快着力加以解决。

根据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及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规划》提出,“十二五”工业转型升级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按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本质要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全面优化技术结构、组织结构、布局结构和行业结构,把工业发展建立在创新驱动、集约高效、环境友好、惠及民生、内生增长的基础上,不断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建设工业强国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二、工业转型就是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加快由传统工业化道路向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

“十二五”时期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必须充分考虑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准确把握国际产业竞争格局变化趋势,从以下五个方面推动工业转型:

一是向内涵发展转型。我国工业已建立起符合国情的门类齐全、体系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制造业大国。但我国制造业增加值率仅为26.6%左右,较美国、日本及德国分别低20个百分点以上,劳动生产率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更大。《规划》提出,“十二五”要在继续保持工业平稳较快增长基础上,以提高工业附加值水平为突破口,全面优化要素投入结构和供给结构,改善和提升我国工业整体素质,加快推动发展模式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二是向创新驱动转型。一个国家的科技竞争力决定了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前途。在目前的国际产业分工中,我国制造业大都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或者说处于“微笑曲线”的中段。“十二五”期间,我国必须加快调整要素投入结构,在继续发挥原有比较优势基础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技术进步、高素质人力资源和管理创新转变。《规划》提出,要努力突破制约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核心技术,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由价值链低端向高端跃升,加快推动发展动力向创新驱动转变。

三是向绿色低碳转型。受历史条件、发展阶段、体制机制等因素的影响或制约,我国经济发展中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不协调、低效率、难循环的粗放型增长发展方式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改观。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经济发展与能源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必须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加强政策引导,依靠技术进步,促进形成少消耗、可循环、低排放、可持续的产业结构、运行方式和消费模式。《规划》提出,要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推广先进绿色低碳技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加快推动资源利用方式向绿色低碳、清洁安全转变。

四是向智能制造转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面临的独特机遇。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推动了生产方式变革,网络制造、智能制造等日益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方向。我国信息化应用水平较低,制造业的数字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不高。《规划》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信息化在转型升级中的牵引作用,深化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加快推动制造模式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变。五是向服务化发展转型。当前,我国生产性服务业还不发达,生产型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较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低20个百分点。同时,我国制造业服务化尚处起步阶段,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格局尚未形成。大力发展面向工业生产的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服务型制造,是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规划》提出,要按照“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大力发展面向工业生产的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服务型制造,不断提升对全球价值链的掌控能力及对工业转型升级的服务支撑能力。

三、工业升级就是全面优化技术结构、组织结构、布局结构和行业结构,促进工业结构整体优化提升

工业结构包括内部行业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及空间结构,也包括产品和市场结构。“十二五”加快工业转型升级,要着力优化五个方面的结构:

一是工业内部结构的优化升级。我国工业内部产业结构不合理,一般加工工业和重化工行业比重过大,“两高一资”行业增长过快,支柱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不强,高端产业比重较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要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增强我国产业发展的协调性。二是技术结构的优化升级。我国工业体系较为完整,先进装备总量不小,但关键技术自给率低,我国发明专利只占全球的1.8%,科技进步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仅30%左右,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重大装备和关键材料等仍需大量进口。《规划》提出,要紧紧抓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这个中心环节,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提高先进装备比重,实现工业生产流程升级;大力推进工业节能降耗减排治污,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和水平。三是产业组织结构的优化升级。我国产业组织结构还不合理,主要表现为在一些经济规模要求较高的产业领域,产业集中度还相对偏低。同时,中小企业的发展活力有待进一步增强。《规划》提出,在规模经济行业促进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集团,扶持发展大批具有“专精特新”特征的中小企业,加快形成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协调发展、资源配置更富效率的产业组织结构。

四是产业空间布局的优化升级。我国产业空间布局还不协调,产业布局与地方优势特色结合不紧,与区域能源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相适应,区域发展的协调性有待增强。“十二五”期间,要按照主体功能区的要求,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和特色,引导产业有序转移和集聚发展,促进形成与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与市场需求相符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规划》提出,要改造提升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推进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优化产业空间结构,加快推动工业布局向集约高效、协调优化转变。

五是产品和市场结构的优化升级。国内需求较国外需求而言更加稳定,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能够抵御外部经济波动的冲击。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对外贸易依存度偏高,国内市场潜力远未充分发掘;从产品层面看,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严峻,自有品牌数量、质量有待提升。《规划》提出,要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稳定外需、扩大内需,实现内需外需均衡发展。《规划》还提出,要以开发品种、提升质量、创建品牌、改善服务、提高效益为重点,大力实施质量和品牌战略,引领和创造市场需求,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结构优化。

创新优化转型升级范文 第3篇

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办公室主任王赋

《总体方案》明确提出产业转型要以循环经济和技术进步为基本路径, 这是加快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根本途径和主要内容, 是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率和竞争力的战略重点。

就工业内部结构调整而言, 要着力改造提升资源型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也就是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

改造提升资源型产业, 应以提高资源开采回收率、就地转化率和综合利用率为基本目标。一要坚持以循环经济为主要抓手, 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煤炭、焦化、冶金、电力等资源型产业。二要扎实推进资源整合和兼并重组。三要坚决淘汰落后产能, 加大“关小上大”工作力度, 实行产能控制, 提高准入门槛, 在资源综合利用上实现突破。四要积极探索高碳产业实现低碳发展的新模式, 在电力、冶金、焦化等高污染、高耗能行业, 推进碳捕捉、碳封存、碳利用的技术研发示范和产业化。

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 一要大力发展煤炭机械、铁路装备、重型机械、重型汽车、不锈钢和铝镁深加工等优势和潜力产业。二要大力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现代煤化工、生物产业、煤层气、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三要推动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 推进物联网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就三次产业结构调整而言, 要更加重视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 努力使服务业增加值比重5年提高40%以上、10年提高50%左右。目前, 山西省正在加快推进实施服务业“1511”工程:即加快建设100个项目, 尽快开工50个项目, 加快审批100个项目, 储备培育1 000个项目, 尽快形成服务业新的生产力。引导鼓励民间资本投向旅游、物流、文化、信息等鼓励类服务业领域。同时, 要促进循环经济大发展, 全力推进循环经济试点省建设。

优化产业链条 助力转型升级 第4篇

十变八宁缺勿滥

中国服装行业年度十大优秀供应商推荐活动,是由中国服装协会主办的一项评优活动,确定了八家涉及到服装行业产业链条的相关领域的优秀企业荣获“2012年度中国服装行业十大供应商”称号。他们分别是:上海百胜软件有限公司、全球面料网、金三发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睿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福建浔兴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旺商通商务咨询有限公司、新杰克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泉州市颖新钮扣制品有限公司。中国服装协会举办这次评优活动旨在为中国服装行业推荐优秀的供应商,整合行业资源,加强服装行业的上下游联动,促进上下游产业的共同发展。

本次新闻发布会由中国服装协会科技部主任杨晓东主持,杨主任在会上表示:“此次推介活动是在广泛征求行业意见的基础之上,本着公平、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进行,目的是把服装行业具有代表性的关联企业推介出来,为服装行业的提升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本次获得荣誉的企业涵盖了服装行业供应链端的面辅料供应商、生产制造设备供应商、软件信息化服务提供商和终端销售辅助设备提供商等相关企业共八家。对于这次只有八家企业获得称号,中国服装协会秘书长王茁表示,协会选择时不仅仅考虑了企业的现在,还考虑了其持续的发展能力,更看重的是未来是否能够和服装行业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同时,为了缩小服装企业与供应商企业之间的距离,增加双方面对面交流沟通的机会,促使双方能够达成更有效率的合作,中国服装协会还专门在本届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上为十大供应商企业开辟了集体展区,给优秀供应商企业和服装企业提供机会进行交流沟通,以促进其达成合作意向,推动双方的共同发展和提升。

供应链是关键

“十二五”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服装作为我国纺织行业的重要终端分支,肩负着推动行业发展前行的重要职责。改革开放以来,日渐强盛的国力、惠及产业的经济政策,使中国迅速成长为世界最大的纺织服装生产国和出口国。但是近年来原材料价格波动,人工成本上涨,通胀压力增大,国内外市场需求不振等各方面不利因素都使服装产业受到不小冲击。根据海关数据,2011年1~11月,全国纺织类服装出口2318亿美元,同比增长2.1%,增速较4月底降低6个百分点,行业出口额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产品价格的提升,据测算,2011年1~11月纺织价格整体提高20.4%,对出口总额增长的拉动达到了98%。剔除价格因素之外,1~11月纺织服装出口数量同比净增长0.5%,其中服装出口数量净增加0.1%。这些数据都无情的警示着我们,靠数量增长拉动企业快速发展的路已经不太好走,转型、升级成为全行业的不二选择。

从“做嫁衣”到“创品牌”,从依赖出口到开拓内销,中国的服装企业在全球经济轨迹中不断寻找自己的出路,不断探索前进的方向,当前转型升级是我们面临的迫切任务,更是我们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实现纺织服装大国向纺织服装强国转变的主动选择。而如何优化供应链管理,选择优质供应商也成为了此次调整转型的关键课题。美特斯邦威董事长周成建曾经在许多场合都说过:“对于服装企业来说,谁掌握了价值链条,谁能够掌握产业链条,谁就有了整个产业的未来。”

服装行业的供应链涉及到了原材料的供应、产品的生产制造、品牌的打造营销、销售渠道的选择、物流配送的便利、零售终端的管理等多个环节。中国服装协会秘书长王茁在发布会上谈到:“近年来中国服装行业对供应链的研究越来越专业,深入和系统,当前服装企业与供应链上的各个方面都逐步的意识到彼此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单纯的买与卖,而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互惠互利,齐头前进的关系。只有含上下游产业链的整个行业形成共识,只有服装企业和上下游产业链之间的企业互动相联,特别是整个上下游产业链条上的每个节点都能随着服装产业的发展随时灵动,才有可能打造出现代化,具有极强抗风险能力的服装行业和服装企业。相互扶持,共同发展,对于整个服装行业链条上的每个企业来说都是必然的选择和必然的决定。”

王茁在会上强调:“中国服装协会主办十大供应商这样的活动,其重要意义就在于,整合产业供应链条,把优势的上游企业和上游产品在业内隆重推出,同时对于服装企业来说,也能更加便利地找到上游具备规模的,优势的合作商和供应商。十大供应商推介活动是真正的、彻底的打造一个优质的产业链联动的链条平台,解决企业转型升级中的相关问题,帮助全行业克服困难,继续前进。”

协会工作获肯定

发布会上,此次获得中国服装协会认证的“2012年度中国服装行业十大供应商”的企业负责人也纷纷发言,表示中国服装协会举办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意义,对于整个服装产业的发展都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金三发集团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严繁荣表示,金三发集团此次能够获得认证感到非常荣幸,作为一家专业生产高档服装粘合衬、高档里布、高档经编布、非织造布(无纺布)的民营科技企业,公司生产的服装粘合衬已连续15年产销量全国同行第一,非织造布产销量连续十一年居国内同行之首。此次成为“2012年度服装行业十大供应商”是协会对公司的认可和鼓励,也为公司未来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优势和机会,作为中国服装行业产业链条中的一名参与者,感到责任重大,未来将再接再厉,继续为服装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百胜软件总裁黄飞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道:“作为亚洲最大、最专业的服装服饰行业展会之一,CHIC毫无疑问是我们展示百胜整合性时尚信息化方案及产品的最佳平台。”百胜软件公司战略规划定位“成就智慧品牌”。公司成立12年来,成功为上万家时尚企业提供IT解决方案和管理咨询。这次百胜软件对于参展CHIC非常重视,在百胜展厅,公司的技术专家和咨询顾问驻守现场,为参观者展示各类产品的创新成果和技术能力,特别是展出的大尺寸24点式触控液晶屏显示屏-旺铺新屏,以“新奇、智能、便捷”为亮点,让观众亲身体验了“拥有时尚尽在指尖”的全新服饰购物体验。

据悉,“中国服装行业年度十大供应商”的推荐活动每年举办一次,中国服装协会对于获得荣誉的企业将会利用行业组织平台和行业协会的品牌活动在业内进行推介,活动贯穿全年。此次推荐活动举办的非常成功,得到了上下游全产业链的积极响应,相信在行业面临转型升级压力的今天,这样的活动一定会激发全行业的热情,齐头并进,披荆斩棘,将我们的服装产业带着“中国的印记”一步一步推向世界。

转型升级 创新发展 第5篇

为加快推进国际旅游休闲中心而奋斗

——2013年杭州市旅游工作回顾与2014年旅游工作思路及举措

一、2013年旅游工作回顾

2013年是我市旅游业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一年。从全国形势来看,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旅游法》、国务院印发《国民旅游休闲纲要》,这对于杭州依法强旅、旅游强市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全市上下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旅游行业艰苦奋斗、奋发有为,鼓足精气神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我们也客观看到,受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国内雾霾、禽流感疫情以及高温天气、政府三公消费控制等多重因素制约,旅游经济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一年来,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全市旅游业主要发展指标仍取得较好的业绩。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603亿元,同比增长15.19%;国内旅游人数9409万人次,同比增长14.23%;国内旅游收入1469亿元,同比增长17.29%;入境旅游人数316万人次,同比下降4.57%;旅游外汇收入21.6亿美元,同比下降1.87%。归纳2013年旅游工作,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旅游拉动消费成效显著。从2013年10月1日起,我市发行杭州通〃旅游消费卡成为全市涉及面最广、工作最为繁重、影响力最深远、也是举全市之力最重要的一项拉动内需、促进消费的创新举措。截至去年底共销售旅游卡10万张,实现充值18.9万次,充值金额1.39亿元,实际消费33.7万人次,2旅”、“文化演艺之旅”、“运动休闲之旅”、“购物之旅”和“茶文化之旅”等旅游线路,千方百计抢占高铁游市场。

三是《旅游法》宣贯落实迅捷。我市及时制定《学习宣传贯彻<旅游法>实施方案》,启动《旅游法》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依据《旅游法》制订了《旅游合同》(范本),并印发行业广泛推广实施。对需要“立、改、废”的法规制度进行全面梳理,研究制定贯彻实施《旅游法》的政策措施、配套文件,制定印发《 旅游法自由裁量规则》,组织开展《旅游法》专项执法和“一日游”专项检查,全年共实施行政处罚5起,发出责令改正(限期责令改正)通知书25份,查处违规带团导游148名,IC卡扣分438分。全年受理旅游投诉1266起,办结率、反馈率、满意率98%以上。坚持不懈推进旅游目的地常态化联合执法,对重点区域欺客宰客行为保持高压整治态势,杭州连续三年保持全国游客满意度调查前8位。

四是旅游投资保持百亿规模。去年全市实际完成投资117亿元。按项目类别看,宾馆酒店22.96亿元,大型综合体44.05亿元,商贸购物14.25亿元,特色街区和自然景区分别达11亿元,旅游基础设施6.8亿元,历史古迹2.3亿元,温泉养生0.85亿元。按区、县(市)来分,萧山区34.39亿元,江干区14.48亿元,淳安县12.28亿元,桐庐县11.27亿元,上城区10.4亿元,下城区、滨江区也超过4.5亿元,西湖风景名胜区3.52亿元,其它区、县(市)均在2亿元左右。按项目实际投资额来看,超亿元的项目有26个,其中像湖滨国际旅游综合体、萧山湘湖景区建设工程、杭州国际博览中心、桐庐县潇洒休闲运动公园旅游综合体等旅游项目投资力度大,前景十分看好。去年有10个旅游大项目已完成全部项目投资。我市还推进了一批示范性、创新性较强的新业态项目,有力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如尚城1157旅游综合体、武林路时尚女装街277皇后公园、杭州西山光明寺运动休闲公园、塘栖古镇保护与开发项目、深澳古村落旅游开发项目、河桥古镇慢生活街区、青芝坞休闲旅游慢生活特色街区、湖边邨精品酒店、“隐居西湖”民宿等,成为创新、融合及协同发展的典范。在今年1月12日由中国科学院等机构联合发布的《中国城市旅游投资竞争力研究报告》中,杭州获得观光旅游投资竞争力城市排名第三名,休闲旅游投资竞争力和综合旅游投资竞争力城市排名第一名。

五是“美丽杭州”建设初显成果。为全面贯彻落实城乡统筹战略,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美丽杭州”建设的战略部署,由我委牵头起草并由市政府印发实施《“美丽杭州”旅游休闲三年行动计划(2013年—2015年)》。《计划》围绕全市旅游休闲业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乡村旅游产品品质、打响最美杭州品牌、丰富旅游休闲产品、完善旅游公共服务、共推淳安先行先试六大方面共推出了31条工作举措。一年来,乡村旅游品质提升明显,淳安县成功创建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西湖区蒋村街道成功创建浙江省旅游强镇(乡、街道),玉泉社区(青芝坞特色村)成功创建浙江省特色旅游村;临安成功创建清凉峰省级旅游度假区,富阳市新沙岛景区成功创建4A景区,桐庐县江南古村落、余杭区良渚玉文化产业园成功创建3A景区,余杭塘栖、临安太湖源、河桥古镇、江干钱江新城创4A已通过省旅游局初审;全市新增“三江两岸”绿道119公里,建成驿站10处,建成旅游码头13个,主城区绿道北线贯通。

6少了收入反而增加了,那更是能耐。他还指出,旅游业要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消费群体、企业和政府都要从观念上做出一些改变。为贯彻中央领导的指示精神,最近国务院正在起草“促进旅游消费意见”,这些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更加重视旅游业的综合作用。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去年12月27日召开的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作出《全面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的决定》。《决定》作出“围绕推进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建设,形成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的体制机制”重大决策,成为“十大举措”(简称“杭改十条”)之一。全会要求,加快推进旅游与时尚、休闲、会展、特色产业等融合共生,培育消费新增点,拉高消费贡献度。要求2014年要制定出台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向旅游观光、休闲保健、文化体验、商务会展“四位一体”转型,着力提升旅游国际化水平。这些重大决策充分体现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杭州旅游业的远见和决心。

㈡拓展空间,探索当前旅游业发展出路。综观旅游业发展势头好的旅游目的地,一个共同的特征,旅游市场能适应旅游消费结构和消费特征的变化,尤其在少数人高端消费被遏制和公务活动锐减的消费时代,无论是政府管理者还是旅游经营者都要适应这一时代变化。谁在经营模式上调头快,谁就能抢占市场份额。具体表现在:一是旅游目的地将更加开放。随着散客化、自由行、自驾游、城市旅游和智慧旅游时代的到来,游客越来越多的进入目的地公共场所,参与到老百姓的常态生活中,城市和乡村开始成为散客与本地居民共享的生活空间。二是旅游者品味要求将越来越高。散客化、自助化、智能化等趋势将会进一步增强,休闲游将会得到显著增长。三是旅游维权意识日益增强。游客对城市旅游综合环境也更为敏感,对公共服务和商业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四是旅游新业态成为市场主角。高端宾馆饭店将持续受到影响,新型民宿业、主题酒店、特色餐馆、乡村旅游成为新宠;传统旅行社业也将因在线旅游业务的扩张而受到影响。旅游景区将凸现换代升级。五是旅游公共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政府将从政策指导、资金扶持、技术指导、综合协调等方面推进杭州市旅游全域化发展。

㈢找出差距,明确当前旅游业努力方向。旅游业是杭州的优势产业、龙头产业和战略性支柱产业,近十年来,杭州旅游业立足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旅游发展在许多方面成为全国标杆型城市,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一定要正视自身的差距和面临的挑战。一是发展理念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往存在重游客人数轻人均花费、重项目投入轻产品升级、重营销投入轻绩效评估、重GDP增幅轻游客体验感受。二是产业融合的差距。体现在旅游与商贸、旅游与文化、旅游与会展的融合度还不高,产品融合的叠加效应不明显。三是项目投入的差距。随着政府旅游项目投入的减少,民营企业后续投资的乏力,我市在如何吸引企业家来杭旅游投资方面还缺乏紧迫感。四是产品结构的差距。来杭游客基本消费(交通、食宿)仍占据总花费的66%,拉动社零增长的非基本消费(购物、娱乐)比重处于旅游消费结构的国际最低警戒线,休闲度假产品的开发速度远远滞后于观光产品。五是环境容量的差距。杭州近郊、远郊的游客分担率严重不足,旅游旺季严重影响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美誉度,而周边素有江南文化底蕴的旅游吸引物没有很好的开发利用。

10体验、商务会展“四位一体”旅游产业发展体系。在行业管理层面,认真贯彻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和全省旅游工作会议精神,将旅游部门原有的行政管理职能逐步放权于市场、放权于基层、放权于协会(中介组织),同时不断提高行业协会自身建设。在机关层面,优化机关内部机构设臵,改变行业指导方式,改进营销推广方式、改进旅游统计方式、改进调查研究方式、改进专项资金使用方式、改进办展办节方式等,建设服务型机关。在企业层面,推动国有旅游企业改组改制、兼并重组、上市融资,支持市商旅集团建立混合型旅游产业集团。扶持民营旅游企业发展,组织旅游行业民营企业参加各类经贸交流活动,为民营企业开拓市场提供服务。

㈡突出重点,突出旅游与休闲、文化、会展的融合。这既是杭州旅游产业融合的重点,也是杭州产业融合的特色与优势。从今年起到2017年,通过部门携手、市县联合,推出一批示范性强、附加值高、辐射力强的旅游产业融合扶持项目。一是推出7条休闲特色街区。重点打造建国南路中医街(上城)、新安江“双江”特色休闲街、临安锦北美食休闲特色街、中国御茶街(江干)、皋亭山休闲旅游特色街区、孩儿巷婴童特色街和运河塘栖特色街区群。二是大力培育会奖旅游市场。力争聘请杭州市会奖旅游大使50名,容纳1000人以上的会议场所10个;召开国际会议20个以上(ICCA组织统计标准)。三是做强旅游演艺市场。重点提升“宋城千古情”、“吴越千古情”、“印象西湖”、“西湖之夜”旅游演艺品牌,新创“良渚印象”、“径山禅茶”、“新安江之夜”大型旅游文艺节目;重点开发“杭州丝绸文化之旅”特色旅游产品,推动龙头文化休闲旅游企业上市,培育4-6个品牌市场演出团体。四是建设旅游产业融合基地。重点推进千岛湖啤酒休闲园、建德汽车越野运动基地、余杭运动休闲集聚区、萧山达利丝绸产业园、千岛湖游艇帆船俱乐部、富阳龙门山休闲综合体、浙江省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富阳)、临安珠宝玉石特色产业基地。五是提升杭州特色节庆品牌。重点举办西湖龙井开茶节、咖啡西餐节、足浴文化节、天目源茶文化节、西子美丽节、亲子杭州休闲文化节、杭州骑游大会、西湖登山节、横渡钱塘江、开步节等十大特色节庆品牌。希望各相关区、县(市)和有关部门根据市里确定的重点项目,进一步提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相关行动计划。

㈢拉高标杆,推进“国际游客无障碍旅游区”建设。就杭州而言,没有旅游国际化就没有城市国际化。今年将围绕国际散客旅游无障碍建设标准,不断提升杭州旅游城市品质。一是开辟更多的国际航线。年内力争开通直达美国航线,争取杭州对持有第三国签证的外籍人士实行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二是扩大杭州旅游消费卡的使用覆盖面。为方便散客自由出行和小额支付,深度体验杭州,杭州旅游消费卡要扩大使用商家,包括更多的社会餐馆、民宿、超市、娱乐场所,同时向五县(市)延伸。三是优化旅游公共交通体系。建设和完善五县(市)旅游集散中心,实现杭州旅游集散中心与五县(市)旅游集散中心线路互通、客源互送、业务互联;完善火车东站城市旅游综合服务配套设施,提供游客汽车租赁、咨询等多功能服务;完善星级饭店汽车租赁服务体系。加快区域内公共交通设施建设,314立重要会议来源渠道的营销机制。四是放大国内投入。重点做大做强高铁旅游市场;积极启动2014“美丽中国游”和“中国旅游日”活动;继续打造推广“三江两岸”黄金旅游线;加强国内专题市场营销;实施好“中国智慧旅游年”相关主题活动。今年要充分借助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的契机,主动牵头京杭大运河沿线城市建立旅游营销联盟,推出中国大运河旅游线路并争取纳入国家重点推广旅游线路。

全年市场营销将更加强化“一盘棋”理念。一是抓资源整合。近年来市县携手在央视投放大杭州广告取得不错的效果。今年要加强市本级与区、县(市)及旅游企业的三方合作,努力形成上下联动、合力促销的良好局面,发挥资金的最佳效应。二是抓活动的整合。旅游节庆在旅游市场宣传推广中一直发挥着比较重要的作用,以往每年举办的旅游节庆活动达100多个,但也存在着内容同质、时间重叠、特色不明显、市场效果欠佳的问题。我们要借助规范和清理各类庆典活动的大好契机,保留并提升主题明确、特色明显、成效共享的旅游节庆项目,努力打响杭州旅游节庆品牌。三是抓平台的整合。要善于“借梯登高”、“借船出海”,利用好文化、新闻、商务、外事、农业、体育等部门平台,强化旅游与历史、商品、工艺美术、新闻、体育、商务等元素的融合,放大旅游市场营销的综合效应。

㈥转变职能,推进旅游行业标准化建设。旅游部门要弱化“管理”职能,强化“服务”意识,要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旅游新业态引导和服务标准的制定与规范。这几年,杭州住宿业新业态发展势头良好,旅游部门要不断创新理念与手段,关注连锁经济酒店、主题酒店、民宿、青年旅舍等社会酒店的成长,建立社会酒店联系制度,出台社会酒店服务规范。标准化建设是转变政府工作方式、竭诚服务企业的有效手段。市委《关于全面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的决定》中,明确要求“探索现代旅游业发展标准化新机制,创新全要素旅游目的地标准化建设和管理模式”。全市将逐步成立政府层面的旅游标准化推进领导小组、专家层面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民间标准化培训辅导推进机构,指导和支撑杭州旅游标准化建设、机制及其管理模式的创新。今年将突出“美丽中国之旅——2014智慧旅游年”主题,以智慧旅游为载体,标准化建设为内涵,打造杭州旅游标准化建设网页,宣传智慧旅游与标准化工作。同时推广国家级千岛湖景区旅游服务业标准化试点、省级西溪湿地旅游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的成果;启动深澳古村落景区旅游服务业、旅行社服务网点标准化等试点工作,年内至少各培育一个国家级、省级旅游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

㈦主客共享,启动2014年杭州旅游进社区活动。以“乐游杭州〃和谐社区”为主题,以便民、惠民为目标,针对杭州、上海、南京市场,全面构建规模化、信息化,操作性和延展性强的社区旅游服务网络,全面提升旅游社区服务功能,实现旅游信息、产品、服务机构进社区。鼓励支持品牌旅行社走进社区服务市民,号召社区居民走出家门,参与到更多的文化旅游活动。主要包括政府支持引导,面向社区居民开展旅游活动;组织县市旅游进社区;引导旅行社与社区进行对接,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民旅游服务;整合旅游、民政系统公共服务资源;派发各类旅游宣传手册;联手华数在条件成熟社区服务中心增设

创新优化转型升级范文 第6篇

时间:2013-04-03 07:45:25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全市工业转型升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强调:全面深化拓展对标行动 推动工业转型升级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孙瑞彬作重要讲话 王亮主持会议

昨天,我市召开全市工业转型升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全国两会、省委八届三次全会、全省领导干部会议和省委书记周本顺关于省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对深化拓展对标行动、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进行动员部署。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瑞彬在会上作重要讲话。他强调,要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特别是周本顺书记的指示精神,切实把开展对标行动、转变发展方式摆在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来抓,力争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实现全市工业的整体转型升级,奋力开创我市工业发展新局面,努力在全省发挥表率作用。

市委副书记、代市长王亮主持会议。市委副书记刘云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增明出席会议。市委常委、副市长刘明轩就全市工业转型升级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部署。

孙瑞彬指出,工业是实现城镇化、现代化和推进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载体,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进程中肩负着重大使命。工业强则城市强,工业兴则城市兴。为此,我们在市第九次党代会上鲜明地提出要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并强力予以推进。近年来,我市在抓工业上下了很大功夫,上了一批项目,工业快速发展。但是,与先进发达地区比,工业规模小、档次低、消耗大、污染重、创新弱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必须切实增强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从思想观念、战略举措、工作部署、具体行动上要真正转变过来,打破路径依赖,切实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移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全力打造工业发展新优势。

孙瑞彬强调,近几年的实践证明,开展对标行动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最重要的载体,是转变发展方式最有效的抓手。要切实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和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企业和政府两个积极性,努力在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问题和重点环节上实现新突破。要全面深化拓展对标行动。全市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企业特别是工业企业,都要对照国内外同行业的最好企业,在产品的研发、产品的生产、产品的销售以及技术装备、经营管理、品牌形象等各个方面,全面开展对标。特别是要抓住产品的成本、效益、能耗、质量等关键指标,查找差距、制定措施、逐步追赶,力争用三至五年时间,使我市的每一个企业都能做到消耗最小、排放最少、成本最低、质量最高、效益最好、市场竞争力最强。要着力抓好技术对标,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支撑企业向产业高端迈进,推动“石家庄制造”向“石家庄创造”转变。要着力抓好节能减排,认真落实企业节能减排主体责任,特别是排放大户必须以过硬的措施推进节能减排,坚决实现达标排放。

孙瑞彬要求,各级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要顺应市场主体的要求,努力为企业对标赶超、转型升级营造环境、搞好服务、提供支持、创造条件。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同时进一步加大政策创新力度,为企业转型升级、跨越赶超提供有力支撑。要大力优化发展环境,千方百计为企业排忧解难,真心实意关

心、爱护和帮助企业家,大力提高行政效能,提供优质服务,切实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要加强对工业对标赶超、转变发展方式工作的组织领导,及时协调调度,加强督促检查,严格考核奖惩,确保工业转型升级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王亮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各企业要认真贯彻会议精神,切实研究具体措施,争当工业转型升级的明白人、跨越赶超的实干家、加快发展的支持者,实打实地抓好对标行动,推动全市工业转型升级跨上新台阶。

会议对工业转型升级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进行了具体部署,提出要着力做实做细对标、强化技术进步、实施龙头带动、做强新兴产业、推进“两化”融合、抓好节能减排。

大会设主会场和分会场,各县(市)区长,高新区、正定新区、循环化工园区管委会主任,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市五大基地、空港工业园、南部工业区、驻石金融机构、市工业行业协会、全市主要企业负责人在主会场参加会议。市直有关部门主要业务处室负责同志、各县(市)区主管工业县(市)区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乡(镇)长,工业园区和产业聚集区领导班子主要成员及重点企业主要负责人在分会场参加会议。

全市工业转型升级工作目标任务确定

时间:2013-04-03 07:46:44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鼓励全市各级各部门和企业,力争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利税、利润均增长13%以上;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7%以上;民营经济增加值、上缴税金均增长15%以上。

围绕既定目标,我市确定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做实做细对标

——强化技术进步

——实施龙头带动

——做强新兴产业

——推进“两化”融合——抓好节能减排

全市工业转型升级工作重点确定

时间:2013-04-03 07:52:20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力争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利税、利润均增长13%以上

■今年市财政对标专项资金不低于2000万元

■6月底前,市中小企业服务平台要挂牌成立

■大力实施县域工业突破工程

■实施节能技改项目100项,完成节能50万吨标准煤

昨天,全市工业转型升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就今年全市工业转型升级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部署。会议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和企业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扑下身子抓落实,苦干实干争一流,能快则快尽量快,努力在各个方面实现新的更大突破。

全年任务目标

鼓励全市各级各部门和企业,力争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利税、利润均增长13%以上;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7%以上;民营经济增加值、上缴税金均增长15%以上。

做实做细对标

全市规模以上企业都要对照国际国内行业先进标准,在生产、销售、管理等环节实施全过程对标,制定追赶、跨越的路线图和时间表,通过创新和改进,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确保目标能实现、标准能达到、力争能赶超,推进全市工业整体水平的跨越提高。

市级重点抓100家对标示范企业,其余企业由各县(市)区抓实、抓细、抓好。对标重点是:装备制造业突出做强做大和整机制造,医药行业突出科技创新和研发,化工行业突出先进工艺和安全管理,纺织服装行业突出产品提档升级,钢铁、热电行业突出节能降耗,水泥陶瓷行业突出清洁生产,确保通过开展对标活动,真正对出生产力、对出竞争力、对出质量和效益。

市工信局将会同各行业协会在各行各业广泛开展对标示范企业经验介绍会、观摩会、培训会,年内全市累计培训企业、人员要双过万。同时,加大支持力度,今年市财政对标专项资金不低于2000万元,用于引导和支持企业开展对标活动。到年底,全市对标示范企业达到100家,全国工业行业排头兵企业达到40家,国内和省内标杆指标再创200项。

强化技术进步

狠抓科技创新,年内培育15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实验室,建成健海生物芯片工程实验室等7个高技术研发平台,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5家,取得国内先进水平以上科技成果170项。

鼓励企业增加研发经费投入,大中型企业研发费用占当年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达到3%,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狠抓技术改造,进一步加大传统企业技术改造支持力度,用足国家、省技改支持资金,年内重点抓好石煤机矿山机械研发制造中心、威远生化石家庄基地等15个传统产业升级改造项目建设,滚动实施重点技术改造项目200项以上,技改投资达到1000亿元以上;狠抓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进一步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结合行业特点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常山纺织、威远生化、石药集团、君乐宝乳业等17家建立首席质量官制度的试点企业,要按照国家试点要求,加大工作力度,确保试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扎实做好名牌培育工作,鼓励企业制定品牌发展战略,支持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形成具有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不断提升品牌形象和价值,年内100项新产品开发项目列入省级计划。

做强新兴产业

按照高端引领、集约发展、政策聚焦的思路,做大做强生物医药、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形成高起点、规模化的先发优势。今年重点抓好石药集团国际制剂中心冻干粉针制剂、神威中药产业园等36个生化与生物技术项目,四方通讯光纤通信技术产业园、京华电子LED应用产品产业化等13个电子信息技术项目,通用航空、安瑞科、南车石家庄产业园等18个高端装备制造项目,博深工具金刚石技术改造、明德太阳能电场等13个新材料、新能源项目,全市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22%以上。

推进“两化”融合重点推动华北制药数字化综合管理平台、石药集团药品储存及物流配送管理系统、君乐宝乳制品管理平台、鼎鑫水泥可视化生产能源管理系统等66个两化融合项目,累计培育省级两化融合重点示范企业50家,争创省级两化融合公共服务示范平台3个。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60%,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50%;6月底前,市中小企业服务平台要挂牌成立,在融资担保、创业辅导、技术创新、法律咨询等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实施龙头带动

大力实施“跨五超百冲千”工程,加速打造一批业务收入跨50亿元、超100亿元、冲千亿元的“企业航母”。

到年底,华药、石药、敬业、石炼化、澳森、井矿集团、石家庄供电公司7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百亿元,石钢、阳煤正元、常山纺织、曲寨集团、白沙烟草5家企业超过50亿元;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鼓励50家重点民营企业兼并联合、重组上市,支持小微企业加快发展,年内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的“小巨人”企业5家以上;大力实施工业园区提档升级工程,加快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循环化工园区、装备制造基地、信息产业基地、南部工业区发展,进一步增强承载能力和要素聚集功能,吸引更多企业和项目向园区集中。年底高新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达到1700亿元和1000亿元以上,循环化工园区、装备制造基地、信息产业基地主营业务收入增速高于全市5个百分点。

此外,大力实施县域工业突破工程。全市47个县域产业集群进一步提档升级,每个县(市)都要有一个营业收入超50亿元的产业集群,今年营业收入超50亿元和100亿元的产

业集群分别达到19个和11个。

抓好节能减排

突出抓好新老“双三十”、“双千”企业治理,组织实施节能技改项目100项,完成节能50万吨标准煤。

加快主城区企业搬迁和转型升级步伐,南车石家庄车辆厂、华北制药、石钢、高营集团等重点搬迁企业,要制定出具体的搬迁改造计划和时间进度表,明确专人负责推进,3-5年内完成搬迁任务。

上一篇:白神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和思路下一篇:小学师德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