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

2024-07-14

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精选10篇)

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 第1篇

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与消毒隔离制度

口腔科疾病在治疗操作中器械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在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控制交叉感染的发生,预防是非常必要的。

控制制度:

1、布局合理,口腔诊疗区域和口腔器械清洗、消毒区域应分开放置。

2、口腔诊室内应当保证环境清洁,每日对口腔诊室、清洗消毒室进行清洁、消毒,对可能造成污染的诊疗环境表面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每周对环境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洁、消毒。

3、诊室空气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1次并记录,紫外线强度每半年监测一次。

4、牙科综合治疗台及其配套设施应每日清洁、消毒,遇污染应及时清洁、消毒。漱口盂保持清洁,每日用500mg/L含氯消毒溶液刷洗2次。

5、医务人员进行口腔诊疗操作时,应当戴口罩、帽子,可能出现病人血液、体液喷溅时,应当戴护目镜,每次操作前及操作后应当严格洗手或者手消毒。

6、医务人员戴手套操作时,每治疗一个病人应当更换一付手套并洗手或者手消毒。

7、每次治疗开始前和结束后及时踩脚闸冲洗管腔30秒,以减少回吸污染。

8、进入病人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的要求。

9、凡接触病人伤口、血液、破损粘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各类口腔诊疗器械,包括牙科手机、车针、根管治疗器械、拔牙器械、手术治疗器械、牙周治疗器械、敷料等,使用前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10、接触病人完整粘膜、皮肤的口腔诊疗器械,包括口镜、探针、牙科镊子等口腔检查器械、各类用于辅助治疗的物理测量仪器、印模托盘、漱口杯等,使用前必须达到消毒水平。

12、凡接触病人体液、血液的修复、正畸模型等物品,送技工室操作前必须消毒。

13、消毒与灭菌后的口腔诊疗器械应注明消毒日期、有效期。

14、器械应使用加酶洗液清洗,对结构复杂、缝隙多的器械,应当采用超声清洗。

15、麻醉药品开封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抽出的药液保存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16、无菌镊子罐采用干式保存,每4小时更换一次,若有污染随时更换,清洗后进行灭菌。

17、干烤箱、高压蒸汽灭菌器定期进行生物监测。干烤箱、高压蒸汽灭菌器每锅灭菌物品要有登记。

18、对诊室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口腔器械每季度进行一次消毒效果监测并记录。

19、医疗废弃物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理,回收记录本保存三年。

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 第2篇

一、设器械清洗室和消毒室。

二、保持室内清洁,每天操作结束后应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三、对每一位病人操作前后必须洗手;操作时必须戴口罩、帽子,必要时配戴防护镜。

四、器械消毒灭菌应按照“去污染----清洗----消毒灭菌”的程序进行。

五、凡接触病人伤口和血液的器械(如手机、车针、扩大针、拔牙钳、挺子、凿子、手术刀、牙周刮治器、敷料等)每人用后均应灭菌;常用口腔科检查器、充填器、托盘等每人用后远均应消毒。

六、器械尽量采用物理灭菌法灭菌,有条件的医院可配备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器;如使用化学灭菌剂,每日必须进行有效浓度的测定。

七、麻药应注明启用日期和时间,启封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现用现抽,尽量使用小包装。

八、修复技工室的印模、蜡块,石膏模型及各种修复体应使用中效以上消毒方法进行消毒。

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 第3篇

1 门诊口腔科的医院感染管理

1.1 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通过建立和完善口腔科门诊的各项管理制度, 制定消毒流程工作制度及消毒效果监测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各类人员职责、操作流程和应急预案, 并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 实施每月百分制考评, 加强过程管理, 抓住感染控制的关键环节和质控点, 全面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 保证质控质量, 使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有章可循, 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降低或杜绝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1.2 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制订全年培训计划, 以《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等医院感染管理知识为主要内容, 每月科内进行1次消毒隔离、无菌技术操作、自我防护等知识的培训, 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使医务人员充分认识到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技术规程是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手段。

1.3 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控工作

建立卫生学监测制度, 正确使用科学的监测方法, 动态掌握医院感染方面的全面信息。每月对诊室的空气、物体表面、灭菌物品、各种使用中的消毒液、工作人员的手进行细菌培养, 对高压蒸汽灭菌消毒锅每锅消毒时登记消毒时压力、温度、时间, 保证灭菌效果, 进行生物和化学监测。每月测试结果保留登记备查。医院感染科、护理部、科护士长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口腔科的消毒灭菌效果及无菌技术操作执行情况, 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分析, 提出整改措施。通过各种检查不断发现问题, 改进工作。

2 医院感染管理预防措施

2.1 科学合理布局

口腔诊室合理的布局, 可避免清洁区和污染区交叉。标识清晰, 治疗区与非治疗区诊室分开设置, 从污到洁单向流程设计物流, 用隔栏将各牙椅分隔或设置独立诊室, 尽量减少病人间的交叉感染。诊室内配备动态空气消毒器、感应洗手或手消毒设备, 保障通风良好, 必须完善基础设施, 使其达到卫生学的要求。

2.2 口腔诊室环境的消毒

口腔门诊是病人集中就医的场所, 病人的唾液、口腔治疗过程中产生的气溶胶、义齿打磨的粉末等都可造成空气污染。据调查统计, 口腔诊室的空气合格率仅为61.4%[3]。因此, 诊室内必须配备空气消毒设备[4]。在有人的情况下可采取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或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净化器, 这种连续动态的空气消毒法, 不仅能有效降低诊疗活动中的细菌数量, 而且能清除空气中的携菌颗粒物, 部分异味和有害气体能够经复合过滤器的高效活性炭去除[5], 采用人机共存的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 经测试灭菌率可达98%, 每日定期开窗通风。在操作中易被医生接触的地方粘贴一次性薄膜, 实行1人一更换。每天工作结束后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桌面、工作台面、地面均用含500 mg/L有效氯的消毒液进行擦拭。

2.3 口腔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程序

(1) 凡进入人体的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病人破损黏膜、伤口、血液的各类口腔诊疗器械, 在使用前必须严格无菌, 均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口腔器械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如洁牙手柄、高速涡轮手机、车针、牙钳、根管治疗器械等均可直接被病人的血液、唾液污染。每次使用后器械立即在流动水下手工刷洗或机械清洗, 污染器械需用加酶清洗剂浸泡后清洗, 清洗彻底后, 在流水下冲净后置于烘干箱中烘干或用低纤维布类擦干—检查—上油—包装—灭菌。治疗用物一人一用一消毒 (或灭菌) , 各类使用后一次性物品按一次性医疗废物处置规范执行。高速涡轮手机是口腔门诊使用最多、污染最严重的医疗器械, 在每个病人使用后需将手机继续运转20s~30s, 以排除水和气, 减少回吸污染, 然后清洁手机表面, 放入添加酶洗液的超声清洗机中进行震荡, 清水冲洗, 接着拿气枪吹干管道内残留液体、注油, 装入手机消毒袋内密封, 注明灭菌期和有效期, 放入高压蒸汽消毒炉内进行灭菌, 134℃保持4 min备用。各种敷料, 如干棉球、纱布等均需每日灭菌, 而干罐持物钳、持物镊有效灭菌时间不超过4h。 (2) 凡接触病人完整皮肤、黏膜的口腔诊疗器械, 如:用于辅助治疗的物理测量仪、口镜、探针、牙科镊子等口腔检查器械, 使用前必须达到消毒。从病人口中取出的咬合蜡、嵌体、口腔印模, 在流动水下先冲洗残留的唾液、体液、血液, 再用有效氯浓度1 0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浸泡消毒[6], 灌注石膏模型前先用流水冲洗, 采用紫外线照射消毒修复技工室的石膏模型、印模、蜡型及各种修复体。在技工室加工后的活动、固定义齿及正畸保持器等加工物使用前需使用紫外线灯消毒, 病人佩戴前先用流水冲洗。

2.4 医疗废物分类管理

口腔科内所产生的医疗废物均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进行严格分类。血液和吸引的液体直接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废弃的针头、刀片、玻板等锐利器械放入符合标准的锐利器械盒中, 感染性废物放入符合标准的黄色胶带内。每天由专人封闭送废物回收间, 再送至指定合格的医疗废物处理厂作无害化处理。

2.5 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

口腔科医务人员在治疗过程中除必须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外, 还要求医生戴一次性手套及防护眼镜, 治疗过程中避免戴污染手套去拿无菌物品, 尽量用脚控开关调节治疗椅。医务人员直接与病人接触, 手极易被病人的唾液、血液、分泌物等污染, 发生医院感染的几率比普通人群高。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能去除因接触病人而沾染的大部分的微生物, 因此, 必须做到接诊病人前后按“六步洗手法”洗手, 配置感应式洗手设施, 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自觉性。

3 小结

通过完善一系列管理制度, 构成完善三级监控体系, 由主管院长、医院感染管理办、科主任、科室监测员层级管理, 严格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规范诊疗环境, 各级医护人员严格规范执行无菌操作和做好个人防护, 规范化管理诊疗环境消毒和各类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及医疗废物的管理。加强对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控制工作后, 使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有章可循, 明显提升了口腔科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及执行操作规程的自觉性, 抓好各环节的消毒、灭菌、隔离工作, 使管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标准化, 我科连续3年成为全国医院感染监测的哨点科室, 监测合格率达到100%。病人对口腔科消毒工作非常满意, 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的知识学习、合理配置设备、规范消毒隔离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摘要:[目的]:为了保障口腔科门诊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进行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源性感染。[方法]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规范落实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预防措施。[结果]规范落实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管理控制工作, 最大限度地预防口腔科门诊医源性感染的发生。[结论]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的控制与规范管理, 明显提升了口腔科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及执行操作规程的自觉性, 病人对口腔科工作非常满意。

关键词: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

参考文献

[1]刘慧.门诊口腔科消毒管理的方法与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 28 (8) :61-65.

[2]李方兰.口腔门诊医院感染因素探讨及预防措施[J].中国消毒学杂志, 2007, 24 (6) :589.

[3]王海雪, 周慧霞, 左亚新, 等.浅谈口腔的感染管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 16 (2) :38.

[4]郭英霞.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机在口腔诊室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07, 21 (10B) :2734.

[5]刘翠梅, 沈曙铭.口腔诊室空气消毒方法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8 (18) :2272.

门诊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 第4篇

关键词:口腔科 消毒隔离 医院感染 管理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459-02

随着口腔医学的不断发展,新的诊疗技术、设备、材料广泛用于临床,且口腔设备构造复杂,器械种类繁多,给清洗和消毒带来一定难度,所以口腔科诊疗器械的消毒工作是预防和控制经血传播疾病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薄弱环节,由于口腔诊疗操作大多数都是在患者口腔内进行,操作中牙科器械与患者的血液、唾液、口腔组织等接触频繁,许多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都可通过此途径造成交叉感染。因此,切断其经口腔器械和医务人员手的传播途径,做好门诊口腔科的消毒隔离工作,加强和规范诊疗过程中的医院感染管理尤为重要。

1 口腔科医院感染的因素

1.1 环境污染。口腔门诊是患者集中就医的场所,患者咳嗽喷出的飞沫,口腔治疗过程中产生的气溶胶,修复义齿打磨的粉末等都可造成环境污染,据调查统计,口腔诊室的空气合格率仅为61.4%[1]

1.2 口腔医疗器械污染。口腔器械种类繁多,形状复杂可直接被患者的血液、唾液或分泌物污染,如洁牙手柄、高速涡轮手机、根管治疗器械、牙挺、凿子、牙周洁治器、牙颌模型等,尤其是高速涡轮手机在使用过程中必然会被患者的唾液、血液污染,由于手机及其附件存在着复杂的腔隙和难以探入的管道,在钻完牙齿后会产生一种回吸力,将患者的唾液、血液吸进机头,而造成口腔诊疗中的交叉感染。

1.3 医务人员手污染。在口腔科医务人员的手是传播口腔感染的重要载体,为了减少手的病原微生物,降低感染率,最好的手段是洗手,洗手是阻断医务人员经口腔专科导致传播疾病的关键环节。

1.4 消毒灭菌不规范。口腔科医疗器械构造复杂,种类繁多,消毒难度大,若消毒剂选择不当、消毒液浓度不合适、消毒时间达不到要求,都成为口腔科的医院内感染因素。

1.5 医务人员个人防护不到位。因口腔科的特殊性,医患之间的近距离接触,医务人员个人防护不到位,感染机会增加。

2 门诊口腔科的医院感染预防措施

2.1 诊室环境的消毒及防护。每天诊疗前、下班后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拭综合治疗台面及其配套设施一次,湿式清扫地面,有明显污染的用含有效氯1000mg/L消毒液随时拖净地面,每周诊室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洁、消毒,每月对物体表面进行抽样菌检的测。

2.2 口腔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口腔科门诊属高危诊区,进入患者口腔内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灭菌”,要求凡接触患者伤口、血液、破损黏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各类口腔器械,使用前必须达到灭菌,接触患者体液、血液的修复、正畸模型等物品送技工室操作前必须消毒。每月对口腔诊疗器械消毒与效果进行检测,灭菌设备每周进行一次生物监测,确保消毒、灭菌的合格,口腔科器械的消毒灭菌应按去污→清洗→干燥→包装→灭菌的程序进行。高速涡轮手机是口腔门诊使用最多、污染最严重的医疗器械,其内部消毒较难,因此在每个患者使用后需将手机继续运转20~30s,以排出水和气,同时也能将进入轴承、气路和水路的污染物自然排除。用于口腔内操作的高速手机部件和低速手機部件,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后备用。

2.3 认真落实洗手制度。美国疾病预防中心(CDC)根据多年的研究实践证实,手卫生是最有效易行的控制流行病传播和扩散的主要途径之一,多年来CDC对医务人员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手卫生条例对控制和预防传染病在医院内的交叉感染起了重要作用,为提高医护人员洗手的依从性,科室制定了工作人员洗手制度,要求医护人员每次诊疗前后必须严格“六步法”洗手或卫生手消毒,所以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是预防医源性交叉感染关键的一环。

2.4 口腔科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及洗手要求。为了保护医患双方,防止交叉感染,口腔科医务人员在治疗过程中必须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一次性手套,必要时穿防护衣服戴防护镜,做到安全诊疗,治疗过程中避免戴污染手套去拿无菌物品,尽量使用脚控开关调节治疗椅。诊治患者前后或直接接触可能被血液、唾液、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的物品后必须洗手。手套为保护患者不受手上携带的微生物污染提供了一道安全的屏障,但是,即使带上手套,污染仍有可能发生。如化学液体、含石油的乳液可能导致手套老化或渗漏,另现有的手套仍存在质量差异,约有2.9%的手套存在针尖状微孔,据统计20分钟内一个微孔可通过19000个细菌。因此手套应与洗手相辅使用而不是代替洗手,脱手套后严格洗手十分必要。如果同一患者治疗时间较长,手套最好每小时更换一次。

2.5 规范消毒灭菌各项操作程序。诊疗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消毒隔离规章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使用中的各类消毒液、无菌容器严格按要求定期更换。

2.6 医疗废物的管理。一次性使用的物品一人一用一弃,严格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分类收集,如锐利污物放入锐器做好与污物盒,感染性废物放入黄色垃圾袋内,集中无害化处理,并做好污物管理员的交接、登记、签名,防止一次性物品流入社会,造成危害。

3 门诊口腔科的医院感染管理

3.1 加强人员的培训。定期对科室全体人员医院进行感染知识的培训,提高对控制医院感染重要性的认识,以国家卫生部下发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等医院感染管理知识为主要内容,并且每季进行一次院内感染知识的考核,只有认真学习,提高业务素质,才能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与医疗质量。

3.2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制度的不断完善是保证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前提,我院按照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要求,并根据口腔科医院感染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规范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使之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3 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工作。院感办每月对口腔科的消毒、灭菌质量等工作进行相关的监测,如物体表面、无菌物品、工作人员手表的细菌培养结果、紫外线消毒等,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科室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做好整改措施,从而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

在口腔诊疗工作中,被患者的血液、牙体切割组织污染的口腔诊疗器械是造成血源性疾病传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据有关资料表明HBV的传播在口腔科明显高于其他科室,因此,加强口腔诊疗器械的消毒室有效杜绝交叉感染,保证医疗安全的重要环节,经过几年的整改与规范,门诊口腔科人员对消毒隔离观念发生了质的改变,提高了防护意识,主动做好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消毒隔离工作走上规范化,护理三级质控检查,各项消毒工作指标均达到要求,院感办对本科医护人员的手、物表、灭菌器械、空气监测合格率达100%,消毒隔离工作。

参考文献

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第5篇

一、严格执行卫生部《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二、进入病人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者灭菌”的要求。

三、凡接触病人伤口、血液、破损粘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各类口腔诊疗器械,包括牙科手机、车针、根管治疗器械,拨牙器械、牙周治疗器械、敷料等,使用前必须达到灭菌。

四、接触病人完整粘膜、皮肤的口腔诊疗器械,包括口镜、探针、牙科镊子等口腔检查器械、各类用于辅助治疗的物理测量仪器、印模托盘、漱口杯等,使用前必须达到消毒。

五、凡接触病人体液、血液的修复、正畸模型等物品,送技工室操作前必须消毒。

六、牙科综合治疗台及其配套设施应每日清洁、消毒,遇污染应及时清洁、消毒。

七、对口腔诊疗器械进行清洗、消毒或者灭菌的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当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八、医务人员进行口腔诊疗操作时,应当戴口罩、帽子,可能出现病人血液、体液喷溅时,应当戴护目镜。每次操作前及操作后应当严格洗手或者手消毒。

九、医务人员戴手套操作时,每治疗一个病人应当更换一付手套并洗手或者手消毒。

十、口腔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装入黄色塑料袋内,及时封闭运送。

十一、口腔诊疗区域和口腔诊疗器械清洗、消毒区域应当分开,布局合理,能够满足诊疗工作和口腔诊疗器械清洗、消毒工作的基本需要。

十二、口腔诊疗器械使用后,应当及时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后加酶洗液清洗,再用流动水冲洗干净。对结构复杂、缝隙多的器械,应当采用超声清洗。清洗后的器械应当擦干或者采用机械设备烘干。

十三、根据采用的消毒与灭菌的不同方式对口腔诊疗器械进行包装,并在包装外注明消毒或灭菌日期、有效期。

十四、牙科手机和耐热、需要灭菌的口腔诊疗器械,首选压力蒸汽灭菌的方法进行灭菌,或采用环氧乙烷、等离子体等灭菌方法进行灭菌。对不耐湿热、能够充分暴露在消毒液中的器械可以选用化学方法进行浸泡消毒或者灭菌,使用前应当用无菌水将残留的消毒液冲洗干净。

十五、采用包装方式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者环氧乙烷灭菌的,应当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采用裸露方式进行压力蒸汽灭菌的,应当对每次灭菌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每月进行生物监测。

十六、使用中的化学消毒剂的浓度监测: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易挥发的消毒剂应当每日监测,2%戊二醛较稳定的消毒剂应当使用前进行监测。其微生物污染监测,每季度一次,使用中的灭菌剂每月监测一次。

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责任书 第6篇

口腔科: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有关规定,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责任书,要求每一位医务人员必须掌握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有关内容并遵照执行。

1、《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自2005年5月1日期施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医院感染管理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针对诊疗活动中存在的医院感染、医源性感染及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的预防、诊断和控制活动。

2、科室应建立医院感染管理责任制,明确各人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工作中的责任,严格执行有关技术操作规范和工作标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防止传染病病原体、耐药菌、条件致病菌及其他病原微生物传播。

3、医务人员应当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知识,落实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和要求。

4、医务人员应根据口腔诊疗器械的危险程度及材质特点,选择适宜的消毒或者灭菌方法,并遵循以下原则:

(1)进入病人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者灭菌的要求”。

(2)凡接触病人伤口、血液、破损粘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各类口腔诊疗器械,包括牙科手机、车针、根管治疗器械、拔牙器械、手术治疗器械、牙周治疗器械、敷料等,使用前必须达到灭菌。

(3)接触病人完整粘膜、皮肤的口腔诊疗器械,包括口镜、探针、牙科镊子等口腔检查器械、各类用于辅助治疗的物理测量仪器、印模托盘、漱口杯等,使用前必须达到消毒。

(4)凡接触病人体液、血液的修复、正畸模型等物品,送技工室操作前必须消毒。

(5)牙科综合治疗台及其配套设施应每日清洁、消毒,遇污染应及时清洁、消毒。

(6)对口腔诊疗器械进行清洗、消毒或者灭菌的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当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5、医务人员进行口腔诊疗操作时,应当戴口罩、帽子,可能出现病人血液、体液喷溅时,应当戴护目镜。每次操作前及操作后应当严格洗手或者手消毒。

医务人员戴手套操作时,每治疗一个病人应当更换一副手套并洗手或者手消毒。

6、口腔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处理。

7、口腔诊疗区域和口腔诊疗器械清洗、消毒区域应当分开,布局合理,能够满足诊疗工作和口腔诊疗器械清洗、消毒工作的基本需要。

8、有关术语:

(1)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属医院感染。

(2)医源性感染: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3)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4)消毒: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者消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5)灭菌:杀灭或者消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胞和真菌孢子。

9、科室必须成立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任组长,监控医师、监控护士各一人共计3人组成。

10、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的职责:

(1)认真贯彻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标准,根据本科室医院感染的特点,制定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2)研究并确定本科室的医院感染重点环节、重点流程、危险因素以及采取的干预措施;

(3)研究并制定本科室发生医院感染暴发及出现不明原因传染性疾病或者特殊病原体感染病例等事件时的控制预案;

(4)本科室改建、扩建时与医院感染管理科人员一起根据预防医院感染和卫生学要求对建筑设计、标准、设施和工作流程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

(5)对科室清洁、消毒灭菌与隔离、无菌操作技术、医疗废物管理等工作提供指导;

(6)对医务人员预防医院感染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工作提供指导;

(7)组织本科室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11、保证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诊疗环境条件、无菌操作技术和职业卫生防护工作符合规定要求,对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进行控制。

12、应严格执行隔离技术规范,根据病原体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13、提供必要的防护物品,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健康。

以上条例望科室认真遵守,如有违反,将按《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口腔科医生(签名):

医院感染管理科

2010年月日

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第六章罚则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第六章罚则(摘)

第三十三条 医疗机构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逾期不改的,给予警告并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对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

(一)未建立或者未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工作规范;

(二)未设立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分管部门以及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

(三)违反对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工作技术规范;

(四)违反无菌操作技术规范和隔离技术规范;

(五)未对消毒药械和一次性医疗器械、器具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

(六)未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提供职业卫生防护。

第三十四条 医疗机构违反本办法规定,未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或者发生医院感染未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造成医院感染暴发、传染病传播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依照《传染病防治法》第六十九条规定,可以依法吊销有关责任人员的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 第7篇

科室 检查日期 年 月 日 得分 内容要求 评价方法 扣分 得分 存在问题

一、制定并落实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工无相应制度或有制度未落实扣0.2分 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消毒管理责任制。(5分)

二、建筑布局及工作流程符合环境卫生

1、诊疗区域和器械清洗、消毒区域应当分开。学和医院感染控制要求。(5分)

2、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100%,一次不合格扣5分。不符合要求扣0.2分

三、手卫生设施及执行情况符合要求,1、诊室配备流动水、肥皂或洗手液、速干免洗手消毒液、干手设施。肥皂要干燥、清洁存放。隔离防护措施执行到位。以监测为主

2、在诊疗操作时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10分)

3、每次操作前、后严格洗手或者手消毒,医务人员戴手套操作时,每治疗一个病人更换一付手套并洗手或者手消毒一项不符合要求扣0.2分(使用快速免洗手消毒液)

四、口腔科诊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反复使用的口腔器械先去污染,加酶浸泡、清洗、注油然后再进行消毒和灭菌。

符合相关规范要求。以监测为主(10分)不符合要求扣0.5分

五、根据口腔诊疗器械的危险程度及材

1、牙科手机、车针、根管治疗器械、拔牙器械、手术治疗器械、牙周治疗器械、敷料等一人一灭菌。质特点,选择适宜的消毒或灭菌方法。

2、口腔检查器械、各类用于辅助治疗的物理测量仪器、印模托盘、漱口杯等一人一消毒。(15分)

3、接触病人体液、血液的修复、正畸模型等物品操作前必须消毒。监测不合格每项扣0.5分

4、牙科综合治疗台及其配套设施应每日清洁、消毒,遇污染及时清洁、消毒。

5、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不能堆放,手机之间应保留一定间隙。

6、灭菌前空载进行BD测试。

六、每次治疗开始前和结束后及时踩脚不符合要求扣0.2分

阀冲洗管腔30秒,减少回吸污染。(5分)

七、口腔诊疗区域内应当保证环境整洁,1、每日对口腔诊疗、清洗、消毒区域进行清洁、消毒,有记录。定期消毒。(15分)

2、每日定时通风。一项不符合要求扣0.3分

3、对可能造成污染的诊疗环境表面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有记录。

4、每周对环境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洁、消毒。

5、紫外线强度监测合格,有记录。

八、使用中的化学消毒剂定期进行浓度

1、含氯消毒剂等易挥发的消毒剂每日监测浓度。和微生物污染测试。(10分)

2、使用中消毒液有无过期、沉淀。一项不符合要求扣0.5分

九、按规范要求做好消毒灭菌等工作。

1、无菌储槽中的棉球、敷料,一次性口腔包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为24小时,标明开启日期、时间。(10分)

2、麻醉药品开封后,使用时间不超过2小时,抽出的药液保持时间不超过2小时。一项不符合要求扣0.2分

3、消毒液每日更换,标明启用日期,时间,失效时间。

4、拖布分室使用,有标识,悬挂晾干。

十、医疗废物处置符合要求。(10分)

1、医疗垃圾必须放入黄色医疗废物袋内,有效封口,有标识(科室名称、日期、时间)相关记录完善不符合要求扣0.5分

2、各种污物放置合理,禁止与生活垃圾混装。

3、针头、刀片等应放入锐器盒收集,统一焚烧。

4、禁止流失和代送,相关记录完善。

十一、组织院感学习,培训情况以及感一次不合格扣0.2分

染知识考核。(5分)

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 第8篇

1 口腔科门诊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1.1 诊疗环境污染

口腔科门诊诊疗操作较多, 诊疗中牙钻高速旋转、气、水枪、超声波洁牙机都会产生飞沫, 携带着病原体形成气溶胶, 进入空气, 造成空气污染, 若易感者接触到含有致病菌的飞沫, 即有可能引起感染[2]。义齿修复过程中也能造成空气感染。

1.2 诊疗器械污染

诊疗器械与患者的血液、唾液、口腔黏膜等组织接触, 如消毒灭菌不合格, 易发生交叉感染。并且口腔诊疗器械具有专科特点, 种类翻多, 形状各异, 材质精细, 都为含腔器械, 较易被患者的血液、唾液或分泌物污染。尤其在诊疗过程中使用手机, 在口腔中停止转动的时候产生负压, 导致患者口腔内的血液、唾液、分泌物、组织碎片等回吸入机头内部。如果清洁灭菌不彻底, 再次使用时, 回收物质会随水雾进入其他患者口内造成感染。包括拔牙钳、牙髄根管治疗器械、凿子等诊疗器械均为高度危险诊疗物品。

1.3 敷料的污染

口腔科诊疗过程中使用敷料较多, 污染较重, 如不规范管理, 易污染诊疗环境, 存在交叉感染的隐患。

1.4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污染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使用前存放, 使用后分类、回收, 运输过程中管理不符合要求, 容易造成医源性感染。

1.5 医务人员自身防护意识淡漠

据有关研究报道, 在诊疗过程中, 医务人员的手不可避免地要与患者的唾液、血液、分泌物等直接接触, 操作后医师手HBs Ag污染率可达9.38%[3]。医务人员忽视手的清洗消毒, 不按规范进行操作, 不重视自身防护和职业暴露的防护, 不仅影响自身健康, 而且给患者造成危害。

2 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管理策略

2.1 建立管理组织体系

健全规章制度成立了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负责口腔科门诊医务人员知识培训, 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监督。任命一名责任心强的护理人员为医院感染监控员负责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和科室的细菌检测工作。依据卫生部《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及有关法律法规, 健全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消毒隔离制度, 做到工作中有章可循, 有据可依, 人员职责明确。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定期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考核, 并纳入医院综合目标责任制管理中。

2.2 加强培训

提高医务人员自身防护意识医院感染管理科依据口腔科门诊的工作特点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强化医院感染防护意识, 使之自觉执行相关规章制度。

2.3 加强诊疗环境清洁消毒管理

分设口腔内科、口腔外科诊室。诊室布局合理, 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 标示清楚。坚持每日开窗通风, 保证空气流通, 使用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治疗区域物体表面每日使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 地面每日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处理。流水痰盂应保持清洁, 无血迹, 终末进行消毒处理。牙椅的开关、手柄、头枕等处使用防护罩, 定期清洁消毒。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每月对诊室物体表面进行细菌学检测, 验证诊疗环境消毒效果。

2.4 保证诊疗器械清洁、消毒及诊疗环境质量

设置了独立的清洁、包装灭菌间, 配备了快速高压灭菌器, 根据器械的危险程度和材料性能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确保消毒灭菌质量, 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严格执行器械消毒与灭菌程序, 按照“浸泡去污染-清洁-消毒或灭菌”的工作流程进行。能高压灭菌的诊疗器械一律高压灭菌。高速消毒手机使用后, 先将手机继续空转30s, 以排出进入轴承、气路和水路的污染物, 然后按流程进行清洁处理, 快速压力蒸汽灭菌法灭菌处理。

2.5 规范一次性医疗用品、无菌物品管理

各诊室配置了无菌拒, 一次性医疗用品、无菌物品按规定存放, 有效期内使用。明确医务人员工作职责, 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后分类收集, 放置医疗废物桶内。

2.6 加强医疗废物管理

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要求, 制定了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 分工明确, 职责分明, 奖罚到位。凡诊疗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各种敷料按医疗废物分类收集;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放入专用锐器盒内。每日由专人负责, 运送到医疗废物暂存处, 交接登记做到双签字。

2.7 加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

据有关资料显示, 口腔医务人员血清HBsAg阳性率是其他科室人员的4倍[4]。首先通过培训树立标准预防原则, 要求在诊疗操作时做好职业防护, 操作前后使用流动水洗手或快速消毒剂消毒双手, 小心处理锐器, 严防利器刺伤。洗消人员进行操作时穿防护衣, 保证工作安全。其次制定职业暴露上报流程, 及时采取阻断措施, 保证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

摘要:目的 探讨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降低医院感染发生。方法 针对口腔科门诊存在的危险因素, 健全管理规章制度,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重视自身职业防护, 通过落实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确保口腔器械的清洁、消毒、灭菌质量和医疗安全。结论 通过加强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管理策略

参考文献

[1]卢爱工, 李莉莉, 柳淑杰.口腔医护工作人员职业感染危险因素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4, 14 (9) :1079-1080.

[2]袁淑军.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对策[J].实用医技杂志, 2007, 6 (14) :2334-2335.

[3]尹美女.口腔门诊医院感染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 2007, 22 (17) :1623-1624.

口腔门诊医院感染因素及管理对策 第9篇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393

口腔科是医院感染的重点部门之一,医院感染控制是对医患双方的双向控制。口腔科的诊疗操作大多数都是在口腔内进行,操作中的牙科器械与患者血液、唾液、口腔组织频繁接触,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可以经此途径造成交叉感染。在口腔诊疗中发生医源性感染不但给患者增加不必的痛苦和负担,也使口腔医生成为传染性疾病的高危人群。

本文通过找出口腔门诊医院感染因素,建立健全制度,只有增强医护人员安全防患意识,强化无菌观念,加强器械消毒灭菌,减少诊疗环境污染等相应对策,才能最大限度地控制口腔门诊医院感染的发生,确保医患安全。制度健全、管理到位、措施得力,口腔门诊医院感染得到了有效控制。

医院感染因素

环境污染:口腔诊室是集检查、诊断、治疗为一体的空间,一室几张综合治疗台,诊疗空间小、人流量大、通风不足。高速涡轮手机、超声洁牙机、牙钻等在高速旋转时所产生大量气溶胶、飞沫,未经消毒的修复体打磨、调合、牙洁后机械抛光等所产生的碎屑或固有颗粒悬浮在空气中,可在1分钟内散发细菌1000CFU(菌落计数)[1],对病室的空气、物体表面造成很大的污染。

器械及材料污染:①诊疗器械的污染:口腔内存在大量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螺旋体等,器械进入患者口腔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和唾液,同时也可被诊室环境、医务人员手的污染而导致器械污染。②诊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不彻底:口腔科器械种类多、结构复杂、缝隙较多、使用频率多、污染严重,如手机、吸唾器、水气枪等内部存有大量的有机物,更难清除,如不用酶洗剂和超声清洗机对器械进行清洗,很难保证器械清洗彻底。③一次性物品及用具不合格:如果不把好一次性消毒灭菌物的进货关、无菌操作关、储存关、使用后的处理关,物品进货不合格或进货后的几个关卡中造成污染,也可以发生交叉感染。

医护人员防护意识不强:①手卫生观念不强:医务人员给患者诊疗时时有不戴手套,每诊治一患者也不换手套并洗手或手消毒;诊疗前、脱手套后不洗手或手消毒。有资料表明,手是造成医院感染最直接的传播途径,由于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细菌而造成的医院感染30%。据报道我国大中型医院中,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执行率相对较低(40%~50%)[2],口腔科卫生洗手合格率70.3%~87.9%,医生操作前后未按规定洗手,带有血液、唾液的手反复进入患者的口腔,污染消毒物品与器械,极易引起患者间,甚至是医生与患者间的交叉感染[3]。②戴口罩不规范,未能正确使用防护用品:高速旋轉的手机及超声洁牙机使用时,将含有血液、唾液及其他感染性的碎屑向口周飞溅,不戴护目镜或面罩防护,可喷溅或污染医务人员的眼结膜、口、鼻黏膜,通过皮肤、黏膜吸收而感染;医生操作与患者距离较近,这些气雾集中口周60.96~90.44cm,正是医生呼吸的范围内,可通过防护不严的口罩进入呼吸道内或不戴口罩是直接进入呼吸道内。③锐器伤害:口腔科使用的锐器器械种类较多,锐器伤发生的概率较大,医务人员可被患者血液或唾液污染的口腔锐器不慎刺破皮肤,而导致感染机会增多。有资料报道,在口腔锐器伤害中,伤害概率顺序依次为探针、医用针头、车针、扩大针、玻璃。

管理对策

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建立健全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并组织落实: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等要求,建立健全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成了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科室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定期对口腔科的医务人员进行院感知识培训,使医务人员树立牢固的控制观念。

改善诊疗环境,减少传播机会:改善诊疗环境,使牙科综合治疗台的净使用面积≥6cm2,综合治疗台间距≥1.9m。注意诊疗室的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每天两次自然通风,每次≥1小时,以带走空气中的微生物、气溶胶等;每天诊疗前用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1~2次,每次至少1小时,以降低空气病原微生物的浓度。

加强诊疗器械的消毒管理:严格遵守器械消毒灭菌程序,正确使用多酶洗制剂及超声清洗机。所有口腔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应按照“去污染-清洗-酶洗-冲洗-消毒或灭菌”的程序进行。耐高温高压的器械按标准包装后,一律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凡进入患者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的要求。

加强一次性物品的管理:按正规渠道进货,严格把好“三证”和“三期”,必须有设备科统一购进;储存在离地面高度20~25cm、离墙5~10cm、距天花板50cm的无菌物品柜里,在有效期内正确使用,不能重复使用一次性消毒灭菌物品;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进行分类收集、运送、储存、交接等进行无害化处理。

执行标准预防,提高防护能力:从患者的病史及部分检查中不能完全判断病人是否感染了HBV、HCV、HIV或其他传染性疾病,都把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或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都具有潜在感染的危险的观念,都要加强防护,采取预防隔离措施。

做好监测:使用中的含氯消毒剂现配现用,使用前监测合格才能使用。紫外线消毒进行日常监测,每半年对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监测1次,强度不能<70μw/cm2;新灯管强度必须>90μw/cm2。消毒灭菌物品、物表、空气、医务人员手微生物污染监测,每季度最少1次;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包化学监测、每锅工艺监测、每周1次生物监测,以达到各种质量标准。

参考文献

1 卢爱工,李莉莉,刘东玲,李爱华.口腔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2):190-192.

2 韩黎,朱士俊,郭燕红,等.中国医务人员执行手卫生的现状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2):140-142.

3 李淑霞,邵泽注,周晓.临沂市口腔医疗机构消毒工作质量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3):302-304.

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 第10篇

【摘要】目的加强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最大限预防和控制口腔医院感染,在提升医护水平的基础上,确保医疗活动的整体安全性。方法对口腔科门诊中的各种感染诱因深入分析,结合院内口腔科门诊部门的具体特征,制定出适合本院口腔科的管理措施以及感染控制方案,并加以落实。结果通过加强专业管理,感染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

【关键词】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管理;感染诱因

1本院口腔科门诊院感诱因

(1)口腔科日常管理工作缺乏,管理制度未能得到有效落实。院感管理机制是否能够有效落实;医务工作者是否能够遵守无菌原则;手卫生状况的优越性;个人防护质量;灭菌工作的规范性;医疗环境的清洁性;医疗设备的消毒质量等直接决定了院感质量。对于口腔科门诊部门而言,若各各项管理机制均未能充分落实,在工作中,医务工作者忽视了无菌原则的重要性,不仅未能严格加强手卫生,而且个人防护工作不到位,都可能会影响消毒质量、灭菌质量以及清洗质量,加之口腔部门内部工作人员整体素养参差不齐,部分医务工作者所学过的无菌知识很快忘掉,无菌观念不强。(2)门诊环境污染;口腔门诊室是集检查、诊断、治疗为一体的空间,而口腔是人体四大菌库之一,其细菌数量之大、种属之多,居四大菌库之首,在牙面或牙龈沟之中集聚的牙菌斑每一克超过1011个。不仅如此,患者还表现出开放性强以及流动性强等特征,如果医师应用洁牙设备时,气溶水雾中出现病原体物质,治疗牙病时手机钻头所产生的气溶胶等都能污染周围环境[1]。(3)口腔科各种医疗设备的消毒工作缺乏彻底性。由于口腔科医疗设备种类繁多,不仅形态普遍缺乏规则性,而且价格也相对昂贵,增加了消毒难度,特别是口腔科诊疗过程中最重要的工具牙科高速手机,他们夹持平针及磨头、扩大针、治疗中要进入口腔,接触粘膜合组织。

2预防措施

建立健全各种消毒制度,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成立口腔科感染管理小组。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结合本科的特点,每月开展自查自纠活动,配合院感控科不定期检查,并将两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并追踪问题。制定整措施。并纳入质控。(2)每月科室感控小组医务人员组织感控知识学习与培训,提高科内人员对感控知识的认识程度,学习内容包括《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手消毒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废物管理条例》、《口腔科消毒管理制度》、《职业防护管理条例》等[2]。(3)重视对空气以及诊疗环境的定期消毒,对于治疗椅以及操作台等设备,当患者使用完成后,都需以含氯消毒液进行有效消毒。流水痰盂应保持清洁,无血迹,患者用后立即用含氯消毒剂消毒。遇污染时及时清理污染物,正规消毒处理,并进行终末消毒。(4)严格手卫生制度。对于医护人员而言,在院感传染中,其手部发挥着传播媒介的作用,为防止院内出现交叉感染问题,需要加强对洗手程序的进一步规范,及时带手套。强调手卫生的重要性,严格执行“七步洗手法”避免交叉感染,每个诊室配备了非接触式水龙头,洗手液和快速手消。(5)重视无菌操作,以消毒工作―清洁工作―灭菌工作为原则及顺序,对口腔科内设备进行消毒。清洗后根据器械不同性质选择不同的灭菌方法,以免设备受损[3]。此外,在与患者破损粘膜组织、创口组织以及血液组织直接接触后,需对诊疗设备进行有效灭菌以及消毒,若诊疗仪器与患者皮肤黏膜组织直接接触,同样要予以消毒处理。手机牙钻的灭菌。一人一用一灭菌。由专职护士统一收回,灭菌发放。使用后先用含氯消毒剂初步消毒,开启水汽冲洗,再用超声冲洗,然后烘干机烘干,放入预蒸空高压灭菌器灭菌。扩大针、手术刀、剪刀、凿子、拔管器械等全部应用高压蒸汽灭菌。在治疗台上放置一个袋盖k桶,内放含氯消毒剂,用于盛放污染的器械。专职护士巡回发放灭菌器械并收回污染器械。对于手术及拔牙等治疗患者先作五项传染病筛查后,才能进行治疗。对于有传染病病人用过的.器械特殊处理,杜绝交叉感染。补牙器械、修复印模、石膏模型的消毒先用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消毒后。用流水冲洗干净后用干热灭菌器灭菌。修复模型、蜡块、石膏模型则应该在紫外线1m距离内照射1h后备用,以防交叉感染。(6)重视无菌物品日常管理工作,如果口腔设备缺乏外包装,或者是物品接受灭菌处理后,需将其统一放至无菌储物室中,下次应用时,应当用镊子对其进行夹取。此外,无菌储物罐中的所有设备,一旦打开,就需要对开包日期作详细说明,且开包1天后,必须进行灭菌处理。(7)重视无菌监测工作,对各种设备、器械表面以及空气等进行细菌监测,预真空高压锅的细菌监测。每月监测一次,各种使用器械则需予以细菌培养,频率是每月一次,如果有特殊情况出现,需加大监测频率[4]。(8)加强对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防护力度。对于口腔科中的医务人员而言,除了要树立正确的感染观念外,还要提升防护意识,学会针头回帽及打碎安瓶的正确处理。发现职业暴露后及时正确处理伤口。上报感控科,查找暴露感染源,及时注射免疫球蛋白,或长效青霉素等一系列流程[5]。在接诊工作中,除了要对患者疾病病史以及健康状况进行深入了解外,还要辨别其病原性的隐患,诊疗时着装整齐,戴帽子,口罩,防护镜,无菌手套,必要时穿防护服。以防被病人的唾液、血液、飞沫污染。保护自己免受病原体侵袭。建立医务人员健康档案,每年对医务人员进行体检,每年对感染高危群体进行专业预防接种工作,从而提升医务工作者抗病毒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金英淑,李静.口腔科医院感染的护理管理现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30(z2):187-188.

[2]曹桂平.有效地护理管理可明显降低口腔科感染[J].中国医药指南,,11(14):337-338.

[3]陈文平,黄少宏.口腔科环境感染传播预防措施[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8(1):56-60.

[4]赵红征.浅谈我院口腔科感染管理[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2):304.

[5]高志忠.口腔科门诊感染与预防[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5):96.

上一篇:2021优秀学生美国留学申请书下一篇:2024南湖社区计生流动人口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