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标本采集运送、交接管理制度与流程

2024-09-06

血标本采集运送、交接管理制度与流程(精选6篇)

血标本采集运送、交接管理制度与流程 第1篇

血标本采集运送、交接管理制度与流程

为落实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三章“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有关规定,确保血液样本的有效性,防止发生差错事故,以及便于追踪调查,特制定本制度。适用于临床输血工作中血标本的采集、标识、运输、交接、检测、保存和销毁等工作环节的管理。

一、血标本采集要求

1、人员要求:采集交叉配血、血型血样的护士必须具有有资质并接受过相关的血标本采集的培训,实习或进修护士不得进行。

2、采集血标本时要求采血护士必须认真核对受血者身份,如果患者是清醒的,应要求患者回答自己的姓名;若患者意识不清,通过询问患者的亲属确认患者身份。只有当《临床输血申请单》与患者腕带的资料完全一致时方可采集血标本,并在采血后将标有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检测项目的条形码标签贴在采血试管上并与《临床输血申请单》资料仔细核对。绝对禁止通过床头卡来核实患者身份。

二、血标本的要求:

1、ABO及RhD血型鉴定试验血标本推荐用EDTA·K2抗凝,血量不少于2m1;交叉配血、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选试验血标本推荐用白盖不含抗凝剂管,血量至少5ml。

2、疑难交叉配血的血标本要求送检2管,1管抗凝(推荐EDTA·K2抗凝,另1管不抗凝,血量依照2.1要求。)

3、交叉配血标本采集要求,凡患者上次输注过血制品,再次输血仍须重新抽取交叉配血血标本以防止输血反应的发生。

4、受血者血标本采集

(1)血标本采集前应征得受血者知情同意,采血时采血人员持《临床输血申请单》和血型鉴定报告认真核对受血者身份,若患者是清醒的,应要求患者回答自己的姓名;若患者意识不清.通过询问患者的亲属核对患者身份。《临床输血申请单》的相关信息与受血者的资料完全一致时方可采集血标本,二者不一致时不得采集血标本。

(2)采集血标本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正确穿刺。

(3)一位采血人员不得同时采集两位以上患者用于交叉配血的血标本。(4)血标本的标识:血标本采集后,采血人员必须于患者床边在血标本上贴上条码,内容至少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检测项目及血标本采集时间等信息采血人员在《临床输血申请单》上签名并注明采血时间。

5、受血者血标本的运输:

(1)标识好的血标本连同《临床输血申请单》由医护人员送往输血科。

(2)紧急送检血标本应符合输血科紧急检测项目的相关要求,并在申请单上注明“紧急”字样。

(3)送外单位检测的血标本应有试管盖封口,同《疑难配血登记表》一起放入标本袋并密封,观察无血液渗漏后方能送检;若采取4℃条件送检,应避免该血标本与冰盒等接触发生溶血。

6、受血者血标本的交接:

(1)血标本送交人员与输血科人员交接血标本时按照3.2的要求对血标本进行检查,并仔细核对血标本信息与《临床输血申请单》是否一致等。

(2)确认无误后,由血标本送交人员和接收人员共同在《输血科血标本交接记录表》上签名并注明送检时间。

(3)如果应用实验室管理系统接收血标本,接收人员核对标本信息后,对血标本条形码扫描,系统将自动生成血标本接收电子文本。

(4)用于交叉配血的血标本执行“八不”接收原则:①血标本无条形码或填写不清不收;②血标本与《临床输血申请单》所填项目不符不收;③血标本量少于2m1不收;④血标本被稀释不收;⑤血标本溶血不收(溶血性疾病除外);⑥用肝素治疗者的血标本未标记说明不收;⑦非医护或授权人员送血标本不收;⑧用右旋糖酐、聚乙酸吡咯酮、羟乙基淀粉类等大分子物质治疗后采集的血标本未作标记说明不收。有干扰交叉配血实验结果的治疗时(如:脂肪乳注射等),应在该治疗前采集血标本备用。

(5)对认定不符合要求的血标本,输血科应进行记录,判断不合格性质,根据影响检测结果的程度采取让步接收或拒收血标本,并通知送检科室及时纠正或重新采集,不合格情况记录在《不合格血标本登记表》中。

7、供血者血标本的留取交叉配血时,供血者血标本应从与血袋相连的留样辫子中获得,留样时要注意保持血标本试管与血袋标识的一致性。

8、血标本的离心及检测具体执行各试验项目的标准操作规程。

9、血标本的保存和销毁:(1)接收到的血标本不能及时检测时,应将血标本连同《临床输血申请单》一同放置于2-8℃标本储存冰箱内保存。

(2)血标本检测完毕后,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标本必须保存于2-8℃冰箱至少7天,以便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时追查原因。

(3)血标本按要求保存期满,由输血科工作人员审核后,按医疗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具体执行《医疗废物管理规程》。

血标本采集运送、交接管理制度与流程 第2篇

关于临床输血反应处理规范和应急用血预案、采集血标本等制度的要求

一. 有临床相关具体制度与规范

(1)有输血不良反应处理规范

(2)有应急用血预案

(3)有用血申请流程,用血流程和输血管理流程

(4)有采集血标本的流程

二. 有相关制度、流程的培训与教育,并有记录

血标本采集运送、交接管理制度与流程 第3篇

1 加强护士检验知识培训

为了快速取得检验结果, 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便于争分夺秒抢救病人, 我们将静脉采血技术作为护士岗前培训的一项内容, 护士长对护士进行相关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培训, 明确考试范围, 考核成绩满分方可上岗。通过加强护士思想教育, 使其认清正确采集血标本的重要性和临床意义, 从而增强护士质量控制的意识、规范标本采集程序、努力提高穿刺技术。

2 加强与检验人员沟通

通过科室之间相互沟通, 掌握标本采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查找问题隐患, 减少不合格标本数量。需要重新采集血标本时, 向病人作好解释, 以取得理解与配合, 减少相关纠纷发生。

3 加强各操作细节管理

3.1 穿刺细节管理

3.1.1穿刺前评估血管条件。血管条件较差者, 采血前热敷穿刺部位, 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 改善血液循环, 待血管充盈后再抽血, 提高穿刺成功率。

3.1.2不同采血姿势影响静脉充盈度。嘱病人先扎止血带再握拳, 以免握拳后再扎止血带, 手部血容量减少, 造成手背静脉充盈不良。受重力作用, 在上肢下垂时扎止血带, 手背浅静脉充盈度更佳。

3.1.3在采血过程中, 止血带结扎的时间不要超过1min。采血时如血流缓慢, 可放松止血带, 在采血部位上方有节律地推压, 使静脉充盈, 加快血流速度, 时间过长可造成溶血。

3.1.4不可为增加血容量而用力拍打血管。反复拍打血管, 使钾离子进入血液, 血钾离子增高致使溶血。

3.1.5如果取血进针或抽血过程不顺利, 应变换静脉重抽。以免血小板聚集或出现微小的凝块而影响实验。

3.2 股静脉穿刺采血适合紧急留取血标本

急诊急救病人数量多, 血管条件复杂, 如休克病人血管不充盈、弹性差、血容量不足, 采血时易发生塌陷, 造成采血穿刺困难。选择管径较粗大的股静脉, 穿刺较易获得成功, 而且由于采血过程顺利, 采集到的血标本质量合格率更高。

3.3 标本足量配比混匀

抗凝剂严格按比例要求配比, 立即摇匀, 反复5-8次, 以免出现凝固而无法做实验。如凝血因子检查时凝固、抗凝比例不合适都会影响结果。

3.4 注入试管用力得当

注射力量太大或太快可造成溶血而影响结果, 如钾离子测定偏高等。

3.5 标本采集后及时送检

从标本采集到完成测定的时间通常不宜超过2小时。为避免延迟送检, 我们将“标本”作为一项交接班内容, 减少疏漏, 避免标本放置过久。

3.6 避免试管选择错误

试管有红冒试管、蓝冒试管、紫冒试管、黄冒试管、绿冒试管, 根据检验项目, 选择合适的试管。如C-反应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用紫冒试管。对于不常用的检验项目, 查询清楚后再抽血, 避免因试管选择错误造成再次抽血, 增加病人不必要的痛苦。

3.7 避免病人之间混淆

根据检测项目核对患者姓名及化验单联号。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同时抢救多名病人, 不方便粘贴化验单联号时, 先在试管上写清病人姓名, 防止因“张冠李戴”延误检查结果。

3.8 避免血标本稀释

输血、输液、有血肿的静脉均不宜采血。禁止从正在输液的肢体抽取血液, 应在对侧采集血标本。避免因血液稀释造成各种成分发生改变, 致使各种结果都不可靠。

3.9 留置针穿刺连接注射器抽血易溶血

对于血管条件较差者, 禁止留置针穿刺时连接注射器抽血, 避免抽血不畅引起标本溶血。

加强护士血标本采集知识培训, 不断提高静脉采血技能, 规范标本采集及送检流程, 注重标本采集过程中的细节管理, 提高血标本质量, 保证血标本检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摘要:通过加强护士检验知识培训, 使护士明确正确采集血标本的意义;通过加强与检验人员沟通, 及时掌握采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加强操作过程中的细节管理, 有效减少不合格标本数量。从而达到提高血标本质量, 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的目的。

关键词:急救,静脉血标本,细节管理

参考文献

[1]康启清.2种采血方法对标本溶血影响的对比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9, 25 (9) :42-43.

[2]吕晶.真空采血法对血液标本发生溶血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 2009, 8 (3) :61-62.

血标本采集运送、交接管理制度与流程 第4篇

方法:2011年2月至2012年3月期间通过医院感染管理办深入临床,观察了各临床科室采集微生物学标本的情况。

结果:发现各科在容器选择、采集时机、方法和运送过程等多个环节存在着缺陷。

结论:亟需对临床医护人员进行微生物学标本采集、送检规范的知识及操作培训,改变不合理的工作程序,以提高标本采集合格率,确保标本送检质量。

关键词:微生物学标本采集和运送常见问题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234-01

1存在问题

1.1容器选择不符合规范。痰液、粪便培养未全部使用无菌容器;各科从细菌室取来备用的无菌试管上面无使用有效日期,且与普通试管混放在同一试管架上,极易造成管口及管塞的污染。

1.2采集时机不符合规范。常常是采微生物实验标本的医嘱刚开出来,责任护士就去采样,不管患者当天是否已用过抗生素。有时是上午的一种甚至两种抗生素刚注射后,体内血药浓度正是最高时,护士却去采集了尿培养,甚至是血培养标本。导致培养结果“无菌生长”。

1.3采样方法不符合规范。患者准备不到位:表现为取中段尿作尿培养时,采样前女患者不先用肥皂水或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外阴部及尿道口;男性未翻转包皮冲洗,不用0.1%新洁尔灭消毒尿道口,且不用灭菌纱布擦干。咳痰留取痰培养者,未用生理盐水反复漱口,以去除口内大部分杂菌;未深咳,以唾液当痰液。

医护人员操作不到位:采血培养标本时皮肤消毒时间偏短,穿刺针入培养瓶前未过火焰;针头入无菌试管管口前及管塞打开、塞上前未经火焰烧灼等也屡见不鲜。

1.4标本运送不及时。标本采集后,由护士运送至实验室。必须确保标本中的原始菌在采集、运送过程中不死亡也不繁殖。但由于护士的工作较多,故有时只能任标本搁置多时后再将其送往实验室,也有的采样者不了解此类标本须及时送检,而未及时送。这样,致使少数痰液和伤口拭子标本送到实验室时已干燥,而其他象尿培养、脑脊液培养一类标本因送检不及时而影响检测结果,由于化验单上不注明采样时间,故实验室没法推测这类标本运送是否及时。

2讨论

2.1原因分析。

2.1.1知识缺乏。采样者对如何准确采样和运送的知识不了解或了解甚少。

2.1.2采样目的不明确。少数人为完成工作任务而采样,草率了事,只讲速度、数量,而不讲质量。表现在让患者自行留尿、痰前,对患者该讲明的注意事项不讲,该指导的不指导;取伤口拭子时不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伤口等,将该操作的步骤省略。

2.1.3备物不规范。有的科室不备酒精灯和火柴。细菌室对无菌试管不是单个用牛皮纸封口包装,且未注明灭菌有效期。

2.1.4现有工作程序存在缺陷。细菌培养标本的采集是临时医嘱,按规定临时医嘱应及时执行。但如尿、痰、分泌物一类标本最好是在下一个抗生素剂量给药以前留取,可提高检查阳性率,所以,它由后半夜护士在清晨采样,或者次日白班提早上班来采样较合适。

2.2对策。

2.2.1开展微生物标本采集、运送规范知识与操作的培训。我们通过印发宣传资料给临床医护人员,使他们熟悉这方面的知识。另外,由感染管理办专职人员深入病房示范操作等办法,积极向他们进行微生物实验标本采集和运送规范的知识与操作培训,使大家重视采集和送检规范,使标本污染的可能性减少到最小程度,提高标本送检合格率。

2.2.2改变沿用的工作程序:①规定了各科必须备齐酒精灯、火柴、无菌容器等采样器材外,还强调各环节的落实。强调护理人员应具备“慎独”精神;对不遵守操作规程的,护士长须督促其改正。②改变不适合采样时机的工作习惯。當天开出尿、痰、伤口拭子培养医嘱的,若当天已使用抗生素,规定在患者血药浓度最低时或次日清晨再取样。让患者自己留取痰液、中段尿、粪便标本等前,医护人员不但要作好详细的指导,而且应督促其按规定时间完成。③细菌室建立了不合格标本退回登记本,将那些把唾液当痰液送来的、容器选择不合格的、以及干燥掉的标本全部予以退回,要求重新采集,同时将存在问题反馈至各科室,以提醒和督促临床医护人员采集、送检合格标本,提高检测准确率、确保实验室资料的可信度,真正体现做细菌培养的目的。

2.2.3及时运送:送检时间是影响实验室质量的又一个重要因素,故应督促护士及时运送,防止标本中的原始菌的死亡或繁殖。

综上所述,医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微生物学标本的采集运送规范,提高标本送检合格率,以确保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的准确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血标本采集运送、交接管理制度与流程 第5篇

管理制度与操作流程

1、在确定输血后,临床护士根据输血申请单上的要求,当面核对受血者的姓名、姓别、年龄、床号、血型和诊断等信息后,再进行采集血样。

2、采集的血液标本上条形码必须正确标记。

3、血标本采集量应有3-4ml,并观察是否溶血、乳糜血、如有此现象,应再留标本并做记录。

4、由医护人员或专门经过了输血培训上岗的人员,将采集的血样与输血申请单运送到输血科(血库),输血科(血库)工作人员接收标本。

5、输血科(血库),收到血样本后,在《输血标本接收、血型复核登记表》上进行登记。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6、交叉配血后的标本,以及受血者与供血者样本都应存入4±2℃冰箱中,标本必须密封或盖紧,有明确标识,保存7天以上,以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

7、输血科工作人员应每日检查、对交叉血标本进行分类放置、清理交叉血标本。

血标本采集运送、交接管理制度与流程 第6篇

2.成人每次应采集2套~3套。每套从不同穿刺点进行采集,2~5天内需重复采集()答案 错误

3.血培养瓶应在2h内送至实验室孵育或上机,如不能及时送检,应将血培养瓶置于4℃冰箱中保存()答案 错误

4.毒血症是由于细菌侵入血液后产生大量毒素引起的。()

答案 错误

5.若采血量充足,注射器采集的血液先注入厌氧瓶,后注入需氧瓶,蝶形针采集的血液反之,采血量不足,优先注入需氧瓶()答案 正确

6.留置导管患者1套或以上血培养瓶阳性,并且导管尖端培养阳性(≥15cfu),血培养与导管尖端培养菌种相同,提示为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BSI)()答案 正确

7.血液接种到培养瓶后,轻轻颠倒混匀以防血液凝固()答案 正确

8.血培养采血时间应在寒战或者发热初起时采集,抗菌药物应用后采集最佳()答案 错误

9.血培养阴性,导管尖端培养阳性,提示为定植()答案 正确

10.脑脊液标本一般留取3管,取第3管做病原微生物学检验()答案 错误

11.脑脊液标本暂时不送可先放置在冰箱内保存()答案 错误

12.利用留置导尿管收集尿标本需按无菌操作,用注射器穿刺导尿管末端吸取尿液()答案 错误

13.尿液培养标本最好直接导尿留取()答案 错误

14.尿液标本不能通过收集袋引流管口流出的方式采集()答案 正确

15.尿培养标本须尽快送检,如遇特殊情况不能及时送检,可冷藏暂存。()答案 正确

16.送检尿液标本做细菌培养,宜采集晨尿,睡前少喝或不喝水,尿液在膀胱内潴留>4小时可降低假阴性率。()答案 正确

17.晨起第一次痰和尿标本对于成人中抗酸菌、真菌和其他病原菌的检出是最佳的。答案 正确

18.下呼吸道标本,除了纤支镜后标本外,每24小时只应送检1份痰标本。()答案 正确

19.没有肺部感染指征时送检气管吸取物,可导致结果与疾病不符()答案 正确

20.痰标本采集后尽快送至微生物室,不能超过2小时()答案 正确

21.痰培养标本(非抗酸染色)可以连续采集三天()答案 错误

22.痰标本不能用于厌氧菌的培养()答案 正确

23.留取痰标本应在医生或护士观察下采集标本()答案 正确

24.伤口分泌物申请单中单纯使用“伤口”的术语是不恰当的,应标明这个标本特定解剖部位的名称()答案 正确

1.脑脊液标本送检病原微生物学检测应送()A.第一管 B.第二管 C.第三管 D.任意管 答案 B 2.住院患者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前微生物样本送检率要求不低于

()

A.20% B.30% C.50% D.80%

答案 C 3.伤口标本应采集:()A.脓性液体 B.病变的碎片 C.病变边缘 D.擦拭表面 答案 C

4.婴幼儿及儿童采血量不应超过患者总血量的()A.1% B.2% C.3% D.5% 答案 A

5.以下那份尿标本可以做培养?()A.导尿管接口处脱开收集的尿 B.24小时尿 C.尿袋里的尿

D.用无菌方法抽取导尿管前端的尿 答案 D 6.下列关于尿路感染,说法正确的是:()

A.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多见于成年女性

B.常见肾盂肾炎、慢性膀胱炎、尿道炎、急性前列腺炎等

C.慢性表现为发热,腰酸痛,常伴有尿急、尿痛,尿中WBC增多 D.葡萄球菌为最常见G+菌 答案 A 7.下列哪项尿培养标本采集方法是错误的()A.清洁中段尿 B.导尿管采集

C.耻骨上膀胱穿刺 D.集尿袋采集 答案 D

8.刘护士为留置尿管的患者采集尿标本,下列错误的做法是()A.夹闭尿管30分钟

B.消毒尿管近端,放出前段尿液后用无菌注射器从消毒处抽取尿液 C.将尿液注入无菌集尿瓶中 D.保温密闭运送 答案 D

9.75%酒精消毒血培养瓶橡皮塞需要待干()A.10秒 B.20秒 C.40秒 D.60秒 答案 D

10.关于血培养标本的采集部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每套血培养都要从不同部位穿刺获得(双处双瓶)B.切忌在输液的静脉处采血

C.动脉血比静脉血更适合做血培养

D.出生12小时内的新生儿,可从脐导管取血进行培养 答案 C

11.感染患者行细菌学检查的最佳时机应是()A.应用抗菌药物之后 B.应用抗菌药物之前

B.长期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 D.以上都不对 答案 B

12.对于怀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患者,送检导管末端5cm于无菌容器中,为防止干燥,常规送检时间不得超过(),4℃保存不得超过()。A.15分钟,2小时 B.30分钟,2小时 C.40分钟,4小时 D.15分钟,4小时

答案 A

13.为避免血培养污染的发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标本采集前应进

B.血培养瓶口和穿刺部位皮肤均须消毒 C.抽血操作时须戴无菌手套

D.更换部位采血时应更换注射器 答案 C

14.关于血培养标本的采集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成人患者的采血量一般不少于5ml B.儿童患者的采血量一般不少于3ml C.可于患者不同部位分别抽取一瓶需氧菌瓶和一瓶厌氧菌瓶送 检(双处双瓶)

D.菌血症患者首次血培养阳性,后根据临床症状判定菌血症已清 除,则无需继续送检血培养 答案 C

15.脑脊液培养常见的病原菌不包括:()A.脑膜炎奈瑟菌 B.铜绿假单胞菌 C.新生隐球菌 D.肺炎链球菌 答案 B

16.下列血培养检出细菌中,最可能是污染菌的是:()A.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B.芽孢杆菌 C.假丝酵母菌 D.非发酵菌 答案 B

17.张医生怀疑患者导管血流感染,想保留导管,正确的做法是()

A.分别从外周静脉和导管内各采一套血培养标本 B.采集两套外周血培养标本 C.采集一套血培养标本 D.应用抗菌药物 答案 A

18.下列哪项不是血培养采血指征()

A.患者发热≥38℃或≤36℃ B.寒战 C.昏迷

D.使用抗菌药物 答案 D

19.关于无菌体液的厌氧菌培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抽吸法采集标本后,密封好针头,注射器装入塑料袋可直接送检 B.抽取的体液标本可注射入厌氧血培养瓶内送检

C.必要时,可联系检验科微生物室工作人员在采样时床边接种 D.标本不能及时送检时,可于4℃冷藏暂存

答案 D

20.脑脊液细菌培养送检要求是()A.抽取量≥1ml B.冷藏送检

C.保温送检(25-37℃)

D.立即送检(强调温度和时间)

答案 ACD

21.微生物标本采集的基本原则是:()

A.在抗菌药物使用前及时采集标本。B.采样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C.标本容器须使用灭菌处理

D.标本的标签和申请单信息要完整。答案 ABCD 22.下列痰培养标本筛查后属于不合格标本 , 应予拒收的有()A.24h内重复采集的痰样本 B.唾液(口水)C.咽部标本(咽拭子)D.痰厌氧菌培养 答案 ABCD

23.脑脊液标本的留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本采集后,应在15分钟内送到实验室 B.标本因特殊情况不能及时送检,可冷藏暂存 C.做脑脊液培养的患者,建议同时做血培养 D.休克患者不可腰穿取脑脊液做细菌培养 答案 ACD

24.下列标本类型中,()属于有价值的微生物标本,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鼓励送检。A.血液 B.骨髓 C.胸腹水 D.脑脊液 答案 ABCD

25.预防和控制 MODR,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正确的是:()A.医院内感染病人使用抗菌药物前,要先留取标本送培养。

B.医生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C.当病区出现多重耐药菌株,检查其他患者所用的抗菌药物,必要时停用可促进这些特殊病原体选择性生长的药物。D.治疗MODR感染病人首选高级抗菌药物。答案 ABC

26.下列哪些培养最好需送检组织或抽取脓腔物()A.烧伤

B.表面坏死性病变 C.直肠脓肿 D.褥疮 答案 ABCD

27.呼吸道感染时,气管镜可采集到高质量标本,包括()A.支气管灌洗液

B.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C.用保护性毛刷取培养物 D.支气管穿刺活检

答案 ABCD

药学部分(共55题)

1.引起医院内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是 A 革兰阳性菌 B 革兰阴性菌 C 真菌

D 支原体 E 厌氧菌 答案 B 2.在细菌所引起的医院内感染中,以何种感染在我国最常见 A 尿路感染 B 术后伤口感染 C 肺部感染 D 皮肤感染 E 血液感染 答案 C 3.抗菌药物的选择及其合理使用是控制和治疗院内感染的关键和重要措施,以下哪项说法不正确()A 病毒性感染者不用

B 尽量避免皮肤、粘膜等局部使用抗菌药物 C 联合使用必须有严格指征

D发热原因不明者应使用抗菌药物 E 根据药敏结果选择药物 答案 D 4.下列哪种手术宜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A 疝修补术

B 甲状腺腺瘤摘除术 C 乳房纤维腺瘤切除术

D 开发性骨折清创内固定术 E 肾上腺肿物切除术 答案 D 5.患者女60岁考虑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MRSA)感染致使脓毒血症,治疗上应选用(医生专用)A 青霉素 B 头孢拉啶 C 头孢哌酮 D 万古霉素 E 美罗培南 答案 D 6.正确的抗菌治疗方案需考虑 A患者感染病情

B感染的病原菌种类 C抗菌药作用特点

D以上3项 答案 D 7.下列情况哪种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适应症 A昏迷

B中毒

C上呼吸道感染

D人工关节置换手术 答案D 8.外科手术前预防用抗菌药应在何时使用:

A手术开始前24小时

B术前60分钟内 C手术开始后2小时

D手术结束后2小时 答案 B 9.手术前预防用抗菌药的目的是预防

A切口感染

B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

C肺部感染

D切口感染和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感染 答案 D 10.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规定中一般列为()抗菌药物。A.非限制使用

B.限制使用

C.特殊使用 答案 C 11.广谱抗菌药物长期大量应用易导致()A过敏反应

B双硫仑样反应

C菌群失调

D听神经损害 答案 C 12.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不必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B.正确合理的实施抗菌药物给药方案

C.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管理

D.减少或者延缓多重耐药的产生 答案 A 13.下列抗菌药物中,对于老年人和儿童最安全的品种是()

A.氟喹诺酮类

B.氨基糖苷类

C.β—内酰胺类

D.四环素类 答案 C 14.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应考虑()

A、某类(种)感染病原谱及其流行病学分布规律

B、病情

C、抗菌药物特点

D、耐药情况

E、以上均是 答案 E 15.越权限使用上一级抗菌药物时间权限为()A、8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48小时 答案 C 16.细菌耐药率超过(A)的抗菌药物,应该暂停临床应用(医生专用)A、75%

B、80%

C、90%

D、50% 答案 A 17.在头孢菌素中,抗阳性菌活性最强的是(A)(医生专用)

A、一代头孢

B、二代头孢

C、三代头孢

D、四代头孢 答案A 18.以下抗菌药中,抗菌谱最广的是()(医生专用)A、青霉素

B、万古霉素

C、哌拉西林

D、阿莫西林 答案 D 19.MRSA代表何种耐药菌:()A、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

B、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

C、耐甲氧西林表葡菌

D、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 答案 B 20.一般情况,清洁手术术后用抗菌药一般不超过()。A、12小时

B、24小时

C、48小时

D、72小时 答案 B 21.感染患者行细菌学检查的最佳时机应是()

A.应用抗菌药物之后

B.长期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

C.应用抗菌药物之前

D.以上都不对

答案 C 22.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方案指出,对于存在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应用问题的医师,卫生行政部门或医疗机构应当视情形依法依规予以()A.警告、限期整改

B.暂停处方权、取消处方权 C.降级使用

D.吊销《医师执业证书》 E.以上都对 答案 E

23.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病原学送检率不低于()A 20%

B

30%

C 40%

D、50%

E、80% 答案 B 24.接受限制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病原学送检率不低于()A 20%

B

30%

C 40%

D 50%

E、80% 答案D 25.接受特殊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病原学送检率不低于()A 20%

B

30%

C 40%

D、50%

E、80% 答案E 26.下列有关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方法不当的是()

A.接受清洁手术者(Ⅰ类切口),术前0.5-1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给药

B.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术中可给予第二剂(长半衰期抗生素头孢曲松不需追加剂量)

C.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48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72小时

D.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用药一次即可 答案 C 27.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为复方抗菌制剂,其中克拉维酸的作用是()A.抑菌剂 B.等渗调整剂 C.PH调整剂

D.β内酰胺酶抑制剂 答案 D 28.在骨组织中浓度高的药物为:()(医生专用)A.克林霉素

B.亚胺培南

C.庆大霉素

D.青霉素 答案A 29.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碳青霉烯类抗菌药主要用于()(医生专用)A.革兰氏阴性产酶菌

B.革兰氏阳性产酶菌

C.真菌

D.支原体

答案 A 30.引起医院内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是()A.革兰阳性菌

B.革兰阴性菌

C.真菌

D.支原体

答案 B 31.左乳包块切除术,医嘱:头孢西丁,2g q12h ivgtt 连用 5 天。该医嘱存在的问题()(医生专用)A.无指征用药

B.药物选择不合理

C.术后用药时间过长

D.以上都是

答案 D 32.乳腺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宜选()(医生专用)A.氟喹诺酮类

B.一、二代头孢菌素 C.大环内酯类

D.三代头孢菌素

答案 B 33.腹外疝手术围手术期用药,首选药物为()(医生专用)A.头孢他啶

B.头孢西丁

C.头孢唑啉

D.头孢唑啉+ 甲硝唑 答案 C 34.怀疑感染的病人使用抗菌药物针对感染进行经验治疗时,应该明确()(医生专用)

A.是否存在感染

B.感染的部位及病原体

C.病原体可能存在的耐药性

D.以上都对 答案 D 35.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指征不包括()(医生专用)A.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混合感染

B.需要较长时间用药,细菌有可能产生耐药性者 C.合并病毒感染者

D.联合用药以减少毒性较大的抗菌药物的剂量 答案 C 36.老年人和儿童在应用抗菌药时,最安全的品种是():(医生专用)A.氟喹诺酮类

B.氨基糖苷类

C.β内酰胺类

D.氯霉素类 答案 C 37.在细菌所引起的医院内感染中,以()感染在我国最常见。A.尿路感染

B.术后伤口感染

C.肺部感染

D.皮肤感染 答案 C 38.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中属于()。

A.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

B.限制使用抗菌药物

C.特殊使用抗菌药物

D.以上都不是 答案 A 39.下列哪个手术不属于I类切口()A.人工关节置换术

B.心脏手术

C.断指再植术

D.乳腺手术 答案 C

40.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和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的控制目标分别为()

A.不超过60%和20%

B.不超过60%和30% C.不超过50%和30%

D.不超过50%和20% 答案 A 41.综合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应力争控制在每百人天()以下。A.40 DDDs

B.50 DDDs C.60 DDDs

D.70 DDDs 答案 A 42.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应不超过()小时 A.48 h

B.72 h

C.24h

D.12 h 答案 C 43.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目的是()A.预防手术切口感染

B.预防呼吸道感染

C.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D.预防消化道感染 答案 A 44.医疗机构I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应不高于()A.90%

B 50%

C.30%

D.20% 答案 C

45.预防围手术期手术切口感染,有循证医学数据的一代头孢菌素是()(医生专用)

A 头孢唑林

B 头孢拉定

C 头孢硫咪

D头孢替唑 答案 A 46.预防围手术期手术切口感染,有循症医学数据的二代头孢菌素是()(医生专用)A 头孢孟多

B 头孢呋辛

C 头孢替安

D头孢尼西 答案 B 47.预防围手术期手术切口感染时,若患者对Β内酰胺类药物过敏,针对阳性菌可以选用下列哪种药物()(医生专用)

A 阿奇霉素

B

氨基糖苷类

C 克林霉素

E喹诺酮类 答案 C 48.手术切口感染(SSI)以()为主。

A 金黄色葡萄球菌 B 大肠杆菌 C 链球菌 D厌氧菌 答案 A 49.哺乳期妇女在应用()时可继续哺乳 A 四环素类

B青霉素类

C 红霉素酯化物

D磺胺类 答案 B 50.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制度要求,医师具有()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可授予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

A 初级

B 中级

C 高级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血标本采集运送、交接管理制度与流程】相关文章:

血标本运送及交接制度07-18

采集血标本07-13

标本采集时间09-22

标本采集案例05-21

临床标本采集06-21

检验标本采集手册06-12

临床标本采集方法07-21

临床常见标本采集07-22

常用标本的采集方法08-25

基础护理学标本采集07-09

上一篇:水平回风巷掘进工作面通风设计下一篇:万通最美青工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