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匠精神的事迹

2024-09-20

关于工匠精神的事迹(精选8篇)

关于工匠精神的事迹 第1篇

在我军新型装甲车炮和舰炮研制的漫漫征程中,在一系列主战装备型号项目工程的生产设备、改造、维护保障中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先后攻克2万安电解螺旋拉床的设计、调试、工艺实验和数控车床小件连续加工系统的设计、调试等多个精密加工设备技术工艺难点,完成技术攻关70余项。他带领所在大师工作室成员完成技术革新、合理化建议百余项,获得国家专利3项,形成论文7篇,创造经济效益3500余万元。尤其在某型大口径火炮关重工艺设备的自行设计调试中,他提出多项先进方法和工艺,并展现出独树一帜的技术绝技,在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保证和提高了装备质量和可靠性,成为兵器工业精密数控设备领域当之无愧的杰出人物。

年,代表公司首次参加兵器集团技能大赛就取得第一名,连续3年摘得技能大赛第一名,还在年第十一届“振兴杯”国赛中取得了第9名的好成绩。

独创的“数控设备快速故障定位操作法”,有力保证了设备加工精度和设备完好率,将设备完好合格率提高到99.7。凭借“故障快速定位法”这一绝活,多年来先后攻克了余次设备维保技术难题。特别是在某阅兵重点装备生产线保障过程中,完成多个瓶颈问题的攻关保障任务,在工作室成员配合下,组成“247”保障小组,圆满完成了保障任务。

主动承担要求高、难度大、没人愿意接单的难题。某次,单位接到任务,要在极短时间内设计制造一台专用数控设备,专门用于某型国家级型号试验项目,这批产品对精度要求极高,且尺寸巨大,现有设备无法加工,这类设备又属于外国对我国的禁运禁售设备,无法购买,国内又没有厂家制造,由于任务急,难度大,组织工作室成员以及联合其他工作室的大师们连续奋战13个多月,连破十余项技术难题,最终成功设计制造了国内首台2万安数控电解螺旋线专用机床,顺利完成工艺实验,有力保障了某国家重点型号项目试制的关键节点,得到公司及军方代表的高度赞誉。

对自己的技术从不吝惜,长期坚持向其他同志传授技术,他把多年的读书笔记、操作经验编写成培训教材,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青年技工。同时,他依托自己的工作室,对青年技工进行培训,带出的徒弟先后完成技术革新、合理化建议、qc 成果等30余项,每年为企业创造经济价值达百万元。

除了在岗位上带徒授课,也积极参加行业活动,年,他被中国国防邮电职工技术协会聘为数控维修保障专业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在工作中,他总结编写了《840dsl常见故障排除》《828d数控系统升级改造实例》等内部员工培训教材。在职业能力鉴定工作中,他于年取得了电工高级考评员资质。他作为指导教师和考评员,累计上台授课达800多课时。年,作为代表队的技术指导带队,参加了第六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决赛,与国内强队进行了交流,锻炼了我区本职业队伍。

关于工匠精神的事迹 第2篇

去年北京APEC会议期间,古老的中国錾刻技术,给各国元首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在送给他们的国礼中,有一个是金色的果盘里放了一块柔软的丝巾,看到的人都会情不自禁地伸手去抓,结果没有一个人能抓得起来,原来这块丝巾是用纯银錾刻出来的。

錾刻工艺师孟剑锋就参与了这份国礼的制作。他是北京握拉菲首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技术总监,已在工艺美术行业上奋斗了22年。孟剑锋是一个能够沉下心来做细活的人。为了提高技术水平,他勤练基本功,几个枯燥的动作,他能重复练习一年。他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绘画,学习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工艺美术知识,积极探索新的工艺制作方法,大胆改进创新,创作出大量贵金属工艺摆件作品,先后制作了北京奥运会优秀志愿者奖章、512抗震英雄奖章、全国道德模范奖章、中国海军航母辽宁舰舰徽等作品模具,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工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尝试改变铸造的焙烧温度、化料温度和倒料时的浇铸速度,经过反复试验、对比和推算,攻克了纯银铸造的工艺难题,使成品率提高了近50个百分点,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生产成本。

孟剑锋是位坚守传承,勇于创新的工美匠人,他用最朴实的劳动践行着一名普通劳动者的责任和一个共产党员的坚守。

港珠澳大桥是粤港澳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其中岛隧工程是大桥的控制性工程,也是目前世界上在建的最长公路沉管隧道。工程采用世界最高标准,设计、施工难度和挑战均为世界之最,被誉为“超级工程”。

在这个超级工程中,有位普通的钳工大显身手,成为明星工人。他就是管延安,中交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Ⅴ工区航修队首席钳工。经他安装的沉管设备,已成功完成18次海底隧道对接任务,无一次出现问题。接缝处间隙误差做到了“零误差”标准。因为操作技艺精湛,管延安被誉为中国“深海钳工”第一人。

零误差来自近乎苛刻的认真。管延安有两个多年养成的习惯,一是给每台修过的机器、每个修过的零件做笔记,将每个细节详细记录在个人的“修理日志”上,遇到什么情况、怎么样处理都“记录在案”。从入行到现在,他已记了厚厚四大本,闲暇时他都会拿出来温故知新。二是维修后的机器在送走前,他都会检查至少三遍。正是这种追求极致的态度,不厌其烦地重复检查、练习,练就了管延安精湛的操作技艺。

“我平时最喜欢听的就是锤子敲击时发出的声音。”管延安说,20多年钳工生涯,有艰苦,但他也深深地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学技术是其次,学做人是首位,干活要凭良心。”胡双钱喜欢把这句话挂在嘴边,这也是他技工生涯的注脚。

胡双钱是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的高级技师,一位坚守航空事业35年、加工数十万飞机零件无一差错的普通钳工。对质量的坚守,已经是融入血液的习惯。他心里清楚,一次差错可能就意味着无可估量的损失甚至以生命为代价。他用自己总结归纳的“对比复查法”和“反向验证法”,在飞机零件制造岗位上创造了35年零差错的纪录,连续十二年被公司评为“质量信得过岗位”,并授予产品免检荣誉证书。

不仅无差错,还特别能攻坚。在ARJ21新支线飞机项目和大型客机项目的研制和试飞阶段,设计定型及各项试验的过程中会产生许多特制件,这些零件无法进行大批量、规模化生产,钳工是进行零件加工最直接的手段。胡双钱几十年的积累和沉淀开始发挥作用。他攻坚克难,创新工作方法,圆满完成了ARJ21—700飞机起落架钛合金作动筒接头特制件制孔、C919大型客机项目平尾零件制孔等各种特制件的加工工作。胡双钱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道德模范称号。

关于工匠精神的事迹 第3篇

关键词:工匠精神,技能训练,中式铺床

中式铺床技能是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专业技能。如何让参赛选手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相对完美的床面效果,是所有大赛的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面临的问题。本文结合“工匠精神的三个层面”进行了探讨。

一、精益求精

(一)认真钻研

竞赛实施方案是技能大赛的风向标,因此在开启技能训练前,教练必须要认真钻研方案,吃透方案内容,领悟大赛要求,将大赛的操作流程与比赛要求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要求都烂熟于心。

一般来说,每年的大赛结束之后,组委会除了公布成绩之外,还会对赛事进行总结。教练必须要抓住这种机遇,认真聆听组委会的总结内容,并认真钻研讲话内容的内涵,为以后的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严格的形体训练

作为旅游专业的学生都必须具备良好的仪容仪表,而大赛选手的形象要求会更高一筹,举手投足、操作力求能高标准地体现专业素养。而且仪容仪表是第一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选手在大赛中体现良好的风貌,给评委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这是我们每一个教练员都需要考虑的问题。众所周知,气质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因此,我们可以邀请形体训练的教师辅助训练,通过专业形体教师的指导来帮助学生塑造形体,培养良好的气质。

(三)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能否取得成功的一个非常关键的要素,一个优秀的选手在面对各种比赛和操作时,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就意味着已经成功了一半。因此平时本人在带学生技能时,不仅要让他们熟练地掌握技能,还非常注重他们心理素质的培养,经常让学校领导、同事及其他班级的学生前来观摩,有时还会邀请兄弟学校来进行模拟比赛,不断提高他们适应环境的能力,以期达到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目的。

(四)对速度和质量高标准、严要求

技能大赛是比效率、比质量的一项赛事,因此我们对参赛选手在速度和质量上都必须是高标准、严要求。当然,速度和质量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我们可以在练习初期,先要求学生抓好基本功的练习,坚决不让其采取不正确的动作方式。众所周知,预防错误和避免错误比纠正错误来得更为重要,也更容易做到。因此在练习初期速度可以慢一些,以保证练习活动的准确性。但在学生掌握基本的正确动作后和一段时间练习后,速度要逐步加快,品质变优。在客房技能训练中‘如套枕套’这一环节,教练可以先给参赛选手讲解套枕套的步骤和要点,让他们知晓枕头四角必须到位,力求饱满挺括。接着由教练示范,选手进行模仿。在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并进行了一定时间的训练之后,对他们提出一定的时间要求,让他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这一环节,并阶段性地让这些参训学生进行小结和反思。通过一段时间的艰苦练习,最终本人所带学生套枕套的时间都能控制在30秒之内,而且四角到位,饱满挺括,最快的学生在22秒内就能完成这一环节。

(五)通过及时反馈不断提升技能水平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作为参赛选手,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作为教练,我们必须要让学生知道自己练习的优点,并对他们的优点给予表扬和肯定,以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同时,我们也要让学生知晓他们的不足之处,并及时调整自己的不足,纠正自己的错误,使正确动作不断巩固、强化,使得技能的形成更准确、更牢固。在中式铺床技能训练时,教练必须要仔细观察学生的每一个细节,并且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及时知晓自己的练习成果,让学生知晓自己的速度有无提升,让学生知晓原先的那些错误是不是已经纠正了。通过师生交流,通过不断的反馈促使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

二、持之以恒

(一)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坚定信念

在技能练习前,必须让学生明确练习目的和要求,明确技能大赛的意义,明确掌握这种技能对自己今后职业生涯的重要意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训练中产生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练习的进程经常处于自我意识的控制之下。所以,在指导学生练习中式铺床之前,带队教师要讲清楚此项技能对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的重要性以及此项技能在酒店行业类的重要性,坚定学生的信念,提升练习的效果。

(二)先易后难,先简单后复杂,攻克难关

学生初学中式铺床技能时,不能一下子将所有动作都掌握,因此我们在技能培训时,应当将中式铺床动作进行分解。例如,可以将整套过程分解为铺床单、铺被套、套被芯、套枕套四个小程序。“细节决定成败”,分解得越细化对学生掌握细节动作越有利。因此,本人在原先分解的基础上继续细化,例如我将其中铺床单这个程序细化成了开单、抛单、打单三个动作。学生在逐个掌握每一个动作后,再过渡到完整的练习。由于动作进行了有效的分解,因此学生在进行整套操作时并没有觉得有太大的难度。

定床单是中式铺床里关键的内容,能不能定好床单对后面操作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例如,在江苏省中职客房技能比赛中铺床单这一项的分值就占到了16%。大赛规定每个动作重复一次就会扣分甚至不得分。因此,要想取得优异成绩必须要一次性成功。但是要想开单、抛单、打单一次成功,而且中线居中,不偏不斜肯定是有着较大的难度的。如何才能让参赛学生在操作时又准又快,指导教师可以让学生站在床尾中间进行所有的操作,确保床单中线在身体中间,让学生观察床头中线与两边辅线,确保两边距离均等,确保中线距床边保持在59~61厘米。然后再看看自己身边的床尾,确保其居中。在这一系列的动作完成后再将床单往下拉40厘米,这样才能保证床单的中线居中,误差较小。

(三)保持足够的练习次数和时间

技能的形成和保持是需要有足够的练习次数和时间来保证的。如果练习时间不足,或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技能也就难以熟练,同时一些初步形成的技能也不易得到巩固。但如果每次练习的时间过长,也容易造成疲劳,让学生产生厌倦情绪,这样练习最初的兴趣就会降低,练习效果就会受到影响。中式铺床属于操作技能,需要一定的体力,而且体力消耗的比较快,因此在练习的时间安排上,一定要做到劳逸结合,合理安排参训学生的训练时间,既要趁热打铁,又不能让学生超负荷训练。

三、守正创新

(一)练习的方式多样化

中式铺床属于动作技能,一成不变的练习会让人觉得乏味。因此,作为指导教师,我们要尽可能多地使用各种方式,让学生不时地有一些新鲜感。

例如,我们可以采用案例分析法。可以让学生观看大赛视频、分析大赛案例,让学生通过对大赛案例的剖析领悟大赛要求,从而少走弯路。我们还可以将学生的操作拍成视频,然后播放给学生观看,让学生对照视频自查自纠,认识自己的错误。我们还可以采用示范训练法,让参训学生在教练的示范后进行练习,发挥教练员的榜样示范作用。再比如,我们还可以采用仿真训练法,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近似于大赛的真实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方法的多样化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适应能力,提高技能水平。

(二)及时反思与总结

让学生做得又快又好,是每一个教练员所追求的目标。本人近年来一直在带队参加中式铺床的技能大赛。通过自己不断的观摩学习和反复摸索,渐渐总结出了一些心得。每次带队外出参赛归来以后,我都会及时进行反思。我将这些总结出来的经验和反思认真记录下来,以期在今后的训练中能够扬长避短。

例如,床单包角这个步骤,要想包好四个角,确保四个角包的角度一致、紧密垂直、平整,床单上没有水波纹是有一定难度的,经过不断练习反思,本人总结出“一抽二拉三拧四放五塞”的动作要领,要求学生用力要均匀,捧床垫时力度要适中,假若捧得太高,空气就容易进去,导致包的角容易起泡,有水波纹,显得不紧凑。在操作时,教师先给学生示范,再让他们练习,从中慢慢体会练习的技巧。因为每个人的身高、体重、力度等方面都是不一样的,这需要他们慢慢练习体验,然后我再根据他们的问题一一指点,归纳总结出最适合他们练习的动作要领与方式。例如,在指导我们的一位参赛选手时,他的第一个角总是包得不好,床单总是塞进去少,经过反复观察发现是他的手法出现了问题。因为这位参赛选手的手臂相对较短,其他选手采用侧抽的手法效果都很好,而他却效果不好。作为他的指导教师,我经过反复的思考,决定让他尝试横抽的手法,结果让人非常满意。所以在指导学生时,教师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敏锐的观察力,不断地反思与总结,帮助学生提高技能水平。

工匠重规则,重细节,追求卓越。作为中职学校的技能教师,我们应努力将工匠精神渗入我们的教学过程当中,培养出新一代的工匠。

参考文献

[1]李灿佳.旅游心理学[M].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龚小艳.浅谈技能大赛客房中式铺床的反思[J].科学咨询,2014(18).

关于企业弘扬工匠精神之我见 第4篇

关键词:企业;工匠精神;弘扬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从而引发了社会诸多关注和思考,一时间各大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都在讨论“工匠精神”。笔者就在老国有企业如何更好地弘扬及践行工匠精神进行浅谈。

一、深刻认识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是一种对工作精益求精、追求完美与极致的精神理念与工作伦理品质,它包含了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坚守专注的意志品质、自我否定的创新精神以及精益求精的工作品质,并非一般人所认为的一项简单机械的日复一日的重复性体力劳动,而是一种持续性的创造过程,是一个不断对技艺、产品进行提升完善的过程。精业与敬业是工匠精神的核心。

世界工业强国的形成与对工匠精神的重视密切相关,工匠精神是德国制造业过去一百年成功的钥匙,这种精神让“德国制造”声名显赫,让德国百年工业品牌扎堆出现,也让德国在欧洲经济一片困顿时能保持一枝独秀。中国号称“世界工厂”、制造业大国,但中国制造给人印象是质量不高、价格便宜。这是因为中国很多企业过度追求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的即时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更重要的是对严谨的工匠精神缺乏足够的认知和实践。李克强总理在今年两会上的话说:我们要用大批的技术人才作为支撑,让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

二、企业如何更好地弘扬工匠精神

弘扬工匠精神对国家经济发展、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以及员工个人技能提升都是无容置疑的正能量激励作用,但如何在企业具体工作中如何更好地弘扬工匠精神,笔者以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1、将工匠精神融入企业文化,统一员工思想认识

工匠精神并非只是一个简单的口号,工匠精神体现着专心、专注、专业的职业素养和精打细算、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职业追求,体现着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优秀品质,企业需要将它融入到研究、设计、生产、质量、经营、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之中,把热爱变为执念,把精神变成行动,在追求一种态度的同时,把产品和服务做得精益求精,保障企业的稳步发展。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石,将工匠精神纳入企业文化建设阵地中极为重要,通过耳濡目染、言传身教,让工匠精神深入人心,才能在潜移默化中让员工牢固工匠意识。企业通过标语、宣传栏、条幅、报刊、会议等宣传方式,让员工真正理解工匠精神的本质,埋下工匠意识,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际行动,甚至一些简单的口号,让员工能够对本职工作有更深的认同感和荣誉感,更大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能够以严谨、细致、专注、负责的工作态度投入到生产中的每一个细节中。

2、加强员工技术教育,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工匠精神需要精湛的业务技能,技能提升需要不断地加强学习教育。企业要重视员工技术教育工作,不断完善员工技术培训制度。企业要结合实际情况,认真制定员工技术教育培训安排表,科学合理设置课程,专人负责实施,做到月月有学习、季季有教育,并及时对员工理论和实践技术教育情况进行记录、考核。并且在制定长效科学的学习教育计划的同时,更要注重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开展灵活生动地学习教育方式,抓住员工的学习兴趣点。如从单一的技术人员上课、全员考试形式,可适当变为员工每月轮流当一回“主讲人”,或者不同班组的员工进行互相技术PK比赛,又或者举办个寓教于乐的技术知识有奖竞赛等,从而活跃员工学技术的氛围,增强员工学技术的兴趣。同时,为了提高企业员工整体技能水平,还要采用不同形式对技术尖子“压担子”,通过技师讲堂、导师带徒、技能大师工作室、接班人培养等多种平台,发挥蓝领精英的领军作用,做好传帮带,让更多员工可以共享技术经验,进一步帮助员工快速成长。

3、大力开展技术比武,进一步锻炼员工技能。

无论技术发展到什么水平,都离不开人这一最核心的生产要素,即便是制造工艺水平非常发达的波音公司和空客公司,也都需要靠一些技能水平相当高的人员从事这些手工劳动。因此在一些工艺流程复杂、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的化工生产企业而言,员工的技术素质对企业安全生产、高效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技能人才的脱颖而出需要更多的平台,技术比武是集中展现技能、高手过招的好舞台。基于这一认识,以“锻炼岗位技能,提高技术素质”为目的的职工技术大比武活动,在我单位已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十余年,公司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不断深化、创新技术比武的效果和形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员工参与,也选拔和培养了一大批技术过硬的岗位能手,为提高岗位员工素质,增强企业安全生产技术含量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也进一步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良好氛围。

4、拓展激励方式和渠道,提高技能人才自豪感。

企业在对技能人才进行奖励,既要有直接的物质奖励,如奖金和疗休养方式外,还必须重视其它激励渠道的开拓。因为在这个日益重视个人能力发展的时代,必须充分重视员工自我发展的意愿。在制度的设计上,必须提供专业发展通道和职务发展通道两条并存的通道,让优秀的员工拥有更多成长空间。

在专业发展通道的设计上,要完善技能评聘机制。企业都应该建立、完善职工的素质档案,实施职工素质目标管理评估体系,缩短了青年工人技术资格申报的年限,为广大青工晋升技能等级开辟了一条快速通道。在职务发展通道的设计上,可以建立技能人才信息库,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的优先权。企业相关部门可以对历届技术比武中的获奖选手、技术尖子、日常工作中的技术能手等加强跟踪培养,促使职工岗位成才,更要提供跨岗位发展的优先权,要让那些综合素质较高、技术精湛的员工,在具备了职务岗位专业素质的前提下,可以提供比其他员工成为班组长、工段长、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甚至是领导岗位的优先提拔权,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员工学技术的积极性。

总之,工匠精神是现代工业制造的灵魂。李克强寄语芦山学子时指出:“工匠也可以成为大师!”。围绕制造强国建设的战略需求,需要让更多的年轻人传承工匠精神,专心专注钻研技能,才能使我国成为技能人才强国。企业更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践行工匠精神,有效地激发员工学技术热情,增强技能人才的光荣感和责任感,培养和选拔出更多高技能人才,从而为企业的高效、稳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付永守,《工匠精神》

[2]郑荣胜,《培育工匠精神的重大意义及现实路径》

工匠精神事迹(个人) 第5篇

在**销售公司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奔跑于全国各地,征战于如战场般的钢铁市场,用“骏马精神”推动“钢铁巨轮”滚滚前行。作为**外埠营销人员,**凭着对销售工作的挚爱,以真诚感动着客户,以服务赢得了市场,与客户共同奏响了一曲曲华美的乐章。

**常说,“军令状”让我们时刻处在备战状态。每年的正月,都是中国人阖家团圆的时刻,然而这时,**销售公司外埠分公司的员工却依然在工作。这时的**也按照销售公司的“军令状”,开始对每一位外埠员工分解落实量化考核任务。在**办公室的案头,放着一本《销售计划及指标分解明细表》,表上除了所销售产品的品种外,其它诸如资源分配、具体用户、销售负责人、生产厂负责人等等,均罗列得清清楚楚外,有一栏“竞争对手”格外引人注目。如他所说,知彼知己,才能心中有数。

战术有方,商场如战场,发挥团队作用才有战斗力。**年以来,**要求北京、天津、沈阳三家公司的销售人员做好市场调研,及时转变销售模式,开会时组织大家分析研究市场、讨论心得体会。也是从这一年开始,北京公司开创了管线钢在沧州地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销售局面。作为华北地区最大的制管基地,沧州地区是各钢厂管线钢必争之地。为了拿下这块“难啃的骨头”,他多次带领业务人员来到这里进行市场调研,通过细致的工作和优质的服务,最终打开了沧州管线钢市场。

抛家舍业,风餐露宿不足以道尽一线销售的辛苦,抢占市场,秒记数据,时刻警觉的备战状态最是磨练人。家,他们舍小家为大家;

家,他们以四海为家;

家,就是他们口中的本埠之家。这些奔跑在销售一线上的**骏马,为**的高质量发展立下了**功劳。

【篇二】

从而立之年投身建筑行业,由普通农民工到业内公认的建筑模板施工专家,他一直在一线干工程,这一干,就是25年。

他的人生是如此的单纯,25年来,他始终行走在工地上。

他的人生又是如此的丰满,25年来,他先后在**市多家建筑企业从事模板施工,参与国家“鲁班奖”“草原杯奖”“**文明工地”等50多个获奖工程建设,带领团队破解了成百上千的技术难题。

他叫**,****建筑劳务有限公司木工班班长,**市“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农民工”等多项荣誉获得者。

长期坚守,书写事业高度

入行初始,农民出身的他,深感自己对建筑行业专业知识欠缺,更明白精湛技能的重要。于是他边干边学边请教,在认真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利用一切业余时间学习建筑专业知识,很快就完成了由普通农民向熟练工人的转变。

建筑模板施工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安全系数低,稍有不慎就会发生质量偏差和安全事故。为解决这一难题,他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经过反复论证,首创了“模板平衡力加固法”这一全新工艺,并带领工人反复调试,不断完善,被公司采纳推广后,为后续工程项目施工节省了1/5人工费、1/6材料费。

由他带领施工的工程,按其模板成型尺寸均100%合格,特别是**西城尚景小区4#、6#楼施工中应用“模板平衡力加固法”技术,一次性通过国检验收,令国检人员对此项技术赞叹不已。此后,通过他毫无保留的技术演示,该项技术在**市建筑行业被广泛推广应用,建筑模板施工行业技术水平得到普遍提升。

针对原施工使用“临边构件斜支撑法”,斜管受力不均,造成两柱之间梁底(板)同时外移,既浪费材料,又造成安全和质量隐患,他历时半年,反复试验近百次,成功发明了“梁底管伸长垂直加固法”,被公司推广应用后,节省1/5人工费、l/8材料费,又避免了安全隐患,确保了工程质量。在此前后,他还潜心钻研,创新了“柱头加腋施工法”“主次梁节点施工法”等十几项新工艺、新技术。

他所带领的施工班组,年均完成模板施工面积6~7万平方米,是公司年实现任务的1/5,是其他班组的2倍,其工程质量和工作效率创造了**建筑行业模板施工的最高纪录。他的业绩得到了公司领导的充分肯定。为推广**的施工技能和创新工作,公司专门成立了“**创新工作室”,成为业内专业人员学习交流、研发创新的平台。

多年来,**一直坚守在工地上,与技术打交道,与工人打交道,解决了施工中遇到的一个个具体问题,带领项目团队开展技术创新,为企业创造价值。恰恰因为这份认真与坚守,成就了今天的**。

勤钻苦学,铸造技术高度

由于他模板施工技术精湛、组织管理能力强,他带领的团队多次代表市区参加比赛,夺得多个奖项,受到普遍赞誉。

**年,他参与建设的**市医院门诊楼工程荣获国家“鲁班奖”。

20l2年,他带领模板班组参与建设的**市保障安居工程——阳光小区廉租房建设工地荣获“**文明工地”称号,该工程的模板施工作业作为**市建筑行业观摩工程,获得了“玉龙杯奖”。

**年7月,他带队参加****举办“建筑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在市里选拔赛时,他带领竞赛小组,经过十几天的反复演练和实际操作,一举夺得选拔赛团体第一名,并代表**市出席**第三届建筑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为**市夺得团体第二名,砌筑工获得单项第三名,架子工组获得大赛单项第一名。

“独木不成林。只有让整个团队尤其是年轻人更加优秀,我们的事业才能蒸蒸日上。”25年来,他在不断提高自身技能的同时,还毫不保留地将自已的技术倾囊相授,带出徒弟80多人,成为**市建筑行业模板施工的主力。

心之所系,甘之若怡。对于深爱着建筑工作的**来说,可以在工地上亲眼看着大楼一天天的长高,他的心里是甜的。再多的艰辛困苦,因为这种情深似海的“深爱”,变得云淡风轻;

再多的奔波劳累,因为这种坦荡真诚的“热爱”,变得无所畏惧。

建筑行业工作又累又脏,正常工作一天下来,腰都直不起来,但是为了抢工期,他曾在炎炎烈日下连续奋战12个小时,也曾发着高烧带领班组完成攻坚任务,每次的高强度作业后,公司领导看着他满脸的汗水和熬红的双眼,都会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20l2年的秋天,公司领导考虑他年逾半百,想让他歇一歇,到公司担任业务经理,主管模板施工生产。他婉拒说:“每天在工地上看着大楼长高,心里踏实又满足!”“当官我会不适应,我还是继续当我的班长吧。”公司领导几次坚持都拗不过他,无奈只好应允了他的想法。

不忘初心,成就人生高度

念兹在兹,狠抓安全生产。多年来,**坚持“安全高于一切”的理念,所带领的作业班组没有发生过一起安全责任事故,多次被评为“安全生产优胜班组”。他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安全是个宝,有它才叫好。”具体施工中,每个工序、每道程序他都亲历亲为、严格把关,不符合要求坚决不能开工生产。二十多年来,他亲自组织参与大小工程百余项,从未发生任何伤亡事故,并多次参加公司“安康杯”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饮水思源,勇承社会责任。**忘不了家乡的父老乡亲对自己困境时的帮助,他常说:“乡情深似海,我是从农村走出的人,即使走遍天涯海角,也不能忘记家乡。”

由于他外出务工较早,在**建筑行业小有名气,所以,当许多昔日的乡亲外出务工时,他首先尽量安排他们在自己所在公司打工,实在安排不了,就四处联络,先后介绍推荐l5o多位乡亲在其他公司实现就业。乡亲们都说:“**没忘家乡,实在是难得啊!”

尽管薪水不高,家庭日子并不宽裕,但并未妨碍**向社会奉献爱心。**年当得知同村的一位乡亲得了严重的脑血栓,由于家庭困难而不能及时医治时,他慷慨解囊,捐出**0元医药费使其得到及时救治;

**年拿出10000元为村幼儿园更换陈旧的桌椅板凳;

**年,他得知家乡无依无靠的崔凤林和李淑兰老人危房改造,政府给予补贴,但自筹部分无力解决时,他立即捐款**0元,将两位老人的土坯房,翻盖成红砖红瓦的新房。

“金钱固然重要,但帮助别人让我精神上更加充实。”认识他的人都说:“杨师傅不但手巧,还有颗善良的心。”20多年来,他多次主动参与社区组织的“3·5”学雷锋纪念日、“松州奉献日”、“爱心大放送”等志愿公益活动,获得松州街道办事处授予的“阳光爱心大使”荣誉称号。

这就是**,一位优秀的“鲁班精神”的传承者,一位浑身充盈着“工匠精神”的建筑人,一位非凡而又普通的新时代建设者!因为专注的热爱,因为执着的坚守,这个名字那么熠熠生辉,那么鲜明地镌刻在一座座高楼的建设史中。

【篇三】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矿山,粗犷不羁,然而在**分公司的重型运矿车教练场上,一个普通的矿山工人用他那一颗“精细”的心和创新的技术为我们揭开了现代化矿山的面纱,他就是**分公司公路运输部汽运组组长**。

**年**分公司急需多名重型矿用车司机,鉴于工种的特殊性,培养一名合格的矿用车司机在人力和物力上都需要极大的消耗,时间不等人,作为教练的**下定决心要对培训做出创新,他把所有精力都倾注到了场地和教学方法上。终于功夫不忘初心人,重型运矿汽车司机培训标准化流程就这样被**做出来了。随着标准化教练场地改造完成,不仅大大提升了学员学习效率和技能水平,而且将每人的培训时间缩短了46天。**年首批34名学员全部上岗,当年节约培训费用43万元。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从**年大学毕业来到矿山,九年的时间里,他完成自主改善成果60余项,获得已授权国家专利14项。**年完成的《重型矿用汽车空滤的保护和延长使用寿命》技术,每年节约空滤费就达72万元,实现降本增效460万元;

确定推广mt3700b型和830e型重型运矿车入破,避免了二次倒装拉运,每入破一车节约成本800元。要创新就要坚持学习,**的努力,不仅得到同行的认可,更得到了国外专家的承认。他完成的《一种柴油型燃油预热装置》的实用新型专利,该专利技术实施后用0#柴油代替-35#柴油,这一创新,不仅每年可以为**节省约**万元的成本,而且对整个柴油型汽车行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得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授权的同时,还被德国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授权。

从**年重型运矿车技能比武第六名到**年在****重型运矿车技能比武中获得第一名,“****五一劳动奖章”、“**杰出青年岗位能手”、“重型运矿车技师”、“**集团公司操作能手”,每一项都写满了荣誉,每一个荣誉都陪伴着**向着下一个目标前行。

从大国工匠高凤林事迹看工匠精神 第6篇

高凤林出生于1962年,他从小就踏实好学,希望将来能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18岁时,他高分考上了七机部一院211厂技校,但“倒霉”的是,他被分配到了焊接专业。起初他和我们想的一样,对这个分配结果十分不满意,迫于当时的情况,他选择接受了这个结果。

由于对这个并不是很喜欢,一开始高凤林是很消极的,后来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他了解到了火箭发动机焊接技术,这给了他很大的启发。高凤林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恰好这时他又遇到了一位恩师:精通火箭发动机焊接技术的陈继凤老师。既有兴趣使然,又有名师相伴,高凤林从此埋头苦干,扎实学艺。

很快,高凤林不但将师傅的技艺全部学到手,自己还有了几手创新。凭借着精湛的手艺,他成功地进入了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进行焊接工作。期间,他多次临危受命,为国家解决重大问题,在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不仅仅是宇航员科学家的功劳,更多像高凤林这样的一线科研工作者,他们的努力也不容忽视。

航天事业是只有大国才有能力去实行的事业,想要把火箭送上天,是对技术,资金和国家实力的极大考验。因此,火箭制造的每一道工序都不能出一点差错,就算只是一个螺丝钉的问题,先前的所有努力都会付诸东流,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只有像高凤林这样兢兢业业的工匠越来越多,中国的航天事业才能蓬勃发展。

二、美宇航局2次求助

事实证明,是金子总会发光。很快,在航天焊接工业这方面,高凤林的名气越来越大,许多高难度任务也都是由他来接手完成。渐渐地,高凤林的光荣事迹传到了国外,很多外国专家也对他刮目相看,想要邀请高凤林加入他们的事业,短时间内受到如此多国际专家的青睐,高凤林的名声一下子就响起来了。

早在1994年的时候,高凤林就因过人的技术和一丝不苟的精神,大受美国相关人员的赏识,后来他参加了多项国内国际比赛,均取得了优异成绩,就连大众熟知的《实话实说》,《焦点访谈》等节目都曾经邀请过他,称他是青年工人的楷模。

,世界上16个国家地区组织开展反物质探测器项目,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不能做出低温超导磁铁的难题。各国绞尽脑汁提出的各种方案,都因不够完美而被否决掉了,方案不够完善,再进行下去就会有出错的可能,因此项目一度停滞。

就在大家都想不出任何办法的时候,著名科学家,同时也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也是该项目的主要负责人,想到了邀请高凤林来加入这个项目。因此,美国宇航局先后2次以特派专员的身份聘请他前往美国。经过一番研究之后,高凤林给出了自己的见解与方案,在多方专家的共同努力之下,方案被认可并实施,项目成功推进。

三、大国工匠,为国争光

5月1日,借着国际劳动节这个契机,央视播出了专门介绍我国优秀匠人的节目《大国工匠》。在众多优秀的工匠之间,高凤林位列其中,为了一心一意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贡献,他拒绝了某企业为他提供的高薪,和在北京买一套房的条件。

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作用,只要胸怀祖国,脚踏实地,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是无上的光荣。工作既然有台前,那就一定有幕后,两边一起努力,才能把工作做好。事实上,他也不仅仅止步于焊接这项工作,在钻研业务的同时,高凤林也不忘学习。他一边工作一边自修,并获得了本科学士学位,在平时的工作里,他更是任劳任怨,精益求精。

高凤林不仅有着精湛的技艺,还获得了众多的奖项,各种项目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对他来说都不在话下。在他自己的领域,他也总是大胆创新,帮助解决了有关科技人员久攻不下的难关,他不断地改进方法措施,为某种型号任务的国家立项奠定了基础。

高凤林多次接受大家都处理不了的故障方案,就比如帮助焊接发动机,高凤林需要通过3万多次精密的焊接操作,才能把它们编织在一起,在这一过程中,必要情况下,还得达到10分钟不眨眼的地步,最终该项任务顺利完成。

四、总结

高凤林从未止步于自己的荣誉,总是在挑战极限,几千几万次精密的焊接操作,连续10分钟不眨眼的高度紧张,对普通人来说,是几乎无法完成的事。四十多年来,高凤林凭着一双巧手,将无数火箭送上了天,高凤林所焊接的地方,是火箭的“心脏”,也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关键所在。

从大国工匠高凤林事迹看工匠精神 第7篇

以至于一些外企直接向其开出了500万年薪,外加北京两套房的薪资条件来招揽,可他却选择了果断拒绝,并坚定地说:“祖国需要我,为国家做事我感到骄傲,这不是金钱买得到的。”

高凤林把焊接这份职业做到了极致,也从而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意义。

高凤林出生于河北东光,家庭普通,是一名地道的河北汉子,豪爽、热心,他从小除了比一般的孩子更加热爱学习以外,并没有什么差别。

1962年的中国,正是开始大规模实现“四个现代化”热火朝天的阶段,工人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基础,也因此工人在当时的地位极高,成为一名光荣的工人成为很多家庭、很多孩子的梦想。

高凤林从小就有理想,学习又刻苦,于是在1978年,得以进入当时的第七机械工业部第一研究院211厂技工学校焊接专业学习。

他开始像其他人一样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为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国家建设者打基础。

但其实,在年轻的高凤林心里,焊接这个专业并不是自己理想的专业,天天眼睛对着耀眼的火焰和电弧,任谁在初次接触都有些抵触。

但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理,高凤林也只能接受现实,按部就班的学习焊接相关知识。

由于211厂技工学校本身就是对口培训学校,学校组织的实习便是在第一研究院的211厂实习参观。

就是在一次学校组织的车间实习,让高凤林对于焊接这份职业的抵触情绪迅速消融,并让其满怀热情地坚定选择了这份终生职业。

实习参观中,高凤林亲眼见证了211厂的焊接老师傅们,正在做火箭发动机的焊接操作。

这时他才知道,原来自己以后能参与中国乃至世界顶尖的技术产品生产,这让年轻的高凤林心潮澎湃。

一个人的心态改变,注定会在其行动上造成巨大的影响。从此以后,在焊接学习中,高凤林端正了自己的学习态度,以百分之百的精力投入到焊接技术的学习中去。

1980年,高凤林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他也如愿以偿地进入到第七机械工业部第一研究院211厂,成为211厂14车间一名焊接工人,并在8年后转职到航天工业部第一研究院211厂14车间。

有些人可能认为高凤林进入到这样的国企,以后也就会从事普通的焊接工作,和其他人一样按部就班,拿着每月按时发放的工资过日子。

但高凤林和其他人并不一样,为了让自己的焊接技术更加完美,他首先拜了厂里的焊接老师傅陈继凤为师,向其虚心学习焊接技术,使得自己的焊接手艺愈发高超。

随后,高凤林在不耽误工作的情况下,从1988年开始,直到1992年,这四年时间里,高凤林进入首都联合大学机械制造与工艺专业学习,对于机械构造、材料以及制造工艺有了更加完善的学习,为其以后高超、精湛的焊接技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期间,高凤林从未停止在焊接这个职位上的追求和进步。

它把学到的知识用到自己的焊接岗位中,勤思考、多动手,多跟其他技术精湛的老师傅学习,很快,高凤林从一个默默无闻的焊工岗位,成长为一个焊工技师,焊接水平在211厂14车间里很是拔尖。

但这点成绩远不是高凤林所追求的,他对自己有着更高的要求、更苛刻的标准,他要把焊接这个职位做到极致。

从1993年到这6年间,高凤林又成了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第一研究院211厂14车间的焊接工人。

但不同的是,孜孜追求,力图精益求精的高凤林在9月已经成为焊接高级技师,他远比那些按部就班的人在焊接上走得更远,追求的目标更高。

之后,高凤林又转职到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做车间工人。

但不管所在单位名称如何变更,高凤林始终默默耕耘在211厂14车间,为中国的航天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12月,38岁的高凤林已经成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特级技师,在一些人看来似乎取得这份荣誉,已经走到了焊接职业的终点,没有再进步的可能了。

但高凤林不同,他有着更具有“野心”的目标,他要把焊接当成一门永无止境的学问来做,做到焊工这份职业的极致。

就在20,高凤林又到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进修,把自己以前的知识短板补回来。

时,高凤林凭借着自己的坚持和努力,一边给国家焊火箭、卫星和导弹,一边在北京理工大学学习计算机科学类的相关知识。

他在这一年通过了等级考试,成功获得北京理工大学的学士学位,成为一个有学历有技术的特级焊接工程师。

由于高凤林表现出色,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211厂14车间特别成立了高凤林班组,高凤林成为一名光荣的班组长,带领所属的工班人员刻苦公关,精益求精,成为211厂的一张名片。

随后,高凤林由于卓著的贡献和精湛的技能,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评为第一研究院首席技能专家。

在时,高凤林被全国总工会推荐,当选为了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

但无论自己的职位如何变更,高凤林始终像钉子一样“钉”在自己的焊接岗位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刻苦钻研自己的焊接技术,力求更上一层楼,为祖国的航天科技事业贡献更大的力量。

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是永不褪色的时代精神。”

那么对工作如此“倔强”的高凤林在焊接这份职业中都取得了哪些成绩呢?

职位的一步步升迁,他又付出了哪些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呢?

首先,高凤林在焊接这份职业上拔得的头彩,是在长征二号捆绑运载火箭(CZ-2E)的研制上。

长二捆火箭是航天科技集团研制出来可用于中高低轨道、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等卫星的发射。

但这个运载火箭是一枚大型两级捆绑运载火箭,其一级外部需要捆绑两个直径为2.25米,高15米的助推器,想要完成这样一个复杂的庞然大物的设计和制造,显然是困难重重。

其高达80多米的全箭震动实验塔,这个研制火箭的核心就成为一个拦路虎。

由于这个试验塔的重要性和复杂性,特别是材料特殊,容不得出半点马虎,也因此研究设计人员要求要做到一级焊缝(100%探伤),这对焊接工作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但高凤林这样有准备的人显然不会被困难吓倒,他对材料进行反复的焊接试验,尝试各种焊法,最终提出了多层快速连续堆焊加机械导热等一系列特殊的工艺方法,最终顺利完成了塔台的震动大梁焊接攻关。

不但保证了震动塔台保质保量的按时竣工,也使得长二捆火箭的实验能如期完成,使得能成功发射,其焊接的震动大梁在后来的工程升级测试中,承力由360吨增加到420吨,其质量依然可靠。

也因此,该工程获得了部级项目一等奖。

大家都知道,火箭之所以能载货飞行,火箭发动机是重中之重,其推力的大小,直接决定其载荷的多少,甚至可以说,一个国家能造出多大载荷的火箭是这个国家技术水平的体现。

为了提升中国运载火箭的载荷水平,航天科技集团设计出了新型大推力氢氧发动机,使用了诸多新材料和新技术保证了氢氧发动机工作的可靠性。

但研究和设计通过了,在制造中却成了难题,尤其是在发动机的大喷管的大小端焊接上,超薄与超厚材料在复杂结构下焊接对接,极其容易出现燃料泄漏,基本国内当时没有这个焊接技术。

也因此,我国研制的首台发动机大喷管差点因为制造“难产”而被“判死刑”。

就在这严峻的时刻,高凤林站了出来,他牺牲自己的业余时间,几乎把自己全部的时间都投入到焊接技术攻关上来,经过反复摸索和实验,最终向上级提交了高强脉冲焊,配以打眼补焊的焊接工艺流程,并最终通过了专家认可。

不但使得长三甲、长三乙等火箭项目成功实验和量产,而且在后续生产的多台大喷管产品中,按照高凤林提出的焊接工艺流程来做的产品,其核心的气密试验均一次通过,质量极其可靠。

高凤林为中国后续成功发射东方红三号、菲律宾马部湾等大型通讯卫星,和探月工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该型的喷管制造工艺也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航天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

而这还不算完,誓要把焊接这份职业做到极限的高凤林,其在焊接工作上攀登的高峰远不止此。

在攻克国家某高精尖武器项目时,由于其特殊材料和结构与传统武器截然不同,一时被制造卡了脖子,无法实验和量产。

高凤林多次被点名受命攻关,成功以高质量的焊接水准解决了生产和焊接的难题,使得国家这一重点武器型号顺利研制。

在国家某特种车的研制中,其后梁和起竖臂组装和焊接久久无法攻克,导致此型特种车辆迟迟无法量产,影响到了我国防的升级换代。

关键时刻,作为焊接首席专家的高凤林义无反顾的站了出来,一遍遍试验,一次次检查,最终出色完成了生产工艺的焊接工艺攻关。

其中该型号特种车辆的后梁和起竖臂工艺还获得了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和阶段成果二等奖,足见此项目的重要性和高凤林贡献的巨大。

在国家863项目中,有一个关于50吨级大氢氧发动机的攻关项目,制造难度极高,被卡脖子多时。

关键时刻,又是高凤林站了出来,他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材料和焊接理论与精湛的技术,大胆创新焊接工艺,一度提出了突破材料理论的禁区,创造性地运用b值、s值在多种高低温合金混合焊接接头结构中的应用,一举突破了科技人员一筹莫展的制造工艺难题。

他的这一创新举动,成功使得50吨大氢氧发动机项目得以继续推进,为部、院确定的“三转一把火”关键大型攻关项目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并为我国某重点型号火箭技术的研发和制造奠定了基础。

,航天科技集团开始研制一个新型号火箭,那就是长征五号,该型号火箭采用无毒无污染推进剂,起飞质量达到了869吨,但其复杂的火箭发动机的制造工艺又成为了拦路虎。

高凤林也再次开始了一个新的焊接挑战,他要把长征五号发动机上数百根几毫米粗细的空心管线“编制”到一起,要完成这个焊接,其焊缝仅有接近头发丝的粗细程度,而其总长度却有接近两个标准足球场那么长。

如此精细又复杂的操作,哪怕是高凤林这位在“焊接江湖”身经百战的“老将”都感觉极其棘手,哪怕一眨眼都可能导致焊接失败,影响发动机质量。

“如果这道工序需要十分钟不眨眼,那就十分钟不眨眼。”

高凤林正是凭借着这样的奉献精神,开始朝着新的“焊接之巅”发起冲击,并最终取得了胜利。

而这些成绩,仅仅是高凤林在把焊接职业做到极致的几个代表性事例,高凤林在国家型号攻关中的起到的关键作用案例还有很多。

比如长三乙遥二火箭攻坚项目、图154发动机修复项目、民用真空炉工艺革新项目等,高凤林都做出了突出贡献。

根据统计,在高凤林作为我国航天特种熔融焊接工期间,经过其手的火箭发动机占了我国制造的火箭4成之多,攻克各种焊接工艺疑难杂症多达200多项,甚至参与了16个国家的国际攻关项目,被美国宇航局以特派专家的身份进行项目督导实施

除此之外,在高凤林作为我国航天特种熔融焊接工期间,经过其手的火箭发动机占了我国制造的火箭4成之多,攻克各种焊接工艺疑难杂症多大200多项。

甚至,高凤林还出名到国外,受邀参与了16个国家的国际攻关项目,被美国宇航局以特派专家的身份进行项目督导实施。

时,由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主持的、有16个国家参与的反物质探测器项目正在进行,但却因无法低温超导磁铁而陷入了停滞,理论被制造技术卡了脖子,国际上多批专家提出的方案,均由于达不到要求,而被美国航空航天局主导的国际联盟否决。

此时作为项目主导人的丁肇中教授经过多方打听,知道了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一个叫高凤林的“超级焊接巨匠”,他经过多方协商,最终请到了高凤林出手。

高凤林也不负众望,他到场考察后,经过仔细对比和思考,凭借自己多年的“无敌焊功”,很快指出了这个低温超导磁铁制造的症结所在,并给出了自己的设计方案,一举获得了美国宇航局和国际联盟的认可,使得这个国际项目得以继续开展。

许多人以为高凤林仅仅是一个“焊接巨匠”,但在高凤林的心里,焊接不但是一门技术,而且是一门实打实的大学问。

,高凤玲获得了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的金奖,有的外企为了挖走如此优秀的他,开出了令人难以拒绝的高价薪酬,是高凤林平常工资的八倍。

但高凤林不为所动,他不在乎工资的高低,他只想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尽自己的一份力。

为了培养下一代高端焊接人才,高凤林还亲自著写了多篇关于焊接的论文,这些论文多篇发表于《航天制造技术》、《航天产品应用焊接技术》等专业期刊,成为很多中国高端焊接工程师的技术参考。

而且高凤林还亲自带了17名徒弟,手把手教他们高端焊接技术,累计授课达到了260课时以上,为国家的高端焊接人才培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焊工,这本来一平凡的职业,却被高凤林做到了极致,做到了同辈难以企及的高度,或许正是应了“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这句格言。

“一根筋”的工匠精神 第8篇

当许多国内企业迷上互联网思维之际, 做快做大, 唯“快”字当头;而工业4.0的创始国德国却一直秉持“工匠精神”。

精益求精的哲学

保时捷是较年轻的家族企业, 1936年成立, 已传至第三代。仍以斯图加特为研发和生产中心, 在企业现代化的厂区仍保留有红砖老厂房, 据保时捷的工作人员介绍, 那是他们传统的标志, 也是家族企业哲学所在。据观察, 保时捷有三条哲学。

品质精神。这里组装一部车只需9小时, 后序检测调适需要5天, 出厂则需要数月。保时捷的订单最快也需3个月, 有些配置高的甚至需要提前一年预订。尽管需求旺盛, 但该企业并不急于扩张。

不盲目扩张。保时捷保持着细水长流的生产节奏:从来未有所谓的淡季, 即便金融危机时也不淡。介绍人员的解释是, 保时捷的需求是不会受金融危机影响的, 因为这个群体不差钱。不轻易急速扩张、不愿加班, 与其说是德国家族企业的特点, 不如说是德国企业的普遍特点。

精益精神。保时捷售价每部12万欧元起, 属汽车中的奢侈品。客户一般都是在购买第二、第三辆车时才选保时捷。人们购买的与其说是一部车, 不如说是精益求精的哲学:你开的是一部艺术品, 或者某种驾驭人生的态度。据介绍, 保时捷的技工至少要培训三年以上, 上岗前还要集训两三个月。为避免单调, 各工种之间可以调换, 这需要技工是全面手。其中老技工的技艺是核心竞争力。

德国制造之所以能成为品质标志, 是工匠精神、家族传承和现代科技形成的铁三角让德国制造立于不败之地, 立于互联网的风口不曾动摇。所谓互联网思维不过是手段, 最终目的是能让产品行销全球、企业基业长青。

不热衷于上市

德国为什么能成为欧洲经济发展的引擎?回答是:因为德国的股市不发达。

这个回答实在有点出乎意料。德国98%都是中小企业, 因为德国的股市不发达 (全德国不过800家上市公司) , 他们很难在把公司做好之后立刻拿去上市, 圈钱退出, 因而不得不做更为长远的发展规划。而这些中型企业中, 有很多都是家族企业, 他们比较“一根筋”, 信奉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经营哲学——“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 因此他们不会纯粹追求利润, 也不擅长资本运作, 更是从来没想过上市。而这也进一步加剧了德国股市的不发达。不过, 也正因为资本市场不发达, 许多德国企业, 尤其是家族企业, 都会老老实实地把产品做到最好, 把管理做到最好, 反而让德国的实体经济变得特别强大。

目前, 对中国企业影响最大的可分为美国模式和日德模式。美国模式以连锁模式和互联网模式为主, 做快做大, 上市扩张, 以尽快占领更多市场份额为目的, 手段是价格战、营销战和资本运作。与此相对的是日德模式, 与其家族企业和民族性高度相关, 本分、执着、技术控、完美主义, 区别于美国的高速扩展模式、上市模式, 因此在日德鲜有超级互联网公司诞生。

美国模式对中国企业影响甚巨。集中的表现就是“唯上市论”, 导致的隐忧正在成为问题。好像一上市, 企业的问题就一了百了。对照当前上市的浮躁之风, 日德家族企业步步为营的做法更有借鉴意义。

德国企业为什么不热衷于上市?因为德国企业中92%都是家族企业, 有些是业界翘楚, 有些是“隐形冠军”, 比如化工医药界人们耳熟能详的拜耳、汉高、默克……家族企业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念旧”。

家族企业会把员工及其忠诚、技术、生产工艺都保留在企业内。不会像一些大公司那样, 为了更低价的劳动力成本迁厂或将生产在全球范围内外包。即使在经济最不景气的时候, 也不轻易裁员, 许多员工在这些家族企业中一干就是一辈子, 甚至三代同在一家企业的也不在少数。而企业一上市, 一切都将为之改变。为业绩扩张, 为业绩迁厂, 为业绩裁人, 而且按上市条例, 企业必须公开专利技术……

上市重要, 还是将企业打造成命运共同体重要?金钱能长久维持一个命运共同体吗?钱聚人 (心) 散的现象在中国企业中并不鲜见。

德国制造能行销全球

德国版工业4.0的基础是其精益制造。换句话讲, 是德国制造“+互联网”, 而不是“互联网+”。工业4.0首先要求你的2.0、3.0要扎实, 扎实的工业基础, 扎实的企业制度, 扎实的技工队伍。“德国制造”成为了质量和信誉的代名词, 德国人生产的圆珠笔摔在地上10多次, 捡起来依然可以用。

据媒体报道, 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某记者问彼得·冯·西门子:“为什么一个8000万人口的德国, 竟然会有2300多个世界名牌呢?”回答是:“靠的是我们德国人的工作态度, 是对每个生产技术细节的重视。”记者反问:“企业的最终目标不就是利润的最大化吗?”答:“不, 那是英美的经济学, 我们德国人的经济学就追求两点:一是生产过程的和谐与安全;二是高科技产品的实用性。这才是企业生产的灵魂, 而不是什么利润的最大化。”

务实耐用曾经是“中国制造”的标志, 无论是曾经的中华老字号还是“永久”“飞鸽”等“上海制造”。只是这些“传统美德”在企业做大做快的过程中丢掉了。疯狂的股市, 最终需要坚实的产业来支撑。“妖股”股价再攀升, 也要回到企业竞争力的基本面上来。

上一篇:技能培训班结业讲话下一篇:2010小学音乐教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