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一个微笑范文

2024-06-24

借一个微笑范文(精选14篇)

借一个微笑 第1篇

你不可能说“我肯定好的好啦!”这样似乎太骄傲;你也不可能说“考的一点都不好,哪有您家的儿女厉害呢?”不说,这样似乎有点鄙视的味道;你更不可能说“有什么好说的,嫉妒啊!”这样会使人对你的行为非常反感,这是又能怎么办呢?不如借长辈一个微笑,顺其自然,一笑代过。

当你在朋友考的不好,而你考的很好的情境下时,不要对朋友说“不要伤心,下次考好就可以啦!”因为这样给人一种虚伪的感觉;不要对朋友说“你考的也不是太差,接着努力呗!”因为这样会使人觉得你很无谓,不把别人的伤心当回事;也不要就看着朋友,因为这样会让朋友误会你似乎在看一场免费的好戏。。。。。那这时怎么办呢?借朋友一个微笑,顺其自然,一笑代过。

借自己一个微笑,给予自己信心与勇气;

借他人一个微笑,给予他人友好与关爱;

借同学一个微笑,给予同学情谊与关心;

借长辈一个微笑,给予长辈舒心与好感;

借朋友一个微笑,给予朋友快乐与温暖。

你看,是不是借一个微笑,凡事都顺其自然,一笑代过了呢?

独秀初中初二:慕思流

借一个微笑 第2篇

一个“借”字用得巧,用得妙

江苏金坛西岗中心小学    梅锁琴

我国著名古典小说《西游记》中的名篇《三借芭蕉扇》,让人读后回味无穷。

给世界一个微笑 第3篇

今天我做了一件我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我从来没有过那么紧张,我真的想了很久,请我来做一个我从来没做过的事情,我能有什么东西给你们,我回去真的想了很多很多。我想有一个问题问大家,今天你们觉得刘德华成功吗?

刘德华是被所有的媒体神化的一个艺人,都说他勤奋、他努力、他不会干坏事、他可以不吃、不眠、不喝,光是呼吸就可以活到五十二岁的人。但是今天我很希望很希望,真的很真实地呈现在大家的面前,其实我是一个普通人,我也会紧张,我也会因为讲事情讲到自己心里不那么稳定的时候,会出现有一些讲得不好的状况。但是今天我想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真正的刘德华是怎么样的。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失败好不好?

1981年,我刚刚踏入演艺圈的一个训练班,我那个时候已经有一个女朋友,在一起三年多了。我认为我作为男人要负责任,所以我很拼命地在我的训练班,做了很多事情,不光早上九点钟开始,我晚上还要练跳舞、翻跟斗,很多很多事情。

忽然间有一天我接到一个电话,这个电话就是我已经四个月没见的女 朋友 , 她就告诉 我 :“你能出来一下吗?”我说:“为了你我一定出来。”然后结果八个小时之后,我才约到她。她约了我在香港一个非常浪漫的地方 ,那个地方是山顶,从那个地方看下去,你会看到很美丽的香港。但是我还没有机会,去享受这个景的时候,她就跟我说:“我们分开吧。”我那个时候觉得为什么,我没做错什么,我还没有解释之前,她就离开了。

我就一个人站在一个非常浪漫的山顶,我慢慢往山下走,一步一步走到一个公车站。然后从公车站那边一直等,一直等,一部车过了,两部车过了,三部车过了,我找了一部没有那么多人的车,我上去。我坐在最后一排,我一直在想,为什么结果会是这样?车往前跑,我的眼泪一直往后走,你知道吗?眼泪一直打那个玻璃。前面就几个人,他们还没有回头,我就把眼泪擦干,然后看到(他们)看着我的时候,我就说看什么。就这样,我的初恋失败了。因为这个失败,我反而集中精力在我工作上面,结果我迎接我第一次的成功,我拿到了我第一次当男主角的机会,我成功了。

但是成功真的有很多种。我记得1985年,我那个时候已经拍完《神雕侠侣》,那个时候我看到成龙、周润发他们在电影上面已经发展得非常好,我很希望有机会去拍电影。那我就跟公司说:“我可不可以每一年拍一部电视剧,其他的时间给我拍戏(电影)?”他们说:“不可以。”我真的去选择,我选择了没有留在电视台。然后那个时候有一群人,就跟我说:“刘德华,你这个选择太失败了。”但是每一个人的选择,他是从心而发的,我就跟着我的那个方向走,一直走一直走,结果我碰到《法外情》,我碰到《旺角卡门》,我碰到《天若有情》。那结果同一群人,就说:“哎哟,刘德华 , 你当年的 选择太成 功了。”其实成功真的谁说了算,没有人知道,但是你要记得,成功不是只有一种方法。我离开了电视台,我在外面不停地拼搏的时候,有一个人留在电视台,而那个人就是梁朝伟,今天他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所以一定要记得,找一个最适合你们自己的,千万不要胡乱地去拷贝人家成功的例子,一定要想清楚。

荆轲 ,你知道吗 ?他刺秦 ,成功还是失败?

秦王,他统一,成功还是失败?

对,你要做谁?做秦王的举手,做荆轲的举手。

真的,成功不是自己说了算,是历史说了算。也同样,喜欢我的人,他会觉得我非常成功,为什么?因为我事业做得非常好 ,我家庭非常幸福,他说我是成功中的成功,对不对?

不喜欢我的人说,这个人的事业,一部作品好一部作品不好,一部票房这样,一部那个烂片 ,他是靠运气。他为了虚荣,把家庭就搁在那里,所有他的家人 ,都活在一个阴霾里面,他们说我失败中的失败。我无所谓,我觉得懂我的人,他一定知道。我怕什么,我怕什么输?不争,那是一种慈悲,不闻,那是一种智慧。

我讲到这里,跟大家讲一个故事。我有一个非常好的朋友 ,他就一直跟我说:“我很喜欢范冰冰,麻烦你介绍给我认识。”我说:“对不起,我刘德华不干这种事儿。”有一天他就告诉我,他认识了范冰冰,他还约她到外地旅行,于是我问:“怎样?”

“我成功了一半。”

我说 : “那么厉 害 , 怎么样?”

“我去了,她没去。”

我就觉得这种心态 太好了 ,我们应该用一种非常快乐、非常正的能量去面对所有的事情。

但是成功的人,通常非常令人讨厌,特别讨厌,我见太多了。他们自以为是,他们就会告诉你:“我要做最真实的自己。”就以为自己的缺点也是真实的一部分。

但是我告诉你,如果你有灵性的话,我们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把缺点改掉。到那个时候 ,你就会是一个既成功又可爱的成功人士。

很多人会告诉你,我们要赤裸裸地在镜子前面,每一天早上我们对着他,我就问他:“你是谁?”“我是刘德华。”“你有辜负过你自己吗?”“你有违背过你自己吗?”“你有欺骗过你自己吗?”每一天都问一次,然后清醒了、清楚了,洗一把脸、干干净净的脸,然后走出去给你家人一个微笑,给你邻居一个微笑,给在街上的陌生人一个微笑,给那些失败的人一个微笑,到那个时候你就会发现,这个世界是充满爱。

如果这个世界充满爱,我们所有人离成功还会远吗?不会。有了爱,就算你失败,你跑到街上,也会有人给你一个微笑,他们会鼓励你。这个世界成功的人,一定比失败的人少。你要记得 ,只要我们这一群失败的人能够团结,我们一定可以跟那些成功的人比一下。

今天我真的非常幸运,有机会在这里跟很多很多年轻人,分享我这一种感觉。未来如果你们碰到有什么问题,我就在这儿 ,你们希望得到安慰或是微笑,我都可以给你。但是要记得,好好地照顾自己,才会有好好的未来。

麻烦你们给我一个微笑。

麻烦你们给我爱。

今天我可以很大胆地告诉你们,你们看到的就是真实的刘德华。

巧借微笑效应优化班级管理 第4篇

本文从热爱学生、善于激励、审时度势三方面探讨了微笑效应在日常的小学班级管理中具体的运用,以期能让微笑成为师生沟通的“桥梁”、营造和谐氛围的“魔法棒”和打开学生心扉的神奇“钥匙”,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关键词】

小学生 班主任 微笑 班级管理

“爱于中而形于外”。微笑正是“形”的外在形式之一。这是一种美丽的表情,蕴含着丰富的涵义,传递着动人的情感。在教学中,微笑就像是一缕春风,有着特殊的教育功效,这是师生无言的交流,更是一种柔性的教育方式,包含着水能穿石的道理。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的微笑就像是一剂良药,消除学生紧张的情绪,抚平学生心灵的创伤,在微笑中传递情感,用自己的微笑带给学生乐观豁达的心态,形成积极向上的整体班级氛围,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实现教学相长。下面,我就自己多年的一线小学班主任实践经历,谈谈微笑效应在优化班级管理工作具体表现,以供同行参考。

一、热爱学生,让微笑成为师生沟通的“桥梁”

罗曼·罗兰说过:“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首先得自己心里充满阳光。” 作为班主任,首先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心中时常装着学生,真正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这样的微笑才是友善的、真诚的、温暖的、快乐的。在平时的教学中,班主任对学生的态度往往具有深远的影响,如果班主任能够给学生多一些微笑、多一些鼓励,往往能更好地去激发学生的自信,这样的微笑明媚了自己也温暖了他人。反之,如果班主任吝啬自己的笑容,恶言相向,不苟言笑,那么,学生就会离自己越远,心理也越自卑。因此,真诚的微笑能够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微笑育人,不仅能让学生感到轻松,更能表达出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态度,在微笑的注视下,学生感受到的是鼓励、赞许和期盼。

班主任的微笑不仅属于讨喜的优等生,更属于那些让人“心烦”的后进生,属于全班的每一位学生。《爱与责任》中,全国优秀教师——班主任霍懋征老师微笑地接纳了后进生何永山,用微笑架起了俩人心灵沟通的“桥梁”,为他点燃了希望的火种,发自内心的微笑滋润了学生的心田,最后使其奇迹般地取得了很大进步的事迹不就是最好的例证吗? 微笑的魅力就是这么大!虽然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遇到的闪光的东西不一定都是金子,但我们艰信,只要我们微笑地把它当金子去冶炼和铸造,那么,希望的火种就不会熄灭,火种点燃之后,希望不就在眼前吗?

二、善于激励,让微笑成为营造和谐氛围的“魔法棒”

还记得自己站在三尺讲台的第一天,假装着不苟言笑,一副严肃冷酷的模样刻意地让自己时刻紧绷着脸,一副铁面无私的表情让自己都觉得有点奇怪。冷眼望去,台下的每一位学生都是紧张兮兮,像霜打了的茄子。顿时心中一阵窃喜,还以为自己的威望就此建立起来了。一段时间下来,我发现,老师是老师,学生是学生,我似乎成了“孤家寡人”,学生总是和我离的远远的,不敢说话,不愿谈心。让我深深地意识到,原来利用严肃的表情让学生对自己产生畏惧,并不是一件令人自豪的事情。我决定洗心革面,第二天起,我每次都是以一脸阳光般的笑脸走进教室,学生们首先是惊呆了,然后报之以会意的掌声。从此,课余时常有学生伴我左右,或者汇报情况,或者出谋划策。班务不再让我头痛,工作也得心应手,我终于成了名副其实的“孩子王”。从那以后,每学期伊始,我都会在班主任手册的扉页上画一张圆圆的笑脸,时刻提醒自己把微笑作为我的“武器”。

小学生虽然年龄不大,但却是敏感且脆弱的,他们往往比我们想象中的更会察言观色。而温暖的微笑不仅能保持班主任良好的形象,也能让学生感到轻松和亲切,形成“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趋势,做出积极的反應。可以说,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来源于班主任亲切的微笑。这是一种比语言更具效果的表达,再加上班主任充满感情的话语,对学生来说具有极大的影响力,有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班集体。

三、审时度势,让微笑成为打开学生心扉的神奇“钥匙”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原因,身心发展还没有完全成熟,难免的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面对班主任的指责,他们会本能的紧张、戒备和担心。此时,班主任如果能够给予关心的微笑,则能消除学生的紧张与拘束,抚慰学生易受伤的心灵,使学生放弃戒备心理,这样才能有继续深入的谈话,才能去感化学生、诱导学生,引导学生在纠错中反省和前进。这样的微笑,是一种学生渴望的理解,更是一种鼓励和期望,对学生心灵的震动往往比惩罚更强烈。

诚然,面对学生的错误,班主任的微笑同样是需要把握尺度的。只有根据谈话的需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审时度势的运用微笑,才能恰如其分的发挥微笑的作用,真正成为打开学生心扉、温暖学生胸怀、指引学生前行的神奇“钥匙”。比如,有的教师从上课笑到下课,表情不自然,反正会让学生感觉到不舒服。有的教师和学生嘻嘻哈哈、随随便便,不该笑的时候乱笑,或者不管学生犯下多大的错,都是以一副笑脸相迎,把这误认为微笑教育,反而失去了教师应有的尊重。还有的教师不管教什么类型的课程,不管教什么样的内容,一律面带微笑,这样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应有的情境,难以进入应有的角色心理。这些都是值得班主任注意、避免的微笑教育的误区,只有把握好微笑的尺度,把握好那份适度的心情,才能发挥微笑效应真正的教育价值。

总之,微笑的本质就是爱!打动人心的微笑,是师生沟通的“桥梁”,是营造和谐氛围的“魔法棒”,更是走入学生心扉的神奇“钥匙”。在大肆宣扬“愉快教育”的今天,“微笑效应”不也是一个很好的注脚么!

【参考文献】

【1】 李淑玲.爱与责任铸师魂【J】.学苑教育,2013(11)

想借一个千斤顶吗美文 第5篇

一天,我去向一位当律师的朋友求助。“我真的遇到麻烦了。”我说,“住在我家马路对面的几位邻居要去度一个月的假,他们没有把自己的狗送去寄养,而是准备把它们全锁在家里。一个女人会过去给它们喂食,如果她记得这个事的话。这期间,那些狗无人相伴,会日夜不停地狂吠。这样一来,我将无法入睡。为此,我要么打电话给防止x待动物协会,让他们派人过来把那些狗运走,要么我就会气疯的。”

我的律师朋友轻轻拍了拍自己的嘴巴,止住一个小哈欠。“我给你讲个故事吧。”他说,“如果你已经听过,那也别打断我,因为再听听这个故事对你有好处。”

深夜,一个小伙子正开车在一条乡间小路上快速行驶。突然,一声巨响,他的车胎爆了。他一边下车查看,一边咒骂——他没有带千斤顶,无法换车胎。于是他自言自语道:“嗯,我就去最近的农舍借一个千斤顶来用。”他看到远处有灯光,继续自语道:“噢,我运气不错,有个农场主还没睡。我这就过去敲开他家的门,告诉他:‘我遇到了麻烦,请借一个千斤顶给我用用,好吗?’他会说:‘哟,当然没问题,邻居,你自己拿,不过得把它送回来。’”

他往前走了一段路后,看到远处的灯光熄灭了。于是他自言自语道:“现在那个农场主已经睡下了,我此时前去打扰他,他肯定会很生气。这样一来,他大概要我付点钱才肯借给我千斤顶。我会说:‘好吧,虽然你这样做并不是很友好,但是我会付给你25美分。’他会说:‘你觉得你给我25美分就可以让我半夜从床上爬起来吗?给我一美元,不然你就到别处去借千斤顶。’”

至此,这个小伙子已经让自己变得焦躁不安起来。他一边走进农舍的大门,一边咕哝着:“一美元!好吧,我会给你一美元,但是不会再多给一分钱!一个可怜的人遭遇了意外,他不过是需要一个千斤顶罢了。无论我给你什么,你可能都不会把千斤顶借给我。你就是那种吝啬的家伙。”

小伙子这么想着,来到了农场主的屋门前,然后愤怒地把门敲得嘭嘭响。农场主从楼上的窗户里伸出头来,朝下面大声叫喊:“是谁呀?你想要什么?”小伙子停止拍门,仰头大叫:“你和你那可恶的千斤顶!你知道你可以用它来干什么!”

当我止住笑声后,我开始思考,然后我说:“我也一直在这样做,是吧?”

他说:“是的,你会惊讶于有多少人来找律师咨询的时候,他们不是冷静地陈述事实,而是发起一场大规模的`‘假想战’——商人将要对他的合伙人说什么,妻子将要对她的丈夫说什么,或者亲属将要怎样数落老人的遗嘱安排。于是,我会给他们讲这个千斤顶的故事,他们就会冷静下来。

“等到下一次听到他们的音信的时候,商人告诉我,他的合伙人很愿意对他作出让步;那女子说她无法理解为什么她的丈夫那样通情达理,以至于她以为在电话那头的一定是另一个人;亲属们发现老人早已咨询过律师如何在自己去世前把一切财产分给他们,为他们免去遗产税。”

一个微笑、一个伤心 第6篇

星星的微笑、似乎也在嘲笑我太天真、

月亮的寂寞、似乎也在歧视我太幼稚 作文网

时间滴答地走、 作文网

和朋友们分开了。说是朋友,有几个是真心的呢?

我对她真心的,我却看不出她对我真心

因此,我整天提心吊胆

接近蓝色的绿色,就像一条地平线,永远看不到终点…

这篇文章,写给车岑,一个令我高兴而难过的朋友:

我认识你,你也认识我,可心和心却永远走不到一起。

我是你朋友,你是我朋友,在你心中,我却不是最好的。

我们曾经度过了刻苦铭心的吵架,也度过了孤寂的寂寞。

我们曾吹着蒲公英,来到草坪,你看我的眼神,却是另我担心的。

我,希望,我们能成为最好最好的朋友,我希望,我能放下心中那块石头,不再担心,我们是不是最好的朋友。

你在我心中的印象是模模糊糊的,你曾经是那么那么的快乐,可是因为某些事情,某些不公,而在你的心灵上抹了一处黑。从此,你就再也没有真心的笑过。。

你伤心时,我期待着你能来到我身边,向我哭诉着你的心,但你毕竟没有。我的.心有增添了一丝担心。

我明白,你的性格和我很像,你说你脾气不好,我说我心胸有点狭窄…

可我真心的告诉你一件事情,我的脾气比你更不好,可认识你以后,和你吵架以后,我的脾气就再也不坏了…

其实。我很佩服你,你哭过之后,就会停下来,继续笑。

而我,哭着哭着永远也停不下来,那是因为我心在哭。

我从来没有想过什么…

很多人都是我的朋友,对于他们,我不曾说些什么感性的字,而对你,我倾诉了,因为只有你会耐心的听(以前),她们却会转移话题。

可我不知道为什么。这几天我感觉我和你的距离拉远了。

我倾诉我的心,你好像没有以前那么认真了。或许是因为某个人吧…

所以我好害怕,有一天我们又吵架,我一个人又默默哭泣

总之,我想说的是:我们还是认真点吧,成为知己吧。我希望,你伤心时,我能在你身边,我伤心时,你也在我身旁。

可不可以成为一对令人羡慕的朋友呢。

如果你答应,如果你真的答应,如果你真把我当成你最好最好最好的朋友。

给世界一个微笑 微笑面对生活 第7篇

给自己一个微笑,为心灵带进一室阳光。人生漫漫长路,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我们无法选择命运,但可以选择面对命运的态度。面对困难,我们可以沮丧、颓废,也可以微笑、坚持。选择沉沦的人,他的生命注定不会精彩。选择微笑的人,阳光会照亮整个人生。每当想起桑兰,总会记得她灿烂的微笑。多年前的那次事故结束了她的运动生涯,造成了高位截瘫。一般人大多会就此沉沦,她却以微笑面对,用明亮的微笑驱散内心的恐惧、绝望、懊恼,只留一室纯净的阳光。桑兰的微笑给了她活下去的勇气和希望,为她书写了人生崭新的篇章。有微笑相伴的人生不会失望、彷徨,那灿烂的光芒会让心中充满无限的力量,面对艰难困苦也可以昂首前行。有微笑相伴,在人生的画布上绘就明丽的色彩,生命从此不再暗淡。

给朋友一个微笑,为友情吹进一阵春风。古语有云:士为知己者死,多情的诗人更是为朋友写下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宽慰,“总是当年携手处,游遍芳从”的情谊。但友情也会出现隔阂,猜忌和嫌怨只能让朋友渐渐疏远,微笑和信任却能填补裂痕。张岱初次拜访闵老子时,闵老子迟迟不归,迟来后又以拿拐杖为名,让张岱久候。张岱却平心静气,微笑以对,甚至在闵老子请他饮茶,故意不说出茶叶的产地时,张岱也只是微笑作答。最终闵老子被他的微笑打动,二人相视而笑,遂成至交。这微笑就如春风一般,吹走了彼此间年龄、经历的差异,洗涤了所有的猜疑,只留下最真挚纯洁的友情。有微笑相伴的友情,才能不被种种嫌怨、猜忌侵扰,时间愈久愈加牢固深厚。

给自己一个微笑 第8篇

也许残酷的现实会将五彩缤纷的梦撞碎, 也许一丁点的失误会把夜以继日的辛劳化为泡影, 也许实实在在的困难会使你胜利的信心变成哀愁……这意味着什么——我们失败了但如果就此你一蹶不振, 结果定在意料之中。而相反, 此时你相信自己, 用笑脸来面对这一切的不幸, 让失败化为动力, 而最终你会发现, 胜利是属于你的。

亲人去了, 丈夫走了, 命运把她折磨得“人比黄花瘦”, 但是她——一代才女李清照并没有因此消沉, 她用笑脸来面对一切, 她将对生活和人生的热爱转移到艺术上。而最终, 她超脱世俗, 轻盈地飞向了诗词的至高境界。给自己一个微笑, 给生活一个笑脸, 即使再不幸的人也会有辉煌的时刻。

身患残疾的张海迪和海伦, 她们又何尝不是用笑脸来面对一切, 在困境中成就了不平凡的人生。

也许无数次的失败, 无数次的悲痛, 无数次的挫折, 让你无力地承受着无数的无数, 此时的你想放弃, 你想与世俗隔绝, 你想退缩, 你呼喊着老天为什么不公平这时的你, 千万要自信, 带着笑脸走出重重的沼泽, 挥手告别失败的阴影。

没有泪水的眼睛是干涸的, 没有微笑的人的生命是无意义的。

笑一笑, 忘记所有的烦恼;笑一笑, 化悲痛为力量;笑一笑, 重新开始新的一天;笑一笑, 你发现自己活出了自己的色彩。给自己一个微笑, 还生活以鲜活, 让微笑伴随着你, 你会受益无穷。

点评:微笑是自信的像征。作文一开头, 便用一句“给生活一个微笑, 你会发现世界五彩缤纷, 给自己一个微笑, 你会发现自己是最棒的”高奏出积极向上的人生主旋律。

接下来, 小作者用满含深情的语言告诉我们:失败时, 要“相信自己, 用笑脸来面对这一切的不幸……”这便是一个乐观进取者真正的态度。

再接下来, 小作者列举了李清照、张海迪、海伦的故事, 为人生失意者指明了方向, 然后又用发自内心的话语架起了与读者沟通的桥梁。工整的句式, 生动的语言, 显示出小作者的写作功底。

借一个自己 第9篇

那是美国发动侵略朝鲜战争,中国奋起抗美援朝的时候。1950年12月1日,作为美国侵略军的一等兵,美联社随军摄影记者弗兰克·诺尔在朝鲜长津湖战役中被中国人民志愿军俘虏,被押进了战俘营。一年之后,1952年1月2日,当美联社另外两名记者鲍勃·塔克曼和鲍勃·舒茨得知诺尔还活着时,便利用采访停战谈判的机会,在停战谈判的所在地--朝鲜"三八线"上的开城,把一个邮包--里边装有照相机和胶卷,交给了《大公报》记者朱启平,请他转交给战俘营里的诺尔。那意图当然是很明显的:请他代拍一些战俘营里的照片。

不到一个月,诺尔在战俘营里拍了几百张照片。

1月24日,还是在开城,《巴黎晚报》的一名记者和伦敦《工人日报》的一名记者把诺尔所拍的7张反映美军被俘人员生活的照片交给了舒茨--当时只允许诺尔交出7张。美国传媒收到这些照片后非常感兴趣,有的作为头条新闻发表,有的则用了整版的篇幅成组推出。发表这些新闻照片的社会效应是皆大欢喜:美国人看重的是其信息价值--战俘还都活着,活得很好,伤病员也得到了应有的治疗和照顾。朝中两方面看重的是宣传价值--让美国人民和全世界看看,朝中方面实行人道主义,宽待俘虏。特别是,这些照片是由战俘营中美国的战俘自己拍摄的,就更具有新闻性和说服力。

我们可以把这种借他人之手的采访称之为委托采访。委托采访也并非特别罕见。1982年6月25日,《陕西日报》刊登了一篇社会新闻,报道一个67岁的老太婆在山上打死了一只豹子。美国的一家报纸想转载,但感到关键情节交待不清,那么高龄的妇人怎么就能打死那么凶猛的豹子?他们两次给《陕西日报》打长途电话想补充采访未果,于是委托一个访华代表团团长代为采访,终于弄清了细节,然后才进行了转载。江泽民总书记到吉林市视察时,当地报纸的总编辑蒋光宜随同采访。事先他就预料到很多场合恐怕靠不了前,因而预先和市委书记、市长约定,由他们代为记录总书记的谈话和注意每一次活动的细节,然后抓紧一切机会转告他。借着这种委托,他顺利地完成了采访任务,报道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有人说,记者是"无冕之王";有人说,记者"无孔不入"。其实,记者的能力也是有限的。记者手中并没有万能的钥匙,他并不能打开所有的门。由于身份地位的限制,由于时间空间的阻隔,由于政治经济的原因,由于时间紧迫记者又无法分身等等,有些时候、有些地方、有些场合,再神通的记者也可能无能为力。但新闻又无论如何是不能错过的。怎么办?在这种情况下,"借一个自己"--从当局者、当事者中找一个能够"采访"的人,让他来代替自己完成采访的任务,就不失为一个补救的高招。当然,实施这种委托采访,应当注意几个问题:一是不可滥用。但凡自己能亲自采访的,就不要假手于人。别人,特别是那些不是记者的人,毕竟不具备专业的采访的头脑和眼光,采访质量会受到影响。二是要慎重挑拣人选。掉以轻心者会误事,叫你连弥补的机会都没有;毛毛草草者会出错,叫你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三是对这种委托采访来的材料要注意从第三者、第四者那里尽可能地印证和补充。印证,不是不相信谁,而是为了对报道负责;补充,则很可能获得新的素材,从而找到或突出其新闻价值。

借一个微笑 第10篇

有人问我,悲哀时该怎么笑,落寞时要怎么笑,精疲力竭时该怎么笑?呵,我觉得这问题可笑到了极点,微笑其实很容易。人一出生会的表情就两个,其中就有微笑。它是一道唯美的弧线,停留在脸庞上的它是散发着七色光,比彩虹更耀眼。但是有时它却没有耀眼的理由,只是因为本身就有光彩。苦闷时扬扬你的嘴角,阴霾会减半;幸福时,浅浅一笑,幸福会加倍;迷惘时,咧开嘴,希望就会出现。哭泣也是人天生的动作之一,但泪即使成诗也是咸的,而微笑纵使成风也依旧甜美。

古语有云: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少白头。细细品味这话,悟出其中的奥妙,这说的还真是那么回事。现今是个知识型社会,这意味着什么?这表明,现在倘若没有一门技术和满满一腹的学识在这个社会上你就没有立足点。因此,现在的学生云者是日夜开工不间断的学习学习,从来没有一点时间来偷闲想想快乐的事情,呆呆的微笑。对于他们这简直是在浪费时间,难道不是吗?所以你看看现在的学生大都是“两鬓斑白”面色憔悴不过现在的老年人却不同,个个生龙活虎的,让人惊奇他们怎么可以这样的精神。细心地人一定会发现,他们脸上到处演绎着快乐的剧情。

生命,宝贵却很短暂。若再让失忆填补心中的空位,那属于你的空间还有多少,你的幸福还会剩多少呢?我想这你比我更清楚。现在开始,让嘴角轻轻上扬路出你洁白的牙齿,展开你花一样的面容,让微笑在你的脸上定格,让生命变得绚丽多彩。

微笑,给人力量

微笑,对人们来说非常普通。每个人都能够做到。可是这样普通的微笑却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

微笑,是一种肯定。我曾经在电视上听过这样一件事。有一名新人演员经过多次的海选被导演选中去拍电影。刚开始,这名演员在排演时因为信心的不足常常出错。后来电影正式开拍了,这名演员虽然多次给自己加油,给自己打气,可是无济于事。于是拍了一次又一次,其他的演员都累了,摄影师也厌烦了,可是导演却没有提出换人,他仍然相信自己的眼光,赞许的看着这名演员,想这名演员露出微笑,好像在说:“你是我千挑万选挑出来的,你在那些选手里一定是最棒的。”而这名演员对于导演的微笑先是一惊,然后定了定,抬起头胸有成竹地演起来,后来的结局就不想而知了。

微笑,是一种理解。一个星期六的上午,我和我的好朋友萍萍约好去买书。可是外婆却要我在家里照顾妹妹,好让她去买些菜回来煮饭。可是我和萍萍约好九点钟不见不散,这可怎么办啊!我可不能做一个不守信用的人吧!但是妹妹总不能把她一个人扔在家吧!她才两三岁啊,出了事怎么办啊!没办法,我只好等外婆回来。到了九点半了,外婆终于回来了,于是我马上冲了出去。等我赶到时,萍萍已经在那恭候多时了,我跑的上气不接下气,休息了一会儿,刚想解释,萍萍就微笑着对我说:“走,去买书吧!”我先是一愣,接着也跟着笑了笑……

微笑是多么美好!它使人充满自信,使朋友更加友好,使人们更加团结!

我们需要微笑

微笑不需要外界刺激,它是心中愉悦情感的一种自由流露,不可刻意为之,也不可能装得出来。

我们笑得很多,但多只是条件反射一般的笑。当刺激不再加持时,就会消失。我们都被认为是快乐的。

微笑是区分一个人对自己生活满意与否的标志。

一个人或许经常会笑,露齿的那种。但如果没见到他微笑,我便不能断言他过的很幸福。对于一个经常微笑的人,我也不能断言他是幸福,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的心是幸福的、年轻的、快乐的。一个不快乐的人怎么可能经常微笑呢?

没一个人都经历过愉悦的事,只是我们并没有铭记,而是任由它随风飘散。我们遗忘的事情太多太多。由于缺乏护理、不曾清洗,我的心之窗落满灰尘,心变暗、变钝也变得麻木。我本可以拭去那灰尘,可是,我“太忙”,以致忘了要经常打扫、整理那个虚无的自己。

或许不止是微笑,也许我连真正意义上的笑都没有了。

笑是一种满足的表示。可谁敢肯定我们笑的时候自己真的得到了满足?

一直以来,自认为还是一个拥有敏感的心的人。也许正因为被不停地折磨而又不服气所以才保持着敏感吧!我明白自己以没有了感动的思想。虽然对于让别人感动得掉眼泪的人或事我会有诸多感触,但通常不会记住。

很少在人前微笑,面对别人的时候,心中好像有一种恐惧,致使我自己不太放得开。

一个温暖微笑作文 第11篇

在拥挤的城市,挤公交车是一件最难的事,每上一个公交车见到的第一面都是司机的面孔,或面无表情,或者一滩死水,或阳光灿烂,不同的表情代表着不同的素养和文明。带给别人一样是不一样的感受。

那天早上,天下起蒙蒙细雨,整个世界好像变得湿漉漉的.,也因为下雨我的心情也变得很糟糕,我因为几步没赶上错过了一趟公交车。“糟糕,要晚了!”我沮丧地在雨中用脚不耐烦的搓着地上的沙子,风卷着雨点继续呼呼的贯进我的衣领,冷得我直发抖。等待总是最最难熬的,在我无数次伸脖张望之后,公交车总算让我给等来了。收起雨伞,懒懒的掏出一枚一元硬币,‘啪’的一声掉在投币箱里,无比的忧愁和我的心情是那么的相应,一声干脆热情的声音传进我的耳中“上学啊,起的挺早啊。”一抬头看见了一个年轻的小伙子,虽穿着公交车司机统一的制服,但依然显得那么阳光,阳光的笑容,那具有感染力的笑容,立马驱走了我身上的寒意和要迟到的事实带给我的沮丧,每有一个乘客走上扯来他都会送上一句温馨的问候和一张热情的笑容,我不禁想去=起,假如刚才我上车碰见的是另外一个面孔、一个冰冷的面孔,我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心情。

其实在生活中,不管是认识不认识的,见面的一个点头,一个微笑,不需要多说别的,都会激荡起人们心中最温暖的涟漪,让人有一种如沐春风,如晒冬阳的舒适感。那温暖的笑流淌进我的心里,滋润着我每一分心田。遇到困难学会微笑面对;遇到暴风雨学会笑着迎接;遇到挫折学会笑着应对;遇到失败学会笑着努力再来……

给你一个微笑 第12篇

给你一个微笑,化解一层隔阂

----“牵与千寻”通讯稿

7月9日,这是我们“牵与千寻”社会实践小分队实施实践活动的第五天。一转眼,我们已经跟这些民工子弟的子女相处了一个星期了,是时候进行阶段小结了。

相比第一天的陌生与隔阂,现在我们的队员已经与这群孩子打成了一片,一起上课,一起游戏,一起欢笑,一起进步。但是对于部分队员来讲,今天是最后一天在这里进行教学工作了,她们将奔赴其他工作点去进行调研活动。面对着第一次的离别,不管是队员还是学生,都感到有些伤感与不舍,尽管如此,相信我们留下来支教的队员会尽百分之一百的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这两个星期中学到有用的知识!

虽第一文库网然我们初来乍到,虽然我们经验尚浅,面对一些调皮捣蛋的学生,我们显得束手无策,但是渐渐的,我们摸索到了与他们沟通的方式。经过一星期的.教学工作,学生们学到了很多,在下午的小结活动中,当我们看到学生多彩的图画、工整的文字,听到他们响亮的英语歌声,心中感到无限的欣慰。相信这是对于我们辛勤工作的莫大鼓励。我们有信心,在接下去的一周投入我们更多的热情,让我们的第一批学生学到更多,学得更好!

7月10日,今天是星期六,按照教学进程,我们安排学生休息。但是我们并不能休息,我们还要做调研的其他工作,我们一行人停留在五堡,而其他的队员则奔赴各地同时进行问卷调查。队员们在阳光

下,在细雨中走街串巷,风雨无阻,已经完成了将近一半的问卷以及访问工作,得到了很多宝贵的资料与经验。在与民工家庭的亲密接触之后,我们深深的体会到了外来务工人员的艰辛与无奈,而其子女在杭的教育问题更是一个大问题,等待更多人的关注与帮助。

他在另一个世界向我们微笑 第13篇

第一次得见先生, 是1978 年6 月在上海音乐学院。那年中央音乐学院本科招生在上海音乐学院设考场, 我作为已有十三年工龄的老车工, 以及当过“右派分子”的父亲的“狗崽子”, 揣着对音乐无比热爱之心, 忐忑地斗胆报考了音乐学系。初试的第一个科目是音乐评论, 提着心进了考场, 戴着眼镜的于先生已端坐在讲台前。他看了我准考证上的名字, 露出亲切和蔼的笑容, 温和地瞅了我一眼, 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喔, 汪老师把你的文章给我们看过。他过几天也会来。不错, 好好考。”——我在此之前拜读过汪毓和先生的《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纲》, 对于其中“国防音乐”问题颇感困惑, 于是找材料涂鸦成一篇文章, 贸然给素未谋面的汪先生去信求教。不曾想, 这封信于先生也看到了。我得此勉励, 不由得心中一股暖流升腾, 原先的紧张也稍稍得以缓解, 于是接下来就问了一个至今还令自己汗颜的问题:“老师, 请问考试的时候能抽烟吗?”于先生大概并未料到一个考生会有如此厚颜而又奇葩的问题, 他沉吟了一下, 微笑道:“实在憋不住就抽吧。”于是, 在于先生的宽容下, 我蜷缩在考场的一个角落, 抽着香烟考完了这个科目——也许当时我这不无猥琐的模样令他实在难忘, 于是这段故事成了此后于先生与我经常谈及的一个笑料。

在口试时, 又一次见到了于先生。坐在诸多老师中间主持口试的他, 特地给我介绍了正在上海组稿、此时也在考场的汪毓和老师。中间休息时, 他还安排我与汪先生谈了几句话——这也是我与汪先生第一次见面。于先生的宽厚体贴与细致周到, 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再次见到先生, 是当年10 月下旬赴京入学。是夕, 我与同行的杨沐步出火车站, 没想到在广场上迎接我们的, 竟然正是已四十有六、着衣不多、在暮霭和凉风中等候已久的于先生!后来方知道, 于先生是音乐学系副主任, 并且家在南线阁, 不住校内, 但他那天还是承担了新生接站的任务, 一趟趟从车站帮学生提行李装上汽车, 把我们送到学校。到校后受宠若惊的我, 依陋习给于先生敬烟。他谢绝了, 却加了一句:“我以前也吸烟, 但现在不吸了。”这是否是对我不良嗜好的婉言批评?我红着脸看去, 他依然是如沐春风的和蔼微笑。

入学后, 于先生是我们西方音乐史课程的老师, 也是这个教研室的主任。为了给我们这批多数因“文革”而无缘接触西方音乐的学生补课, 教研室专门安排陈宗群先生先在一年级为我们开设西方音乐鉴赏课, 听大量的作品, 然后才开设西方音乐史课。这样因材施教的周详安排, 确实为我们较好地了解西方音乐的历史进程打下了一个感性基础。于先生上课的风格则是语速不快、娓娓道来, 还保持着一贯的温和笑容, 很便于学生做笔记。因为有扎实的作曲和美学功底、留学的广博见识, 学养深厚, 他讲课的用词理性、准确, 条理极为清晰, 评述公允得当。在我的印象中, 只有在讲到贝多芬和肖邦时, 他才显示出少有的激情, 也许是他极为崇敬这两位音乐大师的缘故吧。

上西方音乐史课之际, 正是我遭遇精神危机之时:因高龄入学, 音乐基础又差, 虽信奉勤能补拙, 也豁出命来学习, 但总觉成效甚微, 故曾身心交瘁、几近崩溃。使我摆脱沮丧精神获得转机的, 是于先生的一次课堂作业讲评。之前他布置我们写一篇文章, 题目自选。记得我写的是莫扎特与海顿因其不同的生平而形成的作品风格差异。万万没想到, 于先生在讲评时对这篇作业给予了肯定, 还微笑着鼓励说, 修改一下可以争取发表。尽管事后方知其实此文问题多多, 发表是不可能的, 但自己的习作能得到心目中的权威专家首肯, 当时对我无疑如沙漠逢清泉。我得到了莫大的激励和鞭策, 第一次觉得自己并未沦入一无是处的绝境!于是, 一下又振作起了精神, 重新忘我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此后的在学期间, 以及从母校毕业去上海音乐学院工作以后, 选择中国音乐史为研究方向的我, 因方向不同, 与于先生接触并不多。我在音乐史学中, 对作曲家审美取向的形成颇感兴趣, 所以参加过几次相关的音乐美学会议, 而已是母校院长的于先生, 此时已主要从事音乐美学的教学与研究, 所以我偶尔能在这类会议上见到过他。在我的印象中, 在20 世纪80 年代我国音乐美学的起步阶段, 不少人抱有创建中国音乐美学体系的宏愿, 包括为其建立一套独特的语境, 解决一些具体问题。生性愚钝和欠缺美学涵养的我, 每每聆听完这样的专家学者用自创的语汇体系进行的发言, 得捉摸良久方始明白其真实内涵, 不料下一位又用另一套自创语汇开始坐而论道。此种头脑上的“轮番轰炸”实在累人, 何况当发现一些貌似玄妙深奥的理论实际上大可直白浅近地表述之后, 求知的热切和聆听的耐心很难不渐渐消退。倒是堪称音乐美学大师的于先生, 总是脸呈赞赏的微笑, 毫无倦色, 不厌其烦地倾听每位专家的发言。即便一些发言连我这样的外行也觉得似乎可取之处不多, 他也能择其优点给予适当的褒奖。先生为人之平易恭谦、待人之善扬其长, 实在不能不令我辈折服。

在80 年代末的一次全国音乐美学会议期间, 休憩时, 先生关心地询问起我在上海的生活、工作近况。我苦恼于在上海的住房紧张:三口人只有9 平方米, 已上小学的女儿放学回家, 仅有的一张桌子就要腾出来给她做作业, 我没法写东西, 只能坐在厨房过道的小凳子上发呆;晚上也不敢熬夜工作, 因为一早要送孩子上学;上海音乐学院也有实际困难, 无法解决我的住房问题。先生闻此, 罕见地没了笑容, 他沉思了一下, 随即眉眼又舒展开了, 笑意盈盈地抚着我肩膀问:“要不你调回来吧?住房可以想想办法。你考虑一下?”素知先生不是轻易许诺之人, 得此雪中送炭, 我怎能不激动。于是, 我开始了调回母校的进程。

当时调动教师进京, 若作为人才引进, 必须拥有副高级以上的职称, 而我刚晋升讲师不久。为此, 于先生和我的老师徐士家先生没有少费心思, 最后以“特殊人才引进”, 即后备干部的渠道向文化部进行申报。1992 年春, 于先生到上海出差, 与我单独见面之际, 微笑着告诉我他即将卸去院长一职, 但是我调动之事不必担心, 只是因作为后备干部引进, 到京后可能要到学报或研究所担任一定的行政职务, 不是单纯的专业教师, 我要有思想准备。尽管当干部非我所愿, 但住房的困扰已使我有生不如死的抓狂之感, 所以我立刻应承下来。当我对他不再担任院长表示遗憾时, 他倒是露出了即将解脱般的轻松笑容, 意味深长地说:“从事你喜欢的专业工作, 是最幸福的。”可惜, 我对他的这句话直到很久以后才真正明白。

1992 年暑假后, 我如愿以偿调入母校, 担任学报副主编和音乐研究所副所长。我前去拜谒已搬到学校里住的于先生, 在他堆满书籍杂志的书房里见到了他。他很是高兴, 希望我做好本职工作, 还一再叮嘱我:“专业千万不能丢。”先生的嘱咐, 我不敢忘也不能忘。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在其后几年里, 借夫人、女儿一时尚未来京, 少有家务牵绊之际, 我满怀着对母校的感激之情, 在行政工作和专业研究上均不敢有丝毫懈怠。当我将自己先后出版的两本分别关于于会泳和“样板戏”的著述送到于先生家, 供他闲暇笑读时, 他极为欣慰, 笑容灿然, 由衷而发。而先生在专业上除了对学生勉励有加, 还率先垂范:他从院长岗位引退后, 第二年即发表了《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前奏曲与终曲的音乐学分析》一文。这篇文章不仅提出了“音乐学分析”的学科概念, 还将其付诸实践, 成为音乐学界公认的论文写作之典范。

1996 年, 院领导班子调整, 我突然被通知离开母校前往文化部教育司任职。在文化部工作的五年里, 我主管了“中国艺术教育大系”的组织工作, 即艺术院校本科专业教材的编写和出版事宜。其中, 音乐院校使用的《西方音乐通史》教材, 就是经遴选后委托于先生主编的。这部耗费了他巨大精力, 贯彻了他“史论结合、历史与逻辑统一”理念的教材, 现在已是该领域和整个“大系”中最有影响的教材之一。这且不说, 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在香山饭店举行的一次“大系”工作会议上, 他与我的一次谈话。那天在午饭后的餐厅里, 他问及我的工作情况, 我略作陈述后, 说起了对他的一些论文的读后感, 并对他不当院长后能专注于学术研究并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表示了羡慕。他却略显疲惫又无奈地感喟道:“但还是晚了一点啊。你知道吗?年过六十后, 精力大不如以前了。其实搞学术在你这个年龄段是最好的, 有积累, 有实践, 也有观点, 精力也充沛, 应该可以出很多成果。可惜, 你不在学校工作。”也许于先生并不知道, 他的这番饱含真切体悟的即兴之言, 对我产生了振聋发聩之效, 使我在其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在思考自己到底应该走什么路。人生的选择无非“舍得”二字, 学术和仕途二者, 如同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我能最终选择学术, 于2004 年回到母校, 实在是缘自先生那天的话给我的深刻启迪。此后我拜读他出版的《现代西方音乐哲学导论》、《悲情肖邦——肖邦音乐中的悲情内涵阐释》等诸多掷地有声的著述时, 也总会想起他的这番话, 并不由自主联想到他撰述之际, 克服着年衰体弱的不便, 奋笔疾书的那种不无悲壮的情景。这也不断激励着我快马加鞭。

在又一次回到母校的音乐学研究所工作后, 我与先生又有一些接触:我曾就先生在“文革”期间参与的西方音乐史编撰工作对他进行过采访, 但更多的还是在他出任作为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的音乐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时的工作联系。该学术委员会由来自全国音乐学界众多分支学科的9位知名专家组成, 三年遴选一次。鉴于先生德高望重, 为各学科专家所尊敬, 具有超凡的凝聚力, 我在研究所工作的十年间, 一直聘请他为委员会的主任。在委员会的工作中, 他总是要求我们把讨论的主题提前告知他, 以便他思考;在会议上, 他充分听取委员们的意见和建议, 然后才做出令人心悦诚服的结论或决定。在最近的一次换届时, 他实际已经饱受病痛折磨, 故力辞主任职务, 但在我这个厚脸皮的老学生一再恳请下, 还是勉强答应续任。如今念及此事, 我除了被他对学生的大爱强烈感动之外, 就是深深的悔恨。

与于先生的最近一次接触是在广西, 那是《音乐研究》编委会的工作会议, 时值深秋。会议期间我最难忘的场景, 发生在由桂林去阳朔的漓江岸边。一批与会者去村落考察舟船小泊, 先生怕劳顿烦扰大家, 独自在滩涂小憩, 我等陪着他聊天。他又谈起了我们的第一次见面, 还有彼此种种境遇中的感怀, 不时涌现会心的微笑。偏西的阳光下, 先生稀疏的头发已呈银白, 脸庞上的老年斑也格外清晰。联想到初见先生时他内敛深沉的中年丰采, 我不禁感叹时光的无情, 心中泛起丝丝悲怆……而这, 竟是我见先生的最后一面!

不只是借你一个肩膀 第14篇

颜格大笑。丫头,试探我是不是还单身?你那点小聪明,大哥我早在6年前就将你看透啦。

林桑照例是装作讨饶,别这么不给人面子好不好,还有,你也别那么自以为是啊!我是想试探你被人掠夺了没有,可也没说要把你殖民了啊。颜格嗔怒她,小妮子你还野心勃勃,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还是专心点吃,否则,小心都被人给抢占了去。

林桑在电话这端听着,眼泪哗一下便流了出来。她很想在颜格面前敞开心扉,大哭上一场。如果颜格在身边,她一定会将他抱住,她需要一个肩膀,让她结实地依靠。她亦需要一只大手温暖地爱抚,而不是在她脸上留下深深的掌痕。

林桑这次是打算与那个叫恩修的男人真的分开了。当初大学即将毕业,她选择了恩修。并不听颜格关于两人个性不会相容的劝阻,义无反顾地跟着这个自诩可以让她幸福的男人去了繁华的上海。这一年,她暂时将陪伴了她4年为她免费解忧的颜格忘记,她甚至连文学社的毕业饭也没有去吃,而跟着富家子弟恩修去电影院看了一场豪华的大片。

林桑不知道那时的自己有没有过小小的虚荣,只是因为恩修有钱,可以时时请她去喝咖啡。或者看电影,便乐得甩掉颜格,跟其实感觉并不是很多的恩修厮混在一起。

她的确冷落了颜格。此前她跟颜格,虽然不是情侣,却比情侣更加出入成双。周围的人见了,每次都开玩笑,说,干脆,你们去民政局领证结婚算了。林桑向来喜欢刻薄颜格,总是一梗脖子,说,哼,让我做他老婆,等他先把额头那个胎记洗去了再说吧。

颜格当然不会与她计较,否则,林桑是不会与颜格称兄道弟地混4年。她不知道颜格究竟什么地方吸引了她,可以让她一有了委屈就跑去拿眼泪将他淹没。是的。大学4年,林桑因反复甩人又被人甩而流的眼泪,足以淹没掉颜格。

这一次,林桑下定决心与脾气暴烈时常打她的恩修分开,却对是否要跟颜格倾诉生出了犹豫。

颜格没有问她此番来京的原因,而是带她去吃小吃,四处游逛。如果是以往,林桑早就喋喋不休地哭诉开了,然后便等着颜格帮她控诉那些看不清她未来身价的男生们,说他们鼠目寸光,不知道我们林桑迟早要成为一代才女的吗?而林桑也会享受这样的吹捧。但现在。林桑只谈一些与情感无关的话题。她还调侃,看颜格这身名牌服饰。便知道在北京混得阔气,忘了落难朋友了。颜格则开玩笑地伸过长长的右臂,一把将林桑揽住,说,苟富贵,勿相忘,走,跟我吃麦当劳去。

若是两年前,颜格这样揽着她的臂膀,在街上晃悠,不仅她身边的朋友不觉得有什么不妥,连林桑本人也没有丝毫的羞涩。她已经享受惯了颜格的这种呵护,感觉就像一个大哥对于小妹悉心的照顾。现在,她真的要放弃掉昔日的那段生活,颜格会像他曾许诺的那样,牵着她这只小猴子的手,去做一对流浪的江湖艺人吗?

那段时间,林桑似乎忘记了过去的不快,恩修打在她脸上的耳光像是阴雨天里鞋子上的一块湿泥,太阳一出来,便在马路上被甩掉了。

林桑开始背着颜格参加各式招聘。她知道如果她说一句,颜格便会拼尽全力给她帮助。可是她偏偏什么都不说,她希望颜格能够猜出。她所处的无路可走的境地。她希望颜格还是那个不点就透的聪明男人,懂得她心里。可颜格却让林桑那样的失望,他自始至终对林桑此次来京的目的保持了沉默。等着林桑在他肩头倾诉。是他一贯的作风。可是,林桑已经不是过去的那个林桑。她开始恐惧没有爱情后的生活。她寻不到脚下的泥土,就这样飘着、飘着,始终不知道,自己在哪一块土地上可以将心安全地植下。

林桑来北京后的几个月里,尽管颜格会时常约她出去,但终因离得太远,常常需要转两次公交与地铁,而让林桑生出孤单与疲惫。林桑并不怕距离,假若颜格爱她,肯将一颗心全部捧来给她,那么她不会因为距离而觉得畏惧,或者疲惫。她甚至会天天跑去看他,等他下班,陪他坐地铁回家,或者买一块巧克力分一半给他。她在他面前,一直以来都像一个孩子,她那样依恋他。这样的依恋是从心底来的,只是在读书时她未曾察觉。是到了上海,失去了他的臂膀。她才突然明白。原来她在心底是那样深爱着颜格,爱到她愿意为他离开一个人。远走一座城。

颜格表现得如此淡然,林桑的心生出一丝丝凉意。林桑在失望中,开始与形形色色的男人约会。她辗转于北京不同的咖啡馆和电影院,还学会了吸烟。喝酒。偶尔她扭头,在初春带着冰寒的窗玻璃上,会看到自己的影子:浓重的眼影。大波浪的长发,性感的唇彩。她在吵闹的音乐里看着,想起两年前校园里那个倚在颜格肩头、单纯安静的女孩。就像是想起自己前世一样遥远又渺茫。

那一次在西单,林桑正与一个戴3个钻戒的男人吞云吐雾,胡吹神侃,突然一个人走过来,将咖啡放下。林桑抬头,看到颜格一脸的平淡。她以为他会发脾气,她甚至等待着他将一杯热咖啡泼到她的面前。

但是,什么都没有。他只是用咖啡碰一下林桑的杯沿,说,林小姐。很高兴见到你,何时可以喝到你们的喜酒?

而对面的男人则粗俗地站起来,与颜格碰一下杯,说,何时喝,兄弟我会通知你。

林桑终于忍不住,将咖啡端起来泼到颜格干净的外套上,然后她转身走人。

颜格并没有去追林桑,而林桑也没有走远。她一个人哭着,在路边的石凳上坐下来,慢慢平息自己心内的伤痛。

她恨颜格,恨他假装出的满不在乎。恨他在她最需要关怀时却故意做出清高的姿态。而恩修的电话就在这时打了来。林桑挂断,他又打,林桑终于接起来,哭着朝他嚷,你还想怎样。我们已经分开了!

一向暴躁的恩修这一次却异常平静:我只是希望你在北京与颜格是快乐的。

林桑止住了哭泣,冷冷道,我自己的事情,不用你来管。

恩修叹一口气,我已经不再记恨你,不过是希望你与颜格幸福,就像当初大学毕业颜格曾对我的大度一样。

林桑愣住,颜格对你大度?恩修沉默片刻,说,其实读书时谁都可以看出来,颜格他非常爱你,只是你习惯了将他当作哥们,让他始终无法开口对你表白。当初我追你时。他就曾和我在酒馆里喝到酩酊大醉。但走的时候还是很清醒地告诉我,让我好好疼你宽容你。之后我到北京出差,他曾两次请我吃饭。他知道我脾气暴躁,而你脾气也急,便特意叮嘱,求我要好好待你……

林桑在嘈杂的马路边突然弯下腰去,无法再继续听恩修说话。她捂着嘴,想要大口喘气。最后却变成了放肆的哭泣。

不知这样哭了有多久。林桑收到短信:抬头看一眼对面。

泪眼朦胧中,林桑抬头。便看到颜格穿越车水马龙,在交警的严厉注视下闯过红灯。大踏步地朝林桑走过来。林桑站起来,飞奔到马路中央,一下子将颜格抱住。

而后。在她开口前。听到身后有人拍了拍肩膀,说:跟我们去局里走一趟。幸福之中。林桑看到一脸严肃的交警正等着她放下违了规的颜格。而颜格。则傻傻一笑,道:能否将这位漂亮的女士,一起带走?交警公事公办:当然。这违规的一抱,我们是要记录在案的。

颜格扭头,冲林桑笑道:怎么样。林小姐,跟我走吧。林桑啪地一记,在颜格额头,来上了响亮的一吻。

上一篇:以描写人物品质为话题的作文下一篇:2010年宣传思想工作、企业文化建设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