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社区征文范文

2024-05-13

平安社区征文范文(精选9篇)

平安社区征文 第1篇

社区保安征文:你的平安就是我的幸福

我是一名社区保安,在一些人的眼里,保安的职责只是站岗或登记,工作既简单又清闲。

但其实不然,我所工作的小区面积很大,占地4万多平方米,570多住户,上千人口,地上和地下可以停1200多辆车,巡逻一遍走路需要半小时。我们保安分两班倒,一天工作12小时。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不管是风里、还是雨里,不管是平时、还是周末,我们保安员身着制服、携带对讲机,像闹钟一样准时、准点的出现在小区里。

做保安员,是一份高危险的职业。这份危险,不仅仅表现在维护小区利益时,遭到少数业主的不理解,指责、辱骂、甚至殴打,更有在制止侵财的不法分子时,遭到当事人的报复。突发情况时有发生,突发事件让人防不胜防。我们没有警察的器械装备,只得靠赤手空拳、血肉之躯与之搏斗。有时也会受伤,甚至还有人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有业主打来电话,称其在小区里停放的电动车被偷。案情就是命令。当晚,我们保安队就悄然展开“伏击”行动。

夜,静悄悄地,一轮新月高高地挂在天空中。我和队友隐蔽于小区的各个角落。记得当时的夜不算寒冷,但绿化带中的蚊子却是出奇地多,尽管我们备足了防蚊水,但脚上、手上、脸上,还是被蚊子咬出数十个包。当然,最让人倍觉煎熬的是,整整一个晚上,要将大脑神经绷得紧紧的,一动也不动地监视着小区的一举一动。 风声鹤唳 、草木皆兵、杯弓蛇影,哪怕一点细小的轻微的响声,都让人心惊胆跳,都让人不由自主的猜想是否与盗贼有关。恐惧、寂寞、紧张、疲惫、苦不堪言。

直到20天后的凌晨四点,小毛贼又开始作案了。远远地,三个小毛贼,提着作案工具,悄无声息地向绿化带走出,趁着夜幕的掩护开始用大力钳剪挂锁。我见到此景,赶忙打开摄像机悄悄拍摄取证,同时通知其他队友一起围堵。那些小毛贼可能觉察情况不妙,举起活动扳手逆向冲了过来,刚好和我迎面相对。虽然最后我们经过一场异常激烈的搏斗,终于把小毛贼逮住了,但不幸的是,我的手臂也在抓捕过程中被扳手击伤,青紫色的伤痕一直持续到现在,恐怕今生永远也不会消退。当我看到业主从警察叔叔那里领到了失而复得的`电动车时激动兴奋的表情,我心中的那份快乐已经无语言表。

我们保安员除了抓贼,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主要是用于为业主排忧解难。我们的理念是:一切以业主为中心,想业主之所想,急业主之所急!帮业主之所需,解业主之所危,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保安员的身影。小区里工作琐碎繁杂,身为保安人员,不但要有耐心、细心、还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更要有一颗全心全意为业主服务的诚心。

在离岗亭不远处的单元楼里,住着一对留守老人。男的有腿疾,出门时都会开着残疾车。残疾车在爬无障碍通道的坡时,明显很吃力。每次我看到了,总会上前地帮忙推一把。年底,老人带着儿子,儿媳,还提着一大包点心看望我,拉住我的手紧握不放,连连夸我是个好人,那份发自肺腑之言的感激让人一直留在心底。还有一次,一名女业主准备开车出门时,结果发现车子被堵住出不来,大发雷霆,足足把我骂了两个小时。后来,她从我的手中接过遗失的钥匙时,都有些不好意思,频频向我道歉。我感悟,人与人之间是最好沟通的,只要你带着一颗感恩,宽容,真诚的心,去善待别人,你会发觉这个世界原来是如此的美丽。

毋庸讳言 ,因为与业主地位的不对等,在面对不公平待遇时,保安员常常无力反抗。有几次,我委屈得真想大哭一场,恨不得立马一走了之,但想想,谁的青春不曾迷茫,谁的工作没有挫折,谁的奋斗不受伤?我还是忍住了。第二天,又是笑颜如花的出现在小区的大门口。

常常,我喜欢独自一人漫步在小区。看小桥流水,看假山凉亭,看流光溢彩、美轮美奂的社区雕塑,看娇艳美丽、迎风怒放的鲜花,看阳光下业主们绽放的一张张幸福的笑脸……这一切,都让我内心充盈着无比的快乐。虽然我也知道,我只不过是一个匆匆的过客,这里的一切并不属于我,但我知道,正是因为有了许许多多个我们共同的努力,小区才会有今天的和谐融洽、风景如画。

我,就是一个普通的社区保安员。我很平凡,但也幸福快乐着。

作者:楚天

平安社区征文 第2篇

校园,充满了我们快乐的身影,到处洋溢着我们欢乐的笑声,校园里虽然丰富多彩,但还是有一些不良的安全隐患。

平安的校园,从我们做起。我们与同学发生争执时,多一些宽容和理解。轻轻地对他说一声“对不起。”矛盾就会化解。当发现地上有纸片时,我们要及时捡起扔到垃圾桶里。捡到丢失的物品时,要上交老师并归还失主。我们还要爱护公物,发现垃圾桶等公物被撞翻时,要把公物扶起来并放好。

平安校园,从大家做起,从自己做起!

平安社区征文 第3篇

结合我国社区实际, 如何更有效地推进社区的治安防范工作, 建设平安型社区, 为人民安居乐业和经济提速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德国的住宅区犯罪防御经验对我国平安社区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德国在住宅区犯罪防御上的两个主要理论依据

可防御空间理论 (Defensible Space) 和“破碎的窗户”理论 (Broken Windows) 在德国始终是针对犯罪和犯罪防御制定策略性政策时的两个主要理论。

1. 可防御空间理论。

可防御空间理论即利用居民点空间和住宅区的形状提高安全度。可防御空间理论认为, 一个有防卫保障能力的生活空间可以提高家庭、邻居和朋友的安全, 从而提高生活的质量。这一理论内涵了四个理论支柱。

(1) 领地意识。住宅区要地带化, 并给陌生人制造障碍, 让居民的社会控制容易实施。在城市规划方面划分私人、半私人、半公共和公共空间地带可以促进责任心和公益心, 提高个人和集体领地意识。各个空间地带应该通过符号或标志标示清楚, 例如:“私人车道”、“私人绿地, 请勿入内”、“公共游戏场/绿地”等。

(2) 自然监控。在建筑格局的基础上, 给邻居提供观察的可能性。居民窗户的朝向应该提高对住宅区内的“可视性”, 以利于及时发现陌生人和来访者的出入。房屋和小区的格局形式的设计应该使居民的非官方社会控制变得容易实施。

(3) 形象定位。应该避免因为城市规划, 建筑设计, 只追求美学价值的房屋形式, 以及住宅区格式带来的负面影响。

(4) 环境。环境的规划应该既遵循城市规划的秩序, 又兼顾提高社会控制的可能性。可防御空间理论认为通过改变建筑环境, 可强化领地意识, 从而加强非正式的、社团式的避免犯罪的战略对策。

美国传统的“犯罪防御性居民点形状” (Crime Prevention Through Environmental Design, 简称:CPTED) 就是以“可防御空间”作为基础理论建立的。而德国在遵循和延续了美国的这一空间预防理论的基础上, 在城市空间规划实践中做了诸多尝试。

2.“破碎的窗户”理论。

“破碎的窗户”理论是由Wilson和Kelling发展起来的。他们在1982年的论著The Police and Neighborhood Safety中论述的中心内容是:在一个社区中的无秩序和犯罪是有一系列的前因后果的。一扇打碎的窗户, 如果没有及时地修理, 就会招致其他扇的窗户被打碎。换句话说, 一扇未修理的窗户将是一个迹象, 即这儿不反感无秩序, 从而为进一步的严重犯罪提供了基础。基于这个理论, 美国通过警察和邻里关系的共同努力, 发展奠定了现代的向犯罪进行斗争的方法, 即著名的“Zero Tolerance” (“零妥协”) 。这一方法指导公民通过尝试抵制噪音吵闹、街道妓女、非法飙车和其他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 来加强自己的安全感, 重新赢回公共空间。一句话, 要坚决清除社区范围内的小混乱, 通过社会控制主动“制造安全”, 以便达到社区不被地域性地与犯罪和不安全联系在一起。

破窗理论的实际应用到住宅区犯罪防御上, 最被德国人津津乐道的就是安全感和干净程度的积极联系。一个地方肮脏, 似乎放射出信号说:这里缺乏社会控制管理, 由此一方面让人产生不安全感, 另一方面似乎给潜在的犯罪者开了可通行绿灯。因此住宅区公共场所 (绿地、道路和走廊等) 的干净整洁和管理有秩在德国的城市犯罪防御政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德国在住宅区犯罪防御上的实践经验

根据上述两个理论, 德国在公共场所和住宅区不断增加的不仅仅是国家法律上的预防措施和干涉, 还有地方性的和私人的对策。其主要经验如下:

1. 采用开放式的空间设计。

在涉及空间预防措施上, 德国的联邦和各州城市规划部门主要利用其战后积累起来的能力和技术优势, 在城市住宅区的规划和建筑形式上多采用开放式的空间设计。和我国目前大城市住宅区、小区封闭式设计的出发点相反, 德国大部分居民楼或住宅区大部分邻街而设, 从公共空间的街道可以任意穿行住宅楼之间, 私家汽车就停在路边或门口。但私人空间、半私人/半公共空间及公共空间的划分非常清晰明了。在独体或连体别墅门前, 包括4—5层的普通居民楼门前多以花园或绿地将私人和公共空间分割开来。

2. 法律规定居民用房屋不允许经商。

这一点在德国法律中有明确规定。各城市只有指定的区域和空间, 经各州政府和商业行会审核批准, 房屋可以用于商业活动。城市整体的区域功能基本本着功能分离的原则, 即住宅区以居住为主要功能, 尤其是小区内绝对没有在中国城市小区内常见的底层经商或出租屋用于商用的现象。受德国人文地理学家克里斯塔拉的“中心地学说”的影响, 服务性行业如超级市场、饮食业、银行、邮局等在城市内的布局上和选址, 是与居民数量和消费能力成一定比例的。也就是说, 各个服务性行业并不是到处分散在各个住宅区附近, 以近取胜, 而是合理地集中在这个区域的中心地带;如果要购买昂贵商品, 只能到市中心的商业中心或郊区的购物中心去。这种商业和居住功能的划分, 可以大大降低住宅区的额外人流和不必要的串行。除了居住在此或来访者, 住宅区内的所谓闲杂人员会相对更加引人注目, 有利于邻里守望和基于“可防御空间”理论的犯罪预防。

3. 及时接触和获得相关的城市空间数据、社会经济指标统计和犯罪统计数据。

德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分析很透彻, 各个政府相关部门相互之间的数据共享, 机制健全, 统计数据库完整且向公众公开, 这给住宅区的犯罪防御工作提供了便利而坚实的基础。每年德国各个市、州、联邦都会作年度各区域的犯罪调查分析报告, 附加所有详细的统计分析表, 人们可以在因特网上随时调用;另外, 各大学的专题犯罪研究调查报告也经常以印刷品和因特网电子版同时出版, 对犯罪问题的研究被横向同其他社会学研究领域进行综合分析。这样做的优点有两个。

首先, 可以及时接触和获得相关的城市空间数据、社会经济指标统计和犯罪统计数据。及时发现“问题空间”或“问题社区”, 在解决问题时更加精确, 有的放矢, 使各警种及时了解全局当日治安状况。网格内各警种之间、各队之间采取召开会议、发文、网络传输、组织研讨等方法互相反馈情况, 实现信息共享。

其次, 对新的城市社区建设下社区治安组织机构和部门, 以及社区警务来说, 可以数量化、质量化、标准化他们的工作内容, 准确评估其工作业绩。因为, 每一项工作的结果都可以通过数据来评价和统计。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数据, 以及实例的搜集, 将各个工作内容项目化, 并在此基础上出台针对犯罪预防的工作标准, 以及各年度的优秀犯罪预防案例。

三、几点启示

正如同其它快速经济发展的发展中国家一样, 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中也存在着快速上升的犯罪问题。作为发展中的中国城市, 各个城区正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 突出地表现在不断地变换各种建筑分布, 由于房地产市场的变动而产生不同社会群体的分布变动, 居民和外来人口的流动性极大, 以致犯罪分布也随之不断变化。其中住宅小区建设是这种打破各种分布情况的强有力的“工具”。

从犯罪地理学角度讲, 住宅小区作为一个城市的细化空间单位, 它的“户口”情况, 即小区居民自身的、尽可能详细的、社会经济统计指标的统计数字, 建筑设计图、周边环境的城建管道系统、服务性行业的分布和其他基础设施分布, 等等, 对日常社区治安、安全保障 (如:火灾防御) 、犯罪防御甚至反恐都意义非凡。特别是高层住宅小区有人口总量和密度大的特点。

住宅小区的另一个特点是, 小区建筑形式的形式大部分都是“城中城”, 利用围墙为物理界限与街道和“公共空间”分离开, 因此在居民的空间认识中产生“小区内”和“小区外”两种空间概念划分, 安全问题和犯罪防御问题不仅可以利用这两个空间概念, 而且应该利用有限定和隔离效果的建筑形式, 例如各种封闭管理性设施, 这样一方面可以有效地、事前充分计划地进行事发时的疏导, 另一方面可以加强事前和事后的分析研究和控制工作。

结合我国城市住宅小区的特点, 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借鉴。

第一, 提高住宅区的集体领地意识, 充分利用小区的围墙等自然条件。因为新的住宅小区的空间大部分为私人产权/均摊产权, 有差异不大的社会经济地位 (从购买同一处住宅的购买能力上来分析) , 建立起个人/集体领地意识, 可为实施社会监控打下基础。

第二, 实施正常监控。正常监控符合小区居民的共同利益, 可以减少和避免不受欢迎的行为者和犯罪在共同的居住范围内的“入侵”。但没有合理的、有防御能力的建筑形式, 在面积巨大而人口密集的小区, 要实施正常监控是需要做一定工作的。

第三, 及时接触和获得相关的城市空间数据、社会经济指标统计和犯罪统计数据。在社区治安防范工作和建设平安型社区的研究方法上借鉴德国的经验。只有这样, 才能在发现“问题空间”或“问题社区”后, 将分析和研究的项目内容计量化、图像视觉化, 在解决问题时才会更加精确, 有的放矢。

参考文献

[1]Schubert, Herbert (Hg.) :Sicherheit durch Stadtgestaltung:Stdtebauliche und wohnungs-wirtschaftliche Kriminalprvention.Konzepte und Verfahren, Grundlagen und Anwendungen.Kln, 2005:13-17.

[2]约翰斯顿, R.J.et al.主编.人文地理学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116-117.

创“平安社区”促稳定发展 第4篇

为此我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齐抓共管,牢固树立“为官一任,确保一方平安”的思想和“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正确处理抓安全生产和促发展之间的关系,实现了全年辖区内无重大责任性灾害事故,创造了安定稳定的生活经营环境,被评为省级“平安社区”。

一、加强领导,层层落实

安全生产关系到商城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哪一条都离不开安全生产。为此我委领导十分重视,明确管委会主任是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成立了由管委会主任为组长,副主任为副组长,有关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并根据工作分工,落实责任,具体实施。进行集中领导,责任到人,提高决策和行动的速度,以便迅速应对一切突发事件。并层层签订安全责任状,落实到社区居委会、居民小组,直至商家居户。

二、加强宣教工作

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安全生产法》、《消防法》等,并组织人员观看学习《安全生产法》专题演示会。邀请区消防大队《消防法》,安排火场逃生自救等讲座,为本辖区消防安全生产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安全生产月期间,组织有关部门在商城警务室门口举行了安全生产大型咨询活动,并组织社区义务消防队、各下属各部门及代表,举办了大规模消防演练活动,增强了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

三、健全安全生产防控网络

安全生产管理网络的建立和健全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充分发挥社区联动防控体系的作用,将安全生产管理网络建立到居委会、居民小组,直至各商家居户。把商城划分为5个居民小组,每个居民小组中每10户为一个安全管理基本单位,并每10户设立一中心户,互为督查,互相帮助,从上而下,层层建立安全管理防范网。社区内还活跃着党员义务消防队、青年义务消防队公布联络方式,一有需要随叫随到,形成商城安全生产管理的有力补充和坚实后盾。

同时,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专职队伍的建设,根据社区的特点注重功能结合,社区治安联防队又是义务消防队,专门对其进行安全生产管理业务培训,在治安巡逻的同时又是是安全生产巡查。还引入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安全监管网络,使安全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并每月定期召开安全例会,学习贯彻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布置工作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加大投入,未雨绸缪

对安全生产我委舍得投入,防患于未然。

1.投入10多万元,增购消防器械设备及购置了警用巡逻摩托车等。

2.每年投入25万元,确保队员工资、福利的及时发放,并购买联防队员意外保险,解决联防队员的后顾之忧,调动工作积极性。

3.实行灯光工程,于2004年元月投资6万多元,架设路灯186盏,给经营户带来了安全和方便。

4.2004年7月实施商城一期老化电路改造工程,总造价36.8万元,彻底消除老化电路的安全隐患。

五、组织安全检查,深入专项整治

根据上级的整体部署和指示,抓安全、保稳定、促发展,把安全生产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及时制定了商城各项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方案,如:“‘三合一’店铺整改”;“危险化学品安全整治”;“电力设施线路安全整改”等,检查务必做到全面彻底,不留死角,务求实效,不流于形式、走过场。

平安丹凤平安校园征文 第5篇

星期一我在来学校的路上,想要过马路的时候,可是红灯亮了,突然想到了红灯停,绿灯行,所以我要遵守交通安全,等绿灯亮了再走。

到了学校上楼梯的时候,我看到了许多的哥哥姐姐在上楼梯,我也要上楼梯,可是实在及挤了,我只好走另外一条楼梯道了。

来到教室同学们都到了,我放好书包下去站队,下去的时候又堵的要死,我只能慢慢地下去排队。

另外今天老师还讲了如果有发生火空的时候也不要慌,拿一张湿毛巾捂住鼻子趴下来走路就是的。

放学了我没有见到爷爷奶奶,跑到教室也没有见到爷爷奶奶,我只好在教室里等爷爷奶奶,过了一下子爷爷就来接我了。

平安社区征文 第6篇

陈希,男,现年25岁,三级警司,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大学专科文化,现系克拉玛依市公安局白碱滩派出所钻井社区民警。

xx社区共有居民楼xx幢,实有人口x人,辖区有企事业单位x家,重点单位x和家,商业网点356处,门面房租赁房屋638处。管区面积大,敌社情复杂,是辖区内人口最多,敌社情最为复杂的一个社区。

刚接管社区前,社区资料并不完善,社区情况不明,底数不清,案件持续高发,对于刚参加工作时间不长、没有管理经验的陈希来说是很大的挑战。但是陈希同志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化压力为动力,在实际工作中本着便民、利民的原则,处处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从贴近群众和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入手,以提高辖区居民安全防范意识,预防和减少发案为目标,扎实开展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深受辖区群众好评。陈希为自己订立了一个“为警一任,安民一方”的工作目标,踏踏实实地为老百姓解决了一些困难,他所管辖的社区社会治安越来越好。

用真诚,拉近警民距离

熟悉率,是社区民警的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要做到人熟,地熟,情况熟,没有任何捷径,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串百家门,知百家情”。几年来,陈希将自己辖区内的机

关单位、公共场所、特种行业、废旧收购业、暂住人口、租赁房屋的情况收集整理,建立档案,并用工作手册分类记录。

2010年7月的一天,陈希在派出所值班,110指挥中心让他速到钻井社区居民区李某家出警。到达现场后,年过七旬的李某见那么多警察来了被吓坏了,原来是他家的水管坏了,才拨打了110电话。陈希随即联系了水管维修工,并对老人说:“老人家,110是匪警电话,你没什么急事,千万不要随便拔打。如果你有事需要帮忙,你可以找我呀。”临走时陈希为老人留下了自己的姓名和电话。现在,陈希每到一个居民户都要送上自己的一张便民联系卡,一份治安防范宣传材料,尤其对辖区的老年人,他格外提醒可以随时给他打电话。时间久了,一些居民遇到有什么难事、烦心事,都会给他打电话,份内的事他立即解决,份外的事他帮忙联系。大家都说,陈警官的心里有一本详细的账。

以热心,化解邻里纠纷

做社区民警,就必须有化解矛盾,处理纠纷的能力。派出所工作使彭民知道,处理群众纠纷,最重要的是要与人交心。他专门学习了各方面的心理书籍,还多次向有经验的社区民警虚心请教学习。每一次社区居民吵架,都是陈希在劝架,因此,他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社区群众的热心人”。

社区居民区的陈红和徐某是住在一个楼幢的邻居,因陈红将房主出租给外来务工人员,外来务工人员的作息极其不

规律,影响到有神经衰弱徐某的夜间休息,徐某便多次找陈红理论,因此,两家经常因此事而吵架。2010年8月的一天陈红和徐某两家再次因此事吵了起来。陈希听居委会同志反映后,立即跑到她们家里劝说并开导她们。等她们的心平静下来,陈民又找来租住房屋的外来务工人员。两家人看到苦口婆心的陈希,都深受感动,两家人的积怨也因此化解了。

聚民力,守护社区平安

陈希在工作中深深体会到:仅靠一人去抓好社区的防范

工作,力量是很有限的。为此,陈希大力加强了基层治安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群防群治的力量,在社会治安稳定上取得了明显成效。

安全防范是社区警务的重头戏,也是制约社区警务建设

发展的难点问题。建立长效机制,抓好治安防范工作,确保社区的安全稳定是群众对社区工作满意的关键。

经过多方面的学习和探索,陈希理清了思路,明确了措

施,坚持以挖掘社区资源,搞好群防群治为核心,积极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社区的人力、物力等资源,实现社区治安综合治理,以最终实现“平安社区”这一既定目标。首先他在居民楼开展楼院联防,邻里关照,选定“楼长”;与钻井居委会协调后成立义务巡逻队,安排最佳路线和时机,并亲自带队巡逻,同时广泛物色治安信息员,从而严密控制社区的治安动态。

陈希每天他都要到社区转上一圈;值班,吃过饭后,他

又悄悄地走进夜幕,来到辖区巡察一番,带领辖区义务联防人员走街串巷落实好安全防范工作。近几年来,张鹏在巡逻中及时发现和消除不安定因素,确保了一方平安。

这一举动,有力地扭转案发趋势,2009年钻井社区为零

发案社区。

送真情,排解居民困难

陈希作为社区民警长期重视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做好辖

区内刑满释放和劳教人员等重点对象的帮教工作,使他们逐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社区里阿某是一个因盗窃被判刑的刑满释放人员,刑释后他的父亲因病去世,家中的变故使他一度情绪低落,失去了生活的勇气。陈希数次上门和他谈心,教育鼓励他,还解决了他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在陈希的耐心感化和帮助下,阿某找到了工作,开始凭借自己的劳动赚钱,生活充实快乐。

走访辖区时,遇上困难居民,他总是伸出自己温暖的手,帮群众一把,在自己力不从心的时候,他总是动员身边的人,发动社会的力量,集众力为困难群众送去温暖。就这样陈希在辖区群众的眼中,成为社区的“热心人”。

平安校园征文 第7篇

姓名: 张思雨 班级:三(3)指导教师:梁艳宁

校园,充满了我们快乐的身影,到处洋溢着我们欢乐的笑声。可是,校园生活虽然丰富多彩,但不良的安全隐患依然存在。

平安,是我们所有人的心愿,老师,希望同学们平平安安;我们的家长,希望孩子平平安安。一个平安校园,是重中之重。

在校园里,只有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懂得自我保护的常识,学会安全自护,才能消除生活中的隐患,快快乐乐、健健康康地生活。一旦校园里发生火灾,首先要选择正确的逃生或自救方法。为了给我们这些孩子创造一个平安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学校领导、老师们高度重视、积极行动。组织我们听“遇火灾,地震在校如何逃生”的讲座。前些日子,我们全校同学,在老师和消防护卫队的带领下,进行了激动人心的救火演习,在长达10分钟的“救火”过程中,同学们都积极配合,顺利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在那次不同寻常演习中,虽然我们没要参加到救火中去,但我们也同样认认真真地观摩了救火的全程,懂得了许多„„

平安社区征文 第8篇

关键词:社区居民,生态旅游

社区参与是生态旅游的基本功能之一, 也是其与传统旅游模式在发展形式上的根本区别。社区参与旅游既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使居民从中获得经济收益, 改变资源利用方式, 避免因生存压力而造成的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社区民风民俗等可以作为旅游吸引力的组成部分, 吸引旅游者前往目的地消费, 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得以保护和传承, 从而促进社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发展。但社区居民作为共同利益群体成员, 在具体的实际旅游开发及其发展过程中, 大部分旅游景区村民在旅游发展过程中的权利地位及权益保全等问题依然存在, 针对这些问题应该根据旅游发展阶段的不同结合社区的具体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的策略。

1 龙脊景区平安寨社区概况

龙脊梯田景区是4A级旅游区, 是广西21个一级景点之一, 在国内外享有盛名。该景区位于龙胜各族自治县的东南部和平乡, 总面积66km2, 梯田面积约3.8km2。其中平安景区包括平安、龙脊、黄洛、金江、金竹等行政村寨, 基本上均已开发, 基础设施与旅游接待设施比较完备, 接待能力比较强。龙脊梯田平安寨共有180户人家。

2 龙脊景区平安寨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存在问题

2.1 居民与旅游公司之间的矛盾

2.1.1 利益分配不均

目前龙脊梯田平安寨景区的股份主要由桂林龙脊温泉旅游有限责任公司掌握。社区居民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没有投入资金, 不占有股份, 不参与景区的利益分配。但旅游公司占用了居民的土地, 社区居民作为景观和民俗旅游资源资产的拥有者在利益分配上未能体现其资产产权的地位。同时, 参与到旅游公司工作的村民只有十几户, 而且每户能进入公司成为旅游公司员工的最多只有两三个人, 且进入公司的村民主要是经济社会条件较好的家庭。大部分村民成为低廉的劳动力从事劳动密集型工作。经济收入落差大, 效益不显著, 容易激发矛盾。

2.1.2 开发与保护权责分工不公平

龙脊梯田平安寨的秀丽雄伟风光是开展生态旅游的基础, 旅游公司一方面开发建设了必需的基础设施, 一方面将梯田保护的责任推给居民, 但对梯田的保护资金投入基本没有, 因此当地居民面对不均的利益分配, 对资源保护的责任产生怀疑, 更不可能产生积极主动的保护行为, 居民无心打理梯田, 部分居民甚至采取了消极的抵制手段, 如2004年红薯藤事件造成不良影响。

2.2 居民与外地商业者的矛盾

旅游公司为了牟取更高的经济效益, 在没有获得当地居民的同意下, 将景区内的部分旅游开发权利转卖给外地商业者, 外地商业者在景区内发展餐饮、旅馆、交通等行业。外地投资商比社区居民拥有更高的参与能力与条件, 如先进的管理理念、优秀的营销方式、灵通的信息收集和多样的揽客途径等, 因此在相同的经营范围内, 其经济效益远远高于社区居民的效益, 形成了强大的竞争, 引发矛盾。但是, 作为当地的居住者, 社区居民无法从旅游发展中获取对等的经济收益, 却要承担旅游发展所需付出的环境及物价上涨等负面影响带来的成本。

2.3 居民与居民之间的矛盾

社区居民之间的矛盾落脚点在于收益的分配和成本的支付不协调。社区居民由于自身的教育及家庭经济等情况不同, 导致其在旅游发展的不同阶段参与旅游业的意识和能力不同, 参与旅游带来的收益相应不均衡, 少数人获利多而大部分人获利少。但是旅游业发展需要支付的成本却平均分配, 如环境的污染, 梯田的开垦、种植等却由村民共同承担。如水资源的紧张, 随着游客的增加, “农家乐”和家庭旅馆占用了大量生活用水, 灌溉和其他用水更为紧缺, 农户为此产生矛盾。社区无序的竞争破坏了邻里间的和谐关系, 传统淳朴的人际关系面临着挑战。部分村民为了争夺客源会在景区入口处强行拉客, 有的甚至骑着摩托车或开着面包车到离景区两三公里以外的地方等客源, 跟着旅游车来回跑、堵, 既容易引起游客反感, 又容易引发旅游交通安全事故, 降低景区的品位, 影响总体形象, 给景区的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2.4 居民与游客之间的矛盾

对于旅游开发所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 社区居民直接转移给旅游者。居民和游客之间的影响是相互的。如在2004年发生过驱逐旅游企业, 自我贬值景区资源, 拒绝耕种景区的核心景点“七星伴月”部分的梯田, 以及社区自行组织收取景区门票、与游客普通的交流索要钱款等事件。这一系列的事件使得景区和社区面临的是双亏而不是双赢。景区资源价值包含两大部分, 一是其梯田的农耕自然之美, 二是社区的民风民俗人文内涵部分, 如果梯田的保护和耕种没有良好的保护, 同时社区居民带给游客的是利益追求而不是淳朴民风, 游客对景区旅游产品的价值感知会低于其期望值, 从而影响游客的满意度。而旅游产品的宣传在网络信息快速发展的今天, 口碑是十分关键的, 游客满意度的高低决定景区口碑宣传效果。从而在更深层次上直接影响景区的接待量和旅游经营。

3 龙脊景区平安寨社区居民参与解决对策

3.1 针对居民与旅游公司之间的矛盾的解决策略

3.1.1 合理进行资产产权评估, 制订合理的利益分配结构

旅游资产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地点条件下, 由自然资源和社会人文资源形成的, 能为旅游业提供经济价值的资源性资产。它是由自然风景区、名胜古迹、避暑胜地、海滨游览区、山川湖泊、风土人情等具体形态构成的, 并通过法律程序, 明确归属于某经济法律主体, 可作为生产要素投入旅游业的经营活动的旅游资源。

龙脊景区社区居民以龙脊梯田风光和民俗风情两种资产投入景区, 在旅游发展中应改变股份划分的方式, 旅游公司注入资金, 居民投入旅游资源计算股份份额, 折成股份参与分红。明晰产权制订合理的利益分配结构。具体利益分配结构:第一, 通过评估折算后的股份进行分红;第二, 分割部分资金作为景区进一步开发、当地社区培训等事业的发展资金;第三, 建立公积金, 用于区域生态保护与恢复, 增强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3.1.2 合理分配景区开发与保护的责任

龙脊景区的开发与保护的不公正主要原因是没有一个明确的制度和组织来规范旅游公司和居民的权利和义务。因此, 应建立一个独立于旅游公司和社区居民的第三方组织来调节这一矛盾。此组织以非营利为目的, 组织成员包括一部分旅游公司和民主选举的村民。该组织应商议出相应的制度来规范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该组织的主要职责是及时有效地在旅游公司与居民之间进行沟通并协调利益的分配。一方面使居民了解社区旅游发展的目标、方式, 另一方面使相关的旅游企业能够倾听居民表达自己的意愿与看法, 甚至参与到旅游规划当中。在旅游发展过程中, 监督旅游企业, 通过相关的法规政策, 保障当地居民通过旅游解决就业, 优先开发和销售当地特色旅游产品, 同时规范社区内居民的经营行为, 营造良好的景区经营环境。

3.1.3 提高社区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

社区参与是生态旅游的模式之一, 社区居民希望通过参与旅游开发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而社区居民通过参与旅游发展获得合理的经济效益从而激发对资源保护的责任感, 同时保护行为的主动性提高, 使得旅游业能够可持续发展。因此, 在旅游规划过程中应该融入社区的理念, 为社区居民提供一定的旅游就业机会, 把旅游业的发展同社区的经济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社区居民在参与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必须解决。这个问题既有社区居民自身的也有旅游企业方面的, 一方面由于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 政府部门和开发商缺乏对社区参与旅游重要性的认识, 漠视社区的旅游参与能力, 没有为社区居民创造一定的参与空间;另一方面, 社区居民的实际参与能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 解决该问题真正实现社区参与必须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 通过政策优惠和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和约束旅游企业在发展旅游过程中必须实现社区参与, 如社区员工必须达到一定的比例要求, 设立景区发展基金用于社区资源的保护, 成立业主委员协调社区和旅游企业等;另一方面, 提高社区居民参与旅游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宣传培训以及专业的短期学习等多种方式, 如导游培训、农家旅馆经营管理培训、更新旅游产品知识培训等, 开拓视野, 增长见识, 提高社区居民的旅游服务技能、经营管理技能, 从而具备一定的参与旅游发展能力。

3.2 针对居民与外地商业者的矛盾的解决策略

社区居民在旅游开发之初, 无论在自然资源的占有、市场信息的把握, 还是在投资能力, 或是人力资本等方面都处于弱势, 同时, 居民作为利益主体之一, 承担了民居开发过程中的各项隐性成本, 如资源、环境、社会成本等。如果所得的利益与成本不能成正比, 外地投资商与社区居民之间的利益差距问题必然会引起社区居民的抵抗。政府作为调控体应该发挥第三方的积极作用, 一是应该为更多社区居民争取公平的参与机会, 帮助社区居民认识自己在发展中所处的位置;二是通过宏观调控和谈判协商等手段要求景区提供一定资金支持提供系列相关的技能培训, 提高居民的参与能力的同时提供一定的就业岗位, 从而扩大就业促进当地社区经济的发展。

社区居民通过教育培训, 对旅游业具有了相应的认识, 并积极支持旅游发展;同时, 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 带动社区经济的发展, 从而促使社区居民更加深入地参与旅游发展, 主动保护好旅游资源和社区环境, 最终政府、旅游企业和社区居民都在旅游发展过程中获得经济效益, 达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

3.3 针对居民与居民之间矛盾的解决策略

社区居民之间的矛盾根源在于参与旅游程度的不同导致的经济收益差距。要解决居民之间的矛盾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 提高社区意识和参与能力。作为旅游部门, 尽可能改善社区居民的生活条件, 减少给社区居民生活带来的麻烦。因而通过宣传培训等多种方式, 提高社区居民的社区意识和参与能力, 使社区居民以更积极、乐观的观念来对待旅游发展, 参与的程度越高, 当地的自然和文化资源的保护自发性越强。

其次, 有效的规章制度与全方位的教育培训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同时充分发挥生态旅游中政府的调控体作用, 由利益共同体组成第三方组织对各方的利益分配问题进行调解, 在保障所有村民基本利益基础上, 建立社区旅游发展的合理竞争机制。如拉客问题, 第三方应强制规定无论是开设摊点还是经营家庭旅馆, 都应禁止拉客;为社区村民生产经营经验的表达和分享提供平台, 保护竞争能力较强的居民的积极性, 同时帮助分析所面临的困难、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

最后, 建立合理的参与方式。及时分析总结当地的经济发展及旅游发展形式并向社区居民介绍;根据所面临的困难提出建议及改进的方法, 改变无序混乱的经营状态, 可以通过集体的形式重点经营几个家庭旅馆, 最后所得利润按投资额及人口分配到户, 从而实现提高服务质量, 实现规模经济, 以及改善村民间因利益分配引起的恶性竞争、邻里矛盾等问题,

3.4 针对居民与游客之间矛盾的解决策略

居民和游客之间的矛盾属于间接矛盾, 只有在社区居民充分参与到当地旅游发展过程并从中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认识到旅游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 从而也会改变对游客的态度, 同时, 良好的社区氛围对游客的正面促进作用必将发挥。具体实际操作可以从转变居民的参与观念开始, 如采取帮对子的方法, 让旅游发展较好的家庭帮助那些对旅游有成见的家庭, 让其看到旅游带来的积极方面, 纠正当地居民因旅游带来的不良习俗, 如与游客照相要收费等破坏淳朴民俗形象的事件;同时旅游公司不能只重视短期利益, 不能在抛弃居民感受的前提下开发旅游, 应让居民参与到开发决策中, 在具体的旅游发展中获得合理的效益分配;对于旅游者, 强调尊重并鼓励积极了解和感受当地居民的民风民俗, 丰富旅游行程。

完善我国环境法律标准应对国际贸易挑战

埃克塞特大学姚捷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 也逐步暴露了我国当前环境法律标准的不足之处。对此本文在指出我国环境标准体系尚不完善, 排放标准的适用不够明确, 环境标准实施不力, 环境标准的时限特征不够突出等问题之后, 提出了完善行业与综合相结合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 实行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年限制, 提高环境标准的科学研究水平等建议。

关键词:环境法律标准国际贸易

中图分类号:F7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00 (2012) 10 (c) -158-02

1完善我国环境法律标准的必要性

作为发展中国家, 我国经济保持了相对持续稳定的快速发展, 但环境却日益令人堪忧, 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我国环境问题又面临了新的挑战。环境保护与对外贸易并非无法调和的矛盾, 然而如果这两者无法实现相对平衡的话, 就会给我国环境造成无法弥补的破坏。

一般来说, 环境标准是按照一国基本国情, 属于保护本国自然环境的一种法律手段。因为发展阶段有所不同, 我国制定的环境标准与西方国家有一定差距, 近几年以来, 我国只求经济的发展速度, 制定的环境管理制度都是非常宽松的, 不但没有较为完整的环境认证体系与标准, 而且也没有实施具有强制性的环境制度, 这样就造成我国很多资源不断流失。环境标准可以用来当做建设并完善环境法制的重要依据, 也是环境法制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符合科学标准的环境制度需要坚持环境、经济与社会效益相一致原则。因为我国之前只重视经济效益的提高, 制定的环境标准比较低, 才致使企业以环境为代价而盲目追求经济效益。这不仅会对环境造成伤害, 而且也会降低企业以后在国际贸易中的核心竞争力, 由于全球掀起环保浪潮, 世界贸易中大多数国家都非常重视企业在整个产品制造过程中制定的环境标准。对在产品制造过程中会导致环境损害的都必须及时制止, 还让那些进口产品也一定得跟本国制定的环境标准相符。与之比较更值得重视的是我国实行的环境标准太低在世界贸易中就会让经济较为发达的西方国家有机会把污染较为严重的产业转移到我国。所以, 我国实施的环境法律

4 结语

社区参与是指在有条件开展旅游的地区, 社区群众全面而有效地参与到旅游活动中来, 不仅参与旅游决策和规划, 还参与旅游经济活动、旅游地环境保护、旅游地社会文化维护等多个方面。通过参与, 使当地群众既能充分而公平地从旅游发展中获益, 也能通过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的提高使社区群众获得更多的自我发展机会, 从而实现旅游以及整个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少数民族地区, 其区位条件、经济基础、文化特殊性以及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因此社区居民如何参与到旅游发展中来, 应该是核心问题, 通过对平安寨居民参与龙脊梯田生态旅游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思考和探索, 得出结论, 社区参与模式应与旅游公司、政府部门、外地投资商、游客几个方面挂钩, 从这些方面来制定合理的社区参与模式。

制度有很多缺点, 这样一来我们就得根据世界贸易准则, 根据我国基本国情不断对其进行完善。

2我国环境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我国环境标准体系尚不完善

我国制定的整套环境标准体系包括国家与地方环境标准两类, 其中国家环境质量标准还包括污染物排放标准和跟环境标准相关的方法、基础标准、标准样品等。我们需要定量限定上述这几个控制项目的具体控制要求、研究方法、质量目标值、科学基础以及标准样品这几大内容, 才能做到有效控制上述几大项目, 并根据标准用途实施不一样种类的标准。现在, 在制定并实施的整套环境标准体系中, 还具有很大的盲目性, 仍旧没能形成一套可以引导标准具体实施的较为严谨且完整的理论体系。这样的情况让标准体系很难将其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对环境标准的具体实施带来了困难。

2.2排放标准的适用不够明确, 缺乏协调

我国在1973年的时候制定并出台的工业“三废”排放标准指的是水、气、渣三种综合起来的排放标准, 从1983年开始出台了将近三十个小行业具体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与九个大气污染物排放指标, 在1988年的时候又出台了污水排放指标。[1]上述指标除了1988年出台的污水排放指标清楚地代替了1973年出台的工业“三废”指标的废水部分之外, 别的指标都一起留了下来, 综合排放指标跟二十九个 (除了医院的污水排放指标以外) 行业排放指标比较

参考文献

[1]纪益成.旅游资源资产评估若干问题探析[J].中国资产评估, 1998 (3) .

[2]黎洁, 赵西萍.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理论的若干经济学质疑[J].旅游学刊, 2001, 16 (4) .

[3]刘纬华.关于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若干理论思考[J].旅游学刊, 2000, 6 (1) .

[4]胡志毅, 张兆干.社区参与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J].人文地理, 2002, 17 (2) .

[5]蒋艳.欠发达地区旅游发展中的社区参与意识分析[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4 (2) .

[6]罗永常.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研究——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郎德村为例[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 2005, 23 (4) .

平安社区征文 第9篇

【关键词】社区体育 运动 体育人口

1 前言

为了更广泛地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国务院于1995年6月20日制定并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目前,我们正处于全民健身计划工程第二期的普遍提高阶段。第二期工程的目标是“努力实现体育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和健康水平,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本文对牡丹江市文化社区、平安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集中的场所进行了问卷调查,用以了解社区居民对全民健身计划的了解和群众参加体育锻炼的基本情况,寻找出社区开展全民健身计划中的缺点和不足,为居民更好的参加体育锻炼提供可行的意见和建议,总结经验,配合《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顺利实施。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方法。进行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检索,拟定了论文题目,并制作了调查问卷,随后在牡丹江市明珠广场、几个居民小区参加体育锻炼人群集中的公共场所随机取了120名参加体育锻炼的居民作为调查对象,共发问卷120份,收回120份,其中有效问卷114份,有效率为95%。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并进行了逻辑学分析。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被调查者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认知情况

表1 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认知调查表

通过表1可以看出,在114名被调查者中,有95人了解或者听说过《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占83.3%;从未听说过的只有19人,占16.7%。两者比例相差66.6%,应该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在牡丹江市宣传做得还是不错的。对未听说过《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人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询问是否支持该计划的开展,结果表明百分之百的被调查者都支持《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可以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在牡丹江市是深入民心的。

3.2 对被调查者性别比例、年龄构成的调查

表2 性别比例和年龄构成的调查表

3.2.1 对被调查者性别比例的分析

在表2中可以看出,在采访的参加体育活动人群里,女性比例多于男性,分别有61人和53人,占被调查者的53.5%和46.5%。从数据上来看,牡丹江市文化社区、平安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性别比例相差并不悬殊。

3.2.2 被调查者年龄的分析

通过表2中另一组关于年龄结构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占比例最大的是45~60岁的中老年年齡段的人群,有40人,占被调查者的35.1%;其次,是60岁以上的老年段人群,有34人,占被调查者的29.8%;剩下依次是18~30岁的青年人和30~45岁的中年人,分别有21人和19人,占被调查者的18.4%和16.7%。可以看出牡丹江市文化社区、平安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程老年化的趋势。

分析其中的原因,30岁以下的青年段人群都是刚刚迈入工作岗位或者刚刚成家立业,正处于创业的黄金阶段,所以很少顾及到体育锻炼;作为30~45岁的中年段人群,肩负着赡养老人和抚养子女的双重压力之下,再加上这时正是事业的顶峰,平时应酬很多,所以这一部分人根本无暇顾及自己的身体;45岁以上的大多数是退休居民和老年人,自己闲暇的时间比较多,而且自身机能的衰退,为了自己的健康所以很多人愿意参加体育锻炼,但也有很多老年人都是因为自己身体有很多病,迫不得已地参加体育锻炼。

表3 参加体育锻炼季节、时间的选择统计表

3.3 被调查者参加体育锻炼的季节、时间段的选择

3.3.1 参加体育锻炼人群对选择体育活动季节的选择

从表3可以看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对季节的选择,大都集中在了气候比较好的夏季、春季和秋季。分别有98人、72人和68人,中选频率分别是86%、63.2%和59.6%,而北方寒冷的冬季里,只有16人能参加体育锻炼,只有14%的中选频率,远远少于其它季节,牡丹江市冬季严寒的气温制约了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是牡丹江市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的一个薄弱环节。

3.3.2 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选择锻炼时段的分析

通过表3也可以看出,占大多数人都选择了晚上和清晨,分别有81人和61人,中选频率有71.1%和53.5%;选择上午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只有8人,中选频率最低,只有7%;喜欢在下午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有27人,中选频率23.7%;选择中午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有31人,中选频率为27.2%,这其中大部分都是工作人员和在学校的学生,他们利用工作和学习的午休时间参加体育锻炼。选择清晨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大多是坚持了很久的已经养成习惯的人,晚上则是上班族锻炼的最佳时间,这与其他城市所做调查的趋势大体相同。

3.4 被调查者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和时间的调查

表4 参加体育锻炼次数的统计表

3.4.1 对被调查者参加体育锻炼次数的分析

根据调查所得到的数据显示(表4),牡丹江市文化社区、平安社区居民大部分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但是也有部分市民对体育活动的需求不足,有关部门应该刺激居民体育活动的需求,充分调动不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群的积极性,开展好“全民健身计划”。

表5 参加体育锻炼时间的统计表

3.4.2 对被调查者每次参加体育锻炼时间的分析

通过表5可以看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理里,选择锻炼时间为30~45分钟的人最多,有45人,占被调查者的39.5%;其次,是选择锻炼时间为30分钟以内时间段的,有40人,占总人数的35%;选择锻炼1小时以上的只有10人,只占被调查者的8.8%;选择45分钟到1小时的有19人,占总人数的16.7%。符合体育人口判定标准的约有43.2%。

3.5 参加体育锻炼人群选择的体育项目和活动地点的调查

表6 被调查者选择活动项目和活动地点的统计表

3.5.1 参加体育锻炼人群选择活动项目的分析

观察表6可以看出,有92.6%的人选择社区健身器来进行体育锻炼,其中以中老年人居多;而其他项目较少。

3.5.2 居民对参加体育锻炼的活动场所的选择

通过表6可以看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主要活动场所集中在公园广场、社区和路边等公共活动场地,占总人数的82.7%、78.5%和45.2%,而17.4%和16.8%的人选择在学校、单位和自家庭院中进行体育锻炼。

3.6 对影响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的调查

表7 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目的统计表

表8 居民参加体育锻炼影响因素统计表

3.6.1 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调查

在表7中可以看出,牡丹江市文化社区、平安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呈多元化趋势。

3.6.2 影响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的调查

通过表8可以看出,因为体育设施少和没有指导者是影响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中选频率为88.6%和92.1%,有关部门应该重视宣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3.7 对参加体育活动人群文化程度及职业的调查

表9 体育锻炼人群文化水平和从事职业统计表

3.7.1 对参加体育锻炼人群的文化程度分析

从表9可以看到,在牡丹江市文化社区、平安社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里,占比重最多的是高中、中专、初中和小学文化程度的市民,可以看出,牡丹江市文化社区、平安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的文化层次不是很高,属于低文化层次水平。

3.7.2 对进行体育锻炼人群的职业的分析

通过对参加体育锻炼人群从事职业的统计表(表9)可以看到,工人约占到被调查者的1/2,而其他人员占20.7%;企事业职员、公务员和科教文员人数大约相等分别占9.8%、12.7%和8.5%。

4 结论

4.1 通过本次调查,牡丹江市文化社区、平安社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里,有83.3%听说过或者了解《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而且100%的被调查者支持该计划的开展,可以看出牡丹江市对全民健身计划的宣传开展比较理想。

4.2 牡丹江市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在季节上的选择依次是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牡丹江市寒冷的冬季成了人们不愿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

4.3 牡丹江市文化社区、平安社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选择社区健身器、散步、跑步和羽毛球、乒乓球的人群占前三位,体育舞蹈(扭秧歌)和武术太极等也受到部分人喜爱。

4.4 根据数据分析牡丹江市文化社区、平安社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里达到体育人口判定标准的占43.2%,经分析,牡丹江市文化社区、平安社区总的体育人口比例会小于这个数字,与大中城市有相当的差距。

5 建议

5.1 应该继续加大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宣传力度,使更多的居民了解体育活动对自身健康的重要性,促使更多的居民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

5.2 政府应加大对社区体育设施的投入,加强对体育设施的管理,开放一些学校或单位的现有体育设施,使居民能有更多的更好的运动休闲场所和体育健身设施,尽最大的可能改变体育活动场所的落后状况。

5.3 推进全民健身计划,发展体育人口,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针对不同人群的不同情况和特点,统筹兼顾,区别对待,全盘安排,为《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二阶段(2006年~2010年)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进一步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创造良好的全民健身氛围。

参考文献:

[1]裴立新.我国社区体育现状分析及发展战略目标、指导方针和运行机制构想.

[2]王凯珍,任海,王渡,林洁.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体育科学,1997,(05).

[3]吴世英.中国社区体育组织文化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4]周晓东.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上一篇:农村物流发展下一篇:个人单位求职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