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指导孩子阅读

2024-07-08

家长如何指导孩子阅读(精选8篇)

家长如何指导孩子阅读 第1篇

小学生阅读的一般步骤

小学生的阅读,并不仅仅是为了理解读物的思想内容,吸取知识、体味情感、欣赏语言等等。更重要的是学会阅读,掌握阅读方法,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热点也就集中在学法的指导上。

01初读

通过全文,了解全文大意,利用工具书,结合上、下文自学字词,这样让学生从整体上初步把握文章的内容,同时也对文章的语言、结构、写作目的有一个大致了解,为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打下了基础。

02精读

按自然段边读边想。弄清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关系,进而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做到读懂内容,理清思路,通绕全文。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疑难,深入思考,解惑释疑。同时对课文的重点段落和美词佳句仔细揣摩,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分析文章的表现形式和写作技巧,吸取文章的精华,进一步对全文加深理解。

03悟读

学生的阅读往往只是停留在字面或文章的表面感受上,并不能做到“真知”读。学生要理解体会出这些思想内容,只赁故事内容是不会捕捉到的,是要透过语言文字,进行深入思考,从中悟出作者真正的目的。

04熟读

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要多读,达到熟能成诵,消化,使课文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尤其对那些词句优美、文质兼优的课文或段落,应让沉重熟读成诵。以便在便在自己的写作中也恰如其分地套用仿写。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语文教学中的千年古训,也是我们现代人开展读书活动所遵循的原则。

小学生主要读书方法

➀三读法

浏览性的泛读。

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可采取浏览法,即通过“随便翻翻”以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或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在有限时间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探求性的速读。

有时读书是为了达到某个特定的目的或完成某项任务,如寻求某个问题的答案,专门搜集某方面的知识等,这就要求“一目十行”。快速阅读的奥秘在于让大脑跑在眼球前面,掌握快速阅读的孩子每分钟能读200多个字,未受训练的每分钟只能读八九十字。

品味性的精读。

对名篇名著和其它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像人吃东西那样,经过细嚼慢咽,才能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有的好文章要反复地读几遍,甚至熟读成诵。

➁“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

圈点勾画。

即用相关符号在书或文章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或爱或憎或疑或思,如用“____”“?”“——”符号分别标示重点词句、疑难困惑、偏差错误等。

作批注。

即在文章旁边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可以品评遣词造句的精妙,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感想,可以谈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或由此引发的联想,还可以指评原文的纰漏等。

作卡片。

为了便于记忆和积累,鼓励学生把名言警句、精彩片断、佳词妙句等写在卡片上,以随身携带,随时翻阅、背诵。

进行再创作。

包括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形式。改写又包括改人称、改写法、改体裁等。

以上“动笔墨”的方法,要根据学生年级不同,在要求上体现差异。低年级主要是圈点勾画、作摘记、做卡片;中年级编提纲、作批注;高年级写体会、再创作。

➂边读边思考的方法

边读边思考是阅读的基本要求,也是其他各类方法的基础和前提。应通过概括内容、复述原文、体会思想感情、分段分层、理清文章条理等多种形式的专项训练,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分析、概括、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方法,达到以读促思、以读促写的境界。

 

家长如何指导孩子阅读 第2篇

当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学习,三分课内,七分课外。”我国语文教育专家吕叔湘先生说:“许多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们的经验,他们会异口同声地说是得益于课外。”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一句话,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金钥匙,如能长久坚持,必将终生受益。那么,家长该怎样指导孩子进行课外阅读呢?

A:认清亲子阅读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孩子大了,就该让他自己去读书,培养独立能力。

点拨:亲子阅读不仅仅是教会孩子阅读,更是陪伴孩子一起分享阅读乐趣的时刻。孩子是非常需要家长的这份陪伴,以培养他们对阅读的持久兴趣。

误区二:时间一到,就把孩子拉过来看书,不管他是不是正在专注地玩玩具,或者是一个电视节目。阅读是每天的必须完成的功课。

点拨:粗暴地打断孩子的情趣点,再把阅读当作一项任务强压给孩子,势必会造成孩子对阅读的厌恶和反感,而导致反作用。

误区三:给孩子念完故事后,总是叫他复述这一页讲了什么,最好是能把整篇故事都背出来。每天给孩子反复念一首唐诗,直到他能自己背出来为止。

点拨:很多家长总是太功利,过分强调孩子的“输出”,却不重视自己的“输入”。其实,只有足够多的“输入”,才会有让人惊喜的“输出”。就好比写文章,要是没有充足的文学养料,哪能随心所欲地遣词造句呢?

误区三:亲子阅读就是认字。

点拨:专家认为,家长在进行亲子阅读时,千万不要过早逼着孩子学字。0-3岁的孩子,肯定还是从图画中理解故事更多。文字在他眼里也不过是一个个图形,如果是机械地记忆,认识再多字的孩子也不过是台“识字机器”,只认得一个个单独的字,却不理解文字的真正含义和用法。

如今,中国的成年读物也越来越讲求“读图”,这正是在幼年时图画阅读严重缺失所造成的。因此对于0-3岁的孩子,应给予他们足够多的图画阅读,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字,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应逐步由图向文字过渡,到了成年以后就该完全以文字阅读为主了。

但是,我们也不应该反对孩子在自发需求下识字。特别是对于处在语言期的3-6岁的孩子,也不必扼杀他们主动学字的欲望。当孩子觉得只有认识封面上的字才能挑到自己喜欢的书、只有认识包装盒上的字

才能买到自己喜欢的食品时,家长便应该趁机引导他们学字。

B:为什么家长要和孩子一起读书?

一个妈妈,或者一个爸爸带着孩子一起看书,这种在阅读过程中一对一的模式,最能培养孩子集中的注意力。而孩子又是最喜欢模仿家长行为的,家长参与的活动都会让孩子的兴趣大大增加。而且,在家长参与阅读的情况下,孩子不仅仅能得到阅读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家长和孩子在阅读中建立的情感交流,是孩子成长中最需要的营养成分。任何人也代替不了家长所能给与孩子的这种爱,而正是这种爱让孩子在人生的最初,感受到了阅读带来的幸福,并让他一生爱书。

在中国,给孩子讲故事的常常是女性,但是父亲这个教育者的角色,在早期阅读中绝对是举足轻重的,因为性别的不同会让家长选择的读物也有很大不同,比如,母亲往往会喜欢读那些细腻动人的故事,而父亲会更偏向于选择那些幽默的、有知识的或是有思想内涵的故事。即便是选择同一本读物,父亲和孩子共读的方式也和母亲很不相同。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得到多种类型的阅读体验是非常重要的。

C:孩子的阅读时间多长为宜?

在孩子早期阅读的时间问题上,要更好地保护孩子的阅读兴趣和养成良好的习惯,应注意以下两点:

1、每天晚上安排半小时左右,周末安排1小时的阅读较为合适。当然这不是死板规定,具体根据孩子的兴趣和注意力而定。如果刚开始孩子静不下来,阅读时间为一二十分钟也行,慢慢来。如果孩子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强,时间可以长一些。千万要注意的是,当孩子不想读而家长又引导不了的时候,不能勉强一定要读完一篇故事或阅读多少时间,否则会扼杀小孩子的阅读兴趣,久而久之,孩子会产生逃避行为和厌恶情绪。

2、每天阅读时间段安排要相对固定,比如每天晚上8:00-8:30,家长就给孩子读故事。一两个月后,每到这个时间段孩子就会主动要家长读书给他听,从而形成每天阅读的习惯。切忌阅读时间不固定,就是今天陪着读,明天一忙就不给读,“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很难获得教育成效和形成习惯的。“不怕慢,只怕停”,只要每天坚持,时日一久,孩子的知识量和求知欲就会大幅提高。

D:如何让孩子从喜欢翻书到看书?

孩子喜欢看书,会让家长很开心。但是很多家长发现,孩子好像不是很热衷听故事,而只是不断地翻书。你还没开始讲故事,他就已经翻过去了,这时,该怎么办呢?该如何让孩子从喜欢翻书到喜欢看书呢?

其实,孩子喜欢翻书,说明他已经对书产生了兴趣。孩子在阅读时,不只是靠视觉,也会靠听觉和触觉。此时,家长可以这样做:

1、用语言提示吸引孩子的注意。家长可以提一些简单的问题,来吸引孩子对书中内容的关心和想听故事的渴望。例如,家长可以说“咦,这是一只小白兔呀?宝宝,我们来看看下一页是什么呢?”

2、用角色扮演来让孩子认同故事中的角色。比如家长可以说:“宝宝是强壮的老虎哥哥,不可以欺负小的老鼠弟弟哦!要跟朋友们团结友爱,朋友们才会喜欢你哦。”

3、巧设问题,让宝宝来猜一猜故事情节。在阅读指导中,让孩子仔细观察画面,再让他猜下一个情节,猜猜书中角色的话语等。”

E:为什么电视和网络无法替代读书?

孩子需要一个信息能受到控制的环境,这样他才能专心致志地去学习一些重要的观念。网络上提供的无止境且难以抗拒的链接,会让孩子迷茫地陷入一个信息的海洋;电视每秒钟24格不停跳动的画面,几乎不会让孩子留下观察和思考的时间,而且由于广告的缘故,电视节目总是被分割成一小段一小段,造成孩子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最重要的是,网络和电视,都会让孩子减少和身边的亲人朋友交流的时间,并渐渐由于缺少这些情感交流,而对身边的事情漠不关心。

日本早期教育工作者曾经做过相关研究,发现过早就被家长往电视机前一放的孩子,他们语言能力的发展往往会延缓。因为在电视面前,孩子总是处于被动接受信息的位置,电脑有些声称“人机互动”的学习软件大多是程式化的“你做得好极了!”,而只有家长才能够做到每次朗读的声调速度会根据孩子的需求而变化,才能够及时注意到孩子的眼神、表情,及时地回答他们的问题,而他们的进一步反应也能让家长及时了解他们的理解、情感。

F: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1、顺应孩子的心理特点,选好孩子“爱看”的第一批书,使孩子对书产生好感。

在孩子学习阅读的初期,家长一定要对提供给孩子的书刊进行精心的挑选,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些印刷美观漂亮、内容丰富有趣、情节发展符合儿童想象和思维特点的图画书。

2、不宜对孩子的阅读过程管得太死。好奇、好动、缺乏耐心和持久力是孩子普遍的心理特点。通常,

在这一阶段,只要是孩子愿意把一本书拿在手上津津有味地翻看,家长就应该感到心满意足了。

3、把阅读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尽可能为孩子提供轻松自由的阅读环境。阅读是一种求知行为,也是一种享受。因此,家长除了需要对真正有害于孩子的书刊进行控制外,不应对孩子所读书刊的内容、类型和范围进行人为的约束和控制。

4、亲子共读,为孩子树立良好的阅读榜样。专家们认为,在家里,家长应尽可能多地和孩子在一起看书,做孩子的阅读榜样,这样可以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

G:如何指导孩子有效的课外阅读

第一,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家长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自己首先起个表率作用,也要读书。若自己从不读书,强求孩子爱读书是难以说服、打动孩子的。还有,如果一个家庭每到中午、晚上都是电视的声音,那么怎能培养出爱好读书的孩子呢?列宁在一篇文章中回忆起父母对自己儿时的教育时,他曾写道:我的家里有一个“肃静时刻”,到这时候大家同时工作或阅读,大人和孩子都一样,要打破这一安静时刻是不允许的。他说:“我不能不想起童年时代我们家每到晚上的情景,到处都是一派工作的气氛。父亲在自己的书房里办公,哥哥姐姐在看书或做作业,母亲坐在一张大桌子旁边做针线,我们两个小一点的坐在母亲边上看着小人书。”这样的“肃静时刻”不仅使孩子们养成了自觉遵守纪律、自我控制的习惯,还使他们养成自觉读书、学习的习惯。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不要以为你们同孩子谈话,命令他的时候才进行教育。”其实,我认为那种潜移默化地影响才更深刻,更加根深蒂固。所以,一个家庭的良好读书氛围对孩子十分重要,远大于我们的说教。第二,帮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1、坚持每晚读书的习惯。这一来要求要求孩子放学能够及时完成作业,每晚都能有15——30分钟时间静静地读课外书,养成每晚读书的习惯。

2、养成开口诵读的习惯(更适合低年级的孩子们)。“诵读”是几千年前流传下来的,是很有效的传统语文学习的方法。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无论是对积累、理解和表达都很重要。“诵读”本身也是语言实践,每天用15分钟、半小时读读精彩的文章或片断,能培养孩子良好的语言感知和领悟能力。在诵读基础上熟记背诵一些经典的语言材料,更是受益终身。

3、培养读书动笔的习惯。帮助孩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读书时可在读物上圈点、勾划、批注,读书后可摘抄好词佳句,可记录读书卡片,可写读书笔记或读后感,把从读物中吸收的营养,通过落实在纸面上而加以强化。

第三,为孩子推荐优秀的童书。即使优秀的读物,也不是适合所有的孩子阅读。这就需要我们来帮助

孩子选择。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读物。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书的外部形式很感兴趣,可选图文并茂、装帧新颖的童话、民间故事、儿童诗和儿童报刊等。现在,我想向大家推荐一些优秀的适合我们孩子阅读的图书:《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中国神话故事》《成语故事》《动物的故事》《十万个为什么》《当名人小的时候》《丁丁历险记》《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舒克和贝塔》《木偶奇遇记》《小猪稀里呼噜》《爱心树》《淘气包马小跳》《绿野仙踪》……

这些书中的故事要么短小有趣,要么想象奇特,要么情节曲折,要么充满知识性,它们为孩子打开了一扇扇未知、智慧的窗户,相信当孩子沉浸在里面的时候会获得一种从未有过的体验和快乐的。

第四,让孩子能坚持来读课外书籍。如果孩子能养成持久的阅读习惯,将会使他们终身受益,这就更需要家长在平时的课外阅读指导中,通过一定的“强制”,使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建议如下: 一定内容。要读的书一经选定,就一定要读完,不可半途而废,要养成一本一本地读的习惯。

二定时间。孩子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读书的时间,切不能想读就读,不想读就不读,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三要定量。根据孩子的阅读能力,制定读书计划。根据某本书的具体情况规定孩子每天读的页数。

下面,请您回答自己几个问题,如果您的答案为“是”,那您一定是一位称职的好家长:

1、您是否有时为孩子念故事书?

2、您是否曾邀请孩子把他读的书读给你听?

3、您是否和孩子讨论过他所读课外书的内容?

4、您的家庭是否有相对固定的阅读时间?

相信大家在听了以上问题后,更加明白指导孩子课外阅读的做法。

愿我们的孩子能够在生命的早期就能养成阅读的习惯,把阅读视作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家长如何指导孩子阅读 第3篇

“忠厚传家远,诗书济世长。”作为儿童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阅读是继承和发展“传家、济世”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新课标强调,“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9年的课外阅读总量达要到400万字以上”而这个数字的硬性要求,课堂阅读是完不成任务的,家长怎样配合学校来扩大孩子的阅读量呢?下面就简单谈谈作为老师和家长双重身份的我的一些见解,与大家共勉。

一、激发兴趣,让孩子喜欢阅读

课间,和同事闲聊“高效课堂”时,总会有一些老师发牢骚:“现在的学生太不注意听讲了,你在上面讲,他在下面‘埋头苦看’,看的是教材也就罢了,毕竟孩子也有自己的理解和学习方式,可是走近他们却发现他们看的并不是所讲的教材章节,而是课外书———卡通漫画、童话之类的,这样谈何“课堂高效”呢?”的确,这部分孩子对于老师的讲解缺乏一定的兴趣,对枯燥乏味的教材失去了热情,而从课外读物中找到了快乐,正所谓“读书的快乐表现为读书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我们反过来想一下,课外读物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呢?兴趣、兴趣、还是兴趣。所以,我们何不抓住儿童的这一心理,在读书上面做做文章呢?在家中,我根据孩子的阅读特点,特意在书架上添置了许多孩子喜欢读的课外读物。每当孩子放学回来不想写作业时,我就拿出一本他喜欢的课外书(或者一份报纸、杂志),划定好章节(篇目)让他来读,等写完作业之后,再让他读另外的章节(篇目)。时间久了,孩子被书(报刊杂志)中的故事情节所吸引,想一睹为快、一气呵成、过足读瘾。于是,他放学回来之后,总是先把家庭作业完成,然后沉浸在报刊中,遨游在书海中……我因势利导,尽量满足他的要求。这样,孩子就有了读书的欲望,兴趣被激发起来,做到了读书学习两不误,我何乐而不为呢?

二、培养习惯,让孩子爱上阅读

细节决定成败,习惯成就辉煌。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孩子终生受益。为此,我从培养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入手,让孩子逐渐爱上阅读,养成以下阅读习惯。

1.定时。要给孩子制定并执行严格的守时阅读制度。以保证孩子有充足的休息时间,以便更好地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孩子养成了按时休息的良好习惯,学习和生活都有了规律,对他们的身心成长和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2.定量。为了保护孩子的视力以及让他有始终饱满的阅读状态,我和孩子约定:周一至周五每天的阅读量不超过四千字,节假日每天不超过一万字。如果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完规定字数,我便和孩子一起讨论孩子的阅读内容,做到读思结合、读议结合。

3.定范围。周一至周五读哪些类型的书报,节假日读什么书籍,我都给孩子划定了一定的范围。到了那个时间段孩子就自觉地读那个时间段该读的书,养成了阅读的习惯,其他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陶冶情操,让孩子享受阅读

老子曰:“既要为人己欲有,既要与人几欲多”。这句话的意思是,既然要做一个人,就应该具备最起码儿的道德规范,如,爱国、爱家、爱父母、上敬下和、与人为善、不见利忘义、不损公肥私、助人为乐、乐善好施。既要与人己愈多,即既然要做人就做好人。即要和别人比,就要比你好,比你强,你有,我有,你没有,我还有,以我之长克你之短。每当孩子读完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后,我都要拿老子的这句话开导他,并且结合文本的内容,深刻剖析其思想内涵,教育孩子。让他在理解的基础上,既读好了书,又做好了人。日子久了,孩子读书的标准也就自然而然地有所提升,不光读文字,而且文字背后的道德情操也就了然于胸,心灵也在熏陶中纯净而清远。我们不难看出:是阅读陶冶了孩子的情操,孩子又在情操的陶冶中享受着阅读。

四、及时评价,激发孩子正能量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及时地对孩子的阅读行为和结果进行评价是非常必要的。我们要本着“汲取精华、弃其糟粕”的阅读原则,指导孩子阅读,及时地给予评价,激起孩子的正能量,正如新课标所说的那样:“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不断加深理解和体验,并获得思想启迪。”因此,每当孩子阅读之后,我都会不失时机地鼓励孩子:“你今天读书收获匪浅,不但按时完成了读书任务,而且你也从书中学会了不少有价值的东西,在你人生的调色板上又涂上了艳丽的一笔……”

家长如何与孩子共同阅读 第4篇

【关键词】阅读 参与 兴趣 方法 人格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72-02

一、阅读的意义及家长的责任

1.阅读的积极意义

阅读书籍不但能让我们开阔眼界,增长知识;还能够培养人格,树立理想。

2.家长的责任及教育误区

家长作为孩子最初的老师和启蒙者,在培养孩子阅读能力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并没在是非能力可言,所以家长的引导就显得极为重要。

家长教育可能存在的误区:

(1)我是在指导孩子看书,自己看不看无所谓。幼儿没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它们的行为大多是通过模仿大人得来的。如果家长光想指导孩子,而不是自己亲力亲为的话,孩子是肯定不会自己认真阅读的。

(2)只要我认为是对的,就完全让他去做。家长在指导孩子的同时应该多考虑到孩子的感受。有的家长对孩子看得过严,比如妈妈在孩子身边织毛衣,看着孩子写作业,一旦发现孩子懈怠就批评他。这其实很不明智,因为孩子的定力本来就是有限的,他的身体状况就让他不能集中太长时间的精力,该休息的时候也要适当休息一下。

(3)我工作忙,没时间管孩子。幼儿时期是最需要家长关注的时期,而且这个时候的管教是最有效率的,现在花时间多点儿,让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以后要花的时间就少。家长现在如果不上心,等到孩子养成不良习惯,再想管教孩子,需要花的时间就长了,而且收效甚微。

由以上几点我们可知,做任何事情,包括教育孩子,起点是非常重要的,只要开始的方向对了,以后的发展就非常顺利。

二、与孩子共同阅读

1.家长要选择适合幼儿阅读的书籍

家长作为幼儿早期的第一任老师,自然担负着给幼儿选择一些好书的责任。从一些实例中发现,家长所选择的书籍、家长的朗讀方式以及对孩子的鼓励和表扬,都会使孩子更快和更为理想地学会阅读。家长一定要耐得下心来,先自己读给孩子听,刚开始的时候孩子可能会对此毫无兴趣,但在持续一段时间之后这样,孩子肯定会有逐渐入迷并学会自己翻阅。孩子在今后不但有足够的能力去阅读,而且在阅读中将会不断地获得新的乐趣,扩大知识面。家长应该根据幼儿发展的身心特点,去选择一些适合幼儿阅读的书籍,比如一些带有图文结合、有良好的寓意的故事书和童话书。

2.家长要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

我们培养幼儿阅读的兴趣同样需要有耐心,要为其提供良好的阅读条件和环境,并尽量采用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方法。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以前总是在羡慕书香门第,是因为他们家族的学习氛围好,孩子在幼儿时代就受到了良好书籍的熏陶。当然,现在家长不能完全模仿古人,但同样应该为孩子提供良好的读书环境。比如,家长可以在家里单独设立一间屋子为书房,在里面放上书架,买各种书放在里面,包括适合孩子看的书和适合家长自己看的书,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可以培养幼儿对读书的兴趣。

3.家长要教会幼儿好的阅读方法

阅读的方法多种多样,没有绝对好的方法,只有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所以,家长在教幼儿阅读方法的时候,一定要首先了解孩子的特点。比如,有的孩子思维敏捷,则可以让他适当多阅读一些东西,在阅读时也可以适当加快速度;有的孩子思维不够敏捷,则可以通过反复阅读来训练他们的思维力,他把一个小故事彻底想清楚;有的孩子对周围的事物格外感兴趣,就可以引导他多观察,让他自己去描绘自己眼中看到的世界。一定要注意让孩子多贴近自己,城市里紧张的气氛会让人感到压抑,当带孩子到郊区和公园等地方转转,对于活跃他的心性,是非常有好处的。

4.家长培养孩子在阅读中培养好的人格

家长指导孩子阅读手册 第5篇

▲ 帮孩子选择精致的“文化点心”

* 可根据学校的推荐阅读书目或孩子的兴趣爱好帮孩子选择读物。低年级孩子以读彩色、大字、押韵、有趣味、可以朗朗上口的书为主,比如那些有漂亮插图的童话书对孩子来说是很有魅力的。随着年级的增长,除了引导孩子读名著以外,还可以读读《儿童文学》、《少年文艺》、《读者》及各种报纸等。

* 鼓励你的孩子阅读来自多种文体的作品,拓宽他们的个人阅读视野。

* 给孩子准备一个小书架,具体做法是:每隔一段时买一本图书、杂志,逐年积累。可以带孩子走进书店,让他自己选择,家长略作甄别。

▲ 使孩子形成浓厚的阅读兴趣

* 低年级的家长应该清楚:孩子的早期阅读,不在于“能力”而在于“兴趣”。不要把孩子能认多少字、背多少古诗作为目标,而要看孩子是否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从而使他激荡起一个急切的愿望,学会自己去读。等到中高年级后,孩子对阅读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家长就不宜对孩子的阅读过程管得太死,要把阅读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尽可能为孩子提供轻松自由的阅读环境。让孩子轻松愉快地阅读,不要有压力,千万不要让孩子对阅读产生厌烦和反感。阅读的多和少、深和浅并不重要,应该关注的是:促使孩子喜欢阅读,有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要“急功近利”,要“细水长流”。

*在家里,父母应尽可能多地和孩子在一起看书,做孩子的阅读榜样。同时,还要经常与孩子在一起交流读书的方法和心得,鼓励孩子把书中的内容复述出来,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讲出来,然后大家一起分析、讨论。如果经常这样做,孩子的阅读兴趣就会变得更加浓厚,同时孩子的阅读水平也将逐步提高。培养低年级孩子“读”的兴趣还可以从培养“听”的兴趣开始,坚持每天朗读一篇课文或讲一个故事,这样能使孩子建立起热爱书本、向往读书的愿望。

* 鼓励孩子利用读物。许多介绍社会知识和科普知识的书籍有使用的价值,家长要鼓励孩子在生活中利用书中的知识。如孩子读了地理读物后,在旅游时,可以让孩子来设计旅行路线等。这种知识的利用不仅能增加孩子的阅读兴趣,还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培养孩子的科学世界观。

▲ 和孩子分享快乐的读书时光

* 每天坚持花10—20分钟和孩子一起读书,交流对读本的看法。读到好的文章或段落,推荐给孩子,与孩子一起分享。* 和孩子一起读书时,尽量让气氛更轻松愉悦,这样他们会从中体会到更多乐趣。你可适当地进行提问,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内容。提问的安排前后不一,可在看书或讲故事前提出问题,让孩子带着问题去看,去听,然后从故事中找出答案;也可在看书

或讲故事中间造成悬念,提出问题,让孩子通过思考来解答;还可在听、看完故事以后,进行提问,帮助孩子理解内容、主题,从而促进孩子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 在孩子看书的过程中,孩子不能理解的或比较难理解的字词,你应耐心地解释,尽量使问题具体化,使他们易于理解。* 低年级家长可根据孩子的需要,采用多种不同的指导方法,可以先和孩子一起欣赏、研究画面,再朗读相应的文字;可以先给孩子讲故事的梗概,再指着文字朗读;可以和孩子合作阅读,你读生疏的,孩子读熟悉的;可以在阅读中穿插“问”和“议”。这样,既有利于阅读,也有利于发展智能。

* 让孩子在看完书后,可以复述一下故事的内容。在复述的过程中,你要认真地听,对个别问题还可以提醒或纠正。

* 如果孩子读过的书拍成了电影或电视剧,你可以让孩子去欣赏。

* 提供孩子能安静阅读的时间和地方。例如,把电视关掉,有适当的照明。

▲ 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 孩子每天的读书量不求太多,主要是让他养成一种持之以恒的习惯。

* 低年级的孩子在读书时会碰到许多的“拦路虎”,面对孩子的提问,有些你当时就要解释,有些就要引导孩子自己去想,去查资料,让他自己去寻找答案。这样通过提问、动脑筋后,他会

明白许多道理,并且养成爱提问题的好习惯。

* 鼓励孩子对所读的书、文章,就全文或者某一两处地方,谈谈自己的看法、感受、启发,用文字记录下来。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读你孩子的文章。

* 教导孩子爱惜书籍,保持书的整洁、美观。自己的书可以用铅笔在上面作适当的标记,或者写下自己的启示、感受(喜欢、憎恶、崇敬、同情等)。

▲ 使孩子形成正确的读书方法

* 教会低年级孩子要一页一页地按顺序看,看的时候要仔细,要注意看懂画面上有什么人物、事物,他们在做什么,从而理解画面上所表达的意思。

* 阅读是一种由多种心理因素组成的复杂的智力活动,你可通过指导孩子阅读发展孩子的智力,提高能力。如指导孩子看连环画时,让孩子观察,然后把观察到的说出来,你要给以必要指导,发展观察力。遇到需要记忆的,你要让它记下来,发展记忆。提出问题让孩子思考,发展思考力。

家长怎样指导孩子阅读课外书 第6篇

当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学习,三分课内,七分课外。”我国语文教育专家吕叔湘先生说:“许多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们的经验,他们会异口同声地说是得益于课外。”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一句话,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金钥匙,如能长久坚持,必将终生受益。

那么,家长该怎样指导孩子进行课外阅读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四方面来做。第一,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家长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自己首先起个表率作用,也要读书。若自己从不读书,强求孩子爱读书是难以说服、打动孩子的。还有,如果一个家庭每到中午、晚上都是电视的声音,那么怎能培养出爱好读书的孩子呢?列宁在一篇文章中回忆起父母对自己儿时的教育时,他曾写道:我的家里有一个“肃静时刻”,到这时候大家同时工作或阅读,大人和孩子都一样,要打破这一安静时刻是不允许的。他说:“我不能不想起童年时代我们家每到晚上的情景,到处都是一派工作的气氛。父亲在自己的书房里办公,哥哥姐姐在看书或做作业,母亲坐在一张大桌子旁边做针线,我们两个小一点的坐在母亲边上看着小人书。”这样的“肃静时刻”不仅使孩子们养成了自觉遵守纪律、自我控制的习惯,还使他们养成自觉读书、学习的习惯。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不要以为你们同孩子谈话,命令他的时候才进行教育。”其实,我认为那种潜移默化地影响才更深刻,更加根深蒂固。所以,一个家庭的良好读书氛围对孩子十分重要,远大于我们的说教。

第二,帮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1.坚持每晚读书的习惯。

孩子放学及时完成作业后,每晚都能有15——30分钟时间静静地读课外书,养成每晚读书的习惯。

2.养成开口诵读的习惯(更适合低年级的孩子们)。“诵读”是几千年前流传下来的,是很有效的传统语文学习的方法。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无论是对积累、理解和表达都很重要。“诵读”本身也是语言实践,每天用15分钟、半小时读读精彩的文章或片断,能培养孩子良好的语言感知和领悟能力。在诵读基础上熟记背诵一些经典的语言材料,更是受益终身。

3.培养读书动笔的习惯。帮助孩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读书时可在读物上圈点、勾划、批注,读书后可摘抄好词佳句,可记录读书卡片,可写读书笔记或读后感,把从读物中吸收的营养,通过落实在纸面上而加以强化。第三,为孩子推荐优秀的童书。

即使优秀的读物,也不是适合所有的孩子阅读。这就需要我们来帮助孩子选择。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读物。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书的外部形式很感兴趣,可选图文并茂、装帧新颖的童话、民间故事、儿童诗和儿童报刊等。现在,我想向大家推荐一些优秀的适合我们孩子阅读的图书,它们都是一位老师从读三年级的女儿以前看过的书中挑选的,她说:“这些书曾深深吸引过我的女儿,陪伴她度过了快乐的每一天,使她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这些书是:《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中国神话故事》《成语故事》《动物的故事》《十万个为什么》《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舒克和贝塔》《女生日记》《淘气包马小跳》《爱的教育》儿童文学系列书籍„„.这些书中的故事要么短小有趣,要么想象奇特,要么情节曲折,要么充满知识性,它们为孩子打开了一扇扇未知、智慧的窗户,相信当孩子沉浸在里面的时候会获得一种从未有过的体验和快乐的。如果孩子智力很一般,但是大量的阅读可以提高孩子的能力,使孩子不同一般。

第四,让孩子能坚持来读课外书籍。

如果孩子能养成持久的阅读习惯,将会使他们终身受益,这就更需

家长在平时的课外阅读指导中,通过一定的“强制”,使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建议如下:

一定内容。要读的书一经选定,就一定要读完,不可半途而废,要养成一本一本地读的习惯。

二定时间。孩子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读书的时间,切不能想读就读,不想读就不读,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三要定量。根据孩子的阅读能力,制定读书计划。根据某本书的具体情况规定孩子每天读的页数。

为了激发孩子阅读的积极性,你还可以邀请孩子把他读的书读给你听,和他讨论讨论他所读课外书的内容。

家长如何指导孩子作文 第7篇

三年级被称为习作教学的起步年级,三年级习作教学怎样起步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我们首先应该知道作文是怎么回事,作文其实就是引导孩子把自己心里想表达的内容用文字写下来。因此,这里主要涉及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孩子心里要有话,二是孩子很想把心里的话表达出来,三是孩子需要学会表达。很多孩子不会写作文,往往就因为与之相关的三个方面出现了问题。在写作文的时候,有的孩子心中总感到没什么内容;有的孩子心中有了内容,但觉得没有什么意思,不想表达;有的孩子很想表达,但不知道怎么写下来,或者不知道怎么写得精彩。根据以上问题,我觉得引导孩子作文起步,作为家长,主要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帮助孩子。

一、用赏识的办法让学生喜欢写作文

如今小学教师面临的情况是,大多数的家长,都有一定的文化程度,甚至比教师的文化程度还高。家长对作文的好坏都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因此,就出现了家长经常是无意地伤害了自己的孩子的作文兴趣。因为家长在看完孩子的作文后,会在口中,经常冒出一些非常有道理的词汇来,比如说孩子的作文写得像流水账,错别字连篇。重点不突出,尽写些没有意义的事。词汇缺乏,用词不当,错话连篇。经家长这样一说,学生总觉得自己的作文一无是处。经过几次后,一听说写作文,学生就头皮发麻。

这是一个奇特的怪圈,本来是学生家长知识越多,越有利于孩子的成长的,但怎么作文这方面,却变成了这么个结果?

其实,这中间的原因,就是家长没有设身处地地为孩子着想,缺少赏识的眼光,办了好心办坏事的事情。孩子开始写作文,他的程度,哪能与家长相比呀,他是正在蹒跚学步的孩子呀,你总得容他跌倒。跌倒时,应给予鼓励,或干脆假装没看见,让他自己去摸索、尝试,而绝不是指责。

因此,教孩子作文,首先要求孩子用自己的话,写自己真实的生活,不要去想别人的作文怎么怎么地好,并且要求每次写作文一定要写到一定的字数。没有一定的字数是很难将事情说清楚的。写流水账行不行?行。学生开始学写作文,就是要写写流水账。流水账,至少在作文中培养了学生明白写作的顺序。写文章,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就是要写得有条理。有条理就是有序。解决了能知道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的事后,才不会使作文叙述事情颠三倒四,让人不知所云。更何况,在写人物做某事时,还真是要有描写他怎样做事的一连串的“流水”动作呢,这也是人们常说的用“钢笔录相”,只有这样,才能感染人,打动人。

刚开始写作文时,学生能达到字数要求,一般都要大大鼓励。

模仿就是一条很好的自学之路。特别是刚开始写作文的时候,模仿别人的样子写作文可是学会作文的一个捷径。我们的不少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

学习作文,就是要从学生喜欢写作文开始入手。要让孩子真正发挥自己的天分。

二、引导孩子热爱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引导孩子热爱生活,注意观察和体验生活,这是作文起步最重要的手段。很多孩子对生活中的现象熟视无睹,就因为孩子感到生活处处是平淡的。家长要帮助孩子作文起好步,首先就应该想方设法引导孩子热爱生活。

引导孩子热爱生活,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做。

首先要使孩子感到人间充满了真情。一般来说,孩子对于人间的真情是比较漠视的,尤其是现在的独生子女,感到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作为家长,要巧妙地引导孩子用心体会人间的真情。在家庭中,父母、长辈对孩子的呵护,要通过各种途径让孩子感受到。比如,有的家长就通过让孩子亲身体验家长做家务的辛苦,让孩子体会家长对孩子付出的辛劳。所以,有时候让孩子适当做点家务,对于引导孩子热爱生活是很有帮助的。对于学校生活,家长也要帮助孩子认识到老师、同学对自己的真情。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要引导孩子懂得回报。只有感受到了人间的真情,才能激起孩子的真情。而真情是激发孩子表达欲望的最重要的条件之一。

其次要引导孩子注意体会大自然的美好,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家长都要帮助孩子发现其中的美。热爱太阳,孩子就会把太阳的美告诉家长;喜爱小动物,孩子就会把小动物们最可爱的地方绘声绘色地告诉周围人„„因此,假期间,就可以带着孩子到外面走走,让孩子感受家乡、祖国的巨大变化,让孩子在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热爱生活,才会在孩子的心中激起情感的涟漪甚至波涛;而只有有了情感的调动,孩子才会去注意生活,从而在“作文素材的仓库”中储存大量的材料,才会使孩子产生表达的强烈欲望。引导学生去关注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有情、有心地对待丰富多彩的生活,给予孩子发现生活美的眼睛,使其丰富多彩的生活能涌入到习作中来。

三、养成孩子的阅读习惯

做家长的都知道,孩子从牙牙学语到现在能够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他口语中的大多数东西都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口头语言的表达主要得益于家长,那么作为作文的书面语言的表达则主要来自于各种规范而优美的文章。在这之中,课堂上学习的课文是孩子学习写作的重要书面语言的来源。但单单靠这些课文是远远不够的。现在学校的语文老师都知道,课文只是一个例子,孩子的书面表达要顺畅、优美,还得借助于大量的课外阅读。因此,作为家长,可以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其一是帮助孩子购买或借阅各种图书。为孩子选择图书主要可以遵循以下两条原则,一是与孩子的语文课本联系起来。有时教师建议家长为孩子购买与课文相关的图书,家长一定要尽力配合语文老师为孩子购买。因为与课文相关的图书,孩子读起来会特别感兴趣。二是家长有时间要多陪同孩子去书店,让孩子自主购买图书。因为孩子自己选购的图书,他们就会特别喜欢读。

其二是家长要想办法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亲子阅读是提高孩子阅读兴趣,帮助孩子养成良好读书习惯的好方法。孩子读的书,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读。读完一本图书以后,家长可以和孩子进行交流。可以交流图书的内容,也可以交流阅读以后的收获。孩子经常性的阅读,不仅能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提高他们思想认识的水平,更能让孩子潜移默化的学到一些写作技巧。当然,家长如果再努力一些,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把自己感悟到的写作技巧与孩子交流,这样,孩子就能在阅读中更加迅捷地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技巧。不过,话要说回来,家长切忌总是跟孩子谈写作技巧,这样会影响孩子对阅读和写作的兴趣。三年级的孩子一般只能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一些写作技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学习写作,阅读是最有效的方法。因此,要想使孩子作

文起好步,将来作文水平有质的飞跃,在孩子有了丰富的生活积累以后只有一句话:阅读、阅读、再阅读。

四、督促孩子勤于动笔

在做好了内容材料和语言材料的准备以后,要引导孩子作文起好步,主要还是要让孩子多动笔。孩子作文,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让他对写作感兴趣;其次,再慢慢让孩子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则。

要让孩子对写作感兴趣,那就必须多想一些办法。比如,刚开始写的时候,可以先和孩子聊一聊。聊得起劲了,家长就引导孩子把聊的内容写下来。再比如,孩子刚开始写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写“放胆文”,也就是不提任何要求,包括写作方法、作文字数等,让孩子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而且家长要多发现孩子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有一个词语用得精彩,家长就可以“大大表扬”。另外,你家有电脑可以上网,你可以为孩子建立一个作文起步的个人博客,把作文发到网上,一方面让孩子的作文拥有更多的读者,可以与他人交流;另一方面,长时间坚持写的话,孩子能在自己的博客上感受到收获的喜悦。

至于渗透作文的方法,可以从两方面做。一是家长可以了解一下孩子在学校里学了些什么作文方法,让孩子把这些方法用上去;二是在课外阅读中发现了孩子喜欢的写作方法,也可以让孩子仿照着用。

让孩子养成写日记的习惯,那是训练孩子写好作文比较有效的方法。因此,当孩子三年级作文刚起步的时候,就可以引导孩子坚持记日记。日记的内容可以丰富多彩些,可以写日常生活中的内容,可以写观察日记,可以写阅读感受等。孩子在记日记的过程中,家长可以适当运用一些奖励的方法,一定要让孩子坚持下去。

家长如何指导孩子阅读 第8篇

一、利用信息技术,了解阅读现状

1.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通过在博客上开展的问卷小调查,我发现学生是这样看待课外书的:50%的学生认为“随便看看,和考试关系不大”;30%的学生认为“看课外书只是为了消遣”;还有20%的学生觉得“根本没有时间看课外书”。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看课外书是囫囵吞枣,不做读书笔记,不喜欢写读后感。即使做读书笔记,也是简单的几个好词、好句而已。

2.家长对课外阅读意识不强。家长忙于工作,不能成为孩子阅读的榜样,由于受自身条件限制,缺乏阅读的理念和习惯,更不可能做到让孩子博览群书。博客上关于家长怎么给孩子买课外书的问卷调查中,80%的家长买的是优秀作文选。家长以为优秀作文选就是课外书籍。在家长的心目中,能认真完成作业,考出优异成绩的孩子,就是乖孩子了,看不看课外书,关系不大。

二、利用信息技术,培养阅读兴趣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才能把阅读当成是一种享受,才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那么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教学中,我借助潜能在线教育的“速读训练”平台,引导学生参加“快速阅读”、“快速记忆”、“记忆方格”、“一目十行”等速读训练,让学生大开眼界,积极参与。每天,布置学生安排10分钟左右在平台上进行速读训练,只要达到训练要求,平台上学生的积分就会增加。孩子们喜欢这样具有挑战性的练习,同学之间比赛着谁的积分多,内在的动力激发阅读训练。

三、利用信息技术,指导有效阅读

本学年,结合我校开展的教师、学生同读一本书活动,以《我要做好孩子》这节阅读指导课为例,我是这样进行阅读指导的。首先,选择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书。其次,挑选绝大多数学生喜欢的书。指导课上,我通过以下几个环节组织学习。

1.走近作者,激发兴趣。师生通过简单交流近段时间看了哪些课外书和喜欢哪些作者,自然聊到“黄蓓佳”,接着打开“同读一本书导学卡”的导学点———黄蓓佳的简介,了解黄蓓佳,走近黄蓓佳,激发学生对课外书的阅读兴趣。

2.走进故事,感知脉络。课堂上,让学生交流《我要做好孩子》这本书讲了什么内容及自己读后的感受,并查看“同读一本书导学卡”的答题点“我会说主要内容”及“我来谈阅读感受”两项学习任务,既通过检查掌握了学生前一阶段的阅读成果,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聆听中找差距,在差距中明确努力方向。

3.畅谈感悟,续写小诗。看了这本书,联系自己,首先和大家交流什么样的孩子是好孩子。有的认为好孩子是善良的孩子,有的认为好孩子是诚实的孩子,有的认为好孩子是坚强的孩子……在网络平台“同读一本书导学卡”的答题点上,通过倾听家长心声,明白了孝顺的孩子是好孩子,勤劳的孩子是好孩子,热心的孩子是好孩子……接着续写小诗,写了自己要做好孩子,形成什么是好孩子的正确价值观。

4.推荐作品,拓展延伸。教师小结阅读一本书的方法,并向学生推荐黄蓓佳其他的作品,引导学生课后去阅读更多的书,明白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今后多读书,读好书。

四、利用信息技术,盘点阅读收获

1.基于“潜能在线———虚拟考场”软件功能,课前学生在“虚拟考场”中完成阅读小调查。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数据进行分析,为如何正确开展阅读教学摸清学情;利用“虚拟考场”相关试题进行在线测试,并借助“自动批改”,了解学生对这本书内容的掌握情况。同时,系统会将成绩发送给家长,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们阅读课外书的情况,更有针对性地配合老师,指导孩子的课外阅读。

2.基于微视频,实现“自主高效”的阅读指导。为了让学生能掌握阅读一本书的基本方法,我设计了一个微视频。了解阅读一本书,可以先看看封面,看看目录,进行全书阅读,看书时做摘抄,好句好段做批注,最后通过画思维导图、写心得体会等,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学生利用这些阅读方法,读《我要做好孩子》这本书。期间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并对学生提交的作品及时进行互动评价,提升学生的阅读鉴赏水平。

3.基于网络平台“潜能在线———在线导学”功能,以“先学后教,自主高效”教学理念为指导,利用“思维导图”软件绘制文章脉络,结合“在线导学”资源推送与数据回收功能,制作“导学卡”。学生根据“导学卡”内容,介绍《我要做好孩子》主要内容、畅谈阅读感受、品析优美句段、上传录音及照片,学生相互分享、相互点赞、相互评价等操作。

4.应用新媒体展台,开展互动活动。学生续写小诗后,利用展台展示小诗,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分享美的能力,有利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在读书中懂事,在读书中长大。

五、利用信息技术,展望课外阅读

上一篇: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下一篇:2024-2025年度上学期政教处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