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领雁教师展示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2024-06-08

生物领雁教师展示课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8篇)

生物领雁教师展示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1篇

《远离酒精》课题研究公开前测课的教学反思

合肥市46中学周龙清

课前设计

【学情分析】本课时面向的是八年级学生授课,生物领雁教师展示课教学设计及反思。生物知识方面,心率的概念,学生已经具备;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比较熟悉。但由于该校条件极其有限,学生对玻片标本的制作可能不太熟悉。据该校授课老师介绍,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但思维的方向性、针对性比较缺乏。所以在教学中,要对学生思维的方向性、玻片标本的制作等加强指导;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和课堂实际,提出问题、设计探究方案,同时通过屏幕演示,指导学生进行玻片标本的制作。

【课标要求】说明酗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本次开课目的】结合正常课堂教学,进行领雁型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展示和《初中生物学科有效实施“科学探究”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中对研究对象即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前测。重点目标是结合正常教学,进行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前测。在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一般方法掌握的情况进行前测后,制定我们课堂教学方案,以通过我们课题的研究达到有效实施“科学探究”课堂教学、高效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目的。

【研究对象的选择】对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不够熟悉、科学探究能力比较欠缺、接触科学探究活动不是很多的七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但由于被展示的实验学校没有七年级学生,所以选择了经过老师培训一年多的八年级学生作为公开展示前测活动的对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说明酒精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二、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2.学会收集生活中的知识信息

3.在活动、讨论交流中,逐步提高其合作和表达能力;逐步培养其运用所学知识指导生活实际能力。

三、情感目标

养成“远离酒精”的生活习惯,逐步培养珍爱生命、关注健康等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探究活动方案的试设计;说明酗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教学难点】探究活动方案设计中,无关变量的控制及对照实验的设置

以实验教学为主,在实验设计的过程中,初步教会学生如何控制无关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在实验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学会学生联系生活常识,生成知识,实现知识目标的教学,使学生主动养成“远离酒精”的良好生活习惯。

1.实验材料的准备教学前的一周,天气一直不错,气温也适宜。管实验室的老师也挺能的,每次出去都能给我捞到很适合的水蚤。第一次出去捞的水蚤,是红色的。显微镜下看到的心率不是很快,在100到200之间,在投影仪上试验了一下,显示效果不错。于是我设计课堂上在学生的帮助下用来演示该试验(考虑到该校学生以前显微镜没有操作过,为了不因此影响教学目标),这样课堂教学时间就能集中在教学重点上。我反复在投影仪上测试,并且挑好心跳明显的水蚤100只(显微镜下一只只挑,如果不挑,有好多水蚤正准备生小水蚤呢,卵囊发达的水蚤太多了)。心想准备充分了,该没事了。第二天下午要下班时,再在显微镜下观察我的宝贝,还不错,都乖的很。第三天,傻眼!好多水蚤变白了--香消玉殒了!第四天,几乎没活的了!第五天,王老师又救急--去小河边捞来很少的小的淡色的水蚤。挑了几个典型的适合演示的第二天备用。

2.有关课件的制作

课件分为三大块

⑴知识框架用文字和图像结合的形式呈现,教学反思《生物领雁教师展示课教学设计及反思》。使知识形象化呈现

⑵探究的要求和演示

探究的活动要求也是图文结合呈现。图片是实物操作拍摄下来,而非网上下载,目的是让图片上内容更接近学生手上现有的材料;

实验操作的演示部分,网上搜集水蚤演示实验的视频,发现不科学之处颇多,而且网上视频中水蚤心率过快,集体数心率难度过大。于是自己准备拍摄视频,以备课堂演示效果不好时用。但发现在数码显微镜下拍摄出来的水蚤的心率和显微镜里实物心率不一致。所以,改成拍摄老师实际操作的图片制成幻灯片,视频仅显示心脏的位置和大概跳动情况。

⑶课堂评价目的是及时评价和调整教学时间

3.布置学生预习,了解日常生活中含酒精饮料的酒精含量。

4.教案和学案的设计

教案设计上增加设计意图以明确每个教学环节的目的。

学案设计分四块

⑴指导学生的课堂探究活动的设计和活动中思考的文字记录

设计探究活动的指导,目的是让有能力的同学,自己提出自己的探究方案;而能力欠缺的同学可以参考、模仿或者直接用老师的探究方案进行探究活动。

探究方案的设计过程中,思考变量的控制最多。

①如果用一只水蚤进行不同体积分数酒精的实验,则其最初的生理状态是一致的;但随着换不同体积分数的酒精浸泡,水蚤接触酒精的起始状态又不一致,但这样可以说明酒精长时间、过量的作用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和人长时间饮酒或一次饮酒过量即酗酒有相似之处。所以,如果学生真的用一只水蚤进行不同体积分数酒精的实验,也可以。这样课堂不必强调一次实验用几只水蚤。还有,如果有很多学生做同样的实验,意味着有多次重复,这样就让学生明白,他们的实验现象不是偶然的。虽然不同学生,计数心率的差异可能很大,但对于相同的操作,实验现象应该是相同的,即:酒精使水蚤的心率改变,在高体积分数、长时间的酒精作用下,水蚤的心率变缓甚至停止;中间有一段心率忽快忽慢甚至出现暂停现象。

②如果是用多只水蚤、每换不同体积分数的酒精就换一只水蚤进行研究,则每换一次,都要测一次清水中水蚤的心率作为空白对照;同时,还要有清水换清水时的对照,以平衡因换液体的操作带来的误差;配置酒精的清水要和做对照的清水是同一溶液,减少误差;所有的液体中水蚤心率的计数应由同一人进行,避免增加变量。

③水蚤的挑选,也要年龄相近的,红色的大龄水蚤心率较慢,实验时易计数其心率;淡色的低龄水蚤,心率很快,计数难度大。当然这两龄的水蚤对低体积分数的酒精的反应也是不一致的。大龄的红色水蚤,在酒精浓度低时,心率是加快的,而低龄的淡色水蚤则是心率减慢的。所以实验材料是控制变量的重要考虑对象。

⑵课堂知识的检测围绕教学目标和重点设计

⑶思维拓展训练旨在将课堂所学运用到生活中,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让学生直接感受到学有所用。

⑷相关科学知识的课外链接目的是拓展学生视野,提高科学兴趣。

课堂反思

课堂教学基本按照预设的进行。但在课堂教学进行中,我意识到:

1.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思考的机会。比如,在本节课上,在科学探究过程进行到方案设计环节时,发现虽然是八年级学生,在问题和假设已经确定之后,居然一点都没有自己的思路,而是按照老师学案上提供的参考方案读出,算是本组的实验方案,而该方案只适合“不同体积分数的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一致吗?”这样的问题研究,可读出实验方案的组的探究问题基本是“酒精对水蚤心率有影响吗?”

这让我感觉到在课堂探究的指导活动中,如果在学生对活动还没有深入思考或干脆还没有思考时,给学生以指导,就可能失去让学生主动思考的机会;或者由于我们的指导,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方向。所以,在教学中,尽可能地让学生先自己按照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大胆地探索,积极地思考,不要怕他们思考方向错误或者怕因为他们的探索和思考耽误课堂时间。

2.尽可能地让学生进行探索未知世界的活动。在实施方案的环节中,学生因为在显微镜下看到能动的活体时是那样的兴奋,根本就没有给它们加酒精浸泡的想法,对能看到小虫子跳动的心脏充满了好奇,对显微镜下能动的小虫子及其内部清楚的内脏活动发生了无限的兴趣!怎么舍得只数显微镜下水蚤的心率呢!以至于该方案在一节课内难于实施完。如果学生熟悉显微镜、经常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应该说,10分钟的方案实施时间是充足的,可是因为学生太好奇、对显微镜的操作太不熟练,以至于学生基本没有观察酒精溶液中水蚤的心率变化。只有讲台上,两位同学偶尔在老师的指导下观察了酒精中水蚤的心率变化。

所以,我课堂上在想,有机会就尽可能地让学生进行活动,既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也能让学生能更深入的探求,而不仅仅是学习了书本那一点儿。

课后反思

关于学情学情分析还是比较符合实际的,只是在主动思维方面评估不当,忽视了学生可能因惯性或懒惰而缺乏主动思维习惯或能力。因为是借班上课,所获得的学生信息是来自他们的授课老师。评估不当,应该是和他们的授课老师沟通信息过少有关,有些老师认为他们思维活跃、而有些其他学科的授课老师告诉我学生的考分很低。我片面地分析学生的考分、没有认识到考分应该是和思维积极度有关联的。当然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对显微镜下观察的极大兴趣也是我估计不足的,以至课堂时间安排虽然有意延长,但还是时间不够。

关于课堂内容设置因为是课题研究的前测,要测课题研究前,研究对象的初始状态,所以本节课在科学探究一般方法的前测,尽可能面面俱到。但是又因为是学生上课,所以不能因为对他们科学探究一般方法的原始状态的测量,而放弃对他们的指导、忽视他们的能力培养和情感的渗透。我觉得那样是不合适的,虽然显得课堂内容很多。我觉得,我们的教学内容可以设计,让学生自行去取,这样他们就会尽可能地能取多少是多少。也就是让不同学生均学有所获,仅仅不同的是能力强的获得的多、能力弱的获得的少。不能强求能力强的和能力弱的,收获一样。不能仅关注我们一定要教会学生什么,更要关注学生学会什么。当然这样老师是非常辛苦的!

关于争议

⑴有老师问及既然课堂时间非常紧张,为什么不能让学生分组合作,不同组测不同体积分数酒精中水蚤的心率。我的思考是:理论上不同学生计数心率而增加实验变量,误差较大;我也做过这样的实验,班级同学集体数视频上水蚤的心率,发现误差极大,水蚤心跳的次数从每10秒的十几到几十,再乘以6,误差就更大。虽然教他们如何数,仍然误差很大。

⑵“谁都知道酗酒有害健康,既然知道课堂时间不够,完全可以删去。”,我的思考是:该校学生的生活状况我大致了解,学生饮酒现象时常出现,而且他们的家长常有酗酒行为。所以,虽然课堂时间已经缺乏,我仍要强调酗酒危害健康的表现,加深他们的印象,让他们也学会宣传,达到共同”关注健康、关爱生命“的目的。

生物领雁教师展示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2篇

一、教材分析

《自己去吧》是人教版课标教材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鸭和小鹰在妈妈的鼓励下,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课文内容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能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本课的教学以拓宽语文学习内容为主要设计理念,可把语文课堂变成编演童话剧的舞台。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和创新体验,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与编演童话剧的实践中学习课文。感悟课文、拓展课文。

二、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就要树立自立思想,能做的事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练习朗读

2、教学难点是从读中领悟小鸭和小鹰的妈妈为什么要他们的孩子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多媒体课件出示画面或者出示课文挂图,配上背景音乐──管弦乐曲《快乐的小熊猫》。

2、师:森林里小河边的早晨美丽而又宁静。河水醒来了,眨着亮晶晶的眼睛,唱起了歌;岸边的小草醒来了,伸伸懒腰,对着河水照镜子;鸭妈妈和小鸭也醒来了,一起来到小河边的草地上做早操。小鸭看见了清清的河水,喜欢极了,真想下去痛痛快快地游玩,可是它还不会游泳,该怎么办呢?小鸭会怎样对妈妈说?妈妈会帮助它吗?大家想不想知道?那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新课文《自己去吧》,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认识几个生字宝宝吧!

3、识字:

1、出示带拼音的字,指读

2、去拼音读

3、组词(男女分读 领读:请大家跟我一起读 齐读)

4、识字游戏

(二)训练朗读

刚才这些生字宝宝都认识了,现在我们送字回家,看看大家在课文中都认识了吗?

1、自由读课文,出示第一段课文,现在看看小鸭子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2、分角色读 小鸭子会说些什么呢?鸭妈妈说什么?一人读一句 谁来读读他们的对话,体会“您 ”商量和鼓励的语气练习读。

3、在“你”字下面加一个“心”就变成了“您“,小鸭子这么有礼貌,可为什么妈妈没有答应它呢?难道妈妈不喜欢它了吗?

生:不是,是妈妈在鼓励小鸭子自己去学习本领,谁能再把鸭妈妈和小鸭子的对话读一遍,把小鸭子商量和鸭妈妈鼓励的语气读出来?

(三)、小组讨论 1.师:“过了几天,小鸭学会了游泳”说明小鸭没有马上学会游泳。第一次去游泳,小鸭会遇到什么困难?如果小鸭怕困难了,鸭妈妈又会对它说些什么呢?

2.让学生自由展开讨论,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3、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想法

4、再回归课文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过渡语:小鸭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了游泳,但是在森林里还有一只同样很困惑的小鹰,它现在也很苦恼,让我们一起去帮帮它吧!

5、出示老鹰图片 ①出示小鹰和妈妈的对话。学生自读,自学这一段中的生字,同桌互相考一考,记一记。

②指名读小鹰和妈妈的对话。要求读得通顺。流利,读出恰当的语气。③进一步启发想像,鼓励创造。小鹰和妈妈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说这些话的?小鹰又会遇到什么困难?小鹰会怎样克服困难、最终学会飞翔?

(四)、拓展延伸

1、小鸭子和小鹰在学习本领时妈妈都对他们说了一句什么话? 生:自己去吧!

小动物们都可以自己去学习本领,那我们自己的事情是不是也应该自己去做呢?

2、那现在老师请大家说说你最近自己学会了做什么事情?是怎么学会的?

3、学生汇报

大家说的都很好,现在老师这里还有一首儿歌,说的就是我们已经长大了,自己的事应该自己做,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我自己干》 妈妈别帮我穿衣 爸爸别帮我穿袜 爷爷别帮我洗脸 奶奶别喂我吃饭 我都已经长大了 自己的事自己干

生物领雁教师展示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3篇

从中学生物课程改革来看, 中学生物教师开展教学反思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进行的。提倡自我反思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在生物教学实践中, 生物教师反思什么以及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就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生物教学反思的内容

中学生物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反思成功得意之处。教学中引起师生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上一些精彩的师生对答、学生争论等;教学思想方法和教学原则运用的体会;教法改革和临时应变的教学措施;感受最深的教材改进和创造性的处理等。

反思失误之处。侧重于审视自己课堂教学的失误之处, 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对策。如问题情境的创设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学习活动的组织是否有利于学习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是否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否浓厚等。

反思学生见解。学生的一些独到的见解犹如智慧的火花不仅能启发同伴, 对教师的教学也有开拓思维的良好作用。课堂上学生的独特见解、精彩回答、创新思维等, 源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独特理解和对世界的独特感受, 是一种丰富的、可贵的课程资源, 也都是教师可利用的宝贵教学资料。

反思学生的问题和建议。学生在学习中肯定会遇到一些困难, 也必然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有些是个别的, 有些是普遍的, 也有些是教师意想不到的, 还有一些是富有创新性的。可能有的问题教师一时也难以解答, 教师可将这些问题记录下来, 并及时反思, 力求在以后的教学中对症下药, 实施补救措施。这样做, 一方面可以丰富自己的教学思维和教学经验, 另一方面也能促进自身的教科研水平的提高。

反思教学机智。生物课堂教学中, 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 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 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 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 有的教师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 使之没有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 令人遗憾不已。

反思教学设计。一节课下来, 静心沉思, 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生物教师及时记下这些得失, 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这样做, 可以扬长避短、精益求精, 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二、教学反思的过程

笔者以经验学习理论为依据, 将生物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过程概括为以下四个环节: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验证。

1. 具体经验阶段

中学生物教师在这一阶段意识到问题的存在, 并明确问题情境。在此过程中, 接触到新的信息是很重要的, 其他生物教师的教学经验、自己的经验、各种理论原理, 以及意想不到的经验等都会起作用。一旦教师意识到问题, 就会感到一种不适, 并试图改变这种状况, 于是进入到反思环节。这里关键是使问题与教师个人密切相关。使教师意识到自己教学活动中的不足, 这往往是对个人能力自信心的一种威胁, 所以, 让生物教师明确意识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往往并不容易。作为教师反思活动的促进者, 在此时要创设轻松、信任、合作的气氛, 帮助教师看到自己的问题所在。

2. 观察与分析阶段

这一阶段, 生物教师开始广泛收集并分析有关的经验, 特别是关于自己活动的信息, 以批判的眼光反观自身, 包括自己的思想、行为, 也包括自己的信念、价值观、目的、态度和情感。在获得一定的信息之后, 教师要对它们进行分析, 看驱动自己的教学活动的各种思想观点到底是什么, 它与自己所倡导的理论是否一致, 自己的行为与预期结果是否一致等, 从而明确问题的根源所在。这个任务可以由教师单独完成, 但合作的方式往往会更有效。经过这种分析, 教师会对问题情境形成更为明确的认识。

3. 重新概括阶段

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 生物教师反思旧思想, 并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此时, 新信息的获得有助于更有效的概念和策略办法的产生, 这种信息可以是来自研究领域, 也可以来自实践领域。由于针对生物教学中的特定问题, 而且对问题有较清楚的理解, 这时寻找知识的活动是有方向的、聚焦式的, 是自我定向的, 更有助于中学生物教师的成长。

4. 积极的验证阶段

在检验的过程中, 生物教师会遇到新的具体经验, 从而又进入具体经验第一阶段, 开始新的循环。

教师的成长过程也就是不断反思、重构自己对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基本看法的过程。让教师真正意识到并切身体验到反思对其专业发展的作用, 对于督促教师自觉进行反思、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自身也应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培养持之以恒的精神、创造良好的反思氛围, 养成自觉反思的良好习惯。逐步完善教学艺术, 以期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

摘要:教师的成长过程也就是不断反思、重构自己对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基本看法的过程。在中学生物教学实践中, 生物教师反思什么, 以及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就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生物教师,教学反思,内容与过程

参考文献

新课标下的高中生物教学反思 第4篇

【关键词】教学反思 生物课 课程改革

教学反思,不仅是教育工作者对教学活动的一般回顾或重复,也是对整个教学过程的一次总结,是对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作一次全面的评价、判断、取舍,是对教学工作者一次全新的剖析和提升,更是对教育教学一次中肯的补充。布鲁巴赫指出:“反思性实践是使教师在其职权范围内,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成为更好、更有效率、更富创见的行家的工具”。在新课程理念的大前提下,教学反思是每个教师必须掌握的教学基本功,是切实提高教学能力,塑造个人内涵,不断完善自我的教学理论。对于高中生物教师,这样的教学反思尤为重要。

一、教学观念的革新

1.倡导全人教育

新课程改革,是一次深刻的改革,倡导全人教育,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的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改倡导建设性学习,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需更新教学观念,迎接新课改的挑战。生物新课标不仅对生物知识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的、符合实际的要求,同时也对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目标。“培养学生必备的生物素养”是高中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因此,教师应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改变以往那种没有实践反思,只是简单的重复或照抄的教学观念,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生物观。

2.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而大进”。可见“质疑”的重要性,在生物教学中,它更是培养学生洞察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起点。然而,目前我们学生的问题意识却非常薄弱,学生课堂发现和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很低,怕所提问题太简单或与课堂教学联系不大,被老师和同学认为知识浅薄,或是怕打断老师的教学思路和计划,被老师拒绝,所以学生的问题意识没有表现出来,是潜在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之下,教师的任务就是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采用赏识教育。即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权威,学生也不是唯命是从的卑微者,师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满信心,思维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这样,就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愿望,即亲其师,学其道。

3 教师角色的转变

其一,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學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学、互教互学。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是与学生一起分享对课程的理解。其二,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者。要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帮助学生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二、结合研究性学习课进行教学

结合研究性学习课进行教学,这也是新课标体现的一大特

征,研究性学习是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一种新型学习模式,其指导思想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其实质在于“自主发现”。研究性学习同课堂教学相结合,不仅可以发挥研究性学习本身的优势,还可极大地促进课堂教学的效果,两者相得益彰。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激发学习热情,促进自主学习,拓展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相长

围绕学生感兴趣的与生物教学相关的生产、生活、社会热点等问题展开研究,并将成果引入课堂教学,不仅可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研究兴趣,而且使之便于与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相联系,使学生看到学习这些知识的必要性、迫切性和实用性,从而产生学习上的主动性、自主性,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学生从学校以外的众多渠道中获取的各种各样的知识信息,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弥补了教材中的不足,实现了资源共享,使学生和教师双双获益。

2.开阔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研究性学习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在各类实践活动中,能够让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得到开发、训练。使学生从小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和发展创造性思维,形成创新意识和创造品格。学生收集的素材大都与社会生活有关,且很多是社会热点,利用这些素材进行教学,可使他们增加对社会的了解,更加关注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例如,我们在高一下学期开设的研究性课题是《探究甜白酒的制作及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在高二下学期开设的研究性课题是《探究不同容器对酸奶酿制的影响》,这些课题一方面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另一方面,这些课题的趣味性较强,能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再如,在设计必修本第三册中的“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时,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先在课外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人口增长过快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哪些影响,在课堂上将有关的资料与学生交流讨论。这样一方面能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另一方面又能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热爱和学习兴趣,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生物的热情,提高教学效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怎样在新课程背景下上好生物课,是我们每位生物教师应该重点探讨的问题。教育教学是一项发展的、复杂的活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环境和条件限制的活动,更要求生物教师们从自身的教育和教学实践出发,自我反思,得到更准确的、更切实可行的、体现教学新理念的、符合课程改革要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为生物教学科研作贡献,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S].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模块一《分子与细胞》[M].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

一堂生物公开课的教学和反思 第5篇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移栽幼苗和移栽大树的两张生活情景图片。

提问:这土块中包着茄子幼苗的什么器官?绳子缠绕着大树的什么部位?为什么要带土移栽?

过渡:显然, 根对于植物体很重要, 那根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活动:观察课本P100, 回答问题。

根的作用: (1) 固着植物体; (2) 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3) 储存营养; (4) 繁殖。

过渡:植物的根是如何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进行探究。

二、开展实验

1.P99实验内容, 制定实验步骤:

1) 切取大小粗细相等的两根等长萝卜条, 量一量它们的长度并记录下来。量一量它们的长度并记录在下面表格中。

2) 分别同时把这两根萝卜条放入盛有等量清水和浓盐水的烧杯中。

2.开展实验。

三、观察根尖结构

利用多媒体展示根尖结构。

四、观察实验现象、讨论与思考

1.提问:观察一下泡在清水和浓盐水里的萝卜条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2.追问:通过这个实验你能发现, 植物根细胞吸水有什么规律吗?

3.小组讨论:交流结论。

细胞吸水原理:

细胞吸水:细胞溶液浓度>周围溶液浓度

细胞失水:细胞溶液浓度<周围溶液浓度

4.演示:动画“植物吸水分原理”。

5.联系生活:夏天, 用糖拌西红柿, 盐拌黄瓜时会有什么现象?为什么呢?

五、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过程

在一般情况下, 植物依靠大量的根毛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其原理也是如此。那么, 水分是如何从土壤中进入根部的呢?

阅读与思考:书P101归纳出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过程。

演示:动画“水分从土壤进入根部过程”。

六、教学反思

首先, 生物教师也需要有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在课堂上, 我有时总是追求表面的流畅, 当提出问题后, 从内心希望回答问题的学生少出错、不出错, 最好能直奔主题节省时间, 遇到公开课, 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学生回答不上来或有困难时, 我就不那么沉稳了, 显得有些急躁, 不愿意等待, 或催促, 或换人回答, 甚至自问自答。例如在《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这节公开课上, 如: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通过细胞吸水实验你能发现, 植物根细胞吸水有什么规律吗?学生的回答都不尽如人意, 我就有点急, 于是自问自答, 缺少对学生的引导。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做到不急不躁, 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这样学生也许会有更好的表现。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所期待的。

其次, 课堂要成功, 我认为备课必须非常充分, 要带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既要备教材, 备教法, 备学生, 又要备突发事件。在备教材时应先了解该课的重点、难点及教学目的, 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注意在备课过程中设法由浅入深, 把难点解释清楚。同时突出重点, 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对重点内容进行操练及运用。在备教法时善用启发式进行教学, 注重师生间的互动, 教学环节要过渡自然。在备学生时应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兴趣及爱好, 尽量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 走近他们的生活, 用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或话题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备突发事件时, 要考虑得特别周详, 尽量避免事件发生, 或事先做好思想准备:假如事故真的发生了, 如何处理?一旦有了多方面的准备, 就保证了你的公开课能如你所设计的步骤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 收到预期的效果。这样才能上好一堂好的公开课。生物的魅力就在于它是很有个性的, 能紧密联系生活实际。陆游这样教孩子:“汝果欲学诗, 功夫在诗外。”所以生物教师是半个“科学家”, 必须不断地读书, 不断地思考。这样才会有精彩的课堂。

最后, 要恰当地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现已基本普及, 教师上课基本上都能自制课件配合教学, 是课堂教学中的点睛之笔。我们可以适当地让他们“尝尝鲜”, 时不时让学生接受多媒体教学, 效果是相当的不错。但是我们必须思考一些问题:是不是每一节课都要用课件呢?是不是每一个实验都要用课件来实现呢?例如这节公开课实验《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我首先让学生动手做实验, 做完实验后再用多媒体展示动画, 课堂效果就很好。我一直认为:多媒体教学只是课堂教学中一种较为理想的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 并不能完全代替课堂教学。生物教师不能舍本逐末, 放弃随手可做的实验而去用计算机模拟实验。

长期以来, 课堂教学备受人们的重视。公开课自然成为教师展示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平台。公开课作为众多优秀课堂的缩影, 其中的“精彩”应该是实实在在的、真真切切的、自自然然的, 而不应该是虚拟的、做作的、莫名其妙的。我认为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行, 公开课必将展现自身独特的魅力。

摘要:公开课作为一种特殊的教学组织形式, 其本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公开课应该是实事求是的研修课, 让人感到朴实、自然、踏实, 而不是表演性的“公开课”。本文是作者对自己所上的一节公开课的展示和反思。

新课标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 第6篇

关键词:教学反思;生物课;课程改革

一、教学观念的革新

1、倡导全人教育。新课程改革,是一次深刻的改革,倡导全人教育,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的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改倡导建设性学习,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需更新教学观念,迎接新课改的挑战。生物新课标不仅对生物知识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的、符合实际的要求,同时也对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目标。“培养学生必备的生物素养”是高中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因此,教师应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改变以往那种没有实践反思,只是简单的重复或照抄的教学观念,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生物观。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而大进”。可见“质疑”的重要性,在生物教学中,它更是培养学生洞察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起点。然而,目前我们学生的问题意识却非常薄弱,学生课堂发现和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很低,怕所提问题太简单或与课堂教学联系不大,被老师和同学认为知识浅薄,或是怕打断老师的教学思路和计划,被老师拒绝,所以学生的问题意识没有表现出来,是潜在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之下,教师的任务就是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采用赏识教育。即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权威,学生也不是唯命是从的卑微者,师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满信心,思维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这样,就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愿望,即亲其师,学其道。

3、教师角色的转变。其一,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学、互教互学。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是与学生一起分享对课程的理解。其二,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者。要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帮助学生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二、教学方式的转变

课程改革强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个体学习为合作学习、变接受学习为探究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应注重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方法,如合作学习、探究法、自学辅导法等百花齐放,这些教学方法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均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倡导探究式学习。新课标提倡“探究式学习”,体现在加强对学生探究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应用知识能力的训练;加强了对学生收集信息能力的要求;知识总量减少并且少而精;增加了生物技术的内容。这种探究式学习模式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有较高研究能力,有丰富的教学设计方案和知识储备,能随时调控学生的学习障碍,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能作出正确的评价。

2、倡导学生思维的积极参与。有效的教学方法还应有学生思维的积极参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应该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这种参与应以思维的参与为核心标准。如果课堂上看似热闹非凡,学生个个参与,而这种参与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参与,而思维活动停留在浅层次上,那么这样的参与是低效或无效的,这样的课堂教学也不会是有较好的效果。反之,有些课堂上,学生看似没有太多形式上的参与,但却是在进行积极地深层的思考,有其思维的参与,那么这样的教学将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3、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提高教学效率,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教学平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老师除了采用传统的提问、分组讨论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之外,还可以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比如投影仪、多媒体课件、录音录像,特别是一些关于复杂生命现象的演示动画等视听设备和手段。它除了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视觉上的冲击,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外,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了大量而丰富的感性材料,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能将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表现的许多现象和过程生动地表现出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评价方式的转变

评价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学生评价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生物学教学中,对学生评价的传统做法一般分为两种:一是平时表现,即上课纪律情况、回答问题好坏、作业的正确率等。二是考试成绩。不管哪种做法,都只重结果,即只要求学生提供问题的答案,而对于学生是如何获得这些答案却不甚关心,即所谓的终结性评价。而新课程倡导要重视科学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特别是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价值观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的评价重心逐步转向关注学生求知的过程、探究的过程和努力的过程,关注学生各时期的进步,这就是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终结性评价的重要基础,终结性评价是形成性评价的延续,我们应将这两种形式结合使用,侧重形成性评价。只有这样的评价才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良好的情感体验和高尚的价值观。

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很多年,细细体会,觉得收获不小,在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在这个提倡终生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正需要不断地、反复地学习,才能提升,拓展自己的视野。只有勇于、勤于“上下而求索”,才能做一个让社会、学校、学生放心的优秀的人民教师。

生物教师要在教学反思中成长 第7篇

一、教学反思的特征

(一) 具有实践性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的参与程度不高, 教师“满堂灌”, 不能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 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无法实现。解决这些问题, 教师必须从反思教学的各个环节入手, 持之以恒地审视教学全过程, 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 实现教学的持续优化。

(二) 具有主体性

教学反思必须改变教学的单纯的他评的评价方式, 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发挥主体性的自我反思、自觉提升。

(三) 具有创新性

现代教学关注教育的过程与结果, 重视学生的经验和经历。教师应通过教学反思, 使自己的教学不断创新, 把学生真正培养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探究者、创造者, 以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富有个性地发展。

二、生物教学反思的内容

(一) 对教育观念的反思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 教育观念对教学行为起着指导和统帅的作用[1]。纵观那些优秀教师的成功案例, 除了他们有着执着的追求、高尚的师德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外, 更因为他们有着比普通教师更为科学的教育观念。

因此, 生物教师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新课程理念, 反思自己的教育价值观、学生发展观、教学评价观等教学观念, 通过反思, 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指导教学行为, 实现教学优化。

(二) 对日常教学行为的反思

新课程为教师的创造性与个性化教学开拓了更广阔的天地, 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己发生了变化, 由过去单一的讲授变为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性地学习[2]。课程改革把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摆在突出位置, 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 勤于动手。这就需要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创新, 课程资源、课堂模式的改变、学生自主学习机会的提供, 学业考试与评价方式的更新等。惟有对这些教学思想与行为的深入反思, 新课改理念才能在实践中体现, 教学活动才能在实践中增效。

(三) 增强教学反思的意识

生物教师面对新课程, 必须时刻提醒自己, 学科知识视野仍需拓宽、课程实施素养和能力仍需加强。新课程教科书的课程内容富于综合化和弹性化, 扩大了教师在教学中可支配的空间。教师必须摒弃“照本宣科”式教学, 关注知识的形成与发展, 注意学科之间的交流与渗透, 关注社会生产、生活的热点问题, 自觉参与综合课程活动的实践与磨练, 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 采取合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 整合各种课程资源, 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学习工具, 真正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3]。

(四) 提高教学反思的能力

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是生物教师提高反思能力的基础。教师可以通过自学理论、参加新课程培训、听专家讲座、参与校本教研、参加进修等形式, 主动汲取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 使教学反思既在理论的指导下有效展开, 又在反思中去把握理论的实质。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是生物教师提高教学反思能力的重要途径。教育科研是对教学思想与行为的反思与提升。苏霍姆林斯基说, “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在研究中促使教师获得专业发展。

三、进行教学反思的方法

(一) 在教学实践中反思

1. 课前的反思, 旨在明确目标、确定教学的起点。课前的反思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针对教学预案及其实施, 反思以往的同类教学的经验与教训;二是反思学生实际, 明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使教学预案设计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

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过:“如果我不得不把所有的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 那么我将会说, 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道了什么。”这说明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 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2. 教学中的反思, 旨在调控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效益。教学中进行的反思, 主要是教师边教学, 边反思, 把反思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及时调整教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 新课程实施以来, 教学中出现的情况越来越具有挑战性, 常常会有意外的事情发生, 学生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甚至超出了老师的预设, 这就需要老师有较强的应变能力, 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顺应学生的发展需要。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当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 学习热情高涨的时候, 他们的思维也会异常活跃, 时常会闪烁出创新的火花。教师应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独到的见解、独特的体验, 并给予充分的肯定。教学中反思要及时, 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捕捉教学中的灵感, 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方法, 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3.课后的反思, 旨在提升经验、凝练出智慧, 形成共性规律。课后进行反思, 主要是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学生反应、教学问题等及时进行分析、研究、总结、提炼, 它能使教学经验理形化, 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教学后的反思是目前最普遍的教学反思形式, 我们平常所说的反思多指课后反思。随着教学过程的终结, 教师走出课堂、学生得到了成长和发展, 但教师的发展没有终结, 而是由课内转向了课外, 学生是发展的, 教师也应是发展的。

生物教师在每一堂课结束后, 要认真地进行反思, 哪些教学设计达到了预期效果, 哪些精彩片段值得仔细咀嚼, 哪些突发问题使自己措手不及, 哪些环节的掌握还有待改进等等。同时, 认真写教学日志, 使教学经验理性化。我在每次上完课后喜欢将自己的经验、心得和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写下来。教学日志记录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实践经验, 给教师一个很好的反思空间, 思考课堂中的得与失, 对与错, 是促进教师成长的一剂良方。

(二) 在理论学习中反思

教师要如饥似渴地学习和研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 并自觉地运用理论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先进的理论往往能使我们的教学进入新的境界。

(三) 在相互借鉴中反思

教师之间多开展相互听课、观摩活动, 只要有可能, 不要放过听课的机会。除了要多争取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 还要研究特级教师、优秀教师的课堂实录, 从课堂结构、教学方法、语言表达、板书设计、教学效果等各方面汲取经验。并用以反思自己的教学, 进行扬弃、储存, 从而走向创新。

(四) 在听取学生反馈意见中反思

课堂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 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要体现并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必须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 并据此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人的成长其实就是不断认识自己的过程。教师要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评价。反思, 可以让我们发现不足, 反思, 可以让我们从平凡的小事中发现不平凡的意义。只有认真地及时地总结每个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 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总结和积累教学经验, 创造出新的教育业绩。

摘要:课程标准强调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尤其是教师对自己教学的分析与反思。生物教师不仅是课程标准的执行者、实施者, 课程设计的参与者, 课程实施的组织者, 课程开发的促进者, 还应是教学的反思者。生物教师要自觉、及时地对自己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反思, 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 实现教学的持续优化。

关键词:生物教师,教学反思,意义,策略,方法

参考文献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2]陈明瑚.教学反思—教师成长道路的基石[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 (3) :25~26.

[3]赵明仁.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生物领雁教师展示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8篇

【教师】情境引入: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很多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完成, 你能简述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吗?

【学生】表现出很熟知的表情, 争先恐后回答:向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加盐酸, 当溶液刚好变成无色时, 表明二者恰好完全反应。

【教师】回答很好, 今天我们重新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发生的中和反应。

演示实验:向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中逐滴滴加稀盐酸,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溶液中产生了大量的气泡且最终变成无色) 。

【学生】所有学生都表现出疑惑的神情, 自言自语地说:“咦, 怎么会有气泡产生呢?”

【反思】本段教学通过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兴趣的基础上, 结合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引发认知冲突, 以使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内化、表征, 发现问题并激发探究的欲望。

【教师】 (也表现出惊讶的神态) 怎么会有气泡产生呢?

提出问题:请你对本实验所产生现象的原因作出大胆的猜想并说出依据。

【学生】学生热情高涨, 纷纷发表见解。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

生A:可能拿错了药品。

生B:氢氧化钠溶液可能变质。因为氢氧化钠溶液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

【教师】向学生展示药品, 经检验盛放药品试剂瓶标签无误。师生共同认为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

追问:如何检验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请各小组讨论, 制定出合理检验计划, 展示并与大家交流。

【学生】小组间讨论, 制定计划。每组由一名学生介绍实验计划, 板书实验原理。

生A: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 加适量稀盐酸, 若有气泡产生, 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

反应原理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生B: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 加适量Ca (OH) 2溶液 (或Ba (OH) 2溶液) , 若有白色沉淀产生, 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

反应原理为:Ca (OH) 2+Na2CO3=CaCO3↓+2NaOH

生C: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 加适量CaCl2溶液 (或BaCl2溶液或Ca (NO3) 2溶液) , 若有白色沉淀产生, 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

反应原理为:

CaCl2+Na2CO3=CaCO3↓+2NaCl (其他反应原理, 略)

评价方案:学生评价方案并确定上述方案可行。

【教师】组织学生根据提供的实验仪器和药品进行实验检验, 同时走入学生之中, 指导实验并解答疑问。

【学生】进行实验。

1.进行实验检验, 从实验中收集证据并记录现象。

2.表达交流, 形成结论 (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 。

【反思】本段教学是为了使学生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知道猜想必须用事实来验证。通过发现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试验、收集证据、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形成结论等过程, 使学生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的过程, 同时体验科学探究的快乐。

【教师】既然大家已确认氢氧化钠溶液变质, 那么其变质程度如何?请你对溶液的成分做出合理的猜想与假设。

【学生】再次引发探究的欲望, 同学间热烈议论, 对原溶液的成分作出全面猜想与假设。

生A:原溶液全部变质, 溶质为碳酸钠。

生B:原溶液部分变质, 溶质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教师】追问:怎样检验氢氧化钠溶液的变质程度?请各小组继续制定实验计划, 并说出实验的依据。

教师走进学生之中听取学生意见, 适时解答疑惑。

【学生】小组成员间讨论后阐述实验方案及原理。

实验方案: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 先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 再滴加几滴无色的酚酞试液, 如果酚酞试液变红, 则原溶液部分变质;如果酚酞试液不变色, 则原溶液全部变质。

生A: (补充) 用Ca (NO3) 2溶液或BaCl2溶液或Ba (NO3) 2溶液代替CaCl2溶液, 也可以检验氢氧化钠溶液的变质程度。

【教师】同学们充分进行了思考, 请你们根据桌面上的仪器和药品进行实验验证。教师走进学生之中指导实验。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根据实验现象确认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全部变质。

【反思】通过对变质后氢氧化钠溶液成分的深入探究, 培养学生深入思考和研究问题的精神品质, 发展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同时发挥实验小组的作用, 让每一位学生在小组内都有参与的机会。通过交流与合作, 有利于学生取长补短, 开阔思路, 使学生认识到合作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教师】同学们做得很好!老师设计了与同学们不同的实验方案来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全部变质, 请你们评价实验方案是否可行。

投影实验方案:

方案1: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 直接滴加几滴无色的酚酞试液, 如果酚酞试液变红, 则原溶液部分变质;如果酚酞试液不变色, 则原溶液全部变质。

方案2: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 先加入足量的Ca (OH) 2溶液 (或Ba (OH) 2溶液) 至不再产生沉淀, 再滴加几滴无色的酚酞试液, 如果酚酞试液变红, 则原溶液部分变质;如果酚酞试液不变色, 则原溶液全部变质。

【学生】激发了高度的评价热情。

生A:方案1可行, 如果溶液全部变质, 已经不存在NaOH, 则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如果溶液部分变质, 溶液中存在NaOH, 则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生B:方案1不可行, 因为Na2CO3溶液呈碱性, 也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

生C:方案2不可行, 因为Na2CO3与Ca (OH) 2反应生成了NaOH, 无色的酚酞试液一定变红色, 故无法确定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完全变质。

【教师】追问:

1.用KOH溶液代替Ca (OH) 2溶液可以吗?

2.除Ca (OH) 2溶液 (或Ba (OH) 2溶液) 外, 还可以使用哪些试剂也可以检验氢氧化钠的存在呢?

【学生】沉默, 思考, 然后举手回答。

生A:KOH既不与Na2CO3发生反应, 又为原溶液提供了OH-。

生B:根据NaOH的化学性质, 可以采用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的CuSO4溶液或FeCl3溶液或NH4NO3溶液进行检验, 如果有沉淀或气体产生, 证明原溶液部分变质, 否则原溶液全部变质。

【教师】同学们思考问题很缜密!回答的真棒!

拓展应用:

1.如何保存氢氧化钠溶液呢?

2.如何利用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制取纯净的氢氧化钠溶液?怎样获得氢氧化钠固体呢?

【学生】

积极踊跃地回答问题1:密封保存。

思考后回答问题2:先加入适量的Ca (OH) 2溶液 (或Ba (OH) 2溶液) 至不再产生沉淀, 再过滤即可以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溶液。如果将氢氧化钠溶液蒸发水分就可以得到氢氧化钠固体。

【反思】通过对知识的拓展延伸, 使学生学会学以致用, 学会理论联系实际, 使知识得以升华。

【教师】通过同学们的探究活动, 你一定知道了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 同时也学习了氢氧化钠溶液变质及变质后成分的检验方法。下面我们对氢氧化钠变质及检验归纳总结。投影:氢氧化钠溶液变质及检验。

【学生】归纳总结:1.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实际是检验Na2CO3是否存在。2.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完全变质, 实际是先除去Na2CO3再检验NaOH是否存在。

【教师】在生产、生活中, 还有哪种常见的物质与氢氧化钠性质相似呢?

【学生】异口同声回答:氢氧化钙

【教师】对, 请看, 这是一包已使用的“生石灰干燥剂”, 干燥剂是否变质?它有哪些物质成分?请各小组根据提供的仪器和用品对其进行探究实验。

【学生】进行猜想、制定实验计划并进行实验验证。

总结归纳:生石灰变质及检验:

【反思】通过对“生石灰干燥剂”成分的探究, 使学生有更多机会体验实验探究过程, 在知识的形成、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 获得科学的方法, 在“做科学”的实践中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师】通过今天的实验探究活动, 同学们一定有很多收获, 你能说出科学探究活动一般包括哪些过程吗?

【学生】科学探究包括发现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形成结论、表达与交流、拓展应用等过程。

【教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下面我们共同归纳科学探究的有关问题。

投影总结1科学探究的过程和试题结构类型

投影总结2探究题解题思路

实验探究题常围绕科学探究八要素, 有侧重地考察某一步或几步。题目多从课本中的实验衍生出来, 或以化学实验为基础, 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试题常以实验操作、仪器的选择和使用、信息解读、实验方案的设计评价、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等形式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阅读能力、探究能力。

解题策略:解答探究题时, 要通读全题, 明确提出的问题与各环节的联系, 不可断章取义。平时应注意实验的操作、现象观察并加强对审题能力、信息迁移能力、探究能力等各种能力的培养。

【教师】南宋诗人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本节课的实验探究活动, 目的是使同学们要善于在学习、生活中发现问题, 充分利用身边的物品创设探究条件, 动手实践, 用事实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从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提高科学素养。

【反思】上课, 对于学生而言, 不仅仅是获得知识, 更重要的是受到启迪。对于授课者而言, 教师绝不是照本宣科, 要引导学生不断提出问题, 引发思考, 在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的同时, 让学生真正体验到科学研究的严谨、价值。本节课通过创设真实的实验探究情境, 具体的实验探究活动, 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科学素养起到了导向作用。

摘要:为提高科学素养和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创设真实的实验探究情境, 以自主探究为手段, 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 充分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起到了导向作用。

上一篇:我的自行车想象作文700字下一篇:燃气稽查大队年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