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

2024-08-14

廉洁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精选12篇)

廉洁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 第1篇

廉洁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无痕”渗透

邢集镇中心小学 马驰

语文学科是思想教育和语言文字训练的辨证统一。如何将“空白的廉洁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之中,真正的从多方面、多角度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

一、将廉洁教育“无痕”地嫁接到教学内容中

小学语文学科不同于其它学科,它以鲜明的形象,生动的语言,激发着学生的情感,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能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高尚的道德熏陶。所以,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找出课文的知识点、训练点,还应找到廉洁教育的突破口,也就是找准这篇课文最主要的廉洁教育因素,即廉洁教育点。

教学时我们可以从课题的关键词入手。如教《公仪休拒收礼物》一课就可以紧扣题中的关键词“拒收礼物”,引导学生在理解“拒收”一词的含义后初步感受到:一个人不管做什么都必须清正廉洁、不要乱收别人的礼品。这样学生在教师看似“无痕”的廉洁教育中深受启发,也为学生理解文本奠定了基础。当然我们也可以从课文的重点词句入手,抓住那些能够表达文章思想教育线索的点睛之笔,挖掘词句的内涵,让学生在朗读理解词句时感受“无痕”的廉洁教育。如:《将相和》中,当人们讥笑蔺相如怕廉颇就像老鼠见了猫一样时,蔺相如说:“我所以避着不见廉将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的利益啊!这正点明了蔺相如避开廉将军忍辱负重的直接原因,也是他勇敢机智,1 完璧归赵,智斗秦王,维护国家尊严的思想基础。正是“相”这种以国家利益为重的言行,使“将”受到教育,改正错误,“将相”同心协力,保卫赵国。可见,“为的是赵国的利益”这句话,就是这课的廉洁教育的关键句。学生在理解这个故事时也自然而然的激发起学习蔺相如一心为国,以大局为重的崇高品质,这样的廉洁教育才是真正渗透于教材中、渗透于学生心灵中。

二、将廉洁教育“无痕”地联系到学生生活中

儿童的认知水平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阅历的丰富而逐步提高的,不同年龄层次的儿童对廉洁教育因素的理解程度、可接受程度是有区别的。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就一定要根据儿童的生活经验、思想实际和认知水平,去把握廉洁教育的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让学生理解和接受,使廉洁教育收到实效。

如教《心正笔正的柳公权》一文中理解 “ 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这句话时,教师先让学生就字面意思理解,然后教师再多媒体讲述当时皇上的糜烂生活,然后出示柳公权的为人以及他一生所取得的成就。学生在直观形象的生活面前很容易就会理解这句话,教师恰当的讲解,让学生在现有的认知水平上意识到“只有律己清正才能治理国家 ”的深刻道理,从而激发学生在幼小的心灵里就感知到:做人要敢于直言不良社会现象,更要对国家无限忠诚,不计较个人得失。这样的语文教学在充分考虑到学生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的同时,“无痕”的将廉洁教育渗透其中,学生学的快乐,教师教的也轻松。

三、将廉洁教育“无痕”地浸透于学法教法中 小学廉洁教育的内容分散而又丰富,“渗透”是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最有效途径,只有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发掘语言文字的表现力,发挥文中形象的感染力,才能水到渠成,真正感悟、欣赏到文本的廉洁因子。

一是在挖掘中心时领会用意。作者的立场、观点和思想都是通过文章的中心表达出来的。因此,在教学中只有对文章的中心挖掘得深,概括得准,才能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螳螂捕蝉》一文中同样是劝,大臣的劝阻遭到了吴王坚决的反对,而少年的劝说却使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这位少年的劝说究竟 “妙”在何处?,这位少年与大臣们不同,他没有直接去劝,而是用“螳螂捕蝉”这个故事让吴王明白了攻打楚国是非常危险的,打消了伐楚的念头,这就是他的巧妙之处——智劝、巧劝。教师巧设疑问,顺势引导让学生在理解课文中心的过程中领会“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寓意,从而在思想上受到“只顾眼前利益,身后一定会隐伏祸患”的教育。

二是在朗读讲解中渗透感情。任何一种思想都是寄托在丰富的语言文字中的,只有深入理解了文章的内容,才会和作者产生共鸣,使之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而重视朗读训练可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学生感知“道”,接受“道”。学生在朗读中,通过不同语气、语调容易进入文章的意境,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达到教育感化的目的。在《狄仁杰公正护法》一文中,我让学生找出表现狄仁杰公正护法的语句,通过品读体会狄仁杰的人格魅力;再让学生边读边换位思考,如果你是狄仁杰,你会怎么做?,从而引导学生得出 结论:“只有公正廉明才能得到人民的爱戴。”在思想上留下深深印记。

廉洁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 第2篇

赵继红

(吉林省敦化市第七小学校)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已经成了当今社会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环境教育应该从小学教育抓起。主要分析了环境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渗透策略。

创新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第3篇

1. 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关创新的几点思考

1.1 要想创新, 必须更新当前的教育观念。

目前, 很多学校都提倡素质教育, 但是, 对于素质教育是怎样的教育, 以及怎样进行素质教育等问题, 很多学校都没有较深的观念。素质教育是现代化的教育, 其中的创新教育又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说, 要想将素质教育发展好, 其创新教育必须得到很好的实施。因此, 小学的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对创新教育的实施。为了做好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有必要对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进行进一步的阐述:首先, 教师应该是尽心指导学生学习的导师。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的行为有着较大的影响。其次, 教师是帮助学生进行学习的知心朋友。由于学生的情况都不同, 都存在着差异, 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需要本着“知心朋友”的思想, 去教学生, 去指导学生,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这样, 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帮助下, 学习得到更大的提升。最后, 教师应该是学生共同学习的合作伙伴, 改变以往的教师观念。

1.2 要想创新, 必须用好语文教材。

学好语文是件不容易的事, 必须通过日积月累才能最终学好语文。尤其是对于小学的语文教育来说, 更是如此。小学生因为是刚正式地接触语文, 其发音之类的比较好矫正。如果在此阶段, 教师不好好利用教材, 教育出来的小学生就有可能发音不准或者对语文不感兴趣, 就不能真正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小学语文教育主要有关于人的未来的发展的基础学科, 因此, 我们有必要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作用, 必要时甚至可以对之补充一定的新材料, 从而保持教学的先进性。

1.3 要想创新, 必须上好语文课。

语文课是非常重要的, 要想创新, 必须好好地利用语文课堂, 以提高小学生的思维, 并对其进行思维敏锐性的训练。因为, 思维的敏锐性在很大程度上来说, 是创造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进行创新教育的基础, 所以, 对小学生进行相关的思维敏锐性的训练, 是有必要的, 也是不容忽视的[2]。

2. 培养小学生语文创新能力的途径

2.1 在教学观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教育教学与传统的教学相比, 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后者的教学方式仅限于课本, 一切以教师为主, 学生为辅, 因此所教育出来的学生只是完成了教育的义务, 谈不上有何创新之处。因此, 要想培养出一代更合格的学生, 开展创新教育是很有必要的。首先, 我们必须转变教育的观念, 不能仍然采用传统的教育方式, 必须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 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 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 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进而推动学习的进程, 提高发现新知识、新事物及新方法的能力, 从而对引导学生在知识的再次深入及再发现等, 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此外, 当学生真的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 教师要作适当的点拨。实践证明, 从“扶”着学生的创新, 到“放”手地让学生去创新, 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种很重要的方式。

2.2 在改进教学方法中渗透创新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可以添加多媒体的教学, 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而且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为多媒体的使用, 可以使单调的课堂在一定程度上变得生动有趣, 当学生们走进多媒体课堂时, 都能被多媒体的五彩画面、神秘背景及清晰的知识结构图等所吸引, 从而激起学生的极大兴趣, 进而促使学生积极地接受和创新知识, 最终达到创新的预期目标。此外, 也可以利用其他教学方法, 对学生进行教育, 如:野外实践等, 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教育的渗透, 相信培养合格的创新型学生是可能的。

2.3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不断地创新, 使之在学习方法等方面都有较大的突破。因为, 教师的创新不是学生的创新, 教师的教育方法再多, 如果学生不能及时、主动地对之加以接受, 那么创新能力也得不到快速的提高。因此,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 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自己主动起来, 使学生有自己的主动意识。只有学生主动了, 才能发挥自身的创造力, 才能最终创新, 进而促进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3]、[4]。

综上所述, 小学语文的教学任务是非常巨大的。它肩负着极其重大的责任, 可以说是一项相当艰巨的工作。同时, 创新教育又是一个崭新的课题, 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创新教育的活力, 小学语文的健康发展也需要创新教育的动力。因此, 在小学语文中推行创新教育, 是必要的, 也是必须的, 应该引起广大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摘要:本文通过论述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关创新的几点思考, 以及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我国创新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创新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应用

参考文献

[1]秦建辉.关于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几点思考[J].都市家教:257.

[2]郑宗英.培养小学语文创新能力的途径[J].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0, 18:66.

[3]李慧春.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创新的活力[J].素质教育论坛, 2009, 11, (118) :120.

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第4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9A-

0095-0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关注学生精神世界少、忽视其情感体验的现象较常见,这与语文新课改的理念明显不符。要解决此类问题,教师就要从小学生情感体验的特点出发,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使学生在教学中保持积极的情感态度,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达到陶冶情操、张扬个性、完善人格的目的。

一、营造情感氛围

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情感教育不仅能够深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知,还能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创设良好的情感氛围是展开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结合特定的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开展情感教学。值得注意的是,情感教育必须以文本为依托,教师只有以文本为参考,将故事或者情节完整地呈现出来,这样的情感教育才更真实,学生产生的情感体验才会更丰富。

如苏教版语文第四册《蚕姑娘》这篇课文共七个自然段,每一个自然段都介绍了蚕生长的过程。文章用儿童化的语言介绍了蚕由卵孵化而来,蚕的四次蜕变,结茧、成蛹,再变成蛾的过程。由于受生活环境的影响,学生对蚕缺乏感性的认知。为了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生命蜕变的神奇过程,笔者在教学中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运用图片、多媒体课件等辅助课堂教学,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情感氛围。在教学中,笔者对课文描述蚕蜕变的每一个阶段都会引入相关的图片,促使学生对文本产生深刻的认识。这篇文章的教学目标除了让学生对“蚕姑娘”的一生有所体验,还要引导学生领会生命的神奇,让他们感受“蚕姑娘”在蜕变过程中所蕴涵的生命力量。情感教育离不开情感氛围的创设,教师只有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更多的体验与收获。

二、创设教学情境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很多教学内容都富有童趣,有的文章以富有创造力的笔触对大自然进行了生动的描述,有的文章则通过简单易懂的语句给学生呈现各种各样有趣的故事。无论是哪一种教学题材,教师都应当有针对性地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深入文本,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如苏教版语文第五册课文《蒲公英》讲述了蒲公英独特的“一生”。由于不少学生在野外见过蒲公英,笔者就在学生的经验基础上展开教学,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蒲公英的花托和种子,还有半空中蒲公英飞舞的美丽画面,学生加深了对蒲公英的了解,知道蒲公英既是一种花,又是一种会飞的种子。笔者随即让学生发挥想象思考问题:“蒲公英的花托上长出了洁白的绒球。一阵阵风吹过,那可爱的绒球变成了几十个小降落伞。现在你就是小蒲公英种子,在蓝天白云下随风飘荡,开始了自由的生活,你想飘向哪儿呢?”这个问题给学生创设了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深入文本,体会文本的情感与内涵。

三、深化师生交流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深化师生交流是实现情感教育的有效方式。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的引导者。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不仅在于如何弄懂文意,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思维方式与价值情感的启发。因此,教师要深化师生交流,促进师生间良好情感的形成。

如苏教版语文第四册课文《晚上的“太阳”》是一篇根据动画片改写的人物故事,讲述了著名科学家爱迪生在妈妈生病时,利用自己的智慧制造光亮,讓医生顺利做完手术救了母亲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学生,遇事要积极动脑动手,要通过思考让问题得以有效解决。在文本教学前,笔者首先和学生展开了交流互动,让学生想一想什么时候才会出现太阳。学生异口同声地答“白天才会有太阳”。笔者接着提问学生:“如果晚上也有个太阳,大家想知道是什么样子的吗?”学生对这个问题充满好奇。教学中的师生对话交流互动环节不仅有效实现教学导入,而且增进了师生间的情感,让课堂教学更好地渗透情感教育。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情感教育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教学文本的认知,而且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应当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与情感氛围,推进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廉洁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 第5篇

赏识教育作为现阶段最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对于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其现实意义大大高于其他类型教育。赏识教育有助于学生发现自身潜能,认识自我,从而更好的完善自我。但是,赏识教育在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赏识教育不能完全的、充分的发挥它的教育效果,这需要相关教育部门进行探讨研究,从而使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其教育意义。

1赏识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

1.1特殊性

小学时期仍然处于教育启蒙阶段,小学语文是对母语的一种持续发展,能有效的增强母语培养的效果。再者,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好奇心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对一切新奇的事物都有一定的倾向性,但由于小学生认知能力的不足,很容易误入歧途。所以,小学语文老师要针对以上特点,为了能够让学生保持对语文教学的积极态度,教师应积极的赏识学生的好奇心,不断保持语文教学的鲜度或者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加强学生的认知能力,避免学生误入歧途。

1.2必要性

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个体的发展是一生持续的,各阶段的个性发展具有不同的特征,每一阶段都会有一个以上需要解决的心理社会问题。而个体心理发展的矛盾会因这个心理社会问题引起。假使个体能顺利解决本阶段的问题,危机也就被化解了,这时候对个体心理发展有积极的影响;相反,危机没有化解,就会对个体心理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师通常是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双重身份,不仅仅要较好语文知识,还有负责管理学生在校的日常。小学语文教师作为班主任,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目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日常交流中开展赏识教育,当然更要遵守校规校纪,鼓励学生张扬自我个性,从而促使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颖智慧,营造良好、友爱、积极的学习氛围。

1.3重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同的家庭、民族、文化背景的学生群体,经常会给教师的教学任务带来很多的新的挑战。庆幸的是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审美意识和道德理念都处于初期的发展阶段,可塑性很强。教师要重视赏识教育对学生认知能力、道德理念以及审美发展的积极作用,从而使小学生能够认知和了解日常事物,学会守规守矩,认真观察身边事物并且发现事物美的本质。

2赏识教育对小学生的意义

2.1赏识教育能提升小学生的自信

一个人的自信主要是在小学时期,由家长和教师对其的评价和赏识形成的。也就是说,在可塑性很强小学阶段,如果无法调控好不自信心理发展因素,很容易导致学生性格内向、胆小怕事、做事无主见。因此,小学生一旦在学习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老师和家长都有给予适当的肯定,将其优点合理的放大,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提高学习效率,但不能过分夸张,不然会适得其反,过分肯定会使学生骄傲,骄傲的人容易看不起他人,自以为很了不起,容易不思进取。还有一点,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为了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好奇的特性在课堂上开展一系列活动,从而使学生更好更快的融入课堂,更便于增强学生的自信。

2.2赏识教育能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语文学习的能力

真正的小学生的教育活动不能仅仅是依靠单一的读写练习和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形式来进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还要积极的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且能够发现学习的乐趣,重视学习、重视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发掘学生潜能,对症下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主性。如在讲医生救死扶伤这类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想象自己就是医生,让学生对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进行了解,如病原体的产生及其传播途径、如何预防传染疾病等等,待学生了解和认识的差不多的时候,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积极的肯定,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并正确引导学生向着理想奋勇前进。

3结语

廉洁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 第6篇

小学时期仍然处于教育启蒙阶段,小学语文是对母语的一种持续发展,能有效的增强母语培养的效果。再者,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好奇心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对一切新奇的事物都有一定的倾向性,但由于小学生认知能力的不足,很容易误入歧途。所以,小学语文老师要针对以上特点,为了能够让学生保持对语文教学的积极态度,教师应积极的赏识学生的好奇心,不断保持语文教学的鲜度或者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加强学生的认知能力,避免学生误入歧途。

1.2必要性

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个体的发展是一生持续的,各阶段的个性发展具有不同的特征,每一阶段都会有一个以上需要解决的心理社会问题。而个体心理发展的矛盾会因这个心理社会问题引起。假使个体能顺利解决本阶段的问题,危机也就被化解了,这时候对个体心理发展有积极的影响;相反,危机没有化解,就会对个体心理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师通常是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双重身份,不仅仅要较好语文知识,还有负责管理学生在校的.日常。小学语文教师作为班主任,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目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日常交流中开展赏识教育,当然更要遵守校规校纪,鼓励学生张扬自我个性,从而促使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颖智慧,营造良好、友爱、积极的学习氛围。

1.3重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同的家庭、民族、文化背景的学生群体,经常会给教师的教学任务带来很多的新的挑战。庆幸的是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审美意识和道德理念都处于初期的发展阶段,可塑性很强。教师要重视赏识教育对学生认知能力、道德理念以及审美发展的积极作用,从而使小学生能够认知和了解日常事物,学会守规守矩,认真观察身边事物并且发现事物美的本质。

2赏识教育对小学生的意义

2.1赏识教育能提升小学生的自信

一个人的自信主要是在小学时期,由家长和教师对其的评价和赏识形成的。也就是说,在可塑性很强小学阶段,如果无法调控好不自信心理发展因素,很容易导致学生性格内向、胆小怕事、做事无主见。因此,小学生一旦在学习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老师和家长都有给予适当的肯定,将其优点合理的放大,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提高学习效率,但不能过分夸张,不然会适得其反,过分肯定会使学生骄傲,骄傲的人容易看不起他人,自以为很了不起,容易不思进取。还有一点,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为了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好奇的特性在课堂上开展一系列活动,从而使学生更好更快的融入课堂,更便于增强学生的自信。

2.2赏识教育能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语文学习的能力

真正的小学生的教育活动不能仅仅是依靠单一的读写练习和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形式来进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还要积极的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且能够发现学习的乐趣,重视学习、重视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发掘学生潜能,对症下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主性。如在讲医生救死扶伤这类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想象自己就是医生,让学生对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进行了解,如病原体的产生及其传播途径、如何预防传染疾病等等,待学生了解和认识的差不多的时候,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积极的肯定,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并正确引导学生向着理想奋勇前进。

3结语

廉洁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 第7篇

作为一门重要的德育课程,小学语文学科担负着美育教育的重要职责。特别是随着文化多元化发展和互联网的快速普及,社会滋生了许多不良思想,为了使小学生不受这些不良思想的侵蚀,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就更需要发挥小学语文教学的美育功能。因此,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美育教育功能的具体应用对策进行探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寓美育教育于朗读,引导学生感知美

纵观小学语文教材,其中有大量的优秀文章、优美的散文以及诗歌等语文内容,且这些佳作均包含着作者的个人人生经历和思想哲理,这些均可以成为学生感知美的重要素材,所以在平时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更好地使学生感知美,教师可以为学生合理选择一些语文教材中的优秀篇章来让学生进行朗读,必要的时候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舒缓、轻柔的音乐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知美,使学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朗读教学中来,从而使他们可以在心灵上来和作者情感产生共鸣,逐渐激发学生感知美的兴趣。例如,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动情地阅读和朗诵《小池塘》《草原的早晨》《夕阳真美》《庐山的云雾》《我和祖父的园子》以及《烟台的海》等,尤其是要做好阅读过程中的标记工作,使他们及时记录下自己认为比较优美的文章段落以及词语内容,借助月度笔记的记录和朗读过程来使学生逐步感受到有关阅读篇章中相关语句之美,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心来充分感知阅读文章所表露出的美感因素。另外,为了可以增强学生朗读的有效性,教师可以结合阅读篇章的思想情感基调来为学生播放一些恰当的背景乐或者相关视频课件,以便增强学生朗读的有效性,使他们可以更好地感知阅读篇章中所包含的“美”,从而为美育教育奠定扎实基础。

二、寓美育教育于写作,引导他们认识美

写作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上就是学生将所学语文知识“实体化”或者融合再现的过程,所以在开展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善于借助写作的过程来贯彻美育教育理念,以便使学生可以充分感知美。针对各种类型的作文写作,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归纳和总结阅读篇章中的各种精彩段落和语句,包括描写祖国山川的古诗、游记或者散文等均可以成为学生写作的重要素材。在积累写作素材的过程中,学生会在赏析古诗、散文或者其其他优秀读物的过程中逐步感受到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增强他们感知美的能力。例如,在讲解《春望》(苏教版八年级语文)这篇经典古诗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感受作者自身所要表现的那种忧国忧民的情怀,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相关的古诗歌来让学生了解和把握这些篇章所要表现的核心思想,这样可以逐步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除了侧重写作素材积累之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深刻理解有关阅读篇章中那些优美的词句,以便通过学生深刻地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的文章结构来透彻地把握这些关键语句美感。例如,针对《大海的歌》(苏教版三年级)这篇语文篇章的讲解,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合理分析这篇文章的整体写作构思,了解和把握作者写作的方法,但是更为重要的是要了解、分析和把握这篇文章中那些重要的词句和段落。比如,“船头飞溅起来的浪花,唱着欢乐的歌”这句话就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正在坐在快速滑行的小船上倾听着一曲欢快的歌声,从而可以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感知这些文章语句所要展现的情境之美。实际上,也只有通过小学生对于这些文章段落中字词句等的训练,方可使学生更好地感知文章所要表述的美感,否则势必会对最终的`美育教学带来不利影响。另外,写作对于学生的想象力也有较高的要求,所以也可以借助启发学生来更好地感知美的形态,这是学生参与审美活动的重要条件。因此,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来为学生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来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想象,这样将为学生感知美创设良好的条件。

三、寓美育教育于课外,引导学生体会美

生命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第8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生命教育,课堂

生命是一切活动的基础, 更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根本, 也是教育安身立命的依据。在目前的教育领域中, 无论是教育理论界还是教育实践者都意识到生命应该成为教育的原点。但事实上, 目前学校教育对生命教育的关注远远不够, 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 乃至社会, 都陷入了重视学生成绩超过重视培养学生生命意识这种本末倒置的困境中。生命教育已经成为教育事业的重要内容。语文教科书中的选文是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征选出来的中华文化经典中的精华, 这些选文不仅可以在语言文字运用方面成为学习的典范, 而且因为它们是作家自我生命体验的结晶, 还可以成为青少年生命教育的范本。在语文学科中, 特别在小学这个启蒙阶段, 重视对学生的生命教育是必要的。

当下, 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教会学生如何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 如何将这些生命教育的内容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笔者认为以下三点可供参考。

一、创设情境, 体会生命哲理

语文教学拥有最广阔的背景, 那便是生活。联系生活, 创设情境是语文教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生动、贴近生活的情境,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真情实感, 更能引导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感情和思维活动中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这也正是生命教育所要努力达到的目标。因此,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 为生命教育的实施构建了有力的平台。

我听过一节人教版二年级《浅水洼里的小鱼》公开课。这节课深深地打动了我, 执教者在课堂伊始有意创设了情境, 用以欢快的背景音乐播放了小鱼儿们在大海里快乐生活的片段, 然后让学生把自己当成其中一员, 尽情表达小鱼儿的幸福感受。当幸福欢快的气氛在课堂中蔓延的时候, 突然, 音乐停止了, 多媒体出现了一幅灰暗的图片——一群搁浅的小鱼正痛苦地挣扎着。对此两个截然不同的画面, 学生体会到了小鱼面临失去生命的危险和它们为了活下去所做的挣扎。由此可见, 课堂中情境的创设有了明显效果, 学生用深情并茂的朗读表达着小鱼的痛苦。这节课是成功的, 让学生对生命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在情境里进行生命教育, 对学生而言, 不仅提升了他们对生命的认识, 也收获了一份生命的感动。语文教学, 本该如此。

二、延伸教学, 感悟人生价值

语文学科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不仅可以活化语文教学, 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而且可以通过感悟让学生体会自身的生命价值。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落花生》一文, 在上完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之后, 作为延伸, 我向学生提出“你想做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让学生分两组, 分别代表“苹果”和“花生”展开辩论。最后, 大家得出一个统一的结论:外表也是竞争力之一, 人们不可忽略, 但更要注重对社会的积极作用。这样的课堂, 让学生在辩论中深入思考, 自己领悟了人生的价值。

这样的语文教学, 既重视文本, 从文本出发, 又超越文本, 从文本延伸, 在课堂与生活中架起了一座桥梁, 使生命教育转化成学生的感悟, 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生命价值的多元化, 强化学生真实的生命意识,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从而使生命教育真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三、生成课堂, 学会珍爱生命

课堂中的教学环节可以提前设定, 但学生在课堂中的反应却很难预设。新课程认为:“教学成功的关键是在于教师从生命的高度, 以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因此, 利用丰富多变的“生成性”教学资源, 关注生命内涵是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关键。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和时间赛跑》一文, 我把重点设为让学生把珍惜时间、珍惜生命付诸于行动, 并增加了“我们也来和时间赛跑”的教学环节, 学生众说纷纭, 从学生的回答中就可以看出学生对珍惜时间有了更真实、更具体的认识。根据学情对预设的及时调整而达到较好生成, 用行动让学生意识到每个人拥有的生命长度是大致相同的, 但生命的宽度却不尽相同。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提高自己无限的生命可能, 关键在于自己能否珍惜时间, 用有限的生命做有意义的事情。

以上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一点浅见。生命教育任重道远, 不可能仅仅凭借小学语文课堂一个平台就能完成。还要充分运用与学生密切相关的事例作为教学资源, 利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开展生命教育活动。如可以让学生对好的文本进行读、议、品、悟、写等多元感知, 将教材文本之中的生命意义进行开发。教师也可以大量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在语文课外实践活动中进行生命教育, 这也不失为一个生命教育的好平台。另外, 教师也应该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 洋溢着对生命的热爱, 发挥无限的榜样作用, 做一个关注生命教育的有心人。唯有如此, 一个个如花的生命, 才会在语文课堂中如火如荼地绽放;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才会在现实生活中尽情地挥洒。

参考文献

[1]叶澜, 郑金州, 卜玉华.教育理论与学校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2]张振成.生命教育的本质与实施[J].上海教育科研, 2001.

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第9篇

关键词: 情感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 渗透策略

一、情感教育的内涵解读

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和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背景下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情感教育从广义上说包括情感体验、认知态度和价值观,从狭义上指的是情感体验。本文强调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从情感体验角度进行探索的。语文情感教育的内涵是丰富的,既包括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又包括在文化学习中体验的爱国主义、不怕艰难的坚强品质等,引起学生情绪上的反应和情感上的共鸣,促进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乐观的情感体验不断养成。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策略

(一)注重教室环境的文化建构

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环境的塑造使得语文情感教育突破时空界限产生一种持续的影响。这里我们所指的环境建设,一方面是物质文化建设。课堂是拥有生命和活力的,而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室的布局和教室文化的构建。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引导学生划分不同的文化板块,不断更新内容,有的教师引导学生在教室种植不同的盆栽花,有的教师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窗帘和玻璃的清洁,这是都是教室文化的构建。另一方面是师生文化构建。情感的交流要求平等的、对话的师生、生生交流。在小学语文实践中,一些教师和学生打成一片,共同制订学习计划,共同安排班级活动,给每一个学生发表观点和活动题意的机会,这个班级在每一个值得纪念的传统节日里,都能通过制作一些小手工,开展主题演讲,写祝福卡片等加以纪念。在这样的班级文化中,学生和教师之间是平等的关系。

(二)构建学生中心的课堂环境

情感教育不同于知识学习,情感教育需要学生的情绪体验,需要学生对情感认知的认同。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保证学生的思考顺利开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需要在三方面加以控制。环境控制,主要是课堂情绪是积极的,但是绝对不可以失控;知识控制,讲授的知识点从学生接受水平出发;思维控制,让学生的思维集中,处于最佳的积极状态。但是,在教师对课堂进行整体调控后,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例如,在《两只小狮子》的教学过程中,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生字的学习,第二部分是文章内容的理解。教师以学生为主题展开教学,在生字学习和练习中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互相纠正字音和开火车领读的方式展开汉字字音的学习和无字音汉字的认读练习。在课文内容的学习上,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集体朗读和分角色朗读的方式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以两人为学习单元展开关于文章内容的探讨和讲述,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讲故事”的练习,通过脱离课本的讲故事练习引导学生逐渐把握文章内容,并以小组为单位在理解的基础上设计小故事的展示方式,通过夸张的语言和恰当的动作展示诠释文章表达的内容,然后由小组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展示。通过这样的方式,将文章内容的学习转变成学生自编自演的小故事形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样的方式,文章内容更形象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文章表达的道理和思想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学生,促进学生情感体验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三)创设充满情感的教学情境

小学语文是学生学业生涯的基础,在这期间,学生要学习汉字的读、写,学会通过语言文字理解书本、与人交流、学习其他科目,甚至以此为形象工具理解何为生活、何为社会、何为存在,语文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语文的工具性,更重要的是突出语文的情感性,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例如,《望庐山瀑布》这一首古诗对于小学生来讲,由于他们的语文理解能力较弱,抽象思维的发展还不充分,但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大好时机。首先,在课程引入过程中,要求同学们闭上眼睛听,多媒体上播放着一组林间的鸟叫、蛙鸣,由远及近有了潺潺流水的声音,好似信步游览的旅人在林间漫步,声音越来越大,水流拍打石头的声音轰隆炸响在耳边,仿佛身临其境。大屏幕上是雄浑壮丽的庐山瀑布,这时我要求学生睁开眼睛。配合着字正腔圆的朗读,学生从心里对庐山瀑布有了直观的印象,那就是博大、壮阔,看着日出时分云雾缭绕的大瀑布,听着激荡的流水声,学生领会了什么叫“生紫烟”与“落九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到了庐山瀑布的壮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然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因此,情感教育要依托于一定的情境,依托于学生的情感体验。

(四)朗读——情感教育的催化剂

文本的情感隐藏在文字中,而朗读是将文章情感外显的一种有效方式,通过语音的抑扬顿挫外化作者的情感,外化学习者的情感体验。我在要求学生朗读之前,会将文章读给学生听,或者播放音频,运用标准的普通话带着感情色彩地读给学生听,在朗读过程中,学生收获很大。首先,明确了字词的读音,加强了对文章的理解;其次,在朗读的节奏感中体会到了作者的心境、语境;最重要的是体会到了什么是情感,那种用文字来表达的心声,用文字来撰写的生命,是语文教育的要务。在《虎门销烟》一课中,我在网络上下载了该课文的朗读资料,在播放之前,先在大屏幕上放映一段虎门销烟的长镜头,人民的振奋、销烟场景的宏大、林则徐脸上坚韧的表情,给刚学完这一课,还不是很懂得为什么一定要禁烟的学生以震撼。随着抑扬顿挫的朗读声,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明白了那个时代人民的悲哀,理解了禁烟运动的重要意义,在之后的小组分角色朗读中,对人物情景、心理的把握都很好,仿佛就是那个年代销烟军人中的一名。朗读是情感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朗读教学的开展。

综上所述,情感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有效开展的重要途径,促进小学语文内容不断丰富。情感教育的开展首先需要在教室进行文化环境的建设,这是情感教育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其次注重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创设情感化的教学情境,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等方式不断进行情感渗透和情感体验,将情感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密切联系在一起。通过小学语文教学开展情感教育,通过情感教育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全面实现。

参考文献:

[1]秦叔萍.新课标视野下中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

[2]王娥.试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方法[D].上海师范大学,2011.

廉洁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 第10篇

赏识教育是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周弘主任所提出的,这种教育方式具有人性化和人文化的特征,是一种充满感情和人情味的教育方式。赏识教育基于尊重生命的理念至上,要求教师带着赏识的眼光来关注学生的优点,并及时给予鼓励。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自我价值的肯定,降低学习中产生的压力,提高积极性,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将赏识教育法用之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能显见成效。

一、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实行赏识教育的必要性

赏识教育基于爱心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学习和活动过程进行创新设计,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并在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规划课堂教学内容。结合口头表扬、精神、物质奖励等方式,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用赏识的眼光对待每一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肯定,从而促进学生增强自信心,实现“升本思想”教育的目标。赏识教育是一种以尊重人性化的教学方式,是以尊重和爱心为前提的,《浅谈赏识教育》中谈到,赏识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赏识,就是学会发现他人的闪光点,学会用赏识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人、事、物。所谓赏识教育就是充分肯定人的行为,通过不断地暗示,提高人的自信心,从而不断进取。小学是学校教育的初级阶段,在小学阶段实行赏识教育,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对于该学生的日后成才,都十分关键。因为赏识教育弘扬人的主体精神,赏识教育强调平衡与和谐,赏识教育主张以人为本,树立平等观念。所以赏识教育是注重生命意识爱的教育,是具有人性化的教育,这与教育规律与儿童特点有共同点,因此,实行赏识教育是符合时代潮流的。

二、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

1.以学生为主体。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学习,是强调学生的鉴赏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学习。包括“阅读“”写作“”习作”等内容。强调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与发展。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注重学生的课文感悟能力,欣赏能力,以及观后的写作能力。教师在教课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认知课文,表达自己的见解。在给学生布置作文时,我们让学生写《值得尊敬的一个人》,我们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验去写,写生活中最让他感动最让他尊敬的一个人。有的学生写老师,有的学生写母亲。由于我们在启发学生时,强化学生的主动性,所以学生写出的作文都是从本人的内心情感出发,写出自己最感人的事例和情感。学生的自我得到很好的挖掘。

2.搭建教育平台,树立自信心。

小学生的自信心对于他们当下和未来的生活都有很重要的影响。缺乏自信的人,就会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就会制约学生的言行,就会影响到学生正常思维的发挥。小学时代又恰好是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的最佳时期,如果在这个时期,牢牢抓住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契机,就会对学生的一生大有裨益。所以在小学时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例如,小学五年级课文《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这篇课文讲述了要靠自己的努力获得别人的赏识,教师可以积极地鼓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尽量让自己做的最好,让自己成为最受别人赏识的人,做花朵中最美的一棵。并且学会赞美学生,“你们是我们心中最美的花朵,你们要永远做最好的自己”同学们听到这样鼓励的话,能够大大提高自信心,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3.从课堂开始抓,为学生营造被赏识的环境。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关键环节,教师要从课堂入手,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伊始,就感受到赏识教育的氛围。使学生增加信心。在语文课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比如听说读写,加强对学生的鼓励。例如,有的学生不会读课文,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读,读错了不要紧,立即改正过来。有的学生不愿意举手回答问题,教师应鼓励他们,谁发言,谁就是最聪明的孩子。通过积极的引导,鼓励同学们纷纷举手,争先恐后发言。

4.在课文作业上抓赏识教育,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在课外作业方面,我们也强化赏识教育,我们很注重抓学生在作业上的闪光点,及时表扬,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我们班有名男同学,作业一贯潦草,但有一次稍微工整,我就及时表扬他,并把他的作业拿到班级,让全班同学看,这样一来,使这个学生大受鼓励,从此,他的作业每次都工工整整、认认真真。通过作业的改进,这个学生更加爱上语文课了,期末,他的语文成绩提高了一大截。

5.在赏识教育中优化课堂教学,鼓励大胆创新和探索。

我们在课堂上大胆鼓励学生的探索和创新,争取把每一节课,都变成探索与创新的实践课。老师,是启发学生开拓与创新的引导者,要充分发挥学生开拓与创新的主动性、能动性,做到教师的引导作用,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刷子李》这篇课文是讲述一个叫“刷子李”的能工巧匠的故事。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或通过排演节目的方式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这样一来,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使这篇课文在讲解时有了新意,语文课上出了新特点。事实证明,学生们是有很好的开拓性的,教师要及时采纳他们的建议和发挥出他们的创造性,使我们的课上得更有新意。

三、赏识教育对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价值

1.以导促探,以探解疑,使学生在赏识教育中完善自我。

在讲科技文时,我们注重发挥学生的.思考能力,大胆质疑,让学生大胆思索,开动脑筋,比如《太空清洁工》,教师就向学生提问,谁是太空清洁工?为什么叫太空清洁工?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思考,很快进入了情境,主动到课文中寻找答案,这样,很长的课文,学生很快就读懂了。在讲《难忘的一课》时,同样,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叫难忘的一课,究竟因为什么使人觉得难忘?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再来看这篇课文,就会觉得课文没有那么难理解了。这时及时表扬学生,理解问题能力强。这样,同样是一篇课文,在我和同学们的共同提问与解答中,问题很容易就解决了。

2.以趣促思,以思求异,使学生在赏识教育中得到升华。

廉洁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 第11篇

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下面我就以小学语文的教学为例,谈 谈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应用所带来的 效益.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观 察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 到:“观察是认识的出发点,是智慧的最重 要能源,是正常思维的必要条件。”小学生 注意力容易分散,缺乏持久性,而多媒体技 术却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它通过呈现 丰富的图文音像资料,鲜艳的色彩,生动活 泼的画面,抛弃了传统教学中静态的观察 模式,使抽象变为具体、形象、生动,从而使 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兴趣,就 会促进学生去主动持久地对某一事物进行 观察,探究和认识客观事物的奥秘。教师在 此基础上,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地去引导 学生对观察对象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抓 住事物主要特征,加强观察的目的性,有利 于引导学生对观察事物从现象到本质进行 分析,从而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和技巧.我在设计《笋娃娃》一课的课件中,在 画面上用文字或鲜艳的色彩予以突出,有 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直观地再现了笋娃 娃从泥土里“钻出来”“冒出来”“顶着石头” 的样子。学生观看课件后,很快体会这几个 动词所表现出的笋娃娃的生长状态.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口语 交际能力 夸美纽斯说:“一切语文从实践去学习比用规则学习来得容易。”所以教师要精心 组织、安排学生的口语实践。《语文课程标 准》指出:口语交际教学活动应在具体的交 际情境中进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 境,具有生动、形象、逼真的特点,有身临其 境的感受,引起学生说话欲望,让学生展开 想象,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热情,让学生有 话可说.如:《青蛙看海》一文教学中,课件呈现 给学生的是波澜壮阔的大海,海面上波翻 浪涌,伴随着磅礴的惊涛声,教师提出问 题:青蛙看到的大海是什么样的?它还听到 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启发学生联系自己对 大海的了解展开想象、交流讨论,最后围绕 着话题和要求将自己想象的内容讲述出 来。学生的创造力需要培养,想象力需要启 发。教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如果能恰当运 用现代教育技术,放飞学生的思路,突破思 维的常规和束缚,从而调动他们自身积累 的素材,开拓选材范围。学生就会具有开阔 的视野和开放的思维,也会具有创新精神 和创新能力,达到进一步巩固和运用能力.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阅 读能力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不 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由此可见,闻、见是教学的基础,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教 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 内容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多媒体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 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 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 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激活学习内因。只有产生与文本的对话期待后,学生 才会主动走进文本,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 话,从而进入“真正的读书境界”.如《观潮》一课里,学生较难理解文中 如“横贯江面”“山崩地裂”“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等,教师把多媒体重点放 在让学生感受潮的雄伟上,教师将选用的 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图片同时出现在 屏幕上,让学生概括潮的特点,并配上话外 音,在仿读中理解课文,使学生对文章的把 握充满了主动性.在阅读教学方面,要完成教学目标,关 键是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全身心参与学习过 程。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中,学生有充分的 时间主动感悟、搜集和分析相关的信息,对 所学的问题进行思考、讨论,提出各种假设 并努力加以验证,再经过引导步入新的知 识境界.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创 新能力 1.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突出学生的 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建构主义 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认知结构的建立、改 造和重组的过程,学生是积极意义建构的 主体。所以,学生只有亲身参加语文活动,他们的理解和运用的技能才能获得和形 成,才能逐渐积累语言,丰富语言。苏霍姆 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 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 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 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要在教学中培 养学生创造能力必须落实学生在课堂活动 中的主体地位,必须让学生从事主动经历 和探索发现的活动,必须让学生在主动参 与上下功夫,必须通过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包括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激发学生主动探 索的动机,端正学生主动探索的态度,激励 学生主动开拓的精神。如:利用Hiclass教学平台展开的修改作文的活动课上,如果大 部分学生不会修改词句,那么,下次的活动 课内容教师就事先与学生商量,准备以如 何修改词句为内容开展讨论或练习,学生 就会在近期内对这方面内容主动探索。在 这样的语文活动中,学生学习了电脑,在运 用电脑的过程中,逐步学会了学习。学生就 会不断充实自己,学生的创造能力就会持 续发展.2.利用现代教育条件,发挥教师主导作 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如果教师运用现代 教育技术,在语文课中充分调动学生自主 学习,主动探索的积极性,那么,学生的创 作才能就能够得到更好的培养和提高。如: 在低年级开展的识字、欣赏想象的活动课 中,教师首先播放轻松明快的音乐或儿歌,让学生的思维活动迅速进入角色,然后用 多媒体播放一些象形文字,如:日、月、水、火等。在播放这些象形文字的同时,播放与 这些象形文字相关的事物。接着让学生领 悟、体验这些象形文字的字形美。最后,让 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大胆想象、大胆表现、大 胆发表自己的观点。此时,给学生一片自由 的空间,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彻底解放.实践证明,恰当而巧妙地将现代教育 技术与语文课程进行整合,能使教学内容 化难为易,变静为动,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年 龄特点,学生易于接受。在今后的教学工作 中,我还将不断探索研究,使学生在声、形、色的教学环境中愉悦地获取知识,使语文 教学更富有魅力,以此来培养小学生的信 息技术素养,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发展。

廉洁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 第12篇

【摘要】国家的文化就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而一个民族璀璨的文化和极其丰厚的底蕴往往就能决定这个国家是否是一个大国。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源远流长,中华经典名著流芳千古。其中国学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结晶,而国学教育就是要把精华和结晶播种在每个国民心中。俗话说少年强则国强,孩子是一个国家的基础,如何有效地将国学教育运用在语文教学是具有必要性的。在不久的未来,国学教育的重要作用可以显现出来。本文对国学教育在当前教育环境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和如何有效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国学教育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 国学教育 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4-0072-01

随着有关国学教育的综艺节目,像《汉字听写大赛》《汉语桥》《成语大赛》不断地播出,国学教育也受到了极大关注。其中九年义务教育更是重中之重,作为国民素质的普遍教育,应加大力度进行教学中国学教育。《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弘扬继承中华文化,使学生认识到理解到国学魅力所在。”国学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结晶,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我们民族的瑰宝,而这种历史悠久的文化就是需要国学教育的传承,发展和延续。小学时期是理解学习的关键时期,也是基础时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国学教育尤为重要。?男「?孩子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文化观和价值观,让他们能深刻认识到民族文化的渊源。进而更好的对民族瑰宝的传承,激发对国学的学习热情。

一、什么是国学教育

顾名思义,国学教育就是有关国家文化、历史知识等的教学,它兴起于二十世纪,并于八十年代进入鼎盛时期。随着近年来文化的积极弘扬,百姓对国学教育也产生了积极的学习兴趣,这从各地区国学班的全面建立中就可见一斑。追溯我国国学的发展历史,可以知道有关国学的这一概念起源于西学东渐时期,当时国学还没有被科学定义,各家学说也是纷争不断。简单一些来说,就是在小学人生观的启蒙阶段,更好地向小学生传授国学文化,以促进优秀的爱国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通过正确的国学教育引导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思想道德修养,使他们渐渐形成优秀的良好品格。

二、国学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基于上述的简单概括,我们能够理解国学的内涵以及学习国学对小学生文化底蕴提升的重要性。为了更好的传播中国文化,朗诵经典,国学教育必须走出局限,与小学语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一)利用文言文教学

其实,我们细心的观察生活,加深对教育的理解,不难发现国学蕴含于很多课程之中,特别是文言文更是与国学教育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例如,在教学中有计划的融入关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发现文言文中蕴含的文学之美、艺术之美。同时,在文言文与国学的融合教学中,还有助于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例如,在学习“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等的内容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构建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利用故事开展教学

在国学教育中,借助积极向上的小故事实施授课,不仅可以将小学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还能够让教材讲解变得更有内涵,加深学生对国学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小草与大树》的时候,就恶意将三姐妹学习的故事引申到古人勤奋学习的例子中,给学生讲解《凿壁借光》、《闻鸡起舞》等,让学生对古人的励志故事有一个认识,并鼓励他们效仿和学习。

(三)利用国学文化快乐识字

识字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地基打不牢就无法建立高楼,学生识字能力不过关,也就无法保证接下来的顺利学习。对此,教师可以将国学教育与识字学习结合起来,通过多媒体展示汉字的演变过程,从古代的甲骨文讲起,告诉学生汉字是如何简化的以及其中的小故事。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被带动起来,对于汉字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另外,识字教学也可以从会意字、形声字的意义着手。举个简单的例子:教师在“看”字的教学中,可以告诉学生,上面是“手”,下面是“目”,这也就是代表用手放在眼睛上看,这样学生将很容易理解这个字。

三、结束语

当前国学教育已经成为了语文教学的重点,它对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以及全面素质和良好品德的树立都有积极地意义。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原来的教学模式已经不符合素质教育的新要求,难以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喜爱。对此,我国国学教育必须立足实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国学与小学语文做到有机结合,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实现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上一篇:档案现代化管理经验谈下一篇:五年级语文阅读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