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家教指导案例

2024-08-03

小班家教指导案例(精选13篇)

小班家教指导案例 第1篇

小学生家里时间的合理安排

背景:

孩子马上要入小学,上一年级了,不少孩子做事拖拉,计划性差。对此,家长,特别是妈妈们对孩子的生活起居,计划做事甚为担心。为了家长的需要,我们班举办了一次妈妈沙龙活动。活动旨在让妈妈们提出困惑、集体商量、制定出合理的计划为目的,增强家长的时间观念,为孩子入小学作准备。

案例:

一、主持者提出本次活动的目标及活动流程

主持者:今天请家长们来,主要是针对自己的孩子在时间安排上有些拖拉,做事没有计划性的问题,请大家来说说自己的观点,以及商量出一个在家里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的一个计划。

二、将妈妈们分成三组,以组交流,得出商量的结果

1、主要交流的内容是:

*晚上的时间应如何来安排?

*早上时间比较紧,怎样合理安排,上学才不会迟到?

2、主持者以一位小学生妈妈的身份谈出自己的一些经验,供大家参考。

三、交流商量的结果

主持者将家长们交流的内容做好板书,最终大家一致同意这样的安排较合理,可以尝试。

晚上时间安排:

1、孩子回家先做作业,吃好晚饭继续作作业。

2、做好作业可以看半个小时的电视,课外读物,画画等做幼儿喜欢的事情。

3、每天保证8点30分准时睡觉。

早上的时间安排:

1、每天6点30分准时起床,做好洗漱工作,整理书包工作。

2、7点15分左右吃早饭。

3、7点40分左右上学去。

反思: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小学和家长都非常关心的问题,搞好它需要幼儿园和小学的改革,需要家长热心支持及其观念的改变。这次活动结束后,家长们纷纷表示:这样的沙龙活动非常好,能抓住他们当下最困惑的问题并且帮助解析,为家长所急,解决大家当下最关心的问题,为家长办实事。希望这样的活动能经常开展。

小班家教指导案例 第2篇

——家庭教育案例

大1班 顾桢辰妈妈 2012-6-12 在以前,我都很少带孩子上学。在偶尔的一次送她上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其它小朋友都会大方地主动地和门口的保安叔叔、阿姨打招呼。而顾桢辰却害羞地躲到了我的身后。我轻轻地暗示她要有礼貌,要和叔叔阿姨问早。但她还是没有说上一句简单的“早上好”,虽然在有些家长眼里,这可能是一件比较小的事情,但是却给了我很多的思考。

为什么我们家顾桢辰就不愿意呢?是不会吗?是胆小吗?所以我就开始想自己的教育方式了。我想可能顾桢辰从小由奶奶带大,由于奶奶属于言语比较少的人,平时对她的交流也比较少,我们又都是上班族,往往带她的时间也比较少。可能顾桢辰就从此受环境的影响也变得不愿意和人交往。形成了顾桢辰比较胆小、内向的性格,也不大愿意用语言来表达。

为了改变顾桢辰这样的性格,我开始改变了孩子的教育方式。

首先我开始重视早上来园送孩子的这个契机。我只要有时间就亲自送她上学。在路上我不断的鼓励她,让人知道有礼貌的孩子应该怎么做,同时也让孩子观察前面的小朋友一个个有礼貌的走进学校。我就和她说;“你看小朋友多有礼貌呀,我相信我们顾桢辰也是个有礼貌的乖孩子。”这招果然有效,她鼓足勇气主动打招呼了,就是声音轻了点。有了这样的开始之后,我觉得很欣慰,同时也比较有信心。于是,第二天在我的鼓励下,她能做的更好了。

其次言传身教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当我看见熟人或是孩子的同学时,我总是第一时间和他们打招呼,并有礼貌的问好。通过这样的形式,让顾桢辰了解到其实大胆与人交往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用我自己的行为来鼓励孩子和我一起与别人打招呼。慢慢地孩子愿意和人交往了。有时还会提醒我看到了什么人呢!

同时在平时我也尽量多创造条件让她与小伙伴一起玩耍,在节假日带她去公园或亲朋好友家串门,多为她提供交往锻炼的机会,鼓励她主动与他人交往。在家时我们也常玩购物游戏,或者是警察和行人问路的游戏。这一类游戏,可以让她熟悉生活中遇到的种种社交场景,她也能学到更多社交礼仪,从而变得大胆。现在的她已经不再是个“害羞”的孩子了。

巧用社区资源,提升家教指导成效 第3篇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都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因此,教师要迅速转变观念,从狭隘的园内教育小圈子中跳出来,树立大教育观,充分运用社区的资源,设计有效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本土情结。泉州是一个历史文化古城,有着悠久的历史风情,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社区资源既贴近于幼儿生活实际,又符合幼儿现实需要的课程内容,是我们选择幼儿教育内容的宝藏。本次结合我园“木偶教育”这一园本课程,挖掘、巧用周边社区的有效木偶教育资源,利用校园木偶艺术节、元宵节、家长开放日、闽南文化交流会等重大节日开展亲子活动,并结合这一活动中家长和幼儿的注意事项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对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促进幼儿成长有着积极意义。以下浅谈个人的几点思考:

一、挖掘社区有效木偶教育资源,实施亲子木偶教育活动,提升家教指导成效

1. 借助亲子木偶活动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更新家长教育观

如今的家庭普遍存在隔代教育、独生子女教育等问题,不少家长的教育观念存在误区,欠缺正确的教育方式方法,产生了许多困惑。如何帮助家长树立正确教育理念,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也是我们教师一直在探索的。我们以亲子活动为平台,教师指导家长了解亲子活动对幼儿发展的意义并让家长学会亲子互动的一些方法,从而更改了家长“不会和孩子玩”“不懂怎么教孩子”……一些常见的消极家庭教育观念。如,在社区亲子活动“走进锦绣装、感受闽南文化”中,教师指导家长如何用生活中的资源,和孩子一起感受木偶并动手制作木偶,如何用木偶和孩子一起游戏,体验亲子学习、游戏的快乐。家长在活动中体验到和幼儿一起游戏的教育价值,并认识到木偶作为媒介对孩子学习的积极作用,更新了家长消极的教育观念。

2. 巧用资源,扩展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提高家教指导成效

《指南》中指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观察到孩子的兴趣点,更要有能够敏感捕捉社区中隐藏着的教育资源的能力,能够“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我们幼儿园能敏锐地捕捉到“古艺新姿活傀儡”专场木偶表演的信息,我们巧用这一资源生成了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如:及时地组织班级幼儿观看“古艺新姿活傀儡”专场演出,让幼儿一同感受和体验演员们精湛的木偶表演艺术,增进幼儿对木偶的了解,同时还能结合木偶艺术节系列活动,萌发幼儿热爱木偶的情感。同时我们还细致做好家长工作,为在木偶表演方面有优势的幼儿提供展示的机会,我们班廖×小朋友在木偶表演技能上比较突出,但是没有自信,我们通过多次的家长约谈,与家长共同鼓励他,让他在同伴面前能积极、大方地表演,经过一阶段的努力,他渐渐变得大方自信了,本次6月份被推荐参加提线偶“森林欢乐颂”,到社区木偶剧院演出,孩子们娴熟的表演获得了台下观众和闽台木偶艺术家长们一致的好评,孩子也获得了成功和自信。

(1)家教指导,提高幼儿木偶技能

“闽台木偶艺术展”这一活动中,家长和孩子们被各种各样的木偶吸引住了,同时,家长能与孩子一起关注其喜欢的木偶,感受木偶的形象美和造型美,还能通过家庭之间的讨论与老师的互动等,增进对木偶的了解。其中,小沙弥下山、舞狮等的精彩演出深得孩子们的赞赏,让幼儿对木偶有了很高的期待,有的家长则带孩子要到锦绣庄买狮子让孩子模仿表演,大大提高了幼儿的木偶表演技能。

排练班级木偶剧中,在选择参加幼儿木偶剧彩排的人员时,我们开展了家庭教育指导,引导家长和孩子一起先进行亲子木偶表演,让幼儿掌握正确的持偶技能,表演简单的动作,获得基本的自信心。通过这次的选拔活动,家长和孩子们都能积极参与,幼儿布袋偶表演的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像振×小朋友平时在班上是技能比较薄弱的,通过本次亲子木偶表演,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入选表演演员中,孩子也比较自信、大方了。家长看到孩子的进步非常感慨,表示将更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共同促进孩子发展。

(2)家教指导,培养幼儿木偶表演的合作意识

在本次木偶艺术节幼儿木偶剧会演中,我们请家长共同参与排练,让家长在现场共同关注孩子的表演情况,及其和同伴的配合情况,请家长扮演与孩子配合的角色,通过多次的配合排练,大大提高了孩子与同伴合作表演木偶的意识,与同伴的衔接比较自然,提高了老师排练的时效性。

二、盘活社区的人力资源,促进木偶园本课程的开发

我们能充分挖掘和巧妙利用社区的人力资源,发挥木偶剧团人员的特长和优势,通过“请进来”的形式,提高教师的木偶表演技能和指导幼儿木偶表演的能力,从而有效地促进木偶园本课程的开发。如:邀请木偶剧团的陈××、戴×等老师来园指导幼儿木偶剧会演。

总之,积极、科学而有效地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一种趋势和必然选择,它不仅可以满足现代家庭对教育的需求,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方面的帮助,更有利于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和素质的和谐发展。借助“家庭亲子木偶活动”,发挥社区教育资源优势,以幼儿的发展为本,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规律,满足了家长自身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优化了家庭教育环境,增强了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素质教育的意识与合力。它不仅更新了家长的育儿观念,提高了他们科学育儿的知识与技能,促进了孩子各种能力的发展,更可喜的是实实在在地促进了我们园本木偶课程的提高,促进了孩子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庆兰.课题研究中社区资源的开发与运用[J].都市家教月刊,2011.

家教指导师 第4篇

梁爽曾经是广州的一名教师,却也一度因为女儿的青春期叛逆而伤透脑筋。她向一些培训学校的老师和经验丰富的家长学习,积极参加网上的亲子论坛,大家一起探讨,效果很不错。比如她之前苦恼孩子为什么故意不听话,专家就告诉她,这是进入发育期孩子的普遍现象,是孩子追求成人和独立感的一种行为,应予以肯定和接受,不能用命令的口吻教训孩子应该或不应该、要或不要,而是用影响的方式。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家长首先要自己做到。渐渐地,梁爽发现很多家庭都面临类似的问题,她干脆在社区里开了个家庭教育指导咨询处。

梁爽觉得做这个工作最重要的是和孩子做朋友。为此,她开始学电脑、上网、打篮球和乒乓球等。和孩子交上朋友后,什么都好沟通,好多家長“死说不改”的事,到她这里很快就能找到原因。梁爽说,当一名家庭教育指导师,爱心、责任心最重要,否则你的指导方式很可能会对孩子造成二次伤害。

行业点评

家教指导案例 第5篇

中市街幼儿园凌瑗

家教案例:幼儿良好倾听习惯培养的家教指导

指导对象:越越的家长

指导时间:2013、3、1

3指导地点:越越的家

面临的问题:

事件一:

图书角里,越越和晨晨为争夺一本图书相持不下,一个皱着眉,一个鼓着嘴,谁也不让谁。很快有人“请”来了老师。老师说:“一本书,两个人都想看,怎么办?”越越和晨晨都气鼓鼓的,不吭声。一旁早有人抢着回答:“一起看!”老师笑着说:“嗯,好办法!”于是,晨晨放下了书,说:“给你看吧。”越越拿过书,说:“本来就是我先拿到的。”„„ 事件二:

这天,从室外活动回来,孩子们各自搬小椅子到坐位上去,越越和佳佳的手同时放上了一只椅子。越越说:“是我先拿到的,是我的。”佳佳说:“不对不对,是我先拿到的。”两个人谁也不让谁。这时,越越说:“妈妈说大的要让小的。我是弟弟,你长得比我高是哥哥,你要让我。”„„

状况分析:

1、越越虽然是一个大班幼儿,但是在交往方面依旧存在自我中心的特点,他在与同伴的交往中的考虑往往是与自我优先、自我享乐联系起来的,在和同伴的相处中还是首先会考虑是否会给自己带来好处。因此,“争抢”就成为了他们达到目标的最直接的方式。

2、越越妈妈日常所作的一些不十分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使他建立起“大的让小的”的道德认识,进而转化为了他不让座的理由。对于幼儿来说,这只是一种简单的处理矛盾的方法,并不是同伴间交往的最佳方式,因此对于幼儿的交往行为的发展是不利的。

3、家长三代人一起生活,祖辈的宠爱使孩子变得更加自我中心,在交往中呈现出小霸王的状态。

预期的目标:

1、帮助幼儿逐步地改掉“争抢”的不良行为,能友好地与同伴交往。

2、掌握一些与同伴友好交往的方法和技巧。

活动前的准备:

1、查找相关的幼儿交往能力培养方面的资料

2、和越越家长联系,预约好家访的时间

概要介绍及精彩部分介绍:

活动一:交流谈话,改变观念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以及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发现孩子行为的背后与家庭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我选择来到孩子的家中,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家长了解:

一、良好交往能力与幼儿终身发展之间关系

良好的交往能力是幼儿未来发展的基础。只有重视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才能让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摆脱对成人的依赖,真正地独立面对未来的生活。

二、良好交往能力的养成与家长之间的关系

家庭是孩子接受启蒙教育的第一场所,因此,家长担负着幼儿交往能力培养的重任。而幼儿交往能力差很大程度上与成人的溺爱,过度的保护有关。因此,家长必须重视并参与到幼儿良好交往能力的培养中去。

通过这次的交流谈话,我们明显的感到,越越的家长开始重视起了孩子交往能力的培养的问题,并且开始积极地和老师交流,如何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我们的家教指导初见成效。

活动二:解惑答疑,分享方法,面对孩子身上的问题,家长也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到底自己该怎么做,才能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呢?为此,为了解决家长的困惑,我们也向家长介绍了一些培养的好方法。

一、互动谈话,明辨是非

当孩子出现“争抢”等不良的交往行为时,家长可以及时地与其谈话,让他知道自己的行为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帮助他学习明辨是非。

(二)趣味故事,转变行为

给幼儿讲述有关的童话故事:《蚂蚁搬家》、《拔萝卜》、《三只羊》等,用作品中生动、鲜活的正面人物教育幼儿要互助互爱。让幼儿明确在与同伴的交往中,要学习和同伴友好相处,学习团结合作。

(三)快乐游戏,学习交往方法

拓展游戏空间,丰富游戏材料,并有意识创设一些游戏的情境,为幼儿提供交往的机会,引导幼儿在游戏中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唤起类似的情绪体验,进而学习一些良好交往的方法和技巧。

(四)鼓励表杨,榜样引领

看到孩子进步,就及时表杨,强化孩子正确的行为,鼓励孩子继续进步。此外,作为成人,我们也规范自己的行为,给幼儿以正面的榜样引领。

(五)同伴互助,友好交往

给幼儿更多的机会和同龄孩子交流和交往,鼓励同伴之间互帮互助,互相谦让,让幼儿感受到帮助别人也能让自己获得快乐的道理。让同伴间建立起浓浓的感情,让孩子懂得同伴间友好交往的重要。

三、家园合作,实践指导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脱钩的情况下,教育是不会获得好的效果的。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我们指导家长,展开了实践的尝试。

第一个月:

1、观察孩子“争抢行为”出现的频率和原因,分析行为背后的原因。

2、和孩子谈话,让孩子了解自己的行为容易产生的不良后果。

3、鼓励和表扬会谦让和协商的孩子,给孩子一些正面的暗示。

第二个月:

1、多和老师交流,学习幼儿良好交往行为的培养的方法。

2、购买一些和朋友有关的故事书,让孩子听听讲讲朋友间友好相处的故事,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3、在家里开展一些游戏,为幼儿创设一些合作和协商的机会,掌握一些交往的方法和技巧。

4、观察幼儿的行为,看到幼儿好的行为,进行鼓励和表扬,帮助其进步。

第三个月:

1、解惑答疑,继续请老师出谋划策,为幼儿提供一些交往的机会,并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学习榜样。

2、多创设一些外出机会,借助同伴的影响,让幼儿听听看看其他同伴的交往,通过比较,明确自己该怎么做。

3、开展“今天你真棒”记录活动,让孩子每天记录自己的好行为,强化孩子好的交往行为。

活动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越越不再那么以自我为中心,变得大方了。他也会从家里带来图书、玩具等,和小朋友一起分享。和小朋友之间的争执、争抢也明显的减少了。但是偶尔还是会因为一些小事和同伴产生一些小争吵,但是,很快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解

决矛盾。由此可见,对孩子交往行为的培养方法是得当的,是能有效地促进幼儿一些良好交往行为的形成的。但是良好交往行为的形成不是一下子就能改变的,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我们继续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培养。

活动反思与总结:

家教指导案例——家园共育促成长 第6篇

——家园共育促幼儿成长

水仙班

吴玉贤

背景:

进入中班第一学期的后半学期,班中大部分孩子在进餐、如厕、学习等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特别是在倾听能力和表现表达方面。但是,小伟却似乎依然在原地踏步,老师都很为他着急。小伟是班中比较活泼好动的弟弟。运动的时候,总能看到小伟在操场上快乐奔跑、嬉戏的身姿。活泼的他也有交到了很多的好朋友,大家都很喜欢和他一起玩。但是,也发现好动的小伟很难集中注意力并且卫生习惯也不太好。

实录:

学本领的时候小伟经常小眼睛不看老师,总是低头玩裤带、咬衣袖。当老师请他起来回答问题时,小伟往往不知道老师和小朋友们刚刚在说些什么,需要老师和小朋友们将刚才的内容在重复,他才能尝试回答问题。有时,经过了别人的提醒了,小伟也还是像置身于云里雾里感觉不太明白。

当坐在桌子边上的时候,小伟经常会背对老师趴在窗台上看着窗外。老师也不明白窗外有什么吸引小伟的东西。经常要呼唤他数次,小伟才能回过神来,回头看向老师。

吃饭时,虽然老师经常在小伟的身边提醒、鼓励,但是他还是会把饭粒、残渣掉得满桌子、满地都是。小伟收拾整理的意识也不强,有时会忘了把自己的小碗送回家。

做操时,小伟经常会蹲下来,捡地上细小的塑胶场地的颗粒,放在手中把玩。老师过去提醒他,请他和大家一起做操,他会听从老师的建议。但是一会儿后,他又会忍不住蹲下来继续玩。

小伟垃圾不乱扔的意识也很薄弱。当他手里有垃圾,老师请他去扔进垃圾桶时,他会直接扔在地上。

一次,自由活动时,小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玩着他的玩具。突然,我发现,他把一团白白的东西往窗口扔了出去。

于是,我就走过去询问:“小伟,你把什么东西扔到窗外去了?” 他抬起头说:“是垃圾。”

“你为什么把垃圾扔到窗外去?”我很不解。他低下头不说话。我继续问:“你觉得把垃圾扔到窗外去,对吗?”他瑶瑶头。“垃圾应该扔到哪里去的?” “垃圾桶。”他小声的说。

“对呀。垃圾要扔进垃圾桶,不能随手乱扔。你能做到吗?”他点点头。“刚才你把垃圾扔出窗外,会把外面的绿化污染,这样我们的幼儿园还会漂亮吗?我们每天要来幼儿园学本领,幼儿园就是我们的家,我们要爱护好我们的家园。现在,你把刚才扔出去的垃圾去捡回来扔进垃圾桶,好吗?”

接着,我就陪着他一起走到了他将垃圾扔出来的地方。但是,哪里都是矮矮的灌木丛,没办法走进去把垃圾找出来。于是,我就对小伟说:“下次,千万别再扔了,你看,这里都是绿化,而且,这些绿化丛这么茂密,我们根本没办法进去清理垃圾。”小伟继续点点头。

离园时,我和小伟的妈妈做了交流,委婉地向她讲述了小伟在幼儿园的一些表现。妈妈也和我说了一些小伟在家的表现,妈妈表示小伟在家吃饭也是饭粒掉满地的,在家也经常会把垃圾扔出窗外。小伟的哥哥大伟因为注意力不集中,现在学习很吃力,妈妈最近一直在帮助小伟的哥哥培养注意了,对小伟有些松懈了。但是,妈妈表示会全力配合老师,帮助弟弟改正一些不好的习惯。

分析:

总所周知,家庭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示范作用很重要。而小伟还有一个老师那就是比他年长的哥哥。可能小伟的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跟他的哥哥也有一定的关系。和哥哥朝夕相处,可能哥哥有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小伟。小伟的哥哥刚上小学一年级,由于成绩不理想,妈妈最近就一直忙着关心、辅导哥哥,对小伟可能有些忽略了。这就更给小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带来了一些阻碍。因为,虽然在幼儿园里老师总是很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鼓励幼儿做一个文明人,成为一名爱动脑筋的人;但是当幼儿回到家里,所接触的又是与幼儿园所受的教育背道而驰的反面的教育和影响时,那么在幼儿园中所受的正面教育就这样正负相抵消了。因此,家园合作、保持一致进行教育很重要。

指导措施:

1、家长在家的要求要与老师在幼儿园里的要求保持一致,便于共育老师在幼儿园对幼儿的正确地、积极有效地教育。

2、建议妈妈可以在家同时辅导哥哥和弟弟。当在辅导哥哥写作业时,可以让弟弟在旁边画画,学写自己的名字等等。这样就能同时培养两个孩子的专心、耐心的意志品质。

3、在园多关心、多指导小伟,努力培养弟弟良好的进餐习惯,提高弟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专心的意志品质。如,吃饭时,多在弟弟旁边提醒、引导;学本领时,多关注弟弟、多请他回答问题。

反思:

1、家园共育首先要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通过和小伟的妈妈的交流,让她认识到小伟已经是个中班的幼儿,对他来说,吃饭不掉饭粒、学本领能专注10分钟左右、不乱扔垃圾都是他能够达到的能力水平。并且鼓励妈妈,只要家长和老师配合,这些都是可以实现的。取得了家长的支持和配合,那么有利于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2、家园共育其次要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在和小伟妈妈的谈话中,听得出妈妈觉得上了小学的大儿子学习情况不好很担心、很着急;但是对于在上中班的小儿子小伟却觉得他还小,等长大些就好了,不是很担心。因此,和小伟的妈妈聊了很久,希望她能了解良好的学习习惯其实在幼儿园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所以,在幼儿时期就要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特别是倾听能力。这样有助于入小学后学习起来更得心应手。

3、家园共育旨在家园合力共促幼儿成长。发现小伟的妈妈对我说的表示接受时,于是,我就向她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为了让小伟妈妈既能够辅导好大儿子,也能兼顾到小儿子,想了一些办法。小伟的妈妈表示,会配合老师,和老师一起共同协作,提高小伟的倾听能力,培养小伟专心的意志品质。相信在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合力之下,小伟一定是很快取得进步的。

小班家教 总结 第7篇

本学期我班的家教指导工作在园领导的指导和帮助下,在家委会成员的协助下,在每位家长的密切配合下,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使家园共育真正成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现对本学期工作做如下小结:

一、认真做好各项常规工作

1、定期与家委会委员沟通

家委会是幼儿园家教指导工作的有力保证,为了更好地发挥家委会的桥梁作用。学期初我们推选了班级家委会成员,同时鼓励家委会成员向班级其他家长介绍本学期的家长重点工作,如各年龄段幼儿家长学校的内容、亲子游的目的地、如何结合节日开展亲子活动等工作。一年来通过成员们不间断地参与幼儿园和班级的日常管理,为我班提供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真正发挥了家委会的桥梁作用。学期结束时,我们的家委会代表获得了班级好家长的称号。

2、根据家长需求举办家长学校

本学期在举办家长学校之前,我们先倾听了家委会成员的意见,针对不同阶段的家长开展不同的家长学校。如,小班上学期家长需要了解培养行为习惯方面的知识,我就针对班级孩子情况通过录像和照片的形式开展了“如何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专题讲座;小班下学期家长需要了解如何在家庭中营造一些学习氛围方面的知识,于是由姚老师为家长作了“如何创设良好地家庭学习氛围”的专题讲座。讲座精彩、事例生动,获得家长的一致好评。

3、家长会

做好家园联系的第一步工作,就是密切与家长的沟通。上学期初,针对新生家长召开了新生家长会;同时结合每学期的教学重点召开了期初家长会,使家长明确了本学期家长需要配合的事宜,有效推进幼儿园工作的开展。

4、向家长开放半日活动,有效促进家园一致教育。

本学期,我们两位老师除了通过日常联系、家园之窗、班级网站(age06网和家校互动网)等多种形式与家长联系外,还结合迎世博600天行动向家长开放半日活动,如:我与海宝手拉手。在半日活动中,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活动,进一步了解自己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教师也积极向家长宣传幼儿园教育、科学育儿知识等等,有效促进家园一致教育。

5、鼓励家长参与园组织的各项亲子活动

每当幼儿园组织亲子活动时,我们都会主动向家长介绍活动意义,鼓励家长积极带孩子来园参加活动。如:“迎世博亲子诗歌比赛”开展初期很多家长为没有能力自编诗歌而烦恼。于是我们老师借来了图书和报纸,甚至将编好的诗歌分发给家长,让家长在家准备。临近比赛时,很多家长又纠结于没有道具和配乐歌曲求助到我们老师,于是我们双休日,帮助家长制作了各种符合诗歌主题内容的道具,下载各种适合诗歌意境的配乐曲。在我们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我班一名幼儿获一等奖,两名幼儿获二等奖,其他9名幼儿获鼓励奖。

二、利用网络家园互动

1、成立家长自愿者队伍 我们班级几位家长(唐一鸣家长和孙保康家长)的计算机水平很高,于是我们抓住这一优势,邀请两位家长成为我们班级网络知识自愿者,为其他家长上网了解班级动态、上传信息提供服务。

2、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本学期我们充分借助“家校互动网”和“age06网”两个平台,与幼儿家长沟通。利用“家校互动网”定期向班级所有幼儿家长群发关于“保健保育”、“主题配合”以及“班级事务”等方面的短讯,让家长在第一时间了解班级动态。同时通过“相册视频”的方式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在园情况,更加直观地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园表现。最后,通过论坛形式,建立“叮叮每日生活”和“叮叮博客”的方式将幼儿在园的每一天生活内容,教师的教学内容,放在网上让家长共享。在学期结束时,我们还评选了班级内的“家校互动积极奖”来鼓励那些支持我们开展工作的家长,同时也是激励其他家长加入我们的网络互动。通过我们和家长的努力,我们的网页和论坛每天都得到更新,老师与家长之间建立了很强的默契。

三、本学期的亮点工作

(一)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开创家园互动合作共育的新局面。

家园沟通的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园互动合作共育。在家长工作中,以前很多教师抱怨家长不配合、不支持幼儿园工作。仔细分析,原因出在我们教师身上。是我们对家庭教育资源中的潜在因素发掘不到位,没有针对每个幼儿家长的个性特点、职业特点、家庭背景有的放矢地开展个别沟通、对话、交流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工作更细致、更精心、更扎实。我们两位老师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为每个幼儿家庭建立联系档案,注重发挥家长独特的教育优势,动员他们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并及时给予肯定、鼓励、赞扬。我们本学年就很好地利用了家长资源,让家长参与教育活动,协助完成教学任务。

(二)指导家长科学育儿,使家园教育进一步形成合力。

传播科学育儿知识、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能力是幼儿园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幼儿园家长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们主要利用“家园联系栏”和园报。在“家园联系”专栏中,我们时时以新引人,如创新栏目、更新版面、增加互动内容等等。其中“教您几招”主要是针对性地将家长的一些疑问进行解答同时加入一些节日的介绍丰富家长和幼儿的知识。学期结束时将班级“亲子共阅家庭”和“学习型家庭”的经验文章张贴在联系栏中,让班级所以家长共享,实现家长教育家长的目的。

(三)平等对话、真诚沟通,这是做好家长工作的基础。

小班主题家教案 第8篇

引导幼儿用大大小小的圆来组合3只小兔子,初步贴出兔子的简单特征,并适当添画一些简单的背景,发展幼儿初步的空间概念。

活动前,幼儿已能分清高和矮的区别,观察过兔子。为幼儿准备一些大小不同的圆、画纸、彩笔,自编故事《小兔一家笑眯眯》(用电脑显示),实物投影仪。

一、活动导入

让幼儿欣赏故事《兔子一家笑眯眯》,引起幼儿兴趣,并引导幼儿观察兔子一家个子的高矮。

二、活动组织

1、请幼儿自由观察兔子的.外形特征(用大小不同的圆来贴),添画椭圆形的手、腿、耳朵。

2、教师示范讲解兔妈妈、兔爸爸、小兔子的贴法,引导幼儿注意区别高、矮。

3、幼儿操作活动。

(1)老师巡回指导,帮助能力差的孩子完成作品。

(2)提醒幼儿添画简单背景。

4、讲评:展示所有作品。

(1)让幼儿互相交流作品。

(2)让幼儿编编讲讲兔子的故事。

5、听音乐,学小兔跳。

【区域设置和日常活动组织】

在“图书区”为幼儿设置一些小兔的图片,在“美工区”为幼儿提供大小不同的圆形,如瓶盖、印章,让幼儿随意印出兔子的外形特征。

【与家长沟通计划】

小班主题娃娃家教案设计 第9篇

活动流程:观察→预测→尝试→交流

活动过程:

一、出示瓶娃娃,引起幼儿兴趣:

师:宝宝,你们看,这是谁呀?(瓶娃娃)

师:瓶娃娃想和我们宝宝一起游戏。可是,现在他们的肚子有点饿,我们有什么好办法,使瓶娃娃的肚子不饿呢?(幼儿回答)

二、预测“大变小”的可能性:

1、这里有好多好吃的东西,哪个宝宝愿意来试一试,来喂给瓶娃娃吃。

(发现问题:好吃的东西吃不进娃娃的肚子里)

2、这么多好吃的`东西,为什么瓶娃娃吃不进去呢?

(好吃的东西都大,瓶娃娃的嘴巴小)

3、我们怎么让瓶娃娃吃下这些好吃的食物呢?

(幼儿预测)

三、进行“大变小”的试验:

1、孩子尝试运用各种工具、方法使食物变小,并把食物喂给瓶娃娃吃。

活动目标:

1、通过目测区分物体间明显的大小差异,尝试使用一些工具,用不同的方法使各种食物的变小。2、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3、体验喂娃娃的快乐。

设计思路:在生活中,小年龄的孩子有着强烈地模仿成人的行为的欲望,他们会情不自禁地参与各种各样的手工活动。如:切菜、洗手帕、扫地等。

为此,我根据孩子的学习特征,选择了孩子最熟悉的一些食物,孩子运用目测区分物体的大小,并尝试使用常见的工具改变物体的大小,发展孩子手部动作,满足孩子动手操作的愿望,同时鼓励孩子将自己的操作过程表达出来,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瓶娃娃每人一个。

小班家教指导案例 第10篇

小班分离焦虑的原因及对策

尊敬的家长朋友:

您好!金秋九月,桂花飘香。在这美好的季节里,我们相聚在一起。今天我想和各位交流的主题是:《如何应对小班幼儿的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是指婴幼儿因与父母分离时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高兴的情绪反应。分离焦虑也可以称为离别焦虑焦。分离焦虑多发生在学龄前期、是新入园幼儿在入园时的普遍现象。分离焦虑主要表现为恐惧、焦虑、紧张、不安、不理睬他人等等。这是幼儿踏入社会的一个必然情绪。分离焦虑对每个幼儿的影响也有很大的不同。幼儿分离焦虑如果不能得到家长和老师及时的关注,导致幼儿分离焦虑时间过长,就会影响幼儿更早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甚至还会影响到幼儿将来对社会的适应力、影响幼儿的发展。所以,家长要和老师一起努力,共同寻找对孩子的有效方法,帮助孩子更好的健康发展。

二、分离焦虑产生的原因

1.生活方式的改变引起幼儿不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当幼儿没有进入幼儿园之前,他们在家的时候,家人对他们无微不至的照顾,甚至把他们当做“掌上明珠”。在家的时候,他们的生活作息会很随意,家人会满足他们想要的东西。当幼儿进入幼儿园之后,他们不能随心所欲,幼儿园会有固定的作息时间,他们就得遵守幼儿园生活纪律与活动秩序。老师可能不会每时每刻都能照顾到每个孩子,他们的每项要求也不可能都能会给予满足,这时就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幼儿园作息时间和他们在家时生活方式也会有很大的区别,这就直接导致了他们不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这也是幼儿产生分离焦虑的重要诱因。

2.环境氛围的改变导致幼儿缺乏安全感

当幼儿进入幼儿园之前,他们从小就生活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之中,他们大部分时间与家人和固定的小朋友在一起,活动也会较随心所欲,熟悉的环境给幼儿带来安全感,因此幼儿的生活过的很自由、他们感觉无拘无束。但是面对幼儿园的陌生的环境、陌生的面孔和对陌生人的交流,让新进入幼儿园的孩子感到很神秘但又很紧张。这对于一些每天和家人生活在一起的幼儿是件值得考验的事情。这会使他们产生一种不安全感和恐惧感。此外,由于幼儿刚进入幼儿园,与班里的老师和同学还不熟悉、没有过多的交流、没有形成基本的信任,身边没有父母的照顾,还要学习各种事情,他们就想逃离这陌生的环境。因此,他们在陌生的环境里,会缺乏安全感、甚至恐惧感。这会影响幼儿的饮食、睡眠、或不好的情绪,从而就会产生分离焦虑。

3.教师公平对待及同伴平等相处准则降低幼儿归属感与自尊感

在幼儿进入幼儿园之前,幼儿与父母每天生活在一起,会对父母产生很大的依赖感。很多家庭、父母会把孩子捧在手心里,对孩子千依百顺。父母给了孩子过多的安全感,造成幼儿过分的依赖感、独立性不强。当他们进入幼儿园后,陌生的环境与人让他们有挫败感。同时,幼儿进入校园,老师对每位幼儿也缺乏足够的了解,不能随时顾虑的每个孩子、不能对每个孩子都照顾的那么周到。因此,在家和幼儿园中地位的不同也会导致幼儿的分离焦虑。

4.幼儿的个性差异

幼儿的性格不同。一些性格内向的幼儿大多不愿意主动与人交流、不愿意同老师交流、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内向的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会更加强烈、他们会更加沉默、有时情绪会不稳定,出现哭闹的情况、甚至有攻击性的行为出现。但性格外向的孩子,会很容易的融入新的环境,适应新的环境结交更多的新朋友,分离焦虑会稍微减弱。

5.家长自身的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通常是指在幼儿身上发生的。但是,有些家长也存在分离焦虑。他们会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等表达给孩子,影响了孩子的情绪。有些家长刚开始送孩子去校园的时候对孩子难舍难分,甚至有的家长会抱着孩子哭泣。这些家长的行为自然的就会影响到孩子,增加了孩子的分离焦虑。

三、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对策

为了缓解新入园的幼儿的分离焦虑,家长和老师在幼儿进入校园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孩子入园后积极沟通、共同合作,才能使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1.家园互动,帮助幼儿做好入园的心理准备,家长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及自理能力

在幼儿进入校园之前,家长要提前对孩子讲诉幼儿园将要发生的事情和注意事项,让孩子提前了解一些,让孩子对校园有美好的憧憬,帮助孩子尽快的融入新的环境。老师和家长也要提前沟通好,让老师更多的了解孩子、老师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一些事情。家长要根据老师的介绍,提前做好准备,有目的的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和帮助他们独立,让幼儿更快的进入校园生活、跟上校园的节奏。家长要有减少对孩子的溺爱,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减少幼儿的分离焦虑。

2.建立和睦友好的师生及同学关系

良好的师生及同学关系可以有效的减少幼儿的分离焦虑。老师要充分的了解每个幼儿的情况,积极热情的与幼儿交流,要有针对性的帮助幼儿融入集体,多组织集体活动,让幼儿与同学有个良好的关系。这可以使幼儿减少分离焦虑。

3.扩大幼儿的社会交往范围

家长要经常带幼儿外出和同伴交往,在与同伴交往过程中,家长要及时的给予引导和帮助,更好的帮助幼儿掌握交往的方式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对于性格内向或依恋家人的幼儿,更需要家长正确的引导和鼓励。多让孩子接触新的事物,与新的伙伴交流,顾虑孩子独立的完成事物并给予激励和肯定,不要过分的溺爱孩子。

分离焦虑是每个幼儿都要面对的问题,只要家长和老师正确的对待就能帮助孩子减少分离焦虑,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

小班家教指导案例 第11篇

1.家长可以从以下几点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兴趣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动力。只有当倾听的内容能引起幼儿的兴趣时,幼儿才能投入到倾听活动中去。如今市面上有很多故事书,我们要有选择的帮孩子挑选故事书。小班幼儿可选择画面大、文字少。故事简短、有趣易懂的儿歌和故事。

小班幼儿喜欢倾听故事,但由于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注意力不稳定,易分散,有的幼儿不能理解语义内容,从而影响了倾听。

其次,可利用游戏手段激发幼儿倾听的兴趣。游戏是幼儿最基本、最喜爱的一种活动形式,幼儿也正是在游戏中得到发展的。特别是年龄小的幼儿,游戏时很投入,以游戏的口吻和幼儿说话,幼儿也容易接受,因此在阅读活动中我们老师经常采用游戏的方法。

第三,要及时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并给予充分的肯定与积极的鼓励。幼儿对鼓励很敏感,总是希望得到大人的夸奖。相信大家都听过这么一句话:“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夸奖和表扬是我们采用最多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有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建立。适时、巧妙地说出称赞的话,是对良好倾听习惯的幼儿的肯定,并使其坚持不懈。所以家长可应充分利用孩子的这种心理特点激发幼儿倾听的兴趣。

2.幼儿园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1)积极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是培养幼儿倾听习惯于的关键。为了让幼儿形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要为幼儿创设倾听的环境,如

在幼儿入园、离园的时候以及饭前饭后的空余时间,我们会给幼儿播放一些优美动听的儿歌、故事、轻音乐的录音等;在幼儿散步或外出参观时,让幼儿倾听自然界的各种声音(风声、雨声、雷声等)、倾听各种动物的声音(猫、狗的叫声、蝉鸣、虎啸等)、倾听各种交通工具的声音(汽笛叫、喇叭响、自行车清脆的铃声等)……,幼儿听后,引导幼儿模仿、讲述,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例如上周,我们小二班开展了“会唱歌的车子”,活动中我选择了三辆有代表性的车子如消防车、警车和救护车。通过聆听他们的声音,学学车子唱歌的声音,了解这些车子对于我们生活的不同作用。

(2)多和幼儿交谈,是培养幼儿倾听习惯的基础。

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观性,最喜欢鹦鹉学舌。在与幼儿交谈时,尽可能做到语言生动,表情丰富。说话时放慢速度,使他们听清每个字的正确发音,特别是针对幼儿难以发出的音或发不准确的音,在说话时口型稍微夸张些,这样不仅使幼儿能听清准确的发音同学能看清发音的口型,便于幼儿模仿。

(3)以身作则,成为幼儿倾听习惯养成的榜样

有兴趣地做好幼儿的听众,耐心、认真地倾听幼儿的述说,并对他们所说的内容感兴趣,这是成人给予幼儿最好的鼓励,也是在潜移默化之中给予幼儿良好倾听习惯的榜样作用。

但是要注意当幼儿向你滔滔不绝对你讲述昨天幼儿园发生的事,或者和海鸥朋友一起玩的情景;或着是他们自己杜撰的故事……,你都要认真地倾听,即使孩子们的话噜噜嗦嗦,没有条理;即使你听了

家教方法指导 第12篇

凡事替孩子包办的父母是孩子最不喜欢的,聪明的家长只会在孩子遇到难题或行为错误时,从旁稍加提示、引导,帮他解决疑难。

虚拟法--让孩子产生“我很棒”的自我感觉

“有了天才的感觉,你会成为天才;有了英雄的感觉,你会成为英雄。孩子找到了好孩子的感觉,他就会成为好孩子。”用虚拟的手段,给孩子制造一个“我很棒”的自我感觉,他就会逐渐“棒”起来。

容过法--让孩子在错误中学到更多

生活中,孩子难免有一些过失、错误。如果孩子所犯的过错的性质不是很严重,那么家长就不妨给予宽容、谅解,这样孩子不仅会在内疚自责中更认真地改正错误,还可以使其形成良好的宽容心态。

训诫法--让孩子认识错误、改过自新

孩子总会出现各种问题和错误,有些错误可以宽容,而有些错误是不能姑息的,必须对孩子进行合理、有效的批评,以保证孩子不再犯类似的错误。

熏陶法--在生活中给孩子好的影响

父母如果能在家庭生活中培养孩子健康的兴趣爱好,陶冶孩子的情趣、品行,那么就可以让孩子更健康地成长。

疏导法--让孩子由对立变成合作

家教案例 第13篇

兰某,男,10岁,小学五年级学生,组合家庭。开学一个星期还能正常完成各科作业,但是一周后作业经常少做,甚至不做。

原因分析

经过和她母亲的交谈了解到,她的父亲是个简单粗暴的人,他俩多是再婚的,但他父亲仍不珍惜这段婚姻。在他年幼的时候,就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但是,当父亲心情好的时候,又会满足儿子一切合理与不合理的要求,这就造成了他既胆大怕事又固执任性。二年前,父母又离了婚,使他受到很大打击,加上母亲常常在儿子面前哭诉自己的不幸,使这个小孩情感更加脆弱,心理压力更大,觉得自己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干脆就把自己反锁在家里,不去上学,采取有意回避的态度,压抑自己。通过家访,我明白了他不上学的原因是受到心理上的困扰。由于家庭的忽然变故,使她失去原有的心理平衡,变得更加焦虑不安,感到孤立无助,继而逃避,这是一种高度焦虑症状的消极心境。我认识到这时候家长和老师不闻不问,或批评责骂他,不仅不会消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反而会增强这种心理。长此下去,其认识就逾片面,心理的闭锁就逾强,最终将导致对任何人都以冷漠的眼光看待,更加孤立自己,直至不可救药。

个案处理

一、加强与其家庭的联系,说服其家长要尽到做父母的责任,使他摆脱心理困境。

我认识到造成他心理不堪重负的原因主要在于家庭,因此,我加强与其家庭联系,让其父母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使这个不完整的家庭也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我一次一次地用课余时间进行家访,做好他母亲的思想工作,希望她承认现实,面对现实,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尽量不要在儿子面前哭诉、埋怨,因为这样于事无补,反而会增加他的心理负担,影响他的健康成长。还设法联系到孩子的父亲,说服他多用一些工余时间回来看看儿子,多点关心他,尽到一个父亲的责任,不要让家庭关系而毁了孩子。经过多次推心腹的交谈,终于使他们接受了我的建议。由于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使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不再逃避,也愿意跟同学们交往,渐渐地回到学校上课了。

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来判断老师是否真心爱自己。同时,他们也渴望老师能够时时刻刻关心爱护自己。有些老师走进了“爱”的误区,对“爱学生”的认识表面化,以为不讽刺不挖苦不歧视不体罚就是关心爱护,以为嘘寒问暖为学生提供物质帮助就是关心爱护,以为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考试分数就是关心爱护,殊不知,真正的关心爱护,不仅是生活上“扶贫”,学习上“扶智”,更应该是精神上“扶志”,品行上“被德”,心理上“扶健”。有人说,对学生,可以没有爱,但要尊重。我却以为,尊重就是一种爱,真正的爱不能没有尊重。很难想象,一个无视学生人格、漠视学生尊严的教师,会是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一个善于爱的教师,他一定懂得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尊严,因为“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告诉我们,“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反之,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就会阻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甚至毁掉他们的前途。一个善于爱的教师,他一定懂得尊重学生的个性。

三、给以较多的情感关怀

教育是一项伟大的育人工程。人是具有情感的,所以情感关怀在教育中处于相当重要的位置。学生的过分冷漠实际上是一种精神情感的失调,教师给以较多的情感关怀,可以收到明显的调节疗治效果。

1.多一些理解沟通的谈话。抽一点儿时间,以平等的姿态,多跟学生谈谈心,能知道学生的心里工正在想些什么,能知道他们最担心的是什么。不要盛气凌人地训斥学生,多表示一些理解,适当地给一些点拨,学生心头的那点儿郁结往往就化解了。

2.多一些一视同仁的关心。这些有心理困境的学生,大多非常敏感,自尊心极强,性格内向。如果教师在对学生的态度上厚此薄彼,对他们有些冷淡,他们就会感到强烈的不满。所以教师必须真正了解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要做到一视同仁,尤其对心理素质欠佳、单亲家庭的学生,不妨格外表示自己的好感和热情,这并不是虚伪,这是调控学生心态的需要。

上一篇:怎么才能学好数学啊下一篇:餐饮部岗位工作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