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小学语文趣味课堂论文

2024-05-25

创设小学语文趣味课堂论文(精选10篇)

创设小学语文趣味课堂论文 第1篇

小学语文课堂的情境创设论文

摘要:新课改要求改变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重视课堂情境的创设。情境创设教学法是一种新课改要求下的先进的教学方法, 能够将语文教学的价值发挥出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主要阐述了新课改背景下如何进行小学语文课堂的情景创设。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语文; 情境创设;

语文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 为了适应新课改要求, 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积极采用情境创设教学法来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将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氛围和场景创设出来, 达到引起共鸣的目的。

1.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创设课堂情境

当前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文字、图片、声音和视频来进行课堂情境的创设, 给小学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多媒体技术还可以极大地丰富小学语文课堂的容量, 给小学生提供丰富的课文背景知识, 便于小学生产生直观的印象, 帮助小学生进行课文的学习和理解。

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 笔者就使用了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一段情景视频, 让学生观看老班长牺牲时的具体场景, 笔者在学生观看的过程中进行旁白, 用抒情的语言讲述老班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光辉历程和伟大精神, 随着视频情节的深入, 学生无不动容, 甚至有学生当场流下了热泪。可见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更好地创设课堂情境, 带给学生更为直观的情感体验, 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到课文情境之中。

2. 巧用课堂小故事创设课堂情境

小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 对故事有着天然的兴趣, 教师可以抓住小学生对故事的爱好, 巧用柯达小故事来进行课堂情境的创设, 在小故事中巧妙的引入课堂教学的内容, 将教学内容故事化, 将生动的课堂情境创设出来, 从而吸引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同样的教学内容, 小学生更倾向于教师的口语化的、故事化的叙述方式[1]。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关上书本, 用讲故事的形式将学生引入课堂情境中来。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的教学中, 笔者就用了故事法来进行课堂情境的创设在上课开始时就让学生先关上书本, 笔者开始为学生讲述圆明园的故事, 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圆明园的精美和华丽, 引起学生的向往之情后, 笔者问学生“你们想不想去圆明园游玩?”当学生纷纷表示非常渴望去圆明园游玩时, 笔者话锋一转, 向学生讲述了英法联军侵略中国、残忍的毁灭圆明园的罪行, 学生的情感被极大的激发起来, 从而创设出了非常生动的课堂教学情境,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 利用生动有趣的课堂游戏创设课堂情境

爱好游戏是小学生的天性, 如果能够在与小学语文课堂中加入生动有趣的课堂游戏, 则能够更好的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情境。在利用课堂游戏进行课堂情境的创设时, 教师要注意既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要是课堂游戏紧扣课堂教学的主题, 能够在游戏的过程中达成教学目标, 避免造成课堂纪律的散乱。

角色扮演是一种常用的课堂游戏, 非常受到小学生的欢迎, 比较容易与课堂教学的内容相适应。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级《小木偶的故事》一课的.教学过程中, 笔者就采用了课堂游戏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让几名学生分别扮演老木匠、小木偶、小红狐、熊、小兔子、老婆婆和蓝鼻子小女巫这些人物角色来进行对话表演, 使学生能够站在自己的角度对课文中各个角色的见闻和感想进行更为深刻的领悟, 对自己的心理位置进行转换和调整,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堂情境生动活泼, 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

4. 将课堂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得越紧密, 越有利于课堂情境的创设。教师要能够将课文中的情景与学生实际生活中的情景联系起来, 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 对小学生的直觉性进行培养[2]。

小学语文教师要能够培养和激发学生对生活的丰富感受, 使小学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以情境创设的方式将学生的思维打开, 对学生原有的生活体验进行进一步的强化, 从而使其能够更为深刻的理解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实物或者图画来拉近课堂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距离。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级《幸福是什么》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 笔者首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以及自己在生活中感悟到的幸福的瞬间。之后笔者又向学生展示了几幅图片, 分别为妈妈送儿子上学的场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晚饭的场景、孩子给爷爷奶奶洗脚的场景、小伙伴们一起玩耍的场景等等, 勾起学生对于生活中平凡的场景中蕴含的幸福的感受, 引起学生强烈的共鸣。

5. 结语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 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小学语文这门学科的人文性, 重视课堂情境的创设, 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创设生动活泼的小学语文课堂情境。要让小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 还要从课堂情境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 帮助小学生确立正确的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王香国.探析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方法和途径[J].中小学电教 (下) . (07)

[2]曹卫星.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核心问题”设计的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11 (03)

创设小学语文趣味课堂论文 第2篇

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朱绍禹先生曾经指出:“教师的基本作用在于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这既要靠教师的知识经验,还要靠他们的艺术和品格;而表明良好的学习情境的标志是,使学生有广泛的思考自由”。这种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教学环境,带有很强的艺术性。它是教师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果,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创设。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形象生动的语文情境,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精神,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可以是课前精心设计的,也可以是根据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随机设计的。巧妙设计教学情境,不仅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而且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要在“教”上做文章,做到既“传道”又“传情”,既“解惑”又“解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披文以入情”,才能善解文情。

那么,如何巧设生动的情境,激活学生思维,把语文课上到学生的心里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魅力呢?

一、引导质疑,创设问题情境

思维通常是由问题情境引起的。儿童好奇好问,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新颖、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来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成为学生的迫切愿望。

如我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引导学生提出“山水有什么特点?”这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通过释疑来理清水的静,清,绿;山的奇,秀,险,通过播放桂林秀丽风光,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

二、巧设悬念,创设表达情境

如《窗外》一文,以生动的笔触,描写了乡村独特的景观:冬日的凝重、春日的轻盈、夏日的浪漫、秋日的高远。教学时,教师以“我的乡村有什么独特之处呢?”为悬念,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词句,感受乡村的特点,乡村人的生活以及与景色的关系。然后,播放多媒体画面,让学生边欣赏边以小导游的身份介绍一下乡村得的某一季节的风光。多媒体播放的画面,配上“小解说员”那充满激情的解说,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是一座壮丽的舞台。”的内涵,从而激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乡村人的尊重、佩服,达到“一石二鸟”的效果。

三、利用多媒体,创设画面情境

教师可根据小学生对形象乐于接受、易于理解的特点,通过多媒体来创设画面情境。

如《三亚落日》这篇课文以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在教学时,我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用画面展示蓝天、碧海、白鸥、椰树、海滩等南国风光,配以优美轻柔的音乐,穿插鸟叫、风声、浪声。同时教师适时范读,引导学生抓住“蓝透了、洁白、碧玉般、玉屑银末般”等词语,品词品句地朗读,把学生带到文本中去,让学生感受浓浓的热带风情,充分体会到在这样的地方观落日“真有诗意”。

四、联系教材,创设表演情境

人天生都有表现自我的欲望。在教学中,排演课本剧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尽情展示自我的机会,这个机会是人人均等的,不管你的语文成绩好坏,只要你敢于参与,机会就属于你。学生自编自组表演课本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并在排演本剧的过程中充分体验成功的快乐。

如《负荆请罪》一文,主要讲的是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廉颇和蔺相如是水火不容、势不两立的,那么后来他们又是怎样成为志同道合、同心协力、合力卫国的亲密朋友呢?教学时,我在学生初学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自由组合,合作制作道具,表演课本剧。在表演时,学生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将廉颇痛改前非、爽直磊落,还有蔺相如的深明大义、顾全大局、忧国忧民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表现得淋漓尽致,把演出推向了高潮,台上与台下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学生的精彩表演赢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和愉快的笑声,整个课堂其乐融融。

五、适时引导,创设朗读情境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读出真情实感,用充分的时间来品读,是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因此教师应坚持以读为本的理念,每篇文章不仅要充分地读,还要适当范读。由此,在教学中,我不仅提供给学生个别读、集体读、小组赛读、评读等的机会,还用范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在范读时教师要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文的情境中去,力求读得声情并茂、流畅自如,让声入学生之耳,让情入学生之心。让学生在自己的朗读或教师的范读中,领悟语文的情味、韵味、诗味,感受祖国语言的丰富优美,体会作家在作品中所倾注的感情,或品味作家所阐述的生活哲理。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巧妙地运用各种情境教学,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机会,提供主动发展的空间,才能使整个课堂情趣盎然,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美,成功地引领学生进入五彩缤纷的语文世界。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情境的创设

贾金艳 九台市卢家中心学校

小学语文趣味课堂的创设策略探讨 第3篇

一、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现状

1. 课堂氛围过于活跃。

由于传统教学对现代化教学的影响较大使得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新审视自身的教学方式,传统模式下的教学对于小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不明显,甚至有降低的趋势,所以部分教师认为要改善单一古板的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氛围,才能带动小学生学习。由于小学语文教师的现代化教学经验不足,导致其不能够对课堂氛围进行有效的调节,为了让现代教育脱离传统教育而对学生实行放养式教学,不符合小学语文教学规范,使得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忽视了学习的重要性。

2. 情境与教学目的衔接不当。

小学语文教师一般没有太多的趣味课堂教学经验,只知道在教学过程中要设计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教材内容,但有些时候教材内容是要通过一个事件使得学生明白相关的道理,而不是让小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3. 没有明确创设情境的目标。创设情境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情境演练,还原课文内容,对课文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并且通过这种形式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不能过分追求情境创设的美感以及对原文的还原程度而使得情境设计的最初目的发生变化。

二、创设小学语文趣味课堂的策略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中,最能够推动其进行学习的就是学生自身对语文的学习兴趣,现代小学生一般都具有比较独特的思维,如果教师对学生进行强制性要求,则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以及叛逆,对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不仅没有帮助还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教师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要观察学生的学习体验,对于相同的情境可以让不同的学生进行演练,给每个学生相同的机会,使其受到平等的待遇,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提出要求担任情境创设角色,锻炼学生的胆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现代教学的主要模式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设计当中,通过对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得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在其中进行不断的探索,以此促进自身学习能力的提升。小学生本身具有较大的好奇心,对新鲜事物一般都会表现出比较大的兴趣,当小学生碰到符合自己个性以及兴趣的事物就非常想要一探究竟,将事物的本质弄清楚,这是小学生独特个性的体现,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需求。虽然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发展比较慢,但是通过其不断的探索以及对事物的全面认识,能够使得小学生的思维得到快速的发展,使其思维与感知能力进行同等的跳跃,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对小学生进行观察并且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为小学生提供知识探索的机会与情境,培养小学生的探索能力。

3. 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般不会完全听教师的话,由于其爱玩的天性使得小学生非常好动,对生活以及学习中的事物都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这种特性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让小学生能够提升自己的学习积极性进行语文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观察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一些小学生感兴趣的元素,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鼓励教学机制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奖励,并且鼓励其他学生进行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将语文与实践相结合。

实践教学对于每一个阶段的学生来说,都具有很大的促进教学效果的作用,只是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实践教学方式以及应用不同的实践教学内容。语文是与生活有较大联系的,语文教材中很多事例都是来源于生活,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将生活融入到语文中,让学生进行更好的理解。很多语文课文的内容都与生活有很大的关系,教师要教育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并且进行联想,将生活与语文进行有机的结合,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犹如度过生活一样。为了增强语文教学的实践性,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作业,要求其在父母的带领下进行实践然后表达出自身的感受,让学生明白语文学习的真正意义,这是小学语文趣味课堂之外的一种学习方式。

三、结语

小学语文趣味课堂的创设能够使得小学生在有趣的环境下进行学习,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增强学习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创设符合小学生学习发展的课堂情境,达到现代小学教育的根本目标。

摘要:就我国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来说,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师形成了难以改变的教学习惯,很多教师没有对现代小学生进行了解,从而没也有采用新的教学方式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使得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失去了乐趣,学习效果得不到提升。对于现代小学生的语文教学来说,应该采取趣味课堂的形式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主要就小学语文趣味课堂的创设进行简要的探讨,旨在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教学效果,为其全面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小学语文,趣味课堂,创设策略

参考文献

[1]陈爱娟.小学语文趣味课堂的创设策略[J].林区教学,2014(09).

浅谈创设语文趣味课堂 第4篇

现在的学生压力很大, 作为高中学生,面对的是家长、老师、社会殷切的期望,同窗学友之间激烈的竞争,难怪今天很多人都抱怨学生负担越来越重,减负、减负,越减越多。学习科目越来越多,作业也越来越多,三天一小考,十天一大考,学生能不累吗?学生的心理承受力也明显下降了。这些能怪谁呢?基本的科学知识是不可不授的,关键是要向有限的45分钟的课堂要效益,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实施情趣教学。所谓情趣教学,就是通过情趣的吸引,感化学生,触发学生思维的火花,老师有感情地教,学生有感情地学,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起来也轻松,何乐而不为?

我们知道教学包括教与学两方面,单独地强调某一方面而孤立另一方面都是片面的。应该明白教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教师不能脱离学生而唱独角戏、搞满堂灌。还得注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为学生的学而教,一切为学生服务。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也是知识的开拓者。学生首先需要的是教师的引导,没有老师的引导,就比较盲目,没有方向。怎样引导呢?我认为这既是一个方法技巧上的问题,也是一个知识上的问题。

因此,在情趣教学中教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这里重在导上,而非主体上的作用。通过教师的引导,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得轻松、愉快,带着兴趣来学。

拿语文老师来说,怎样发挥老师在情趣教学中的导向作用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下工夫。

在教学内容上,首先要把握一篇课文的情感基调。我们知道“言为心声”,“诗歌缘情而发”,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一篇文章就像一个窗口,通过它可以洞察世态万象,因此把握一篇文章的思想感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

要把这种感情溶进你的言语中,感染学生,造成一种情感的传递,在课堂中制造一种情感的氛围,以此来感化学生。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入的钻研,善于发现其中掩藏的情感因素,细致地分析。当然,还要求教师有细腻的情感,用心去读文章、去读作者,进而读人生、读社会,对教材能心领神会,与作者的情感息息相通,进入到情境中去。如同庄周化蝶,孰蝶孰我,难以分解,自然也要求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内容了然于胸,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能出能进。这就要求教师精心备课。除了在思想感情上寻找情感因素外,就教学内容来讲,还有很多,例如一个典故、文学常识,小到一个字、一个词语的讲解。教师要善于思考,善于挖掘其中的情感因素、趣味因素,不可三言两语、轻描淡写地走过场。在讲课文中的典故时,我根据典故内容讲了一个故事,学生都喜欢故事,这样效果好,学生的印象深,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就比空洞的讲解有意思得多。对于文学常识,教师最好用自己的语言来讲授,不要用记忆性的思维来回忆,溶进自己的理解、感受,如同讲故事一样讲解,这样就有意思得多。

在教学方法上,也可以应用情趣教学,特别是研讨型的课题,师生共同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当然要有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不可高高在上,要认真地听取学生的发言,给予积极的肯定,鼓励学生发言。不可因为不同的见解而固执己见,语气生硬,讥笑学生,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进而对教师产生反感抵制的情绪。而应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觉得有亲切感、亲和力。教师授课的语气不能是平铺直叙的,而要有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声情并茂,以情感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当然,讲授的语气是随教学的内容而变化的,因此教师一定要对教学内容和学生要问的问题有所准备,精心备课。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例如在研讨性的学习中,可以精心地设计问题,做到一题多解,这样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答案不是唯一的,只要言之有理就行。我在讲《孔雀东南飞》一文中提出了这样几个研讨型的题目:1.刘兰芝究竟为何离开焦家?2.刘兰芝起初为何没有答应嫁给太守儿子?3.刘兰芝殉情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结果学生答案很多,课堂气氛很活跃,只要言之有理的我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参与意识很强。同时,对于提问也要讲究技巧。有时唯一的答案有多种提问的方式,这样就可以很好地打开学生思维的灵活度。对于较难一点的问题,教师也不要为提问而提问,可以给出答题的技巧,做出指导,循循善诱,降低问题的难度,不致于令学生摸不着边际,干脆放弃思考,把问题留给老师,这样老师就容易处于一种被动的境地,课堂的气氛当然活跃不起来了。除此之外,对学生的思维如何打开呢?要善于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创造情境,调动学生的想象、联想。在这一过程中,老师重在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不可事事包办,有些是代替不来的。有些课文可以完全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去体验。记得我在讲《雷雨》一课时,组织学生演《雷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创设小学语文趣味课堂论文 第5篇

[摘要]情境教学法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所谓情境,就是指“情”与“境”的交融。它包括情感与环境两方面的内容。在教学中如果能为学生创设生动、恰如其分情境氛围,便可唤起学生的想象和愉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情境的创设强调兴趣的培养,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创造课堂上轻松、愉快、有趣,师生积极主动和谐配合的氛围,有利于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形成。提倡把学生经常带到大自然中去,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表象,让学生在实际感受中逐步认识世界,为学好语文,发展智力打下基础。使学生从小受到美的熏陶,以美去激发爱,让教育性渗透其中。[关键词]:朗读美,多媒体运用,想象,生活

吕淑湘先生曾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他把课教‘活’了,把课教‘活’的关键就是要在课堂上创设一种令学生置身其中,流连忘返的情境,使学生的情感在不知不觉中随课文内容的波澜起伏而流动,产生一种欲罢不能的浓郁兴致。”所以在语文课堂中创设一种适当的情境,让学生能够很好的融入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身临其中,那么怎样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创设一种恰当的课堂情境呢?怎样渲染一种课堂气氛?以下我就针对这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重视朗读的作用

(一)教师引读

我们不难发现,如果一个教师自己本身是充满活力的,那么不难发现他的课堂也是充满活力,开放,融合的。这就要求教师本身就需要朗读的基本技能,有一种超凡的激情,会把自己的情感扩大,渲染课堂气氛,把这种激情带给整个班的学生。例如王崧舟老师在上《长相思》的古诗教学时,其中有一段《长相思》的配乐朗读尤为精彩,那种朗读那才是真正地身入其中,真正地全身心的投入,我注意到了,当王崧舟老师在朗读《长相思》这首词时,下面的同学的全都投入倾听王老师的朗诵,他们的表情是那样的专注,仿佛自己就是纳兰性德。很显然学生都被王崧舟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带入了《长相思》这首次淡淡哀愁的词的意境中。一堂课堂的特定情境的创设就被教师的深情并茂的朗读给带动出来了。窦桂梅老师曾经这样说到:“我们的语文老师,必须承担起这样的责任,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导学生朗读,帮助儿童建立起语感,并引导儿童思考与表达,以初步掌握这门学问。而语文教师本人,也在这个过程中完善了自己。”

—1—

(二)学生朗读

一节语文课,总少不了了学生的朗读,为什么我们的语文课堂如此强调学生的朗读呢?这创设语文课堂的教学情境有什么关系呢? 1.兴趣有利于激发情境的创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学习兴趣,目标就无从谈起,而朗读却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没有朗读的课堂往往是一个老师自己唱着独角戏,不能够带动学生,教学情境如何渲染?学生能够真正地参与到其中吗?答案是不能的。相反,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朗读中,一字一句地去品味文本的语言,情感就自然产生了,学生通过朗读可以塑造课堂的教学情境,这种教学情境的创设是自然的,很容易产生共鸣的感情,这种教学的气氛是真实,自然,不造作!2.朗读有利于情境再现

其实,我觉得朗读并不是单纯的在于语言的表达,而且可以帮助情境的再现。比方说,边朗读可以边想象边思考,想象文本中可能出现的画面的,这是情境的自主创造,完全是激发学生的独立思维。其次,朗读的过程中还伴随着一些肢体语言神态的表达,比方说面部表情,动作再现。举个例子来说,我从《跟窦桂梅学朗读》这本书中,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例子,让学生朗读“清晨,推开门一看,呵,好的雪啊!”在读这一句话的时候,让学生做一个“推开门”的动作,接着再感慨“呵,好大的雪啊”。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就立马被调动了出来,这种情境也很直观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非常直接地营造出课堂的学习情境来。学生的眼前就会马上出现一个白茫茫的世界,这种情境的创设是直观的,也是非常有效的,语言,动作,场景同时再现。学生对于“雪好大”的感慨都是从心里面有感而发的。这样情境的创设能使学生的感受更加真切,形象。

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多媒体运用到现代的教学中,可以使课堂情境的创设更加方便,快捷,形象,课堂中可以利用各种的多媒体来创设情境,图片,视频,音乐,这些多媒体技术可以帮助课堂营造一种浓厚的教学情境。

(一)借助图片现情境

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ppt中出示图片是创设一种教学情境的常用方法。借助图篇现课文情境,可以把课文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在图画面前,学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从图片学生不仅能迅速地感知课文内容,易于接受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态,把文本中的文字直接直观的转换成图片,更有利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学习的兴趣。例如在上《桂林的山水》这一课时,在学生

—2—

通读了课文之后,有的教师会给学生直接出示一组“桂林山水”的图片,从视觉的感官中直接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

(二)借助视频现情境

用影片创设情境是情境创设的一个有效的方法。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或离学生生活时代较远,或是学生很少接触到的事物,因此学生对一些课文内容理解起来会比较困难。这时,借助影片来向学生展示生动、具体、较为直观的景物或场景,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是非常有利的。例如在上《女娲补天》的这一课时,可以课前给学生播放一段女娲补天的动画视频,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另外一方面,视频中可以完美再现“女娲补天”的整个过程,把抽象的文字转化成具体形象的画面,带给学生直接的视觉震撼,这种情境的创设是直接让学生从视觉,听觉产生真实的感受。为后面课文学习打下了真实的感情基础。

(三)借助音乐渲染气氛

我个人非常喜欢用音乐渲染一种气氛,为教学创设一种特有的情境。用音乐创设一种情境,在古诗教学的运用中特有显著的效果。一方面,音乐可以和朗读完美的结合,音乐为朗读的效果又锦上添花不少,让学生从“声”与“乐”的有效结合中产生情感的共鸣。例如王崧舟老师的《长相思》的教学实录中,整节课堂都与古典音乐相结合,不管是王崧舟老师的配乐朗读,还是学生自主思考写话时间,都有古典音乐相结合。我最有感触的是王崧舟老师让学生想象纳兰性德故园的画面,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那是一幅怎样的情境,把这个画面写下来。在学生写的过程中,配上一首《琵琶巷》的背景音乐,恰到好处,音乐柔情似水,婉转曲折,空灵飘荡,听着琵琶声婉转起伏,又像一个人娓娓道来。听着《琵琶巷》的音乐,又听着王崧舟老师深情导,想象着纳兰性德故园的画面,像是飘荡在梦里,又好像是真正存在于现实的生活中。学生的思维中出现一副副纳兰性德故园的画面,是那样的其乐融融。可是,王崧舟老师一转话题,这一切只是想象,而现在,先不急得把这种感受给写出来,而是让学生带着这种淡淡的感伤再去读《长相思》这首诗,音乐,声音,场景,语调结合得近似完美,《长相思》这首词中纳兰性德的感伤无奈之情学生就不约而然的体会出来了。在感受到语言文字美的同时,又能感受到音乐的美,学生的审美情趣又提高了。

三、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语文来自于生活,让学生从生活大环境中出发,感受文章中所描写的生活。语文教学是现实生活的反应,语文教学能够震撼学生的心灵想、敢悲、敢恨,并用自己独特的体验方式,以独具个性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在上《女娲补天》这一堂

—3—

课时,我会联系生活情境导入这篇神话故事的学习,我会写问学生,你们生活中读过哪些神话故事,然后再说一说这一些神话故事带给你什么样得感受。从平时的阅读积累中初步能够感受到神话的神奇,为《女娲补天》这篇课文的阅读教学打下感情的基础,又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通过想象创设情境

小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这儿童这个特殊的年龄段,想象力会特别的丰富,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儿童这一优势,通过引导儿童想象来创设教学情境。把抽象的语言文字通过学生的想象转换成“活”的画面,这能激发学生独立的思考探索问题,能够深刻的体会到文本的内涵。比如我在教学《嫦娥》这一首古诗时,我会先让学生从一二两句中找出描写景物的词语,然后引导学生想象嫦娥生活的场景,从学生想象的画面中再于自己生活的场景进行对比,感受出嫦娥寂寞的心情,这样的情感学生通过想象就不难得出了。

五、小结

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情境的创设”这个问题的思考,查找了一些资料,和观看了一些课堂实录,我觉得小学语文课堂情境的创设的方法有很多,但是不是所有的方法对所有的课堂,所有的学生,所有的教师都是有用的寻找一种适合教师学生文本的情境创设方法,关键还是在于文本的研读,关键在于对文本深入的挖掘,要找到文本思想的源头。南宋思想家朱熹不是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来”吗?强调“源头”的重要性,毕竟所有教学情境的设计都是为这“源头”服务。

[致谢] 这篇论文是在孟庆海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在这段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有很多感受,我通过查看相关的资料和书籍,让自己头脑中模糊的概念逐渐清晰,使自己稚嫩的作品一步步完善起来每一次改进都是我学习的收获。从选题到资料搜集,到写作初稿,经多次修改,到最后定稿,这几个月的时间孟庆海老师对我耐心的指导,给了我很多的帮助和不懈的支持。为了指导我的毕业论文,他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常常利用课余时间给我指导,在此我向他表示由衷的感谢。他渊博的学识,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不断鞭策自己,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李迎久.谈语文情境教学的实施[J].中国成人教育,2008,(5).[3]王玉梅.论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的重要性[J].考试周刊,2010,(6).—4—

创设浓厚的语文课堂氛围论文 第6篇

导入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往往有一锤定音的效果。引课时要语言精练准确,在很短的时间内切入主题,导课的角度灵活多变,形式新颖多样,要讲究艺术,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设计导语,引生入境,为授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结合知识背景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背景知识的介绍同样是语文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尤其是在职业中专的语文教学中,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有限,面对一篇陌生的课文,要理解一些深刻的思想内容是有一定难度的,这就需要我们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一些知识背景加以介绍,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其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主题,同时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

三、以教师自身的情感带动学生的学习

黄宗羲说“情者,可以贯金玉、动鬼神”。情真意切,以情动人,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语文课教学尤其需要激情。“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语文教师身上最能体现出来。语文教师不但要衣着得体、举止文雅,形体语言与教学语言相得益彰,而且要充满自信,精神抖擞,神采飞扬,思维敏捷,教法新颖,善于运用富有启发性的语言,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形象因素,以情促教,以情悟人,幽默风趣,以情动情,以情导学,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习,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一个精神萎靡,说话有气无力的语文教师是不会上出一堂完美的语文课的,因为语文教师本身就需要充满激情,教师的讲解需要激情,诵读需要激情,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语文教师充满激情的诵读能感染学生的思绪,使之走入境界,提高认识能力,像《荷塘月色》和《再别康桥》、《沁园春一长沙》这样优美的课文,读不出感情来学生又会有什么兴趣去学?

四、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原则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力求创新,能强烈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现代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发挥其自主性,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以人为本的教学则是课堂教学曰标实施中的中心环节。以人为本实质上就是以生为本,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越强,他们参与自我发展,在学习活动中体现出的自觉性就越大,因此,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少不了学生的参与,更应该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培养他们的自主性,要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叶圣陶先生说:“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己学,是无论如何学不好的。”以问激情,让学生多讲多问是可以一试的办法。

1、设置疑问,激发学习兴趣。课堂设问是激活学生思维,激起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心理状态精心设计出一些有探索意义的问题,而且问题设计要有连贯性、递进性的特点,要新颖,富有启发性和多面性,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把课本与现实生活中的学习理论联系起来,使之更富有时代气息。

我在讲莫泊桑的《项链》一课时,我就事先设计了一些问题,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大胆作答,让他们陈述理由,然后由全班讨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使全文的教学趣味盎然,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像力,在快乐和谐的气氛中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2、给学生提供机会以讲促学。新课程的特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的时效性相结合,要想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还要让学生多讲。除了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安排相应的口语训练课外,我还在课堂教学中随时为学生提供讲的机会,比如在讲老舍的《我的母亲》一文时就先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母亲,这样不但很好地导入了新课,也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使课堂教学不再由教师满堂灌,对学生理解和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也有相当的帮助。学生在学中体会到了快乐和对教学浓厚的兴趣,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融为一体。

此外,在激发学生自主性的过程中,还大胆尝试,比如指导学生预习一篇新课,让其设计导语,设计问题,开展课堂辩证,分角色朗读,帮助指导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等等,通过这些使学生发挥潜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使枯燥的学习尽可能地兴趣化、活动化,为学生营造一个融洽和谐、快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创设小学语文趣味课堂论文 第7篇

在教学《b p m f》一课中的m、f两个声母时,可用游戏猜猜看导入。教师请一个学生蒙着眼睛摸百宝箱中有什么。教师在百宝箱中放的是与本课教学紧密联系的一些物品,如一架飞机小模型、一瓶墨水、一个大肚弥勒佛、一支铅笔、一瓶蜂蜜、一小袋米、一匹小马玩具、一小根木棍、m、f字母模型&&现在的学生在入学前已经会说很多话了,从拼音的角度来讲,他们已经会发很多音了,教师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逆向教学,直接切入音节拼读难点,使学生所学的新知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活动中自然而然地认识了m、f这两个声母。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发音指导,进一步巩固声母发音轻短的特点。游戏的设计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增加了课堂的情趣,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上课一开始就觉得语文课有意思。

二、以图片引发兴趣,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学习

色彩鲜艳的插图,形象活泼的卡通人物,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在拼读音节时,通过出示图片引导学生巩固拼读方法,如教学音节ma 时,我出示了一张班上学生和他妈妈的合影,让学生说一说照片上的是谁,然后问学生,妈 这个音你们都会读,你知道它是怎么拼出来的吗?请你摆一摆拼音卡片,两个同学拼一拼,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拼摆,再引导学生把。换成a的四声,试着拼一拼。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m还可以和谁相拼组成新的音节,学生会发现能够拼出许多音节,这样让学生既拼读了音节,又巩固了拼音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随时引导学生正确发音。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一改变过去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前面b、p两个声母拼读的基础上,通过知识的迁移,学习了新的音节,这样的设计真正把学生摆在学习的主体地位。

三、以多样的形式保持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将活动引进课堂,使课堂成为学习的园地,游戏的王国。如找朋友、小猫钓鱼、快乐大转盘、带生字朋友回家&&有的开展争当拼音小博士识字大王等竞赛活动;有的引导学生给字母或生字编故事、编儿歌;有的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摆一摆&&教师精心制作的各种课件,始终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入学的儿童自制力一般都比较差,教师如果在复习巩固时进行重复单调地训练,儿童的注意力往往处于分散状态,达不到复习巩固的目的、在进行拼音巩固练习时.采用多样练习形式,经常变换的练习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复习巩固这一教学环节我设计了几种练习形式。

1.快乐大转盘

我设计一个可以转动的轮盘。转盘中间是声母m或f,周围是a o iu带有四声的字母,学生可搬过转动指针随意找所要拼读的音节,在拼出音后,再说一说含有这个音的词语或一句话.说得正确的同学,会获得一颗小星星。在以后的教学中,当学生音节掌握得比较多时,还可以利用这个转盘,进行组与组之间的竞赛。

2.储词罐

通过课件演示,出示本课出现的音节让学生拼读出来,都能拼读正确的,将获得拼音小博士 称号,教师给他或她带上小博士帽。

3.商业街

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商业街的图景,商业街有许多商店:面包房、糖果店、鞋店、玩具店、体育用品商店、食品店&&请一位拼音掌握比较好的学生扮演营业员,每个组选派一个代表去购买商品,在购买商品时有个要求,能够正确读出商品后面的音节、商品才可以买走。这个练习的设计是促进学生与学生互动交往,在安排上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异。我们通过学前测试了解到,有的学生在入学前已经掌握了一些汉语拼音的知识,能够拼读一些音节.也认识很多字。为此,教师要有意识地为他们搭设舞台,请他们当售货员,他们能够拼读出所卖商品的音节,买商品的学生不仅拼读正确买回商品,而且还要教小组里的同学也会拼读,充当小老师的角色。这二个练习的安排从内容与形式上有一定的梯度,快乐大转盘 要求学生选择自己会的音节来拼读。储词罐 则是要求把本课所学音节都要掌握,有了一定难度。商业街 活动中有些音节超出了本课的学习范围,但一些学过拼音的学生掌握了.他可以把自己会的教给其他同学。这样的教学设计注意了学生间的差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从而也激励其他学生去自觉主动地学习。

创设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第8篇

一、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1.语文课堂不能一味追求活跃而忽视基础。教师既要从表面上看课堂是否活跃, 又要狠抓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是语文的基石, 没有基础知识的训练, 语文教学的创新发展就失去了意义。活跃的课堂气氛固然重要, 但并不是最终目的, 教师应把静态的语言文字训练转化为动态的实践活动, 使语文训练与人文精神的熏陶融为一体。

2. 语文课堂上不要过于重视讨论探索而忽视背诵积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过去曾有一个阶段将背诵视为死读书、读死书, 被课堂抛弃。学生如果没有积累, 就没有运用, 没用大量的读背, 就没有语文素质的提高。只有多读、多背, 才能培养语感。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在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 难免会出现这样的盲点, 关键要不断发现问题, 改进不足, 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语文教学应当充满情趣, 充满乐趣, 充满活力。教师要根据年段、课文的内容和形式, 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要把行之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形式引进课堂教学中。画面感强的课文可以读读、画画, 诗歌可以读读、背背、唱唱, 童话和情节曲折的故事可以读读、演演。学生在画、唱、演中, 不仅能加深对课文内容、思想、情感的体会, 而且能发展语言, 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语文教学应当重视探究、发现环节。在语文教学中重视探究与发现, 一方面要切实加强潜心读书、独立思考的环节, 要给予每个学生充足的读书、思考的时间, 使他们人人都能从头尾读上几遍书, 有时间从容地想一想自己读懂了哪些, 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特别是有哪怕是肤浅的但确实是自己在读中悟到的见解。教师对独立见解应热情鼓励, 对有价值的见解要充分肯定。如此坚持, 每个学生一定会在探究中有所发现, 创造性思维能力一定会逐渐提高。另一方面要重视合作学习, 利用小组学习和师生交流的机会, 互相启发, 在讨论中加深理解, 从别人的思路中得到启示。例如在教学《灰雀》一课时, 有位学生问:“列宁为什么跟不会讲话的灰雀讲话, 而不跟会讲话的男孩讲话呢? ”当时, 我没有急于回答, 而是因势利导, 引发孩子思考讨论:“啊! 我也弄不明白。你们想想这是为什么?可以讨论讨论。”一个学生说:“列宁怕小孩伤心, 所以不直接问小孩。“另一个学生说:“列宁表面上是对灰雀讲话, 实际是跟小孩说话。”“一位历史巨人像一个普通百姓一样跟小男孩交朋友, 跟灰雀交朋友, 列宁爱小孩、爱灰雀之情尽在不言中, 课文所蕴涵的人文精神都充分体现出来。可见, 在课堂上营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平等讨论、自由争辩的氛围, 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现自己的机会, 如此坚持, 全班一定会形成探究的氛围, 学生具有较强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激发兴趣, 营造愉悦的学习气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工作同样如此, 兴趣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培养学生多向思维, 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应如何激发学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呢? 关键在于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每节课都需要根据重点, 精心设置, 营造引人入胜的气氛。哪怕一幅画、一个小故事……只要有的放矢, 创设情境, 就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如在教学课文《鲸》时, 我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鲸”字, 让学生议论, 猜猜教师的用意。大家热烈地讨论:“老师的大字写得漂亮。”有的说:“鲸字有鱼旁, 但鲸不是鱼。”有的说:“因为鲸是最大的动物。”学生兴趣浓厚, 都在猜教师的用意。我乘机让学生速读, 浏览课文, 体会老师的用意。课堂上, 要放得开, 就要让学生自己提取信息。当学生知道鲸是最大的哺乳动物后, 我马上在“鲸”这个大字旁边编上1、2、3、4、5、6、7。然后在“1”的旁边引导学生写上“大”, 接着, 让学生分组各派代表上黑板写答案。学生在愉悦中了解到了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教学目的达到了。

四、利用现代技术教育手段, 创设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培养与养成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学习兴趣的作用是巨大的。一个人对他所感兴趣的事物, 总是表现出注意的倾向。特别是对生性好动、集中注意力不能持久的小学生来说, 多媒体课件绚丽的色彩、逼真的画面、可爱的卡通形象, 常常如磁铁般吸引好动活泼的小学生。在教与学的关系上, 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说:“儿童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也不是被动地接受环境刺激, 而是具有主动性的人, 他的活动受兴趣的支配。”研究表明, 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与语文学习能力密切联系。学生对语文越感兴趣, 语文能力就越好。心理学研究表明, 当学生对学习感兴趣, 便会引起大脑皮质的兴奋, 促进各种智力因素的发挥, 积极主动地学习。可见兴趣在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极其重要的。

五、评价时间灵活化, 注重成效性

评价是一种潜能力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常见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为了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对学生的发言总是及时给予评价。在多数情况下, 这种即时评价确实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但教师权威性的评价常常是“盖棺论定”、“一锤定音”, 容易挫伤学生深入探究的积极性, 助长其学习依赖性。延时评价是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对学生正在研讨的问题, 不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判, 而是参与学生的讨论,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分析、去论证。

延时评价是一种宽厚和关爱, 是一种信任和期待, 是一种点拨和启发。它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 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保证学生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 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成就感, 促进学生独立思考, 提高分析综合能力, 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

摘要:教学中努力实现对教材的突破, 营造具有互动性和开放性的课堂环境,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灵活巧妙地完成教学任务, 使初中语文课堂更有趣、更有效。

创设小学语文趣味课堂论文 第9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 培养兴趣 好奇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我认为:语文课堂最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以及对汉字的理解,尤其是低年级,更要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一、利用课堂语言的趣味性,讲解的形象性和直观性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识字、写字既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完成《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目标,我在教学中,恰当运用了趣味性的语言,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融洽了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让每位学生都喜欢上了学习汉字,并且能直观、形象地说出学过的每个汉字的特点。我巧妙地利用汉字的特点来讲解汉字的含义,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掌握。例如:我在教学“羊”这个字时,就利用了羊的特点,先让学生观察小羊,然后让学生说出羊的特点,最后我讲解:“上面的两点是小羊的角,下面是小羊的腿和尾巴”,这样就很形象地把“羊”这个字印在学生的脑海中了。根据中国汉字的特点,如果能抓住象形文字、会意文字的特点进行教学,再加上趣味性的语言,学生就很容易掌握住生字了。语言文字来源于生活,且最终还要回归于生活,这样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不僅可以提高学生的识字效果,而且对于他们以后应用汉字也有很大的帮助。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识字教学,如归类识字,即让学生掌握同类汉字的特点和规律,这样对他们的识记效果也会有很大的帮助,可以扩大他们的识字范围。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记忆方法,作为教师,我们要鼓励他们去寻找最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笔顺规则是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中的一大难点。教学中,我抓住低年级学生直观形象的思维特征,恰当发挥趣味语言这一润滑剂的作用,并有意渗透汉字的书写规律,从而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课堂情境的趣味性,让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

低年级的课文篇幅都比较短小,在阅读教学中,我着重加深了对学生的语感培养,让学生在朗读的同时也能接受美的熏陶,使说话训练与朗读训练紧密相连。对于优美的语句,我会让学生多读几遍,并体会语句中美的意境,让他们展开想象,讨论应该怎样去朗读,只有在理解了句意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读出感情来。如我在教授“在这荷叶圆圆的小池塘里,还有一个很美很美的故事呢!(师配乐朗诵,CAI课件出示相关动画片)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时,作了如下设计:“(课件出示:在微风吹拂下荷叶美景的画面),看,这满池圆圆的荷叶,多可爱呀!听,在这荷叶圆圆的小池塘里,还有一个很美很美的故事呢!(师配乐朗诵,CAI课件出示相关动画片)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这样的情境创设就会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有利于下面内容的进行。在教学小蜻蜓、小青蛙、小鱼与荷叶的关系时,我不仅出示了课件,还让学生模仿它们的动作,并让学生说出它们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在这样富有童趣的情境中读读练练,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语言美与意境美,并很快悟出了其中之意。

三、利用新颖、富有趣味性的课堂作业,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欲望

作业的设计要多样化,要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让每项作业既要有目的性,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让学生充分地动手、动脑、动口,以迎合他们好奇、爱动、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要把语文技能的培养与课下作业贯穿起来,让学生对作业充满兴趣。因为学习语文技能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以后的实际应用,因此我设计的作业实践性很强。每个学生的特点不同,所以我给他们留的作业也不同,尽量使作业灵活新颖、富有情趣、吸引学生,让他们做到不厌烦语文作业,对语文作业长期保持着好奇心和求知欲。如,很多学生喜欢绘画,学习了《荷叶圆圆》后,我让学生根据课文画下这美丽的景色,并在一旁写上你想说的话;对于好动的学生,我还要求他们能够形象地画出小青蛙、小蜻蜓、小鱼等活动的动作。学习了问句后,我让学生做打电话的游戏题,让学生扮演打电话的人、听电话的人互相问候,理解问句的语气。很多学生喜欢写模仿文,学了《四季》后,我让学生也当一回诗人写一首《四季之歌》。这样设计作业,会让学生感到很好玩,能让他们在“玩”的同时学到知识,完成教学目标,并唤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让他们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他们学习语文的信心。慢慢地他们就养成了喜欢阅读、多阅读的习惯。

四、精心设计课前导语,抓住学生的好奇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一节课而言也是这样的。一段好的导语,能够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有了兴趣他们就会顺畅地学习了。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好奇心,有着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牢牢地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精心设计课文的导语,让他们不断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和满足,他们就会很愿意带着问题去朗读,从而学会了阅读的方法,阅读的欲望也能不断增强。在培养阅读兴趣的过程中,我们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的阅读水平来设计问题,避免让他们产生畏惧心理,挫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小学语文趣味教学论文 第10篇

汉字的内涵十分丰富,义、形、音三者互相联系,明显呈现出汉字的特点。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具体的语言环境,并且在其中根据汉字的特点加以讲解,达到字词不相离,词句不相离,句篇不相离的目的,使识字效率提高。

1.采用形象识字法讲解象形字。人们以事物的形状为依据,创造了许多古老的汉字,虽然随着时代的进步发生了或多或少的变化,但是仍然存在象形的影子。例如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兔、鸟、羊、田、月、日”等,讲解此类字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对实物图像加以观察,明确事物的特点,寻找图形和象形字之间的相同点,从而加深自己对字形的记忆。

2.采用归类识字法讲解形声字。形声字是汉字的组成部分之一,声旁表音,部首表意。该特点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和记忆形声字。例如教授“青、情、清、请”四个形声字时,教师可先讲解“青”的韵母为“ing”,表声,接着在学到“情、清、请”时,先引导学生找出这些生字中表声和表形的部分,接着采用换部首的方法帮助学生记忆生字。如果能恰当运动归类识字法,长此以往,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3.采用结构组合法讲解会意字。作为汉字的造字法之一,会意就是以部件的含义为依据,将其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字。所以对此类汉字进行理解和记忆的有效途径就是分析并组合其各个部件。例如,“木”本意是树木,两个“木”形成了“林”,再加一个“木”则形成了“森”;“休”则表示一个累了的人在树旁边靠着休息。

4.采用字义联想识字法讲解指事字。参考指事造字规律开展识字教学的方法之一就是字义联想法。例如,在讲解“本”字时,可看作将一画指示符号添加在“木”字下部而来,表示树根的部位,而“本”的涵义正是树根,表示事物的根本。又如,“不”与“正”连起来就是“歪”字,土粒很小就可称为“尘”,用“一”盖住“火”就是“灭”等。在讲解此类字时,教师应先说明偏旁的意思,接着说明各偏旁间存在的关系,理顺之后延伸出新的字义。

二、把握儿童的学习特点,灵活运用游戏识字方法

小学生年龄尚浅,天性爱玩,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很难在课堂上保持注意力集中,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根据课改的要求与儿童的年龄、学习特点选择教学方式,在课堂中引入识字游戏,使学生在享受乐趣的同时学习,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

1.“说、画、拼”游戏识字方法。小学生平时喜欢的事情就是说一说、画一画和拼一拼,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投其所好,开展识字教学。说可以是说童谣,利用其熟悉的童谣加深对文字的记忆,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新学的字改编童谣,在充分发挥创造力的同时提高识字能力。最初的文字其实就是图画,人们通过读图识字,所以教师可以结合画画和识字,利用学生对于美术的兴趣,启发其画出汉字,并且说明如此画图的原因。“拼”主要是利用学生对拼图游戏的兴趣,例如在讲解“沙、妙、秒、抱、跑、打、拍”等字时可以将其分为两个部分,由学生将字卡和偏旁拼在一起组成生字;又如可以给学生“口、心、田、火、禾”等简单的字制成的卡片,要求其合理排列组成新的字。通过拼一拼、摆一摆的过程,学生能够充分开动脑筋,学习了新的字,了解构字规律,并且享受了游戏的乐趣。

2.“猜谜语”游戏识字方法。小学生不仅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其好胜心理也很强,教师可利用该特点开始“猜谜语”竞赛,将汉字编成谜语,引导学生分析、思考、说出答案,能够充分发挥其自主学习能力。刚开始应用该方法时,教师可以从网上搜索字谜或者自编字谜,将学生分组,要求其猜出答案,并选出最佳小组。例如独木桥上站着一头牛就是“生”,一刀分开了牛和角就是“解”,一月长半斤就是“胖”,又在村中就是“树”,十月十日就是“朝”等。待学生们熟悉这种游戏方法后,可以鼓励其自编谜语,以班级为单位组织猜字谜比赛,全体学生都要参与,大家互相猜对方的谜语,谁能猜出最多正确答案是优胜者,同时也要鼓励编字谜好的同学,不能打击其对识字的热情。通过这种活动培养学生对识字的兴趣,促使其认识更多生字,巩固已学汉字。

3.其他游戏识字方法。有许多游戏都能被引入课堂中开展识字教学。例如“夺红旗”游戏,教师在课堂上通常要通过多种形式使生字复现才能加深学生对生字的印象,所以在巩固教学中,教师可以排列学过的汉字,设计为爬梯型,通过一步步的复习最后得到顶端的红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如,可以通过“找朋友”游戏识字。向学生发放生子卡片,要求其在讲台一侧站着,接着要求同样数量的学生上台,挑选一个生字大声读出来。讲台一侧的学生听到自己所持卡片的生字被读到后应立即走到该同学身边,将卡片举起,带领全班读字。再如,通过“戴帽子”游戏识字。教师在黑板上贴好生字、韵母和生母卡片,要求学生上台后在生字上边贴上其生母与韵母组成的音节,并带领全班大声读字。

三、充分利用生活资源,有效拓展小学语文识字课堂

知识来源于生活,对于学生而言,生活就是非常全面的识字课本,社会、街道、学校、家庭都是识字的理想场所。充分运用生活资源,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有效拓展识字课堂,有助于学生增加识字量,提高识字能力。

1.在学生生活中认识生字。首先,可以在校园环境中识字。对于刚入学的学生而言,十分好奇学校生活,所以在带领学生观察校园,开展入学教育时,就可以灵活融入识字教学,例如认识各专用教室的名称、学校的名字等。学生看到自己认识的字会感觉自豪、兴奋,经过这些地点时也会主动读出这些字。为营造良好的识字环境,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精心布置教师,将相应的汉字和拼音卸载可视物品上,例如黑板、讲台、课桌等,在循序渐进中增大学生的识字量。其次是通过同学识字。每次升学开学时,同学们都要进入一个新的班级,教师可以在讲台桌上贴上由班内学生姓名编制而成的座位表。在评选班干部时也可以将认识其他同学姓名的程度作为考核元素之一,这样能够有效激发其识字积极性、学生们在课余时间会聚集在一起,自我介绍,共同认识对方的姓名。这个做法看似无意,其实非常用心,能够起到良好的识字效果。

2.在家庭生活中认识生字。学生在家中能够自由活动,不会感觉受到拘束。其实在看动画片、吃零食等家庭活动中都能学习到许多生字,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看看动画片的字幕,观察零食包装袋上的说明,如果有不认识的字及时向家长请教,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3.在社会生活中学习生字。生活中有许多知识,只是我们没有留意到。教师和家长应多留心生活中的细节,例如社区内的宣传栏、超市中水果的名称、公交车站牌上的地点等,并引导学生将这些当作识字课本。在不经意间学习生字,享受生活的乐趣。四、通过儿歌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识字教学儿歌通俗易懂,语言浅显,思想明快,而且涉及广泛的内容,活泼稚拙,趣味性十足,非常适合开展识字教学。而且儿歌具有音乐性,有一定的节奏,顺口易记,朗朗上口,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也不会感觉难度过大。利用其开展识字教学,首先要巧妙安排顺序,教学时按照基础字、常用字、次常用字的顺序开展。而且在基础字之前需要学生熟练记忆各种笔画,此时就可以运用各种儿歌,例如“点横折,竖横钩,竖提竖折、竖弯钩”,等待学生熟练掌握该部分内容后,可以逐渐增加难度,采用儿歌对形近字、同义字加以辨析,例如“日加一竖就成甲,日加一撇就是白,口加一横就是日……”,避免其混淆相似的字。小学生习惯从具体的形象开始认识客观事物,儿歌具有的音乐性能够使学生的听觉需要得到满足,教师可以利用其对音乐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将识字教学融入儿歌之中,并且将学生熟悉的周边事物也编入儿歌中,加深学生的记忆。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小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为学生营造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当识字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引导、鼓励学生自己创作儿歌,或者改变儿歌,融入学过的汉字,巩固已学知识。对于中国人而言,汉字蕴含了一种独特的情感,同时也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一种,所以教师必须重视识字教学。作为语文学习的基础,识字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着今后的阅读、写作教学。所以教师应当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充分发挥自身在语文课堂中的主导作用,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热情,采用多元化方法向学生传授识字知识,使其识字效率和识字能力提高。

上一篇:十大校园青春励志微电影下一篇:名人故事:数学天才:莱布尼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