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英雄项羽散文

2024-06-05

我心中的英雄项羽散文(精选7篇)

我心中的英雄项羽散文 第1篇

项羽,后人心目中完美的西楚霸王、将门之后,他才气非凡,也许历史赋予了他太多的评价,但是我想,他或许在我的一生中,都会是一个不朽的英雄。

我喜欢项羽,或许是在霸王别姬时,那时的他,抛开了豪爽,抛开了战场上的威武,只剩下一份普普通通、真挚的感情,他唱起了凄美悲歌,悲伤地像个孩子。

我喜欢项羽,或许是在东城快战中,那时的他,把不畏强敌的勇气发挥的淋漓尽致。他率领二十八位战士英勇作战,这次战斗并不是最精彩的一次,却最像是在证明自己。他直到最后仍旧不服气,他唱起了英雄悲歌,倔强地像个孩子。

我喜欢项羽,或许是在“若闻汉军四面皆楚歌时”,我知道,他缺乏政治家的智慧和风度,他知道自己被包围了,他想要好好活着,他想要逃,即使大部分随从已经走散,他还是不顾一切的逃,因为他为了自己,为了八千子弟兵也要好好活下去,他唱起了无奈的悲歌,他迷茫的像个孩子。

我喜欢项羽,或许是在他凄凉的笑着说:“若非吾故人乎?”时,他的“宝马赠亭长,头颅送故人”的豪爽,那一刻,他没有了西楚霸王的霸气,没有了一气斩杀一百多人的力气,他只是想不通,那不是我的朋友吗?他唱起了慷慨悲歌,无助地像个孩子。

项羽,那个叱咤风云的霸王,那个铁骨柔情的汉子,那个像孩子一样的英雄。那一刻,英雄也没有了往日的霸气,他可以每时每刻流露出最真实的心情。他明白自己已经无颜见江东父老,他明白造福百姓为荣。他说:“天之亡我!”他是一个英雄,一个真正的男人。

我喜欢他,一点一滴。

我心中的英雄项羽散文 第2篇

即使刘邦死,这天下也终不是项羽的。

这源自于性格的骄傲与自负。

听说刘邦入关时的“大怒”,在鸿门宴轻易道出内奸的名字,摇摆不定,轻信敌人;面对樊哙质问的沉默。这一切都昭示着项羽在帝王之路上的失败。晋文公在面对秦穆公阵前反水,冷静、理性、老道,撤回军队,待秦军下次从郑国灰溜溜回来时,伏击秦军,行云流水,看不出情绪上的波动。这是俗语上位者的冷静、隐忍与心机,而项羽没有。

项羽若只是一位将军,那评价或许又不同。

或许他的情绪波动,我们会称之为武将的磊落,真性情;他的不善心计,语言的苍白无力或许我们可以认为坦率、耿直;他的骄傲或许会促使他无所畏惧,在战场上战无不胜;“妇人之仁”或许又可以称为重情重义。

但这一切,都只是假如。

在其位,谋其职。身份的转化,伴随的必然是性格与品质要求的不同。

这,也正是为君之道与为臣之道的最大的不同。

项羽,这样以为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在帝王之路上终不再回头,留下一片唏嘘。

试析《鸿门宴》中的项羽英雄心理 第3篇

英雄心理之一:诚信守义

项羽出身于楚国项氏望族, 他的青少年时代生活在这个宗族社会。上层的贵族文化培养了他诚信守义、知恩图报、光明磊落的品质。譬如他在夺取天下后, 凡有恩于项氏家族的人一概得到重用;在楚汉相争之际, 刘邦派侯公劝说项王“割鸿沟以西者为汉, 鸿沟而东者为楚”, 项羽答应后, 便归还刘邦的父亲和妻子, 并带兵解围离去。也许有人会指责项羽的轻信, 但正因为项羽的这种信义之举才称得上是真正的英雄。中国古代真正的英雄豪杰都是义薄云天之人, 如关云长之义释曹操就是典型的一例。直到今天, 坚守信义仍然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刘邦自项梁起事, 便紧随项氏集团南征北战, 抗击秦军。刘邦曾和项羽联手攻打城阳、定陶、雍丘、外黄……可谓是经过血与火考验的“战友”。在项羽看来, 刘邦在灭秦战争中是有功的;况且, 怀王曾与诸侯约定“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尽管灭秦的真正功臣是项羽, 但毕竟是刘邦先入咸阳。项羽欲攻刘邦已是背离信义, 如今 (《鸿门宴》) 刘邦前来谢罪, 俯首称臣, 若再杀刘邦更是有违良心, 这是诚信守义的项羽心理上所不能承受的。再说, 在宴会之前项羽曾答应叔父项伯, 君子一言九鼎, 杀刘邦则失信于叔父, 这也是项羽心理上不能跨越的一个障碍。同样缘于这个当初的约定, 鸿门宴上当樊哙以“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 毫毛不敢有所近, 封闭官室, 还军霸上, 以待大王来”为理由责备项羽时, 才会有“项王未有以应”的尴尬局面。项羽宁可在战场上与刘邦真刀真枪地拼命, 也不愿玩弄这种不仁不义的阴谋。因此, 他才对范增的多次暗示“默然不应”, 并宽容了樊哙的不敬, 甚至产生了英雄相惜的情感。明代史论家赵弼在《雪航肤见》中说:“项羽不杀沛公有人君之度……项羽获太公、吕后三年, 无淫杀之心, 闻吾翁即若翁之言, 即舍太公, 则笃于朋友之义……”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这是公正的评价。

英雄心理之二:仁而爱人

在一般人看来, 项羽是个性格残暴、动辄杀人的武将。但项羽杀人有他的原则:他杀的都是阻挡他灭秦兴楚的复仇大业和冒犯他尊严的人。号称卿子冠军的宋义奉命救赵, 却徘徊观望四十余日, 使抗秦事业岌岌可危, 于是项羽果断地杀掉了宋义, 排除了进军的障碍;当他发现秦国降卒“其心不服, 至关中不听, 事必危” (《史记·项羽本纪》) 时, 便毫不犹豫地下令“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于新安城南” (《史记·项羽本纪》) 。但是, 项羽还有至情至性的另一面。如范增对项庄所言“项王为人不忍” (《史记·鸿门宴》) , 韩信曾对刘邦说:“项王见人, 恭敬慈爱, 言语呕呕, 人有疾病, 涕泣分食饮。” (《史记·淮阴侯列传》) 作为一名横刀立马、驰骋疆场的武将, 项羽本是性情中人, 他不是政客, 不会像刘邦那样惺惺作态、翻云覆雨, 也不会干出刘邦那种让两千妇女穿上铠甲引诱项军, 自己乘机逃脱的卑劣行径, 更不会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 像刘邦一样把亲生儿女推下马车……项羽仁而爱人, 敢爱敢恨, 因此才会有分食推饮的举动, 才会见伤病者而落泪, 才会流传霸王别姬的千古绝唱。《史记·项羽本纪》中有这样的记载:“楚汉相持未决, 丁壮苦军旅, 老弱罢转漕。项王谓汉王曰:‘天下匈匈数岁者, 徒以吾两人耳, 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 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虽然他的这种想法未免幼稚, 但爱民之心天地可鉴。而鸿门宴上刘邦一无破坏他的大计之行, 二无忤逆他的意志之言, 刘邦是那么样“诚惶诚恐”地谢罪, 那么样“诚心诚意”地解释, 项羽有什么理由置他于死地?又怎能下得了手呢?再说刘邦已经把自己包装成道德的完人, 亲切的战友, 一切滴水不漏, 若此时项羽再杀掉刘邦, 势必失去众多诸侯的信任, 势必影响自己的威望, 也没法向怀王交代。“杯酒释沛公, 殊有君人量。” (清·吴伟业《下相怀古》)

后代的有识之士对项羽的仁爱是十分推崇的。“休将神圣例英雄, 抔土残碑已不同。埋伏拌当韩十面, 宽仁宜似舜重瞳。” (清·史恩培《楚霸王墓》) 清代著名诗人孙原湘说项羽“无心杀季真仁度, 并力除秦是本谋。独弃关中酬故将, 平分天下与诸侯” (《题仲瞿西楚霸王之墓诗后》) 。这些评论, 可谓高屋建瓴。

英雄心理之三:高度自信

项羽不杀刘邦是建立在他对自身勇气和实力充分自信的基础上的。“君不见当年项王之力能拔山, 驱除天下犹转圜。” (宋·曹勋《前有一樽酒》) “项羽提戈来救赵, 暴雷惊电连天扫。臣报君仇子报父, 杀尽秦兵如杀草。快战气盛声喧呼, 诸侯壁上惊魂逋……” (清·郑板桥《悲项羽》) 。巨鹿大战中“项羽乃悉引兵渡河, 皆沉船, 破釜甑, 烧庐舍, 持三日粮, 以示士卒必死, 无一还心。於是至则围王离, 与秦军遇, 九战, 绝其甬道, 大破之, 杀苏角, 虏王离” (《史记·项羽本纪》) 。这种惟我独尊、谁与争锋的气势, 撼三军, 动天地。虎狼之秦尚不在他眼里, 区区刘邦又岂在话下。即使在楚汉战争爆发后, 项羽仍有多次消灭刘邦的机会。一次是在彭城之战中, 汉军大败。楚军将刘邦团团围住, 眼看刘邦插翅难逃, 谁知“大风从西北而起, 折木发屋, 扬砂石, 窈冥昼晦, 逢迎楚军。楚军大乱, 坏散, 而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 (《史记·项羽本纪》) 。这一役刘邦虽然侥幸保住了性命, 却差点儿女不保, 而太公、吕后则被楚军生擒。又一次是项羽为救彭城, 追刘邦至荥阳, 并夺取汉军供粮通道。虽然刘邦用陈平计离间了项羽与范增, 仍被楚军重重围困, 最后刘邦只有牺牲城内两千女子及将军纪信, 带数十骑从城西门悄悄出逃。鸿门宴发生时, 项羽不仅携巨鹿之战胜利之威势, 而且与刘邦实力悬殊 (“当是时, 项羽兵四十万, 在新丰鸿门, 沛公兵十万, 在霸上”) 。由此看来, 鸿门宴上项羽完全没有必要采用暗杀的手段来消灭刘邦。如果不是他在其他方面的失策, 他完全有能力控制全局, 清除刘邦。他的自信心理是有雄厚实力做基础的, 并非妄自尊大。也许, 在鸿门宴上放走了刘邦还有政治上的考虑。在项羽看来, 至少在当时刘邦还算不上是他的对手, 再说当时秦患未除, 他还需要刘邦的配合, 如果随意杀了刘邦会引起诸侯的不满和恐慌, 造成抗秦联盟的瓦解。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加上项伯的撮合和刘邦降贵纡尊的登门谢罪, 项羽终于放弃剿灭刘邦的打算。应当说, 这不是项羽的妄自尊大, 而是他深思熟虑的明智选择。

朱光潜说:“悲剧人物一般都有非凡的力量, 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他们常常代表某种力量或理想, 并以超人的坚决和毅力把它们坚持到底。”项羽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学者易中天在《项羽之死》中说:“项羽以前的时代, 是一个英雄的时代, 也是一个贵族的时代。高贵感和英雄气质, 是那个时代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以虎和豹为象征的。与之相对应的, 则是犬和羊。孔子的学生子贡就曾用虎豹和犬羊来比喻两种不同的人格, 并惊叹于虎豹之可能沦落为犬羊:‘文犹质也, 质犹文也, 虎豹之犹犬羊之。’虽然, 在孔子师徒看来, 虎豹的精神是高贵的, 当是审美的, 它不该被代之以狗的粗鄙和羊的平庸。”项羽之死, 似乎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虎和豹的时代结束之后, 取而代之的便是狼和羊的时代。而且, 那狼也会退化为狗, 走狗。心理决定行动, 性格决定命运。项羽坚守自己的人格尊严和自己的处事原则, 这种人格本色的坚守固然常常使他遭遇苦难, 身心受到极大的折磨, 甚至是失败的命运, 但项羽活得无怨无悔, 从容而高贵。对于项羽在鸿门宴上的所作所为, 若站在政治家、军事家立场上去读解, 就会读偏;站立在名利场上, 同样读不透。唯有站在军人、战神、精神贵族的层面, 才能读懂项羽。

我心中的英雄 第4篇

记得在寒冷的冬天,为了能让教室内的空气流通起来,我们时常把教室的窗户打开。刺骨的寒风吹进教室,也吹进它柔弱的体内,我仿佛看到它不停地打着“哆嗦”,都快冻僵了。放寒假前,它的四根枝条快枯萎了,看样子,它的生命之火很快就会熄灭。这可怜的小植物孤独地挺立在窗台上,那么凄凉,它的生命已不再拥有光彩,变得一片灰暗。一个寒假没人来照顾它,它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呢?会不会枝枯叶烂呢?我不敢再往下想,只能叹口气,为它的生命感到惋惜。

开学了,我迅速地跑到教室的窗台前,望着眼前这盆翠绿的小植物,我惊呆了,它竟用尽全身的力气,让最后一根枝条站了起来,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小截。这一站,让它的生命重新焕发出了青春,又变得五彩斑斓起来!它的叶子嫩绿嫩绿的,好像一位娇滴滴的小姑娘,又像一位顽强不屈的绿色战士!

过了几天,天气渐渐暖和起来,小植物柔嫩的腰板挺得更直了!它那笔直的身体如巍巍的青山一样坚韧不拔!它对生命的渴望与顽强的精神不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我也要像这小植物一样,拥有一个顽强不屈的生命!

我心中的项羽 第5篇

然而,不管历史在怎样改变,不管历史被浸泡的时间有多久,真相总会浮现,当我抹去千年来积淀的尘埃,项羽在我心目中的形象轰然倒塌。我看到的是一个无知幼稚、狂妄自大、暴虐成性的恶魔。

在鸿门一宴上,他狂妄的高居主座,因为刘邦的一句“将军”而忘乎所以,完全将杀害刘邦的念头抛之脑后。在刘邦能屈能伸、谨慎聪明的应对下,这一场充满杀机的宴会,倒成了由项羽出演的一场闹剧。可能有人要说了,他虽愚昧,但却勇敢,不失为一代豪杰。

可当我撩开历史的面纱,竟惊讶地发现楚霸王的光环下竟是一片血雨腥风。楚怀王评价项羽为人“彪悍滑贼”,寥寥四字便已经勾勒出了项羽大恶的品行。其中最令人发指的,当数项羽在六次胜仗之后残忍地屠城和杀降之举。纵然同为武夫的刘邦也曾诛杀降者,但被其坑杀之人多为敌军,且刘邦尚有约法三章、安抚平民之仁政,而死在项羽手下的却是军民不分,一视同仁。此二人,一率仁义之师,一驱虎狼之众。

我心中的项羽 第6篇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题记

纵观古今,对项羽的评价各有说意。毛泽东认为项羽是失败的,他说:“以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李清照认为项羽是可赞的,她说:“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我认为项羽是成功的,纵横看几千年,他的霸气傲骨无人能及。

项羽,你勇猛果断。在你年幼之时,初见秦始皇,便立志要取而代之;长大后带兵面对昏庸的统帅,你毅然杀掉了主帅,率领士卒起义;在攻打都城之时,你破釜沉舟,以此来激发士兵的斗志,以致将士们可以以一敌百,勇猛异常,最终攻下秦国都城;楚汉相争之时,连战连捷,甚至俘虏了刘邦妻小。

项羽,你是一个坦荡威武的真英雄。你敢爱敢恨,表里如一。你没有玩弄政治手段的心机,没有失去本性,你比那些表面上儒雅仁慈而背地里阴险毒辣的人要崇高得多。易中天曾说曹操是一个可爱的奸雄,那么项羽你则是一个可爱的英雄。

项羽,你重情重义。当年两军对垒于 阳时,你大骂刘邦不义。当你把刘父缚在城上,对刘邦说:“如果你再不退兵,我就把你爹给煮了。”岂料背信弃义的刘邦竟无耻说道:“我们已约为兄弟,我父即为你父,如果要烹你父亲,则幸分我一杯羹。”无奈之下,你只有放了他的父亲。可你忘了在前一场战役中,刘邦被你打得落荒而逃,为了全力逃脱,他竟然推自己的一双儿女下车。你讲的是仁义,可他却

玩的是政治手段。

当败于乌江时,楚国亭长苦苦哀求你过江东时,你却豪言道:“纵

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不愧于于心乎?”你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为的只是无愧于心!

余秋雨曾经说过:“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项羽你虽然在楚汉相争时失败了,但你的豪情霸气却为人们称道!

尤忆歌舞升平,朝夕思霸王。破釜沉舟,威震中原。纵情斗,韬

我心中的项羽 第7篇

项羽,名籍,字羽,秦末楚悍将,孔武有力而不乏智慧,他是军中的战神,是顶天立地的大丈夫!不必说他那手能举鼎的神功,不必说他对破釜沉舟的英明果敢,不必说他自导自演了那场惊涛骇浪般的巨鹿决战以及之后彭城之战的荡气回肠,单就垓下蛟龙遭搁浅所展现的那份霸气,那份柔情,就足以让后人唏嘘不已!

时年,战事不利。项羽及楚军被刘帮的60万大军团团围住,困于垓下,遭遇窘境,满怀愁绪,帐中与虞姬对饮,吟唱了那首流芳千古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垓下歌》慷慨而悲壮,骄傲而大气,感伤而柔情,浩浩荡气于天地间。

直面失败乃大丈夫!应对重重包围,又四面楚歌,项羽深知已无力回天,却尽显英雄本色,不惊慌失措,不怨天尤人,胸怀“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气势和睥脾群雄的资本,本可逐鹿天下,奋勇杀敌,可叹“时不利兮骓不逝”!纵有千般本事、万般本事,天要亡己,乃是无奈,不情愿也只能接爱这壮志未酬的失败!失败透着傲气,也是英雄!

敢于担当乃大丈夫!身陷困境,顶羽能“山崩于前而不动”,但虞姬的命运教他久久不能释怀:“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所谓霸业宏图,金钱名利,可是过眼烟云,不值得留恋,而虞姬的安危,却是横亘在自我身上一把无法逾越的尖刀!虞姬是项羽一生所挚爱的女人,红颜知己,曾心甘情愿、不辞劳苦伴随东征西讨多年,男子汉,大丈夫,捐躯沙场,死则死已,可心爱的女人怎样办?这是一种职责,更是一种担当!

爱一个人,不在乎说多少甜言蜜语,不在乎送多少绫罗绸缎,或珍奇古玩,而在于危难来临之时、自顾尚且不暇之际,能记得、懂得保护所爱的女人不受伤害,这才是真的男人,真的英雄,真的大丈夫!虞姬有顶羽,足矣!含笑自刎,那是对爱的理解,对爱的信任。反观汉高祖刘帮,当年兵败,驾车狂逃,却被楚兵紧追不舍,为减负担,竟狠心推下车中的妻儿,独自逃亡。呜呼!人之高大和缈小,已一目了然。

不愿苟活偷生乃大丈夫!当项羽杀至乌江边,本有渡江重生的机会,可回想跟随自我的八千江东子弟无一生还,愧疚之心油然而生,最终选择乌江自刎,将尊严永远留在那片他热爱的沙场上,走完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上一篇:应届毕业生09最新自荐书下一篇:七年级第三次月考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