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设计讲座心得体会

2024-05-24

网页设计讲座心得体会(精选11篇)

网页设计讲座心得体会 第1篇

语文教学应促使学生通过阅读,感受文字的魅力,体会文学的美妙,领悟智者的思想,并结合自身性格气质,生活经历,情感体验产生自我呼应与感悟。二年级下册《画家和牧童》一文,无论是从新课标的知识点、能力点,还是情感点来说,都是一篇极好的文章,但相对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如这篇课文的生字多、难;另外让学生领悟戴嵩虚心的品质及牧童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人士挑战的精神更是一难点。这正是体现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最重要的一面。鉴于此,我认为教学这篇课文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重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激发学习兴趣:

这是发生距离学生一千多年的故事,能够认识画家戴嵩的学生并不多,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到课外去收集、查找有关资料,对画家进行初步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否则在教学时难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兴趣没了,何谈有效呢?

2、注意字词训练的形式多样,提高识字效率:

字词的理解和掌握也是教学有效性的表现这一。而这篇课文中的字多、难,故在设计第一课时教学时可以采取“找朋友”、“比一比,找不同”、竞猜比赛等多种形式变换教学,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识字效率。

3、注重课文情境的再现,追求感悟实效:

这篇文章的精华在于让学生领悟戴嵩虚心的品质及牧童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人士挑战的精神,由于二年级学生理解能力尚未成熟,让他们身临其境的去演绎当时的情景,体会文中所包蕴的“情”和“理”,无疑是最有效的方法。如组织学生进行情景再现表演,然后继续让学生假设:在当时,如果你是戴嵩会怎么做?如果你是牧童会这样做吗?想好后当堂交流。既能加深理解,又能训练写作和表达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教学有法,又无定法。以上只是笔者敷浅见解!

网页设计讲座心得体会 第2篇

李阳老师的讲学内容中,丝毫没有提到《英语课程标准》所“建议”的“任务型教学法”。但是,他所介绍的一些学英语的主张(如:“读准单词是背单词的最好的方法”,“越夸张就越地道越自信,记忆越深刻”,“成就感带来持久的动力”),却极其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这也正是《英语课程标准》所明确提倡的:“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遗憾的是,不少英语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的实际学情,错误理解《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兴趣原则”,曲意迎合《课程标准》所“建议”的“任务型教学法”框架,过分重视课堂上“兴趣气氛”的营造,片面讲究教学流程的完美,却舍不得花费足够的时间来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这种本末倒置的作法,直接导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严重缺失――相当一部分学生甚至到了高中阶段仍然使用“背字母顺序”的极其错误且低效的学习方法来记忆英语单词。学习方法的错误,必导致学习信心的下降,如此又岂能保障课堂上极其短暂的学习兴趣得以维持?

立足所教学生的具体学情,下大力气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让学生在卓有成效的学习过程中真正地“体验成就感,树立自信心”。如此,才能算作是真正地理解运用新课程理念。

2.教学评价者应多一些务实,少一些“教条”。

李阳所倡导的一些教学主张,是在借鉴国内外某些外语教学流派以及国内一些语言教学专家所提倡的某些实用型主张(如:语法翻译+背诵)基础上形成的。这就启示我们,在遵守《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同时,我们应该大胆开放自己的教研视野,而不是亦步亦趋地将自己束缚在某一个具体的模式中。

目前所用的《课程标准》是我国外语教学专家们一个阶段以来各自研究而产生的集体成果。正如已故的胡春洞教授曾说过的,“《课程标准》不是尽善尽美的,是需要我们大家来共同完善的。” 在选择或设计教学方法时,教师应该尽量考虑“如何充分发挥其个人优势、尽量避免其难以弥补的个人劣势”,“如何组织学生开始有效学习”。每个教师个人的优劣势不尽相同,所面对学生的具体学情也并非全国统一,这就再次证明了“教无定法”是极其正确的铁律。在观摩那些“优质课”时,我们应该去体会如何实现“教师的扬长避短”,如何组织学生的“有效学习”,而不是盲目地模仿人家的教学套路。

这就要求教学评价者应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自由空间,以便于他们更多地了解国内外主要的外语教学流派所主张的观点,并从中选择或创造更适合于自己“扬长避短”、更适合于所教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学方法。

网页设计讲座心得体会 第3篇

一、问卷调查的优缺点

1. 优点

与访谈调查、电话调查等形式相比, 问卷调查的调查范围更广、调查对象的数量较大, 可获得更丰富的调查资料;无论是集中发放问卷还是邮发问卷, 其调查成本较低, 更节省时间与经费;调查者与调查对象之间一般不当面接触交流, 而且可不署名填答问卷, 因而调查对象可以不受拘束, 自由真实地回答问题;经过精心设计的标准化的调查问卷, 不但调查问题的系统性强, 还便于对回答问题的信息做标准化统计处理, 实现调查信息由定性到定量的转化, 有利于对假说的检验和问题的定量描述。

2. 缺点

由于问卷的问题及设计形式受限, 调查结果 (信息) 往往缺乏一定深度 (特别与访谈调查比) , 很难准确地考察某些社会行为事实或现象;由于调查对象的不同, 总有一部分调查对象不作回答, 很难全部回收调查问卷;有关个人、企业的隐私秘密问题或其它敏感性问题, 问卷调查难以得到答案或真实信息, 因为有的调查对象宁愿当面讲心里话而不愿意把话留在问卷上。另外, 对于儿童或文化程度低的调查对象, 更不适合以问卷调查去搜集资料。

二、设计调查问卷的主要环节

一份高质量、高效度的调查问卷, 需要经过认真研究、精心编制和反复修改才能完成;特别是完全靠问卷提供检验假设的论据或主要事实观点的课题, 其问卷的编制时间可能长达3个月至半年左右。编制问卷的主要环节包括:

1. 研究和吸收前人的调查问卷

通过期刊、网络等形式查找与本人课题相似或相近的前人研究成果, 从其附件中找到调查问卷。主要看前人针对研究主题如何分解问题, 确定调查变量;如何根据不同问题 (变量) 设计不同的问题形式与回答方式;不同的前人成果 (含问卷) 各自有哪些可值得学习吸收的地方;尽量在研究前人的调查问卷中博采众长, 防止简单照抄照搬。

2. 从研究假说 (或主题) 出发, 逐一分解问题

任何研究课题及其假说, 都是仅仅就研究主题及所包含的事物关系, 提出了总的假定性陈述。而要去证实、检验假说, 必须要从假说 (或主题) 出发, 把问题再逐层、逐个合理分解, 形成了解与支撑假说 (主题) 的全部具体问题。就像一棵大树很难单靠树干自身去吸收阳光雨露, 它必须从主干上先分出几个一级分枝;再从一级分支树杆上分长出若干二级至更多层级的分枝杆;然后在末级分枝上长满绿叶;全部绿叶得以从不同角度去吸收阳光、水分, 最终为大树的成长提供全面保障与支持。研究主题 (及假说) 如同主干, 末级树枝是分解后的具体问题, 绿叶是各具体问题的变量。

在分解问题时, 分解的层次和数量如何确定?这也是不少初期从事科研的人常有的困惑。这个问题可从两个基本方面来结合确定:一是从假说 (或主题) 出发, 确定在逻辑上可能分解的若干小问题, 明确在理论上的可能研究边界;二是研究的可行性需要, 即从研究者的条件出发, 保留那些对假说 (或主题) 最重要或关联较大的分解问题, 舍去那些在逻辑上与假说 (主题) 一致, 但重要性与关联度较小的分解问题。这样, 我们可以集中精力研究与调查能反映假说 (主题) 的主要问题, 也有利于调查实践中的可操作性。

3. 根据分解和确定的全部小问题, 正确地 (按照逻辑关系或公认标志) 将其转变为要调查、测量的各类变量

例如, 对优秀中小学体育教师科研能力与水平的调查研究, 可以分解为以下若干小问题和相应变量: (变量中划黑线部分为关键词)

上述分解确定的8个小问题中, 基本满足了研究主题的需要;进而将其分别转化为12个相关联的调查 (研究) 变量。为下一步设计提问打好基础。

4. 根据不同的调查变量, 合理选择不同的调查对象, 并分别设计不同的提问类型与回答方式

首先, 针对要研究 (调查) 的各种变量, 合理确定哪些变量是可向研究课题直接相关的调查对象进行调查询问的, 哪些变量只能向课题间接相关的调查对象进行调查。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对课题直接相关的 (研究) 调查对象, 可对之进行有关态度、意愿倾向、爱好兴趣、理由、价值观等问题变量的调查;二是也可对这类调查对象能回答 (但不一定准确) 的某种事实、现象 (如收入、婚姻、学业成绩) 等进行初步调查, 但不能仅凭他们主观的答案就仓促下结论, 还需找与其有关的人 (直接调查对象的同事、学生、下属、领导等) , 作为参照调查对象对之调查相同问题, 然后对这几类调查对象所获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以客观调查结果为主, 判断调查资料的真实可靠性;三是对于涉及直接调查对象的名誉、业绩、成就、能力等功利性变量 (问题) , 对本人的主观调查只能作参考, 还必须对与之关系密切的知情人群 (如上所说的参照调查对象) 进行背向同题调查, 以获取更为客观、可靠的调查信息。这是因为:调查对象在涉及与本人名利相关的事实、问题调查时, 可能会从对自己趋利避害或受社会欢迎的角度回答问题, 而且调查者难于向调查对象去进行核实。同样以上述分解题例为例:

(1) 有关优秀教师对体育科研的态度、价值观、兴趣、教学工作量、科研条件等变量, 适合于向本人直接调查。

(2) 有关选题能力、研究能力、研究水平、研究成果、转化成果能力等问题相关的变量, 虽可向本人做调查, 但还要向其主管部门做核实性统计调查。如可向教师所在学校教务处发出调查问卷, 问题如“你校教师在近几年科研立项、获奖, 参加学术会议的教师中, 有无体育教师?如有, 请分列在相关栏目注明有关信息”等等。主管部门的核实性调查结果更为可靠。

(3) 有关优秀体育教师是否获奖、是否为科研带头人, 教学质量、同行评价等变量, 必须向其同行、学生或所在领导进行背向调查, 更为客观。

其次, 针对不同的变量特征, 设计相适应的提问类型及其回答方式, 以保证调查信息的多样化、丰富性与准确性。例如: (同上例) 关于体育教师对科研的态度调查, 可用五个等级的单选式设计。如对科研的价值取向、动力因素调查, 则可设计为多项选择答案的多项选择题。

5. 调查问卷的科学性检验

问卷检验主要指问卷的效度 (有效性) 和信度 (可靠性) 检验, 检验方法在各类科研方法的教材中多有阐述, 在此不必赘述。需要指出的是, 有的研究者在效度检验中运用专家逻辑检验 (表面效度) 法时, 对所请专家未经严格选择, 部分专家虽有高职称但对所检验问卷的问题并不熟悉;检验结果失真, 并对调查的科学性、有效性造成隐患。以至于等到论文答辩、发表时才有真正专家发现调查信息与问卷的有效性问题, 其时修改已晚。

6. 实施预调查

研究者如有条件, 在问卷设计完成之后, 力争在调查对象的总体中抽出小样本 (且不是后来正式调查的样本中) 先进行预调查。分析预调查结果可以诊断以下几个问题:问卷设计的有效性, 如大量答案与经验判断或假设不一致, 可能主要是调查问题及变量、提问方式等设计不当所致;如对一些问题变量全体调查对象都回答相同答案, 则显示所提问题及答案设计区分度小;如有的问题多数人不答, 则可能是问题 (变量) 不合理或敏感性高, 同样属于有效性较低。针对发现的缺陷修改问卷, 有利于提高问卷的科学性。

三、设计问卷中易出现的误区

1. 问卷调查的问题 (及变量) 太多。有的调查问卷长达3-5页含30-40个问题, 全部填完要一个小时。提问贪多图全, 未考虑调查对象的回答能力与心态, 反而会使部分回答者产生麻烦、厌恶的感觉;进而干脆不予回答, 结果大大降低回收率。

2. 对部分变量的提问过分学术化、专业化, 而研究者对此又未加操作定义解释, 将导致调查结果在不同的理解下填答而混乱失真。对此, 一定要对有关专业性强的变量, 作出通俗易懂或客观一致的操作定义。如体育人口、学科带头人, 优秀运动员等。

3. 对调查对象提出的调查问题 (及变量) 不合理, 容易导致调查结果的主观趋利性而不客观。如, 有关个人名利、地位、成就等问题的主观调查。

4. 某些仅靠调查对象主观判断可能有误的客观事实, 不能做问卷调查 (如本人的身体状况、心理指标、体质指标) , 需要客观测试才更可靠准确。

5. 对不同的调查变量设计千篇一律的提问与回答方式 (如全为是否式或单选式) , 会导致调查结果单一化和信息表浅化, 缺少有深度和多样化的信息。

李兰芬专题讲座心得 第4篇

关键词:快乐;班主任;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254-01

2013年12月19日下午,天空飘着洁白的雪花。在这个寒风刺骨的日子里,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法库县政府会议室聆听辽宁省实验中学副校长、特级教师——李兰芬女士的送教下乡专题讲座。

进入会场,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大红的条幅——省特级教师李兰芬专题讲座,我赶紧上网搜索了关于李兰芬女士的相关内容。李兰芬女士于1985年参加工作,2000年以前一直担任初中班主任工作。她的班主任工作特点是诚挚民主,严格细致。工作中,她既是一位实干家,又是一位艺术家,还是一位学者。她用诚挚的爱心滋润着那一片片稚嫩的小苗。她特别善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尤其是那些习惯不好的学生,总是能在她的精心教育下重新走上人生正途,她的忘我奉献精神,她的独特高超的工作艺术和深厚的理论修养,她的一流的工作业绩,受到学生、家长和同事的一致好评,也深受领导和有关专家的赞赏。

当看到这些时,我深深地感受到今天将是我的又一次学习的良机。同时,我也更加期待今天讲座的开始。讲座开始了,几位有关领导纷纷致辞,随着主持人一声:下面有请李兰芬女士为我们指导,一位优雅的女士大方的走上了讲台。我的心一下就紧张了起来,不知道如何是好。就如刚上学的小孩儿第一次见到老师一样,有些许的惶恐和紧张,还夹杂着一丝好奇,还带着微微的期待。

李老师也看出了大家的紧张,她并没有开门见山的直奔主题,而是说她比较惶恐。我一下就被她吸引了,她怎么倒先惶恐了呢?我还没缓过劲呢!她又继续说她感到惶恐是因为法库自古以来就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怕她讲的不好,被大家所耻笑。还说了大家其实比她好许多。这样一下子就拉近了我们和她之间的距离。之后的整堂讲座都在李兰芬女士的轻松而平易近人的话语中进行。我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其中,我感触最大的还要数李兰芬女士的关于班级学生学习效率提升的事例。

还记得她是这样讲的:我们班同学在平时的学习中,往往看起来大家都在学习,可是学习效率却不是很高,那怎么办呢?为此,我特别给大家准备了一堂课。首先上课时,我对同学们说,我们班下午是不是有一节体活课啊?大家都争先恐后的说是。我就接着说,那好了,现在这里有2段课文,要是我们班能有百分之七十的同学能在五分钟内背下来,下午我们就上体活课。同学们一听都很兴奋,因为一节体活课对于他们的吸引力那是相当大的。

只见他们迫不及待的捧起课本背了起来。这个时候,我在前边喊了起来,谁没戴红领巾?大家都低头看自己戴没戴红领巾,没戴的同学赶紧翻书包找红领巾,然后手忙脚乱的戴好。大家终于忙完了又开始背课文了,我又大喊了一声,地面怎么这么脏啊?满地垃圾,同学们一听,赶紧低头看看地面,这时候我又说今天谁是值日生啊?值日生站了起来,我随意指了几名同学说你、你、你,不用背了,把地面捡赶紧。于是这几名同学下地捡垃圾。3分钟的时间一下就过去了。大家仍然紧张的背着课文。三五不时的还有捡垃圾同学让其他同学挪桌子发出的声音。时间到,伴随着我喊出的声音,有些同学懊恼的抬起了头。我说背会的同学请举手,只有寥寥无几的同学举起了手。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十分气馁。我接着说,那你们为什么没背下来呢?还没等其他同学举手呢,我们班的淘气包就站了起来大声的喊到,老师,都是值日生讨厌,我背的正认真呢,他偏叫我起来捡垃圾,都是他,要不我就背下来了。一听他这么说,有些同学也附和着说他们也是这种情况,还有一部分说是戴红领巾时耽误了时间。

听了这些话我就问他们是否喜欢在学习的时候被人打扰呢?大家纷纷说不喜欢,我又问这种人让人讨厌吗?大家一口同声的说真讨厌。我再问他们那么是否喜欢做让人讨厌的人呢,全班没有一个孩子说愿意。看着他们我说很好,希望你们不做那个令人讨厌的孩子。你们能不能做到啊?他们都说一定能做到。我呢,作为奖励告诉他们下午的体活课照常进行。

听到这里我一下子就想到了我的那帮孩子中总有那么几个“小毛头”喜欢在大家都学习的时候说上那么几句,往往他们刚发出声音全班同学的注意力一下就被他们吸引过去了,正是这不起眼的几句话大大的扰乱了我的课堂秩序,使我还要重新组织教学。我常常为此发愁。今天,通过李老师的亲身经验,我感觉到这个方法很好,能让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自身的问题所在,从而有效的改正这个错误。

李兰芬女士在讲座中还提到了每名班主任都会遇到的——班级内部丢东西事件的处理参考。她没有用一些老师的翻书包,逐一排查的方法,而是对学生才取了思想教育方式。先从老师自我检讨没管理好学生开始,再分别对丢东西同学及拿东西同学的得与失进行详细分析,让拿东西的同学认识到虽然仅仅是一次小小的事件,但会影响到他的一生。然后还给了这名同学改正的机会。这个事例极大的触动了我,也给我在今后处理班级丢东西事件中指明了方向。

当然在李兰芬女士的专题讲座中我还学到了许多。例如:做一名快乐的班主任、如果我是学生、如果学生是我等等……这些都使我感触颇深,让我感受到了——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有效教学设计讲座心得体会专题 第5篇

通过观看国培计划有效教学设计讲座,深有感悟。所谓“有效教学”并非仅指教师的课上得好不好、有没有完成教学任务,更是要看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有没有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去学习,在知识掌握、学习能力的培养和终身可持续发展上有无进步。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果,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真正的掌握知识、能力得到发展。如果学生厌学或者学生学无所得,即使教师教得再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累,但各方面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效率低下的教学。

要想提高教学效率,首先必须摒弃一些错误的教学理念:

1)“讲”得越多越有效

有些教师觉得:上课时老师多 “讲”一些,就可以帮助其掌握好所学知识,就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教学,由于把学生当成了存储知识的容器,尽管教师尽心尽力,但往往向学生:“灌”得越多,他们的依赖性也就越强,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就越差,从而造成他们不愿意动脑筋,效果常常适得其反。

2)片面追求“时尚”的教学方式

在当前教学改革中,有些老师脱离学生的实际,片面追求“时尚”的教学方式,比如在现有的职校学生实际状况下为:学生普遍存在着“读中职是接受下等教育”、“上中职没出息”的错误偏见,缺乏理想信念,学习目的不明确,无心向学,痴迷网络聊天、游戏,不做作业和抄袭作业;以初中阶段成绩中下者居多,内心的悲观情绪较重,有自暴自弃的心理缺陷。在还没有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情况下,进行所谓的项目教学法、合作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等都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那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呢?赵才欣老师说的好;要先学后教,多学少教。对此我深有同感,也很赞成。

1)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着重要指导学生如何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定要养成学生的预习习惯,尽管老师会在上课时告诉学生今天课的重点和学习任务是什么,但是学生很少有人会在其脑中形成印迹。因此我觉得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学,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学生只有通过预习,才能知道在课堂上老师所要教的内容。才能更好的跟着老师的教学思路去学习,否则会造成老师在前面讲的天花乱坠,而学生却不知所云。那么如何预习呢?

预习通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先把教科书通读一遍,在不甚了解的地方做个记号,上课时针对这些疑点提出问题,直到了解为止。第二阶段:研究课本后的问题或习题,将它们解答出来,上课时将答案与老师讲解的正确答案对照。第三阶段:利用参考材料,将没有学过的内容做一番预习。能做到这一步,不仅预习的兴趣会迅速增加,而且预习的功夫也会渐渐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少讲多学,讲学结合2)记得老师讲了这样一个案例,一位老师上课时并没有按照教案直接上课,而是询问学生通过预习已经掌握了那些知识,还有那些不是太清楚。然后老师着重讲解同学们共同存在的问题,讲完后请同学们结合老师的讲解再看书,直到弄懂为止。这样的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大大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结合情境教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学术讲座心得体会 第6篇

1、专业前沿导论——工业设计

时间:2016-3-8 地点:XX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主讲人:XX 参加人员:2015届研究生

XX老师指出工业设计不是设计一个物品,而是要实事求是地解决一个问题。时代已经不同了,我们必须重新思考衣食住行的新方案,他鼓励设计师和企业思考本质问题,他鼓励设计师全面思考问题,指出“没有系统思维的设计师不是好的设计师!”虽然中国一直被称为制造大国,但老师也直言不讳地说,中国虽然有工业,但还没完全实现工业化,对产业的整合还很不够。中国的工业有点过于依靠引进,创新不足,“我们说中国是制造大国,但是这个‘制’是谁的?我们是加工型的制造大国,‘制’是人家的标准工艺流程,流水线是人家的。我们只是‘造’。”“大量的东西是引进的,核心技术是别人的,我们每年生产很多汽车,但是发动机等核心技术不是德国的、就是日本、美国的,”中国要转型,实现产业升级,就要在工业设计上有突破,走出自己的创新之路,“设计不是表面的模仿,设计要靠创新”,“工业设计最大的特点是生产关系变了,产业链发生改变了,分工合作机制发生变化了,设计不理解这个,将永远在后面爬,而我们现在很多人还不明白。”因此,设计师和企业不要急功近利,要沉下心来用心思考人类到底需要什么,用心塑造品牌。解决中国的问题既不能跟着西方的老路走,也不能不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在如何运用传统的问题上,他强调要学习传统的精神,而不能一味地在表面堆砌祥云、斗拱这些传统符号。因此,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这就是事理学的核心,研究外因,然后去选择组织内因,甚至于给内因出题目。

2、专业前沿讲座——环境设计

时间:2016-3-15 地点:XX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主讲人:XX 参加人员:2015届研究生

XX教授从中国农村的现状出发,分析了我国农村建筑在技术、质量、性能等方面的问题。引发了关于我国农村建筑未来出路的思考。刘院士将我国农村建筑分成了传统民居型和新建民居型两大类和传统住宅建筑、旅游景观建筑、文物古迹建筑和砖混住宅建筑四小类。拿脉问病,寻找我国农村建筑问题的病因,以对症下药。传统民居是各民族、各地域针对各自不同的自然与人文环境设计的适应地域文化差异的优秀建筑,具有经济、实用、美观、绿色的优点,但同时也具有不适应现代人生活方式的缺陷。针对这一类农村建筑,XX教授结合自身工程实践探索了其未来的出路——以坚固、实用、美观、绿色为原则,结合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创造出传承地域特色与生态经验且符合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新型建筑。新建民居是城镇建筑的“仿制品”,虽然符合现代人生活需求,但也造就了千篇一律,缺乏地域性、适应性、安全性、生态性等问题。针对这类千篇一律的农村建筑,未来的建筑应该以逐步改造、提升新建民居的品质与性能为设计目标。

3、专业前沿讲座——视觉传达设计

时间:2016-3-22 地点:XX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马克思主义讲座心得讲座心得 第7篇

邓显超博士于上周日给江西理工大学第五期青年马克思主义培训班带来了一场意义深远的讲座,很荣幸作为一份子出席聆听了这次讲座,作为一名理科男生我们接触到政治教育的机会不多,而大多数时候却引不起我们的重视,从大一我上过思修、形势政策、马克思原理,这远远不足以弥补这一块,邓显超博士的精彩讲座让我深深为之折服,改变了我对思政课的认识,真正从中学习到了重要理论,特别期待再次听到邓博士的讲座。

邓显超博士用生动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邓博士从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成果和中国梦开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篇章三个模块具体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个人成长历程,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及其重要历史作用,中国几代领导人代表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最后横向比较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给我们带来的优势,并展望了未来,给我们提出了期望。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一直与中国的革命进程紧紧相连,为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提供了积极的指导,点明了中国革命的前进方向。几代领导人一直为其为目标,探索努力。他们付出的努力是切实的,中国的变化也是有目共睹了。而现在学生越来越不愿学习马克思主义,无非是对其不够了解,认为它太空。经过这次学习我改变了对之看法,对其产生了浓厚兴趣,他值得我们学习,对我们影响深厚。

邓显超博士讲到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这个篇章新在哪里?我能切实感受到的就是“反腐倡廉”,贪官耽误了多少事情,浪费了多少钱财。在总书记这一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越来越多的贪官落马,大快人心,从而选出更多优秀正直的人为百姓们做实事。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是不断充实的理论,是前进中的理论。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的不断进步,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也得到了充分的升华。从中更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紧紧相连。

正是这场讲座加深了我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了解,增加了以前不知道的内容,发现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以前接触到的那样。它是活泼的,生动的,有趣的。从而愿意更深一步去研究原本艰难晦涩的东西,其实它还有更加丰富的东西等着我们去接触呢。邓显超博士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总有人要去学习,总有人会想了解,为什么不是我呢?

网页设计讲座心得体会 第8篇

鞋头片、后帮片、横条。

二、工艺处理 (如图1所示)

1、帮面:

横条压接鞋头与后帮, 鞋头片采用折皱 (也叫“折景”) 工艺做法, 并且横条上镶有链条, 使鞋看起来更加美观;后帮鞋口采用折边做法。

2、鞋里:

由前帮里和后跟里两部分组成, 鞋口采用修边做法。

三、结构设计

1、选楦:230 (一型半) ;楦底样长=242 mm;面料:羊正面革。

2、贴楦 (贴半楦) ;

3、画楦 (参考数据) 如图2所示;

4、半面板的制作。如图2所示。

四、帮面样板制作:

1、组合样板的制作

根据“控制长度旋转曲跷法”制作出帮面组合样板。如图3所示。

2、横条样板的制作

〈1〉横条做帮样板的制作

根据半面板设定横条的长度和链条的两端的位置:

横条的长度为:外怀的半面长度+内怀的半面长度+折过边的横条皮料自身厚度量+横条贴伏楦面上的转弯量。如图4所示。

〈2〉横条划料样板的制作

在做帮样板的基础上, 将横条的两侧分别放出其宽度的一半 (根据横条自身的宽度放出折边量) , 其目的使横条折边后比较平整, 避免横条中间出现痕迹。如图5所示。

(注:由于横条呈直线状, 有时在实际工作当中, 可以通过机器直接用面料加工成大批量的直条, 无需制作划料样板, 直接用做帮样板在加工好的直条上裁剪即可。)

3、鞋头片样板的制作

〈1〉鞋头片做帮样板的制作

A、鞋头片的做帮比对净样板制作

同“两节头式女鞋样板设计与制作”当中的包头片样板制作。

其做帮比对板制作的目的是方便制作做帮样板, 在样板试制时, 用来比对折皱后的帮面是否与其一致。如图6所示。

B、鞋头片的做帮样板制作

根据设计的折皱位置, 将鞋头片的做帮比对板在横条压接处和对应的帮脚处打剪口至鞋头片的净帮脚处, 使其呈似断非断状态, 然后将横条压接处的剪口拉开, 其具体的拉开量与折皱的粗细效果和面料有关, 一般拉开3~4mm, 此时帮脚处自然重叠。由于帮脚处重叠量较多, 势必会使绷帮余量变小, 故需要在样板底边缘线较弯处适当放出一定的余量, 予以弥补。最后将样板线条修顺, 刻出折皱位置的线槽, 即为鞋头片的做帮样板。如图7、8所示。

〈2〉鞋头片划料样板的制作

在做帮样板的基础上, 去掉折皱位置的线槽, 即为鞋头片的划料样板。如图9所示。

〈3〉鞋头片的衬布样板制作

为了避免折皱在绷帮时被拉开, 需要制作衬布样板。具体的做法是在做帮比对样板的基础上, 帮脚处减掉8 mm (注:也有些鞋厂不需要剪掉帮脚处的8mm) 即可。如图10所示。

4、后帮片样板的制作

〈1〉后帮片做帮样板的制作

直接在组合样板上复制下来, 刻出横条位置的线槽, 即为后帮片的做帮样板。如图11所示。

〈2〉后帮片划料样板的制作

在做帮样板的基础上, 鞋口处放出5 mm的折边量, 去掉横条位置的线槽, 即为后帮片的划料样板。如图12所示。

疑难解析

疑难问题:脱楦后成鞋鞋头翘起 (超出正常跷度) 。

一、产生原因判断:

1、鞋楦头型超出正常跷度;

2、样板太短;

3、样板跷度太大;

4、底样太长。

二、解决方案:

1、修改鞋楦:首先将鞋楦面的跖趾位置切开, 楦底不要切断, 使鞋楦呈似断非断状态, 然后将楦体头部往下搬到一定程度 (正常跷度) , 最后用与楦体的同样材料将跖趾位置处的断口处填满即可。

2、将样板适当加长;

3、将样板降跷处理;

识字与写字教学改革讲座学习心得 第9篇

我们都明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道理,而兴趣的培养取决于教师的每一个教育环节。教师如果能够认真地落实课标的要求,精心地设计教学,就能够让学生在入学不久就喜欢汉字,做到自主识字。培养学生对识字产生兴趣的渠道很多。有的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识字。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是紧密相关的,能够让学生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地识字,有的教师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学校的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都可以作为识字的途径,作为学生识字的课堂。还有的老师在墙报上开辟一个专栏,叫“识字树”,引领学生把他们识字的成果,用各种果实的形式直观形象地挂到树上,并对这些成果进行定期的交流。这些措施不仅开辟了识字教学的另一个渠道,也激发了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1.如何提高识字的教学效率

课程标准指出:“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效率。”情境识字是提高识字效率的最好方法。创设一些情境就等于给学生创设一些识字的机会。或者在课堂识字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对培养学生识字的愿望更为重要。除了用创设情境来提高学生识字兴趣,进而提高识字的效率之外,有的老师还会利用游戏、竞赛、表演等形式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在识字教学中,很多老师用形象直观的手段创造识字的条件,让学生建立汉字与实物的联系,让识字教学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组织游戏,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识字。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关注学生个性化的识字策略。

总之,汉字不仅仅是一种符号,它还承载着民族的文化。识字的过程应该是理解音形义的过程,更为重要的是理解民族文化的过程。每个汉字都不是一个毫无生命的符号,而是充满无限生命、无限文化的载体。识字教学的方法是很多的,不同的识字方法都有各自的优势,但是有些方法也有局限性。我们应该针对不同的教学情境,不同的教学任务,不同的教学内容,适当地选择合适的识字方法来教学。

2.如何解决“识字量大”的问题

在识字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是识字量大完不成教学任务。很多从事低年级教学的教师反映,低年级识字教学没法教,一节课要求认那么多字,写那么多字,是过去两倍的量,根本完不成。这些反映代表了一批老师的心声。他们认为识字量大,在课时量固定的前提下,教學任务无法完成,或者草草地进行识字写字,教学效果也不够扎实。

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端正教学思想,不能盲目地拔高要求。教师在识字教学上还有很多陈旧的观念。建议各位老师,尤其是教低年级的老师,一定要把一到六年级的教科书全都看一看,在看的时候树立一个观念,就是我一年级干一年级该干的活,不要去干人家二年级、三年级的活。如果你把人家二年级、三年级干的活干了,那么你肯定觉得负担非常重,而且,这是违背课程标准规定的识字教学要求的。

第二个问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识字教学渗透汉字构字规律缺乏认识。我们使用的教材的一年级上册要求学生掌握18~20个基本笔画,一年级下册让学生对18个偏旁部首进行列表归纳。其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汉字是表意的道理,让学生积累表意,了解部首的名称和所对应的字义的关系。

第三个问题,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问题。有些字学生已经会认了,但是我们很多老师仍认为班上所有的学生都不认识这个字,认为他们都是零起点。我们老师们经常把学生的学习看做零起点,把学生当一张白纸,每个字都要教。另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教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让已经认识这些字的学生当小老师,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3.如何解决生字回生的问题

网页设计讲座心得体会 第10篇

听魏书生讲座心得体会感想精选

听魏书生讲座心得体会感想精选

听魏书生讲座心得体会感想精选 2016-10-10 浏览:分享人:熊雄轮手机版听魏书生讲座心得体会感想精选他,是一个普通的教师,却用“松、静、匀、乐”创造了一个不平凡的教育神话。他,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用“寻找闪光点”让后进生找到了自信,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他,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却把“教好书”作为自己一直的目标和数十年来的坚持。他就是我的教育偶像魏书生老师,是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教育奇迹!十几年前,看

过魏书生老师的讲座视频,看过他写的《班主任工作漫谈》。感觉听魏书生的报告、读魏书生的文章,如同聆听一位智者的心灵独白,举手投足、字里行间,无不感受到他质朴的人格魅力与务实的工作作风,如品香茗、如嚼菜根。今天,有幸聆听了魏书生老师的讲座。和自己的偶像,第一次那么近距离地接触,很激动,也很感动。魏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很普通,66 岁的他其貌不扬,但是人很精神。上

午和下午各有 2 个半小时的演讲,从开始到结束,他就一直站得笔直,还开玩笑地问我们:“我站着讲,你们坐着听,你们说谁更吃亏?”发现魏老师一直习惯弯曲一直腿,单腿站立给我们演讲,很久才交换另一条腿,究竟是他在锻炼身体还是一种习惯,不得而知。

但是,对他有了一种深深的敬佩感,我坚信,这样一个干了十几年校长、局长,却拒绝自己独有办公室,宁愿坐在孩子身边办公的人,有创造任何奇迹 的可能!听魏书生老师的讲座,看不出教育家的权威语言平实。没有高悬莫测的道理。谈的只是与生活、工作、学习有关的小事。视角敏锐,谈笑间,伴着的东北“二人转”的味道,令全场不时的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笑声。魏老师对课改偏执者们评说:“就是把明白事儿整糊涂了”,硬生生把“这是一堆萝卜”说成是“此乃若干萝卜的组合”,如此诙谐幽默的语言频频脱口而出,不仅令人捧腹大笑,也在笑声中多了一份思考。他以那种难以言说的魅力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听众,他身上好像散发着无穷的魔力,每一个听众都聚精会神,生怕漏掉了一个字,听到妙处,心领神会,笑声、掌声自然而起;台上台下,心神相通,每个人都全身舒泰,满溢笑容,如尝佳酿,如品仙茗。魏老师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例举一个个生动而鲜活的案例,不仅深刻诠释了一种民主、科学的管理理念,更饱含了一个优秀教育者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享受“理想”。

魏书生对教师职业的迷恋,源于教师是最有利于培养真诚、善良、美好的职业。带着这份朴素的情感,他放弃许多机会、经过多次申请,终于成为一名教师、一名终身教师,以至在担任众多的行政及兼职工作时都不曾离开三尺讲台。教育的理想主义,体现在教育教学中,是那些闪烁人性光辉的举措:对待犯错误的学生,唱歌、写说明书、做好事、写心理病历,坚持每天做 100 次仰卧起座、俯卧撑,“一分钟竞赛”、“学会使用‘边角余料’”等等行为习惯的养成,对教育、对教学、对学生,魏书生有着真真实实的情感。享受“爱”。魏书生爱自己,爱家人,爱他人,尤其是爱学生。魏书生爱学生,尤其是爱那些后进生。魏书生认为差生最不容易。魏书生讲座心得体会每天课听不懂,还要硬着头皮听,不懂装懂,装模作样,天天如此,日日如此,年年如此,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呀,因此给他们一些关爱,帮助他们进步也应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魏书

生对于犯了错误的学生,不是简单地加以训斥了事,而是通过让学生写心理病历和说明书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在盘锦实验中学当校长时,他把一个全年级成绩最差的学生要到了班里。

进班第一件事,魏书生让他自己找优点,这个男生说,我没有优点。魏书生说:”不可能,我已经发现了两个优点!”后进生对批

评往往能非常镇静地对付,一听说自己有优点,居然脸红了。在魏书生的一再引导和启发下,孩子终于找到了自己身上久违的优点:“我心眼好。”这在魏书生眼里就是最大的优点,他用“好人一生平安”让孩子找到了自信,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对于一个语文考试只得了 8 分的学生,这要是搁在别的老师身上惟恐避之不及,可是魏书生居然夸他:”你一上课不听讲,二不写作业,三又不看书,还能得 8 分,这是天赋啊!”魏书生就是这样换个角度看学生,把他们积极的、乐观的一面调动起来。

讲座心得体会 第11篇

当我们渐渐长大,才发现,年轻的心是那么脆弱,那么容易冲动。那所谓的成熟不是成熟,是自以为的成熟。我们渴望生活在一个充满和谐而又充满爱的社会,然而,总有一些不如意,总有些伤心的事发生。也许,在我们审视别人的时候,更多的是需要问问自己的心:在生活中,你学会宽容了吗?在生活中,你学会尊重了吗?

也许,是年轻的心太过单纯了,缺乏细腻的情感,也许,是不曾经历过生离死别的痛苦,才忽视了生命的宝贵。每个人都应该珍惜生命,因为你不仅仅是为自己活着,更是为你所有爱你的人活着。“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那么,这世界更多了一份和谐,多了一份安宁。

偶尔去图书馆,翻看几本战争年代的故事书,那些为了和平而牺牲的人们感动着我们,那些为光荣的事业而献身的事迹触动着我我们,我想:那是净化心灵的一种方式,是提高自身觉悟的一种方式,年轻的我们有必要去试试。

年轻的心,要学会坚强,风雨过后,眼前会是鸥翔鱼游的天水一色。走出荆棘,前面就是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登上山顶,脚下便是积翠如云的空蒙山色。在这个世界上,只要你有心,就一定可以找到想要的风景!

年轻的心,应该是充满爱的,像一轮太阳,能给人无限的温暖。像一泓清泉,给人丝丝甘甜。像一阵春风,给人带来无限的美好。

当法制意识占据了我们年轻的心时,我希望每个人都用心对待,这世界一定更加美好!

别说自己不幸福,知识你还没感悟到,出生是一种幸福,品位人生五味是一种幸福。用年轻的心去感悟幸福吧,你会发现幸福真的不是远在云端的小鸟,她句跳跃在你身旁,你甚至可以一数身上的翎毛——只要用心,用心去感悟。

讲座心得体会2

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我们应该做到学法、懂法、守法。不去触犯法律,必须做到有法必依,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中,国家都制定了不同的法律制度,我们都要严格遵守。

虽然我们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但也时常受到侵害。现在尽管有老师、家长的保护,但他们不可能时时刻刻都在我们身边呵护着我们,况且总有一天我们会离开父母,离开学校,踏入社会,独立生活的。

所以,自我保护也就成了我们中学生防止自身受到伤害的必要措施了。为了避免同学之间产生矛盾,应该严于律己,不能自己去惹事生非,挑起事端,导致别人对你的不满,轻则吵架,重则就会出现结伙斗殴,事故也会随之而发生。到时,不仅会给自己的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且还会使你受到肉体上的痛苦和心灵的折磨,后悔也来不及了。

相反,如果同学们都尊重别人,互相谦让,真诚待人,你也[]会因尊重别人而受到别人的尊重,这样,同学之间不仅会建立起真挚的友谊,我们的校园也会呈现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文明景象。所以我们要处处以法为中心,不做任何违法的事,提高自己的法律觉悟,因为只有人人讲法,学法,守法,我们的社会大家庭才会和谐。

容易诱发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主要有冲动心理、盲从心理、攀比心理、哥们义气心理和好奇心理。讲座教育了我们应该不崇尚暴力、不盲目冲动,面对问题三思而后行。在遇到他人犯罪时应极力劝阻,不行则尽量保护自己。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喜欢的东西,时刻保持清晰的头脑,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地遵纪守法。这是我们预防犯罪的最有效、最基本的方法。还要增强辨别是非、自我控制能力,正确对待所遇到的各种纠纷,学会控制自己。犯罪是一条不归路,一旦踏上了第一步,就再也没有回头的机会,在一时冲动后铸成了大错,留下的只是后悔莫及。

犯罪不仅危害到自己,还危害到了身边的父母、亲人。一失足成千百恨,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了解犯罪的危害性和严重性,提高自己的法制观念。俗话说的好: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正确认识法律,树立自我防范意识,远离犯罪。听完这节课,我想这对于我以后的人生道路起着巨大的作用。它给了我许多真理和启发,告诉我要想成才必先学会做人,我会一直受用!

讲座心得体会3

巴斯德说过:“科学是没有国界的,因为他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是照亮世界的火把。”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国家在强大,在现代社会,科技已融入我们的生活,成为无法割舍的一部分。当然,科技离不开创新,简单说,没有创新自然不会有科技,这是人们脑海里潜意识的想法。今天下午,我荣幸来到多媒体教室,听取来自xx市二中张教授的科技创新讲座。

讲座分为两个篇幅,社会篇与学生篇。

社会篇强调《两个必须,两个一定》:

1、要学会创新周围一切。

2、创新要对身边事物感兴趣。

3、创新要敢于想象。

4、创新要信息畅通。

学习篇要注重‘六会’:

1、会看,要学会观察。

2、会想,要学会有创新思维(逆向思维)。

3、会画,学会画出各种图(外观图、结构图、三视图、统计图、电路图)。

4、会做,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5、会写,有较强的写作能力。

6、会说,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不紧张、抓重点、科学分析表述、应变能力强)。

我们生活中到处都可以创新,比如为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可以改变工具的使用方法,改变工人的组成和结构。比如为实现仪器工具的多功能,我们可以改变工具的结构,或许稍微变动一下其零部件我们就可以得到另一种完全不同的工具。这些例子都叫创新,不只是造出了一种新的东西或想出了新的方法才叫创新。

创新是一切科学发现和发明创造的源动力。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的我们要具备创新思维和能力以发挥自己最大潜能,实现人生价值,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挥作用。同时创新不只是一种思想,一种指南,它还应作为一种行动贯穿我们每一项实践中。创新还应应用于我们的各项专业研究领域中,以便于促进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提升科学研究的质量。创新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创新者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一个没有相关知识基础的人,在该领域里是不可能有新颖见解的,只有深刻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内涵、外延、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深入思考和质疑,才有可能有创新之举。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而我们作为这个时代的少年,作为国家重点培育的创新型人才,应该努力学习,积极实践,将自己雕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为祖国的伟大事业做贡献!

上一篇:拆迁法律法规下一篇:规范化家长学校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