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民办学校校长的三点体会

2024-08-19

浅谈当民办学校校长的三点体会(精选7篇)

浅谈当民办学校校长的三点体会 第1篇

浅谈当民办学校校长的三点体会

深圳坪山新区龙山学校校长:方佑喜

我是在民办学校摸爬滚打走过来的,2007年经董事会提拔走上了民办学校校长工作岗位。因为是校长,平日里少不了要和兄弟学校的校长们打交道。其间,听得最多的就是校长们的相互倾诉和抱怨。有人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就能带出什么样的学校,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我从不否认这个观点,但我认为这句话用在公办学校校长身上更为合适些,而对于民办学校而言,一个好校长未必就能带出一所好学校来。不是说民办校长能力差,管理不好学校,而是因为民办学校校长是在学校董事会的授权下管理学校,校长的办学自主权,校长的教育理念、管理方法乃至人、财、物等方面的权力都要受办学董事会的制约。一方面校长要从产业和经营的角度考虑董事会成本回收的最快化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另外一方面校长还要从教育和社会的角度考虑教育效果的最快化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正因为这样,我们起码有80%以上的民办学校校长在管理学校的过程中处于有力无处使,尽力难尽心的局面。也就是说,民办学校的发展走向根本不是一个校长能够决定得了的。因此,我觉得要当好一名民办学校的校长要比当好一名公办学校的校长难得多。那么如何才能当好一名成功的民办学校校长呢?

一、要学会处理好与董事会的关系,让董事会放权放心。

民办学校校长与公办学校校长的本质区别在于:一个是由教育行政部门任命,拥有充分的办学自主权和人、财、物权;一个是由办学董事会聘请,校长的一切权利受控于董事会。那么正确处理好与董事会的关系,让董事会放权放心,实现校长与董事会的最佳结合,是民办学校校长管理学校,施展才华的根本前提和保障。如何处理好与董事会的关系呢?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先理关系,后当校长。

作为一个民办学校的校长,上任前必须要理顺校长和董事会的责权关系,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决策权和执行权”两权分离。对董事会所拥有的重大事项的决策权,即哪些属重大事项必须以制度的形式明确下来,不能含糊不清。董事会对校长在人、财、物等方面的授权,形成制度,做到董事会和校长的职权界限清楚。并且学校要建立规范的权力运作机制,避免校长由于受“家族”的影响出现“一纸空权”的现象。只有这样才能解决董事会、校长之间权力“越位”、“错位”,以及在承担责任时的“缺位”和“空位”,使校长有适当的权力履行其职责、管理好学校。

(二)、相互制约,利益捆绑。

董事会因信任而授予校长权力的同时,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督机制,确保校长正确行使权力,防止校长以权谋私、用权失策和做不利于学校发展的事。同时由于董事会对校长具有聘用和解聘权,校长相对来说处于一种弱势地位。有可能校长将学校办得红红火火到了成熟稳定期,而董事会为降低人力资源成本、消除校长在学校的优势地位而不聘或解聘。要使校长没有后顾之忧,把学校当成自己的事业来经营,就要建立一套专门确保校长续聘和不解聘的硬指标机制。另外为了消除校长的“打工头”意识,积极调动校长工作积极性,董事会应建立一套涵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办学质量为主的动态工资体系,使校长在考虑教学质量的同时又顾及办学成本和发展后劲,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形成董事会和

校长利益的共同体。

(三)、目标合理,评价有方。

每个学年初,校长根据学校实际,确立学校发展目标报董事会审批,而学校董事会又根据学校发展目标制订合理的校长评价方案。董事长评价校长主要看学校规模和利润,不能只看短期显性结果,否则必然会导致对校长工作评价的片面性,并严重影响校长的积极性。更为严重的是校长在这种评价的指挥棒下追求任期内的短期效应,舍本求末、“提前透支”,为学校以后的可持续发展埋下了隐患。为此,学校要从招生数量、学校规模、成本效益、队伍建设、品牌打造、家长评价、教学质量、社会反响等方面建立一套完善的校长工作评价体系,全面评价校长工作,使校长既抓好眼前又着眼未来,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

(四)用心经营,稳步发展

作为一个民办学校的校长,要想使董事会对其真正放心、放权,就要充分取得董事会的信任。而取得董事会信任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校长本人要把学校当成自己的事业来经营,力求让学校稳步快速发展,切不可心浮气躁,急功近利。

二、要想办法让教职工定下心来,心甘情愿为学校工作。

用人之道,在于得人之心。作为一个校长要想管理好学校不能仅凭制度或手中的权力压制教职工,更不能通过小恩小惠,随意践踏制度去迎合教职工,收买教职工。前一种管理过于僵化,容易造成教职工逆反心理;后一种管理只能维持一时,不能长制久安。而最高层次的管理就是事先为教职工规划好一切,让教职工沿着你为他们规划好的“光明大道”,自觉、自主,心甘情愿地干工作。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我觉得应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为教职工制定一套富有激励性和挑战性的工资方案。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作为一个民办学校的校长除了要学会处理好与董事会的关系外,我觉得最为关键的就是能为广大教职工精心设计一套富有激励性和挑战性的工资方案,这是管理的前提和根本。有了这样的一套方案,教职工们才感觉到有希望有奔头。有些学校教职工工资方案陈旧老套,年年照葫芦画瓢,干好干坏一个样,最多干满一学期或一年加一个教龄。还有些学校重职称和学历,轻能力和贡献,同样的工作岗位因有高职称或高学历,月工资竟然能相差一到两仟元。据了解民办学校中高学历的教师,大多是刚刚毕业的应届生;高职称的教师,大多是上了一定的年纪的老教师。应届生缺乏经验,老教师缺少冲劲和干劲。真正的中流砥柱是那些在民办学校工作了两三年以上,有经验有能力有干劲有事业心的中青年教师。因为政策性因素他们失去了许多评职称的机会,也许他们不是最高学历的,但他们却勤劳、肯干、谦虚、上进;也许他们没有较高的职称,但他们却是民办教育的脊梁。毫无疑问,这两种工资体制无论选择哪一种都无法真正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它只会造成教职工心里上的极端不平衡,它带给教职工的是失望和抱怨。试想如果我们的教职工是在这样的一种心里状况下工作,那么工作效率是不言而喻的。

那么怎样的工资体制才富有激励性和挑战性,同时又能体现高学历、高职称呢?我觉得主要要围绕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这两个方面来做文章。工资体制中可以体现学历工资、国家职称工资,但只是象征意义上给予少量的补贴,而真正的“重头戏”要放在实际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上。比如可以设立校级级别工资,每学期或每学年根据教师的综合表现,综合业绩评定校内一级教师、校内二级教师、校内三级教师等。能在一年或一学期中评为校内一级教师的,工资可以相应高出

很多,这些级别工资每学期或每学年后可上升可下降,视能力和业绩而定。连续三年或连续五年以上都能评为校内一级教师的可评为校内特级教师,享受学校最高级别教师的工资,甚至工资还可以高出行政人员。这样的工资体制用公式表示为:教职工总工资=基本工资+学历工资+国家职称工资+岗位补贴+校内级别工资+校龄工资+浮动奖金+加班费。这样的体制才能真正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真正把大家拧成一股绳。这样可以在管理上达到“不用扬鞭自奋蹄”的效果,让管理层省心,放心,同时又能提高工作效率。因为每个人有了奋斗的目标,每个人都把学校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来经营,每个人都在想办法让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极至,这样的力量是没有人可以超越的,而拥有这样一批员工的企业,它必定会成为最强大的企业。

(二)构建健全的奖教奖学制度,进一步激发教职工工作热情。

俗话说:重奖之下必有勇夫。为了进一步调动教职工工作热情,除了从根本上解决教职工工资体制问题外,还要构建一套健全的奖教奖学机制。比如我校:每年教师节学校除了全额发放上级各种竞赛、考试等项目下拨的奖金外,学校还按校内教育教学奖励条例加倍奖励教师。本条例共包括各级各类竞赛奖,六、九年级升学考试奖、校内月抽考奖、期末教学达标奖、上级教学质量监测及专项素质抽查奖、招生及巩固生源奖、教师评优奖、学生助学金发放办法等八大项。每学年在各级各类竞赛及考试方面用于奖励师生的近30万元人民币。这一双奖其下的举措大大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三)、为教职工规划未来,消除教职工后顾之忧。

民办学校生源不稳,教职工流动性较大。针对这一现象,民办学校校长要想管理好学校,让学校得到长远的发展,就必须要在稳定教职工队伍这一长远问题上动脑筋,要想办法让每一个教职工倍加珍惜这一份工作,只要来了就不想走了,一颗心牢牢地跟学校捆绑在一起。真正要做到这样,除了解决好工资体制问题外,还要说服办学董事会从住房、养老等福利方面为教职工解除后顾之忧。比如为教职购买社会保险,干满十年可以享受一次性分红,干满十五或二十年可以分到一套住房等。

三、要具备一定的综合能力和学校管理水平。

作为一名民办学校的校长,要想管理好一间学校必须具备一定的综合能力和学校管理水平。既要有鲜活的办学思想、前沿的教育理念,又要有一定的学术修养,同时还要经过很多淘洗与磨练;既要敢于下放权力,又要广开言路善于倾听。

(一)要有超前的办学思想和教育理念。

通常情况下,校长的办学思想和教育理念是决定一所学校“扛什么旗,走什么路线”的关键所在。校长要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和为什么这么干,能用清晰的语言、制度、文化、行为概括出、体现出自己的办学思想和目标,让全体教职工看到前方的旗帜,不让教师跟着感觉走。在领导学校的工作时,成功的校长都会出好主意,想好办法,采取有力的措施,作出科学的决定。所以学校的校长领导学校工作的过程就是制定决策与组织实施的过程,就是鲜明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在实施过程中被落实的过程。鲜明的教育理念和思想会引领一所学校的健康发展。

(二)要有过硬的专业水平和清晰的管理思路。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人物,是教职工学习和生活的楷模。作为一个校长除了要有超前的办学思想和教育理念外,必须还要具有过硬的专业水平和一整套学校管理的思路。只有这样,校长才能领导全校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才能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才能切合实际地管理好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这就要求校长在平时的工作中要不断的学习各方面专业知识,要经常性到一些办得较好的学校参观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然后形成自己的管理风格;要经常性深入课堂听课,经常性参与学校各科组活动,让老师感觉到校长既是一个好校长,同时又是一个好教师。

(三)、能知人善用,敢于下放权力。

企业要发展,靠的是人才。同样,作为民办学校的校长要想管理好学校仅凭自己一个的智慧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学会知人善用,一定要学会集思广益、博采众长,一定要学会下放权力。一个好的校长,手下一定要有几个忠诚、得力的干将。这就涉及到要选人、用人,待人的问题。选人要先选德,后选才,要本着大公无私,唯才是用的原则;用人就是要善于把不同的人才分别用在合适的工作岗位上,充分下放权力,将其潜能发挥到极至;待人,就是要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公信人。

(四)、遇事沉着,口才出众,能巧妙化解各种矛盾及纠纷。

校长在管理学校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矛盾和纠纷。有些是家校矛盾,有些是老师与老师之间的矛盾,有些是部门主任和老师之间的矛盾,有些是学校部门和部门之间的矛盾。面对这些矛盾,校长要沉着、冷静,要学会用出色的口才去巧妙化解之。

(五)、注重师资队伍建设。

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和保证。拿我校来说,为了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具有“高尚师德、敬业爱生、严谨求实、乐于创新”的高素质队伍:

1、学校每学期开学前组织新进的教师进行岗前业务学习和培训一周。

2、学校定于每周星期一至星期五下午第六节课分别为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历史与社会等学科的主题教研活动时间,除了听课、评课外,还要求各科组老师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开展有针对性和实践性的主题教研。例如如何上好小学三年级启蒙作文课,三年级的语文课文应该怎么分析等等;

3、定于每周星期一晚和星期三晚为集体备课和批改学生作业时间。

4、每个月分别组织一次师德师风座谈会、班主任交流会和全校教师校本培训。

5、积极组织老师参加教师继续教育,6、定期邀请专家学者来校上课,同时也定期组织学校教师到兄弟学校学习好的经验和做法。

7、每学期举行一个科目的校内教师基本功大赛。通过长此以往的培训和实践,老师们的业务知识和专业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作者单位地址:深圳市坪山新区深汕路89号龙山学校

办公电话:0755—84638760—8008

手机:***

邮箱:fangguanghao456@163.com

邮政编码:518118

浅谈当民办学校校长的三点体会 第2篇

《瀑布》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首短诗,它从声、形、色三方面生动地刻画出瀑布恢弘的气势,柔美的景致。教学中我注重以学生体会瀑布的声音、形状、颜色为教学重点、难点切入。其方法是:

一、创设情境,感知美

情境教学是低年级教学中的一种有效手段,它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运用得好,学生就会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样不但可以保持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活跃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这一课教学中,我通过各种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边想象边读文,让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里,很自然地进入到诗的意境中,陶醉于瀑布的美景中。另外,虽然瀑布对于学生本身就有一种吸引力,但是对于从没亲眼目睹过它的北方孩子来说,一开始还是很难真切地感受它的伟大神奇,所以在开始教学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从整体感受瀑布之美。

例如,开课时,我首先利用大屏幕展现瀑布的全貌,使学生从课前对课文的预习时那种想象延伸到课堂中,把瀑布的真实形象先保留在学生的心中,然后以多媒体的配乐、老师的朗读启发他们联想和想象,学生一定会把自己当成一个正在游览瀑布的游客,走进瀑布,去整体感受瀑布。初步领略到瀑布的声音和样子。

二、品味语境,体验美

读诗歌《瀑布》,既如聆听一曲气势恢弘的交响乐,又像在欣赏一幅绮丽的山水画,无时不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巧用比喻句是这课的写作特色,教学时我引导孩子们分析每个比喻中,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并结合声像资料让学生感受到诗中描绘的三幅图景。三分文章七分读,通过孩子们身临其境,声情并茂的诵读,在我的眼前真的展现出“飞流直下三千尺”“千丈青山衬着一首白银”“一座珍珠的屏”“如烟、如雾、如尘”的意境,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才真正领会“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无形的诗”这两句话的意境。在感情朗读中,孩子们不知不觉就背下来了,在闭眼吟诵中,收到了朗读所不能媲美的效果,在以后写景的文章中,还要多给孩子朗读的机会,通过朗读才能体会诗的意境美、图画美、音韵美。

三、激发心境,欣赏美

赞科夫说:“艺术作品首先要激发儿童的思想情感,其余工作都应当是这些感情的自然结果。”一个“情”字,道出了教学的精髓。语文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艺术性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情感。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情感为突破口,让学生主动走向教材,在广阔的知识领域获得更多的知识。正如新课标中提到的:“引导学生感悟和吸收作品的精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所以,第三阶段的学习,我充分利用课文展现的美景与所传递的情,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入情入境地诵读全文,使学生的心境与课文的情境融为一体,进入“景美、语美、情美”交融的境界。

例如,欣赏完瀑布的色彩美之后,我再用课件展现了第三节描写的近看瀑布的情景。当学生欣赏到瀑布飞流直下,腾起水汽,缓缓飘落,如烟、如雾、如尘的美景时,他们陶醉了,再加上老师用优美的语句创设语言情境,此时的情感与作者产生了共鸣。为这种亲自体会到大自然的美而愉悦。这种审美感知力也就是审美素质的核心。在多角度欣赏了瀑布的壮丽和柔美之后引导学生自读感悟,互读点评,用声音之美展现文字之美,景物之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诵读,在读中揣摩语言,欣赏景物;在读中陶冶性情,扩展想象;在读中获得美的享受,进而达到纯熟的境界。

浅谈当民办学校校长的三点体会 第3篇

感受之一:实践出真知

本次学术活动中共23份主题发言及论文发表,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来自南投县爽文初中教导主任王政忠老师的“MAPS(心智绘图)教学法(以语文教学为例)”。王老师短短15分钟的演讲富有激情,言语幽默,观点明确。

王老师坚持关注的是语文课堂中的差异化教学问题,通过他的“心智绘图教学法”的改进,让不同程度的孩子在语文学习方面均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可喜进步或突破。他演讲时的数个翔实案例表明,他的踏实实践、关键切入的做法均是具有推广的价值和普适意义的。而我也为这位长年扎根于山区深处的中学教师的教育教学改革精神而感佩不已。

回沪后,我在网上检索并浏览到了《老师,你会不会回来》一书,作者正是王政忠老师。书中,王老师说到,这座南投地震时变成废墟的学校,经各方援助、支持,硬件条件逐步得到改善,学校的整体环境与原来相比,可以说是有了质的变化,接下去,大家都关心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学校的软件,是否也有机会发生质的改变?

王老师以及他的团队,从引导学生的生活教育着手,开始了软件条件的提升,在教师们的努力下,通过有效的课程切入,学生的基本能力和生活态度等均发生着静悄悄的变化。而经历一段时期后,孩子们也发现,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改变周围,真的也可以改变自身的命运,而这最终会为家庭带来质的转变与希望。

王老师特别注意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在他们的努力下,各方面的学者名流纷至沓来开课教学,家长义工和志愿者成为“编外员工”,而学姐学兄也纷纷回到学校,为学弟学妹们提供各种公益服务。学校的老师们结合学校周围的环境以及自身优势,设计了符合“多元智能”思想的课程体系。于是,画廊建起来了,乐团诞生了,垒球队组建起来了,“爽文青年军”也成立了。自主的管理、自主的学习、自主的服务,逐步深入每一个爽文人的心田中,这些使学校面貌焕然一新。王老师他们不将升学率作为唯一指标,而志在考虑让农村的孩子们获得与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机会。

写到此处,我不禁又想到:事实上,类似爽文这样的学校,各地并不少见。我们是否也可以从爽文初中老师的有效实践中学习和借鉴到些什么呢?

感受之二:创造力培养乃教育真谛

我们参观了位于云林县斗六市的维多利亚双语中小学,这所私立学校因为扎实有效的课程改革、卓越的成效,而被评选为“优质学校”。这是一所跨度15年的学校,但优质的办学成效并没有使学校只聚焦于诸如规模的扩大,这所仅有800多位学生的学校,关注更多的是让学生享受到更优质的资源,全方位夯实孩子们后续发展的基础。

“给予孩子通行全世界的力量”是该校董事长对于管理团队的要求。在此理念引领下,学校锐意课程改革,聚焦鼓励孩子们“通过各种实践积极探究”,尤其强调“培养孩子的好奇心,逐步掌握开展探究和研究的技能。知道如何独自或与他人一起开展学习”,“要使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并终身保持对于学习的热爱”。我个人认为,该校寻到了教育的真谛,找准了教改的突破口: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和创新品质。

而董事长更具有深刻的洞察力和敏锐性,她深谙“学校教育与创造力培养的关系”。该校的实践于我而言,实有不少可借鉴之处。

如,创造力的培养首先是精神的自由和解放,关在教室里谈创造力的培养,无疑是“近视眼”。

如,对于创造力培养的理解,应当放在独有的文化背景中。离开了文化环境谈创新,则有根基不牢靠之忧。

又如,创造力不是单独的过程和事件,它往往离不开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自然滋养孩子的灵性,就像理查德·洛夫说的,“孩子就像需要睡眠和食物一样,需要和环境接触。”

所以,“在环境中”“在团队中”“在生活中”等,理应是我们教改推崇“拔尖人才培养”所必须考虑和关注的焦点所在。由此,我认为,未来的学生创造力培养或者说创新教育,必然要涉及孩子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多样性、可能性、娱乐性和参与性。正如《寂静的春天》作者蕾切尔·卡尔逊写到的那样:“那些感受大地之美的人,能从中获得生命的力量,直至一生。”

感受之三:爱是教师永远的魅力

在车上,我还欣赏到司机师傅为我们播放的名为《五个小孩的校长》(又名《可爱的你》)的电影。影片讲述一所学校校长吕慧红放弃与丈夫环球旅行的计划,毅然应聘一所面临关闭的幼儿园,倾注心血,最终帮助5个孩子及其家庭走出困境的感人故事。

这部据真人真事改编而成的感人影片,也道出了“教育——一个都不能少”的简单道理。个人觉得,教师的工作要得到认可,重要的是让学生喜欢你,这也是教师的魅力所在。

吕老师原来为一所国际幼儿园的园长,因对教育制度感到意兴阑珊,遂辞掉园长的高薪厚职,原本计划与丈夫谢永东去环游世界。可是,当她从电视新闻上看到位于元朗的村校——元田幼儿园,仅剩五个学生,行将倒闭,加上幼儿园财困,只可用4 500元聘请园长兼校工,竟重燃起她对教学的热情,毅然应征,希望帮助5个小孩转校。

影片也揭示了教师让学生喜欢的“诀窍”——爱。比如说,先让自己变成孩子。陶行知先生也曾说:“我们必须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这里,吕老师应该是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一个童心未泯的老师,是一个具有好奇心、孩子气的老师,是理解和宽容学生的老师,是能想学生之所想、做学生之所做的教师。

又比如说,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小孩子对于学习的认知,是需要循序渐进、联系生活的,吕老师让孩子们采访家长,“(让家长)来说说小时候的梦想”,此举培养了学生的交往能力,增进了亲子间的沟通,也更好地诠释了“教育需要家校社会的合作,才能有更好的效果”,而通过这样“爱的教育”,吕老师也赢得了孩子和家长。此后,在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积极配合后,也大大提升了吕老师所在幼儿园的教育效果。

再比如说,教师要时刻以身示范。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尤为显著。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今朝,我们的确需要并呼唤涌现出一大批吕慧红式的教师,用人性的关怀、人道的方法、人文的素养去滋润每个孩子的心田,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播撒人性与仁爱、理想和智慧的种子,促进他们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天真地成长。

结束语

短短的8天赴台学术交流之行,让我们有机会了解嘉义大学及其教育学院的主要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其间,我们结识了新朋友,大家一起交流了关于中小学教育的思想,相互交换了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与信息,也增进了两地间的教育理解,在相互之间则建立了良好的情感与友谊。

而围绕“中小学教师教育与课程改革”这样一个主题,无论是大学科研院所的专家还是一线的中小学校长们,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不同的视角或高度,总结和分享各自已经做过的工作。

这样,会不会使我们这些“业内人”更清醒、更自重、更主动一些去面对我们的教育改革和孩子们呢?

浅谈当民办学校校长的三点体会 第4篇

一、导理——清醒头脑

指导教学, 首先要“导理”, 即理论指导。理论是思想之源, 是实践之先导, “导理”, 我注重两点。

1.“三问”——指导教师清醒头脑

“导理”贵在深层思考, 经常发问。思考、发问的主题应是“问教育、问课改、问教改”。

问教育——定准方向。教育含义丰富, 最本质的诠释应是:教育绝不在于用现成的知识充塞人的头脑, 而在于以知识为载体, 给人以做人的能力和智慧, 给人以生活的乐趣和渴望, 给人以创新的勇气和力量, 给人以必胜的信念和决心。只有懂得了教育的厚重内涵, 才能找准改革的方向。

问课改——把握目标。课改理论诸多, 其主要内容应是: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宗旨, 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为目的, 确立起新的培养目标、改革目标、教学目标;倡导了自主、合作、探究三种学习方式。只有把握了课改的深刻内涵, 才能定位改革的目标。

问教改——抓住重点。教改是课改的中心环节, 应以课程理论为指导, 以实施新培养目标为目的, 以课堂改革为主阵地, 以校本研修为载体, 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构建新型课堂模式,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只有弄清了教改的主体内涵, 才能抓住改革的重点。

2.“两论”——指导教师教学改革

“导理”还应创新理论。三年来, 我带领全校教师探索了两类教学理论。

构建新教学论——指导创新课堂。创新理论对我们来说有点高不可攀, 但为了解决教师实践新课堂的困惑, 2007年起我们奋战三年, 撰写了25万字的《民主·自主·发展新教学论》, 2009年正式出版。本书确立了“教学民主、学习自主、目标发展”三大理念, 构建了十四个教学原则, 十六种教学方法。

构建小班教学论——指导小班化教学改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 推行小班教育”, 小班化教学已成为深化改革的重大决策。本学期我倡导了“小班化教学理论与实践探索”活动, 并确定年度内撰写15万字《小班化教学理论与实践》专著, 现已形成基本框架。本书将简述班级授课制, 概述小班教学现状, 论述小班化教学的理论基础、教学原则、方法、模式等几个重要问题。

二、导研——建构模式

指导教学, 其次要“导研”, 即指导教研。“导研”应建构模式, 模式是理论与实践的中介, 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两重功能。“导研”构建了教研、研修、教学三类指导性模式。

1. 教研模式——指导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教研构建了三个模式:

“三会一课”教研工作制——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三会一课”指公开课研讨会、课堂教学考评会、学生试卷分析会, 教育理论讲座课。所强调的是, 开展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研活动。

班主任为核心质量管理网——大面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班主任为核心”指班级学生学习质量分析研讨活动由班主任主持, 全体任科教师共同参与。所强调的是, 采用集体研讨与分类推进方法。

学生学习成绩达标竞赛法——全员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此法指依据学校“学习成绩分类标准”把学生分为优生、中生、学困生三类, 开展达标竞赛活动。所强调的是, 要认真抓好学困生达标竞赛。

2. 研修模式——指导教师提高素质与能力

研修也构建了三个模式:

“五字”方针——实现整体提高。包括学 (自学、集体学、外出学) 、研 (教研、科研) 、训 (训练、培训) 、建 (建构理论、建构模式) 、践 (实践新课程、实践新课堂) 。

“五个一”制度——实现个体提高。包括每人每年搞好一次教材辅导、上好一节公开课、学习一本理论专著、写出一篇优质论文 (经验) 、出好一套模拟试题。

八种形式——研修活动方式。包括讲座辅导式、案例剖析式、课题研讨式、调查学习式、课堂教学式、考评指导式、观摩示范式、评优竞赛式。

3.教学模式——指导教师构建学科课堂模式

依据教育理论, 构建了“三维”、“五型”宏观教学模式:

“三维”模式——立论于“民主、自主、发展”新教学论。三维”模式, 即“整体上——创设情境, 主线上——引动自学, 效率上——求知求法”。“三维”是立体化, 是指整体上营造“和谐、安全、愉悦”的教学环境;主线上形成“互动、合作、共享”的教学过程;效率上实现“求知、求法、求发展”的教学目标。

“五型”模式——立论于心理学学生主体地位的整体结构系统理论。“五型”模式, 包括:“动力型” (立论于非智力系统) 、“认知型” (立论于认知系统) 、“启发型” (立论于智力系统) 、“方法型” (立论于方法系统) 、综合型” (立论于综合五大系统功能) 。

“三模”对规范教研行为, 指导教研活动, 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

三、导行——讲究方法

指导教学, 第三要“导行”, 即行为指导, 指针对教师个体教学行为的指导。“导行”是“三导”之最, 要有科学的方法。个体性指导, 我把点子打在关注心理、崇尚人性、体现科学上。

1.关注心理——调动教师积极性

关注心理是说个体性教学行为指导要抓住教师心理特点。我注重从三方面关注心理。

表达信任——提高主动性。教师得到信任就会感到心理上的满足, 就会积极、舒畅、愉悦地工作, 个体性指导应特别注重表达自己对教师的信任。

推动进取——增强责任感。教师有极强的上进心, 每接受一项教改任务都希望获得成功。个体性指导应特别注重对教师的点滴进步给予充分肯定、支持和发扬, 使教师信心倍增, 勇于实践。

传递知识——提升理论水平。教师的求知心理需求尤为突出, 特别渴求理论。个体性指导应用商量、探讨的语气, 有目的的向教师传递知识。

2.崇尚人性——实现民主交流、彼此接纳

崇尚人性是说个体性指导要树立以人为本思想, 实施人性化指导。崇尚人性我确立了三个基点。

以尊重人为基点——凸显平等。崇尚人性首先要尊重人。我对教师的尊重主要有三:尊重教师真实的内心体验和情感, 尊重教师的教学行为, 特别是尊重教师的缺欠与不足。

以赏识人为基点——重在激励。崇尚人性其次要赏识人。赏识也有三:赏识劳动态度与成功心理, 赏识改革意识与勤奋精神, 更重要的是赏识教师敢于直言与执着。对错误的观点与做法, 不应以长官自居, 直面“曝光”, 赤裸裸地指出, 甚至指责教师的不足, 而应商量探讨、晓之以理、示范纠正。

以公正待人为基点——践行公平。崇尚人性第三要公正待人。客观公正是影响人心理平衡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导行”必须把握客观公正性。如在树立典型、确定骨干、评优竞赛、评价课堂时都要做到公正、公平。公正待人要求校长去除私心杂念, 力戒“关系学”, 坚持原则性, 把握灵活性。

3. 体现科学——增强指导教学的有效性

体现科学是说指导教学要讲究方法, 使指导科学化。于此, 我努力实现三个做到。

做到心中有数——体现计划性、针对性、有效性、渐进性。指导教学我始终在头脑中编织“指导网”。什么时机导、导谁、导什么、怎样导、导哪个层面、哪类典型等, 都力求心中有数。

做到分类推进——形成多元化、层次化、系列化、立体化。指导教学也是一项多层面的复杂工作, 它包括领导层面、教师层面;科研层面、教研层面;内容层面、对象层面等。不能茄子、葫芦一起数, 要分清层面, 分清类别, 分类推进。

浅谈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三点体会 第5篇

关键词:数学 素质教育 创新

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就必须提高教师自身的整体素质,加强老师对减负工作的紧迫感。不断用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先进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

下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就如何推行小学数学素质教育谈三点体会。

一、加强口算训练

口算不仅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笔算的基础,而且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通过口算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速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注意、记忆和思维能力,提高笔算四则运算的速度,降低计算结果的错误率。

进行口算教学,一定要让学生明白算理,掌握正确简便的口算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二年级第四册中被乘数是两位数、乘数是一位数的连续进位口算题56×2中,5与2相乘表示的是2个50,是100,而6与2相乘表示的是2个6是12,100与12的和是56×2的积,如果学生不明白算理,就会错成56×2=1012;再如72÷18这道口算题,较简捷的口算方法是72÷9÷2而不是72÷2÷9。

口算训练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坚持每节课用3分钟时间进行口算训练。在学生口算较熟练的基础上,教师可要求学生在笔算过程中能口算的尽量口算,并渐渐养成在生活中购买商品时先心算后对售货员计算结果,最后检验自己的答案。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尝到成功的乐趣。

二、加强概念、公式、定理的教学

1.概念的理解。根据大纲提出的新要求:“要通过直观教学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小学生的感知具有较强的随意性和肤浅性,教学时,教师可利用不同色彩、不同规格的实物和图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如教学“角”的概念时,先引导学生从生活周围的事物观察,书本、黑板、窗户有四个角,再出示自制的用一枚钉子两根木条钉成的角,然后利用幻灯出示各种颜色和各种方向的角,让学生用感官感知角的特征是一个顶点,两条射线组成图形。这样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给角下定义,从而实现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转变。

2.公式的推导。数学公式是一些看似简单易记,实质是由一些深奥难懂的数学符号组成。尤其是小学阶段的数学公式,学生如果只知强记硬套公式,学习数学就会索然无味。根据小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特点,教师运用准确的提问,配上幻灯、自制学具等教学手段,让学生自己参与公式的推导,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教学时,让学生拿出课前剪出的三对全等的三角形(一对锐角三角形,一对钝角三角形,一对直角三角形),作出每对中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高,拿两个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进行拼图,不按书上所述的方法拼图,让学生自己拼,学生可能会拼成几种图形。这时,老师提问:这些拼成的图形中哪些图形的面积我们已学过(平行四边形),然后老师将学生的操作过程用幻灯显示一遍,问: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三角形的底和高有怎样的关系?(相同)面积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面积相等)图中一个三角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存在什么关系?(一个三角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通过动手操作和老师准确的提问,学生很快就推导出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底×高÷2,着重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除以2。这样通过具体、生动的材料作用于大脑,可以加深感性认识,培养了分析综合能力,抽象出公式,再加以灵活运用。

3.定理的验证。“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这条定理应用很广泛,但对于学生来说抽象难懂,掌握这条定理,对于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有很大帮助。所以教学这条定理时,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先画两条平行线和两条平行线间的垂线段,然后用尺子动手量一量这些垂线段,问:你画的这些垂线段存在着什么关系?(相等)如果再继续画垂线段呢?(也会相等)从而得出这条结论。

三、开拓训练,培养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已有知识经验重新组合,进行开拓训练,诱发学生创新的灵感,探索出新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

1.“放手”训练,培养创新能力。在教学中,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操作训练,可以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更广泛的空间,促进其能力的发展。如“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画角时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画,这样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画法,在这些基础上教师顺着学生的思路进行指导完成画角的任务。

2.“开放”练习,训练创新能力。开放性习题由于综合性强,知识容量大,极具挑战性,教学中,可以经常设计一些开放性习题,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提高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和减轻学生课业过重负担,需要众多高素质的教师来实施。作为教师,肩负这些工作,我认为除了提高每堂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外,还应不做重复作业,不搞题海战术,不加班加点搞課外辅导。

浅谈当民办学校校长的三点体会 第6篇

一、提高部门工作的整体性认识

规模稍大的学校, 职能部门一般都设置正职和副职等不同岗位, 并进行具体分工。在实际工作中, 一些部门管理人员因不能正确地认识部门工作的整体性要求, 没有认识到正职与副职的岗位职责不同, 因而经常出现工作中各自为政或互相推诿等难以协调的问题。提高部门工作的整体性认识, 有助于提高部门工作的协调性和工作效益, 主要有以下三点要求:

1.正确认识工作分工

“组织的最高主管因受到时间和精力的限制, 需委托一定数量的人分担其管理工作。”组织分工是为了达到专业化和精细化管理的目的, 分工是工作的委托分解而不是各行其政, 受委托人要受到上级委托人的监督和制约并向委托人负责;同样, 工作分工之后, 委托人也不能一分了之、不闻不问, 因为责任追究起来, 还是委托人的责任;由于种种原因, 不同人格特质的人都会进入到学校管理的班子中来, 不是每一个受委托人都是十分称意的, 但又不能不承担具体工作, 部分受委托人往往不能达到理想的工作效果, 所以部门负责人加强部门内的工作监督和指导是非常必要的。

2.部门工作是整体性的

由于受到管理幅度的制约, 学校在组织设计时, 通常会将那些性质相近的职务或岗位归并到一起, 形成不同的管理部门。部门管理人员虽各有分工, 但基本属于同一种或相似的工作性质、围绕着一个工作中心。如教学管理, 虽有分管教学、分管教研、分管学生工作等不同, 但都是围绕提高学校教育质量这个中心;再如后勤管理, 有分管基建、分管环境卫生、分管资产财务等不同, 但都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部门人员分工不同, 更需要部门主管来进行协调管理, 在时间安排、工作进度、工作质量等方面做统一要求, 保证整个管理系统有机运转, 有效达成部门工作总体目标, 即“分工不分家”“分工更要协作”。

3.正职与副职的岗位要求不同

部门正职和副职的岗位职责不同, 在工作上的要求也应该不一样。正职全面负责该部门的日常工作, 副职则担负着协助、参谋的任务, 因此, 部门正职不能只关注自己经办的具体事务, 而应该对部门工作有系统思考、整体安排, 在率先做好自己经办的工作同时, 对副职的工作要经常给予提醒和指导, 起到统领的作用, 而不是听之任之。如果副职干不好受委托的工作, 正职同样要承担相应的领导责任, 而不是与自己无关。“路径—目标理论”认为:“当领导者弥补了员工或工作环境方面的不足, 则可能会对员工的绩效和满意度起到积极的影响。”

二、加强部门工作的目标管理

实际工作中, 有些部门工作无目标或目标模糊, 表现为被动、无序, 症结在于没有目标意识和不懂目标管理。“目标是个体、群体和整个组织期望的产出。它提供了所有管理决策的方向, 构成了衡量标准, 参照这些标准就可以度量实际工作的完成情况。”“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 使一个组织中的上下各级管理人员行动起来制订共同的目标, 确定彼此的责任, 并以此项责任来作为指导业务和衡量各自贡献的准则。”如何充分利用工作目标来引领部门有效开展工作, 我认为要做到如下几点:

1.明确部门职能, 确立部门常规工作目标

学校职能部门主要是根据学校管理需要设立, 这些机构均有其常规工作内容和职责, 部门负责人及其成员要明确本部门的职能要求和工作宗旨, 并将之细化为具体的常规工作目标, 作为部门常规工作的方向和标准, 保证常规工作有序进行。如教务处的基本职能就应该是抓好教育教学的常规管理, 工作宗旨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工作目标应在教和学两方面设立:教的方面, 要在课程设置与人员分工、教学计划与检查、教学质量检测与分析等方面细化, 保障教学秩序;学的方面, 要在班级管理、学生教育、成绩评定等方面细化, 提升教育质量。

2.根据具体事务, 确立单项工作目标

部门工作是由一件件具体的事务性工作组成, 每一件具体事务性工作的合理过程、理想结果就是单项工作的目标。新出现的或重要的单项工作目标要由部门全体人员在一起制定, 集中大家的智慧, 形成书面的材料, 作为过程管理和结果评价的依据;而一般常规性的单项工作目标, 则受组织内惯例标准制约, 由经办人自行把握。如教学管理中的学年验收考试, 班级成绩将作为教师工作或班级管理的考核依据之一, 就要认真制定各个环节的质量标准, 而平时的小测验, 则可由科任教师自己把握;在后勤工作中, 学校大型建设就要认真对待, 桌椅维修就可以由经办人自行把握。但这些工作不管重要程度如何, 都应该有明确的标准, 只有事事有明确的目标, 才能将每一项具体工作做好, 整体工作才能让人满意。

3.分析学校整体工作形势, 确立部门阶段性工作目标

学校在不同发展阶段, 各职能部门的阶段性目标也不一样, 要有所侧重, 才能满足学校整体工作形势的需要。如刚刚建立的学校, 教务处的主要工作任务是拟定常规、加强规范、保证教育教学秩序;在发展较为成熟的学校, 教务处的工作任务是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在有着悠久历史的名校, 教务处的主要任务在特色的保持、模式的建立和不断创新方面。所以, 不同的职能部门, 要根据校情, 分析当前工作需要, 确立部门工作阶段性目标, 做到常规有序、重点突出、创新提高, 促进学校整体工作发展。

三、优化部门工作的模式和方法

在学校工作中, 不少部门工作无序、拖拉和低效, 原因在于没有科学的工作模式和方法, 不能发挥部门成员的集体力量, 没有认识到工作流程管理的重要性。

1.重视建立部门基本常规工作运作模式, 提高工作效率

学校各职能部门均有最基本的常规工作, 构成部门工作的“主旋律”。只有主旋律不乱, 效率才能提高。首先要辨别哪些常规工作是本部门的“主旋律”, 接着就要有意识地为这些工作“建模”。

(1) “建模”是对常规工作的全面固化。针对某项重要工作, “建模”就是要解决以下问题:能不能将此项工作程序化?每一环节的责任人分别是谁?其他部门或个人应做哪些配合工作?需要哪些制度或方案予以保障?最终成果有哪些形式和质量要求?等等。解决了这些问题, 也就建立了该项工作的模型。在一段时间内将此模型固定下来, 让所有的参与人知道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什么事情, 工作效率自然就提高。

(2) “模型”既要有相对的稳定性, 又要随着形势的变化有所调整。保持相对稳定性, 可以稳定秩序、规范进程, 良好模式带来的积极效应, 会形成特色, 成为学校文化的优良传统。但当工作环境和内在要求发生变化时, “模型”需要及时调整;又由于人的心理适应性, 长期不变的工作模式容易引起心理疲劳, 需要工作模式有一定的变化予以刺激。如何变化?根据两个方面:一是原有模式的缺陷;二是新的工作要求。需要主管人员在平时观察和思考, 在适当的时候予以更新, 体现传承与创新。

(3) 要有准备地实施组织变革。原有模式的老化会导致部门工作效益低下, 应引发变革加以改造。组织变革切忌头脑发热、盲目启动, 需要积极稳妥地推进, “推进改革的方式有多种, 组织在选择具体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深度和难度、改革的影响程度、变革速度以及员工的可接受和参与程度等, 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控制地进行。”准备工作的好坏决定了组织变革能否成功, 因为组织变革要通过新的制度或方案来实施, 实施的有效性如何, 取决于准备工作是否充分, 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征求意见的广泛程度, 二是集体讨论的充分程度, 三是宣传解释的透彻程度。

2.重视发挥部门所有成员的才智, 形成集体力量

实际工作中, 由于一些部门成员存在个人自由主义和部门山头主义, 会产生错误的认识和做法, 如:认为自己经办的事就应该是自己做主, 容不得别人评头论足, 不需要别人的建议;工作开展之前不与他人讨论商量, 过程中需要其他人协助的时候, 认为那是别人应该做的;结果成功了是自己的功劳, 失败了是别人的不支持。长期下去, 就会形成紧张的组织气氛, 必然导致工作质量的下降, 甚至组织的分裂。

一般的学校职能部门都有两到三个成员, 如何形成部门工作的集体力量?关键在两个方面:一是重视发挥部门内部所有成员的才智, 开好部门工作的“诸葛亮会”, 集中大家智慧、统一部门成员的认识, 发出同一个声音, 形成工作合力;二是重视沟通和协调, 做到事先通气、过程协作、成果共享。

3.重视工作流程的科学管理, 保证工作质量

流程管理, 关键做好事先准备、过程控制、结果验收三个环节的管理工作。

(1) 事先准备。俗话说“磨刀不耽误砍柴工”、“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都说明了准备工作的重要性。“事先准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调查摸底、充分掌握信息。以组织考试工作为例, 如参考学生数、考试科目、监考教师数、考场数、考试日期与学校重大活动有没有冲突?有没有什么特殊的考试项目需要特殊的准备?二是多种方案预设、完善首选方案。根据调查的情况, 拿出多个方案, 听取多方意见, 对所有方案进行优劣排序, 对首选方案进一步完善;三是关系协调、确定执行方案。工作开展往往涉及多个部门, 需要部门间相互协调配合, 一般工作可以事先通气、主动征求意见, 重大事项则要提议召开协调会议, 认真听取各部门的意见, 确定执行方案。

(2) 过程控制。过程控制, 是在工作开展以后, 对活动中的人和事进行指导和监督, 以保证计划目标的有效实现。过程控制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是可以指导相关人员以正确的方法进行工作。指导下属的工作, 培养下属的能力, 这是每一个领导者的重要职责。二是可以保证计划的有效执行和工作目标的实现。管理者通过现场检查, 可以随时发现活动进程与计划要求相偏离的现象, 从而可以将一些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在现实工作中, 一些职能部门或管理人员往往马虎了事, 不能深入现场管理, 问题发生后不能及时解决, 导致结果与预期相差很大, 甚至出现无法挽回的损失。如学校工程建设, 如果质量管理人员不能加强过程监督, 施工人员又不按要求施工, 就容易出现低质工程。若返工重做, 会给施工方造成很大的损失, 非根本性问题, 管理方往往会碍于情面, 不了了之;再如考试工作, 从制卷到考场安排、从学生考试到监考阅卷, 只要在一个环节上出了问题, 就会导致整个考试成绩失真, 考试工作失去原有意义。

(3) 结果验收。在实际工作中, 不少部门和经办人不注重结果验收, 只有过程开展不知结果如何, 管理环节不完整, 带来的危害较多:一是不明了工作最终状况, 无法汇报工作结果;二是没有资料积累, 随着时间的推移, 无法复原经办人的工作过程, 其绩效无法考核;三是没有经验积累和教训总结, 后续工作质量难以提高;四是经办人员因事情未作了结, 始终是心理上的负担。

结果验收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终结性验收, 单项工作完成后, 应该有一个交接验收, 以便进入下一个工作项目;另一种是阶段性验收, 部门或个人工作一段时间以后, 组织一次工作状况的检查验收, 了解工作进展状况。阶段性验收的重要作用在于总结经验教训, 以求下一阶段更好地开展工作;终结性验收能卸下相关人员在既往工作中的思想包袱, 轻松的心态有利于提升工作效能。可见, 结果验收不仅是业绩评定活动, 还是重要的总结反思活动。

结果验收在方式上要做到科学、灵活。首先经办人要做好自查工作, 收集好完整的资料, 然后才能有上级组织正式的验收。重大的项目应该有专门组织来验收, 如学校某项基建工作应由负责这项工作的领导小组会同上级有关部门验收;一般常规工作验收则可以由部门负责人会同经办人员验收, 如教研组内教师备课工作、某次的小型维修工作;单项工作可以由经办人会同相关人员验收, 如某次班级任务的完成情况。所有的结果验收应该有一个验收记录或评价, 作为本项工作的结论和部门及个人工作绩效的考核依据。

结果验收在内容上要做到完整。结果验收不能仅有最后的结果, 还要收集整个过程中的相关资料, 力求完整, 每一个结果都能从这套资料中找到原始数据和核算依据。如考试工作的验收, 不仅仅是一张最后的成绩表, 还要有整个的安排资料、过程记录资料、数据的核算和分析资料。这种完整的工作资料, 目前做得比较规范的有学校财务资料等, 这些材料的完整性是由这些工作的重要性决定的,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管理者, 每一项工作资料建设都应该如此。

浅谈当民办学校校长的三点体会 第7篇

本节主要包含以下知识点:

1.Flash动画制作软件的启动及其界面和基本操作的介绍。

2.文档属性的设置及元件、库、场景、时间轴的概念。

3.基本对象的画法,用画空心圆和实心圆的方法介绍描绘色和填充色的应用。

4.关键帧、空白关键帧的概念及其创建方法。

我在初一新生中进行过一次范围广泛的调查问卷,其中,围绕“在初中阶段你最想学习什么内容?”这一问题,很多学生选择了“动画制作”。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由此,我想学生一定会对Flash教学感兴趣。然而,进入实际教学,却并非如此,学生开始时还有兴趣,随着学习的深入,兴趣慢慢消失。通过反复观察,我发现很多学生在动画制作过程中,由于对Flash面板中各种基本工具不熟悉,从而导致这样那样的问题。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我觉得,必须让学生熟练掌握Flash每个工具的功能与使用方法,才能在今后的动画制作时随心所欲。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熟练掌握每个工具的使用呢?在实际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由易到难组织教学,注重循序渐进。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一般是按教材排列顺序依次讲解的,这样在开始学习时,学生就会遇到比较复杂的几个工具,如“任意变形工具”、“填充变形工具”等,学生对于这些工具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自然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教学模式后,我采取从学生比较熟悉的两个工具“椭圆工具”和“矩形工具”开始教学,这两个工具在以往的Word、画图教学中都介绍过,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其使用方法,这样学生开始时的学习困难排除了,增强了信心,学习热情自然就提高了。

二、由讲到听重组课堂,注重角色转变。

在以往的教学中,虽然我用了很多时间进行教学,但学生仍然觉得很难理解。于是我尝试转变自身角色,把自己重新定位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及课堂信息的重组者,积极捕捉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各类信息,然后把有价值的新信息和新问题纳入教学过程,使之成为教学的亮点。

例如:在介绍“椭圆”工具时,因为学生对于该工具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我先让学生自己去尝试画一个“边框颜色为黑色,粗细为4磅,填充颜色为红色的圆”,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统计结果表明,班上百分之八十的同学能在我没有讲解的情况完成该问题,而在这些完成的同学中很少有是一次就成功的,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学生都是尝试过两次以上才完成的。

操作完成之后我请几位成功的学生来演示其制作过程,然后请他们分别谈谈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的。有的学生一上来就用椭圆工具绘制圆,结果该圆的边框和填充色都是默认颜色;也有的学生是先设置好边框和填充色再绘制的,但边框粗细却没改;而画错的学生一般都是用“橡皮”擦拭后重新画。通过学生自我分析介绍,我发现了以往教学中忽视的一些小问题,在这些小问题上,学生往往容易犯错误,这也为我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三、由浅到深逐层递进,注重问题解决。

通过问题解决进行学习,是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进行本课程的目标分析和对学生基础与兴趣的分析,提出多个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任务),并引导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解决问题。该教学的关键在于“问题”的设计和编排,只有“问题”明确,编排合理,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例如在介绍“任意变形工具”和“填充变形工具”时,我就先请学生在舞台上绘制了三个填充效果不同的对象(左边为纯色,中边为线性渐变,右边为放射性渐变)

接着提出如下2个问题:

1. 这两个工具对于这三个对象是否都有效?

2. 你是如何判断该工具是否有效的?

带着这两个问题,学生通过实践会发现,“任意变形工具”对于这三个对象都是有效的,因为使用该工具单击这三个对象都会出现控制点,“填充变形工具”只对于后两个有效,因为使用该工具单击第一个对象时该对象没有任何反应。随后我提问:

3. 后两个对象和第一对象有什么区别?

学生通过观察不难发现:第一个对象填充效果是纯色,而后两个对象填充效果是渐变色(一个是线性渐变,一个是放射性渐变)。这样学生自然就知道了“任意变形工具”对于一般对象都是有效的,而“填充变形工具”只对渐变颜色的对象才有效。进而我追问:

4.“任意变形工具”有哪些功能呢?

学生通过使用后不难发现其“缩放”和“旋转”功能,而对于另外两个功能“扭曲”和“封套”功能容易忽视。于是我又引出下面一个问题:

5.该工具的这些选项有什么功能?

学生通过实践很容易了解“扭曲”和“封套”这两个功能。紧接着我会问:

6. 对象在“旋转”是时的转轴是哪里?

学生通过实践不难发现是以图中空心圆作为转轴,当通过鼠标拖放移动该转轴后,旋转也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最后一个问题:

7.“填充变形工具”有哪些功能?

学生通过随意拖放对象的三个控制点,不难发现该这三个控制点是用来改变渐变颜色的形状、大小和方向的。这样,由浅入深,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一步一步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自然会加深对每个工具的了解,并且印象深刻。

有人说:“如果我们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个有挑战性的问题,可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会出现很多错误,但同时,他们也积累了很多的经验,获得了发展。”采用了新的教学方法以后,以往教学中课堂死气沉沉的气氛一扫而空,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教学效率明显提升,我对曾琦教授的话也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参考文献

[1]曾琦.新课程培训——学生学习.北京师范大学.

上一篇:看月亮的作文500字下一篇:九年级新课标物理下期复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