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乡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防控体系建设

2024-09-01

论乡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防控体系建设(精选9篇)

论乡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防控体系建设 第1篇

论乡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防控体系建设

玉岩镇 陈润

胡锦涛指出,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需要有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当前,我国社会治安形势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综合治理的任务十分艰巨,需要我们继续不懈努力。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浪潮中,如何做好新农村建设中的社会综治工作,促进乡镇和谐稳定,平稳而有力地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成了重中之重。在这种形势下,我们提出了构建乡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防控体系具有深远意义。

首先,我们要明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概念及其意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指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动员和协调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综合运用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多种手段,整治社会治安,建立和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对社会治安实行综合治理,既是保证我国长治久安的战略方针,也是一项改造社会、改造人类的具有深远意义的社会系统工程。它将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历史发展阶段,涉及社会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要完成这样一个具有长期性、广泛性、复杂性和综合性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确立并遵循符合其自身规律和特点的基本原则,才能保证其高效有序地运作。

把握社会综治工作中的几大原则:

1、预防为主、重在治本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重在治本的原则,就是要在宏观上把预防工作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最基本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注重从抑制和消除产生危害社会治安现象的具体原因和条件入手,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防止违反法律、纪律、道德等社会行为规范的现象发生,从而达到治本之目的。

2、法制原则

确立法制原则,就是要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纳入法律的轨道,使综合治理工作法律化、制度化,从而在法律制度上保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连续性、稳定性和权威性。

3、协调原则

确立协调原则,就是要求从宏观上对社会治安综合治安工作予以统筹协调,以提高这项工作的整体功效。

4、科学原则

确立科学原则,就是要强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科学性。首先,要重视和开展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学”的研究。其次,要重视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办事机构中,实行科学的分工运作。其次,总结目前乡镇社会综治工作存在的主要困难:

1、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制度健全难,流动人口管理机制不完善,目标责任不明确。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构建不够全面,各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存在困难,相互推卸责任现象较为普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综治工作不断遇到新问题,乡镇流动人口较多,管理较难,治安综治工作面临更大挑战,而乡镇综治部门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往往不够及时、有效。

2、综治资金筹集难。农村税费改革后,乡村可用财力减少,综治工作人员的经济待遇特别是村级从事治保、调解工作人员的待遇落实面临困难,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基层治安综治工作硬件设施不足,经费紧张,部分村综治工作重心单独设置较难,内部设置不规范,作用发挥有限。

3、综治干部队伍选拔与培养难。由于基层条件有限,无法承担培训教育职责,一些乡镇特别是山区乡镇人才紧缺,无专门综治业务系统学习和培训。治安综治工作队伍业务素质急需提高。

4、综治思想深入宣传难。法制宣传深度、广度不够,一些党员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不强,矛盾纠纷时有发生。

针对乡镇综治工作目前存在的困难,我们提出构建乡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防控体系:乡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防控体系主要构建在三大防控网络(社会面治安防控网络、乡镇治安防控网络、村级治安防控网络)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形成目标明确、内容严密、运行有序的治安防控体系。

如图1:乡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防控体系

指挥系统立法系统司法系统教育系统管理系统|||||

社会面治安防控体系

| |

群防系统|乡镇治安防控体系

| |

村级治安防控体系

一、社会面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社会面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由各主要系统的协调运作来推动整个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一)指挥系统。该系统包括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涉及全党全社会各个方面,必须由党委统一领导同时,政府也要担负起重要的领导责任,大量的工作要由政府去组织实施。因此要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列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作出正确的决策,指挥协调各方面的工作,切实担负起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领导责任。各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是党委和政府领导综合治理工作的参谋和助手。它采取虚实结合的体制开展工作。所谓“虚”,是指该委员会委员均为兼职,通过工作例会研究解决问题。所谓“实”,指该委员会下设办事机构应定编定人,形成专门工作班子。各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1、研究贯彻党和国家关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方针政策,2、对本地区、本部门一定时期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作出总体部署,并监督实施,3、组织指导各部门、各单位落实综合治理措施;

4、总结推广典型经验,表彰先进,推动后进;

5、办理党委和政府交办的其他有关事项。

(二)立法系统。包括国家和地方各级立法机关。立法机关要经常了解和研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践中的各种立法需求,及时制定利完善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关的法律、法规,并保证各有关法律法规的协调发展。这些法律法规不仅不得相互抵触,而且要注意彼此衔接配套。发现有相互抵触或脱节的情况,要及时通过法律法规的立、改、废加以妥善解决。同时,还应依法监督检查政府和司法机关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过程中的各项工作,促其协调运作。

(三)司法系统。该系统包括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安全、司法行政等机关。它们在综合治理工作中的主要职责是,积极侦破、起诉、审判各种刑事案件,依法打击危害社会治安的违法犯罪分子;做好民事、经济、行政等案件的审理工作,及时消除社会的不安定因素;结合办案,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并运用公安通知、检察建议、司法建议等形式,协助有关部门和单位堵漏建制,提高劳改劳教工作质量,减少“两劳”回归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等。

(四)群防系统。主要包括:

1、民调组织。要大力疏导和及时调解各种社会矛盾和民间纠纷,避免矛盾激化,纠纷升级;

2、单位内保组织。切实加强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内部的安全保卫工作和技术防范措施,“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

3、街道、乡村的基层治保组织。要在积极维护当地治安秩序的同时,大力加强城乡联防、工农联防、地段联防、军警民联防等,消除治安死角;

4、保安服务公司。在不断提高保安人员政治和业务素质的基础上,为大型企业等重要单位提供专业性优质可靠的安全保卫服务。有领导、有计划地建立和健全各种群防群治组织,逐渐形成立体式、网络化、综合型的治安防范体系,这不仅能有效地弥补警力不足,而且将扩大治安管理的社会覆盖面,无疑会成为推动和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支重要方面军。

(五)教育系统。不仅指各类学校,还包括宣传部门。新闻机构、工青妇组织和其他负有社会教育职能的单位和团体。学校教育重在育人,要强调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特别要做好“双差生”、流失生、工读生的思想转化工作。宣传、文化、艺术、影视、出版等部门和单位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多出健康有益的精神产品,剔除文化垃圾。共青团、工会、妇联要与单位、街道、乡村、学校、家庭密切配合,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尤其是要做好后进青少年、轻微违法犯罪青少年的教育挽救工作。

(六)管理系统。是指各行政管理和监督部门。特别要强化工商、税务、海关、金融,监察、审计等部门的管理监督职能。通过不断加强各方面的行政管理和监督工作,全面建立和完善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治安防范制度,堵塞易于滋生各种违法犯罪的漏洞和空隙。

二、乡镇治安防控网络

乡镇治安防控网络建设主要由乡镇综治中心在社会面上各系统的协助下,以创安为载体,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引导和监督各村综治工作,积极预防和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山区乡镇特别要注意:

1、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制度,加大对流动人口管理,加强与有关部门协调合作,强化社会治安目标管理责任制,进一步提升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2、加大综治资金的投入,完善乡镇综治基础设施。请求上级有关部门加强对山区乡镇的治安经费扶持,提高综治工作人员的待遇,完善基层综治工作硬件设施。

3、加强综治干部队伍选拔与培养,提升综治人员业务水平,积极开展专门综治业务系统学习和培训。

4、加大综治思想宣传、法制宣传。以提高村民的治安防范意识、倡导见义勇为精神为主题,充分发挥乡镇老干部、老党员、老职工和乡镇治安积极分子作用,积极开展义务治安巡逻活动。

三、村级治安防控网络

在乡镇社会治安综治中心的引导和监督下,在乡镇综治主任的带领下,各村治安、综治协管员认真履行职责,增加薄弱地段治安巡逻次数,做好群防群治工作。村干部及村级综治人员一有情况要及时向乡镇综治中心汇报,及时掌握矛盾源头信息。

我们要在构建乡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防控体系的同时,要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要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大力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抓基层打基础,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切实加强和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要在积极预防和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上下功夫,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要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坚持排查整治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的治安问题,增强“严打”整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防范工作,通过基层安全创建、平安建设等活动,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真正落实到基层。要整合社会资源,强化社会管理,提高管理水平。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严格公正执法。

论乡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防控体系建设 第2篇

中共XX镇委员会XX镇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加强XX镇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各村、各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全镇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根据《中共XX市委办公室、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XX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关于加强社

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结合我镇创建“平安XX”工作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

总体要求:我镇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党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及省、州、市《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意见》为依据,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群防群治”的方针,以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为目标,以推进社会治安防范工作规范化、社会化为重点,组织发动群众开展群防群治,建立和完善社会治安防控长效机制,落实社会治安防范措施,为全镇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总体目标: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镇综治办的组织协调作用和综治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以公安派出所为主体,以群防群治为依托,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构筑起多层面、多形式的专群结合的治安防范网络;建立和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专群结合、点线面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全面覆盖、多层次、全时空、全方面的治安防控体系。

通过努力,力争使我镇达到“四个明显增强”、“四个有效遏制”、“四个明显提高”。“四个明显增强”即驾驭治安局势的能力明显增强;化解矛盾纠纷、消除矛盾隐患的能力明显加强;全社会有效预防、控制和减少违法犯罪的能力明显增强;服务经济建设、促进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四个有效遏制”即偷牛盗马、入室盗窃和治安案件得到有效遏制;校园治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因矛盾纠纷而引发的破坏庄稼等案件得到有效遏制;矿山、交通、水上交通、消防安全事故得到有效的遏制。“四个明显提高”即“平安XX”创建的群众参与率明显提高;群众安全防范意识明显提高;群众对治安满意率明显提高;群众对政法队伍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二、工作措施

(一)建立维稳、综治工作中心。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任主任,综治办、派出所、法庭、司法所、土管、林业、水利、团委、妇联、人武部等部门负责人为中心成员。按“主体不变、分工负责、整体联动、充分结合、方便群众、讲求实效”的原则开展工作。中心统一领导和部署辖区综治、维稳工作;统一受理群众来信来访和矛盾纠纷;统一协调处理疑难复杂的矛盾纠纷;统一归档综治、维稳工作资料和案卷。中心建立每月一次的议事和例会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通报会,实行考评、记实制度。

(二)加强“三支队伍”的建设,要求厂有护厂队,校有护校队,集镇村寨有巡逻队,并充分发挥作用。

1、护厂队、护校队要做到看好自己的人,守好自己的人。

2、以政法干部为主,并抽调镇机关和各站所干部组成集镇夜间巡逻队,定期不定期对街面、主要交通主干线进行巡逻和喊夜。凡抽到的单位无条件服从安排,不服从安排的单位,取消其年终评优资格,对单位负责人不予考核,已安排参加巡逻的干部,无故缺旷一次扣工资50元,连续缺旷三次者,年终考核评定为不称职(不合格)等次。

3、每村抽调10名热心为群众服务的、正派的自己又有摩托车的年轻人组成村治安应急小分队。由镇政府出资将其摩托车喷上“治安巡逻”字样。

4、以村民小组或自然寨为单位,继续巩固和完善“户户联防”,坚持轮流巡逻、值班守夜制度。因“户户联防”工作抓不积极导致辖区内发生偷牛盗马、入室盗窃案件的村,坚决实行一票否决。

5、凡积极开展“户户联防”的小组或自然寨的农户,仍然享受坝党发[2005]79号文件规定的一切优先优惠政策。

6、在街面设立一座治安岗亭,保证夜间有人正常值班。

(三)各村根据本村实际,制订治安防范方案,制作村寨治安防范草图,特别要制定预防偷牛盗马行动预案,控制偷牛盗马案件的发生。一旦发生偷牛盗马案件,村与村之间、寨与寨之间要互通信息,在主要交通要道、主要地段设卡堵截,绝不让犯罪分子逃逸。

(四)建立镇、村、组纵向和村与村之间、组与组之间横向信息网络。同时,派出所在治安乱点安插线人,形成信息明暗两条线,并对信息员进行培训。

(五)开展人防与技防相结合,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契机,号召每位机关干部、党员每人捐资购买一个防盗器,在XX村牛昌坪、河东村白岩山两自然寨安装作为示范点,逐步向全镇铺开。

(六)建立镇综治办、司法所和派出所查访工作制度。每月至少深入各村委会一次,检查指导工作,了解村情民意,掌

握治安情况,解决处理问题,为民排忧解难,防患未然,维护稳定。

(七)以派出所、司法所为依托,建立村级人口管理联络站,掌握常住、暂住及流动人口和“四类”人口情况。调整充实完善村委会的调解、治保、帮教组织,进一步规范各种规章制度,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方面的工作。

(八)召开村民或村民代表大会,认真贯彻坝党发(2006)34号

文件《关于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村民自治的实施方案》,讨论制订村规民约。轰轰烈烈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移风易俗、普法宣传、治安防范、无毒村寨、平安村寨、平安家庭、治安模范户等创建活动。

(九)搞好摸底调查,加强对两劳人员及有劣迹青少年的管理监控。组织发动群众举报线索,实行举报有奖制度;对积极提供破案线索,并积极协助破案的,视其贡献程度奖励200-2000元。

(十)加强对娱乐室的监控。

(十一)截源堵流,加强阵地控制,截断销赃渠道,加强对金银首饰加工点、农贸市场、废品收购站等场所和行业的控制,堵死销赃渠道。

(十二)加强对中小学校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和学校治安管理。

(十三)建立社会治安治理工作责任制,实行党政领导包村、干部和村两委成员包组、组长和护寨队员包农户。并将工作实际与年终考核挂起钩来。

(十四)积极开展进村入户“访群众、听意见、送平安”活动,倾听群众对治安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向群众宣传创建“平安XX”、“平安村寨”、“平安家庭”的目的和意义、目标和要求、方法与步骤。同时,向群众宣传法律、法规和发放《告知书》,让群众进一步了解防火、防盗、防骗知识,以提高群众的自我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

(十五)加强与周边的协作,积极与周边乡镇建立周边联防,共同构建强有力的边界联防组织,建立边界联防治安值班哨卡和治安信息员,互通信息。加强指导,抓好防范巡逻,建立边界治安防范长效工作机制,充分整合边界联防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齐抓共管。对治安突发性事件的处理要密切配合,共同拦截和打击罪犯。成立边界联合调解委员会,加强对周边矛盾纠纷的排查和监控力度,消除不稳定因素。同时,加强边界群众之间的交流,增进友谊,搞好团结,共谋和谐发展。

中共XX镇委员会

XX镇人民政府

二00六年四月十四日

论乡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防控体系建设 第3篇

(一) 家庭方面的因素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父母的生活习惯及行为表现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如果父母解决问题的方式是“以暴制暴”, 那么孩子极有可能养成“用拳头说话”的习惯, 同时经常受到家庭暴力的青少年往往性格偏执、孤僻。单亲家庭中跟随父亲生活的青少年性格中可能会缺失宽容、理解与忍让, 跟随母亲生活的青少年性格中可能会缺失坚强、勇敢, 这些性格上的缺失都有可能导致校园暴力。

(二) 学校方面的因素

中国以素质教育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重课业成绩、轻道德培养的局面, 近段时间不断被曝光的教师虐童, 伤害学生致伤致死案件把教师和学校推上了风口浪尖, 教师的教学方式简单、粗暴, 单纯以成绩的高低来区分优劣并差别对待, 都会激起学生的偏激情绪, 而学校在这方面的预防的不足和事后处理的不当都会促使或者加剧校园暴力的发生。

(三) 社会方面的因素

社会方面的因素主要是暴力文化的影响, 暴力文化是亚文化中的一部分。暴力文化一但被青少年所接受并遵从, 便内化为思想层面、精神层面的内容, 继而会诱导、强化青少年的暴力行为, 甚至会使其走向极端。

二、校园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及具体措施

(一) 必要性探析

1.不同于以往的社会治理中过多的强调政府和国家机关的控制,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总体目标是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 更多的以人民的权益为出发点, 更加强调“以人为本”, “得民心者得天下”, 为群众谋福利, 必会得到人民的支持;

2.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侧重于事前预防, 具有预防和预警的功能, 与以往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社会治理方式有着巨大的差别,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建设能够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社会稳定, 既节约了社会资源, 又取得了社会实效。

(二) 具体措施阐释

1.将主观预防与客观预防相结合, 提高防控的整体效能

(1) 在主观预防方面, 主要包括学校和家庭:首先, 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以及父母在看待事物、解决问题时的正确的行为方式都会促进青少年的良好的品德培养, 从而减少校园暴力行为, 减少危害校园安全犯罪的发生。其次, 学校作为青少年接受教育的最主要来源, 作为校园暴力预防最重要的屏障, 应当在注重素质教育的同时, 加强品德教育。培养青少年的平等、尊重、责任的意识, 学会自尊、自爱与帮助他人, 学会和他人正确的沟通、交流以及以正确的方式处理矛盾和分歧等。

(2) 在客观预防方面, 主要是指通过改善社会文化环境来遏制暴力文化的传播和泛滥, 社会文化环境对青少年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会引导青少年走上积极健康的发展道路, 反之则可能会误导青少年走上不归路。所以, 政府以及各方面的社会力量应该尽可能的营造良好、纯净的社会文化环境, 不仅仅要加强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的监管, 同时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 更应该净化网络文化, 让青少年更少的受到暴力、色情内容的“腐蚀”。独门独院的居住格局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减少, 网络便成为主要的信息获取渠道, 加之绝大多数的青少年为独身子女, 其与网络接触的时间更长, 接受的信息更多, 若网络文化得不到净化, 那么伴随着青少年的不断成长, 其接收的负面信息也更多, 更易演化成校园暴力犯罪。

2.强化巡逻防范机制、预警控制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建设

应对危害校园安全犯罪, 应当将事先预防与事后处理相结合。校园内应当增加相应的保安人数, 提高保安、门卫的防范和控制能力, 不让无关的校外人员进入校园扰乱校园秩序。强化巡逻防范机制, 即合理安排巡逻时间和空间, 时间间隔上应尽可能短、空间范围上应尽可能广, 保证整个校园学习生活的稳定。强化预警控制机制, 即校园内应当在人多、聚集以的地方例如教室、食堂等安装摄像头, 在保证学生隐私的前提下进行监控以便及时发现暴力事件的发生。

快速反应机制是指校园保卫应当时刻坚守岗位, 一旦出现校园暴力事件就能快速反应, 将其扼杀在摇篮里, 从而以最小的代价来维护校园的稳定和学生的人身财产权益。

摘要:在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明确提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大背景下, 针对不断发生的危害校园安全犯罪, 研究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 以充分保护作为社会治安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校园安全。从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危害校园安全犯罪探析、校园治安预防的必要性和具体措施三个方面来进行对策研究。首先, 分析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含义、构成、特征、功能、目标和组成要素;其次, 阐释校园暴力的概念、构成要素以及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分析校园暴力犯罪频发的原因;最后, 在前面两大部分论证的基础上来谈校园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具体对策, 包括将主观预防与客观预防相结合, 强化巡逻防范、预警控制等机制, 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

关键词: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危害校园安全犯罪,校园暴力

参考文献

[1]舒扬, 彭澎.动态环境下的治安防范与控制——以广州为分析典例[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7.

积极警务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第4篇

关键词:积极警务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建设

一、当前社会治安形势

我国社会大局继续保持稳定,总的形势是好的。但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仍处于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对敌斗争复杂的时期。特别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一些企业生产经营比较困难,下岗职工、失业农民工有所增多,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有所增大,劳资纠纷、合同纠纷、债权债务纠纷等新矛盾不断产生,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改制、涉法涉诉等老问题有所凸显,如果处理不好,容易引发不稳定事件;一些地方杀人、绑架等严重暴力犯罪增多,抢劫、抢夺、盗窃等侵财犯罪上升,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传销、集资诈骗等涉众型经济犯罪时有发生,社会治安出现不少新情况。在新形势下,人民群众期盼更平安的社会环境,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艰巨繁重。

二、当前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存在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 各级公安机关在强化社会治安防范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积累了不少经验,收效也比较明显。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也存在一个补充和完善过程,客观上形成了治安防控体系的滞后性和不适时性。突出表现在:

(一)防控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措施不落实

一是思想认识不足,认为防控工作是软指标,看不见摸不着,投入多见效慢,很难看到成绩,不愿花人力物力做防范工作。二是指导思想存在偏差,习惯于把侦破案件和打击处理犯罪嫌疑人多少作为评价公安工作的主要标准,忽视了防范工作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治标多,治本少,形成了“重打轻防”的局面,走进了“打击——好转——恶化——再打击”的怪圈。

(二)防控组织工作不够健全

一是缺少专职防控工作的机制、人员和领导机构。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由于组织结构比较松散,许多综合治理措施难以落到实处,基层派出所的职能没有真正得到发挥,达不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要求,不能真正成为保一方平安的战斗实体。二是人防技防尚未形成有效的网络,防控格局不合理,防控工作处于松散状态,不严密。

(三)防控工作的运作方式不够科学

防控对象重点不突出,针对性不强,一些地区对重点人口、暂住人口几乎处于失控状态。防控工作方式是坐在机关等报案、等调遣。工作制度呆板滞后,没有根据案发特点,科学及时有效地调整防控对策重点和时空范围,防控措施和手段单一机械,缺乏人防、物防、技防和意识防的有机结合。

三、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措施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现阶段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重要地位

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只有每个参与者都认识到防控体系的地位, 认识到这是一场深刻的警务革命,触及到公安工作思维观念、工作方式、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多方面的调整和改革,解决制约公安机关战斗力发挥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高公安机关的创新能力,实现公安工作的跨越式发展,起到有力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构建治安防控体系中来。

(二)抓好三大联动,实现警务资源的优化组合

1.是抓内部联动。在充分发挥各警种的职能优势,强化打击、巡逻、管理等项工作的基础上,建立必要的警种工作联系制度,科学合理地调配使用巡警、刑警、交警、派出所等方面的力量,形成治安卡口控“点”,城市和公路交巡警控“线”,派出所和治安联防组织控“面”,“点、线、面”互相策应、均衡布局的立体防控网络,切实把严打与严防、严管、严治紧密结合起来,提高警务运作机制的立体化、集成化水平,真正实现公安工作由传统“各自为阵”向多警种“合成作战”工作模式的转变。

2.是抓内外联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新路子,以公安机关的正规化、现代化和专业化的防控工作为核心,不断拓展110社会联动的广度和深度,运用法制的和经济的手段,充分挖掘各种社会资源,严密构筑多层面的专群防控体系。真正实现社会治安工作由公安机关“孤军作战”向社会各界“综合治理”工作格局的转变。

3.是抓区域联动。拓宽对外联络渠道,进一步密切与周边地区的警务协作,联手打击外来人口流窜犯罪和跨地区有组织犯罪活动,真正实现社会治安管理工作由“静态封闭”型向“动态开放”型的转变。

(三)健全三个机制,完善打防控一体化社会系统工程

1.是健全完善快速反应机制,提高发现和打击现行违法犯罪的能力。近年来,通过不断加强接警、指挥、处警等环节的规范化建设,公安机关的整体快速反应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尤其是“三台合一”后,赋予了指挥中心更多、更大的职权,提高了110报警服务台的实战指挥效能。因此,要建立起以110报警服务台为龙头,以交巡警为骨干,以派出所、责任区刑警队、社区警务室等为基础,各警种既分工负责,又相互联动的接处警运行机制。

2.是健全完善治安防范机制,提高对社会面的控制能力。控制是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控制工作做得好了,发现、打击犯罪的机会和几率就越高,防范、遏制发案的目标也同时可能实现。要紧紧围绕犯罪分子“吃住行销乐”等环节,不断织密阵地防控网络,在工作職能所涉及的范围内,分系统、按行业布建信息员,广泛收集情报信息,做到耳聪目明。

论乡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防控体系建设 第5篇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城乡社区建设,促进基层民主协商。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加快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依法规范发展社会组织,支持专业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和慈善事业发展。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切实保障妇女、儿童、残疾人权益,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的关爱服务。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做好法律援助和社区矫正工作。完善国家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创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制,以信息化为支撑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惩治违法犯罪行为,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活动,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改进信访、人民调解工作,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平安祥和。

生命高于一切,安全重于泰山。必须坚持不懈抓好安全生产和公共安全,加强安全基础设施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健全监测预警应急机制,提高气象服务水平,做好地震、测绘、地质等工作。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管理制度和考核机制,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严格监管执法,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第6篇

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是社会治安管理的必然要求,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就是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持。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真正发挥功效,关键是要对构成治安防控体系的各个要素进行全面整合、发展、提升,使治安防控体系各个构成要素能够互为联动、整体运作,统一指挥、反应灵敏、整体联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治安防控运行机制。

当前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对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本质认识不到位。公安机关在构建治安防控体系的实践中,往往过分强调打击的震慑作用和短期效应,在防范力量上很少投入甚至不投入,往往导致的结果是短期内治安形势得以控制,一段时间过去后重蹈覆辙,形成了打击到再次打击的循环。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好坏,取决于是否能在打防管控四方面协调发展,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其中严打一方面,需要在防控措施落实到位的前提下,注重研究犯罪规律,动员治安防控力量,追求全民参与进来。

(二)社会治安防控参与力量单一。公安机关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中承担着主要任务和责任,是治安防控的主力军。从目前社会治安状况看,对群众安全感危害最重,对社会治安影响最大的,仍然是盗窃、抢劫、抢夺、诈骗等多发性侵财犯罪及各类扰乱公共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如果仅仅靠公安机关打击处理,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通过分析案件发生的原因及作案人的动机,从案发根源找途径解决。从以上可以发现的是,这些违法犯罪行为的部分作案人是职业惯偷,部分是迫于生计等人群。由此可见,当前的形势迫切需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组织下,调动社会管理力量共同与公安机关参与到社会面的防控工作中去。

(三)治安防控体系中有效措施欠缺。公安机关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中投入了大量的物防、人防、技防设施,对整个社会面的治安情况进行全面的动态管控。在建立报警与视频监控系统,强化设卡堵控,加强对人、车、物的盘查、检查和抓拍力度,不断提高卡口堵截查控能力。同时强化阵地控制,对公共娱乐服务场所和特种行业的治安管理,加强对车辆修理、废品收购等特种行业和网吧、二手手机市场、二手车市场、旅店等高危场所以及要害部位的管理和控制。但是,具体实践过程中还是暴露出人防意识不到位、技防措施欠缺、管理不全面等问题,根本问题在于没有形成有效的措施来完善防控系统的构建。以厂企盗窃案为例,个别重点单位有了一些技术安全防范设施也形同虚设,并没有专人管理,没有与公安机关建立联网,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或者是单位内部未建立起安全保卫制度,夜间无人值班、巡查,室内未安装视频监控、CK报警器等技防设施;还比如电动自行车和摩托车的盗窃案件,被侵害人大多防范意识薄弱,未将车辆入库存放、未安装报警器和防盗锁具。从中可以发现,各种防范措施落实不到位,缺乏有效合理的措施来有针对性地对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进行防范。

(四)治安防控体系运行保障不足。保障体系是运行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是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能够高效有序运行,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发展的真正动力源泉。在实际体系的建设中,反映出的问题主要是制度、物质与警力保障的不足。在这几方面的保障工作上的发展不平衡造成防控体系建设的不完善。

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对策

(一)统一领导,相互配合,构建大防控格局。要确立“政府倡导、警方指导、社会参与”的运作框架,紧紧依靠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以机关、企事业单位、团体以及社区(村居)居民的广泛参与作为有效推进防控体系建设的力量源泉和社会基础。要使党委政府对防控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形成高度共识,以政府行为的形式协调有关部门参与治安防范,明确职责,统筹协调,形成党委政府统抓总缆、专群有机结合、社会各界配套联动的浓厚氛围和强大合力。要充分挖掘、整合各种社会力量参与治安防控工作,使治安防控工作得到广泛的社会认可,为防控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公安派出所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争取政府给予适当的倾斜,落实专项经费用于防控体系的基础工程建设;要迎难而上,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机制,积极构筑一个“党委政府领导、公安机关推动、有关部门支持、单位村居自管(自治)、人民群众参与”的治安防控大格局,实现防控机构一体化、防控力量多元化、防控机制规范化的目标。

(二)相互依承,有效串并,提高防控网络整体效能。要达到预防犯罪和减少发案的目的,公安派出所必须把工作重点转移到防范工作上来,指导社区民警落实防范措施,同时强化对场所行业的管理、控制;加强对内部单位的安全保卫工作,落实人防、技防措施,建立起全方位防控网络。通过将各张防控网络有效串并起来,使其相互联系、相互依承,形成一个循环体系,环环相扣,提高防控体系的整体运转效能。

1、以派出所为龙头,建立社会面防控网络。巡逻控制已成为新时期驾驭治安局势的一项最基本的有效措施。在巡逻中由派出所牵头,以小区域的巡逻带动大范围的巡逻,最终以小安积大安。派出所在巡逻中可坚持“以巡为本,重在盘查,以动制动,以快取胜”的指导思想,有效整合各种巡逻力量,最大限度地把警力和社会治安的辅助力量摆上街面,增强街面的有警时间和有警密度,压缩犯罪空间,打击犯罪,控制发案。巡逻的方式可采取步巡、自行车巡、机动车巡以及设卡堵截的方式进行。巡逻防控应采取点和面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以治安检查点、汽车站、火车站和出城(镇)的卡口作为相对固定的点,设卡进行盘查和看守;以主要交通干线、支干线、巷道为固定的“线”,坚持24小时巡逻,形成快速反映网络;以派出所和村居为单元,作为相对固定的“面”,由派出所牵头组织社区民警和治安联防力量分时、分段、分片昼夜进行巡逻控制,并随时根据派出所辖区的发案情况灵活调整巡控力量和巡控的重点。

2、以村居为基础,建立村级防控网。基层工作是整个公安工作的基础和平台,具有防范、管理、打击、服务等多种职能,不仅要完成人口管理、治安管理、安全防范、情报信息等职能,更要利用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做好预防犯罪、控制犯罪和发现犯罪的工作,要以村居为基本单元,积极组织和动员村居内的护村队等各种群防群治力量,通过人防、物防、技防等有效手段,扎扎实实做好安全防范、重点人口管理和巡逻控制工作,以创建“平安村居”为载体,依靠村居的群防群治力量,构筑起村级治安防控网。

3、以内保单位为依托,构建单位防控网。单位内部治安与社会面治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每个单位都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构建内部单位治安防控网。要与社会面治安防控网相衔接,主要依靠各企业单位的党政领导,充分发挥单位内部保卫部门的作用,广泛发动组织单位内部的保卫干部、治安积极分子,建立健全单位值班巡逻等各项内部防范制度。要加大监督检查和指导力度,对重点部位、重点单位要加强技防措施的落实,有条件的可以安装电子监控设施与公安机关的110指挥中心联通,达到及时预警,及时出警,确保内部单位的安全。

4、以控制犯罪的销赃渠道为重点,构筑阵地管理防控网。对特种行业、复杂场所、二手手机市场等阵地进行重点控制,是打击违法犯罪、预防减少发案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是从源头上控制和预防犯罪的渠道。对这些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场所要进行经常性的整治,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与重点行业、场所、市场的业主签定治安责任状,落实各项治安管理措施,定期不定期的对这些“吃住行销”的场所进行清查,发现违法犯罪的线索和证据,一查到底,坚决取缔,特别是发现存在黄赌毒的娱乐场所,决不手软。要在这些行业、场所建立健全治保组织,定期由民警组织培训,通报这些场所发生的治安情况,使业主和从业人员高度重视,强化治安管理。

(三)强化研判,以静制动,完善情报主导防控作用。要立足信息化建设,把巡防工作的支撑点放到获取和利用信息上来,实现“精确管理、精确防控、精确打击”和“基础信息化、信息基础化”的目标,发挥情报信息“以静制动”的先导作用,不断地完善防范体系建设。

1.完善街面动态治安的信息研判体系。不断完善治安情报信息采集、传递、研判等环节的工作标准和规范,为情报信息工作提供一套切实、管用、高效的运行准则。民警在接处警、办案过程中获取治安信息的基础上,要主动与辖区群众联系,这是街面动态治安信息最原始的来源,也是最可靠的。同时,要充分利用公安网络加强对周围街面治安信息的了解、分类和整理,形成系统信息。信息的研判要可靠实用,避免夸夸其谈,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要及时准确把握,充分发挥信息研判指导防范工作的作用。

2.完善研判信息的使用制度。根据情报信息主导警务工作的要求,对情报信息研判的落脚点在于使用情报信息来指导实践工作,发挥其强大战斗力的作用,这一点在治安信息的利用中尤显突出。特别是盗抢类街面违法犯罪的特点是作案过程短、遗留证据少、人员逃离快,只有在信息研判的过程中才能最大化地总结其规律特点。根据预警信息的提示,把有限的警力和防控力量用在街面案件易发时段和易发部位上,把重点防控对象用在重点人群上,增强巡逻的针对性和重点性,真正做到“以静制动”打击犯罪。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第7篇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进一步有效整合我镇防控资源,不断加大人、财、物投入,形成镇党委、政府统一领导,镇综治委具体协调,各部门共同参与,以派出所为骨干,群防群治力量为依托,村与企业的防范工作为基础,案件多发的人群、区域、行业、时段为重点,警防网、人防网紧密相结合,全方位、立体化的治安防控体系,使我镇的治安防控能力和水平实现新的跨越,创造更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为我镇的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经过全镇上下努力,要求达到以下目标:

1、刑事犯罪受到及时有力的打击,基本杜绝重大恶性案件,多发性案件得到有效控制,刑事发案率明显下降,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2、突出的治安问题得到整治,治安问题较多村和企业的面貌明显改观,治安管理水平明显提高,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得到遏制。

3、教育、挽救、改造罪犯,劳教人员和预防违法犯罪工作取得成效,重点群体管理措施到位,流动人口违法犯罪率,青少年违法犯罪率保持较低水平,形势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下降。

4、各类矛盾、纠纷及时化解,突发性治安案件处置得当,正常的生产、生活、教学秩序得到有效保障。

5、社会治安防控力量和措施得到有效整合,机制完善、制度健全、人财物保障有力,我镇整体防范水平显著提高。

6、公民遵纪守法,自觉性和防范意识,防范能力进一步提高,能正确运用法律武器保护国家、集体、个人的合法权益,同违法犯罪行动作斗争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

二、主要任务和实施步骤

(一)健全覆盖我镇各村的治安防控网络

加强警防网、群防网建设,派出所要最大限度的将警力投入到维护社会治安的第一线,以派出所巡警为中心,以村巡逻队为基础,把加强对重点地区社会面的巡控作为重点,进一步整合巡逻力量,提高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的能力。同时争取警民结合,重点堵卡和游动巡逻相结合,机动车、自行车、步行巡控相结合等方式,形成点线面全天候防范控制网络。

1、强化巡逻布控。全镇全天单位时段巡逻警力2名,夜间巡逻警力3名,辅警巡逻力量15名。白天重点为各村主要街道及集贸市场,夜间巡逻重点为易发案部位,治安状况复杂区域。

2、加强治安防控预案建设。根据我镇村庄布局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治安防控行动预案,保障在打击犯罪,处理突发案件时有章可循,提高防范综合能力。遇到重大节日、突发案件时,根据不同地域,必须保证足够的警力和联防队员在最短时间内,按照责任划分到岗到位,并迅速投入查控处置工作。

(二)健全以村为单位的基层治安防控网络

今后一段时期,我镇的治安防控重点仍然在各个行政村,根据各村特点,积极探索与之相适应的多种防控模式,结合我镇实际进行联勤防空。

1、合理布局,加强村巡逻队伍建设。根据村与村之间规模,经济实力不同的状况,由复员军人、村干部、党团员、治安积极分子组成的治安巡逻队,并由镇综治委协调派出所具体组织、指导、搞好各村的巡逻防控。派出所抽调2名组织能力强的民警成立巡逻指导组,负责对我镇巡逻队的日常管理,培训和开展巡逻工作。同时各行政村党支部、村委会要加强对本村治安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因地制宜,分类实施,落实群防群治组织,搞好本村的治安防控,2、大力推动“户院联勤”治安防控建设,把社会治安防范工作延伸到每家每户。在充分发挥派出所、巡逻队等治安防控作用的同时,将各村的每家每户划分成若干个组,实现户与组联系、组与村联系、村与镇派出所联系的户院联勤的治安防控体系。同时加强对村民治安防控意识教育,调动农民参与治安防控工作的积极性。每户与村签订治安责任状,增强每家每户的治安责任意识,使人人成为治安员,形成全员抓治安,户户搞防控的浓厚氛围。

(三)健全企事业单位及重点要害部位,管理防范控制网络。

进一步贯彻落实“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加强对我镇企事业单位,重点要害部位防控网络建设的指导推动,确保达到预期效果。

1、加强单位内部安全防范工作。派出

所、镇综治委要加强对单位内部安全防范工作的指导工作,检查和监督各企事业单位要认真落实以法定代表人,治安责任制为核心的内部安全责任制,“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办好自己的事”。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检查,推动内部治安防范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并与派出所配合,搞好周边的治安秩序整治,建立长效监控机制。

2、加强全镇公共娱乐场所的治安管理。派出所、综治委、文化、工商等部门要对公共娱乐场所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治安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严整治无照经营,违规经营场所,坚决查禁“黄、毒、毒”、等社会丑恶现象。

(四)、健全重点群众违法犯罪预防工作网络

今后一段时期,我镇违法犯罪预防工作的重点群体仍然是有轻微违法行为的青少年、流动人口、近期回归社会的刑事解教人员,要贯彻市、县关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搞好刑事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有关意见,认真落实各项工作措施。

1、认真开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坚持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方针,共同做好青少年的思想工作。进一步落实学校兼职法制副校长制度,广泛开辟青少年活动场所和阵地,保障和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要特别加强对在校学生的教育管理,采取坚决措施。控制中小学生流失率,全面实施对轻微犯罪青少年的“挽救工程”,严格预防违法犯罪,使青少年违法犯罪率、中小学生流失率得到有效控制。

2、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对流动人口坚持管理和服务并重,引导外来人口合理有序流动,按照“谁用工、谁管理”的原则,加强流动人口落脚点的管理,预防和减少流动人口违法犯罪。建立健全流动人口管理档案,对流动人口实行有效管理,监督和服务。

3、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坚持组织协调一体化就业安置市场化,帮助教育市场化的思路,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管准管好,预防减少重新犯罪,刑满释放不满5年的人员重新犯罪率控制在2%一下。

(五)健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网络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与派出所密切配合,狠抓各项措施落实,防止群体性事件发生,确保万无一失。

1、落实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民用爆炸物品、易燃、易爆及其他危险品的治安管理,防范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按照行业标准严格把关,强化各项防范措施,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

2、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充分发挥人民调解、依法调节、行政调解在维护稳定中第一道防线的作用,重点围绕农村干群关系,涉法、涉诉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开展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加强对村两委班子成员进行党风廉政、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教育。坚持村务公开,财务公开,保护群众利益,避免和减少矛盾的发生,妥善处理群众上访问题及各种群体性事件,采取有力措施避免矛盾激化,防止引发重大治安问题。

3、完善各种工作预案。

三、工作要求和保障措施

(一)建立各单位责任机制

各级领导同志要充分认识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切实承担起“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镇综治委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当好镇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派出所作为治安防控工作的主力军,要切实把思想观念、工作重点、警力配置、经费投入、考核奖惩制度落实到预防为主上来,积极推进警防网、民防网、技防网建设,最大限度的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案件。司法部门大力开展普法活动,提高公民的法制意识,加强人民调解犯罪社区校正和刑事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各村把加强村防控组织建设,维护本村安全作为重中之重,切实抓好村级群防群治的组织建设,加强社区防控。其它各部门要发挥各自职能作用,积极参与社区防控体系建设,树立全局观念,及时沟通信息,加强协作配合,形成社会治安防控工作合力,面向基层、服务基层,把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基础夯实打牢。

(二)建立执法监测机制

镇综治委和派出所要加强对社会治安形势和治安防控工作的分析,监测后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对一定时间和范围的违法犯罪信息准确分析,迅速评判,及时传递,掌握违法犯罪发生、发展的规律,为打、防、控工作及时提供信息支撑。对重大治安情况要及时上报,对突发的治安问题以适当的形式进一步扩大群众对社会治安状况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镇党委、政府定期听取社会治安工作汇报,全面掌握社会治安动态,并通过开展“公众安全感”调查的形式,了解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意见,适时做出决策部署。

(三)建立考核奖惩机制

边境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研究 第8篇

(一) 边境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概念及现状

1. 边境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概念

边境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是指公安边防部门从维护边境地区社会稳定需要出发, 充分发挥稳疆固边的职能作用, 运用各种手段, 科学整合现有警力和社会资源, 把打击、防范、管理、控制、建设等多种措施有机结合, 实现统一指挥、快速反应、整体联动, 从而建立的能对社会治安实施全方位动态防控的一项系统。

2. 边境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现状

随着“爱民固边”战略的深入开展, 当前边境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以公安边防派出所民警为骨干, 以群防群治力量为依托, 以社会面、社区和内部单位防范为基础, 以可能影响边境地区社会安全的高危人群、危险物品管理为重点, 警民结合, 动静结合, 点、线、面结合, 人防、物防、技防结合, 统一指挥、快速反应、打击有力的边境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但是, 边境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起步较晚, 还存在着警力不足、设施落后等问题, 需要进一步完善。

二、影响边境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因素

(一) 影响边境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内部问题

虽然边境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有效打击和预防了边境地区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但是在现实工作中还是存在着如管控合力落实困难、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防控设施落后等需要进一步解决的内部问题。

(二) 影响边境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外部因素

当前, 边境地区社会治安形势严峻, 大量的治安和刑事案件使得边境地区公安边防部门警力不足、设施落后的问题进一步暴露, 同时, 边境地区社会的偷渡问题、毒品犯罪问题、枪支走私问题、民族与宗教问题、分裂主义和恐怖主义问题等, 也对边境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增强了体系建设的难度。

三、加强边境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措施

(一) 立足关键节点, 立体多维推进

1. 立足“发现的早”, 坚持信息制导

坚持信息制导, 一是要完善信息收集网络。边境地区大多以农村为主, 因此, 可以在农村实施治安定点户建设, 在每个村民小组选择1至2名热心治安事业的老党员、老干部或治保积极分子, 作为警民联系的定点户, 及时收集社情民意, 当地公安边防部门应当在各行政村设立警务室, 推行民警驻村制度, 及时掌握治安动态, 指导防控。二是要扩大社会举报网络。边防部门应当通过典型宣传, 重奖有功人员, 提供法律保障等途径, 大力弘扬惩恶扬善的见义勇为精神, 鼓励广大的人民群众积极举报, 尤其要加强对出租车、客运车辆驾驶员等这些流动性比较强的从业人员的宣传, 与他们进行信息互联, 努力延伸信息触角。

2. 立足“管理严格”, 坚持把握控制

严格人口管理包括加强重点人口管理和流动人口的管理。重点人口是指那些有前科劣迹, 整日游手好闲, 收支反常以及昼伏夜出行踪不定的人员, 对于此类人员, 当地公安边防部门应当建立重点人口流动信息库, 平时注重对该类人员信息的采集和积累, 对在治安巡逻中发现的嫌疑人员, 应当严查其身份情况、随身携带的物品、个体特征、活动轨迹, 以及有无前科劣迹, 并且联系其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进行核实。

3. 立足“整体联动”, 坚持沟通协调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 边境地区社会治安开放性、动态性明显增强, 边境地区的人、财、物流量增大, 过去分散、孤立的单一防控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动态化程度不断提高的社会治安环境的需要, 因此, 加强边境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要从整体出发, 公安边防部门不仅要实行一所接警, 各所联动, 还应当协调好与地方公安部门的配合。

(二) 整合治安资源, 加强群防群治

1. 加强经费保障, 推进治安联防建设

治安联防队是公安机关在新形势下依靠群众, 在城镇建立的群众性的区域治安防范组织, 是协助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有力助手。做好治安联防建设, 是加强边境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 近年来由于经费不足的原因, 导致一些边境地区的治安联防建设出现困难, 如人员流失, 工作不能正常开展等情况。因此, 落实好联防队员的报酬是关键。

2. 坚持社会化原则, 加强群防群治工作

建立和完善群众治安防控体系, 是预防和减少各类治安、刑事案件的发生, 确保社会长治久安的最基本的环节, 也是当前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 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加强边境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建设, 必须坚持社会化, 进行综合治理, 加强群防群治建设。

(三) 健全工作机制, 构建防控网络

1. 健全快速反应机制

以动制动、以快制快的快速反应机制, 具有反应的快捷性、打击的主动性、防控的有效性等不可比拟的优势, 十分贴合当前边境地区动态治安的需要。公安边防部门应当以边防支队为单位建立起一个枢纽性质的指挥中心, 以边防大队为指挥分支, 着力构建治安防控实战指挥系统。

2. 健全警务保障机制

在警力保障上, 公安边防部门应当立足内部, 进一步精简机构, 调整机关民警充实基层, 做强做大基层派出所。同时, 在制度保障上, 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治安巡逻、卡口值守、治安联防队伍管理等一系列治安防控工作制度, 应当坚持每周由值班领导带领督察人员进行不少于2次的抽查, 对脱岗和出岗不出力的民警, 及时通报批评, 切实增强全体民警执行防控制度的自觉性和责任心, 保障治安防控体系的高效运转。在考核保障上, 坚持一案一奖和综合考核相结合, 对抓获重大犯罪嫌疑人、破获大案要案的民警和治安联防队员, 予以奖励;对防控责任单位, 以可防性案件发案数、抓获现行数、提供线索破案数为主要指标, 制定专门考核办法, 科学评估防控工作实绩, 并纳入年度综合考核。

3. 健全信息预警机制

情报信息在公安边防工作中至关重要, 实施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战略, 是加强边境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灵魂。公安边防部门应当发挥基层民警和各种辅警力量植根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 通过人口管理、入户调查、治安管理等渠道, 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地采集信息。同时, 还应当加强专业情报信息队伍的建设, 运用专业手段, 对各种治安信息和基础数据进行筛选、整理、分析、加工, 服务决策、服从实战。另外, 公安边防各部门应当立足实际, 在工作涉及的范围内分系统、按行业, 在社区、村组、单位、重点场所等地广泛物建信息员, 布建特情、耳目, 全方位、深层次地挖掘各类信息, 形成覆盖面广、反应灵敏的信息员网络。

4. 健全网络式巡防机制

公安边防部门应当发挥边境地区治安管理主力军的作用, 努力实现由打击型警务向防范型警务, 被动型警务向主动型警务的转变, 根据边境辖区的地理位置, 按照卡点、巡线、控面的要求, 以城区为支点, 以各乡镇治安复杂地段为基点, 构建市、镇、村三级卡口堵控网络;通过分时段、定路线、划区域, 成立夜间治安联防巡逻大队, 形成民警、专职联防人员、义务巡防人员组成的三级巡逻网络。

摘要:“我国陆地共有9个边境省、区, 143个边境县、旗、市, 土地面积约180万平方公里, 占国土面积的18.8%, 居住着2200多万各族人民, 其中有近半数为少数民族, 有30个民族跨境居住生活。”除少数几个口岸城市外, 绝大部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作为少数民族集中居住区, 边境地区具有了很多不同于内地的特点, 其社会的治安形势也与内地不同。特别是边境地区的偷渡问题、毒品犯罪问题、枪支走私问题、民族与宗教问题、分裂主义和恐怖主义问题等, 给边境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因此, 加强边境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显得尤为迫切。

论乡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防控体系建设 第9篇

关键词:治安管理;社会防控;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D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074-01

一、社会治安管理防控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部门间配合不密切。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涉及一切社会治安资源,不仅包括政法机关特别是公安机关,也包括保安公司及其他专业队伍,还包括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保卫组织以及各种群防群治组织等等。在具体的治安防控工作中,有时公安机关只是配合部门,但主办部门以公安机关执法权威高为由,将工作全部推给公安机关,其他部门对防控工作不闻不问。有的职能部门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群众遇到问题和困难时转而找公安机关,对于发生在企事业单位内部的治安事故,单位内保部门不积极主动处理,反而交给公安机关。对于群体性事件,一些有关部门只求暂时平息事态。而对引发群体性事件的根源问题没有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解决,导致许多群体性事件不断反复,相关部门之间缺乏沟通、配合与协作,无形中加重了公安机关的工作负担,加剧了警力紧张的状况。有的地方把防控工作等同于公安工作,自身不参与,完全由公安机关承担。有的部门从狭隘的部门利益出发,“有利益往上冲,没利益不理会”,极大地削弱了防控工作。

(二)经费投入不足。

古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没有充足的经费保障,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这一任务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由于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公安工作经费投入也不均衡。如西部属经济欠发达地区,经费保障问题一直是制约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发展的瓶颈,也是长期困扰公安机关的老大难问题,公安工作经费问题很难得到根本解决。

(三)信息化建设不足。

基础数据平台比较薄弱,存在数据共享程度低、准确性存疑以及数据挖掘应用水平不高等问题。政府部门存在数据开放不够的现象,导致很多数据不能共享。由于技术、数据录入、历史原因或人口流动等因素,个人信息的可靠性、准确性存在缺陷。在数据挖掘应用上,尚未形成强大的基础数据平台,难以对各个系统形成的大数据进行整合并予以充分挖掘利用。

二、社会治安管理防控体系建设的改进措施

(一)建立健全统一指挥机制。

从国内外警务工作的实践来看,警察到达犯罪现场的时间越快,预防和控制犯罪的效果就越好,反之则越差。为此,要在要害部位安装与公安机关联接的监控报警系统,实行等级化防护管理,做到提前发现,提前处置。在110报警指挥的基础上,根据各个时期犯罪新动态,不断调整指挥调度格局,形成人防、技防、物防三位一体的立体治安防控结构,确保警令畅通、指挥有力。除了监控报警以外,还应积极创建移动报警点,加强对移动目标的管理和建设,如建立并投入使用的出租汽车和公交车为主的移动报警点,以及针对移动通讯工具—手机的监听监控工作都纳入到移动报警点的创建工作中,有效预防和遏制并迅速侦破侵害移动通讯工具从业人员和以移动通讯工具为作案目标或把移动通讯工具作为作案载体的犯罪行为,形成动静结合遍布全城的报警网络,通过网格化巡逻和网格化布阵系统以及公安机关设施和公安民警装备的改进,进一步提高接警、出警和处警的速度,特别是远距离目标的接处警速度。实行24小时对社会治安面的全时空动态防控,把警力布在一线,由机关化转向实战化,由静态转向动态,由打击转向预防。

(二)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在目前经费保障机制不健全、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基层公安机关要在“开源”和“节流”上做文章,一方面,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关注和支持,对防控体系建设的重视和支持,加大对这项工作的经费投入;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公安工作社会化进程,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引导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对防控体系建设进行投资,利用社会资金、物资协助做好防控工作。同时,要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科学合理地用好有限的资金,以最低的资金消耗获取最大的工作效益。

(三)加强防控体系信息化建设。

镇综治委和派出所要加强对社会治安形势和治安防控工作的分析,监测后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对一定时间和范围的违法犯罪信息准确分析,迅速评判,及时传递,掌握违法犯罪发生、发展的规律,为打、防、控工作及时提供信息支撑。对重大治安情况要及时上报,对突发的治安问题以适当的形式进一步扩大群众对社会治安状况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镇党委、政府定期听取社会治安工作汇报,全面掌握社会治安动态,并通过开展“公众安全感”调查的形式,了解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意见,适时做出决策部署。

参考文献:

[1]周正.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初探——以社会管理创新为视角[J].公安研究.2013(05)

[2]王焱.试论中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演变与趋势[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3(03)

[3]袁振龙.治安防控协同机制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

上一篇:放风筝活动下一篇:学校期中期末考试奖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