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企业文化的差异

2024-08-03

东西方企业文化的差异(精选6篇)

东西方企业文化的差异 第1篇

中美文化差异对应急体制的影响

在社会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越来越多,各国各民族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文化体现着民族性格、社会精神、国家作风,有着影响发展的巨大力量。有人讲了一个故事:一家旅店里住着美国人、英国人、中国人和日本人;旅店着火了,美国人立刻打开窗户往外跳,英国人从楼梯往下跑,中国人先去救父母,日本人则招呼同伴走。这说明了各国、各民族文化的价值观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和各国源远流长的文化背景有关。文化背景差异决定着人们的行为取向和处世方式的差别。

(一)西方文化起源于古希腊罗马,以希腊精神和基督教精神为核心的文化,它主要存在于西欧、北美各国。美国是西方文化的代表。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是短期内崛起的世界强国,没有悠久历史传统的约束;各国移民所带来的文化以个体的方式加入美国社会,经过选择性的继承和相互融合,形成了鲜明而又稳定的民族性格。美国的文化价值观主流有以下几点:(1)崇尚物质生活。认为生活舒适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为了过上富裕生活,总是要顽强地去战胜困难,艰苦工作。(2)盛行实用主义。在很多问题上重视实际应用,轻视空虚无用的事物。在哲学上,注重有用的就是真理的工具主义,讨厌抽象的思辩,强调自力更生和功利主义。在政治上,厌恶空洞玄虚的理论和夸夸其谈的人,不受政治理论的束缚。在文化上,不让它妨碍重要行动,而把它当作一种娱乐活动;希望办教育能培养有实际用处的人,毕业生能从事某种工作和职业;科学家的发明也注重于社会实用。(3)富于开拓精神。爱搞试验是美国人的特点。一次又一次的移民,一代又一代的开拓,改变着美国的面貌。容易在新的环境和群体中相处,爱干别人没干过的事。创造发明登记的专利很多。(4)追求民主与平等。美国经历了两次战争后,在社会上、政治上形成了民主自由的环境。不鼓励特权,不迷信权威。(5)普遍重视法律。为了限制个性发挥中损害他人的行为,有健全、严谨的法律体系。公民的法律意识和守法自觉性较强,做到了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6)强调个人奋斗。强调在“个人自由”、“机会均等”的基础上进行自我能力的发挥。注重个人兴趣的满足,追求经济效益,追求社会承认。

(二)中国是东方的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中国文化的主体结构是儒学与道学思想,儒学对政治、伦理的影响较大,而道学则对哲学、文学、科技的影响较大。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社会上大多数人的价值观有以下特点:(1)浓厚的人情关系。以家庭为单位的小生产实体成员间,无私的爱和奉献,演化出了人情关系。集体主义和群体生存观念较强。有请客送礼的情谊,有互助报恩的良心,有谦让义气的友好,有安慰客套的面子,等等。由此产生了以人治为主、法治为辅的社会管理体制。(2)处事的中庸之道。基本含义是“过犹不及”、“礼之用,和为贵”(引自《论语/学而》),就是做事不走极端,要持久通行,实现中道,发挥人性的平衡,避免冲突和矛盾对立。(3)宽容下的和平稳定。乐天知命,顺从明君,厚德载物,宽容团结;使中国逐渐形成一个多民族融合共处的大家庭,使中国传统文化长期地延续了下来。(4)重政务,轻技艺。在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解决温饱之后,就是参与国家政治。善于在社会科学方面著书立说,推广思想。自然科学、技术、艺术没有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5)重义轻利的敬业精神。“存天理,灭人欲”,为了实现理想、成就事业,人们可以克制自己本能的欲望,而积极勤奋地工作,甚至舍生取义。认为物质利益的取得必须合理和有序,要“见利思义”、“义后而利”。社会尊重捐资办公益事业的人,尊重轻视个人利益、而为社会为人民作贡献的人,尊重坚持正义、扶助弱者的人。

(三)从美国文化价值观与中国文化价值观的对照比较,可以看出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的巨大差异。西方文化的价值观是以人为本的观点,也就是,其行为取向,以人的生物性本能需求和人的发展需求可否满足为依据;这种需求满足,是在人的生物性竞争本能发挥作用的条件下实现的。东方文化的价值观以群体观点为依据,认为只有通过人类社会群体协作,才能满足人的生物性本能需求和发展需求;群体协作可以互补其短、互容其长,比个人能力发挥能取得更多的利益。西方文化的价值观,有利于个人奋斗和充分发挥个人能力,但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和政府管理。东方文化的价值观,有利于管理行为和群体协作奋斗,有利于和谐发展,但只能有限度地发挥个人能力。从总体上看,东方文化的价值观优于西方文化的价值观,它可以克服物质条件的不足;抗美援朝战争就是例证。在今年四川汶川大地震中,中国人众志成城、团结协作的精神更是赢得了抗灾的巨大胜利。这说明,在相同的物质条件下,中国社会大大地优于美国社会。在国家管理中,政府一直在用国策弥补其价值观造成的不足;美国强化法制,中国鼓励民主。

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世界上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就某一种文化价值观来说,有其先进合理的部分,也有落后陈旧的成份。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随着经济的繁荣发展,外国文化也逐渐影响着我们,潜移默化,引起了人们价值观念的演变,大家普遍重视物质利益,更加实事求是;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中有注入了先进文化的成份。但是,目前我国文化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一位在中国和美国先后工作过多年的人,对干事就业的体会是,“在中国身体不累精神累,在美国精神不累身体累”;这是文化背景造就的生存环境所致。我国的文化现状,与不断提高的人民生活水平和精神需求不适应,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适应,与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不适应,与以人为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不适应,与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新形式不适应(引自2004年第17期《半月谈》)。传统文化中变异出的平均主义、论资排辈、碌碌无为、亲疏关系、形式主义、铺张浪费、心口不

一、以公侵私 等等不良现象;少数人打着“德”、“义”、“公”的旗号,违背客观存在的利益关系,甚至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都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和重视。

(四)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今天,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年代,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为我所用,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观,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极其重要。在保持中国文化的主体意识和相对稳定性的同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吸收国外文化的有益成果:(1)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思维方式上,要善于研究实际问题,探索新生事物; “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不懒惰盲从,不教条自大;要百家争鸣,集思广益。缩小领导思想与群众思想之间的距离。思想无禁区,工作有纪律。(2)依法治国,民主平等。法治优于人治,要降低人情关系的弹性造成的弊端,健全法律体系,细化执法操作,高效率地维护社会公正。要切实发展民主,多走群众路线,保障每个人在政治上、社会上的平等人权。(3)分类要求,各显其值。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区分不同层次来要求价值的实现,用法律法规来调节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价值由个人通过奋斗实现,集体价值由集体负责人组织其成员来实现,社会价值由各级政府通过政策执行而实现。加入各种组织的人,要按组织章程的要求实现个人与组织的价值,如共产党员。从事各种职业的人,要通过岗位本职工作来实

现价值,如国家公务员。要明确一个衡量价值的标准,而不能简单地用社会价值压制和排斥个人价值。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要依法解决,而不能要求个人无条件服从集体。宪法已规定,国家保护私人的合法财产,尊重和保障人权。在新时期,优化人民的价值观:一方面要在经济社会事业的交流中和具体载体的传播中吸收先进文化成份,另一方面需要政府的工作引导来促使人们接受先进文化,摈弃落后文化。在应急体制中,因为人的因素是关键的,所以进一步优化人民的价值观、特别是当政领导人的价值观,是进一步铸造中国先进的应急体制所必须的。

东西方企业文化的差异 第2篇

东西方文化语境的差异导致了东西方交际方式的差异,根本原因在于东方文化注重维护群体和谐,强调社会等级制度,而西方人更注重个人利益至上,淡化社会等级制度。这些差异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东方交际中的文化特点

东方文化中的等级观念、身份观念很强,言谈举止非常注重礼貌,以此体现双方在地位等级上的差别;东方人注重意境,语言表达含糊,常常给人欲言又止的感觉,这就要求听者依靠说话时的语境来理解说话人的意思,而且东方人常常把沉默当作一种回应的方式,所以有时在交谈中甚至还要考虑说话人的神情举止,以便做出正确的推断;东方人重视面子,说话往往迂回婉转,尤其是当与对方意见有分歧时,语言更为隐讳含糊,有时因为担心伤和气,伤感情,对有些话甚至避而不谈,以求一团和气;东方文化重集体负责,如果是在商务谈判桌上,东方人会想好了再说,因为一个人的发言代表的是一个团体的意见,说话人比较谨慎;东方文化在矛盾面前往往采取回避或者拖延态度,静观事态发展,有时会因此而延误解决问题的时机。

2、西方交际中的文化特点

西方文化中人们更重视平等,谈话举止相对轻松随意;西方人在交际过程中注重的不是意境,而是言传,语言表达清晰达意,在与他人的交流沟通中文字的运用几乎涵盖所有的有效信息;诚实是为西方文化所重视,西方人凡事以事实为依据,说话的方式也非常直截了当,遇到不同意见时不惜针锋相对以求是非曲直;在集体与个人之间,西方文化更强调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同样是谈判,西方人常常边想边说,在权责范围内可以自行作出决策,注重谈判的实效;在矛盾面前,西方人习惯于直接面对,主动分析问题所在,并采取积极的态度解决矛盾,具有相当的办事效率。

东西方企业文化的差异 第3篇

2013年9月7日, 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大倡议[1], 并明确指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心就是要以加强传统陆海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互联互通, 实现经济共荣、贸易互补、民心相通。其中民心相通是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投资的根本立足点。而民心工程建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多元文化的有机融合。横亘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世界文明的摇篮, 多民族融合的人文区域[2], 因此, 在探讨东西方企业文化差异根源的基础上彼此借鉴其精髓, 对提高我国企业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的投资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 东西方企业文化的差异性根源

东西方企业文化特征打下了深深的民族文化烙印: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其价值取向为重群体、重道德、重实用, 这种价值取向孕育了东方文化中的集体主义价值观, “家本位”观念和“天人合一”的思想。以欧美国家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则起源于古希腊文化和犹太基督教文化, 其价值取向是中个体、重科学、重思辨, 价值观以个人能力主义和自主动机为核心;其行为取向以效率、进取和工具理性为准则。具体而言, 东西方企业文化差异性根源体现在以下三方面内容:

(1) 东西方企业文化差异体现在不同的维度上。

总体来说, 东西方企业文化在文化维度上差别在于前者体现权利距离大、不确定性回避强, 以及缺乏平等、民主, 缺乏冒险精神等。而后者则突出个人主义、权力级距离小以及讲究平等和民主。由表1可见, 中国和美国、德国在四个文化维度上都存在显著的差异, 正是这些文化差异导致了不同的管理思想, 产生了不同风格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日本和中国在社会制度上虽存在差异, 但文化维度相似, 这是因为日本的文化受传统的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的缘故。这种文化的相似性同样渗透在管理思想和企业文化之中。因此, 日本企业的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工资制等易被中国人接受。德国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回避和男性度, 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中, 注重安全需要和工作的人性化。由于德国权力距离低且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回避, 因而在目标管理中主张目标协商管理。中国与德国的文化差异介于美日之间。因此, 相对于美国模式而言, 德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如工业民主和员工参与制度等, 较多地能被中国人接受[3]。限于篇幅, 本文以中、日、美、德为例对东西方企业文化进行比较, 主要差异如表1所示。

(2) 不同的文化传统决定了迥异的东西方企业文化。

如前文所述东西文化传统的差异给中西方的管理打上鲜明的烙印, 并广泛地渗透到管理的各个层面, 从而突出地体现在组织、领导、决策、经营、人事管理等各个方面。西方的管理强调严密的组织结构和控制手段, , 重视正式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中国的管理虽然也强调严密的组织结构和控制手段, 但实际上却难以做到, 因此, 制度的作用被弱化。从决策方面看, 西方人强调自我, 注重思维清楚明白的文化传统和直言不讳的表达方式, 因而美国企业实行的是个人决策。但中国企业实行的是群体决策, 因为群体至上, 存在对上级“家长”式的服从, 往往使决策议而不决;又因为强调达成共识, 使决策过程拖延缓慢。西方文化的主要特征不仅表现在它的个体性上, 还表现在它的激进上, 这种激进的文化特征渗透到企业管理中, 突出地表现为鼓励创新、勇于竞争和拼搏的企业精神;而东方文化的中庸思想虽然增进了企业内部和谐, 但更大程度上压抑了员工的个性, 使企业丧失了创新的活力。西方管理强调企业的最大利润, 而东方管理则强调企业的感情投资。西方管理者倾向于在工作中与人保持一定的距离, 他们把上下级关系看成是纯粹的完成工作任务的关系;中国文化重视“人和”因素, 注意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往往使家族伦理关系融合在企业管理模式中, 在企业内部形成较为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

(3) 价值观念的差异使得东西方企业文化侧重点有所不同。

价值观是文化的内核和灵魂, 各国企业文化具有丰富多样的形态或表现方式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其价值观的不同。正是不同的价值观才使得东西方企业文化具有不同的侧重点。例如, 日本集团主义精神强调团体内和谐和内协外争效应。美国企业虽然也有重视团体精神的, 但更多地提倡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企业精神, 如开拓创新精神、冒险竞争精神等, 重视企业内单个成员能力的发展。又如, 受儒教“忠”的观念的影响, 日本企业特别注重对国家的态度, 企业与员工的关系是稳定的家庭式关系。与此不同, 美国企业则强调股东的利益, 企业与员工的关系是通过合同建立起来的契约式关系, 其员工具有很强的流动性。与美国的企业相比, 中国企业强调在管理中更注重人的因素, 把人视为企业的“协作人”, 注重培养员工的集体意识、依附感和归属感。而美国企业管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 更注重经济指标和经营利润。

中国虽然提倡“和为贵”的儒家思想, 但与日本企业相比, 中国的企业缺乏团结协作的精神, 存在不同程度的“内耗”。“中庸”思想使得中国企业大都缺乏开拓进取精神和个人利益观念。总的来说, 由于长期以来没有充分重视人力资源开发机制与管理模式的实践, 中国企业管理与美日相比存在明显差距, 具体问题表现在中国企业的人才观念淡薄, 中国的企业精神缺乏鲜明的个性等方面。本文以美、中、日三国为例, 比较东西方企业文化的差异, 具体如表2所示。

3 启示

从上述比较分析可得出以下启示: (1) 不同于西方文化的其他文明同样可以孕育符合现代经济发展的企业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 所谓现代的、先进的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不再是西方文化的专利品; (2) 企业文化具有普遍性的规律,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生活的国际化, 先进的企业文化理论、经验的传播速度将大大加快, 从而使各国的管理方式之间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共同性; (3) 我国企业必须立足国情, 建立“以我为主、博采众长”的企业文化, 充分发挥优秀企业文化的向导力、融合力, 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策、贸易、金融等各领域的相通扫除心理障碍, 最终实现民心相通。

摘要:“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一条横跨众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带, 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因此探讨东西方企业文化差异根源, 对提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的企业文化整合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深入剖析东西方企业文化差异性根源, 并由此得出启示:我国企业必须立足国情, 建立起“以我为主、博采众长”的企业文化, 充分发挥优秀企业文化的向导力、融合力, 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策、贸易、金融等各领域的相通扫除心理障碍, 最终实现民心相通。

关键词:“一带一路”,企业文化,以人为本,民心相通

参考文献

[1]张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视野的中阿文化交流先行战略[J].重庆社会科学, 2014 (12) :53~59.

[2]薛东前, 石宁, 段志勇, 郭晶, 李玲.文化交流、传播与扩散的通道---以中国丝绸之路为例[J].西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3, 43 (5) :781~786.

[3]俞文钊, 贾咏.合资企业的跨文化管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6.

东西方文化差异一瞥 第4篇

问候用语:中国人和别人打招呼,一般都以对方的处境或动向为思维出发点,如“您去哪里?”、“您是上班还是下班?”等。而西方人往往认为这些纯属个人私事,不能随便问。因此,他们打招呼时总是说“Hi/Hello!”,“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night!”,“How are you?”,“It’s a lovely day,isn’t it?”等。

亲属称谓:英美人对亲属的称呼是以家庭为中心的,只区别男性和女性,却忽视配偶双方因性别不同而出现的称谓差异。例如,英语中只有“grandfather,grandmother”,而汉语里却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再如,英语中只有笼统的uncle和aunt,而汉语中则有比较具体的“伯伯、叔叔、舅舅和姑妈、姨妈”等。还有,英语中表示晚辈的nephew和niece是不分侄、甥的,表示同辈的cousin也不分堂、表和性别。

考虑问题的主体:中国人喜欢以对方为中心,考虑对方的情感。比如“你想买什么?”、“您想借什么书?”等。而英语中,人们说话时往往从自身的角度出发。例如“Can I help you? /What can I do for you?”等。

面对恭维: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是谦虚谨慎,听到别人的恭维和夸奖时会加以推辞。如当别人夸你说“您的英语讲得真好。”时,你会说“哪里,哪里,一点也不行”。别人夸你“菜做得很好吃”时,你会说“过奖,过奖,做得不好,请原谅”。西方人从来不会这么谦虚,他们对恭维一般表示谢意,表现出一种自强和自信。例如:—You can speak very good French. —Thank you. 因此,我们在和西方人交往时要注意:英美人称赞你时,你千万不要说“No,I don’t think so.”。这种回答在西方人看来是不礼貌的,甚至是虚伪的。

电话用语:中国人打电话时的用语与平时用语没有多少差异。例如“喂,您好。麻烦您叫王伟接电话。”;“我是张英,请问您是谁?”等。英语中的打电话用语与平时用语差别很大。例如“Hello,this is John speaking. Could I speak to Tom,please?”,“Is that Mary speaking?”等。西方人一接到电话一般都先报自己的号码或者工作单位,如“Hello,52164768. This is Jim.”。许多中国学生刚开始学英语时常常会说“Hello,who are you,please?”,这样说既不合英语的习惯,也不礼貌。

接受礼物:中国人在收到礼物时,一般是先放在一旁,等客人走后,才会打开。主人收到礼物时会说“哎呀,干吗还送礼物,真是不好意思。”或“让您破费了。”等客套语。西方人收到礼物时,一般会当着客人的面马上打开,并连声称赞说“Very beautiful! What a wonderful gift it is! Thank you for your present.”等。

打招呼时的用语:中国人见面时喜欢问对方的年龄、收入和家庭情况。西方人很反感别人问及这些私事。另外,在西方,如果没有血缘关系,对男子统称Mr,对未婚女子统称Miss,对已婚女士统称Mrs。 中国人重视家庭、亲情,认为血浓于水,为了表示礼貌,对陌生人也以大爷、大娘、大叔、大婶等相称。

体贴他人:西方人向对方提供帮助或表示关心、同情时要看对方是否愿意接受,而中国人帮起忙来一般是热情洋溢,无微不至。比如,一位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看到一位老教授蹒跚地过马路,出于同情心,他飞步上前,挽住老人,要搀扶他过去,但是他得到的回应却是怒目而视。请看下面的对话:

Chinese student:Mr White,you are so pale,are you sick?

English teacher:Well ... yes. I have got a bad cold for several days.

Chinese student:Well,you should go to a clinic and see a doctor as soon as possible.

English teacher:Er ... what do you mean?

中国人建议患病的人尽早去看医生,以示真诚的关心。而美国人对此却难以理解。他们认为:难道我的病有如此严重吗?因此,遇到这种情形,只要说“I’m sorry to hear that.”就够了。

东西方企业文化的差异 第5篇

关键词:主要问题,合理解决文化差异,提到东西方文化的问题,让我们想起很多的问题的,在各个方面。第一,是义利关系问题。一般来说,西方人重利轻义,东方人重义轻利或义利兼顾。东方人的意识就是义字当先,古时的关羽不正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义气英豪.也被当时的人们大加赞赏,我想这也是由于古时的多方思想而造成的一种文化意识.5000年的文化也是造成这种重礼的不可忽视的原因.相对而言,短短的西方文化更注重利益,这也正是现实主义的表现,从侵华战争及西方的一切生活都可以看出他们的自我意识,也可以称为不虚伪,实事求是的作风。当然,这也只是针对东方的绝大多数而言的。在东方比如中国人的生活中,谦让是一种美德,而西方人对此不知如何是好。西方人在多数时候为了利益可以牺牲自己的义。

第二,是整体性和个体性问题。东方人强调整体性和综合性,而西方人则重视个体性。比如中医和西医,中医强调的是整体,西医不一样,从解剖学的角度来说,它重视整体中的局部。整体思维和个体思维之间差异还表现在交往中,比如在很多报导中,一为中国人到西方人家吃饭,当主人问今天吃中餐还是西餐时,客人很客气的说道:“随便。”“客随主便。”西方人对这样的答复难以理解,他们说一听到撍姹銛这个词就头疼,不知道怎么弄好,不好操作。我们思维方式深处,认为客随主便是礼貌的表现,是对主人的尊重,可西方人不这样看,这就是区别。反过来看看,欧洲人到中国来,你问他今天干什么,他一定不会说“随便”,一定会明确表明自己的愿望。今天就吃西餐,或者就吃中餐,而中国人往往较少表示个人的愿望,当我国代表团出访时,外方接待我方代表团,对方问,各位想喝什么?如果团长说喝茶,后面几位可能也都说喝茶。人家奇怪,怎么一个说tea,就tea,tea全下去了。

第三,是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的问题。我们中国人总是强调“和为贵”,“天人合一”等,而西方则讲究多样的标立新说。我们在感谢对方接待时往往是这样几句话:你们国家很美丽,你们人民很友好,你们接待很周到,等等。他们认为万里迢迢从东方到西方,难道没有任何一点不同的感觉,为什么一律都是这么三句话呢?后来有一个代表团走的时候,除了三句话以后,他说,我现在想提点建议。这几个人马上很认真听,想听听代表团离开前的建议。第一条建议是希望你们介绍材料能译成中文。第二条是你们这个牛肉能不能煮得烂一点,血淋淋的实在受不了。第三点希望你们对中国历史和文化能有所了解。他们听了感觉特别好,听到了不同的意见。他们表示,能做到的我们一定做到,做不到的我们也知道你们喜欢什么了。

第四,是东西方感情表达方式的差异。在很多问题上中西方的差异是的,我敢打赌西方人看《梁山伯与祝英台》一定看不懂,这里头最大的问题就是中西方文化间的差异,从而造成了中国人细腻含蓄的倾情和西方人的直接表露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中国古代的大家闺秀想必西方人一定毫无想象,更不必说中国古代的“男尊女卑”及古时的家法等一切束缚主义的思想。

第五,是我们思维方式里经常有意会性。他们是一种直观性。比如我们有些文章或在生活中喜欢用暗示,或者喻古论今。这种含蓄需要你去意会,所谓此处无声胜有声,这与西方人的直观性不太一样。像钱钟书先生的关于西方与中国文化方面的对比里,更是谈到了中国诗的长处,它虽然只有寥寥数十字,但表达比西方的长诗更有意境。但对西方人来说,这又是很深奥且难以理解的东西。

然而面对如此多的问题很多的事情都关系到我们的生活,以及以后的一些文化差异,如何让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上和文化交流上能更好的交流。很多专家学者提出了一些方式和建议。

由于东西方政治、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所以,东西方的文化差异成为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这就迫切需要正确处理好这种文化间的差异。文化多样性和差异性是交流、创新和创作的源泉,是人类得以发展的动力之一。离开了多元文化的发展,我们将面对一个思想日益枯竭、创意日益平庸、生活日益单调的世界。文化多

样性与生物多样性一样,单一性导致脆弱性,多样性产生稳定性;单一性导致极端性,多样性产生包容性。因为并不是所有先进的文化或文明成果都集中在一种社会形态或一个国家或民族之中,所以有时必须相互学习、引进先进文化,来促进本国家或本民族的发展。这就需要认识到,引进先进文化并不是要消灭或代替民族文化,而是要扎根于本民族的土壤,使之本土化、民族化,使异域的东西取得民族的形式和风格,打上民族的烙印。每个民族在接受外来文化影响的同时,必然要对自己文化进行筛选、扬弃,使民族文化发生转型。通过借鉴、学习和吸收外来文化,使之本土化、民族化,通过分析、筛选和扬弃民族文化,使之转型。民族文化正是在通过这两条途径实现整合创新的过程中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显示出自己的价值和生命。

东西方文化差异主要差异

及解决方式

学院、班级:机电学院、B0901

学号:0612090108

东西方文化差异 第6篇

国际商务谈判时,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谈判者往往会遭遇思维方式的冲突。以东方和英美文化为例,两者在思维方面的差异有三个方面:

1.东方文化偏好形象思维,英 美文化偏好抽象思维;

2.东方文化偏好综合思维,英美文化偏好分析思维;

3.东方文化注重统一,英美文化注重对立。

意识差异:

1.决策意识 当面对复杂的谈判时,来自不同国家的人将使用不同 的方式做出决定。比如,对于日本人来说,决策是集体的事 情,需要得到管理层的一致同意。日本人的价值观念和精 神取向都是集体主义的,以集体为核心。而在德国,决策权 一般在公司的最高层手中。

2.人情意识 中国有别于西方的一个特色就是人情问题,凡事讲究 人情,讲究面子,所以在谈判中,也不可避免受此影响。而 且,中国谈判者注重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认为个人间的融 洽关系对于谈判的成败有很大影响。西方人在现行的市场 经济条件下,强调对利益的追求。虽然也很注重谈判中的 人际关系,但他们一切以利益为重,在人情和利益两难的情 况下,他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利益。

3.利益意识 商务谈判的目的主要是获取经济利益。在现代社会, 中西谈判者都具有利益意识,双方谈判的目标集中而鲜明 地指向利益,并以利益作为谈判的主要评价指标。但是,中 国谈判者的利益意识没有西方谈判者那么明确和强烈

观念差异:

上一篇:我司团队建设思路下一篇:胡说歌大班音乐活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