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外来务工家长的调查报告

2024-07-30

有关外来务工家长的调查报告(精选8篇)

有关外来务工家长的调查报告 第1篇

有关外来务工家长的调查报告

一.概述

中国的外来务工人员接近9400万,占中国人群中的一大比例。而与此同时,外来务工家庭已逐渐的由农村转到城市,城市的外来务工人员逐渐增多。在城市化日益普遍的中国,人们在关心城市化不断增长的同时,也在逐渐担心进城务工家庭的一系列的状况。现如今,外来务工家庭的经济水平,生活水平远低于一般家庭。而且,他们的孩子由于长期处在乡下的农村生活中,在心理上,学习上,生活上都会与城市的孩子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调查外来务工家长的生活情况已经刻不容缓。

孩子一直是家长们的未来,而外来务工的家长由于长期在外打工,并没有充足的时间来陪自己的孩子。而,自己的孩子由于不习惯城里的教育水平以及自身的学习水平有一系列的差异,所以,外来务工家庭的孩子们的学习成绩普遍偏下。而,对于这些,有的家长不闻不问,有的家长却采用传统的棍棒教育等等,因此,如何学会让家长转变管教方式,让孩子们快乐的学习,能够在城市的环境中生长,跟上老师的讲课速度,打破自身的心灵禁锢。二.政策

举例1:开化县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义务教育的手续办理

(一)务工农民子女来我县中小学就读需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父母(监护人)双方或一方在我县工作,有劳动合同或工商营业执照;父母(监护人)双方或一方具有有效的暂住证(三年以上);在我县有稳定的住所(以房产证或房屋租赁证明<三年以上>为据);原学校同意外出借读的证明和原学校的学籍档案(或复印件);

小学一年级或初中一年级入学需符合上述规定,并提供户籍、出生证明、房产证或房屋租赁证明、及义务教育卡;小学一年级入学需符合上述规定,并提供预防接种证提供查验。初三第二学期不接受借读申请。

(二)入学程序

申请:申请人按入学条件规定,持相关证明材料到居住地就近学校联系,提出书面申请;也可直接到县教育局基础教育科提出申请,统筹解决,不得择校。

审查:接受申请的学校实施审查,符合条件的经学校签章同意后到接受学校的教育主管部门办理借读手续;到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的,由教育行政部门实施审查,符合条件的予以安排就读。建档:县教育局和学校按学籍管理规定为学生建立学籍。此类学生转学一般以学期为期限,学校负责对学生转出时的流向进行统计,促进他们完成法定义务教育。

入学: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或外来人员子女因户籍变动,应办理转学手续。要求办理转学手续的,应先经原学校检验本人户口后批准,出具转学证,然后到转入学校审批。转入学校在转学回执上加盖学校公章,并持转学证到教育局教育科审核,加盖学籍专用章,回原学校办理转学手续,最后将转学证、学生学籍一并交转入学校注册,即转学手续完毕。

举例2:为了给外来务工子女在青岛市入学提供保障,青岛市教育局、财政局、公安局等部门于7月30日联合公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市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基础教育工作的意见》及实施细则,让这些孩子上学无忧。

《意见》提出,在国家规定的班额内,义务教育阶段有空余学位的学校,不得拒收居住地在本校招生区域内的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入学;高中阶段有空余学位的学校,不得拒收根据考查测试,成绩达到相应学业水平的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入学。经批准进行“小班化”试点学校的班额标准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另行确定。幼儿园根据班额规定,在有空余学位的情况下不得拒收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入园。《意见》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程序也进一步简化,同时明确规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接受教育教学、参加团队组织、担任学生干部、评优奖励、参加校内外活动等方面与流入地常住户口学生享有同等待遇。

在学习上,免除了学杂费能让这些外来务工子女正常的进入学校进行正常的学习。在低保方面,近几年的低保政策不断提高,让那些穷困的务工子女有能力,有金钱来学习。而近几年的政策让这些孩子们不必受户口限制从而能在读书的地方参加中考和高考更是国家给外来务工人员的优惠与支持。三.调查问卷

针对家长设计一份问卷,问卷分成二部分(子女随迁和子女留守)。具体样本见附件。调查结果:

选择题:第1题3A5B10C2D,第二题14A3B,第三题1A3B7C

第四题5A8B3D第五题4A9B6D第六题5A4B9C5D第七题11A4B第八题8A5B第九题3A9B3D第十题13B4C第十一题5A9B2C第十二题4A8C2D第十三题12A3B 结论-选择题:

1、关于学习成绩方面,大多数处于一般状态,也有少部分是良好或优秀的。

2、针对教育孩子方法,大多数家长选择鼓励,没有选择棍棒教育的。

3、家长认为孩子在生活上最大的困难:选择不能和同学良好交往的占大多数。

4、大多数家长选择与孩子交流,也有部分家长选择和教师交流。还有个别家长从未关注这一方面问题。

5、关于带孩子来城里的原因:大多数家长认为城市教学条件较好。也有部分是因为希望能自己教育孩子。

6、家长认为孩子留在家中的影响有:大多数选择了与孩子交流较少,不能及时了解孩子的成长。部分选择了孩子学习没有人指导。个别家长觉得是没有与孩子培养感情。

7、大多数家长十分关心留在家中的孩子的教育问题,但是迫于工作可能真正投入的时间并不多。

8、在帮助孩子学习情况改善方面,大多数家长选择了自己多赚钱给孩子以供各种补习。

9、在孩子生活费方面,集中在500—1000元。

10、关于孩子在家里照顾的人一般是家中的长辈。

11、关于孩子与老师的联系情况,大多数家长不了解。

12、关于孩子的健康与医疗方面:大多数选择仅仅生病吃药解决,部分选择了定期交医疗保险。

13、在家长和孩子的联系方面,大多数家长选择了联系比较密切,经常打电话。填空题:

1、我们了解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费和本地的孩子一样,只须出很少,或者全免。但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某些学校还是需要交借读费。

2、在入学方面,大部分学校是没有门槛限制的。只有极个别学校实行本地优先的政策。

四.问题的解决(从家长方面)

1、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对孩子的学习不是很上心,导致子女的学习也不到监督和管理。对此我们觉得有必要在这一方面加强宣传力度,让家长意识到对孩子学习生活的关心和照顾是非常必要的。

2、对很多留守儿童来说,亲情意味着太多,并不是金钱就可以补偿的。虽然父母在外打工可以提高了家庭的经济重要条件,但是孩子的心理关爱却得不到满足,我们觉得金钱并不能代替孩子成长的岁月,希望外来务工家长能意识到这一点,我们也可以通过亲情电话,亲情假期等活动来促进家长和留守儿女之间的沟通。

3、在这个社会,或许外出打工也是很多外来务工家长也是无可奈何。从这一方面我们觉得公益活动是必要的。社会的帮助是必不可少的。社会上的公益活动不少,捐助的资金可能也不少。但是我想公益活动真正的最终目标不仅仅在那捐助的资金和那部分受资助的家庭。我们必须宣传,让这些公益活动带动更多社会上的人来帮助来关心。这样的活动才是公益活动真正的可以延续的爱心。

4、在留守儿童的健康医疗问题上,我们希望医保和部分补贴能够真正保障留守儿童在没有父母照顾的时候身体能够健康发展。

有关外来务工家长的调查报告 第2篇

姓名:朱云霞

时间:

2009.3.13

各位家长朋友:

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代表学校对大家能在百忙之中抽空来开家长会表示衷心的感谢!也很荣幸能坐在这里和大家交流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各位家长能有所帮助。

各位家长大都是到这里来挣钱、来发展的,而且也认为这里比起你们的家乡来更好、更有前途。通过我的了解也有一部分家长已经有了自己的渔船。生活好起来了是因为在你们的身上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有灵活机敏的品质,有一股拼劲。正因为这样在你们的孩子身上也体现了这些品质。每逢学校大扫除的时候,他们总是不怕脏、不怕累冲在最前面;体育活动中总是能看到他们矫健的身影,都为其他孩子做了很好的榜样作用。但是,另一个方面,我们也清楚地看到,由于一些特殊的缘故,你们的子女相比较本地的孩子,学业上普遍不够理想。这说明了什么?他们笨吗?当家长的最清楚,他们都不笨。孩子明明有着一个聪明的脑袋,为什么却不能够取得理想的成绩呢?相信各位不难推理出其中根本的缘由。

记得一本书上讲过这样一件事:有一位高中特级教师曾把许多学生送到清华、北大等一流的大学中去,但他从来不曾为此夸耀过。他说,孩子能考上好学校,实在不是他个人的功劳,其中三分之一是孩子自己努力的原因;第二个三分之一,是孩子从幼儿园一直到高中这么多年无数位老师辛勤劳动的结果;更有三分之一是家庭对一个孩子的教育和影响——所以,他从不居功自傲。举这个例子,是想告诉各位家长一个比较普遍的道理:一个孩子的成长,除了学校,还有家庭教育的作用也十分大啊。可以说,这正是拉开孩子学习差距的关键原因!各位注意这里专家讲出的一个数字:三分之一!如果说,一张卷子100分,其中靠孩子自己的聪明、勤奋得33分,靠老师帮助得33分,那么还有33分呢?就掌握在你们家长手上啊!你们的孩子越不自觉不懂事贪玩,你们家长手中所握分数的比重就越大!而且越是小的孩子,越需要家长的合作。越小的孩子,越需要家长一个对一个地辅导。如果一个班两位主科老师,再加上40多位家庭教师,有家庭和学校的双保险,孩子的成绩就绝不会差到哪里去的。

有些家长也许会说出这样那样的理由,来为自己不能做好家庭一头的教育做辩解。我想,如果您是真爱自己儿女的话,就应该克服一切困难,来为儿女的成长助一臂之力。有句古话说,“养不教,父之过”,如果生养了孩子却不教育孩子,那么做父母就是很不称职了。有一种家长的理由是:自己的知识水平不够,不会辅导孩子。事实上,做父母的,并不需要您真正辅导多少。关键是,您是否把孩子的学业放在心上,比如查看孩子写字是否认真总会检查吧;还有,为孩子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坚持帮助孩子养成各种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等等总不需要多高的知识水平吧?所以这个理由算不得什么理由。其次,有家长说,自己忙着生意,哪里有时间管孩子呢?这是很普遍的一种理由。也确实情有可原,生活的确不容易。但有句话说得好,时间是海绵里的水,只要您愿挤总还是有的。夫妻两个,最好能妥善安排好生意上的事情,晚上,留一个负责监督检查孩子的学习,哪怕每天挤出10分钟的时间看一下,也总比不闻不问要好得多!

现在我们应该撇开所有这些客观理由,主观上要想方设法地为孩子的成长付出,这样,您才不愧为一个“爸爸”或“妈妈”的称谓!也许又有家长会问,我为我的孩子,摘星星摘月亮都愿意,可是,怎样做才算科学合理才能达到目标呢?下面针对中年级的学生谈谈如何实施家庭教育的问题。

首先,要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

孩子在一个嘈杂纷乱的环境中,如买卖东西、开着电视、大人谈话、零食摆在桌上等,这样怎能定神学习?大人尚且难以做到,何况小孩?所以,要孩子能够自觉认真地学习,必须有一个良好的没有干扰的环境。希望各位家长尽一切可能,为孩子提供一个固定的、安静的学习环境。

其次,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会渗透到人的血液之中,成为一个人的品格甚至一生的命运。一个从小就不断劳动的人,就成了勤劳的人;一个不断锻炼的人,就会拥有强健的肌肉。学习同理。孩子还小,不能从道理上明白再自觉落实到行动,只有靠老师、家长帮助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然而养成好习惯,绝非一朝一夕的功夫。相反坏习惯却是一沾就成,因为人天生就有惰性。而要改掉一个坏的习惯又是多么地不容易,这一点,可能在座的高年级学生的家长深有体会。

这些好习惯一桩桩说出来看似非常小,但唯有持之以恒地抓,孩子才能养成这些习惯。而好习惯终身受用。这些好习惯有:

1、保持良好的坐姿,以免眼睛近视背长驼;

2、握笔姿势要正确,我们班现在就存在着一些孩子的握笔姿势不正确,直接就导致了书写非常的差,在给家长们写的家校练系册上也明确指出了这点;

3、养成整理书包、学具的习惯。到现在班中的一部分学生还经常忘了这个那个的,特别是老师要求回家家长签名的材料,总是上交不及时;

4、每天放学回家,稍稍休息一会儿就开始做作业,一旦开始写作业,就要求孩子专心致志而不是东张西望或写会儿字再吃吃东西聊聊天,这是最糟糕最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一种坏毛病; 另外许多孩子存在作业完不成的现象,他们放学回家都干什么去了?家长是不是过问过他们的作业情况。

5、提笔即练字,也就是说,要求孩子完成任何作业的态度都要认真。我们对孩子在学校提出的要求,如果在家里做不到,就会冲淡学校的教育效果;相反,如果你们家长在家里严格要求孩子认真书写,这样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会更好。你们做家长的,要有一定的权威,一旦发现孩子的作业不认真,就一定要要求他重做!不要指望第二天孩子把作业带到学校里,让老师批评教育或要求重写。因为我们每天的教学任务都很足,第二天又有第二天的作业,哪有时间再来返工前一天的事情?这样久而久之,您的孩子就养成了不认真做作业的坏习惯了。说到这里,我们班曾经有一个家长在家校联系册上给我这样写过一句话:“老师孩子的小作文没有写,请你不要责备她。”我想问一问在座的各位家长,作为老师的我们可不可以不用上课?答案肯定是不行。那学生的家庭作业可以不写吗?这位家长明显的就是在纵容孩子犯错,就是在还自己的孩子。

6、教孩子养成写完家庭作业自己检查订正的习惯。一开始可能有一些困难,家长可以协助学生,如你先让他自己检查一遍,孩子自己检查完了以后,你再帮他检查一遍,时间长了他就养成自己检查的好习惯了;

7、写完作业有时间多,希望能养成每天读半小时课外书的好习惯。我们从教多年观察到,但凡爱好读课外书的孩子,无论语文、数学还是英语成绩,都要超过那些不怎么读书的孩子。尤其是写作文,更需要多读书。如果能够坚持让孩子养成读书习惯,一定会全面促进孩子的成长。第三点: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生活习惯。

1、希望家长能给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这里的卫生是指学生的穿衣戴帽卫生以及身体部位卫生。家长看到学生衣服不整洁要督促孩子换一换衣服;要督促孩子勤剪指甲勤洗头。有的学生一到夏天身上就有一股鱼臭味,就是家长没有给他们养成好的卫生习惯。还有的孩子在学校里也不注意卫生习惯,总是随口乱吐痰。甚至吐在教室里。

2、学生存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不严的现象。表现在老师不允许做的事他偏偏不听,非要去做。我们班曾经有一名借读生在体育课堂上违反了纪律,老师叫他到教室门口好好反省一下,结果他以上厕所为名,偷偷的跑掉了,我和体育老师找了他整整一个下午。事后我问学生你家长对你的行为怎样做的?他说没有怎样,就说了两句以后不要再这样了。还有一次也是发生在这个学生身上。放学了他没有回家,而是和邻班的两名学生到沙子口去打乒乓球去了。家长和另一位老师一直找到晚上八点半。为什么在一个孩子身上发生这样两次事件。我认为最大的原因就是出现在家庭教育上,家长没有针对这些事件对学生进行彻底的教育。

3、学生学会撒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心理发育逐渐趋向成熟,他们开始会耍小聪明了,以为有许多话可以欺骗老师,所以有些事开始撒谎。这时候家长一定不要掉以轻心,一味的相信孩子。不管什么事多问问。孩子最长撒谎的地方就是作业上,经常会欺骗老师和家长;其次是花钱上,有的孩子为了有钱花甚至把自己的饭钱留出一部分来。家长也不知道孩子到底订没订饭,老师也不知道孩子在不在学校吃饭。

4、在零花钱方面,部分家长对孩子管得不严,要多少给多少,一些学生放了学就喜欢到小卖部买一些“三无”产品,甚至把零食带到学校吃,起到了不良的坏作用。

第四点:为您孩子的学习,每天至少花十分钟。

一天24小时1440分钟,您觉得每天为孩子花10分钟的时间多不多呢?只怕我们有些家长,难得看看孩子的家庭作业,只问一声作业做了吗?孩子说:“做了!”事实上,很多孩子,尤其是贪玩的男生,之所以养成不做作业、撒谎的坏习惯,就是您家长这样放纵的结果。您为什么不能将手中的活儿放下片刻,看一下孩子的作业,听听孩子的背书情况呢?只要10分钟啊!孩子现在已经到中年级了还没有养成好习惯,就是家长没有坚持每天的10分钟。您在孩子初入小学的时候就不管不问,将来,您可能即使愿意花几倍几十倍的时间,可能也无济于事呢!到时候您一定会后悔莫及的。

第五点,做孩子的好榜样。

父母就像儿女的一面镜子,您是什么样子,您的孩子也会自然而然地照着您的样子去做。我曾经听一位孩子说起他的家长打麻将彻夜不归,而且是和班中其他同学的家长一起打。班中还有一位学生的女家长因为打麻将被男家长砍了手,甚至要离婚。这些行为是一个负责任的家长应该做的吗?不是。所以,请家长朋友处处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父母的形象,这样,您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才会有相当的说服力。

第六点,讲究教育的方法。

可能有些心急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往往比较粗暴,动不动用拳头来对付,这是很有害的一种教育方法。在您的粗暴教育下,孩子会变得更糟糕,甚至将来还会比您更粗暴。家长在教育孩子之前,首先要学会反省自己:我为孩子做了些什么呢?如果您根本没有付出什么,就不要责怪小小的孩子。孩子的成长,需要我们有无限的耐心。当然话说回来,孩子过分的时候,适当的惩罚也是必要的,否则树苗难以成才。但粗暴的方法尽量少用。要多和孩子谈心、讲道理,尤其是现在的孩子已经能够听进话去了。

我希望,今天听了我的发言之后,各位回家后能好好理一下自己的思绪,把“家庭教育”这个字眼放到您的心头上来。相信,只要有行动,就一定会有收获!最后,我向家长提一个希望——多和孩子沟通,多和别的家长沟通,多和老师沟通。现在通讯非常方便,你们可以来学校和老师谈谈,也可以给我们打电话、发短信,以便我们教师有针对性的对您的孩子展开教学。我要求比较严格,对事不对人,不溺爱孩子,不挫伤孩子,也不包装孩子。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孩子一定会茁壮成长。

有关外来务工家长的调查报告 第3篇

一、家庭基本情况

①白象七小外来务工家庭子女数。根据432个家庭的人口调查数据表明,我校外来务工家庭中子女的数量以2个居多。②白象七小外来务工家庭父母学历。调查对象中,学历水平主要集中分布于初中这一区间,受过高层次教育的较少,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0.46%。另外,母亲的受教育程度明显低于父亲,而对子女的启蒙教育重担又往往由母亲承担。③白象七小外来务工家庭人均月收入。月收入在1000元及以下的24.77%, 1000元~2000元的占66.67%,2000元以上的占8.56%。不少家长的工作不甚稳定,“谋生”与“养家糊口”是这些家庭的第一需求,几乎没有时间顾及孩子学业。④从住房情况来看,调查对象的家庭住房全部以租房为主,需支付房租,而且住房的面积拥挤、狭小,住房面积在20平方米以下的占92.59%。有部分外来务工家庭住在临时工棚。学生睡觉、做作业都在那狭小的地方, 连一张像样的桌子、椅子都没有。

二、家庭教育观念及实践情况

①白象七小外来务工家庭期望学历。父母期望子女读到“大学及以上”的占80.56%,期望读到“高中或中专”的占18.05%, 期望读到“初中”的比例极低,为1.39%。子女的自我期许与此基本一致。②白象七小外来务工父母对子女的关心程度、关心内容、了解程度及与子女的交流情况。在“父母对孩子的关心程度”中,家长认为“非常关心”“比较关心”的分别占51.16%、36.57%, 合计为87.73%,孩子与家长说法比较一致。由此可以了解到,家长对孩子的关心同孩子的切身感受是相通的,大多数的家长能够关心孩子。但是,从“家长对孩子关心的内容”来看,有所不同。调查显示,家长自认为最关心孩子的“德、智、体全面发展”“能力特长培养”,而孩子对此则有不同的感受,81.71%的孩子认为家长最关心的是“学习”,另外还有15.28%的孩子认为家长最关心其“身体”。有了解才有关心,认为自己“很了解孩子的情况”和“基本了解孩子的情况”的家长分别占22.92%、58.10%,共计81.02%,而孩子方面却只有67.13%对此持认同态度。有交流才有了解。当了解到“每周会抽出多长时间同孩子交流”时,“每天沟通”“一周三四天”的家长分别占34.03%、31.02%,而孩子认同者分别为12.05%、26.85%;另外有34.95%的家长承认自己平时工作太忙,没时间交谈;或者根本不知道如何与孩子进行交流, 而孩子认为父母与其交流时间很少的占58%。③白象七小外来务工家庭藏书量(课本、教辅书除外)。被调查的家庭中藏书量 (课本、教辅书除外)极少,30册以内的就占了86.11%,其中10册以内的占38.89%,80册以上的仅有1.16%。另外,为孩子购买了专用书桌的只有24.93%,家中拥有电脑的仅为18.75%。④白象七小外来务工父母面对孩子取得成绩和进步时的表示方法。做到物质、口头双奖励的家长,占29.17%。也有18.98%的学生认为,家长对他们取得的成绩和进步没有任何表示,表现得较为冷漠,这就说明了还有一批家长不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孩子们迫切想从大人那得到肯定与激励,这是他们前进的“动力源”。⑤白象七小外来务工父母面对孩子成绩不好或犯错时的表示方法。批评训斥和打骂体罚这两项最为突出,一大半父母仍将打骂这一简单的教育方式当作教育子女的法宝。其实,打骂体罚孩子最要不得,孩子生活在充满家庭暴力的环境中,长期地缺乏安全感,会使孩子养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

三、家校配合状况

家庭是学生接受教育最早,时间最长的场所,家庭教育的模式适合与否,对其能否顺利接受学校教育关系极大。因此,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一致配合,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涉及“家校沟通问题”时,39.58%的家长“有时主动沟通”,38.43%的家长“有问题才沟通”,另外一部分家长则直言“没有沟通”。这说明:相当部分家长缺少主动与学校和孩子沟通的意识,缺乏通过家校配合来教育孩子的意识。孩子在校学习与活动的情况,家长应该要了解,并以此作为家校教育的依据。另外, 对学校及老师提出的建议和要求,93.52%的家长和96.06%的学生都表述为积极配合,这一点表明,家长对学校教育还是很重视的。对于学校组织的家长会及家长学校的讲座等相关家庭教育的活动,积极参加的家长一般显示为90%以上的高比率。

四、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困惑与需求

经过调查统计,我们发现家长的教育困惑主要有:“打工太忙,没时间顾及孩子”的有30.32%,“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的有59.72%,“文化程度低无法指导孩子的学业”的有12.96%。在提出的具体困惑问题中,比较集中在以下几个问题:“对孩子的兴趣、爱好、特长如何进行培养”“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怎样预防孩子染上网瘾”“孩子与我们对着干,怎么办”。表述喜欢的学习途径中,“专家讲座、经验介绍”为45.83%,“个别咨询 (电话、面谈)”为30.79%,“电视专题讲座”为23.38%。

有关外来务工家长的调查报告 第4篇

作为一所外来务工者子女入学的指定学校,我校的非昆山籍学生比例高达98.8%。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我们深刻感受到外来务工家长的责任意识对学生的生活习惯、学习成绩均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次调研,意在研究在小学阶段,在同等教育条件下,外来务工家长的责任意识、教养方式与小学生的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试图帮助家长提高责任心,以此进一步提高外来务工者子女的学业成绩。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对象为昆山市千灯镇炎武小学四年级一个班、六年级一个班,以及这些学生的家长(其中98%为外来务工者)。

2、研究步骤

1、前期调查(时间为2012年10月至2013年7月)

(1)问卷调查: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以了解其家长相关信息、对孩子的责任意识及教养方式;

(2)成绩调查:以学生平时作业、期末测试成绩为依据,由该班任课老师填写。

2、后期分析(时间为2013年8月)

三、结果与分析

本次共下发调查问卷93份,收到有效问卷93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其中四年级学生49名,综合优秀人数为25人;六年级学生44人,综合优秀人数有15人。以下为问卷题目分析:

1、你的家里能为你准备必要的学习费用和学习用品吗?(见表一)

注:括弧中数据为各个选项中的优秀人数,下同。

从该表格的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家长能够满足孩子学习上物质的需要。但也有个别家长连孩子起码的学习用品也不能提供,可见家长对孩子学习方面极少关心,而据了解,这两个学生也恰恰是学习习惯和成绩都极差的。通过数据比较可以发现:家长对子女责任意识的差别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学业成绩。

2、你在家学习时,你父母是否在一旁督促或辅导?(见表二)

由表2可以看出,外来务工家长能够经常辅导或督促孩子学习的并不多,大部分家长只是偶尔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将两个年级进行比较,也可以看出:年级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在子女较小时,父母关心其学习的比例相对较高。另外,结合任课老师提供的学业成绩,不难发现:家长经常辅导的学生成绩优秀人数达65%以上,而家长很少辅导的学生优秀率只有26%左右。另外还有几个家长从不辅导的学生,根据班主任反映,其中成绩优秀的几个孩子的自觉性很高,家长虽不辅导但也采用其他方式鼓励孩子取得优异成绩。由此可见,家长对孩子学习的关心程度与学生的成绩有着很大的关系。

3、父母对你不自觉的学习态度通常采取何种方式?(见表三)

对孩子不自觉的学习态度,超过一半的家长能够晓之以理。孩子年龄较小时,很多父母还会陪同一起学习,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更多采用的是讲道理的方式。在各个选项中,父母“讲道理”的学生成绩优秀率相对较高,可见家长教养方式的区别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具有一定的影响。再看,在被父母“责骂”的四年级学生中,成绩达到优秀的有5人,占55.56%,而在六年级学生中,成绩优秀的只有2人,只占22.23%。可见学生处在低中年段时,家长的责骂对孩子的学习具有一定的督促作用,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的责骂就逐渐失去效力。

4、当父母发现你的成绩下降后,他们的做法是?(见表四)

面对孩子学习成绩的下降,大部分家长比较理性,能够帮着分析退步原因,并且制定计划措施,然而也有相当一部分家长采取了训斥或打骂的办法。结合任课老师提供的学业成绩:选“A”的学生中成绩优秀人数有30人,优秀率达46.88%,选“B”的学生中成绩优秀的是9人,优秀率为33.33%。再看,在选“B”的13名四年级学生中,优秀人数是7人,优秀率为53.85%,而在选“B”的14名六年级学生中,优秀人数只有2人,优秀率仅为14.29%。通过数据比较可以发现:家长的教养方式对学生的成绩有一定的影响,而同一方式在孩子不同的年龄段则可能产生不同的效应。

5、父母经常在什么时候与你交流?(见表五)

从该统计表看出,60%左右的家长经常在吃完饭或睡觉前与孩子进行交流,对孩子的成长是比较关心的。但也有30%左右的家长对孩子的责任意识不强,与子女缺乏沟通,只是偶尔想到时才说几句甚至根本没空说。结合学生学业成绩有如下发现:选“A”的学生中有优秀人数27人,优秀率为49.09%,选“B”的学生中成绩优秀者有6人,优秀率为50%,但选“C”、“D”的综合优秀率仅为26.92%,由此可见家长与孩子“交流”的重要性。再看,在六年级学生中,选“A”的学生成绩优秀率为45.83%,但选“C”的优秀率只有18.75%。我们不难看出: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显得愈加重要。

四、讨论与建议

在我们这类专门接收外来务工者子女的学校,在教育学生方面最大的问题之一在于学校孤军奋战,很大比例的家长则成为了旁观者甚至漠不关心——许多外来务工者由于工作及自身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对子女的学习缺乏足够的关心,往往认为父母只要赚钱供子女读书,让孩子吃饱穿暖即可,教育孩子则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也有的虽然比较关心孩子,但所采用的教养方式却欠妥当。

所谓“子不教父之过”,家长对孩子的成长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世界上许多伟大的科学家、政治家,以及各方面人才的成长经历可以证明:家庭教育的分量是非常重大的。而通过上述调查的大量数据,我们能否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家长的责任意识及教养方式与孩子的学习成绩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据此,希望各位家长能够转变观点,接受我们的一点建议:

1、多关心孩子的学业情况

作为家长,要认识到并不是仅仅让孩子吃饱穿暖就是关心孩子,孩子的学习也并不只是老师的事情,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另外,父母对孩子学业的关心能够提高孩子对学习的重视程度,必然间接影响到其学习成绩。当然,建议家长关心孩子的学习也并非指陪着孩子写作业或辅导功课,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endprint

(1)多支持:学习用品是孩子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各位家长出门在外赚钱确实不容易,你可以少给孩子买件衣服,家里少吃一次肉,但买学习用品这一点钱是不能省的。如果你连起码的学习用品都不能提供给孩子,首先影响到的是孩子的学习——写作业时一会儿借橡皮,一会儿借尺子,怎么静得下心来好好写字呢?其次,还可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偶尔借几次的话同学没话说,时间一长必然就觉心烦不乐意了。孩子经常要看人脸色,还要挨老师批评,心里肯定不舒服,这样也就间接影响到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2)多看看:作为家长,白天要忙于自己的工作,很多还要加班到晚上八九点钟,所以并没有多少时间关心孩子的回家作业情况,但是“看一看”的时间总还是有的。那么要“看”什么呢?

一看功课完成字迹。从字迹可以看出孩子写作业的态度,字迹潦草、东倒西歪说明孩子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对于这种情况,家长首先应该要求重写,使孩子提高对学习的责任意识;其次,家长要抽空跟孩子谈一谈,最好能跟老师沟通,了解孩子最近的学习状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看功课完成质量。由于时间缘故,家长不必一一检查孩子作业的对错,但我们可以进行抽查,每门功课随便抽一两题检查对错。但也有许多家长会说,现在学生的作业难度高,而他们又没有读多少书,所以看不懂孩子的作业。对于这种情况,建议看看孩子前一次作业的对错比例。如果作业错误较多,家长就有必要及时了解孩子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积极配合老师对孩子的“补差”工作。

(3)多联系: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家长和老师都是培养学生成长的“重要人”, 因此,家长必须加强与任课老师的联系。通过联系交流,可以使家长和老师都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情况,特别是发现孩子存在的问题,互相配合,促使学生改掉坏毛病,取得进步。

2、加强与孩子的交流沟通

如果说家长因为工作忙而缺少与子女的沟通,我认为这是托词,再忙也不会连跟孩子聊聊天的时间都没有,这主要还是因为家长缺少与子女沟通的意识,没有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对于家长来说,要教育好孩子,首先必须要了解孩子,而良好的“沟通”恰恰是连接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桥梁。良好的沟通有利于父母掌握孩子在学校的情况,能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提高其明辨是非的能力,在学习上也起到积极鼓励的作用。作为家长,我们要尽量做到以下两点:

(1)多问问:如果家长能经常问问孩子在校的情况,那么孩子就能够感受到家长对自己学业的关心,如此孩子也会从内心提高对学习的重视。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个“问”也是有学问的:一要注意态度和蔼,忌表情严肃——宽松的氛围容易被孩子接受,使他能够敞开心扉跟家长聊聊学习中的进步、问题、困惑,反之会使孩子产生抵触心理,要么不愿说,要么不说心里话。二要注意关注全面,忌只问成效——有的家长只关注孩子的作业、成绩、排名,忽略了孩子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及心理问题,这样的关心反而会成为孩子的负担,甚至可能使其产生厌学情绪。

(2)多鼓励:学习是件既费神又费力的“苦差事”,并不比在工厂上班轻松。作为家长,要能够多多体谅孩子,给予鼓励支持。首先,作为家长不要总盯着孩子的缺点不放,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及时加以肯定。得到赏识的孩子会提升自信心,必然以更加积极饱满的心态对待学习。其次,家长要注意鼓励的方法。“你看某某某,学习认真,成绩优秀。你可要向他好好学习啊!”很多家长经常会这样鼓励自己的孩子,殊不知这样横向的比较容易使孩子心生反感:怎么老是觉得别人比我好!如此反而容易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所以,作为家长要鼓励孩子“自己”跟“自己”比,什么意思?就是要纵向比较,只要“今天”比“昨天”有一点进步就应该得到肯定。

3、理性对待孩子的成绩退步

面对孩子学习成绩的退步,家长提高重视是必须的,但切忌“病急乱投医”,要能够理性对待:

(1)忌打骂:父母用训斥甚至打骂的惩罚方式去教育子女已与时代不适应。特别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这样的教养方法极易使子女产生抵触情绪,形成逆反心理。如此,对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反而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2)找原因:成绩下降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所以作为家长最理性的方法就是与任课老师沟通,与孩子交流,积极帮助孩子找出原因:是上课听不懂,或是上课不专心,还是受到旁边同学干扰……找到“症结”之后再“对症下药”,制定合理计划,并且严格执行,方能真正解决问题。

外来务工者子女并不比别人差,并不比别人笨。学习成绩不理想,“责任意识”是关键——学校尽“管理”之责,老师尽“教育”之责,学生尽“学习”之责,而作为父母也千万不要忘了尽“关爱”之责。如此,我们的孩子也一样会很棒!

外来务工人员调查报告 第5篇

摘要:随着城市的发展,大量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为城市的建设作出重要的贡献,但这些长期在城市的务工人员却无法得到良好的生活。为了更好地了解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状况、生活条件、城市户口、医疗保健、子女就学、住房等一系列得不到解决问题,利用寒假时间来深入他们中间进行实践调查,为了了解他们的生活现状和困难,及时发现存在的社会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帮助他们融入城市。为了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 融入城市 社会保障

调查目标:近年来,大量的农民进入城市在各行各业工作,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为社会付出了廉价的劳动力,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然而他们在陌生的大城市仍然处于“边缘”状态,他们干的是工人的活,却还是农民的身份,他们经常受人歧视,很难融入城市生活,在城市里的生活状态不容乐观。我和伊梅借着寒假的空闲时间对外来务工的生存状况进行了深入调查,进一步了解农民工在城市中为何生存如此困难。

调查时间:2012年1月14日——2012年2月13日

调查对象:外来务工人员的生存现状

调查方式:走访、交谈、问卷调查、查看新闻,报纸、网上调查 调查地点:菜市场、小区、建筑工地、服装市场、批发市场、餐厅„„

一、张家港市外来务工人员基本情况调查

此次社会实践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调查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状况、生活条件、城市户口、医疗保健、子女就学、住房等一系列基本情况,找出有待解决的问题。

大多数农民工外出务工主要是为了增加收入,融入城市,其次是增长见识,提高技能等。据走访安阳市内黄县农民工老家后统计,整个村已有七成青年人到沿海一带务工经商,其原因大多是:内黄县无工业,就业机会少,经济条件较差,仅仅靠务农的收入十分微薄,子女上学费用昂贵,农用费用支出大,很难支撑家里的所有开支。再加上农村大多采用机械代替体力劳动,减少了劳动力需求,家中除了靠卖粮食获取大部分收入外就是饲养家禽,获得经济收入的途径很少,所以多数人选择放弃务农,进入城市。目前,已有大量农民工进入城市,他们干的是城市人不愿干的最脏、最重、最危险最辛苦的活,他们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没有权利没有地位,收入微薄,他们为城市奉献了自己的力量。他们长年生活在城市却得不到城市户口,他们的子女被学校拒之门外,他们的身体健康得不到保障,他们的工作,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权益在很多地方任然让人堪忧。

工作时间普遍较长。进城农民工平均工作6.3天,平均每天工作9小时,47%的每周工作7天。究其原因主要是某些私营、个体业主追求高产量,高效益,而工人也为了挣更多钱主动拖长工作时间。

业余生活单调。他们工作之余的主要娱乐方式仅为看电视,睡觉等,几乎没有其他的娱乐活动。然而农民工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文化财富的创造者和文化财富的创造者。农民工的文化权益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关注。政府应该积极营造一个适合农民工消费的文化娱乐环境。

劳动报酬偏低。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全国农民工的报酬总体上大有改善,但是少数企业任然存在克扣或拖欠报酬的现象,近四成农民工未和企业签订任何劳动合同或协议,有些农民工只要有活干,有钱挣就行了,签不签合同在他们看来关系不大,非常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农民工正当权益缺乏保障。①农民工自谋职业中被各种税收和费用所困,如工商税、体检费、健康证及卫生许可费用等,这些相关费用农民工都希望能有所减免。②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很受农民工关注,农民工愿意积极参保,但是属地原则制约了该项保险的落实。例如:农民工外务工经商,错过了参保时间或参加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又无法到属地指定参保医院就医,处在两地为难的境地。农民工生病大多能撑则撑,实在不行才去买药,2/3不上正规医院看病。

其原因有:正规医院费用太高;他们没有习惯上正规医院就医;没有钱,为了节约。

住房缺乏保障。大量农民工进城,住房问题成了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大多数农民工居住在简陋的出租房里,既然居住条件如此艰苦,再加上他们长期在外务工,为何不由乡里人转变为城里人呢?据深入调查,要实现这种转变有两大必不可少的条件:①在城市里有稳定的职业和工作。②在城市里有固定的住所。从目前的情况看来,正在城里务工的农民工都希望实现这种转变,然而实现这种转变并不容易。众所周知,由于户籍、岗位和技能等制约,进城农民从事的多是最脏、最重、最险、最累的活,劳动条件差,劳动时间长,劳动报酬低,解决住房问题比城里人更加困难。我们可以看见农民工条件的恶劣既有他们经济收入低的原因,也有相当多政策不到位和资金不足的政府力不从心的原因。因而,农民工居住问题只能靠市场手段:靠租房或购房来解决。

农民工子女入学难。据了解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问题也是一个很让他们头疼的问题。据报纸新闻资料报道:5000名随行的农民工子女有2500名缴纳借读费,赞助费,每人平均交1230元,这笔支出对农民工来说无疑是一笔很大的负担。

通过调查分析,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要让农民工融入城市。改变农民工弱势地位,改善其生存环境,最根本是要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打破城乡户籍限制,让农民工与城市人享受一样的就业、医疗、卫生、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待遇。

二是加强对农民工的就业服务和技能培训。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多提供及时准确的务工信息,多提供务工岗位,减少农民工外出务工盲目性,使其外出更容易找到活干,并开办一些技能培训班,让农民工接受正规专业的培训,拓宽就业门路。

三是加强对农民工的服务和管理。大量农民工进入城市给城市交通、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带来严峻的考验和巨大的冲击。加强农民工的管理固然是不可少的,但更重要的是教育农民工,让其懂法,从而增强他们自我保护的意识,加强自身权益的特别是人身方面的保护。由于农民大多数来源于经济欠发达的山区或边远地区,他们不懂国家现行交通法规,更没有遵守法律的意识。如:骑摩托车不戴头盔,乱闯红绿灯,车辆乱停乱放,行人跨越栏杆的事时有发生,结果农民工常常成为生活中受害的对象。

总之,农民工进入城市是不可逆转的洪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政府只能采取措施对他们进一步培训、规范,建设更利于他们生存的环境,使其尽快在城市里落脚,让他们与城市居民和谐共处才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物质和精神文明财富,才能更好地描绘未来城市的蓝图。

让我们一起来关注农民工这个重要而可爱的群体吧!

外来务工人员调查报告 第6篇

为了了解外来务工子女在家庭、生活、心理、行为等方面的状况,帮助学校制定有效的教育策略,学校少先大队在全校外来务工子女中,采用问卷调查法、座谈法、个别访谈法,开展了“外来务工子女现状”调查,并对调查情况作了基本分析,提出了相应对策:健全队籍,规范队务管理;春风化雨,实施关爱教育;享受成功,塑造健康心理。搞好外来工子女养成教育,这不仅是教育问题,也是推动我们南京城市建设和发展、加快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公平的客观需要。

关键词

流动的花朵、焦点、关爱、健康心理、体验快乐、

调查背景

我校地处城乡交界,这里云集了来自全国18个省、市、96个区、县的农民工和商人的子女等,我校在校生这两年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1-6年级各一个班。外来工子女自身一方面沿袭父辈传统的农村生活方式和社会风俗,能吃苦耐劳,动手能力强。生活自理能力强,能够自己洗衣烧饭,与城里孩子相比,他们显得成熟、懂事、尊敬师长、乐于助人,珍视亲情和友情。另一方面又在繁华的大城市中耳濡目染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他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他们的出生地与大城市生活有极其悬殊的差距,他们有良好的自强、自立意识,但也有孤僻、自卑的性格倾向和与社会对立的不良情绪,他们生活在农村的广阔天地,也有的养成了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不良习惯,他们有的学习上落后,有的纪律上松懈,思想上不求上进,甚至有少数违法乱纪,这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搞好外来工子女养成教育,这不仅是教育问题,也是推动我们南京城市建设和发展、加快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公平的客观需要。

为了了解外来务工子女在家庭、生活、心理、行为等方面的状况,帮助学校制定有效的教育策略,学校少先大队在全校外来务工子女中,采用问卷调查法、座谈法、个别访谈法,开展了“外来务工子女现状”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8份,回收率98%,经审核和复查,所回收问卷的有效率达100%。个别访谈对象为1-6年级随机抽5个同学,共计30人次。本报告主要依据以上调查和研究活动。

调查情况及基本分析

(一)外来工子女流动性大,给教育、教学和管理等方面工作带来很大挑战。

中国是人口流动大国。20xx年底,中国流动人口达到1.4亿。在外来人口中,一头是白领精英阶层,云集了全国一批青年创业精英,博士硕士成群;另一头是“蓝领”打工阶层,其中农民工占一半以上,初中以下学历者居多。外来工数量如此的巨大使外来工的问题成了不可以不重视的问题,而外来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状况,更是外来工问题中突出而备受人们关注的一个。外来工子女在接受义务教育过程中的收费、学习环境等问题一直颇引人关注,但一直没有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法,外来工子女入学难问题成为社会的焦点。

从20xx年,学校正式接受全国各地的外来务工子女,尤其是近一两年来,外来务工子女的就学人数呈逐年快速上升的趋势。同时,由于外来工流动性大,其子女随父母务工流动就读学校的改变也比较大,往往是“来有影,去无踪”,有的还在学期中途才来,常常又不辞而别,不知去向。不少来时无学籍或学籍不完整,去时也不办理手续这种情况一方面使得当地教育行政部门难以科学规划教育事业发展,难以准确掌握外来工子女新学期就读的具体人数,合理安排师资和经费,另一方面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造成很大困难。

(二)外来工子女自信心不足,幸福感强。

调查中,对于“是否认为自己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一项,统计数据表明,24%外来务工子女认为自己是聪明的,12%认为自己不聪明,64%不置可否。表明外来务工子女的.自信心明显不足,自信水平低于其他儿童。

对于“是否认为自己在南京是幸福的”一项,60%认为自己是幸福的,35%没想过这个问题,只有5%认为自己不幸福。这充分表明,外来工子女的主观幸福感强。特别是来自经济落后地区的地区的学生,感觉现在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认为自己比原来幸福很多。

(三)外来工子女卫生习惯差,自我约束力弱。

在“你的指甲长了会自觉剪吗?”的卫生习惯调查中,41%的学生在老师的催促下才剪。坚持每周洗一次澡(春、秋、冬季)的只占60%,坚持一个月洗一次澡(春、秋、冬季)的占28%,甚至更长时间洗一次澡(春、秋、冬季)的占12%。因此,学校里出现了“黑手族”、“黑脖族”,甚至有些学生不懂得分季节着装。

在个人行为习惯上,出现了一些学生在教室里大声喧哗、上课听讲坐不住等现象,有的同学作业不规范,字迹不工整,书本用了一段时间总是卷起来,甚至有的学生餐桌当书桌导致书本上沾满油迹,还有的学生遇到家里来人,无法写作业,或者趴在窄窄的板凳上、软软的床上写字,导致书本皱巴巴的。

(四)外来工生活环境普遍偏差,父母文化程度低,家庭教育滞后。

大部分外来工家庭经济收入不高,在外租住民房,一家人3-6人挤在一两间空间小,简陋低矮、光线不足,居住条件较差,不少孩子连一张书桌都没有,无法安静做作业。

通过对“父母文化水平”的调查,发现学生父母的学历有35.4%为小学, 38.5%为初中水平,11.1%为高中水平, 1.8%有大专以上水平, 3.2%为文盲, 还有10.3%的学生不能准确说出自己父母的学历。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外来工人员的学历不高,文化程度几乎处于高中以下。同时,47.8%的孩子家中没有图书, 更不要说电脑和网络了。所以,外来工子女在家学习中遇到困难大多数选择放弃,父母不是不能解决,就是忙于生计,爱学习的会记住第二天问同学或老师,贪玩的抛之九霄云外,这也是家庭作业无法100%上交原因之一。

调查的思考及对策

如何做好外来务工子女教育工作,让他们拥有平等的受教育工作,成为每一位少先队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我从少先队辅导员的角度,就做好外来务工子女教育,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健全队籍,规范队务管理。

外来务工子女基本没有队籍记录,大多数学生不了解队知识,甚至有的根本没有加入少先队组织。因此,学校大队部在每学期开学的第二周,可以以“入队十知道”为主要内容,对新来的“流动花朵”进行队知识培训,填写队员登记卡,组织参观队室,在队旗下重温入队誓词,让他们重新过上组织生活,感受队组织的温暖,实现在队组织中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

(二)春风化雨,实施关爱教育。

1、对外来工子女实行优惠收费政策,体现对外来工子女收费的公平和照顾。

针对大部分外来工家庭经济收入不高的实际情况,南京市对外来工子女就读公办小学的,收费2月实行与当地学生相同的收费标准相同的政策,让外来工切身感受到当地教育的公平和政府的关心。

2、开展外来工子女与本地大学生“手拉手”活动。

由于我校队员来自五湖四海,许多队员家庭条件较为困难,是大学生实践基地,每学期开展“手拉手”活动,对少年儿童进行情感体验教育。我校先后和南京师范大学、南师大附校、南京财经大学开展了“走出去,请进来”手拉手爱心支教、捐书活动。这样的活动让孩子知道了:扶贫帮困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困难中有人援手,只有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才充满爱。知恩图报,也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让队员们意识到:决心将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的关爱以及老师的教导转化为一种动力,那就是努力学习,争取早日回报社会,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经济更繁荣,人民更幸福,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开展大学生与小学生元旦节和六一儿童节联欢。中队的队员们在大、中队辅导员指导下自策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有:独唱、游戏、集体舞、校园剧等等,无不说明他们的自主能力和创新精神。大学生与小学生共同“走出去,请进来”联欢,处处享受着体验的快感与成功的快乐。

3、社会力量关心外来工子女教育,组织学生参加假日夏令营活动。

从调查中发现,外来务工子女中有相当一部分觉得暑假太长,不愿意过暑假,“没意思”、“太孤单”。记得20xx年8月1日,我校有15名少先

队员和铁路干警子女共同活动一天,上午冒着酷暑到尧化街道尧林仙居社区发放火车提速宣传单,中餐吃肯德基,下午来回乘坐动车组客车,感受动车组客车的快速和安全的重要性,游玩常州恐龙园,晚餐吃大娘水饺,特别是穿越侏罗纪让少先队员们释放激情,开心极了。我校大队部组织学生参加假日夏令营活动,弥补了他们的心理缺陷,提高了他们的交际能力。

4、发动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外来工子女义务教育,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帮扶。

外来工子女义务教育,政府行为为主固然重要,但外来工及其子女在务工地总体上是弱势群体,需要全社会更多地给予关注、帮助和扶持。学校要发挥教育主阵地作用;家长要挤出时间多与孩子沟通,关心他们的思想、学习、生活、娱乐和安全,提高家教水平;社区(村居)和企业要开放现有教育资源,努力创设校外活动场所,举办健康的社区文体娱乐或兴趣小组及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外来工子女参加;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等群团组织,要发扬各自优势,把更多精力和爱心倾注在外来工子女身上,加强对他们的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和法制安全等方面教育,发动社会各界和海外三胞捐资办学、助学、奖教、奖学,组织开展“大手拉小手”、“老少同乐”等健康有益活动;协调和引导企业特别是外来工比较多的规模企业给予员工子女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如腾出适当的厂房改造为活动场所,让员工子女在放学后父母尚未下班这段较长时间内有地方活动。

(三)享受成功,塑造健康心理。

有关外来务工家长的调查报告 第7篇

一、外来务工青年队伍的现状分析

(一)基本状况

1、性别和年龄构成:以25周岁以下的女青年为主。在此次参与调查的277名外来务工青年中,男青年占8.3%;女青年占91.7%。其中20周岁以下27.07%;21至25周岁48.37%;26至28周岁18.41%。从以上数据得出25周岁以下占75.44%,外来务工青年队伍的整体年龄偏低,绝大部分外来务工青年是适龄青年,属于团组织管理、教育和服务对象。

2、文化和收入构成: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相对而言的学历与收入双偏低。在被调查的对象中,有12名青年只具备小学文化程度,占4.33%;初中文化程度87%;高中或同等学历7.94%。在每月总收入一项中,500元以下10.1%;501至700元59.56%;701至800元28.8%。由此可见,这个群体的文化结构和工资收入相对于上海市的情况是偏低的。但是根据我们和个别外来务工青年的访谈,得知他们在上海打工所获得的这份收入比家乡的月平均收入水平要高出许多。

3、来沪打工动机和人员流动:人员流动性很大,以利益驱动为主。以多赚一点钱为明确动机的占53.06%;无意识地跟随同乡来的15.88%;想到上海干一番事业的11.2%;想嫁给上海人的2.17%。来上海打工已1至2年的53.43%;来沪3年或2年的分别为23.1%和23.47%。由此看来,外来务工青年来上海打工受利益驱动的倾向性比较明显,同时还伴有从众心理和无意识行为。从人员流动情况看,大多数人来沪时间比较短。根据以上数据和我们在有关企业所进行的个别访谈与座谈会看,企业中外来务工青年的流动性非常大,在本行业打工的时间段只占他们在上海打工的整个时间段的一部分,甚至有周期性。在市场经济形势下,这些青年很容易流向收益好的行业或单位。有些企业称本行业的工厂是外来务工青年的“操作技能培训中心”、“再就业中转站”和“婚姻介绍所”。外来务工青年队伍的频繁流动对生产型企业而言的确是一桩伤脑筋的事情。同时,我们相信随着本行业经济形势的好转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必定会使这支队伍日趋稳定。

(二)工作状况

1、对企业政治经济状况的认知:感觉一般,很大一部分人认为企业一、二年以后的情形难以预料。据调查,在外来务工青年中对企业政治状况很满意或较满意的占19.86%;选择一般的64.62%;搞不懂的15.16%。对企业经济状况很满意或较满意的19.49%;选择一般的76.53%;搞不懂的3.97%。在“您认为企业一、二年以后的状况会有何变化”的一项调查中,认为企业会发展壮大和维持原样的都占到了20.22%;有42.6%的人选择了难以预料;搞不懂的14.44%。从以上数据可以分析得出,外来务工青年对企业的政治经济状况感觉平平,企业、特别是团组织有必要加大对他们的大势教育、厂情教育,消除他们对企业政治经济状况的茫然感。

2、对工作和收入的认知:心态趋于平和,由于自身文化程度和技能水平的薄弱,形成对现有工作、收入状况的默认。首先,从外来务工青年对自身受教育程度的一项调查中可以看出,他们的回答比较客观和理性,对自身受教育程度感觉一般和不满意的占71.48%;很满意和较满意的仅占18.77%。在对自己工作满意程度所作的调查中,选择一般的61.37%。对收入状况选择一般的48.74%。这组数据反映了这支队伍的主流思想状况。

3、对工作环境的认知:因为工作环境造成的压力感觉一般和感到较大或很大压力的人的比例较为接近。对工作环境而言,有“软环境”和“硬环境”之分。在“硬环境”方面,46.57%的外来务工青年认为工作负荷与劳动强度一般;36.82%的人感到这方面的压力较大或很大。在“由于工作设施和条件差对你造成的压力”一项调查中,48.38%认为压力一般;32.49%认为这方面的压力较大或很大。从“软环境”方面看,工作和学习中的激烈竞争对44.77%的外来务工青年造成较大压力。

(三)生活状况适应性较好,生活状况比较平稳。从我们所得出的一系列调查数据中可分析出,外来务工青年能较好的适应来沪后的生活,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没有反映出多大的波动。如在“生活中的压力”一项中,43.32%的

人压力一般;13.72%的人有很大的压力。在“与领导、同事相处的关系”一项中,31.41%的人压力一般。在“工作太单调、没劲”一项中,37.18%的人感到压力一般。在诸如此类的关于生活状况的调查中,大多数外来务工青年反映出来的压力都是一般。

(四)心理健康状况在调查中发现,当代的外来务工青年乐于与他人交流,碰到问题不会过多压抑自己,会主动寻找对象倾诉,并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助,而不象人们想象当中的胆怯或害羞。整体队伍的心理、心态比较健康。例如,44.04%的人遇到困难时会向别人倾诉,以获得理解和帮助;64.62%的人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助。在性问题和关系上,仅有2.13%的人感到压力一般;17.69%压力较小;31.05%没有压力;有4.7%的人在这方面有很大的压力。

(五)对团组织的认知状况

1、对团的认识:较大部分外来务工青年对团组织是一种模模糊糊的认识。有36.1%的外来务工青年对团组织的概念比较清楚,略知一二的占46.2%。39.17%的人认为团组织是比较先进的组织;不清楚的占28.52%;仅有19.86%的人赞同团组织是一个具有先进性的组织。

2、政治态度:朦胧意识和从众心理多一点,没有强烈的政治愿望。在“你对入团的态度”中,28.16%是组织要求我照办;11.55%是看好朋友在这方面如何选择;28.89%表示无所谓;22.02%强烈要求入团,这个比例虽然不算高,但是团组织应该在这些青年中找准工作的切入点,渗透团的文化和思想。可见大部分外来务工青年没有将入团作为人生中的一件大事来对待,政治态度不够理智和成熟。

二、业已推进的工作措施和实践共青团组织加强对外来务工青年的教育、管理与服务,是贯彻“xxxx”重要思想的具体举措,是共青团组织服务企业中心工作的一个新载体。目的在于凸现共青团的维权职能,进一步系统地做好外来务工青年的工作,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帮助他们学习成才,鼓励他们岗位建功,支持他们合理要求,激励他们为企业两个文明建设做贡献的热情、自信心和创造力,并形成一种具有本行业特色外来务工青年的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打工文化。上海华申国际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团委为了切实贯彻落实团中央“进城务工青年发展计划”和团市委将今年作为“服务年”的有关精神,更好地服务外来务工青年,从而传递党团组织的温暖,引导这批青年为企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付诸了有益的实质性工作推进。

(一)深入调研,提高认识,明确共青团组织对外来务工青年工作的职能定位。自团中央实施“进城务工青年发展计划”以来,华申集团公司团委一方面根据团市委的有关精神,另一方面,根据本公司所属各企业中外来务工青年的实际,组织力量以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深入开展了调查研究,了解掌握了当前外来务工青年群体新的时代特点和各种需求。专门成立了由集团公司团委委员和相关单位团书记组成的“外来务工青年课题工作小组”,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提高认识,不定期的对外来务工青年工作所涉及的队伍状况、青年需求、工作难点和具体操作进行专题研讨。集团公司团委经常带领“外来务工青年课题工作小组”的成员多次深入外来务工青年中,到他们工作的车间去,到他们生活的宿舍去,与这一群体“零距离”接触,以一颗真诚的心与他们交知心朋友,直接倾听外来务工青年的呼声和要求。通过以上各种形式的调查和研讨,指导了今后的工作。华申集团公司团委确定了为外来务工青年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帮助他们学习成才,鼓励他们岗位建功,支持他们合理要求的工作职能定位。

(二)领导重视,横向协作,促使全公司各个方面共同关心外来务工青年工作。服务好外来务工青年,光靠共青团一方之力是不够的。集团公司团委积极争取和依靠党政的领导,动员各方力量,注重横向协作,定期向党委汇报外来务工青年工作的进展情况,集团公司党委高度关注。今年1月,由党委所召开的华申集团公司第一次青年工作会议上专门提到了外来务工青年工作,同时把这一方面的工作放在了开发青年人力资源的高度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集团公司团委还带动基层团组织主动会同相关企业的党政领导进行积极的建设性的沟通与协商,形成共识,取得了企业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各企业的有关主要领导都亲自过问。如上海新一棉纺织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多次到外来务工青年的宿舍中了解情况,党委书记亲自要求有关部门为外来务工青年的宿舍配全生活设施,工会主动提供生活用品给团委作为奖品开展“文明宿舍”评比活动。上海第十九棉纺织厂团委连续十年请留沪过春节的外来务工青年吃年夜饭,行政针对外来务工青年宿舍楼比较旧的情况,专门拨出很大的一块资金用于外来务工青年宿舍楼的整修。上海第十七棉纺织总厂团委联合工会在职工俱乐部为外来务工青年播放故事片,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上海大安纱厂的党政工团在企业用房原本就比较困难的情况下,硬是开设了外来务工青年活动室,并将厂里唯一一个属于工会的29寸彩色电视机放置在外来务工青年活动室里。以上事例无不体现出党政领导对外来务工青年所倾注的关爱,无不体现出各级团组织对外来务工青年工作采用动员各方力量,注重横向协作所取得的成果。

(三)形式多样,立意务实,带动各级团组织共同做好办实事、办好事的文章。做好外来务工青年的工作要从具体的事情入手,从一桩桩小事做起,扎扎实实地为外来务工青年办实事,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华申集团公司团委把为外来务工青年办实事,作为打造全新工作品牌的机会,提出了“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的工作口号,于今年4月向各相关单位团组织印发了《关于为外来务工青年办十件实事的通知》。并于今年五四期间,分别举行了“为外来务工青年办十件实事正式启动仪式”和“为外来务工青年献爱心拍卖会”。自集团公司团委印发《通知》以来短短的一段时间,各级团组织全力谋划,迅速实施。为全面开展工作奠定了基础。如十九棉、十七棉、新一棉、大安、华钟纺织、大野时装、都城服饰等团组织先后在外来务工青年中建立了团组织。集团公司团委采取动用义款出一点、企业行政资助一点的方式,为所有企业的外来务工青年宿舍赠送了一台彩色电视机和vcd影碟机。各相关单位团组织负责人向外来务工青年发放了“共青团与你心连心”联系卡。建立了“共青团流动图书角”等等。以上工作和活动都受到了广大外来务工青年的拍手叫好。

(四)树立典型,~支持,注重在学识和技能上帮助外来务工青年提升素质。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服务外来务工青年要着眼于成才创业。今年,集团公司团委和企业团组织都召开了外来务工青年座谈会,鼓励青年学知识、学技能、学礼仪,为他们提高政治素质和技能水平牵线搭桥。如十九棉团委请思想素质好、技术水平好的师傅与外来务工青年在思想上、操作技能上结对子。通过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操作练兵,从外来务工青年中带出了一批操作能手和教练员,还先后发展了3名中~员和40多名共青团员。就像所有有为青年一样,在外来务工青年中同样涌动着澎湃的、阵阵激动人心的创业激情。近年来,从这一群体中涌现出了一批善于自学成才的张素红式的青年;善于技能帮教的管玉琴式的青年;善于钻研技术的黄海港式的青年;小病不下火线、自觉坚持工作的王宏伟式的青年等。从他们的身上看到了外来务工青年同是令人尊敬的上海纺织创业者。在今年纪念建团80周年之际,集团公司团委评选树立了十名XX上海华申“十佳外来务工青年”,使他们的事迹在全公司范围内广为传诵,使他们的人格和劳动得到全行业的尊重。

有关外来务工家长的调查报告 第8篇

2010年7月, “在昆外来务工人员现状”调研及服务团队对昆山市的外来务工人员现状进行实地调研, 调查发出问卷328份, 实际收回且有效问卷310份, 有效问卷率为94.51%。调查中男性180人, 占比58.1%;女性130人, 占比41.9%。

1 昆山外来务工人员的现状

1.1 昆山外来务工人员的构成

1.1.1 外来务工人员主要来源为中西部地区。

从外来务工人员就业来源地来看, 本省务工人员占到17.10%, 外来务工人员主要集中在河南、四川、安徽、山东、湖北等经济不发达或欠发达地区, 而像浙江、广东等东南沿海地区一带的人员则鲜有在昆务工。

1.1.2 外来务工人员多为有家庭重任的已婚人群。

从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婚姻状况调查来看, 已婚185人, 占所调查人数的比例为59.68%, 他们多是“上有老, 下有小”, 是家庭收入的主心骨, 外出务工的目的就是改善家庭生活。其次未婚人数占比31.61%, 而离异、鳏寡仅分别占比5.81%和2.90%。从中看出, 外来务工人员在外务工, 信念支撑多为家庭责任。

1.1.3 外来务工人员中文化程度较高的多为年轻人。

从受教育程度来看, 未接受过教育的外来务工人员占被调查人数的0.65%;小学文化程度的占2.58%;初中文化程度占21.61%;高中以及中专文化程度占52.26%;大专及以上占22.90%。由此可见, 外来务工人员的文化层次相对较低, 主要集中在初高中文化程度。而经过成员调查过程中的交流发现, 在拥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务工人员中, 以年轻一代务工人员居多。

1.1.4 外来务工人员主要集中在中青年年龄层次。

调查结果显示, 20周岁以下的外来务工人员占23.87%;21~40岁的占调查人数的67.42%;40~55岁的占6.13%;55岁以上的占2.58%。从年龄层次的分布来看, 主要是集中在21~40岁的中青年人, 精力相对较旺盛, 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者。

1.2 外来务工人员工作状况

1.2.1 职业选择呈现多元化。

调研结果表明, 外来务工人员的职业选择呈现多元化趋势。在调研结果中选择个体户以及企业工厂工作, 分别占到25.48%和46.77%。选择其他的相对较少。由此可见, 现在对于那些脏、苦、累而薪水又不高的工作并不是他们的理想职业选择, 随着在外务工经验的不断积累, 他们有了更多的职业选择。

1.2.2 就业途径偏于传统。

调研结果表明, 就业途径占54%的仍是投亲奔友, 他们认为, 出门有亲戚老乡的携带, 传授务工经验, 感到放心;同时又能够在陌生的城市中有曾经的熟悉感, 会比较的安心自如。而其他的也多是传统的学校分配、报纸等媒体途径找工作。对于市场上良莠不齐的职业中介, 第一代的在昆务工人员多多少少在言谈中透出有过“霸王条约”的经历, 因此他们认为心里没底。而正规的人才市场, 则更多的是高学历者的选择。

1.2.3 工资相对偏低。

就全国而言, 外来务工人员工资得到不断增长和改善, 2004年增长了6.8%, 2005年增长了6.5%, 2006年增长11.5%。但工资水平仍旧不高。调查显示, 昆山外来人员平均月工资水平在1001~2000元占多数, 占53.32%。在采访中, 大部分人表示要靠多次的加班才能使工资上涨。通过长于标准劳动时间来获取更多的工资, 这也是后面提到的休闲娱乐单一化的原因之一。外来务工人员更加愿意在无聊的休息时间里来加班, 以赚更多的钱。调查统计表明, 外来务工人员劳动时间平均每天在9~11小时, 这一数据普遍高于8小时标准劳动时间。

1.3 外来务工人员生活现状

1.3.1 生活成本相对较高, 居住条件逐步改善。

从调查数据看, 在昆外来务工人员的月平均工资在1000~2000元左右, 每月人平支出450~900元。昆山的生活成本比较高, 仅仅是房租、水电费、日常食品支出就会用去他们的大半工资。

从图1我们可以看出独立租房与与他人合租分别为26.67%与24.44%。这样一算, 租房成本加上水电、日常食品支出, 月末口袋里所剩无几, 但是他们仍在采访中表示, 会节省相当一部分用于父母赡养、子女教育等。他们大多租住在外来务工人员聚集的地方, 这里的交通便捷, 距离工作地点近, 相应的配套设施也十分全面。如洗衣房、超市、餐馆、职业介绍所等等, 甚至还会有ATM机。这些地方一般处于城乡结合部, 我们走访的西南永共村, 这里由于村委会也提供着齐全的设施, 如有健身设施、图书馆、法律帮助中心、甚至还有为外来务工人员开设的流动人口暂住证办理办公室, 方便他们的登记。类似的这些地方, 都集聚成了“房东经济”效应群。

相对于那些在外租房的务工者来说, 用人单位提供宿舍的外来务工者则生活成本相对要小得多。从我们对康龙电子科技公司、长江电缆等公司的走访调查来看, 现今的员工宿舍条件不错。由于公司也是租用专用的打工楼, 因此还会有相关的保安室, 完备的监视系统。值得一提的还有一套安全的充电管理制度, 开辟一块充电专用区域, 用于手机充电的统一管理, 增强了安全性。例如, 住在员工宿舍, 公司包住包水电费用, 有专门的洗衣室, 卫浴等一应俱全。更多的时候, 员工仍会一日两顿在公司食堂就餐, 这样的员工打工楼也好, 员工宿舍也好, 实行社区化管理, 有专门的维修工、保安、管理员、保洁员……外来务工人员对此普遍感到满意。

1.3.2 工余时间较少, 休闲娱乐方式较单一。

由于多种原因的造成, 如劳动报酬较低与生活成本较高的矛盾, 工作时间较长与休息时间较少的矛盾, 使得在昆外来务工人员文化娱乐生活时间很少, 休闲娱乐方式单一, 业余精神文化生活单一。

图2 显示, 传统的娱乐休闲是他们闲暇时刻最多选择的, 他们的休闲生活更多的是睡觉, 占比达55.67%。而相较于电影、旅游等消费较高的娱乐项目择很少人会选择。更多的时候, 受访者告诉我们, 是无所事事的在出租房中发呆的过着节假日。喝酒也是他们应对无聊生活的一种排遣, 几个老乡, 把酒话乡情。他们当然也希望去逛商场、看电影、旅游等, 可是生活的重压、经济上的不富裕不允许这样, 他们说:“还不如去上班, 有加班费”。

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圈子相对比较封闭。他们一般愿意与务工工友或者老乡亲友交往, 或者也局限于出租房附近的“邻居”交往。在有些务工人员所租住的社区, 总是定期或者不定期地举办一些文化活动, 但是, 很少有外来务工人员愿意参与到当地的集体活动中, 他们认为, 这似乎与他们无关。

2 外来务工人员的心理透视

2.1 心理表现

2.1.1 自卑、封闭心理。

自卑心理是指由于某些生理、心理或者社会诱因而引起的一种不良的自我意识。奥地利心理学家A.阿德勒认为, 每个人都有其先天的生理或者心理缺欠, 这就决定了人们潜意识都有自卑感存在。在调查采访中, 我们发现昆山快节奏的生活节拍, 让一些离乡背井的外来务工人员有些不适应, 近三成的外来务工人员, 由于在原来的家乡没有体验到如此快节奏的城市生活, 骨子里的轻视让自己油然产生对自己能力的怀疑, 因此自卑心态在不知不觉的长期压抑中产生。走进外来务工人员聚集的昆山西南永共村, 我们发现, 外来务工人员在这里有着自己的生活圈子, 相对于五光十色但又消费很高的市区, 在这里, 他们似乎更能找到自己生活的乐趣。

2.1.2 失衡心理。

当外来务工人员的收入水平与其劳动付出有着一定差距, 当外来务工人员经济收入与当地生活水平有巨大反差时, 外来务工人员的“吃亏”感骤升时, 就会产生失衡心理, 对社会进行埋怨, 甚至失望, 仇视。在调查中, 有被调查者就说, 同样是工厂的员工, 如果是本地人可以升为流水线组长, 但是他们似乎这种机会很少。相同的劳动, 不同的待遇, 长此已久的“吃亏”, 会使外来务工人员失衡心理丛生。这种心理会产生个别“逆反心理”, 以破坏城市公共设施, 偷窃、群殴等极端方式来发泄自己心中因为失衡而造成的不满。

2.1.3 被剥夺心理。

与打工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各种社会福利, 没有能够与城市人一样的待遇;政治上得不到公民应有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身份的不平等, 等等, 造成了外来务工人员被剥夺心理的形成, 认为自己与城市人真的有层次的差别。

2.1.4 排斥矛盾心理。

当外来务工人员遭受城市“不平等”待遇时, 他们开始了城市的被边缘化, 当“习惯”了城市的冷淡, 就会产生抵触排斥的情绪。同时, 对于自身环境、文化背景等种种的自卑, 又使他们处于一种矛盾状态之中, 更加的恶化了这种排斥性同存的矛盾心理。

2.2 外来务工人员心理微观造成原因

2.2.1 自身素质不高。

外来务工人员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 多以初中、高中文化程度为主。这里不缺精英, 城市自产的精英也很多。所以当这群原本在自己家乡没有多少地位差距的外来务工人员到了城市, 明显的感受到了差距。教育素质以及心理素质的跟不上, 或者是不接轨, 就会造成心理冲突。对于自己的劳动技能不能与当地适应时, 大多数的人消极对待。

2.2.2 企业出现的同工不同酬等现象的影响。

在调查发表感言一栏, 大多数人表示:工资太低, 与自己的劳动付出没有成正比, 由此多产生抱怨、无奈、不满心理。采访对象杨某就表示, 公司流水线上的组长总是给当地人当的, 并且认为其实很多外来务工人员的能力高于当地人, 但没有受到平等的对待。

2.2.3 第一次打工紧张焦虑、无从适应的影响。

大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初次到来打工城市时往往会产生紧张、兴奋、焦虑、恐惧等心理。加之前面提到的长期处于高压的工作中, 工作时间较长, 休闲娱乐方式单一, 使紧张焦虑的情绪不能得到舒缓, 以此恶性循环。

3 解决外来务工人员问题的对策

3.1 建立外来务工人员就业管理体系

对于外来务工人员就业途径的传统化以及在就业过程中可能受骗的情况。政府应该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外来务工人员就业管理体系。让他们更愿意去参加政府为他们准备的就业专场, 适合他们年龄层次、受教育程度的工作招聘会。政府的工作不仅能够帮助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的就业, 更能够稳定社会秩序, 营造和谐美满的社会环境。要坚持以人为本, 以管理带服务, 以服务促管理, 全面实施外来务工人员服务“五大计划”, 不断强化外来务工人员管理服务工作, 积极探索和完善各项工作机制, 努力使外来务工人员成为城市率先发展的依靠力量、科学发展的支撑力量、和谐发展的主要力量, 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外来务工人员增长的良性互动。

3.2 积极实施全方位教育计划

一方面, 要在外来务工人员的再教育培训中建立“政府带头, 企业跟进”的就业教育长效机制, 从政策和制度层面满足外来务工人员就业教育培训的权利。政府也可以视情况举办相关职业培训的活动。开设流动课堂, 增强外来务工人员自身的各项素质。讲课内容涵盖城市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如:卫生保健、治安防身、法律维权、就业常识等等, 促进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素质、思想政治素质全面提升。

另一方面, 对于新生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也刻不容缓。对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应该纳入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幸福指数的统计中。通过多种途径建设民工子弟学校, 让更多的孩子有学可上, 切实落实九年制义务教育。

3.3 积极建设廉租房以及打工楼

政府应该把外来务工人员视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群体, 将外来务工人员纳入政府服务的对象。政府出资进行廉租房的出租或者是打工楼的建设, 不仅可以解决“城中村”的问题, 更可以给外来务工人员营造安全、舒适、卫生的环境。同时对于城市治安的维护、外来务工人员生活压力的减轻都有着积极的作用。经济适用房也可以用于有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

3.4 配套精神文化设施的建设以及群众性活动的举行

在各个外来务工人员聚集的区镇、企业公司等建设外来务工人员夜校及职业培训学校, 在社区或者打工楼内建立学习场所以及图书馆自修室;在打工楼、员工宿舍、外来务工人员聚集居住等地方, 建立书报阅览栏、宣传橱窗等, 从无形、潜移默化中升华外来务工人员的精神境界等。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村委会的作用, 通过举办群众性的外来务工人员文体活动, 拉近当地人与外来务工人员的关系, 使他们适应城市生活, 融入社会。开展科普知识讲座、健康知识宣传、心理健康疏导等活动, 倡导多元文化, 畅通城市文化通道, 让外来务工人员能够真正的融入城市, 对城市有着归属感。

3.5 重视权益保护和建设工会组织

有关部门要尽快出台确保外来务工人员权益的政策、法规。要把关爱外来务工人员作为考核输入地政府业绩和城市文明程度的硬性指标并且加以量化, 营造全社会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并为他们办实事的良好社会氛围。为改变外来务工人员权益长期受侵犯的现状, 应尽快制定相关法律。同时加大政府的执法检查力度, 对不执行维护外来务工人员权益政策的企业, 要坚决取消其雇佣资格。

另外, 通过宣传教育活动, 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特别是对劳动合同等相关法律的认识。一些有条件的企业和行业, 应该积极引导外来务工人员加入工会, 也可以建立一些类似于外来务工人员协会等形式的行业协会。把外来务工人员组织起来, 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社会和政治地位, 也可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3.6 完善对外来务工人员针对性的社会保障体系

有条件的城市开始先试点, 再由点及面的进行推广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体系。先试点的要将具有稳定职业并在城市居住有一定年限但是经济实力不足以购房的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城镇保障性住房体系, 多渠道改善居住条件。对于外来务工人员流动性务工的情况, 应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原则, 进一步地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对于“退保现象”中的可避免情况科学谋划, 从而对个人账户基金的流动性进行更科学的管理, 更好的满足外来务工人员这一特殊群体的特殊需求。使他们无需“退保”, 省去工龄损失, 累计投保基数, 最后老有所养。

参考文献

[1]甄月桥, 农民工就业心理透视[M].科学出版社, 2009年.

[2]田时纲, 普通社会学纲要[M].北京:北京三联书店, 2001年.

上一篇:2024某某市法律援助中心民主评议行风实施方案下一篇:超长句子名言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