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纸动物》教学反思

2024-07-10

《折纸动物》教学反思(精选9篇)

《折纸动物》教学反思 第1篇

《折纸动物》教学反思

本节是一堂训练学生动手能力的折纸课,课虽然已经上完了,但课堂上孩子们的制作和整个教学设计的流程却值得我去思考、去探索。本节课让学生自己观察课本上折叠示范图例动手制作,虽能引导学生自己观察范图,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上课前在学生操作环节我心里确实没把握,通过本课的教学有很多地方值得我深思改进。

本节课的课时安排是俩个课时,第一个课时主要通过情景设置引导学生自己探索、总结本课的教学重点,然后尝试制作,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第二课时就是学生对自己作品的一个再修改再添加的过程,然后是作品欣赏,通过学生自评,同学他评,教师点评的过程,最后通过“趣味游戏”表演情景剧的方式,给学生一个很好展现作品和展现自己的一个平台。

本节课进行的是第一课时的活动内容,一堂课下来有几点值得我以后注意。首先,在时间安排上我有点高估了学生看图制作的能力,学生实际操作的时间超出了我课前预定的时间,导致后面学生展示自己作品的时间就少了;第二,以前我们是讲过装饰作品的时候可以粘贴和绘画,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我忽略了这部分不能很好掌握的同学,我应该在学生动手操作前再次用和学生互动讨论的方式把这个知识点提出来,给不会的同学再学习的机会;第三,看图制作环节,我首先让学生自己动脑筋尝试制作,然后我再给不会的同学教,也许由于学生的羞涩,我让同学当“小老师”的时候,同学表现的不是很积极,看来在以后的教学上我应该多培养学生自我表现,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

我认为这堂课学生在参与学习、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学习积极性是很高的,思维表现也被真正激活了,在学习探索部分学生和老师的互动也很充分,我相信所有学生,我认为为每个学生创设一个充满自信、自主表现,自由发挥,轻松愉快的空间是我一个当美术老师应该做的。

《折纸动物》教学反思 第2篇

1、学习角对角对折的基本技法,大胆尝试按小猴子标记折纸。

2、对折纸活动产生兴趣,体验折纸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正方形纸人手一张。正方形范例一张。

活动过程:

1、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表演猴子爬山问:老师表演的是什么?好玩吗?这是猴子爬山,小朋友想不想也来折一个?

2、引导幼儿观察正方形纸,认识对角线和对角。

教师出示范例,引导幼儿看图,说说:这是什么形状?纸上有什么?告诉幼儿这是一张正方形纸,中间的虚线叫对角线,有猴子的两个角叫对角。

3、教师示范讲解折尖尖的山的基本方法。

将正方形纸放在桌子上,一只猴子在上面,一只猴子在下面,对着自己的身体,一只手拿着下面的猴子,向上面的猴子折,然后用手指将山脚下的边压平。

瞧:正方形的纸变成了一座尖尖的山,山上有什么?山上有草,有树,还有可爱的小猴子呢!

小朋友们,你们想折一座尖尖的山吗?

4、幼儿进行折纸活动。

教师巡回观察,了解幼儿折纸情况,给幼儿具体的指导和帮助。

5、展示幼儿作品。

《折纸动物》教学反思 第3篇

参加了“镇江市‘好课堂’教学竞赛”,我对“一堂好课”有了新的认知。我认为,好的课堂应该是简约而流畅的,情境引人入胜,过渡简洁自然,问题层次分明,活动由浅入深,每个环节都环环相扣,没有任何多余的语言描述。也只有这样简约、流畅、无“赘肉”的课堂才能成为高效教学的主阵地。

一、引人入胜的情境是好的开始

电视剧《红楼梦》中王熙凤出场的画面是“先闻其声后见其人”,不需要任何多余的描述,仅仅是这种先声夺人的气势,人物性格就已经初步展现出来了。受此启发,我决定用同样的方法让可爱的小鸡出场。一段叽叽喳喳的叫声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紧接着播放小鸡出壳的视频展现这段叫声的来源,然后提出质疑:“一个普通的鸡蛋里为什么会钻出小鸡来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由此一气呵成,直接导入对鸡卵的发育过程的探究。

对于两栖类的发育部分,我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剪辑视频从听觉、视觉上直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接着设置一系列疑问,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蝌蚪和青蛙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再追问:“小蝌蚪和妈妈到底哪里不一样呢?”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并为下面的探究活动做好了铺垫。

二、活动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生成问题和逐步认知的过程

鸡卵孵化时表面看没有任何变化,而课本上有关鸟类发育过程的内容比较少,仅仅通过几幅图片、几段文字,很难让学生理解鸟类的发育特点。因此,我主要采用探究实验、观察比较、分析交流等方法来揭开鸡蛋里的秘密。学生通过解剖4个发育到不同时期的鸡卵,观察比较、描述现象、猜想发育的天数、展示和交流探究成果等一系列活动,逐渐发现鸡卵的发育过程是在连续不断地变化着的。接着展示一组密集的鸡卵发育过程解剖图片,强调发育过程的连续性。再提问:“鸡卵发育过程中哪些物质减少了?”引导学生深入观察比较,发现鸡卵发育过程中吸收了营养和水分。此时会生成问题:“平常在市场上买的鸡蛋都能孵出小鸡来吗?”“鸡卵孵化时所需的营养和水分从哪里来呢?”教师补充第三个问题:“鸡卵发育过程中质量会减轻,这是为什么?”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讨论,了解鸡卵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孵化需要适当的外部条件,孵化过程中所需的营养和水分来自于鸡卵内部,消耗的能量是分解有机物而获得的。然后用“鸡卵的发育过程示意图”来小结鸟类的发育过程。此时由鸡卵的发育拓展到鸟类的发育,又生成新问题:“是不是所有的鸟类的雏鸟都和小鸡一样呢?”通过对两组雏鸟图片的观察和比较,认识雏鸟的两种类型。此时,学生对于鸟类的发育过程才形成整体的认知。

对于两栖类的发育过程,我采用了与上面类似的方法进行诠释。通过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观察比较“青蛙的发育过程顺序标本”,从而分析蝌蚪和青蛙在外形、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上的不同之处,同时探究小蝌蚪成长为青蛙的过程。接着展示交流,再用表格整理归纳,然后用“青蛙的发育过程图”小结青蛙的发育过程,从而对两栖类的发育过程形成整体的认知,也为形成“变态发育”的概念做好准备。此时顺理成章地构建出“变态发育”概念。但是,构建了概念不代表学生真正理解了概念,所以教学活动还要继续进行。教师根据学生听到“变态”两个字而大笑的反应,追问:“这里的‘变态发育’和你们认为的‘变态’有没有区别?”学生很容易理解成“变态发育”是指形态变化。这时教师再问:“仅仅是形态上的变化吗?”从而强调变态发育还包括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等多方面的变化。经过这样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之后,学生才能发现和理解“变态发育”这一概念的真正含义。

三、自然巧妙地过渡是知识衔接的关键

鸟类的发育和两栖类的发育是两块独立的内容,两者之间如果不能很好地过渡,就会导致学生的认知出现割裂和断层。因此我巧妙地运用雏鸟的分类图片提出质疑:“这些雏鸟都有妈妈细心地呵护,而一群小蝌蚪却找不到妈妈了,这是怎么回事儿呢?”接着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视频,从而过渡到两栖类的发育部分,使得前后知识之间的衔接自然而流畅,避免了因过渡太生硬而出现前后知识割裂的现象。

四、适时进行情感教育,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在解剖鸟卵的过程中,很多学生看到发育中的胚胎不能接受,甚至有身体不适、干呕的现象出现,有几个男生站起来,准备逃离“现场”。我赶忙走到他们身边,十分淡定地拿起一个培养皿,惋惜地看着里面的胚胎,告诉他们:“这个胚胎本来可以成为一只活蹦乱跳的小鸡,可是它为了我们今天的科学探究而献身了,如果我们没有好好地完成这次探究,它的死就‘轻于鸿毛’,只有我们每一个人都认真地完成探究,学有所获,它的死才能‘重于泰山’。”听完这番话,孩子们收起了厌恶的表情,带着一份凝重,重新回到了座位上。他们努力地克服着不适反应,非常认真、细致地观察起每一个胚胎。有一位男生,在小组展示的过程中,多次干呕,但他一直坚持着完成了自己的展示。他们的表现让我十分感动,这不正是我们所期待的科学探究精神吗?也许在很久以后,他们不一定记得在课堂上曾经看到过什么、听到过什么,但是他们一定会记得今天的这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瞬间,也一定会懂得敬重这些为科学献身的小生命。我相信,经历了这次探究,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一定会更加珍惜生命。

五、美中不足,仍有遗憾

这节课虽然获得了镇江市“好课堂”教学竞赛的一等奖,但课后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发现教学设计还不够完美,仍然留有遗憾。其中有一个难点问题处理得略显不足,即“鸡卵发育过程中质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因为时间和条件的限制,学生没有自己孵化鸡卵的经验,他们并不知道鸡卵孵化过程中质量会减轻,因此在课堂上我直接给出了“质量会减轻”的答案,仅仅让学生分析其中原因,导致学生对这部分知识不能形成直观、具体的认知。借鉴其他教师的经验,我想以后可以这样改进:在课前20天,组织部分学生用人工孵化器自己孵化鸡卵,并每天在同一个时间点对孵化中的鸡卵进行称重,用表格记录每天的数据。在正式上课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学生会发现鸡卵的质量在逐渐减轻,从而形成更加具体、直观的认知。

《我与小动物》教学设计与反思 第4篇

1.培养学生珍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和环保意识。

2.通过饲养小动物、接动物警报等活动,养成自觉保护动物的良好行为习惯。

3.通过点击“乐乐猴动物乐园”、开展动物小博士知识竞赛等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动物习性,增长有关动物的知识,学着饲养喜欢的小动物。

4.通过交流、游戏、浏览、饲养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二、资源开发

1.鼓励并组织学生阅读有关动物的书报,如《小青蛙报》、《我们爱科学》等,指导学生搜集有关动物的谜语、儿歌、图片等资料,丰富、积累有关动物的知识。

2.在父母的带领下参观动物园,创造亲近动物的机会。

3.收看《动物世界》等有关动物的电视节目及其他视像资料。

4.回忆有关动物的经历,如养小乌龟、小鸟等。

三、教学准备

1.准备蜗牛、猫头鹰、燕子图片。

2.准备八块题板、八支水笔和若干动物奖章。

3.去电脑教室上课,创建“乐乐猴动物乐园”资料包。

4.制作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1.课前活动:猜谜语。

(1)说他是条牛,无法拉车走,说他力气小,却能背屋跑。(蜗牛)

(2)白衬衣黑外套,尾巴尖尖像剪刀,从早到忙不停,捉来虫子喂宝宝。(燕子)

(3)远看像只猫,近看是只鸟。晚上捉田鼠,天亮睡大觉。(猫头鹰)

2.贴图片。

活动一动物猜猜猜:

(1)刚才我们猜的都是小动物,板书:小动物。

(2)你们喜欢小动物吗?我们接着猜,请一个小朋友学小动物的动作或叫声,大家猜是什么动物。

(3)小动物真可爱!你们瞧,它们来了——播放《动物世界》片段。

(4)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我与小动物”的事,补充课题。

(设计意图:以游戏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视频的播放使学生产生了与小动物亲近的感情,为了解小动物做了准备。)

活动二我当饲养员:

(1)谁养过小动物?能说说你和小动物之间有趣的故事吗?

(2)你亲手喂食过小动物吗?喂食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让我们当一回小小饲养员,注意刚才小朋友们提到的注意点。

(设计意图:“儿童的认识全来源于生活。”只有让孩子亲身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体会、感悟,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课堂上让小动物走进课堂,使得课堂的教学更有现实感,构建一个互动的真实的生活化课堂。)

活动三逛“动物乐园”:

(1)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个“乐乐猴动物乐园”资料包,内容很丰富,有小动物的照片、叫声,还有动物明星表演。小朋友可以自由点击,尽情游玩。

(设计意图:“乐乐猴动物乐园”资料包内容丰富,学生眼、耳、手、口多种感官参与,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玩中学,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

(2)动物“小博士”知识竞赛,请队长把答案写在题板上,答对一题,得一个动物奖章。

①(?摇?摇)是中国的国宝。

A(金丝猴图)?摇?摇B(东北虎图)?摇?摇C(大熊猫图)

②下面的小动物中冬眠的有(?摇?摇)

A(乌龟图)?摇?摇B(刺猬图)?摇?摇C(老鼠图)

③蚂蚁的触角用来(?摇?摇)

A传递信息?摇?摇B找路?摇?摇C吃东西

④小海马是(?摇?摇)生的。

A海马妈妈?摇?摇B海马爸爸

⑤“森林医生”是(?摇?摇)

A(青蛙图)?摇?摇B(啄木鸟图)?摇?摇C(蜜蜂图)

⑥看图,这些小动物中属于十二生肖的有(?摇?摇)(多选题)

A猫?摇?摇B鼠?摇?摇C狮子?摇?摇D狗?摇?摇E猴子

看来老师的问题难不倒大家,那么哪个小组再出题考考大家?

(3)评选优胜小组,得动物奖章最多的队为冠军队,奖励一只小乌龟,其余每队奖励小金鱼,带回教室成立“爱心动物乐园”,比比哪一组喂养得好。

(设计意图:“动物知识竞猜”环节既是对前一环节的检测,又有效地激发所有学生的表现欲望,给他们提供展示的平台,在游戏中获得更多动物的知识,扩大知识面。)

活动四小动物立大功:

(1)小动物不仅可爱还有很大的本领,你知道吗?

(2)补充:有的小动物还是科学家的好助手呢!(课件显示:小鸟——飞机,鱼——潜水艇,蝙蝠——雷达)科学家从小鸟身上受到启发,发明了飞机;从鱼身上受到启发,发明了潜水艇;从蝙蝠身上受到启发,发明了雷达,小动物真了不起。

(设计意图:小动物不仅看起来可爱,很多时候还是人类的老师。此环节的设计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动物知识、探究动物奥秘的欲望。)

活动五动物SOS:

(1)可是有的小动物生活得并不是很快乐,播放视频——

青蛙:(直喘气)好闷啊!放了我们吧!

猴子:咦?是谁把树都砍光了?这下我们没有家了。呜——我想要有个家。

狗熊:求求你,小朋友,别用石块扔我,我会流血的,很疼很疼的。

鸟妈妈:孩子,危险!(众小鸟:妈妈快救我!)

(2)看到这样的事,你想说什么?你还见过伤害小动物的事吗?

(3)讨论:我们能为小动物做些什么?

(4)其实,有很多人已经成为小动物的好朋友了。你们看!(课件显示人们保护小动物的画面,如:爱心人士收留流浪猫、有关部门放养水生野生动物并发放宣传报纸等)

(5)如果大家都做小动物的好朋友,那么它们可以生活得更快乐。现在,让我们跟小动物们一起玩起来吧!(播放智慧树《动物模仿操》,师生一起跳操。)

(设计意图: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童话故事中情感上受到触动,在讨论中追问自我、辨析是非,品德得到发展。)

活动六拓展延伸:

老师向大家推荐一套新书《动物百科》,建议在教室里布置一个“爱心动物乐园”,饲养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还可以把收集到的有关小动物的图片、小故事等编成“动物小报”,展览出来,你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折纸活动教学反思 第5篇

这节科学活动《玩纸》,孩子们玩的尽兴、玩的痛快、玩的自在,是使我收获最大的:原来课堂中孩子可以这样玩。

整个活动都是环环相扣的,一直贯穿于冬日雪景中。一个一个的游戏吸引着孩子们来参与,吸引着孩子们来感受。

通过操作——撕,这一过程,锻炼了幼儿手指前三指的灵活性;

通过玩雪——抛,这一过程,发展了幼儿双手向上抛及向下洒的动作,感受了下雪所带来的快乐。

通过雪球——团,这一过程,锻炼了手部的力量及对球形的感知。

通过打雪仗——投,这一过程,练习了幼儿投掷的准确性,并感受了游戏的娱乐性。

通过堆雪人——收,这一过程,让幼儿意识到玩具玩完了就要收好的良好操作常规。

折纸活动教学反思 第6篇

一、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差。

1、孩子们对于手工活动都非常感兴趣,但是幼儿们的手部肌肉还没有发育完善,手、眼、脑的动作都很不协调。

2、幼儿日常生活中手工活动方面缺乏锻炼,对于手工方面的一些技巧都不太熟悉,控制能力也不强!

二、缺乏自信,依赖他人。

原因:个别孩子在折的过程中不敢尝试,总是希望其他小朋友或者老师帮忙。通过这个活动我进行了反思,有什么好办法能够让孩子对手工活动想做,敢做,会做并做得很好呢?进过思考我想出了几个改进的方法:

1、在选材的时候要注意简易性,难易度符合我班孩子的现有水平。

2、多关注那些不自信的孩子,对其进行一对一指导,以鼓励为主的方式。

3、可以分别部教学,把每个步骤用照片的形式展示,让孩子能更清楚明了的看到步骤。免去了幼儿反复询问教师对错的时间

折纸教学反思 第7篇

折纸>教学反思

(一)《分数加减法》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主题。第一课时《折纸》的重点是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对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知识,也是分数加减法中的一个难点。这节课我主要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方法,组织学生借助图形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的算法,在探索与交流中完成了新知的学习,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1、注重操作的实效性。学生动手折纸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发现加法算式,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借助图形直观地理解算理,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动手,在提出数学问题后,计算1/2+1/4,让学生结合自己手中的正方形纸,折一折,画一画,借助直观图形理解算理,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直观操作,学生就会很容易的理解到:分数加减法,分母不相同时,要通过通分,将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再相加或是相减,既注重了过程与方法,又重视了知识与技能。

2、注重培养转化的思想,学会把新知转化成旧知来解决问题。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把不同分母的分数转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然后按着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法则进行计算。教学是为了解决教学难点,在此组织了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为什么要通分,通分目的是什么,进而让学生认识到通分后就是把不同的分数单位转化成相同的分数单位。进而达到解决难题的目的。

3、体现数学的实用性。高年级的数学学习,应该让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做到数学为生活服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当在学生做完基础练习后,我设计了一道练习题,让学生调查生活中哪里有分数知识,有的学生调查了家里收入的支出情况,有的同学调查了自己的零用钱的消费情况„„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调查进行相应的计算,并与小组同学交流,体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实用性。但是由于课堂中的时间的限制,没能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做,显的有些过于形式化了。

4、不足。由于刚学完最小公倍数,学生掌握的还不够熟练,在转化的过程中部份学困生感到吃力,进而课堂练习相对少些,知识巩固的不够扎实。另在数形结合上还要进一步强调,加深理解。

今后还要继续努力提高课堂实效。

折纸教学反思

(二)《折纸》这节课时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内容,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折纸、涂色、列式、计算、自主类推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现就本节课的有关情况作如下反思:

1、在复习引入时,请学生折纸与涂色,并在学生的折纸与涂色中不提出任何规定性的要求。让学生在复习分数意义的同时,为学习新知识提供数学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效果比较好。接着提出问题:要求两部分折纸一共占几分之几?该怎样列式。学生列出多个算式。并对算式进行分类,解答>会计算的,对于不会计算的异分母分数加法直接揭示课题。一般来说,练习题教师应该为学生准备好,但当学生具有这种能力的时候,应该完全把这种权利还给他们,而且他们提供的相关素材,会加深他们对已学知识的理解。

2、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知识,也是分数加减法中的一个难点,主要是让学生自己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对于出现的问题和不同的答案,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借助手中的学具,从折纸的涂色部分中,思考、验证,讲清楚自己的算理。使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法的算法,并能通过学具,结合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通分,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并自己类推迁移出异分母分数减法的算法。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3、及时总结学习方法和所涉及到的数学思想,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4、本节课还存在不足:学生选用的算式:学生借助自己手中的学具,给出的答案有和,通过分析,和都是正确的,因为学了约分,在计算结果是分数时,必须约分到最简分数。但对于处在探索异分母分数加法算理的初步阶段,应该选用计算结果是最简分数的异分母分数加法,虽然这道算式是学生直接提供的,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提供更好的算式素材。再就是对学生放手的还不够,总害怕学生说出不合理的答案,其实,应该让学生呈现自己的想法,多交流,更有利于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掌握。

折纸教学反思

(三)《折纸》这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对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知识,也是分数加减法中的一个难点。这节课我主要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方法,组织学生借助图形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的算法,在探索与交流中完成了新知的学习,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一、教学应还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自主探索,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本节课笔者在这一主导思想的引领下,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各种学习情境。请学生折纸与涂色,并在学生的折纸与涂色中,不提任何规定性的要求,同样在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后,请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算式,结合作品图进行估算,探索算法,讲解做法,对这些做法进行全面评析,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学生说得精彩极了,把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中会出现的问题,如结果约分,是假分数可以化成带分数,通分时用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简单等各种情况全部剖析清楚。当得到老师的认可时,他们兴趣盎然。整个过程,笔者没有评析对错,是否科学、合理,而是在学生的探索中一一澄清,真正做到了让每一个学生经历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学习探究过程,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二、教师应成为善于挖掘教材的优秀挖掘者,善于设计的设计师。

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是一个全新的知识,也是分数加减法中的一个难点。为了化难为易,笔者打破教材的设计,从学生喜欢的折纸活动入手,引出异分母分数加法的四个有代表性的算式,并且让学生先估算,后计算,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做好准备。在挖掘教材的过程中,笔者意识到异分母分数减法也不容忽视,尤其是含有带分数的减法,于是抛出了如何验算它们这一问题,不仅使学生学会了验算,而且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异分母分数减法的学习,可谓巧妙的设计,取得一举两得的功效。最后的练习也可以说恰到好处,很好地体现了把计算问题还原到实际生活情境中的数学思想,学生在兴趣盎然中把课堂教学再一次推向高潮,它不是给这节课化上句号,而是添上了一个问号,使学生的思考从课内延展到课外。实践再一次证明,教师做好挖掘者、设计师,给学生一个广阔的“渔”场,让学生自己提供相关的学习素材,会使他们对知识有更全面、更系统的领悟。这样的学习,既有“温度”,又有“深度”。

三、不足

《折纸动物》教学反思 第8篇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特种动物养殖,应用

在《特种动物养殖》课中采用项目教学法, 将教学内容根据其特点分为若干个项目, 每个项目根据职业岗位需求设置几个学习情景, 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单元式教学, 每个学习情景都以应用该项技术或技能完成一个作业来结束, 并进行下一个项目的教学。简言之, 项目教学就是师生为完成某一具体的工作任务而展开的教学行动。

1 项目教学法的特点

该项目具有一个轮廓清晰的工作任务说明;它是某一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结合体;学生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能够组织自己的学习行为;学生自己克服、处理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能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学习结束时, 师生能对“项目”的完成情况作出评价。

2《特种动物养殖》课应用项目教学法的效果

“项目教学法”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它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 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

2.1 内容。

项目教学是以真实的工作世界为基础挖掘课程资源, 其主要内容来自于真实的工作情景中的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 而不是在学科知识的逻辑中建构课程内容。内容应该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现实商业活动有直接的关系 (如销售饲料、兽药, 产品、种兽的销售, 具体养殖技术指导) , 学生有独立进行计划工作的机会, 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 有利于培养创造能力。

2.2 活动。

项目教学的活动主要指学生采用一定的劳动工具和工作方法解决实际工作任务所采取的探究行动。在项目教学中, 学生不是在教室里被动地接受教师传递的知识, 而是着重于实践,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活动有如下特点:一是活动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所完成的任务具有一定难度, 不仅是已有知识、技能的应用, 而且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知识, 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例如:应用所学过的繁殖技术课的技术正确对特种动物进行发情鉴定, 通过解决问题提高自身的技术理论知识与技术实践能力。二是活动具有建构性。在项目教学中, 活动给学生提供发挥自身潜力的空间, 学生在经历中亲身体验知识的产生, 并建构自身的知识。学生根据特种动物发情鉴定, 可以总结出不同动物、不同发情时期其生殖器官其行为的变化, 从而在实践中构建发情鉴定的方法。

2.3 情境。

情境是指支持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环境, 这种环境可以是真实的工作环境, 也可以是借助信息技术条件所形成的工作环境的再现。

情境有如下特点:一是情境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在项目教学中, 根据项目主题, 学生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制定、项目的完成到成果的评估, 主要采取小组的工作方式进行学习, 为了最终完成项目, 他们相互依赖、共同合作。二是情境有利于学生掌握技术实践知识、工作过程知识。技术实践知识与工作过程知识的情景性, 决定了这类知识的掌握依赖于工作情景的再现。情境为学生职业能力的获得提供了一种理想的环境, 并能拓展学生的能力, 为他们走向工作世界作好准备。

特种动物养殖与其他课不同, 涉及的动物种类多, 而不同动物生物学特性不同, 而且各种动物其饲养技术具有季节性, 所以多数是通过信息技术的工作环境再现来完成项目教学, 模拟教学与现场教学有机结合, 学生通过充当不同的角色来完成不同的学习情景, 完成教学目标。

2.4 结果。

结果是指在学习过程中或学习结束时, 学生通过探究行动所学会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态度等。如技术实践知识、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改变以往学生单凭一纸试卷评定学生学习效果的方式。

3 反思

3.1 项目教学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 项目教学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教学中教师将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与挑战, 主要体现在:

3.1.1项目教学要求教师熟悉职业实践。教师要具有职业经验, 了解企业的工作过程和经营过程, 才能从整体联系的视角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职业工作任务作为具有教育价值的项目。同时, 由于项目教学是以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来组织教学内容。也就是说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通过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师只具有专业理论知识, 而不熟悉职业实践已经很难胜任教学工作。这就要求教师通过企业见习、实习等途径了解企业, 积累工作经验。3.1.2项目教学要求教师具有跨学科和团队合作能力。在传统的教学中, 教师都有自己的专业, 基本上是独立完成教学工作, 可以不和其他学科的教师有业务上的交往。但是项目教学涉及多学科教学内容, 因此对绝大多数教师而言, 很难独自一人很好地完成教学工作。这一方面要求教师具有跨学科的能力, 不仅要娴熟本学科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还要了解相邻学科、相关学科及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具有团队合作的能力, 教师要从个体的工作方式走向合作, 不同专业领域的教师联合起来进行项目教学, 这对教师来讲, 是工作方式的根本改变, 他必须与同事建立联系, 关注其他专业领域的发展。3.1.3项目教学要求教师具有创设学习情境的能力。在项目教学中创设学习的资源和协作学习的环境是教师最主要的工作, 这要求教师课前熟悉项目内容, 进行深入研究, 并准备好项目开展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有关知识;注意与其它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协调;介绍项目内容要讲究艺术性,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讨论的热情。

3.2 学生是否一定要建立在学生自愿基础上

项目课程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不一定要以兴趣为基本出发点。如职业教育中, 企业的工作任务是确定的, 并且往往建立了严格的行业标准, 虽然个体可以在工作中进行创造, 但如果他希望获得这个工作的话, 在很大程度上必须接受这个工作的要求。

3.3 项目是否必须真实地来源于企业。

按照真实性学习理论, 以来源于企业的项目为载体组织项目课程, 当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项目课程的功能。但在实践中, 我们根本不可能根本教学内容及进度的需要及时从企业获得足够的、合适的项目。其实让每个学生都能从事一个来自企业的项目已经相当不容易。因而, 项目不一定要求是真实的, 只要能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模拟项目也未尝不可。

3.4 项目课程中是否必须有引导性问题。

项目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制作能力, 同时也要发展学生的反思习惯与问题解决能力, 这就必然要求有引导性问题。另外, 项目课程的重要功能是整合理论与实践, 而只有有了引导性问题, 才可能实现这一功能。联结理论与实践的逻辑纽带是实践性问题, 它既不是教材上的思考题, 也不是从事理论研究所提出的学术问题, 而是产生于工作实践, 需要在工作实践中进行思考的问题, 因而可以把这种引导性问题称为实践性问题。项目课程开发中必须重视实践性问题的设计。

3.5 是否所有课程都必须项目化。

尽管并不要求所有课程都项目化, 但至少要求把项目课程作为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主体, 而这会大大增加项目课程开发的难度, 比如:如何使得项目课程能负载所有专业知识, 如何在技术上确保项目能覆盖这个工作领域等等, 这些问题是单个项目课程所不存在的。

今后我们需再研究深入考虑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金荣;项目教学法在《网络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 2007, 12.[1]张金荣;项目教学法在《网络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 2007, 12.

[2]易守华, 朱克忆, 张柏森.项目教学法及其在《Pro/Engineer产品造型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 2006, 8.[2]易守华, 朱克忆, 张柏森.项目教学法及其在《Pro/Engineer产品造型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 2006, 8.

[3]龚洪浪, 丁争柱.职业院校项目教学法探讨[J];科技信息 (科学教研) , 2007年14期.[3]龚洪浪, 丁争柱.职业院校项目教学法探讨[J];科技信息 (科学教研) , 2007年14期.

“游野生动物园”教学纪实与反思 第9篇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第三册1~9乘法口诀复习课。它是在学生熟练掌握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对这一部分内容进行复习,同时对乘法表进行梳理,发现规律。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通过创设游览动物园的情境和一系列的活动,加深学生对乘法口诀的理解,并运用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合作交流及初步的探索意识,培养学生收集数学信息、记录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反复研究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基础,以及新课程标准而制订的。教学设计体现情境化,教学事例生活化,从而拓展教学内容,活化教学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课堂教学不仅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本课选择游野生动物园,通过同学们找野生动物园的位置,按序号上车,参加跳格子比赛等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它们自主探索,发现规律,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从低年级学生喜欢小动物的特点出发,我充分利用学生提供的信息资源使学生们在情趣中学数学、用数学,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这样的设计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大自然和小动物们的可爱,从而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教育。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要使学生真正学好数学,必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其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为了使学生的体验更丰富,我课前发给学生序号,每辆车乘5人,然后请学生根据序号找一找自己应乘坐几号车,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活动,既复习乘除法的运算又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作用,体验数学的魅力。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本课中,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这既是对已有的知识的巩固,也是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真实体验。在学生充分探讨以后,教师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地、主动地、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使他们的潜能得到相应程度的发展,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游野生动物园”的一系列活动,巩固和综合运用乘法、除法、方向与位置方面的知识解决问题。

2.在探索解决问题中,培养问题意识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记录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巩固和综合运用乘法、除法、方向与位置方面的知识解决问题。运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

生:喜欢。

师:那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有哪些珍贵的野生动物吗?

生:有老虎。

生:狮子。

生:还有天鹅。

师:其实我国还有许多珍贵的动物,如长寿之神——丹顶鹤,金毛青面的金丝猴,难得露面的白鳍豚等。(出示这3种动物的画面)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好好地保护它们,今天老师就带领同学们一起去野生动物园游览。(出示课题。)

二、找野生动物园的位置

1.看一看

师:你们想去野生动物园游览吗?

生:想去。

师:想去就要先找到动物园的位置,这是去野生动物园的交通图,点与点之间的距离是6厘米,咱们想要找到动物园的位置,得先破一段暗语:“从出发点向右走24厘米,再向下走36厘米就是野生动物园,你能找到吗?”(出示点子图。)

2.找一找

师: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找到动物园的位置并涂上颜色。(找一名同学汇报。)

3.说一说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找到动物园的位置的?

生:我们组利用乘法口诀四六二十四知道向右走4个格子,数4个格子,六六三十六,向下数6个格子,就找到动物园的位置了。

师:其他组的同学找的位置和他们组的一样吗?(多媒体出示动物园的位置。)

【设计意图:把厘米的认识与口诀相结合设计出游戏项目,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三、乘车

1.算出全班需要几辆车

师:同学们根据方向和位置及乘法口诀找到了动物园的位置,现在我们就乘车出发。每辆车可以坐7人,咱们2年1班有54人,至少需要几辆车呢?

生:七七四十九,54减49剩5人也得乘坐一辆车,所以是8辆车。

生:七八五十六,能坐下54人,还剩两个座位给老师,所以我们班需要 8辆车。

师:同学们用的方法非常好,知道我们班需要8辆车。

2.自己应乘几号车

师:课前老师发给每个同学一个号码,如果按照老师刚才发给你们的序号上车,想一想你应该乘坐几号车呢?可以和同桌商量商量,一会儿我们还要按顺序上车呢!(学生讨论。 )

3.学生汇报

师:谁想说一说你乘坐的是几号车?说的时候要先告诉大家你的序号,然后说一说你是怎样找到乘坐几号车的?

生:我的序号是20号,二七十四,我坐不上2号车,所以我乘坐的是3号车 。

师:你是利用乘法口诀算出的。

生:我是10号,先数7个,是第一辆车,接着数8、9、10,我就是乘坐的2号车了。

师:你是用数一数的方法找到自己的位置的,很好。

生:我是46号,1号车是1~7,2号车是8~14……7号车是43~49,我在43~49之间,所以我乘坐的是7号车。

师:你是先确定每辆车乘坐的序号范围,然后看自己的序号在哪几个序号之间,就乘坐几号车,你想的办法真好,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

师:刚才这几名同学用不同的方法找到自己乘坐的车号,其他同学找到了吗?现在你就和旁边的同学说一说你乘坐的是几号车,再互相看一看找得对不对。

师:同学们都找到自己乘坐的车号了吗?老师要考一考大家。乘坐1号车的同学请你起立,乘坐3号车的同学起立。(学生按要求起立。)

4.学生活动找车号

师:同学们都知道自己乘坐的是几号车了吗?一会我们按车号上车,在活动之前老师提出一个要求,你找到自己的车号后,还要看看其他乘坐这辆车的同学找的车号对不对。如果找错了请你帮他找到正确的车号,如果有困难也可以找老师,行吗?现在就请同学们按照1号车、2号车、3号车的位置上车吧。(学生活动按车号重新找到座位。)

【设计意图:将学生带入生活情境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合作精神】

四、野生动物园

1.出示画面,说出野生动物的种类

师:野生动物园到了,动物真多呀!都有哪些小动物呢,谁来说一说?

生:野生动物园有熊猫、大雁、青蛙、老虎、松鼠。

2.根据画面提出问题并记录信息

师:根据画面上的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小组合作,将提出问题的相关信息用你喜欢的方式写在记录单上,并列式计算。比一比哪组同学的记录方法好,提出的问题多。(出示要求,小组活动。)

3.汇报

师:哪个小组愿意先来说一说?

生:我们组用圆形代替大雁,有两行,每行5只,列式5+5=10,用三角形代替花,先画4个三角形,在旁边标出5,就是5组,列式是4 ×5=20……

生:我们组是直接用数字表示的,青蛙4只一组,我写青4,再写2组,列式4×2=8;袋鼠每4只一组,写袋4,再写 3组,列式4×3=12……

师:这个小组记录方法比较简单,使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提出更多的问题。

师:老师非常高兴听到同学们提出这么多的问题,看到快捷有效的记录方法,真为同学们感到骄傲。

【设计意图:不仅仅是简单的复习,将多种学习方法渗透教学之中。】

五、跳格子比赛

1.教师示范跳格子(出示挂图,有标有1~46号的格子图。)

师:看,那边真热闹,小动物正在干什么呢?跳格子比赛。你们想不想参加?老师先来做示范就跳4的倍数。

2.男女同学跳格子比赛

师:我们分别找一名男女同学,然后再请男女同学代表分别为对方出题。咱们比一比看谁跳得又对又快。(学生互相出题进行比赛。)

女生 :3的倍数,男生:7的倍数。

女生:2的倍数,男生:9的倍数。

3.发现规律

师:从刚才的比赛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女同学的数小,跳得慢,男同学的数大,跳得快。

生:女同学跳2的倍数非常多,跳的下数多,9的倍数少,跳得快。

师:也就是说,如果在一定数的范围之内,选择的数字越大跳的次数就越小,跳的次数就越多,赢得机率就越高。

【设计意图: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有梯度的练习,使学生各有所得。】

六、粘贴文化墙

1.填写卡片砖(出示乘法表画的文化墙。)

师:玩累了,我们就到长廊休息一下吧!这是什么?原来动物园正在修建文化墙,外墙砖还没有贴好,我们帮帮它们好不好?每个同学手里都有一些卡片砖,请你先把上面的算式填完整,然后想一想这块砖应该贴在文化墙的什么位置?可以和同桌商量商量。(学生填写老师发给乘法算式卡片得数。)

2.学生贴砖

师:谁愿意第一个贴砖?说一说你为什么把它贴在这呢?

生:我的算式是5×6,根据表中竖着看1×6下面是2×6、3×6、4×6,所以这个算式砖贴在这里。

师:我们来检查他贴的对不对,第二块砖谁来贴?

生:我的卡片砖上写的是3×4,横着看3×1,3×6在一行,3在前面,所以数下去就是3×4。

师:我们可以根据前后的算式来贴,还可以根据横排竖排表示的是几的乘法口诀来贴算式砖。

师:第三块……请第一组同学来。(学生贴完整文化墙。)

师:文化墙已经贴好了,是什么呢?

生:是乘法表。

3.发现规律

师:乘法表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已经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请你仔细观察这张乘法表,能发现什么呢?向小动物介绍介绍。

…………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通过最上面的数字我们发现横排的数都在乘号的前面,竖排的数都在乘号的后面。

七、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游览了野生动物园,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了许多问题,你还想到哪儿去玩?把你的想法告诉我,老师还会带你们一起去玩的,好吗?

【设计意图:复习之后的归纳对学生同样重要,渗透融入游戏之中。】

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是整理和复习,既要复习又要整理,这种类型的课上起来比较枯燥,所以我对教材进行重组加工,创设游野生动物园的情境和设计一系列活动都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每个孩子都参与活动当中,扎扎实实地对本单元各种形式的内容进行复习。同时每个活动的设计又都渗透不同的数学思想,最后进行知识的梳理,发现乘法表的规律。如找动物园位置时我设计了破解暗语的障碍,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一方面考查学生乘法与厘米认识的知识的综合运用。在乘车找车号活动中,每一个学生都要找到自己的车号,每一个人都在思考,都在动,真正体现全员参与。汇报时,学生还要说一说是怎样找到车号的,我设想学生会用数一数、确定车号范围等方法,但学生还想出比谁大一些比谁小一些的方法,听到学生这么精彩的发言,我很激动,同时坚定一个信念,要相信学生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给学生发挥才能的时间和空间,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大胆展示自己的想法。在根据动物园画面提问题的活动时,学生发挥小组合作的力量提出许多不同的数学问题,而且展示各种不同的具有个性的记录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表扬同学们的各种记录方法,渗透选择快捷有效的记录方法。跳格子比赛一节更为精彩,学生不仅找出数字大,跳的次数就越少,赢的几率高的规律,而且还找出是几的倍数就数几个格子的好办法,学生发现的规律是我没预测到的,这时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反思一,作为教师课前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反思二,当预设与生成过程发生矛盾时,教师的评价与引导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单位: 哈尔滨市兴华小学)

上一篇:茶楼合伙经营协议下一篇:广州公司注销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