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3》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024-08-02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3》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4篇)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3》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1篇

识字3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3. 借助图画感知古今文字的发展演变,了解偏旁与字、词之间的联系,认识形声字的特点,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提高学生识记汉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

预习要求:

1、练习朗读词串。

2、会读会写生字,生字口头组词三个。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认真观察图画,凭借图画理解词语。

3.借助图画感知古今文字的发展演变,了解偏旁与字、词之间的联系,认识形声字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本课的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得端正、匀称。

2.借助图画感知古今文字的发展演变,了解偏旁与字、词之间的联系,认识形声字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预习反馈

看看这一组词语中都有哪个偏旁?想想为什么?

比较三个词语,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想想为什么都有“木”?

二、质疑讨论

指导看图学“木”字旁,以及相关词语。

1.看图,图上有什么?(一棵树)

2.出示“”,这就是古代的人模仿树的样子写的古文字,演变到今天作为偏旁时就变成了这样——木,“木”的古文字像一棵树,有树冠、树干和树根。

3. 学“木”字旁。

4.现在凡是带有木字旁的字,都表示与树有关系。

5.出示:

baiyang liuyi

松 柏杨 柳桌 椅

⑴自由读。

⑵这课中,我们要特别注意:“柳”是边音。

⑶指名读,齐读。

⑷看图,理解词语,想想松树、柏树与别的树有什么怒一样?

⑸做“找朋友”的游戏,将图片与生字卡片一一对应。

三、精讲点拨

指导看图学“禾”字旁,以及相关词语。

1.老师还带来了什么?出示古文字“”,它像什么?演变到今天成了“禾”。“禾”的古文字像一株禾苗,有穗、叶、茎与根。

2.“禾”表示什么?(与庄稼、禾苗有关)

3.教读“禾”字旁。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4. 学习相关词语。

5. 出示:

yang

秧 苗稻 谷庄 稼

⑴学生自由读。

⑵指名读,齐读。

⑶看图理解词意。

秧苗:农作物的幼苗,通常指水稻的幼苗。

庄稼:地里长着的农作物,多指粮食作物。

稻谷:没有去壳的稻的果实。

“秧苗、稻谷”都有一个名字叫——“庄稼”,你们还知道什么是庄稼吗?(棉花、大豆、高粱、麦子等等)

⑷齐读。

四、效果呈现

教学字形,指导书写

a)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b)出示: 柏杨柳椅秧

c)说一说你会记哪个字,用什么方法记的?

d)学生描红记字。

e)教师范写。

f)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五、总结延伸

刚才我们学习了两组词语,第一组词语的偏旁是什么?(木字旁)为什么都是木字旁?(因为这些词语大都与树木有关)

第二组词语的偏旁是什么?(禾字旁)为什么都是禾字旁?(大都与庄稼有关)你们觉得汉字有趣吗?中国的汉字有悠久的历史,你们要认真学习!

板书设计:

识字3

柏杨柳椅秧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3》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2篇

(学程导航)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施教时期

****年**月**日教学内容识字3共几课时

2课型新授第几课时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柏、杨、柳、椅、秧”,认识生字“筷”,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2.比较“木禾”容易混淆的偏旁,看图读熟与此相关的词语。3.借助图画感知古今文字的发展演变,对形近偏旁进行比较,培养学生识字兴趣,提高学生识记汉字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柏、杨、柳、椅、秧”,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难点:区别形近偏旁。教学资源1.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小黑板2.学生学过形声字,了解偏旁代表的意义。预习设计1.拼读生字,读韵文5遍,并说说感受。2.描红本课5个生字,并扩词。3.查查字典或询问家长,还有哪些生字是带有偏旁“木、禾、”?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一.辨别字,比较偏旁。(10分钟)学习单:出示图表,观察表中实物图形与古文字,了解偏旁本意。1.观察比较,辨别思考。

2.说说古人“木和禾”的造字演变。

3.比较古文字和今文字。说说“木和禾”偏旁的演变。

4.跟老师读“木和禾”两个偏旁,并书写。

二、看图识字,形意印证(20分钟)学习单:

1、看看这一组词语中都有哪个偏旁?想想为什么?

2、比较三个词语,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想想为什么都有“禾”?1.看图,根据拼音读准字音。开火车读“松”,读准后鼻音。2.“柳”注意与方言区别。3.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桌、椅4.学生观察比较,找出共同点:形旁表意。5.学生回忆归类,积累字词。6.看图,跟着老师读准“秧苗”。读准“秧”的后鼻音。“苗”的三拼音。读“稻谷”和“庄稼”。知道地里的禾苗、稻谷等农作物称为“庄稼”。“稼”读轻声。7.看生字,仔细观察比较,说出这三个生字都为“禾”字旁,根据“图表”及古人造字的规律,思考讨论,明白都跟庄稼有关系。偏旁表示了词语的意思。8.小组讨论带有“禾”字的词,并记录下来,小组成员推选代表汇报,其他成员补充。9.根据词卡认读6个词语。

三、分析字形,指导书写。(10分钟)1.说说自己怎样记住这几个字的。2.仔细看清“柳”的笔顺书写练习。3.仿写练习。一.辨别字,比较偏旁。1.出示图表,观察表中实物图形与古文字,了解偏旁本意。2.“木”的古字像什么?

“木”的古文字像一棵树,有树冠、树干和树根。复习“木字旁”。

教师范读带木字旁的生字。

指名读、齐读。

3.“禾”的古文字像什么? “禾”的古文字像一株禾苗,有穗、叶、茎与根。

复习“禾字旁”。

教师范读带禾字旁的生字。

指名读、齐读。

4.小结:古人很了不起,根据实物造字。后人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简化,所以这些字都与实物有直接的联系。

二、看图识字,形意印证1.出示挂图,这些是什么树?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相机出示词卡:松柏、杨柳] 2.你们知道松树、柏树和别的树有什么不一样吗? 3.出示词卡:桌椅

小结:看看这一组词语中都有哪个偏旁?想想为什么?(都有“木”字旁,因为他们都是树的名称或者用木材做成的物品。“木”字旁表示这个词的意思。)想想还有哪些字也是带有“木”字旁?4.春天到了农民伯伯把什么插在田里?[相机出示词卡:秧苗] 5.秋天到了,秧苗长大成熟结出果实,远远望去,金灿灿的一片,好喜人的景象啊!那金灿灿的一大片是什么呢?[相机出示词卡:稻谷] 6.“秧苗”、“稻谷”这些地里长的农作物叫什么呢?[相机出示词卡:庄稼]7.比较三个词语,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想想为什么都有“禾”?

8.说说你知道的带有“禾”的字,小组交流并写下来,看哪一组说的多。9.认读6个词语。

三、分析字形,指导书写。1.出示生字柏、杨、柳、椅2.指导书写“木”字旁,“禾”字旁。“木”字旁,“禾”字旁最后一笔必须为点。3.柏、杨、柳、椅书写时都是左窄右宽。4.学生仿写练习,教师巡视指导。作业设计★描红书中田字格里的生字。★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5个生字。★《补充习题》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3》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3篇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词串。

2.学会观察图画,将图上描绘的事物与所学词语联系起来,并凭借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3.学会本课2个生字,能正确、规范地书写。

4.了解桂林的美丽景色以及有关的民族风情。

二、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师:关于桂林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播放录音)。

揭示课题:今天老师跟大家一起学习《识字2》,我们一起去美丽的桂林看一看。

设计意图:利用交互白板软件的“对象层次变换”和“隐藏/显示”等功能,设计出一个竞猜的游戏环节,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交流中既知道了一些名山大川,又在优美的故事中走入了学习情境,拉近了与课文的时空距离,对词串形成了强烈的学习期待,为高效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人民币背面的图案导入,也能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明白处处留心皆学问,生活无处不语文的道理。而故事中的优美语言,给学生在词串的学习中规范使用语言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

(二)借助拼音,自主识字

1.《识字2》是一篇优美的词串,打开课本,借助拼音把词语读准确,不认识的多读几遍。

2. 你能唤一唤这些词宝宝吗?

3. 去掉拼音还会读吗?

设计意图:本环节先将字的拼音隐藏,如学生遇到困难,用白板软件的“神奇墨水”制成的魔法棒单击就可以显示拼音。

4. 开火车。

设计意图: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多诵读好听的韵文,能让他们在言语声音的世界中充分感受汉语言形式的魅力,还能使他们更喜欢学习语文,但他们一下子接触到很多词语,不易读准,交互白板软件的“神奇墨水”功能能轻易隐藏和再现拼音,随时给记忆有困难的学生以拼音的拐棍,最终熟读韵文。

(三)创设情境,领会词语

1. 学习第一、三组:碧水秀峰倒影

师:读得真不错,下面我们就乘上游船,沿着美丽的漓江去看一看。

你看到了什么?你能帮这几个词宝宝找到自己的家吗?(用交互白板的“拖动”功能将词语拖到相应的图片上)

2. 学习第三组词语:象鼻骆驼笔架

船慢慢向前行驶,奇形怪状的山越来越多了!假如要你给它们起个名字,你会起个什么名字呢?

设计意图:利用交互白板相机显示隐藏的山名,教师用改变透明度的方法来显示真实的大象、骆驼、笔架图片,帮助学生对比认识桂林山水。将词语和实际事物挂钩,引领学生进入词串所描述的情境,继而进行说话训练,让学生自己感受、体验、寻找、发现大自然的美,受到美的熏陶。

3. 学习第二组词语

师:船,沿着漓江缓缓前行。听,远处传来了什么?

白板出示画面,教师介绍对歌:一问一答地对唱,壮族、苗族、瑶族、土家族、侗族这些地处我国南方的少数民族都有对歌的风俗,其中以广西三月三对歌节最为盛行。

广西,这里有一种美丽的树,听听它的自我介绍吧(利用白板软件播放对歌视频,学生聆听榕树的自述,教师通过白板显示中国地图,并让学生与白板交互,用“放大镜”放大广西壮族自治区)。

如果你来到美丽的壮乡,爬上秀丽的山峰,站在美丽的榕树下对歌,你的心情如何?请把你的心情读进词语里。

4. 学习第四组词语

我们回到游船上,继续向前行驶,你看到江面上迎面而来的那是什么?(白板软件显示动画:人们撑着竹筏带着鸬鹚捕鱼)

漓江快游完了,你最喜欢这里的什么呢?

古今中外很多人来到桂林,都留下了自己的体会(媒体显示):

你今天也游过了桂林,你想说什么?

桂林可真美,怪不得人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啊!你知道“甲”的意思了吧?

5. 朗读背诵词串

设计意图: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是教育教学的呼唤。介绍清代书法家王元仁、开国元帅陈毅、美国总统尼克松、作家陈淼等人为桂林写下的石刻、感言、评价、诗句,既是开头故事对桂林山水赞美的延续,又用他人的感受来丰富了孩子们的体验。

(四)借助动画,巧学生字

1.《识字2》里我们一共要学会8个生字,这一课,我们先来学习2个。

2. 自己读读这2个字,等会再跟其他小朋友分享你学会了哪个字。

3. 交流

碧:书写碧的时候要注意“王”和“白”靠得紧一些。

鼻:观看“鼻”的笔顺,最下面的撇和竖不能出头。

设计意图:“碧”笔画多,但识记并不困难,教师引入一个情境,提示学生“白”和“王”两个部件要写得紧凑些。“鼻”最下面的撇和竖容易出头,在观看动画演示笔顺的基础上,教师邀请学生在白板上突出显示笔画,引起学生注意,增强记忆效果。

4. 写字

学生书写,教师用智能手机拍摄并通过USB接口传输到白板软件中的“资源浏览器”,再拖动到白板课件的活动挂图中进行即时点评。

设计意图:将学生的练习或检测的结果实拍下来,作为生成性教学资源,再利用交互白板的资源管理功能进行展评,使得课堂教学中学生成果的共享与评价更加方便,有利于激发学生体验成功。

摘要:《识字2》是一篇优美的风景词串韵文,12个词语围绕“桂林山水”这一主题展开,整体背景是清澈的漓江水铺开了画的长卷,再现了特有的壮乡风情。针对学生对南国风光体验不足的问题,借助电子白板这一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其灵活隐藏、动态演示、交互快捷等特点,引领学生进入优美意境,诵读品味、读中想象,受到美的熏陶,丰富知识,学习语言运用。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3》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4篇

【关键词】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注意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背景介绍: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我们一线的大多数教师总是让用简单枯燥的识字教学来教学,结果孩子们注意力不能集中,感觉不到学习的乐趣。本节课教学,我旨在通过多媒体画面让孩子们能够乐学,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因此,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用了“复习导入新课——借助图画,初知偏旁和韵文——探究规律,区别‘礻、衤——看图读韵文识字,理解词语——小结——自主识字,指导书写”这几个过程。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比较“礻、衤”两个易于混淆的偏旁,看图读熟与此相关的词语。

3.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区别易于混淆的“礻、衤”这一组偏旁。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习字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小朋友,这学期的《识字4》我们已经辨析了“木、禾”“、艹”“日、目”和“冫、氵”这四组形近偏旁。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以形近偏旁带生字的形式出现的看图读韵文识字。

2.板书课题:识字7,生齐读。

【上课开始,交代本课的学习内容,让孩子们对要学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概念,孩子们学习的兴趣被激发,有了学习的积极性。】

二、借助图画,初知偏旁和韵文

1.(多媒体出示图表)看看图表上列了些什么?画了些什么?

2.指导学生看图说话。(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

3.生自由读韵文的第一、二行。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会读了的读给其他小朋友听,不会读的互相帮助,互相正音。

4.不带拼音,自由练读,然后开火车读。

【利用多媒体课件,初步感知偏旁和韵文,让孩子们从画面中感受偏旁的区别。培养孩子们观察、探究能力、说话能力。】

三、探究规律,区别“礻、衤”,识别两个偏旁的字

1.了解“礻”的演变过程。

出示“神话、祝福、祖先”,读一读,找一找,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多媒体显示“礻”的演变过程,观察“礻”的古文字像什么?

看看图,读读词,想想这些字为什么都有“礻”这个偏旁?(与神仙、祖宗等有关)

你还知道哪些与“礻”有关的字?指名说。

2.了解“衤”的演变过程。

(1)出示“裙子、裤子、衬衫”,读一读,找一找,你们发现了什么?

(多媒体显示“衤”。)认识裙。

(2)同桌合作:看多媒体演示“衤”的演变过程,讨论“衤”的古文字像什么。这些字为什么有“衤”这个偏旁?(大都与衣服有关。)

你还知道哪些与“衤”有关的字?指名说说。

(3)指名读,齐读这组词。

(4)连起来诵读第一二两行。

【通过观看部首演变,让孩子们对部首和字的印象深刻。这样,孩子们学生生字的兴趣也变得浓厚,更好地记忆了生字。】

四、看图读韵文识字,理解词语

1.出示“神话、祝福、祖先”这三幅图。

神话:我们读过哪些神话故事?自由说说。如:嫦娥奔月、沉香救母、后羿射日、女娲补天、八仙过海、牛郎织女等。

祝福:请学生说一句祝福的话。

祖先:如图中画的原始人,就是我们人类的祖先。

【让孩子们通过学过、读过的神话故事来理解词语,感知词语和图之间的关系,让孩子们一看到图就能想到“神话、祝福、祖先”】

五、小结

1.刚才我们学习了两组词语,第一组词语“神话、祝福、祖先”都与什么有关?在这组词语中所学的生字都带有什么偏旁?第二组词语“裙子、裤子、衬衫”都与什么有关?在这组词语中所学的生字都带有什么偏旁?

2.齐读词语。

【通过总结让孩子们明白两个偏旁的汉字的规律,利用这种规律来给自己头脑中类似这种偏旁的汉字进行分类。渗透到这类词语,让孩子们产生梳理同类词语的意识。】

六、自主识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指名组词读。

2.同桌交流:怎样记住这些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集体交流:“礻”和“衤”要区别开。

4.教师指导书写:这些字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5.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练写,教师巡视指导,相机纠正写字姿势。

【写字教学是我们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所以教学中要做到扎实有效。我注重让孩子们先观察、分析字形结构,比较两个偏旁的不同后,再让孩子们进行练习。写字练习时,我们进行适当的讲评,并将孩子们写得好的字展示出来,让其他孩子进行欣赏。在欣赏的过程中让孩子们能够取长补短,在以后的练习中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所以本节课我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通过多媒体的演示揭示部首的演变过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汉字的规律。运用多种方式学习、理解词语,使学生始终处于兴奋之中,在学习中认识词语,领会词语。在学写生字前,再一次回顾两个偏旁的区别,回顾本课内容,再一次强调了本课学习的重点。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3》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5篇

一类字:柏 杨 柳 椅 秧 篮 茶 菠 萝 二类字:筷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形近偏旁的比较识字。教材中的两组图画有助于感知古今文字的发展演变,也有助于学生比较“木禾”、“竹艹”两组容易混淆的偏旁。课文将两组容易混淆偏旁的生词集中在一起让学生学习。第一组词语介绍了—些树的名称和木制品;第二组词语介绍了一些与庄稼有关的事物;第三组词语介绍了三种竹制品;第四组词语介绍了一些植物。四组连起来读,押韵上口,便于记诵。学生在学习汉字的同时也增长了知识。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学会本课9个一类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二类生字只识不写。2.借助书上的两组图画感知古今文字的发展演变,比较“木禾”、“竹艹”两组容易混淆的偏旁。

3.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与所学的字、词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字、词。了解偏旁与字、词之间的联系。进一步认识形声字的特点。提高学生识记汉字的能力和书写汉字的水平。

情感目标:

进一步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区别形近偏旁“木禾”、“竹艹”。

2.引导学生在观察、思考和勾连旧知的过程中巩固对形声字特点的认识。3.准确认读生字,并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学情分析】

由于本课生字都是形声字,学生学形声字已有一定的基础,再加上他们对于生字的音节也有拼读能力,所以在生字的读音方面,难度不大,但要关注部分受家乡方言影响导致“n l”读不到位的学生,指导其读准“柳 篮 箩”,还要引导学生关注“筷 萝”是三拼音节;另外,本课的有些形声字的读音不完全对应它的声旁,如“杨、柳、椅、篮、茶”,老师要适当解释,从而让学生明白:形声字的读音虽然有一定的规律,但不是千篇一律的,我们为了读准确,很多时候要查字典、查资料。在字形方面,由于这些生字都是形声字,绝大部分学生都能结合形声字的组合规律来识记,但难免有些观察不够仔细或学习较为马虎的学生会把“篮”写成“蓝”,把“萝”写成“箩”,把“柳”漏写第7笔“撇”,把“茶”下面的部分写成“余”,对于这些容易出错的字,老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想出区分、记忆的好方法,从而实现准确书写。在字意词意方面,学生普遍能结合书上的插图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找到对应的事物,老师没有必要引领学生深挖,要让宝贵的时间充分地用于识字、写字,使教学重难点得以突破,使教学目标落实到位。

【教学方法】

看图识字、比较识字、活动识字等。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实物投影、范写小卡片(带有田字格)、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主要教学“柏 杨 柳 椅 秧”)

一、揭示课题

《识字1》和《识字2》都是看图读韵文识字,今天我们要学的《识字3》还通过形近偏旁的比较来帮助我们识字,是不是很感兴趣啊?(板书课题:识字3)

二、看图说词

1.让学生各自观察语文书第8页下半页的图,看看图上画了哪些事物,边看边说说。

2.组织学生交流看到的事物,老师随学生的交流出示相应的词语卡片贴在黑板上。

(“松柏 杨柳 桌椅 秧苗 稻谷 庄稼”,“庄稼”这个词由老师引出,词语出现的先后顺序随学生的交流)

三、读准字音

1.让学生借助语文书上词语上面的音节各自认真拼读,要求:(1)拼读准确;

(2)用红笔在书上标出容易读错的声母、韵母、声调,准备做小老师给大家指点。

2.老师逐张出示5个生字的卡片,请小老师领读。再请小老师指出这5个生字中容易读错的音节,老师及时肯定,并特别指点:“柳(liǔ)”不能读成“niǔ”。

3.请学生开火车领读刚才贴在黑板上的6个词语,发现读错,及时请学生点出并纠正,老师引领学生关注“庄稼”的“稼”读轻声,并让学生及时巩固读。

四、引领发现 1.布置思考:如果请你把黑板上的6个词分成两组,你认为该怎么分?为什么? 2.让学生上前将黑板上的6个词语调整重贴成两组,并让学生说明原因(第一行词都与树木有关;第二行词都与禾苗有关),接着让学生读读调整后的两组词,读中检测合理性。老师及时肯定学生积极动脑,善于发现。

五、比较偏旁(“木 禾”)

1.组织学生看书上第8页上面的一组图:

(1)布置各自观察、思考:从这组图你知道了什么?你有好办法教小朋友区分清楚“木 禾”这两个偏旁吗?

(2)组织学生交流,老师及时肯定、鼓励,并因势利导,从而让学生明白:

☆ 这组图:实物图 → 古文字(象形文字)→ 偏旁。☆ 这组图告诉了我们“木 禾”这两个偏旁的由来。

☆ 要区分清楚这两个偏旁,可以想想实物图,禾苗要吐穗,穗儿顶头上,所以“禾”上面有个“撇”。

2.组织学生读书上的两行词,看看:这两行词语中带偏旁“木”或“禾”的字,偏旁是否用对?(组织交流,及时肯定)追问:由此你们是否发现了什么规律? [组织交流,老师因势利导:与树木有关的字,大都带有“木”字旁;与庄稼有关的字,大都带有“禾”字旁。你们能再找几个“木”字旁的字和“禾”字旁的字来证明你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吗?(学生交流,老师协助板书记录)引领学生编儿歌: “木字旁,表树木;禾字旁,表庄稼。”你们觉得汉字有趣吗?中国的汉字有悠久的历史,凝聚着我们祖先的智慧,你们都要认真学习哦!]

六、学写生字

1.出示接下来要写的生字“柏 杨 柳 椅 秧”,让学生认读。

2.让学生观察这5个生字,看看他们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并交流。(共同点:都是左右结构;都是形声字;

不同点:前面4个都是“木”字旁,最后1个是“禾”字旁;

第1个字左右等宽,而后面4个字都是左窄右宽。)

3.让学生再观察这5个字,看看有什么好记法,并交流。

[老师随着学生的交流因势利导:可以借助形声字的组字规律(由形旁和声旁两部分组成,形旁表义,声旁表音)来记,如“柏”“秧”这两个字借助形声字的组字规律很好记。而“杨”的繁体字是“楊”,“楊”的右边部分读“yáng”,所以“杨”就读成“yáng”;“柳”右边的“卯”现在字典里读音为 “mǎo”,但“卯”在古时候曾读为“liǔ”,所以把“柳”读成“liǔ”;“椅”的声旁“奇”读音已演变为“yǐ”,所以把“椅”读成“yǐ”。看来,形声字的读音虽然有一定的规律,但不是千篇一律的,我们为了读准确,很多时候是要查字典、查资料的。] 4.让学生观察5个字每个字的书写注意点,准备做小老师给同学指点。

5.组织交流,老师随学生的指点给予肯定、强调或补充,并顺势及时在写字小卡片上(带有田字格)范写,学生跟着书空,接着再书空(巩固)1遍,紧接着马上让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老师巡视,适当个别辅导,并选择展评的作业),然后选择有代表性的字(好、中、差各一两本),通过实物投影投出,让学生一起评点,继而让学生对照上面的评点各自改进(老师巡视,个别辅导),然后组内互评,及时肯定成功之处,指出存在的不足。最后让学生再根据上述两次评点各自再改进。

(☆说明:在学生交流书写注意点的过程中,老师注意仔细倾听,及时给予肯定、强调或补充,特别要提醒学生注意“柳”的右边不能漏了“竖撇”,引导学生想好记法记住这个“竖撇”,老师可介绍一种形象记忆法:柳树上有很多柳条垂下来,在这个字中选取了两根有代表性的,一根是在风中微微飘起的——第7笔:竖撇;一根是垂得笔直的——第9笔:悬针竖。)

七、作业练习

(一)课堂作业

1.在三线田字格本子上抄写“柏 杨 柳 椅 秧”各两遍。2.做《补充习题》第五题,当堂交流。3.再找找带有下列偏旁的字,写下来。木:()()()()()禾:()()()()()

(二)课外作业

1.用“柏”、“杨”、“柳”、“椅”、“秧”这5个字扩词,并与同桌交流,看看谁扩得又对又多。

2.自己给“柏 杨 柳 椅 秧”分别找形近字或同音字比一比,再组词。

第二课时

(主要教学“筷”和“篮 茶 菠 萝”)

一、复习巩固

1.抽读生字、新词(用卡片)。

2.听写词语:松柏 杨柳 桌椅 秧苗。3.检查听写情况,有错及时订正1遍。

二、看图说词

1.观察书上第9页右侧的图,看看图上画了哪些事物,边看边说说。

2.组织学生交流看到的事物,老师随学生的交流出示相应的词语卡片贴在黑板上。

(“竹篮 箩筐 筷子 茶叶 菠萝 兰花”,词语出现的先后顺序随学生的交流)

三、读准字音

1.让学生借助语文书上词语上面的音节各自认真拼读,要求同第一课时:

(1)拼读准确;

(2)用红笔在书上标出容易读错的声母、韵母、声调,准备做小老师给大家指点。

2.老师逐张出示5个生字的卡片,请小老师领读。再请小老师指出这5个生字中容易读错的音节,老师及时肯定,并特别指点:“茶(chá)”是翘舌音,不能读成“cá”,“箩”、“筐”、“筷”都是三拼音节,让学生再读,读中巩固。3.请学生开火车领读刚才贴在黑板上的6个词语,发现读错,及时请学生点出并纠正,老师引领学生关注“筷”这个字是本课的二类字,它是个形声字,“筷子”的“子”读轻声,并让学生及时巩固读。

四、引领发现 1.布置思考:如果请你把黑板上的6个词分成两组,你认为该怎么分?为什么? 2.让学生上前将黑板上的6个词语调整重贴成两组,并让学生说明原因(第一行词都与竹子有关;第二行词都与花草有关),接着让学生读读调整后的两组词,读中检测合理性。老师再次及时肯定学生积极动脑,善于发现。

五、比较偏旁(“竹 艹”)

1.组织学生看书上第9页上的一组图:

(1)布置各自观察、思考:从这组图你又知道了什么?你有好办法教小朋友区分清楚“竹 艹”这两个偏旁吗?

(2)组织学生交流,老师及时肯定、鼓励,并因势利导,从而让学生明白:

☆ 这组图通过“实物图 → 古文字(象形文字)→ 偏旁”告诉了我们“竹 艹”这两个偏旁的由来。

☆ 要区分清楚这两个偏旁,可以想想实物图,“竹”字头,像两组竹叶;“艹”字头,像平地上长了两棵草。

2.组织学生读书上的两行词,看看:这两行词语中带偏旁“竹”或“艹”的字,偏旁是否用对?(组织交流,及时肯定)追问:由此你们是否发现了什么规律?

[组织交流,老师因势利导:与竹子有关的字,大都带有“竹”字偏旁;与花草有关的字,大都带有“艹”字偏旁。因为这两个偏旁都在字的上面,所以被称为“竹”字头、“艹”字头。你们能再找几个“竹”字头的字和“艹”字头的字来证明你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吗?(学生交流,老师协助板书记录)引领学生编儿歌: “竹字头,表竹子;草字头,表花草。” 你们是否越来越觉得汉字里藏着很多规律?其实汉字里也藏着很多奥秘,等着我们小朋友去探索呢!]

六、学写生字

1.出示接下来要写的生字“篮 茶 菠 萝”,让学生认读。

2.让学生观察这4个生字,看看他们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并交流。(共同点:都是上下结构结构;都是形声字;

不同点:“篮”是“竹”字头,其余3个是都“艹”字头;

“篮 茶 菠”这3个下面部分稍宽,而“萝”字下面部分稍窄。)

3.让学生再观察这5各字,看看有什么好记法,并交流。

[老师随着学生的交流因势利导:可以借助形声字的组字规律(由形旁和声旁两部分组成,形旁表义,声旁表音)来记,如“菠”、“萝”这两个字借助形声字的组字规律很好记。而“篮”这个形声字,篮子是用竹子做的,所以是“竹”字头,“篮”的声旁是“监”,但现在取的是它的近似音,所以读“lán” ;“茶”这个形声字开始时写作“荼”,这个“荼”在汉代读“chá”,所以现在“茶”就读“chá”。这4个形声字再次告诉我们,形声字的读音虽然有一定的规律,但不是千篇一律的,我们为了读准确,很多时候必须通过查字典、查资料去探索。] 4.让学生观察4个字每个字的书写注意点,准备做小老师给同学指点。

5.组织交流,老师随学生的指点给予肯定、强调或补充,并顺势及时在写字小卡片上(带有田字格)范写,学生跟着书空,接着再书空(巩固)1遍,紧接着马上让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老师巡视,适当个别辅导,并选择展评的作业),然后选择有代表性的字(好、中、差各一两本),通过实物投影投出,让学生一起评点,继而让学生对照上面的评点各自改进(老师巡视,个别辅导),然后组内互评,及时肯定成功之处,指出存在的不足。最后让学生再根据上述两次评点各自再改进。(☆说明:在学生交流书写注意点的过程中,老师注意仔细倾听,及时给予肯定、强调或补充,特别要强调:“篮”的中间右边是半个“竹字头”,不能写成“又”;“茶”的下面部分在写时不能画蛇添足写成“余”,要去掉上面的短横;生字“萝”是“菠萝”的“萝”,不能写成“箩筐”的“箩”。)

七、回顾“识字3”

1.齐读自编的偏旁儿歌:

木字旁,表树木; 禾字旁,表庄稼; 竹字头,表竹子; 草字头,表花草。

2.我点你读(选择本篇韵文对应的一组词)

(1)与庄稼有关的一组:()

(2)与花草有关的一组:()(3)与竹子有关的一组:()(4)与树木有关的一组:()3.齐读整篇韵文,及时评点,再读。

八、作业练习

(一)课堂作业

1.选字填空(口头)。

(1)微风吹拂着美丽的松花江,江水泛起了()浪。(2)()菜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你爱吃吗?

(1)打()球真是既能强身健体,又能培养合作意识。(2)()天上飘着几朵白云,让人心情格外舒畅。

(做这题,相机引导学生说说怎样准确选用“蓝”、“篮”,老师适当指点)2.在三线田字格本子上抄写“篮 茶 菠 萝”各两遍。3.做《补充习题》第一至四题,当堂交流。

(二)课外作业

1.再找找带有下列偏旁的字,写下来。

“竹”字头:()()()()()“艹”字头:()()()()()

2.用“篮”、“茶”、“菠”、“萝”这4个字扩词,并与同桌交流,看看谁扩得又对又多。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3》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6篇

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地形各异(出示地图),有一望无边的塞北,有桃红柳绿的江南,有骄阳似火的海岛,有冰天雪地的高原。

今天,我们就一起乘飞机到祖国的这四个地方旅游。在登机前,让我们先去买票吧。

二、初读感悟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78页,自由读词语,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这样,你就可以获得机票。

2、下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这里面有哪些字是后鼻音?举手说。你来领读。我指哪个你们读哪个。你觉得你能读准字音的,站起来读。齐读。

3、去掉拼音,一行一行的读,看能不能读准确?齐读。开火车读。一个人一个人都会读了,那么小组与小组之间来比比赛。分小组读。

4、一行一行能读好了,相信你们全文一起读也能读好。全班齐读(评:同学们读得真认真呀,每个人都拿到了飞机票,现在,我们可以登上飞机开始旅游了。)

三、精读

过渡:飞机起飞,看看第一站是哪里?

1、教学“骏马 秋风 塞北”

(1)出示塞北图,你知道塞北是哪里吗?(长城以北,包括内蒙古、甘肃和宁夏的北部)塞北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塞北有什么吸引你的?(2)那么在一望无边的大草原上,谁是主角?(马)(出示马图)什么样的马叫骏马?指答(强壮、神气、俊俏、跑得快„„)

对,像这样长得壮,跑得快的好马就是——骏马(出示词卡)现在,你能看着这些马,读好这个词语吗?

(3)从图上可以看出是什么季节?(秋天)秋天,骏马特别喜欢在塞北的草原上奔驰,为什么?指生答

师:骏马喜欢在塞北草原上奔驰,不仅因为草原的辽阔,而且还因为有凉爽的秋风迎面吹来!(出示秋风)

假如你就是那只骏马,迎着瑟瑟的秋风奔跑,那是怎样的感觉啊?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5)小朋友,看看图,再看看黑板,现在,你能用上这三个词语说上一两句话吗?(出示图画)

(6)辽阔的塞北草原也被写进了古诗里(出示民歌《敕勒歌》)齐读 过渡:飞机继续飞行,下一站我们去哪?

2、教学“杏花春雨江南”(1)(出示图)我们划着悠悠的小船,来到江南,你看到了什么?(2)相机出示“杏花”(粉红粉红的杏花开了,多么娇艳!你能美美地读好这个词语吗?)出示“春雨”(绵绵的春雨滴在身上,又是什么感觉啊?)

(3)粉红的杏花露出了笑脸,细细的春雨飘洒着,装扮着江南美丽的春天,喜欢江南吗?谁能美美地读读这组词?(指名读)

(4)江南美如画,吸引了无数的文人来到这里,留下了许多赞美江南的诗篇,老师这儿的一首《忆江南》是诗人白居易游过江南后,回忆江南时写下的。(出示)齐读。

(5)小朋友,让我们学一学诗人的样子来赞一赞这空灵秀美的江南!(男女生分别朗读)

四、指导写字

1、教写“塞”字

塞字是怎么来的呢?塞字最早读sāi,表示堵住的意思,(示图)古人房顶漏了缝,就用双手拿着草和泥土来补漏洞。后来用来表示边界上险要的地方,读sài,说明这些地方边远。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3》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7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2认真观察图画

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与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 凭借图画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3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以及有关的民族风情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学会本课8个生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认真观察图画

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与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

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没有去过桂林?谁来说一说 你眼中看到的桂林是什么样的?是呀

“桂林山水甲天下!”同学们想不想亲眼去看一看?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识字2

二、指导看图

图上有哪些景物?根据学生回答 依次出示相应的词语 认读

三、借助拼音 自主识字

请你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书 借助拼音

认读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请同桌的同学互相听一听 相互检查一下 读音有没有错误

出示词语

(1)自由读

(2)这课中我们要特别注意几个字的读音

(3)指名读 齐读

(4)小组组织“找朋友 你说我猜”的游戏 加强生字读音

(5)看图理解图意

(6)齐读生字词

四、教学字形 指导书写

出示生字卡片 依次认读

按笔顺书写生字教师范写

学生在《习字帖》上描红、临写 师巡视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以及有关的民族风情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抽读生字卡片朗读课文

二、看图说话看图

运用书上的词语练习说话 想象大自然的美丽

四人小组交流 选派一名说的最好的上台说

指名说 师生评议

三、开展“我是小导游”活动

准备好导游解说词 评选出“最佳小导游”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3》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8篇

一、在比较中识字,有效训练学生语言

比较属于思维的一种,在识字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进行比较,不仅有利于学生初步掌握汉字结构,接触汉字造字方法,而且还能有效拓展学生思维,强化交际互动,提升他们语言表达能力。由于课堂空间有限、时间有限,因此最有效的比较就是利用图片,让学生结合图片实物进行观察,进行联想、讨论,在他们放飞思维的过程中洋溢趣味,彰显精彩。不过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握时间,把握节奏,不能让学生离题万里,要时时突出识字教学,毕竟比较联想仅仅是辅助,识字才是关键。比如针对“笔”这一汉字: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接触的大多是铅笔,那么在古代人们用什么笔呢?

生:毛笔。

师(出示毛笔图片):不错。现在请你们观察一下,毛笔主要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呢?

生:竹子与动物的毛。

师:不错,你们看看这张图,上面是什么?

生:竹子。

师:是的。细细的竹子就代表“笔”的竹字头,那下面呢?

生:动物的毛代表“笔”下面的毛。

师:不错,所以我们一想到毛笔,自然也从毛笔的外形想到“笔”的具体写法。

……

在汉字构造中,“笔”属于会意字,但是直接给学生讲解会意造字方法,无论怎么讲,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都是一头雾水。其实,对于识字来说,学生知道怎么写,怎么用就行,案例中教师就通过图片让学生进行比较,从图像到理解,再到想象,最终学生不仅记住了字形,更理解了字义,一举两得。

二、在自主中探究,引导学生体验乐趣

让学生会写会认生字,这方法也许比较简单,让学生机械抄写就行;但是要真正让学生内化生字,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形成自己的语言,对于识字教学来说,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而这最主要的是尽可能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自主去探究,并且在探究中结合图片进行内化、研读,了解汉字的意义、用途,这是学生自主识字的前提,更是巩固记忆、强化生字理解运用的重要途径。比如针对汉字“灶”:

师:我们经常唱的儿歌中有这么一句:“画个炉灶没有门”。现在我们来说说,炉灶具体是什么样子呢?毕竟这个很少人见到过。

(出示炉灶图片)

师:现在你们同桌交流一下,为啥炉灶没有门呢?

(同桌交流)

生:老师,我在电视里看到,炉灶里面是空的,灶台上有开口,这样就能做饭。

师:不错,现在我们结合汉字“灶”探究一下,看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观察,同桌交流)

生:我看过电视,古代灶台是土做的。所以汉字“灶”中有个“土”。

生:还有,灶台是做饭的,因此必须要有火,所以“灶”字偏旁是“火”。

……

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图片进行观察、探究,然后让学生进行联想,这样学生很快就弄清楚汉字“灶”的结构,同时还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到了快乐。因而在教学中,即便是枯燥的识字教学,教师也要结合学生生活体验,引导他们进行自主探究,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识记汉字,而且还能推动课堂精彩生成。在这个过程中,图片就是最好的媒介,不仅能化抽象为具体,而且还能勾起学生生活体验,让学生明白汉字用途,从而加深理解记忆。

三、在读思中结合,有效开启学生心智

教师需要明白,识字教学不仅仅是识字,更重要的是开拓学生思维,能够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方式去解决问题。通俗地说,也就是读思结合。读的不仅是生字,还有图片内容,思考的则是生字的结构、运用,具体方式有结合图形思考,通过诵读思考等。形式可以多样,关键是通过读推促他们思考,在学习内容的同时还能有效开启学生心智。比如针对“歪”这一汉字:

师:课文中有这样的一句:“画张桌子腿歪斜”,你们一起来看看,宁宁画的桌子究竟怎样?

(出示桌子图片)

(学生哄笑)

生:老师,这桌子四条腿有的长,有的短。

师:不错,这位学生观察很仔细,那么我们现在发挥想象,看看能不能换种说法?

生:这张桌子四条腿不一样长。

师:还有呢?

生:这张桌子不正。

师:很好。是的,这张桌子不正。“不”与“正”连在一起,自然就“歪”了……

对于汉字“歪”,相对而言,比较好理解,毕竟“不正”就是“歪”。但是这里教师没有立足学生认识汉字,而是尝试让学生换种说话,自行归纳引申“歪”。在这过程中,不仅仅是识字教学,还有拓展学生思维,让他们学会从不同角度来理解汉字,从而起到有效开启学生心智的作用。

总而言之,针对识字教学具体策略还有很多。不过,笔者认为,巧用图片,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汉字,理解汉字,而且还能激发他们兴趣,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环境中高效完成识字目标。也许这才是很多教师喜欢采用图片进行识字教学的主要原因。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3》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9篇

1.学习本课4个生字,能读准音,认清字形,了解字意,认识“羊字旁”。

2.能正确认读两首儿歌,初步了解内涵。

3.通过看图会意的形式,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些可爱的小朋友。他们也想和我们一起上这节课,你们想和他们交朋友吗?

(二)学习新课

1.认读词语

(1)出示图片一:看,第一个新朋友来了,这是“人”。谁来读一读这个字?

(2)指名读,齐读。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这个字和图片很像,“撇”和“捺”就好像人的两条腿正在走路,你们记住了吗?

(4)出示工人工作的图片,指导看图说话:瞧,(出示“工人”)这就是“工人”。你们能读准这个词吗?

生动的图片,对理解“工人”有很大的帮助。适当的拓展,更加深了学生对“工人”的理解。再创设情境,看图练习说话,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出示“从”:我们来认识一下第二个新朋友,它和第一个朋友是有关系的。看,它们走在一块了。

让我们帮“从”找个朋友——“跟”。“跟”和“从”合起来就是“跟从”。什么叫“跟从”呢?我们可以这样造句:小朋友跟从老师做广播操。你们会用“跟从”造其他句子吗?(由扶到放,让学生真正感悟词语的含义。)

小朋友们真热情,第三个朋友不请自来了,(出示:众)你们从这个字中看出了什么?原来是它们三个朋友走在一起了。像刚才一样,我们也给“众”找个朋友——“群”。“群”也是个生字宝宝,(出示带田字格的“群”)你们谁能读准它?其实“群”有很多朋友的,比如——

(6)指名说:羊群、牛群、人群。

(7)引读理解:很多的羊就是“羊群”,很多的牛就叫“牛群”,很多的人就是“人群”。

学生对“群众”一词不理解,教师可先让学生看一组图,了解“群”是表示很多的意思,再把“群”送回词语里,理解“群众”,从而感悟“众”的含义。

2.学习“群”字

(1)出示“群”字:“群”是什么结构?它的右边是一个新部首,叫做“羊字旁”,一起认识它!(领读)

(2)出示带田字格的“群”字:瞧!生字宝宝住进田字格里啦!让我们仔细观察,把它写漂亮吧。(学生观察)

总结“群”的书写要领,教师范写,学生练写。老师巡视,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写字姿势和书写中出现的一些错误。

3.学习“众”字

(1)出示“人”“从”“众”:两个“人”合成了“从”,三个“人”合成了“众”,相同的字合起来还能变成另一个字,中国的文字还真奇妙!但相同的字合在一起时,也有一些小小的变化,你们发现了吗?左边的“人”的“捺”变成了“点”。

(2)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群”“众”两个生字笔画繁多,利用拆字法,能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记住生字,乐于接受复杂的生字,从而喜欢识字。

(三)学习儿歌

1.出示儿歌:为了让大家能更快、更好地认读生字,有人编了一首很好听的儿歌,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学生大声读儿歌)

2.出示生字:“条”“黄”“变”“成”

这首儿歌里的生字宝宝,你们会读吗?谁来认一认?我们在读儿歌的时候,可以适当停顿一下。比如: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这样读起来会更棒!

3.用不同的方式朗读,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去掉拼音你们也会读吗?谁再来试试?一个组读,声音比一个人响亮多了,力量也比一个人大多了。这就是众人一条心!如果我们全班一条心一起读,一定能读得更棒!

4.质疑:“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黄土真的能变成金子吗?

有质疑才有问题,有了问题才会去想怎样解决问题。“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是本课的重点句,也是难点。

5.深化主题:一个人搭积木要花很长的时间,但如果三个人一起合作,一会儿就能搭好,这说明团结的力量很大,这就是“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引读)

6.再次出示儿歌:我们的身边有这样大的力量吗?不管做什么事,只要大家一起努力,都能做得特别好!让我们再充满感情地读一读吧!(从课本向生活延伸,更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四)学习生字“条”“黄”

1.出示带田字格的“条”“黄”:刚才小朋友们已经把“条”和“黄”读得很准确了,那这两个字你们会写吗?

先看“条”这个字,你们怎样记住它?“条”如果要住进田字格里,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它看起来很美观呢?

2.学生描红、练写

再看“黄”这个字,你们又是怎样记住它的?

3.教师范写,边写边说注意点:“草字头”下面的“横”要长,最后的“撇”和“点”要对称。

4.学生描红、临写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3》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10篇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4个生字,认识1个多音节,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

3.认识本课生字的构字规律以及词语间的相互联系,进一步了解形声字的特点,提高学生识记汉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2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3.认识本课生字的构字规律以及词语间的相互联系,进一步了解形声字的特点。

二、教具准备:

挂图(或幻灯片)、生字卡片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1.教师简笔画板书“日、月、、”的演变过程,图文结合。

2.这就是古代文字发展的演变过程。

3.新授“日、月、、”偏旁。

1.看图,试着读读词,你发现了什么?(每一幅图都是由这些偏旁与一些熟字表达出来的)2.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识字4。

一、自主识字。

a)

请你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认读词语。b)

四人一组交流,看谁读得最正确。

c)

出示:

wen

shai 晴 空

温 暖

晾晒

miao

眼 睛

瞄 准

眺望

dong jie

寒 冷

冻 结

冰雪

东 海

黄 海

长江

⑴指名读。(注意:“温”是前鼻音;“晒”是翘舌音;“结”是多音字。)⑵齐读,男、女生比赛读。

⑶这些生字哪些是你已经认识了,你是怎么认识的?你有什么好办法很快记住这些生字的字形。⑷班汇报交流。⑸再读词语。

二、探究规律

a)

你们有没有发现每组词语中有什么联系? b)

讨论交流。

第一组“晴、暖、晾晒”都与太阳有关,所以是日字旁。第二组“眼睛、瞄、眺望”都和眼睛有关,所以是目字旁。第三组“海、诃、江”都与水有关,所以偏旁是三点水。第四组“冷、冻”都与冰有关,所以偏旁是两点水。c)

齐读课文。

三、教学字形,指导书写。

a)

认读生字词。b)

按照笔顺书写生字。c)

教师范写。温、晒:左右结构,书写时左窄右宽。d)

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设计

a)

朗读生字以及词语。b)

扩词。

温()()()冻()()()c)

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日:

月:

4.多音字组词。

Jie()

zhang()结

jie()

chang()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2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3.指导写好生字。

二、教具准备:

挂图(或幻灯片)、生字卡片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说说上节课所学的偏旁。2.抽读生字卡片。

二、质疑解疑。

1.自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同桌相互讨论。2.讨论交流:

晾晒:把东西放在通风的地方,使干燥。瞄准:把视力集中在一点上。

看图:解放军叔叔趴在草地上是怎样打靶的? 眺望: 从高处往远处看。

看图:小哥哥站在山坡上干什么?这就叫——“眺望”。冻结:液体或含水分的东西遇冷凝结。

长江:我国第一大河。长6300千米,发源于青海省西部唐古拉山脉,流经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9省区,在上海市吴淞口附近如东海。

在长江上横跨着两座大桥,就是——南京长江大桥、南京长江二桥。

黄河:我国第二大河,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千米,后流入渤海。

东海:我国三大边缘海之一,面积79.48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350米左右,沿岸港湾岛屿众多。3.齐读词语。

三、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有“日、月、、”的字,你是怎么认识的?

四、指导书写。1.出示:瞄

冻 2.学生描红。3.教师范写。注意都是左窄右宽。

4.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一、作业设计。1.比一比,再组词。

晴()瞄()冻()冷()睛()苗()练()令()2.选词填空。

眺望

仰望

我站在山顶上()着远方。

夏天,我常常()着天空,数着星星。温暖

温和

李老师的态度总是()的。

妈妈的怀抱总是()的。3.给下面的字先组词,再造句。冻()

瞄()

4.猜字谜。

左边缺点水,右边满是水。

谜底()

六、板书设计:

晴空

温暖

晾晒 眼睛

瞄准

眺望 寒冷

冻结

冰雪 东海

黄河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识字3教案 第11篇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能正确、端正的书写生字“歪、灶、匹”。认识3个 偏旁。

2.学会看图领会字义及识字,初步了解会意字的特点;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儿歌。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刚升入二年级,通过一年级的学习,认识了一千字左右的常用字,有了 一定的识字方法,但是他低年级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 择上应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营造欢快的学习氛围,激 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果。教学重难点:

1.自主识字,正确书写汉字。

2.通过看图理解字义,初步领会会意字两个部分之间的联系,初步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具准备:图片、生字卡片、毛笔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识字3.(板书课题:识字3)

2、请老师同学们仔细地观察这三幅图,想想图意与图旁的字有什么关系。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读准字音 师:下面请同学们读准生字字音,然后对照插图,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1.学生自读。交流讨论:你们发现了这些汉字与图的联系了吗?

生:“笔”的笔杆是用竹子做的,上面是竹字头,笔头是毛做的,下面是毛字。出示实物毛笔,让学生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生:上面很光滑,下面很软。师:你还发现了什么?

师提示:做饭、烧水离不开火,也离不开“灶”,我们农村一般是用土垒灶的,是不是?所以“灶”字是火字旁加土。生:“尖”右边的图上面小,下面大。

师:在仔细看看“尖”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尖”上面的“小”字没有勾。师:你说得真好!

生:墙上的画挂得不正,就是表示“歪”了。

生:“看”字上面是手,下面是眼睛,就是把手放在眼睛上方搭凉棚表示看的动作。

师:说得很对,那么在看看“尾”这个字上面的尸字头像什么? 生:像马的身体,毛像马的尾巴。

师总结:同学们的想像力真丰富,刚才我们学习的是几个字都是会意字。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成分合成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会意。用会意法造出的字是会意字。2.图文对应,同桌互读。

师:请同桌一个同学说字,另一同学指图,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三、细读儿歌,感知内容。

1、播放儿歌录音《粗心的小画家》 师:你听到了什么? 生:丁丁是个小画家,画个炉灶没有门,画只鸭子尖嘴巴。生:画张桌子腿歪斜,画匹大马没尾巴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儿歌,儿歌里的丁丁都画了什么? 生:炉灶、鸭子、桌子、大马

2、师范读课文

3、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

4、生自由读儿歌,5、指导看图。

师:来,让我们看看宁宁画的画是什么样的。(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看)生:宁宁画炉灶没有门,画鸭子尖嘴巴,画桌子腿歪斜,画大马没尾巴。师:课文说宁宁是一个怎样的小画家? 生:是个粗心的小画家

师:粗心的反义词是什么?(学生说师板书)6.练习背诵,赏读品味。(1)自由读。(2)指名读。(3)齐读。(4)指导背诵。

四、学习生字,指导学生认真书写

1.出示生字“灶”、“尖”、“歪”。老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并引导学生观察 字形结构、位置、笔顺。“灶”左边的火字旁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右 边的土要写得稍微瘦一点。“尖”上面小的竖没有钩,竖要写在竖中线上。

“歪”以横中线平分,横中线上面写“不”,横中线下面写“正”。

2.学生练写(先描后仿),老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笔顺和写字姿势。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识字3》,认识了一些会意字,其实,其实会意字还很多,请同学们在课后去找一找。六:布置作业

1、完成生字书写

2、课后背背儿歌

教师反思:

低年级识字量多,对于农村学校学生来说难度相对较大,如果教师能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点燃学生识字的“火焰”,让学生在生活中和汉字交朋友,枯燥的识字也变得津津有味了。我这节课教学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强,做到了突出重点,过程清晰。能从学生实际和目标要求出发,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具体从下面两方面体现出来:

1、直观导入,贴近生活,在识字中能把图与字结合起来,直观形象,识字效果较好。在教学中能关注全体学生,注重识字方法的指导,能利用课件增强识字效果,学生参与度也较好,能自主进行识字,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大部分学生都有学习后成功、喜悦等方面的体验,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2、自主识字,激发兴趣。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质疑、思考,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课堂上让学生有充分的活动时空,充分地读书、进行语言实践,积极有效地参与学习。教师适当讲解、提问,点拨引导,发挥引领作用,保证课堂书面练习时间,努力实现从“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转变。识字时教师先让学生找出已经认识的字,再让学生用他们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不认识的字,最后让学生自主探究识字的规律。这时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就会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3、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是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在本节课中我的朗读指导遵循了循序渐进的过程。一是在教学伊始学生借助拼音读准课文,这是自主读书的过程。二是在学生认识生字后,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再让学生自主读书、自我反馈、消化,再现刚刚认识的生字。三是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出学生自己的感想。这个过程初步体现了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3》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12篇

识字六

三中小学部 陈静静

教学目标:

1.读通词串,理解词串描写的事物。

2.感知词串,聆听故事,有感情朗读词串。3.正确认读本课八个生字。4.会写“丁”、“女”、“斗”三个独体字和“奶”一个合体字。5.培养学生正确的读写姿势。

教学重点: 感知词串,聆听故事,有感情朗读词串。会写“丁”、“女”、“斗”三个独体字和“奶”一个合体字。

教学难点:有感情朗读词串。会写“丁”、“女”、“斗”三个独体字和“奶”一个合体字。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整体感知 1.看星空,数星星,认“繁星”。2.看田间,认萤火虫,读好“萤火虫”。3.出示小院,看人和物,猜季节,知夏天。4.揭题,板题,读题。

二、读词正音,感知词串 1.自读,要求:读正确。

2.指读,一人一行,提醒第二行词语最后一个字是轻声。3.开火车读,一个人读一个词语。4.去掉拼音同桌互读。

5.讲押韵,指导读好听,读出押韵的味道。

三、再次读词,感悟词串

(一)读词找物,理解巩固 1.做读词找物的游戏。

2.认识描写的顺序,明白韵文顺序,过渡讲故事。

(二)聆听故事,读出味道 1.讲故事《牛郎织女》。2.认识北斗星。

3.感情渲染,启发想像,深情朗读。

四、认读生字,强化记忆 1.读八个生字。2.指读生字。

3.找出三个独体字。4.“丁”的学习理解。

五、学习写字,探寻规律

1.出示三个独体字,指导学生读帖。2.复习“长横”的写法。

3.观察三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4.范写。5.生写。6.评点。

7.学习合体字“奶”。

六、总结所学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3》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13篇

1.学习本课的生字, 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有感情地读课文。

2.指导学生朗读, 通过指导学习, 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结合课文理解古诗。

3.知道李将军的英勇善战, 进行说话训练。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很喜欢背古诗,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好不好?

生:好。

师出示: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范读。

师:请同学们自由练读这首诗。

生: (读)

师:那位同学来读。 (指名读, 正音;再指明读;试背。)

反思:学生对古诗比较感兴趣, 所以从古诗导入新课, 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一方面能迅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可以说给整个课堂开了一个好头, 增强了我上好这节课的自信心。

师:看了这四句诗, 你想知道什么?

生:诗的题目是什么?

诗的作者是谁?

诗写的是什么事?

反思:我总以为学生不会考虑周全, 担心学生说不出来, 然而是我课前多虑了。学生提的问题很好, 不但提出了当初设想的几个问题, 还提出了:“林暗”是什么意思?“将军”是谁?等问题。学生的参与度很高。课堂是学生的课堂, 要让学生积极参与, 才有助于学生的进步, 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师: (如果学生说不出来, 教师要替学生说出来) 这些问题, 我们读了《李广射虎》就能解决了, 请同学们带着刚才你们提的问题读全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标出来, 看一看课后的生字表, 多读几遍。

(生读。)

师:刚才你们提的问题现在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明白了, 我就提问题: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生:唐代卢纶。

师:诗的题目叫什么?

生:《塞下曲》。

师: (板书) 塞就是边塞、边境, 塞下曲就是诗人在边塞的时候, 作者把看到的、听到的一切写成了一组诗, 这是其中的一首。将军是谁?

生:李广。

师:这首诗写的是谁?

生:写的是李广。

师:写的是什么事?

生:这首诗写的是李广射虎的事。

反思: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 老师设置悬念,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 边读书边思考。努力使学生做到:读为所思, 思所去读。改变以前那种读书无目的坏习惯, 使学生学会读书, 学会思考, 学会解决问题, 学会学习。

当学生读完时, 可能对思考的问题已经有所了解, 在这种情况下, 没有必要让学生自由说自己通过读书知道了什么, 这样不但浪费时间, 更重要的是课堂显得较乱。采用老师一问—答式, 不但可以节约时间, 而且能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

师:所以这篇文章的题目就是《李广射虎》, 到现在同学们对古诗的大体意思已经了解了, 要想深刻了解, 我们还得读课文。课文中有两段是对这首诗的最好解释,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思考:文中哪一段是解释前两行诗句的, 哪一个自然段是解释后两行诗句的?

生: (读书, 找答案)

师:谁来说?

生:第三段是解释前两行诗句的, 第四段是解释后两行诗句的。

师:那我们先看前两句诗的意思,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第三段, 做到正确, 流利。

生: (读书)

师: (指名读书, 正音后小声读一遍, 再指名读书。)

生: (读书读得很正确。)

反思:学生正确流利地读书, 这一个过程就是对前两行诗句的理解。这样教, 要比只教古诗意思, 或者只读课文内容要好得多。这种文包诗的文章, 其实读通全文, 就可理解诗。所以, 课堂中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读书, 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书, 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师:你能把第三段读正确, 就理解了前两行诗句意思。谁来说一说“林暗”是什么意思? (画出词语) 树林为什么暗呢?

生:因为是在傍晚。

师:晚上应该用一个“黑”字, 或者是“夜”字, 为什么是“暗”呢? (引导学生说出有月光, 月色朦胧。)

生:因为晚上还有月光。

师:“草惊风”是什么意思呢?谁能把课文中的话读出来。

生:读:一阵疾风吹过, 树木野草发出“沙沙”的声音。

师:引弓呢?

生:连忙拈弓搭箭, 运足气力, 拉开硬弓。

师:你做一做拉弓的样子?

生: (做)

师:李将军为什么“引弓”?

生:准备射老虎。

师:其实这就是前两句诗的意思。

反思: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让学生理解课文及古诗的意思。这节课我发现学生爱动, 课堂上不只让学生做演员,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动起来。在学生表演拉弓射箭时, 学生的能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课堂重在学生的表现, 今天的讲课真的出乎了我的意料, 可以说这是我从教以来上得最好的一课。

师:同位之间说一说前两句诗的意思。 (指名说)

师:在边境上, 对面就是强大的敌人, 还经常有老虎出现, 李将军在这种地方带领士兵出来巡逻, 是很危险的, 是令人非常紧张的, 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生齐读第三段。)

师:同学们能把文章的感情读出来, 能不能用这种感情读一读前两句诗呢?

(生练读, 指名读。)

师: (点评) 你能把第一句诗的危险情境读出来了, 第二句将军的英勇形象也读出来了。

(小结) 我们读熟了第三段, 就理解了前两句诗的意思, 用这种方法就能理解后两句诗的意思。请同学们熟读第四段。

(生读书。)

师:读明白了吗?“平明”是什么意思?

生:天刚蒙蒙亮。

师:白羽呢?

生:就是白羽箭。

师:“没在石棱中”谁来说?

生:白羽箭射在石头里了。

师:哦, 原来那不是老虎, 而是一块石头, 将军的箭射到石头里了, 战士们的表情如何呢?

生:很惊讶。

师:带着这种感受, 来读这句话:“呀!大家全都惊呆了, 原来李将军射中的不是老虎, 而是一块巨石!”

(生齐读。)

师:这两句诗你能不能读出惊讶的感情呢?

(生读诗。)

反思:学生用上述方法学习了第四段, 效果不错。所以在平时, 一定要相信学生的能力。

师:好吧!我们再把全诗读一遍。

(生齐读。)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3》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14篇

本课所学的词语介绍了祖国大地不同地区颇具特色的风情。课文共12个词语,分为四组,第一组词语表现的是塞北风光;第二组词语表现的是江南春色;第三组词语介绍海岛夏景;第四组词语表现的是高原景色。这些“词串”,内涵丰富,展现了祖国大地的自然风光,字里行间充满着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凭借图画,诵读“词串”,不仅可以认识本课生字,还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

2.能有顺序地观察图画,认识图上描绘的事物。凭借图画理解本课词语。

3.了解祖国大地一年四季的一些自然景观,体会祖国地域辽阔和物产丰富。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重点识记并写好“塞”这个字。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准备】

1.电子白板课件。

2.学生用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中的“塞、骄、岛、骏、椰、牦”6个生字,会写“塞”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词串,并能凭借图画理解文中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中国地图,师:这是什么?你们知道吗,中国这么大,有的地方互相之间离得很远,气候也不一样。也许南端正是炎炎夏日的时候,北边却开始下雪了呢?

2.想不想跟老师一起去祖国的不同地区欣赏一下那儿的景色?

(出示四幅图片,让学生欣赏。)

師配乐有感情地描述:看,祖国的江南,春雨绵绵,杏花正在朵朵开放。这儿是海岛,此时却是炎热的夏季,海边高大的椰子树仿佛在向我们招手。接着我们来到祖国的北边,一群彪壮强悍的骏马迎着秋风驰骋在塞北的草原上。最后站在白雪皑皑的青藏高原上,看到的是被喻为“高原之舟”的牦牛。

3.(揭题):这些风景美吗?不过我们这节课不是美术欣赏课,而是语文课。当这些美丽的图片变成文字时,会是怎样的呢?(出示识字6):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识字6。(师板书:识字6)

(设计意图:利用白板展示优美的图片、婉转的音乐,再配上教师声情并茂的描述,瞬间把学生带入到词串所创设的情境中,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

二、初识生字,理解生词大意

1.自由读文,出示朗读要求。看清拼音,读准字音。难读的字词多读两遍。

2.读词串,正音。

师:谁敢读?一人读一行,如果大家都认可你读准了,就可以自己在书上加一颗星。记住,每颗星都是你们在课堂上的收获。(易读错的字词,师带读两遍)

3.白板出示被五角星盖住的不带拼音的生字:认对一个,星星摘回家。再齐读生字。

4.师:调皮的生字宝宝看它难不倒你们,又跑回到文中,并请走了所有拼音,你们还能读对这些词吗?

选一个小组,一人读一行。(全读准确了,一人加一颗星。)

师相机强调读词时要连贯、干脆,词与词之间要稍作停顿。

5.师:这些词语都读懂了吗?其实很多词都能通过书中的插图来理解,是不是?请按词串的顺序找到插图中对应的事物。

师相机让学生理解“骏马”“骄阳”的意思,并借助地图理解“塞北、江南、海岛、高原”。

6.在理解的基础上再齐读词串;师引读:塞北有……江南有……海岛有……高原有……

(设计意图:通过有层次的朗读让学生加深对生字的印象,同时理解并积累了文中的词语。此环节利用白板功能让学生识字摘星星,同时通过让学生给自己加星的这种自评方式,调动学生识字读词的积极性。)

三、交流识字方法

1.师出示所有生字。

2.同桌交流好的识字方法,认为对方说得好的书上加一颗星,然后全班交流。

3.重点记“塞”: 师板书由甲骨文演变到楷体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其意思再组词。

4.在交流识字方法时,随机书空要写的三个生字。

(设计意图:大胆地让学生自己交流识字的方法,鼓励孩子的个性化思维,同时带领学生对汉字追本溯源,不仅能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记住这个字的字音、字形和字意,从而能够更好地使用它。)

四、字卡游戏巩固识字

1.发字卡,分组做游戏:一人出牌,另一人认读并按笔顺默空,对一个加一颗星。

2.检测游戏效果:全班一起默空三个生字。

(设计意图:学生是喜欢做游戏的,用生字卡片来做游戏,达到了学中玩、玩中学的目的,同时用游戏来检测学生的识字效果应该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

五、学写生字

1.白板出示生字“塞”,了解结构。

2.生描红观察间架结构。

3.师一边范写一边强调写字要领:结构匀称;笔画紧凑;撇捺拉开;生临写一遍。

4.展示台展示,教师当场批改。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白板的展示台展示学生的字,写得好的老师画红圈圈,发现问题的一起修正,力求写的字工整、美观。)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如能背诵就给自己加一颗星。

2.从文中任意挑选三个词语说句子,说对一个加一颗星。

(设计意图:作业中安排学生自评是激励学生主动完成作业的一个好方法,作业的设置也是为下节课的教学安排做好铺垫。)

教学效果及反思:快乐学习不能仅停留在形式上的活泼生动,更要体现在内涵上,让学生能在一节课中不停地跨过能够得着的障碍,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效能感,真正体会学习的快乐。我们学校是小班化教学,每个教学环节都能让孩子全面参与,展示个性。电子白板的运用以及教学中自我激励的评价方式,也让学生一直处在积极参与学习、主动学习并不断体验成功的快乐中。当然,有些环节的细节还需要改进,比如,理解词语意思那个部分,可以让学生在白板上进行实物与词语的连线,这样效果会更好;还有指导写字的环节,教师还可以利用白板演示笔顺的功能,让学生更直观地记住生字和笔顺。

上一篇:学生会新学年工作计划下一篇:鱼我所欲也重点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