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范文

2024-07-09

高三生物范文(精选8篇)

高三生物 第1篇

高三生物复习备考经验材料

2014年陕西高考理综仍采用全国高考理科综合试题(新课标I卷)。今年与往年总体相比,分值没有变化,但试题结构略有改变,原来29一般考查代谢部分今年考查了细胞部分,是一道实验题图标类减少,填空题、简答题分值较大,实验考查更加突出。大多数试题仍属于中等难度。试题严格结合教材,更注重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以及核心概念使用前提的理解。试题严格遵循考试说明,以核心知识为载体,坚持能力立意,突出了对考生信息获取等多种能力及基本技能的考查,加大了知识点之间迁移与融合的力度,加大了对实验考查的力度,部分非选择题和选择题的题干均来源于教材或对教材的简单延伸,充分展现了回归教材的趋势。

按教材分类如下:必修一总体考查比较基础,主要侧重于实验。必修二分值有所降低,但难度有所增加,突出考查了遗传推理部分,本次全国高考新课标I卷与往年不同,将遗传难题放入了选择题考察。必修三总体与往年变化不大。选修部分的考查方式更加灵活,出现了与必修知识的结合题型。

一、试题特点如下:

1、试题严格结合教材,重点要求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2014年理综生物试题严格结合教材,尤其是人教版的高中生物教材,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情况。选择题主要考查教材识记、理解层次的知识,以低、中档题,非选择题直接考查生物学术语和教材中的结论性知识的理解,利用教材中的素材作为考题的背景材料。如第1题考查的内容在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一第70页问题探讨部分,该图中涉及到了甘油的跨膜运输方式。第6题考查的内容在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三第73页种间关系部分。第29题在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一第116页和第54页。第30题在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三第81页和第82页。第31题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三第8页和第32页等。

2、突出考查核心概念的应用及使用前提

今年高考无偏题和怪题,这与我们考前的复习重点一致。选择题第2题重点考查学生对光合作用原理的理解。第4题重点考查质壁分离实验材选取的要求。第32题考查了孟德尔遗传定律的使用前提及应用。共涉及到的核心概念有:物质的跨膜运输、光合作用、内环境稳态、呼吸作用、质壁分离、遗传系谱图、种间关系、有丝分裂实验、细胞核功能、群落演替、遗传学实验、杂交育种和单克隆抗体等。

3、加大了知识点之间迁移与融合的考查力度

选择题第3题就是一道典型的必修一与必修三的结合题。学生必须熟知呼吸作用的过程与内环境的定义才能迅速得到正确答案。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也涉及到了必修一细胞和必修三免疫的相关知识。

4、坚持能力立意,贴近生产生活实际 加大对能力的考查力度,较好地体现了《考试大纲》对考生能力的要求。

第31题涉及的是渗透压平衡,意在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进行考查;第32题是关于杂交育种的,侧重对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考查,知识涉及不深,但是对能力要求很高,具有良好的区分度,考生必须思维缜密,表述严谨,方能得到高分。

5、实验考查力度加大

如第29题考查了课本中有丝分裂实验和细胞核功能的相关内容,突出了对实验技能和概念教学的考查,立意新颖; 本次生物高考试题共涉及到的实验有:光合作用、质壁分离、有丝分裂、遗传学实验等。学生只有更好的了解实验原理及操作细节步骤才能在高考中游刃有余的应对。

6、试题紧扣考试说明,突出考查学生的信息获取等多种能力 2014年理综生物试题紧扣考试说明,重点考查对概念的理解能力、生物学现象的分析、图表和资料的分析能力以及判断推理能力等。如第5题的遗传系谱图和选修部分的图表等。“获取信息能力”是考试大纲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试题中的信息以文字、图表和图解的形式表达,比较直观,能够熟练的获取、处理、运用信息是此次高考中得心应手的关键。

总之,纵观2014年高考全国新课标I卷理科综合试题,整套试题能够较好的契合《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在题目难度上稳中有降,但在能力要求上并不放松。重视教材内容,突出主干知识,关注考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二、复习备考回顾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认真反思上一年的生物复习的方法和过程。从高考方向的宏观把握上,主要结合考试大纲和教材,考虑到04年高考试题难度上应不会太难。因此,在教学中没有刻意去追求难度,而是要求学生从基本知识和技能方面,基础题和典型题着手弄懂弄会。从复习过程看具体如下:

1、认真研读、正确理解《考试大纲》

《考试大纲》中对高考的知识范围、能力要求和题型示例,都作了必要的论述。所以我们就认真研读,正确理解《考试大纲》中的考试目标及能力要求,同时重视对历年高生物试题的分析和比较,从中发现高考生物试题的特点和变化趋势,最大限度地掌握高考命题的有关信息,研究复习教学的对策,准确地指导学生进行复习、避免盲目性、提高复习的效果。

2、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

基础知识是学生解决问题的源泉。生物复习过程中,我们注重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加以整理和归类,使之成为知识链和知识网,便于学生理解性记忆和回顾,同时有利于学生系统地获得知识,并形成联系的观点,活跃思维。

3、专题复习,培养综合能力

专题复习,是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在学生对每一章节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较为熟练的情况下,强化知识的综合和运用。我们结合《三维设计》进行教学,狠抓主干知识,从高考试题来看,这一点是很有成效的。在进行专题复习时,我们要求学生一定不要脱离书本,注意强调学生要充分利用课本,让学生把知识点在书本上落脚,布置学生读书,把书本读懂、读透,让学生对每个知识点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这样不仅把课本上的内容掌握了,还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讲练并重,精讲精练

在复习中我们坚持讲解与练习有机结合的原则,努力做到“精讲精练”,使学生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以限时训练(周练)为主要的形式,让学生在解题的能力、速度等方面适应高考的要求,习题讲评时,不就题论题,而是注意知识的纵横联系,努力达到举一反

三、灵活运用的目的,突出能力的培养,培养应变能力,同时突出规范表达的训练指导。

三、主要成功经验

1.计划科学合理

2014年高考高三生物备考计划时间、内容、方法措施等都较科学合理。时间安排上:高三第一期完成高中生物三本必修内容和选修3的第一轮复习,5月12号前完成专题复习,5月10号以后学生自主归纳盘点。从复习效果和学生反馈来看,这样安排是非常合理的,学生有大量时间自主归纳盘点。

2.备课组老师团结合作

2014届高三备课组共有4位教师,是一个相当团结讲究合作的团队。集体备课落到实处,共同探讨、畅所欲言。

3.方向准、理念新

在今年的高三备考中,我们在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基础上,结合陕西高考的特色和命题规律,坚持狠抓主干和基础,注重能力训练的备考思路,对偏、特难知识大胆舍弃,细的基础知识让给学生自主学习掌握,课堂复习抓住主干和能力训练,大大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我们的题目都是坚持以知识为载体、以能力立意为侧重点,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尽可能是新情景新材料的题目,在设问上适当增加用生物学知识规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原因的问题,这些都与今年的高考题高度吻合。

4.高效率、重落实

在今年的备考中,我们坚持效率至上、落到实处的原则。效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堂复习效率,二是教师的工作效率,如测试后的阅卷,我们生物备课组总是能在第一时间完成阅卷任务,并做好试卷分析,为试卷评讲做好准备。重落实主要体现在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对学生学习的跟踪辅导上。

四、不足之处

1.一轮复习还不够落实,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还有部分同学不清或者是被忽视,关注度不够。

2.我们多年使用的是苏教版的教材,而高考命题是以人教版为准。3.不能模式化建立高考答题模板。尤其今年第30题由填空变为简答,学生就感觉题型变了,无从下手。

4.一二轮复习用书《三维设计》难度过大,建议使用中等难度的复习备考用书。

五、2015年高考复习策略

(一)一轮复习备考思路:

1、重视教材,回归教材,强化基础知识,全面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知识的理解,加强系统复习,加强知识的综合性,全面培养学生各种能力: ①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②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③注重生物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④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综合、探究的能力;

2、强化生物学术语、规范答题用语;

3、关注生物学的最新进展及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新情景材料题的需要,实验材料情境题的需要 ;

4、研究学情,落实分层教学,抓好培优补差工作专题形式开展分层教学活动,工作落到实处;

5、加强应试训练,提高学生应变能力;

6、同时做好选修一和选修三的复习工作。

(二)二轮复习备考思路

以专题复习为主,突出主干、突出重点,回归课本、查漏补缺,加强知识的综合。注重知识间的纵向、横向联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突破重、难点。

通过我们四个人这一年的努力,我校高考生物全校平均分达到59.20分,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可见过去一年我们的复习还是很有成效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会一如既往,再接再励,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高三生物备课组

高三生物 第2篇

1. 下图所示为在理想状态下和自然环境中某生物的

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对阴影部分的解释正确的`是( )

①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阻力

②环境中允许种群增长的最大值

③其数量表示种群内迁出的个体数

④其数量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2.某一种细菌菌株需要从环境中摄取现成的亮氨酸(20种氨基酸中的一种)才能够生长,

此菌株对链霉素敏感。实验者用诱变剂处理此菌株,想筛选出表中列出的细菌菌株类

型。根据实验目的,选用的培养基类型是 ( )

注:L―亮氨酸 S―链霉素 “+”―加入 “-”―不加入

例如:L―:不加入亮氨酸;S+:加入链霉素

筛选出不需要亮氨酸的菌株应使用的培养基

筛选出抗链霉素的菌株应使用的培养基

筛选出不需要亮氨酸、抗链霉素的菌株应使用的培养基

A

L+,S+

L―,S―

L+,S―

B

L―,S―

L+,S+

L―,S+

C

L―,S+

L+,S+

L―,S―

D

L+,S―

高三生物有效复习策略 第3篇

一、巧妙记忆, 夯实基础

生物可以说是一门先文后理的学科, 它的许多基本结构、功能及原理、变化过程等是我们需要记忆的。在教学过程中, 笔者发现, 不少学生甚至包括一些逻辑推理能力较强的学生, 由于缺乏有效的记忆方法, 基础知识不扎实, 无法学好生物。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重视提炼各种记忆方法, 帮助学生过生物知识记忆关。

(一) 绘图记忆法

生物教科书中有许多图:结构模式图 (如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叶绿体、线粒体等各种细胞器模式图) 、代谢过程模式图 (如光合作用、细胞呼吸过程模式图) 、细胞分裂模式图 (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模式图) 、调节过程模式图 (如血糖平衡的调节、水盐平衡的调节、体温调节等模式图) 、操作流程图 (如多莉绵羊的获得等) 等。一幅简单的图往往包含着许多页文字才能描述清楚的知识点, 并且能使各种结构、过程与功能变得直观而又易于理解和接受。所以, 我们提倡让学生边绘图边理解记忆。这是一种经实践证明的非常有效的记忆方法。

(二) 舍弃记忆法

舍弃记忆是指记忆时先挑少的、简单的记, 把一些复杂的、难记的暂时放弃。比如, 在三种跨膜运输方式 (自由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 的实例记忆中, 因为物质进出细胞的主要方式是主动转运, 因此, 我们可以先挑少的, 记住自由扩散的典例——水、气体、苯、酒精、甘油和脂肪酸, 易化扩散的典例——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其余的小分子和离子进出细胞方式都可归于主动转运。又如按膜的层次分类细胞器, 我们只要记住双层膜细胞器 (叶绿体、线粒体、细胞核) 和无膜细胞器 (核糖体、中心体) , 其余都为单层膜细胞器。

(三) 联想记忆法

联想记忆法是指通过联想, 把需要记忆的知识与在生活、学习中体会的情形、操作的程序相联系进行记忆的方法。比如, 对叶绿体四种合色素的颜色记忆, 学生经常混淆蓝绿色叶绿素a与黄绿色叶绿素b。我们可以按顺序把“a、b”与“天、地”对应, 然后联想“蓝天和黄土”去记忆。又如, 显微镜中物镜和目镜的放大倍数与镜筒长短的关系问题, 我们可以让学生联想自己在实验中的实际操作体会, 即物镜由低倍换成高倍时, 高倍物镜总是差点要碰到载玻片, 说明高倍物镜的镜筒长, 然后强调目镜与物镜正好相反即可。再如, 基因突变的典例“镰刀形细胞贫血症”中对突变碱基的记忆, 我们可以想象突变以后成为“猫”——“CAT”, 即为突变链中的碱基排序, 其余的便可推导而得。这样的联想记忆, 可以增加学生记忆的趣味性, 最终必然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要多总结比较, 给学生提供一些好的记忆方法。同时, 我们要认识到一些有效的记忆方法也形成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中, 教师需要深入学生, 不耻下问, 并在提炼后以飨其他学生。

二、抓本求变, 迁移贯通

高考复习必须做题, 但试题是做不完的, 我们光靠题海战术也不可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那么, 怎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能力呢?通过实际教学的不断实践, 笔者总结出部分复习内容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组织:首先, 抓住根本———重点概念及规律;接着, 围绕这个根本, 编制题组, 要求各题可以作多向变式, 使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 通过针对性训练掌握重点知识, 通过变式训练达到方法能力的迁移。复习中, 我们除了以这样的方式进行题组外, 也可以请学生参与编制题组及题后变式, 具体可以是师编生变, 或生编师生共同变。经过这样的训练, 学生先是完成教师预设的、达到一定要求的、统一规定性的动作, 然后互相完成自主设定的自选动作。这使得枯燥单调的例题讲解、习题训练增加了悬念,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附带有激励、竞争的功能。如在复习蛋白质时, 在—NH2、—COOH数的推算例题后, 我们可以编制有关蛋白质中N元素、O元素的推算题, 并归纳出一般的解题思路:蛋白质分子分成主链和支链, 主链再分成肽键与头、尾分别考虑, 然后相加即可。在学习了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例题后, 我们可以编制核酸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计算题, 然后归纳出一般的解题思路:脱水缩合前的总相对分子质量减去脱掉的小分子 (如水、H2) 的相对分子质量。又如在复习自由组合定律时, 当我们分析了某一F2中的分离比为9∶3∶4的例题后, 可以组织学生编制F2的表现型比例之和为16的各种可能变式题 (9∶7;12∶3∶1;15∶1等) , 并进行归纳总结, 最后得出一般的解题思路。

三、贴近实际, 创设情境

选择贴近书本知识、贴近生产和生活的问题, 尽量避免纯知识性的题目, 有利于将死知识活化, 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逾越思维障碍。在教学中, 适时地创设问题情境,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解决现实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那么, 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呢?笔者认为可以适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以丰富的图、文、声等鲜活情境展现生物的奥秘, 激发学生想起学过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并由此扩大知识点之间的横向联系。例如, 用一盆阳光下的植物,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可以联系到植物的代谢问题、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让学生回忆与之相关的知识点, 两者的反应过程、方程式以及相关曲线图和计算。再如, 把这盆植物放在密闭容器中, 测定容器内的CO2量在一天内的变化情况, 再放一个测量红色液滴的移动装置, 让学生联想其实际意义。在测量净光合时, 可以设问:假如里面放一个盛有NaOH的溶液瓶, 那么它是在测什么?假如再放一个蔬菜大棚, 学生可联想到薄膜的颜色为什么是透明的、怎样才能使得蔬菜长得更好、如何收藏蔬菜水果。这些问题涉及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者的应用, 与实际生产又相联系。这一连串的问题可以通过几张简单的图片让学生想象, 并促使学生充分运用学过的知识。

四、借鉴比较, 拓展深化

(一) 借鉴其他学科知识

中学各学科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借鉴其他学科的知识促进生物知识的复习, 应是一条有效途径。例如, 通过有机催化剂酶与化学中的无机催化剂的比较, 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把握酶的作用和特性;利用化学中相似相溶原理, 可以理解有机溶剂乙醇为何能提取有机物色素, 理解甘油和脂肪酸为何易通过细胞膜;通过辩证法, 可以进一步把握质壁分离的两个原因 (外因是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 内因是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 , 也可以理解生物进化的两个原因 (外因是定向的自然选择, 内因是不定向的可遗传变异) 。

(二) 比较易混淆的知识

生物学有许多相似知识点, 学生很难独立地辨析清晰, 导致他们解题时的认识模棱两可, 不能快速而准确地找到正确答案。因此, 在复习时, 我们应有意地把易混淆处整理出来, 进行比较, 共同讨论它们的实质性区别, 以便清晰地加以区分。如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的辨别, 学生往往把它们的区别重点放在染色体的组数上。这时, 我们应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到它们间的本质区别不在染色体的组数上, 而是在于它们的起源 (该植株是由生殖细胞发育来的, 还是由受精卵发育来的) , 然后一起归纳得出:凡是由生殖细胞发育而来, 无论体细胞有几个染色体组, 都是单倍体;凡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无论体细胞有几个染色体组, 就是几倍体。又如,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的实质区别在于基因突变是碱基对的数目、种类和排序发生改变, 而染色体畸变是基因的数目、种类、排序发生改变。再如, 染色体畸变中的易位与基因重组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都是片段的移接, 但两者的实质区别在于前者是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移接, 而后者是同源染色体之间的移接。通过这样的实质性比较, 学生的认识才能越来越清楚。

(三) 拓展和深化教材中没有透析的知识

新课学习时, 教材中的有些内容直接告诉了我们一种结论, 而没有透析其中的原因, 常导致学生只能知其然, 而不知其所以然, 从而抑制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在复习时, 我们需要对这些内容进行大胆地拓展和深化。如R型、S型肺炎双球菌, 教材只告诉我们前者无荚膜, 后者有荚膜。再者, 通过肺炎双球菌的活体转化实验, 明确了解前者无毒, 不能致小鼠死亡;后者有毒, 能致小鼠死亡。但为什么R型菌无毒, 而S型菌有毒呢?学生必然感到很困惑。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R型菌由于没有荚膜保护, 在与小鼠的免疫系统进行战斗时, 因失败而灭亡, 小鼠因胜利而存活;S型菌, 外有荚膜保护着, 能抵抗小鼠的免疫系统而存活, 并且在小鼠体内大量繁殖, 从而使小鼠患败血症死亡。又如, 通过离体实验说明S型菌的DNA能转化R型菌成S型菌, 但怎样转化的, 教材却只字未提, 让学生无法理解其转化的实质是“基因重组”。因此, 我们在复习时要进行如下拓展深化:转化过程是S型菌的控制荚膜合成的基因整合到了R型菌的DNA分子中, 并在R型菌中得到表达, 使R型菌形成荚膜, 而成为S型菌。经过这一深化, 学生就很容易理解, 这相当于转基因式的基因重组。再如, 要让学生轻松接受同一个果实中的种皮、果皮的基因型与母本相同, 而胚中各部分结构的基因型却是子代的, 需要帮助学生回顾初中自然科学所学过的子房的结构及果实的发育知识。这样的补充和拓展, 可以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完整, 知识理解更到位。

高三生物备考策略 第4篇

【关键词】高三生物;备考;策略

现阶段高考复习已进入二轮阶段,此时,如何有效的、高效的备考复习,成为我们目前首要思考的问题。在此,谈几点看法。

目前,在教学中常会遇到以下几个问题:1.教师盲目追随教辅资料或现成试卷。2.过度拔高要求,事倍功半。3.以练代讲或多练少讲,高强度训练。4.高频测试,试卷讲评不及时或不到位。5.教师讲解过度,学生参与不足。6.教师疲乏,学生厌学。

在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有:1.教材关注不够,细节丢分。2.基础概念不清。3.实验分析、设计能力不强。4.从题干中获取信息能力较差。5.知识综合能力弱。6.文字表达能力差。

面对教学中的这些问题,我的思考如下。在教学中,关注研究教材而不是研究教辅资料。研究考试说明和指导意见,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在教学中,做到有标准,有深浅,不被教辅资料牵着鼻子走。在教学中尽一切努力让学生动起来,该看就看,该读就读,该写就写,该画就画,该说要说。课前做好听写,课中做好笔记,参与教学,课后做好巩固订正。

在后期的教学中,试卷讲评成为重头戏,应避免以下几个问题:1.简单对答案。2.不了解学生实际,学生会的大讲特讲占时间,学生不会的反而因时间紧张讲不到位。3.避免就题讲题,不拓展,不做规律性总结,致使学生无法反思领悟,难以形成能力。在讲评试卷时,如果有条件,课前可将参考答案随改好的试卷一起分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充分的自主订正。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纠错能力,还可以明显提高讲评课的效率。

教师在讲评试卷前,要备试卷。可以在自己的样卷上进行圈注,以便在讲解中及时投影给学生。让学生领会到老师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过程。讲解时不要面面俱到,不加取舍。要紧盯得分率低的部分,有选择的重点讲。选题不易太多,要讲透,讲到位。“就题讲题,就题说理,借题发挥,多题归一”。讲题中重视学生的自我讲评,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缺陷,找到存在的问题。再针对这些问题,准确分析失分原因:是知识储备不足,还是审题失误,还是答题不规范等等。在分析过程中,要渗透解题的思路、方法,再通过一定的练习进行反馈纠正。在难点、重点问题上反复纠正,使学生在这些考点上得到更多的分数。

在试卷讲解中要精选练习、试题。涉及到老教材或其他版本教材相关知识的题要慎选。如果有利于对现有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做,如果与考试说明完全无关一定不做。否则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增大学生的记忆负担。有的题即便是高考真题,因省份不同,版本不同,也不一定适合学生做。在作业布置上做到形式多样化,布置的作业不拘泥于配套练习和试卷的题目,有时也可以根据情况布置总结、问答、画图、比较或是非判断的作业,量不要太大。

在二轮复习中要求巩固,完善,综合,提高,做好主干知识的提升,主要目的是综合能力突破。专题内容可大可小,注意根据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注重对知识的分析和灵活运用。教师指导学生掌握书本核心知识,发现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建立起知识网络。此阶段,需教师精心把握,在备课上下工夫,但由于时间的关系,一般在实际操作中,原则上“模糊二轮”。这时,要精心准备专题试题或学科内综合试卷,精讲多练,以练为主,在练中构建知识网络,提高综合能力。总之,专题要突出主干和重点。

在三轮复习中,主要目的是提高应用能力,注重学生思维方法,思维过程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要通过模拟,强化,巩固,调整,使学生尽早适应,为高考做好充分准备。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阵地,学习效果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是否优质高效。所以,作为领路人的教师必须规范教学行为,真正将责任心落实到“备,讲,批,练,考,评”等教学环节中。

能力考查是高考的主题。这一主题在高考试题中均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考试大纲》中的能力要求包括4个方面:①知识层面的能力要求。即对知识的识记,理解,掌握,应用的能力要求。高考试题既有选择性又有基本性的特征。“易”档次的题目要占到20%-30%,有一定量的送分题目(面向全体学生)。所以做好基础题,拿足基础分,是保证和争取生物高分的基础。②是实验与探究能力,包括独立完成规定的实验和实验设计等,此项能力是高考考察的重点。③是技能层面的能力要求(即获取信息的能力),主要是能应用文字,图表,数学,公式,模型等多种形式,准确的描述或表达生物学的基本事实和实验结果的能力要求。每年高考选择题和简答题中至少有一道图形题。④是应用能力(即综合运用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有关生物学问题。

总之,我们要明确高考的要求:要针对自己的学生情况,制定计划,精选用书,试题,做到有的放矢,通过有效的方法,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能力。

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1.注重细节,重在积累。2.个人复习计划与教师的计划配套,整体计划与阶段性计划配套。3.要有明确的任务安排和时间安排,复习才能有条不紊,环环相扣。避免时间不够用,无章法,无头绪,效率不高。另外,制定一个跳一跳能够的到的生物成绩和目标,会让自己动力更足,然后通过脚踏实地的复习,一步步实现目标。

在整体复习中,要落实“三中”措施,切忌“三高”现象。“三中”措施:突破中等题,拿足中等分,很促中等生。“三高”现象:忌高起点,忌高难度,忌高密度。根据所教对象的实际情况确定好教学标高。

在教学中,我存在许多困惑:1.怎样在有限的课堂上有效的复习。2.怎样指导学生更加合理的自觉利用课后时间,自主学习生物。3.面对全体学生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真正做到不抛弃,不放弃,因材施教。

高三地理生物灾害 第5篇

第二章从主要灾种了解自然灾害

第三节生物灾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认识几种有害昆虫及其对农作物的危害。

2.了解鼠类的类型。

过程与方法:1.列举我国蝗虫灾害的危害。

2.列举鼠类对农田、草地、森林的危害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科学观念。

【教学重点】

虫灾和鼠灾的危害 虫灾和鼠灾的防治

启发式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以教材上的案例(2004课。让学生生物灾害有个感性认识。

(板书)第三节生物灾害

(板书)

一、虫灾

1.概念

(课件演示)演示各种虫害、分布及其危害。

(学生活动)研究教材,阅读课件上的知识点,总结规律,回答问题。

(总结归纳)虫灾可以分为:农作物害虫和森林害虫。前者包括:粘虫、蝗虫、稻螟等等,主要随温度梯度分布,主要危害农作区的农作物,对于我们农业大国,危害十分巨大;后者包括:松毛虫、天牛等等,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三大林区,主要危害林区的林业发展,被称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

(板书)

2.种类

3.危害

(提出问题)历史上,上述虫灾中的哪些灾害发生最频繁?

(学生活动)研究教材,回忆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3eud教育网 http://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课件演示)演示我国蝗灾的有关资料。

(总结归纳)是蝗灾。我国的蝗灾自古至今绵延不断,危害巨大。古代蝗灾与水灾、旱灾并称三大自然灾害。可以看出我国的蝗灾危害之重,危害之广。

(板书)

4.我国蝗灾

(学生活动)完成教材P38《活动》题。大约4-5分钟。

(承转)我国洞庭湖地区最近几年屡次发生鼠灾,成群的老鼠遍布田野和河道,给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板书)

二、鼠灾

1.概念

(提出问题)什么是鼠灾?鼠灾有哪些种类?

(课件演示)演示各种老鼠的类型。

(学生活动)研究教材,阅读课件,总结归纳。

栖息的场所包括:。农田鼠灾、草地鼠灾和森林鼠灾。

(板书)

2.种类

(提出问题)鼠害有什么危害?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39

3.危害

(学生活动)用3-4。再用4-5分钟时间完成当页的“活动”。

(总结归纳)也反映了说明了自然环境的各要素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

(课堂小结)略

第三节生物灾害

1.概念

2.种类

3.危害

4.我国蝗灾

二、鼠害

1.概念

2.种类

3.危害

【随堂练习】

1.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我国的害虫主要有农作物害虫和森林害虫两大类

B.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外来有害生物入侵也日趋严重

C.低温造成的蚜虫灾害是气象灾害,不属于虫灾

D.在虫灾中,蝗灾对我国农作物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

2.有关森林虫灾的说法正确的是()

A.对森林工业不会造成损失

B.对森林生态造成严重破坏

C.危害不大,不足防治

D.依靠害虫的天敌即可消灭

3.“不冒烟的森林火灾”是指()

A.森林雷灾B.乱砍滥伐C.森林虫灾

4.野栖鼠根据其喜欢的栖息的场所可分为()

①田鼠②林鼠③家栖鼠④草原鼠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毁林开荒D.①③④

【布置作业】

复习第二章 所有知识点,并预习第三章第一节

【教学反思】

高三生物笔记 第6篇

应激性、反射、适应性和遗传性 应激性是生物受到刺激时在短时间内完成的某种生理活动,事适应性的一种表现形式,表述的时过程,其结果是生物适应环境。如果是在神经系统参与下完成的应激性,则称反射,否则不叫反射,可见,反射是应激性的一种形式。适应性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与环境相适合的现象,表述的是结果。如变色龙进入草丛种体色与青草一致,是应激性属于适应性;而蝗虫的体色与青草一致则只是适应性不是应激性。决定生物性行为特征的是遗传性。

生长和发育 生长是指细胞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时,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增大的“量变”过程。发育是指细胞通过分化,形成新的组织、器官、系统,最终成为性成熟的个体的“质变”过程。大量元素和基本元素、主要元素 从含量上看,如果含量占生物体总重量的万分之一以上的为大量元素,如C、H、O、N、P、S、K、Ca、Mg等。从对生物体的作用上看,在这些大量元素中,C是最基本元素,C、H、O、N是基本元素,C、H、O、N、P、S是主要元素,生物体的大部分有机物是由这六种元素组成的。

主要能源、重要能源和直接能源 糖类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葡萄糖是重要能源,因为多糖、二糖要水解成葡萄糖后才能进入氧化分解过程,并且葡萄糖比它们容易运输。所有能量只有转化为ATP后才能被机体利用,所以,ATP被称为直接能源。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性 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都是可以运动的,使细胞形成具有一定流动性的结构特点。水分子和细胞需要的离子、小分子能通过细胞膜,其他的则不能,这种功能特性就是选择通过性。

染色质和染色体、染色单体 染色质是细胞在分裂间期核内的细丝状物质(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有利于DNA分子的复制。染色体是细胞分裂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后的柱状或杆状结构,有利于染色体的平均分配。分裂间期复制的染色体与原染色体由一个共同的着丝点连接,形成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同属于一条染色体(如右图)。

原核生物、原生生物、真核生物 由原核(无成形的细胞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原核生物,有细菌(如各种球菌、杆菌、螺旋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放线菌、蓝藻(如念珠藻、色球藻、螺旋藻)等。全身只由一个真核细胞组成的生物称原生生物,有草履虫、眼虫、变形虫、裸藻等。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统称为真核生物,有真菌(如酵母菌、根霉、蘑菇)、藻类(如团藻、衣藻、海带)以及全部高等动植物。

半透膜和选择透过性膜 半透膜是物理性质的膜,一般无生物活性,只允许小分子物质通过,不允许大分子物质通过。选择透过性膜具有生物活性,允许细胞需要的小分子通过,细胞不需要的离子、小分子、大分子物质都不能通过。

原生质层和原生质 原生质层是指具有大液泡的植物细胞的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膜之间的细胞质,不包括细胞核与细胞液。原生质是指细胞内全部生命物质,包括细胞的膜、质、核。植物细胞除细胞壁外,均属于原生质。

赤道板和细胞板 赤道板是细胞中央与纺锤体的中轴垂直的一个平面,是想象出的结构。细胞板上在有丝分裂末期,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的实际存在的结构,它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

着丝粒和着丝点 着丝粒是把姐妹染色单体连在一起的结构。着丝点则是指该结构上被纺锤丝连接的位置。

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 细胞通过分裂使数目增多,故细胞分裂是“量变”的过程,刚分裂出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都相似。细胞分化是在分裂的基础上同源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形成稳定的差异的过程。

生长素和生长激素 生长素是由植物生长旺盛处产生的,具有促进细胞纵向伸长,使植物生长作用的吲哚乙酸。生长激素是由动物垂体产生的,具有促进蛋白质合成和骨生长作用的蛋白质。

生长素促进生长和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促进生长是指促进植物细胞纵向伸长,不能使细胞数目增多。促进扦插枝条生根是指不但刺激不定根的生长,而且能刺激枝条一端生出许多不定根来。

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 向性运动是植物体受单一方向的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分向光性、向水性等。感性运动是植物受植物体不定向刺激而引起的不定向运动,分感夜运动、感震运动等。如含羞草小叶感震而闭合。

酶、激素、维生素 酶大机体所有活细胞都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或RNA。激素是机体某些细胞产生的,对生物体的正常生理活动起调节控制作用的蛋白质、类固醇化合物或脂肪酸化合物。维生素主要是从事物中获得的,对维持人体正常生长发育、物质代谢起调节作用的一类小分子有机物。

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 内分泌腺又称无管腺,腺体的分泌物(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随血液循环进入身体各处发挥作用。外分泌腺又称有管腺,腺体的分泌物一般由导管运输到身体的一定部位发挥作用。

神经元、神经纤维和神经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由突起(分树突和轴突)和细胞体组成。神经纤维是指神经元的轴突包括套在其外的髓鞘或感觉神经元的长树突。多条神经元由纤维结成束,外面包着结缔组织膜就构成一条神经。

孢子和配子 孢子是进行孢子生殖的生物(如蘑菇、根霉)经有丝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无“性”的分化,也不需两两结合,在适宜条件下单个孢子即可发育为一个新个体。配子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经减数分裂产生生殖细胞,有“性”的分化,一般需两两结合后才能发育为一个新个体。

芽和芽体 芽是植物茎上某些细胞分化产生的,与母体的形态、结构均不同,不能称为“小植株”。芽体是某些植物(如水螅、酵母菌)在较好条件时由母体一定部位生出的“小生物体”,与母体发形态、结构均相同,脱落后可直接成长为新个体。

极核和极体 极核是指植物胚珠内的胚囊中央的两个核,是伴随卵细胞形成的,受精后最终发育为胚乳。极体是动物体内通过减数分裂伴随卵细胞形成的,最终退化消失。"

胚囊和囊胚 胚囊是被子植物胚珠的重要部分,位于胚珠中心,呈膨大的囊状结构,内含七个细胞(如极核、卵细胞)。囊胚是动物个体发育中,受精卵的一个发育阶段(时期),内含囊胚腔。胚孔和珠孔 胚孔上高等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原肠胚外面生有的小孔,与原肠腔相通。珠孔是指被子植物的珠被围成后而形成的小孔。

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 直系血亲是指与本人有直接血缘关系的人,是纵向关系,如(外)祖父母、父母、子女、(外)孙子(女)……旁系血亲是指与本人有间接血缘关系的人,是横向关系,如叔伯(姑姨舅)、(表)兄弟姐妹、侄子(女)

先天性疾病和遗传病 先天性疾病是指生下来就有的疾病,包括遗传病和先天性畸形。遗传病是指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是先天性疾病的一种。

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基因频率是指某种基因在某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基因型频率是指群体中某一个体的任何一个基因所占的百分率。

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 保护色是指动物具有与栖息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可避免被对方发现。警戒色是指与栖息环境背景差异很大的色彩或斑纹,有意引起对方注意。拟态是某些生物形成的外表形态或色泽斑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的现象,可避免被对方发现。

种群、物种、群落和生态系统 种群是在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物种是分布在不同区域的同种生物的不同种群的总和。群落是由不同生物组成的不同种群的总和。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总和。

高三生物笔记 第7篇

2. 线粒体、叶绿体内的DNA也能转录、翻译产生蛋白质。

3. 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指都是由受精卵分裂过来的细胞,结构、功能不同的细胞中,DNA相同,而转录出的RNA不同,所翻译的蛋白质不同。

4. 精原细胞(特殊的体细胞)通过复制后形成初级精母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形成更多的精原细胞。

5. tRNA上有3个暴露在外面的碱基,而不是只有3个碱基,是由多个碱基构成的单链RNA。

6. 观察质壁分离实验时,细胞无色透明,如何调节光线?缩小光圈或用平面反光镜。

7. 抗体指免疫球蛋白,还有抗毒素、凝集素。但干扰素不是抗体,干扰素是病毒侵入细胞后产生的糖蛋白,具有抗病毒、抗细胞分裂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功能。

8. 基因工程中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的限制酶可以不同。

9. 基因工程中导入的目的基因通常考虑整合到核DNA,形成的生物可看作杂合子(Aa),产生配子时,可能含有目的基因。

10. 寒冷刺激时,仅甲状腺激素调节而言,垂体细胞表面受体2种,下丘脑细胞表面受体有1种。

11. 建立生态农业(桑基鱼塘),能提高能量的利用率,而不是提高能量传递效率。人工生态系统(农田、城市)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

12. 免疫活性物质有: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干扰素)、抗体、溶菌酶。

13. 外植体:由活植物体上切取下来以进行培养的那部分组织或器官叫做外植体。

14. 去分化=脱分化。

15. 消毒与灭菌的区别:灭菌,是指杀灭或者去处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抵抗力极强的细菌芽孢在内。注意,是微生物,不仅包括细菌,还有病毒,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等。消毒,是指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也就是可能致病的微生物啦,细菌芽孢和非病原微生物可能还是存活的。

16. 随机(自由)交配与自交区别:随机交配中,交配个体的基因型可能不同,而自交的基因型一定是相同的。随机交配的种群,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均不变(前提无基因的迁移、突变、选择、遗传漂变、非随机交配)符合遗传平衡定律;自交多代,基因型频率是变化的,变化趋势是纯合子个体增加,杂合个体减少,而基因频率不变。

17. 血红蛋白不属于内环境成分,存在于红细胞内部,血浆蛋白属于内环境成分。

18. 血友病女患者基因治疗痊愈后,血友病性状会传给她儿子吗?能,因为产生生殖细

19. 外分泌性蛋白通过生物膜系统运送出细胞外,穿过的生物膜层数为零。

20. 叶表皮细胞是无色透明的,不含叶绿体。叶肉细胞为绿色,含叶绿体。保卫细胞含叶绿体。

高三生物重要知识点1

1. 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均有水生成,均有水参与反应。

2. ATP中所含的糖为核糖。

3. 并非所有的植物都是自养型生物(如菟丝子是寄生);并非所有的动物都是需氧型生物(蛔虫);蚯蚓、螃蟹、屎壳郎为分解者。

4. 语言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小脑有协调运动的作用,呼吸中枢位于脑干。下丘脑为血糖,体温,渗透压调节中枢。下丘既是神经器官,又是内分泌器官。

5. 胰岛细胞分泌活动不受垂体控制,而由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控制,也可受血糖浓度直接调节。

6. 淋巴循环可调节血浆与组织液的平衡,将少量蛋白质运输回血液.毛细淋巴管阻塞会引起组织水肿。

7. 有少量抗体分布在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主要存在于血清中。

8. 真核生物的同一个基因片段可以转录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mRNA。原因:外显子与内含子的相对性。

9. 质粒不是细菌的细胞器,而是某些基因的载体,质粒存在于细菌和酵母菌细胞内。

10. 动物、植物细胞均可传代大量培养。动物细胞通常用液体培养基,植物细胞通常用固体培养基,扩大培养时,都是用液体培养基。

11. 细菌进行有氧呼吸的酶类分布在细胞膜内表面,有氧呼吸也在也在细胞膜上进行(如:硝化细菌)。光合细菌,光合作用的酶类也结合在细胞膜上,主要在细胞膜上进行(如:蓝藻)。

12. 细胞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既可发生在细胞核中,也可发生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13. 在生态系统中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初级消费者,仍属于生产者的能量。

14. 用植物茎尖和根尖培养不含病毒的植株。是因为病毒来不及感染。

15. 植物组织培养中所加的糖是蔗糖,细菌及动物细胞培养,一般用葡萄糖培养。

16. 需要熟悉的一些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乳酸菌。

17. 需要熟悉的真菌:酵母菌、霉菌(青霉菌、根霉、曲霉)。

18. 需要熟悉的病毒:噬菌体、艾滋病病毒(HIV)、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流感病毒、烟草花叶病毒。

19. 需要熟悉的植物:玉米、甘蔗、高粱、苋菜、水稻、小麦、豌豆。

20. 需要熟悉的动物:草履虫、水螅、蝾螈、蚯蚓、蜣螂、果蝇。

21. 还有例外的生物:朊病毒、类病毒。

22. 需要熟悉的细胞:人成熟的红细胞、蛙的红细胞、鸡血细胞、胰岛B细胞、胰岛A细胞、造血干细胞、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浆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吞噬细胞、白细胞、靶细胞、汗腺细胞、肠腺细胞、肝细胞、骨骼肌细胞、神经细胞、神经元、分生区细胞、成熟区细胞、根毛细胞、洋葱表皮细胞、叶肉细胞。

23. 需要熟悉的酶:ATP水解酶、ATP合成酶、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DNA解旋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限制酶、RNA聚合酶、转氨酶、纤维素酶、果胶酶。

24. 需要熟悉的蛋白质:生长激素、抗体、凝集素、抗毒素、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血红蛋白、糖被、受体、单克隆抗体、单细胞蛋白、各种消化酶、部分激素。

25. 胞在卵巢,基因不变,仍为XbXb,治愈的仅是造血细胞。

26. 叶绿素提取用95%酒精,分离用层析液。

27. 重组质粒在细胞外形成,而不是在细胞内。

28. 基因工程中CaCl2能增大细菌细胞壁通透性,对植物细胞壁无效。

29. DNA指纹分析需要限制酶吗?需要。先剪下,再解旋,再用DNA探针检测。

高三生物重要知识点2

第八节 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

名词:1、同化作用(合成代谢):在新陈代谢过程中,生物体把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的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储存能量,这叫做~。

2、异化作用(分解代谢):同时,生物体又把组成自身的一部分物质加以分解,释放出其中的能量,并把代谢的最终产物排出体外,这叫做~。

3、自养型:生物体在同化作用的过程中,能够直接把从外界环境摄取的无机物转变成为自身的组成物质,并储存了能量,这种新陈代谢类型叫做~。

4、异氧型:生物体在同化作用的过程中,不能直接利用无机物制成有机物,只能把从外界摄取的现成的有机物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储存了能量,这种新陈代谢类型叫做~。

5、需氧型:生物体在异化作用的过程中,必须不断从外界环境中摄取氧来氧化分解自身的组成物质,以释放能量,并排出二氧化碳,这种新陈代谢类型叫做~。

6、厌氧型:生物体在异化作用的过程中,在缺氧的条件下,依靠酶的作用使有机物分解,来获得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这种新陈代谢类型叫做~。

7、酵母菌:属兼性厌氧菌,在正常情况下进行有氧呼吸,在缺氧条件下,酵母菌将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8、化能合成作用:不能利用光能而是利用化学能来合成有机物的方式(如硝化细菌能将土壤中的NH3与O2反应转化成HNO2,HNO2再与O2反应转化成HN03,利用这两步氧化过程释放的化学能,可将无机物(CO2和H2O合成有机物(葡萄糖)。

语句:1、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的异同点:①相同点都是将无机物转变成自身组成物质。②不同点:光合作用,利用光能;化能合成作用,利用无机物氧化产生的化学能。

2、同化类型包括自养型和异养型,其中自养型分光能自养--绿色植物,化能自养:硝化细菌;其余的生物一般是异养型(如:动物,营腐生、寄生生活的真菌,大多数细菌);异化类型包括厌氧型和需氧型,其中寄生虫、乳酸菌是厌氧型;其余的生物一般是厌氧型(多数动物和人等)。酵母菌为兼性厌氧型。

3、新陈代谢的类型必须从同化类型和异化类型做答。(硝化细菌为自养需氧型,蓝藻为自养需氧型,蘑菇为异氧需氧型,菟丝子为异氧需氧型)。

高三生物备考复习策略 第8篇

一、总体方针

加强集体备课, 注重整体作战, 我们生物组在高考备考中, 认真研究课标、教材、考纲, 以及近几年的高考题。坚信只有吃透考纲, 才能把握住教学方向。只有吃透《考试说明》和近几年高考试题, 才能抓住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才能准确把握高考的考点。学校要求在开学一周内拿出全学期的教学计划, 这种计划必须具体细化到每一章、每一节, 具体到重点、难点, 并要求人人心中有数。我们高三生物组始终做到“五统一”, 计划统一、进度统一、基本教学内容统一、作业和练习统一、考试统一。

二、巩固双基

双基教学是一轮复习的重中之重, 没有基础就没有能力, 只有打好了基础, 能力才会提高。在一轮复习中我们立足课本, 利用自组题、自编题, 以大多数的学生已有知识水平为教学起点, 面向全体学生, 做到小台阶、快步走。复习内容细而全, 根据考纲的要求, 实行拉网式清理, 覆盖所有知识点, 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 不放过任何一个学生, 对重点性的基础知识, 逐人、逐章、逐节地过关 (我们把这个叫“挨个过筛子”)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 基础题仍占主要地位, 做好了基础题就拿到了基本分, 失去了基础题就失去了一切。

复习中我们注重抓好学生以三个方面能力的培养:

1. 审题能力。

在平时的授课中, 要求学生深刻理解每个概念的内涵、外延和形成过程, 将概念中的重点字词圈点出来, 明确运用范围, 使学生遇到问题时能迅速通过圈点提取出问题中的重要信息, 过好审题关。

2. 分析综合能力。

我们备课组每人定期寻找新题型, 以自组题的形式及时提供给学生。再通过一定量的解题训练, 让学生熟悉各种题型, 教会学生对各种题型的解题技巧、解题方法, 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3. 表述能力, 即能用准确的生物学术语表述答案, 这一能力的考查在高考中体现得尤为突出。

三、教学模式

我采用的是“讲—练—考—练”的教学模式。“讲”指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讲解, 这一环节非常重要, 教师的讲授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教师在讲授之前应熟悉教材、精心设计, 内容上要实现科学性与思想性的高度统一;结构上要求有系统性、条理性、层次分明、重点难点突出;还要重视课堂教学中情感目标的实现水平,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 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练”, 即在教师指导下, 运用当堂所学知识及时做练习, 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 做到当堂消化、当堂吸收, 它不仅是理解巩固知识的活动, 而且是化知识为能力的过程。“练”不仅是为了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深化, 而且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设计练习要注意纵横联系、前后贯通、多方考虑, 既要考虑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又要根据学生实际, 设计出难易程度不同的题, 每一道习题要能承担一定的训练任务, 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知识迁移能力。同时应注意习题设计的新颖和形式的多样, 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 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中, 巩固知识、发展智能。

“考”, 每周同步检测 (40分钟) 、学科组半月一测 (40分钟) 、年级每月一考 (90分钟) 相结合。

考后“练”的是“练和考”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疑难点。由每位教师轮换负责找题, 以自组题的形式灵活巧练。

三、分层教学

尖子生的培养历来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对于尖子生, 我通过进行有效的思想工作和方法指导, 使这些学生首先树立起考取名校的信心, 鼓励他们学有所长, 学有进步。提高尖子生的生物成绩是高三乃至全校的重要目标, 是提高我校声望, 促使学校教育长远发展的工作重心。

促进临界生的发展和提高是高三一轮复习的重要工作, 我结合几次考试成绩, 综合分析, 圈定人选, 分析他们的具体情况, 建立临界生档案, 进行跟踪帮扶, 定期找这些学生谈话、交流和沟通, 肯定成绩, 指出问题, 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改进方法。事实证明, 这八年我们采用这种有针对性的敦促方法, 为高考本科达线数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针对后进生, 我强调以本为本, 抓课本, 抓基础, 拿基础分。首先, 在课堂上不放松, 经常在课堂上提问, 让他们感到老师时刻在关注他们。其次, 我认为校长提出的学生考试试卷张张过关, 题目条条过关的方法, 虽然工作量大, 但是从事实情况看, 效果显著。这样, 既能带动后进生, 又能促进尖子生, 也能提升中等生, 真正做到推中补差拔尖三到位。

上一篇:描写黄山怪石的六年级作文下一篇:机械学院中秋主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