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抗战老兵倡议书

2024-05-31

关爱抗战老兵倡议书(精选13篇)

关爱抗战老兵倡议书 第1篇

关爱抗战老兵倡议书

曾经,有一群热血男儿,在国家民族存亡之际,他们毅然决然投入保家卫国的战场,与日本侵略者殊死拼杀,用他们的血肉之躯,传递着中华民族不屈不饶的抗战精神,为我们的民族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历史诗篇。他们是一个特别的群体——抗战老兵。 70年的光阴,蹉跎了当年抗战英雄年轻的容颜,如今垂暮的老者,即将被淡忘在历史的风云。时光如梭,历史的年轮转眼又转入新的一年,而有些事情我们还没来得及去做,他们就一个一个地离开这个他们曾经保卫过的家园。在生命的最后时光,他们无惧死亡,只害怕孤独和被遗忘。他们不求回报,只盼望本应有的认同与尊重。 梅州市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协会是广东省首个注册的关爱抗战老兵的.志愿者协会,自成立以来,一直在当地及周边地区组织开展关爱抗战老兵活动,对一百多位抗战老兵进行了抚慰和救助。 大埔县历史悠久、人才辈出,诞生了国、共两军少将级、中将级将官108名,其中有三位抗日名将:罗卓英(八一三血战集团军司令、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吴奇伟(国军第四军——“铁军”军长)和范汉杰(第二十七军军长、第三十八集团军总司令、第一战区长官部副长官、陆军总部副总司令)。大埔是名符其实的将军县。同时,在民族危难关头,英勇的大埔儿女也挺身而出,加入了抗击倭寇的军伍。 现在大埔已发现在世老兵共19名,其中最年轻者86岁,最年长者98岁。老人们都年事已高,而其中有的贫困交加,有的病重卧床,有的是留守在边远山村的孤寡老人。 大埔当地现有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寥寥无几。其中一位热心的资深志愿者廖铁珊老师,曾经利用周末的一天从早上6点多到晚上9点的时间,行程约700公里,把梅州市成立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协会的好消息及当天发放的慰问金带给其中的16位抗战老兵。就这么寥寥可数的几位志愿者,肩负着关爱目前大埔居住的19位抗战老兵的重任,包括每月的关爱金的派送、生日祝贺、生病探望及新发现老兵的探访等。 目前大埔县的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工作面临着志愿者人数少的问题,急需更多的热心企业及社会人士伸出援手,给我们的抗战老兵爷爷们送去温暖,关爱这些为民族自由而战的英雄。 在此,我们向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发出倡议,呼吁大家加入我们的志愿者团队,为抗战老兵英雄们贡献一份爱心。

关爱抗战老兵倡议书 第2篇

社会各界爱心人士:

当我们生活在和平富足的年代,享受幸福安定生活的同时。您可还记得70年前的那一刻,侵略者的铁蹄肆意践踏着中华大地,侵害我同胞。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义无反顾地为整个国家、为民族,抛头颅、洒热血直至将侵略者赶出国土。成千上万的优秀儿女,在这场战争中献出了年轻的生命,长眠于祖国的山山水水。当我们纪念抗战胜利、缅怀先烈的时候,我们是否意识到,在这场战争中幸存下来的热血战士,经过70年的风吹雨打,仍然在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顽强地生长,安静地存在,演绎着生命的奇迹。他们浑身充满着故事,他们是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他们就是当今中华大地上最为独一无二的群体,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抗战老兵。

这一珍贵的群体,正在日渐凋零。让我们与时间赛跑,不吝我们的爱心、热情和敬意,抓住每一次感恩的`机会,给活着的抗战老兵,送上鲜花、掌声!送上我们的深深的关怀!为此,关爱抗战老兵百色志愿者团队拟于208月15日在百色城恒基广场,举行抗战老兵摄影展和老兵茶话会,邀请部分健在抗战老兵参与活动,畅谈抗战经历,接受后辈致敬,感受伟大抗战胜利带来的荣誉。

现倡议各位爱心人士伸出援助之手进行善款捐助,能力不分大小,可贵的是这份爱心!您所捐赠善款将用于老兵的关爱活动中,同时我们也会及时公布捐款名单和金额,并呼吁爱心人士能跟我们一起去到现场,将您的爱心亲自传达到老兵们手中,世界因您而更美好!

谨代表抗战老兵及其家人谢谢您的关心与捐助!

募捐款项将用于:1、抗战老兵摄影展 2、抗战老兵茶话会

----------------------银行转账--------------------------

户名:罗杏洁

账号:XXXXXX

开户行:右江区农村合作银行东园分理处

(转账后请电话或短信留言:您的名字+8.15致敬老兵+捐款数额

发送到廖宏瑜XXXXXX以便统计)

关爱抗战老兵百色志愿者团队

关爱抗战老兵倡议书 第3篇

这项活动是由宇通集团总裁汤玉祥直接提议和发起的。整个活动将斥资2000万元, 走访慰问河南省已确认的766名抗战老兵, 对于后续发现的抗战老兵, 宇通将按照“发现一位, 走访一位”的原则, 对每一名抗战老兵进行慰问。走访过程中如发现有特殊困难的抗战老兵, 宇通公司还将进行专项扶助。

抗战老兵索良民:“国家兴亡, 匹夫有责”

索良民, 1920年10月29日出生, 现居住于郑州市爱馨养老公寓。

95岁高龄的他虽然很瘦, 但身体健康, 精神饱满, 说起话来思路清晰。狭小房间的书架上, 摆放着《四书五经》、《毛泽东评阅的古典诗词鉴赏词典》等书籍。见到志愿者专程来看望自己, 老人家很开心, 连声对宇通公司表示感谢。谈及过往的峥嵘岁月, 他说:“国家兴亡, 匹夫有责, 生活在那个时代的每一个人都会毫不犹豫地投身抗战, 奉献自己的青春。”

索良民少年时务农, 曾上小学4年又读私塾3年。1938年3月随叔父索元理加入中国共产党并积极参与抗日活动。当年, 在“保卫大武汉”的号召下, 为了救国毅然弃笔投戎。

1944年5月, 索良民在河南省郏县前线中了日寇的毒气弹, 突围时不幸被俘, 经受了九死一生和非人折磨后, 经人营救脱险, 避难于新乡。

1944年冬, 中共老地下党员张剑石在八路军先遣支队皮定均和河南军区王树声司令员的支持下, 于赵保建立了“伊洛特区抗日根据地”, 索良民闯过日伪区偷渡黄河回到赵保, 次日即到洛南县抗日民政府任会计主任, 随后积极收集粮草、组织担架支援前线。索良民曾在部队立过五次功, 曾被授予“一等功臣”称号。

索良民告诉记者, 2014年3月恢复了他66年的党籍, 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荣幸。时值纪念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 他把历年积累的小诗17首整理出来打印成册, 赠亲友和同志们以宣扬爱国主义精神和祈盼和平之愿望。

抗战老兵李占瑞:“宁做战场鬼, 不做亡国奴”

李占瑞, 生于1920年, 现居住于郑州市管城区布厂街铁路家属院。95岁的老人身体硬朗, 讲话语速很快, 偶尔还来两句英语, 说到动情处会激动得大声喊出来。

李占瑞说:“国家兴亡, 匹夫有责。我是驻印远征空军, 是中美混合大队的一名飞行员。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 我爱中国的同胞们!我们中国人受了日本残害, 惨绝人寰, 我宁做战场鬼, 不做亡国奴。我要和日本人拼, 我死也是光荣的。我的战友有烧死的, 有摔死的, 有掉到海里的, 各式各样的都有。我的脚后跟被敌人打中, 一半子弹未取出来, 长到骨头里了, 走路依然疼痛, 阴天下雨都疼。”说起这些往事, 老人泪眼朦胧。

李占瑞1939年考入中央空军军官学校27期, 1942年到巴基斯坦深造, 驾驶B25轰炸机, 编入中美空军混合大队第一大队三中队 (飞虎队) , 在印度, 缅甸, 泰国, 老挝等国家上空作战, 直至抗战胜利, 荣立二等功, 三等功。1945年8.14空军节获三等勋章。1948年回到家乡, 在郑铁机务段做检修工作直至退休。

抗战老兵李有才:“什么都可以丢, 枪和子弹不能丢”

李有才, 1922年10月22日出生, 现居住于郑州市金水区文化路73号院。1939年在郑州入196师工兵营。1940年开始, 他跟随部队辗转郑州、潼关、陕西、四川重庆, 在广西河池和日军交火, 部队伤亡惨重, 在贵州重新整编, 编入13军89师搜索连。

李有才回忆说, 那时候的艰苦无法想象, 但他心里有个念头就是“什么都可以丢, 枪和子弹不能丢”。他寄语给现在的年轻人说:“不要忘了日本侵略咱中国, 不要忘了历史的教训。生活中不要计较, 要团结, 要珍惜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 爱惜粮食, 勤俭节约。”

这三位只是众多抗战老兵的一个缩影。“历史不能忘记, 希望借此活动展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饱含人文情怀的企业文化, 更希望年轻人在珍惜现在幸福生活的同时, 能够继承和发扬老一辈不怕牺牲、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自强不息的革命精神。”汤玉祥表示。

本刊参与“关爱抗战老兵”义捐 第4篇

本刊总编代表杂志社与智园,对老兵们现场进行了捐助,并献上了玫瑰。未来,本刊将与“华耐同心公益基金会”及更多合作伙伴,共同携手为抗战老兵们获得迟到的尊严,彰显中国企业的社会与历史责任,作出不懈的努力。(化 石)

简讯

9月16日,本刊总编杨光应邀参加本刊理事、杭州之江有机硅化工有限公司参与发起,以“建筑节能的黑洞与门窗配套件”为主题的行业论坛,中外官产学伙伴智园常务顾问曹景行应邀主持。本刊总编认为:五金行业作为隐形行业,不应一味追求美国式的品牌溢价,而应多借鉴德国式的对工业品艺术化精益求精的价值追求,同时主张全产业链和全社会,应逐步形成尊重蓝领工程师的价值文化。

9月8日,本刊总编杨光及记者谢丹丹走访了本刊曾多次深入报道的河北大午集团,并与创始人、监事长孙大午,以及接班人、董事长孙萌,围绕农业企业如何参与教育、社区等社会化产业的经营、中国企业如何有实效地走出去学习全球管理智慧、家族企业如何顺利交接班等多方面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关爱援助抗战老兵倡议书 第5篇

今年是我国抗战胜利70周年,根据团市委倡议精神,向全市发出爱心接力,援助抗战老兵倡议。

现年96岁的高兴寿家住郧西县六郎乡观音垭村三组,1943年参加抗日战争,1946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参加解放郧西县、郧阳区、襄阳、谷城、海南岛等战役战斗,1958年参加丹江口水库建设,随后回乡务农。现年事已高,体弱多病,由长孙高玉平照顾,其16岁的曾孙,就读于xx医药卫生学校的高炜患上肾衰竭,需巨额治疗费用,但因家庭困难,无法支付高额医疗费。没有费用,不能治疗,刚刚绽放的红色花朵,年轻的高炜将失去生命。

让我们一起以实际行动来倡导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新风,践行社会主任核心价值观,结合团市委倡议精神,市中医医院团委向广大志愿者、xx朋友发出倡议:请伸出援助之手,奉献您的爱心,向这位抗战老兵的家庭送去有力支持,让16岁的`高炜即将黯淡的生命重新焕发灿烂生机!

捐助数额不限。捐助以科室为单位,后上报至团委张晓晓处。同时,欢迎广大爱心朋友积极贡献一份力量。联系电话:

捐助截止:6月20日

共青团xx市中医医院委员会

抗战70周年关爱老兵活动倡议书 第6篇

【范文一】

为了大力弘扬爱国精神,传递社会正能量,让炎黄子孙更好地牢记历史、珍爱和平,在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共和国大阅兵之际,xx市xx协会向全国的广大车友倡议:关爱抗战老兵,弘扬爱国精神!

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爆发,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广大中华儿郎告别父母妻儿,义无反顾,抛头颅洒热血,救国家于倒悬,扶民族之将倾,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的民族、为我们的国家赢得了尊严和荣誉。70年弹指一挥,劫后余生的他们,由于种种原因,或风烛残年、病痛缠身,或客居他乡、孤寂怅惘,面对他们的凄凉晚景,秉持历史正义的人们深感愧疚,并自觉肩负起补救责任。我们无法改变历史,但我们却可以把握当下和未来;我们无法左右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令垂暮之年的抗战老兵得到应有的敬意、关怀和体恤,是当下每一位有志之士的责任。70年白驹过隙,当年英姿飒爽的热血儿郎,如今健在的已经太少了!我们再不伸出援助之手,我们将失去最后的机会。莫让历史无声湮灭,莫让英雄一生留憾,莫让中华魂从此消亡!

因此,我们倡议:

1、寻访健在抗战老兵,最大程度掌握健在的抗战老兵数量和详细信息。建立关爱老兵的档案,定期探望;

2、以自驾特有的便利交通方式,最大限度地寻访偏远地带的抗战老兵及其近亲。照顾抗战老兵的健康,慰藉抗战老兵的心灵,采取多种形式资助有困难抗战老兵及配偶;

3、聆听和传播抗战老兵不为人知的历史,以图文、影像等形式记录中华民族那段苦难的岁月,弘扬爱国精神,教育人们牢记历史,珍爱和平。

【范文二】

时间如流水,历史的年轮转眼已转入20,而有些事情我们还没来得及去做,抗战老兵的一些心愿我们还没来得及给他实现,老人就已经仙逝。人生最追悔莫及的事情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在”,所以,尽孝要趁早。

相信您也和我们一样关心老兵,只是因为各种原因来不及和我们尽早同行。爱心不分早晚,但也许您未曾想到过,时间一点一点流逝,老兵们正以几何速度离去。也许某一天当您突然想再去看看曾经牵挂过的老兵时,才发现他已驾鹤西去,再也听不到您亲切的问候,再也看不到您的音容笑貌。在生命的最后时光,他们无惧死亡,只害怕孤独和被遗忘。他们不求回报,只盼望本应有的认同与尊重。伸出您的手,请尽早与我们同行,老兵正翘首以盼地等着您。

我们在此呼吁社会各界关心抗战老兵的爱心人士向老兵献出一份爱心,就会有一位抗战老兵受益,将给老人带来一份难以忘怀的回忆,他们历尽沧桑的心灵更需要关怀。我们也希望您能和我们一起同行,为老兵送去这份真挚的祝福。

风雨不改,我们继续前往。感谢有您,前行的路上我们并不寂寞。

关爱抗战老兵倡议书 第7篇

机构名称: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关爱抗战老兵公益基金 机构简介:

关爱抗战老兵基金是由长期以志愿者形式救助在世贫困抗战老军人的“关爱抗战老兵网”与倾力关注中国抗战历史、资助抗战老兵的企业--深圳市越众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会同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共同发起设立,下设于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的公共动本基金,具有公开募资资格。

本公益基金的宗旨为“关爱抗战老兵,支持祖国抗战历史研究”。本基金围绕以下几方面开展公益活动: 1.寻找散居民间的在世抗战老兵;

2.关爱抗战老兵的精神生活,改善老兵的生活及医疗条件; 3.发掘与收集散落在海外的抗战军人遗骸,使忠魂归国、忠魂有寄; 4.修复阵亡抗战军人陵墓,让抗战卫国英雄精神流传后世; 5.资助抗战史档案资料收集,资助抗战史学者研究; 6.其他与关爱抗战老兵相关的活动及工作。

项目名称:关爱抗战老兵公益基金抗战老兵常规资助项目 项目领域:关爱抗战老兵、支持中国抗战历史研究 实施地点:全国 项目创新性亮点:

1越做越小。别的公益项目都是越做越大,但抗战老兵常规资助项目却是越做越小。抗战老兵是一个人数不会增长的群体,且目前找到的抗战老兵的平均年龄高达92岁,几乎每周都会传来老兵去世的消息。因此该项目的服务对象会越来越少,直至完全消失。

2从纯草根转型到专业基金--组织形式新颖。关爱抗战老兵公益基金的转型前为关爱抗战老兵网,是一个纯草根公益团队,后因规模越来越大、募集金额越来越多,努力升级为公益基金。现在虽成为有半官方背景的公益基金,但依然保持草根的活力。这样的组织形式在国内都是罕见的。

需求分析:

这几年,通过各地志愿者走访,我们已经寻找到3500多名抗战老兵并为他们建立档案,其中有1500位左右生活贫困,需要资助。

今年6月,民政部公布“优抚抗战老兵”的回复之后,各地政府开始积极支持寻找抗战老兵的活动,抗战老兵数额不断增加,贫困抗战老兵的数量也不断增加。他们一部分没有儿女、没有老伴,独自居住;一大部分散落在各地农村,没有退休工资、没有其他收入,仅靠极其低微的农村低保度日;还有一部分虽生活在城市,收入越远在城市最低工资标准之下。他们是抗战老兵,是曾经为民族浴血奋战的人,善待他们,让他们安好地度过余生,就是善待我们的民族,善待我们的国家。

项目目标:

我们的目标是--对所有符合贫困标准并提出了申请的在档抗战老兵进行全覆盖资助。随着老兵的不断发现,我们预计将要资助3000名健在老兵。

项目内容:

实现项目目标,大致要从两个方面来着手: 1寻找抗战老兵

我们将与政府、统战部门进行合作,联合人民网、凤凰网、腾讯、新浪等具有影响力的媒体,发起寻找抗战老兵的活动;

2募捐

募捐到足够的善款是实现项目目标至关重要的部分。

1)义卖。之前我们举办杨延康“生命终不能没有你,抗战老兵”系列照片义卖活动,为100位抗战老兵筹集一年的生活费。之后我们会继续做与抗战及抗战老兵相关的各种义卖活动进行募捐;

2)展览。已经在深圳、重庆、腾冲、台北四地成功举办的《国家记忆》影像展,目前上海展、北京展、杭州展都在洽谈中,通过这些当年抗战时期的中国军人的影像唤起大众记忆,实现宣传抗战文化、关爱抗战老兵的目的。此外,我们会联合国内拍摄抗战老兵的著名摄影师如黑明,在全国巡回举办抗战老兵肖像展,为抗战老兵常规资助募资。

3)公益活动。我们将组织寻找“十八拐”(美国照相兵拍摄的一张照片,很多人都以为这个地方在云南,其实在贵州)、丈量史迪威公路;重返松山等户外活动,积极推动慈善晚宴、慈善演唱会等大型活动。

4)其他活动

我们将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为抗战老兵安度余生而努力。项目受益群体:

1931年-1945年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贫困在世老兵。项目实施流程:

我们的项目实施大致流程为:抗战老兵本人、家属或责任志愿者向基金提出申请--基金救援部审核材料(根据材料情况提出补充等要求)--基金专家组审核签字--提交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审核--审核通过--公布审核通过名单--第三方监督机构直接拨付资助金到抗战老兵本人账户--志愿者走访时了解情况并公示回执。

关爱抗战老兵公益基金管委会对本项目实施的各环节进行监控,并在各阶段进行客观评估。项目执行人就志愿者对贫困老兵的认定予以指引。项目执行人保持数据库的更新并提供客观数据。

对于在实施过程中过世的老兵,通过和责任志愿者保持联络以及时从资助数据库中减除。

自三月份关爱抗战老兵公益基金签订合同,4月份成立专项办公室,5月份论证项目,6月份推出项目,7月份开始发放第一批资助款,8月份第二批,连同9月份即将实施资助的名单,共有510名抗战老兵获得资助,其中7人已离世,离世老兵获公益基金一次性2000元殡葬补贴。短短三个月,公益基金已经拨出超过50万元的资助款。

抗战老兵的抗战那些事儿 第8篇

父母叫儿打东洋

上个世纪20年代初,徐世椿出生在安徽省巢湖边上一个叫徐小圩的小镇。父亲徐东莱是十里八乡小有名气、识文断字的人物。辛亥革命爆发后,徐东莱带头在村子里剪了辫子,到处宣传辛亥革命的新思想。“革命”两个字,虽然徐世椿幼小的心灵里知道得很浅显,但是他觉得“革命”肯定是一个很不错的事情。

6岁,徐世椿被家人送进教学优质的教会小学,后进入中学,15岁考上了上海法国人办的雷斯特高级工业职业学校。他天资聪慧,成绩优秀,立志要学好最先进的技术,做个对国家、对民族有用的人。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深明大义的父母为即将毕业的徐世椿报考了黄埔军校。那时,徐家长子徐世栋已经参加了马文魁的西北军,次子徐世桃也已走上抗日前线,后来编入了蒋纬国统领的青年军坦克兵100师。

日本人打进国门,也打进了徐家的故乡——徐小圩。徐家父母义无反顾地把三个儿子都送进了抗日部队,鼓励他们精忠报国。在“一寸土地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救国热潮的感召下,徐家三兄弟全都上了战场,还带动叔伯兄弟世俊、世仁、世佩、世仪等也参加了抗日队伍。抗战胜利了,但世佩和世仪却没能回到家中,他们长眠于疆场。

中国有句老话: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晚年的徐世椿说,我们家是十里八乡的绅士,我们是带着钱、带着命参军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啊!我们在民族危亡的时候拿起武器,不打就要亡国!我们是为了中华民族去流血的!

我们经常听说,一家子有两三个上战场的,但很少听说一家子的男儿全部上战场的。徐家悲壮的故事就像北宋的《杨家将》。我心里说,这分明是徐家将。

亲历台儿庄战役

1937年12月13日和27日,日本侵略军相继占领了南京和济南,之后,为了迅速实现灭亡中国的罪恶计划,连贯南北战场,决定以南京、济南为基地,从南北两端沿津浦铁路夹击徐州。

台儿庄战役是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胜利的一次重大战役。在历时近半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付出了巨大牺牲,参战部队4.6万人,伤亡、失踪7500人,歼灭日军1万余人。它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必胜信心。

说起这场战役,徐世椿滔滔不绝。

1937年夏天,徐世椿加入了中国革命军第五战区第七军第171师,光荣地成为一名战士,台儿庄会战也在这个时期拉开大幕。从那天起,他天天盼着能和日本人在战场相见,拼个你死我活。1938年春天,在安徽的龙炕集,徐世椿第一次参加战斗。

他说,那时候中国的武器、装备、给养、运输都跟不上,一个连只有几十支枪,最后什么武器都用上了,包括片刀和红缨枪。战斗打得可惨了,我们死了很多战友,几乎所有的同志都和鬼子拼过刺刀,死亡就是一瞬间。师长战死,旅长上;旅长死了,团长和营长上。一个师战斗完毕活不了几个人。他还说,人要是杀红了眼,就什么也不怕了!何况你面对的还是凶狠残忍的日本鬼子。

在战斗中,子弹如雨擦肩而过,浑身沾满泥土和血迹,常常是没吃没喝、几天几夜坚守阵地。与他从安徽家乡一起参军的几个战友几乎都在台儿庄和徐州会战中壮烈牺牲。战斗中的惨烈和血腥是现代人无法想象的。

徐州会战以后,徐世椿揩干身上的血迹,跟随部队到了陕西渭南,加入前线战地服务,在军营、在战地医院做宣传工作。在艰苦卓绝的战斗中,他只有一个念头:把日本鬼子打回老家去!让中国的老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采访中,老人兴致勃勃地高唱起那首脍炙人口的《大刀进行曲》,伴着这首铿锵有力的歌曲,如云的往事一下子涌向老人的心头。

转年的春天,树梢悄悄吐绿的日子里,徐世椿怀揣着老父亲的抗日家书,报名加入了中国空军,参加与黄埔军校齐名的中国空军士官学校第三期的学习。

做祖国的雄鹰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那时的飞机很简陋,飞行员要有胆有识、有勇有谋,有极好的飞行技术、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初级飞行、中级飞行、高级飞行,每个阶段都有学员被无情淘汰。280多人入校,1942年12月毕业时仅剩83人。徐世椿与生死与共的三期同学夜以继日、顽强刻苦地学习,在“一滴油一滴血”的训练环境里,提前完成学业。徐世椿是中级第一个放单飞的,毕业总成绩第26名,他清楚地记得自己的毕业证是第26号。

那时军中有一首歌叫《不做亡国奴》,徐世椿回忆说,战友们每次唱起这首歌曲,都是满含热泪。他说,“文革”中自己亲手烧毁了毕业证和航校时期的影集,现在想起来,心疼得不行。

徐世椿继续说,我们那时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想死,为民族而死!“中国的领土,一寸也不能失守!拿我们的血肉去拼掉敌人的头颅,牺牲已到最后关头!”而后他又高声唱起那首《牺牲已到最关头》……

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徐世椿说,我们那时没想过当将军,就是想怎么狠狠打击侵略者。飞行员一上天就是几千米,稍有失误就机毁人亡。在空中和敌机格斗,必须技高一筹才行。抗战中武汉空战的英雄高志航,是所有飞行员心中的偶像。

正当航校第三期学员准备奔赴战场的时候,他们中的23名战友却因对当时空军的一些制度提出异议,而被当局以“奸匪嫌疑”罪拘捕,押往重庆当作政治犯进行审判,险些丢掉性命。这一事件曾轰动军界,不仅极大削弱了抗战时期中国空军的战斗力,也改变了徐世椿和战友的命运。他们在国民党政府的集中营里一蹲就是两年多,中共要员王若飞、爱国人士萨空了曾经设法营救,但是由于复杂的原因,让都没有成功。是什么原因,有人蓄意在抗战最艰苦的时候将23名成熟飞行员置于死地,随着当事人的离去,也许永远都将是一个谜。

后来,中国空军士官学校第四期学员在“短平快”的训练结束后,马上飞向蓝天、对日战斗。采访中,我们得知中国空军士官学校第四期学员在抗战期间全部阵亡。徐世椿讲到这里,沉默许久没说话。

徐世椿没有参加内战,但是以后的岁月走得更是艰难坎坷……

去年感恩节那天,我们有幸将抗战老兵徐世椿的照片,带给住在美国田纳西州的空军抗战老兵杰瑞,并转达了徐世椿对这位从未见面的“昨日雄鹰”的问候。看着一幅幅珍贵的老照片,杰瑞老人很激动。他说,我们是没有见面的战友,是同盟军的战友,我们的目的是一样的:为了人类和平!

暑假关爱抗战老兵社会实践报告 第9篇

一、活动背景

去年9月3日抗日战争胜利日,义乌市委统战部第一次在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走访慰问了12名国民政府抗战老兵。同时,在本地媒体、稠州论坛以及义乌统战微信公众账号、微博等进行宣传报道,并留下联系方式让社会各界提供相关线索,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全城动员寻找抗战老兵”活动。在媒体和社会公众的持续关注下,一些国民政府抗战老兵本人或家属纷纷打电话给义乌市委统战部确认。经过一个月左右的资料收集,在世国民政府抗战老兵数量由原先的12人增加到36人。

且从去年7月开始,义乌启动了国民政府籍抗战老兵认定救助工作,并给他们每人每月开始发放1263元的生活补助。在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作为一名大学生,作为一名义乌市民,跟随了当地报社的脚步一起寻访了位于义乌青岩刘、廿三里、苏溪镇等乡镇的抗战老兵,并参与了相应的纪念活动。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二、活动过程

①8月2日驱车随记者团至义乌青岩刘(街道)关爱抗战老兵活动场所,与老兵及家属进行交流,在交谈包括抗战老兵补贴的发放现状、老兵生活状况的同时,也了解了老兵过去的抗战历史,在他们其中有位抗战尽一份力的普通民兵,也有屡获战功的将领,但在谈起现在的想法是,均是对国家和政府的感谢,“感谢政府还惦记着我们这些快死的老人,只要承认我们是抗日的,这足够了。”

②8月4日驱车随记者团至义乌苏溪镇,拜访了参加了于7月7日举行的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的老兵,王明财、傅立仁、楼杰、丁炎、朱光、贝洵棋等10位义乌抗战老兵及家属,“我是1943年参加新四军,在苏中军区一旅一团三营七连当战士,在泰兴、兴化等一带亲眼目睹了日本鬼子清乡扫荡、杀害我国军民的滔天罪行……”今年92岁的王明财回忆起自己当年亲身参加的战斗依旧是滔滔不绝。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③同时还参观了义乌还于市中心绣湖地区举办了保家卫国兵画展,讲述了义乌抗战老兵抗战的.口述史以及义乌地区的抗战历史,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用另外一种不一样的文化展览的方式了解了抗战老兵。

向他们致敬!

尊敬的老兵们

关爱抗战老兵倡议书 第10篇

一个多月后就将迎来99岁生日的马定新,几乎经历了8年抗战的整个过程。从一个大字不识的懵懂农村青年,到不惧危险英勇杀敌的抗日英杰,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他完成了自己人生的涅槃。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今天,他以拐为枪,劈刺的动作仍旧勇猛,杀敌的喊声依然震耳……

老兵档案

姓名:马定新

出生时间:1910月

籍贯:广汉市向阳镇三界村

从军经历:1937年加入国民革命军第五战区31集团军,先后参加过南昌会战、枣阳会战、老河口战役等战斗。1949年,反正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华东解放战争。1952年复员回家。

1.被抓壮丁 到了部队才明白抗日的道理

马定新出生在现在的广汉市向阳镇三界村一户穷困农家,家里兄弟姊妹5个,他排行老三,上面有两个哥哥。年轻的马定新和身边的许多同龄人一样,过着与祖辈毫无二致的农耕生活。对大字不识一个的他来说,有点田种,有口饭吃,晚上有间避风的屋子,冷了有件可披的衣衫,就已经很是知足了。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静生活在937年被打破。由于抗日前线战事吃紧兵源缺乏,尚未沦陷的国土上,到处开始了抽丁征兵。按当时“三丁抽一、五丁抽二”的兵役规定,马定新家里至少必须有一个男孩子去当兵,因此大哥马定昆(音)被列入了“抽丁”的名册。

“那阵我们啥都不懂,只晓得当兵就要打仗,打仗就要死人,所以都不愿意去。结果保长就把我父亲给弄去扣到了。”由于两个哥哥都已成婚,家里也交不起免征的钱,无奈之下,当时尚不满20岁的马定新,顶替大哥去当了兵。

马定新和老家其他被抽出来当兵的壮丁,先是被带到乡公所集合,第二天到广汉城里与其他乡镇的年轻人会合,然后几百人再经由成都,一路步行前往重庆。“那个时候,啥子车都莫得,全靠两只脚走。”马定新还清晰地记得,由于都是崎岖险峻的山路,终日翻山越岭,从成都到重庆的路,他们差不多走了有一个多月。

在重庆,马定新被编入国民革命军第五战区31集团军,分配到85军91师273团3营机枪3连。“我们直属营部,一个连配有6挺马克沁重机枪,我当的机枪射手。”说起这些,马定新多少有些骄傲。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里,听部队里的长官和老兵讲起,“我才慢慢懂得了当兵杀敌,保家卫国的道理”。

2.河南战场 冒着枪林弹雨攻城

1938年初,马定新等一干新兵,由重庆乘船前往湖北宜昌。最先来“迎接”他们的,是日军空袭的飞机和飞机上扔下的一枚枚炸弹。刚一下船,耳边便传来阵阵尖锐凄厉的警报声,有人告诉他们,日本人的飞机要来轰炸了。很快,他们就看见密密麻麻一群日军的飞机从云层里窜了出来,“有二三十架,钻出来就开始到处扔炸弹,城里到处都在爆炸,那个声音大得很,一会儿好多地方就开始起火、垮房了”。

日军的飞机飞走后,瞅见四周被烧得焦糊,甚至四分五裂的尸体,还有遍地几乎成为废墟、燃烧着熊熊大火的房屋,马定新和同伴们算是“真的晓得了啥子是打仗”。

抗战期间的宜昌之战中,中国军队奋勇抵御进攻的日军。图中架设的,正是马定新当年使用的马克沁重机枪。

“日本人训练有素,武器又好,当时我们好多当兵的都是刚从农村去的。”最初的日子里,由于在战斗力和装备上与日军悬殊巨大,中国军队很难面对面地跟日本人抗衡,只能想方设法与敌人周旋,“我们就在山沟里跟日本人兜圈圈,打游击。他们追来了我们就跑,他们停下来我们就打”。马定新眼角漾起一丝得意的笑意。

马定新还记得他所在的91师曾经在山沟里伏击过一次日本人。“两座高山之间只有一条路,我们师3个团,272团和我们273团埋伏在两边山上,271团等日本人进来后就把口子堵上。那次把日本人打惨了。”

马定新记忆中最激烈的一次战斗,应该算是1939年10月前后攻打当时河南的陈州了。当时的陈州也就是现在的淮阳。由于地处中原腹地,陈州当时有日本军队重兵把守。马定新所在的第五战区31集团军85军,倾全军之力,也打得艰苦异常。

“我们是攻城,又没有重武器,最凶的不过就是迫击炮了。”马定新和机枪连的兄弟们在外围掩护,攻城的士兵们冒着日军的.炮火拼死一搏,架起长梯从城墙上翻进城内。马定新说,他亲眼目睹几乎整整一个连的步兵兄弟,在快要登上城墙时,被日军用刺刀从长梯上挑落下来,壮烈殉国!“打了一天一夜,我们终于攻进了城。不过日本人很快组织反攻,最后又将陈州夺回去了。”

1943年,马定新所在的部队调防到了宜昌城和京汉铁路之间一个叫白庙子的地方,和新四军并肩作战。一次战斗中,一块飞溅的炮弹弹片打在他的右腿小腿,所幸伤势并不严重。

3.保家卫国 百岁老人依旧虎虎生威

1945年8月,随着日本的投降,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终告结束。马定新是从自己的长官那里听说这个消息的。“听到说日本投降了,我们都高兴得不得了。可一想到这几年死了那么多兄弟,当年一起从广汉出来当兵的几百号人,也只剩下十几个还活到了,心里还是难过得很。”

1949年,马定新在中原战场上被解放军俘虏,随后反正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并先后参加了解放上海、杭州、宁波、舟山群岛等在内的华东解放战争。1952年复员回到了离开多年的家乡。

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今天,99岁的马定新老人,以拐为“枪”,劈刺的动作仍旧勇猛,杀敌的喊声依然震耳……

虽已近百岁,老人的精神却很好,每天上午都要独自走上一二里路,去村口一家茶馆喝茶、聊天。而在家里,他也保持着多年的习惯,没事就抱着收音机听听各种新闻。而一旦说起抗战的事,他更是滔滔不绝,兴致颇高,技痒难耐,便拿起拐杖,按照当兵时的《步兵操典》,操演一番。

抗战老兵亲口讲述惨烈的抗战故事 第11篇

新兵从新津机场出发,乘坐美军军用运输机,直飞印度加尔各答的汀江机场。飞机行至云南沾益县上空时,险些被日军击中。说起这个小插曲,李承基仍记忆犹新。

当时运送新兵的飞机共有两架,李承基坐在后面那架飞机上。突然,前面的飞机被日军击中,快速降落。“我们被日军击中,你们要马上升高。”临危关头接到警报信号后,李承基乘坐的飞机立即上升到一万米的云层中,以躲避日军高炮8000米的有效射程。

“高空中空气非常稀薄,突然缺氧,大家十分不适应,场面一度有些失控。”李承基说,“机长迅速把高空氧气打开,大家才慢慢缓解过来,恢复平静。要不是应对及时,恐怕全机100多人都将丢命。”

到达机场后,李承基和战友们脱掉灰色军装,从头到脚消毒,沐浴更衣,换上一套由美、英盟国供应的全新美式军装。“当时是清一色的美式装备,从枪支、火炮、车辆到电台、电话、望远镜、罐头食品、蚊帐、被褥等,几乎都是美国造。”李承基说,“部队伙食也很好,当时部队给士兵发维生素片补充能量,吃一片可抵一餐,很能补充体力。”

经过几天休整后,新兵编制分配,李承基被安排到新一军30师山炮营一营二连任下士炮手。在河边营房进行作战前训练后,部队很快就投入了战斗。

惊险第一战远征军夺回滇缅路

1942年初,中国抗战进入最艰难时期。日军在侵占东南亚的同时,派重兵越过中南半岛,从泰国边境入侵英属缅甸,向中国当时唯一的出海通道滇缅公路发动大规模进攻。

滇缅公路与中国西南公路相连,直达国民政府所在地重庆,是当时中国与国际社会联系的唯一物资运输大动脉,是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和抗战的“输血线”。

“当时远征军初战失败,损失惨重。日军乘虚攻占了云南怒江以西的德宏州及保山和腾冲等大片地区,彻底切断了滇缅国际运输线。”李承基说,“滇缅公路被截断后,大量援华军用物资只能由美军航空队通过驼峰航线输送,困难重重,风险很大,稍不注意飞机就容易遭。”

1943年,李承基参与了人生中的第一战——打通滇缅路。“作战时,整个30师都投入了战斗,子弹横飞,战争十分激烈。”经过艰难的攻坚,远征军终于夺回了滇缅路。

抗战老兵李龙泉 第12篇

初春的早晨,笔者前去探访抗战老兵李龙泉,谁知房前屋后、村里村外却寻不见老人的身影,小桌上的一杯新茶还有浅浅的余温。原来,老人闲来无事,独自去附近山坡上拔笋子。95岁的李龙泉身体硬朗、思维敏捷,腰板挺直,能吃能喝能睡,闲不住时就做点手边的活计,讲古说今好似一本活生生的历史书。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16岁的他被国民党拉去当兵。他先是在步兵营干了两年,随后被调去当警卫员。说起当年出川的情景,李老记忆犹新,他跟随大部队进入武汉、南京、昆山,然后进入了安徽。在安徽,李龙泉先后去过宣城、芜湖、池州等地和日军作战。在九华山打仗的时候,他被炮弹击中帽子,所幸身体没有受伤。村里人说,老人枪法很准,年轻时候还能双手打枪,轻重机枪样样都使用自如。

1938年7月武汉沦陷,日军大举向大西南进犯,其兵力与物资供应,依靠长江航运。陈家大山扼守长江黄金水道,战略位置十分特殊,日軍炮火猛烈,川兵死伤无数,整排整连的伤亡,李龙泉主要负责在战场督阵,谁退后谁投降谁逃跑,他有权立即枪决。虽然已是70多年前的往事,可这位坚强的抗战老兵依然情绪激动,不时地用手擦拭着眼角的泪水。一四四师全师千余人,如今他是唯一的健在者。

陈家山大战失利后,川军与日军形成长期犬牙交错的拉锯仗。李龙泉成为国军一○四师四三一团团长李子千的警卫员。在皖南事变中,李龙泉所在的四三一团团长李子千和四三二团张团长,率部包围了新四军。本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的血性,两个团长最后还是放走了新四军。后来,恼羞成怒的蒋介石,派人将李团长和张团长带到了南京雨花台,执行了枪决。作为李子千团长的随身警卫,李龙泉当年也跟到了南京,亲眼目睹了团长被枪决的一幕。李龙泉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抗战结束后,爆发了全面内战,他就解甲归田,再没当过兵。

李龙泉和妻子一共生育了10个孩子,5男5女。现在,老大已经71岁,老小也已49岁。靠着拉板车送货,李龙泉硬是拉扯大了10个孩子。随着三女儿曾孙的出生,今天的李龙泉老人,已经是五代同堂了。

身为川人,在青阳谢家村生活几十年,依旧乡音未改。李龙泉特别喜欢听安徽的黄梅戏,在他房间的桌子上,齐整整码着一摞黄梅戏的光碟。

李龙泉非常依恋老家,但是因为搬迁,与故乡的后人断了联系。2013年,腾讯微博“老兵回家”发起人孙春龙为老人发布了寻亲微博,几经周折,经过不少好心人的帮忙,李龙泉找到了27年未见过的亲人。2013年4月,隆昌县政府接他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为父母扫墓,与侄儿见面。说着,老人家步履刚健地从自己的卧室取来一本厚厚的相册,让笔者分享他的喜悦与荣耀。

抗战老兵采访稿 第13篇

以下是聘才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欢迎大家阅读。抗战老兵采访稿范文一|

我们在山西的候马、降州一带,开始和日本兵接火,我们这个营在第一线。我正式成为一线救护站负责人。本来有两个护理,团里支持一个担架排(二三十个人)、一个医生。救护战在连部后这、营部附近树底下插一个十字旗,备下止痛、止血药、止血带、夹板、绷带。那年四、五月份,我们已经换了单衣,先开始接到命令,团部发来相关的物资和支援的人手,营长在开会时就交待了救护站的位置和相关的安排及作战时间。我就在营部附近设了救护站待命。当时所有的药都是国产的西药,没有美械美药。

第一次是拂晓时分,我们部队开始攻击。没有炮兵支援,也没有迫击炮支援,只有机枪。第六连步兵开始进攻日本人的阵地。救护站离第一线有三百米左右,不光打枪听得清楚,子弹嗖嗖地往身边飞,我们都找了地方边掩护边工作。我们进攻时日本人不出来,只是叫援兵。拂晓作战到中午,日本人的援兵到了,受伤几人,没有死亡。第一次作战没有太多的伤亡。

日本人的援军到了以后反击得非常凶,团里无法顶住,撤到附近的高地,在高地上打得很凶。我的救护站也跟着撤到山头,离第一线还是三两百米。这个时候日本人和我们开始打得十分激烈。日本人的山炮打得很凶,一打就是排炮打,一条线来回扫着打。部队伤亡很大,连着一两个月冲杀声、肉搏声、枪炮声听得清清楚楚。营部一吹冲锋号,兄弟们带着刺刀往前冲。四川兵的喊声特别清楚,“格老子的往前冲啊”。重伤的一般只能抬下来,轻伤的扶下来。腿上受伤的把绑腿剪开,手上受伤的剪军衣,然后止血、消毒、止痛。一面包扎一面开伤票,让到后方医院入院。填了伤票,止血包扎后轻伤的指个方向,赶紧让他走到团救护站,重伤的抬到团求助站,一级一级往后送。日本人的山炮打得很凶,飞机也很凶,在地上都能看到日本人的脸清清楚楚,往地面扔炸弹、打机关枪,一点也没有把中国人放在眼里。我们也往天上打枪,但没有打下来的。

冲锋战是吹号的,肉搏战就没吹号了,和日本人拼到一起,看谁刺死谁。叫骂、哭喊声就在不远的地方,一群人绞成一团,兄弟们都没什么说的,所有人都拿勇气在上面打,这是我亲眼看到的。打死的埋都没有法子埋,就丢到那里的也有。好多报阵亡的连抚恤也没有,都是陷命沙场的。山头战打得十分惨烈,救护站只有两个医生在救护,有时一天三十个人,有时一天二十个人,反正来了人赶紧救,然后送团部,团部治不了再往师部送。日本人一定要歼灭我们,我们始终不让它歼灭我们,就是轮流拉锯战。团里没有粮了,买不到,只好到地方去征粮。老百姓也苦,没吃的,有的也会把粮埋起来,不让拿走。打仗时大家都吃干粮袋里的炒米,平时买点菜,再采些野菜。老百姓后来也对我们好了,知道我们打日本人,杀猪给我们吃。日本人非常残暴,平时躲在据点里,要乡公所给女人,出来就四处强暴妇女,污辱完了还要用刺刀捅下体杀死。老百姓十分愤慨。

当时老百姓淳朴得让人奇怪。作战以前,一个卖菜的来部队卖菜,部队十分奇怪,哪里有这样卖菜的,就报营部,抓来问他到底干什么。结果对方就说,皇协军让我来卖菜,顺便看看你们有多少人、是什么番号的。营长大怒,说,你这不是探子么?就抓出去枪毙了他。我还问营长,一个好好的人你就这么杀了么,营长气愤愤地说,我们的探子他们抓到了不也是杀么?就这样,一条三十来岁的老实汉子就这样死了。现在想起来还是不该。抗战老兵采访稿范文二

我叫刘海波。我的老家是祖国河南省延津县,我是一个乡下孩子,在乡下长大。我是家里的老大,外祖母只有我母亲一个,所以对我很疼爱。我幼年的生活、求学都是在外祖母家的乡下里。家里有些地可以种,靠天吃饭,不能说小康,但是能保证吃饱。十五岁那年我才回到家乡。家乡本来有弟弟妹妹,今年一个妹妹过了。

在七七事变以后,我家乡有一个少尉军官,叫周道明,他是我临近乡村的一个人,到家乡说,日本人侵略中国,要我们亡国灭种,说三个月亡中国。如果爱国就要当兵。这样约四五十个人,都是二十岁上下,同学同乡一伙在九月二十号离开了家乡。我当时带了家里的三块银元和一个饼,经过了新乡集合,制定了时间、地点,搭车上火车到了汉口。那条铁路当时叫“平汉路”,现在好象叫“京广线”了。我们坐船到武昌,在武昌的一个中学里面正式入了伍,剃了头、换军衣。那时我还穿着妈妈给我缝的长袍,在武昌剃了光头后,就把长袍卖了三块钱,穿上了军衣,分在当时在陆军预备第五师六五四团,直到此时我们才知道周道明是我们连的连长。当时只发了一套军衣和帽子,没有鞋,枪也没有。编组后成立一个连,开到武昌一个郊县叫“葛店”,是靠江边一个镇,开始集训。此时已经过了一两个礼拜,每人又发了一个毛毯。集训是徒手训练:跑步、拨慢步(一种不实用又特别累人的步法,现已不再有此项目)、正步、分列式等。不到一个月,还没领到饷,北方战事已经打得很激烈了,上海也失陷了,上面有命令挑医兵(就是医务兵)。连长知道我读过书,就让我去当了医兵。这样,参军一个月左右我就离开了连队,到团里报道,去了训练班去当了一名医兵。

上一篇:小年快乐祝福语参考下一篇:工程质量监督档案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