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南湖参观学习体会

2024-09-14

嘉兴南湖参观学习体会(精选7篇)

嘉兴南湖参观学习体会 第1篇

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参观学习有感

国庆前夕,上海工具厂有限公司的复杂、质保和生产保障部支部在初秋的习习凉风中,来到嘉兴这个红色革命的起源地,于历史影像中回味寻根,瞻仰革命圣地,追溯红色记忆,重温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儿女近百年的艰苦奋斗历程。

嘉兴南湖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新建的南湖革命纪念馆外观典雅而宏伟,门前一块白色雕塑上刻着“开天辟地大事变”,中国共产党党徽高高的悬挂在纪念馆正门中央,敬畏之心油然而生。

踏入南湖革命纪念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通过光电影像图片实物资料,睹物思人品史,在纪念馆内,陈列着一代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在中华民族最紧迫需要的时候,致力于国家的自由民主、民族进步和繁荣富强,做出了重大努力、牺牲和贡献的历史物证,它们激励着全体党员,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经验。在纪念馆内,南湖红船、虎门销烟、嘉兴火车站等复原场景,仿佛身临其境,带我们再次回首感受那激情澎湃的一刻;共产党员宣言、五四爱国运动资料、战士们戴过的围巾、穿过的草鞋、用过的食盒„„一幕幕场景,使我们对革命历史有了进一步了解,带给我们的是一次革命意志的洗礼;解放前后生活变化的实物写真、新中国蒸蒸日上的图片展示、文字介绍,无声却有力的见证着中国的变化、人民生活的变化,更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坚定了继承光荣革命传统的信心。这是一次革命历史的熏陶和爱国主义教育。整个展陈以“开天辟地——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一历史事件为核心,以党的“一大”为重点,向前延伸至中国近代史,向后延伸至中国当代史。新馆序厅直径为20米,序厅大型主浮雕分为两层,一楼浮雕高5米,二楼浮雕高4米,再现中国近代历史画卷和1921年前后嘉兴的历史风貌和风土人情。除了照片、文字这些传统的展陈手法之外,新馆更多地运用了雕塑、场景、油画、三维立体影像、多媒体系统、触摸屏等新手法进行展陈,仅场景制作就有“虎门销烟”、“开国大典”、“嘉兴火车站”、“三大战役”、上海石库门”、“鸳湖旅馆”、“北大红楼”、“巴黎公社”等;

“南陈(陈独秀)北李(李大钊)相约建党”油画由国内顶尖油画大师陈坚绘制;三楼大型壁画“星火燎原”、“中流砥柱”高4米长20多米,生动展示了中国革命的磅礴气势和艰苦卓绝。

在参观过程中,随着讲解员的娓娓道来,全体党员再次重温了中国近代史,一次次打开了思念的匣子,勾起关于近百年来中华民族奋斗前进的历史的思索和回忆,激励着全体党员不仅要关心当下的发展动态和发展方向,更要回顾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通过图片影像资料,让参观学习的党员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前进变化中的担当和责任,也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发展阶段的一系列战略思想。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南湖革命纪念馆的参观学习,只是工作和学习中的一个“加油站”和“充电器”。为期一天的组织生活,给支部党员们补充了更多的营养和力量,时间不长,但会成为大家记忆中的一抹亮色,我们将永远珍惜和怀念这次难得的相聚时光,对于每一位参观学习的党员来说,今后的路还很长,还有很多具体工作等待我们去做,我们更要以此次参观学习为契机,用学到的新知识和感悟去指导工作实践,认真学习,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为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努力奋斗。

嘉兴南湖参观学习体会 第2篇

南湖参观感悟

七月六日的嘉兴南湖之行让我更加近距离的感受中国共产党发展的艰辛历程,它给我带来的不仅是心灵的震撼,更是灵魂的洗礼.瞻仰这片神圣的革命土地,学习党的指导思想,了解了党在诞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艰险,对我而言是一种无上的光荣,我为能有这样的机会感到骄傲.同时也深切地感受到自己肩上的那份责任,党的光荣传统必须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作为一名正在考核期的预备党员,我必须要更加端正自己的入党动机,党员都是百里挑一的人,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党的形象,影响着当代甚至后代的很多人.当我登上充满诗情画意的烟雨楼时,想起了50年前董必武同志重访嘉兴南湖的题诗“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濛访旧踪。”,俯瞰大地,我想象着曾在这片土地上发生的一切,缅怀一位位伟大的革命先烈,就是有了他们的坚持与牺牲,党才能坚定的走到今天.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中途遭租界巡捕袭扰被迫停会。8月初,转移到嘉兴南湖,在一条游船上完成了最后议程,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此次的南湖之行让我想到了很多很多,远不是一份几百字感悟就能草草表达清楚,但我相信它会贯穿我以后的生活,引导我的一言一行,我会以实际行动为党争光, ,决不辜负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嘉兴南湖参观学习体会 第3篇

1 发展现状

1.1 产业分布广泛

截至2014年,全区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超过203家,其中在主管部门备案的有100家,入社社员6 136人。经营范围已经逐步拓展到蔬菜、水果、畜禽、粮油、土肥等多项产业,其中主要以水果、蔬菜等种植业为主,占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的57%,畜禽类合作社占18%,水产养殖合作社占11%,农机、植保类合作社占7%,其他合作社占7%。

1.2 运作模式多元化

(1)合作社+农户:一般由农户自发组织,主要通过合作社把自己的产品销往市场。(2)合作社+基地+农户:通常拥有一定规模的生产基地,通过生产基地指导农户生产,并按标准收购或代销社员产品。(3)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一般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起,由龙头企业负责人兼任法人代表,合作社搭建了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桥梁,成为企业生产的一个环节。

1.3 品牌意识不断增强

目前,全区3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了商标,其中获得市级著名商标3个,省级著名商标2个,浙江名牌农产品2个。同时,通过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品牌、统一销售,提升了市场竞争力和占用率[4]。

1.4 农产品安全逐年重视

近年来,南湖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了一批无公害生产基地,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提供了实施和示范平台。同时,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认定工作,目前,已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3家,绿色食品证书4家,有机食品认证2家。

2 南湖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

2.1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及时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和本地资源安排生产,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提高规模化生产能力,为实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提供依托,进一步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5]。

2.2 促进农民增收

农民专业合作社改变了传统的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模式,通过组织引导,有效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加速了农产品流通,提升了农产品价格,不仅解决了农产品销路不畅、农产品加工增值等问题,更进一步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2.3 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合作社通过组织分散农户,统一生产资料供应和技术规程,实现全过程、全产业链的规模化、标准化、质量化,提高了农产品效益,也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奠定了基础。

2.4 提高农业市场化水平

农民专业合作社改变了过去农户“单打独斗”的生产经营模式,将分散经营的农民组织起来“抱团闯市场”,改善了农民在生产、销售环节中的弱势地位,也为龙头企业、商场超市提供了稳定的供货渠道。

3 存在的问题

3.1 合作社规模偏小,运转效率低下

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准入门槛较低,当前全区在工商注册登记的合作社已达到200家以上,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并未实质性运作。在农经部门备案的100家合作社中,注册资本在10万元以下的有14家,10万~20万元的31家,20~50万元的22家,50万元以上的有33家。注册社员在50人以下的合作社有57家。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也较差,不利于合作社的长期发展。

3.2 合作社人才缺乏,认识不够到位

目前,仍有许多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性质概念认识不清。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性质、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内部规章、遵循原则等都不能正确把握。

3.3 合作社制度不健全,民主管理无从体现

目前,南湖区部分合作社还存在财务制度不规范、内部组织不健全、尚未落实民主管理机制等问题。成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形同虚设[6],普通社员基本没有参与专业合作社管理,在重大决策上往往由合作社发起人自做决定。

3.4 合作社账目不清,财务管理亟待加强

目前,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着财务人员配备不合理、制度执行不严格、会计核算制度不完善、利益分配制度不完善、成员账户设置不完善等问题。在合作社“二次返利”问题上,没有充分考虑到各个社员利益,从而阻碍了合作社的发展。

4 对策

4.1 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良好氛围

各级政府和部门要通过农民信箱、广播、报刊等媒介,大力宣传《农民专业合作法》和《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提高整个社会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认识。要多开展各种宣传咨询、送法下乡等活动,同时加强对镇、村干部的培训,旨在进一步增强其工作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群众。

4.2 加强日常监管,规范制度执行

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普遍存在“重制度建设、轻制度执行”的现象,因此要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身意识,区、镇二级也要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将合作社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作为等级评定、项目申报的考核标准之一,督促农民专业合作社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以保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运作。

4.3 加大培训力度,提升管理水平

各部门要制定规划、分类指导,举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业务培训班,培训对象要涵盖合作社负责人、会计和从业人员,从整体上提高合作社人员的素质,造就一批精通业务、掌握技术、懂管理、会经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队伍[7]。

4.4 强化政策扶持,助推发展壮大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弱者的联合,政府的扶持有利于改变其在资金、技术和管理方面的竞争劣势。政府应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政策扶持要侧重于对示范性、规范化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奖励;扶持方向要侧重于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运作质量,减轻运转成本[8]。在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更加规范健康发展的同时,也能有效防止“假、大、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生。

参考文献

[1]陆永明.南湖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与对策[J].浙江农业科学,2014(S1):183-184.

[2]张玉芳.鲁山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学,2014(3):316-319.

[3]朱文澜.新丰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分析[J].嘉兴现代农业,2013(6):22.

[4]孙玉荣.安丘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学,2014(3):318-319.

[5]蓝云,林彦卿,杨志.关于合作社几个问题的探讨[J].农村经营管理,2014(131):32-33.

[6]刘涛.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调查与建议[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32-36.

[7]邢震.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实践与思考——对浙江省台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J].现代农业,2007(4):51-53.

嘉兴南湖食端午 第4篇

端午与粽子

粽子的起源与江南的稻作生产有直接关系。在陶制盛器和炊具发明之前,“石烹法”,即将烧烫的石块投于盛有米和水的坑内来烧煮食物,或将水和米盛于竹筒之内包裹于箬、笋等植物叶子里,然后放在火上烧烤,这是古人最可能的煮饭方法。嘉兴民众种稻食米,讲究精耕细作,食不厌精,作为“嘉湖细点”典型代表的粽子更是内外兼修,精益求精。关于粽子的记载,最早见于东汉经学家、文学家许慎的《说文解字》。“粽”字本作“糉”,粽子又名“角黍”,与端午习俗紧密结合,西晋周处《风土记》中载,“仲夏端五,方伯协极。享用角黍,龟鳞顺德”。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赋予端午粽子新的文化内容。

粽子是嘉兴端午习俗中的重要角色,至今仍有人称端午节为“粽子节”。端午前几天,家家户户的主妇们就买回材料,准备为包端午粽而忙碌了。当地的民间谚语中将吃粽子与禁忌联系起来,如“不食端午粽,老来没人送”“未吃端午粽,寒衣(夹袄)不可送”,在重视“身后事”的汉族文化中,意即端午粽子必须吃,否则无人送终,故而在端午吃粽子成为嘉兴地区人们坚定的信仰。

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各家各户不同的生活水准,粽子的用料在不同时期也各不相同。“灰汤粽”是当地曾经有过的一种极为“简陋”的粽子,即选用硬实有亮泽的稻草或老蚕豆壳、桑树条烧制成灰,将灰用纱布包住放盆里用热水浸泡,待沉淀后滤出清水待用,取少量灰汤水泼入糯米里揉匀,包成粽子,在剩余的灰汤水中煮3个小时,再焖3个小时后食用。

建国前后,民众做粽子还只是以糯米为主料,较灰汤粽好一点的是 “白水粽”,用料就是单纯的糯米,用清水煮熟后蘸糖吃,老人们至今回忆起来赞其“很好的,很有味道的”。当地一则谜语“青色田鸡活剥皮,糖来蘸蘸好东西”,指的就是白水粽。改革开放前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包粽子的用料就比较丰富了。主料虽然还是以糯米为主,但是加了红枣和各种豆类,如赤豆、蚕豆、黄豆等,还逐渐增加了肉、蛋作为馅儿,有肉(猪肉)粽、蟹黄粽、火腿粽、蛋黄粽等;作料除了糖外,酱油、盐、味精也被恰当地掺在一起,粽子的味道更加多样。

一般粽子的形状主要有三角粽和四角粽,也有包枕头粽的。三角粽也称尖角粽,重量一般是在一两半到二两之间。四角粽整体形状稍方一些,底部的角不像三角棕那么尖,稍短,整体比三角粽大。商业粽子兴起后,粽子的大小逐渐标准化。

说起裹粽子的材料,在嘉兴南湖农村,房前屋后都会种几簇竹子,挖竹笋、包粽子,极其方便。毛竹叶,一般常指的是箬竹叶,嘉兴地区气候比较温暖湿润,很适合箬竹叶生长。箬竹叶生长的季节和叶子的宽度、厚度比较适合包粽子。箬竹叶在当地很常见,我们常常看到水塘、河道、屋前小渠边有自然生长的箬竹。平时,村民们也会留意捡一些脱落的老箬竹叶,拿回家晾干,等到包粽子的时候用水泡一泡,就可以用了。当然,也有个别人家用本地就有的荷叶、万年青或宽大的芦苇叶子来包粽子。对于芦苇叶子的选择,一般会采从根部往上数第3片叶子,据说这样的叶子包的粽子最清香。用来缠粽子的绳子也有讲究。南湖农村,起初用来缠粽子的材料都是稻草秆,材料易得,如今大多用线绳缠绕,有棉线、塑料线等,颜色有纯色也有彩色。粽子一般需要缠上6道线,取其“六六顺”之意。

粽子除了出现在端午之外,还会出现在当地的很多人生仪礼和节日习俗中。《古禾杂识》中提到:“寒食节有青团、灰粽;乡人则作茧团,其形如茧,以祈蚕也。立夏节有麦芽团;端午节有端午粽。”

清明时节(寒食节)吃粽子,民间有种说法,“苦粽子、甜馄饨”,与农事活动的忙闲有关。清明一过,农民马上就下田了,一忙就要忙到稻子收获为止。在这期间,农民的生活是很辛苦的,早起出门带上粽子和水,在田里一直忙到晚上回来。清明时候的江南,室外的温度已经很高,带其他的食物不易保存,而糯米做成的粽子不易霉变,清明之前做好了,放在通风的地方,可以保存一个月之久。到了农历七月十五,稻子收割了,粮食富余了,农民不用再担心吃饭问题,吃上了馄饨,而且这个时候农活也渐渐少了,他们无论从体力上还是心理上都得到了放松,故而生活更加幸福了。

另外,粽子还用于祭祀祖先、灶王爷以及在春节、夏至等节日食用,或者相互馈赠等。对于嘉兴人来说,清明的时候祭祀祖先,所带的东西除了青团子之外,粽子也是不可缺少的。有些地方对粽子的馅料和数量还有讲究,祭祀祖先的粽子只能是赤豆粽而不能是肉粽,数量只能是单数。由于“粽”与“种”谐音,因此,粽子在嘉兴的人生仪礼中也是重要的食物。女儿出嫁的时候,母亲家会做些粽子;家里有做寿的老人,他的家人也会在其生日前几天做些粽子分给左邻右舍和亲戚朋友,以此告知。由此可见,粽子正在从物质层面向精神层面的端午文化转变,以此满足人们从温饱型的生活向精神生活提升的需要。

端午与“五黄”

在南湖地区,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城市都有端午吃“五黄”的习俗。“五黄”,一般指的是黄鱼、黄鳝、黄瓜、咸鸭蛋(蛋黄是黄色的)和雄黄酒。

嘉兴人吃鱼并不少见,但黄鱼是端午中午饭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当地俗语称“五月五,买个黄鱼过端午”。大多家庭会做一条红烧黄鱼,端午前后黄鱼正肥,是鲜美的时令水产,或大或小,只要买回家,一烧上桌即可。

黄鳝是很多老人记忆里端午必吃的一道菜。端午前后的黄鳝也正值肥美,民间有“端午黄鳝赛人参”的说法。以前的农村人都是从田里抓黄鳝,城里人则从街上买来。有老人回忆说:“20世纪80年代以前,田里黄鳝很常见,两个小时可以抓5斤。”随着农药使用的泛滥以及田地利用方式的改变,现在农村也很难在田里见到黄鳝了。“物以稀为贵”,黄鳝价格上涨,已不是餐桌上常见的菜肴。有的家庭会在端午前几天买些小黄鳝,养一段时间,等到端午节时食用。黄鳝主要用来烧汤,通常将黄鳝切成鳝段,烧制时加入大蒜、青笋或老姜、咸肉,去其腥味儿。

黄瓜也是端午习俗中不可或缺的“一黄”,端午前后黄瓜刚刚上市,成了最容易吃到的“一黄”;做法也比较简单,腌制即可,脆爽可口。

咸鸭蛋,在当地也叫黄泥蛋。以前大多都是农家自己腌制。清明之后,把鸭蛋放在小缸或者尼龙袋中,放入烧酒再加上适量的水,放上盐,用黄泥裹在鸭蛋外面,一个月以后就可以食用了。端午节的时候或炒鸭蛋或蒸蛋黄,均是美味佳肴。

端午的雄黄酒是南湖人回忆中少不了的东西,也常常让人想起《白蛇传》中白娘子饮了雄黄酒现出原形的情节。当地在端午节期间举办的文化下乡、戏曲下乡活动中,也经常会安排《白蛇传》中的这一段。为什么许仙要给白娘子喝雄黄酒?当地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传说当初白娘子还是一条白蛇的时候,和法海的前身——一只乌龟同在西湖的一个桥洞下面修炼,有一年正月十五的时候,许仙端着一碗汤圆从这座桥上路过,不小心掉下了一个汤圆,据说这个汤圆有仙气,吃了可以增加500年的功力,白蛇和乌龟都去抢,白蛇的脖子长,一下子就将这个汤圆吞了下去,乌龟从此就怀恨在心。变成人形之后的法海一直想方设法破坏白娘子和许仙的感情,在一年端午的时候,怂恿许仙让白娘子喝下雄黄酒,现出原形,吓坏了许仙。所以,喝雄黄酒也是南湖民众驱赶邪气的一种方式。当地人喝的雄黄酒就是在药店买来雄黄粉放入黄酒中。现今嘉兴40岁以上的人都有过喝雄黄酒的经历。以前普通农家端午节常常用雄黄豆给孩子当零食或下酒用,即用新鲜的蚕豆混合雄黄粉在锅里炒过之后而成。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们意识到雄黄对身体有害,食物和酒水中就不再用它了,把它抹在身上防蚊虫叮咬倒是十分流行。

端午与团圆饭

在南湖民间,一些传统的习俗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弱化,城镇化的加速、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居住形式的改变,原有的浓厚的端午习俗在年轻一代人的身上逐渐淡化,或者说逐渐形式化、简单化。如今的端午已不仅仅是除瘟辟邪的节俗了,更多则是全家团聚的日子。到这一天,子女会给父母带些礼品去团聚。端午粽子自是不可或缺的,小辈们还会带黄酒、香烟、糕点等;也有子女将长辈接到自己家里,喝黄酒、吃“五黄”,吃粽子、观看游玩节目等。

参观嘉兴南湖有感专题 第5篇

2018年7月8日,我们*****医院全体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嘉兴南湖,重温中国共产党的艰苦奋斗历程,感受中国近代以来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嘉兴南湖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南湖革命纪念馆”外观典雅而宏伟,门前一块白色雕塑上刻着“开天辟地大事变”,中国共产党党徽高高的悬挂在纪念馆正门中央,敬畏之心油然而生。

参观活动让我们重温了党的历史,使大家进一步认识到,鸦片战争以来,一些政党团体和无数革命志士,为改变旧中国四分五裂、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的面貌,前赴后继,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但是都失败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的革命事业焕然一新。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党最终领导人民夺取了政权,建立了新中国。因此,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在血雨腥风的革命斗争中,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我们党员要特别珍惜党来之不易的执政地位。同时,国外一些大党、老党丧失政权的残酷事实又告诉我们,一个政党夺取政权不容易,但是夺取政权后特别是长期执政后维护政权更不容易,只有与时俱进,保持先进性,不断提高执政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午饭后我们来到了革命的圣地南湖。在导游的带领下,慕名游览我们党的诞生地—美丽的南湖,漫步烟雨楼,目睹了康熙乾隆下江南之传奇和墨碑遗迹。乘船荡漾在南湖的水面上,时光仿佛倒流,我看到在那艘载满岁月沧桑和历史记忆的红色小船上毛泽东、何叔衡等共产党早期成员正在为成立中国的共产党而热情地讨论着。历史在这一刻画上了惊叹号,中国在这一刻翻开了一页新的篇章!眼前的红船,让我想到峥嵘岁月中那些为了新中国奋不顾身的革命者,他们不惜生命的代价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让我深深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继承革命优良传统,把自己的力量贡献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

党从南湖的“红船”起航,开始了漫漫征程。克服重重困难,在逆境中谋求发展,由几十人的党小组一跃成为领导中国革命胜利的中坚力量,成为指引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忠实代表。一幕幕历史的图片,置身南湖的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看到了革命先辈们的刚毅与英勇。此时此刻我感觉到,前辈们的任务已经完成,现在是我们年轻一代的党员接班的时刻了。为了继续振兴祖国,使中国能够站立在世界强国之巅,让每一个中国人民过上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我们任重道远,需要不断地努力。嘉兴南湖“红船”之旅使我近距离地体验了先辈的革命经历,接受了一次红色洗礼,更为先烈们“磐石无转移”的赤诚之心所震撼!“红船”更是一座丰碑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为祖国的腾飞而不懈地努力!

参观枫泾古镇,嘉兴南湖有感 第6篇

2011年11月26日在仁济医院科研部费辛老师,孙晓凡老师等几位老师的带领下,我院约40名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参观了枫泾古镇,嘉兴南湖。我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有幸参加了此次党员活动的活动,通过此次活动,我领略到了枫泾古镇浓郁的乡土气息、独特的创作风格。体会到南方的风土人情与北方的差异,秀美的山水,让我沉醉其中。在南湖,党员们先后参观了南湖红船、烟雨楼等红色旅游景点,缅怀革命先烈,亲身感受了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

26日早8点我们乘坐大巴在导游的带领下到了第一站农民画村,我们依次了游览了丹青人家,乡村嘉年华,参观了农民画展示厅、水上人家、枫林湾。党员同志们还玩起了水上梅花桩、水上秋千、走钢丝、独木桥、爬网等娱乐项目,放松了一下心情。在这里我们了解到枫泾是金山农民画的发源地,枫泾人民热爱生活,蓝印花布、家具雕刻、灶壁画、花灯、剪纸、绣花、编织等民间艺术源远流长。浓郁的民间文化艺术,孕育了金山农民画。

下一站我们来到了枫泾古镇。枫泾是“沪上新八景”之一,位于上海西南方,她因地处吴越交汇之处,因而被成为“吴越名镇”。枫泾古镇区建筑多为明、清风格,极富传统江南粉墙黛瓦的特色。枫泾最有名的景点就是枫泾寻画和古镇三桥。在与古镇居民的交谈中我们得知枫泾已有1500年的历史,而枫泾四宝均有几百年的历史。枫泾四宝是状元糕、天香豆腐干、枫泾黄酒和枫泾丁蹄。在这里我们依次游览了枫泾古戏台、人民公社旧址、毛主席像章收藏馆、清风阁、枫泾三桥、施王庙等,穿过枫溪长廊到唔呶喔哩酒家吃午饭。吃饭时党员同志相互交流各自的工作和生活情况,谈了参观枫泾古镇的感受,增进了大家的友谊,思想有了进一步的沟通。

午饭后我们来到了革命的圣地嘉兴南湖。刚到南湖我们所有人合照留作纪念,在导游的带领下,慕名游览我们党的诞生地—美丽的南湖,漫步烟雨楼,目睹了康熙乾隆下江南之传奇和墨碑遗迹。乘船荡漾在南湖的水面上,时光仿佛倒流,我看到在那艘载满岁月沧桑和历史记忆的黑色小船上毛泽东、何叔衡等共产党早期成员正在为成立中国的共产党而热情地讨论着。历史在这一刻画上了惊叹号,中国在这一刻翻开了一页新的篇章!眼前的红船,让我想到峥嵘岁月中那些为了新中国奋不顾身的革命者,他们不惜生命的代价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让我深深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继承革命优良传统,把自己的力量贡献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

党从南湖的“红船”起航,开始了漫漫征程。克服重重困难,在逆境中谋求发展,由几十人的党小组一跃成为领导中国革命胜利的中坚力量,成为指引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忠实代表。党从风雨飘摇中艰难地一步一步走来,在血与火的洗礼下坚强地站起来,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战斗力、凝聚力,发展壮大成为如今拥有7000多万儿女的大家庭,成为拥有13亿人民的泱泱大国的执政党。历经无数惊天地、泣鬼神的“神话”般故事,创造出无数震惊世人的不可能实现的“奇迹”,这就是我们的党!拨云见日,洗尽铅华,使神州大地沐浴在胜利、祥和的阳光下。这一路走来,有多少令人荡气回肠、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有多少英雄儿女为了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诞生抛头颅、洒热血?历史告诉我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一幕幕历史的图片,置身南湖的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看到了革命先辈们的刚毅与英勇。此时此刻我感觉到,前辈们的任务已经完成,现在是我们年轻一代的党员接班的时刻了。为了继续振兴祖国,使中国能够站立在世界强国之巅,让每一个中国人民过上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我们任重道远,需要不断地努力。嘉兴南湖“红船”之旅使我近距离地体验了先辈的革命经历,接受了一次红色洗礼,更为先烈们“磐石无转移”的赤诚之心所震撼!“红船”更是一座丰碑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为祖国的腾飞而不懈地努力!

参观南湖革命纪念馆心得体会 第7篇

3月29日,苏州市级机关工委党校组织党员到南湖革命纪念馆参观并重温入党誓词。此次活动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体现。作为一名青年党员,能参加此次活动,我感到非常荣幸。无论是上学时政治历史课书本里关于嘉兴红船的记忆,还是作为一名党员对于党史的学习,嘉兴南湖一直是心里一片难以绕过的红色圣地,所谓百闻不如一见,南湖之行也是一次圆梦之行。

从南湖革命纪念馆参观回来,自己思绪良多,感触颇深。嘉兴南湖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新建的“南湖革命纪念馆”外观典雅而宏伟,门前一块白色雕塑上刻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党徽高高地悬挂在纪念馆正门中央,敬畏之心油然而生。南湖革命纪念馆记载着革命历史,传承着“红船精神”。

在纪念馆内,南湖红船、嘉兴火车站等复原场景,仿佛身临其境,带我们再次回首感受那激情澎湃的一刻;

《共产党宣言》、“五四”爱国运动资料等一幕幕场景,使我们对革命历史有了进一步了解,带给我们的是一次革命意志的洗礼。最后,我们来到纪念馆的正北方,我们面对党旗庄重的重温了入党誓词。

这次参观活动使我在思想上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深入地认识,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我一定要按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苦干实干,定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篇二】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单位同志们积极参加了机关工委组织的党员政治理论轮训班,并前往嘉兴南湖进行红色之旅,寓思想学习于参观游览之中,将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通过旅游传输给广大干部群众。

南湖风景优美,春色怡人,在当地导游的讲解下,党的历史画卷在我们的脑海中缓缓展开。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秘密召开,但不幸遭遇法租界巡捕的袭扰而被迫停会。经过会议筹备者王会悟的介绍和安排,“一大”会议在南湖红船上正式开始,连续八九个小时的紧密会晤后,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南湖会议的胜利闭幕庄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革命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在随后的数十年里,中国共产党将共产主义精神化作星火,燎遍中华大地。他们带领工人阶级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彻底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官僚主义和封建主义三座大山,取得了光荣的革命胜利,让人民获得了解放,让祖国走向了富强。

参观完革命纪念馆,同行的学员们都在党旗下进行庄严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这一神圣的宣誓让我热血沸腾,由衷地感到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必将肩负神圣使命。

活动结束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会更加牢记我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谦虚谨慎,求真务实,身体力行,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践行着不平凡的红色精神,真真切切地为百姓做好事,实实在在地为百姓谋福利。

【篇三】

3月13日~15日,我参加了苏州市级机关工委举办的市级机关党员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轮训班,一方面通过理论学习,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有了更加全面系统的认识领会,进一步增强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另一方面通过嘉兴南湖的现场教学实践,重温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儿女近百年的艰苦奋斗历程,接受了一次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我们党从无到有,经历艰难曲折无数,纪念馆内一幅幅生动的照片、资料,一幕幕场景,展示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在中华民族最紧迫需要的时候,致力于国家的自由民主、民族进步和繁荣富强,他们为民族解放作出了重大努力、牺牲和贡献,他们激励着一批又一批共产党员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经验。解放前后生活变化的实物写真、新中国蒸蒸日上的图片展示、文字介绍,无声却有力地见证着中国的变化、人民生活的变化,更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坚定了继承光荣革命传统的信心。时至今日我也更深一步地懂得了什么叫“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高深境界,无数的革命先烈创造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所酝酿的巨变将是全人类史的伟绩。

通过此次的培训学习,使我真正感受到新时代党员的责任与使命,要真正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行,要做到识大体、讲大局,真正做到旗帜鲜明讲政治。作为一名统计工作者,要牢固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严格按照统计法律、统计制度和业务规范组织实施统计调查,切实增强责任感、责任心和使命意识,切实提高履行职责的能力,努力提升统计能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高政府统计公信力。

【篇四】

2月3日,我作为学校机关第六党支部的一名党员,很荣幸地参加了支部组织的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地参观学习活动。

踏入南湖革命纪念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通过影像照片和实物资料,睹物、思人、品史。在纪念馆内,陈列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在中华民族最紧迫、最危险的时刻,为国家的自由民主、民族进步和繁荣富强,做出重大努力、牺牲和贡献的历史物证。在参观过程中,讲解员的娓娓道来,在勾起我对中华民族奋斗前进历史的思索和回忆的同时,使我更加体会到了我们的党在中国社会前进变化中的担当和责任,我对党在各个发展阶段的一系列战略思想的领悟也提升了许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南湖革命纪念馆的参观学习,只是工作和学习中的一个“加油站”和“充电器”。为期一天的组织生活,给我补充了更多的营养和力量,时间不长,但会成为我记忆中的一抹亮色,我将永远珍惜和怀念这次难得的相聚时光,对于每一位参观学习的党员来说,今后的路还很长,还有很多具体工作等待我们去做。我们更要以此次参观为契机,认真学习、深刻领悟党的“十九大”精神,不断锤炼自我党性,严格按照党的要求开展工作实践,作为党员,我争做合格党员,向优秀党员学习,不仅要在组织上入党,更要求在思想上入党,在文献信息中心这个集体中,感受温暖,提供正能量,在群众中起模范带头作用。

今年,我愉快服务组织决定,由钱湖馆到中心馆服务台工作。我能认真学习新的业务知识,较快熟悉工作业务流程,工作中不怕吃苦,团结协作,工作热情细致周到,特别是能按照图书馆提出的“一站式服务”、“首问责任制”的要求,加强自我学习,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提升为读者服务的水平和能力,立足本职岗位,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把读者的满意度作为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给读者提供科学规范、专业精准的服务,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

【篇五】

“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濛访旧踪。”这首诗是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同志1964年重返南湖,登上画舫时的题诗。近日虽非清明,但正值烟雨迷蒙之秋,秉承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红船精神”的宗旨,聊城审计人踏上了杭州学习的列车,来到了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来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开启慢慢的红色记忆。

嘉兴南湖素来以“轻烟拂渚,微风欲来”的迷人景色著称于世。97年前,南湖画舫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完成了最后的议程,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自此“一船红天下,万众跟党走”,南湖从此成为党的诞生地,全国人民向往的革命圣地,中国红色旅游之源。

纪念馆内,一册册书籍、一张张照片、一件件遗物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带着我们回顾了党的光辉历史和奋斗足迹。南湖红船、共产党员宣言、五四爱国运动资料、战士们用过的革命文物,无声地诉说着那段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让大家热血沸腾,深深敬佩,爱国主义之情油然而生。新中国日新月异的图片展示,有力地见证着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更加坚定了大家的理想信念,坚定了继承光荣革命传统的信心。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红船所代表和昭示的是时代高度,是发展方向,是奋进明灯,是铸就在中华儿女心中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无论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还是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都是“红船精神”作为中国革命精神之源的重要内涵,是中国共产党人至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在新时代继续前进,也同样需要从回溯“红船精神”的初心中汲取力量。

红船精神是火种,是敢为人先的革命气魄。近代以来,中国积贫积弱、人民苦难深重,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是以何等敢为人先的革命气魄,才实现了改天换地的历史巨变,才使中国革命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中开辟出一条通向光明彼岸的道路。中国共产党人用大无畏的革命气魄为中国革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正确的目标,把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烙印在了革命旗帜上。正是这种在奠基之初就将自己的革命目标昭示天下的勇气,为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势成燎原埋下了火种。

红船精神是源泉,是矢志不渝的革命信仰。中共一大的召开开启了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大地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马不停蹄投入到革命斗争之中,深入广大工人、农民群众当中,开辟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成功之路。真正的共产党人,从来都不会被任何艰难困苦所压倒。李大钊、王尽美、王若飞、赵一曼……无数的共产党人,他们百折不挠,为了革命燃烧自己的一生,为国尽忠,为民效命,为党牺牲,志向坚定,奋斗不息,他用青春、热血和生命充分诠释了早期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

今天,我们或许很难想象这条路的艰辛,但历史证明,正是这种在曲折中前进的艰辛,检验了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革命信仰,磨炼了中国共产党人愈挫愈勇的革命精神,也铸就了中国共产党人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

红船精神是目标,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嘉兴南湖上这一叶红船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复兴之梦,而作为中国共产党人走向成功的起点象征,水载船行的情境又与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始终坚持的人民立场交相辉映。回首中国近百年来的历程,正是因为发掘了蕴藏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无穷力量,中国共产党人才能无畏地发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宣言,也正是因为始终保持着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中国共产党人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走向胜利。

水积不厚,负舟无力,积水至厚则可以负载大舟,正是通过争取最劳苦的广大群众,使自己成为劳苦大众的贴心人,中国共产党才牢牢地掌握了人民这一书写历史的伟大力量,托起了党的宏基伟业,也开启了中国发展的新篇章。

“作始也简,将毕也钜。”这正是中国共产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真实历史写照。“红船精神”不仅彰显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还昭示着中国共产党的未来,深刻体会过创业艰难的中国共产党曾秉持着建党伊始的理想信念穿过了时代浪潮的起伏,我们同样有理由相信,始终保持初心的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将继续用“红船精神”引领全党,团结全党,从而在中国大地上谱写出新的辉煌篇章。

【篇六】

4月26日-27日,我有幸参加了处党办组织赴上海参观一大会址和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和南湖红船的党性教育活动。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参观浏览了两处革命圣地,重温了入党誓词,受到了深刻的党性教育:

1917年,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从此,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用马克思主义和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作为自己的思想武器,重新考虑中国的实际,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新路子。

1919年的五四运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和阶级基础。翌年,在上海、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等地和在日本、法国的留学生中先后成立了共产党的初期组织--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出席会议的有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等12人,还有陈独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僧,他们代表了全国53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荷兰人马林和俄国人尼克尔斯基也参加了大会。7月30日晚,因突遭法国巡捕搜查,会议被迫休会。8月2日上午,“一大”代表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张国焘、刘仁静、周佛海、包惠僧等,由李达夫人王会悟作向导,从上海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在南湖的一艘丝网船上完成了大会议程,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嘉兴南湖的这艘画舫因而获得了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红船,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

大会通过了第一个党纲和决议,选举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在古老落后的华夏大地上,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的无产阶级政党。她满怀信心,以改造旧中国为己任,为改变中国各族人民被剥削、被压迫的状况,实现共产主义这一远大理想,开始同军阀、帝国主义、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艰苦卓绝、不屈不挠的斗争。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像一盏明灯照亮了世界东方,中国人民从此有了方向。28年之后,当历经坎坷的中国人民在天安门广场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时,当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时候,人们忘不了1921年7月的那一天。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坐落在上海市黄陂南路374弄。纪念馆建于1952年,由“一大”会议室、中共创建史陈列室和革命史专题临时陈列室3部分组成。为上海典型的石库门里弄建筑,建筑面积约900平方米。“一大”会议室位于兴业路76号底楼,家具与物品均按当年原样陈列。中共创建陈列室有历史文献、文物和照片170余件,陈列内容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产生及其活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嘉兴南湖胜利闭幕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党中央和浙江省委决定成立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1959年10月1日纪念馆正式成立,负责嘉兴南湖中共一大会址的保护、开放和管理。按当年“一大”开会游船仿制的红船同时向观众展出。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关怀党的诞生地,或瞻仰红船,或亲笔题词,勉励我们“沿着南湖红船开辟的革命航道奋勇前进”。“红船”是中国共产党的“母亲船”。“红船精神”是教育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无价瑰宝,是用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宝贵资源和精神财富。

南湖革命纪念馆建馆52年来已三易馆址。建馆之初,馆址设在南湖湖心岛上,借用湖心岛古建筑作为举办党史展览的场所。1991年6月,由嘉兴人民捐资建造的纪念馆馆舍在南湖东岸落成并对外开放。2005年10月,纪念馆扩建项目获得中央有关部门批准。新馆选址在南湖南岸。

重温峥嵘岁月,中国共产党在国势风雨飘摇、外敌恃强凌弱之际,毅然决然地肩负起民族复兴的神圣使命,在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鼓舞下,在一次次血与火的淬炼与砥砺中,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同进步、共成长。共产党人的勤劳、智慧、坚毅一代代薪火相传,正气凛然、公而忘私、舍生忘死的大无畏气概成为铭刻在人们灵魂深处的烙印,党员们“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誓言、“抛头颅洒热血”的担当和“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决绝,一直激励和鼓舞着人民奋勇前进。我们党坚持站在历史的高度,走在时代的前列,勇当舵手,引领航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胜利。

南湖革命纪念馆新馆由“一主两副”三幢建筑组成,呈“工”字造型,建筑面积19633平方米,展陈面积达7794平方米,具有陈列展览、文物库房、多媒体演示、学术报告厅等功能。主楼为地下一层地上三层,建筑物高度约为25米,是主展区;东、西副楼均为两层,建筑物高度约为11米,西副楼为副展区。南湖革命纪念馆新馆展陈内容将分两大篇章:

一是“开天辟地”,讲述鸦片战争以后世界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对外侵略,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的苦难、抗争,志士仁人救国图存的艰辛探索,主要展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和“一大”代表们的经历及会议概况,使广大党员、人民群众、社会各界明白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壮大是中国近现代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是“光辉历程”,以中国共产党建党以后的重要史实为节点展示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取得的光辉成就。让广大参观者能迅即饱览我党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革命、建设、改革历程,让参观者深刻感受到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中国各族人民的正确选择,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整个展陈以“开天辟地--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一历史事件为核心,以党的“一大”为重点,向前延伸至中国近代史,向后延伸至中国当代史。新馆序厅直径为20米,序厅大型主浮雕分为两层,一楼浮雕高5米,二楼浮雕高4米,再现中国近代历史画卷和1921年前后嘉兴的历史风貌和风土人情。除了照片、文字这些传统的展陈手法之外,新馆更多地运用了雕塑、场景、油画、三维立体影像、多媒体系统、触摸屏等新手法进行展陈,仅场景制作就有“虎门销烟”、“开国大典”、“嘉兴火车站”、“三大战役”、“上海石库门”、“鸳湖旅馆”、“北大红楼”、“巴黎公社”等;“南陈(陈独秀)北李(李大钊)相约建党”油画由国内顶尖油画大师陈坚绘制;

三楼大型壁画“星火燎原”、“中流砥柱”高4米长20多米,生动展示了中国革命的磅礴气势和艰苦卓绝,富有历史的震撼力。

通过参观学习,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回忆光荣而伟大的丰功伟绩,深深体会到先辈们不忘初心的高尚品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精神,是激励我们进一步做好各项工作的精神源泉,而习近平总书记凝练的红船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上一篇:通用技术课代表工作职责下一篇: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