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第一论文范文

2024-05-29

安全第一论文范文(精选6篇)

安全第一论文 第1篇

珍爱生命,安全第一

据有关数据显示,近几年,全国中小学生每年非正常死亡人数达1.6万之多,平均每天就要有40名中小学生死于非命。生命意味着什么?娇艳的花朵在绿从中微笑,萤火虫在黑暗中起舞,活泼的孩子在草地上翻滚……这些都是因为有生命的存在。有了生命,才有了竞争和拼搏;有了生命,才有了快乐与悲伤;有了生命,才有了希望与理想。然而当我们耳闻目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因为对安全的忽视而凋零时,不得不大声疾呼:要教育我们的学生树立安全意识!

一、交通安全

随着城市的发展,马路上的车越来越多。如果我们的学生在马路上行走不留心的话,极易造成交通事故。如我校的大多数学生往来学校都是骑车,针对这种现实,我们要教育学生养成遵守交通规律的好习惯。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一定要注意安全,骑车时要注意力集中,过马路时要“一停二看三经过”,注意车辆和行人。我们还可以通过办交通安全小报,举行交通安全知识竞赛,搜集交通图片集中展览等形式普及交通教育,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把许多交通常识印在学生的脑海中。教师在教育学生的同时,自己遵守交通规则。而且遇见有人违反交通规则时,要及时劝止,让他们理解:人车互谅互让,才能避免交通事故,让生命变得更和谐、幸福。

二、课间活动

我校现有学生400多名,场地空间又十分有限。所以下课活动时,要选择好活动场地,时刻注意安全。上下楼梯时不打闹,不推挤,不搞恶作剧,如果遇到紧急情况时,要服从老师管理,不慌乱,不拥挤,有秩序地下楼。课间不要奔跑,尤其要避免在有地砖的空地上做追逐的游戏,不搞有危险的活动。几周前,我们有一名三年级同学,因打蓝球而造成了手骨骨折,耽误了许多学习时间,这些都是由于一时的疏忽大意而造成的严重后果。

三、饮食安全

俗话说:病从口入。生活中食物中毒的事屡见不鲜,如辽宁省海城由于饮用有问题的豆奶,使近3000名学生集体中毒。现在,有一部分人在利益的驱动下,生产、销售一些劣质、变质的食品。我校周边也同样有一些小摊小贩出售这样的食品,可是我们的同学就是不太重视这些方面,试想,如果发生食物中毒,他们会为你的安全负责吗?因此我们要教育学生,不要购买三无食品(即没有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保质期的食品),不吃过期食品,不吃不洁食品,以预防食物中毒。同学们就餐最好是在家 里或者在学校食堂。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要洗手等等。

四、宿舍安全

我们偶尔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为了自己方便,从室内插头处私接电源,在床头上安装台灯,微型电扇、使用电褥子等;部分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临近考试,心里没底就点蜡烛挑灯夜战,蜡烛放在床架上,躺着或坐在床上看书……这些都很容易引起火灾。因此,我们在加强管理的同时,要向学生普及用电常识,并向他们传授一定的逃生常识和方法。如万一发生火灾,切莫惊慌。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用水浇湿衣服,以较低身姿快速有序冲出烟雾区,到达安全疏散口。若火势蔓延很快,未能及时疏散逃离,可撤离到未起火房间,并将房间门窗关严,用湿毛巾把门缝堵严,防止烟气侵入,同时可打开外窗,用有效方式向外示意,等待救援,切不可盲目跳楼等。

五、网络安全

网络确实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但是一些不法分子,也利用网络进行破坏活动,一些缺乏是非判断的学生很容易在网上上当受骗。在我们的身边,就有许多曾经沉迷于网吧的同学,他们已经深受其害。一方面,网吧中,空气混蚀,机器声、脏话声,声声刺耳,卫生、环境条件极差,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另一方面,“电子海洛因”充满刺激、惊险和浪漫,使得众网迷对上网有着极强的心理依赖,轻者影响学习、身体,重者致使心理憔悴、精神崩溃。还有些网迷为了弄到进网吧的钱,有的结伙敲诈,有的偷盗抢劫,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为此我们要教育学生:远离网吧,确保自己的身心健康。

六、交际安全(提倡同学们慎重交友)

我们有些同学利用手机、小灵通等通讯工具,进行交友活动,有的同学热衷于网上交友,甚至有较多的网友,我们认为这种交友方法是很不好的,它既影响学习,更是很不安全。试想和一个陌生人交朋友,甚至还约会,哪里有安全可言。这样的事例很多,一些人由于交友不慎而使自己掉入对方设计的陷阱,失物失财、甚至丧失性命的事例在全国各地屡屡发生。我想,我们要不断培养学生的自我防护意识,提高他们的防护能力,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常识,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中正确应对的习惯,才能有效的避免和预防意外伤害。

此外我们还要组织学生参与各项安全教育活动,如参加消防演习,在家长的指导下学会正确使用家电器,注意防盗等等。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关爱生命最重要的是树立安全意识,加强安全防范。专家指出,通过安全教育,提高中小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80%的意外伤害将可以避免。因此,让我们时刻牢记:珍爱生命,安全第一!

春天是个播种的季节,孕育着希望的开端,预示着未来的收获。青少年正值人生的春天,对中小学生开展安全教育,无疑如同在生命中播下了平安的种子。

**学校安全教育论文

校园安全之我见

作者姓名:张荣清

校:徐州丰县范楼镇虺城小学

联系电话:***

安全第一论文 第2篇

题目:浅谈小学“学困生”自我

效能感的培养

姓 名:_______尤雪领_______

专 业:_______教育学________

学 号: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

年 月 日

摘要

学困生问题是基础教育中一个严重而又棘手的问题,它包含许多方面的相关问题如学困生的概念、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差生的预防等方面。而对学困生的转化和预防是我们教育的重点问题,这些方面做的不足就严重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尤其是整个小学教育的基础阶段。用待优生代替后进生一词,从研究待优生的概念类型,待优生的表现和心理特征,待优生形成的原因,待优生的转化及待优生的预防等方面作了进一步阐述并对一些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措施。

关键词:

学困生 ;学困生成因 ; 学困生转化 ;学困生预防

目 录

前言„„„„„„„„„„„„„„„„„„„„„„„„„4 1.学困生生概念及类型„„„„„„„„„„„„„„„„„„„„5 2.学困生的表现及心理特征„„„„„„„„„„„„„„„„„6

2.1学困生平时表现„„„„„„„„„„„„„„„„„„ 6 2.2学困生心理征„„„„„„„„„„„„„„„„„„„„„„6 3.学困生的形成原因„„„„„„„„„„„„„„„„„„„„„7

3.1家庭原因 „„„„„„„„„„„„„„„„„„„„„„„„7 3.2学校原因„„„„„„„„„„„„„„„„„„„„„„„„8 3.3社会原因„„„„„„„„„„„„„„„„„„„„„„„„8 3.4自身原因„„„„„„„„„„„„„„„„„„„„„„„„9 4.学困生的转化„„„„„„„„„„„„„„„„„„„„„„„„„„ 9 4.1家庭方面„„„„„„„„„„„„„„„„„„„„„„„9 4.2社会方面„„„„„„„„„„„„„„„„„„„„„„„„9 4.3学校方面„„„„„„„„„„„„„„„„„„„„„„„10 5.学困生的预防施„„„„„„„„„„„„„„„„„„„„„11

5.1家庭预防 „„„„„„„„„„„„„„„„„„„„„„„11 5.2社会预防„„„„„„„„„„„„„„„„„„„„„„„11 5.3学校预防„„„„„„„„„„„„„„„„„„„„„„„12 结束语 „„„„„„„„„„„„„„„„„„„„„„„„„„„12 参考文献 „„„„„„„„„„„„„„„„„„„„„„„13 注 释„„„„„„„„„„„„„„„„„„„„„„„„„„13

前言:

通常我们把与学困生现象有关的问题称学习不理想问题。近年来,随着社会改革,尤其是教育改革的深入,关于学困生问题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学困生问题是学校产生以来, 特别是班级授课制诞生以来教育教学工作中随之产生的现象。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教师所公认的学困生是指在学习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自律能力有限的学生,他们喜欢自由、有时懒惰贪玩、孤芳自赏、甚至狂傲不羁。其主要表现为: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不注意听讲,作业应付,不遵守纪律的学生,属于“小错不断,大错不犯”一类学生。虽然他们是学生群体中的少数人,但他们的影响却波及到我们的教育乃至整个社会。学困生能否转变,已经成为衡量一所学校是否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能否大面积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尺度。随着教育改革的纵深发展, 学习差生问题已成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而突出地表现出来。

据统计,正教育部在2015年对义务教 育1-9年级的学生进行了不同地域、不同年段的抽样调查,得出的数据显示,学困生的人数虽然是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加,但是小学年段学困生的比例在逐年增 加,小学生认为自己学习成绩优秀的只占到33.67%,而认为自己成绩较差的占到了21.59%。也就是说,在心理认定上,超过1/5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学习方面有障碍。学习障碍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学习困难,它是指智力发智力得不到正常开发,必需经过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或医疗对策赐与补救或矫治的学生。这些学生往往思考不积极,注意力不集中,善于机械记忆,不

善语言思维,不愿或不善于开动脑筋,相对于其他的学生,他们需要花更多时间和精力,才能掌握知识。

浅谈小学“学困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1.学困生生概念及类型

学困生,顾名思义就是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就是指那些在知识能力方法等要素即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开发,不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予以缉捕和矫正的学生。

学困生不同于差生后进生,他仅对于学习而言,而差生后进生是指学习质量行为方面的表现,学困生大多是致力于为得到很好的开发,其中不少是大器晚成者,只要给他们创造发挥潜能的条件,这些学生都可能成才。十七大提出了创新人才的培养,转化学困生不仅关系到我国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发展,而且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和民族的昌盛。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来解决学困生的转化问题。

学困生是指具备完成通常学习任务的能力却由于某些原因,暂时在学习上出现一些困难的学生,教师和学生家长积极努力,但学困生的教育始终不见起色,因此放任不管随其自然成为无可奈何的选择。

学困生系指学习困难学生是指那些学习没兴趣基础比较差失去学习信心,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其他学生,在行为习惯和学习方法上存在缺陷,但是智力正常,由于非智力因素造成学习困难的学生,这类学生没有学习目标,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贪玩甚至上课捣乱,他们始终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愿意学习,更谈不上完成作业了,生活中以结交损友为荣,个别学生学校和家长管不了,经常违纪违规,甚至作出偷巧勒索同学财物的事而走所犯罪道路。

数学学习学困生是指致力于感官正常,且处于正常教学环境,在同类群体,数学学习水平较低,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数学教学大纲要求的学生。学困生的界定,指智力正常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困难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成绩处于长期落后的状态,品德水平较低的学生。

现代教育理念中的学困生,通常是指那些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但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学习目的的学生,这些学生学习中注意力不集中,注重机械记忆常常回避那些较难的习题或者思维上有惰性,学困生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智利学困生,另一类是非智力学困生,非智力型学困生是指那些非智力因素,包括兴趣抑制情感动机信心习惯性格毅力的,较差的学生,根据调查表明,成绩最好和最差的人之间最明显的差异不在于智力水平而在于是否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以及较强的进取精神和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数学学困生指的是心智健全发展正常,由于学习数学能力,缺失和受阻碍,在学习上,暂时不能达到,数学教育大纲所规定的合格标准的学生。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问题时刻围绕着农村初级学校的教育,关注学困生的成长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总之,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绝不能将差生视为天生的智力低下而置之度外、漠不关心。

2.学困生的表现及心理特征 2.1学困生平时表现

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仔细想来,学困生不良学习习惯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学习基础差的学生:这类学生进入学校时,几乎一无所知,在与人的交往中,显得被动、压抑、不愿、自卑、不谈学习、不议论他人。不完成作业,经常挨批,在家挨打、挨骂,提起学习,便觉茫然无措,完全没有学习意识,对批评教育无所谓,对考试成绩不关心。在具体的实践研究中,我发现学困生在作业方面尤为突出,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对作业不感兴趣因而不按时完成;

2、书写比较差。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老师的原因造成的:一是由于布置的作业比较枯燥、无味。二是由于学生在低年级时就没有养成好的书写习惯;

3、学生作业量大,不会做,贪玩。主要表现为教师在布置学生作业时,让学生反复抄写、多次抄写、大量抄写。

(2)智力差的学生:这类学生表现为一问三不知,说话、表达不清楚,但对人有礼貌,做作业很认真,规规矩矩,不拖欠,只是几乎是全错。上课时表现为盯住教师,面无表情,平时守纪律,听老师的话。

(3)行为习惯差的学生:这类学生大多因为缺少正常、健全的家庭教育,在学校表现差,又经常受批评,或因不良行为习惯没有得到认真的帮助教育愈演愈烈,不思学习,不认真反思自己的错误,使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都不朝好的方向发展。但该类学生往往热爱劳动,乐于助人,常做好人好事。

(4)思想意识差的学生:这类学生是教育过程中最不好“对付”的一类,表现为不守纪律,经常迟到、旷课,不完成作业,发怪声扰乱课堂秩序,这些学困生不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除去个性形成的原因外,家庭、社会等外界因素是形成他们不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重要原因。2.2学困生心理征

虽每位“学困生”的情况有所不同,但就整体而言,有许多共同的特征。(1)自卑又自尊。大部分“学困生”因长期失败的经历形成一种弱势心理,自卑而无助,逐渐出现心理问题,性格和心理行为扭曲。他们又常担心别人讥讽

和羞辱自己,因此极力维护自己的尊严而不受别人的侵犯,又表现出极度的自尊。因而把许多善意的规劝、严格的要求看作是有意的作弄。

(2)成绩差又想讨家长欢心。由于学习基础差,通过一定程度的努力而又总是进步不大,就认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料,因而产生了自卑心理,甚至“破罐子破摔”,这是“学困生”之所以落后的症结所在。学习上不思进取,平时成绩好坏无所谓,一旦考试,就会挖空心思博取高分,以赢得家长和亲人的欢心。

(3)意志薄弱而精力过剩。一般而言,“学困生”的意志品质是不健全的。他们缺乏明确的生活目标,目光短浅,喜欢玩乐,厌恶学习,只图眼前,从不去权衡自己行为的得失,稍有挫折便意志消沉,而不作理性的反思。他们总是消极地对待来自学校和家庭的教育,而对来自外界的引诱却表现出积极的响应,沉迷上网、吸烟喝酒来宣泄自己过剩的精力。因此成绩和思想行为都落了伍,严重影响了自身的健康成长,又加大了教师的工作负荷。(4)偏激又重情。“学困生”在学习生活中常会遇到家长喋喋不休的唠叨,同学的指指戳戳,甚至老师的热嘲冷讽。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被漠视、被歧视的心灵很难尝到人间的温情,所以感情很脆弱,面对别人有意或无意的伤害,他们就会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做出一些让人吃惊的过激行为。一旦别人对他们稍加关爱,他们都会倍加珍惜和感激,很容易就会敞开紧闭的心扉。

(5)可转化又易反复。绝大多数的“学困生”的内心深处都有追求上进的愿望,也常常为之努力过,并非像有些人所说“朽木不可雕也”,所以只要教育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学困生”会振奋精神努力拼搏的。但他们的自控能力差,意志薄弱,在转化过程中即使有一点点困难或挫折,都会动摇他们的决心,使他们遇难而退;一丝干扰也许会让他们停滞不前,回复以往。

3.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3.1家庭原因

家庭因素是导致学困生出现的最重要的因素,不良的家庭教育成为了学困生形成的催化剂。家庭环境作为孩子的成长环境,势必会影响他的学习行为或学习习惯。过于放纵型的家庭教育。一种情况是,有些家庭奉行“温情教育”,不过“温情”得过了火,完全溺爱孩子,一切以孩子意志为转移。学生的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毕竟还小,很多人会因家庭的过分溺爱而形成畸形性格,觉得学习辛苦,自己不用努力便可获得一切,为何还拼命读书?于是乎,对学习彻底丧失斗志与兴趣,沦为学困生的一员。一种情况是,父母都没有考上大学,却凭借下海经商等方式使孩子一生下来就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学生就会理所应当的觉得努力学习和生活质量没有太大关系,从而没有学习的动力;一种情况是,父母因为各种原因,包括家庭矛盾,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而导致了学困生的形成。有多少父母能够安心地坐下来陪伴孩子读书呢?而不是无聊的刷着同事与朋友的微信圈呢?又有几位父母能做到每周与孩子进行沟通与交流学习或生活上的心得体会呢?或许可以像杨绛老师的父亲杨荫杭学习,在书屋中陪同女儿学习识字,又用兴趣引导女儿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还有的家长忙于事业,对孩子只有物质的关心,过分优渥的条件让孩子产生巨大心理膨胀感,在面对学习中的困难时,自然产生了强大的心理落差,从而迷失自我,成为学困生。

3.2学校原因

(1)学校教育工作方向的失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关爱学困生,转变学生观、教学观的口号喊了多少年,但由于“应试教育”未能很好地向“素质教育”转轨,学校评价体系的单一性,学校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为了晋职、晋级唯分数论,无视学生发展的客观实际,对学生提出过高要求。有的教师对学困生采取歧视的态度,甚至采取驱赶、劝退的手段,以求得班级的安宁、升学率的提高。(2)教师的教育方式不当也是造成学困生的原因之一。在学校中,不尊重学生的情况依然存在,有的教师动不动骂学生笨、蠢,甚至用各种带有侮辱性的惩罚方式来对待学生,如罚抄五十、一百遍之类;有的老师教学方法简单、呆板,使学生缺乏兴趣并产生厌恶心理,尤其对成绩偏差的学生另眼相看,一旦发生不好事情,首先猜测到的就是这些学生。学生在学业负担过重的情况下,还承受着精神压力,就更容易引发种种心理问题。所有这些都会导致师生关系的不融洽呵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久而久之而形成后进生。

3.3社会原因

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小学学困生由于年龄比较小,心身发展尚未成熟,对变革中的社会认识比较肤浅,是非分辩能力比较弱,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也比较弱,容易上当受骗。目前,网吧、游戏厅盛行,有的学生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荒废了学业。笔者就亲身碰到了这样一个学生。去年,我所任教的四年(2)班有一个学生叫黄腾辉,他性格内向,刚转学来的上学期,他各方面表现很好,能自觉上学,学习认真,成绩还算中上水平。可到了下学期,他就经常逃学、旷课,刚开始还请假,说是头痛。后来干脆不请假了,与家长联系后,才知道他把老师和家长都骗了,其实他沉迷于游戏厅已久,即使没钱打游戏,他也可以坐到半夜看别人打游戏。社会上不良因素还有很多,有时教育者苦口婆心的教育成果,一遇上社会不良因素的诱发,顷刻就会化为乌有。所以,不可忽视社会不良因素对学生的影响。

3.4自身原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方法等于学习成绩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学困生往往在这些方面却十分欠缺。

(1)心理特征

学困生最显著的个性特征就是他们自我评价低,自卑心理严重,考试屡考屡败,长期处于班级“底层”,内心深处一班都是很自卑,缺乏学习信心,心理上敏感、脆弱:也有一些学生趋于自暴自弃的心态,有时候兴趣上来了,就写写作业,没兴趣了,不管老师怎么鼓励,家长怎么批评都无动于衷。

(2)学习习惯

学困生的学习习惯往往不好,他们上课喜欢做小动作,回家做作业时边做作业边看电视或边吃零食,本来只需要20分钟完成的作业,他们得要一两个小时,既没有效果,又没有玩耍的时间,并且感觉很疲惫,长此以往产生厌学情绪。

(3)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策略运用不当。学困生往往是课上听课,课后完不成作业,或干脆不做作业,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遇到探索性问题时,经常不知所措,分心综合的能力比较差。这要是学困生一般都是学习机械、代办,不了解、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学到的知识处于零散的无序状态,无法形成知识结构。尤其遇到较为复杂、需要综合运用医学知识才能解答问题时,更是束手无策,而且依赖心里强,上课依赖老师,作业依赖同学和家长。

4.学困生的转化

4.1家庭方面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教育对子女身心影响巨大。我们校在对学困生的研究中发现,辖区学生家长在外营点的多,离异的多,做小生意的多,文化程度低的多。以我们校初三某班为例,全班10%的学生生活在单亲家庭;父(母)在外务工的学生占70%,家长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含初中)的学生占70%。他们大多忙于工作、生意而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而一旦发现自己的子女学业荒废或行为差错,往往不反思自身原因,却一味打骂子女乃至对其丧失信心,放任自流。落后的家庭教育观念,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这种家庭教育环境下的学生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甚至自暴自弃,逐步沦为学困生。我们校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家长进行指导,以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从而为防止学困生产生和学困生的转化创造有利条件。

4.2社会方面

(1)社会环境无所不在,时刻对学生产生影响。社会向学生传递的信息鱼目混珠,夹杂着大量对学生具有毒害作用的消极因素,影响了学生的学业。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社会环境积极的一面,消除社会环境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我们作了有益的尝试:

1、加强引导,提高学困生分辨能力。学困生相比其他学生而言,受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更大,但我们不可能因此而将其与社会隔离。我们只有想办法帮助他们认识各种社会因素的本质及其影响,提高其分辨能力,增强其免疫能力。如:每学期,我们均请法制校长结合青少年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在学生中普及法制教育;经常利用班会、训导课举办社会公德知识讲座;不定期以班为单位举行“社会热点”讨论会等。

2、开展寓教于乐的社会实践活动,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力。为了充分利用社会环境中的积极因素,防止不良社会风气、丑恶社会现象的消极影响,我们校还有计划、有组织地联合社会力量开展多种活动,吸引学困生积极参与,在帮助学困生远离不良社会影响的同时,开阔了他们的眼界,丰富了他们的社会知识。

第四、利用学困生的心理矛盾,运用心理学知识,帮助学困生真正转化。由于种种原因,学困生普遍具有复杂矛盾的心理。我们注意到这一点,结合心理学知识,有针对性地化解他们的内心矛盾,使他们真正从外表到内心得以转化。

4.3学校方面

努力做教师工作,加强管理,提高学校教育的质量。有教育界专家认为,学困生的产生主要是教师的教育行为不当所致。因此,我们在学困生转化工作中最重视发挥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作用。为了充分发挥教师在转化工作中的主导作用,使转化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加强了教师对学困生转化工作的指导与管理。

(1)统一认识,更新观念。长期以来,学困生转化问题就是教育界的一大难题和研究热点。尽管不少专家也提出了这样那样的观点、建议。但实际教育过程中,学困生转化工作仍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它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时间和更多的心血,且成效不明显。因此,有的教师认为教育转化学困生“费力不讨好”,不如培养优生“名利双收”,对学困生只要管住不出事、不添乱、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就达到了目的。这些观点上的偏差使得有些教师不可能真正从学困生本身的健康成长和身心特点出发,开展教育转化工作,而是简单地对学困生实行“高压政策”和强制手段,结果是管住了人,管不住心,甚至激起其逆反心理,大大弱化了转化工作的效力。

针对上述错误倾向,我们校多次在教职工大会、班主任例会、年组教师会上强调转化学困生工作的重要性,统一了“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就是促进所有少年儿童全面发展”的思想,并制定了《学困生转化工作方案》,对学校教育转化工作进行具体安排部署;对教师的转化工作作了明确要求,并把转化学困生与培养优等生(考入重点高中的学生)的奖励办法等同起来,从而大大激发了教师教育转化学困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考虑到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和学生教育中的特殊地位,我们校特别注重发挥班主任的作用,把学困生转化工作作为《班主任工作量化管理评分标准》的重要内容,要求班主任将其作为常规工作常抓不懈。

(2)加强指导,提高水平。无疑,学困生的形成非一日之事,学困生的转化也非易事。为了提高教师的教育转化工作水平,学校德育处牵头开办了“学困生转化工作培训班”,帮助教师从新的教育观、学生观出发,遵循教育规律,确立新的工作思路,即变岐视为热爱,变“管、卡、压”为“教、启、导”。

(3)加强管理,更新方法。为加大教育转化学困生的力度,我们创新工作方法,还向教师提出了班级教育“七个一”的硬性要求,包括:每周班主任或责任教师必须找学生谈一次心,每科教师必须给学困生提供一次表现机会;每周发现并表扬学困生的一个优点;每月必须与学困生家长联系一次(最好是家访),通报学困生进步的情况;每月教会学困生一个具体可行的学习方法;每班为学困生的转化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将其座位由教室角落调至前排,取消惩罚性作业,禁止侮辱性绰号等)。

5.学困生的预防措施

5.1家庭预防

家庭是学生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则是第一任教师,父母在养育子女过程中,实际上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儿童长大后,便主动地通过观察家长去间接地了解社会、认识生活。家长的言谈举止,时刻影响子女,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转化学困生,不能单靠学校,还必须与家庭相结合。

1.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一个和谐的家庭,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很有帮助。尤其是学生父母能够互敬互爱、生活协调,不仅有利于学生个性的陶冶,而且由于父母能够相互支持配合,对学生教育会事半功倍。反之,紧张的家庭关系,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更会对子女教育造成不良后果。

2.帮助学困生树立信心

很多学生还没有形成一种内在的力量来推动他们坚持一些需要克服困难的活动。这时的家庭教育应为学生设立一些外在的因素,如鼓励和表扬,得到鼓励的学生往往在做事的时候会提高工作效率或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学困生本来就自信心不足,当他的行为得到父母的表扬时,自信心就会得到增强,而当得到父母批评时,自信心就会下降。

3.因材施教

为了取得教育的最佳效果,要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家长在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情绪特点、兴趣爱好等的基础上,结合学生自身优势在教育方法上要有特色。学生在哪方面有兴趣爱好与特长,就让学生在哪方面好好发展。

4.父母应做学生的好榜样

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好,首先自己要起到模范作用。如果家长思想修养高,作风民主,学生就容易养成独立、直爽、开朗、协作、善于交际等良好的性格特征。如果家长专制严厉,思想陈旧,趣味低级,学生就容易养成顺从、消极、依赖、固执、冷酷、残忍等不良性格特征。

5.2社会预防

学生同时也是社会中的人,是社会的一分子,因而社会教育时刻对学生产生影响。根据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及特点,在学校、家庭教育的前提下,社会教育更显示出了它的前瞻性、指向性,从而也为学校、家庭教育提供了教育平台。

(1)运用多种方法手段综合治理

社会教育的载体是多样的,它可以通过多种媒体对学生实施教育,并且内容更丰富、事例更具有普遍性,同时也具有针对性。社会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资源,通过强有力的正确舆论导向、文化导向、法律导向,形成综合治理的立体网络。

(2)开展有益的社会文化活动

加强对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的建设和管理,挖掘各种社会教育资源,积极探索实践教学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有效机制。加大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的建设力度,充分发挥现有各类青少年活动场所的育人作用。尽可能逐步增加各种文化设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避免学生过早进入成人文化娱乐

场所。

(3)严格管理不良场所

各工厂和商店等有关服务部门,要严格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条例规定,不准收容未成年人就业,一些黑网吧、电子游戏机室、旱冰场、录像厅要加强管理,堵空塞漏洞,使其成为健康场所。社区、住宅区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做好未成年人的帮教工作。

(4)从法律角度正确引导青少年

针对青少年犯罪年轻化的特点,多对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进行法制讲座,宣扬如何利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而不能凭一时之勇,讲哥们义气。用周围的法制故事,用一个血淋淋的事实教育每一个学生如何知法、守法、用法,如何利用良好的社会风气发展个性。

5.3学校预防

形成学困生的学校方面的原因有片面追求智育、追求升学率,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对学生只重分数,对学困生缺乏引导;某些教师的教育方法单一粗暴,不追究犯错原因,只是一味体罚,公开揭短,漠视学生的尊严,结果学生厌恶学校生活,抵触老师的教育。要教育、转化学困生,教育工作者须遵循教育的规律,采取有效的措施。

(1)给学困生更多关爱

差生变优生,关键在改变他们的自卑

感,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对有些学困生,适当降低学习要求,让其感受到进步,逐步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的信心。细心记录学困生的进步情况,这些学生对自己的进步都胸中有数,树立学困生的自信,还要多做纵向对比,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体会到成功的欢乐。

(2)多与学困生沟通

了解、尊重、关心、相信学生是我们与学生沟通的常用方法。学困生的道德感、理智感均呈模糊、狭隘甚至颠倒状态,容易犯错误,且反复无常。发现学困生犯错误时,要深入了解其犯错误的原因及思想动态,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消除学生疑惧心理及对立情绪,关心、相信他们,对他们循循善诱,既动之以情,又晓之以理,使之乐于接受教育。

(3)适当激励学困生

对于每一个学困生的进步,无论是大是小都应给予表扬鼓励。往往小的进步推动大的进步,没有小的进步也就不可能有大的进步。教师如果能够及时地抓住学困生每一次小的进步,给予认真的肯定和表扬,就会使学困生觉得自己确实进步了,成功了,就能信心倍增,激发积极性,产生一种推动他们前进的无形力量。

结束语

小学阶段学困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至关重要,虽然学困生在现阶段处于楼后的状态,但是只要学生家长、教师、学校共同努力,对学生缺乏自我效能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出行之有效地解

决方法就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使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得以提升,并不断获得自信心,培养良好的性格,最终实现成绩的提升。

参考文献:

王荣琴.后进生学习困难的心理障碍及其转化策略[J]2001年第3期

李克信,王敏.论差生的概念、成因及其教育措施[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1998年第2期

杨玉芝.“学困生”的产生及其转化.黑河教育,2005年2月

林勇强.学困生的心理特征及教育对策[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2004年增刊)

杨远方.浅谈"差生"的含义及其形成原因 天津教育,1998年第7-8期

崔玉中.论家庭环境与差生原因[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 曾琦,陈向明.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版 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上)》,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注 释:

安全是第一管理安全是第一责任 第3篇

作为一名员工或管理者, 要对自己的生命安全和单位安全负责。对于世界, 你只是一名普通工作者, 对于家庭, 你却是他们的全部。无论是在家庭生活、单位工作, 还是在社会生活中, 安全都与我们息息相关。相信大部分职工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单位, 所以安全就是你对家庭、对单位、对社会的责任。要知道, 你对安全负责, 安全就会对你负责。因此, 责任等于安全, 有了安全幸福才会有保障, 责任就是幸福的前提。只要你能坚守责任, 就能够为自己换来平安和幸福, 而我们自己、我们的家人和朋友, 我们的单位、我们生存的整个社会都会因此而受益。

安全是效益之本, 安全是幸福之源!责任就是安全与幸福天枰上的秤砣, 你的责任感越强, 你的受益也就越多, 千万不要让淡薄的责任意识毁掉你的生活, 千万不要让人间悲剧一再重演。一次次检查安全, 就是为了将安全责任落实到底, 扼住违章事故的咽喉。让我们的企业健康发展, 为我们的亲人营造一个温馨美满的家;让我们的父母老有所靠, 病有所养;让我们的爱人情由所归, 心有所托;让我们的孩子在我们的疼爱之中, 呵护之下, 健康成长。

安全是职工的生命线, 职工是安全的责任人。在一个单位组织中, 责任应当落实到每个人身上。这样才会避免疏忽和懈怠责任的现象。责任重于泰山, 意味着责任既要“各就各位”, 又要互相衔接, 形成环环相扣的链条式的风险责任链。一句话, 安全如天, 人人有责;人人讲安全, 隐患无处藏。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一叶可知秋, 风起于青萍之水。沙子虽小, 在登山途中却能成为勇士无法战胜的高峰。同样, 在安全问题上, 每一个岗位, 每一个流程都有可能成为管理中的沙子, 如果我们看不到其中潜藏的危机, 不能及时将其取出, 事故就不可避免。这就是“千里之堤, 溃于蚁穴”的道理。

为什么说一叶可知秋?因为一个人见了树叶落, 就会预见到秋天即将来临。这和风起于清萍之水一个道理。我们看到台风的力量这么猛烈, 但它在水面上初起的时候, 只能让一叶浮萍稍稍动一下, 当水面上的气流冒上来慢慢地大了, 就变成了台风。这是庄子的一句话, 这句话告诉我们:个人也好, 家庭也好, 社会、国家、天下事都是一样, 如果不在乎小事, 大的问就会随即出现。“飓风起于萍水”, 大风暴是从一个小风波来的。同样, 在工作中, 事故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 生活中没有偶然的现象。也就是说, 大部分安全危机并不是由单一事件引起的, 而是微小的, 不起眼的, 容易被人们忽视的, 一系列事件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 在工作中见微知著, 防患未然, 是每个人都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

论文数量第一是次要问题 第4篇

我读到一条新闻,据汤森路透的研究显示,中国已经超过美国和日本,成为材料科学领域发表论文数量第一的国家。有很多人对此进行了各种各样的评论,我虽然很感兴趣是什么背景的人会发表什么样的评论,但了解评论者的个人背景事实上没法做到。而且这些评论都是非常简单的。而我却很郁闷的是,有些课题对我来说太过宏大令我无法说上一句话,但很多人似乎更乐意随便地说上两句。

虽然了解不到评论者的背景,但至少从这些评论来看,都是材料科学的外行。甚至那条新闻之所以被大量转载的原因——它的标题被改成《中国材料科学论文数量世界第一》,也是外行的做法。之所以分“内行”、“外行”不是因为愚蠢的虚荣心,我只是觉得有些热烈的议论往往是领域外的人把问题看得很简单。

第一,数量的问题。

很多人在看到这条新闻时会提出“数量不代表质量”,但为何在那么多学科之中,如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化学,连论文的“数量”都达不到“第一”呢。不考虑“质量”的问题,“材料学”为何数量领先?

这个问题又涉及“材料学”或“材料科学”的定义,汤森路透在统计时界定的“材料学”是什么。这一点在新闻中所提到的《全球研究报告:材料科学与技术》中应该会先进行界定。

当然,不需要等到这条新闻出现,我和其他同行都早就感觉到中国在所谓“材料学”的各个热门方向上都非常活跃。做纳米材料的华人就很多,其中不乏世界领先的人(例如夏幼南、王中林)。虽然就这两人而论,他们所贡献的论文不计人中国,但似乎有理由去思考是否华人比较适合做“材料学”的研究?那些跟石墨烯、有机骨架等有关的研究是什么思维模式?而其他诸如生态学、分子生物学、数学、天体物理学的各种研究方向,又是什么思维模式?是否是在思维模式上与中国人的契合导致不是“基本粒子”而是“材料学”的论文“数量第一”呢?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但却仅限于自身从事科研的人之间才能讨论。外行人根本不知道以上这些研究的具体实务,也分析不了这些到底属于何种“思维模式”。

第二,如何评价质量?

科研水平的评价问题是令人生厌的。在我看来它的原则很简单。首先,今时今日科研已成为一项职业,或者说饭碗,这是所有人都无法否认或谴责的。你不能既以“一个饭碗”的形式向人提供,又要求人们把它只能当成“一个理想”,而不许当成“一个饭碗”。恰恰相反,仅把其当成“一个饭碗”的人只会是占大多数。你要做的不是呼吁大家都把“饭碗”当“理想”,而是要考虑设计一个科学的制度,使得在大家在都视之为“饭碗”的条件下提高科研水平。

我同意,在科研变成饭碗的年代以前,很多现在的问题并不成问题。把科研变成饭碗,“罪魁祸首”是美国。但美国恰恰是成功的典型——尽管它也深受“饭碗型”学术圈典型问题的纠缠:学术水平的全面评价问题和科研人员的晋升。

其次,尽管科研变成了职业,基本原则现在还是不变,那就是要遵守同行评议。非同行意见不应该成为做决定的参考。但这个简单的原则在中国却难办到。

因此,如果想从“数量第一”转到中国科研水平的质量问题探讨则需要先考虑以上问题。

第三,科研论文在整体科研活动中的角色是什么?

还有人认为“科研论文是最无效率的文本”,真让我觉得网络是一个“不假思索者的天堂”。既然科研论文都是没有实用的文本,全都是为了毕业升迁,不会有人真的去参考的话,那么只管发表就好了,为什么我们还要花钱购买国外出版商的全文权限?去年国内还有33家图书馆发联名信呼吁中国学者支持抵制国外出版商的大幅涨价?如果论文只是为了发表,没必要去看,何必非要买?

负责任地说,至少基础研究离不开原始文献。所以悲剧并不在于什么“天下文章一大抄”,而是在于中国的科研严重依赖国外的出版商。设想一下,世界突然失序,如爆发战争,现在科研资料在互联网上全球化共享的状态突然被打破,那么美国是最不用发愁失去它的高新科技的。

全球最好的化学和材料学研究都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和约翰威立出版公司的期刊上了,物理则被美国物理学会(APS)与美国物理联合会(AIP)包揽,其他顶级原创性的研究也有《科学》杂志(Science)分去一半。英国也不用愁,至少皇家化学会、皇家物理学会等协会的期刊占有了大量优秀的研究结果,别忘了还有《自然》(Nature)系列。但中国怎么办?

世界在这几十年和平时期所积累的最前沿知识,全都不在我们手中。哪怕是在和平时期的现在,美英之间也在争夺科研文章,美国化学学会和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不断地开辟新期刊。再看《软物质》(SoftMatter)这样一个年轻期刊的发展路径,它一开始对研究风格非常有针对性地进行挑选,而现在则发表各种各样的研究,这也说明研究工作的发表竞争越来越激烈了。

所以最近中国科技出版传媒集团的成立,就是要应对以上这种不利局势。问题在于,想让国外的优秀科研成果投稿在中国出版商的期刊上,难度很大也很复杂。

例如,能否召集到优秀的审稿队伍就是一个难题。今时今日审稿已经是全球性的难题,一个新的期刊,影响因子不会有多高,就很难找到认同并帮助审阅的人。所以,国内期刊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要依赖本国科研实力的增强,让自己的同胞把研究投在自己的期刊上,也许会容易些。这取决于自己的同胞们做的科研质量。如果都是些可有可无的工作,那么期刊的影响因子就上不去。只有本国科研的原创性强到其他国家没办法绕过的时候,期刊才能依靠同胞发表研究建立影响因子,进而吸引国外研究者投稿,继而迈开国际化的第一步。

论文第一章 绪论格式 第5篇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我国已经加入WTO,经济高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我国企业与国际接轨成为一种迫切需要。绩效考核作为提高企业和员工绩效的重要工具显得越来越重要。绩效管理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最重要、最复杂、技术性最强的功能模块之一,也是判定一个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有效性的重要依据。从传统的绩效考核到绩效管理的跨越被认为是一次管理观念和管理方法上的革命。目前国内绩效管理工作做得很到位的企业可谓凤毛麟角,是由于现代绩效管理模式存在先天的结构性缺陷。在现代企业中绩效考核标准如同衡量员工绩效的一把尺子。业绩考评标准是针对考评指标体系而言的,由于业绩考评指标的差异性,其对应的考评标准肯定会存在区别。管理者通常应从岗位目标和岗位规范两个层面,编制业绩考评标准。员工绩效考核及管理就目标分解、行动方案确认、过程关注及结果评估等来看,几乎都是主管和员工不断沟通的过程。这一系列沟通过程,对管理者而言,不仅是管理方式的调整,更是管理角色的重新定位和改变。

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绩效考核是企业对员工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业绩(工作的数量、质量和社会效益等)、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含品德)进行评价,并用评价结果来判断员工与其岗位的要求是否相称。其目的是:确认员工的工作成就,改进员工的工作方式,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经营效益。它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力资源管理操作系统五大构成体系之一。绩效考核可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环节提供确切的基础信息,其结果可以为生产、供应、销售、财务等其他职能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可以说,没有考核就没有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1.3.1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首先对绩效考核理论进行了简述,接着分析了效绩考核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其次针对企业目前效绩考核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及解决办法,最终达到了对理论学以致用的目的。

1.3.2 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开学第一课》观后论文 第6篇

三(4)班

姜 新 宇

“相同的呼吸,相同心跳。敞开心去看,幸福环绕。放飞你的梦,不怕山高,勇敢做自己,就是最好、、、、、、”随着优美的乐曲,《开学第一课》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今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美就在你身边。说到美,可能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大自然之美,有蓝天、白云、高山、草原等等。但其实除了这些美之外,我们身边还有很多最美。比如我们认识的最美妈妈、最美教师、最美战士、、、、、、让我深受感动的是最美司机。他在短短的几秒钟内,在身受重创了以后,仍然坚守自己的岗位,完成一系列的安全停车动作,保证的他人的生命安全,牺牲了自己。

第一课的主题是探索美。保持一颗好奇和求知的心,带上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走到窗外,探索大自然的千姿百态,发现动物和植物的生机勃勃。

第二课的主题是创造美。听从内心的召唤,跟随自己的兴趣,做最喜欢的事。面对困难勇敢说不,心怀梦想坚持到底,世界会因你而更美。

第三课的主题是传递美。这堂课里,于丹老师说了这么一段话。“生活就是一锅滚开滚开的水,你要是往里面投不同的东西,都会受煎熬,但煎熬到最后,因为这些东西各自的质地不同,结果也不一样。试着在三锅滚开滚开的水里扔一个生鸡蛋,一根生的胡萝卜和一把干茶叶,盖上盖子,同时间沸腾它。揭开以后,生鸡蛋被煮得硬梆梆,就像我们生活中有些只固守着自己的内心,自己的利益,不肯融合的人,他们最后就变得里里外外铁石心肠,被生活煮硬的人。第二个锅里的胡萝卜,成了胡萝卜泥,就像被生活煮得没了自己。因为没了生命的坚持,不能带给社会自己的能量,就失去了自我,这是被生活煮软了的人。第三锅的茶叶,在沸腾中舒展了、丰美了、滋润了自己,同时它把无色无味的水,改变成了一锅香茶。在煎熬里成全了自己,还把它的美、它的爱、它的能量传递出去,改变了社会和别人。”我们都要做于丹老师说的放在第三锅里的干茶叶,完善自己,还能给他人带来快乐。

最后一堂课的主题是和谐美。没有完美的个人,却有完美的团队。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融入班级、融入集体,学会团结协作,才能克服自我的不足,创造集体的和谐美。

上一篇:真假闺蜜作文下一篇:学会礼貌和认真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