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企业环境分析

2024-08-03

动漫企业环境分析(精选6篇)

动漫企业环境分析 第1篇

上海杉达学院 九色鹿动漫文化

四、环境分析

4.1SWOT分析

4.1.1动漫产业优势(Strength)1.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能够为选材编剧提供大量优质素材,可以突破传统。中国是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文明古国,利用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既有可能性,更有必要性。在这方面,我国在动漫发展的起步阶段就已经有一些有益的实践,如《三个和尚》、《西游记》、《哪吒传奇》等。需要强调的是,利用本国传统文化资源不等于直接照搬历史故事、寓言故事、神话故事,毕竟太熟悉的内容对受众的吸引力是很有限的。还可以突破这个思维定势,以传统历史、文化为背景,进行新的创作。

2.在“动漫行业时代”开创了不少具有中国特色的动漫表现形式,这些在今天仍然具有文化和市场的双重价值。在制作动漫产品时,借鉴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是凸现中国特色的一种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也是吸引国内外动漫消费者的一件法宝。通过独具民族特色的动漫表现形式展示特有的艺术表现力,将艺术吸引力转化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是我国壮大动漫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有力手段。我国在木偶片、折纸片、水墨片等动画片片种和具有民族特色的动漫角色外形设计中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倘若能在这方面继续开拓创新,创造出既符合传统的审美观念,又能满足当代视觉消费需求的新动漫作品是这个时代的要求。

3.国内较高的原画水平能够为精美的动漫制作提供保障。我国在相当长时间内一直是欧洲、美国、日本等动漫产品的主要代工国,在长期的代工中,我国也成长起一批基本功扎实、原画水平很高的人才队伍。包括《花木兰》(第1部、第2部)、《猫和老鼠》、《海底总动员》、《功夫熊猫》等诸多经典动漫产品的原画加工环节很多都由我国原画人员完成。现在,当我国着力发展动漫产业之时,这些原画人才无疑能够为我国动漫产品提供具有国际水准的原创加工,为我国动漫产业进军国际市场提供必要的技术保障。

4.目前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动漫产业高度重视,现代意义上的动漫产业已经基本起步截至2007年底,由广电总局、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设立的与动漫产业相关的各类基地达37个。此外,各地方政府也看到动漫产业在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中的优势,纷纷把动漫产业作为区域和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着力扶持。中央和地方政府在资金、土地、税收等方面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这种形势下,国内涌现出以宏梦、三辰、三浦灵狐、上海今日等为代表的动漫生产商,以中卡世纪为代表的专业渠道运营商,以蓝猫为代表的知名国产动漫品牌,衍生品环节也得到了初步发展。从总体上看,基本形成了以动漫企业为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国内外竞争的产业态势,现代意义上的动漫产业已经基本形成。

九色鹿动漫文化有限公司上海杉达学院 九色鹿动漫文化

4.1.2动漫产业劣势(weakness)1.创意水平整体较低,缺乏知名的动漫国际品牌。目前我国动漫产业在创意这一环节总体实力较弱。一方面是源于创意人才缺乏,另一方面是源于长期以来按部就班、保守封闭的行业经营模式所形成的思维单

一、缺乏想象力、不了解受众心理、不善于学习等痼疾。创意水平低下,价值链五个环节前后脱离,动漫产品后续价值的生长空间不足,投资者热情不高,导致动漫产业难以聚集相关产业要素进行扩大再生产,产业链延伸无力。

2.产业起步晚,缺乏适合中国国情的成熟有效的产业模式和产业链,在经济回报最大的衍生品环节缺乏作为。由于产业起步晚,发展时间短、产业基础薄弱,目前国内动漫业界尚未找到适合国情的有效的产业模式。具体来讲,缺乏富有针对性的政府发展模式和完备的业界运营模式。考察动漫产业发达国家,会发现其政府往往通过对动漫产业进行产业定位、设立专门的管理指导机构、设立研究机构、实现规划、确立政策、狠抓管理、资金支持、全方位服务、为动漫企业搭建孵化平台和交流合作平台、培育动漫文化,为动漫产业聚集人气和商气、培育动漫产业人才等方式构造政府发展模式。作为产业运营主体,这些国家的动漫企业也在长期的产业实践中摸索出包括融资模式、内容生产模式、发行模式、播映模式、衍生品开发模式宣传推介、品牌打造模式、行业协作模式在内的完备的业界运营模式。[ 5 ]我国现在以上这两方面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只有一些局部的、初步的措施。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动漫产业链短小、断裂、失衡、僵化,缺乏产业良性循环,在经济回报最大的衍生品环节缺乏作为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我们要壮大产业实力就必须早日形成基于价值链环节的中国动漫产业模式。

3.人才结构不合理,严重缺乏动漫创意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人才结构不合理也是制约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又一瓶颈。由于这方面专业教育底子薄、专业、。设置不合理等原因,现在培养出的大多是一些没有多少创造性的动漫加工人才,而动漫产业最需要的创意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却极度缺乏。目前,我国投身动漫产业的主要是两类人:一类是搞艺术的,一类是商人。前者往往富于艺术理想而乏于产业头脑,不善于将艺术创作与市场运营结合起来,于是常常出现“有创作者而无经营者”、“艺术被市场否定”的尴尬局面。而后者往往是在对动漫产业知之不深的情况下觉得这一朝阳产业有利可图,就踏进这个领域。这些商人大多数并不具备艺术思维,不了解文化产业的特殊运作规律。

4.业界和政府对产业链拓展方式认识死板,内容输出渠道单一,导致同质化竞争严重,产业链僵化,产业风险加剧。当前,我国动漫产业链正面临两方面的窘境。其一,对产业链拓展方式认识单一死板,产业链的起始点和接续点不够灵活。从本质上说,创意才是动漫产业链的真正起点,动画、漫画、网游及各种衍生产品只是其表现方式而已。我国的动漫企业几乎全都把产业链起点放在动画或漫画上,疏离市场、缺乏变通,很少有企业能够“为外围产业创形

九色鹿动漫文化有限公司上海杉达学院 九色鹿动漫文化

象”、“为已有形象造故事”、“为成功故事续新片”、“为已有故事换媒介”、“为细分市场定内容”、“为教育培训做普及” ,导致产业链僵化,整个产业难以破局。其二,内容产品的输出渠道单一,输出方式陈旧,不重视借助图书尤其是新媒体扩大动漫内容的社会影响力,导致同质化竞争严重,产业风险加剧。

4.1.3动漫产业机遇(Opportunity)1.市场优势 我国动漫产业市场优势体现在:一是潜在市场规模巨大,中国动漫产业在2008年总体市场规模将达到295亿元,预计2009年将达到319亿元,2010年将达到512亿元。二是消费习惯的改变:年轻一代受到动漫产品的影响,养成了消费动漫产品的习惯。三是消费文化形成。动漫产品消费成为一种消费文化,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2.数字信息技术发展浪潮,为我国动漫产业 发展提供机遇动漫产业技术瞬息万变,目前动漫产业正在处于数字信息技术发展革新浪潮中,新媒体的出现为动漫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传播渠道多元化:网络、手机、MP4等新媒体都是动漫的传播平台。数字信息技术变革催生我国动漫新形态,手机动漫、网络动漫等成为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有较大的市场空间等待开拓。

4.1.4动漫产业威胁(Threat)1.国外动漫产品的进入

欧洲、美国、日本、韩国等动漫产品比较成熟,易获得消费者喜爱,在我国市场占有率高。笔者和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联合调研的反映,在青少年最喜爱的动漫作品中,日本、韩国动漫占58% ,欧美动漫占26% ,中国港台地区占9% ,内地动漫比例仅7%。[ 7 ]中国动漫市场份额被国外动漫产品侵占,仅史努比、米老鼠、kitty猫、皮卡丘和机器猫,每年就从中国市场获利6 亿元以上。截至2007年,美国变形金刚系列玩具在我国卖了近50亿元。

2.替代品

作为精神文化消费,电影、电视剧等数字娱乐产品等可能成为动漫产品的替代品,替代产品的“价格—性能”组合越有吸引力,对动漫作品的竞争压力越大。一是精神文化消费品数量和种类增加,文化产业发展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精神消费品。二是消费者注意力有限。按照喻国明教授的观点,媒体市场碎片化后,消费者注意力有限,动漫产品关注度降低。

3.消费市场不确定性

从消费者行为心理学来看,消费者的偏好具有时间和空间局限性。从诺基亚、Vodafone、索爱等调研表明, 2007年欧洲市场消费者对手机动漫产品兴趣基本高于50% ,但消费偏好的稳定状况堪忧,持续时间难以预测。此外,手机动漫没有现成的营销模式可以效仿。其产品

九色鹿动漫文化有限公司上海杉达学院 九色鹿动漫文化 的内容形态为消费者提供的有效媒体利益与消费者价值观的契合度,定价模式与消费者的接受心理,产品的宣传推广渠道与消费者的认知等尚处于探索阶段。市场环境有不可控因素,动漫产业的发展受到政治、法律、社会、文化、经济等产业外部环境不可控因素制约。

4.2波特五力分析

影响动漫行业的竞争力量不仅是现有行业之间的竞争,还包括潜在进入者、可替代产品、客户、供应方等几个方面的因素。从产业机构分析出发,提升自身的资源占有和能力储备,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是动漫行业在制订战略的时候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竞争五力模型因其所具有的结构化和逻辑性的特征,已经成为产业结构分析的经典工具,本文将基于该模型对动漫的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在这里我们接受一种关于产业的常用定义:产业是由一群生产相近替代产品的企业组成的。动漫产业提供两种基本的产品,包括动画播出和衍生产品。本文将动漫播出界定为电视媒体构成的集合,而衍生产品则是从事业务的单元。动漫产业链是中国动漫企业盈利发展的必由之路,它的盈利模式:以动漫影视作品为产业链起点,通过播放和动漫形象的推广,以用户忠诚度切入,开发衍生产品获得收益来保证公司的业绩可持续稳定的增长。我们要分析五种竞争作用力当前所处的相对稳定状态,也要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充分考虑政治(政策)、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因素可能发生的变化,五种作用力共同决定产业竞争的强度以及产业利润率。

4.2.1 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 动漫行业的市场增长率:目前中国动漫产业的竞争十分激烈,全国各地的动漫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已形成了一个以原创漫画出版为规模的动漫产业集,目前,全国动漫制作机构已达5473家。仅去年一年,全国创作生产动画片在2000分钟以上的动画制作机构就已达到10家,2011年中国动漫产业规模将达到257亿元,同比增长率为24%,预计2013年将达到405亿元。国产动漫产品的数量大幅增长,质量有所提高,一批动漫企业和动漫品牌崭露头角,中国动漫“走出去”步伐加快。中国动画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大亮点。2 动漫行业的投资要求: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生产

国,动漫市场已具规模,特别是在广东,上海,浙江,江苏等地,动漫行业也几近饱和,新企业要进入该行业有一定的规模要求,不然规模过小或成本投入过低都会被行业淘汰。3 动漫产品的差异性:地域差异。中国的动画公司并不是每个城市都有的,一般集中在上海、杭州、北京、江苏等几个中大城市中。因此大城市的竞争相当激烈。风格差异:目前的国产动画片大都是中国传统动画的人物造型,传统画风或者是动物为基础,带有浓重的中国传统风格,虽也注重细节,但因为题材面向的群体水平的差距,所以中规中矩。一些大的公司已经开始注重这一点,已结合了日本、韩国、西方等国家的风格,注重对人物的

九色鹿动漫文化有限公司上海杉达学院 九色鹿动漫文化

塑造,从脚本、原作设计人物到画面的表现效果都有了很好的把握,因此在动漫行业中脱颖而出,在品牌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客户的转换能力强:国家广电总局以政策的形式给予国产动画片在黄金时段播出的照顾,又对境外动画片“痛下杀手”,将境外动画片禁播时间。毕竟,现在的国产动画片还处在初级的起步阶段,产量还不是很充足,质量也并不能完全得到保证,中国人对境外动画片的认知度还是80%以上通过vcd、dvd和bd(包括盗版)、网络等各种各样的媒介,境外动画已经深入中国人的内心,成为中国人在为数众多的外国流行文化中最为喜爱的一种。因此客户对国产动画片的观赏转境外动画的观赏能力非常强。退出障碍:形成规模的专业动画公司退出会损失惨重,因前期投入大,库存积压多,资产专用性较强,沉没成本较大,债务负担沉重,退出资金匮乏。主要受经济、战略、感情以及社会政治关系等方面考虑的影响,具体包括:资产的专用性、退出的固定费用、战略上的相互牵制、情绪上的难以接受、政府和社会的各种限制等。因此现有的动漫企业只能在行业中闯出自已的路子才能在庞大的消费市场和巨大的发展空间中生存。因此当今的动漫行业企业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

4.2.2 行业中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动漫行业中的每一个企业或多或少都必须应付各种力量构成的威胁,潜在进入者对于现有的动漫企业来说是一个潜在的竞争对手,对于潜在入行者的存在,现有的动漫企业也会做出相应的应付:进入成本:首先技术壁垒。先进设备的投资,技术更新,集聚人才,建立高精端的创作团队,用自己在位的优势,先一步进行品牌创优。其次资金壁垒。加大投资,放高行业的进入壁垒,因此新进入者进入的成本相对来说比较高,高收入的主创人员工资,还要有回收周期长的心理准备,进入该行业要有几千万的资金来支撑才能在动漫行业站稳。在生产、研究与开发、市场营销等职能上的规模经济,是进入者的主要障碍。市场途径:中国的动漫市场虽然较为饱和,但入行的困难并不是很大,由于政策的倾斜,更多企业准备涉足动漫产品的开发、制造与经营。进入者的威胁广泛存在,估计目前及未来三年内新加入行业的企业数目还要增加到上百家。但动漫公司大多是从激烈竞争中成长起来的大企业,天然具有市场基因,并且在多年的业务拓展中掌握了国内一部分电视台和影院、院线及新媒体渠道,并与中央台、各上星频道建立了稳定的供需关系,主要采用直销模式。因此在行业地位争夺中处于有利地位,较难为新进入者撼动。目前动漫产品的报价都很低,制作成本一分钟8000-10000万,发行价一分钟只有几百元,因此对客户没有报价的吸引力,它的回收成本主要是靠衍生产品的开发。动漫企业是文化行业,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积极鼓励、发展、扶持文化行业有着诸多的优惠政策,目前还没有规章制度的制约。因此行业竞争激烈,但领军企业优势已然奠定,潜在的新进入者的威胁不是很大。

九色鹿动漫文化有限公司上海杉达学院 九色鹿动漫文化

4.2.3替代品的威胁

动漫影视产品消费体验难有替代品,动漫作为一种观赏、体验型文化产品,消费体验不同于书籍、歌剧和音乐剧等其他形式的文化产品。现代社会的五光十色驱动人们寻找自我的认同,关注心灵的呼唤,关注小人物的命运,而这些正是动漫作品的长处所在。若论直观的替代品,盗版光碟有一定的威胁。但版权环境逐步优化,高清播放载体、现代数字影院和imax技术等渐渐普及,优秀动漫产品的消费体验将很难找到替代品。

4.2.4 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

动画片一般都是媒体购买,因此从中央台到省级上星台及各地方台,还有网络等其他新兴媒体需要大量的优秀国产动画片。作为播映市场的电视台因其本身对于收视率追求的本能就会发挥作用,一定会尽可能地选择更优秀的动漫片作为自身播放的节目资源。而优秀的国产动画片生产的数量不是太多,则求大于供。因此各媒体的转换能力强,没有转换费用。我们在行业和公司调研中充分感受到,具有品牌效应、作品的票房和收视号召力,在面对行业下游环节时将能够掌握更多谈判筹码,因此优质内容商议价能力将提高。

4.2.5 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动漫影视作品它的上游供应商就是剧本,好的题材、精品剧本需要较高的价格,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较强。动漫作品是靠电脑设备和软件来制作完成的,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软件、电脑设备国产的进口的比比皆是,电脑设备和软件的投入,可以通过政府采购和政府平台来完成,不产生转换供应商的费用,因此电脑设备、软件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不强。

4.2.6总结

以上,我们运用“竞争五力”模型对当前动漫行业的产业结构进行了一般性的分析和全景式的勾勒。当然,不同的动漫产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仍然可能是千差万别的,因此,所面临的五种竞争作用力的强弱可能不尽相同。根据上面对于五种竞争力量的讨论,企业可以采取尽可能地将自身的经营与竞争力量隔绝开来、努力从自身利益需要出发影响行业竞争规则、先占领有利的市场地位再发起进攻性竞争行动等手段来对付这五种竞争力量,以增强自己的市场地位与竞争实力。正如波特所说,“一个企业的竞争战略的目标在于使公司在产业内部处于最佳定位,保卫自己,抗击五种竞争作用力,或者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影响这五种竞争作用力。”因此,从产业机构分析出发,不断提升自身的资源占有和能力储备,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是动漫产业在制订战略的时候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

九色鹿动漫文化有限公司上海杉达学院 九色鹿动漫文化

4.3PEST分析

4.3.1.经济环境

中国具有广阔的动漫市场,我国已经迈过人均 GDP3000 美元的临界点,文化消费能力和水平迎来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今后的 5-10 年内,动漫产业发展目标是总产值占 GDP 的 1%,10 年后将达到 6000 多亿人民币。

2010 年中国动漫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 208 亿元,较 2009 年增长 22.4%。预计到 2012 年 该产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 321 亿元,未来三年的复合增长率为 23.5%。随着中国动漫产业市场 的发展与成熟,增长率呈现逐步加快的态势。

(下图,2009 年-2012 年中国动漫市场规模及增长率。)

根据文化部开展的动漫产业专项调查的数据,动漫产业核心产品直接产值“十五”期末不 足 20 亿元,到 2009 年已经达到 64.3 亿元,2011 年预计将突破 80 亿元。在产业规模扩大的同 时,我国动漫企业也从弱到强,到 2009 年,年产值在 3000 万元以上的企业已有 24 家,年产值 超过 1 亿元的企业 有 13 家,涌现出了如湖南拓维、广东奥飞、中南卡通等一批骨干龙头企业。

动漫产业在 2011 年来看,不管从企业数量、动漫产品品质数量、消费人群和行业营收规模 来看都有了大幅度翻倍提升,2011 年上半年多部动漫作品投入过千万,甚至过亿,衍生产品等 增值业务规模扩大到千亿级别,喜洋洋票房超越 1.4 亿人民币,在这种发展形势下,将会在整个文化产业中诞生更多的龙头和上市企业。

2009年以来,许多国产影视动漫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成功“走出去”。09年年中国动漫片 出口79 部共1490 小时,同比增长150%;出口金额达到3056.6万美元,占影视节目出口总额的 51.9%,首次超过电视剧等节目类型。杭州的中南卡通集团,产品已经销售到63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占全国70%左右。中东国家、非洲正逐渐成为我国影视节目,尤

九色鹿动漫文化有限公司上海杉达学院 九色鹿动漫文化

其是动画出口的重要地 区。此外,一些民营动漫企业如湖南山猫卡通、宁波水木动画设计、江通动画等逐渐成为我国 影视文化产品出口的重要力量。

4.3.2.国家政策

“十二五”期间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目标是:力争文化产业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同期国内生 产总值增长速度,在国民经济中 所占比重逐步提高,到“十二五”期末实现主要文化产业增加 值比 2007 年翻两番。未来国家将启动骨干文化企业培育计划,文化企业上市推动计划及产业 基地建设计划,加大对文化企业的扶持力度,包括税收政策优惠、解决融资难题等方面。

筹划中的“中日文化产业基金”,预计资金总量达到 50 亿人民币。该基金的启动也将在经 济上实现对文化产业的实质性推动。

下表反映了 2006 年以来,国家对动漫产业的一系列扶植政策

九色鹿动漫文化有限公司上海杉达学院 九色鹿动漫文化

4.3.3.动漫消费人群

在国际上,动漫的的主流消费群体集中在5-30岁,日本动漫产品的平均消费年龄更是达到 了35岁;2011年随着中国人口城市化加快,动漫产业最终消费者逐渐从以儿童为主转变成年轻 人群为主,目前中国约有3.8亿儿童,6亿成人为孩子的父母。4-14岁儿童家庭月均为孩子消费 919.88元,其中具有动漫元素的产品占据66%左右,已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34.82%;作为现代儿 童父母的主流人群,70、80后更具有品牌消费意识,而且对动漫产品的接受程度非常高,并且

收入水平较高,成为动漫产品和儿童产品的主流付费消费人群。在国内 4.3 亿网民中,75%的上网人群会在一年当中观看或者消费动漫产品。1.3 亿手机网 民几乎全部都会购买卡通手机饰品和下载相关的漫画动画手机主题或者铃声。

4.3.4.动漫产业技术环境

在过去的三年中,中国互联网技术、手机 3G 技术以及三维技术等迅速发展,有力地推动 了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同时,新媒体动画技术水平的提高也极大地促进了新媒体环境下动漫 产业链的整合。

网络动漫持续发展:随着网络成为最大的新媒体平台,网络动漫已成为中国动漫产业的高速增长点。网络动漫视频/图书、网络游戏、网络儿童动漫游戏虚拟社区、包含动漫内容的网络应用下载赢得了庞大网民尤其是青少年网民的支持。

3G 时代的全面到来极大推动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融合,手机已经成为强劲的新媒体终端,而手机动漫产品的市场前景将迎来飞速发展。各大电信运营商已经瞅准时机,兴建起多个手机动漫基地,其中包括中国移动福州动漫基和中国电信“天翼动漫”。

三维动漫是动漫行业的发展趋势:一方面从观众的消费偏好来看,三维技术起源于美国,美国的市场观众的欣赏水平适应和喜爱三维动漫电影、动漫片,二维动漫片和电影逐渐淘汰。另一方面,三维技术的应用比二维更加广泛:三维技术可以应用的范围比二维动漫要广泛的多,通常三维制作团队不但制作动漫电影、动漫片,还有高品质的游戏片头、广告等等,学习三维的人越来越多、技术水平也越来越高,对于三维技术从业者来说,其工作的范围也比较好,收入高,也比较安全。而二维技术早已成了纯劳动密集型行业,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就开始逐渐向亚洲地区转移。更多的三维技术从业人员将推动三维技术的成 熟和三维动漫制作成本的下降,这将更加有利于三维动漫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以互联网动漫、手机动漫、户外媒体动漫为代表的新媒体动漫产业形式不断涌现,为动漫产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产业空间。“新媒体动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是集动漫生产、数字化采集、数字转换与新媒体制作和作品发布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推动的全国性动漫公共技术平台。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出现了北京大兴、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等多家新媒体动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动漫企业和个人提供传统动漫

九色鹿动漫文化有限公司上海杉达学院 九色鹿动漫文化

数字化采集、新媒体动漫协同创作及制作交流、新媒体漫画制作、新媒体动画制作、手机机型适配转换、手机漫画书制作、交易与发布、内容管理及存档、动画游戏制作设备租 赁、二维、三维图形工作站设备租赁、中高端动漫影视剪辑设备租赁、动画人 才实训等服务。

目前,北京大兴新媒体动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基地 已经成功与 55 家动漫企业、原创工作 室及个人建立了合作关系,总计出品新媒体漫画作品 500 余部,新媒体动画作品 40 余部。数字化转换纸质动漫作品 500 余部,直接支持原创动漫作品 100 余部。发布作品 3000 余 部。通过内容的相关服务所派生的手机增值业务定制、游戏定制、版权合作等,间接经济

效益可达到每月近1000 万元。同时,在北京地铁 4 号线号线上,传播地铁隧道新媒体动漫 作品 40 余部,日受众人群达百万

九色鹿动漫文化有限公司

动漫企业环境分析 第2篇

一、新媒体环境下动漫传播的特性分析

1.依存性

从传统的动漫艺术创作角度来看,作者在完成作品之后,就已经脱离了艺术创作范围,与实际的艺术作品分离,这就使得传统的动漫艺术仅是建立在作者的审美程度之上的,脱离了受众。在技术层面上,传统的动漫艺术创作也不需要不断地更新技术手段,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传统动漫艺术的创新与发展。但从另一角度看,为了作品能够吸引受众,作者不得不花费更大的精力和时间去创作优质的作品。就日本动漫的发行态势看来,长时间的连载并没有使人们的热情退却,反而更加痴迷,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制作精良。与此同时,作者在完成作品期间,不断地推敲与思考,积极地接收读者的反馈意见,从而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动漫风格。这种作者对于动漫艺术作品的信息完整度的保持是传统媒体在传播特性上与新媒体的不同之处。进入了新媒体信息时代,新媒体所依赖的高科技在传播特性上是与传统媒体截然不同的。新媒体对高科技的依存性主要体现在电子、数码、网络等,这是由新媒体环境所决定的。动漫艺术有区别于文学作品的语言诉说效果,其对网络数据信息的依存程度可见其对现代化社会下的高科技的依存性。

2.仿真性

传统的动漫艺术作品所具有的能够让受众群体直接感受到艺术作品内涵的效果使得其具有可感性,人们能够直观地了解到所见的艺术作品的内涵。动漫作品的独到之处就是能够将作品简单化,将纷繁复杂的道理具象化,使人们能够从诙谐的表达中了解事情的`发展规律。传统的动漫艺术作品往往是基于纸质媒体的基础之上塑造的,由于纸质媒体的视觉性,就使得传统的动漫作品着重塑造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对于新媒体环境下的动漫艺术作品而言,由于所传播的媒介不同,使得所描述的同一对象在不同媒介之上有了不同的形象:新媒体能够赋予人物更为鲜活的性格特点,具有拟人化的仿真性。仿真性往往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艺术传播媒介所体现的仿真性。电子、网络与多媒体等都能够为艺术传播动漫作品添加人物声音和形象,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饱满,纸上的人物“活”了起来;二是传播形态的仿真性。高科技手段加强了艺术表达作品的专业性,从多方面深入挖掘,凸显人物的性格特征。数字媒体的不断升级,人们对于动漫艺术的感知程度则更加深层次化,能够从基本的观看转变为互动,这是以往的纸质媒体无法完成的,这一仿真性加深了人们对于动漫人物的喜爱程度。

3.间传性

传统的动漫艺术是不需要借助外来工具形成的艺术作品,从传播特性来看,是可以依靠其本身的形象直接进行传播的,不需要二次加工,观众也能够直接感知角色的独特之处。而新媒体环境下的动漫艺术却有间传性的特质,因其大范围地依赖数字技术,故其表现形式是依靠媒介工具而体现的。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往往能够反映出作品的主要表达思想,新媒体环境下的动漫艺术是借助科学手段进行完成的,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视听效果。在新媒体环境之下,动漫艺术作品的人物能够有更加鲜明的人物特性,间接地使受众与作品有着不同程度的沟通,这是一种新型的艺术传播形式,能够达到多维度的立体式的传播效果。

二、新媒体环境下动漫发展存在的问题

1.新媒体动漫产业发展需要突破内容瓶颈

从宏观角度来看,新媒体环境下的动漫产业并不是万无一失的,其发展态势较为平缓,虽然有人气高的动漫作品出现过,但仅是少数。目前,动漫市场的态势较为低迷,虽然发展潜力无穷,但是缺少能够发现美的伯乐,仅仅是在既有的素材之上不断地重复,缺少创新性与独特性。内容是动漫艺术作品的主要灵魂,如果内容一味地重复,受众群体会进行更为新颖的选择,创作者不仅要更新内容,更要使作品的完整度得以保持。新媒体环境下的动漫产业前景不容乐观,由于缺乏新颖的题材,内容停滞,止步不前。内容这一环节的发展水平能够直接反映整个行业的发展水平,因此相关从业人员需要对此进行高度重视。

2.创意型人才的匮乏

艺术作品最为重要的是作品的创意性。一个好的作品的诞生,需要背后凝聚创意的来源,而目前的动漫产业创意型人才紧俏,自然不能够生成好的动漫作品。就动漫作品的仿真性而言,创意型的作品能够激起受众群体的喜爱程度,相反,一味地搬用以往的素材,只是换个模式运作,会降低其受欢迎的持久性。在原创作品中,能够看到作者的心意与表达欲望。就网络游戏而言,目前市面上的基本都是在原有的文学作品之上进行加工,少了自我构思的过程,这样使得作品的完整性不够,也不能保持受众群体对其的喜爱度持久。相关的动漫艺术产业工作人员,需要始终保持灵活的头脑,培养自己能够发现新的闪光点的能力,这样就能够保持作品的新奇性与吸引力。

3.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

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使动漫艺术产业的发展受到了制约。具有创意型的作品被竞相模仿,少了原作品的独特性。由于网络的自由性特点,使得作品不能够受到良好的保护,互联网上的任意一个角落都能够看到几乎相同的动漫艺术作品。这些直接影响了原创作者的创作积极性,流失了大量的原创人才。新媒体环境下,动漫艺术要想长久不衰地健康发展,就需要进行相关的立法并付诸实施,打击盗版行为,建立创作者的信息,保护原创作者的创作权不受侵犯,促进其创作新产品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动漫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新媒体环境下的动漫发展对策

动漫企业环境分析 第3篇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动漫人才

1“互联网+”环境下动漫产业新态势分析

“互联网+”不仅影响了全球的银行业、旅游业、零售业、通讯业, 动漫产业也发生巨大变化。20世纪的中国动漫作品只有电视、电影、图书有限的几种渠道, 受众群体只限低龄儿童, 商业开发模式非常有限, 而今“互联网+”浪潮来袭, 动漫企业与互联网企业相结合, 充分利用网络大数据将为整个动漫产业的发展带来新机遇。

(1) 一大批互联网企业掌握大量用户, 他们利用自己的平台, 不断推出优秀动漫作品, 吸引粉丝, 使得动漫作品受众群体数量不断增加;互联网企业直接促进动漫链条与游戏链条的衔接, 网游用户可以快速转换成动漫受众。

(2) 互联网给更多受众接触动漫产品的机会, 通过对网络大数据的搜集和利用, 动漫企业可以深入研究受众的消费心理和习惯爱好, 了解受众特别是低龄受众的真实需求。

(3) 互联网企业将“动漫”作为重要板块, 纷纷进入动漫领域, 如腾讯动漫, 充分利用网络大数据, 为自创动漫品牌《尸兄》提供了有助于内容创作的精准信息;土豆网斥资1亿元启动“土豆动漫创投计划”, 与海内外原创动画从业者、优秀动画院校、动漫制作机构以及商业动漫项目开展全面合作, 扶持国产动画作品的制作、发行、播出以及衍生品开发销售, 寻找属于自己的动漫IP。

(4) 互联网企业充分利用网络的交互性, 将漫画读者信息反馈与创作者创作相结合, 将意见反馈直接用于漫画作品的后续创作之中。这种良性互动不但强化了动漫爱好者的参与感, 更提升了受众的粘合度, 激发创者的创作灵感, 推进了网络动漫创作的发展。

(5) 互联网为动画品牌战略提供了新的工具。围绕微信、微博和客户端等平台, 动漫企业可以随时随地推广自己的品牌, 实施自己的品牌战略, 指导企业有的放矢地调整自己的品牌战略。互联网企业根据网络大数据合理投资、创作、发行, 可以降低动漫企业的投资风险和经营风险。

2“互联网+”环境下高职动漫学生学情分析

2.1 优势分析

(1) 选择动漫专业的学生, 大多数是因为自己的爱好, 他们都是在“互联网+”环境下成长起来的90后, 其性格特点鲜明, 创意多, 想象力丰富, 非常适合学动漫动画制作专业。他们的作品更具新鲜感, 更受动漫公司的青睐。

(2) “互联网+”新媒体提供了更为便捷的学习途径。由于4G通讯资费不断下调, 各高校校园网的上网条件改善, 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学习非常方便, 动漫人才知识更新变得容易。

(3) “互联网+”用人市场透明度增加。正是由于“互联网+”提供一个开放、透明、分享的用人环境, 动漫学生获取就业信息变得容易。

2.2 劣势分析

90后的动漫专业高职学生大部分理论知识积累不够, 美术功能较差, 而动漫制作关键技术是需要很强的毅力才能掌握, 由于他们缺乏耐心, 训练往往不到位, 而高职教育不像高中那样带有升学的压力, 课程任务也不会很重, 自制力较差的学生, 还是很难培养的, 这已成为普遍现象, 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3“互联网+”环境下的高职动漫人才培养探究

基于以上分析, 特殊环境下的高职动漫人才培养应该推进教、学、用各个环节的改革。

3.1 做好顶层设计

首先做好人才定位, 高职动漫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定位是制作型技能人才, 他们就业的岗位是制作而非设计, 具体来说就是很根据原画制作角色造型和制作场景, 根据分镜调试动画, 最后剪辑合成影片, 拓展岗位是衍生品设计与开发。

3.2 认真做好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学生的纲领, 必须认真对待。设计一个科学的方案, 首先要做好市场调研, 与动漫企业人事部门保持良好的沟通, 及时了解用人单位需求, 切忌闭门造车。针对不同地域、不同生源地都有不同的方案。

培养方案确定好后, 可以清楚了解上哪些课、怎么上、课与课之间如何衔接、每门课包括哪些内容。以下是笔者经过几年探索认为可行的方案, 比较适合于没有基础的三年制的高职动漫专业。

设计思路:第一年加强美术基础的培养, 从艺术素养、审美意识、绘画与色彩、构图等方面, 打好基础;第二年强化软件操作技能训练, 精通Photoshop、Flash、3DMAX (MAYA) 、AE几款软件;第三年, 多做几个真实的商业案例, 争取让学生零距离就业, 具体设计方案如下。

第1学期:动画概论、动画素描、速写;第2学期:动画色彩、摄录像技术、艺术写生、视听语言;第3学期:图形图像处理、CG插画、三维建模基, 动画技法;第4学期:动画角色设计、动画场景设计、三维特效制作、影视特效与后期合成, 、动画制作;第5学期:动漫剧本创作与分镜设计、动画短片创作、影视广告制作、UI设计、毕业创作。自主学习课程:漫画设计、音效设计、微电影创作、C4D与片头设计、ZBRSH与原画设计、后期调色、动漫周边产品开发。

3.3 因材施教

针对思想活跃、看日漫和美剧长大的学生, 应该因势利导, 找出每位学生的兴趣点, 并加以引导, 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切忌硬逼死灌, 否则事倍功半。

3.4 引进商业项目

动漫作为一个流行传媒形式, 现在应用越来越广泛, 高职学校的教师应积极参与项目制作, 并尽量带领学生参与项目制作, 使学生在学中做, 做中学, 提倡教师创建工作室, 在市场上承接商业项目, 让不同兴趣的学生能够参与到不同类型的商业案例中去, 这样有利于学生创新和创业意识的培养, 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

3.5 企业要加强校企合作, 学校可以创办校属企业

动漫企业要想招聘到好的动漫制作人才, 应多给一些学生实习的机会, 让学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而不至于上岗时无所适从。学生在学习完专业课程之后, 到企业中去顶岗实习。企业要容忍学生出现的错误, 并指导学生下次如何避免再犯此种错误。对于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创办自己的动漫校属企业, 实现产、学、研一体良好循环。

3.6 鼓励学生基于“互联网+”创业

动漫专业学生可以选择“互联网+”模式的业务进行创业, 如在微商平台上提供动漫衍生品、文化衫、打火机等产品的个性化的DIY定制服务。当今人们对于生活品质和文化内涵的追求越来越高, 倡导传统文化和以优秀文学作品为蓝本的动漫游戏衍生品作为突破口进行经营, 也可以选择基于原创作品创业, 如制作动画广告、游戏、漫画等, 投放一个专业平台, 以点击率获得回报。

4 结语

我国动漫产业兴起, 动漫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相信在国家政策鼓励、全体爱好动漫人士的共同努力下, 充满希望、屹立在东方灿烂文化基石上的民族动漫将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罗启强.高职院校动漫人才创新培养模式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中旬, 2013 (10) .

我国动漫产业投资环境分析 第4篇

一、经济环境

经济总量不断迈上新台阶。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7983亿元,按平均汇率折算达到58791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居世界位次稳步提升。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快速增加。在经济总量稳步增长的同时,人均创造价值水平也在不断提高。201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9748元,扣除价格因素,比2005年增长65.7%,“十一五”期间年均实际增长10.6%,我国文化消费能力和水平迎来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未来5-10年,甚至更长时间内,我国动漫产业的高速发展可以预见。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十一五”时期,我国三次产业均保持较快的发展态势,第一产业年均增长4.5%,第二产业年均增长12.1%,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1.9%,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由40.5%上升为43.0%,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转变。随着我国经济逐渐进入后工业时代,文化产业,特别是动漫将逐步取代以资源为核心的经济增长动力,这一趋势必然体现到资本市场上来。

二、政策环境

近年来,国家相继发布了若干条动漫产业扶持政策,体现出了对中央和国务院发展动漫产业指示精神的全面贯彻。各级政府也在相关政策引导下,纷纷建设地方性动漫产业基地和动漫产业园区,出台了多样化的招商引资、鼓励动漫创作与产品开发的激励性措施,试图走出一条集约化发展的动漫产业之路。

由上表可以看出,我国政府目前已把整个动漫产业作为未来高速成长的产业,对动漫产业的发展日益重视,我国提升动漫产业竞争力的政策可谓力度不小,但总体来看,缺乏有效支撑市场化手段的措施。在产业定位的战略规划上,虽然将动漫产业的发展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层面,认识到动漫产业对拉动消费的重要作用,但在具体落实上,却缺乏产业研究、融资支持、市场拓展支持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市场化方面的扶持手段。出口退税、减免税收以及限制进口动画片等保护性措施虽能起一时之效,但对于培养我国动漫产业核心竞争力仍远远不够。

由于产业政策扶持手段单一,计划性大于市场性,与我国动漫企业的运行与管理有一定程度的脱节,使得我国动漫产业近年来一直依靠外部力量的激励和培育而发展,未能快速形成有效的市场发展原动力,此外,完善的市场化投融资机制也由于政策的计划性而尚未成型。因而我国动漫产业虽然颇具投资前景,但投资成功的案例却甚少。由于其作为完整产业的运营历史非常短暂,原创能力不强,产业链中的局部环节缺乏独立生存能力等因素综合影响,造成了动漫产业投资“叫好不叫座”的局面。

三、人文环境

我国动漫发展历史悠久,民间流传的皮影戏可以算得上是动画的鼻祖,早在20世纪40年代,亚洲第一部动画长篇《铁扇公主》就诞生在我国。建国后的《大闹天宫》、《哪吒闹海》更是开了历史之先河,获奖无数,随着《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及《三个和尚》等一批经典作品出现,我国动画片迎来了一个创作的高峰。

虽然曾经历经辉煌,但我国动漫的定位长期以来却都是以教育为目的,其内容形式主要针对14 岁以下的儿童,十分强调说教功能及知识传播,在题材风格、内容、思想方面都偏于低幼化,见上图 ,我国动画片内容主要集中在童话和教育题材上。

90年代以后,日本、美国动漫大举入侵,我国动画片制作进入了长达十几年的停滞和徘徊期。近年来,随着国外动漫产业的爆发式增长,一些优秀的动漫产品的成功也在冲击着我国对动漫产业的传统观念。尤其是从小受优秀动漫作品影响的80后逐渐成长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动漫成人化越来越得到认同,近年来各种动漫活动引发的热潮和动画片吸引了众多成人观看的现象就是最好的印证。动漫衍生产品也得到了众多年轻人的喜爱,支撑动漫市场的主力,实际上已经开始转化成各种层面和年龄段的年轻人,相较与儿童,他们购买力更强,且更愿意主动尝试不同的动漫产品,其中以城镇年轻人更为明显。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在目前的13.7亿人口中,有6.66亿居住在城镇,占整体的49.68%,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07亿,所占比例上升13.46个百分点。

基于收入水平、消费观念、消费结构等因素,我国庞大的城市人口是动漫产品的最主要消费群体,城市人口规模的持续扩大为动漫产业的发展奠定了最牢靠的消费市场基础,我国城镇化仍未完成,在未来15-20 年间,我国仍将处于高速城镇化的阶段,动漫产业的消费人群也将不断扩大。

四、技术环境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突破4.5亿大关,达到4.57亿,较2009年底增加733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4.3%,较2009年提高5.4个百分点。庞大的网络用户人群,支撑了网络动漫的繁荣。

2010年,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3.03亿,较2009年底增加6930万人。手机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进一步提高,从2009年末的60.8%提升至66.2%。手机网民较传统互联网网民增幅更大,依然构成拉动中国总体网民规模攀升的主要动力。手机网民的大幅增多,为手机动漫的传播提供了广泛的用户基础。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新媒体动漫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3G服务提供的高速数据业务,能够同时传送并处理语音、图像、视频等多媒体数据,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子邮件、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为新媒体动漫的应用与传播提供了多种方式。

多种移动终端的迅速普及也为新媒体动漫的发展助力。随着多款新型移动互联网终端如电纸书、平板电脑等相继上市并平民化,新媒体动漫的传播渠道也得以无限拓展。

互联网应用的普及,3G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动漫多种传播方式提供了可能。手机用户的大规模提升以及计算机应用的广泛,为新媒体动漫发展提供坚实的用户基础。未来几年,新媒体动漫伴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极速发展,以及庞大用户群体的支撑,必将有突破性的发展。

五、我国动漫产业现状

1.主要产品数量

我国电视动画制作数量近年来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可以看到在2006年《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后,产品数量激增,2010年,我国电视动画产量突破22万分钟,成为世界生产大国。但快速增长的电视动画产量和趋于饱和的播出平台却形成了尖锐矛盾,2008年开始,这场“热战”逐渐冷却,产量增长速度开始下滑,创意不足、资金匮乏、盈利水平低、产业链薄弱等等问题使得我国众多中小型动漫企业举步维艰。

动画电影近年来也有长足的进步,完成数量由2005年的7部增长到2010年的16部,2007年更是交出了27部的好成绩。动画电影的产量是动漫产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一个标志,产量和交易数量的大幅增长,一方面进一步丰富了我国各级电视频道的节目资源;另一方面也为动画企业树立动画品牌,完成资金、人才、知识和技术的积累提供了坚实基础。

2.区域发展

可以看出,动漫产业的蓬勃发展需要良好的经济基础作为后盾,经济发达地区的动漫产业发展迅速,究其原因,一是当地政府比较重视,都有相应的扶持政策出台,在资本运作、对外合作、人才培养、技术创新、海外拓展等方面给予扶持和引导,二是当地高新技术企业密集、人才丰富、市场发达、基础条件较好,有利于创造动漫市场的良性发展环境。区域经济的基础实力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动漫产业的发展,导致动漫产业区域发展的严重不均衡,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动漫产业整体实力的提升。

3.企业运营发展

动漫企业竞争力的培养,可以概括为六大主要因素,如图所示。

由于我国动漫产业起步较晚,因此只有资金和产业环境两个要素中的部分在逐步的完善,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即便如此,资金问题仍是动漫企业发展的首要难题。政府资金的支持以及税收政策的优惠固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企业的负担,但面对动漫产品前期庞大的投资,仍只是杯水车薪。由于国内针对动漫的风险投资机制尚不成熟,而动漫项目又往往投入高,投资回收周期长,且好的创意及盈利模式缺乏,使得动漫企业融资非常困难。投资机构也是多处于观望状态,实际操作甚少。而我国动漫企业本就普遍弱小,实力不强,周转困难,产品质量及企业发展严重受到阻碍,纵使有好的创意与想法,往往无法实施。

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第5篇

一,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

1、政治和法律因素(政府行为、法律法规、政局稳定情况、路线方针政策、国际政治法律因素、各政治利益集团)

2、经济因素(社会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其他一般经济条件)

3、社会和文化因素(人口因素、社会流动性、各阶层对企业的期望、消费者心理、文化传统、价值观)

4、技术因素(技术水平、技术力量、新技术的发展)二,产业环境分析:

1、产品生命周期

导入期:用户少,竞争对手少,规模小,经营风险高。成长期:标志是产品销量节节攀升;经营风险有所下降,但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战略目标是争取最大市场份额,并坚持到成熟期的到来。

成熟期:标志是竞争者之间出现挑衅性的价格竞争;经营风险进一步降低,达到中等水平;战略目标首先是防御,获取最后的现金流。

2、产业五种竞争力(五力模型)

在每一个产业中都存在五种基本竞争力量,即潜在进入者、替代品、购买者、供应者与现有竞争者间的抗衡。潜在进入者的进入威胁:

进入者会瓜分原有的市场份额,减少了市场集中,从而激发现有企业竞争,减少价格—成本差。替代品的替代威胁:

直接产品替代和间接产品替代。替代品之间价值高的产品获得竞争优势。购买者、供应者讨价还价的能力:

买卖双方都力求在交易中使自己获得更多的价值增值。产业内现有企业的竞争:

通常以价格竞争、广告战、产品引进以及增加对消费者的服务等方式表现。

3、成功关键因素分析(KSF)

指公司在特定市场获得盈利必须拥有的技能和资产。三,竞争环境分析

包括从个别企业视角去观察分析竞争对手的实力和从产业竞争结构视角观察分析企业所面对的竞争格局。

1、竞争对手分析(竞争对手的未来目标、假设、现行战略和潜在能力)从四方面分析是什么驱使着竞争对手,竞争对手在做什么和能做什么以及竞争对手的强项和弱项。

2、产业内的战略群组

一个战略群组是指某一个产业中在某一战略方面采用相同或相似战略,或具有相同战略特征的各公司组成的。了解战略群组特征并进行战略群组分析。四,市场需求分析

1、市场需求的决定因素(市场需求=人口*购买力*购买欲望)人口和购买力是难以控制的因素,购买欲望是可以把握因素,也是市场营销策略的着眼点。

2、消费者分析

从三个战略问题展开,即消费细分、消费动机以及消费者未满足的需求。内部环境分析

一,企业资源与能力分析 企业资源分析:

1、企业资源的主要类型: 有形资源(可见的,能用货币直接计量的资源,主要包括物质资源和财务资源)。无形资源(指企业长期积累的、没有实物形态的,甚至无法用货币精确度量的资源,通常包括品牌、商誉、技术、专利、商标、企业文化及组织经验等)。人力资源(指组织成员向组织提供的技能、知识以及推理和决策能力)。

2、决定企业竞争优势的企业资源判断标准:资源的稀缺性;不可模仿性;不可替代性;持久性。企业能力分析

企业能力指企业配置资源,发挥其生产和竞争作用的能力。包括:研发能力、生产管理能力、营销能力(产品竞争能力,销售活动能力,市场决策能力)、财务能力(筹集资金的能力,使用和管理所筹集资金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企业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可以是完成某项活动所需的优秀技能,也可以是一定范围和深度上的企业的技术诀窍,或者是那些能够形成很大竞争价值的一系列具体生产技能的组合。

二,价值链分析 概念:企业每项生产经营活动都是其创造价值的经济活动,企业所有的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便构成了创造价值的一个动态过程,即价值链。1价值链的两类活动:内部后勤(进货物流)、生产经营、外部后勤(出货物流)、市场销售、服务。

支持活动(辅助活动,指用以支持基本活动而且内部之间又相互支持的活动):采购管理、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基础设施。战略选择

公司战略分为:总体(公司层)战略、业务单位(竞争)战略、职能战略。

1、总体战略又分为:发展战略、稳定战略、收缩战略

发展战略:一体化战略(纵向一体化、横向一体化);密集型战略(市场渗透、市场开发、产品开发);多元化战略(相关多元化、非相关多元化)多元化战略:

优:

1、分散风险,当现有产品及市场失败时,新产品或新市场能为企业提供保护。

2、能更容易地从资本市场中获得融资。

3、在企业无法增长的情况下找到新的增长点。

4、利用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

5、运用盈余资金。

6、获得资金或其他财务利益,例如累计税项亏损。

7、运用企业在某个产业或某个市场中的形象和声誉来进入另一个产业或市场。

风险:

1、来自原有经营产业的风险。

2、市场整体风险。

3、产业进入风险。

4、产业退出风险。

5、内部经营整合风险。业务单位战略: 一,成本领先战略

优:

1、形成进入障碍

2、增强讨价还价能力

3、降低替代品的威胁

4、保持领先的竞争地位。风险:

1、技术的变化可能使过去用于降低成本的投资与积累的经验一笔勾销。

2、产业的新加入者或追随者通过模仿或者以高技术水平设施的投资能力,用较低的成本进行学习。

3、市场需求从注重价格转向注重产品的品牌形象,使得企业原有的优势变为劣势。二,差异化战略

优:

1、形成进入障碍

2、降低客户敏感程度

3、增强讨价还价能力

4、防止替代品的威胁

风险:

1、企业形成产品差别化的成本过高。

2、市场需求发生变化。

3、竞争对手的模仿和进攻使已建立的差异缩小甚至转向。三,集中化战略

优:由于集中化战略是企业在一个特定的目标市场上实施成本领先或差异化战略,所以成本领先和差异化战略抵御产业五种竞争力的优势也都能在集中化战略中体现出来。

风险:1狭小的目标市场导致的风险。2购买者群体之间需求差异变小。3竞争对手的进入与竞争。

企业面对的风险种类(风险类型)

外部:政治风险、法律风险、社会文化风险、技术风险、自然环境风险、市场风险、产业风险、信用风险。

内部:战略风险、操作风险、运营风险、财务风险。企业风险管理特征:

1、战略性。风险管理主要运用于企业战略管理层面,站在战略层面整合和管理 企业层面风险是全面风险管理的价值所在。

2、全员化。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由企业治理层、管理层和所有员工参与的,对企业所有风险进行管理,只有将风险意识转化为全体员工的共同认识和自觉行动,才能确保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

3、专业性。要求风险管理的专业人才实施专业化管理。

4、二重性。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商业使命在于:损失最小化管理;不确定性管理;绩效最优化管理。设法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尽量减少损失至最小化,化风险为增进企业价值的机会。

5、系统性。全面风险管理必须拥有一套系统的、规范的方法,来确保所有的风险都得到识别,而且所有的风险都得到管理。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组织架构(指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大会决议和企业章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需关注的主要风险:

1、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缺乏科学决策、良性运行机制的执行力,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失败,难以实现发展战略。

2、内部机构设计不科学,权责分配不合理,可能导致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或缺失、推诿扯皮,运行效率低下。

社会责任(指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应当履行的社会职责和义务,主要包括安全生产、产品质量、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促进就业、员工权益保护等。)需要关注的主要风险:

1、安全生产措施不到位,责任不落实,可能导致企业发生安全事故。

2、产品质量低劣,侵犯消费者权益,可能导致企业巨额赔偿,形象受损,甚至破产。

3、环境保护投入不足,资源耗费大,造成环境污染或资源枯竭,可能导致企业巨额赔偿,缺乏发展后劲,甚至停业。

4、促进就业和员工权益保护不够,可能导致员工积极性受挫,影响企业发展和社会稳定。

企业文化(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整体团队所认同并遵守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行为规范的总称。)需要关注的主要风险:

1、缺乏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可能导致员工丧失对企业的信心和认同感,企业缺乏凝聚力和竞争力。

2、缺乏开拓创新,团队协作和风险意识,可能导致企业发展目标难以实现影响可持续发展。

3、缺乏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可能导致舞弊事件的发生,造成企业损失,影响企业信誉。

4、忽视企业间的文化差异和理念冲突,可能导致并购重组失败。采购业务(指购买物资或接受劳务及支付款项等相关活动。)需要关注的主要风险:

1、采购计划安排不合理,市场变化趋势预测不准确,造成库存短缺或积压,可能导致企业生产停滞或资源浪费。

2、供应商选择不当,采购方式不合理,招投标或定价机制不科学,授权审批不规范,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质次价高,出现舞弊或遭受欺诈。

电力企业环境分析 第6篇

姓名:栾广秀

学号:101906040116

班级:信管10K

1电力企业环境分析

一、外部环境分析

任何一个企业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企业经营行为的改变是行业环境因素作用的结果,而行业环境因素的变动又是宏观环境因素驱动的,因此,我们在分析把握企业外部环境形势时,首先应考察分析宏观环境因素的变动趋势,在此基础上再来分析行业环境及企业行为的变化。

1.电力工业的市场需求

电力行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电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电力供应不仅不再短缺,而且实现了供需基本平衡,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了阶段性的供大于求,电力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从表面上看,电力市场呈现饱和的趋势。从实际分析看,电力市场还处于低级阶段,电力资源分布和电源建设地区分布极不平衡,电力需求饱和有阶段性和地域性限制,从总体平衡上考虑,电力供应远未达到社会需求。1999年我国人均装机容量只有0.237千瓦,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左右;人均发电量只有979千瓦时,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人均年用电量1 064千瓦时,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2;电力消费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只有34.8%。现在我国仍有近2 300万人没用上电。我国电力需求增长1998年进入回升。

2.电力行业由垄断逐步走向竞争

从当前大的经济环境着眼分析,我们看到,政府管理体制和国有经济的改革已经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打破垄断,开放国内市场,引入竞争机制,积极吸引外资,这些做法从竞争性产业延伸到垄断性产业。电力体制和运行机制长期以来由国家制定和经营,国家定价,没有竞争,导致电力建设成本高,电源结构不合理,成本核算粗,管理官本位。同时服务质量差,经营观念淡薄,多种经营产业包袱重,科技含量低,缺乏竞争能力。因此,不打破电力由国家垄断,就不能建立现代电力市场;不建立现代电力市场,就不能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这既是管理问题,又是体制和机制的问题。

电力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这一变化导致了电力市场开始出现竞争并且竞争程度逐步增强,也逐渐显现出了电力工业产业组织结构垂直垄断的弊端。因为垂直一体化经营的国家电力公司,集发电、输电、配电、售电于一身,几乎控制着全部电网(特别是输电网)和一半的发电厂。

加之国有企业持续低迷,尤其是像重庆这样的工业大城市,用电增长缓慢,电费回收困难,电力企业经营困难重重。2000年电力行业仅向中央财政上缴86亿元,不少省网公司处于亏损或保本经营状态。降低电力成本和提高电力工业效率成为电力企业寻求出路的关键。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下,电力作为最后一块桥头堡,被推向了市场化改革的峰尖,政府和社会要求破除电力垄断,降低电价,提升服务质量的呼声日益高涨,对电力企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此,为适应形势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国家电力公司在全公司系统推出了开展“电力市场整顿和优质服务年”活动、建立电网调度信息公开制度、公开服务承诺、规范服务行为和供电企业经营行为、推出“一户一表”工程及建立技术支持系统等一系列便民、利民措施,全面接受社会监督。

3.电力系统多种经营与主业的分离

电力行业市场化程度的加深,极大地改变了电力多种经营的环境。多种经营

企业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产生的,是在电力系统这个特定环境下发展起来的。长期以来,电力主业与多种经营之间是一种事实上的主办与被主办的关系,多种经营是由主业创办、扶持的,多种经营对主业具有依托和从属性,从而导致多种经营企业不能真正涉足市场而定格于“系统内部”,成为电力企业从属性的单位,继而产生内部人管理控制,内部人持股,产生内部市场的概念及其内部交易等非市场化行为,而与统一、开放、竞争、平等的市场经济要求难以接轨。

从现实的角度讲,电力企业实行战略重组,实施主辅分开无疑是明智的选择。实施主辅分开,意味着对非核心业务的资产存量进行必要的重组,优化,盘活,其中大部分辅助性业务及其资产将成为多种产业的一部分,通过市场化运作,提高国有资产运营效率,从而使核心业务得以提升,电力主业得到精干。

然而,电力行业长期的垄断性、封闭性,必然对多种经营企业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是深刻的,无法在短期内彻底消除。破除垄断,实施主辅分离,多种经营必然面临巨大挑战:

一是打破垄断。失去行业统筹优势,市场化经营是多种经营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在多种经营产业结构中起支撑作用的电力安装、电器制造、电力物资经营等,都是靠对电力主业内部市场的专营和电力垄断优势发展起来的,企业及产品档次低,研发能力低下,市场竞争力弱,下一步将何去何从?

二是主辅分离。电力多种经营企业必将定位于市场,彻底摆脱对主业的依附与从属,要在市场竞争中实现结构调整和要素优化,这就要求电力企业对非核心业务的资产存量进行必要的重组,电力主业与多种经营从主辅隶属关系向经济利益关系转变。彻底摒除“主办与被主办”关系,把握好“分开”的尺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是困难重重。

三是实施主辅分开,人员分流,职工身份的确定和富余人员的安置如何解决。发展之初定位的电力多种经营的主要特征是安置型、福利型。

四是经营管理粗放,与发展战略相适应的实施组织体系、责任体系和管理机制、风险规避机制急需健全完善。

五是加入WTO后,在市场、资源、人才等方面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国际国内竞争。

4.电力多种经营产业结构

电力多种经营资产总量,全国而言已达1 567亿元,净资产49亿元,平均负债率为68%。从产业结构分布来看,电力建设、电力设备产品制造和电力物资经营占70%~80%,走向市场参与竞争的企业与产品比重很低,且大多无效益,高科技产品更是凤毛麟角。因此,多种经营的产业结构在市场竞争中呈严重的弱势,比较早地走向市场的宾馆饭店已出现大面积亏损。目前尚能维持的电气产品制造企业,待两网改造结束以后,也将难以为继。由局部利益驱动而形成的低水平重复建设,使多种经营的许多资产由于不能适时重组而可能沉淀为不良资产。电力多种经营企业必须要进行适应市场竞争的新型经营性战略调整。

对电力多种经营进行战略性调整,即对多种经营状况、产品产业的持续性进行科学评价,采取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股份合作制等多种经营方式,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从趋势讲,只有积极引入竞争,在竞争中实现结构的调整。而实现有效竞争的前提是全面开放市场。从多种经营的历史与现状分析,大多数多种经营企业不具备竞争的实力,因而多种经营产业结构调整取向应该有进有退,以退为主,通过关停并转压缩战线,集中优势发展新型产业。

二、宏观环境对电力行业的影响

我国正处于政治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和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电力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包括宏观经济环境、能源与环保政策环境、电力行业改革环境、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环境和科技进步的影响等都在不断发生变化。

随着“十一五”节能目标政策的制定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提出,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约能源资源,实现电力工业的有序健康发展是今后的重要工作。中国包括能源行业在内的市场化改革也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加之国家对产业结构的调控,来自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国家在反垄断法和能源法的进展,国有企业的改革与投融资体制的深化改革,都要求电力行业进一步加快结构调整和深化改革。

三、国家政策对电力行业的影响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国家落实科学发展观、节能降耗、继续实施“适度、稳健”宏观调控措施的关键时期。当前经济中的主要问题是固定资产投资偏高,投资反弹的压力在加大,部分地区高耗能产业的发展势头依然不减,结构性调整任务艰巨,导致国家的宏观调控措施的出台力度加大,结构调整效果将会逐步显示出来。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已经正式颁布施行。该决定明确了电力建设实行核准制,不再审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开工报告,而且明确了电源、电网项目由国务院和国家投资主管部门核准的范围,以及由地方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核准的范围。

国资委要求,加大垄断行业改革力度,放宽市场准入,推进市场主体和产权多元化,提高市场竞争和抗御风险能力。切实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和产权转让行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要认真履行出资人职责,加强国有资产监管,规范监管方式,充分发挥监事会的作用。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法制建设,建立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授权经营制度,建立科学的业绩考核体系和国有资产重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

上一篇:关于羽毛球的优秀作文:学羽毛球的滋味下一篇:现代园林设计的技术要点探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