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课题开题报告

2024-07-16

高中音乐课题开题报告(精选8篇)

高中音乐课题开题报告 第1篇

・学习并研读相关论文,写出心得体会

・研读《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

・分析现行新课程高中音乐鉴赏教材(人民音乐出版社必修)

・初定课题方案。

2、预研究(、3――2011、5)

・查阅并收集资料,总结分析

・完成开题报告

3、实践研究(2011、5――2011、11)

・行动研究:在具体实施方案指导下,进行具体的实验。

・实验研究:

4、研究成果的总结与效果检测(2011、11――、1)

・完成课题结题报告。

七、课题预期成果

1、课题结题报告

2、与课题相关的论文。

八、研究任务人

姓名 程亮 性别 男 工作单位 西安交大附属中学 职称 中二

工作任务 课题主持人 规划、组织课题实验

高中音乐课题开题报告 第2篇

一、选题评估

(一)研究对象

中小学音乐课

(二)研究目的

钢琴即兴伴奏是一门独立的音乐表演艺术,由于它的重要性不容易被理解,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而中小学音乐课上的即兴伴奏是调动学生对音乐爱好的一种手段,所以对大学师范类的音乐学生应该注重高音伴奏的培养。随着初、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执行,对对教师的综合能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钢琴伴奏又恰恰具有实用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综合特点,搜易我认为此题具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本人发现已有一部分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如徐向黎于2003年发表在辽宁教育研究中的《关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键盘乐器教学改革的初探》王月萍参与编写的全国教师培训教材《音乐教学基本功训练》

(三)研究意义

目前我省中小学音乐教师钢琴即兴伴奏的能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音乐基础较差的教师问题(一)钢琴弹奏技巧不扎实,或者说没有经过正规的训练,伴奏的最基本音型如和弦及转位的弹奏指法和触键方法都不明确,因此连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都成问题,更谈不上伴奏音型的丰富多彩。(二)缺乏键盘和声及曲式等理论知识,在和弦序进方面没有规范的设计,甚至调性都不准确,在键盘上每个大小调最基本的Ⅰ、Ⅳ、Ⅴ级还不熟,在伴奏中左手只是跟着旋律音弹八度论文发表球球2315126918或单音,没有用和声来衬托丰富旋律的效果。(三)伴奏音型掌握的少,或不能适当地应用。对于不同体裁风格的歌曲所应使用的音型分辨和使用的能力差,千篇一律所以应该重视中小学音乐课上的钢琴伴奏的的重要性。

二、选题研究现状评述

(一)与中小学钢琴伴奏直接相关的文献资料有龚耀年的《小学-音乐教材歌曲钢

琴伴奏集》。辛笛.编配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简谱钢琴即兴伴奏儿歌68首》李万军的《偏远地区小学音乐即兴伴奏水平急待提高》王燕如的《论音乐专科学生钢琴即兴伴奏》

(二)分析原因

钢琴即兴伴奏能力是真正衡量一个人整体音乐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这种能力的普遍不足是乌兰察布市音乐水平(即包括中小学音乐教师,也包括高师音乐教育)参差不齐、整体偏低的表现之一。通过调查分析发现,我区目前中小学音乐教师钢琴伴奏能力在音乐课内的发展,存在以下问题:

1、观念问题多数教师大都赞成音乐教师必须掌握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同时也认识到钢琴伴奏能力的教师必备的一项教学基本功,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10%的教师认为操作起来很困难,此项效果会不会都不会影响教学效果。这就涉及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方法、教学效果都有待于提高。

2、师资问题(1)教师工作量大。学校教师与在校学生不成正比。每位教师每周上课节数为20--25节,这就还不包括每周的课外辅导。(2)教师学历职称不尽如人意。(3)由于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教师的专业基本功出现偏科现象严重,有的教师能弹不会唱,有的教师能唱不能弹,而有别的教师既能弹又能跳。大部分老师即兴伴奏能力差有待与提于高。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通过中国知网、以及其他途径查阅了大量有关本研究的文献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加工、汇总,使其成为论证研究最为有力的依据。(二)调查研究法通过对学校教师及其团队成员等面对面的采访调查,获得最直观的研究资料。(三)比较研究法

以中小学音乐课为主体,使之与其他不同地区的音乐课程活动作比较,从而得出钢琴即兴伴奏有待于提高的原因。

(四)个案研究法

对西岗小学的音乐课进行调查研究

四、研究过程

(一)问卷调查,调查开始之前先设计问卷

(二)访谈

(三)交流听课

五、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一)钢琴弹奏技巧不扎实,或者说没有经过正规的训练。

(二)缺乏键盘和声及曲式等理论知识。

调查中了解到教师在高校学校期间往往不喜欢学习理论,学校的教学理论也不高,教学质量有待提高。而部分中学教师在把毕业前在校期间没有好好的学习理论知识,所以在理论上缺乏,从而影响伴奏是的旋律效果。

(三)学习钢琴起步晚

大部分教师当初学习的时候都错过了学钢琴的大好时机,对于不同的伴奏音型不能正确的运用,然而在现在的教师岗位上如何利用好自己的时间去提高钢琴伴奏能力,是我们要探讨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六、论文进度安排

20xx年3月7日——20xx年4月24日,确定选题,查阅资料,撰写提纲;

20xx年4月25日——20xx年5月15日,撰写开题报告,答辩;

20xx年5月16日——20xx年6月30日,修改开题报告,答辩;

20xx年7月1日——20xx年8月30日,撰写论文初稿,交予指导老师进行修改;

20xx年9月1日——20xx年11月30日,对初稿进行修改,完成第二稿,交予指导老师进行修改;

20xx年2月——20xx年5月30日,完成定稿,论文答辩。

七、参考文献

[1] 约·霍夫曼:《论钢琴演奏》【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 代百生:《钢琴教学法》【M】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 魏厅格:《钢琴学习指南》【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4] 《即兴伴奏使用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

[5] 张丽君 陆志成:《钢琴即兴伴奏教程》【M】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

[6] 高天康:《使用钢琴即兴伴奏编配法》【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年6月

[7] 王安国:《从实际到决策我国名校音乐教育发展》【M】花城出版社2005年5月

[8]孙伟权 巢志钰:《键盘即兴伴奏指南》【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年1月

高中音乐课题开题报告 第3篇

一、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就是论文的名称, 在写作时应注意论文名称一定要准确、简练, 即论文的名称要把论文研究的对象、问题准确地概括出来。常存在的问题有:论文题目不准确、选题不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选题难易不合适。针对以上问题, 建议同学们在确定论文题目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1.选题时应对自己的主观条件、客观条件有一个准确的认识, 之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结合自己的专业所长, 选择适宜自己完成的论题。

2. 论文的选题一定要符合本学科的理论发展, 解决学科建设、科学发展的理论或方法问题, 要有一定的科学意义;符合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解决应用性研究中的问题, 才能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3. 论文选题一定要难易适度、大小适中。如果论文题目的研究范围太大, 将不适宜学生在短期内完成, 所以在确定论题的过程中, 既要考虑论题的创新性、严谨性, 还要考虑论题完成的可行性。

因此, 准确、简练、醒目、新颖的论文题目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研究能力与水平, 这样才能体现出学科、专业特点和教学计划中对能力知识结构的基本要求, 从而实现毕业论文综合训练的目的。

二、选题依据

开题报告中选题依据主要包括:选题的来源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状况、本选题的研究目标、内容创新点及主要参考文献等内容。

1. 选题的来源及意义。

主要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 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 需要去研究、去解决, 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 然后, 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且有针对性, 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常存在的问题有:选题来源及意义混淆;选题的来源及意义表述不清、过于简单;语言组织口语化严重, 书面用语表述能力欠缺。针对以上问题, 建议同学们在撰写选题的来源及意义时参考以下方式进行写作。如:××现象是当前音乐教育中较为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本人大学期间或实习期间对该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或是对该问题比较感兴趣, 因此想通过毕业论文的写作对此问题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研究, 通过和指导教师沟通交流, 最终确定××××为我的毕业论文题目。如:论文《谈评价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的选题来源及意义。教师在钢琴教学中对学生演奏能力及水平进行全面、正确、客观地评价, 将有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强化学生的钢琴演奏技能。因此, 在教师命题的基础上, 结合自身在钢琴学习中的感受, 通过与指导教师的沟通交流最终确定《谈评价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为本人的毕业论文题目。又如:论文《谈手风琴演奏中视奏能力的培养》的选题来源及意义。视奏能力是检验手风琴演奏者演奏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内容, 视奏能力不仅影响手风琴演奏者的学习进度和学习兴趣, 还制约手风琴演奏者技术能力的提高, 这也是手风琴教学中学生反映最强烈和最迫切希望得到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本人自幼学习手风琴, 也对手风琴演奏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在与指导老师共同探讨交流之后, 决定以手风琴演奏中视奏能力的培养为我的毕业论文题目, 同时通过分析研究手风琴演奏中视奏能力培养的方法, 为今后自己更好地学习演奏手风琴提供技术支持。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般是指与该论题相关的文献研究, 包括论著、文章中作者的主要观点、研究的广度、深度和已取得的成果, 从中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进而确定本论题研究的平台 (起点) 、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常存在的问题有:文献资料收集不充分;所列著作或文章与论题联系不紧密;语言组织缺乏概括能力, 对相关文献中的观点表述不准确。关于国内外研究现状可参考以下方式进行表述。如:论文《谈评价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国内外有关评价在教学中的研究较多。如:国内的马永霞著的《教育评价》一书中以教育学的一些新学科新论点为学科研究的理论依据, 指出我国当前音乐教学的研究方向, 提出一些学科研究和发展的建议;国外的苏霍姆林斯基著的《教育的艺术》一书中谈到, 美国八年研究报告中关于教育评价的理论和方法被人们接受之后, 人们普遍认为, 教育评价是教育领域中的重要课题, 为了使评价能够达到预期目的, 关键是要明确各种教育活动的目标。以上文献资料都为本论题的研究提供了一些理论参考, 虽然有关评价在教学中的研究较多, 但目前尚未见到对评价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所进行的专门性研究。

3. 本选题的研究目标。

论文写作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的具体问题, 即本论文写作的目标定位。常存在的问题有:研究目标不明确;用词不准确;目标定得过高, 无法实现。关于论文的研究目标, 写作时一定要紧扣论题, 用词准确、精练、明了。确定论文研究目标, 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率实际的写作能力与水平。如:论文《谈评价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的研究目标。通过分析、研究评价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 为自己今后从事钢琴教学积累一定的理论基础, 并且希望本论文的研究能为从事钢琴教学的教师们提供一些参考。

4. 内容创新点。

论文内容创新点主要是论文写作中与相关文献中的出发点、研究方法、研究角度等的不同之处或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 应该是每篇论文都有创新点。常存在的问题有:内容创新点不明确;没有创新点。关于论文的内容创新点, 写作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角度来谈与他人研究的不同之处。如:论文《谈手风琴演奏中视奏能力的培养》的内容创新点。本文的内容创新点是结合自己在手风琴学习中的切身感受及认识, 对手风琴演奏中视奏能力的培养方法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

5. 主要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论文写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论文的作者通常在选题、实验研究、资料整理及论文撰写过程中, 需要参阅和利用一些文献资料, 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 从而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工作内容, 以便进一步深入研究才能有所创新。在引用参考文献时应遵从科学性、真实性及新颖性的原则, 即: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 以便读者考证。常存在的问题有:引用文献数量过少;参考文献格式不规范。按照学士学位论文撰写规范要求, 每篇论文至少有10篇、部参考文献, 而主要参考文献应在6~8篇、部;其次, 在论文中所列参考文献应符合相关格式要求, 即: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社信息。如:期刊类【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 出版年份, 卷号 (期号) :起止页码。专著类【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 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三、研究方法及手段

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及手段主要包括:选题的研究方法、手段及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和已具备的实验条件等。常存在的问题有:有些学生采用的研究方法及手段无相应的解释说明;个别学生选用的不是论文的研究方法。如:逻辑推理法。一般情况下, 论文的研究方法可从下面选定: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 写作时应注意结合自己的论题对选用的研究方法做简要解释说明。

四、论文的框架结构

良好的结构层次可以帮助作者明晰构思、贯通文脉, 同时也是写好论文的重要保证。“言之有序”的问题要靠结构层次来保证。强调结构的目的是为了使文章内容紧紧围绕主题层层展开、环环相扣, 使整篇论文系统严密、浑然一体。常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标题之间条理不清, 缺乏逻辑性;标题概括性不够。一般情况下, 关于论文的框架格式首先要符合逻辑规律。论文的结构形式通常有并列式、递进式、总分式和分总式等。因为论文结构层次一般分成若干个自然段, 或是用若干个小标题来论述。所以在写作框架结构时, 应注意每层的小标题均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 一个编码的两个数字之间用圆点 (.) 分开, 末位数字后面不加圆点。如:1 (一级标题) ;1.2 (二级标题) ;1.2.3 (三级标题) ;1.3.4.1 (四级标题) ;所有的编码均左顶格书写。每一层次一般不超过4级, 最后一级如果还要分层次, 可用 (1) 、 (2) ; (1) 、 (2) 的形式表示。其次, 要衔接自然, 用语精练, 完整统一。关于论文框架结构层次不论是采用自然段还是小标题的形式, 都要注意各层次之间的紧密衔接、环环相扣、富有逻辑, 达到无懈可击。层次与层次之间还应协调一致, 各部分的先后次序、篇幅的长短, 都应根据逻辑顺序和表现主题的需要当详则详, 当略则略, 符合事物或现象的发展规律, 让人一目了然。因此, 在设计论文框架结构时一定要讲究层次、精心策划。如:论文《在乐谱上挖掘情感———谈视唱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的框架结构。

引言:

1. 音高动态感。 (1) 同音进行; (2) 级进; (3) 跳进; (4) 曲折进行。

2. 节拍、节奏律动感。 (1) 注意乐谱中节拍的基本规律; (2) 特殊对待乐谱中的非常规节奏; (3) 特殊位置的音符特殊对待; (4) 重视休止符的重要作用。

3. 力度、速度的走向感与变化感。 (1) 力度的走向感与变化感; (2) 速度的走向感与变化感。

4. 音色、音量适应感。 (1) 音色适应感; (2) 音量适应感。

综上所述, 一份写作规范的开题报告不仅是对自己所选论题的初步研究, 更是对所选论题是否具有实际写作意义的检验。如果同学们在撰写开题报告中能够认真完成每一部分的内容, 必将会为后期论文写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其次, 撰写开题报告不仅可以使作者的写作思路更加清晰, 同时也有助于作者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

参考文献

课题开题报告的格式与撰写 第4篇

一、课题开题报告与课题研究方案的联系与区别

对教育教学课题研究而言,开题报告是研究者申报的课题被教育科研管理部门批准立项后,在课题研究正式实施之前,由课题负责人(主持人)向课题组人员、课题研究指导人员(专家组)或其他相关人员进行的关于课题研究的书面论证材料。

开题报告与课题研究方案一样,都是对一项课题所作的论证及研究工作设想,其内容结构大体相同,但其区别也较为明显。

一方面,课题研究方案论证设计在课题立项之前,是对所选择课题的价值、科学性、创新性、可行性的思考和论述,主要是阐明课题研究的必要和可行,目的是为了能够通过“立项”;而课题开题报告论证设计在课题立项之后(如果没有被批准立项,就不存在课题开题),是在选题论证的基础上,对课题研究的依据、价值、内容、方法等进行的更加具体和系统的思考与论述,是对研究过程、研究人员、研究保障等作出的科学规划和全面安排,是为完成研究任务、实现研究目标而进行的总体谋划和文本表述。可以说,开题报告是对课题研究方案的再设计、再修改,其内容相较于研究方案更加完善和充实,其论证和构想更加科学、全面和可行,研究工作安排更具可操作性。

另一方面,在课题研究方案论证设计之前,课题研究者要做的准备工作一般包括对教育教学问题的诊断,对教育经验的梳理,对学习所得的思考,对相关文献的检索,等等。而在课题开题报告论证设计之前,课题研究者要做的工作一般包括开展相关调研,对课题组人员进行必要的调整和结构优化,对课题研究方案进行细化、优化和充实、完善,开展相关培训,等等。应该说,从课题研究方案设计到课题开题报告论证,是一个从模糊到具体的过程,是对研究什么、为什么研究、怎么研究相关问题更加明确的过程,是由课题研究的初步设想转化为具体的研究操作的关键步骤。

因此,课题开题报告绝不是课题研究方案甚至是“课题立项申报评审书”相关内容的简单复制。作为课题研究者,既要明确二者之间的联系,又要弄清其在设计目的和要求等方面存在的不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施课题研究,使课题研究思路和目标更加清楚,内容和方法更为适当,研究人员结构更加合理,以便更好地完成预期研究任务,达到课题研究的目的。

二、课题开题报告的内容与结构

课题开题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开题报告题目、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目的意义、课题概念的界定、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方法、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与表现形式、课题研究的组织和人员分工、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等。

开题报告题目常常采用“课题名称+开题报告”的形式表述,如“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课题名称必须与课题管理部门审批的名称(专家评审时会对个别申报的课题名称作必要改动)即《课题立项通知书》列明的名称完全一致,否则会被不予认可。开题报告一般不使用副标题。

课题开题报告题目下面须署课题研究单位课题组名称,如“××学校课题组”,一般不署撰写者个人姓名。署名的目的是表示对开题报告论证设计的负责。

在开题报告正文之前一般还应有一段序言。序言主要是说明课题选题、立项、批准的过程,以及开题前所做的工作等,要力求简明扼要、尽快入题,切忌面面俱到、不着边际。

接下来的正文部分不仅标志着课题组对所研究课题的理解、论证水平,细节处往往也显示出课题组成员的学术素养,因此,一定要观点鲜明、语言准确、语意清晰、逻辑性强、层次清楚、结构完整。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目的意义”内容包括:课题研究的背景(历史背景、现实背景),课题研究的依据(理论依据、政策依据、实践依据),课题研究的现状(国内国外、省内省外的研究现状及问题述评),课题研究的目的(解决哪些教育教学实际问题、达到什么目的),课题研究的价值(理论价值、应用价值),课题研究的意义(对教育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长远意义等)。语言表述要针对问题,适度、准确,既不能空喊口号,也不能漫无边际。

“课题概念的界定”主要是对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有时也包括对其他主要概念的界定。核心概念是关于核心问题的概念,其他主要概念则是相关的对核心概念起限定作用的概念。比如在“小学学科学习策略实验研究”课题中,“学习策略”就是核心概念,应着重对其在该课题中的内涵和外延作出科学界定,同时也应结合课题研究的具体对象和研究操作,对“小学学科”和“实验研究”作简要界定。

“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是对课题研究核心问题的细化表述,可以从不同维度分别列出。比如在“小学学科学习策略实验研究”课题中,可以从学科维度列出“小学语文学习策略实验研究” “小学数学学习策略实验研究” “小学英语学习策略实验研究”等内容,也可以从学习过程维度列出“小学学科课前预习策略研究” “小学学科课堂学习策略研究” “小学学科课后复习策略研究”等内容。研究内容要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逐一表述,可适当展开,语言应简要、准确。

“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对课题研究所选用方法的具体表述。适合教育教学研究的方法较多,如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观察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实验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等,不同的课题往往会根据研究问题类型的差异,采用一种或几种不同的研究方法。比如“小学学科学习策略实验研究”,很明显是要采用“实验研究法”,当然,在实验过程中也有可能用到“观察法”;而“高中生课外阅读现状研究”则需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表述时不能只简单写明某种研究方法,还应适当说明如何运用这一研究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课题研究的步骤与计划”主要是从时间维度上将研究过程划分为几个阶段,并分别说明各阶段的时间安排、主要研究任务和要实现的目标。一般来说,可将课题研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 “实施阶段” “总结阶段”,而“实施阶段”又往往要再分为若干环节。研究者可借鉴类似课题的研究过程,思考、确定自己所承担课题的具体研究步骤。

“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及表现形式”是对课题研究结果的预期。教育课题研究成果一般有研究报告、学术论文、教育教学专著等表现形式。阶段成果可以同时用多种形式呈现,省级以上课题还会要求在研究过程中至少正式发表一篇相关的学术论文;最终成果则一般要求以研究报告和研究专著的形式呈现,其中研究报告是必须有的成果形式。表述时要注明成果形式、成果名称及完成时间,可采用表格式呈现。

“课题研究的组织和人员分工”是对课题研究团队和任务分担的安排。应写明课题组人员的构成及年龄、学历、职称、研究专长、研究经验等结构特点,并详细说明每个成员承担的工作任务。

“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是对课题研究顺利开展并取得预期成果所需条件的分析与承诺,主要包括研究基础、研究保障等内容。“研究基础”应写明课题组成员完成的相关研究课题及取得的成果情况,“研究保障”主要写明该课题研究所需的文献资料、设施设备、时间、制度、学习培训、学术交流及经费等条件和保障情况。

开题报告的结尾一般应写几句感谢、希望以及表态性的话语。主要是感谢曾经指导或参加过课题论证而又不在课题组的人员,希望有关方面继续给予帮助,表明研究者的态度,等等,语言要简明、诚恳。

完成课题开题报告的撰写并经课题组反复讨论定稿后,就可选择一个适当的时间召开课题开题会议,邀请专家对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评议,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如无不妥,开题工作即告完成,课题研究就将进入具体实施的新阶段。

初中音乐课题开题报告 第5篇

1.弘扬新课程理念,发挥“合作学习”优势。

新课程提倡的“合作式学习”一改往日的观念,强调合作、互动,倡导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具有明显的互动性,对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生观及身心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实践证明,合作式学习带来的不仅是课堂组织形式的变化,而且彻底改变了解决问题的方式,是一场学习方式的革命。在学习过程中,以学生个体主动探索为基础,重点强调学生集体的合作互动,广泛合作,力图引起学生思维上的共鸣。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发挥的“合作学习组”,每个学生可以在自觉、自主的互动过程中,积极主动进行认知、统筹、扩充、完备,从而获得知识经验、情感积累、智力沉淀、个性发展,同时激发学生诚信、竞争、团队意识、合作能力、交往水平、创新思维等潜能的发掘。

音乐教育的特点是强调学生的民主和开放意识、参与和自主意识,应当让每一位学生用音乐的方式进行自我表现,在宽松的气氛中自由地参与,这既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又能提高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音乐需要合作,而学生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因此音乐课堂上的生生合作常见不鲜。每个学生获取受教育的机会多、渠道广,他们身上都具有一定的信息,我们老师应很好地利用这种财富、智慧、资源,创设相互启发、相互帮助、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的气氛,共同完成音乐实践活动,从而促进学生间的合作学习。

2.遵循课程标准,避免合作学习的低效

初中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强调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聆听、综合性艺术表演和即兴编创等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有效提高音乐素养,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课程目标中过程与方法强调合作,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中,能够与他人充分、密切合作,不断增强集体意识和协作能力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音乐课堂在进行合作学习时表现出一些低效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一是学生方面,存在一些“合而不作”、“合而滥作”的低效现象,合作小组在接到合作学习任务后,不讨论、不商量。每个小组成员都是单独完成,小组成员之间很少交流,有时甚至是根本没有进行交流,基本上只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没有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有的学生性格内向,习惯于讲座式课堂教学,不善于在人前发表意见,多数时候在合作中沉默不语。有的学生学习程度好,善于交流自己的成果。这样往往使优秀学生的成果代替了整个小组的合作交流得出的成果。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也就达不到预期效果。二是教师方面,不能够给自己在合作学习时的角色定位,学生在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袖手旁观”,不能建立一种很好的新型教学合作关系;在布置任务时,部分教师布置的问题挑战性不够或者难度过大,造成学生失去合作的兴趣,教学时间大量浪费,教学效率事倍功半,学习效果达也不到预期目标。也有的教师只重视形式,而忽视了选择恰当的合作学习时机和缺乏对合作学习的有效指导与评价。不合时宜的进行合作,重视对小组整体的评价而忽视对个体的评价,重视对合作成果的评价,忽视对合作过程的评价等。

鉴于以上背景和认识,确定了“中学音乐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这一课题 。

二、本课题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课题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一是在研究中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重点实践研究中学音乐课堂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师要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检省和反思自我,明确自己想学习什么、想获得什么;引导和帮助学生寻找和利用学习资源;引导和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引导和帮助学生发现所学东西的意义;引导和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民主、互动、积极、和谐的氛围;引导和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恰当的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化。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们课堂有效教学效果。二是探寻新型合作教学关系的建立,力求解决如何明确合作学习的任务,要求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支持、配合、沟通、互动,对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的集体加工,并对共同活动的成效做出评估。三是在研究中探索学生有效合作学习的时机。在课堂教学研究中教师要把握住合作学习的有效时机,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动手制作。培养他们思维的流畅性、独创性和变通性,使他们具有更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力,更强的好奇心和进取心,更好的创新求异思维品质。四是在课堂教学研究中加强学生合作学习方法的指导。在课堂教学研究中为学生提供交流与争鸣的机会,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为学生解疑释难,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个性心理品质。

三、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预计的突破

(一)本课题国外研究现状

在西方,早在公元一世纪,古罗马昆体良学派就指出,学生可以从互教中受益,18合作学习小组的观念从英国传到美国,受到美国教育家帕克、杜威等人的推崇并被广为应用,最终于20世纪7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了现代合作学习理论。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合作学习虽然在国外有着几十年的开发和研究,但是国外丰富的研究成果中也存在着不足:一是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适用前提没有很好的界定;二是缺乏对合作学习的系统化的评价体系。

(二)本课题国内研究现状

20 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一些中学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践,有效地推动了中学教学领域的改革。新中国建立以后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教育界没有明确系统的关于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尤其国务院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之后,我国教育界关于合作学习的研究和试验逐步推进;本世纪初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后,对合作学习的研究进入了一个高度繁荣的时期。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数学课程标准》“大力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国教育界进行合作学习有关的教学实验很多,主要有杭州大学教育系的“个性优化教育的探索”、山东教科所的“合作教学研究与实验”、湖南师大教育系的“协同教学实验”以及北京师大教育系“少年儿童主体性发展实验”等。在此基础上,随着新一轮新课改的稳步推进,全国掀起了研究合作学习的研究和试验热潮。这些试验和研究不仅引进、介绍了国外有关研究成果,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特点和环节作了阐释,而且将“合作” 概念引进课堂教学创设了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新的教学形式,打破了传统班级教学的垄断地位,为教学组织形式改革提供了新的途径。如北京师范大学教科所裴娣娜 《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发展性教学实验室研究报告之二》学科教育 第2期。从浙江杭州大学教育系的合作学习小组教学实验,到90年代中期山东教育科学研究所开展的《合作教学研究与实验》,以及近年来主体性教育实验对小组合作的探讨,这一系列的教育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活动推动了合作学习在我国的发展。但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漏:一是合作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二是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指导方法和力度尚待提高。

(三)本课题预计的研究突破

初中音乐课题开题报告 第6篇

(一)实践意义

本课题通过探寻音乐课堂合作学习有效实施的策略研究,更新教师教学理念,提高驾驭合作性课堂的智慧和能力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同时,对中学音乐教师运用合作学习教学起到实践指导价值,对全面实现中学音乐课程三维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二)理论价值

本课题研究中的合作学习正是中学音乐新课程实践中的热点,具有普遍性和推广价值,对解决中学音乐教师如何使合作学习更具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下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之一,它能有效地改善学习环境,扩大参与面,提高参与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与同学共同讨论、互相交流、一起表演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通过合作,有利于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探讨和表现音乐,培养其参与意识,产生创新思维。国内外已经形成了一些系统的成果,但这些成果理论方面较多,具体适合广大中学音乐实践操作的策略指导较少。音乐学科和其他学科有很大的不同,国内外对合作学习的综合性研究较多,而针对音乐学科探究方面研究尚不多见。本课题旨在现代教学论思想和学习理论指导下,探索合作学习在中学音乐学科的有效实施的实践策略,并对合作学习教学中实施技巧作理性的研究,指导中学音乐教师实践课堂教学,为中学音乐教师提供科学把握有效进行合作学习的理论方法和实践策略。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及遵循的原则

(一)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重要作用。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计划;此外,协作学习过程也是会话过程,在此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智慧)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因此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

2.《初中音乐课程标准》有关合作学习的理论

初中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强调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聆听、综合性艺术表演和即兴编创等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有效提高音乐素养,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课程目标中过程与方法强调合作,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中,能够与他人充分、密切合作,不断增强集体意识和协作能力。

(二)遵循的原则

课题研究主要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针对性原则:针对我们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在课题研究中促进教师树立新的教育理念,自觉地转换角度,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研究,不断地完善自我、发展自我,把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技能落实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之中。

2.合作性原则:以学校为主阵地,与自治区教研室、市教科所、惠农区教研室等机构合作,发挥各自优势,提高研究的质量和效益。

3. 研究中必须坚持培养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意识的原则。小组合作学习变教师讲解这种单向式信息交流的方式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这种双向和多向式信息交流方式。在小组内部学生们互学互练、互查互评、互帮互助,他们互相激励、共同探讨、情感交流、思想碰撞,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组内一般按照独立思考→研究探讨→核对检查→总结评价的程序进行学习。组间还可以开展交流、争论、竞赛等活动。

4. 研究中必须坚持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原则。我们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创造的潜力,都有属于自己的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而这种潜能完全具有被开发成现实的可能性。教师要努力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让他们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动手制作。培养他们思维的流畅性、独创性和变通性,使他们具有更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力,更强的好奇心和进取心,更好的创新求异思维品质。

5.研究中必须坚持师生民主平等性原则。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真正将学生当成小主人,尊重他们,信任他们,关心他们,热爱他们,鼓励他们。平等地对待他们中每一个人,特别要给落后学生更多的温暖和爱,使学生都能对生活充满自信与希望,产生自强奋斗的心理与力量。

六、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一)外部条件

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至今,专家、教研员和一线教师在合作学习有效性探究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资料。这些将会给本课题的研究提供需要的信息与资源。

(二)内部条件

1.课题的研究人员都是教学第一线的青年骨干教师,全部是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本科毕业,具有文学学士学位。具有较强的教学理论基础和教学研究基础。对中学音乐学科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都有一定的共识,积极寻求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2.课题负责人栾宁,12月《对初中欣赏教学情境创设的研究》小专题研究成果在全区利用课例资源解决课堂教学问题的小专题研究活动中,荣获自治区一等奖。2012月执教《流动的音符》一课获得宁夏回族自治区教研室一等奖。

音乐课题开题报告及实施步骤 第7篇

《在小学低段音乐课堂教学中节奏创编方法的研究》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万物之始,先有节奏。德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儿童音乐教育家奥尔夫奥尔夫更是提出了“节奏第一”的口号。对于低年级学生,通过启发和引导,培养他们对节奏的创作意识和创造才能,让他们感受到音乐是美好的,但也不是随心所欲的,因为它有一定的“约束”──节奏。节奏训练是小学音乐课的重要学习内容,小型节奏器音色丰富、简便易学又易于寻找代用品,是音乐课堂常用的教学工具,广泛应用于音乐教学的唱、奏、演、听、创等音乐实践中,对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众所周知,唤起儿童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儿童对音乐的情感,是培养儿童音乐感觉和情感的金钥匙,但是许多低年级学生欠缺音乐节奏感,不能操作简单的打击乐,更不能准确地表达音乐的节奏,所以在低年级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是十分重要的。

为此,我做了节奏教学要融入丰富生动的音乐内容、要符合音乐课教学内容、鼓励学生有明确学习目的的创编、教师如何布置任务与提出要求等方面的探索,尝试着摸索和运用新的节奏训练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寻求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的节奏学习方式,达到提高学生音乐感受力,提升音乐表现力的小学音乐教学目的。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次我校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一)、探索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低年级节奏教学的基本原则。在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的重要性,准确的把握好节奏是小学音乐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在音乐教学中有针对性的进行节奏训练,是节奏教学的基本原则。

1、在律动中感知节奏,巧妙设计节奏教学。

2、在音乐游戏中渗透节奏训练,巧妙设计节奏教学。

3、在歌唱欣赏活动中贯穿节奏,巧妙设计节奏教学

4、让节奏与生活紧密结合,巧妙设计节奏教学。

(二)、针对低年级音乐教学构建低年级音乐课堂节奏教学资源组件库。

1通过多媒体及音乐包看文献等收集整理有关音乐课堂节奏教学资料,并将其整理为资源包,以便今后教学使用。

2、利用多媒体资源收集相关课堂实录音像资料,以便在今后的实际教学中进行参考分析和借鉴。

(三)、发展出课堂中节奏教学实施框架和方法。

学习节奏不能脱离开实践,相反,还在实践中加以运用。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要最终还是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感知、去表现、去应用,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发展出以下四点学习方法,并将其作为实施框架运用到音乐课的节奏教学中去。

1、专门学习基本节奏以及由几种基本节奏组合而成的节奏小组。

2、在游戏中巩固基本节奏以及节奏组合。

3、在歌曲中学会运用。

4、在创作中熟练掌握节奏。

(四)、探索更多样更有效地教学模式和方法。

常规音乐课堂中的节奏训练比较枯燥,学生一般不感兴趣。如果此时不注意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去听、去练,那么教学效果肯定是枯燥无效的,在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我探索出以下两点方法。

1、可利用客观存在的节奏,建立学生心理恒拍

节奏是客观存在于我们身边的。如:脉搏、呼吸、日落日出、潮汐、钟表、火车匀速行驶等都是客观存在的节奏。教师可利用这些客观存在的,就在孩子们身边的节奏,让他们从小就建立一个心理恒拍。心理衡拍对于学生的节奏感受是非常重要的,相当于建立参照物。

2、节奏朗诵促进节奏训练

奥尔夫在谈到他主张的音乐教育方式时曾说:“原本的音乐是什么呢?原本的音乐决不只是单独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语言是人人都具备的能力。每个人自出生后有两个基本的能力是“每个”家长都要教的:一是说话;二是学走路。所以利用说话作为起步的音乐教学,会使孩子们感到非常的熟悉、亲切、它无需专门的训练和技能技巧的准备,就可以开始音乐教学,学习中自然减少了心理障碍。这也充分体现了儿童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原则:从孩子们熟悉的环境与事物入手。择孩子熟悉事物作为节奏朗诵最佳。例如小动物的名字、自己的名字、交通工具、成语等等都非常好。这些可作为节奏训练的最初阶段,让学生对节奏有最初的概念。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本次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探索节奏教学模式和方法在音乐课堂中的有效运用,从而培养学生的节奏创造能力,节奏感、音乐感受力,使之都有所提高。

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反映。人类通过身体将内心情绪转为音乐,这就是音乐的起源。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它是一种智力的过程,不如说是情感的过程。——审美体验。因此,音乐教育首先要通过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唤起人的音乐本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敏捷的反应能力,进而获得体验和表现音乐的能力。同时通过节奏运动的这种教育手段,可以使学生从小就开始在生理运动器官和思维之间构成一种自由转换和密切联系的媒介,以达到身心的和谐发展。

(一)、通过节奏运动使身心和谐发展

随着实验研究的深入,音乐和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已经不只属于音乐学习的范畴,它实际上是把音乐当作一种“人性化力量”,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必要手段。生命本身就是节奏,它由连续不断的多重组合单位构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同样作为由多种功能的综合和矛盾共存的个体,也可以看成是一种节奏。这种节奏是谁体节奏和精神节奏的统一,是潜意识的自觉和有意识的意志被同样控制着进行交替。

(二)、通过节奏运动唤起儿童的音乐本能

音乐与身体运动的结合训练特别适合于儿童的本能与天性。人无不具有天生的节奏本能,不过需要加以诱发和培养,进而为音乐所用。但是,孤立的听觉训练不会使儿童热爱和理解音乐。只有从儿童本身所具有的节奏要素入手,以听音乐和身体运动为手段,才能唤起儿童天生的音乐本能。

四、课题研究的特色和创新之处

(1)理论方面:从“重构”的概念出发,深入探究小学音乐课堂中节奏教学设计特性和原则,研究节奏教学在低年级音乐教学中的不可替代性和重要性,寻求其对于提高学生音乐表现力和音乐创造力核心价值。例:初识节奏,可以让学生有节奏的喊名,如两个字,三个字,四个字,主要运用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李晓冬(xxx)、近处叫王刚,则用节奏(xx)、远处叫王刚,则用节奏(x-x-.);又如欧阳春(xxx)、欧阳雪茹(xxxx)王晓丽等,来提高学生兴趣,让他们产生创造节奏的信心。

我们还可以采用节奏接龙游戏的方法,我唱前半句孩子们唱后半句。学生学习的兴趣非常高,学生不仅很好的掌握了节奏,还使学生在音乐的世界里尽情享受。

(2)实践方面:力求积累和开发可应用于目前低年级音乐课堂教学中节奏教学的有效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切实提高低年级音乐课堂教学实效。

奥尔夫说过:“让孩子自己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教师需要做的,是引导,但不能只让学生进行单一的模仿,模仿是创造的基础,但是长期的单一模仿只会产生扼杀学生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副作用,使学生产生盲从的惰性与依赖性。一开始,我在课堂上的创编活动中,最容易听到的是学生手足无措的声音“老师,应该怎么做呀?”“老师,我不会做„„”“老师,你教教我呀„„”有时候,这样的叫喊声甚至让创编活动无法进行,最后还是我在指挥学生操作。经过课后的反思与分析后我发现,低段小学生接触的事物还比较少,尤其是低段的孩子,有些书本上提到的乐器,或者小动物是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的,甚至连见都没有见过,又如何让他们展开想象,或者去模仿动作或者声音呢?改变这种现状的策略是从生活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寻找“原本性的音乐”。

有一次,我找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视频,在课堂上先给学生听,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学生听到叮叮咚咚的旋律,七嘴八舌的猜了好几种乐器,猜是钢琴啦、三角铁啦、碰钟啦等等,还有学生叫不出乐器名字,用手拼命比画了一番„„我都摇头说不是,孩子们急了,那是什么呀?我把视频打开,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个街头艺人用双手在敲打一口倒扣的铁锅子,敲出了清脆好听的旋律。这口锅子一下子启发了孩子们的灵感,一个小男孩马上从课桌里摸出了自己的不锈钢饭盒,用勺子开心的敲了起来,其他孩子见状也纷纷摸出了不少的“乐器”,调羹、不锈钢饭碗、保温水壶、铅笔盒、旺仔牛奶罐„„顿时教室里响起了一片锅碗瓢盆交响乐。我给了每个发现“新乐器”的孩子鼓励与赞扬,并引导他们敲击节奏,鼓励他们想象声音像什么?孩子们的思维渐渐开阔起来。书本、桌子、笔、玻璃窗都渐渐成为他们创编各种音响(如刮风下雨)的“乐器”。

奥尔夫教学法要求“每一节课都是游戏”。当然,这里所说的“游戏”并不是单纯地玩,而是有明确的目的性的。在音乐课堂里所进行的游戏都是具有音乐性的,是和音乐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只有这样,游戏才能成为音乐课堂中有效的教学手段与方式。游戏的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显得至关重要。

例如,小学二年级《可爱的动物》这一单元有一个了解二分音符、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时值的音乐知识,教材上有三只袋鼠摘果子的图片,并提出问题,每只袋鼠的口袋里分别可以装几个果子?这个内容就可以设计成多种节奏游戏,可以让学生扮演小袋鼠用脚蹦跳来练习节奏,也可以让学生用打击乐器敲出苹果上的节奏来“摘”苹果,还可以让学生将摘到的苹果按规律排列起来组成节奏,选择不同的打击乐器进行演奏。我在这里先将学生摘到的二分音符的苹果摆在第一行,四分音符摆在第二行,八分音符摆在第三行,让学生选择打击乐器有对比地进行观察与练习后,学生立刻发现了一个二分音符敲1下的相同时间里,四分音符需要敲2下,八分音符则需要敲4下,从而了解一个二分音符 = 两个四分音符 = 四个八分音符,这三种音符之间的时值关系。之后,我又让学生按这个时值关系来摆放苹果组成了一条简单的二拍子的伴奏节奏,让学生边演唱歌曲小袋鼠边用打击乐器做伴奏。学生个个“玩”得不亦乐乎。

游戏是最能调动学生兴趣的方式之一,游戏的内容与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必须根据教学的目标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设计,必须带有一定的目的性,音乐性,知识性。让学生游戏中相互团结协作,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学习音乐。学生越是感觉到心情愉悦,越是不清楚教师的目标,却越能在行为表现中处处达到了教师的目标,这就是教师的成功之处了。也是我一直以来最欣慰的教学方法。

五、课题研究对象 小学一、二年级学生

六、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资料,参考或直接应用成果进行分析,寻求理论和实践创新。分类阅读有关文献(包括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理论价值和资料价值的材料),得出一般性结论或者发现问题,寻找新的思路。文献按内容性质分,有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零次文献是未经发表和有意识处理的最原始的资料。一次文献指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专著、论文、调查报告等文献。二次文献是指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包括著录其文献特征、摘录其内容要点,并按照一定方法编排成系统的便于查找的文献。三次文献是指工具书和在二次文献的基础上,又对众多一次文献的综合研究结果。

2、调查法:

在课题实施阶段,通过调查,把握学生学情,并根据结果及时调整研究方法。分析事实情况,得出结论,证实某种问题,以便改进工作(包括改进研究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课题。包括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等。了解事实情况、分析情况、认真研究,得出结论,寻找解决办法或进一步研究的方案。

3、行动研究法: 通过对学生课堂生活化教学状况的分析和研究,制定出生活化教学的具体时间,开展实践与研究。

4、案例研究法:通过对学生实践中遇到的困惑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寻求解决及改进的方法。其中包括模仿节奏、敲打节奏、说读节奏、创编节奏。

5、经验总结法:

课题实施过程中,根据研究重点总结得失。这是教师可以常用的方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是根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挖掘现有的经验材料,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导新的教育实践活动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关键是要能够从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实际经验中的规律;从而更好地更加理性地改进自己的教学。进行教育经验总结要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1.要注意经验的先进性(观念必须更新)

2.要全面考察总结的对象,充分占有原始的事实材料;且做到有“点”有“面”,“点”、“面”结合,防止以偏概全的片面性。

3.要以教育实践活动为依据,不能凭空想当然,那是毫无价值的。

4.要善于进行理论分析

当然,教育科研的方法不只是上述这些,以上方法是一般教师都可以方便使用的方法。所以,我们采用了这些方法。

七、研究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4年3月

1、根据教学实际,确定研究课题

2、完成课题方案,制订研究计划书 第二阶段:2014年3月—2015年4月

1、确定课题研究的方法

2、搜集整理,撰写开题报告,进行专家论证。第三阶段:2015年4月—2015年6月

1、继续对学生进行节奏感的培养指导。

2、对低年级学生节奏感的掌握情况进行测试和统计。

3、整理调查内容,统计分析的结果。第四阶段:2015年6月

1、进行前期、中期、后期测评以及实施参与研究具体做法 ;

2、从课堂中发现缺乏节奏感的学生,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用确定的研究方法,进行个体教育偿试,深入研究,反复实践,找到最有效的方法,用此方法进行大面积训练,达到最终目标。总结前三个阶段实验成果,并撰写研究报告;

3、结题,提交研究结题报告。

八、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通过音乐节奏感的培养,让节奏与生活沟通起来,激发孩子对音乐节奏活动的兴趣,为孩子营造广阔的音乐节奏空间,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音乐记忆能力、音乐领悟能力、音乐审美能力、唱歌能力、欣赏能力、音乐表达能力,孩子有了这些能力,就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音乐,从中体验快乐,从而对节奏有更细致、全面、深刻的理解。使音乐课真正起到给孩子们以快乐,给孩子们色彩的艺术课。

课 题 研 究 方 案 优化小学音乐课堂—

《在小学低段音乐课堂教学中节奏创编方法的研究》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万物之始,先有节奏。奥尔夫更是提出了“节奏第一”的口号。对于低年级学生,通过启发和引导,培养他们对节奏的创作意识和创造才能,让他们感受到音乐是美好的,但也不是随心所欲的,因为它有一定的“约束”──节奏。节奏创编活动是小学音乐课的重要拓展学习内容。众所周知,唤起儿童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儿童对音乐的情感,是培养儿童音乐感觉和情感的金钥匙,但是许多低年级学生欠缺音乐节奏感,不能操作简单的打击乐,更不能准确地表达音乐的节奏,再不要说创编节奏,所以在低年级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节奏创编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为此,我做了节奏教学要融入丰富生动的音乐内容、要符合音乐课教学内容、鼓励学生有明确学习目的的创编、教师如何布置任务与提出要求等方面的探索,尝试着摸索和运用新的节奏训练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寻求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的节奏学习方式,达到提高学生音乐感受力,提升音乐表现力的音乐教学目的。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次我校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一)、探索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低年级节奏创编教学的基本原则。

在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的重要性,准确的把握好节奏是小学音乐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节奏是音乐的骨架, 也是音乐最基本的元素, 我们音乐教师在上课时一般都比较重视训练学生的节奏创编。我认为, 首先要让学生感受节奏、理解节奏。不仅要了解节奏的时值, 更重要的是要理解节奏语言的意义, 也就是说要理解怎样的节奏代表怎样的速度、情绪、情境。在音乐教学中有针对性的进行节奏训练,是节奏教学的基本原则。在节奏即兴创编教学实践的研究中,我们运用“多维互动”的创新性课堂教学原则,让学生在课堂里“动起来”,“活起来”,不仅身体动,还有心动、脑动--不仅能创作属于自己的节奏作品,还能将创编内容运用到演唱或欣赏中,以此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反应能力和自控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最终达到自由表现音乐的目的。

(二)、针对低年级音乐教学构建低年级音乐课堂节奏教学资源组件库。

1通过多媒体及音乐包看文献等收集整理有关音乐课堂节奏教学资料,并将其整理为资源包,以便今后教学使用。

2、利用多媒体资源收集相关课堂实录音像资料,以便在今后的实际教学中进行参考分析和借鉴。

(三)、发展出课堂中节奏教学实施方法。学习节奏不能脱离开实践,相反,还在实践中加以运用。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要最终还是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感知、去表现、去应用,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展出以下四点学习方法,并将其作为实施运用到音乐课的节奏创编教学中去。

1、在律动中感知节奏,巧妙设计节奏创编教学。

2、在音乐游戏中渗透节奏训练,巧妙设计节奏创编教学。

3、在歌唱欣赏活动中贯穿节奏,巧妙设计节奏创编教学

4、让节奏与生活紧密结合,巧妙设计节奏创编教学。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本次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是:

1、探索节奏创编教学模式和方法在音乐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2、了解节奏与生活的关系,拓宽学生音乐文化视野。|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学生对音乐与生活的热爱。

4、通过节奏创编唤起儿童的音乐本能并运用各种手段让学生了解节奏与生活的关系,使其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根据生活形象创编并表现节奏

四、课题研究对象

小学一、二年级学生

五、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资料,参考或直接应用成果进行分析,寻求理论和实践创新。

2、调查法: 在课题实施阶段,通过调查,把握学生心理和生活资源,适时向学生实施效果,并根据结果及时调整研究方法。

3、行动研究法:

通过对学生课堂生活化教学状况的分析和研究,制定出生活化教学的具体时间,开展实践与研究。

4、案例研究法:通过对学生实践中遇到的困惑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寻求解决及改进的方法。

5、经验总结法: 课题实施过程中,根据研究重点总结得失。这是教师可以常用的方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是根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挖掘现有的经验材料,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导新的教育实践活动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关键是要能够从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实际经验中的规律;从而更好地更加理性地改进自己的教学。

六、研究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4年3月

1、根据教学实际,确定研究课题

2、完成课题方案,制订研究计划书 第二阶段:2014年3月—2014年6月

1、确定课题研究的方法

2、搜集整理,撰写开题报告,进行专家论证。第三阶段:2014年9月—2014年12月

1、继续对学生进行节奏感的培养指导。

2、对低年级学生节奏感的掌握情况进行测试和统计。

3、整理调查内容,统计分析的结果。第四阶段:2015年5月

1、进行前期、中期、后期测评以及实施参与研究具体做法 ;

2、从课堂中发现缺乏节奏感的学生,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用确定的研究方法,进行个体教育偿试,深入研究,反复实践,找到最有效的方法,用此方法进行大面积训练,达到最终目标。总结前三个阶段实验成果,并撰写研究报告;

3、结题,提交研究结题报告。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谈高中音乐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指导 第8篇

高中课改以来,作为省新课程实验样本校,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并组织师生在各个学科展开不同的探索和研究,音乐学科同样也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但真正要学生自己选题、确立研究课题时,他们一下子变得束手无策。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作为引导者从以下几方面帮助学生找些“路子”、建立起信心,在选择课题方向及课题的确立上进行了研究性学习。

一、因势利导,以流行音乐为切入口进行课题探究

兴趣是人们学习知识,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求知的向导。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最活跃的心理成分,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时,他就会执着地去追求,去探索。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这兴趣就必将成为他学习的内在动力。因此,我因势利导,以那通俗性、大众性、娱乐性较强的,早于装满学生大脑的流行音乐为切入点,引导他们作为选题方向深入探究。建议喜欢通俗歌曲或者喜欢某一歌星的同学,可以从对歌星的了解到研究歌星的音乐风格、表现方式等成功之处,进一步引发对艺术的认识,对通俗歌曲发展方向以及其它一些音乐学科本身的知识问题。如:流行音乐和古典传统音乐的研究;闽南语歌曲的流行与发展;闽南语歌曲与闽南人的情缘;流行歌曲强大吸引力的分析与研究等等。

二、就地取材,进行本土音乐的课题研究

民间音乐是中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文化积淀及内涵。福建南音,古香古色,是泉州文化名城一种古朴、典雅、优美的民间音乐,被誉为“活的中国音乐史”、“中国古典民族音乐瑰宝”。那么,作为闽南人,我们也不能忘本,为南音的发展尽一份微薄之力。在我校学生中,有一部分从小就耳闻目染接受了本土音乐——南音教育,他们会唱多个曲目,会演奏一些南音乐器,因此,就引导他们以熟悉的南音为题材进行课题研究。通过阶段性检查,了解到他们都能积极、主动地利用课余的时间进行多方面的收集素材及采访活动。他们走访了南音协会,了解南音的发展历史,进一步探究泉州南音的起源与传承;或根据南音的形成与发展来探究南音与泉州历史文化的关系等等。

三、亲身体验,以网络技术为平台进行课题研究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结合,以实现资源、信息共享的系统。通过网络,可以把多个独立的计算机系统,通过电讯线路和相应设备连接起来实现信息传输。在音乐教学中,老师和学生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通过网络搜索,浏览、下载学习资源,实现教学资源与教学信息的共享。正是由于这些优势,使得计算机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受到音乐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在网络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多媒体现代技术也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瞅准了这一平台,组织学生参与QQ群,博客论坛,为学生搭建音乐课题研究的平台,让他们积极参与讨论,交流素材,了解音乐最新动态,多方收集材料,与现实生活、社会进一步沟通、交流。

四、学科延伸,根据音乐的治疗功能进行课题研究

音乐除了对社会具有审美功能,认识、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外,还有着对人的身心健康起着治疗作用。而且,这种治疗功能在国内外的专业音乐院校及医学临床上越来越得到重视和应用。音乐治疗强调情绪对认知的决定作用,利用音乐对情绪的巨大影响力来改变人的心理状况,最终改变人的认知,达到治疗的目的。音乐在心理治疗中有释放、宣泄和梳理的积极作用。

目前,特别是农村学校的高中生存在着这样的心理压力:一方面来自快速发展的社会变革,比如知识经济的发展,就业压力的增大,对高端人才的需求等,这些社会变革给青年人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这把双刃剑给学生带来的强大外在压力是不言而喻的。另一方面来自于他们自身的生理、心理素质的发展。比如对自己前途的憧憬,希望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等。最后还有来自于家庭的压力:家庭的经济压力,家长对子女前途的期望等都给予了农村学生更大的压力。针对这种情况,不能不引起学校、家长和社会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作为一线老师,更有责任帮助我们的学生能健健康康地成长。因此,我把这方面感兴趣的研究小组成员集中起来,并提供给他们一些巴洛克时期和古典主义时期的不同风格、不同情绪的音乐作品,还让他们主动到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去跟老师交流、合作探究。

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在高中音乐中是一项新生事物,乍看觉得不可思议,觉得这是高等院校的研究范畴,一定要有一个完美的结果,其实不尽然。从某种意义上说,过程中的亲身体验比结果更重要。当今教育方针提倡让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所以,作为美育当中一份子的音乐教育,我们应尽可能充分发挥其潜能,从多个角度出发,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其中来,变“被动”为“主动”。

总之,高中阶段音乐学科研究性课程是一种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主的新的课程形态,它的建设开发,必定会给高中音乐教育提供一个新的尝试。今后,我们还需要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充实、完善。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学校组织师生对于各个学科展开不同的探索和研究,倡导开放式和研究性的学习方法。音乐教学一改以往单一的课堂教学,让学生从校内及校外多方面去了解身边的音乐、以及与音乐相关的各种素材进行音乐探究与创造活动,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上一篇: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影响分析下一篇:丁晓玲:新形势下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