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哲学思考

2024-07-1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哲学思考(精选11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哲学思考 第1篇

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哲学思考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内涵主要是指科学技术对现代生产力发展起着第一位变革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同劳动者是生产力的`首要要素是不矛盾的.

作 者:梁艳华 作者单位:辽宁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政治系,辽宁,沈阳,111000刊 名:辽宁教育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ONING EDUCATIONAL INSTITUTE年,卷(期):19(7)分类号:B0关键词:科学技术 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哲学思考 第2篇

11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来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试验指挥楼平台,现场观看飞船发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观看神舟十号飞船发射实况。

根据计划,神舟十号飞船在轨飞行期间,将与天宫一号进行一次自动交会对接和一次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曾成功与神舟八号、九号飞船进行4次交会对接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目前已进入343千米的近圆对接轨道,在轨运行稳定,设备状态良好,静候神舟十号的到来。

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3名航天员,将在太空工作生活15天。在这次任务中,48岁的聂海胜少将担任指令长,同时负责手控交会对接操作;47岁的张晓光担任指令长助手,负责配合指令长完成飞船驾驶、手控交会对接、飞船撤离等任务,并担任太空授课活动的摄像师;33岁的女航天员王亚平负责飞行器状态监视、空间实验、设备操控、乘组生活照料,并担任太空授课主讲人。

思考题:

1.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国家主席习近平来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试验指挥楼平台,现场观看飞船发射。中

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观看神舟十号飞船发射实况。请简要谈一下你的感受

解析和建议

1.理解关键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神舟十号飞船的成功发射代表着中国的科学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不再是单纯的实验性发射,而是应用性的发射,更加体现了中国的载人航天技术已经走向了成熟,为什么中国的航天技术这么快的提高呢?所以建议 联想到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以及“三个代表”重要科学理论。联系邓小平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解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什么,原因是什么,要怎么做。注意一定要联系文本内容。

2.国家主席习近平来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试验指挥楼平台,现场观看飞船发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观看神舟十号飞船发射实况表明了国家领导人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在他们的领导下,国家的科学发展得到长足的进步。因此建议联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进一步阐述共产党领导的作用以及他们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表率作用,解释“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代表科学技术发展的发展要求。注意一定要联系文本内容。

1.答:马克思曾经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一部分、生产力中包含科学的论断,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科学技术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理论。1953年,毛泽东就提出要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建设我们的国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江泽民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进一步提出“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等重要论断,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有其丰富的内涵:第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要发展生产力,必须注重发展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第二,科学技术不仅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科学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

科学技术实力和国民教育水平,始终是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每个国家走向繁荣昌盛的两个不可缺少的飞轮。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导下,党中央相继提出了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

3.答:国家主席习近平,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百忙之中还抽空观看神州十号载人飞船

发射体现了国家领党人重视科学技术,并且引领全国人民发展国家。这体现了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1)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共产党

人始终站在中国发展的第一线。

2)在新的历史条件侠,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

力,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在中国能够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这个宏伟的政治目标只有共产党。航天事业,代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共产党领导着全国人民积极的去探索和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体现了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领导人积极参与航天事业,表现了国家领导人重视科学技术,体现了党的“科教

兴国”战略。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创新思想 第3篇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发展

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根据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在《资本论》和《经济学手稿1857—1858》这两部著作中,多次提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一部分”,“生产力中包含科学”的论断。马克思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思想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特别是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发展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以及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所起的重大作用,给后来的各国社会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的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在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时,就提出:要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建设我们的国家。1956年周恩来代表党中央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等论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1988年邓小平在一次听取工作汇报的会议上说:“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74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论断正式形成。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理论,它不是简单地重复革命导师关于生产力的理论,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当代社会实践所具有的新的规律性提出来的,这个规律就是世界科技尤其是电子信息、航天、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技术突飞猛进,在深刻地影响着当代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以后江泽民提出“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并强调:“迎接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科学技术的本质是创新”。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突出了科技创新

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中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凸显出来的环境、资源的发展压力和发展过程中受资源环境制约的瓶颈问题,以及由贴牌生产方式带来的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严重缺乏的窘境,与当今时代,新能源、新材料、新科技尤其是战略性高技术正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的情况下,提出“自主创新,建创新型国家”并把自主创新、建创新型国家纳入十一五规划的建设发展重大战略举措。这清楚地表明,就是要通过科技创新来提升中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有优势,谁就能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占据有利的战略地位。

要建创新型国家,就要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科技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要把增强科技创新意识,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就要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作为国家当前和未来的发展战略,贯穿到现代建设的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的科技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科技创新体制和科技创新机制的大力推进机制。通过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说:“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自主创新、建创新型国家”巳是十一五建设计划的战略思想,也是中国当前和未来发展的指导思想。中国的经济发展、生产力发展,必须放在自己的力量和科学技术自主创新的基础上。如果现在和未来的发展中一味地引进、照搬,自己的创新发明很少,或缺乏自己的创新能力,这绝不是长久之计,也不可能有国家综合国力、竞争实力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强调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思想是一个国家在政治、经济、科技和其他方面维护自己的主权,提升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地位,使国家在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不受别的国家控制或支配,在政治、经济、科技方面不受别的国家封锁、禁运。自主创新思想对促进经济、科技等方面的良性快速发展,能充分显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通过自主创新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并能强化中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的战略地位,带动中国社会生产力实现质的飞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和保持发展的主动权。

自主创新思想不仅表明了在发展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主要是靠自己的力量,而不是依赖别人,不受外国控制,发展起来振奋起来,把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办好,使生产力发展跃上新台阶,获得跨越式发展。同时通过自主创新把创新的主体从国家扩大到社会全体成员和社会组织以及各个企业、科研机构、社会团体。通过自主创新,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全面提升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并在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尖端技术方面处于或领先于世界先进水平。尤其是当今时代,世界各国发展都面临资源、环境压力的情况下,通过自主创新充分调动和发挥企业在节能、环保、生产安全、食品安全等方面的主体性作用。充分调动和发挥国家科研机构的骨干和引领作用,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尖端技术的自主创新作用。无论是企业还是科研院所都要肩负自主创新的责任和生力军作用,通过自主创新来改善民生,发展民生科技。不但要研究开发高新技术,建设大型科技工程,还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面向市场的实际需求,面向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社会人群的需求,提供社会市场和人民群众需要的先进的适用技术,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需要,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提供科技服务、技术支持和物质保证。

自主创新与对外开放,引进技术与借鉴学习相辅相成,并不矛盾。自主创新强调只有在主要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通过对引进技术的吸收消化,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才能在高新技术、尖端技术、核心技术上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和技术专有权。正确地把自主创新与争取外援辩证统一起来,表明在提倡自主创新的同时,并不排斥在借鉴、学习、吸收外国的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这才是对自主创新正确、全面的解释。

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凸显人的创新作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不但没有否定人在生产力中的第一位因素的作用和决定性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反而显示了,人在生产力中的自主创新突出作用。生产力的三要素中,人的作用是第一位。因为科学技术的产生、创新、改进、提高都要靠人来推动,所以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质上就是强调了劳动者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创新能力、革新能力。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质上是强调了人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科学技术的未知领域的创造能力,提高人对科学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

为什么要强调科学技术的创新能力,尤其是自主创新能力,这是因为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大的情况,各国应对国际综合实力竞争和经济危机的压力加大,因而决定了科技资源不可能像一般的商品和金融一样可以自由流通可以全球化,尤其是在一些核心技术、关键技术、高新技术、尖端技术方面,因为它们都涉及到国家的长远利益,核心竞争力和国家的安全等利益问题。所以,国家之间的高科技交流的障碍是很难克服的,不仅科技人才流动困难重重,科学技术交流壁垒森严,既不可能自由流通也不可能全球化。一些科技人员的流动和科学技术转让关卡甚严,也不可能全球化。技术先进的国家,对技术落后的国家所构筑起来的技术封锁、禁运壁垒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尤其是在一些关键技术、前沿领域,先进国家对落后国家在技术保护上采取了一些强有力的防范措施,而且还制定了一系列的封锁政策。1986年中国成功实施了“863”计划又叫《国家新技术研究发展纲要》,这个计划提出的历史背景是一批智深科学家联名向邓小平建议“要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高科技事关中国在国际上的国际竞争力”等问题,邓小平很快对这个建议作了批示,中央接受了这个建议。此后,又实施了一系列的科学计划,这些科学计划各有侧重,又互相补充,覆盖全部领域的研究开发与生产化全过程。至今正是这些科学计划的实施无论是对中国的科学技术还是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并在很多科学领域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和骄人的成就。这些科学计划的成功实施,都充分证明了人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的决定性作用和自主创新作用。正是人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的决定作用和创新作用,才使得中国的这些科学计划能顺利实施,并在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生物遗传工程、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等科学技术领域有了重大突破。而且有些科学领域巳进入世界的第一、第二方阵。并在其中有了发言权。离开了人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的作用,就不可能有中国在科学技术领域的这些成就,就不可能有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极大提高,正因为如此,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人的作用、人的创新能力是第一位的是决定性的。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9.

[2]江泽民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8.

[3]韩振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十个基本点[N].中国教育报, 2008-11-11.

AEO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4篇

AEO传漾的新发明

广告引擎优化的英文是AdvertisingEngine Optimization,简称AEO。与SEO如出一辙,只是它的发明者是传漾——国内领先的智能化数字营销平台,传漾以业界一流的广告发布和数据洞察技术为驱动,高效整合媒体资源,充分掌握网络受众行为,将数字营销从精准、高效提升至全程、智能,帮助客户在数字营销领域更智能、更简捷。

迄今为止,互联网的广告投放主要有三个方向,一是搜索引擎和门户,它占据了广告主60%的广告费;二是新媒体和一些垂直类网站,占到总比例的20%;剩下的则是微博、电子商务、SNS等。现在大型门户网站对代理的依赖程度日渐降低。当年传漾科技CEO徐鹏在创业的时候选择了为垂直类网站提供服务,这些垂直类网站总体价值其实并不比大型门户网站低,因为精细化的垂直划分可以让广告的效果更加显而易见。并且,组建一个垂直类的Ad Network平台可以为广告主和网站主带来共同的利益。比如单一的网站流量对于广告主来说并没有太多的吸引力,也很难达到广告主所追求的效果,难以形成实际传播的效应。而Ad Network的价值则在于博采众家之长,凸显平台化的价值。

在AEO项目部成立之前,传漾就有着很多不同的营销平台。不仅一直为国际知名客户,比如大众、迪奥、IBM等提供精准营销服务。还为电商客户提供从广告最初的计划、投放、监测、评估、最终到优化的整套解决方案……这是一个完整的数据分析过程。

传漾科技提倡的是全程化的概念。即做“一站式”的服务平台,提供给广告主、媒体、代理商、第三方一个综合的解决方案。传漾创始人兼CEO徐鹏介绍说,“我们通过垂直媒体的资源和广告优化技术同时服务了品牌和电商客户,实现了品牌传播和效果兼容。并偏向组建更为开放和自主交易的广告平台。使底层应用平台免费化。”首先,传漾将原本提供给门户网站的广告发布与管理系统。做出了一个简化版。融合了广告发布与管理、数据监测与评估、受众精准定向、流量交换等符合垂直网站需求的内容,用资源置换的方式与具备一定流量和商业价值的网站达成合作。同时,通过广告采购平台源源不断地向这些垂直类网站输送广告主。凭借多年积累的广告网络资源,目前,传漾已经聚集了排名前1000家的优质媒体资源。

网络广告的春天在于技术革新

早在2000年3月,网络广告刚刚开始风生水起的时候因为正赶上互联网的寒冬,网络广告公司干了活却收不到钱是一件极为麻烦的事情。以至于虽然一些网站拿网络广告位置来抵债,但网络广告位置在卖出之前,只是库存,并不能成为公司现金,也不能解决网络广告公司的燃眉之急。

是专心技术还是另辟广告代理的途径成为了一件“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事儿。但是缺乏了技术的驱动力。网络营销表象发展得再红火也是“虚胖”。2007年的时候,徐鹏就发现了一个问题,由于早期广告主投放更喜欢几大门户网站,主要凭点击量评测广告效果,这也导致网络广告服务机构主要为一些大型网站服务,但是很快广告主就抛弃了这种粗放的广告投放方式,他们更着重广告投放后的一些数据分析及带来的回报。而效果的评估一定使用数据来说话,这样一来,越来越觉得广告主对数据分析的刚性需求,这就是传漾后来搭建的技术平台。

传漾的技术平台包括行业领先的Dolphin广告发布协作平台及Eagle广告监测协作平台等。营销平台包括Max品牌广告网络平台(门户、垂直、SNS、Video);RT电子商务智能营销平台;二线城市本地化营销服务等。业务范围涉及广告投放、效果监测、电子商务、广告销售、技术研发及各项增值服务。

仅仅是监测、发布这样一两个技术产品,很难在互联网广告市场做大。但是传漾科技有一整套的产品平台。这使得传漾科技能够完成对广告资源的数据积累和高效精准的定向。

技术是网络营销的“第一生产力”

网络发展从BBS论坛到门户再到现在的社交网络时代,技术产品的发展需要以受众为中心。即“用户本位”。精准网络广告是围绕用户的购买,而不是围绕媒体的购买。同一个目标受众。不能因为所在媒体。区域甚至是年龄层次的不同,用户价值就不一样。精准来自于对用户行为的分析。包括广告监测、发布等等的技术应用。传漾有基础定向(地域定向、人口统计学定向、内容定向)以及高阶定向(行为定向、重定向)两大类定向方式,能够帮助广告主精准锁定目标人群,找到目标受众。网络广告区别于传统媒体广告的优势主要在于精准,而精准则依靠技术来实现,未来就看我们如何规范好网络广告市场的发展。

一家国际日化公司前年在某门户网站投入了1亿元广告费。但去年投入了1.5亿却发现效果远不如前年,广告费用的增长并没有给广告主带来效果的增长,这是因为如何评估广告的效果。在互联网上是一个大大的难题。

其实,像百度、谷歌等号称最精准的广告平台都无法向客户提供精准的广告效果评估,也拒绝透露他们的排名规则。

虽然广告的投放正在技术的不断提升下越来越精准,但不仅仅是互联网,整个广告业仍然是一个“黑匣子”。传漾科技的优势在于他们数据建模能力以及庞大的用户数据库。

如此多而繁杂的网站合作伙伴,如何快速找到广告主需要的媒体、受众。是传漾的优势,他们靠多年积累的技术优势对网站用户进行各种包括兴趣爱好、收入、年龄以及拜访行为等各个环节的定向。保证广告主投出的广告到达最精准的人群。

据了解,传漾公司的数据库中,建立了3亿用户的Cookies,并将这些用户的行为偏好不断进行判断、清洗和归类,分成了128个大类、256小类,并打上标签。

徐鹏介绍,在传漾的监测系统中,有很多这样的指标,帮助广告主去评估广告的效果,比如有个指标叫“创意决策时间”,这个指标就是广告在媒体上从展示到点击之间的时间差,可以帮助广告主去评判它的广告创意好不好。通过这个时间差,可以反映出这个广告创意的冲击力是否强。

例如某客户希望他的广告投放地域是南京地区。对汽车信息感兴趣的男性受众,那么客户只需要在传漾自主研发的一个结合网页内容和网民兴趣行为定向的搜索工具Sam Data中输入以上关键字来检索。系统会自动通过关键字对数据库中人群的历史浏览记录进行分析,结合地域、年龄限制条件,自动为广告主过滤出符合条件的受众。告知你用户量多少、经常浏览的媒体、访问的页面、哪些媒体的聚合度较高、并通过其网络营销平台Media Matrix了解在多长时间内可以覆盖这些用户、触达的频次和成本,然后进行投放。

在Media Matrix这个平台上,所有的直客、代理商都可以自主的选择媒体、制作媒体投放计划并投放执行。这个平台里包含了丰富的媒体资源。涵盖了传漾Max平台下的1000多家优质媒体资源,可供广告主自主的选择和组合。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5篇

为促进科技创新保持高速良性发展,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制定实施了《专利申请资助经费管理办法》和《科技发展基金管理使用办法》,对获得专利的科技人员给予经费补助,并积极申报国家、省、市各类科技计划项目,争取更多的科技项目在区内企业实施。区财政每年拿出500万元设立科技发展基金,实行滚动使用,引导区内企业建立和完善技术开发机构,大力扶持科技人员进行自主发明创造。开展技术培训、产学研先进企业评选等活动,提高企业创新积极性。先后与清华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科技院、青岛大学等20多家高校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成立了10家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其中省级3家。节能镀膜玻璃、电子显示屏、新兴医药、生物技术应用、纳米材料等一批自主创新产品和技术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每年有近10项科研成果通过省级科级成果鉴定,并获得多项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励。

构筑创新平台,催生竞争优势是该区推进创新型经济新区建设的重要措施。先后设立了科技工业园、留学生创业园等多个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以及威海市首个专门为韩资科技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科技孵化器。其中,威海留学人员创业园以建设具有浓郁创新文化的国际一流创业孵化基地为目标,充分发挥各合作方的综合优势,致力于船舶制造、港口信息管理、软件信息等行业留学人员企业的入驻援助和对接服务。目前,有36家高新技术创新型企业借助这一平台入驻,其带来的前沿高新技术也正在陆续与本土企业进行对接。2007年,又创建了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加工产业园、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园和中小企业创业基地3个省级创新平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哲学思考 第6篇

马克思谈十八世纪的产业革命时指出:“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扩展,科学因素第一次被有意地和广泛地加以发展,应用并体现在生活中,其规模是以往的时代根本想象不到的。”马克思这一思想被证实是正确的,说明了科学技术是属于生产力范畴的,但人们关心的是如何评价科技在发展生产力中的作用。邓小

平回答了这一问题,1988年9月,他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时指出:“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1992年,邓小平南巡时又指出:“经济发展的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我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站在时代的制高点,深刻地揭示了科学技术的本质属性,也是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概括。这一思想的提出,使人们从本质上认识了科学技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一、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科技体系的确定,其发明成果迅速运用于生产,甚至可以不要任何设备就得到可观的效益,这比起从事机器操作速度要快多了,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直接性的推动作用。江泽民在十五报告中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要充分估量科学技术特别是高科技发展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合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据美国经济学家统计,在美国农业发展中,1939—1972年用于科研、试验设计和工艺工作消耗支出的回收率为1∶4。美国在1929—1969年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各种因素中,新的科学技术因素所占比重的递增情况为:1929—1941年为33.8,1941—1948年为50.8,1948—1953年为52.8,1953—1964年为44.6,1964—1969年为71.9,其中教育和知识进展的贡献分别为37和56.2。从上述材料中,我们看到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的地位和科技对生产力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自然科学由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物质生产力的周期缩短。19世纪以前的蒸汽机从发明到生产用了100年,电动机用了57年,无线电用了35年,汽车27年,进入20世纪后,电视机用了12年,晶体管用了5年,激光器从实验室到工业应用仅用了1年,而电脑软件技术,新能源技术几乎每天都进步一大截。

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能产200万吨的标准带钢热轨厂,用人工传统技术控制生产,每周仅产500吨,而采用新技术后,每周产量高达5万吨,整整提高了100倍。生产力的提高是离不开科学技术的,二者相互渗透,每一项新的发明都能够为改进生产方式提供基础,生产的发展都与科学相联系。好范文版权所有

另外,科学技术的发展还使就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使产业结构、传统产业和社会生活各方面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充分显示了科学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增加。

二、高新科技对经济的迅速崛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高科技领域内的任何突破,都能够带动经济向前迈动一大步。邓小平南巡时就指出了这一点.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微电子技术、新能源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海洋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良种培育技术这一系列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兴起,规模日益增大。这些技术有着很多的优点,推动社会经济迅速向前发展。袁隆平从1960年开始水稻的研究,到1971年创造出了“灿型杂交水稻”这个新品种自1979年推广到1988年,尽增产达600多亿公斤。这不仅解决了产量低的问题,而且大幅度提高了产品质量,推动了生产的发展。这一高科技研究成果在国际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我国北大方正集团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高科技成果,已步入世界先进行列,为国家创造了巨大财富。邓小平在1992年就说:“高科技领域的一个突破,带动一批产业的发展。我们自己这几年,离开科学技术能增长这么快吗?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江泽民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说:“高科技及其产业的发展对增强我国经济实力,提高综合国力和提高劳动生产率起着关键作用。”高科技的发展水平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发展高科技必须要有一支科学技术队伍,尤其要以高技术人才为骨干。因为高科技的知识密集度高,效率高,况且发达国家从事科技开发的人数远远大于中国,这些国家科技投入平均为50,有的国家甚至达到70-80,而我国只有19。这些如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等高新科技需要较高的投入,如果产业工人年产值为1-2万元,那么从事高新技术就可达到10-20万元。所以说,高新科技对经济的迅速崛起有巨大推动作用。

三、现代科学技术在生产过程中起着先导作用

美国社会预测学家约

翰·奈斯比特认为:“在信息社会里,知识的生产系统化,加强了我们的脑力。以工业来作比喻,我们现在大量生产知识,而这种知识是我们社会经济的驱动力。”他认为知识在生产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他打破了人们长期持有的生产决定技术的意识,突出了科技的作用。这些年,科技明显地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加。杨敏才,李光二同志在《科

学技术发展周期与技术发展战略》一文中说:“现在人们常常谈到生产的发展决定了科学的发展,又说科学要走到生产之前,这应如何理解呢?其实,这两种提法都不无事实根据。但是,如果不从历史发展的观点来看,不进行具体的分析,就很可能出现自相矛盾。”他们提出了分析问题要有全面性,在古代和近代,这种情况是不相同的。只有科学与技术的分离人们才谈得上科学在生产之前。

恩格斯曾说:“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但现在并非这样。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科技走在生产的前面。邓小平说:“现代科学为生产的进步开辟道路,决定它的发展方向。许多新的生产工具,新的工艺,首先是在科学实验室里被创造出来。”1831年法拉第等就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创立了电磁感应定律,为电力技术打下了理论基础,直到1967年,才制成了直流发电机。1968年,美国物理学家诺伊斯与化学家摩尔创立了英特尔公司,当时他们只有250万美元,但由于1971年发明了微处理器,1976年,又发明了一块硅片上有二个晶体管构成的八位计算机,到1980年,销售额就达85000万美元。现代科技决定生产的发展,邓小平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无疑是具有远大的战略眼光的。

今天我们可以看到,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几乎都是科学技术直接起作用。世界范围内正酝酿着一场高新科技革命,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只有坚持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指导思想,树立科技意识,发展科学技术,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才能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论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7篇

金试 Q1141李帅杰 11030390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曾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并且说:“固定资本的发展表明,一般社会知识,已经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马克思还深刻地指出:“社会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大工业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学并入生产过程,必然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这一论断主要是基于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而言的。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生产方式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劳动者的智能迅速提高,大大改变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对比。使得劳动力的结构向智能化趋势发展。

2.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劳动形式。随着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智能机器代替了人的部分脑力劳动,使人们的劳动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3.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社会的经济结构。科学技术在推动传统产业现代化的同时,也使得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同时,科学技术也推动了生产规模的扩大,进而推动了生产的分工和协作的广泛发展,并使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进一步提高。

从经济学的的角度看,现代科学技术在新的形势新的格局下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已明显地成为“第一生产力”。新的形势指的是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阶段进行一个定义。我国目前是在实现现代化国家,那么什么事现代化国家?现代化国家包含三个阶段:工业化,信息化,知识化。

我国早已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在全球也是数一数二的,我们能早出世界上运算最快的计算机,我们有全世界交易量最大的电商(阿里集团),我们有世界最庞大快递网络,我们有世界上最多的网民数量等等都在说明一个问题:我们在向知识化迈进。

所谓知识经济,就是通过知识带动经济增长,请注意这里是知识而不是制造。那么知识经济的衡量指标主要有:教育指数和创新指数,最经典的例子就是乔布斯的苹果,最典型的创新性企业,在乔布斯在世的时候市值世界第一。

我们国家的战略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和鼓励创新都在表明一个态度,我们不再通过出口廉价资源产品等等获取利益,而是通过科技,通过创新。也就是,我们以前获取利益是通过降低成本增加竞争力,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开放的深化,我国的要素价格逐渐上升并会慢慢发展到无要素价格可降,那么获取利益的方式将无法通过降低成本实现,而只能通过做别人没想到做的事或别人做不到的事来实现利益,也就是创新,也就是科技。正如当今美国的现状:只有创新才有利益,只有科技才能立足。只是我们国家目前没有向美国那样竞争那么彻底,依然存在很多低效率与垄断,所以市场无法有效的逼迫所有行业企业都去创新,但是政策导向却可以起到这个效果。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哲学思考 第8篇

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 邓小平俯瞰世界, 纵观全局, 站在时代发展的最前沿深刻剖析了我国社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并结合马克思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 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伟大论断。回顾过去, 才能更好地展望未来。站在历史经验总结的高度重新解读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 让这伟大的思想历久弥新、重新焕发光彩对于加快实现社会第三次转型, 实现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和指引作用。

2 解读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

邓小平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完全符合我国当时的国情和社会现实状况, 既有理论依据又有实践支撑。

第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对马克思“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观点的合理发展。马克思在其著作中指出:“科学的力量也是不费资本家分文的另一种生产力。”[1]“因此, 如果说大工业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学并入生产过程, 必然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这一点是一目了然的, 那么生产力的这种提高并不是靠增加另一方面的劳动消耗换来的。”[2]马克思还指出:“最强大的一种生产力是革命阶级本身。”[3]马克思在原著中多次提及并论述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观点, 他从物的角度和人的角度两个方面对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进行了细致的阐述。一方面, 他认为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工具、手段直接或者间接地进入生产领域,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并在某种程度上开始影响甚至控制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 他所说的“革命阶级本身”是指工人阶级, 这时科学技术作为一般的社会知识被工人阶级所掌握, 大大地缩短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从而推动了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所以马克思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是毋庸置疑的。同时生产力中也包含了很多的要素即矛盾内部的各个方面, 有劳动者、科学技术、管理、劳动资料等, 所以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总有一种要素凸显出来成为生产力矛盾的主要的方面。在20世纪70、80年代, 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中的主要方面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第二,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国际社会和国内社会状况的反思与总结。

国际社会状况:在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 世界格局从两极格局演变到一超多强的局面, 这让世界各国充分意识到了科学技术在当前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他指出:现在世界突飞猛进地发展, 科技领域更是如此, 中国有句老话叫“日新月异”, 真是这种情况[1]。

国内社会状况:一是我国社会生产力落后, 经济发展缓慢。1978年3月, 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现在的生产技术水平是什么状况?几亿人口搞饭吃, 粮食问题还没有真正过关。我们钢铁工业的劳动生产率只有国外先进水平的几十分之一。新兴工业的差距就更大了。”[2]邓小平深知中国的生产力薄弱, 一再强调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经济, 他提出“经济发展得快一点, 必须靠科技和教育。”[3]面对生产力落后、经济发展不景气的局面, 他开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处方。二是我国科研力量薄弱, 科学技术落后。1977年5月, 邓小平说:“现在看来, 同发达国家相比, 我们的科学技术和教育整整落后了20年。科研人员美国有120万人, 苏联有90万人, 我们只有20万人, 还包括老弱病残, 真正顶用的不很多。”[4]邓小平充分认识并承认了我国当时的科技水平落后的现状。面对我国当时高科技军事武器缺乏、工业技术老套, 新型农业工具严重匮乏等状况, 他将解决重点落在了科学技术上, 指出:“没有现代科学技术, 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5]

在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伟大论断的指引下, 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飞速发展, 综合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总而言之, 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命题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邓小平时期的效应

在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伟大论断的指引下, 中国不仅成功地实现了第一次社会转型的华丽转身, 还推动了第二次社会转型前期即邓小平时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飞速发展, 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第二次社会转型前期的效应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 在全社会范围内树立了正确的思想观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首先,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对世界发展趋势的强调。1985年6月, 在军委扩大会议上, 邓小平认为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与日益激烈是制约世界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1992年, 他在南方的讲话中惊叹道:“近一二十年来, 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得多快啊!”[6]可见邓小平充分认识到了世界各国对科学技术的重视以及彼此间的相互竞争局面。其次, 邓小平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对“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 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再次深刻认识。对于中国社会的经济状况邓小平有着清醒的认识, 他提出要“抓住时机, 发展自己, 关键是发展经济”[1], 对于如何发展经济, 他又进一步指出“经济发展得快一点, 必须靠科技和教育”[2]。最后, 邓小平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对科学技术薄弱、对忽视科研人员现状的重新反省与改进。

第二, 推动了社会生产力与经济的发展, 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引下, 我国社会生产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1978年农业生产总产量达到30475万t, 粮食按人口平均占有量超过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高水平, 油料、糖料、棉花等经济作物的产量都比上一年有较大增长。1978年工业总产值又比1977年增长13.5%;原煤增加到61800万t;原油增加到10400万t;钢产量增加到3178万t;化肥增加到869万t;发电量增加到2560亿kW·h。199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工业生产增长较快, 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4.2%。原煤达到10.9亿t, 石油达到1.39亿t, 钢产量突破7000万t, 化肥 (折纯) 达到1988万t, 发电机组容量1184万kW。可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对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农业、工业、基础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人们的生活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高。

第三, 提升了科学技术和科研队伍的整体实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伟大论断使得我国更加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对科研工作者的培养和重视。1982年, 中国科学院设立自然科学基金, 并实施了第一个国家科技发展计划。1987年人大审议通过《技术合同法》, 以法律法规的制定表明了对科学技术的重视与保护。1988年, 北京市在海淀区设立新技术开发区。同时在1985~1992年间, 我国加快了国家科技计划的实施, 如星火计划、863计划、攀登计划、自然科学基金等。这些多方面的重要举措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国科学技术的水平, 增强了我国科研的实力, 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奠定了基石。

4 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社会转型效应

我国正处于第三次社会转型时期, 社会经济的发展模式、生态环境、人们的价值观念等各个方面都在发生着转变, 社会问题层出不穷, 矛盾也日益尖锐。在2013年7月21日,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湖北考察时强调:“国家富强靠什么?靠自主创新, 靠技术, 靠人才,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自力更生任何时候都不能少, 我们自己的饭碗主要要装自己生产的粮食。”习近平再次强调了科技的重要性, 是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发展和延续。在第三次社会转型时期再次强调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于加快实现第三次社会转型、解决社会一系列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和效应。

第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经济发展的效应。一是有助于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信息产业的发展。我国在这方面的发展仍显薄弱, 百度、联想、华为、阿里巴巴等信息产业规模较小、创新驱动力不足、技术研发力量较西方发达国家而言存在一定的差距。一项新技术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新产业的发展, 所以大力扶持科学技术的研发能加快推进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二是有助于实现原有产业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式的转变。我国原有的产业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合现在的状况, 我国亟需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实现产业的技术革新, 从原有的模仿经济、加工经济向创造经济、技术经济转变, 提高产品的质量, 特别是技术含量;三是有助于提升第三产业的总体实力。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 区域分配和结构不合理;服务业全球化水平较低, 未能实现与国际接轨;市场规范不够明确, 规范竞争有待进一步提升。

第二,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效应。科学技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体现在对污染的预防。先进的科学技术有利于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监控, 能有效提高寻找发现污染源的能力和定时检测环境质量, 给预防和治理污染提供精确的数据和信息。二体现在对污染的治理。现代化的污染处理厂针对不同类型的污水采用不同的技术。三体现在研发环保的绿色科学技术。如采用洁净煤技术、不燃油无污染的电动汽车技术、无氟的绿色冰箱技术, 研发可降解塑料、研制绿色建筑材料等都在很大程度上依托科学技术的力量来保护生态环境, 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的开采和使用, 充分利用可再生、环保可持续的资源实现社会的科学可持续发展,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第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人的思想意识的效应。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信息的全球化发展, 加速了全球范围内思想意识的传播。近年来, 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文化渗透愈演愈烈, 利用发达的科学信息传播技术向我国人民灌输了大量的种族主义、殖民主义等, 严重歪曲了我国民众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严重危及了我国社会的稳定发展以及人们正确思想观念的树立。要增强我国信息传播的质量和数量, 既要抵制西方糟粕文化的入侵, 也要向全中国、全世界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想, 共同维护好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同时, 当今社会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 谁掌握了最前沿、最重要的信息, 谁就站在了思想意识形态的最前沿。落后的思想意识缺乏创新的活力, 只有最先进、最前沿的思想才能将精神财富转化为物质财富, 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发展。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第三次成功社会转型都离不开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伟大思想的指引。实践证明这一思想具有历久弥新、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 不管是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 它都能焕发出耀眼的光芒, 像海上的灯塔一样正确地指引我们勇往直前。在新时代下, 我们要牢牢抓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借助科学技术实现生产力的飞跃发展, 早日将理想变成现实。

摘要:指出了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具有深刻的内涵, 对于推动我国社会不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虽然不同的社会时期所凸显的社会问题有所不同, 但社会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正确指引。当前我国正处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三次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 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社会问题层出不穷, 亟需得到妥善解决。立足于当前的社会状况并结合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阶段的历史经验, 重新解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思想有助于加快实现社会第三次成功转型, 实现自然、社会与人类和谐发展。

艾德思奇: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9篇

艾德思奇董事长兼CEO

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及凡尔赛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曾服务于微软,拥有多项数据挖掘领域和搜索引擎技术专利,2009年加入北京艾德思奇科技有限公司担任CEO。

技术在数字营销中发挥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互联网在线广告管理工具带来的全面提升品牌及营销价值的效果,正在逐步得到市场认可。SEM、社交营销、移动广告、展示性广告以及海外电子商务营销将是艾德思奇2012年数字营销行业的重点。站在行业发展的角度,面对广告主的需求,艾德思奇依靠在行业内领先的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优势,用专业严谨的态度,实现精准定位的网络媒体覆盖传播。

2009年以来,从SEM产品AFS,到全球唯一可以横跨Facebook、Google、Bing、Baidu广告投放管理及优化的社交媒体营销平台AFP,移动互联网广告管理平台mobiSage及针对中国外贸型企业客户的海外电子商务营销“外贸宝”,艾德思奇成功进军社交媒体营销领域、移动互联网广告领域、海外营销领域,并且获得了首轮2000万美元的投资。

2012年,我们将给市场带来渗透和覆盖更多的行业或领域的新产品和服务,稳固亚太区数字营销第一梯队的位置,并且将加大新媒体的资金和技术的投入力度,尤其是在移动、社交媒体领域的营销更加创新,帮助广告主和广大应用开发者实现“小投入博取大收益”的商业目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哲学思考 第10篇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为基础,以„‟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为墓本出发点,论证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的正确性。同时,笔者从马克思教育思想出发,对教育与劳动力再生产以及教育与科学技术再生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并论证了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反作用。关键词:科学技术生产力第一生产力教育劳动力早了三里978年,邓小平同志就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讲„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次南巡讲话时,他又强,东斗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并指出“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刃“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与教育有什么关系呢?下面从四个方面加以论述。1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搞清这个问题,需要弄清什么是科学技术和生产力。

科学技术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 —科学和技术。科学是认识世界的系统化的知识或知识的理论体系,它的任务是有所发现,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其成果表现为知识的形态,它属于知识的范畴,是整个知识体系构成的核心部分,是征服自然的强大武器;技术则是把科学知识应用于实践过程,以获得利用和改造世界的手段和方法论体系,它的任务是有所发明,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其成果主要表现为物的形态。起初,技术是以人为载体,随人这个主体而变化、形成和消失。后来,随着生产的发展,大机器生产的出现,使人的手工技巧逐步转到机器上,使技术的载体与人分离而转到机器上,从而技术成为独立的形态。在现代化大生产中技术的载体不是人而是物(机器)。可见,技术也属于知识的范畴。那么什么是生产力呢?生产力是人类控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它由三个要素组成: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

劳动资料也叫生产资料即劳动工具;劳动对象有两类,一类是自然的,如原始森林、海洋、矿藏等,另一类是加工过的,如粮食、棉花等;劳动者即劳动力,现代与古代相比,劳动力的内涵发生了两个明显变化:一是劳动者的总体外延扩大了,现代劳动者可能不在劳动过程之中,而在劳动过程之外,不直接操纵劳动工具也是劳动者,这点正是说明知识分子是劳动者的立论依据。邓小平同志讲:“科学实验也是劳动。中国民航学院学报1993年第1期锄头才算劳动?一定要开车床才算劳动?就是整天站在那里看仪表。这也是劳动。”二是劳动者本身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他需要掌握生产原理、劳动技术、劳动对象的性质等。由此可见,生产力的基本因素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科学技术同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是什么关系呢?历史上的生产资料,都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同样,历史上的劳动力,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的劳动力。

大家知道,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这里讲的人,是指有一定的科学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来使用生产工具、实现物质资料生产的人。人类历史时代不同,人们使用的生产工具,掌握的科学知识和劳动技能,都大不相同。今天,由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生产设备迅速更新,生产工艺不断改进,许多产品往往不要几年就有新产品和替代品出现。劳动者只有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先进的劳动技能,才能适应现代化生产的需要。所以,科学技术是生产力。邓小平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说过: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并且指

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邓刁评同志的一贯思想,此次南巡讲话他又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那么,何谓“第一”呢?“第一”有两层含义:一是科学技术渗透到生产力诸因素之中,劳动资料是科学技术的物化,任何先进的生产工具,无不是科学技术的结晶,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劳动对象范围不断扩大,如目前微观上发展到微电子技术,宏观上扩展到空间技术。此外,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因此,科学技术已成为生产力诸因素的核心;二是在社会生产领域,科学技术通过对人的生产活动诸因素的作用,转化成为“直接生产力”,从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力量,推动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进步作用于社会生产,造成了经济的增长。研究和统计表明,世界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中,靠科学技术取得的部分,从本世纪初的5~20%增加到70年代的60一80%。美国本世纪以来的经济增长中有87.5%靠科学技术进步;现代许多知识密集型行业生产,几乎100%依靠科学技术。既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那么我国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把科学技术搞上去。要发展科学技术,必须有一支强大的科学技术队伍—高规格的劳动力,而这支队伍的形成必须依靠教育,进行劳动力的再生产。2.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途径劳动力,也可以说是人的劳动能力,这种能力是如何获得的呢?马克思说:“教育会生产劳动能力”,③“工人阶级的再生产,同时也包括技能的世代相传和积累。”④这些科学论断概括说明了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途径。那么,什么是人的劳动能力?教育又如何促进人的劳动能力的发展呢?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⑤这就是说,一个人(劳动力)在生产上发挥的作用如何,同他们的体力和智力的发展状况有很大关系。

劳动能力也可以说是人征服自然或客观世界的能力,是人劳动的能力,从现代意义上来说,发展人的劳动能力,提高人的劳动能力,主要是指开发人的智力,提高人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水平。劳动力的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以及运用体力的技能等,只有通过教育才能获得。而专门的劳动力就更需要教育。刘宝忠: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与教育的关系那么,什么是劳动力再生产呢?所谓劳动力再生产,一是指恢复、保持现有劳动力,二是延续和培养新的劳动力。培养和训练新的劳动力,必须通过教育才能实现。由此可见,教育与人的劳动能力发展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教育对人的劳动能力的发展和提高,有着直接的影响和作用。此外,教育还可以改变劳动力的素质,提高人的劳动能力的质量。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要改变一般的人的本性,使它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和训练”。也就是说,教育可以把一个简单的劳动力、一般性质的劳动力,加工训练为一个复杂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即科学家、工程师、设计师、技术人员等.通过教育可以把体力劳动经验和劳动技能为特征的劳动力,改变培养成为科学知识形态为特征的劳动力,即将经验型劳动力转化为科学型技术型劳动力,使劳动力从只有简单劳动形态的能力,发展改变为具有复杂劳动形态能力的劳动力,使可能

劳动力变为现实劳动力.所以,教育是提高劳动力素质、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途径。国家兴旺靠科技,科技人才雄教育。

深刻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11篇

提要: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这与我国科学技术取得的巨大成就密不可分,深刻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全面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坚定不移推动创新。关键词:科学技术创新科教兴国

一深刻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从历史的回顾中可以知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蕴含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首先,当代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的内在要素直接影响生产力的其他要素。生产力的发展是生产力的各个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的内在要素,渗透在生产力的其他要素之中。它的变化必然引发其他要素的变化,从而引起生产力整体的变化,推动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当人的素质、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的科技含量普遍提高时,生产力就会发生质的飞跃。因此,科学技术的水平制约着整个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例如,在当代农业生产过程中,从品种的改良到土壤的改良,从化肥、农药的发明到农业机械的不断改进,处处体现着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科学技术对提高生产力的主导作用。

其次,当代科学技术已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突破口或生长点。不同时代,生产力的发展有不同的突破口或生长点。在近代,蒸

汽机的广泛使用直接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纺织业、冶炼业的变革,以蒸汽为动力的工作机成为近代生产力发展的突破口或生长点。随着知识和信息成为新的经济资源,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形成一个新的产业———信息产业,而且也成为带动传统产业升级换代的突破口或生长点。

二当前国际形势

从当今国际竞争、国力的较量在于科学技术的竞争、较量来看,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及当今国际竞争的作用不容忽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每年都要从发展中国家引进大量的人才,也就是说每年都要从发展中国家掠夺大量的科学技术资源,如现在美国在考虑把外国科技移民的顶限,从每年的11.5万人增加到19.5万人等。发达国家这种对外掠夺人才、掠夺人才科技资源的做法,造成了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具有巨大的人才优势,从而继续确保了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的领先优势。这在一个方面突出反映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人才是知识经济最重要的资源,人才的流向将决定一国知识经济的成败,因此,21世纪也是人才竞争的时代。世界范围内的人才资源竞争愈演愈烈。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在人才争夺战中没有明显优势。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是我国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科教兴国,坚持创新,就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

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三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一)科教兴国是必然

中国是个发展中的大国,要想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尤其需要大力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经过50多年的艰苦奋斗,我国的科技实力有了很大发展,但是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不足,生产力相对不发达,仍是我们的基本国情。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落后,劳动生产率低,经济增长质量不高等等,还在制约着发展的步伐。这些都是必须通过科技进步和创新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的难题。

科教兴国,就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和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从国家长远发展需要出发,制定中长期科学发展规划,统观全局,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加强基础性研究和高技术研究,推进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强化应用技术的开发和推广,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集中力量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和关键技术问题。

(二)推动创新是关键

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促进科技发展,关键在于创新。

实现科技创新,关键是建立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要从新世纪中国发展的战略需要出发,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明确新的科技发展目标,调整现有的运行机制,全面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有利于中国科技快速发展的创新体系。

科技创新的主体是企业。美国政府的科研投入只占社会全部科研投入的20%,日本政府更是把这一比例降到了10%以下。它们大量的科研工作,甚至一些基础性研究工作都是由企业唱主角。中国在科技上落后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企业创新能力的落后。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促进科研院所与企业结合的有效途径,使科研人员如鱼得水,企业发展如虎添翼,使企业真正成为科研开发和技术创新的主体。

实现创新的关键是人才。当今世界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的竞争。要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靠什么?主要还是靠人才。人才是最关键、最根本的因素。要把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

彻,要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普遍建立起有利于人才成长和脱颖而出的机制。

四总结

上一篇:《彼得潘》读书笔记700字下一篇:竞争上岗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