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院校思政工作中网络载体有效应用的思考

2024-05-25

关于高职院校思政工作中网络载体有效应用的思考(精选8篇)

关于高职院校思政工作中网络载体有效应用的思考 第1篇

关于高职院校思政工作中

网络载体有效应用的思考

林巧华

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 福州 350001

漳州卫生职业学院 福建 漳州363000

摘要:文章就网络载体在思政工作中的意义展开论述,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利用网络载体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有效应用网络载体做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网络;辅导员;网络载体;思考

网络这把“双刃剑”,一方面网络丰富了大学生学习的内容,有利于促进学生思想观念的更新,强化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为高校思政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和载体;另一方面,互联网的发展打破了传统媒体的权威地位,言论发表更加自由,信息良莠混杂,增加了大学生辨别真伪的难度,引起价值观的混乱。由此,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特别是辅导员来说,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应该有效利用网络载体开展思政工作,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构建一张全面的“网”,高效、快速、便捷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从而提高思政工作的效率。

一、网络载体在辅导员开展思政教育中的意义

2010年1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了《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3.8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8.9%,其中,学生网民的比重达到了28.8%。从此组数据中可看出网络已深入学生群体特别是大学生群体中,对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思维方式等起到极大的影响作用。网络载体已成为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政工作的重要工具,对思政工作的实效性发挥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利用网络载体可使辅导员的工作更便捷快速。通过腾讯QQ、飞信、MSN等即时聊天工具,辅导员可以将重要通知、工作任务即时发给学生或学生干部,特别是在手机上网已普及化情况下,通过网络远程“遥控”、监督、指导学生,解决了学生因上课、实习等原因不能面对面交流、指导的限制。其次,通过即时聊天工具发现学生思想、心理波动时能予以及时的疏导,及时控制住一些意外事故的发生。

第二、利用网络载体可使辅导员工作的维度更广。按照16号文件规定,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例是1:200,这个比例使得辅导员不能与每位同学经常性的谈心交流,不能很好把握住学生的思想动态,而借助腾讯QQ、博客、个人网站等不仅能在短时间内浏览大量学生的信息,掌握大部分学生的动态,拓展思政工作的维度;并且容易发现日常生活中没有被注意到的学生心理和思想问题,从而及时遏制特殊学生的异常举动,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三、利用网络载体可节约辅导员的工作成本。借由网络载体,辅导员可在个人平台发布工作文件相关信息,或者给出相关链接,利用即时通讯工具简略发布通知,等待学生具体反馈,汇总统计。开展校园文化等活动往往会产生很多文件、总结、图片和录像资料。将这些材料上传到网络平台,由网络服务器保存原始资料。在这样的模式中,节省的不仅是实物成本,也节约了人力成本,节约了时间,更为未来工作的开展做出很好铺垫。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利用网络载体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辅导员利用网络载体开展思政教育的能力有待提高

在高职院校,辅导员往往被当成学生的生活老师、学校的勤杂工,辅导员的地位没有被真正的重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和管理非常不完善,大部分辅导员对未来发展前景担忧,这样的局面一方面造成辅导员忙于学生管理的繁杂的事务性工作或学校各部门给予的临时性工作,较少机会参加包含计算机应用、沟通技巧等职业技能培训;另一方面对职业认可度较低使得辅导员失去工作动力,不愿认真学习新知识,特别是没有计算机专业背景的辅导员在网络环境下其利用网络载体开展工作的能力较低,不懂得建立和维护网站、不知道怎么屏蔽有害信息等。此外,在某些高职院校,计算机这一硬件设施配备不足,辅导员只能利用传统的谈心、下宿舍、短信等方式进行工作。

(二)、高职院校政工队伍(辅导员)在网络平台的搭建、管理上较为欠缺

几乎所有高职院校都有自己的校园网站,但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平台的建设和投入却比较少,缺少管理和维护队伍,网站的板块单调死板,内容单一,点击率极低。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本该作为校园网络平台搭建、管理主力军的辅导员们由于缺乏计算机专业知识、缺乏激励机制、缺乏领导重视等原因疏于建设和维护。

三、高职院校辅导员如何利用网络载体提高思政工作实效

网络时代对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利用网络载体做好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辅导员应加强自身的学习,掌握几种重要的网络载体并予以有效应用。

辅导员及时对计算机知识进行充电,可以通过同事交流、自学、参加培训等提高计算机知识水平。熟练掌握以下几种常用的网络载体,以利于在学生中开展工作。

1、网络聊天工具。目前常见的网络聊天工具(软件)主要有:腾讯QQ、MSN、飞信、UC、网易POPO等等。这些网络聊天工具(软件)大多属于免费、绿色的多媒体即时通讯工具,不仅可以支持即时文字交流、语音通话、视频对话、文件传输等基本通讯功能.还可以支持群组聊天、收发邮件(短信)、网络文件共享、多媒体文件播放等,大多能实现与移动通讯终端连接。

2、网络信息平台有:学校公共网站、个人博客、BBS论坛等。学校公共网站是学校的门户网站.权威信息都会由学校官方发布。

3、网络服务通道。网络服务通道包括E—mail电子邮件服务、网络信息检索及网络信息下载等几种方式。电子邮件(electromc mail.简称E—mail又称电子信箱、电子邮政.它是一种用电子手段提供信息交换的通信方式。在高职院校利用以上三类网络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师生互动的、有效的、便捷的沟通渠道,有利于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辅导员应积极利用网络载体做好各类信息的管理和规范。

在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大学生辨别信息真伪、好坏的能力还较弱,特别是刚进校的高职生,很容易被网上虚假信息迷惑、误导,随意发表或转发不良信息,或者沉迷网络游戏,或者上当受骗,甚至不知不觉中违法了。因此,辅导员不仅要掌握常用的几种网络载体,而且要使载体的内容——信息合法、理性、健康。譬如,QQ群、BBS论坛这两个学生交流的活跃区,辅导员既要以参与者得身份参与其中发布各类信息,传达各种文件精神,参与讨论等;又要以管理者的身份对学生兴趣的政治敏感性话题加以引导和教育,对低俗趣味的信息进行屏蔽,对网络病毒、攻击性信息进行妥当处理,对违法的信息及时删除等,做好网络信息的管理和规范。

第三、辅导员应积极利用网络载体形成思政工作的“合力”。

思想政治工作取得良好效果不仅需要学校老师的教育引导,而且也需要家长的配合、社会的参与。网络载体作为大众传播信息的重要工具之一,辅导员要通过这一工具与家长形成“合力”,提高大学生思政工作的实效。

首先,辅导员要借助网络载体,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引导学生。例如,通过QQ签名、QQ空间,微博,博客等浏览学生发布的信息,可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动态,尽早发现问题,疏导教育;还可通过辅导个人博客等网络平台搜集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材料作如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学校的规章制度、热门话题、就业信息、心理小贴士等材料上传上去,供学生阅读学习,将通过这些提示性、渗透性的手段,发挥学生自我思考、自我选择的能力,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其次,辅导员要利用网络载体与学生家长沟通,发挥家长的教育功能。一方面,借助网络载体如QQ、飞信、E-mail等加强学生家长和学校之间联系,反馈学生在校表现情况,特别是心理障碍、学习困难等特殊学生群体更需要辅导员和家长之间的信息交换,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思想等工作;另一方面,借助院系门户网站发布学生学习和生活动态,让家长可以直观地了解学校工作动态,发挥家庭(家长)在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保证思想教育工作的全面性。

网络时代环境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教育工作者更新思想观念,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辅导员在开展日常工作时应不断学习和使用新的网络载体,运用网络语言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创新性开展学生工作,把传统的面对面教育模式与网络交流模式起来,实现网上网下的互补统一,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

参考文献:

[1] 林佩云,曾雅丽,吴善添,网络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载体的拓展[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6)

[2] 秦明承,陈建华.网络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刍议[J],教学实践,2010(5)

[3] 陈富泉.网络时代下的高校辅导员工作方法创新[J],安庆师范学院外国语学报,2009

(2)

[4] 冯军.网络时代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方法研究[J].希望月报,2007(9):12-13.作者简介:

林巧华,女,汉族,1983年1月出生,福建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TEL: ***

E-mai: 754363912@qq.com

地址:福建省漳州市漳州卫生职业学院护理系7号楼206 邮编:363000

关于高职院校思政工作中网络载体有效应用的思考 第2篇

1. 网络载体能巩固学生党员主流意识,增强对党知识理论的普及

在网络载体纷繁复杂的大环境之下,学生接触网络信息越来越方便、迅速,而网络上的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针对网络上一些不良信息,高职院校的党建工作者必须着眼当下,避免学生因不良诱惑而误入歧途。所以,高职院校的党建工作必须利用网络载体,对学生开展党建知识理论教育,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被网络中的不良诱惑所引诱。

2. 网络载体是提高党建工作水平的重要方法

在互联网普及率逐年上升的背景下,网络载体成为高职院校学生获取外界知识的新方法,也逐渐让学生对我国的政治态度、思想建设、是非判断标准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在传统的党建工作中,对学生进行党建教育,往往会出现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教学内容有限等问题,绝大多数党建工作开展状况不尽如人意,不符合当代学生的教育要求。而利用网络载体的高时效性、快速传播性,可以让党建教育在高职院校顺利开展。学校党建工作者着手创建相关的网络交流平台,利用全球性的网络资源,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教学中学得关于中国共产党的政策知识理论,显著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效率,同时满足时代发展需求,提高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生命力。

3. 网络载体为高职院校的党员管理新办法提供了新尝试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社会上的许多企业都开始使用网络管理员工。高校的党建工作者也可以借鉴类似方法,使高职院校的党员及预备党员通过网络载体接受教育与管理。通过网络可以有效让相关政策的审批周期减短,对党员的表扬和处分也可以尽快下达。通过网络载体平台发布文件,可保证学校党建工作政策下达的时效性,同时也给党员和相关党建工作者提供一个交流平台。

二、高职院校利用网络载体开展党建教育的办法

随着当下我国互联网平台使用范围的扩大,利用网络载体开展高职院校的党建教育已成为必然趋势。下面将详细阐述一些高职院校中利用网络载体开展党建教育的办法。

1. 创建党员的相关QQ群

每一届高职院校的入校学生当中,都有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学生,针对这一批学生,相关的党建工作者可以搜集、整理这些学生的资料,并将其拉进新建立的“申请入党学生”QQ群之中。在这个群当中,定期发送有关中国共产党的新政策以及中国共产党相关理论知识,让学生在阅读这些消息时,于潜移默化中接受中国共产党的相关党建教育。学校党建工作者需派专人对该群进行管理,及时询问申请入党学生对学校政策的相关意见与建议,提升申请入党学生思想的先进性。而针对已经入党的学生,学校的党建工作者除发送上述推送消息之外,还要定期通过QQ这样一个网络载体让学生谈谈入党后的感受,从而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动态,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2. 注册微博

开通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微博。微博作为时下流行的网络载体,相对于QQ,它有着更强的公开性,通过微博这样一个平台,外界人士可以更好地了解本校的党建工作的开展情况,并且也为校园之外的其他人士与学生的交流开辟了渠道。高职院校的党建工作者需要每天进行微博更新,更新的主要内容以学校的党建工作的开展情况和我国时政新闻为主,让学生能够更快了解我党的相关政策,也拉近了社会各界与高职院校党建工作者之间的距离。

3. 建立高职院校党员论坛

相关党建工作人员需定期查阅相关资料,并将学生提出的党建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记录在案,展开讨论,从而加以改进。

充分合理地利用网络载体开展高职院校的党建工作,可以拉近党建工作者和学生党员之间的距离,充分了解来自社会各方的意见和建议,让学校的党建工作可以更加高效务实地开展。

参考文献

[1]黄华,杜娟.高职院校利用网络创新党建工作方法研究[J].传承,2015,(8):28-29.

关于高职院校思政工作中网络载体有效应用的思考 第3篇

摘要:本文从分析当代大学生的行为特点入手,阐述了结合网络媒体开展共青团工作的必要性,并就网络背景下如何发挥对共青团组织对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作用,提出了自己的一点建议。

关键词:网络;共青团;思想教育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阵地,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共青团组织在当代大学生思想引领方面起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新媒体已逐渐融入到青年学生群体中,影响着他们的行为方式、凝聚方式及交流方式,对青年学生群体的价值观有一定影响。面对这一新形势,高校共青团组织作为青年思想的引领者,应该把握新时代的脉搏,结合团员青年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网络背景下的工作模式,正确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

一、利用网络开展共青团工作的必要性

以笔者所在的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全院目前在校学生共9051人,经调查,有约30.1%的学生主要使用电脑上网,约68.5%的学生主要使用手机上网。上网普遍使用的交流软件是腾讯QQ(包括QQ空间)、微信、微博,此外,还有YY语音软件、飞信等。其中,前几项是使用率极高的软件。由此可见,网络的广泛运用在当代大学生的习惯养成、价值取向、性格塑造等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也给高校共青团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笔者在所在学校进行了随机调查采访,约75%的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接受程度低,大部分学生希望思想政治课能通过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因此,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在对高职生进行教育引导的过程中一定要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尤其是关注网络新媒体广泛应用这一实际。只有切实转变工作思路,深入联系大学生现实生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才能更好地开展对青年团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结合网络媒体,探索性的开展共青团工作,值得我们思考。

二、团组织利用网络凝聚青年的具体措施

1.搭建网络教育平台。要善于利用网络媒介交流快捷、沟通平等的特点,通过QQ群、博客、BBS论坛等网络平台促成师生之间思想的交流、思维的碰撞,构建开放性的、互动的教育方式。例如,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技术系紧密结合团的工作,打造微信特色平台,将团的重点工作和活动,特别是与青年关联度高、互动性强的活动,借助微信平台予以生动呈现。使微信平台成为共青团面向青年重要的组织和动员方式。此外,紧密结合青年关注点,围绕青年成长成才、就业创业、校园活动等热点问题,通过原创发布、转发点评、微信交流等多种形式,以青年喜闻乐见的网络语言与其进行直接、平等的交流沟通,从而倡导积极的微信舆论,引导青年关注重大理论和社会现实问题,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共青团工作的凝聚力,传递正能量。

此外,向学生发送手机报也是很好的教育方式,它能以轻松愉快的视角和新鲜有趣的方式来实现育人成才、服务成长的育人目标。手机报可设置“院校新闻”“学工动态”“我的大学”“榜样”“就业创业”等主题版块,同时还可以根据重大事件和时事热点开设如“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勤俭节约—从我做起”等专题栏目。

2.丰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积极健康向上,要弘扬时代主旋律。我们应该科学、合理地利用网络媒体技术,广泛搜集并大力宣传道德楷模、劳动模范、优秀学生的先进典型事迹,对青年学生进行普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学生在日常网络使用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也可以通过开通微信“微课堂”,开拓思想引领新阵地。在微课堂中,可设立如“微党课”“微团学”“微科技”“微文艺”等丰富多彩的专题栏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学习内容。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的多样性来转变灌输式的传统教育方式,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上传学生自己制作的学习视频,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快乐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综合素质。

3.加强网络舆情监管。加强对大学生校园网络使用的管理,是保证网络环境下共青团工作順利开展重要的一环。为此,学校应加大网络文明规范教育。例如组织学生学习互联网相关管理条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等,并及时出台校内网络管理办法如《校园计算机网络管理办法》、《学生宿舍网络管理条例》等。另外,要建立校园网络的管理机制,对校园网络中信息传播的渠道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监管。可以适时安排专人对校园网络动态进行实时监控。

此外,还必须加强大学生网络文明和网络道德教育,开展网络文明建设活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突出网络文明主题。通过主题班会、个别谈话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校规校纪,在全校范围内形成健康向上的网络氛围,教育学生重视个人品德和社会公德,积极传播健康信息,自觉抵制有害信息、网络滥用行为以及社会低俗之风。(作者单位: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金笛.[J]微信背景下的高校共青团工作,教育旬刊,2014,3:248-249

[2]钱铮、李蔚.[J]高校基层共青团微博建设与应用,中国冶金教育,2013,6;76-78

[3]从蓉.[J]关于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思考教育与职业,2014,8;64-65

关于高职院校思政工作中网络载体有效应用的思考 第4篇

关键词:高职,党建,问题,思考

全国在校大学生中, 高职学生的数量接近一半, 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重要群体。做好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 是高职院校基层党支部的主要任务。由于高职院校基层党建机构与本科院校不同, 加之学生在校时间短等原因, 怎样做好基层党建工作, 提高学生党员发展质量, 解决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是高职院校基层党建工作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笔者从事高职院校基层党建工作多年, 探讨了当前高职院校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应对思路。

1 当前高职院校基层党建工作的现状及问题

首先, 是基层党建工作机构不够健全。由于许多高职院校是中专升格或合并而成, 系部是由本校主要专业或几个专业组建而成, 大多没有在系部配备专职支部书记以及专门党务工作干部, 很多系部由于党员少, 常横跨几个系设立一个支部, 支部书记由其中某个系主任兼任, 具体的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则由学管人员兼管, 有些学管人员并未入党, 以致出现非党员参与党员发展工作的尴尬状况。缺乏一支健全的学生党建工作队伍, 是目前高职院校党建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按规定一个发展对象必须由两名正式党员作为介绍人, 于是仅有的几名正式党员, 只能采取一人负责好几位甚至十几位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联系人, 且党员大多是专业教师和学生管理工作的干部和辅导员, 他们都有繁重的教学和行政工作, 真正投入党员发展工作的时间和精力十分有限。最终造成党员发展工作成为各支部按年初的发展计划完成任务而已。

其次, 是党员的培养考察机制和发展程序还不够规范。主要表现在:一是, 培养考察工作力度不够。由于机构不健全, 且党员教师有繁重的教学任务和日常行政管理工作, 实际上很难把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放在支部首要位置。二是, 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环节、发展程序不规范。目前只要入党积极分子向党支部递交入党申请书、思想汇报, 参加业余党校学习, 由学管部门将各种表格材料备齐, 到了年度计划的发展时间, 再提交支部大会对发展对象进行讨论、表决。由于一个支部下辖好几个不同专业, 甚至不同的系部, 以至于不少教师党员对被讨论学生缺乏了解, 致使党员投票表决“从众”行为比较普遍。对某些入党积极分子没有明显的错误, 即使不够先进, 也很容易被支部大会通过。使庄重的表决大会基本成为走过场。

第三, 是高职院校学制较短造成学生党员培养考察时间仓促。由于顶岗实习, 三年制高职学生实际在校时间只有两年, 两年制的学生在校时间更短。一般大学生从入校到申请入党起码有半年时间的适应期, 到写入党申请书, 上党课, 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也要半年时间。入党积极分子到批准成为预备党员, 按组织原则必须得一年培养考察期, 因此高职院校发展党员一般都集中在大三进行。因预备党员预备期为一年, 这样毕业前能够按期转正的很少。在校期间能发展为预备党员的, 往往只有在一年级阶段就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学生才有条件。大批入党积极分子因为考察时间不够在毕业前无法成为中共预备党员。两年制的学生几乎不可能入党。这就存在两个问题:一是, 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培养考察期相对较短, 往往仓促完成, 程序粗糙, 来不及做深入细致的培养教育;二是, 刚刚发展的新党员, 马上毕业离开了学校, 学生党员难以在学校发挥榜样作用。

第四, 高职学生入党动机更加模糊和复杂化, 增加了高职学生党员的培养考察难度。高职学生对党的认识相对不足, 入党动机更为复杂, 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难度加大。特别是现在的高职学生多是独生子女, 生活条件比较优越。他们对党的认识和了解更加肤浅。通过调查, 95%以上的高职大学生有靠拢党组织的欲望, 入党意愿明确, 但入党动机呈多元化和复杂化。部分学生只是追求表面的“光荣”而向党组织提出了入党申请, 缺乏对党的真正认识和坚定信念, 有很多积极分子几乎没有关心国内外时事的习惯;有的大学生认为有了党票就能找到比较理想的工作;有的认为入了党身份地位就高于其他同学;有的为了当官而想入党;有的随大流, 看见别人写了入党申请书自己也交上一份, 有较强的投机心理。个别学生家长还托人、找关系为子女入党“打招呼”。这样的学生即使组织上入党, 思想上却没有入党, 党性观念差, 出现不愿交纳党费、毕业后也不转组织关系等许多问题。

2 加强高职院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思考

积极探索出一套适应高职院校特点的工作模式和办法, 能有效化解高职院校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矛盾。

1) 健全基层党务工作机构, 充实培养考察队伍。在系一级要增加编制, 设立党总支或专门的学生党支部, 配备专职书记。从目前的情况看, 各系应该至少配备1-2名专门从事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党务工作干部。学院党委要在党办 (或行政办公机构) 配备专门人员, 统筹全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充分发挥兼职组织员优势, 让离退休党员在党建工作中起到培养联系人、积极分子引路人、入党材料把关人等作用。对从事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组织员或其他党员在工作量计算、业绩评定及津贴方面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

2) 建立两级党校制, 加大培养考察力度。要严格分层建立学院、分院 (系) 两级业余党校培训制度, 改变只有单一的学院举办的 (业余) 党校培训办法。党总支 (或党支部) 通过举办业余党校对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开展“学党章, 上党课”等活动, 进行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教育, 帮助和引导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坚定理想信念, 明确人生航向。经过系级业余党校学习考核结业后, 再选拔优秀的学员推荐到院级业余党校“入党积极分子骨干培训班”继续学习, 跟踪培养, 进行党员标准教育。在党校培训的方式上, 要形式多样化。不仅采取上理论课、讨论课的方式, 还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 让同学们对党的知识有一个更直接、更深入的学习和理解。例如:在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中组织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学习竞赛活动, 纪念革命先烈活动, 举办优秀党员事迹展览和大型文艺晚会等活动, 让他们从实践中真实感受党的先进性。这样既提高了他们的能力, 又激发了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爱校、爱祖国的热情。

3) 坚持党员发展标准, 严格履行入党手续。要严格坚持政治审查、搞好党校培训、做到发展对象公示、保证党组织集体讨论表决等程序, 切实把好质量关, 把符合党员条件的优秀大学生吸收到党的队伍中来, 形成发展党员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针对高职生在校时间短的问题, 要通过阅档、军训、谈心和考察, 在大一新生中尽早发现和选拔品学兼优的学生到入党积极分子的队伍中来。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环境艺术系进行了有益探索, 从2006级学生入学开始, 提前教育、精心培养, 有6名优秀学生同毕业班学生一起宣誓入党, 并按期转正。立马起到极好的示范作用, 从此解决了在校学生中无正式党员的问题。要建立入党积极分子详细的档案材料 (包括入党申请书、思想汇报、外调函、共青团推优表、个人自传、学业成绩、党校学习结业证和入党志愿书等) , 对确定的发展对象名单不光在校园和网上公示, 还要在其教室和寝室张贴标示, 强化普通学生对其进行的监督, 并公布举报电话, 设立专门信箱, 畅通信息反馈渠道。要组织入党积极分子每月开展公益劳动和志愿服务活动, 并做好签到和考核。入党积极分子原则上要在班级或系、院各级学生会等社团组织担任学生干部, 从实践工作中得到教育提高。

4) 加强对学生党员的监督和管理。党组织应该定期组织适合学生特点的党日活动, 如针对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参观考察、请专家举办专题讲座、与教师党员谈心、开展民主评议党员活动等, 发挥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堡垒作用。党支部组织生活会每月召开一至两次, 在组织生活会上, 除了政治学习和讨论发展新党员外, 还要及时检查全体党员执行党章的情况以及在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问题, 树立正气、表彰先进, 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对有错误或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的同志提出批评和教育, 定期开展民主评议学生党员的活动, 通过自我教育、自我评议、民主评议, 提出整改意见或者表彰处理的步骤, 加强对学生党员的管理。要督促学生党员按期交纳党费, 最好确定在支部大会召开的时间为交纳党费的时间。这样, 不但党费交得齐, 且每月都有一日是增强党员意识的好时机。

5) 注重党员离校教育, 防止毕业党员放松要求。学生党员被批准后, 一定要组织公开的新党员宣誓仪式, 并发放《预备党员通知书》, 让他们明确自己预备期、及时递交转正申请书, 按期交纳党费等, 特别是毕业生党员, 教育他们文明离校, 带头示范, 爱护公共财物, 提醒他们离校时及时迁转组织关系, 告知他们接受组织关系的渠道, 如就业单位党组织、家乡社区、居委会党组织、人才服务中心等, 从而杜绝毕业生党员离校后长期不转组织关系的现象。

参考文献

关于高职院校思政工作中网络载体有效应用的思考 第5篇

关键词:高职网络课程 评价标准 探索

0 引言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教学方式已经不再拘泥于“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和信息贫乏、形式单一的框架,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招生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许多高职院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学资源短缺问题,这已经成为这些高校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瓶颈。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它是高等学校开展远程教育的一种重要的数字化学习资源[1]。

1 高职网络课程现状

1.1 传统的高职网络课程教学有效性评价模式。传统的评价模式主要是以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按照一定的比例,它只重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缺乏对教学过程中的评价。

1.2 建立科学的高职网络课程教学有效性评价模式。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初的教学科学运动,之后逐渐形成理论并引起世界各国教育杰的关注。教学有效性已经从教师的教学上向学生的学习上转移,国外关于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提出了其策略问题,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主要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因此,要提高高职网络课程的教学有效性,主要关注两个因素,一是教师教学的策略;二是学生学习的策略。教师除了要教会相关课程的基本技能外,还要注重学生解决问题、学习方法的有效性、合作学习、合理安排时间的策略等。网络课程的教学有效性主要取决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

1.3 高职院校提高高职网络课程教学有效性要注意的问题。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其网络课程应该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懂技术”“复合型”,因而高职院校网络课程的内容应以实用性、项目化为主,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比如说《嵌入式基础》这门课程,《嵌入式基础》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基础内容为主,由于和学生不是面对面的进行教学,学生一般对于基础内容的教学不感兴趣,所以对于《嵌入式基础》这门网络课程核心任务在于课程的创新,本文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阐述。

①以培养“懂技术”“复合型”为目标,通过网络课程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高职要重视网络课程建设的重要性,要充分意识到网络课程建设对于解决教学资源短缺问题、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战略意义。

②以应用为根本,注重网络课程的教学有效性。当前高职教育的网络课程很多,但是很多网络课程只是作为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一个资源,其中有一些网络课程是匆忙建成的,所以高职院校要重视网络课程的建设和资源的利用,要充分认识到网络课程的建设要以应用为根本,注重网络课程的教学有效性。在网络课程教学中,要发挥教师的积极作用。在网络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发邮件、建立qq群等多种形式与学生交流,这样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

③以学生为中心,构建适合的高职网络课程。在网络课程的教学中,笔者认为合适的高职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有效性的评价标准尤为重要。在教学设计中,对于网络教学中创设的学生学习环境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设置,要能够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索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等。在高职网络课程建设有限性策略上,要以学生为主体构建网络资源,资源应着重于互动和谐的学习环境的建设,力争让高职网络课程最优化。

2 提高高职网络课程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教学有效性策略就是指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而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方案。一个好的策略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提高高职网络课程教学有效性,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2.1 方案的确定一定要从多方面考虑,需要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维持注意力的复述策略;将新学知识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对信息意义进行理解的精细加工策略;以及整合所学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形成新知识结构的组织策略。

2.2 学生需要了解和控制自己认知过程的策略,有助于其有效的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

2.3 除此以外,需要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有助于其适应环境并调节环境以适应自己的需要。

3 网络课程教学有效性的评价标准

要建立面向应用的评价体系,建立完善的全过程监督、检查和评估制度。高职院校应在对教师、学生及管理人员等相关人员对网络课程评价标准和其他高职院校网络课程的调研后,建立完善的网络课程教学有效性的评价标准。网络教学课程评价是一个边评议、边改进、边提高的过程,是加强课程建设的有效途径。完善的网络课程教学有效性评价可以起到引导和促进的作用,完善的网络课程教学设计评价标准和方法是保证科学客观评价的标准。

3.1 确定评价主体,以学生为本。评价主体不仅要包括专家、被评价教师和学生,还要鼓励相关老师积极参与,并聘请相关专家进行网络课程评价标准的指导和监督。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就是要将课程评价的核心放在学生身上,网络课程评价标准上,要采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方式和方法,要从注重学生习得能力的评价转向注重学习能力、应用能力的评价,从注重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转向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从注重认知领域的单一评价转向注重认知领域、能力领域和素质领域的综合评价。

3.2 应用多元化智能理论进行评价。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1983年提出。加德纳从研究脑部受创伤的病人发觉到他们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从而提出本理论。教学有效性评价是指通过一定的途径,对课程设计、课程教学活动及其教学结果等做出价值评价的过程。评价应该包括课程设计评价、课程实施情况评价和课程结果等。

3.3 总结反馈过程结果。要提高高职网络课程的教学有效性,我们需要重视学习过程,重视评价的反馈机能。在过程评价中,教师、学生都可以及时发现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为教师提供有用的反馈信息,帮助老师和学生共同进步。

4 结束语

以教师和学生为对象的形成性评价是高职网络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应该不断研究和探索在新的教育理念下高职网络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使之成为一个动态的、不断优化并能不断适应高职教育目标的体系。

参考文献:

[1]刘峰.高职院校网络精品课程的有效性评价与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S2).

[2]王林成.从网络社会角度看高职网络课程教学实施[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1).

[3]汤婕.高职网络课程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3(04).

课题项目: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2013年度课题“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高职网络课程教学有效性研究”(项目编号:25851)。

关于高职院校思政工作中网络载体有效应用的思考 第6篇

苏州地区的高等职业院校拥有得天独厚的地方文化优势, 吴文化的丰富内涵、表现不一的艺术形式和悠久历史传统对于校园文化建设都有着积极促进作用。因此, 在苏高职院校以吴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新载体, 必能对本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具体的实践中, 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始终坚持校园文化建设教育性、艺术性和人文性三原则, 做好传承与创新, 积极弘扬吴文化中思想精髓。

首先, 学校要充分重视校园文化对于学生教育的重要作用, 把教育性原则始终贯穿于吴文化宣传活动的始终, 深入挖掘吴地文化的历史和特色, 不断提炼吴文化教育内涵, 总结出一系列既符合大学生素质教育要求, 同时也能引发学生兴趣, 引起共鸣的教育内容, 并立足于对吴文化的历史、发展和现代意义的研究, 融合于吴文化具体的教育活动之中, 从而使学生既接受了艺术的熏陶, 又提升了自身的思想境界。

其次, 学校要立足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大众审美特征, 把吴文化宣传教育同艺术表演形式有机结合, 把评弹、吴歌、昆曲等颇受大学生喜爱的吴地艺术表演形式作为吴文化的推广使者, 引发学生的关注热情和学习兴趣, 同时, 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也注重两者的充分融合, 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吴文化的各类艺术表演, 使他们在舞台上展示的同时不断积淀自身的文化修养。

第三, 学校在以吴文化为特色的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中, 要紧紧围绕本校的学校精神和办学特色, 在宣传教育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对学院学生的人文关怀, 通过交流会、专题研讨、问卷调查等方式, 始终把握学生对于吴文化感受的切实需求,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 使吴文化真正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健康成长。

二、突出新载体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 不断丰富教育方式, 扩大学生教育覆盖面。

首先, 突出以吴文化为中心的新载体作用, 在学校范围内引领各项文化活动的开展, 保证吴文化宣传教育有定位、有目标、有计划、有落实、有跟进、有总结, 把握好教育进程的每一个环节, 关注到受教育个体的每一个需要, 通过教育实体的带动, 形成完整的特色校园文化。

其次, 进一步突出大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使他们不但是成为文化建设的受教者, 更要成为校园文化的倡导者和宣传者。要始终把文化宣传活动与大学生实践相结合,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领域。学生在课程中学习吴文化理论知识、在传习班上感受吴文化精髓、在社团活动中具体参与吴文化的校园推广、在对外交流竞赛中展示吴文化的艺术魅力, 学生在具体的参与过程中不断成长。

第三, 学校要统一组织, 建立了一支理论知识过硬, 实践经验丰富, 在校内外颇具影响力的教师队伍。其中既要有对吴文化研究具有权威影响力的学术专家、也要有具有多年舞台表演经验的吴地戏剧名家;既要有常年扎根民间的吴地手工艺人、也要有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学校专职教师, 不同身份的吴文化工作者组成了一支多元化的教师队伍, 对学生的教育工作必能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三、不断整合资源, 进一步充实载体内涵, 完善各项保障制度, 突出特色校园文化, 扎实推进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要根据自身校园文化建设发展规划的具体要求, 按照党委部署, 有规划、有步骤地将吴文化载体的建设不断完善, 制定长效运行机制, 打造吴文化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品牌。进一步发挥学生工作职能部门的协调统筹作用和创新活动载体, 不断提高对大学生吴文化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整体成效, 扎实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 有针对性地开展特色活动。

参考文献

[1]冯旭芳.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职业时空, 2010 (9)

[2]周兴中.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时空, 2010

[3]吴志挺.当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 (29)

[4]符彦嘉.二级管理体制下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J].科技资讯2009 (11)

关于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考 第7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党建工作“创先争优”活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9C-0085-02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责任”。这是对党的基层组织及其地位、作用的高度概括,是我们党长期斗争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做好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适逢全国上下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如何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抓住时机,把握主动,大力推进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无疑是当前高职院校工作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党员后续培养教育缺乏连贯性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教育教学采用的是“2+1”或者“2.5+0.5”的办学模式,即学生在校期间为两年或两年半,有一年或半年时间在外顶岗实习。这就意味着大多数成为预备党员的学生已经在外顶岗实习。虽然他们在学籍上仍为在校学生,但是本人却已经暂时离开校园。这个客观原因,导致对学生党员的跟踪管理和党员入党后的后续教育存在一定难度,远不如党员发展前期的教育和培养力度,并且缺乏连贯性。这容易造成外流的预备党员对党的认识停留在较浅的层次上,思想上没有得到提高。

(二)组织生活无主题,活动形式无创新

目前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的组织生活还是以宣读党的文件或者以发展党员为主,党组织生活更有被党员发展工作取代的倾向,忽视了党员思想发展要求,组织形式较为呆板,互动性不强,对学生党员来说缺乏吸引力,无法满足这些年轻党员的要求。同时,许多学生基层组织由于活动经费的缺乏,无法开展或甚少开展正常的组织活动,造成党组织生活内容单调,党员参与主动性不强。

(三)组织生活难开展,组织作用难发挥

由于大多数学生党员已经在外顶岗实习,学生基层党组织工作开展难度大,要召开一个支部生活会,需要提前很多天通知学生党员从实习单位赶回来,大多学生党员都不能按时参加正常的组织生活会。由于参加人数有限,会议的成效也会有所下降,影响了党组织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发挥。

二、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对策

(一)完善制度

要推进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核心在于加强领导,关键在于落实责任。应不断完善学生党建各种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学生党建工作责任体系和考责机制,不断强化党组织负责人抓党建工作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把党建工作摆在日常工作的突出位置,形成主动抓、层层抓的局面。高校可根据学生党建工作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或能推动学生党建工作的各项制度或实施办法,比如《大学生推优培优工作实施办法》《“三会一课”制度》《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发展对象考察制度》《党员管理制度》等。同时,还应狠抓落实,认真实施,促进发展党员工作的进一步规范,使党员队伍结构进一步改善,党员素质进一步提高,着力推进学生党建工作科学发展。

(二)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即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做优秀共产党员活动。这是在基层党组织中广泛开展并富有成效的一种活动形式。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不应停留在口头上,而应落实在行动上,因此,结合学校实际,认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能够充分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是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体现。

1 以“五好党支部”标准开展学生党建工作,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建设一支党性强、作风正、素质高、具有敬业精神的党政干部队伍,是高校学生党建组织完成自身工作任务的重要保证。在实际工作中,可采取有力措施,以“五好党支部”标准进行基层党组织建设。“五好党支部”,即支部班子好、党员队伍好、活动开展好、制度建设好、作用发挥好。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制定出党员考评制度,包括明确党员的责任、义务和工作目标等,提出具体的数量、质量和时间要求,并坚持按时评选,建立起奖惩约束机制;对于党员变更工作单位、居住地点或临时外出时,按规定办理转移党员组织关系或开具党员证明信,切实加强和改进对流动党员的管理;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每季度至少召开1次,党小组会每月召开1次,每季度上1次党课;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年度受各级各类表彰的党员占党员总数的30%以上。在党员中形成一种“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政治上进取、学习中带头、活动中表率、服务于同学”的良好氛围,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 开展预备党员帮扶“入党积极分子”活动,培养党的后备力量。建立一支思想基础好、综合素质强的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为党组织储备一批优秀后备军,有利于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增强党组织的活力,同时有利于大学生班集体建设和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实践表明,很多学生骨干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在德智体等多方面起着表率作用,进而促进了学风校风的建设。因此,可开展预备党员帮扶“入党积极分子”活动。预备党员一般都是学生中的优秀分子和骨干,在成为预备党员之前和期间都受到了严格的考察和良好的教育,对入党有了正确的认识,思想觉悟较高。由他们来实现“一帮一”或“一帮多个”,与有入党意愿的同学通过QQ、电话、邮件等多种形式相互交流,可让被帮扶的同学确实了解入党的程序和条件以及目前的就业形式等,让同学们真正感受到学生干部及党员的服务性和奉献性。此外,学生党员也可以通过主动关心和帮助自己帮扶的对象,了解和掌握他们的思想动向,及时为发展学生党员提供考核意见,最大限度地发挥预备党员的作用。这样既可以锻炼预备党员,又可以培养党的后备力量。

3 开展既“实”又“活”的党组织活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开展党的组织活动是加强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适时开展多样化的党组织活动,有益于党组织与党员之间、党员与党员之间增进了解,增加感情沟通,增强团队精神,激发党组织和党员精神活力;同时也使得上情得到及时下传,下情得到适时上达,建立良好、畅通的信息传递渠道。因此,经常性、广泛性地开展党组织活动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党组织建设和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必要保证。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开展组织活动时可结合实际,开展一些适合学生特点又具有活力的“五个一”评比活动,即一个班评选出一名“优秀入党积极分子”,一个年级评选出一个“入党积极班级”、一个月评选出一名“优秀学生党员(含预备党员)”,一个学期评选一名“标兵党员”。让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取得进一步的提高,使党组织活动真正“动”起来并产生良好成效,更好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三)加强学生党员管理

加强和改进党员管理,是新形势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任务。针对学生党员流动性大的特点,党组织应通过多种渠道做好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切实掌握好外出党员的流动去向、外出时间、地点和联系方式等。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一步了解党员外出后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等,及时向外出流动党员通报党组织的重要情况,通知外出流动党员按规定参加党内选举等重要活动,做到党员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参加党组织生活,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

关于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考 第8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学生党建工作  思考

近几年,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高职院校的学生已经成为大学生的重要群体。学生党建工作是高职院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如何加强学生党建工作的力度,提高学生党建工作水平,充分认识并高度重视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来逐步解决,是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一个新课题。

一、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

1.学生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发挥得还不够

有的基层党组织对在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工作缺乏热情和责任心,忽视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基层党支部的活动特别是党建工作还比较薄弱。

2.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力量不足,专职人员少,学生党建工作缺少有力的指导

一些基层党组织还不能根据在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

3.部分青年学生在入党动机上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近年来,由于各级党组织对大学生党建工作十分重视,加上用人单位比较青睐党员毕业生,使得大学生的入党积极性被前所未有地激发了出来,入党积极分子数量大幅度增加。

4.入党积极分子培训体系、形式和机构的问题

首先是培训体系不完备;其次表现在培训形式单调;最后培养机构的不协调性。(院团委与系党总支,院团委与系团总支,系党总支与系团总支之间的不协调)。

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还存在不少突出问题。有的高职院校领导对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学生党建工作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和学校的设施建设抓得比较紧,而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纪律法制教育抓得比较松,精力、经费投入都不够。

二、充分认识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任务是培养和造就一批又红又专的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不断壮大学生党员队伍,把学生党支部建设成基层战斗堡垒,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和带领广大青年学生做好学校的各项工作。

坚持把党组织建到班级,学生党组织在院、系和班级三个层面开展工作,成为团结广大学生共同进步的政治核心力量。积极发展优秀青年学生入党,是高职院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在大学校园营造和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政治氛围。通过学生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开展,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党支部建在班上,可以使更多的青年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觉悟,坚定不移地跟党走。

三、树立全新的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观念

关于高职院校党组织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与意义方面,应树立“政治核心地位”的观念。高职院校在教育学生、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及责任上与普通高校完全相同。因为,高等学校是培养造就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地方,它肩负着培养能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现代知识技能的建设者。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中一支新的生力军,高职院校也是我们党对大学生实施培养和教育的重要阵地。学生党员发展工作,要在“新”上下功夫,把青年学生的特点同发展变化的实际结合起来,勇于探索和创新,不断总结新的经验;要在“实”上做文章,通过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保证党员发展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要在“广”上拓展工作空间,不仅要对优秀分子进行重点培养,而且要对广大青年学生进行全面教育,扩大学生党建工作覆盖面;要在“深”上挖掘潜力,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深入细致地做好培养发展学生党员工作。

四、将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渗透在校园文化建设中

高职院校的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它包括办学理念、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校园文化氛围、学风、教风、校风等,是学校的精神底蕴、文化内涵和学术品位。遗憾的是,高职院校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方面可谓先天不足,尚需花大力气做艰苦细致的工作。

(一)学院在这方面也做了如下尝试

1.发挥社团对在校生尤其是对新生发现和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的功能,积极支持社团活动,使学生在社团活动中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2.以公寓文化比赛为切入点,大力建设学生宿舍文化,指导并鼓励学生从本宿舍做起,学会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别人,如何在与他人合作中做成事业、做好事业,着力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和协作共事精神。

3.广泛开展有关文学、美术、音乐、舞蹈、体育等方面的活动,组织演讲、辩论等比赛,举办丰富多彩的讲座,以此营造学校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在实践中,我们深深地感到学校的精神文化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智慧、力量和精神,需要通过大家的办学实践经验和教训的酿制、筛选和提炼,才能积淀成形。

五、学生党员培养方式的多元化

坚持“早选苗、早教育、早培养”要把党员发展“关口前移”,坚持“早选苗、早教育、早培养”。加强对学生入党过程中的指引,入党中,重视学生入党宣誓仪式对学生的激励教育作用拓宽考察的渠道,高职院校在实习实训方面特别有优势,既有校内实训基地,又有校外实习单位。因此高职院校党建活动的阵地还应当延伸到校外实习单位,特别是在“2+1”模式下,学生有一年的时间处于实习状态,应当与实习单位党组织开展共建活动,采取巡回检查、定期联系、定期汇报等形式加强实习期间预备党员的管理和教育,走校企合作的道路,这种方式将成为加强学生党建工作的必然要求和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考政治教育的意见[Z].北京,2004

上一篇:新年家庭团圆作文下一篇: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刷牙歌》及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