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山县扶贫开发办公室

2024-05-20

盐山县扶贫开发办公室(精选9篇)

盐山县扶贫开发办公室 第1篇

盐山县扶贫开发办公室 关于申请追加扶贫资金的请示

国家安全部扶贫办公室:

为保障国家安全部扶贫项目的顺利实施,并进一步扩大扶贫项目所取得的扶贫效益和社会效益,早日达到“促农增收,早日脱贫”的奋斗目标。我办按照国家安全部相关领导的指示精神,联合县政府办公室及有关乡镇,对已实施的扶贫项目进行了实地调研“回头看”,根据各扶贫项目进展情况,帅选了一批资金短缺实施不畅,而带动能力又强的三个扶贫项目,拟进一步予以资金帮扶。这三个项目的分别是:

一、望树镇宋庄村道路硬化项目。望树镇宋庄村位于盐山县城东南约14公里处。该村耕地面积2422亩;农户352户,人口1400人,其中贫困户60户,贫困人口240余人;2012年人均纯收入2200元,属纯农业村。村东一条南北走向道路,全长400米、宽3.5米,由于至今没有硬化,坑坑洼洼、高凸不平,尤其是一遇雨雪天气,就大面积存水,泥泞不堪十分难行。该村计划将此路硬化为砖路,预计需要资金7万元,现已自筹解决2万元,缺口资金5万元。2013年初,盐山上报了75万元的扶贫计划,而下拨给的扶贫资金只有70万元。该项目作为2013年部帮扶项目之一,资金问题一直未能落实。恳请国家安全部扶贫办公室尽快拨付扶贫资金5万元。

二、望树镇马家坊道路硬化项目。望树镇马家坊村位于盐山县城南30华里处,205国道西侧。该村耕地面积2560

亩;农户420余户,人口1946人,其中贫困户130户,贫困人口600余人;2012年人均纯收入2100余元,是2012年沧州市安全局定点扶贫村。该村通往望树镇刘郭甫中心小学的道路,全长1100米、宽3米,由于一直没有硬化,坑坑洼洼、高凸不平,一遇雨雪天气200余名小学生将无法出行。该村计划将此路硬化为砖路,需要资金21.34万元。该项目作为2012年国家安全部帮扶项目之一,已于2012年获得部帮扶资金8万元,但由于资金缺口太大,导致一段近300米路面至今没有硬化。恳请国家安全部扶贫办公室再给予资金5万元帮扶完成剩余工程。

三、圣佛镇祝南良温室育苗项目。圣佛镇祝南良村位于县城南25公里处,距圣佛镇3公里。该村耕地面积1700亩;农户245余户,人口886人,其中贫困户80户,贫困人口300余人;2012年人均纯收入2300余元,是2011年国家安全部重点帮扶村之一。该村现有蔬菜大棚60个,占地80亩,主要种植甜瓜、葡萄、西瓜、西红柿等农作物,年产蔬菜水果150余万斤,经济效益130余万元。该村为配合蔬菜产业发展,计划建设育苗温室1座,占地2亩,预计需要资金20万元,现已自筹解决10万元,缺口资金10万元。恳请国家安全部扶贫办公室给予帮扶资金10万元。

以上三个项目,共计需要帮扶资金20万元。恳请国家安全部扶贫办公室给予全力支持。

当否,请批示。

2013年7月14日

盐山县扶贫开发办公室 第2篇

一、武山县现状及特点

(一)武山县概况

武山县区域总面积2011平方公里,辖6镇9乡,344个行政村,10个居委会,总人口 4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7万人。

(二)自然条件及资源禀赋

武山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西北部,东界甘谷,西毗漳县,南邻礼县、岷县,北与陇西、通渭接壤。东西宽51.5公里,南北长59.5公里。总土地面积2011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62.01万亩,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平均海拔2242.5米之间,气温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9.6°C,年平均降水量500毫米,全年无霜期196天。武山县历史悠久,资源丰富,自公元188年东汉时期始设县臵以来,开发建设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境内非金属矿储藏量大,主要有蛇纹岩(鸳鸯玉)、石灰石、大理石、花岗岩、方解石、白云石、滑石等,其中蛇纹岩储藏量达3.2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二位,石灰岩储量达15亿吨。武山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文物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分散在渭水南北的仰韶、马家窑和齐家文化遗址多达36处,水帘洞、木梯寺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处。县城东北30公里处的水帘洞石窟,始建于北魏,有亚洲最大的摩崖浮雕;城东30公里处的氡碳酸钠温泉,均温39℃,50年代建成的甘肃矿泉疗养院和兰州铁路疗养院,为天水著名的旅游医疗胜地;县城南2.5公里处的老君山森林公园,面积达10平方公里;草川大草原已成为全县旅游避暑的主要景区,“四点一线”旅游区正在规划兴建。

(三)经济社会发展概况及贫困状况 1.武山县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思路

2011年,武山县生产总值达到32.4亿元,是2006年的2.3倍,年均增长12.7%;大口径财政收入1.67亿元,是2006年的2.9倍,年均增长23.4%;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8亿元,是2006年的5.8倍,年均增长42.4%;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3亿元,是2006年的2.8倍,年均增长23.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1370元和3250元,是2006年的2.2倍和2倍,年均增长17.1%和14.5%。“十二五”时期,是武山县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进一步夯实基础、提升优势、重点突破、奋力赶超的重要阶段。基于对十二五发展基础和形势的分析和判断,县委常委会经过认真研究,提出“十二五”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市委五届十一次、十二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抢抓国家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关中一天水经济区以及省市加快实施区域发展战略等历史机遇,以跨越式科学发展为目标,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落脚点,继续坚持“做强农业产业,壮大工业经济,激发商贸活力,培育旅游优势,提升科教水平,推进城乡一体”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交通区位和水力、矿产、旅游、人力资源优势,全力实施 “11253”区域发展战略,即打造一强县(中国西部蔬菜产业强县)、一中心(陇东南区域性物流中心)、两示范(全国蔬菜标准园创建示范县、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县),建设五基地(关中一天水经济区重要的蔬菜外销基地、全省优质绿色食品加工基地、全省新型建材工业基地、全省旅游工艺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全省品牌劳务输转基地),打造三品牌(拉梢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中国韭菜之乡、西北最佳温泉汤浴康体目的地),努力建设富裕武山、生态武山、和谐武山、魅力武山。

2.武山县贫困人口的数量、分布,贫困程度及主要特点 武山县有贫困人口(2300元以下收入)64089户288400人,占全县农村总人口的68.8%。其中收入在1096元以下的特困户14286户,69612人。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阴湿山区的龙台乡、沿安乡、杨河乡、温泉乡、榆盘乡,这些乡贫困率达到90%以上。城关、洛门贫困率最低,在50%-55%之间。

(四)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1.武山县交通运输发展的总体情况

“十一五”期间,武山县的公路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截止2011年底,县境内有国、省、县、乡专用公路21条490.63公里。其中国、省、县、乡道及专用道共21条490.63公里,国道1条51.2公里(G316),省道1条41.8公里(S208),高速公路1条43公里(连霍高速公路),县道7条196.99公里,乡道7条82.6公里,专用道4条95.04公里,行政村、自然村道路1373条2739.29公里。全县营运客车278辆,客座4735个,出租汽车136辆,开通农村客运线路35条,公交车58辆,每天往返县内农村各地的客运车辆达110班次,新建汽车停靠站点81个,建成武山、洛门、杨河、滩歌、四门等多个汽车站。

2.武山县交通运输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国、省道技术等级偏低,整体服务水平不高 截至2011年,武山县境内只有国道316线和省道208线的部分路段,共计93公里,为三级道路,在整个公路网中仅占18.96%,低等级路面和无路面里程占48.11%。通村公路(含通自然村道路)中等级更为低下,有相当一部分道路仅限农用三轮车通行,严重影响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路网功能的发挥和提高。

(2)公路网总里程较低、路网密度不高,通达深度不够。

近年来,武山县的农村公路建设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与其他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低等级公路的比重仍然很大。滞后的公路交通严重制约着全县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我县的农村公路建设任务还相当繁重。

(3)农村公路建设滞后

农村公路作为国、省道的延伸和补充。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武山县是国扶县,经济欠发达,造成农村公路的建设,尤其是山区农村公路建设严重滞后,阻碍着我县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和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由于我县农村公路建设基础差,欠账多,建设资金短缺,使得大部分乡道,村道缺桥少涵,排水设施不配套,公路技术等级低,抗灾能力差。因此,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是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4)农村公路养护任务艰巨

通过近几年的建设,武山县的农村公路里程大幅度增长,县、乡、村道里程2011年底达到3113.92公里(其中县道196.99公里,乡道82.6公里,专用道95.04公里,行政村、自然村道路2739.29公里)。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公路运输条件,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随之也加重了管养负担,主要表现为:一是养护资金严重短缺;二是养护里程和任务加大;三是养护体制不健全。

二、武山县交通扶贫开发总体思路及发展要求 必须继续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基础;必须提升运输服务效率和水平,提高运输保障能力;必须继续提高城乡基本公共运输均等化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提高交通设施抗灾和应急保障能力,保障安全便捷出行。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为主线,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自然条件、发展能力、环境承载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特点,按照“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班车到村、安全便捷”的总体要求,着重解决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交通运输发展的瓶颈制约和突出矛盾,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布局,提升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提高抗灾和应急保障能力,为贫困地区整体脱贫致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交通保障。

(二)基本原则

1、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村人口的出行要求,创造安全、舒适、便捷的交通条件。

2、重点突出“服务经济”:强化农村公路对于农村地区资源开发、区域协调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3、着力打造“综合运输”:注重综合运输协调发展,使农村公路与国省干线公路密切连接,进一步实现农村运输枢纽的无缝衔接,打造综合运输体系。

4、努力保障“应急通道”:把农村公路纳入全省应急救援综合体系,努力保障救援通道畅通,全面提升农村地区应急救援效率。

5、全面服务“科学发展”:进一步促进农村资源的集约利用、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有效支撑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三)发展目标

完善县域公路网主骨架,提高道路等级和通行能力,实现所有县道和乡道达到三级以上标准,主要的通村公路实现联网,并实施改造铺油或硬化,“十二五”期间完成建制村通油路(水泥路)85%的建设目标,“十三五”期间建制村通油路(水泥路)的建设达到100%。基本完成县道和乡道的危旧桥梁加固维修改造,完善县、乡、村道桥梁,基本解决有路无桥的问题。

四、主要任务

(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1、对外通道。根据武山县域经济实际,以国家高速公路及普通国道建设为重点,加快武山对外通道建设,优化对外通道布局,全面提高对外通道运输能力。

2、区内干线。加快县域公路网络建设,以省级高速公路、普通省道及重要县道建设为重点,打通省际、县际断头路,完善区内路网布局及等级结构,加强区内交通联系。

3、农村公路。在农村公路路网规划工作中,我们坚持立足长远,科学规划,优化布局,全面提高全县道路网络化水平。坚持做到“三个优先”:即优先建设受益面广、受益人口多、带动作用大、社会经济效益明显的道路,优先建设连接干线、支线公路的联网道路,优先改造已开通客运班线的道路,“四个结合”:一是公路建设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打破乡镇、村组地域界限,形成与主干线相匹配、上下衔接、四通八达、完善优化的公路交通网络。二是公路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优先解决省、市、县列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整村推进项目村,农业、林业产业示范区,重点农田保护区的道路问题,以点带面,推动整体发展。三是公路建设与农村客运发展相结合。坚持“车头向下”的原则,争取公路修到哪里,班车就通到哪里,着力解决群众出行难、坐车难的问题。四是公路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结合。按照先急后缓,先通后畅的原则,优先发展旅游路、扶贫路、产业路、联网路。

4、客货运输场站。加快县域客货运输场站(点)建设,要依托国家和省级枢纽,加快农村客运站(点)建设,尽快形成以县级客运站为龙头、以乡镇客运站为重点,以建制村停靠站或招呼站为辅助,层次化、高效率的农村客运网络;同时,根据农业生产物资运输时段性强,农产品及时、保鲜要求高等特点,加快发展农村物流,构建农村货运网络,确保农产品物资流通渠道畅通。

(二)提升运输服务能力和水平

1.客运服务。统筹城乡客运发展,重点推进建制村通班 车工程。“十二五”期间新建乡镇客运站6个,建制村停靠站或招呼站120个。“十三五”期间新建乡镇客运站4个,建制村停靠站或招呼站137个。2.货运及物流服务。构建公路货物运输网络,大力发展 农村物流。“十二五”期间新建三级以上物流园区3个,农村物流节点18个。“十三五”期间新建三级以上物流园区4个,农村物流节点17个。

(三)增强抵抗灾害和应急保障的能力

一是改善基础设施,增强抵抗灾害的能力,重点突出实 施安保工程、危桥加固、灾害防治,努力提高交通基础设施抗灾能力和安全水平;二是增强应急保障能力,完善公共信息平台,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完善应急指挥平台,提高应急指挥能力,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提高应急动员能力,完善应急保障措施,提高应急处理能力,五、保障措施

(一)加大各级政府、部门对农村公路建设的重视和支持。各级政府要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要加大宣传《公路法》和公路建设行业管理有关法规的力度,推行目标责任管理,步步落实,奖优罚劣。

(二)通过多种渠道筹集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积极争取中央投资补助,以交通运输部“五年千亿元规划”为契机,将争取国家补助作为跨越式发展农村公路的重要资金来源,并积极吸收社会资金投入,探索多方面资金筹资渠道,满足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的需要,严格遵循“一事一议”政策,坚持“民需民建”的原则,不增加农民负担,不损害农民利益。

(三)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力度,进一步明确管理责任。随着《公路法》的实施,农村公路建设逐步走向法制化,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国家颁布的公路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适合当地实际的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责任,使农村公路建设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四)积极改善和完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运行机制。随着农村公路的发展,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任务更加繁重,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养护机构,加大养护经费投入力度,将农村公路的养护经费纳入县、乡财政预算,建立稳定的公路养护资金来源渠道。村级公路的养护经费可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进行筹集。

六、附表

盐山县扶贫开发办公室 第3篇

一、“十二五”扶贫工作成就

1.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十二五”期间, 玉山县共投入资金4806.34 万元, 加强乡村道路和水利工程建设。共硬化乡村道路10.2 公里, 修建水渠4894 米, 铺设饮水管道811 米, 绿化村庄2213 平方米。

2. 稳步推进农业生产与电网相结合

2011 年—2015 年玉山县新发展特色种植产业1938 亩, 生猪养殖数达650 头等, 参与贫困人口达4359 人。以农村电商发展为重点, 结合玉山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创建和阿里巴巴“村淘”项目的实施, 大力实施“互联网+ 扶贫”工程, 截止2015 年底, 全县每个乡镇建立农村电子商务中心, 每个行政村建立农村电商服务站, 带动500 以上贫困户开展电商经营活动。

3. 移民搬迁助力贫困户脱贫

2011-2015 年玉山县完成新建水库移民新村68 个, 村庄道路项目544 个, 总投资2176.93 万元, 惠及总移民人口42173 人。

4. 推进“雨露计划”, 推行打工扶贫

截止2015 年底, 劳动力转移培训完成496 人, 完成率达51%, 就业培训903 人, 职业教育培训144 人, 培训完成率达到90%, 就业率达到71%。

5. 坚持“三位一体”, 营造社会化大扶贫格局

一是推进干部结对帮扶。通过推行干部结对帮扶制度, 发动县直机关、驻玉单位、乡村干部帮扶贫困户全覆盖。二是推行“合作社+ 贫困农户”、“公司+ 农户”、“基地+ 农户”、“协会+ 农户”等方式, 把社会各界纳入助脱贫的队伍中。三是通过评选“扶贫十佳人物、扶贫十佳企业”, 发动爱心人士助力脱贫, 并通过他们加以宣传, 加以推广, 引导越来越多的人参加扶贫, 汇爱成河, 聚善成海。

二、“十三五”扶贫工作规划

一是夯实扶贫开发的根基。精准识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搞好扶贫开发的新理念、新任务、新方法, 是贯穿于整个扶贫攻坚全过程的基本要求, 必须逐村逐户加以落实, 做到“真扶贫、扶真贫”。

二是把好基础设施建设关。“十三五”期间, 要在加强公共服务、改善贫困地区“软环境”的同时, 加大对贫困山区、贫困村庄的投入力度, 从根本上改善贫困地区“硬环境”, 为贫困山区扶贫攻坚创造良好条件。

三是大力推进光伏产业扶贫。逐步在全县18 个省定贫困村全面推开光伏产业扶贫, 光伏产业项目建成后, 将覆盖全县19 个村1140 户, 直接参与贫困户数达3725人。对有条件、有意愿的乡镇, 将给予大力支持。“十三五”期间还将通过金融贷款、财政扶持、单位捐助等资金筹措方式, 筹措4560 万资金对光伏产业进行扶贫, 为贫困村和贫困对象创造资产性经营收入, 进而更好地探索通过资产性收入帮扶无劳动力的贫困对象脱贫。

竹山县加强扶贫资金管理 第4篇

严格资金拨付。该县严格执行《湖北省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先验收审核,后报账拨款。拨付资金一律凭立项批准文件、扶贫和财政部门项目竣工验收报告、项目施工发票等报账资料,按照国库集中支付的要求直接拨付到项目单位,确保专款专用。

强化督办检查。该县围绕“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监管跟着资金走”的原则,加强跟踪督办检查。各乡镇、村是项目实施主体,负责扶贫规划项目的组织实施。县扶贫办坚持定期、不定期地组织专班,进行督办检查,严格检查项目实施的进度和质量。督办检查结果作为资金拨付的重要依据。

坚持审计监察。该县按照项目资金的走向,深入到村到户到点延伸审计。同时,通过审计客观反映项目的使用和效益情况,提出改进和加强项目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意见和建议。

开展绩效评价。该县对已完成的扶贫项目, 每年12月底前,由县扶贫、财政等部门根据年初分片负责情况,对规划项目实施的质量、效果及扶贫效益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形成年度扶贫绩效评估报告,作为上级考核验收、审计检查的重要依据。

实行奖惩激励。该县按照“保基本,办示范,奖先进,拉差距”的原则,实行“大干大扶持、小干小扶持、不干不扶持”的办法,彻底打破扶贫资金平均分配格局。根据项目实施效果,实行奖优罚劣,合理确定资金扶持额度,对项目实施效果明显、有特色、且能起到示范作用的乡镇、村实行重奖重扶;对项目实施效果不明显,基本完成任务的,资金投入保持平均扶持水平;对项目实施效果差,没有完成当年项目建设任务的,根据项目实施情况扣减扶持资金。

(湖北省竹山县财政局 王元彬、董智勇供稿)

责任编辑:欣闻

盐山县扶贫开发办公室 第5篇

为切实做好樟塘镇古港村的扶贫开发工作,全面加强古港村基层组织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全面落实改革开放和“十二五”计划任务,结合古港村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基本情况

古港村地处漳州市东山县樟塘镇东北部,距县城9公里,全村面积2.09平方公里,分设6个村民小组,共380户,人口1641人,其中男性795人,女性846人,劳动力1062人,主要从事水产加工、建筑运输、海产品养殖等行业。现有党员73人。耕地面积916亩,山地面积917亩。全村有贫困户4户17人,五保户3户3人,低保户23户54人。2013年村民人均纯收入12800元,村集体村财收入75.6万元(主要来源为上级补助)。

二、发展现状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缺少耕地、资金。全村农民实有耕地700多亩,人均实有耕地面积只有0.4亩多,农业生产仍是以传统的种植业为主,没有其他经济项目,生产结构单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大部分水利设施老化失修,前几年开始发展的鲍鱼养殖,由于价格极度低迷,发展面临停滞。农民群众经济收入来源少,缺资金成为制约本村村民发展经济的瓶颈。

(二)资源条件缺乏。地理位臵边缘化,与县城距离较远,对该村的经济发展辐射不明显,山地种植的果树早被淘汰,村民对发展山地经济缺乏资金、项目,干劲不足;唯一的滩涂、海域资源,受海区水质和养殖养产品价格影响,发包价格不高,严重制约本村经济发展。

(三)缺乏劳动力,而且劳动力文化素质较低。全村共有劳动力1000多人,且多外出务工,目前村中仅存“妇幼、老弱、病残”部队,缺乏劳动力,受教育程度较低,缺乏科学种养技术和务工技能,自我发展能力较弱。

(四)缺乏发展经济的“领头羊”,一方面村两委对于该村如何发展农村经济,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没有清晰的思路,另一方面村集体经济匮乏,村两委日常工作经费无法保证,无钱办事,正常活动无法开展,影响了村两委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职能的发挥。

(五)农民群众主观脱贫意识差,没有危机感。由于该村贫困人口文化素质低,思想保守,思维观念还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没有发展动力。部分贫困户还有严重的依赖思想,等、靠、要国家的扶贫救济思想严重。

三、古港村三年发展规划

(一)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经过三年努力,使古港村在以下六个方面实现转变。一是经济发展水平逐年提升。村集体经济转变发展思路,力争在2016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60万元(村财“自我造血”);二是农村环境卫生日渐美化。做好环境卫生的长效管理,实现村庄美化绿化亮化硬化;三是村民生活水平逐步提升。确保村民年人均收入不断增加,做好社会保障、失地农民就业等方面的工作,改善生活质量,力争2016年年人均收入达到20000元;四是生态人文环境更加优化。加大宣传、建设专门的活动阵地,多举办一些村民喜闻乐见的活动;五是民主法治进程稳步推进。深入推进村民自治,建立和完善各类自治规章制度;六是班子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村组党员干部队伍为目标,提升村级组织整体工作水平。

(二)基础设施和重点帮扶项目;

(1)入村主干道电网改造,缺口资金约20多万元;(2)村庄环境整治,规划建设入村公园和入村主干道拓宽,缺口资金待评估。

(3)农田灌溉水利设施建设,古港生态渠清淤,缺口资金待评估;

(4)建设村农贸市场,缺口资金120多万元;(5)继续推进旧村改造项目,总面积8000多平方米,目前已拆除旧房100多间,还有50几户未拆,缺口资金100多万元。

(三)确保目标实现的对策措施。

(1)围绕“生产发展”目标,增加农民和村级收入。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努力增加村民收入。发展带动农产品的种、养、加工、销售等产业的同步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对村闲散地块搞好规划设计,引进项目1—2个,加大村集体收入。

(2)围绕“生活宽裕”目标,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完成村内主干道路硬化工程。使村内村外主干道路路面硬化。完成村庄电网改造,保证村民生活方便。加大用于村民的教育培训力度,使45岁以下的村民都掌握1至2项生产治富技术。

(3)围绕“村风文明”目标,开展文明村建设活动。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村民活动阵地建设。在村部建设一个综合性的村民活动室,使村民有一个固定的活动场地;继续开展“文明村”创建活动,成立完善村民广场舞队和太极拳队等文化队伍,引导广大农民革除陈规陋习,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4)围绕“村容整洁”目标,实施生态村建设工程。结合“两违”整治行动,清理违法占地和搭盖,建造垃圾驿站和完善村保洁队伍,组建环境督导队(老年协会),使乱搭违建、垃圾乱倒、污水乱流的现象得到有效改变,实现环境“绿、净、美”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5)围绕“管理民主”目标,建设民主法制示范村。

扶贫开发办公室 第6篇

关于上报2011扶贫贴息贷款

项目申报材料的通知

各县区扶贫办:

根据云南省扶贫办、云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云南省扶贫贷款贴息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云贫开办发〔2006〕227号)精神,市扶贫办将对2011年扶贫贴息贷款项目进行申报,请你们将3月上旬上报的扶贫贴息贷款项目形成单行申报材料,以文件形式上报市扶贫办,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申报材料内容:项目实施内容、投资规模、资金来源、贷款额度、贷款利率、承贷金融部门意见、项目实施后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贫困地区群众的受益情况等。

二、上报要求:请各县区形成文件上报市办老区科。如不按时上报,视为放弃,不再向省办申报。

三、上报时间:3月底前。特此通知

云南省扶贫贴息贷款项目申报

一、政策依据

1、《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农业银行关于印发<扶贫贴息贷款管理实施办法>》;

2、《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

3、《云南省扶贫贴息贷款管理实施意见》。

二、申报条件

能够带动低收入贫困人口增加收入的种养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市场流通企业、以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

三、申报资料

1、经下一级政府或扶贫领导小组同意的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2、当地计、经委等部门对农产品加工企业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有关立项批复。

3、当地农业银行对该项目的意向性书面意见。

4、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

5、可行性报告专家评审意见。

6、项目所需要的环保评估报告。

7、贷款主体与当地扶贫部门签订的扶贫协议,明确扶贫责任和义务。

8、贷款主体对当地政府部门的郑重承诺,明确在项目的实施和资金的使用过程中遵守扶贫协议、专款专用、不违规违纪。

四、申报程序 扶贫贷款实行分级管理:国家重点扶持县的县级扶贫部门负责对50万元以下的项目进行推荐立项;地(州)市级扶贫部门负责的分两种情况,对国家重点扶持县(包括省级)50—500万元的项目进行推荐立项,对非国家重点项目扶持县(包括省级)300万元的项目进行推荐立项;省市级扶贫部门负责的分两种情况,对国家重点扶持县(包括省级)500万元以上的项目进行推荐立项,对非国家重点项目扶持县(包括省级)300万元以上的项目进行推荐立项。

盐山县扶贫开发办公室 第7篇

“>市扶贫开发办公室扶贫工作总结材料2007-12-07 21:14:36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市扶贫开发办公室扶贫工作总结材料市扶贫开发办公室扶贫工作总结材料(2)文章标题:市扶贫开发办公室扶贫工作总结材料

根据《中共___市委办公室关于对市委一届五次全会精神进行立项督查的通知》(丽办发[2005]03号)文件的要求,今年以来,我办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扶贫办的具体指导下,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深入学习贯彻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和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贫困

地区农民增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___的战略目标,坚持开发式扶贫和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扶贫方针,不断探索扶贫开发新机制,调整思路,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全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扶贫工作基本情况

按照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全省扶贫办主任会议精神,我办及时召开了全市扶贫办主任会议,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把整村推进、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和转移、科技产业扶贫、安居工程四项重点工作作为今年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继续抓好小额信贷和信贷扶贫项目、社会帮扶、扶贫机制创新试点县等工作。通过近一年的努力,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整村推进、安居工程、小康示范村建设等项目进展顺利

今年全市实施整村推进170个村,总投资2495万元。其中:省级下达计划

97个村,市级财政安排实施41个村、各区县筹集资金实施32个村,4000户安居工程,小康示范村10个。为了高质量地完成各类扶贫项目建设任务,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积极做好培训工作。各区县分管领导、市县扶贫办相关业务人员都参加了省整村推进村级规划培训,各区县也对乡村业务人员进行了培训。二是及早下达计划。根据省级计划,我市迅速制定实施方案,在4月份就将各类计划分解落实到各区县,使各项目区在最佳时节启动项目建设,确保工程质量和效益。三是认真编制规划和实施方案。严格按照省的有关要求,重点扶持村以自然村为实施单位,在深入调查、认真分析、找准主要障碍因素的基础上,抓住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科学合理地设置项目,自下而上,因地制宜地编制切实可行的规划和实施方案。四是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并将项目资金及时下达到区县。各县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积极整合资金投入整村

推进项目建设,一区四县用于整村推进项目的资金达400万元,其中玉龙县配套实施12个村180万元,古城区配套14个村140万元,华坪县配套4个村80万元。现各类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已完成工程量的50。

(二)科技产业扶贫取得新的突破

我市把产业扶贫作为巩固温饱的重要措施,通过认真实施好科技产业扶贫项目,用好用活信贷扶贫政策,加大对龙头企业和农户的扶持,努力推进产业扶贫。今年省下达小额信贷资金计划2400万元,为组织好资金发放工作,我办积极与市农行协调,召开了协调会,在工作开展得好的乡镇优先放贷,并与市农行负责人一起深入到玉龙县鲁甸乡等乡镇,就小额信贷资金扶持特色产业情况进行调研,与当地党委、政府共同研究小额信贷资金发放和回收方案及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小额信贷工作,目前,全市已发放小额信贷资金1170万元。信贷扶贫项目立项5个,资金规模2100万

元。扶持培育了苦良姜、青梅、魔芋种植与加工,畜禽养殖等一批增加贫困地区农民收入的种、养、加特色产业,推动了优势产业发展,为增加农民收入、巩固温饱发挥了较大作用。组织推荐6个龙头企业参加了国务院扶贫办举办的全国首届扶贫项目展洽会,为扶贫龙头企业培植产业、寻求市场提供了一个平台。

(三)劳务输出工作呈现新亮点

我市各级各部门把扩大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和转移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缓解贫困地区生态压力、促进贫困地区群众更新观念、提高贫困农民综合素质的重要措施,切实加强领导,调整充实了各级劳动力转移机构,向省里争取了两个省级示范培训基地,现已按照《云南省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管理实施细则》要求,完成了基地的申报和评审工作。

积极协调组织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扶贫、农业、劳动等部门互相配合,突出支持特困农户,加强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技能培训,多方获取用工信息,积极与用工单位联系协商,通过各种渠道输出农村劳动力,并做好相关协调、跟踪服务等工作。今年下达我市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万人,总投资195万元。目前,通过培训已输出11694人,其中市外7230人。

(四)易地扶贫开发稳步推进

一是完成了宁蒗县2003易地开发扶贫验收考核工作,转移安置25户100人,项目建设总投资60万元,新建土木结构瓦屋面25套,建筑面积2000㎡;铺设饮水塑料管道4456㎡,配套小水池5件,续建蓄水万方水塘防渗处理项目1件,建设坡改梯100亩,节柴灶50口。二是对2004易地开发扶贫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督促、指导和帮助。三是积极向省办争取2005年

盐山县扶贫开发办公室 第8篇

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定点扶贫工作总结 定点扶贫是党中央、国务院为了加快扶贫开发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扶贫开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广大党员干部转变作风、贴近基层、了解民情、密切联系群众的有效途径,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全县的定点扶贫工作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全县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定点扶贫工作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积极帮助支持县贫困地区经济发

展,为加快贫困地区扶贫开发进程,打造扶贫开发特色县做出了积极贡献。现将定点扶贫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通过定点扶贫工作的有效开展,各挂钩帮扶单位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和特点,结合自身实际,把加快扶贫村组的经济发展,解决贫困群众热点难点问题及努力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作为定点扶贫工作的目标,为定点帮扶乡、村委会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资金帮扶,为巩固扶贫成效作了大量工作,有力地推动了我县“扶贫开发特色县”的建设进程。据统计,参加县定点扶贫的单位共155个,帮扶贫困乡21个,贫困村308个,共派出挂职干部2448名,处级86名,处以下2362名,共派出考察人员938名,其中厅级5名,处级65名,处以下868名。全年直接投入合计万元,其中资金万元,物资折款约万元,帮助引进各类资金万元。帮助上项目143个。帮助引进人才32名,帮助引进技术9项。

举办培训班300期,共培训29590人次。其中:各级干部1970人次,技术人员2833人次,农村劳动力24787人次,组织劳务输出6908人次,资助贫困学生1075人次。

二、主要成效

通过定点扶贫的实施,在广大挂钩帮扶单位部门的大力帮助和支持下,通过积极争取和协调,定点帮扶的贫困乡、村委会及贫困农户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扶贫效益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一是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在定点扶贫期间,共完成新修维修村组公路110公里;硬化村庄道路3万多米;建设管引工程公里,建水池700个;架输电线路30余公里,贫困村基础设施得到有效改善;二是产业得到培育,挂钩帮扶单位及广大蹲点干部积极为贫困群众寻找致富门路,探索增收致富项目,在他们的大力扶持和协调下,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生产垫本资金问题,广大贫困农户结合自身实际,找到了增收致富门路,一批产业得到培育和发展;三是贫困群众劳动技能得到有效提升,在定点扶贫期间,各挂钩单位共组织各种科技培训300期29590人,通过定点帮扶单位开展的系列科技培训,广大贫困群众的劳动技能,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四是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加强,在挂钩单位和蹲点干部的帮助下,进一步完善和推行了“四议两公开”、“一事一议”、“村规民约”等系列的基层组织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五是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通过帮扶措施的落实,群众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解决,特别是直接对一些急需帮助的贫困群众和贫困学生的救助,直接让广大贫困群众感受了党的温暖,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

三、主要做法及经验 领导重视,责任明确。各挂钩帮扶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定点帮扶精神,从讲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切实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根本出发点,加强对定点扶贫工作的

领导。一是建立了定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和联络办公室,明确了主管领导和具体负责部门,做到分工到位,责任到人。二是根据定点帮扶地实际情况,对帮扶工作作了安排部署,落实帮扶任务,层层落实帮扶责任,确保帮扶渠道畅通,工作落到实处。调查研究,科学规划。各挂钩帮扶单位根据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工作目标。一是大力实施送政策下乡,把中央对“三农”的关心传达到每一个村民;二是尽力解决农资匮乏问题,把着力点放在办实事上;三是动员机关党员干部职工捐物捐资,尽力解决部分贫困户的吃饭穿衣和困难学子上学难的问题;四是按照中央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在提高农民生产技能上下功夫,不断提高农户的劳动技能和致富本领,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努力从根本上提升素质。加强宣传,深入动员。通过广播、电视、各种党报党刊、简报等多种形式深入广泛的宣传开展定点扶贫工作的目的和重要意义,以及各单位在定点扶贫工作中的好的经验和做法等典型,调动各挂钩单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各挂钩帮扶单位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并结合本单位自身优势,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切实加强对挂钩帮扶村的帮扶。结合实际,各尽所能。在定点扶贫工作中,各有关部门、单位不仅仅是只着眼于简单的救助式扶贫,解决贫困农户的一时困难,而是着眼于通过帮扶项目让当地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基础设施,让贫困农户和受扶地今后能进行生产自救,促进当地经济不断发展,切实把定点扶贫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件大事来抓。选派干部,挂职扶贫。参与定点扶贫驻村领导,面对艰苦环境,带着对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跋山涉水,走村入户,访贫问苦,搞调查、理思路、找资金、引项目、教技术、传信息,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了千家万户,出色地完成了帮扶任务,充分展示了省级机关干部心系群众、乐于奉献的高尚情怀,通过他们的挂职帮扶,进一步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同时,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提高了工作能力和水平。

近年来,各级各部门开展定点扶贫活动,支持贫困地区、贫困户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得到了贫困乡村广大基层干群的高度赞扬,这一成功做法给了我们许多有益启示,总结起来,我们的主要体会是:一是领导高度重视是定点扶贫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定点扶贫工作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下去的系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只有各级、各部门的领导高度重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做到真扶贫、扶真贫,才能保证扶持效果,从根本上解决贫困户生产、生活困难。二是全社会共同支持是定点扶贫工作的不竭源泉。扶贫开发是全社会 的共同责任,各部门要广泛动员,深入发动,取得全社会的信任和支持,充分发挥各行各业的优势,有力出力,有智出智,有钱出钱,使定点扶贫工作更富有广泛性、成效更加显著。三是加强联系,有效沟通,是落实定点扶贫任务的关键环节。乡、村通过主动汇报请示,邀请包村部门和领导等方式,争取上级对口单位和领导的支持,既达到了相互认识、相互了解的目的,又能引起上级单位的重视,促成上级定点帮扶单位制定帮扶计划和措施落实。四是加强调研是定点扶贫工作的基础。通过帮扶单位深入帮扶村进行调研,与派驻的蹲点人员、乡村干部共同研究,帮助贫困村解决实际问题,指导当地贫困村民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业,大兴林果经济和劳务输出。五是解决困难是定点扶贫工作的重点。在定点扶贫过程中,坚持把解决老百姓最迫切最关心的生活困难作为扶贫工作的重点,结合村民意愿和帮扶单位的实际情况,多渠道筹措资金,多方

面协调,积极解决群众热点难点问题是定点帮扶的重点。六是科技培训是定点扶贫工作的优势。针对贫困群众劳动素质不高,科学种、养殖水平落后这一现状,充分发挥农民科技培训优势,坚持开发式扶贫,通过采取下发《科技知识手册》、播放科教系列影片、指导村民科学种养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大扶贫力度,努力带动贫困村组的农民学科技、用科技,通过科技扶贫增强致富能力。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全县各单位在开展定点扶贫工作中,从实际出发,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帮扶贫困地区,取得了实际成效,为我县的扶贫工作做出了贡献。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帮扶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虽然大多数单位能够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开展工作,但仍有少部分单位主动性不强;二是个别单位部门对开展定点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到位,因而这些单位参与社会扶贫的主动性较差,总是强调单位自身困难多,定点扶贫工

作落实不到位。三是帮扶力度不够,帮扶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四是对定点扶贫工作缺乏有效的考核奖惩办法,帮扶长效机制有待建立。

五、下一步思路和工作打算

坚持“输血式”帮扶和“造血式”帮扶并举的原则,扶贫与扶志相结合,物质帮助与观念转化相结合,建立健全扶贫工作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定点扶贫工作的领导,主动沟通协调,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积极调动定点扶贫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为民办实事、办好事。

结合“四群”教育工作的开展,加大定点扶贫宣传力度,提高广大职工干部的思想觉悟,大力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下基层、转作风,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切实维护和解决群众热点、难点问题。

认真做好劳动技能和科技培训,不断提高贫困群众劳动技能,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能力。

切实抓好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工作,找准贫困原因,制定好脱贫规划,继续在经济上、物质上、信息上、政策上给予帮扶。积极探索新形式下扶贫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

六、工作建议

田阳扶贫开发办公室文件 第9篇

★田阳县扶贫开发办公室

关于印发《田阳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开展领导班子建设年、投资环境综合整治年、环境保护巩固提升年暨争当全区营造“三大生态”排头兵工作实

施方案》的通知

各股室、管理中心:

现将《田阳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开展领导班子建设年、投资环境综合整治年、环境保护巩固提升年暨争当全区营造“三大生态”排头兵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田阳县扶贫开发办公室

2017年6月3日

田阳县扶贫开发办公室

开展领导班子建设年、投资环境综合整治年、环境保护巩固提升年暨争当全区营造“三大生态”排头兵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开展领导班子建设年、投资环境综合整治年、环境保护巩固提升年暨争当全区营造“三大生态”排头兵(以下简称“三年一争当”)工作的要求部署,为确保我办“三年一争当”工作有序开展并取得实效,经办班子研究,结合我办工作实际,制定本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坚定理想信念为根本,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提高履职能力、持续深入改进作风、党风廉政建设为主要内容,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执政水平,不断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建设政治素质好、团结协作好、能力业绩好、作风形象好、廉洁自律好、防腐能力强的“五好领导班子”,争当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排头兵,为决战贫困决胜小康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二、工作目标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统筹谋划、分项实施、逐步推进,着力解决“五大问题”(针对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中还存在淡化思想政治建设,理想信念弱化,党性锻炼效果不佳、一些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党内政治生活不规范,班子内部制度执行不到位,班子凝聚

力战斗力不强、一些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担当精神不足、进取意识不强、能力素质参差不齐、干事创业激情不够、一些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落实八项规定精神不够坚决,“四风”顽疾仍然存在,深入联系群众不到位、一些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廉政教育流于形式,廉洁风险防控力度弱)。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标本兼治,建立健全和完善我县投资环境的长效机制。

三、时间步骤

(一)领导班子建设年工作。

从2017年4月中旬开始,至2017年12月31日结束,分为实施准备、全面推进、自查整改、总结验收四个阶段进行。

(二)投资环境综合整治年、环境保护巩固提升年工作。从2017年4月中旬开始,至2017年12月31日结束,分为宣传动员、自查自纠、集中整改、评议考核、巩固提升五个阶段进行。

(三)争当全区营造“三大生态”排头兵工作。

从2017年4月中旬开始,至2020年12月31日结束,分为2017年修复整治、2018年涵养提升、2019年全面优化、2020年巩固扩大四个阶段进行。

四、组织机构

为加强领导,进一步强化组织保障,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成立办 “三年一争当”工作领导小组,具体成员如下:

长:罗横湛

党组书记、主任 副组长:罗桂荷

副主任

王翠翠

副主任

副主任

成 员:陆秀琴

扶贫移民搬迁股股长

黄伟光

扶贫培训股股长 莫有业

项目管理股股长 刘元超

社会扶贫管理中心主任 黎建伟

产业开发股股长 零

资金管理股股长 陆英文

综合股股长

蒙中山

扶贫信息管理中心主任 黄艳英

金融扶贫股股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综合股办公室,由王翠翠担任办公室负责人。

五、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领导班子建设年

坚持问题导向、严实导向、问责导向、激励导向,全面梳理交通运输行业影响全县投资环境的主要问题,对照问题提方案、出实招,开门整改,切实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标本兼治,建立健全和完善交通运输领域助推全县投资良好环境的长效机制。

(二)投资环境综合整治年

坚持从政治大局高度出发,严格落实管党治党、从严治党政治责任,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主线,紧扣全力建设精神高地主题,全力抓好思想政治建设、党内政治生活、选人用人、党风政风、反腐倡廉等重点工作,营造信仰崇高、从严从实、奉献拼搏、风气优良、崇廉拒腐的政治生态,争当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排头兵。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全面提高政治觉悟,培育先进政治文化。加强党内政治生活。严明政治纪律,严格组织生活,严密体制机

制。抓好选人用人工作。深化选人用人改革,强化干部管理监督,优化干事创业机制。强化党风政风建设。筑牢制度堤坝,锻造优良作风,拓展服务平台。扩大反腐倡廉成果。构筑拒腐制度防线,保持反腐高压态势,营造崇廉尚廉氛围。

(三)环境保护巩固提升年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质量为主,预防优先,治理着力,风险防控”的总体思路,以整改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和争当山清水秀自然生态排头兵为目标,围绕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重点落实好“气十条”、“水十条”、等环保工作,建设完善长效管理机制。着力改善全县城乡环境面貌,为决胜小康提供良好生态环境。

(四)争当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排头兵

坚持从社会大团结高度出发,紧扣全力建设团结家园主题,全力强化宣传思想、文化建设、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民主法治等重点工作,营造民主和谐、安定有序、公平正义、团结友爱、充满活力的社会生态,全力建设团结家园,争当营造团结和谐社会生态排头兵。强化宣传思想工作。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精神文明创建。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提升特色文化魅力,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完善文化基础设施。维护民族团结和谐。打牢民族团结发展基础,巩固民族团结新型关系,建好民族团结骨干队伍。大力维护社会稳定。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持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稳定边疆安宁。大力推进民主法治。深化发展人民民主,率先完善法规体系,打造特色法治品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五)争当团结和谐社会生态排头兵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全面配合强化环境保护执法,实施环保攻坚,健全环保设施。着力提升城乡品位,参与建设宜居城市、美丽乡村。健全生态文明体制。严格落实生态环保工作责任制,完善规划,改革创新,健全政策机制,加快培育生态文化。

(六)争当山清水秀自然生态排头兵

依托山清水秀自然生态优势,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建设生态宜居城乡为重要内容,以发展生态经济为抓手,以完善生态文明体制为保障,科学规划、创新突破,做美扮靓、绿色崛起,全力营造布局合理、山美水美、生态宜居、绿色循环、共生共荣的自然生态,全力建设美丽田阳,争当山清水秀自然生态排头兵,为决战贫困决胜小康提供良好生态环境。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站位,增强责任担当。办各股室、管理中心要高度重视,把“三年一争当”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开展。全办上下要统一思想认识,提高政治觉悟,从大局出发,深刻把握“两年一争当”的重大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工作领导小组要结合工作实际,组织精干力量,明确责任,落实责任,确保“两年一争当”工作见实效。

(二)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要充分利用媒体和本办宣传阵地,印发工作简报,加大对本办开展“三年一争当”的重要措施和工作成效的宣传力度,凝心聚力,营造开展活动的良好舆论氛围。

(三)要紧扣主题,突出行业特色。要围绕“三年一争当”工作的具体要求,明确活动要求,结合办工作要点,增强推动改革发展的自觉性,把推进全县经济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把推动经济科

学发展作为中心任务,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作为根本任务,切实将工作落实到位,促进办发展再上新台阶、助推全县社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四)要强化监督,全面持续推进。“三年一争当”领导小组要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通过定期检查、随机督查、实地调研等形式,了解活动进展情况,研究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活动深入开展。对活动落实有力,成绩突出的给予通报表扬,对活动推进不力,工作落实缓慢的,给予通报批评。

公开方式:依法公开

上一篇:数理统计实验报告1下一篇:读名著品经典论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