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研讨的体会和反思

2024-08-10

高效课堂研讨的体会和反思(精选9篇)

高效课堂研讨的体会和反思 第1篇

高效课堂研讨的体会和反思

界牌中心小学:张红

如果说老师是演员,我想吴吉鑫老师是一名卓越的演员;如果说老师是导演,我想郭晓燕老师是一名出色的导演;如果说老师是编辑,我想郭淑华老师是一名优秀的编辑。而我,是什么样的老师呢?

三天的学习,收获甚多。首先我想到的是:我何时能像他们一样能挥洒自如,落落大方的在全市英语教师面前上一节公开课,哪怕是县里的公开课也可以啊?我离高效还有多远?

工作七年,三上三下,由最初三年英语的任教到三年数学的任教再到今天的英语,几番周折后我终于又返回老本行。再次上路,我感觉到了教学策略、教学形式和方法的不断变化和更新,作为不算年轻的新手,突然感到教学路子的陌生和迷茫,此次学习才知道自己欠缺的太多了。课堂中缺少激情和热情,很难唤起孩子长久的注意力,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注意力持续时间不长,吴老师的课让我大受启发,老师的热情和激情足以感染学生,能把自己转化成小孩子,以孩子的心理接近并去教育他们,无形中就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不仅把课堂变得活跃,更把教学目标简单化,何乐而不为呢?小学教育是开启学生心灵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把自己融入到孩子中间,想孩子所想,做孩子所做。

语言简练,干脆利落,目标明确,主次分明。我想郭晓燕老师做的是最好的,她能联系到生活实际,不单纯的是教书本知识,更渗透了生活知识,能把生活和知识连起来,让孩子感受到知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我相信郭老师手下的学生不仅是学习中的榜样,而且也会是生活中的能手。郭老师布置的作业也和其他老师不一样,比较实用,建议孩子们亲近大自然,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才会有更好的学习。很多时候,我只顾及教学任务和目标的完成而忽略情感教育,育人先育心,育心就离不开人文教育,能情感一线穿过知识,孩子的收获岂不是更大吗?当然,由于我们的班额较大,学生较多,在教学中还会遇到很多挫折,这就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和素质,花很多时间和精力来打造每一节课。别只看到她们精彩的课堂,和其背后的付出是成正比例的。

郭淑华老师的课很接近我们的日常课,我认为是最实用的。回归我们的教学,并不是每节课都有课件,但我们可以每节课都有简笔画,清晰地把教学任务罗列并展示,前些日子我也刚上完这节课,我只是简单的叙述了球赛过程和那个所谓的滑稽可笑的进球,而在学生复述时也是采取的机械记忆,差别可见啊。我认为的阅读课是所有课型中的教学难点,所以在讲公开课的时候,我从不敢选择阅读课和对话课,但是郭老师让我知道另一种简单的教学方法,那就是把知识由点到链,由分解到整合,由整合到再到分解,把难点稀释,易于掌握,我想这一切都是源于她对教材的熟悉和研究程度,熟练的背诵教材又是几个老师能做到的呢?

我还有很多疑问:比如他们的公开课都是选拔的部分学生,而且大都是较优秀的学生,在开展教学中自然会很顺利,但是我们的日常教学就截然相反,基础差反应慢的学生定会浪费一些时间,而这部分学生正是成绩中拉分最多的,所以照顾全局我更关注这部分后进生。我们学习的是他们的教学思路,他们的示范值得我们借鉴,但不是生搬硬套,也不是一两天的工夫就可以学到的,需要我们更多的反思和改进。

我离高效还有很远很远,但是我会不断努力向前迈进,努力学习新策略,不断充实自己,走进孩子心中,做孩子喜爱的老师,做领导放心的老师,做家长满意的老师,做对得起自己良心的老师。

高效课堂研讨的体会和反思 第2篇

11月9日,我有幸参加了在砖埠小学举行的《沂南县小学数学研讨会》的活动,整个活动涉及面广,由12个乡镇近百人参加,活动完毕,回忆一个个精彩的课堂,我受益匪浅,感慨万千。

从讲课角度,这是一次水平和层次较高的活动,4节课都经各学校层层选拔产生的,可以说是代表了全县的最高水平,通过观摩选手们的讲课,开阔了视野,领略了课堂教学的艺术的无穷魅力,同时看到了自己一直追求却没有做到的东西;很多做法和经验值得借鉴和学习。通过观摩,发现,有些课讲的确实令人心里产生震撼和敬畏,选手的教容教态、驾驭课堂能力、课堂处理问题能力和与学生交流方式方法等多方面的教学艺术向我们展示了教学艺术的崇高境界,使我在听课活动中如沐春风。

在这1天的活动中,一共听取了4节课,分别是刘圣银老师讲授的五年级的《可能性的大小》、王淑文老师讲授的二年级的《7的乘法口诀》、张新娟老师讲授的三年级的《可能性》和王媛媛老师讲授的三年级的《口算乘法》。

在新授课环节中,各位老师都注重了:1、问题情景创设别具一格,千姿百态,都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教科书内容,或以喜闻乐见的故事,或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导入;2、注重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开放教学模式。扩大学生小组活动与自主探讨的空间,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积极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去,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3、整个课堂充满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师生配合密切,课堂达成率高,特别是在第二节课中,王老师及时有效的表扬鼓励学生,极大的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4、课堂训练目的明确,层次分明,讲求实效,训练形式多种多样,各有千秋,在把握知识点的同时,精心设计和选择练习题,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加强各种练习的协调和配合,提高练习的整体效率;教师对学生的练习反馈评价恰到好处。充分尊重学生,又调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5、合理使用课件,课堂效率高。每位老师都精心用了课件,而不是放了课件,在处理教学重难点上,既节约了时间,有对教学内容起到了较好的辅助作用。

教学永远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一堂课不可能十全十美,即使课前精心准备、深思熟虑,课上运筹帷幄、精彩纷呈,但也会有令人感到遗憾、需要弥补的地方:如有的老师在教学时间上把握不到位,前松后紧;有的老师在教学竞争机制设计上不太到位;也有的老师讲的太多,没有把时间换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等。

老师们精湛的教学艺术给我带来极大的享受,极大鼓舞的时候,同时也带给我深深的反思:

1、充实自己的.文化底蕴。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老师们精湛的教学艺术,如火纯青,令人赞为观止。对比自己的课堂,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教学语言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面对学生的疑惑,有时只能意会,不可言传。是啊,要给学生一杯水,我们必须是长流水,而不是一桶水。观完名师的课,我有一种紧迫感,危机感,不学习就落后,我们应向名师一样,要不断的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文化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2、了解好学生做人师。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看到台上胸有成竹、稳操胜券的老师,配合默契、认真倾听的学生感慨万千。我们为师者并非只传道授业解惑也,而且要教会学生为“人”。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真正落实到位,非一朝一夕之功,我们应多了解学生,多向老教师,名师学习。借助远程教育的东风,努力为自身专业成长储备精神食粮。

总之,通过此次活动我感觉收获颇多。太多太多的感动令人震撼,令人反思:我们的数学课堂该怎样才能达到一个令学生满意,令自己满意的程度?通过此次学习,让我从“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迷茫困惑中,逐步走向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顿悟,同时也让我深切地感受到要当好一名小学数学老师就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幸福的人民教师!

★ 小学高效课堂阶段性总结

★ 高效课堂的培训学习总结

★ 如何打造语文高效课堂

★ 小学语文教研组高效课堂工作总结

★ 初探高效课堂

★ 学习打造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方法技巧

★ 谈语文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 小学英语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高效课堂研讨的体会和反思 第3篇

一、设置生活性教学情境, 让初中生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情感

我国著名的教育实践家陶行知提倡“生活即教育”的教学理念. 实践主义学者认为, 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认识世界, 改变自然, 提高生活. 生活性作为数学学科的重要特性, 在数学学科的每一个知识点中都可以找寻到现实生活问题的“踪迹”. 同时, 初中生对现实生活问题充满“亲切感”. 教育心理学指出, 生活性教学情境的有效设置, 能够使初中生的学习内在潜能得到有效挖掘和激发, 从而使主动探析成为内在要求. 这就要求, 初中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情感过程中, 要善于挖掘和放大数学教材中生活因素的情感激励作用, 设置出贴近教材内容、贴近学生认知实际的生活性教学情境, 让学生在感受生活性问题情境中, 情感发展“敏感区”得到激活, 从而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如在“三角形三边关系”教学活动中, 教师抓住三角形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特性, 设置“小明有三个木棒, 现在他要将三根木棒拼接成一个三角形, 请问这三根木棒在什么条件下才能拼接成一个三角形?”的现实问题情境, 这样, 教师将拼接三角形的问题与三角形三边关系内容进行了有效融合, 使数学知识融入到生活问题情境中, 更加符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 内在学习情感能够得到激发, 从而在积极情感驱使下主动参与学习探知活动.

又如在“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教学活动中, 教师为激发学生探知学习情感, 设置“如图所示, 点A, B, C表示三个村庄, 现要建一座深井水泵站, 向三个村庄分别送水, 为使三条输水管长度相同, 水泵站应建在何处? 请画示意图, 并说明理由”这个现实生活中建设工程选址的问题案例, 这样就拉近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学习潜能, 使“主动学”成为内在自觉要求.

二、设置问题性教学情境, 让初中生形成能动探究的学习潜能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数学知识内容、教师教学理念等, 都可以通过数学问题案例进行有效的展示和体现. 由于初中生学习情感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面对较为复杂的问题案例时, 往往表现出不愿探究、不愿分析的特性. 而探究实践是学生所应具备的学习能力之一. 同时, 新实施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 要注重学生动手实践积极情感的培养, 重视学生探究实践活动过程的指导, 做好学生探究实践技能的传授. 由此可见, 探究情感培养是探究实践能力培养的前提条件. 因此, 在教学活动中, 初中数学教师要将探究方法传授作为探究情感培养的重要内容, 结合教学内容要义, 设置问题性教学情境, 让学生在典型问题案例探析实践中, 掌握正确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为能动探究实践活动开展提供方法保障.

如在“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学活动中, 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解答一次函数图像和性质的方法和策略, 利用数学问题案例的典型、概括作用, 设置了“已知: 如图,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ABC是直角三角形, ∠ACB = 90°, 点A, C的坐标分别为A ( - 3, 0) , C ( 1, 0) , BC/AC=3/4. ( 1) 求过点A, B的直线的函数表达式; ( 2) 在x轴上找一点D, 连接DB, 使得△ADB与△ABC相似 ( 不包括全等) , 并求点D的坐标; ( 3) 在 ( 2) 的条件下, 如P, Q分别是AB和AD上的动点, 连接PQ, 设AP = DQ = m, 问是否存在这样的m使得△APQ与△ADB相似? 如存在, 请求出m的值; 如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的问题, 让学生开展问题案例探究分析活动, 学生在探究问题条件内涵关系过程中, 认识到该问题实际上是利用一次函数图像和性质进行问题解答, 此时, 学生利用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内容以及函数表达式的求法、函数的最值求法等内容, 进行问题的解答探析活动. 这样, 学生在探析过程中, 逐步掌握了利用一次函数图像和性质解答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这一过程中, 学生掌握了进行问题解答的一般方法, 就能保持积极能动的情感参与探究活动.

三、设置发散性教学情境, 让初中生产生创新思维的学习欲望

问题: 如图, 已知抛物 线与坐标轴交于A, B, C三点, 点A的横坐标为 - 1, 过点C ( 0, 3) 的直线与 x 轴交于点Q, 点P是线段BC上的一个动点, PH⊥OB于点H.若PB = 5t, 且0 < t < 1. ( 1) 确定b, c的值; ( 2) 写出点B, Q, P的坐标 ( 其中Q, P用含t的式子表示) ; ( 3 ) 依点P的变化, 是否存在t的值, 使△PQB为等腰三角形? 若存在, 求出所有t的值; 若不存在, 说明理由.

解 ( 1) b =9/4, c = 3.

( 2) B ( 4, 0) , Q ( 4t, 0) , P ( 4 - 4t, 3t) .

( 3) 存在t的值, 有以下三种情况:

1当 PQ = PB 时, ∵ PH⊥OB, 则 GH = HB,

∴ 4 - 4t - 4t = 4t, ∴ t =1/3.

2当 PB = QB 时, 得 4 - 4t = 5t,

∴ t =4/9.

3当PQ = QB时, 如图:

解法一过Q作QD⊥BP,

又 PQ = QB,

则 BD =BP/2=5/2t.

又△BDQ∽△BOC,

∴BD/BO=BQ/BC.

∴ t =32/57.

解法二作Rt△OBC斜边中线OE, 则OE = BE, BE =BC/2=5/2,

此时△OEB∽△PQB,

∴BE/BQ=OB/PB.

∴ t =3257.

解法三在Rt△PHQ中有

又∵0 < t < 1,

∴当t =1/3或4/9或32/57时, △PQB为等腰三角形.

上述问题案例是教师在讲解“二次函数”问题案例时所设置的一道数学问题. 学生在解答该问题案例过程中, 认识到该问题案例解答过程中, 特别是解答“依点P的变化, 是否存在t的值, 使△PQB为等腰三角形? 若存在, 求出所有t的值; 若不存在, 说明理由”内容时, 采用了三种不同的解题方法. 这就为初中生思维创新活动提供了实践的“舞台”, 学生在运用多样性解题策略过程中, 知识面得到了扩展, 思维得到了训练, 思维活动更加灵活和全面. 久而久之, 学生对此类型问题案例解答时就能得心应手, 为以后开展思维创新活动打下了能力基础和思想保障.

通过上述教学案例, 可以看出,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 要培养初中生创新思维的主动性, 就要善于利用数学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设置具有发散性的问题案例, 引导和指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点之间的深刻联系, 找寻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锻炼和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从而使初中生在不断实践锻炼进程中, 掌握各种解题策略, 形成有效解题方法, 享受创新思维的“乐趣”, 从而产生主动找寻不同解题策略的内在能动性.

四、设置评价性教学情境, 让初中生养成勤于反思的学习习惯

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 需要外在因素的有效指导和评判. 评价教学作为评判教与学双边活动的有效方式之一, 在展示学生思维活动轨迹、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中, 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因此,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 教师要利用评价性教学策略, 有意设置出评价性教学情境, 鼓励学生展示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和思路, 并且暴露出自身在解题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瑕疵, 此时, 教师开展评价教学活动, 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评价、师生评价或生生评价等活动, 对学生的解题观点进行充分、全面的评判和辨析, 指出其存在不足, 指明其正确方法, 从而让学生意识到评价教学的积极功效, 促进学生勤于反思学习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1]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数学课程标准 (人教版) .

[2]纪荣闪.浅析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J].考试周刊, 2011 (19) .

[3]雷晓霞.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实践[J].成功 (教育) , 2012 (22) .

高效课堂研讨的体会和反思 第4篇

一、放开不等于放任:教师的缺位

案例一:以下案例选自《安塞腰鼓》(人教版)。

老师在学生朗读课文之后,用“好一个安塞腰鼓,它好在       (用一个偏正词组完成横线上的内容)。”随后,教师示范:“好一个安塞腰鼓,它好在忘情奔放,狂野的倾泻。”

学生读书后,老师让学生模仿着示例说自己寻找的信息。有的学生说:“背景宏大,气势雄壮”、“风姿强健,节奏急促”、“无拘无束,无所羁绊”、“元气淋漓,惊心动魄”;有的学生说:“舞姿有力,动作和谐”、“动静结合,瞬息万变”……

在大部分课堂上,学生从文中找了很多相关词语,说了很多,整个课堂精彩纷呈热闹万分,而老师呢,面呈微笑,惜字如金,多以“不错”“很好”相送,甚至有的学生所用的词语根本与文章情感和基调不符,老师都没有指出。学生呢,为了给本小组加分,就把成语字典上的词语罗列上就算,这样的课堂有什么效果和效率?

课堂表面上的活跃与繁荣,掩盖下的只能是潜在的低效和搞笑。在这里姑且不论问题的价值大小,只看老师在课堂中的作用,我们会发现,老师只是一个记分员,只懂得放不懂得收;老师是一个看客,只是抛出题目,只懂得迎合学生,没有正确评价和引导。长此以往,教师的缺位会造成课堂模式僵化,学生回答利益化(为本小组挣分),思维训练空化。

二、拓展不等于脱缰:文本的缺失

案例二:一位老师在让学生读完《安塞腰鼓》后,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安塞腰鼓的视频资料,反复看图片,看视频,看VCD,然后让学生结合所看到图片和视频,谈一下对安塞腰鼓的理解,并说说安塞腰鼓给了我们什么样的感觉。一堂课下来,同学们结合视频谈了很多,一些学生也是妙语连珠,对安塞腰鼓挖掘得很有深度。可是,在本节课中,学生除了刚开始的读课文感知文意之外,好像没有再用到课本了。

学生是通过文本来了解安塞腰鼓的魅力,进而理解了语言的魅力。而脱离了文本的学习那还是语文的学习吗?我想那绝不是语文教学要走的路,那是本末倒置之举。语文课堂不是音乐欣赏,也非美术课。语文课堂是语言文字的运用和实践,说到底,我们语文课堂的本质不就是感受这种语言文字的美吗,感受文字组织后所涌现的情吗,无论是简明流畅还是生动有趣,无论是理智条理还是动人心魄。进而我们也学着用最准确、最生动的语言表现事物,展现情感,达到交流与沟通,想象与再现。在阅读和写作中去发现智慧和真理,在鉴赏和批评中去发现诗意和完美。

三、高效不等于高速:学习时间的缺乏

案例三:在《安塞腰鼓》的学习中,有的老师出示目标之后,要求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完成相关思考题;结果在部分学生没有读完时,就开始让学生概括文章大意;一个说不清,找另一个,有一个学生说出大意后,立刻进入到精彩的语段或字句的赏析当中;学生体会深入,就又要求小组交流,接着合作探究,然后全班交流……呈现出一派忙碌之象,学生学的忙,教师教的忙,课堂上的忙,怎一个“忙”字了得。

《安塞腰鼓》是一篇美文,在教学中我们把“品味语句,体会语言的节奏美和诗意美”作为了教学目标,这个目标的达成不是不需要交流合作,但是,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有感情的去读,去体会,去咀嚼,去品味,去揣摩。语文教学不是快餐店请客,也不是体育竞赛。学生怎么能被教师赶着急匆匆地做着还没有来得及思考的事?没有学生充分思考的问题是流于形式的问题,学习时间的缺乏是学生主体地位的缺乏,教师仅仅是为了上完课而上课,有什么高效可言,顶多只能算是滑稽表演。

所以在课堂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感情诵读,静心细读书,浸润品读。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思考,让学生行走在灵动的思维王国,多角度、多层面去理解,领略文章的情感美、语言美;享受文字美、韵律美、画面美,不要为了高效而高速。

教师高效课堂研讨心得体会 第5篇

教师参与高效课堂的研讨活动,有助于加深教师对高效课堂的理解,促进高效课堂的开展,提供更优质的教学课堂。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希望对您有用。

篇一

20xx 年 4 月 16-18 日,我有幸参加了济宁市教育局举办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研讨活动,本次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十位老师的精彩演练,让我意识到高效课堂的研讨迫在眉睫。《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济宁市教育局申德安科长对高效课堂进行了剖析,他认为,老师教学理念必须高效;学生所获必须高效;教学投入产出必须高效。高效课堂可以归纳为高效果、高效率、高效益。

一、高效课堂来自多姿多彩的情境创设。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教学中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济宁市文昌阁杨蕾老师和邹城市万茹老师在这个环节运用的非常到位,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2.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

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

二、高效课堂来探究的学习过程。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教师要发挥组织者、引导者、点拔者的作用,带动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济宁中区安居中心小学谢涛老师整节课都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展示学生个性,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数学课堂教学真实高效。

三、高效课堂来自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设置

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济宁市实验小学的盛梅老师在讲《两位数减两位数》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

四、高效课堂来自不断地教学反思。

“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

通过这次研讨会,我更深刻地感受到,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还

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篇二

参加了高效课堂的研讨会后,使我对高效课堂有了一个进一步的认识,我觉得它主要是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的共同进步、是知识和素养的共同提高。

一、我理解的高效课堂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配合老师的点拨指导,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最优化的发展。教学高效益就其内涵而言,是指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就其外延而言涵盖高效的课前精心预习、课堂教学中实践展示和课后反馈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率高。

二、从我们教师的角度来说,我认为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特点:

(1)要“清”。知识清、方法清、思路清、环节清、渗透点清。

(2)要“新”。教学方法新,课堂更吸引人,有更多探讨的价值。

(3)要“活”。方法灵活,学生思维活,师生灵动,课堂活跃。

(4)要“实”。课堂又活又实,活而不乱,该落实的知识、方法、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都能落实。

(5)要“奇”。出其不意,与众不同,设计奇特环节。让我们共同努力:

将我们的物理课堂变成真正人文的,灵动的,现实的,焕发生命活力的舞台。在这里,只有智慧与智慧的碰撞,心灵与心灵的交融;在这里,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每一个人都能拥有自己的尊严,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自己生命的成长。

总之,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更是现今我们课改的主阵地,必须切实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很多,我们只有理性地认识我们的课堂教学,客观地面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有很多,除了课前的精心备课、不断改进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外,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不断思考与实践。途中我们遇到的困难也会不少,碰到的问题也会很多。我们在面对问题和困难时,要学会冷静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取得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

篇三

赵老师、韩老师、姚老师的课我没有听,但是,在研讨会上,听了她们的汇报,我受益匪浅。王兆力老师的建议特别贴近教学实际。特别是培养学生反思反悟的习惯。我在教学中叫“放录像”,这种学习方法,高中低年级都实用,效果特高,一年级小学生记忆生字,5 分钟见效。另外,我认为构建高效课堂还有以下四个方面不容忽视:

一、深挖教材,搭建学生的“舞台”。

课堂是全体学生展现才华的舞台。小学语文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紧密结合“五环节”教学模式,搭建学生的“舞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充分挖掘课本素材,如:创设情景对话、编排歌谣、开展竞赛、对对

碰碰等等,解决好小组合作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参与,使人人能在“舞台”上展露风采,让课堂真正成为汇萃学生闪光点的舞台。让每个学生发挥潜能,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改进教学方法

要相信学生,不仅要关心学生的行为投入,还要关心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投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师生应善于学会选择到最适合自己的教法或学法,只有引导学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主体地位才有可能得到张扬、主题精神得到凸现。我们应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运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把教具、图片、实物等带入课堂;在讲授某些对话时,教师可导入 TV 画面等......总之,运用实物、简笔画、录音机、投影仪和多媒体等,能从视觉、听觉等多方面吸引学生,而游戏、表演等可使学生在积极、愉快、轻松的环境中运用和巩固所学的知识,最终完成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三、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我们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转变观念,确定与学生的关系。在纪律管理上,是师生关系;在学习中,就是朋友、伙伴、合作关系。其次,要一视同仁的对待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是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的重要保证。最后,要巧用评价,多多激励。我们不妨通过学生的嘴来积极评价,这对受表扬和未被表扬的学生都有激励的作用。

四、加强教研组的团队合作精神,资源共享。

高效课堂研讨会学习体会 第6篇

——2013年“名师之路”全国著名教育专家新课标解析暨中小学

高效课堂研讨会学习体会

2013年10月18日来到美丽的古城西安,参加在西安举办的2013年“名师之路”全国著名教育专家新课标解析暨中小学高效课堂研讨会。我和来自全省各地的教师一起聆听了11位名师的精彩授课。一堂堂纯真、自然,充满数学思考的生态课堂及精彩感言绽放在我们面前时,惊叹的确不可避免。无论是中年级课堂还是高年级课堂,名师们风格或沉稳、或幽默、或细腻,从他们匠心独具的课堂设计,优秀的个人素养,和学生交流的亲切自然,都能看出他们新颖的课堂教学理念,充分体现了课改精神。他们的课堂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使学生亲身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课堂上,师生间的互动、操作、演示、追问、想像、推理、演绎、贯通等,层次分明,精彩纷呈,充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彰显了数学教学的本质。以生为本的课堂让学生尽情地享受着数学课堂的文化美、探究美、思维美。

名师们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敏锐地捕捉学生在课堂中的每一次思维灵感的闪现和稍纵即逝的教育契机,并不着痕迹地加以指导、点拨、放大,真正落实了“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的课标理念。原本是比较抽象、枯燥的练习课,在他们的精心组织与动态实施中,被演绎得生动活泼,意趣盎然。不禁让人欣喜、让人感叹:数学原来可以如此美丽。

第一天上午唐彩斌老师讲授了示范课《长方体表面积体积练习课》以及做了《发展空间的学习材料与教学设计》的讲座;特邀嘉宾曹培英老师做了《跨越断层,走出误区,“十个核心词”的实践报告》;下午是当地名师杨翊讲授了示范课数学广角的《烙饼问题》,接着是徐长青老师讲授了示范课《烙饼问题》以及和现场老师做了互动交流。第二天上午缑文婷老师讲授了示范课《旅游费用》以及牛献礼老师讲授了示范课综合实践课《数字与信息》并且做了《构建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的讲座,下午贲友林老师讲授了示范课《圆的认识》以及做了说课。接着孔企平老师做了《研究数字教学促进教师发展》的讲座。第三天上午潘晓明老师讲授了四年级的《分苹果》和“好问题”从哪来的专题讲座,接着周卫东老师讲授了示范课《找规律》,接着做了《浅说“基于儿童”的课堂》讲座。下午席争光老师讲授了示范课四年级的《认识速度》和做了《追寻有生命力的数学课堂》专题报告。通过听名师的教学和讲座报告,受益匪浅。

下面我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重点谈谈我对徐老师、周卫东、潘晓小明、牛献礼四位老师观摩课以及讲座的点滴体会。

一、欣赏了徐长青老师的示范课《烙饼问题》以及现场互动的专题《探寻最近发展区追求高效的课堂》的讲座。

徐长青老师讲授了示范课《烙饼问题》。先与同学们交流,提出“坐姿正、眼睛亮、声音大”的课堂要求。然后有意识的“借”学生的一张纸,通过撕纸魔术游戏发现做什么事都会在最短时间内有效完成。他那幽默风趣的课堂语言,独特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学得开心,让听课老师感觉意犹未尽!在这节课当中徐老师始终让学生用肢体感应锅来了,饼来了,刺啦,饼熟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让学生“能够发表看法证明自己的结论,你就是对的。”徐老师的这句话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也碰撞出了学生智慧的火花。其实在徐老师的课堂中并没有把最终的结果看做是重点,而是把学生学习的过程当做是课堂的重心。徐老师引用了华罗庚的一句话“知难而退”教会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由“知难而退”到“以退为进”体现出了一个螺旋上升的状态。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有退有进,这样才能找到最根本的突破口。这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好的方式方法。他的“退退退,进进进,回头看,找规律”,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课堂,不仅让学生学到知识,更是让学生懂得如何去学习,如何去做人。徐老师曾说:“孩子明天的需要,就是我们今天的教育。”“教育孩子一天,为孩子一生。”他的教育观真正体现在了课堂上。而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把价值观教育、人生教育、处事方法贯穿始终。

徐老师精彩的课例给了我们很好的典范。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宝贵资源。他们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将对他的认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们的课堂上,要常常选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贴近生活的情景,引领学生在无意识的情景中捕捉信息矛盾,进行有意识的思考。许多复杂的规律都隐藏在简单的现象背后,这就看我们在教学中怎样处理它了。徐长青老师要求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知识化难为易,以简单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在徐老师和现场老师互动交流中,他提出了数学教学的“从冗繁走向凝练,从紧张走向舒缓,从杂乱走向清晰,从肤浅走向深邃”的简约教学。他提出“在无意识的行动中,做有意识的思考”。他提出“三不教”,即学生会的教师不讲,这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而言的;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讲,这里强调的是还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权;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突出的是以人为本。徐老师的课堂上自始至终充满了浓厚的人情味,“以学生为主体”在他的课堂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每一个环节他都随时关注学生的发展,以独具匠心的设计、细腻灵活的诱导,将学生推上了自主学习的舞台,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有位哲人说,简单到极致,就是美丽。简约的数学课堂必然是美丽而快乐的课堂:它是教师个性化教学思想光辉的折射;它是数学学科本身逻辑、严谨、充满理性精神的魅力凸现;它是“简约而不简单”这样一句流行语的生动注解。提出的数学教学标准“是否思考、是否说明白、是否会表达”也使我受益匪浅。

徐老师的每一句话,让我深刻地感受到教师责任之重大,自己肩负的使命之深远,我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更要珍视自己这特殊的职业,特殊的岗位。都说老师的工作是个良心活,所以我认为在教学中我只要认认真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将每一节课的知识夯实,对每一位学生认真负责,不放弃。也就尽到了师者的责任和义务,恪守了自己的职业道德,那我就是一位合格的教师。可是徐老师的一句:“教学生一天,为孩子一生;学生明天的需要,就是今天的教育。” 他倡导的教育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忘记知识,学会方法。’看来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活动经验的落实,更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可见,教育并不是我所想得那么简单,我们的教学工作真的是任重而道远。不在是简单的授业、解惑。

二、周卫东老师的示范课《找规律》以及《浅说基于儿童的教学课堂》的讲座。

周卫东老师先执教了四年级的 《找规律》。课开始周老师用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新课,两种物体一一间隔,然后展开教学。课伊始,学生是有点拘谨、胆怯的,到最后怎么会越来越积极,越来越自信的呢?这跟周老师幽默风趣的激励性语言以及一次次热烈的掌声是分不开的,但仅有这些是不够的,周老师还做了一项重要的工作是指导学生该如何做,“小手举得高高的,越高越好”,“谁来给我补充”,“谁来给我再次补充”„„这样,一方面让学生知道该怎么做“小老师”,知道该怎么“补充”,有了底气,胆子就大了,就自信了;另一方面,学生逐步完成了角色的转换,从“小学生”转换成了“小老师”,当了“小老师”,自然就有了老师的语气和底气。

正是因为智慧的激励加方法的指导,才有了积极参与、充满激情的课堂氛围。整堂课周老师一直关注儿童的主体性,让孩子主动参与思考、交流、讨论、质疑、展示,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了新知的学习。周老师扎实、灵动、启智的教学风格,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接着,周老师为大家作了《浅说“基于儿童的教学课堂”》的报告。整个报告结合前瞻的理念、生动的案例,从“基于儿童的课堂”是真实的课堂、简约的课堂、对话的课堂、生成的课堂、等待的课堂这五个方面作了详细阐述。随后,周老师还就“ 如何给学生好吃的数学和有营养的数学 ”等问题与听课老师进行了互动,周老师的精彩回答赢得听课老师的阵阵掌声。

对于真实,周卫东老师从办真实、说真话、求真理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对于简约,周卫东老师从狄德罗效应说起,以要尊重教学的”不需要”和为教学的“不需要”优化教学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对于对话,周卫东老师从理解儿童的成长现实、善于与儿童换位思考、关注儿童的生命状态三个方面阐述。

对于生成,周卫东老师从更加充分预设和更需要耐心和智慧两个方面阐述。对于等待,周卫东老师从等一等纠错水到渠成、等一等精彩就在眼前、等一等成功不会太远三个方面阐述。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对于教学我们要追求教学严密性和科学性,“捍卫和追求真理”是数学教师的必备素养。不能为了一时的完美伤害我们的孩子。另外,了解孩子的需要,不硬塞。其次,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在教育教学中,作为人要关注和尊重孩子,爱护和宽容孩子,作为成长中的人,要更多的期待和鼓励。

三、上海潘小明老师带给我们的课是《分苹果》,课堂开始,潘老师就告诉全班同学:学生在课堂上回答是说给全班同学听的,而不只是对老师一人说。紧接着,潘老师传授给全班同学两句话——“我说清楚了吗?”“有不同意见吗?”时刻强调孩子们在回答完问题后问同伴这两句话,提醒其他的孩子注意倾听。整节课是由学生的“回答——提问——质疑——回答”串联而成,老师也“混杂”在众学生中,与学生一起倾听,只是在必要的时候提出自己的质疑,无形地调控着整个课堂。课堂的设计也是非常巧妙的,一道普通的数学题没想到其中蕴含着如此深奥的数学原理。让同学们一起来验证一个月里至少有3个人过生日,让同学们理解“总有”一个月。接下来他说把3个苹果放入2个抽屉里,无论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2个苹果,孩子们在问题的层层深入下逐步明白的解题的技巧。最后,潘老师提出了更深的问题,怎样放至少有2个苹果放进一个抽屉里,把本节课的思维含量提到了最高的层次。与其说潘老师教给学生数学的知识和数学的思维,还不如说他教给学生一种质疑的习惯。

接着潘老师做了“好问题”从哪来的专题讲座,他结合案例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来讲的,最后给在场的所有听课老师总结了好问题来自于教师对教材的深度发掘所指定的教学目标;好问题来自于教师对班级不同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了解;好问题来自于教师让学生先行的课堂教学谈话;好问题来自于教师对学生的倾听、敏感的捕捉;好问题来自于教师教学实践,反思所生成的教学智慧。

四、北京的牛献礼老师执教的“数字与信息”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的内容。回想自己在这个内容的教学,是有些乱的。生活中有用的数字编码特别多,跟孩子息息相关的也不少。于是我尝试从孩子们熟悉的车牌入手,又不舍课本上的三道例题,还想加入孩子们熟知的一些编码知识都加入到这个内容的教学中,于是,看起来课堂上的容量是满满的,而课后留给孩子们的东西又是零散的。直到今天听到著名特级教师牛献礼老师的精彩课堂,我才恍然大悟。

诚如牛献礼老师给听课老师的提问:这节课的教学价值究竟是什么呢?教材为什么要把“数字编码”作为教学内容?究竟什么是这一教学内容所应解决的主要问题?人们为什么要采用编码这样一种方式来传递信息?细细想来,其实常用编码的含义如车牌、门牌、图书编号、邮政编码根本不用记,也无需教,因为信息化的今天,孩子们有很多方式方法都能知道,所以牛老师将本节课的目标定位放在了体验编码的编排规则和结构特点上,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学号”、“身份证号”等和学生一起研究,让学生体验“为了需要去进行编码”,体验到数字编码中所蕴涵的丰富而有效的信息,而牛老师的举例:美国105岁(1894年出生)高龄的老太太收到幼儿园入学通知单的故事,既轻松地为孩子们解答了因计算机的“千年虫”问题,身份证号码由十五位升至十八位,又突出了数字编码除了简洁之外,还强调独一无二。聪明地举例,由浅入深的问题充分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全面性。另外,在牛老师的这一课中通过呈现生活中大量的“编码”事例,让孩子们体验到在信息化、数字化时代中“编码”的广泛存在性,从而感受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体验数学求真、求简、求美的魅力。

如果我们在每一个内容的教学准备之时也能深思这节课的教学价值究竟是什么,那么我们的教学设计必将是贴近孩子生活的,我们的课堂才能真正实现孩子的主体地位,而数学也将不再空洞枯燥,拥有其独特魅力!

示范课结束后,牛老师又做了《构建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的讲座。他结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经典案例,深入浅出地分析了教学中如何贯彻新课程的理念,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牛老师的讲座对于数学课堂教学具有极高的实用性和指导作用,受到与会老师们的热烈欢迎

我想,接下来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在学校高效课堂的路上越走越远。

一、简约教学。

追求实效,易于师生共同参与,变难为易,变繁为简的课堂教学应成为教师追求的目标。追求充满实效的、充满后劲的、易于师生参与操作的课堂教学应成为教师的实践目标。

1、充分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经验,创设简洁、真实的教学情境。

2、抓住主旨内容建构知识网络系统,使教学内容简明、充实。

3、围绕主要认知矛盾展开多层次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简化、厚实。

4、教学方法应简朴、多样、关注差异、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5、教学评价应简明、真诚、具体,让评价为学生精彩人生导航。不能简单的评价为“你真棒”“很好”。

6、教学语言要简练、深刻、精确,用语言活动唤醒每个思维。

7、教学媒体要简单,适用,优化教学时空实现效益最大化。

二、生成教学。

生成教学即非常规性问题、设想,进而引发探究,形成独特思维的活动。将一种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不为众人承认的想法转变成现实的方法。这是一种教学艺术的体现。

创造性思维具有多方面特点,其中“越轨性”就是较为明显的一个,在思维过程中勇于破除思维定势,不拘于常规束缚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思维特性。这样的思维火花,稍纵即逝,故而,我在教学中,注意倾听师生发言,观察学生行动,及时捕捉思维的一闪念,充分开发它的价值和创造力。

当然,我们不敢说教学中的意外事件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也不能说所有的教学意外事件对学生的发展都具有积极价值,但我们不能否认它在教学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也不能否认正确地处理这类事件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价值。很多调皮学生的成长转向都是教师正确处理意外事件导致的结果。所以生成性教学不仅关注正规价值,也应关注附加价值,更应开发教学的附加价值。这也是,名师成为名师的关键因素。

三、需要教学

数学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教材中必须传授的知识转化为学生“需要”的知识,让学生产生出“需要”的内部动力,从而把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调动起来。即学生会的教师不讲(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的了解);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讲(还学习的主动性权于学生);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以人为本,因材施教)。这就需要我们改革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关注学生个别化学习需求,坚持以学定教;开发数学课程资源,开展各种数学实践活动,促进个性健康发展。从而使技能知识需要化、思维训练需要化、日常生活需要化。

高效课堂研讨的体会和反思 第7篇

在以前的教学中,我虽然明确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知道应该关注学生学习的哪些方面,也采取了一定的教学措施,但在具体操作中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为此,我很苦恼。通过这次研究学习后,我真正弄懂了有效教学准备活动的流程是:

“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确定教学目标------最近发展区分析------教学处理及策略选择-----展示教学预案”。先说一下教材分析:教材分析不单单是从表面就教材去谈教材,还要在教材分析中明确编者意图,从深层次地去研究我们可以借此落实哪些阶段目标?我们应该在怎样的总目标的指引下具体落实到课堂上的目标?我们的教学到底要使学生形成怎样的能力?

另外,从其他几块的准备中,我还知道了我们的教学还要关注学习者的特征,关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真正使他们受益,形成他们的一种能力,这才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因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合作的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计算与实际应用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所以,数学教学应该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就是说,我们的教学要使学生形成能力,形成能力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服务。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我们的教学才会更有效。

其次,多媒体教学手段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现代的教学手段强化了学科的整合,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降低教和学难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能娴熟地使用计算机,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优势,真正实现打造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教学的体会和思考 第8篇

一、预习是实施高效课堂的基础

预习是高效课堂中的基础教学环节。以前我们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进行预习, 但是只是流于形式, 没有具体落实, 学生做的也是表面工作, 没有实际效果。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在布置预习任务时没有明确预习目标;没有对预习方法进行指导, 只是笼统的要求预习, 上课前也没有客观的评价预习效果。这些都是预习低效甚至无效的原因。先明确学习目标;再抓住预习重点;最后回顾预习效果, 这样的预习才是有效预习。只要学生充分的预习, 学生的学习才有方向, 学习效果才会更好。因此, 师生都要高度重视预习环节, 保证预习的效果。

二、展示是实施高效课堂的亮点

在高效课堂教学中, 每位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望。每位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及认可。在展示学习成果的过程中, 每一位同学都会注意力高度集中, 尽可能的回答出让老师和同学都满意的答案。这样, 展示就成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的重要方法。由于学生是通过反复思考才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 所以展示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通过展示学生会有新的收获, 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要充分重视展示过程。我们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利用展示平台在课堂充分展示自己, 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和解题过程讲出来、写出来, 才能让每个学生在展示中提高学习效果、提高学习能力、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而其余同学也可以由别人的展示受到启发, 既学到了知识, 又学到了别人展示的方法。同学之间进行思维的碰撞, 产生激情的火花, 小组之间、个人之间形成对抗, 加强展示的精彩和课堂的生机。在展示的同时教师要认真组织好课堂教学, 引导学生讲出本节课堂教学的核心。这个环节中学生积极努力、积极参与, 因此它成为一节课堂教学的亮点。教师还要为本节课堂教学努力创设民主、轻松、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课堂上要发挥所有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得到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高效课堂的高效并不是在于一节课堂教学知识点越多就越高效, 而是培养了传统教学中不能培养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我表达能力和自我展示能力。

三、当堂反馈是实施高效课堂的核心

当堂反馈是高效课堂实施环节中的又一个重要环节, 是指在课堂上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检测。它是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 是提高课堂质量行之有效的方法。因为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想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很难, 而当堂检测后, 教师很容易发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能力提高到何种程度;哪些同学已达到了目标;哪些同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教师可制定出相应的措施予以帮助和弥补。它可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 它也能够促进学生的高效学习。过去我们的作法是教师进行满堂灌的讲授。很多老师公认:教师讲的越多学生也就学的越多、越好, 教师的心理也就越踏实。课堂时间也全部由老师占用了, 学生主宰课堂的时间几乎为零。有时候教师还会在学生的课间和课外活动时间给学生辅导, 因此挤掉了学生在校独立思考与反馈的时间而用于被动的接受教师的讲解, 其实, 这样效果并不好。这样长期以来, 没有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认为自己只不过是学习的工具, 体会不出自己的价值, 因此就失去了学习的信心。一旦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信心, 那学习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而当堂反馈是实施高效课堂的核心。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就应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反馈并给予其准确的评价。而设计课堂检测就是很好的办法, 教师通过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在以后的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另外教师还要不断从学生的练习、作业中及时、全面的获取信息, 调整教学进程, 促进学生智力技能的形成。

四、建立知识体系是实施高效课堂的目的

梳理、总结、提炼知识既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又是深化提高学习效果的必然环节。我们在以往的教学中, 很容易忽视这个环节, 学生所学到的知识都是没有得到及时总结和梳理的一些零乱的知识点。这样的学习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不利于学生认识所学内容的实质和核心;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及转化, 从而不能达到融会贯通的学习效果。因此, 在高效课堂教学中, 我们作为教师必须要树立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总结、提炼的意识, 并要给学生在课堂上留出总结概括的时间和空间, 要培养学生随时总结所学知识的良好习惯, 要不断提高学生总结所学知识的能力。建立知识结构体系就成了一节课堂教学学生学习的最高要求和最终目的。在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 本人在下面几方面感到也很困惑。

1. 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较差。

教师应当创设情景, 巧妙地提出问题, 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同时, 教师要放权给学生, 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 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 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只有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 个体才能得到发展。那么, 究竟创设怎样的情境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怎样放权给学生呢?还有, 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怎样让他们主动参与呢?因此, 高效课堂不但挑战老师而且挑战学生。

2. 最有效的评价方式很难确定。

评价方式的灵活高效对一节课堂教学非常重要。也是高效课堂的重要指标之一, 高效灵活的评价能起到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保持学习兴趣的作用。但哪种评价更有效呢?怎样才能全面准确的评价每一位学生呢?这也是摆在我们每个教师面前的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3. 高效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很难高效。

高效课堂应是长期进行的工作, 最终形成一种常态的模式。它的预习、展示、反馈都应是高效进行的。这每一个环节长期的高效很难把握。

高效课堂研讨的体会和反思 第9篇

关键词 探究式;引导;创设情境;设计;反思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0)082-0169-01

物理学家劳厄说过:“重要的不是获取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教育给予人们的无非是当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遗忘的时候所生剩下来的东西。“剩下来的东西”对于化学教学来说应该是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揭示科学的本质。而探究性学习旨在以学生的智力发展为本,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通过多年的实践,人们已不再质疑探究学习方式对于学生能力培养、智力开发等方面的重大意义,而是产生了初中化学课程中推行探究性学习可行吗?探究时间不够怎么办?化学知识学习受影响怎么办?如何针对教学内容提出探究课题?学生不具备探究能力怎么办?到实际考试中不会做题怎么办?等等的问题,从而固守以往的教学模式。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探究式学习模式进行试验摸索,设计了一些探究活动,收获和感受颇多。

1 巧妙地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诱导学生进行探究尝试

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属于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储备有限,化学思维能力还没形成,但经过多年的生活、学习,他们头脑中已具有值得课堂教学中挖掘、利用的知识。在讲初中开篇内容《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成分的五分之一”时,改变以往教授方式:

教师(以下简称师):比赛看谁用胶头滴管汲取的水多

(两位学生比赛,胜利方讲解水能“自动”进入滴管的原理)

师:能不能利用可燃物燃烧耗氧这一事实,来证明空气中氧气约占体积的五分之一?

(学生踊跃思考)

学生(以下简称生):用蜡烛燃烧消耗氧气,气体量减少,气体压强随之减小,用水占据空间来证明。

师:蜡烛燃烧生成气态物质二氧化碳

(学生通过理论论证,认为达不到试验的目的)

生:能否给我们提供一种燃烧后不变成气态物质的物质。

师:红磷与氧气反应原理

生:(分组讨论,叙述实验设计、现象、解释原理)

师:(点评学生的叙述)

师:如果实验室恰好没有红磷,只有蜡烛又该如何改进实验?

生:想办法把二氧化碳抽调

师:有一种化学药品—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生:那就将实验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

师:在家中又如何完成此实验?

生:家里也有能吸收二氧化碳的东西吗?...

以上节课的片段,在我最初提出探究问题后,一直按着学生要求提供他们所需的知识,辅助他们完成探究任务,教师所承担的角色主要是学生的助手、“知识库”、探究过程的引领者,教学过程完全是利用学生已有的物理学知识,按着自身认知能力进行。

2 给学生营造民主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究潜能

教师应尽努力营造出“教师—学生”及“学生—学生”间自由、平等的氛围。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曾说过: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地呼吸。同时,学生年龄尚小,经历甚少,有时提出的设想与现实有一定的反差,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生所犯错误一定要有高度的容忍精神。在给学生提供创造性氛围时,教师要明确,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性行为以及任何探索迹象,值得赞扬;当学生对某一问题感兴趣并非常兴奋时,要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步调活动;教学气氛要轻松活泼;不反对猜测,特别是具有一定道理的猜测。

3 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优势,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化学实验是引导探究性教学取得成功不可缺少的“桥梁”和“中介”。教学应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化学仪器和药品,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实验探究。同时,学生实验操作时,教师还应做到:给学生操作时间;给学生思考时间;给学生发问时间;给学生批判时间。教育家陈鹤琴指出“凡是儿童能够自己做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做,凡是儿童能够自己想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去想。”

在学习盐酸的化学性质时,我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完成盐酸与硝酸银溶液的试验后,我特意给学生提供了氯化钠溶液,学生好奇地将三种溶液两两混合,发现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钠溶液混合后,产生与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相同的现象,很是纳闷,我就从反应的微观角度帮学生分析反应的实质,继而引导学生总结出Cl-的化学性质及检验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非常兴奋,积极试验,不仅体会到探究的意义和乐趣,同时经历了学习后的胜利和愉悦,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智力从“常态”跃迁到“激发态”,由此迸发出创造性的思维火花。

4 引导学生探究知识中的固有规律,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

学生是化学教学认知的主体,引导探究只有在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探究”活动,而不是包办代替,一讲到底。

化学知识中有许多规律性的东西,让他们自己去发现、总结远比老师直接灌输要更容易让他们接受、理解,且可以提升學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学生掌握了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后,急切地想知道常见物质的溶解性,我改变以往直接将编写的“盐类化合物溶解性口诀”展示给学生,让他们去记忆,而是以诱导分析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概括、总结、归纳。授课时,我首先告诉学生,我发现钠盐都可溶,继而发问:你们还能发现什么规律?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找出了盐溶解性中有规律的东西,师生共同概括出“盐溶解性口诀”。此外,质量守恒定律、原子结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等等知识点的形成,都可以用概括、总结、归纳、类比的方法由学生自己总结得到。

5 指导学生从微观角度思考,培养学生化学的思维能力

在多年探究式教学的探索感到:化学学科中有许多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的可探究的因素;但探究问题的提出要有启发性,起点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层次分明。其次还要创设的挑战性的问题情景,教师有目的地创设能激发学生创造意识的各种情境,产生一定的激发条件,营造一种学生能够明显意识到的疑难情境,使学生产生认识上的困难或困惑,即“愤悱状态”,从而激发他们进行创造性的探索。这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之一。同时,探究活动中,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身份、作用和态度,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引领者、信息提供者、探究成果的分享者,而辅助、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当然探究活动的形式、内容应是多种多样的,不要拘泥于新授课内容,拘泥于实验,还可以将习题在创设情境的前提下,通过逻辑推理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等等。

通过引导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验,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大大提高,充分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因为引导探究式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导”完全为学生的“学”服务这一现代教学思想,同时引导探究式教学将学生的认知活动与非智力因素(兴趣、情感、动机等)的影响紧密联系起来。这正是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化学素养的保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2001,4.

上一篇:辅导员工作文献综述下一篇:代表之声